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2024-08-26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共8篇)

篇1: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

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来源: 云南省民政厅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 时间: 2012-01-31 16:44

(2011年12月1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广孟连群众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现就在全省各级干部中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以下简称“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长期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重视群众工作,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些干部群众观念淡漠,群众立场不稳,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特别是直接联系群众弱化,不想深入实际,不愿深入基层,不会深入群众,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

回顾我省群众工作的实践,各地各部门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值得反思,必须认真反思我们的思维定势、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反思我们的工作作风,反思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必须充分认识到,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达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加强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是提高各级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的重要基础。各级各部门要以集中辅导、案例教育、民情体验、专题学习生活会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形式,在各级干部重点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四群”教育。

(一)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认真查找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要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开展民情体验,认真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工作作风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各项决策及其实施更加符合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信赖和拥护。

(三)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面学习掌握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等现实存在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四)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总结推广做好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不会干、不能干、干不好等能力水平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善于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今冬明春,要集中一段时间,通过“学、查、改”等方式,认真开展“四群”教育,并形成“四群”教育长效机制。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和《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学习秦光荣同志在全省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4个专题培训,观看孟连经验专题片《巨变》。要加强实践教育,组织干部开展民情恳谈,进行民情体验,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查找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在集中学习和民情体验基础上,各级领导班子要召开一次“四群”教育专题学习生活会,每位领导干部要撰写“四群”教育分析检查报告,谈认识、找差距、查原因、抓整改,彻底改变把发文件、召开会议当成抓落实的工作模式,变发动干部为发动群众,变动员机关为动员社会,努力摆脱“文山会海”等各种形式主义;改变领导对领导、干部对干部、机关对机关、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的工作方式,不断消除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不良作风;促使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重拾“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党员领导干部整改措施要报上一级组织部门备案。

三、建立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四群”教育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实行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等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坚持重心下移,推动干部深入实际

各级干部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狠抓工作落实。省级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1个月;州(市)、厅局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县(市、区)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3个月。调查研究要直接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并撰写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能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

(二)选派工作队,推动干部深入基层

从2012年开始,用5年时间,每年从省、州(市)、县(市、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5的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入户帮助工作,一年一轮换。重点从党政机关选派,企事业单位根据单位性质和工作需要适当选派,优先选派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干部。在县(市、区)设工作总队,由副厅级党员领导或后备干部担任总队长并挂任县(市、区)委副书记;在乡(镇)设工作队,由处级党员领导或后备干部担任队长并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原则上每村1名工作队员,集中力量重点派驻贫困村、重点村、难点村。

(三)强化直接联系,推动干部深入群众

1.领导蹲点联户。领导干部蹲点,要住村直接联系群众,每次走访2至3个村民小组。省级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3天;州(市)、厅局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7天;县(市、区)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10天。

2.部门挂钩联户。省、州(市)、县(市、区)党政机关挂钩联系基层,安排所属干部在联系点直接联系群众。原则上省直机关“挂县包乡联户”、州(市)机关“挂乡包村联户”、县(市、区)机关“挂村包组联户”。其他各行各业根据单位部门职能,既联系工作服务对象和所属单位基层群众,又挂钩村联系群众。城镇社区由驻区单位经常联系。县(市、区)、乡(镇)要整合扶贫挂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乡(镇)干部等工作力量,形成做好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合力。

3.干部结对联户。各级干部在本单位本部门挂钩联系点内结对直接联系群众。县以上各级各部门机关的干部住村时间和结对联系群众户数,由各级党委和部门作出安排部署。乡(镇)干部每年住村时间不少于60天。

4.建卡经常联户。建立《民情联系卡》,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邮箱及承诺事项,送达所联系群众,方便经常联系。建立《民情登记卡》,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情况以及基层组织和群众评价,便于掌握情况、组织考核和群众监督。

