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成长中的困惑发言稿

2024-06-03

走出成长中的困惑发言稿(精选6篇)

篇1:走出成长中的困惑发言稿

作者:周如举

本文档由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周如举

收集整理

免费下载

走出成长的困惑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背景】 14、15岁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慢慢地走向成熟,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展现在了我们师生面前。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周围有一些学生因男女关系问题在校外聚众斗殴,介于这些原因,决定利用班会课,共同探讨一下有关学生早恋的问题,让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普通异性朋友,什么是早恋,学生早恋不切实际的地方及其危害,从认识上避免中学生早恋现象。走出成长的困惑,顺利度过青春期。

【班会目的】

1、通过对早恋危害的认识,避免早恋误区。

2、让学生对异性交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

【班会重点】

端正健康的异性交往观,注意与异性交往的事项【活动准备】

1。召开全班学生会议,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以及如何保持个人心理健康的资料。

2。对学生进行有关青春期心理发展特征及正确对待恋爱问题的讲座。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在中学为什么要禁止谈情说爱?

(2)早恋一定会尝到苦果吗?为什么?

4。利用作文课,以“我们不早恋,快乐度过青春期”为题目,将讨论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写成休会。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导入主题——早恋师:我们进入人生的关键时期——青春期,青春期的来临意味着我们“长大”,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今天通过这个机会,来聊一聊大家敏感的话题,这也是我们成长中的困惑,希望大家用坦诚的态度来对待这节课。下面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幻灯片展示)游戏规则:大屏幕以每分钟1妙的速度展示10张明星照片,然后将这10张照片混入其他明星照片,再次以同样的速度展示,要求游戏者从中将第一次看到的10张照片挑出来。

(挑2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参加游戏,第一名女生调的是3男1女,第二名女生挑的是2男1女,第一名男生挑出了4女,第二名男生挑出1男3女。)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倾向,大部分同学对异性比较感兴趣,我们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高峰阶段,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一些同学出现了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出现了早恋的现象,如个别约会、递纸条等。这一现象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杜绝早恋现象的发生,使大家顺利度过青春期。特举行本次班会,现在请大家就早恋的表现及危害问题自由发言。学生自由发言。

二、各抒己见,自由探讨。早恋的表现及危害女主持人:早恋的表现及危害,同学们已谈了许多,现在请班长小结。

小结: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中学生早恋有如下特点:

(1)年龄下降,年级超前。据统计,早恋人数约占学生人数的10%左右,其分布态势约为初一占25%,初二占40%,初三占35%。

(2)一触即发,发展迅速。从双方开始接触到确实恋爱关系,一般不超过两星期,其中时间最短者,只是一起看过一场电影。

作者:周如举

本文档由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周如举

收集整理

免费下载 作者:周如举

本文档由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周如举

收集整理

免费下载

早恋的危害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分散精力,影响学习,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如某校一位16岁的女生,刚进该校时,成绩优异,由于与同班的一位男同学产生了爱慕之情,并很快谈上了恋爱,上课“走神”,下课思念,放学约会,结果不到一学期,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最后竟没有升入高中。

(2)走上犯罪道路的开端。某校学生李某,16岁,学习成绩优异,被学校列为保送重点高中的“尖子”。可是他偶尔看了张黄色小报,结果一夜辗转反侧。第二天他就盯上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并很快与她谈上了“恋爱”后来逐步走上了犯罪道路。

(3)家庭纠纷的祸根。早恋往往不能取得双方家庭的同意,即使成功也难获得家庭和睦。

三、“缘分”问题大家谈。

男主持人:关于早恋的表现及危害,班长的小结。可能有的同学却把早恋说成缘分。下面请同学们就缘分问题自由发言。

女主持人:有关缘分问题大家已谈了许多,现在请副班长小结。

副班长:缘分,大意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命中注定的,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一个人的婚姻的选择是由若干因素组成的,如对象的相貌、体型、身高、健康、道德、个性、爱好、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的经济状况、居住地点、社会地位等。如双方的追求符合设计的模型,那才能有结合的可能,也可说有缘分,否则不可能。学生早恋,往往考虑不到这些,仅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着眼,所以,到后来不成功的,只能尝到苦果。

四、总结发言。

男主持人:下面请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同学们,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人生的黄金时代更要珍惜。这段时光犹如明媚的春天,如何播下理想,洒下汗水,将来就会有收获;如你沉溺于幻想,并将未成熟的青苹果早早摘下品尝,将来只能是一场空悲伤。因你的阅历太浅,易把出于生理或情绪的一时冲动当作爱情来理解。感情不稳定,何来永恒?事业尚未稳定何来成就?经济尚未独立,何来保障?责任不能承担,何来爱情?建立在沙丘上的高楼大厦,是永远不会牢固的。如他对你有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果子早晚会吃到的,等它熟透了再吃不好吗?

