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2024-05-30

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通用12篇)

篇1: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制度

⒈教师参与学生选题、活动计划的制订,不得包办代替,要以学生为主。

⒉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每周活动内容必须提前一周上报教导处。

⒊在学生活动前,教师必须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必要的条件,必须针对每次活动特点,提出活动安全的要求,确保学生安全。

⒋学生每周按制订计划实施,如重新制订或修改,必须征询指导教师意见。

⒌学生实践活动如需外出,指导教师必须提前两周上报教导处,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后决定,如同意后必须有一名学校中层干部与指导教师陪同前往。

⒍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要教师在现场有效指导,确保学生能按计划顺利实施,有特殊情况的须提前向教导处说明情况。

⒎在活动后,教师必须及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和数据,整理好作业档案袋。

篇2: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1.学生进入教室后不准大声喧哗,保证纪律;

2.室内一切用具不随意乱放,用完后摆好;

3.注意用具的完好,如有损坏按价赔偿;

4.一切用具不得外借或带出室外;

5.学生进入教室后把所学用具提前准备好,以便及时操作;

篇3: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展示活动在青山区教育局贺皖龙.副局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拉开序幕。青山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罗敏首先作了题为《探究体验, 释放综合实践活动情结》的主题报告, 介绍了该区的在领导的支持下、在专家的引领下、在老师们的努力探索下综合实践活动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由点及面, 喜获丰硕成果的经验。接下来是各实验学校介绍经验:红钢城小学魏玉妮老师以《红蕴童年钢城致远》为题介绍了该校开发综合实践系列校本课程的经验;钢花小学刘潇副校长以《国球润童心特色促发展》为题介绍了该校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为抓手, 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国球文化特色, 取得了不俗办学业绩的经验;吉林街小学冯青副校长以《玩在吉小乐在其中》为题介绍了该校满足孩子玩的兴趣, 玩出了名堂、玩出了国门;青山小学魏嘉副校长以《阳光下的精彩》为题, 介绍了该校弘扬“快乐独轮车”文化传统, 积极打造以独轮车为亮点, 以“小小科学家”、“七彩生活馆”、“走近石化”为辐射点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新沟桥小学王云芳主任以《借OM创新竞技之力展综合实践别样风采》为题介绍了该校以头脑奥赛选拔为引擎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情, 从而拉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经验。

最激动人心的是孩子们的现场展示, 青山区的综合实践活动可谓一校一特色, 展示活动异彩纷呈:青山小学的每个孩子都会骑独轮车, 表演的孩子们还加上炫伞、丢帽、转球、舞旗、顶竿、飞盘等戏法, 博得了嘉宾们一阵一阵的掌声;钢花小学的IPAD乐队演奏了一串经典乐曲;钢城一小表演了航模;钢城九小表演了魅力排球;钢城十小表演了足球;钢都小学表演了篮球;武东小学展示了玩偶纸花;新沟桥小学展示了纸浆画陶泥:红钢城小学展示了雕艺;钢城十九小展示了百变丝巾秀;钢城十一小展示了泡沫仿真制作;钢城二小展示了魔方挑战;桥头小学展示了十字刺绣;青翠苑小学展示了塑料瓶DIY;钢城十二小展示了巧手编制工艺品;吉林街小学展示了DIY饼干;钢城十七小展示了水果沙拉。这些活动综合了孩子们平时的实践, 彰显了学校特色, 体现了青山区小学师生的力量与智慧、实践与创新。

展示活动结束, 红钢城小学的魏玉妮老师带着她的学生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动画探秘。孩子们通过动手玩双面绘画的小扇子发现了动画的秘密, 进而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动画, 结果画面真的动起来了, 而且越来越流畅, 这让孩子们充满了成就感, 越玩越有味。下课铃声响了, 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员徐宜汉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他认为, 此次展示活动较好地诠释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真意义, 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各实验校不仅认真实践着综合课程, 而且综合着学校的、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展示异彩纷呈, 成长了学生, 锻炼了教师队伍, 发展了学校特色, 可谓一举多得, 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篇4: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制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9-0056-03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无疑成为改革的热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其日益凸显的优越性而备受关注。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都对其十分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缺少专职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困难重重。以现行的教育制度为切入点,构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制度保障体系,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加顺利地实施,是本文的最终目标。

