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为题目的作文_小学生作文

2024-08-26

雪花为题目的作文_小学生作文(精选7篇)

篇1:雪花为题目的作文_小学生作文

雪花为题目的450字作文

这些日子,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走在路上,到处都是飘飘渺渺,轻轻飞舞的杨树花。有时落在发稍,有时落在衣服上。连青草地上都是一小撮一小撮数不清的杨花。我的出租屋,门前的阳台上,到处也都是成小团的杨花接成的小球,随着风儿,在地上悠来悠去的跑。开了门,眼前就是漫天飞舞的杨花。关了门,也还是会从门下的缝隙被风吹进来一些。

走在外边,不时会听到有人在报怨,“这杨树毛毛真是多的烦人,落在皮肤上就痒。”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不过,看到被杨花点缀的草地,还有粘在衣服上的这些白色的小毛毛,真是说不上喜欢。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不知谁的诗句。看到飞舞的杨花,还真是会想到雪花。它们有点相似,白色,轻盈,飞舞……

可是,杨花就是杨花,永远无法让人产生和雪花一样的感情和喜欢。

杨花的飞舞带给人心灵的感觉是烦躁的,杨花的轻盈和随意,让人感觉到的是轻浮。

然而,雪花就大不一样。每一年的冬天,雪都是我的盼望和快乐。感觉在北方,没有雪花的冬天好像就不是冬天一样。

且不说满天飞舞的洁白的雪花,是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去看看被白雪覆盖的原野,村庄和房屋吧!厚厚的`,洁净的白色!雪花,把这一切装点的象是个童话中的世界!不时还会有,打雪仗,堆雪人的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传来…

雪花,真是冬天最美丽的花,是冬天最美的点缀和装饰。是上帝送给人间一份美好的礼物!雪花,这可爱的精灵,带给人的,不只是:美丽,浪漫,快乐,更是北方的老百姓对来年丰收的盼望!雪花啊!这么美丽的雪花!谁有理由不喜欢呢!

篇2:雪花为题目的作文_小学生作文

雪花不是雪,不是只能在冬天里看到或者拥有的靓丽风景,她是一个少女的芳名,准确的说是一个少妇的芳名。之所以说成少女,因为她是我的同学,中学毕业后远嫁他乡,再也没有见过面,她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停留在中学时代十七八岁时天真浪漫的光景,她在我的心目中永远年轻,永远是一个少女。92年毕业,转眼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年,有多少事早已时过境迁!二十年,有多少人已经阴阳相隔!

歌声与微笑那是我们共同的风采,女孩喜欢帅气浪漫的男孩,男孩喜欢活泼靓丽的女孩。我想此时的喜欢一定不是成年男女之间的所谓爱情,她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的相互爱慕之情,保函着仰慕与纯真!当然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也早已过了青梅竹马的年龄,难掩青春的羞涩,难避爱慕的眼神!你的存在总能让紧张的教室里传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总能让我在枯燥的课堂里感受到存在另一个世外桃源!你高挑的身材,白净的脸庞,迷人的眼睛,醉人的笑,我想貂蝉、西施见到你也只有嫉妒恨了!

学校院墙的外面是一片坟地,春天这里绿树成荫,花草清香四溢,早读课时你还能邀上几个小同学到这里放声朗诵,时而双手捧书背在身后,严然学姐风范;时而探头细读坟墓的碑文,陷入片刻的沉思中!院墙之内教学楼三楼的教室内,一个纯真的我早就观察到在坟地读书的你了!还是假装没有看见,就让你细细的研读碑文吧!多么可爱的雪花!多么调皮的雪花!

校园如同营房,学生犹如小兵。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转眼就中学毕业了,从此昔日的同学很少见面了,特别是远嫁他乡的你,算来已经23年没有见面了。有人说,最美的遇见是擦肩,最美的距离是思念。人到中年,早已笑看人间冷暖,惯看秋月春风,我不愿与世俗者为伍,更不愿与势利者争锋,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对纯真少年时代的无穷回味!雪花,记得你是农历11月20日带着冬天的问候喜临人间的。雪花,一片美丽的风景!雪花,一个浪漫的名字!

