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2024-08-24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通用10篇)

篇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考试至上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考试至上的主义,因而教学模式也就成了考试引导教学的模式,考试几乎成为了考核与评价教师的唯一手段。学生考试成绩一分一分的计较着,教师的教学成效似乎也仅止于考试成绩的表现,关于那些兴趣、情意的态度,成了旁枝末节的`事,导致语文教学急功近利,偏于传授技术而非培养语文能力。

2、课程时数的紧缩,导致教师们每天疲于赶课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多,便补充许多,但教学时数却又不足,因而不停地赶课,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此恶性循环,高中语文教学便失去了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现场中确实能够感受到这样的窘境。

二、因材施教在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1、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语言的学习都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情感如同一个过滤器,当学习者的心理情绪是积极的、愉悦的,过滤器便是打开的状态,因此,学习的内容与知识便会通过过滤器让学习者能够有效地吸收;反之,如果学习的心理状况是消极被动的,过滤器便会呈现闭合或是半开的状态,使得学习内容被阻挡,无法进入过滤器中。因此,在游戏学习中,学习者的心情是愉悦的,态度是积极的,自然能够建构出一个有利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教学对象乃班上全体同学,因此所设计的游戏自然不可以只独爱一人,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参加的游戏将失去游戏的魅力,无法引发学生的认同与喜爱,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从学习动机的主导地位不同,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远景性学习动机相关联,是指主导学生学习的动机,也就是学生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辅助性学习动机则与近景性学习动机相关,是指学习上辅助、引导学生产生动机,例如教师的鼓励、同学的合作学习。这两类的动机可以并存且交互作用,好的辅助性学习动机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主导性学习动机,但若是不良的辅助性学习动机,则有可能会使主导性学习动机完全被抑制,甚至消失,例如教师一味的批评与高压政策,使学生丧失自信,进而否定自我的价值等等。

3、改变学生对环境与学习的知觉与体验

学生的意志力、毅力、价值观等等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因种种因素而得到增强或是减弱。依据时间的连续性,每个教学顺序可以分为初始、展开和结束阶段。在学习初始阶段可以使用的动机策略为态度与需要,态度是学生对环境的知觉、学习的期望和过往经验结合现今所学所形成的一种学习信念,诸如所学内容、教师、学习环境等等。学习需求是学生愿意朝学习目标努力的内在动力,包括自信、兴趣、认可等等。在学习的展开阶段,学生沉浸在所学习的内容与成果中,教师可以利用刺激与情感因素增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机。意即利用各种方式改变学生对环境与学习的知觉与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习富有趣味,维持学生的学习。而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体认到学习的意义,并且认知学习与自身是习习相关的,促使学生能够持续参与、保持学习兴趣与热忱,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的后期阶段,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强化这种能力,而教师可以利用此时,进一步的引导学生产生新的态度和需要。意即在学生获取学习知能且转化为自身能力之后,可以提升学生的程度,透过教师的鼓励赞美、学生满意自身学习成就等方式,使其对下一次的学习产生动机与积极的态度情感,再一次展开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以张扬。

篇2: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内容摘要】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精神品质。现代教育观强调教育应当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广大高中体育教师而言,需要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的发展性、层次性与差异性,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为此,本文将从高中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意义入手,分析高中体育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

所谓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就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育知识接受能力以及体育技能掌握水平,进而通过针对性教学活动地开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那么其具有哪些意义,又该如何实施呢?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一、高中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意义

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不仅是同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也是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因此其具备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1.同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主题,体育教学作为国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样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贯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意识到不同学生存在的身体机能差异以及学情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以便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够实现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教学,从而确保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有所收获,使其得以养成健康的体魄与顽强的心智,从而为其进行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2.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契合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与尊重,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贯彻,将使学生藉由主体地位的彰显进而自发进行主动式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通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贯彻,将使学生的个性化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学习诉求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从而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身心成长的助推力量。体育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地针对性教学,实质上即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实则是一脉相承的。

二、高中体育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

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分类分层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实现。

1.根据学生情况划分层次

作为高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其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因成长条件的差异性,故而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通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而言,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确保不会出现学生“掉队”的情况。有鉴于此,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分层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运动协调能力等,将任课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级,通过此种层级划分,将使体育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进行针对性教学,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学有所成,并且均能够感受到体育知识习得与体育技能掌握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迸发出更为强烈地学习热情。

2.根据学生情况科学设计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阵地。高中体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课堂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获得各自最大限度的提升。比如,课堂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体育训练的项目,对于男生或者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升目标,女生或者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目标,或者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分组来实现训练。尤其是中长跑项目,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来实施训练,对于过度肥胖或者心脏功能不太好的学生,可以改成其他的训练项目,尽量避免他们过度透支体力,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3.改变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考评