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那是一种纯真的友情。无可厚非,而且还要大力提倡。我们不要捕风捉影,或者开不健康的玩笑。我们要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增加男女同学之间的了解,拂去面纱,让异性之间的交往更加自然、健康。

在交往中做到六不:

不拘谨、不随便、不冷淡、不亲昵、不卖弄、不严肃。

五、教学升华。

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妙龄时光》

不要轻易去爱更不要轻易去恨让自己活得轻松些让青春留下些潇洒的印痕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是单纯的你是迷人的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师:多美的诗句,年轻的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该把握住青春,去做我们该做的事,不轻易去爱,把我们的爱珍藏心底,把我们的爱化作纯洁的友情,更不要轻易去恨,让自己活得轻松些,让青春留下些潇洒的印痕,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出成长的困惑,拥有无悔的青春。请全班再次齐读《妙龄时光》。

[教后反思]:

1、学生明确了如何走出成长的困惑,解决青春期的各种心理问题,避免走入误区。

2、掌握正确的交往办法,树立了正确的择友观,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努力做到正确择友,避免了因为交友的问题而影响学习与工作。

3、目前归于初中学生而言,“早恋”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作者:周如举

本文档由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周如举

收集整理

免费下载 作者:周如举

本文档由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周如举

收集整理

免费下载

响学生的发展。这节班会,帮助学生解难质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在以后的个别教育中仍需强化对学生这一方面的教育,以巩固此次班会的教育效果。

作者:周如举

本文档由贵州省兴义市雄武乡中心小学

周如举

收集整理 免费下载 3

篇2:走出成长中的困惑发言稿

初二(18)周晨熠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看法与认知,都和父母有所不同的。昔日,我缠在父母的身边撒娇,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对父母言听计从,不会顶嘴,更不会和父母吵架,闹得不可开交……

现在长大的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崇拜父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偶像,有时会居然和父母顶嘴、吵架,老实说,我并不是不听话的孩子,故意跟父母发生矛盾,虽然有时候会把不满压在心里,但是积得越久,发泄出来的时候,能量越大,我讨厌别人说我的是非,但并不是说一点建议都听不进去。而是别人伤了我的自尊,说一些没有的话来污蔑我,这个时候我就再也忍不下去了。

天平座的人,面对是非很容易变得清楚,做事也非常有理智,会把一切善恶放在心中的那杆秤上去衡量,但是天秤座的我,有时可能是个例外吧!

有时放学回家,父母询问在校情况,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便会不耐烦地发起牢骚,面对父母的唠叨,更使我心烦,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我与父母的一场“唇枪舌战”,之后便是锁上屋门,跟父母怄气。

这样,久而久之,与父母顶嘴仿佛已经成了每天必要上演的一场戏,过后,又是一场冷战。不仅父母的唠叨让我心烦,在我眼里,父母永远不可能在像以前一样,跟我的意见一致,“你们70后的思想,不要老是干涉我90后的思想!”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直至去年,我和父母学会了用沟通的方式化解我们之间的矛盾,少了以前的争吵。

篇3: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成长

令我兴奋的是,2006年6月,在我校举办的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上,我向全校领导和师生上了一节课改汇报课,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夺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同时,在两年多的历次考试中,本人所教两个班的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生都很喜欢上我的化学课,用他们的话说是“我们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并能体验到化学的独特魅力”。我和他们一起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时常遇到一些矛盾和困惑,但最终都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找到了平衡点和解决的方法。现将我的感受与同仁们做一个交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解放与规范