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每名领导干部每年要提出1至2条有价值的工作建议,帮助所联系的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1至2个实际困难。各级各部门要逐级建立民情台账,分类梳理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民情分析,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归口落实原则,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四群”教育,是促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基础;各级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分类组织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查考核,加强舆论宣传,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省委成立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各级各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党委(党组)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既要率先垂范,又要认真抓好本地本单位的“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明确责任,分类指导。要紧密结合实际,区别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特点,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要根据行业和单位特点,分类制定高等院校和省属企事业单位的实施意见;省直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能,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干部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要逐级分别对干部提出要求。各级各部门的实施方案,报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级党委(党组)要抓一批“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示范点。

(三)围绕中心,强化统筹。各级各部门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处理好与中心工作的关系,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处理好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立足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扎实实办好几件实事好事;处理好与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的关系,不越位、不越权、不添乱,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处理好与开展创先争优、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处理好与推进部门工作的关系,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既要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又要保证本单位本部门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有序推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四)严格要求,强化考核。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必须严格工作要求,注重求真务实,加强督查考核。各级干部要轻车简从、不打招呼、直接到村,不层层陪同,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要严格自律,不奢侈浪费,不收受礼品,住村要自付伙食费,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把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纳入省委巡视组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督查工作部门要进行专项督查,加强跟踪问效。组织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采取组织考评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重点考核深入基层、驻村蹲点、直接联系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鼓励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的导向。

(五)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舆论宣传,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挥云南网络党建平台、党建手机报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和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切实把“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引向深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篇2: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中共迪庆州委关于开展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 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推广孟连群众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现就在全州各级干部中开展

— 1 —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以下简称“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州委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目标,按照“四个走在前列”总任务,紧抓“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走中国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路子;深入实施“三建三带三创”和“四想四比四争当”等系列藏区党建工程,发动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视群众工作,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有力促进了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藏区稳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些干部群众观念淡漠,群众立场不稳,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特别是直接联系群众弱化,不想深入实际,不愿深入基层,不会深入群众,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

回顾我州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我们以“千促”活动和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为抓手,发动全州厅级、处级、乡科级和党员干部7000多人次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直面群众开展工作,为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 — 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州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藏区稳定的迫切要求;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的基本要求。历年下派工作队的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干部只有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群众的未来担在肩上、群众的需要落在实处,以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对待群众,才能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推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让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要紧密围绕全州工作大局,围绕“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拓展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领导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达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为加快推进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四州战略”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增强“四群”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四群”教育,关键要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各级各部门要以集中辅导、案例教育、民情体验、专题学习生活会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形式,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各级干部重点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筑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反思宗旨意识牢不牢,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要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认真查找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反思宗旨意识树立得牢不牢,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自觉摆正与群众的感情,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反思工作作风正不正,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群众工作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开展民情体验,认真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方面的差距,反思工作作风正不正,解决好作风飘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 4 —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各项决策和部署更加体现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信赖和拥护。

(三)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反思执行政策好不好,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面学习掌握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差距,反思政策执行得好不好,解决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等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四)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反思方式方法对不对,切实解决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问题。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总结做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差距,反思方式方法对不对,解决好不会干、不能干、干不好等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方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冬明春,要集中一段时间,通过“学、查、思、改”

— 5 — 等方式,认真开展“四群”教育,形成长效机制。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深入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主要论述摘编》和《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组织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个专题培训,观看孟连专题片《巨变》。要加强实践教育,组织干部开展民情恳谈,进行民情体验,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查找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在集中学习和民情体验基础上,各级领导班子要召开一次“四群” 教育专题学习生活会,每位领导干部要撰写“四群”教育分析检查报告,并围绕“四加强四反思”谈认识、找差距、查原因、抓整改,要彻底改变把发文件、召开会议当成抓落实的工作模式,变发动干部为发动群众,变动员机关为动员社会,努力摆脱“文山会海”等各种形式主义;改变领导对领导、干部对干部、机关对机关、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的工作方式,不断消除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不良作风;促使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重拾“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党员领导干部整改措施要报上一级组织部门备案。

