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总结

2024-05-18

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总结(精选6篇)

篇1: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总结

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总结

幼儿园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是推进保教工作的关键,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最基本的前提和保证。本学期,我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上级幼教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在园长的精心指导下,继续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扎实基础、追求优质,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和促进幼儿发展。在这半年里,工作是繁忙的,却又是充实的,回忆一学期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伤痛,转眼已接近尾声,现将一学期以来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狠抓日常工作,提高工作实效。

1、用心、用情、用智慧,日常工作人性化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们用母亲般的爱,细心呵护着孩子们;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来感化温暖着孩子们;用自己的才思敏捷启迪开导着孩子们。教师们关注幼儿,解读幼儿,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充满五色阳光。

2、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入手,以教研为手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每周的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有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努力使教学形式由传授式向开放式转变,由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的转变。努力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式的活动形式。

3、常规管理精细化,教研水平迅速提高

我园工作计划、周计划上有具体的一日活动操作要点,学期初我们又进行了自学和互学,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实例分析和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组织一日活动的能力。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了“集体备课”的监督检查。只有备好课,才能提高授课质量,所以,我们还督促老师们本学期每人备出12篇活动教案投到学前教育网上,编辑老师会把好的教案发表到网站推广,不合适的留论坛交流。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们老师的备课质量和授课质量,从而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注重教研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为了全面提高我园的保教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发挥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我园本学期还要求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科学,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把教研活动作为教师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水平上都得到发展,我们实行分层管理。开学初,所有教师积极参加,踊跃报名,我们每月、每周安排了各类汇报课:即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成长课,幼儿园的研究课,外出学习的移植课,课题组探索课。

教师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精心准备了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在课堂上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已有的教学经验,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让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以自主、平等互动的探究学习方式。

研讨中,大家互相点评每位教师执教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真正起到了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作用。可以说,每一次的聆听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展示都是一次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不管是展示活动的教师还是参与听课的教师,都会有所思、有所获。

本学期通过这项活动,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和平台,让不同层次的老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实现了全园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研究区域活动,凸显班级特色。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让区域游戏活动更符合不同能力孩子发展的需要,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愉快成长,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两周一次的大型区域游戏活动,在学期即将结束时,还举行了“区域游戏”的评比活动。

为了让家长更深入的了解我园情况,我们还对家长进行了开放日活动。为了公平起见,请各班一名家委会成员做了评委。在区域评比中,各班区域的摆放位置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场地布置合理美观,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个体活动空间的优越性。活动中,各位老师都细心介绍了各种材料及玩具的操作方法。评委根据“物质条件、空间布局、精神氛围、活动指导、幼儿表现”等方面对各班进行了评价。

最后各位评委坐在一起,对本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交流研讨,他们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我们提出了宝贵意见及建议。本次活动,促进了教师在相互观摩学习中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在动手实践中不断提高创设环境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园区域活动的扎实开展。

经过这样的观摩评比活动,不仅使我园内部环境大为改观,而且丰富了区域玩教具的资源,展现了教师们的创造才能,更增进了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幼儿园环境布置和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推进了我园区域活动研讨的进一步深入!

四、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1、各类培训和外出观摩学习活动。

我们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幼儿园为老师们创设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这个学期,无论是县里、市里还是省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机会从没有错过,我们培训的老师将学回来的方法和经验在园内内辐射运用;还有大部分教师都享受到了外出听课观摩的机会,这些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条专业成长的阶梯。

2、各类评优、展示活动。

我园也为师幼搭建了许多展示风采的舞台,本学期有:“各类汇报课”、“技能技巧(绘画、键盘、舞蹈、钢笔字)比赛”、“幼儿趣味运动会”、“快乐六一”“区域游戏评比”“家长开放日”等。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和幼儿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特别是在“快乐六一” 和“幼儿趣味运动会”两项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潜能和快乐成长的童心。

五、下学期工作思路。

回顾上学期,我园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虽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但成绩毕竟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为了使下学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我们还应再接再厉。为此我们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不时为自己“充电”,假期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培训:美术、器乐、声乐、舞蹈、体操等各项技能,在下学期初围绕课程理念(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在情境中学习)培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

总之,在我园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勤恳工作下,我园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

篇2: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总结

近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开展特色教育,针对镇中心校活动要求,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理念,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低年级以韵律体操为主、中年级接触乐器、高年级巩固提高,并开展书法、绘画提高班),从目标、策略、过程、成果中严格要求,同时通过作品展示,比赛评选,层层选拔优秀苗子,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提高。充分体现了学校的魅力和生命力,彰显了学校品牌。