新课程将解放教师,这种解放整合了“自主”和“责任”,体现在“赋权于教师”的指导思想上,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是研究者”的观念转变过程中,体现在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化上。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次解放的机会,个性张扬、自主选择将会受到充分重视,这无疑是正确而值得追求的。但教师还必须注意“自主”背后的“责任”。学生毕竟是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对某些问题的判断和认识不可能很到位,因此有效的教学又必须有规范,如果把学生主体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结果只能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变成了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同时,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课堂上的热闹,会导致学生用大部分时间来讨论,却很少静下心来读点书,提些问题。那种你说我说满堂说的教学不仅说了白说,浪费时间,而且助长了学生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风气,使一部分学生只顾说不善听,优秀生握有言语霸权,而多数学生则成了陪客,那么教学效率就会成为教师担心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育要适合学生;但是教育又是一种有着自身规律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因而又要使学生适应教育规律。因此在课堂上,在解放学生思想的同时还要适当规范他们的行为,既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又不能放任自流,此所谓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有为与无为

反思我前几轮的化学教学,自认为对高考大纲和高考脉搏有了较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于是我暗下决心:在教学中一定要“大有作为”。当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恨不得一口气将这些年的心得体会毫不保留的灌输给他们。我一遍遍地解说着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对学生易犯的错误提前警告,努力地为学生的成长搭好梯子,以一种“举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虔诚努力着。可是令我失望的是,我的学生学得很辛苦,他们不仅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反而越来越畏惧学习。而且他们常在下课后很同情地对我说“老师,你太辛苦了!喝点水吧”。每当想起那样的场景,我就觉得自己和学生都很可怜。其实这也是传统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存在的共同问题。他们对学生不放心,过于强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把学生的作用“挤”到课堂的边缘。

经过这一轮的教学实践我终于体会到:一个好老师,不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锋芒毕露的“智”者,而是一个懂得适当“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拙”老师。一个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必须学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弱一点、拙一点,真正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沿,自己退而欣赏他们的创造美,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在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于是我不停地告诫“好为人师”、喜欢炫耀的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学生为小草,让他们靠着我、仰视我、惧怕我;而应该让学生做高山,做大伞。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才能勇敢坚强、才能顶天立地,才能聪慧机敏有创造力。每当学生争先恐后地阐述自己的奇招妙法时,我是快乐的;当他们将我从讲台上“取代”下来要大显身手时,我是幸福的;当他们让我“退居二线”时,我是无比光荣的。所以我说在师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传统与创新

由于过度迷信新的教学模式,加之对新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我曾在进行课程改革初始,走入了一个误区:传统的都是落后的。于是,我“大胆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发”或“模仿”新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冷落在角落里。实际上新、旧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在新课程推进逐渐深入的今天,在人人口诛笔伐“一言堂”“满堂灌”的现在,也应该正确地认识传统讲授法的价值。客观地讲,讲授法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些概念、定理以及一些间接获得的、难以再现其发现过程的知识,应用讲授法教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尤其在实行班级授课制的今天,讲授法显得更加经济、实惠而有效。但在继承传统方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对新的教学模式,也应该理性对待。就拿探究性学习来讲,如果运用得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也要看到,探究性学习比较费时费力,同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探究的价值。学生的探究就其知识的发现过程而言只是知识的再生产过程,正确地讲就是对人类正确发现知识历程的浓缩。因此,总有一个探究的界限和一条正确的探究路径,而不是漫无边际没有一点限制。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和获得正确的探究路径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我想,探究性学习是这样,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在推进和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认为既要反对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的思想,又要反对否定传统、一切推倒重来的虚无主义。需要在新与旧中把握分寸,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也只有将新旧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让它们各尽其能、扬长避短,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有限与无限

高考的发展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于是高考试题变化的无限性不断凸现,对试题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难以预测。那种靠扩大训练量,增加学生接触不同题型以使学生应对无限变化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而猜题押题的做法更不可取。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有限的教学空间,帮助学生赢得无限可能性的问题呢?

高考变化无限性的凸现,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认真思考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价值;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由于无限性的凸现,通过题海战术,学生能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满足考试内容的无边界变化,而相应的对策则是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无边界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技能;体验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限的训练难以使学生应对无限的变化,而相应的对策是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综合能力来增强对无限变化的适应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和实现的目标,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应对高考无限的变化上三者具有不同的价值,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知识与技能是抓手,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基础和前提。

快与慢、多与少

记得在刚接这届高一时,我所教的两个班的教学进度总是滞后于平行班,这主要是在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上花费了很多时间。现在习惯已经形成了,自主探究开展起来便得心应手。我的感受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养成以后,学生的学习进度明显加快,而且教学效果令大家都很满意。因此我说: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此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从这两年多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能单纯用“这节课讲了多少道题或进行了多少内容”衡量课容量的大小,而应该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大小作为评价的标准。经常性的一节课中只讨论一至两个问题,从表面上看内容很少,但学生从中收获了很多,我认为这便是成功的教学。