三、明确工作内容,准确把握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重点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突出做实群众思想工作、访民情、送政策、— 6 — 听意见、办实事、促发展、强组织等几个工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实行挂钩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做深群众思想工作。积极向群众宣讲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特别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通过新旧对比、过去和今天的对比,感受幸福的生活,从而统一群众思想认识,强化群众的感恩、团结、互助和发展意识,凝聚群众力量。倾听群众意见呼声。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体察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感知群众诉求,掌握群众意愿,做群众的知情人。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帮助解决群众在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及思想上的困惑,做群众的知心人。对上学、看病、住房、就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格外关注、认真对待,竭尽全力加以解决。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作斗争。要坚决制止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主动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纠纷。

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把联系和服务群众作为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从中汲取营养,自觉增强群众观点,接受群众教育、评议和监督。要深入群众听取群众对党、对机关干部、对工作开展、对个人的意见建议,认真反思工作得失。

四、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就是要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越是为民办事,就越要尊重群众的意愿,越要注重群众的感受。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六个基层”即目光投向基层、心思放在基层、感情贴近基层、资金倾向基层、项目支持基层、脚步深入基层。要一竿子插到底,到村里去、到社区去、到老百姓中间去,体察群众情绪,体味民生疾苦,体会百姓所思所盼、所急所怨。要通过建立“八项制度”,让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我州全面贯彻落实。

(一)坚持干部进村入户(寺)制度。根据省委的要求,结合我州历次“千促”活动的经验,从2012年开始,用5年时间,每年从州、县(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5的干部组成“四群”教育工作队、“千促”工作队及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入户帮助工作,一年一轮换,做到五年覆盖所有县以上机关干部,工作队覆盖所有乡村。重点从党政机关选派,企事业单位根据单位性质和工作需要适当选派,优先选派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干部。在县(区)设工作总队,由厅级党员领导或后备干部担任总队长并挂任县(区)委副书记;在乡(镇)设工作队,由处级党员领导或后备干部担任队长并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原则上每村1名工作队员,集中力量重 — 8 — 点派驻贫困村、重点村、难点村。工作队要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开展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帮助基层谋划发展思路,协调解决相关困难问题,不越权,不越位,不添乱,切实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每年三月,选派的“四群”教育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成为我州“千促”工作队进村入户(寺)开展“千促”活动,做实群众工作。根据藏区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每年要确定“千促”活动的重点、主题,主要任务是做好维稳和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

(二)健全领导干部及机关联系基层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按照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的要求明确联系点。厅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实行“挂乡联户”,做到“六个一”,即:联系一个乡镇、联系一个寺院(教堂点)、联系一名僧侣(尼)、联系一户农村困难群众、联系一户城镇低保户或下岗职工、联系一个发展项目,每年住村不少于7天;州直机关按照联系各单位扶贫挂钩点的要求,处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实行“挂村联户”,做到“四个一”:联系一个建制村(社区)、联系一户困难群众、联系一名困难学生、联系一个发展项目,每年住村不少于10天;科级及以下干部实行“结对联户”,联系农户不少于2户,每年住村不少于20天。其

— 9 — 他各行各业根据单位部门职能,既联系工作服务对象和所属单位基层群众,又联系挂钩村群众。各县及开发区、各乡镇的干部住村时间和结对群众户数,由各县及开发区党委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安排部署。乡镇干部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60天。

州县级党政机关要挂钩联系基层,安排所属干部在挂钩点联系点直接联系群众。州级机关实行“挂乡包村联户”,县级机关“挂村包组联户”。其他各行业根据单位部门职能,既联系工作服务对象和所属单位基层群众,又挂钩村联系群众。城镇社区由住区单位经常联系。县(区)、乡(镇)要整合扶贫挂钩、“四群”教育工作队、“千促”工作队及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乡(镇)干部等工作力量,形成做好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合力。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党员干部每年至少提出1至2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实事不少于1至2件。工作调整的领导干部,联系工作由新接替领导接手。