一、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社会教育制度保障

1.政府应颁布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政策法规,在制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法规政策导向息息相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校师生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应颁布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系列政策法规,在制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以行政法律、法规的政策来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正确开展。

2.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督导与评估,对课程建设施加必要影响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督导与评估,对课程建设施加必要的影响。第一,要从课程设置切入,消解综合实践活动课与高考的矛盾,督促学校开课,坚决在时间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正常开展;第二,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考核办法及考核机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毕业考查科目之中,鼓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三,要建立研讨交流机制,成立研究组,以学术方式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和管理方法;第四,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作为检查指导的重点,加强督导,以此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评估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以评估带指导;通过检查、督导和评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展情况,找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推进创造必要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投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要增加资金投入,单靠学校层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必要条件,如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项资金,改善学校图书陈旧、书籍内容单一、数量少、硬件软件设施落后、可提供的活动场所不足等状况。

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校教育制度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教材,内容广泛,活动地点不确定,需要灵活的组织方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导。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目标——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组织管理机制。现代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调动每个人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效益。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校长应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知识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高度,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实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长负责制,才能切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在校长的带领和组织下,结合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年和三年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等,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

2.建立三级学校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一定要有全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及学校管理制度作为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保障现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开展。

建立三级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即全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年级教研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行政指导组;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的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组。制定完善和详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监察督促四落实。所有的领导都要具体联系教研组,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这样,通过规范的组织形式,再加上各项与之配套的制度约束,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真正做到在学校组织层面和制度上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是围墙内的教育,与社会脱节。社会认为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是学校的责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学校的教育打破围墙,融入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融入社会大系统中,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风气,才能建立并完善社会参与教育的管理机制。

教育必须社会化,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为学校教育提供最优的外部环境,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需要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与社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意义、价值等向社区成员宣传,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纳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而在实际行动中予以支持,为学生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保障。社区是学生校外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境资源。要建设学习型社区,为学生营造适于学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社区建设包括校外学习基地,社会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建设社区学习室等。这样,在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中,学校、社区就形成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外部环境。

4.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目标。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滞后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推进中的阻力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1)建立互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学习探讨制度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的学习制度,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站在一线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可以有的放矢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更新,对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的保障制度。学校应该统一给每位教师订阅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特别是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书刊。并要求教师定时阅读教育专著,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反思日记等。

其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检查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学校领导发挥监督职能。校长亲自批阅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反思日记等。

最后,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月制度。培养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月制度,保证教师能在一起组织参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讨论,达成共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点燃教师求异思维的火花,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理论、新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创新教学常规,建立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规范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研究者认为,这个策略同样也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学习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的制度、个人案例教学创新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问题积累制度,同时依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作业制度等。通过这些教学制度的创新,使教师由原来被动的应付上级检查而变成积极主动地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回归到生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质量,营造学习氛围,实现教师工作由被动到创新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彰显。

(3)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家庭教育制度保障

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将会给未来的教育事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构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的外部支持环境,需要改变过去以学校为“轴心”的主体框架,建立一种由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平等参与,协调发展的和谐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吸收社会各方参与决策是改进教育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也可能是一个重要手段……应该创造,才能使地方一级的教师、家长与公众之间更好地合作。”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成为影响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最直接的力量。

家庭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家长虽然也比较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有时候知道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不要。因此,必须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效合作关系,特别是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呼唤建立家校合作制度。

参考文献

[1]孙苏奎.孔子的综合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旬刊,2007(26).

[2]左全华.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理性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7).