传统的评价对于每名学生都是一个评价体系和标准,这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为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单纯考查学生技能为评价方式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考查学生综合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进行评价;其次,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进度幅度与努力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只有这样,评价更为完善,因材施教才能落实到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改变教育观念,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教学目标差异分层、教学指导、练习差异分层充分发挥考虑学生的特质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此外,高中体育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耐心施教,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创新评价机制,兼顾“差生”和“优秀生”的个别发展,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真正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 采取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改实验,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首先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 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 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 B组为中等成绩组, 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 同时应对学生表明:分组只是暂时的, 每一次测验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 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二、分别备课考虑充分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 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 并在备课的过程中, 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 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 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三、分组授课分别要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 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课室上课, 因此, 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 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上睡觉的现象。

四、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分组授课后, 在课外辅导方面可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 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

五、针对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采用分层教学后, 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 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 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 同样, 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 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

篇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 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37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各阶段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教学体制逐渐被大家广泛接受,成为我国各阶段教育教学的主流教学体制。对于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来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明显的是教师教学角色的不同。应试教育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压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而素质教育更加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所以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建立,从而在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也会较之于应试教育状态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现。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和不同的学习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延伸出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就是其中一种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和知识学习方案,从而在一个班级整体中最大限度的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实现班级学生的整体性进步。

一、学生学习能力摸底

不论是应试教育阶段还是素质教育阶段,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有所改变,但“传道授业解惑”依旧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职责。而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正确的确定教学方法和策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课程基础能力。

首先,从高中英语这门科目来看,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要摸清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量。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所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情况后才能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分层,进而为将来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分层次备课打好基础。在我看来,对学生英语能力进行了解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完成。通常情况下,我在接手一个班级时,会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一个最基本的检测和探查,当然试卷中所包含的知识要尽量全面丰富,这样才能提高摸底的准确率。

其次,教师还可以以摸底考试为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日常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评定。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知识储备方面的差异,还会存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以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为抽样,从而判断出不同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的知识学习方面的水平高低,这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两方面的内容更为精确的对班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层次的划分。另外,通过摸底考试和阶段性教学反馈,教师还能够准确的找出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短板所在,从而在未来教学过程中针对个人有所侧重,补齐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短板。

二、课堂教学,各取所需

“因材施教”从课堂教学教学执行的角度来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微调,从而让每堂课都最大限度的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首先,“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所延伸出的最直接的教学模式就是分层次教学,这也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能力,但也正是因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天赋或后天努力等方面的差异,才会导致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差距明显,甚至一个班级中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结合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氛围三个学习层次,这样从备课阶段开始,我就会在知识设置和讲解例题等方面充分考虑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基础性知识为主,层层递进,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上的满足。

其次,素质教育中各项教学理念都不是单一存在的,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因材施教”教学理念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高中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将分层次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有目的性的安排在一个小组内,然后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小组成员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就会进行团队合作,进而实现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学习的效果。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避免学生因为叛逆心理而对教师的课堂辅导出现排斥的情绪。

三、课下巩固,学习难点各个击破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很多,课业压力大,所以仅仅是依靠每天仅有的课上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某一门学科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课下是最佳的知识巩固时间,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到课堂教学上,还要为学生的课下学习制定好相应的策略。

首先,在布置课下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症下药。上文中提到在摸底考试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短板有所了解,例如有的学生是单词储备量少,有的学生则是语法掌握不熟练……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过程中也要做到分层次,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课下作业上的区别对待,从而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做好英语短板的修补工作。

其次,在课下巩固过程中,分层次教学可以以学生的性格心理为基础进行展开,教师不同的教学态度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所起到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对一些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通过表扬和鼓励会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一些自负的学生,教师则要借由问题不断进行鞭策,以保证学生学习上的踏实性等。

篇5: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八一希望小学

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值。在少年儿童校外各类素质培训活动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值。在少年儿童校外各类素质培训活动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教学中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品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针对他众多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总是能根据学生个性、才能、品质、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点,或者根据自己对学生发展的预期和期望,给予不同的回答,譬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再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对孔子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回答提出疑义时,“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这些都是注重因人而施教的典型实例。

前苏联教育家霍尔姆斯:“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原则之中,就有一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强调必须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同义语。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因材施教也是有依据的,被教育者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及个人先天素质的不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心理差异。而反应在智力上、性格气质上、才能上、志向爱好上都有所不同,因而,必须遵循个性差异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校外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能力倾向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特点的教学方法。