节奏的快慢需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安排有整体的把握,教师需要有一种开阔的、宏观的教学视野,才能慢中求快、慢中求实。

经过这几年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在多次的困惑和成长中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判断是不是新课程,首先是看实施课程是否全力追求和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后再看是否采取了与实现此目标追求的有效教学手段和措施,而不是首先看教学的手段和措施是否创“新”。新课程既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也不像想像中那么难,只要从心开始,伸出手就能成功。教师只要心中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信念,脑子里有培养学生能力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意识,那他和他的学生就能感到无比的快乐与幸福!

篇4:武术:如何走出困惑?

武术面对的历史境况

自《诗经·周南·免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记载起,有文字记载的武术已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沧桑。清末,中国社会变革急遽,封建社会制度的崩溃,共和制度的反复,错综复杂的中西文化碰撞与渗透,使原先依附于皇室和贵族的武术官员,失去了依附对象和经济地位,生存迫使他们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隐逸山林的乡野武师也因战乱和贫困,逃离可以逍遥的“世外桃源”,动荡使他们大多聚集于城市,尤其是商业较发达的、有文化传统的大城市,以自身的武技去谋职或卖艺,来维持生活。

与此同时,武术教育也从原来的“师徒相授”、“父子相传”的封建模式向西式办学发展,1900年耿继善在北京西四火神庙成立“北京四民武术研究社”就是标志,这种新式武术教育方式一直影响到本世纪末。80年代后期,中国大地兴起了武术馆热,其施教方式与内容,仍未脱离四民武术研究社的传艺模式。

革命、战争使枪炮、火药成为对抗的主要物质形式,一拳一脚的原始对抗已退出了对抗形式的主流。在西欧,格斗已划为体育的范畴,成为娱乐休闲方式。受此影响,职业武术家也改变了生活和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武术的地位和功能,武术随即向多功能转化。二十世纪的中国,虽然有封闭或相对封闭的年代,但总体趋势是走向开放,与世界相沟通。自成一体且地域性很强的武术能否以及如何“走向世界”?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和中西文化的融合又会给它带来什么?现代化对武术有何冲击?始终是武术家和武术爱好者所关注的课题。

武术面临的问题

在这种历史境况中,武术遇到的问题多多,试举数例:

一、武术的地位与功能问题。冷兵器时代,武术是统治者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步入仕途的手段。18世纪时,虽然随着西洋人的入侵,枪炮火药进入了中国,但是从没有构成对传统武术独尊地位的挑战。19世纪就不同了,随着国内战争的扩大和频繁,枪炮火药的涌入和自制战争工具大规模的形成,武术退出了战争的舞台,退的竟然连和枪炮火药分庭抗礼的机会都没有。

长此以往,武术会不会被淘汰掉?数十年来,已有不少的预言。面对这种形势,武术界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以拳脚取胜的战争没有了,武术作为士大夫和贵族升官发达的功能趋于没落势所难免,而成为公众健身、防身手段,已成为必然。有时候,武术还要作为某种思想的宣传工具被使用。旧的形式不适应新的功能,由于去掉了殊死搏斗的残酷,使它缺少了视觉冲击力;以小打大,以弱胜强,又缺乏现代体育公平竞争的品质……诸如此类,都属于功能或与功能相关的思考,适应新功能是无法避免的,也属历史的必然,但如何适应?如何改革?适应和改革往往以失去武术的重要特征为代价,于是矛盾重重。

二、西方体育观念与运动技巧的融入问题。西方体育观念的引入拓宽了中国武术家的视野。西方体育强调公平竞争,而这正是武术所缺少或是不强调的。

但是,已有的一切引入和融合,都有它的合理性和意义,并在整体上丰富了武术的理论和实践,推进了它的变革和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理论“过时”或“不中用”了。武术的“整体”、“天人合一”和“去形留意”及“真、善、美”的观念等等,都没有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困难的是,如何使两种观念在冲突中取长补短,历史证明,简单的非此即彼或激进的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都无益于武术的发展和昌盛。