[3]李继星.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

[4]田慧生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价值取向[J].人民教育,2006(2).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

篇5: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制度

1.进入本室要保持安静。

2.听从教师教导管理,共同维持教学秩序,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制度》。

3.保持室内整洁,不得随地吐痰,用完各种工具,要及时清理并放回原位。

4.爱护室内各种用具和设施,损坏本室公物者照价赔偿。

5.室内工具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6.认真做好器材的保养、维修、报损工作,不随便借出综合实践活动室的器材。

7.认真做好操作的安全教育工作。

8.认真探索教学新路,力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特色。

篇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制度

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发挥其推动和导向作用。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遵循《纲要》倡导的精神,又有自己特定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在评价理念上,要坚持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强调多元化,坚持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注重过程性,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我校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课改实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能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方案作为我们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性意见。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的依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三、评价的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具有五大鲜明特点:

一、以质性评价统整、取代量化评价;

二、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三、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四、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客观性;

五、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学生的学习的过程。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应从发展性的角度探讨评定学生的成果、表现与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2、评价的整体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作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学生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意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设计一件作品时,学生对作品设计的完成,作品本身就应该是评价的依据,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对作品的第二次设计,那么在进行第二次设计时,本身就是对第一次活动的评价。

3、评价的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肯定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反对简单的量化手段划分等级,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设计某一作品时,应从多方面来探讨证明这个构思的合理性,可以从功能、审美、社会、经济或环境的角度,也可以从学生参与热情、重要度、意志等角度来评价。

4、评价的过程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提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过程,注重坚持“学生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或“成人参照标准”,即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构的科学性。这是注重过程评价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评价的指标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体系中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纬度与四个经度的评价项目:

(一)两个纬度

1、第一纬度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包括: a、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品质。

b、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2、第二纬度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创新与发现能力。包括:

a、评价学生的活动兴趣、方法、设计与反思及独立探究等能力。

b、评价学生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及沟通与分享能力。

c、评价学生的创新与发现能力。

(二)四个经度

1、第一个经度是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式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目标以及自我调控进程,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

2、第二经度是小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合作,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离不开小组集体的力量,因此各评价项目的评价首先由小组根据评价原则进行评价。

3、第三经度是教师评价,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是中心,但无论在哪一阶段,教师的指导都是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展性评价原则,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是正式评价----即量化或分等,更重要是非正式评价。如一句激励性话语或一个符号等。

4、第四个经度是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跨学科,跨行业的活动的,通过家长和社会人士的一定评价,可给与更深入或更客观的过程活动指导,评价的目的不是分等而是一种对后续活动的一种指导、激励。

篇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1、每学期开学所有指导老师要撰写好本学期的活动预案,每个年级组制订出本学期的活动计划,2、分管领导加强指导检查,关注课堂中教师的组织能力,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

3、指导教师应主动积累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或素材,归入学生成长档案,学期结束每位指导老师整理一份经典案例,两份有特色的资料包,一篇相关论文(教育故事、反思或活动心得)。

篇8: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在课程开展的初期,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 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 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 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 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 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 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 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 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并联系我区实际, 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 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 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 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 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 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 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 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 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立足社区实际, 开发当地资源, 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 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 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 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深层创新、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 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 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 去探索、体验、创造, 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 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 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 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 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 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 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 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 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在活动中, 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 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 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 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 (语文专业) 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 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 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 唯其新, 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 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 多维指导, 多方开发资源, 全力做好活动指导, 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 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篇9: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一、问题情景应具有趣味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它学习领域的简单重复, 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起点低,能够为所有学生理解,又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目前这一领域技能难度较高的问题较多,体验性与欣赏性的较少。比如,555555555□999999999中间填几能被7整除这一问题,就太难了。再如,调查小区内每户人家的用水量,难免有些居民不予配合,而调查所得数据背后的社会问题,也并非每个小学生所能理解的。为此,我们撤掉了类似这样的课题,改换成如“跳绳与心跳”这样的题目。在学完简单统计知识,我们进行了“跳绳与心跳”实践活动。在教室中,先让学生数一数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次数,然后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跳绳。跳完后,组织学生统计自己1分钟跳绳次数和跳绳后脉搏跳动次数。此项实践学生经历了统计、计算、比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思维也很活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换句话说,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加有效。再如:我们创设“一天里如何当家”的情境:“小明的爸爸,妈妈今天有事不在家,小明主动提出要当家,怎样当好一天的家呢?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情境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一天里买哪些菜?怎样搭配?怎样买菜更经济合算?”等等。其实像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还有“压岁钱怎样花”,“铺墙纸的问题”、“如何制定秋游计划”等。通过对这些事物中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问题解决过程中应有活动性和可操作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动”起来。不止动脑,还要动手,包括制定和组织实施活动计划、收集信息、查找资料、开展调查访问、计算统计数据,运用分析、比较、研究等科研方法,发展包括人际交往、合作研究、动手实践等诸多能力。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不仅可以把平时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本领。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知识、能力、认识水平不能与成年人相比,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课题时,应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既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翘翘脚能够得着。例如,我根据随学的《统计》知识,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设计了主题为《我是小小调查员》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一次,作为作业布置,没有做具体的指导捉拿是要求学生去调查读书活动,然后制成统计图。一个星期后去检查,结果只有三人去做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缺乏活动的可操作性。问其原因是,不知道调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要调查些什么。根据这种情况,我立即做出了如下可操作性的指导。如,调查项目:1.调查各班图书角有图书多少本?其中故事书有多少本?2.各班同学在本次读书活动中,每人共读了多少本? 每班人平均读了多少本?3.调查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我最喜欢读的书”的情况(童话、科幻、故事、作文)。如在制图时,要求学生只选择其中的二项进行统计。正因为学生有了这些可操作性的指导,很快在三天内就出来了很好的作品。