二、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体会

青少年宫作为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要任务的青少年校外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同时,还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任务,而少儿校外书法教育又是这一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少儿书法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必须具备爱心、耐心、细心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教学主体的老师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教学中融入爱心,耐心,细心,就会事半功倍。爱心,就是要求老师要关心,尊重孩子们的人格,主动了解他们个性特点和差异,循循善诱,寓教于乐,渗透书法故事和书法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多赏识、多表扬。耐心,就是尊重书法教学的规律和少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比如,正书入手,点画学起由摹到临。责任心,就是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兼顾差异。在书法教学的选帖、练习、施教的全过程都能有的放矢。有了这“三心”我们的教师才会尊重孩子,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教师必须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少儿校外书法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来源往往比较复杂,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每个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不尽相同。了解学员这些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难度较大的作业,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求知习惯;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书法习作,引导他们主动与老师互动,培养其积极自信的学习精神;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抓住他们兴趣时段,加大书法信息的注入,同时,用暗示提问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多停留在书法课堂。此外,在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教师也不要忽视学生生理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他的位子上学习。

3.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在校外书法教学中,由于学生水平不一,学时长短不等,教师不可一本教材,一种教法,一个要求上课。必须遵循少儿书法教学规律,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的书法兴趣,对于年龄偏小,学习任务相对较轻的学生,注重书法兴趣的培养,在打基础的前提下,可讲一些书法名家儿时学习道路上的奇闻轶事,或播放少儿喜闻乐见的书法动漫视频,以增强少儿书法教学的趣味性,既丰富知识,又提高兴趣;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手把手,帮助学员体会行笔的动作要领,也可实施单,双钩描红的启蒙训练,提高学员的感性认识,作业量可稍多一点,作业讲评宜表扬鼓励为主;对中级阶段的学生,要考虑到他们课业重,作业多,压力大的特点,教师应把培养观察力作为教学核心,让他们懂得“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道理,通过教师讲帖,启发他们多观察,细分析,掌握读帖的基本要领,多临帖、临好帖、强调心到、眼到、手到、稳、准、有力。校外书法作业则以少而精为原则。

三、校外少儿书法因材施教的效果评估

少儿校外书法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提高书法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年来,青少年宫在少儿校外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教学效果优异引来少儿书法热

我宫从事少儿校外书法教学已近20年,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们注重了书法教学的因材施教,培养了近1500余名少儿书法爱好者,有70幅少儿书法作品被《书法报》刊用,我宫少儿书法班学生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各项少儿书法比赛

也取得优异成绩。在一年一度的日本“高野山”书道协会杯书法大赛上,我宫书法班20名学生,经国内选拔后代表中国少儿参赛,马青、李世博、李含烟、梁雅雯等17人分别获得不同的奖项。香港紫荆杯两地青少年书画大赛中,甘超颖、姚茈珊学生分别获奖。杨紫萱、严石益、何汶珊在2011年的中、日、韩三国少儿书法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参加三国巡展。这些成绩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的少儿前来就学,更吸引了众多家长慕名而来,将孩子送入书法班学习,武汉三镇涌动了新的少儿书法热。

2.提高书法兴趣中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

我们在少儿书法教学中,不仅教孩子书法艺术,更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我们给学生讲中国书法艺术时也不忘穿插书法名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故事,利用年节带学生下农村到街道进商场送春联,参加接待韩国少儿夏令营,前往延安参加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加少儿校外书法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在校学习成绩良好,且品行优良。这也使我宫少儿书法教学获得良好口碑。

篇6:作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的论文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次 作文 教学

有人幽默地说:“初中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作文成为三怕之首,可见学生“畏文如虎”。但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渠道,是每个教师必教每个学生必学的内容。那么,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害怕写作文呢?

一般来说,传统的作文训练,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写作能力同步训练的重要,命题单一,指导统一,批改划一,讲评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一套模式、一种方法、一条思路去指导全班几十名学生的作文训练,学生没有选择余地,日久生厌。心理学理论认为,这种作文训练 “一刀切”的做法是严重违背中学生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

中学生虽然处在发展的同一个阶段,心理活动具有某些共同性或普遍性,但是,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或者同一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心理发展的水平、心理活动的方式、特征诸方面并不都是整齐划一的。正如我国著名的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人间的思想、情感诚然不甚相悬,但也决不会全然一致”。既然学生的写作心理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作文教学就应该充分适应这种个性差异,根据学情以学定教,不要任意限制学生写作的题材和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题目,取材立意、布局谋篇等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基于上述情况,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主要分为三步来施行。

