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作业继承法案例

2024-06-02

思修作业继承法案例(精选3篇)

篇1:思修作业继承法案例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论文摘要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价值表现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关键字

大学生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以“警世救国”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鲁迅,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孙中山到陈独秀,从李大钊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谨,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从历史上看新时期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特点从国际局势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趋同化,这种趋同化并没有导致天下大同,反而损害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给他们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带来危机;美国的霸权主义有增无减,并派生出单边主义、新保守主义、新帝国主义等新的特征,对主权国家和现行国际法体系构成严峻挑战;世界安全局势不容乐观,美国、英国、日本、俄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增加了国际不安全因素。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如果没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没有维护自身利益的利器,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国内情况看,一些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贬损自己的民族,轻视自己的传统,竭力鼓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一切以西方价值为准则;一些集团正在吃里扒外,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这是对改革开放的异化,背离了改革开放的本来目的。另一个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传统的意识形态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而新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恰恰是凝聚、整合全民族的精神和力量的纽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呢?

首先,我们要学习先驱们,培养起“兼容并包”、“中华一体”、“协和万邦”的理想,孕育出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使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维护团结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和主线。无数志士仁人倡导并践行着这种民族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上下而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最后以死报国的感人事迹,至今仍为中华儿女所传颂。廉颇、蔺相如以社稷为重,捐弃个人恩怨,“将相和”以报效国家,成为千古佳话。司马迁将这些事迹忠实地记录下来,并突出强调将“国”放在首位的重要性,盛赞“先国家之急”的气节和操守,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加广泛流传,发扬光大。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中华民族精神始终“大化流行”。它超越地域、阶级、种族和时代的界限,将中华儿女凝聚到一起,使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从而使中国在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国家的统一。而一旦有外敌入侵,中华民族便能万众一心抵御外侮,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奋起抗争,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它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英勇奋斗,多作贡献。“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先贤代不绝人,无数普通劳动者和能工巧匠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创造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并以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四大发明”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皆源于此。

其次,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学生,要在学习中,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要领略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也要明白肩头担负的重担。我们要勤劳勇敢,我们要发奋图强,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中神圣的一员,我们应该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伟大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我们个人的利益,当民族利益受损时,我们要学习先驱们,学习“精忠报国”的岳飞,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学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学习以“警世救国”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鲁迅,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又一个伟大的创业时代,肩负着推动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时光,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在迎接新千年的盛大庆典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世纪里,中华民族将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新世纪向中华民族的召唤!这是中华民族面向新世纪的宣言!把真心献给祖国,我们会尽一份赤子之情;把智慧献给祖国,我们会和成功携手而行;把青春献给祖国,我们会获得生命的永恒!让我们进一步继承爱国传统,发扬民族精神,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篇2:思修作业继承法案例

关键词:继承法,继承权公证,变化,冲突

我国现行继承法于1985 年4 月10 日颁布, 并于1985年10 月1 日起生效, 至今已有三十年时间。这部继承法共计五章三十七条, 立法较简洁。当时的立法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民事主体的财产状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笔者拟对《继承法》修改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一、继承法的立法的社会背景发生重大变化

( 一) 私有财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 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化。作为遗产继承对象的私人财产在结构上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 淘宝网店、网游中虚拟财产等数字遗产是否能进入继承程序纳入遗产范围, 现行的继承法均未有明确规定。

( 二) 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从1980 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全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与此同时, 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 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的趋势。核心家庭已成为主流家庭模式, 其他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式样, 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 正在构成我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需要增加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避免出现因遗产无人继承而收归国有的情形。

( 三) 工作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首先, 交通方面发生很大变化, 居民出行不仅仅再靠徒步行走或去公交车上班, 而是使用更快捷的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地铁。城乡人民个人的主要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变成了汽车。近年来, 民用航空和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 正在改变中国。它们给我们带来的, 远远不止是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不但使我们在经济、文化、生活、观念上发生变化, 还将深刻地影响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异地工作、异地恋爱、异地买房、异地旅游、异地消费、异地生活; 其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交通日益方便, 人们逐渐打破了过去封闭式的生活环境, 走出家门, 走出本乡、本县, 出外甚至出境旅游。人口流动性频繁, 一方面会增加意外死亡的人数, 另一方面会增加继承权公证的核实难度。

二、继承法修改法律背景

( 一) 现行继承法条文规定得太粗略, 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法条规定过于原则化, 许多制度难以执行, 如遗产管理人制度、遗嘱执行人制度, 继承法及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均未对遗产管理人及遗嘱执行人制度做详细的表述, 未对遗产管理人及遗嘱执行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 在实际办理继承过程中难以执行。