再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了“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既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年级学生学完“利息”这一教学内容后,可以开展“红领巾小银行”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正确填写存款单、了解当前存款利率,进行利息计算,并帮助家人理财。学生在活动中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充分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设计应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综合活动,应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便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比如:1000000颗黄豆有多重?每个居民向灾区捐款500元,多少居民能捐满到一百万?13亿人中有多少个一百万?事实上,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万这个数的数学意义。因此,我们在选择或设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题时,既注意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增加趣味性,又注重它的数学特性和科学性。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超市”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把教室模拟成“小小超市”,学生们推选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员,其余的学生做“顾客”。学生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很有经济意识。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人民币的认识,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篇10: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试行稿)

一、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相对固定。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为该班指导者,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3、学生全班外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另行再安排一位教师协同组织管理。

4、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稿)3~6年级每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弹性课时制(每班每周3课时)。负责活动的每一位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规定上课,每周两课时。

5、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校长担任,具体管理由教科室负责。实行项目组组长负责制。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制度

1、成立项目研究组。项目研究组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可以另行开发一个新的课题。项目研究组双周召开一次指导教师会议。由组长召集,主要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2、实行每月研究制度。每个月由1-2个项目研究组承担一次主题研究活动,推选1-2位教师,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并进行评课和阶段汇报。

3、定期举行沙龙研讨活动。这一活动由教科室负责,要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精心设计,形式丰富,对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4、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一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开发新的课题研究,研究中不仅要提供详实可行的案例,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过程资料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三、综合实践活动日常管理制度

1、开学初,各组拟订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教科室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意向活动,成立项目研究组,各组研究计划要发布在校园网,经审核后开展活动。建议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只开展1-2个主题研究活动。

2、定期检查组内教师研究情况。各项目组组长要定期检查教师的研究再设计和反思,学生资料包建设情况等等。

3、建立推门听课制。分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随时听推门课,了解各组的研究动态,相关情况要予以公布。

4、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项目研究组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研究反思。

5、加强校园网的学习、交流作用。教科室定期发布学习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各指导教师要将研究的方案、反思、论文和班级研究特色活动资料定期上传校园网。教科室将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及时公布。

6、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研究过程中教科室还将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资料包、优秀案例、优秀项目研究组等评选。在适当的时机,将推选优秀的指导教师参加市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奖励制度

1、课内课外教师开展活动的工作量较大,对于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教师,每学期由学校负责发放一定的活动经费。

2、以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和效果为标准,对指导教师进行个人或团体的奖励。

3、凡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论文撰写、展示课、资料包等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做到纲目清楚,内容详实,便于实施。参加项目研究组的教师呈现的方案要体现课后的调整,要突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2、研究过程扎实,能体现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资料包的完成有特色。