我是一个少年郎,我更是一个少年狂!怀揣激情与梦想,诚邀明月与繁星痛饮,预约嫦娥和孺子当歌!比海更辽阔的是天,比天更辽阔的是我们的情怀!可二十多年后,面对生存的压力,经过职场的打拼,物质条件改善提高了,而我却变得无欲无求了!既不在乎如过眼云烟的名利,更不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想不管你位高权重还是名利双收,都是你在人生的舞台上反串的角色而已,做事是一时、做人才是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才是人生的.真谛!有多少人一天小有成就便忘乎所以,有多少人一旦飞黄腾达就抛妻弃子。正如一位同学说我的,上学时的心高气傲和你现在的言谈举止反差很大啊!我回答说:一棵正在杨花吐蕊的稻穗,因为还没有颗粒饱满,它一定是昂首挺胸的,而当他饱满成熟时便自然而然的低下了头!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微信、早已成了人们的交流沟通工具,不管是大学同学、中学同学还是小学同学为了方便信息交流都能够建立自己的微信群或者群,参与交友或聊天。而我也是从微信群上得知你回天长参加同学之间的小范围聚会的,啊!我有机会见到雪花了!当初的窕窕淑女现在应该越发迷人了!不过还是那个中学时代的你才更加纯真与浪漫,不管你现在如何的成功与成熟都不能代替你少女时代的美好。我终于拿定了主意,还是不参加同学聚会,就让这份纯真与美好永远的留在心底吧!就让你在我的心中一直留存少女时代的容颜吧!

篇3:雪花为题目的作文_小学生作文

为什么作文教学要从动机走向目的?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

显然,只要目的,不要动机,是中小学作文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表象之一:学生的作文大多只有一个读者———教师,而且,教师是以手握大权的“判官”形象出现的:达到作文目的就能合格,否则就须重写。表象之二: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习作,教师辛辛苦苦完成批改,末了学生看一眼分数,本次作文即宣告结束。写了一学期,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作文簿最终也是随手扔掉,跟其他作业并无两样。

从动机走向目的,既要重视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又要重视“为什么写”。诚如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的:“在说每一句话、进行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的动机———我为什么要说话,这一活动的内在诱因和需要。口头语言的情境每一分钟都在创造着语言、谈话、对白的每一个新的转折的动机。”

从动机走向目的,遵循了作文的规律。

为何作文,主要是跟人交流信息、情感与想法。小学生作文,虽然属于学习活动,但跟一般作业有别。许多时候,学生的习作是他思维的结晶,是他创造的产品,因此它的读者对象可以从教师扩展开去。给教师看,是第一境界;给大家看,是第二境界;给不认识的见不着面的人看,是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当学生听到鼓励的掌声,接到反馈的信息时,他们就会感到:原来作文不仅仅是作业,作文其实是另一种说话。

从动机走向目的,有利于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写作文不易,进入维果茨基所说的“动机”状态的学生会反复思考:这次作文,我为谁而写,他(们)最想了解的有哪些,这些事情如何写才好,写完了还要怎样修改。如果说,以前“为了目的”的习作只有一个读者,学生也只能获得一份动力,那么,现在,学生获得的动力与正能量势必成倍增加。所以说,从动机走向目的,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从动机走向目的,引领学生进入高品质的语文生活。

动机高于目的,动机又引领目的。学生在达成习作目的的过程中,学习跟人交流,让作文成为分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无疑是幸福的,这样就有可能达到潘新和教授说的,“语言教育要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到良好的养护和培植,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从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满足与自尊,并最终成为言语上自我实现的人”。

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从动机走向目的”呢?

一、讲究命题艺术

作文动机包含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读者意识、习作意识、习作活动的对象。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认为:“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活动的对象是活动的真正动机”。可见,形成动机意识最为要紧的是顾虑到作文活动的对象,也就是读者。我国的夏丏尊、朱自清两位先生很早就意识到“读者”对学习写作的重要性。夏先生说:“古今能文的人,他们对文章法诀各有各的说法,一个说这样,一个说那样,但是千言万语,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他认为:“写作的根本法则就是为读者而作。”朱先生说:“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他主张以报刊上各类文章为写作学习的范文,因为这类报刊文章“对象或宽或窄”“语气和体裁也不一样”,经常比较地看,“也便渐渐会留心他们的假想的读者”。

