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管理制度

2024-05-06

erp系統管理制度(精选5篇)

篇1:erp系統管理制度

合同评审管理应用于ERP及ERP核心管理思想

企业管理合同评审为管理流程中关键环节,随着企业ERP的广泛应用,合同评审管理也灵活的融入到ERP管理中。企业运作不仅需要拥有自身的资源,而且还必须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资源,诸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的“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就管理活动的组织职能来说,任何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计划的执行都必须进行组织,由许多部门、方面、因素以最合理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在一定条件下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并努力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而信息则是组织的粘合剂,组织的生命要靠信息来维护,所以管理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合同评审正是根据客户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企业供应链进行的一种演绎,为确保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所有要求得以明确,并确保已明确的客户要求在本公司的生产管理活动中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并在订单接受之前确认其要求被客户同意。

企业在对销售合同(意向)的评审一般是由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合同评审会议或合同评审表进行的,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的信息资料对销售合同(意向)进行评估。评审程序一般为:

1)销售部门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要求负责接单、定价、付款方式的审核,并就客户要求与客户进行积极沟通达成一致后制定销售合同(意向);

2)技术部门根据销售合同(意向)判断能否满足客户质量需求后将信息反馈给销售部门; 3)采购部门根据销售合同(意向)判断合同所需的采购物资及其供应商供货时间及价格后将信息反馈给销售部门;

4)财务部门根据销售合同(意向)与采购供应商的现行价格在判断合同的盈利状况后将信息反馈给销售部门;

5)生产部门根据销售合同(意向)进行生产模拟排产,在确定生产数量和发货日期后将信息反馈给销售部门;

6)销售部门根据评审中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的反馈信息与客户进行沟通、协商,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签订销售合同。

由此可见,合同评审是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能力、成本管理为一体的信息预测与分析,评审的要素就是各部门所应对于合同中产品的相关信息。

在合同评审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使它们只考虑自己部门的利益,缺乏整体现念,不易在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在无序的状态下,就会产生内耗,即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作用相互抑制、相互冲突,从而使各种有用的力量相互抵消,这种部门管理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下列情况:

1)沟通不良。上情不易下达,下情不易上传;

2)手续繁多。一项工作要经过许多部门审批,而且一个部门如果通不过,就不能付诸实施;

3)反应迟缓。一切决策权都集中于最高层,遇到问题需要逐级请示,待最高层做出决策后再逐层传达,因而使组织行动缓慢、效率低下;

4)权责混淆不清。有些工作,各部门相互推诿,无人负责;而另外一些工作,则各部门都要插手,相互掣肘或者上下侵越,相互干扰; 5)决策缓慢。非重大的一般性决策,也要许多部门、许多人反复讨论协商,才能形成最后的决定,从而影响决策的时效;

6)本位主义。各部门仅关心自身的工作,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大家都只好各行其是,不相为谋;

7)个人因素。个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和基础,人的个性多方面化对个人的工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别性,并且一个人无论他能力多强,经验多么丰富,如果得不到必要的信息,他的能力和经验就难以发挥作用;

综上述前六条均是个人因素在组织内不同状况下所演变的因果,因而组织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如何使信息收集工作不受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抑制因个人欲望所产生的内耗,发扬个人的创造性、主动性、责任心是提高组织效能,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一项环境要素。

ERP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人治管理”下的部门管理中个人因素在预测与分析上的不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是:

1)对企业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软件支持离散型制造、连续型制造和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软件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企业战略规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车间执行和控制计化、采购计划、销售计划、利润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等,更重要的是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完全集成到企业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在通过对诸多ERP软件实施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ERP软件系统的统计分析、预算计划功能在进、销、存模块设计中是非常完善的。但在软件实施运作时却由于频频出现的数据不准确、数据滞后问题而致使软件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由于ERP软件系统在智能预测、细化管理计划、计划控制功能不足,制约了ERP软件系统的跨部门的智能化管理功能。

在物质生产控制过程中,贯穿着两种相辅相成的运动过程:一种是物流,一种是信息流。控制系统是一种由诸多要素以特定的内在结构方式为中介而联结起来的动态系统。也就是说,在控制过程中,必须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信息回路,才能够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这种封闭的信息回路,是通过一定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合同评审在ERP软件系统中的应用,是跨部门智能化管理工具的一项标志,它实施的基础要素有:

1)信息集成

目前ERP软件系统采用的是通过对“人治管理”下的部门管理职能架构进行模块初始化的,这样ERP软件的信息链建立在部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这就使ERP软件系统不能够彻底根治以往部门管理模式下的以部门为单位的“信息孤岛”。由于在软件操作系统中采用的自助式服务的运作方式,而制约了ERP软件的跨部门预算功能。反言之,由于系统的信息链是由部门根据生产结果进行维护的,所以只要有一个部门的数据不准确或时间上的滞后,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就失去了可操作性。因而目前ERP软件系统所实现的是数据化管理,而不是信息化管理所要达到的跨部门智能化管理的概念。

