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2024-08-30

如何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精选6篇)

篇1:如何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新世纪的教育就是全面创新的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创新教育所指的不是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育  创新训练

语文教师不但是语文教学的执导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高尚灵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语文和数理化不一样,她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学问。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自己的母语来交谈写作,所以说语文教学最终将归结到学生的语言运用上。所有的识字、释词、概括段意、总结中心等一切基础性训练,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写好作文。现在高考作文分数所占分数比重越来越大,就说明高考正在向这方面靠拢。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1.1、语文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因为传统语文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而忽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本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硬是拆分的支离破碎,然后再塞填给学生。这就类似非要把一个精美的花瓶打坏成无数个碎片后,再让学生去体味它的美丽;又如把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美味摆到学生面前,不让他们品尝,而让他们去吞吃做菜的原料、生菜、盐、味精、醋等等,自然要倒了胃口。所以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让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词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1.2、语文本是一门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却让传统教学教法搞得学生望而生畏深恶痛绝。其实学生们厌恶的不是语文本身,而是语文教学中那琐碎的知识点,以及做不完的基础训练。语文不是断章取义,语文不是支离破碎,语文不是题山题海。语文是那古香古色的唐诗宋词,语文是那形神具备的名家散文,一应具语文是那曲折动人荡气回肠的古今小说。为什么许多作家尽管没有上过大学也能著作等身流芳百世,因为他们直接从浩如烟海的古今书籍中汲取营养。所以说语文教学应该还其庐山真面目,抛开一切的繁文缛节,让学生们去欣赏那一篇篇的精美文章吧,让学生们到书海中去遨游吧,让学生们到思想的文学创作的天地中去锻炼。

二、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2.1、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司马光》时。有位教师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这种方法。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好奇心,大家七嘴八舌,积极讲自己独特的见解,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止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例如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可见,语文教学

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2.2、我认为应该加大作文课时,使学生多读多写。至于课文,则只让学生去整体地把握、欣赏。至于知识点,学生们经过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学习历练,已经是轻车熟路滚瓜烂熟,只是数量的积累,大可不必再重复练习,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教师只是点题即可。如何创新?应该多选名篇佳作,让学生阅读欣赏,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然后集体讨论其优劣何在,意义何在。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文、史、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湘教版)]

 

篇2:如何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一篇文章有主题,有思路,一堂课也应有它的主题和思路,要做到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老师对教材必须做到烂熟于心,要熟悉到如出我心,如出我口。《荷花淀》是最值得品味的,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描写战争场面富有诗意,战争中的女人更是可爱无比。如何让学生认真解读文本,挖掘深意呢?我精心计算时间,调整篇目,把《荷花淀》安排在“三・八”妇女节前一天上。又精心剪裁,以(女人之最)“女性最……”的句式,结构课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①“女人节话女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进入文本;②走进文本。学生要想说出女人们的美好品质,必须深入品味文本,才能分析的有理有据;③说话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理思维、训练语言表达的过程;④在品味中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意蕴:孙犁着重渲染女性魅力,旨在揭示美好的人性支持了艰苦的抗战,也正是这艰苦的抗战充满了温馨。后来自由命题作文中,有学生以“战火中的永恒”为题,分析《荷花淀》、《木兰辞》等战争题材的作品中美好的人性。

《神奇的极光》,则以“极光是什么”为线索推进课堂。做一个给概念下定义的延伸练习。本设计的设想是:①抓说明文的特征:极光“神奇”在何处;②理出文章的顺序: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全文,这也恰是科学进步,人们认识逐步提高,探秘逐步深入,全面准确定义极光的过程;③区分诠释与下定义附带高考知识点给概念下定义;④辐射知识点短句变长句:学生理出的极光特点是一个又一个的单句,需变成长单句。每一种设计都尽可能通过思维训练达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张扬个性 注重体悟

“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提出来,不是写在书上,挂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融进从教者的意识中,引入到课堂中,渗入到学生思维中。不仅新篇目新章节体现这一理念,传统篇目的教学也应渗透。上《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有学生悄悄感慨:“我们也跟别里科夫差不多了”。一语惊醒侃侃而谈的老师。于是,我依然撇开教本,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套子,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一个个套子的作用,分析它们存在的必要性或者滞后性,并及时点拨: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受规矩约束,但不能落入怪圈。至此,学生才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解读《项链》时,由于它诞生的时代、作者写作目的的局限,有关的一些问题放在今天来理解,有一定的出入,不妨大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项链》中有句话“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教参中评点:“由此可见,的辛苦,使她的家庭生活和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她那爱虚荣、慕豪华的性格。”而学生普遍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应该值同情。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最美妙的回忆,怎么能大加批判呢?这样做,既不拘泥于教材,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应辩能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们探索语文的兴趣,不仅语文课好上了,而且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师生间的情感也得到加强。