3、一个主题的研究结束后要形成完整的案例。案例中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研究的步骤,包括学生的资料卡、调查表、问卷、采访记录、照片、日记、研究小报告等。

4、学期结束在家长、学生问卷调查中,满意率达到90%。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指导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2、实行外出申报制度。指导教师至少要提前三——五天向教科室提出书面申请,由教科室负责上呈校行政,由校行政审批同意后方可外出。

3、外出活动精心规划

(1)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2)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

(3)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

4、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另:学生如有活动需要外出,参照外出条例执行。

附:

觅渡桥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评选条件

1、认真执行教学常规,能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年段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围绕主题有计划展开研究,每学期至少要有一份详实的研究案例。能完成教研组下达的各项工作,有一定质量。

3、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在组织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4、班级中各组学生资料包能呈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在学习资料包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

5、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或承担一次校级观摩活动或在教研

组作一次专题发言,效果良好。

6、一学期内有一篇相关论文或案例获区级以上奖或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包括发表在《觅渡校刊》上)或在校级评比中获一、二等奖,要求真实有效。

7、优秀指导教师由组内推荐与个人申报相结合,参与评选的教师要提供相关的支撑材料。

8、对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一定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资料包评比要求

总体要求: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过程扎实,能体现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具体要求:

1、研究过程解决的是我们想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的问题。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研究的步骤,包括学生的调查表、问卷、采访记录、日记、研究小报告等,2、下载的资料要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把研究中比较重要的资料留下来而不是资料的堆积。可以制作信息卡,提供信息查询途径。

3、照片作为重要的研究过程资料的记录,要有文字说明,并加以挑选;同时作为电子文本加以保存。

4、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教师、家长、社会的评价能适时进行。

5、资料记录比较清晰,以学生记录为主,色彩美观大方。用笔大致相同,以钢笔为主;用纸比较规范,以A4或16K纸为主。

6、尽量以班级中的各研究小组为对象设置资料包,并作为参评对象。

7、资料包中有特色材料,具有创新性。

8、对优秀资料包学校将给予一定奖励,并留存学校档案室。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

一、总体要求:纲目清楚,内容详实,便于实施。

二、具体格式及要求:

1、研究活动目标

根据所要研究的主题设计切实可行的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 感目标。

2、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可以是框架式分课时的设计。主要围绕“我们想研究什么,怎 样研究,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来制定研究内容。

每一课时要有具体研究的内容,并简要写出这一研究中采取的研究策略,学生的研究任务和准备。

每份研究方案,体现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步骤清楚,方式方法明确。最后要适当写出研究反思及方案的调整。

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要提供具体的搜集方向,包括书名、网络的链接,适当也可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所设计的表格也可呈现,比如计划书表格、日记表格、调查表表格等。

研究方案要体现课前的预设、课后的调整。尤其要突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3、设计方案时可以由项目研究组合作完成,也可由个人独自开发。但项目研究组成员要有个人的再设计、再思考。

备注:活动方案以电子稿的形式,按教科室的具体要求发送至校园网。

篇11:综合实践教室制度

1、学生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基本活动技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前要认真预习,完成活动预习作业,明确活动目的,了解活动原理,知道活动步骤和操作要领,经老师批准方可进入活动室。

3、学生进入综合实践室后,要保持安静,定组定位,不得随意换位。

4、开始活动前,要检查核对所用器材、工具是否齐全,名称规格是否一致,如有不符及时报告老师。活动台要始终保持整洁,各物品应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5、学生要按规定进行活动,谨慎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实记录,不得随意更改活动,不得随意动用室内其它活动器材。

6、活动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有疑难时,应请老师帮助,遇有偶发事故时,应保持镇定,迅速报告老师处理。

7、用过的火材梗、废渣、废纸等不得随意丢弃,须置于指定地方,如器材损坏,应主动 报告老师,以便妥善处理。

8、活动结束后,应将器材清洗干净。放回原处,整理好活动台面,仔细检查水龙头、电源是否关闭,学生不得将活动用品及设备带出综合实践室。

9、设备应设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建立科学的保管和使用制度,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篇12:综合实践活动室制度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适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若与其它活动整合并进,尤其是与少先队活动共同进行,那将会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共性