2)信息标准化

物流是信息流的基础,同时又是靠信息流带动的,物流和信息流是相辅相成的,相比较而言,物流是生产过程的主要流程,生产过程的一切活动部要服从它的要求。企业活动是以产品为中心的,产品的相关信息既是各部门所需的信息源。通过BOM表格式的设置与编制实现设计部门的数据信息同管理部门的数据信息的标准化与集成,实现企业信息集成和共享。彻底摆脱由于在“人治管理”下的部门管理中由部门工作人员自行收集信息和确定数据格式与部门信息质量随着人员的变动而改变的现象。

3)信息采集与反馈

信息流一方面伴随物流而产生,另方面要规划和调节物流的方向、速度、数量和指标等,使之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则运动。信息流是控制过程的主要流程,它既是确立目标的基础,也是检查和控制实施活动的依据,同时还是联结各个控制层次、阶段与环节的纽带。

因此,信息的采集点必须是流程的控制实施对象(生产工序),通过对全流程的控制实施对象(生产工序)的适时收集、分析才能够动态地反映企业目标在执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加以控制。

维信资源管理软件在发明专利“基于工艺管理的差额分析法”的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对ERP的软件架构进行变革,实现ERP软件的合同评审功能的。

软件系统以工艺分析数据作为各模块的共享静态数据源并对系统进行整体初始化。合同评审操作流程是:

1)销售部门输入销售合同(意向)后,系统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各仓库的库存余额和在制零部件数量通过运算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需求计划;

2)系统根据采购需求提供应对于采购计划的分供方台账,通过对同类物资的多家分供方进行供货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等比对的审核并在取得分供方的供货承诺后生成采购合同(意向审核稿); 3)能力需求分析是根据采购合同(意向审核稿)的供货时间,通过工序产能分析对各工序已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运算生成生产排产计划(审核稿),通过审核确认后生成生产排产计划、采购合同(意向审核稿);

4)系统对销售合同(意向)的产品价格与现行采购价格的产品成本比对与确认后,根据生产排产计划、采购合同(意向审核稿)的信息反馈由系统生成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

通过ERP软件系统的合同评审管理能够有效处理了信息化管理中的人——机关系: 1)系统制度化的信息采集体系,保障了企业信息质量的持续稳定和不再受到人员变动所带来的紊乱;

2)系统的跨部门管理功能,克服了部门负责人因部门“信息孤岛”所进行的大量部门间沟通、协调;

3)系统的计划生成功能,克服了因部门主管的个人主观意志在自助式部门计划管理决策中的个人影响;

4)系统的制度化管理,制约了部门与个人利在决策中的影响,发挥个人在执行计划时对管理目标的创造性、主动性、责任心,和在自主意识下创造的最高经济效益。

篇2:erp系統管理制度

来自:杭州集控

应用杭州企业ERP系统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需要IT的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才加以启动、实施和维护。这种人才既要懂IT技术,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两者缺一不可。但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这种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困难的。

一、ERP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ERP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通常看待ERP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次,ERP为一种软件,在软件中融人了管理思想和方法;再次,ERP将软件实施为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因此ERP人才要具备复合知识,至少要具备管理、计算机和专业知识。

从实际情况看来,很多企业在上ERP项目时。问题就出在实施环节上。突出表现为:ERP人才数量不足。或者ERP人才能力不足。ERP实施需要三个不同层次上的人才:

ERP的高级人才。指企业的CIO(首席信息官)。他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对技术有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必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把技术和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把常规的管理技术与自己的公司特点想结合。

ERP实施顾问。要求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名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从知识层面上讲,必须有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从经验上看,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了解企业的管理整个过程:从技能上,还要求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而符合这些要求的人才,现在很难找到。

普通的应用人才,必须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2004年8月12日。在大连东北财经大学举办的“用友ERP实验中心交流大会”上。中国软件协会副秘书长许建刚下了如此结论:有50070的ERP的失败案例,是由于缺少ERP的应用人才造成的,由此看来,实施EBP人才的培养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二、ERP人才缺乏,培养缓慢

据估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合格的EIuP实施顾问不超过1000人。在全国的3190多万家企业中,除了300余家上了ERP项目的公司外,剩下的企业有60%以上有意在近三年内实施ERP这就有可能在3年内产生大约300万名ERP实施人才的需求。这个巨大的缺口,将成为国内企业实施ERP的严重障碍。

那么。造成ERP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合理。

从人才来源看,目前国内的ERP人才大多依靠正规院校的学历教育。据统计。当前国内ERP从业人员3/4以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专业和软件相关专业。来自于职业技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不足1/4。这成为ERP人才培养缓慢的直接原因。从专业配置看,ERP涉及多学科,它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国内的高校很难找到相关专业,即便是单纯的管理专业或IT专业,又因为教材的老化,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进步和IT技术的发展,学生往往不能学以致用。这成为国内ERP人才结构不合理,应用型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