创新意识培养浅谈

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着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如:从课题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从中心思想质疑,从语言表达运用质疑,找原因质疑,找依据质疑,抓联系质疑,抓关键句质疑,抓矛盾质疑,寻实质质疑,联想质疑等。例如六年级《穷人》这篇课文中有13处省略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把省略号去掉好不好 通过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培养学生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去质疑现实,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发展求异思维对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习惯于求异思维的人,不迷信旧理论观念,而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能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要求,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

篇3:如何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氛围,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效,必须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这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强化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比较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一、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着力强化民主教学

要想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民主的教学方式、领导模式,才能有效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进而更加积极地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加明显。

只要让学生真正觉得融洽、和谐、快乐,没有压抑感和强制感,学生才会更加努力思考、更加乐于自主探究。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还要宽容学生错误并积极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从而为学生拓展更加广阔展示才能和水平的空间。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发现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要以更大的耐心面对学生,有效鼓励学生充分思考或者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再考虑。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既不能立即否定,更不能进行批评,可以让学生先坐下,再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组织全班开展讨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在开展民主化教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后进生、学困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成功机会,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亮点”、“闪光点”。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展正面的积极的良性反馈,让后进生、学困生拥有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加民主、更为活跃的教学氛围,不断强化民主化教学,有效为学生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突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着力强化针对教学

要想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就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着力强化教学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切实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从而确保以给学生更新的感受、更优的体会、更好的刺激,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放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实效。例如: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进行讲授、组织讨论、开展实践,等等,从而增强教学针对性和直观性,确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还要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尽可能地采取更好、更佳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晏子使楚》这一课时,就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让善于表演的学生扮演晏子、楚王等不同角色,再现晏子使楚的经典故事,让乐于演讲的学生针对课本剧进行讲评。

三、打造质疑探究的教学环境,着力强化互动教学

要想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着力为学生打造质疑探究的教学环境,不断强化互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而且要有效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外,更要让学生探索“为什么”、“还能够是什么样”,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分析和观点有不同的意见、看法,千万不能强求什么标准答案,这样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法指导,多层面地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通过开展讨论、组织辩论及演讲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探索性,帮助学生更加优化地获取知识。例如: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就在学生中开展了“我演你写”的活动,即组织部分学生表演情境小品,之后再鼓励学生根据情况从不同角度提炼主题,如此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的互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质疑探究。

四、注重营造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形式,着力强化活泼教学

一方面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绪。由于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陶冶操情的特殊语言,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适时选择一些音乐,帮助营造浓郁的兴趣情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到教材所表达的内涵美、意境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上《沁园春·雪》时,考虑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停留在对字词和内容的串讲分析上,不能多层面地呈现诗词的意境美,就先播放了歌曲《北方的天空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更好地体受到冰封雪覆、粉装玉砌的美景。之后,我再为学生播放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配乐朗读,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在婉转激越的音乐中正确把握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现意境。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都是文质俱佳,景物描绘得生动如画,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若仅仅通过口头讲解,则往往难以将课文的“美感”表达出来,所以,借助多媒体展现意境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多媒体可以比较直观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例如:在上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这一课时,我就通过多媒体将芦花、红叶、雪白的乌桕等一系列植物呈现给学生,一幅幅用艳丽、鲜明的色彩映衬着的画面为学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田野图”,将学生引入到充满意境、美轮美奂的氛围中,从而为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参考文献

[1]李为俊.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优化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 2007, (1) .

[2]唐修君.新课标体系下初中语文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篇4:如何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方法

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便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投石激浪。

一、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千篇一律,久而久之,教师头疼,学生生厌,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难有所提高。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首先,教材上的文章不是神圣的经典,仅仅是读写的范例,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为我们阅读其他文章,提高语文交际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我认为没有必要把一篇范文支解得那么繁锁、细碎,以至于文不象文。语文教材既然是范文,那么我们就要敢于抓其有特色的一点,进行重点学习。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博众取彩,涵摄百家,才能创新。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最后,语文创新教育还要注重开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语文具有人性、人文、人情的特点,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堂内外、家庭社会,时时处处都是学习语文的机会和地方,时时处处都能培养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体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如此,学生就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语文也再不是“语瘟”课、“睡觉”课。

二、着眼“终身教育”,改革读写教学

“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投身社会,能否立身行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的读写能力(不能排除听、说能力),因而,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一般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照搬“参考”,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再有,习惯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体裁编组课文单元,用“单元知识短文”归纳、阐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知识,学什么文体的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写作。这种编排模式,实际是把阅读与写作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了一谈。许多教师视课文为阅读和写作的共同观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读写信息处理的现象。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使语文读写教学处于尴尬境地。由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受到扼制,学生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腔一调不使人卒读的现象。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也是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师生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學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是学习的主人。把语文研究性学习落实到读写教学中,那就是:以目的性为读写前提,以信息论为读写理论指导,以围绕读写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终身教育”,它使语文读写教学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更重要的意义,而中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四、布置创新型作业

篇5:如何实现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

如何实现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

文/王 标

摘 要:语文是构成职业中专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中专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层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主要分析了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进行改革创新的意义,并探讨了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专语文;现状;创新意义;途径