首先,明确一个目标。我校制定了特色教育的总目标,那就是:树立特色教育的观念,培养特色教育的兴趣,研究特色教育的规律,探索发展个性的门路,争创一流特色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分三步走的特色教育发展规划:第一步是探索特色教育特点;第二步是争创区、市特色教育学校;第三步是跻身于一流特色教育学校行列。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实现特色教育的载体,它与学科课程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其次,在方法与步骤上,我校采取了校级及班级两级兴趣小组。在校级兴趣小组中开设了书法、舞蹈、乐器、美工、剪纸等兴趣小组;班级开展有朗读、数学乐园、猜谜语、成语接龙、社会实践、科普知识等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

第三,注重活动过程。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才能使其逐步纳入规范的轨道。因此,我们通过摸索初步形成了“三定、三有、三结合、五坚持”的管理办法。

三定:一定时间;二定地点;三定小组成员。采用打乱原班级界限,依学生兴趣、特长划分小组进行活动的编班方式。

三有:一有辅导教师;二有教学计划;三有活动记录;每学期末,对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成绩采用才艺展示的方法,并适当给予学生精神及物质鼓励。

三结合:第一,两种课程结合。使学科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相互补充,互相渗透形成整体,做到基础与特长并进。第二,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结合创建和谐校园开展社会调查。第三,活动评价与学科课程评价相结合。

五坚持:

一、坚持每周活动,二、坚持自由选项,三、坚持因材施教,四、坚持科学辅导,五、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1、普及型: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全员参与。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提高不同要求,开展不同的科技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①四、五年级以竖笛、折纸、剪纸、制作、绘画表达对大自然热爱等活动为主; ②六年级以素描、水彩、设计科技小报写科普小论文等活动为主。

2、提高型: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一批对艺术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才艺苗子,给予特殊辅导,让他们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他们铺垫展示才艺的舞台。辅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主动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我们本着“全面普及、兴趣提高、能力创新”的阶梯式培训方式,也分两个层面进行。在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中进行的主要是集中训练,提高培训,电子琴、水彩、素描等兴趣小组,在专任音乐、美术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程度有所提高和巩固,并尽力为他们多创造一些校内外演出、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展示特长。在其他学生中,主要是进行艺术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力争在艺术环境的整体氛围中得到熏陶。

成果及未来:

通过本学年的兴趣小组活动,我校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发展了兴趣和特长,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特色教育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他们展现兴趣、爱好,提供足够的空间。学校连续几年举办“小小俱乐部”,培养出了上百名“小歌手”、“小舞蹈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小演奏家”等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一年来,兴趣小组为学生们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学到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得到课后的延伸、发展,学生们能按自己的个性、兴趣、健康的成长。

篇3: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总结

一、立足校本,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德育是育心的工作, 它需要适合的课程为载体, 在“润物无声”中, 熏陶学生, 帮助他们生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开设好特色校本德育课程, 杏林中学首先组织编写了自己的《杏林国学读本》, 把它作为校本教材。然后, 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课程管理, 每周安排一课, 由专职教师执教, 期末进行考试检测、反馈总结。力图通过校本德育课程, 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杏林国学读本》以“修身”为开篇内容, 教育学生从如何知行、如何做人开始, 让学生懂得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懂得人生一切事业功绩, 都从做人开始;最终所能取得的成就, 就是做人的必然结果。接着是“交友篇”“立志篇”两部分内容。“修身篇”“交友篇”“立志篇”三篇构成了一个整体。

《杏林国学读本》校本教材在树立学生“从小立人、长大立国”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起了重要教育作用, 全校学生共作课后读书笔记1000多页、写出2000余篇读后感、编辑撰写3000多条箴言。其中多篇优秀习作被校刊《杏林人》刊用。学校探索出一条“读经典——促内化——重实践”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之路。学校也成为渝中区使用校本教材进入正式系列学习的典校之一。重庆晚报以《渝中区杏林中学首开国学考试:讲述孝道》为题报道学校该项教育成果。

新时期的新形势赋予德育新内容, 在广泛开展“读经典, 学国学”活动背景下, 学校德育又重点以“经典阅读”为载体, 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二、建立德育教育体系, 引领学校德育教育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把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变成现实, 就必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是一个德育体系本体各要素之间层次分明、比例协调, 与外部社会各系统之间内外呼应, 和谐发展, 并追求持久德育效应的动态发展体系。