首先、是“察材”。只有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基本做到准确“定位”,才能为 “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因此我把“察材”的时间放在在初一第一学期。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除了集体教学外,主要就是针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助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各种形式的书面表达练习的了解和把握,做到对他们的写作水平“了然于胸”。

其次,是“分材”。“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站在理解、尊重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使他们对学习有一种渴望和心理需求,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我根据一学期来学生的写作情况,结合他们自身的要求进行四个层次的划分:优秀层、良好层、合格层和待进步层,使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

第三、是“育才”。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因材施教过程的体现。

首先,在命题上要有选择性。在命题时,我主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出发,每次命题尽量提供难易不等、类型不一的2-3道作文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任选其中一题完成作文,倾吐心中的“积蓄”。

其次,在指导上要有针对性。在作文写前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因人而异,对作文的目标进行分层指导,确立不同层次的习作效果,以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要求。

对于优秀层的学生,因为他们写作基本功扎实,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地把握题意进行写作,文章内容深刻。对这类学生,我充分发挥他们写作的主动性,注重给他们指出发展方向,让他们树立“精品”意识,消除“骄傲自满”的情绪,大胆去想,大胆去写,写自己之所未写,写前人之所未写,力求创新,以“新”制胜,主要从立意新和构思新入手。立意新,就是在分析问题、对待事物上,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写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不必象以前那样写他的热心助人,关心集体等,我们可写他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突出他鲜明的个性;构思新,它包括内容上的创新和写法上的创新。内容新,从大处说,写社会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事物,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往小处说,写自己经历、体验、感受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如班上有位同学写作文,刚开始所选的材料比较陈旧,难以出彩。后来经过习作点评的指导,她选择了比较新颖的材料,配上她的语言技巧、驾驭语言的能力,文章的层次提升了很多。还有一次,在作文活动课后,我让他们去写一篇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写作前,我提示优秀层同学不仅要写清事情的整个过程,更要写在参加活动中的内心体验,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作文交上来发现,很多学生把自己当时的内心世界细腻地表达了出来,从而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对于良好层的学生,因为他们能根据命题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独立地写作,内容具体,文从句顺,所欠缺的,就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我对他们重点指导怎么使语言个性化,表达更生动,文章更精彩。首先,看他人比自己。我在充分肯定了他们写作的优点后,鼓励他们多拿他人的优秀作品来品味、对比,感受他人作品的优秀,刚开始他们都不以为然,甚至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优秀作品,于是我就和他们一起分析,说说别人的优点,找找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从效仿他人到自成风格。同时,我也特别注意对他们在选材上、结构上、表达上等方面进行指导。例如,在描写上我鼓励就他们多使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将平淡的描绘变得形象、生动;又如在结构上,我让他们多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行文上,我让他们适当使用过渡段,篇末恰到好处地点题等。这些,都让这一批同学的作文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合格层学生,由于他们尚处于半独立写作阶段,虽然大部分能按要求完成作文,语言也基本通顺,但因为没有掌握好写作技巧,因此,跟优良生相比,他们的作文能力明显较弱。所以我更多地是关注他们文章的语句、结构和篇幅上。比如有同学习作内容很不具体,就侧重指导她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班里有位同学,她的文章语句通顺,可是写的内容很少,一篇文章不到三百字。写过程,往往只有一两句话。我就指导她怎样写过程,启发她写出事情的细节,这个人物当时是怎么做的,做了哪些动作,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想象出来,再用哪怕很直白的语言写出来。平时,就多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多品味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好材料,多积累写作素材,多观察、写日记、周记。

待进步层的学生一提到写作文,便成苦瓜脸,尽管搜肠刮肚,最后还是不知写什么,只好凑合着完成,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较大,作文的质量较差。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我发现,他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首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因此,对他们的指导,第一步是培养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认为首先要指导他们把句子基本写通顺,把过程基本写完整,错别字尽量少一点,作文要有真情实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逐渐提高要求,只要他们有点进步,我就充分肯定,并在班级点名表扬,这样就有相当部分同学在我的表扬中渐渐进步起来。

此外,对具有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学生,我侧重于指导他们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使他们认识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材料背后蕴藏的意义;对具有集中性思维品质的学生,则启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帮助他们广泛占有材料,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处理材料,让不同的“材”有不同的发展。

第三,评价分层,批改要有灵活性。首先,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评价。因材施教承认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需要不同的评价。我在批改作文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文,批改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我在批改半命题作文《---的味道》时,对优良生,鼓励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边写边改,在培养他们自改能力的同时,批改的重点放在思想和情感之上;而对合格生,则侧重评价他们在作文中的谴词造句、内容的完整上,我一般先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修改,并且反复几次,作文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但耗时也比较多;对少数待进步的学生,我的批改要求就适当降低,尽量做到面批面改。通过这样,尽量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次,由于学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他们的发展,作文评价也应该循序渐进,因此,对同一学生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评价,比如开学时的评价和期中考后的作文评价就应该不同。

