2023年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

2024-08-26

2023年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共8篇)

篇1:2023年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

各地异地高考政策

北京: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学生2013年开始可以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开始可以参加高职考试录取。大学本科部分的录取则尚未公布放开的时间表;

河北:要求考生在流入地具有两年高中学籍,家长也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按河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方案,随迁子女在河北省参加中考,享受与当地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

山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西省境内父母经常居住地连续3年接受高中教育并有正式学籍,提供家长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高中段学籍证明。

内蒙古:符合以下2个条件,可在流入地参加2014年高考,仅限报考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并可参与本专科院校录取: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本人取得内蒙古户籍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辽宁:在辽宁省高中阶段有三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父母在辽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吉林:考生在吉林省普通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其父母在该省有合法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参加社会保险3年以上。

黑龙江: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三年、有稳定住所三个条件的考生可就近报考。

上海: 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

江苏:凡在江苏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普通高中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本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随迁子女均可参加高考。

浙江:考生取得在该省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符合该省高考报名的其它条件。

安徽:中考高统筹,唯一要求“高中阶段完整学籍”。

福建: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

江西:在江西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系已知条件门槛最低方案。

山东: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 1 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河南:凡在河南省就业的非就业地户籍人员子女,父母一方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在学籍所在地参加升学考试,并与当地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考,须具有流入地正式学籍;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

湖北:具有湖北省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籍,并在湖北省完成3年的高中阶段教育学习;随迁子女考生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有合法稳定职业、在现居住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符合条件的外省籍随迁子女在2013年2月26日至3月1日予以补报。

湖南:外省籍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可通过中考录取到流入地普通高中学习,或凭初中毕业证书通过注册入学进入流入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自高中一年级起(含高一的第二学期)在流入地普通高中学校就读,取得就读学校学籍,并参加了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应、往届毕业生,可凭学籍证明和其父母居住证在湖南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在湖南连续就读两年以上(含两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可参加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广东: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可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其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而广东和上海的另一项政策,都是针对积分入户或者取得工作居住证的外来人员的子女。

广西:在广西初中学校就读三年,取得广西初中毕业证书,具有广西高中阶段完整的学籍,在广西高中学校实际就读,参加广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截止高考报名前开考的全部科目考试,其父母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广西流入地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3年以上,可不受户籍限制。没有在广西接受完整的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申请在广西参加普通高考的外来人员,要求其必须同时满足学籍、户籍及法定监护人等三方面条件。

重庆:具备在重庆高中阶段三年连续完整的学籍并就读;普通高中学生家长(父亲或母亲)还应在重庆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中职学生家长不作条件限制;符合重庆市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

四川:在四川就读的初中、高中毕业学生均可在当地报考在该省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凡父母在四川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含租赁),在父母就业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学生可在就读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贵州:取得贵州省初中毕业证书,高中阶段在贵州省连续就读三年,有贵州省高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考生高考报名前,其父亲(或母亲)在贵州省居住,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持有贵州省居住证(或暂住证)和在贵州省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三年以上(含三年)。

云南:考生本人户籍转入云南满三年,在云南高中连续就学时间满三年,具有相应学籍,其父(母)亲在云南具有三年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社保缴费记录的情况,就可报考云南省属院校。而无云南户籍的考生仅可在该省报考三本、专科和高职院校。

陕西:完整学籍、父母社保缴纳证明及居住证均成为“硬指标”。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2014年起可在陕西参加中考,根据考试成绩,考生可选择升入普通高中、高职5年制大专、中专或职业高中;2016年开始,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考生可在陕西参加高考。

甘肃:在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前提下,2013年和2014年在甘肃参加高考的考生仍需具有该省的户籍。2015年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甘肃省连续高中三年学籍的,可在该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青海:考生及家长在高考报名前已在青落户且学籍在高考报名前已转入青海,并且其原籍省(区、市)高考科目与青海高考科目一致(不一致则由省招办按照青海省高考分值进行折算),就可以在青海参加高考。

宁夏:考生本人须在宁夏初中和高中学校连续就读满6年(截止日期按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当年8月31日前推计算),具有宁夏高中阶段学籍和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考生父或母(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宁夏具有连续6年以上(含6年)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在宁夏累计缴纳3年以上社会保险参保费。