三、校企共建ERP实验中心,建立ERP人才培养体系

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ERP应用人才的缺乏问题。应该从中央到地方、从院校到企业形成一个ERP人才专业程度较高、由各方面专家、教授组成的ERP人才联动培训网络。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共建ERP实验中心,是整个联动培训网络的核心环节。

(1)校企联合共建ERP实验中心的可行性。

实验中心构建的三大要素是硬件、软件和人员。

首先,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和投资力度的加强,为实验中心建设提供了硬件基础。近年来,高等教育在立足人才市场,转变办学观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并逐年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资力度。因此,实验中心就有了赖以存在的硬件基础。

其次,ERP市场的成熟促使应用软件有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国外软件加快本土化进程。国内软件逐渐成熟。各厂商在抓紧瓜分市场外,不乏一些有远见的供应商也瞄上了教育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反过来讲,高等教育对ERP市场也在格外关注,许多院校都审时度势。准备将ERP内容带进课堂。让教育与市场尽快接轨。在志同道和的基础上,合作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最后,实验中心的市场化运做模式。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实验中心传统的投资和运作方式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后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实验中心的管理运营。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有利于实验中心长期稳定的发展。

(2)ERP实验中心功能分析

实验中心的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ERP应用人才。作为综合实验基地,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设计。其功能特征如下:

第一,多元化的功能。①实验内容的多元化。ERP实验中心提供对企业运做的全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的功能,包容营销、管理、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实验需求,综合性强;②实验对象的多元化。对内,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覆盖较多的学科专业和不同的学历层次,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投资效益。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考核办法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较大选择余地。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③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利用ERP实验中心。举办各种针对岗位的短期培训,无疑会为社会实际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也是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尝试。企业高层主管可以利用实验中心丰富的案例库、强大的专家资源实现管理新跨越。以培养ERP高级人才为主旨的各类培训的兴起,开始解决高等教育与市场的断层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实践。ERP实验中心可以提供最好的条件。利用实验中心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科研活动。承接企业解决方案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资源优势,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④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示范中心和学术交流基地。在高等教育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各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ERP实验中心凭借其精良的设备、完善的教学课件、精心构思的仿真实验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好的实验效果。为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借鉴,同时成为学术交流的基地。

第二。仿真功能设计。实验中心的特色在于搭建了一个仿真企业平台,在走出校门之前。提前完成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为此,在实验中心的仿真功能设计上,要力求作到三个仿真。①仿真企业环境。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验流程的设计,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验。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高。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②模拟职能岗位。模拟实验中,一种设计思路使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验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在局域网完备的环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学员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职业角色”的感觉;③仿真企业流程。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地经济业务深化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使每个实验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做模式。

四、结论

我国著名ERP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认为,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巨大瓶颈。如果说国家信息化已经把企业信息化推到了前沿,那么企业信息化又把信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推到了幕前,解决好人才问题,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共建ERP实验中心,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是建立ERP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

公司网站:

篇3:erp系統管理制度

捷運公司為提供更安全、舒適的服務品質, 以吸引旅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達成企業永續經營之目標, 除了要有完善的營運策略外, 尚需建立一套可有效評估各類營運績效指標的方法, 方可即時針對績效欠佳之營運措施進行調整及改善, 以提升營運績效。

唯每日營運資料眾多, 為避免人工作業過慢問題, 高雄捷運公司 (Kaohsiung Rapid transit Corporation, KRTC) 以無紙化作業及資料可自動化交換為設計理念, 將眾多作業程序整合於管理資訊系統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中, 並強化系統備援能力, 以達到服務不中斷、降低營運成本及簡化人工作業流程之目的, 期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研究以下各節內容, 即以KRTC自動化運量分析管理資訊系統為例 (以下簡稱本系統) , 說明所面臨問題及改善策略、系統架構、自動化運量分析指標及建議後續發展方向, 期可為運輸領域之MIS發展貢獻心力。

1 問題描述及改善策略

KRTC依據《大眾捷運法》、《大眾捷運系統經營維護與安全監督實施辦法》規範, 每三個月呈報大眾捷運系統營運機構營運狀況予高雄市政府核轉交通部備查 (如圖1) , 各資料表所含項目眾多且資料來自各種不同系統, 例如:「旅客運量資料」主要來源為自動收費系統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 AFC) 、「車輛使用資料」主要來源為號誌系統 (signal system) 、《服務水準資料》主要來源為號誌系統及電聯車列車管理系統 (train management system, TMS) 等。