陶行知先生曾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其实,我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同园丁培养花卉一样,要先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然后再施以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并及时清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越长越好。

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深入学生心灵,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就一定能浇得百花香!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月

2、《郑北京爆破作文?序》刘锡庆,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7月版。

4、《自能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洪晓东 4月

篇7: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活动中如何遵循教学规律、遵循认知规律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并希望得到指正。

一、立足教材,让学生学得会听得懂

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然而,也许正因为道理浅显而常被人们忽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讲测量的初步知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还没有完全掌握,较复杂的有效数字及误差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搬上来了;讲机械运动时,静止、运动、参照物还不熟悉,相对运动现象就争相登场。学生跟不上教师的速度,越学越没趣,教师埋怨学生素质差,越教越没劲。于是教学工作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要使教学工作摆脱这种不良状态,必须调整思想,去唤醒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此,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以退为进,立足教材让学生听懂学会,成为教学工作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是从以下三方面做的。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尤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误区之一就是我们并未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下面以机械运动为例谈谈我的体会。这一内容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时空概念。

2008年下学期讲授这节内容时,做了一次对比实验。在给初二

(3)班讲授时,讲完教材内容后,我就给出了不少带有灵活性的例

专心爱心用心 1

子,结果把学生弄得糊糊涂涂,本来很简单的东西反而使用权学生觉得云天雾地。在给初二(4)班讲授时,我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并肩行走,让其他学生分别以讲台和其中一位学生为参照物,判断另一个学生的运动情况。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运动与静止。用学生熟悉的例子,一些不太难的题目训练学生,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前者,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这点知识容易的很,无须花费那么多的时间,而不是考虑学生的物理时空概念如何。后者,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敢于正视矛盾,先慢而后快,先易而后难,这种明退暗进的做法,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好物理入门课,为后面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降低起点,减小梯度

学习就象上楼梯,太陡了,学生会望而生畏。例如透镜及其应用涉及面广,学生学起来往往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减小梯度,不仅会使问题化难为易,而且能带动其它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比如:通过复习折射规律,再次明确光的折射规律中“一个面”、“三条线”、“两个角”的关系。首先使学生在脑子里明确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通过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实验,使学生明白凸透镜的焦点与焦距;通过做烛焰实验,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明确的认识,从而了解到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基本原理。从基本物理知识开始、起点低、梯度小,学生都能接受,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突出重点,各个击破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散注意力,精力不集中,是很常见的问题。如果授课教师不注意这一问题,往往讲得越详细,效果越差。以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问题为例谈谈我的体会。我也曾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做物理计算题,就认真分析,详细讲解,从基本公式v=,讲到t=,又对例题各数量关系列表分析。这样,20分钟过去了,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思想开小差,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我再讲授这节内容时,放弃了原来的做法,而是突出重点,围绕v=,s=vt,t=授课。首先,我把速度和路程、时间的三个公式,一起写在黑板的适当位置。这不但便于学生利用这三个式子理解物理问题,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例题也举得简单,难度也适当降低。在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时,我也给学生做出了示范。同时,明确解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格式。物理题目决不选无实际意义的综合题,避免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中困难,加重学生负担。

二、以用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家都明白,物理课堂教学仅仅使学生听懂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会应用。只有会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或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品偿到甜头,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教师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太少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例如讲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后,我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测自己步行来学的速度。后来上课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时,我发现学生用了多种测算方法,大开眼界。有的学生先测出自己步行时的平均步

长,然后记录下家到学校的步数,用平均步长*步数算出家到学校的路程,用电子表的秒表功能测出所需时间,最后计算出步行的速度;有的学生利用路旁的电线杆估算出家到学校的路程,然后计算出步行的速度;有的学生让家长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出家到学校的路程,从而计算出步行的速度。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原来不太清楚的问题逐渐清晰了,对测量的初步知识与机械运动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

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而收到如此在的效果,我非常吃惊。由此,我体会到学生中蕴藏着很大的潜能,问题是教师是否能把它挖掘出来。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教师不再强塞给他们概念、定义而是引导和启发、发动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获取,其结果使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控制在最佳状态,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得到帮助、启发,同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三、感知教材,启迪思维

习惯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培养创新思维只是对少数尖子学生而言,对在多数学生来说就是接受知识,教师的职责就是灌输。其实,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它忽视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与学生被动接受,教与学严重分离形成教学两张皮。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经常鼓励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自己各问题拴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上来。这样,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的每一环节,成为教学的主体,并渐渐地爱上物理,成绩稳步上升。