创新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有的信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常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局面。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文化、制度的创新。为此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一是缺乏教学目的,教师只是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和学校的考核,注重把课文内容和知识讲透、分析透彻,而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二是缺乏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基本上都是按照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分析课文、提示重难点、归纳段落意思、归纳整篇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征的思路来讲,把本来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变得单调沉闷、枯燥乏味。三是缺乏教学主体,教师在以往的课程中完全按预定的教学方案把知识教给学生,没有相互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处在很被动的地位。

二、中专语文教学进行创新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高度总结概括了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而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与创新教育的目标一致,其意义表现在:

1.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中专语文教学创新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摆在第一位,对学生的身心朝全面、和谐、健康方向发展起积极性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

2.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滞后、制度陈旧、思维僵化、目标低下,而教学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创造的潜能、激起其创造欲望、塑造创新品格、形成创新能力。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协调一致,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转变其思维方式。

3.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实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对中专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散、活跃他们的思维,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推动作用。

三、中专语文教学实现创新的途径

为了使中专人才培养教育能够适应创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其实现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引导为辅的转变,注重培养中专语文教学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都是以教师的全堂讲解为主要方式,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师的讲解中的机会很少,难以发表自己的理解与不同看法,也缺少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根据中专学校的具体特点,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辅的转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备课、查资料,然后上台讲课,鼓励他们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着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造的能力;教师应该取消语言的霸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善于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耐心地倾听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意见。

2.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中专语文教学课程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专语文教学学生普遍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认为语文课比较沉闷没意思,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时常发生。(语文教学论文 )为此,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1)教师要改进和优化语文教学方案,善于提出问题,做好交流互动工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2)为了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应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可以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吐字发音水平,也可以用演讲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选出第一、第二、第三名,并赠予他们小小的奖励,奖品可以是一支笔、一本笔记本等。(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达,多媒体渐渐投入课程教堂,进入学生的视野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程的需要充分借助多媒体,将课堂内容以声音、图片、视频三者结合的有效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深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通过新颖、趣味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不至于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也可以通过QQ、博客、微信、邮箱等方式进行作业的布置与语文方面的学习交流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3.从学生自身出发,应该积极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单纯地依靠教师、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来进行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勤思考、勤动手、勤学习,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活跃地参与课堂,才能真正地获得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效果。

总之,中专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实现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转变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途径不断地进行中专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茹风云。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

[2]程绩。新课改理念下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旬刊,2012(09)。

[3]王伟。浅议创新教育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法研究:教育教学论坛,(12)。

[4]赵桂芬。浅谈创新教育与中专语文教学改革[J]。科技风,(12)。

篇6: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要求教师首先树立创新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环境;采用角色扮演体验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利用记忆规律进行难点字教学;加强学生横向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发表不同意见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创新,达到创新教育的预期目的。关键词:创新 教育 扮演 规律 联系 思维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新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只有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预期目的。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出民主与平等,做到人格平等,互相尊重,让学

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角色要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平等的首席,在教学中要做到温馨走进课堂,时常面带微笑;调控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习;获取成功感受,满足心理需求;形象直观展示,唤起学习兴趣;巧问适时点拨,激发创新火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思维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广阔实践空间。

二、采用角色扮演体验法,创造性的掌握知识

文学所描绘的色彩、线条、形体、声音,都不能直接诉诸人的感官,人不可能直接看见形象,听见声音。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尽流”,常被人们誉为“如画”,但是对于不识字的儿童、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只能看到印在纸张上的抽象符号,无法通过语言的中介去感受这两句诗,也毫无“如画”般的形象感可言。然而戏剧、影视艺术却可以通过画面动作、音乐同时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这些艺术种类创造的形象,都能以其具体、直接的感性特征,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以说它们塑造的艺术形象都具有直接性。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把间接形象转换成直接艺术形象的方法,即角色扮演法来理解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所见》时是这

顽皮淘气的牧童形象已跃然眼前。教师又何须苦口婆心地逐字逐句讲解诗意呢?

三、运用记忆规律来帮助难点字的教学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浩亲自当主试又做被试,对无意义和有意义的材料作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有意义音节需要26次才会背,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55次才背会,而480个音节的节律诗,只需8次就会背了。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用意义记忆法来记住难点字形,如在教“镰”字时,我先出示了一把镰刀,同学们看了以后,便知道了是金属做成的,也就记住了镰字中有个“金字旁”;再让他们观察镰刀的形状,有反应快的同学就指出了像“广”字形;接着说镰刀的用途,同学们说是割麦子、水稻的,剩下的“兼”字便可这样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一只手()抓住水稻()用镰刀来割。”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它有意义的联想,学生就很容易记住 这些难记字形了。

四、加强学科沟通,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优先于抽象逻辑思维,所以他们对以音响、旋律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对以形体、色彩、线条直接诉诸视觉的美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只要有条件,我总是喜欢在语文课揉进音乐和美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先复习了九

上一篇:创意厨神妈妈作文下一篇:农民增收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