三、谁来进行价值认定的问题。在很多理论者和武术家心中,似乎在外国,哪门武术得到了赞扬,或哪门武术打败了不管干什么的、不管在什么场合中的外国人,便欣喜若狂,自以为成了不可一世的武术家,或某一门派的杰出代表甚至大师了。这至少是一种错觉。外国人能够欣赏、喜欢武术,当然是好事,但是,它们大多数不真懂中国武术。他们说好的未必就好,他们看不懂中国的桩功,也缺少心意的感悟。西方人对武术的兴趣远不如中国人对西方体育和拳击的兴趣高、了解多。他们以为经济强大,文化和体育也必然强,便有意无意地以西方中心意识看等其它运动项目。他们总是高高在上的选择者,而我们总是被选择者,而且他们的选择眼光也多是有色的、不平等的,对这一点,国人应有自觉意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方人看不懂、看不上或者胡乱看、胡乱评价武术是不可避免的。万不可以他们的标准为标准,以他们的爱好为爱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态度。认真听取意见是必要的,但如果因此而轻视或放弃了武术所固有的基本特色和价值标准,把对西方体育项目进行简单的模仿视为新的武术,那就本末倒置了。

四、接受问题。武术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历史悠久的另一面是古老,是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趣向和要求。近百年来,数不清的武术家探索武术如何革新,并取得了卓越成绩。从清代的陈长兴、杨露禅、董海川、戴龙邦、李老农到近代王芗斋、杨澄甫、姚仲勋等人,都从不同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在传统中求变革,像王芗斋那样;或以传统为本,适当吸收西法,像姚仲勋那样,武术的多样化已成为现实。认为只有自己走的才是大道,别人走的全是窄路、死路的观点,不过是闭眼不看现实的狭隘之见或发昏的自我膨胀而已,不足与之论。

篇5:走出困惑 迎接挑战

关键字:高中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中国分类号:G619.21

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普及,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变化,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新课改的推进是新时期教育的潮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

1.创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学校确立了“观念是先行官,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护航舰”的课改实验方针和“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边研究”的课改实验原则。学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场所,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理解不尽相同,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来服务课改已成为重要工作。首先,学校利用各种契机向教师进行广泛宣传,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其次,要让老师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大环境。如今我们正处于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递增和更新,若要不被淘汰,就必须明白培养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积极推行课改扫盲

学校有计划地派出骨干教师先后到上海、山东、东北等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去学习取经,返校后将所见所闻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宣传,并汇编成册,印发给老师们研究、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各教研组组长有计划地组织本学科老师学习讨论有关新课程的文章、理论,弄清新课改的目的和任务、模式与内容、实施方案与评价体系较过去有何异同,明确努力的方向、攻克的堡垒在什么地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教研组量化考核之中,使推进新课改的举措落在实处,并做到有成效。

3.学习课改理论,撰写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实践

人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完善理论。无操作性的理论都是空谈。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课改,学校以“打磨智慧课堂”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大比武,要求智慧课堂中突显以人为本,突显知识的产生过程,突显学生的参与度和自我寻求结果的探索精神等。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要求人人学课改,常常想课改,个个写体会,并由各学科教研组推荐1—2人在全校交流、讨论,完成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深刻了解,从片面认识到全面认识的转变。同时,众多教师对同一事物有多种不同的诠译,思维碰撞和智慧的火花定会产生智慧的结晶,这必然成为新课改的助推剂。

4.促使教师角色转变,努力适应时代新课改

从古到今教师有许多美誉,如“春蚕、蜡烛、园丁”等,而后又有许多新的形象,如“导师、朋友、合作者、工程师”等。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对老师的有限权力与无限责任、义务的认识在升级,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现代的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海纳百川的胸怀,还要具备精湛的教艺,丰富的阅历和广泛的爱好以及创新的精神。

教师还应是一位出色的心理老师。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学习条件和物质生活的优越性,使得其依赖性强,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教育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正常的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转变角色,正视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在校生活或学习,若发生意外或产生焦虑等,教师就必须会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方法,心理输导知识与技巧。因而,教师角色的转变与能力素质的提升是势在必行的。

二、积极探索实践,顺利接轨课改

学校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软着陆,实现现行教育与新课改的平稳过渡,从2010级起就开始实行了校本选修课学分制方案。

1.选修课学分由校内学分(120分)、校外学分(22分)和奖励(若干分)