读者意识的培养方法、途径千千万,联系到作文教学,讲究命题是关键。民国以来的语文教学一般把写作分为训练写作与实际写作两类。前者主要指课堂作文,后者包括了周记、随笔、日记等。实际写作是有了表达的动机和实际的需要才动笔,而训练写作是为提高能力而展开的训练,未必有实际需求。为了便利教学,作文课一般采取命题形式。了解学生,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里去,命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去,让学生看到题目,不但觉得有内容可写,而且大致明白为谁而写,这样的命题就能做到叶老说的“如学生所自发,彼本无所为,示之以题,彼即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比如《我爱你,春天》与《我发现的春天》,都要写春天,但后一个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因为题目后隐藏着巨大的读者群:既可以是身边的小伙伴,也可以是熟悉的大人,还可以是陌生人。西方的很多小学作文题目需要学生有自己的观察、情感,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借此,可以打开我们命题的思路。比如:《老鼠是否有决策能力?》《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你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我怎么看漫画》《当“9·11事件”发生后,你的亲人被压在废墟下,你将如何面对?》《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语文测试中的作文题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也很明显。关注写作对象,激发写作动机,也是作文命题改革的趋势。如2014年北京卷高考微作文提供了三个题目,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写一篇不超过150字的小作文。这些题目都切合学生生活,唤醒了学生写作的动机。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学生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美国NAEP(全国教育进步评估)的作文测试项目将试题分为三类:为了劝说的写作试题;为了解释说明的写作试题;为了传递经验的写作试题。美国的这项测试也是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如2002年的测试题是《说服图书管理员》:

试想下面的这个情况发生了:学校图书馆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丢失了。这本书你可能想要反复阅读,或者这本书是你的老师或父母曾读给你听过,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并未决定是否要再次购入这本书。写一封信给学校图书馆管理员,说服他再购入一本。在你的信中请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明校图书馆应保存好此书。

《说服图书管理员》虽然是针对一本书进行的写作,但通过说服管理员这一交际方式,来阐述图书对作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对图书的特殊情感进行说服,学生不但写有内容,而且写有对象。

二、激发交际需要

课堂教学受时空的限制,每次作文也都有特定的教学目的,如何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置于交际活动中,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充分的动机。社会交际需求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对他人施加影响等。可以说,任何课堂作文都可以创设交际背景。

1.激发概括、传递信息的需要

指导三年级第二学期写景习作《我们的校园》时,由于我所在学校有分部、总部两个校区,而低年级在分部。这次习作,我就对学生说:“再过几个月,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就要来总部读书了,我们今天就为他们来写一写总部校园。”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学生们兴趣盎然,认为除了要对总部校园的全貌作一个概述外,三年级的教室分布也要详细说明,特别要详细介绍操场边的滑梯,雷锋楼上的音乐室、美术室,因为这些都是新来的学生亟须了解的。

2.激发自我表现的需要

《我真了不起》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习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用一件事写出“我”了不起;二是能够表达自豪的感受与心情。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得知近期有家长会,于是我就这样激发学生的习作交际需求:“下周四开家长会,老师请大家给爸爸妈妈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写一篇作文,用事件讲述自己的一个本领,家长会那天就放在你的课桌上。”真实的交际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为什么写”的问题迎刃而解。在这样的动机推动下,学习相关习作知识,就成了学生内心的迫切需求,成了学习的自然诉求。

3.激发对别人施加影响的需要

五年级要学生学习写信,我每带一个班,临近毕业时都会要求学会写这样一篇作文: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每当这时,学生都特别投入,或介绍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或讲述难忘的交往故事,或友情提醒老师的个性要求(如阅读《读者》等)……此时,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表达对象,每个人写下的习作都会成为下一届学生学习的金钥匙,师弟师妹可以借此更快地了解老师,加速融入老师的课堂……学生很有成就感。

4.激发影响别人决定的需要

上海世博会前夕,我正带一个四年级班。在一次状物作文指导课上,我买了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将其带到课堂上,跟学生一起有序观察,在学生对吉祥物局部进行了细致观察与交流后,针对如何“化整为零”,激发学生写的动机,我创设了如下交际情境:

师:你们觉得海宝可爱吗?