如何实现感知教材,启迪思维呢?德海纳德认为:“所有的活力思想,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办法都会阻碍学生去努力研究。”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不要过早地给出定义、定律,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探索。目前物理教材编写的很好,许多菰开头有一个在问号,问号后面通过故事、现象或实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许多节后面有“想想议议”,如果能予以引导,让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将会使学生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并能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许多节里安排了小字排印,并用花边框了起来的内容,巧加利用可以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或者给学生提供些有益的或有趣的信息。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那势必把课堂教学搞成注入式,使学生丧失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枯燥感,厌学情绪必然产生,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以“研究液体的压强”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液体的压强概念比较枯燥、单调,又比较难学,学生学习时往往缺乏兴趣。教学中若能以学生熟悉的问题为基础,引入课题,就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未知愿望。首先,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洗澡时,当水齐胸时有憋闷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液体的压强,从而引入课题。引入课题后,要针对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规律缺乏感性认识这一实际情况,教学中应加强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观察,来探索研究液体压强的规律。主要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1:液体对容器壁有没有压强?2: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何特点?

这两个问题应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察实验,且在每个演示前都要求学生先进行猜想实验的结果,然后再演示、提问。

篇8: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若想实现因材施教, 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及学习效率以及教材的基本内容、发展目标等参考因素, 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殊性, 将学生划分为A、B、C三大层次。其中, A层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在教师以及C层同学的共同帮助下掌握教材内容, 完成基本的练习题;B层学生处于中等阶段, 可以独立掌握教材内容、开展有效的联系, 通过教师的启发, 再加上主动请教C层学生, 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C层学生的成绩优异, 可独立掌握知识内容, 完成参考题复习, 并适当拓展课外题, 帮助A层、B层同学解决难题, 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二、课前预习的层次化

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学习目标性、自觉性有所提高, 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 教师可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预习方法, 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例如, 由于C层学生的能力水平较高, 具有复习和预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课前预习效率较高;B层学生可基本掌握预习内容, 可通过套用公式、定理等自行联系例题, 遇到不懂的问题, 可积极向C层学生请教, 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效衔接;A层学生可阅读基本的定理和公式, 掌握例题内容。

三、课堂教学的层次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通过复习的形式, 引出新知识,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并对目标进行具体解释与说明, 引起学生注意。有关教学内容的安排, 也要划分层次:依照教学内容的难度, 以B层学生为平衡点, 考虑到A层、C层学生的差异性,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明确各自努力的目标。

四、课后作业的层次化

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 都需要通过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并提高能力。因此, 布置课后作业, 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传统教学中, 课后作业采取统一化, 往往C层学生认为习题过于简单, 不能提高能力水平;而A层学生则认为习题有难度, 打消积极性。因此需根据学生划分层次的不同, 布置课后作业:A层为基础性作业, 即课后练习;B层主要为基础性习题, 再加上适当的拔高习题;C层主要为灵活性、综合性习题。在布置作业时, 应精心安排, 习题量不宜过多, 否则将会引发学生反感;对于作业题组的选择, 应给予学生一定自主选择的空间, 让学生在符合自我能力的习题练习基础上, 敢于挑战自我, 激发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作业乐趣, 减少抄袭状况,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五、考核评价的层次化

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的课程之后, 应安排一次考核。考核的内容以课本练习题为主, 着重考查概念与技能。结合A、B、C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状况, 在同一张试卷中拟出不同组的测试题, 且试题要求有所不同, 学生可自主选择完成。或者通过附加题的形式, 标明不同层次学生需完成的不同习题内容;另外, 在考核中也可提出不同的目标, 如A组学生上一次的平均分为60分, 则这次平均分需达到65分。根据考核成绩, 每个层次的学生就应有所调动, 例如将A层成绩最好的学生提升到B层;将B层成绩最好的学生提升到C层;将C层成绩最差的学生降到B层。

由上可见, 通过开展高效的分层教学, 可合理开发教育资源, 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在班级集体教学的前提下, 实行个性化教学, 转变教学观念, 应用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和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王春辉.高中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4) .

篇9: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关键词】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个体差异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认知方式、情感态度、个性特点都不相同,再加上每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使得每个人都具有自己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的个体差异性。这种个体差异性就直接决定了每个人对外部事物的感知,接受信息的方式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基于这些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所谓因材施教,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本身固有的个体差异性,并针对这些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期待各具差异性的学生在特色化的因材施教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得学校教育能够培养出各具特色的人才。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因材施教理念,对学生进行分层差异教学呢?