新疆:将适时出台随迁子女在本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办法。随迁子女就地高考要有条件准入,包括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要符合基本条

篇2:2023年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

1月17日,备受关注的2022年人口数据出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也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在人口负增长85万的背后,是出生人口的快速下降。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年出生人口从的1883万人降到2022年的956万人。

针对我国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人口发展趋势,近期各地陆续出台政策鼓励生育,探索育儿补贴制度。

日前,山东济南印发的《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以此计算,济南户籍生育二孩、三孩,每孩累计可获得21600元补贴。

此外,落实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的休假政策,女方享受158天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天陪产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育儿假。在住房方面,生育二孩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款90万元,生育三孩及以上家庭公积金最高可贷款100万元。

1月10日,深圳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的通告,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上述补贴截至该子女满3周岁之日止发。

云南省日前印发的《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育儿补助(二孩、三孩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对婴幼儿意外伤害险参保给予补贴(婴幼儿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50元)。

山东济南

1月10日,山东济南印发《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方案中提到:

落实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的休假政策,女方享受158天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天陪产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育儿假。

落济南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

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90万元;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100万元。

对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参加济南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当年度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广东深圳

1月11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

意见稿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

生育第一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

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3667元;

生育第三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

上述补贴截至该子女满3周岁之日止发。超过三个子女的,按照第三个子女计发。

三胎政策全面开放

这些地区早已开始发钱

此前,全国已有多地出台育儿(生育)补贴政策。

补贴对象主要是生育二孩和三孩家庭,其中陕西省宁陕县成为国内第一个将现金补贴覆盖所有生育家庭的地方。

赶紧一起来看:

河北衡水

2022年11月9日,河北衡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衡水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支持措施》,该措施自2023年1月1日试行。

通知中明确:

在生育支持方面,对女方年满35周岁且夫妻双方均未生育过,通过辅助技术生育第一胎的,给予不高于1万元的补贴;对符合政策生育第三个子女的产妇由政府给予5000元分娩补贴。

在养育支持方面,为降低家庭托育成本,符合政策生育的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的,给予托育机构补贴,充抵托育费用,第一个婴幼儿每人每月300元,第二个500元,第三个800至1200元。

在托育机构纾困方面,因新冠疫情原因停工停课超过30天的备案托育机构,按3岁以下婴幼儿存量人数应使用房屋面积计算的房屋租赁费用,由政府补贴50%。

陕西宁陕

2022年11月1日,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人民政府印发《宁陕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优化生育、养育、教育政策。意见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执行。

意见明确:

对符合政策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夫妻,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补助。

《意见》还明确,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按照二孩600元/月、三孩1200元/月的标准,发放育儿补助,直至孩子3周岁。

湖南长沙

2022年10月12日,湖南省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和长沙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发放三孩育儿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长沙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将一次性补贴1万。

符合条件的家庭可在生育后进行申报,生育当年未申报的,原则上可在该孩三周岁以内申请补发。

云南

2022年9月16日,云南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新出生并户口登记在云南的二孩、三孩,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并按年度发放800元育儿补助。

《方案》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三孩教育补贴制度。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应当安排多子女家庭子女在同一幼儿园、学校就读。

攀枝花

2022年7月,四川攀枝花市公布《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发放育儿补贴金。

该政策措施显示,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根据规定,生育时间应在6月12日及以后。

多地明确女职工产假期间企业可领社保补贴

近期,浙江、江苏两省明确在女职工产假期间,企业可以领社保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

江苏

2022年5月13日,江苏省人社厅也发布《 关于产假期间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2022年2月10日后,女职工生育二孩、三孩的,为其在产假期间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通知中明确:

女职工生育二孩产假期间,按照企业为其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的50%给予补贴(不含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下同);三孩按照80%给予补贴,补贴月份从生育二孩或三孩第一天所在月份起算,共补贴6个月。

浙江省

浙江省人社厅等4部门发文,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施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通知中明确:

2022年6月7日起女职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为其落实我省产假政策(一孩158天,二孩、三孩各188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社会保险补贴采取“属地管理,先缴后补”方式,补贴标准为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单位实际缴纳部分的50%,从女职工生育当月起补贴6个月。

生育鼓励假80天如何发放工资?