生:可爱。

师:有个三年级小朋友,叫小明,放学回家,急于要让爷爷给自己买一个海宝,你猜一猜,他回去会跟爷爷说些什么。

生:说海宝很好,说服爷爷要给孙子买。

师:对!

师:谁来替小明说服爷爷?

(创设情境,师扮演爷爷,生扮演小明。)

生:爷爷,我想买一个海宝,它可是2010年世博会的形象大使啊!

师:不就是一个布娃娃嘛,你的布娃娃好多了,别买了。

生:不,爷爷。海宝跟一般的布娃娃不同。海宝特别可爱。它的头发微微卷起,像海上的浪花。它的眼睛大大的、圆圆的。(师:“大大的、圆圆的”,很可爱啊!)眼睛蓝蓝的,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师: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海。)海宝的嘴都笑歪了,嘴角往上翘。(师:中间加个“你看”,后一句加个“呢”。)海宝的嘴都笑歪了,你看,嘴角还往上翘呢!最逗的是它老朝你竖起大拇指,既像跟你打招呼,又像在夸奖我们上海呢!(师:看来,这个海宝跟别的布娃娃不一样,真是有意思!)

师:好孙子,咱也不落后,走,我们现在就去买一个。

创设祖孙交际的情境,为的是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表达需求,生活中不就是这样吗?

5.激发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开设博客,及时上传习作,为自己的作文寻找读者。学生的博客会吸引不少熟悉或陌生的同学及其家长前来阅读,往往还能得到及时的点赞与帮助,这对学生来说,也往往成为作文的不竭源泉。

三、激励学生发表

2008年,《人民教育》报道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管老师和学生一起创办《班级作文周报》。每周,学生写稿、投稿、修改、发表。从此,作文不再是一道无聊的作业,而成为一项渴望获得的话语权;作文不再奄奄一息,而成为学生向往的一个心灵交流的精神家园。八年来,他和学生一起出版《班级作文周报》300多期,发表学生作文4000多篇,合计300多万字,还创下了带班两年,学生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作文200余篇、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过习作的纪录。

一个普通农村学校的普通班级,何以有这样的作文奇迹?管老师的体会是:激励学生发表。他在多个场合认为:“发表,对于写作初期的人,是写作最重要的内在动力。”“我创办《周报》,让学生在‘自己的’报刊上不断发表作文。对学生而言,班级是他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相对稳定的生活世界,同学、伙伴的评价和看法,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

习作得以发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势必受到积极影响。同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发表”提供的是不同的心理刺激,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以为是“作者”二字。对学生习作来说,“作者”意识可以比“读者”意识提供更强烈的习作动机,当然层次也更高———当学生成为一名“作者”,显然,对其个性,对其创造性的要求也就更多。

10多年前,我们区域就全力打造《小作家》,每月一期,给学生习作提供发表机会,每月可以刊登30多位学生的习作,每位作者有样刊,也有稿费。每一期杂志都辟有“小作家”专栏,推出一位学生的数篇作文,封三还刊登其照片与自我简介。如此隆重,如此热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可想而知。

作为兼职编辑,我深知对于一名作者,“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一名有作者意识的学生,他最需要的是自己的见闻与发现、感受与情感、认识与思想。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对此有较大的重视,那么,学生的写作将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2013年秋,我给学生上作文课,跟学生一起观察松江祥和花苑的橘子树的照片。由于是身边的事物,学生兴趣高涨,交流、写作都很有积极性。课堂临近结束,我出示了《小作家》编辑部的一个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亲爱的小读者: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如小区的一棵树,校门口的一个交通协管员……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发现,感受真善美的力量,《小作家》从明年第一期起,将开设一个新栏目“图文并茂”,照片配文字。文字不少于100字,图片需配合文字。来稿请寄……

《小作家》编辑部

2013年11月

后来,我们陆续收到学生读过的好书、游过的美景、见到的妙人……是的,一个作者,了不起的,不仅是他能创造,而且他还是真善美的传播者。显然,作者意识引导下的作文学习,在提升学生语言品质的同时还锤炼着学生的情意与人格。也就是说,当学生自觉地成为一名作者时,学作文与学做人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