为达成这一目标, 杏林中学精心打造了“读经典, 学国学”德育活动体系, 简称“153活动”。

1——指一个主题:“在经典诵读中实施养成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有德少年”

5——指抓好五个结合: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经典诵读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学科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 学校建孔子像, 建“杏林校记”竹简文化墙、教室、处室根据不同功能选配儒家名言警句、箴言牌匾, 烘托儒家特色文化育人氛围。

(2) 学年初举行“国家经典诵读”启动仪式以来, 开办了6期杏林讲坛, 既有文科教师, 也有理科教师, 向全校教职工讲、论国学经典, 倡导读书学习风气。

(3) 举行了以“儒家经典润杏林, 唱读讲传诵祖国”为主题的节目汇演。本周五区委宣传部在我校开现场会后, 一些经典优秀节目将进行汇报演出, 如歌舞吟唱《长歌行》, 快板《新编弟子规》、经典诵读剧《劝学》等十余个节目。其中初二.2班杜洋同学的故事《经典伴我成长》曾获市二等奖。

(4) 学校精选《论语》、《曾广贤文》等20余册国学读本, 利用读报、班会课, 语文课等指导学生朗诵品读。在此基础上, 举行了全校“春之韵”经典诵读比赛。除语文课外, 历史、政治、美术、音乐等学科也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讲经典故事、学唱《新学堂歌》、国学专题板报, 手抄报、国学经典书画作品展等, 并以文化长廊形式展出优秀作品。

(5) 传统文化教育, 经典诵读活动在与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方面, 体现为深化学校以前《进城务工子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联合国子课题的教育成果。如:培养学生81个好习惯、给学生父母17条建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6原则等等。并将其提升到新的高度。目前, 新课题是《城市初中传承儒家传统文化校本策略研究》。

(与家庭教育结合成果还体现在家长委员会集中反馈信息显示, 孩子在家言行的变化如:上放学和家长打招呼, 解释学校学到的“出必告, 返必面“的道理等等。学生“孝敬之星”的评选更多依据家长反馈。)

3——指实现了三成效:学生个性、校园文化得到发展 (社团活动开展) 。行为习惯、学业成绩有所提高 (星级工程常规德育) 。学校办学水平广受好评 (街道社区评价家长问卷调查统计媒体报道等) 。

篇4:论高职教育特色建设

一、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教育层面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一般有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强调专业的知识面,其培养的人才常称为“通才”。高等职业教育以某一职业岗位为依据,职业定向到具体的岗位,以该岗位的“必需”“够用”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框图,需要开设哪些课程,教授到什么程度,均由岗位能力要求决定。它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培养,要用什么就学什么,要用多少就学多少是其必然的选择。其培养的人才应是具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才”。所以,强调教学以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高职的实践教学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与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其重要性超过理论教学。

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适应社会需求是关系到其质量和生存发展的问题。高职教育的特色,指的是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其专业设置首先依据的是社会需求,必须面向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听取各行业,各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特点的分析,开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增设市场适应和技术升级的需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增设市场适应性强、需求量大的新专业,加大对老专业、传统专业的调整改造力度,积极充实先进的教学内容。对社会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走向做好预测,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在专业设置时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求,使学科专业结构趋于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高职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下放高职教学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权,形成自我發展、自我调整、自我约束的学科专业运行机制。

二、改革课程体系,突出能力本位

高职教育能力、素质的培养,必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能力的培养,包括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协调、组织、创业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这些能力的实践性。所谓素质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各种素质的培养。在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能力、素质的结晶,培养创新精神,应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突出应用性,体现高职的职业性。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高职的课程内容服务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增强课程模式的实践性,服务于实践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必须结合市场需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在计划的制定上,体现加强语文、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掌握,使学生发展有后劲。专业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强化学生宽口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使毕业生成为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技能性人才。课程体系要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系统地有机综合,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新型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新型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依据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够用适度的原则,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情况出发,请企事业单位参与决策意见。在改革课程体系中,体现培养目标,贯彻能力本位;确定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充分体现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的职能;借鉴模块教学理念,特别是建立技能训练模块,把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构建符合高职发展趋势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管理办法。