80天奖励假工资由企业来承担。首先明确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发放生育津贴的产假并不包括80天的奖励假。也就是说女职工享受奖励将期间的工资是不属于生育津贴,不能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销,而是由企业承担。

生育保险支付:

1、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法定产假外还可享受八十日的奖励假,只要女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无论是基础性产假,还是地方的奖励产假,都应由生育保险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2、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3、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即五险。购买生育险的劳动者,在生育期间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由社保基金发放,且产假期间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由单位发放;

4、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生育津贴等于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除以30天乘以假期天数,凡符合规定98天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

5、产假期间工资是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为准,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高出部分做扣除;

6、另外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以怀孕为由解雇职工,那职工可以要求公司给予补偿。

生育假奖励80天是强制的吗?

80天奖励假是广东地区强制的独有规定。用人单位应按现有规定为生育第三个子女的职工提供生育假期,除产假外,女方享受80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15日的陪产假。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

篇3:2023年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

异地升学政策获批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被社会称为“异地高考”。这次《意见》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

《意见》指出,要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機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因地制宜确定条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订具体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订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增加当地招生计划

对于北京、上海等地考生来说,最担心的是,是否会因为增加了大量随迁子女共同参与高考竞争,而增加了高考难度。

篇4:2023天津异地高考报名要求

1. 天津市常住户口应聘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1)应届毕业生必须在天津高中有3年学籍并实际学习。对于在读高中生,实行3年过渡政策:

报考2022年高考者,须具有天津高中三年级一年级学生身份并实际学习;

报考2023年高考者外地户口转天津,须具有天津中学三年级二年级学生身份并实际学习;

2024年及以后报考高考者,须在天津市高中3年学籍并实际学习。

(2)往届毕业生须有天津市高中毕业证。往届毕业生持有外省高中毕业证,须高中毕业3年以上,实行3-年过渡政策:

报考2022年高考,须符合高中毕业满一年以上要求;

报考2023年高考,须符合高中毕业2年以上要求;

2024年及以后报考高考者,须高中毕业3年以上。

(3)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考生,须参加天津市组织的普通高中学历资格考试外地户口转天津,各科成绩及格,并持有天津市初中毕业证书。学历考生须满足初中毕业6年及以上要求,实行3年过渡政策:

异地高考生报考2022年高考,须初中毕业4年及以上;

异地高考生报考2023年高考者须初中毕业5年及以上;

2024年及以后报考高考的异地高考生,初中毕业6年以上。

2.具有天津市常住户口和普通高中户籍,符合教育部批准报考高等学校初中班和数学精英班资格的非应届高中生.

3. 符合《关于蓝银户口学生在天津市招收普通高考录取资格的通知》(天津市教委中(2009)6号))要求的考生.

篇5:2023年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右)再次对异地高考表态。本报记者 杨凡 摄

6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异地高考”再次表态:教育部异地高考方案很快就会出来,具体什么标准什么条件什么门槛,需要各地实际测算。教育部也会在招生计划上进行调节。

杜玉波表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结束义务教育之后,他们的升学问题怎么解决,党和政府都很重视。前一个时期教育部在调查研究制定文件听取意见,这个过程基本完成了。教育部尽快提出一个原则的指导性意见,但真正解决,还是应该各省根据总的标准总的条件总的要求,去进行实际测算。

杜玉波坦陈,异地高考放开,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阻力主要来自当地居民,所以各地要把这些矛盾处理好,在准入门槛上仔细测算好才能确定。“山东规定在高中阶段就读3年的`可以放开,有的省可能规定十几年,制定政策之前,都会有专家听证意见,仔细测算。”

针对一些大城市在招生计划指标上的吸引力会不会随异地高考放开,带来新的“移民”现象,杜玉波表示,在近些年的高考计划指标投放过程中,教育部一直在调剂。

“比方说,以前北京录取率可能70%80%,边远地区只有30%40%。那么,近些年我们向西部地区增加投放计划,这就是国家调控。现在所有省市录取率都达到60%以上了,我们心里就踏实点了。”(特派记者:杨凡 吉祥 刘红杰 马邵栋)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篇6:2023内蒙古异地高考报名要求