篇4:团结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一个社团,若团结了,譬如,一块一块小碎片,合在一起成为一面大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大家闺秀也可以照出一对郎才女貌,则一个社团,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组成了一个大的社团,也就像中国的一个小城市,组成了如此光芒耀眼的.中国。

若团结,可能曾经多少被人们遗忘的人们会再站起来继续奋斗,让那些曾经讽刺嘲笑过他的人刮目相看,自愧不如,若团结,可能曾经多么颓废的一个社团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会转身变得繁华昌盛。

团结出自友爱,出自无私,而友爱出自于几个人善良的心组成,出自一个无私的人友好的人,而其他人受到熏陶也变得友爱,而无私出自于心胸宽大,心胸若狭小还如何无私?心胸宽大出自于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对人们的信念与执着,要改变这些出自于另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好的集体需要友好友爱的人需要无私的人,而人们都如此友好如此无私就是一个好的集体强大的集体。

篇5:春雨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带着春雨悄悄地降临到了人间。染红了桃花,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畔。

春雨是细柔的。你看!那春雨如同一线线银丝,美丽极了;春雨是轻柔的。你瞧!那春雨又好似飘飘悠悠的鹅毛,落到身上,舒服极了。我时时怀疑:天上是不是有一名技术高超的裁缝?是他派春雨下来,填补了干枯的树枝,缝好了小草的衣裳?

当风姐姐拂过时,裹在春风里的春雨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件薄如蝉翼的轻纱;又好似一群恬静温柔的少女,在风儿的陪伴下,载歌载舞;还像是天空中掉下的水帘,摆动的绸带,美极了;更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双手轻拂着大地,柔柔的,惬意极了。春雨轻轻地落在稻田里,稻穗在悄悄成长;春雨轻轻地落在小河里,河里的鱼儿一边蹦跳,一边摇着尾巴,好像在说:春雨姑娘,你好!我抬头望去,细细打量着大地的这番情景,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情不自禁地走进雨中,伸出双手,任由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在我手中滑动,感觉凉丝丝的,活像是婴儿滑嫩嫩的小手。珍珠般的雨滴落到我头上,不时滚到嘴边,甜丝丝的,仿佛野花的芳香。啊!没错!这正是春天的气息!空气湿润而舒适,有时春风带着细雨,轻轻的擦过我的脸,好像是母亲给了我一个温柔的吻。我常想:这雨是不是玉帝过生日时不小心倾下的美酒,是不是银河里洒下的琼浆玉露?

春雨给万物带来了巨变,你看!经过一冬天的干旱,雨水冲刷了灰蒙蒙的树叶,树枝光亮一新,顿时显得格外有光泽,如同一块碧绿的翡翠。当雨滴落到树头上时,树叶晶莹剔透,青翠欲滴,像一块美玉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渐渐地,树叶舒展开来,活像一位青涩的少年张开手臂。顿时,树儿精神抖擞,每片树叶都充满了活力,闪动着生命之光。我走在林荫小道上,似乎听到了树儿正咕嘟咕嘟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乳汁,又似乎看到了树儿们正在迅速成长,舒枝,发芽

当雨滴落到草娃娃身上,它便迅速钻出泥土,挺直腰杆,大口大口地喝着春妈妈送它的甘露。好像在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当微风拂过时,小草便手拉手跳起了欢快的舞。当草娃娃喝饱了春妈妈的乳汁时,远远看去,好像为道路两旁镶嵌上淡淡的花边。我不禁俯下身来,抚摸着它的头,是那样的润泽光亮,那样的活力四射,又去闻它那还没有退掉的泥香

我爱这美丽的春天,更爱这绵柔的春雨!

篇6:秋游为题目的小学作文

我爸爸开着车带我去清丰一个叫“避暑山庄”的地方,那里天高云淡,瓜果飘香,真美啊!我到里面一看,高兴的欢呼起来,里面有稻田还有果园,果园里有亮晶晶的葡萄,还有绿油油的冬枣,我摘了一个,吃到嘴里香甜可口,真好吃!