(三)实行百名领导千名干部万名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全州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都要直接联系群众,州县四套班子成员要带头作表率,按照所联系群众户数,建立《民情联系卡》,明确联系农户,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邮箱及承诺事项,发送所联系群众,方便经常联系。— 10 — 建立《民情登记卡》,记录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情况以及基层组织和群众评价,便于掌握情况、组织考核和群众监督。各级各部门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党员要通过不同方式联系身边的群众,至少应联系1户以上的困难群众,做好《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的记录,形成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党组织要逐级建立民情台帐,分类梳理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民情分析,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归口落实原则,妥善处理和协调群众反映的问题。党员按组织隶属关系由党组织抓好督促落实,干部职工由单位部门抓好督促落实。

(四)坚持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联系点调研,与基层职工群众座谈交心,了解联系点群众的思想状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厅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处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每年至少要有3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要改进调研方法,提高调研质量,注重实效,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能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五)健全民主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内议事和决策制度。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

— 11 — 力的决策机制,扩大广大职工和群众的参与度。对涉及全局和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广泛征询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和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六)坚持访寒问暖制度。要经常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送温暖活动,实行结对帮扶,采取个别访谈、实地察看、出主意、捐资捐物等方式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

(七)规范信访接待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群众来访接待制度,主要领导要坚持亲自批阅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信访接待的工作成效,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

(八)建立征求群众意见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公开设置意见箱、电子信箱,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在每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广泛征求联系点群众的意见建议。定期走访联系点群众,诚恳征求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四群”教育,是促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基础;各级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 — 12 — 要途径。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分类组织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一)建立领导机制。州委成立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委组织部。各级党委都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落实责任领导,按照以上总体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报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级党委要定期听取下级党委专项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党组)要抓一批“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

(二)实行分级负责。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由各级党委(党组)统筹负责抓总,各级党委(党组)的党委(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州县下派的工作队,由所属县委、开发区党委统一管理,实行统一考核,考核结果报所属单位。

(三)强化督促检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必须严格工作要求,注重求真务实,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干部要轻车从简,直接到村,不打招呼,不扰民,不层层陪同,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要严格自律,不奢侈浪费,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各级党委要成立督查工作组,加强专项督查,加强

— 13 — 跟踪问效。组织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采取组织考评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鼓励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的导向。

(五)强化舆论宣传。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舆论宣传,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挥网络党建平台、党建手机报等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和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迪庆日报、迪庆电台、迪庆电视台等州级媒体要开辟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切实为把“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引向深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迪庆州厅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六个一”安排表

(此件发至乡级)

中共迪庆州委

篇3: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一、关于开展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动因

2013年4月19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要求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党的群众路教育实践活动, 这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战略部署,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开展好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 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 高校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治理学术腐败、教育去行政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破解难题, 提升高校办学水平里, 普通师生是“臣民”还是“主人”的群众观点极为重要。而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所在。把握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要求, 把握时代精神, 不断深化高校对群众路线重要线的认识, 通过正确的群众观点教育活动, 更加密切联系群众, 增加师生感情。在高校的工作直接面临的就是广大的师生。在高校工作意味着你必须兼顾师生各个层面的利益和力量。学校的改革发展是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的, 它需要师生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因此, 在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极为重要, 对于学校发展发挥着重大意义。

二、对于高校群众教育路线实践的思考

(一) 高校群众路线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在高校的背景下, 领导和群众都是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 他们的文化思想觉悟都在比较高的层面上, 这给贯彻群众路线带来了优势。但是高校的群众又明显的分成了教职工和学生两大类。这两大类的特征是不一致的。教职工是充当教育主导功能的力量, 具有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 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作为受教育的学生, 参政议政的能力还不是很成熟, 是处于正在发展的状态。同时, 学生群体是属于流动性较高的群体, 新生的到来和老生的毕业都给学校带来了不一样的挑战。

因此, 就高校群众表现出来的层次性和流动性, 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处在机遇与挑战之间。在开展一系列活动之前, 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特殊性, 因势利导, 更好的促进高校的先进性建设和改革发展。

(二) 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及民主监督治校

在开展高校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 不能就群众路线来群众路线, 必须找准着力点。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认识到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才能有力的贯彻群众路线, 提高起有效性, 从而推动学校各种事业的改革发展, 提高学校党组织在校内的威信, 从而增强整个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齐心协力向前发展。