三、实行产教结合,建立实训基地

走产教结合之路,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方向,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探索产教结合的运作模式,降低实践教学成本,确保实践教学效果。行业内开办的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办学密切与行业的联系,与行业内设备先进的大、中型企业签订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保证教学内容的鲜活与贴近生产一线。密切与企业的合作是产教结合、建立实训基地的途径。吸收企业专家、资深技术工程人员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工来校兼课、做专题讲座等方式,参与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场所与技术支持。高职院校要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建立“董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使学校的办学与企业、社会结合得更为紧密。这样,一方面使学校能够按照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培养学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也吸纳了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共同参与办学。企业需要高职院校培养较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高职校给学生找到就业出路。这样产教结合,学校既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又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优化师资队伍,坚持“双师”标准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严重。现有的教师大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特点认识模糊,集中表现为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性,尤其是拥有学位证书和技能水平证书的“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高职院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步伐。

1.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

加大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加快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选送教师去相关高校进修学习,更新知识;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尤其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来校任教,要求相关学科的教师跟班学习。

2.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强化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会操作,变单一教学型为“教学、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考察或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数量的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4.采取教师带实习与提高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教师进行技能训练

要求凡是在高职班任课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承担带学生实习的任务,并在带实习的过程中,将带有操作性的问题向现场技术人员学习,实习结束向学校提交研究报告。这样,促使教师不仅要带好学生的实习,而且要重视自身操作能力的锻炼。

5.高职院校应在可能的范围内自主制定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性政策

鼓励现有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获得相应资格;出台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分配政策等,促进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从政策上给“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提供保障。

篇5: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总结

写字教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形成,意志的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南通市启秀中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要求,引导和鼓励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我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质量和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能力。现将我校规范汉字书写工作自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端正思想,加强规范汉字书写工作的组织管理

近年来,我校把推行规范汉字的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管理常规,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及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健全机构,责任明确。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有序、高效开展的前提。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落实计划部署各项工作措施,定期对各项工作的落实及质量进行跟踪督促,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务处、班主任、备课组对规范汉字书写的课堂和教学质量负责;学生处处、团委对规范汉字书写活动负责。切实做到有计划,分步骤,重落实,勤总结,再提高。班主任、团、校广播站、校园网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立体化管理网络,规范有序的推进语言文字规范进程。

2、精心安排,确保措施落实。

按照国家要求和省市语委布置,我校高度重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各个阶段的此项工作的任务及整改措施,每学年都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计划》,将规范汉字书写的要求列入学校议程并纳入培养目标、管理常规、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让课堂彰显规范书写的魅力。

二、培训师资,为大面积提高书写能力搭建平台

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书法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理论素养、书写水平和书写指导能力,是实施中学书法教学的保证。

1、规范汉字书写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全体教师均能以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为学生做表率;语文教师能够适应规范汉字书写水平的要求。我们还把这个条件作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重要依据。

2、发挥书法教育的基础作用

我校注重将用字规范化作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如每年级配备一位专职教师上写字课,各科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规范汉字,要求教师板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时用字规范化,除书法作品外,不得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尤其不能出现错别字。为更好的强化落实此项规定,学校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引起了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

3、以基本功比赛促规范书写汉字发展

我校每年都进行教师基本功大赛,而规范的汉字书写是必比的第一个项目,通过比赛的方式,提高教师们规范书写汉字的意识,激发写字能手的荣誉感和进取心,扩大社会影响。竞争机制的引入,有效开创了人人写规范字、争当汉字规范书写的排头兵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规范汉字书写的水平和能力。

三、规范管理,建立写字教学常规

1、抓课程落实。让汉字规范书写走进课堂,专兼职教师上足上好每周一节写字课。

2、抓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写字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授写字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主渠道,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集体备课,由年级专职写字教师与语文老师组成团队,每月集体备课1次。

(2)认真上课,导练结合。写字课就要围绕每周写字课的目的要求,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达成目标。

(3)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定位中间、兼顾两头”,即以中等书法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同时顾及优生与差生,进行“分层学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写字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处理精讲与多练的关系要突出技能训练和欣赏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书法美的能力培养。

(4)应用写字课,拓展学生提高作业水平新渠道,使之真正走向科学化、常态化,一以贯之;加大监管力度,持之以恒,巩固教学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在每一门考试中规范书写汉字,尤其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规范书写,争取平均4分以上的卷面分。

四、校园环境建设及活动开展突出规范汉字书写的特色

学校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得益于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当你走进校园,处处彰显着汉字书写的特色。学校的过道走廊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学习规范汉字知识的身影。楼道内的书法展墙贴满了学生硬笔书法作品。

1、开展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的规范汉字教育建设融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规范汉字书写的热情。(1)“推普周”活动