校内选修学分120分,校内选修学分的内容分为百家讲坛、学科奥赛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三大块,各选修课的学分累计方式虽有所不同,但内容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综合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校外选修学分22分,校外选修学分的主阵地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劳动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社区调查等。

奖励学分是校本学分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分,更重要的是通过奖励学分可以极大地激发、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特长,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的优秀品质。

2.选修课内容设置与时间分配

选修课内容按学科组设置,共12个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即内容设置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艺体、心理、信息、政治、历史、地理;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第四节(周三除外)。

选修课要求每位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次选修课活动,每学期至少达60学分的选修学分;每个备课组在上周六前以海報的形式在学校规定的地点公布下周该组选修课内容时间、地点,最多参加的人数,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下周要参加的选修课内容、时间,并到相应组登记、额满为止。

校本选修课学分制的等级分别设置为优(160分以上),良(150-159分),合格(140-149分),不合格(140分以下)四个等级。其宗旨在于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使之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求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感恩人民,感恩社会,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

三、展望未来,迎接挑战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课改后的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应试教育应是“心脏与大脑”的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应两手抓两手硬,双管齐下。我们的主攻方向是:编好校本课改教材,去枝增干,打磨智慧课堂,产生高效课堂,解决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大胆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成果,强力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我们的愿望是:通过认认真真抓课改,扎扎实实抓高考,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更是具有崇高品德、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以及职业精神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彦力.突破高中新课改困境教师是关键——来自天津四十五中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0(03)

[2]石峰.四川教师应如何应对高中新课改[J].教育科学论坛.2010(01)

篇6:走出困惑的泥潭

青年教师困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其中最普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需要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心理困惑

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是人需要的最高层次。每一个人都有向众人表现自己的愿望。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渴望并寻找机会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市、区各级教育教研部门也的确组织举办了许多活动,譬如:演讲比赛、普通话大赛、各科青年教师教学赛、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广。每一位教师也都有资格报名参加比赛,但是经过上级部门的层层选拔,能进入到下一轮参加比赛的名额是十分有限的。加上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实力超群、成绩卓越的骨干教师,大多数青年教师想在“群雄争霸”中取得好成绩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使那些想证明自己却苦于没有机会的青年教师产生挫败感,“理想的我”和“实际的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对于曾经的天之骄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让他们感到喘不过气来。拿笔者所在的区来说,近几年每年都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教师。每个都是非常优秀的。这样竞争也更加激烈,尤其是对还未站稳脚跟的青年教师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教师不善于调适,在相互比较中很容易产生心理困惑,有的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质疑,变得自卑、孤僻、不爱说话。

二、学校的管理制度与青年教师个性冲突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心理困惑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师人数的增多,一些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在学校内部实施了“积分制”的管理办法:即通过工作中各项积分总和的高低来决定教师的评优和奖金分配。这种管理方法比以往更加细化,各种检查和评比纷至沓来。这就给青年教师提出了更多具体的要求。青年教师大多个性突出、感情细腻丰富,有时难免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主管领导的管理思想产生一些冲突。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师又不能及时适应,就容易给自身带来较大的压力,心理上感到忧虑,产生困惑。这种压力就像一颗螺丝钉,每隔几天紧几扣,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日益膨胀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学校有限条件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心理困惑

人们常把教师描绘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过高的社会评价也给一些青年教师带来压力。教师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会有家庭,也会有物质的需要和对生活更高的追求。虽然教师的工资待遇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相比之下,还是比较低的。就是在同一个市、同一个地区的学校之间,由于学校收入的不均衡,在奖金发放上也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恋爱、结婚、生育等问题。很多青年教师结婚后没有房子,只能租房子或同父母挤在四五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青年教师心理失衡,感到焦虑,原来的驱动力消失了,对新目标感到茫然、困惑,不知所措。

四、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心理困惑

青年教师与资深老教师之间因为年龄上有一定的差距,在习惯、爱好等方面肯定会存在一些差异,长期工作在一起,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造成心理困惑。青年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任何一位教师往三尺讲台上一站,自己的德才、学识就全盘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一点威望和本事,是镇不住学生的。我们青年教师切不可急躁,光靠自己钻研摸索是不够的,要多向老教师取经。青年教师要善于学习、不耻下问,同时一定要尊重老教师。老教师也会很乐意将自己的教学、生活经验传授于我们。这样,我们青年教师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心理困惑自然也会随之减少。

上一篇:国家标准意见反馈表下一篇:给我最好的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