KRTC AFC每日資料數約四十萬筆、號誌系統每日亦有數萬筆資料, 若採人工方式彙整及計算該等資料, 需耗費眾多人力定期執行資料彙整、統計分析及報表製作, 且無法避免之人為失誤, 亦會降低產出報表的可靠度。

為提升作業效率及報表可信度, KRTC於AFC及號誌系統設計階段, 即規劃自動化彙整票卡交易及列車運行資料需求, 同步制定輸出原始資料之檔案格式、通訊介面及偵錯機制等協定 (如圖2) , 並將系統設計為封閉型網路, 透過資料交換界面 (data interchange, DI) , 由報表伺服器 (reporting server) 讀取駕駛控制 (operation control) 、路徑保護 (route protection) 、列車保護 (train protection) 、電源供應 (power distribution) 等設備上傳至號誌系統 (signal system) 的列車行駛資料, 以及從訊息佇列伺服器 (message queue, MQ) 讀取自動售票機 (automatic ticket issuing machine, ATIM) 、加值機 (add value machine, AVM) 、自動閘門 (automatic gate, AG) 、讀票機 (ticket validator, TVD) 及站務員售票機 (passenger agent machine, PAM) 等設備傳送至車站處理機系統 (station processing system, SPS) 再上傳至中央處理機系統 (central processing system, CPS) 的交易資料;DI同時並具有批次計算、資料備援、序列排程及資料轉換等功能, 以達資料保安、資訊保密、均衡糸統績效及提供系統所需資料的多重目的。

此外, 為促進企業之健全經營, KRTC亦遵循「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 針對所有營運活動實施內部控制制度, 以合理確保營運效果及效率與財務報導可靠性, 並預計於2010年底取得ISO品質系統驗證, 加強內部品質管控能力, 進而達到永續經營目標。故於本系統發展階段, 即將進階統計分析、決策支援功能等需求, 列為重要發展策略, 以豐富管理知識庫, 累積營運經驗, 作為爾後從事營運顧問服務之智慧資產。

2 系統架構說明

KRTC透過系統分析 (systems analysis) 定義所面臨之問題及確認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後, 配合業務單位資訊需求建置本系統架構如圖3所示。

可分為旅客起迄OD、交通量指派、車站進出運量、一般運量分析指標及承載率等五個模組, 以下依序說明各模組功能如下:

2.1旅客起迄OD模組

以交易資料之出站時間為計算條件, 依15 min、小時、日、月、季、年等時間種類, 配合可動態增減之學生卡、敬老卡、一般卡、員工卡、單程票等發行票種, 以縱軸表示起點車站、橫軸表示迄點車站, 顯示符合之旅客起迄OD資料總量或平均量 (如圖4所示) 。

2.2交通量指派模組

以自動化計算之靜態旅客起迄OD資料為基礎, 透過路網中車流分布情形以全有全無法 (all-or-nothing assignment method) 進行交通量指派, 輔以地理資訊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功能, 以二維方式顯示各站間最大站間運量如圖5所示, 提供更豐富的視覺效果, 亦可利用EXCEL檔案採表格方式呈現。

此外, 為滿足列車運行計畫作業需求, 本模組提供手動輸入資料功能, 可依據輸入之預測OD表及設計路網, 計算最大承載區間運量, 俾妥善規劃合適之列車運行計畫。

2.3車站進出運量模組

依旅客進出站交易時間進行區分, 配合「旅客起迄OD模組」查詢條件, 顯示符合之車站進出運量資料總量或平均量, 並可依選取之觀測車站及日期範圍, 採不同顏色折線圖繪製分時進出站運量如圖6所示, 以清楚掌握各時段運量變化趨勢。

2.4一般運量分析指標模組

依選取之日期範圍, 產製運量績效報表, 有效節省人工作業時間及減少人為失誤, 並可針對單一指標, 依季、半年、年等統計類別, 繪製移動平均線, 以判斷指標趨勢。

為擴大可觀測指標規模, 本模組亦設計新增指標功能, 可依據各項系統內既有指標, 採加、減、乘、除運算子及括號, 設計簡易的動態欄位, 組合計算公式, 或直接輸入實際值, 以訂定新觀測指標。

2.5承載率模組

以自動化計算之站間運量資料為基礎, 配合號誌系統提供之列車行駛資料, 計算各站間最大承載率, 表示該站間擁擠程度, 以判斷是否均滿足KRTC服務指標 (service index) 規範。

本系統係由DI定時啟動批次作業, 自動產出每日運量績效, 各模組作業流程如圖7所示, 惟為避免遺漏無法於批次作業啟動前上傳之交易資料, 本系統亦規劃可手動執行批次作業功能, 以確保產出之各運量績效指標可靠度;並設定可每小時由DI啟動批次作業, 提供管理者有效掌握即時運量績效。

3 自動化運量分析指標作業說明

以下依序說明各項自動化分析指標項目之計算邏輯:

3.1進站總運量

進站總運量係由AFC提供全線各站自動閘門交易資料, 配合基本資料表格設定之營運日起迄時間, 依據DI判斷當日交易類別屬於「進站」之資料筆數總合, 以了解由自動閘門進入捷運系統付費區之旅運人次。本指標作業流程如圖8所示。

3.2出站總運量

出站總運量係由AFC提供全線各站自動閘門交易資料, 配合基本資料表格設定之營運日起迄時間, 依據DI判斷當日交易類別屬於「出站」之資料筆數總合, 以了解由自動閘門離開捷運系統付費區之旅運人次。本指標作業流程如圖8所示。

3.3紙票運量

紙票運量係計算站務管理資訊子系統之「車站班別建立與維護模組」中, 當日各班別站務人員輸入之「進站憑證」、「腳踏車客票」、「團體票」與「單程票代用券」等紙票回收張數或人次總和, 以了解利用公務門進出捷運系統付費區之旅運人次。本指標作業流程如圖9所示。

3.4OD運量

OD運量係由AFC提供全線各站自動閘門交易資料, 配合基本資料表格設定之營運日起迄時間, 依據DI判斷當日實際具有進站及出站紀錄之完整交易資料筆數總合。本指標作業流程如圖10所示。

3.5延人公里

延人公里係利用「高雄捷運系統紅、橘線列車運行計畫」中, 各站間距離組成之全系統距離矩陣, 與營運日之OD矩陣, 執行矩陣乘法後所得總合, 公式如下。

距離矩陣

Aij=[A11A1nAn1Ann]

日OD矩陣

Bij=[B11B1nBn1Bnn]

廷人公里=i=1nj=1nAij×Bij

3.6平均票價

平均票價係利用AFC針對各類票種設訂之票價矩陣, 與營運日該票種之OD矩陣, 執行矩陣乘法後所得總合, 再除以日OD運量所得數值 (公式如下) , 以了解當日旅客平均交易金額。

票價矩陣

Aij=[A11A1nAn1Ann]

票種OD矩陣

Bij=[B11B1nBn1Bnn]

平均票價=[i=1nj=1nAij×Bij]i=1nj=1nBij

3.7列車發車數

列車發車數係依服務指標管理資訊系統之發車率指標而來, 由DI取得列車運行資料, 計算每日表訂發車班次數中, 實際有依據規劃之發車時間及設訂路線執行載客任務之班次數, 以及因應當日旅運需求, 臨時增開之完整載客加班車班次數總和。本指標作業流程如圖11所示。

3.8延車公里

延車公里係依《高雄捷運系統紅、橘線列車運行計畫》, 捷運系統中各路線列車自起站至折返點終點止行駛之距離, 乘以當日該路線之列車發車數所得數值 (公式如下) , 以了解捷運系統在特定時間及區間內, 所有車次行駛里程總和。

營運路線長度=Ai;營運路線列車發車數=Bi

延車公里=i=1nAi×Bi

4 自動化運量分析作業之應用-以大型活動為例

捷運沿線舉辦大型活動期間, 預計捷運車站、列車有大量旅客進出時, KRTC將依「配合大型活動因應要點」, 於各項系統營運特性限制下, 依運量分析資料, 妥善規劃「列車運行計畫」 (如圖12) , 以達成有效疏散大量人潮、維持車站秩序及旅客安全、提升搭乘捷運便利性及舒適度、執行成本管控及確保緊急事件發生時, 可立即執行搶救、搶修任務, 避免災害擴大等目標。

以下依序說明KRTC如何利用本系統, 於活動前妥善規劃列車運行計畫、活動期間即時掌握運量績效、活動後評估實施成效。

4.1活動前

利用本系統執行運量分析作業流程如圖13所示。於獲知活動訊息後, 利用「車站進出運量模組」查詢歷史活動舉辦期間, 各重點車站旅運量分布情形, 配合主辦單位提供之活動日期、時間與規模, 並評估現場環境, 以計算捷運使用率, 藉以估算本次活動可能衍生之人潮, 並不定期與主辦單位確認參加人數演變, 據以修正評估資料與相關計畫。輔以「旅客起迄OD模組」提供之起迄車站資訊, 確認旅客主要搭乘區間、轉乘運量分布情形及營運路段上下行旅運需求比例, 以估算本次活動最大承載區間運量, 再依據服務指標規範之承載率標準, 計算需達到之班距水準。

逐一取得運量分布、最大承載區間及班距等資料後, 即可依路線長度、號誌設備限制、停站方式及可用列車數等系統營運特性, 以確保系統及旅客安全為前提, 規劃適當之營運時間、營運模式、列車運行班距等, 並制定活動期間列車運行計畫, 俾利於最短時間內達成輸運任務。