我们又去了稻田,那里种着许许多多的红薯、紫薯和花生呢,我们还挖了好几个紫薯呢!可把我累坏了。

篇7:雪花为题目的作文_小学生作文

一、释放人性, 展现自我情感

一说到作文课, 许多教师都会从拓展学生思维, 开拓学生视野, 注重写作方法、讲求写作技艺来谈起, 这些说法当然无庸置疑。 但我个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不应只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更应该注重人性的释放和自我情感的展现。 就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说:能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将句子写通顺, 能将事情有重点的写具体, 写清楚。 ”即我手写我心。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 因此, 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才能打开学生作文思路。 当学生情感丰富强烈、兴趣盎然时, 写作就变得积极主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评价,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创新的闪光点, 及时给与鼓励,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激发写作的动机。 我曾经看过一句教育名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尊重人性。 ”对于人性的尊重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倾听心声, 尊重情感。 现在我们读学生的作文, 总觉得虚假, 要么是干巴巴的流水账, 要么是给你编一个美丽的故事。 对小学生来说, 让他们即要说实话, 又要有新意, 即要注意遣词造句, 还要注意写作方法, 这谈何容易。 这种要求常常让学生无从下手, 只能敷衍了事, 完成任务, 无法将真实的东西写出来。 因此, 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能通过亲身体验, 写出真实的感受, 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 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 唯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 捕捉出作文生动形象, 内容具体的素材。 将心中的情感从笔尖缓缓流出, 这种自然、真实、不加雕琢的东西才应是我们作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小学作文课模式的构想

从二年级起, 我们就要求学生写话、写日记甚至写作文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 能用自己的话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就行了。 以我的经历, 我觉得二三年级应该是说作文、改作文。 说”是写的前奏, “写”是说的深化。 “说”这一口头表达,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所说的是连贯、流畅的语言, 更有利于落笔成文。 要加强语言表达, 以说促写、多说多写, 是非常重要的。 四年级是仿作文, 当然, 仿写既不是机械性的, 更不是随意性的, 应该是有序和有机进行的。 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 有的课文更是典范。 教师应慧眼识材, 抓住读写结合点, 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 做到仿中有创。 五、六年级才是写作文, 这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部分学生到六年级才能试着写作文。 当然, 改要改得巧妙, 仿要仿得真实。 改与仿是写的积累, 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达到写的水平。 读是写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伸。 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是让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对度的把握要准

对不同年级、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文要求,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有些学生要拔高要求, 有些学生要降低标准。 有些作文要求适当用一些写作手法, 有些学生能用恰当的语句写通顺、写清楚就行了。 过度的要求、过多的限制反而让学生无从下手, 抺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望而生畏。 比如四年级下册作文“手”的教学, 对“手”的反面拓展与描写, 我认为在课后给学生点一下即可, 没必要在课堂上细说, 增加负担反而扰乱了主题。

四、注重课外积累

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 词汇缺乏、知识面窄, 在语言表达上较不确切、不生动具体,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我认为注重平时积累, 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教师要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 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平时, 我们都要求学生注重积累, 但积累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能背出许多好词佳句, 但却用不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今天的课, 我认为积累不单纯是背, 要让学生的积累更有效,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如下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从而达到轻松作文的目的。 首先要让积累变得有意义, 让语言积累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 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 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 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 使习作锦上添花。 其次, 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用词用句的地方。 比如本节课中, 我搜集了一些写手的词句, 然后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试着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让这些好词佳句成为有意义的积累, 这种方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词句,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积累方法——有效积累, 让他们在生活中自觉积累, 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也才能成为“写”的主宰者。

五、教给学生自改方法, 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的诞生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 仔细斟酌而成的。 学生在上了教师的指导课后, 经过自己的思考, 完成的作文仅仅是一篇初稿。 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肯定其作文的成绩, 未能明确指出其修改的方向、方法, 未能教会他们自评自改的本领。 那么, 学生写作积极性又能坚持多久呢?

因此, 在教学生自改作文时, 首先教给学生修改方法, 指出修改范围。 让学生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 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 在原文上进行修改。 一次突破一个重点, 解决一个问题, 然后逐步加深难度, 达到全面修改。 要让学生知道修改哪些方面。 一是内容方面:看看中心是否明确, 思想是否健康, 情节是否真实, 材料是否充实等。 二是结构方面:看看顺序是否恰当, 分段是否合理, 条理是否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 过度是否自然等。 三是语言方面:看看语句是否通顺, 前后是否连贯, 有无错别字, 有无用错的标点等。

上一篇: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下一篇:小班保育员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