对需核查学籍及连续就读情况、户籍、家长具备条件、民族成份和专项计划等情况的高考考生,其审验资料(包括户口簿原件等)须留旗县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备查。此类高考考生应在报名现场确认前,按要求提供完整的证明材料,协助完成相关核查工作,否则,不予现场确认。

其他相关报名条件限制

(一)若高考考生满足以下条件,可对家长应具备报考条件中的纳税或社保适度从宽:考生小学、初中、高中均在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学籍且连续就读,且符合相应盟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相关升学规定。对此类考生就读经历的审核,必须由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不得交由考生自行完成。

(二)报名时,考试类型选择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的高考考生,对考生家长具备的条件暂不做要求。

(三)对低保户子女高考考生家长不做纳税或社保方面的要求,但低保户子女考生家长须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低保证明。

(四)本人与其家长户籍不在同一居民户口簿的考生,须提交其《出生医学证明》。若无《出生医学证明》,则须提交由家长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出具的两者关系证明。

(五)对由父母以外其他人担任监护人的高考考生,须由有关部门提供其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相关证明,同时出具监护人的身份证明。

(六)若高考考生家长务工流入地或户籍所在地、社保或纳税缴纳地与高考考生本人所具有学籍及连续就读的高中阶段学校不在同一盟市,则不予认定符合报名条件。

篇7:2023年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

千呼万唤,承载众多期待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的闸门终于缓缓开启。

11月15日,历经多次申请,非京籍家长看到了一点“等得来”的光亮: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而在此之前,黑龙江已经率先亮明“门槛”,山东、福建、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安徽、浙江、湖北、海南、云南、江西12省市也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

各省市的频频表态似乎让全国997.1万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但“门槛”高低的争论、户籍地居民的抵制、公众对“高考移民”隐患的担忧却显示其背后博弈远未结束,甚至是刚刚开始。

多省探路,推广价值有多大

比照着教育部9月份提出的“满足家长条件、学生条件和城市条件”的原则,近日黑龙江成为率先“吃螃蟹”的省份,第一个“就地高考”门槛破土而出。不到50字的规定表示,外省籍随迁子女“须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即可2013年高考时在当地报名就地高考。

继黑龙江之后,江苏省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不过目前尚未公布就地高考的具体门槛。目前,其高考报名已于11月4日结束,符合条件的外省户籍考生可以在江苏就地高考方案出台后补办高考报名手续。

安徽省高考报名则将在11月20日开始,届时将公布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条件,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将可与本省考生同时报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4个省市就政策出台时间进行了明确回应。

在部分家长眼里,这些地区积极的政策推动让曾经“难以逾越”“铁板一块”的户籍挂钩教育制度开始出现松动,甚至有了可以观照的标准。但在更多人心中,改革环境的相对简单也让“先行一步地区政策的推广价值变得有限”,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北上广的政策没有细化落地,这项政策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失败了。”正如非京籍家长陈女士的忧虑,“各方面压力太大,北京的准入‘门槛’一定会比黑龙江高很多,能不能符合标准仍是一个未知数。”

“就地高考”,如何规避新的不公

陈女士所说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本地居民的反弹。

记者进入京籍家长聚集的E度论坛发现,“就地高考”成为不少家长讨论、也共同“抵制”的热门话题,其中不乏激烈言辞。此前也有部分京籍人士约谈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反对就地高考”的诉求。上海一项近1200人参与的投票则显示,有85.7%的人反对取消高考户籍制度。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政策放开后,会不会滋生“高考移民”,进而侵占本地学生的权益,引发新的教育不公。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直言户籍地家长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我曾经在海淀区做过一个调研,前年该区曾经宣布在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可以享受和本市户籍学生同样待遇,结果当年的入学生数从3000人增加到6000人,翻了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明确界定,“移民”的情况难免会在高考阶段上演。