後續即可依擬定之列車運行計畫, 規劃合理之列車調度計畫, 預先調配司機員人力, 配合列車運行時段及區段, 實施省電節能措施, 以管控用電量。KRTC確認前述各項計畫制定完成後, 即可將各子計畫彙整為大型活動因應計畫, 並視需要呈報主管機關備查, 以作為活動期間各單位遵循依據。

4.2活動期間

為即時評估預估運量與實際運量差異, 使用者可藉由活動指揮官回報資訊, 輔以每小時DI啟動批次作業功能, 查詢活動期間進出站運量、旅客起迄OD運量、紙票運量等績效指標, 判斷預擬之列車運行計畫是否可有效滿足活動期間旅運需求。若發現活動衍生運量與預估運量差異過大, 可立即調整列車調度模式或採增開加班車等方式, 提升緊急應變效率。

4.3活動後

輸運任務圓滿達成後, 使用者可利用「車站進出運量模組」及「一般運量分析指標模組」查詢活動當日運量、平均票價、列車發車數、延車公里等資訊, 與各單位提供之車公里成本、人事成本、耗材成本、車站用水成本等相關資料, 估算配合活動輸運之淨效益, 以了解實施成效, 俾作為後續改善依據。

4.4案例說明——以2009-12-05之五月天高雄演唱會為例

4.4.1 運量分析

本次活動於世運主場館舉行, KRTC預估主要受影響車站為臨近之世運站, 依照於世運主場館舉辦之滿載測試音樂會、世運開閉幕典禮等大型活動經驗, 約50%民眾選擇搭乘捷運前往, 對照本次主辦單位總售票張數約4.5萬張 (不含旅遊套票) , 推估當日將有2.2萬人搭乘捷運前往。進一步利用OD表分析後, 可知多數旅客搭乘區間均為三多商圈站至楠梓加工區站間, 推估離場時段世運站進站旅次中, 約10.1%搭乘上行列車 (約2 200人) , 89.9%搭乘下行列車 (約19 800人) , 具轉乘需求旅客約佔搭乘下行列車旅客17.2%。

綜合各路線上下行旅運需求比例, 推估最大站間運量為世運站→左營站間, 每半小時約9 403人, 以2.5 min班距推估, 最大承載率仍高達5人/m2;同時段世運站→油廠國小站最大站間運量則僅有1 045人, 以7.5 min班距推算, 最大承載率約1.08人/m2。

4.4.2 營運特性限制

目前每列車採3節車廂營運, 考量運量提升後, 可採加掛車廂方式營運, 月台設計為為可停靠6節車廂長度, 依據號誌系統設計, 電聯車固定停靠於行進方向前半段月台;世運站屬高架車站, 無月台門設備, 且為側式月台, 具有月台南端較狹長、北端候車腹地較寬廣之特性。

依照前述運量分析, 預估演唱會結束後, 世運站下行將有高達19 800名旅次持續湧進, 每列車可載運人數以755人計, 推估需27車次可將人潮疏運完畢, 以系統設計班距2.5 min計算, 假設旅客上車皆不影響列車發車時間, 輸運時間至少約需67.5 min。

以世運站下行固定之旅客候車月台而言, 容量僅有150人, 與每列車可承載人數755相去甚遠, 勢必需延長列車停靠站時間, 以提升列車載客人數, 使每列車均可發揮最高輸運效益, 然而, 延長列車停靠站時間下, 於ATP作用下, 亦將後續列車進站時間, 因而無法達到2.5 min班距, 則整體輸運時間亦受影響。

因此, KRTC為提升輸運效率, 於演唱會結束時段, 將世運站下行候車位置調整至月台北端, 該區域容量為800人, 大於每列車可承載人數, 大幅提升輸運效益。

4.4.3 制訂列車運行計畫

KRTC經上述運量分析及系統營運特性考量步驟, 為有效輸運旅客, 於演唱會結束時段, 採調整月台候車位置及增開過站不停加班車, 至世運站輸運旅客, 配合紅線下行加班車發車時間, 增開列車服務轉乘旅客, 預計可於02:00前將人潮輸運完畢。

4.4.4 成效評估

活動結束後, KRTC經利用各項運量資料確認實際旅運量分布情形得知, 活動當日衍生運量約2.3萬人, 與推估運量僅差距1 000人次, 且各路線實際旅運需求分佈與預估運量差距皆在1%以內, 顯示利用歷史運量資料進行分析, 確可有效預估各項旅運需求, 進而制定兼顧旅運需求及輸運效率之列車運行計畫, 管控成本支出。

5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探討之自動化運量分析管理資訊系統, 歷經系統設計、系統測試、系統驗證等階段, 確定產出之運量績效指標正確性後, 已實際開放予KRTC相關人員使用, 初步評估其達成效益如下:

5.1效益

5.2降低成本支出

將資料彙整及計算等例行且規律之業務電腦化, 可節省人力, 亦可進一步將既有人力發揮在電腦無法取代之具創造力及優化作業流程的工作上, 豐富工作內容的深度及廣度。此外, 經由內部網路即時提供資料, 不用將所需資訊加以列印, 可同步節省紙張成本及時間成本。

5.2.1 加速資訊傳遞效率

透過授權機制管控資訊使用權限, 快速取得及分享各類數位資料, 具備網路資訊時代之擴大使用彈性優點, 降低內部資訊落差。

5.2.2 提升資料可信度

透過系統設定之預警與稽核機制, 避免人為輸入資料與計算之錯誤產生, 提升資料可靠度及準確度。

5.2.3 即時掌握資訊

迅速掌握各項營運績效指標, 有效協助管理者制定決策、採取預防管理措施, 並付諸行動。

5.3後續發展

KRTC為持續有效掌握營運成本及管控營運績效, 規劃各項後續發展方向, 以精益求精的態度, 拓展MIS的能見度。

1) 強化數位知識庫功能, 持續累積營運經驗, 作為爾後從事營運顧問服務資產, 創造業外收入。

2) 配合主管機關政策, 納入其他運輸業者票卡運量資料, 拓展可使用資源, 以建立更有效、可用的績效指標資料庫。

3) 建置高階主管資訊系統, 結合目標管理提供高階主管各項營運資訊, 以供決策分析之用。

4) 深入探討以模擬模式進行交通量指派, 可更貼近實際站間運量及旅客服務水準, 並據以加強轉乘優化功能。

摘要:捷運公司於營運目標及法令規範下, 需適時檢視營運n況, 期以最小營運成本, 提供最適運能, 以滿足旅運需求。唯各項績效資料來源眾多且資料量龐大, 勢必需投入大量人力進行資料彙整及計算, 耗費成本甚鉅, 故需要一套自動化彙整、計算及分析之管理資訊系統, 以有效降低營運成本, 並進一步分析及預測營運績效, 供決策支援參考, 進而提升服務水準。以高雄捷運公司發展之自動化運量分析管理資訊系統為例, 說明相關發展經驗及應用。

关键词:捷運,自動化,管理資訊系統,運量

参考文献

[1]周永.特殊假期鐵路列車排程問題求解之研究[C]∥台灣:第十四屆運輸學险撐难杏懴, 1999.

[2]胡大瀛, 李達橦.系統最佳化原則於模式動交通指派模式之分析與用[C]∥台灣:第七屆網路運輸研討, 22.

[3]劉士仙, 林政和.連續型模糊隨機資訊轉之研究-以交通量指派為例[C]∥台灣:第十七屆運輸學险撐难杏懴, 22.

[4]羅仕京.動交通網格計算模架構建立之研究[C]∥台灣:第十七屆運輸學险撐难杏懴, 22.

[5]辰秋, 林誌銘, 戴家俊.自動化服務指標管理資訊系統之構建-以高雄捷運為例[C]∥台灣:第14屆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 26.

[6]王元, 林誌銘.用基因演算於捷運列車運行計之研究[J].台灣:運輸計季刊, 27.

[7]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指標[Z].台灣, 27.

[8]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配合大型活動因要點[Z].台灣, 27.

篇4:ERP软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保证公司ERP系统的正常运行,规范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输了录入准确、及时、规范,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二.初始化操作规范及规定

1.账册建立及设置:由财务部主管会计负责软件初始化帐套设置及财务科目的编制,保证帐套顺利启动。

2.操作员定义及授权: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建立分组增加操作人员,根据操作人员工作内容对其授权。非操作人员工作范围内数据,不得越权查看更改。敏感数据及财务人员的授权需经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批准后,对其授权。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对使用本人帐号登录系统,并设置密码。系统管理员由专人负责,密码严禁泄露给他人,不得随意更改帐套内设置。

3.初始化数据及资料编制:初始化数据包括往来单位资料、仓库资料、货品资料、部门员工资料。

3.1往来单位资料包括,客户资料及供货商资料。客户资料由销售部负责编制,供货商资料由采购部负责编制,单位编码需按规定排序进行编制,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单位全称。同一客户或供货商禁止出现两个账户。

3.2仓库资料由保管部负责编制,仓库操作员按需要进行授权,非授权人员禁止查看及审核仓库票据。工厂和总部库房分开管理,总部库由专人独立管理。库存上下限由保管部负责设置,可提供货品库存报警。

3.3货品资料分为原材料、五金备品、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五金备品由采购部按规定编码进行编制,半成品由生产部按规定编码进行编制,产成品由销售部按规定编码进行编制。货品资料的编制需按照规定编码程序进行编制,同一货品禁止出现两个资料,按品名、规格、类别分类进行编排。所有资料使用后需打印成册,分发使用部门,禁止随意更改资料内容。初始化库存数量由保管部进行填写。3.4 部门员工资料由人事部负责编制,并根据公司人员变动进行及时更改。