1、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原则强调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提倡教师进行必要的和有效地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群众组织,它的组织特点决定了其活动特点——必须让队员主动地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在自主组织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

2、都强调关注学生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造表现。同样少先队活动也关注每个队员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3、都强调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是属于活动课程、实践性课程。同样少先队以它独有的思想性、实践性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是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减负

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所涵盖内容都十分广泛,既可开展纯思想教育型活动,又可开展学科型延伸活动,既可社会实践,也可在课堂上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交叉,促使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不必各砌炉灶,可以相互交融,相互合作,共同开展,为学生减负。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的结合形式

(一)时间上的组合

1、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前奏

在少先队活动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有力的保障。如少先队要开展针对当前学生上网成瘾现象的健康上网系列活动。那么在综合实践中,可以选择的网络对我们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上网查资料等研究性活动,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形成了一个共识,网络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运用不当其害也无穷,有一学生提出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这一次活动,让学生从心里真正认识到网络运用不当,沉迷于电脑对自己的身心带来许多不利,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了这一活动作基础,然后少先队提出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健康上网签字等系列活动才能深入,学生经常上网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这成效的取得离不开队活动前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基础,离开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这次队活动的效果也不会如此圆满。

2、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并进

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与少先队活动齐驱并进,可以合作归并为同一个活动,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对学生对老师也可减轻负担。如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活动中,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调查市场上缺斤少两、假酒、假烟、摸大奖可能性多少,算命科学吗等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目睹或经历不诚信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同时少先队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班队、队报等阵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从而使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到班级、校园环境文化中。

3、综合实践活动为少先队活动延伸

在少先队活动搞好后,再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对队活动主题进行拓展、升华,激起学生的情感,落实学生的行为,对巩固少先队活动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少先队进行劳动最光荣的教育,在教育时开展了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队活动,但这些活动只停留在说教层面,因此学生对劳动光荣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此时组织劳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会有很大成效。如开展订纽扣比赛,挑担行走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同时开展做一天家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星期天从早上的购菜、拖地,到晚上的关门、熄灯等实践活动,体验到劳动的喜悦与父母的辛劳。

(二)内容上组合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少先队活动内容有许多相同地方,因此在开展综合活动内容上可与少先队活动在主题上选择相同或相近的内容。

1、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开展活动。在传统节日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查找资料,搞活动有一定的便利。如结合清明节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寻访革命老人,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结合三八节开展我帮妈妈做事,送张贺卡给妈妈等活动。结合五一节开展学习一种劳动技能,进行劳动比赛,在劳动基地参加劳动。结合重阳节开展慰问退休教师,与退休教师共联欢活动。

2、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展活动。学生出现问题时,少先队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只会在认识上教育,在思想上学生不能引起共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能真正感悟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如学生经常玩电子游戏,上网成瘾现象,虽经少先队学校多次教育,但效果不太好。通过组织网络对我们影响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收集经常玩电子游戏、上网的危害事例,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望而却步,从而减少了经常上网的现象。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可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活动来解决一些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生吵架、偷窃、欺负小同学等问题开展活动。

3、常规性活动。有些常规性活动如少先队进行可爱的家乡教育时,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家乡的商店知多少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去看看家乡城镇建设的大好形势,通过寻访熟悉店名的方式,了解家乡的发展蓬勃生气,也可让学生介绍本镇的旅游胜地,设计出旅游路线,我当小导游活动,也可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词。通过一些列实践活动,切切实实让学生感觉到家乡的美、家乡的可爱。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的组织形式

1、从方式上讲。以实践活动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特点是活动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活动单位来看。可以以小队为单位,一般只2~8人为一组,根据自愿组合进行。还可以是中队和大队活动,主要是在活动中起发起、监督、评价。有时还可以进行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起的课程,少先队活动已经具有长久的历史,让两者结合,取长补短,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将会茁壮成长,少先队活动会永葆青春。

参考:

1、《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新课标,少先队发展的新契机》北仑区东海实验学校

上一篇:校园风光作文400字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共青团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