同时要拓宽群众参与, 监督渠道, 形成制度。明确群众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的主要内容。《高等教育法规定》,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方式。因此, 应积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作用, 完善其运行机制, 使之高效有序的运行, 并结合校内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活动开展, 正常化、经常化的运行起来。高校只有全面贯彻“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的科学发展观, 才能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教学工作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全过程都得到全校师生群众的理解、认同、支持, 并产生实效。

(三) 建立高校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机制

今年来, 随着高校党政建设的深入推进, 群众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在治理学校兴旺学校, 发展的同时也维护了稳定。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 学校规模的扩大, 联系师生和服务师生的难度也到了一定程度, 这使学校工作面临的难题增大。为了更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是极为必要的。

首先在师生反馈上, 学校应该有一个回音系统, 从而使民众的问题得到回音而不是仅作为参考。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建立一个更为完善且全面的沟通机制, 使基层声音不仅得到传达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与师生之间的联系要着重于整体性和普遍性。其次, 有效利用现当代信息传达工具, 比如微博QQ等社交工具。扩展联系群众的方式。在更广大的范围里去联系师生, 并在前后工作做好更详细的安排和部署, 才能更全面深入搞好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高校群众工作的有效机制, 其根本就是要解决保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方式的制度化建设问题, 从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有效的机制。

三、小结

群众工作的最佳效果是深入群众、深入家庭。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党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 更可以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建立有效的高校群众路线实践机制, 可以更好的维护群众路线的持续。同时要针对高校群体的特殊性, 就其特殊性进行更为创新性、艺术性的发展。这才能促进学校的健康高效发展。在开展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中, 教师要抓好师德师风, 始终用高尚的情操用崭新的知识去教育去指导学生, 学生也要认真的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提高个人素质, 用高洁的思想武装自己, 使高校整个个体都得到相应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要按照制度化, 科学化, 实践性的原则, 了解开展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联系和服务师生,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领导制度、沟通机制, 以更好凝聚师生的力量, 推动高校的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蔡志强.群众路线教育的价值目标与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3, (6) :32.

篇4: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一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和行动,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共同把财政部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好、推进好。

二是准确把握方向和重点,有力推进财政部教育实践活动。要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个主要任务,抓住集中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这个要害,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始终,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态度上,要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在步骤上,要坚持领导带头,从部党组抓起,自上而下,从实际出发灵活安排各环节的工作。在方法上,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用严明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严密的监督,形成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是紧密联系财政工作实际,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认真落实中央统一部署,坚持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不能少,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同时要精心安排“自选动作”,体现财政部门特色。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把查找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着力点,切实找准、找实财政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及时整改,使财政部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四是抓紧做好财政部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各项准备工作。在前一阶段开展财政部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精心准备,抓紧工作,确保教育实践活动顺利起步。

据悉,财政部已成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部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任组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建华,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余蔚平任副组长,机关党委、办公厅、人教司、驻部监察局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少春同志任主任,机关党委、办公厅、人教司、驻部监察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办公室将组建综合、宣传、联络指导等具体工作小组。

篇5: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XXX县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民族团结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县和科学发展先进县”,根据县委“四群”办《关于创建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示范点的通知》精神,我局被列为县级单位“四群”教育9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示范点树得起、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结合XXX实际,制定本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达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全局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严格按照省委、州委和县委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立足我县实际,突

3.坚持“教育活动统筹”。把“四群”教育与创先争优活动、创新社会管理和“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等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科学发展先进县、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谋求跨越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聚力桥头堡,不断形成“四群”教育长效机制。

二、创新思路,深化主题,切实抓好“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根据县委“四群”办提出的“要先行一步,积累经验、指导面目”的部署要求,着眼于推动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坚持“三个率先”(即:领导干部率先、成员单位率先、示范点率先)、“规定动作要扎实,创新动作出成效” 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示范点于2012年3月10日前确定完成)