一、在教学目标上实施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确立的是否明确合理,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要想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分层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而言,教师在确立目标的时候,要以基础的知识技能为确立目标,要求上以了解和掌握为主,对于中间层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层目标的基础上稍微拔高一些,除了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对相关的知识达到深层理解、简单应用的目标,而对于能力层的学生,则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在确立目标的时候,不仅要满足前两个层次目标要求,还要重视对能力层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个章节的内容时,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提出的目标是,能够在植物细胞结构图上标出各个结构的名称以及基本功能,而对于能力层的学生则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细胞各个结构的名称和功能,还要掌握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异同点。这样,确立了具有层次性的目标以后,就可以使得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能力。

二、在教学方式上实施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一些重点知识,教师要注意进行强化教学,而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对难点知识进行一步步地分解,总之,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而言,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力图把每个知识点都讲通、讲透,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很强的能力层学生而言,教师完全没必要按照这种方式来进行讲解,过分细致的讲解只会浪费课堂时间,浪费对能力层学生进行进一步发掘的机会。教师在给他们讲课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对于中间层的学生,可以采取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方式,在重难点知识上进行适当的详细讲解,同时还要适当地采取引导式的方式进行启发教学。例如,在讲到细胞膜的结构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在面对能力层的学生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如细胞膜有哪些结构特点?细胞膜在功能上有哪些特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相互适应发生作用的?这样,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答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个引导的地位,而学生真正地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学、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待学生自我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再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补充的地方等都是教师可以做的工作。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思考、探究的能力上的教学方式,如果把这种教学模式原封不动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基础层学生来实施,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总之,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所长、发掘潜能。

三、在实验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教学手段,在实验课堂上,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实验都是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的,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在分配实验任务的时候,那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负责实验的操作,而那些较为细心,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负责帮助其他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而那些头脑灵活,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让他负责引导小组成员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探究和讨论。这样,在同一个小组中,通过不同任务的分配来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因材施教理念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教学活动真正地成为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活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因材施教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洁茹.生物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

[2]巩仁洪.浅谈因材施教[J].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Z1期.

[3]王翠.高中生物的分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07期.

篇10: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永福职教中心-秦华霖

摘要: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不称职的教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如何利用因材施教,教好技工院校新时代的学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技工院校学生

引言: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才能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若不注意具体传授知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即使高水平的教师也不一定教出合格的毕业生。

一、了解学生情况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基础

技工院校招收的学生在整体上素质差,日常行为不规范,这在技工院校已经形成了共识。

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性人才,招生途径与普通高中、大学不同,其招生信息不是由初高中学校传达给学生,在中高考毕业生中择优录取,而是靠学校的实力、口碑、专业和就业等吸引学生的关注,加之学生及家长对技工院校不如高等学府的片面认识,招来的学生往往都成绩不佳,良莠不齐。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意识膨胀。他们内心所要的自由与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发生了冲突。从学生的成长经历上看,学生在思想、德育为人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着受到过歧视或不被重视的经历。这些学生大多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力,纪律性较差。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班规等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有时虽不是刻意违规,但是个人的言行已经触到了纪律的底线。应该承认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初高中学习成绩不佳的学困生,是班级中的边缘学生。他们缺少学校、老师的关爱,缺少成功感。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缺少家庭的温暖。形成了性格乖戾,逆反心理强的特点。他们渴求被尊重,而又不会尊重别人;渴求被理解,而又不愿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渴求得到表扬,而又不知何为正常的行为;渴求努力学习,而又缺少信心与耐心。渴求成功,而又缺少努力与韧性。而与此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仍存在好奇心,特别是网络的出现让目前的学生了解到比以往同龄学生更多的知识、更新的内容,因材施教地教学就更为重要了。从学生的素质上看,学生文化程度有高有低,有高中生还有初

三、初二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

二、精心设计教案是因材施教开展教学的主要条件

(一)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突出知识的重点性和实用性

目前技工院校所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二000年左右首次出版,学情已大不相同,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做适当的增减。在讲授《机械基础》中的“周转轮系计算”时,需要通过定轴轮系的计算转化而来,内容复杂,学生难于

理解,且毕业后很少会再涉及到此部分内容。授课时就应把这部分内容删减掉。而在讲授“四杆机构中的惯性筛的使用”内容时,教材中没有介绍惯性筛是何种设备,有什么用途,学生对此经常会有疑问。此时就应增加对惯性筛的简单介绍,学生就容易掌握该部分内容。