( 二) 现行继承法与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婚姻登记制度的冲突

1.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 只能体现户主与其在一本户口簿里的其他成员的关系, 成员一旦因升学、工作调动、买房、结婚迁出, 再想要证明你与户主的关系, 就困难了。除非你能提供结婚证、出生证或人事档案等其他证明材料, 否则就真得很难证明“你妈是你妈了”。我曾经经办过一件继承公证, 申请人王一* 来到公证处申请继承其妹妹王二* 名下的一套房产, 申请人声称其妹妹王二* 生前未婚、无子女, 父亲王**还在世, 母亲林* 已先于其妹妹王二* 去世。被继承人的父亲王**也自愿放弃女儿王二* 遗产的继承权, 但因申请人不能提供任何材料证明被继承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先于其死亡的证明, 也不能提供有关核查的线索, 最好只好先由被继承人的父亲王**先继承, 然后再由其父亲王**将上述房屋赠与给申请人王一* 。在此案中, 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对于由谁继承没有任何争议, 只因申请人不能按现行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 提供第二顺序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及死亡证明, 为此申请人王一* 要多交一笔不菲的契税。

另外, 户籍登记信息也非常滞后, 派出所与民政部门没有实现数据定期更新,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申请人申请办理离婚后再婚的公证, 申请人能提供二本结婚证和一本离婚证, 但其提供的户口簿上婚姻状况一栏仍登记的是未婚的情况。

2. 现行继承法与婚姻登记制度的冲突。办理继承公证需要查明被继承人婚姻状况, 特别是被继承人配偶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 在全国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库尚未建成的现状下, 被继承人有无再婚的情况是很难核查。

民政部于2015 年09 年18 日下发一纸公文, 除对涉台和另外九个国家的公证事项仍可继续出具 ( 无) 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外, 各地民政部门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 ( 无) 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对此致使这一冲突更加严重, 特别是申请人的户籍与拟继承的不动产所在地不一致时。

( 三) 现行继承法与民间继承习惯的冲突

我国民间继承习惯是遗产由配偶和子女共同继承, 而我国现行的继承法将父母亲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不仅与我国的民间继承习惯不同, 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会遇到诸多困难, 往往致使继承公证无法继续办理, 最后只好终止办理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曾经受理过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申请人林玉* 申请继承其父亲林**遗留的一套房屋, 但因其祖母潘**在其父亲林**之后去世, 祖母潘**生前共生育八个子女, 分别在不同的地方, 有在美国的、有在上海的、有在香港、澳门, 八个子女中还有二个子女在潘**之后去世的。根据现行继承法, 林**的遗产中一部分要由林**的兄弟姐妹转继承, 现在问题来了, 林**的兄弟姐妹中又有二个兄弟去世了, 其去世的二个兄弟应继承的遗产份额又转由他们二人的法定继承人继承了。

( 四) 继承法三十年从未修改与法院审理继承案件的数量太少有直接的关系

继承权纠纷案件占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的比例很低, 未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视。但是近年来, 继承案件无论是法院还是公证处受理的继承案件的数都是持续增加。就笔者所在的区法院从2011 年至2015 年截至10 份每年审理继承权纠纷案件数分别为7、17、19、26、58 件, 而笔者在所的公证处从2013 年、2014 年、2015 年截至10 份办理的继承权公证的案件数分别为566、944、790 件。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继承民事主体之间对遗产由谁继承, 如何分配等问题, 绝大部分家庭是没有争议的, 都是可以协商解决的。2、无论是法院受理的, 还是公证处受理的, 继承案件的数量都是逐年增加的。继承案件数量增加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私有财产范围不断增加; 其次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中旧村改造致使多年前一直未办理的继承案件不得不申请办理; 最后人民的法律意识增强, 知道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继承法》是以规范继承民事行为主体之间的专门性法律。我国《继承法》自1985 年颁布实施以来, 至今从未经过修订和完善, 是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民事法律。经过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和贯彻计划生育政策, 《继承法》立法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急需进行调整和完善。修改《继承法》, 就是顺应社会发展, 更好地调整继承民事主体之间的遗产流转秩序。

参考文献

篇3:思修作业继承法案例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修与法律基础课;应用

思修與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的必修课,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案例,使案例教学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思修与法律基础课,课堂的参与性比较差,学习往往应付了事。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法制观念。利用生动的案例,可以将教材中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缩短教学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思修与法律基础课要求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课堂中实现师生平等互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分析问题,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选用社会案例,有助于学生将道德法制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道德与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

1.课堂探究讨论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教师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问题的探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时,教师可以利用“朝着北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案例故事开展教学,围绕“大学、大学生、大学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大学,了解自己所处的崭新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学生懂得只有“适应”才能“转变”才能“发展”的道理。学生刚刚走入大学校门,处于人生新的转折点,迫切需要了解新的生活环境。因此,全面介绍大学、大学生、大学生活符合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将会感兴趣,愿意学。考大学是学生的梦想,梦想实现,就会出现相对的空虚、无目标的情况,为他们的未来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其在新的目标指导下充实地生活,这会受到学生喜爱。

2.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在进行思修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典型的案例视频,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提高交往能力,优化人际环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宿舍你、我、他,由宿舍同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入“人际交往”的主题。讲解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等问题。通过讲解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开展教学,学生会反响强烈,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3.现身说法,强化教学效果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可以利用现身说法的模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开展教学。学校可以邀请一些道德模范、法律模范到学校为学生进行讲座教育,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以及人生经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

在思修与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能够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次仁央宗.刍议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5):97-98.

[2]王刚.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4,5(12):50-51.

上一篇: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党性剖析材料(教育系统1)下一篇:商场主管竞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