为确保创建工作在先行一步、走在前的同时,有质有序推进。选取我局包保扶贫联系点高桥镇大村村委会作为我局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示范点。按照“集中学习走在前、进村住户走在前、专题学习生活会走在前、分析检查报告撰写走在前、整改落实走在前、落实收入倍增措施走在前,切实做到带头推动跨越发展、带头促进收入倍增、带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头做好群众工作”等“六个走在前、四个带头”的要求,以强化分类指导、突出实践特色,2.反思整改(2012年2月20日至2012年3月20日)。在集中学习、专题培训和民情体验基础上,局领导班子召开1次“四群”教育专题学习生活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撰写“四群”教育分析检查报告,谈认识、找差距、查原因、抓整改。班子整改方案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措施报局“四群”办公室。

3.建立长效机制(2012年3月21日至2012年4月30日)。全体干部职工要通过“学、训、查、改、建”等方式,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和制度,从根本上摒弃陈旧的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消除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不良作风等,促使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重拾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四)“三深入四联户”,抓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坚持重心下移,推动干部深入实际。建立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等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从2012年开始,用5年时间,每年从局机关选派1/5的干部,与省、州、县选派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一起驻村入户帮助工作,一年一轮换,原则上优先选派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干部。领导干部蹲点,住村直接联系群众,每次走访2至3个村民小组。科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每年住村不少于15天,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2户;每名领导干部每年要提出1至2条有价值的工作建议,帮助所联系的基层单位和群众解决1至2个实际困难。一般干部在本单

(代表群众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沟通)、遇到困难、农业科技、发展经济项目等必帮;确保实现“六进农家”,即走访民情进农家(工作队员每年走访群众不少于所驻村户数的50%,结对联户干部每年到联户家走访不少于3次)、利民实事进农家(工作队员每年至少办5件实事,结对联户干部每年至少办2件实事)、政策法规进农家(及时把党的政策向农户宣传)、信息技术进农家(至少送1项技术)、文明新风进农家(帮助改变1项陋习)。形成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的联系服务格局。

3.建立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四送服务”,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在为民办实事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为民服务中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为民排忧解难中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成立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三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财政局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梅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业务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类指导。所有联系群众的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联系户特点,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工作

通过县级“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创建,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形成聚人心、抓机遇、促跨越的强大合力,推动XXX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篇6: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组织实施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三深入”活动,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区委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和“三深入”活动的实施方案》(五通[2011]24号)文件要求,我局于1月4日在全局召开了动员大会,并计划用一年的时间,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并制定本实施方案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推动跨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创新机制和方式方法,把重点任务、中心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区域交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基本原则

开展此次活动的基本原则是:解放思想、服务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挥优势、扶困帮困;坚持双向互动、共同提高;坚持转变作风、服务群众。

三、基本要求

(一)学习领会会议精神,促进思想统一。采取调研座谈、专题学习、自学等方式,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组织实施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三深入”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深入实际。按照这次活动的要求,调查研究要直接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八必访”活动,多走访社区群众、做到蹲点到位,采取“问基本情况、问困难问题、问干部评价、问工作建议”的四必问工作法,确实摸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工作,撰写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能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积极深入实际,提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方法和建议。

(三)深入群众。春节前局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联系点虹山南路社区,开展“三亮四进”、“三深入”活动,坚持每个月到虹山南路与社区群众共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提出1至2条有价值的工作建议,帮助所联系群众解决1至2个实际困难,在调研工作中,真正做到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轻车间从,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积极探索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到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的联系服务格局。

(四)严格要求,强化考核。领导干部“三深入”和“四群”活动的开展,要努力实现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结合职责职能,立足实际,严格自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交通队伍形象。

四、实施步骤及有关要求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2月26日至12月31日)

1、召开动员会,学习贯彻全县开展“三深入”、“四群”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对局开展“三深入”和“四群”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制定和贯彻落实《XX区交通运输局关于开展“四群”工作的实施方案》。

3、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 员:XXX、XXX、XXX 联络员:XXX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

1、统筹协调,紧紧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开展工作,局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余2个月。