(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上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目前的学情来看,每节课的内容都应尽量做到让学生弄清、理解,这样学生才可能有信心,有耐心继续跟随教学进度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应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考虑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实际的领悟能力,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尽可能预测到授课时出现的细节,课堂教学不可能达到最好,但要达到更好。如在讲解《物理》中关于“位移公式的应用”时,位移公式为S=V 0×t+a×t2/2。若应用此公式计算速度V0 时,学生就不容易理解速度推导公式V0 =S/t-a×t/2。这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对字母不如对数字敏感,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两边的换算不熟练。此时在讲解速度V0 计算题时,可将所给的数字直接代入原始位移公式S=V0×t+a×t2/2中,等式中只有一个未知数V 0,再解出其大小,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再如,在讲解某些运转设备图例时,学生对动力的来源——电动机的了解不够充分,在讲授其他传动系统时,就会产生阻力,若提前对电动机的构造、使用做简单的介绍,学生会较容易地过渡到讲授的设备这部分内容。总之,要以学生的思维来讲授新课,一切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不要过高地估计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在授课时,还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学习,自行归纳总结,体会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感。在讲授《选煤厂常用机械》中的振动筛时,通过对振动筛的结构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构成,然后分组动手用硬纸板、胶水等常见材料制作振动筛模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直观感,而且对学习兴趣的提升也大有益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直观教学法是因材施教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

常听一些教师说技工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差,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正常授课难以进行。目前事实的确如此,但不能因此而不进行教学或应付了事。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更应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其中因材施教地通过直观教学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可以使难点简单化,对学习无兴趣的学生,逐渐感兴趣,将“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佛隆提出了“期望理论”学说。即:激励水平=目标效价×期望值。目标效价指的是个人对某一工作目标自身重要性的估价,期望值是能达到的目标的概率。此公式表明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价值——期望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也越强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引入了声音、图像、动作等,这些对于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容易突破难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兴趣提高学生的期望值,获得成功的机率也大为增加。除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外,因材施教地直观教学还可以借助于实物、模型、挂图或贴近生活的实例作为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专业课教师经常会需要讲解某些科学理论,若只用叙述法讲解,学生不但感到生涩而且难于掌握,而因材施教地使用直观法就可较容易地达到教学目标。在讲授《机械基础》“四杆机构”时,可用纸板或木棍手工制作简易四杆模型,实际操作演练,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理解三种机构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并能自行总结归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因材施教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同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等

方面的健康,杜绝马家爵似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育人的重要性要大于传授知识的重要性。

(一)充满爱心与耐心地教书育人

学情分析可知,目前技工院校的学习整体素质不高。不同的学生成长经历也都不尽相同,形成个体差异性,因而决定了对待不同的学生必须因材施教进行不同的教育,若没有爱心与耐心这这“二心”是无法做到教书育人的。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良表现是:有些学生上课随意说话,有些学生上课打闹,有些学生上课睡觉,还有些学生举止不雅,语言粗俗。学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是因为基础差学生无法学懂造成的,还有些不良行为是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解决学生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应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项规章制度来管理约束学生

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经过反复酝酿,充分考虑各方面情况而制订实施的。每条规章制度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武器”来管理约束课堂45分钟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做到心悦诚服。如在管理课堂时,某学生多次违反课堂纪律致使无法正常授课,劝解无效请其离开班级时。学生会说“我交了学费,你凭什么不让我上课?”教师答:“你交了学费是来学习的,没有认真学习是你的过错,但你没有权利影响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

二是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将问题矛盾尽量消灭在萌芽中。不能等其发展成参天大树无法纠正。如学生上课时由于自身的恶习偶尔会出现一些“口头语”——脏话,他们是在无意中脱口而出,甚至自己都没有觉察刚才说了脏话。教师在听到时马上就应制止。以这些所谓的“小事”对学生进行及时恰当的思想教育会得到远比长篇大论的思想教育好得多的效果。同时在处理问题时也应“软硬得当”,正面引导为主,但对原则性问题决不能让步。

三是要对学生进行“三职”教育和“三职”培养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职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教育。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职业责任、职业要求、职业岗位和就业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和学生今后就业的适应程度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和今后个人的发展前途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提高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

通过几年来的因材施教研究的大胆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升。上课随意打闹,睡觉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提升。经过期中期末考试验证,许多差生成绩都有所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学生经过二至四年的学习,95%以上都能实现就业,许多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技术骨干,还有100余名学生走上车间领导岗位,在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结论:

教书育人为百年大计,做为教师任重道远,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因材施教应是教学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参考文献:

1、《天津教育》89年第3期 作者 盛大启 “要处理好共用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03年第1期作者 徐敏萍 刘细华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星巴克企业分析报告下一篇:关于报考2012年春季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