我校以“推普周”活动为切入点,在宣传活动中,教师朗诵古代与现代的诗歌,用充满韵味的古典诗词,引领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国旗下,学生的演讲,渲染庄严神圣的气氛,强化了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师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独特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校开设了美术社团、文学社、演讲社团等13个类别的学生社团。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种活动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为广大学生锻炼技能、加强交往、发展个性、完善人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团结、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郁。每个社团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每位社团老师都精心给社团学生辅导,带动学生在课外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定期开展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带动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开展这些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了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了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美术社团的老师定期的开展有关书法、绘画方面的培训讲座。选拔学生参加省、市的比赛。2014年,我校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参加市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最终,初二1班两位同学分别进入了软笔、硬笔类的决赛。

(3)开展书法比赛

学校在2012年至2014年每年的12月份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引起年轻一代对书写的高度重视,引导孩子们把汉字写得更好,让孩子们从小练就一手好字。我校将书法比赛列为校园文化艺术节比赛项目之一。通过比赛活动,我校选拔出来几十名书法方面有造诣的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4)开展国学经典进社区活动

2014年暑假,我校团委与桃坞路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经典进社区活动。

初二7班的同学们给社区的孩子们讲述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同学们还与社区的孩子开展了现场的书法活动,最后将书法作品赠送给了桃坞路社区。

总之,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是深化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有效措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识字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重要途径,对于学习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基础作用。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开展好汉字规范书写教育,使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继续完善学校长效管理监督措施,常抓不懈,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紧密结合,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向社会辐射,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并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起来,让语言文字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深入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学校作为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主阵地,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这次申报创建“南通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以语言文字工作的推动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XX中学语言文字工作小组

篇6: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总结

教育是一种爱的职业,教学是一种爱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必然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亲近和敬佩。这种精神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协调,胜过命令与说教。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求真务实,以德育为首,为了孩子的发展,做到言传身教。

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师德建设抓到位,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师德建设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管理艺术。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学校提出了“以师德为核心,以青年教师为重点,以教书育人为主体”的工作思路。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倡导“敬业、奉献、求实、爱生”的师德意识。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全期政治业务学习不得少于10000字,真正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德育意识,形成过程育人的良好局面。对于教师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师德问题,如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教谋私等不端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抓学生管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抓课堂教学,落实养成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必须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中。教导处要求教师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特别是低年级卫生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利用周一升旗、入队、开学典礼等仪式对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重礼节、讲礼貌、讲文明等教育,增强爱国、礼貌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队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道德修养。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国耻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弘扬民族精神。帮助他们解决厌学、攀比、缺乏爱心、没有责任感、不懂得珍惜等心理问题,促使其健康成长、顺利成材。二是抓团队建设,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少先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任命工作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金建新为政教主任,负责少先队工作。以班级为集体,班主任为纽带,与家长密切联系,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建立健全的学生成长档案。我们要求 一二年级的小孩,我们要都会他们系红领巾、系鞋带、收拾书包,力争自己的事自己做;三四年级的孩子,我们教他们在家里要和学校一样,会扫地、擦桌子,个人卫生,不乱花钱;高年级的孩子,教育他们为父母倒茶、洗脚、洗碗,学会照顾弟妹。为了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要文明礼貌,教育孩子安全出行,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什么样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什么样的未来。

2011年10月19日上午,我校邀请了感恩教育专家来我校举办“传递感恩 点燃梦想”感恩教育报告。全体师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演讲中,知心姐姐的演讲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以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紧紧抓住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震撼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大家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感恩之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领悟了生命与成长的真谛,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心怀感恩,励志成才。

三是抓家庭教育,办好家长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一是建立班主任家访、家长校访、家校联系制度。政教处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每生一家访、邀请家长一校访,相互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每学期末学校要将每生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等以发放“家长通知书”的形式,书面告知家长,并请家长签署意见,促进家校联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召开家长会。学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有了家长课堂后,家校联系紧密,教育效果显著。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刘胜利校长总是认真地汇报孩子在校表现,指导家教方法,列举优秀学生家长育人经验。老师和家长沟通多了,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多管齐下,教育教学也就轻松多了。四是抓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一是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影视、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少先队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刘校长在xx小学的五年来,硬化了操场,添置了新桌椅,购置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彻底清理了学校周边环境无垃圾污染,无“黄、赌、毒”的侵害,优化了育人环境,美化了学生心灵。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小组活动,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训练,勤于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变学习为兴趣。

上一篇:中考名著真题之西游记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教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