2、开展“一帮一”活动,切实把帮扶做到户、到人。春节前局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联系点虹山南路社区,每人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开展“一帮一”活动,了解困难户实际困难,制定确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并做好工作日志,力争通过一年的“一帮一”活动困难户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

3、进家入户,真正掌握社区民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的心声,做好民情日记。深入群众家中倾听群众意见,帮助解决生活的困难,帮助解决群众在生活、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遇到的实际困难。深入到社区了解民情听取交通方面意见,结合区情制定区域交通科学发展规划。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12月)

对开展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并把结果作为创先争优、考核奖惩的重要标准,认真总结开展“三深入”和“四群”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并及时向区委、机关工委报告活动开展情况,对党员干部在活动开展中成绩显著的予以表彰,对敷衍应付,没有成效的党员干部按照相关规定问责。

(四)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12年12月)

领导小组要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开展“三深入”和“四群”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员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支部联建、定期征求基层和群众意见、便民利民服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工作制度。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和有利因素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合力,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贡献。

XX财政局

篇7: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心得体会

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干部“四群”教育,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为主线,抓好“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个点,从认知到实践再到方法论,形成一条完整、严谨、规范、科学的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链条,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知行合一”。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四群”,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更加深厚的群众感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实现干部受教育、作用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为加快建设生态、和谐县城提供坚实基础。

一、开展“四群”教育

1.强化群众观点教育。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真查找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自觉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强化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在各项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2.强化群众路线教育。要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通过直接联系群众,开展民情体验,认真查找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工作作风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使各项决策及其实施更加体现群众意愿,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3.强化群众利益教育。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面学习掌握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的差距,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切实解决好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等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4.强化群众工作教育。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查找工作思路、措施、机制等方面的差距,总结推广做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切实解决好不

会干、不敢干、不能干、干不好等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善于换位思考,运用群众语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化人,运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宣传、发动、组织、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群众立场,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面学习掌握党的利民惠民政策,认真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等现实存在问题,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保障群众权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三、全力确保“四群”教育、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

1、统筹兼顾。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增强开展“四群”教育、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和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把开展“四群”教育、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和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与落实省第九

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本部门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共同推动。

2、落实责任。要把开展“四群”教育、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和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民情巡视、民情满意度测评的重要内容。要加大专项督查力度,加强跟踪问效。深入基层要轻车简从,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搞层层陪同,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自付食宿费用。

3、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文化阵地和文化艺术产品的优势,大力宣传报道“四群”教育、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和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宣传做得好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总结推广做好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切实解决好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等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沟通协调、对话协商、心理疏导等方法,善于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四群”教育、巩固提升“三五”群众工作法和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的重要性,对今后的群众工作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即:一是要认真学习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在全省“四群”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自觉践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相关工作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要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三是要统筹兼顾,安排好业务工作,确保“四群”教育活动的开展并取得实效。

篇8: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

一、曲阜市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曲阜市依托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运用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不断开拓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积极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工作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曲阜市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实施了以修学、修心、修礼、修德、修政、修廉为主题的“干部修身计划”,接传统文化之“地气”,加强干部政德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并为党员干部建立“修身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干部的道德品行状况、干部开展蹲点调研、破解发展难题、联系困难农户等内容,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宗旨意识,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群众情结、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

(二)建立“第一書记”工作机制

自2011年2月以来,曲阜市建立“干部不脱产、工作两兼顾、到村联帮促”的第一书记“1+1”机制,选派405名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实职党员干部到全市405个行政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同时村村选派1名大学生村干部或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助理。基于县乡干部驻地离村都比较近的县域实情,曲阜第一书记包村形式灵活,并不与原单位脱钩,但要求第一书记每个月到村里至少两次以上,遇到重大的问题,比如村党委换届,有拆迁任务,抗洪救灾等就要吃住在村。曲阜村村悬挂第一书记标识牌,户户发放便民联系卡,老百姓有事儿,24小时可以联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们帮助曲阜新修农村公路2200公里,走访农户7万余户,帮助80%的村由“脏、乱、差”变成了“美、洁、净”,真正了解百姓真实情况和所需所盼,解决百姓实际难题和合理诉求。