谈松华倾向于从制度源头规避“高考移民”现象的出现,“不少人依然习惯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制度称为‘异地高考’,这是必须纠正的概念。这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从制度本身明确标准,即放开非户籍人口高考,究竟面向哪一类人群。”也正基于此,对学籍长短的认定可以成为区别“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和“高考移民”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指出,“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接受更高的教育”的政府表述中有三个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是孩子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首先在城市工作,孩子跟着过来并在这里接受了义务教育,以及拥有高中学历,而不是为了寻求低分洼地在高考前投机移民过来的。”

这种划分,也得到了不少随迁子女家长的认可。去年10月,由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5万多人签名的“高考民间方案”对于资格认定的表述为: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京、沪两地则将学籍要求延长为连续4年以上。同时,该方案特别针对“高考移民”的质疑,指出“只要严格执行学籍限制条件,即可防止高考移民”。

落实就地高考,根本在高招改革

时间节点明确后,对于随迁子女就地高考这个大范围触动城乡不同利益人群的两难命题,“门槛”高低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门槛”究竟如何设置,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政策效果?

“这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全部放开,在现阶段内,‘门槛’是个必需的过渡选择。”在谈松华看来,“门槛”设置的因地制宜,要建立在确保人口流入地的教育资源供给的基础上,“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两地小学阶段的非户籍人口已经分别占到其总数的46%、47%;初中阶段则占到了27%、30%。如果政策要放开,就意味着人口流入地要做好增加大量教育资源的准备,这样才不会进一步激发本地居民和非户籍学生的矛盾。”

熊丙奇则认为,合理“门槛”的.设置需要综合协调随迁子女权利、本地学生利益、高考指标分配、城市承载能力等诸多方面。但在经历了这个过渡阶段后,如何酝酿整个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从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考试权出发,是应该没有任何门槛的,作为我国公民应该在任何地方都可自由报考这也是有网友认为现在的门槛太高的原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打破现行高考制度框架,实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我国高考之所以有户籍限制,主要原因是高考实行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各高校把指标分配到各省,因此各省才会提出户籍限制,如果取消这一制度,按户籍报考的规定也就失去存在的土壤了。这是彻底实行‘就地高考’、推进高考公平的根本所在。”(记者 邓 晖)

(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北京市教委:“异地高考”方案年底前出台

上周,北京非京籍家长收到北京市教委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其中明确回复,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年底前出台。此前,全国已经有13个省份承诺将在年底前公布方案。[详细]

20余名京籍人士到北京市教委反对放开异地高考

与此前教育部维权不同,自“教育公平志愿者”在北京市教委约访姜沛民,一批京籍人士也陆续出现在北京市教委信访办门口,并明确提出了反对放开异地高考的诉求。这批京籍人士,以年轻人为主,只有少数家长参加。[详细]

外地家长申请北京教委公开异地高考方案信息

目前,2013年高考报名在即,北京有数千名随迁子女将面临2013年高考。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当前都担心自己的子女无法享受到就地高考的待遇。非京籍家长此次向北京市教委提交的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北京市教委明确答复2013届非京籍高中毕业生是否可以在北京报考,以给予2013届非京籍学生及其家长明确的政策预期。[详细]

打工女不堪压力服药自尽 留遗书盼孩子在京高考

篇8:2023年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

一位参与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透露,北京不可能出台类似山东那样的政策,“教育部对北京市的约束应该主要是让北京市拿方案”。

教育部副部长的一番内部讲话,引发轩然大波。

日前,杜玉波应邀为河南省高校的校长、书记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专题报告。在此次会上,杜玉波明确表示,近期国家四部委将出台一个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

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公众关注多时的异地高考政策即将出台。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家长表示,如果这项政策能够在近期内出台的话,希望教育部能够拿出具体的时间表。

“距离高考报名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地方还要有时间出台配套政策,希望尽量不要耽误孩子明年的高考报名”。上述家长表示。

本报记者了解到,杜玉波所称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其内容是要求各地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异地学生在当地参加高考的具体条件,设定门槛。

“教育部出台的政策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意见,关键还是要看各地地方政府的态度,毕竟这个问题的处理要依靠地方,教育部会约束地方拿具体的方案。”这位专家说。