(三)推行“第一局长”工作制度

胡锦涛同志提过“领导干部要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2012年5月,曲阜推出市级领导干部担任市信访局第一局长的“1+2”工作制度,每天1名市级领导干部担任市信访局第一局长,并带领1名部门正职、1名年轻干部到市信访局接访,接访之余,领导干部还要走访上访户,面对面,聊一聊,及时化解矛盾。评价第一局长工作成效的标准就是看他们是否为群众解决了困难和难题。“第一局长”以制度形式建立了领导干部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新机制,实现了市级领导干部接访常态化。

(四)“马上就办”落实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是由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的职责决定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价值取向。2011年,曲阜市建立了“马上就办”管理体系,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承诺、有计划、有记录、有档案“八有”标准,在各党政机关挂牌设立101个“马上就办”办公室,成立“马上就办一线通”服务热线办公室,整合多个服务热线和投诉电话,开通服务热线4412345,24小时接听群众来电,对接全市101个“马上就办”办公室,曲阜市各镇街和基层党组织还配备了“马上就办直通车”,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求助,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马上就办”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马上回应、交办、跟踪,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收到了显著效果,真正实现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求”。

(五)网络问政,创新服务载体

群众的心声要及时听取,渠道要畅通。新媒体环境下,曲阜市创新服务载体,设立广泛集纳民生民意的工作平台。一是群众可以通过市委书记信箱直接向市委书记反映问题和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实现了每信必批,件件落实。二是76个部门单位同时在网站开通问政平台,对群众提出的咨询、反映的问题,限时答复,超时问责。三是定期举办市委书记与网民面对面的座谈会,每位市级领导联系一名热心网民,定期沟通“网意”,实现了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真正将网络问政打造成联系服务百姓、问政于民的重要手段。

从第一书记到第一局长,从马上就办到网络问政,曲阜的一系列创新做法,就是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既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又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队伍建设,进而不断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常态化发展。

二、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开展工作战胜困难的三大法宝之一。基层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有助于增近党群、干群感情;有助于依靠群众自身力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排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表明,党的事业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与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赢得人民群众的谅解、支持和拥护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遵循群众利益第一的党性原则, 探索和把握长效机制建设的规律, 提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科学化、长期化、规范化水平, 确保长效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坚持群众受益的原则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 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应该加以反对,加以纠正;对于人民的困难就必须毫不犹豫地采取办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加以解决。”什么是群众利益, 说到底, 就是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让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更全面、更完整的实现。因此, 各级党组织、党政机关在问政、执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利益, 从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 采取有效措施, 付出实际行动, 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堅持联系实际的原则

各个单位和部门情况不一, 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建立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既要符合时代性、先进性的要求, 又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到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充分考虑到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 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便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操作、执行。

(三)坚持持续创新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群众工作形势日益复杂。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继承, 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也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形成新的工作思路, 推出新的创建举措,使所建立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体现时代要求,吸引和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长效机制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三、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教育机制

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 自觉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干部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

(二)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党务公开制度, 增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建立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引导党员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来做好群众工作, 把群众的各项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民意汇集与沟通制度, 拓宽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民事化解制度, 强化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 引导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 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义务帮扶制度,广泛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乡镇、村和困难企业、党员联系户、结对帮扶、救灾助学等活动,使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长期化、规范化。

(三)强化监督考评力度,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考评机制

明确责任目标, 增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加强监督约束, 规范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具体行为;加强党内警示教育, 使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 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严格党内生活, 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及时解决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考评激励, 激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干部工作的根本标准, 并将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加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 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只要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始终做到举全体之力, 聚众人之长, 集群体之智, 我们党就能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Z].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王君章.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7(04).

[3]变“踩高跷”为“接地气”[DB/OL].http://dangjian.gmw.cn/2012-12/10/content_5956535.htm.

上一篇:文广局作风整顿活动督查通报下一篇:剑桥英语二级上练习题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