副部长内部讲话意外外泄

“是不是教育部看到我们上周四的行动后,杜玉波有意在河南讲这番话来回应?”北京的一位“教育公平志愿者”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依照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能在其户籍地报考。包括这位母亲在内的众多非京籍人士,为了自己孩子能够在北京参加高考,近两年来一直在四处找人签名,给教育部长递公开信,召开媒体见面会。

他们有一项工作,就是每月都会定期向教育部、当地市教委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迄今为止已持续20个月。7月5日,百余名在京的家长又再一次来到教育部门前表达诉求。

而教育部高层不久前的表态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心情也更加急迫。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明确对媒体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现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分管此事的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表示,相关文件在上报国务院办公厅的报批过程中,“两会之后就会发布”。

显然,官方的上述表示,令这些已经为自己孩子受教育权奔波了近两年时间的家长们感到曙光在前。另一方面,他们也期盼着教育部门能够尽快出台政策,能够有一个详细的政策推进时间表。

“无论如何在8月份之前也要出来了,因为还要给各地2个月左右的时间出台实施细则,11月初就是20高考报名了,一环扣着一环。如果8月份不出台,今年这批孩子就给耽误了。”有家长忧心忡忡地说。

不过,熟悉其中内情的相关人士介绍,杜玉波关于异地高考的上述表述能够见诸媒体,“完全是一场意外”。

7月5日,在这场针对河南省高教系统(主要是教育厅、省属高校书记校长)的内部会议上,杜玉波对中国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所论述,涉及到高考改革走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校党建工作、大学去行政化等重要问题。

“这是场内部报告会,可能杜部长也不知道会场里有媒体记者。”上述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关于异地高考的内容,杜玉波在会上表示,“最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要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

根据城市定位产业布局定门槛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教育部内部对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确实一直非常关注。

从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并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草拟一份总的文件,同时也鼓励各省积极推进,争取早日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

今年年初,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关于异地随迁子女参加高考的,教育部非常重视,可以说这个问题一直排在第一位,调研了很久,袁

贵仁以及分管的副部长杜玉波都将此视作是保障基本的受教育权的层面,试图解决。”有参与到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透露。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育部还是觉得颇为棘手。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杜玉波则强调放开异地高考面临重重阻力,“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他表示,这个问题之所以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而在河南省的是次会议上,杜又再一次强调,“这个问题很复杂,十几个省分省出题,且课本也不一样。”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期内或将颁布的《意见》,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

《意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意见》将因地制宜确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关键还是门槛的设定问题,什么人能够符合规定很重要,毕竟现在流动人口数量太多了。” 有参与到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专家透露。

据20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现有流动人口2.6亿人。在这2.6亿流动人口背后,则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2700万随迁子女。

而此前一直关注此事的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做过一个调研,显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学规模日趋庞大,使输入地教育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以北京为例,截至去年底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900多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就有700多万,占了35.9%,差不多3个里面就有1个是非户籍人口。去年北京入小学人数大约9.5万人,非京籍学生比例是47.6%,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上海可能实行“积分准入制”

“对于准入门槛,我们也倾向于教育部出台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以免地方上利用中央的政策空当。”北京的一位“教育公平志愿者”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她介绍,上海“教育公平志愿者”近期赴上海教委沟通时,曾被告知未来上海可能会在异地高考问题上实行“积分准入制”,积分包括子女来沪时间、工作收入、父母犯罪记录、是否在上海有车房等。

“我们认为这个是另一种不公平,是公开的歧视,原来不管有钱没钱都是一个规则,现在则有更多的标准。”上述家长表示。

此前,“教育公平志愿者”曾起草了一份“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民间版方案。提出了“为所有纳税人提供不分户籍不分贫富不分地位的公平的教育机会,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的门槛标准。

即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北京、上海两地,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从具体内容来看,这一方案具有一定的妥协性,核心是通过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来控制考生数量,换取决策层打破现有高考政策对户籍地要求的铁幕。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部显然更希望将门槛制定的标准下放。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放开异地高考要“积极推进,要有条件准入,分省实施”。

今年2月份,高考大省山东率先出台政策,明确规定从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上一篇:建行资信证明下一篇:房地产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