三.供应链管理的操作流程:供应链管理分为采购系统、销售系统、仓库系统三大系统。采购系统由公司和工厂采购分别负责录入。1.1.采购系统包括采购计划、采购订单、采购开单、采购费用分摊、请购单五项单据。采购部根据采购需要按月编制采购计划,使用软件下达采购订单,货物到达后需填写采购开单生成出入库单给仓库做入库单。如有采购费用(如运费),需填写采购费用分摊表,对费用进行分摊。采购部由采购经理负责将每日开出的采购开单进行审核,并打印采购开单,交财务部、保管部各一联。公司给工厂购买的物品,由公司开采购开单到工厂相应的库房,并通知保管部接收货物。1.2 采购系统提供如下报表,供采购部使用。采购计划汇总表、采购计划明细表、采购订单汇总表、采购订单明细表、采购开单汇总表、采购开单明细表、估计入库汇总表、估计入库明细表。2.1销售系统包括销售计划、销售订单、销售开单三项主要功能。销售部按月制定销售计划,形成报表。合同签订后,由销售部负责将开销售订单,生成主生产计划到工厂生产部进行生产。销售订单由销售部经理负责审核,确保其准确性。生产完工后,销售部根据发货需要选择订单开出销售开单,生成出库单给保管部出库。销售订单与销售开单由销售部经理负责审核,确保其准确性。销售系统分为公司总部和工厂两部分,由两部门各自完成所属工作。

2.2 销售系统提供如下报表,供销售部门使用。销售计划汇总表、销售计划明细表、销售订单汇总表、销售订单明细表、销售开单汇总表、销售开单明细表、委托代销汇总表、委托代销明细表。3.1仓库系统包括出入库单、领料单、调拨单、盘点表等,保管部负责审核采购、销售、生产系统产生的出入库单,并根据出入库单对货物进行出入库。无出入库单,保管部拒绝办理然后货物的出入库。生产部下达加工单后,保管部负责审核领料单并生成出入库单。办理工厂原材料出库,无出库单仓库拒绝发料。每月末保管部负责填写盘点单,对库存物品进行盘点。

3.2 仓库系统提供如下报表,供保管部使用。账面库存汇总表、账面库存明细表、实际库存汇总表、实际库存明细表、仓库开单汇总表、仓库开单明细表、库存分类汇总表、库存报警明细表。四.生产管理的操作流程

1.生产管理系统包括主生产计划单、MRP运算、加工单、验收单、成本计算单等功能,由于我公司产品多为非标产品,为了便于管理,提供严密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控制,对生产流程做细化操作现安排如下:

1.1 订单下达后,生产部根据订单分解半成品,做半成品资料并按计划数量生产半成品下达加工单。半成品加工单内填写所需原材料,审核后生产领料单到保管部,由保管部进行审核下发原料进行生产。工厂生产部原手工制作下料单正常使用。

1.2 生产完工半成品后,生产部根据实际完工数量填写验收单,生成半成品入库单。通知保管部审核入库。

1.3 半成品入库后,根据销售订单生产的主生产计划生产成品。成品加工单内填写所需半成品数量,成品加工单审核后由保管部进行半成品领料单的审核。生产部对成品验收单进行审核,保管部审核成品入库单整单完成生产。

1.4 工厂模具的生产使用委托加工进行生产管理,可直接下达加工单生产成品。加工单内填写模具用料,经审核后生成领料单给保管部审核。验收合格后入库完成生产。

1.5 工序管理由工序计划单、工序流程卡、开工记录、调度表、产品交接单五项组成。目前由于人员限制,工序管理暂不做录入,如有需要可安排人员进行此项工作。建议使用此功能,能使生产管理人员掌握生产进度等信息,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1.6 生产系统提供如下报表,供生产部使用。主生产计划汇总表、主生产计划明细表、加工验收汇总表、加工单明细表、验收单汇总表、验收单明细表、材料领用汇总表、材料领用明细表。五.财务系统(附软件分工及要求明细表)

1.出纳日记帐:公司出纳,工厂出纳,每天根据现金流水帐登记现金日记帐(帐出纳日记帐本可以用软件替),根据银行流水帐登记银行日记帐。出纳根据对会计制作的关于现金银行的凭证核对准确无误后,启动凭证出纳签字程序,每月末最后一天四点钟,由会计和出纳共同清点库存现金,填写软件内现金盘点单;出纳于每月5号做出银行存款余额调整表。

2.凭证录入:会计根据公司出纳报销凭证,先编制记帐凭证,出纳再付款给报销人,报销人并在报销凭证上签收,为了财务及进结帐,各销售公司的费用于每月25日邮寄到总部,由公司会计制作凭证,每月初2号前核对所有记帐凭证与明细帐,总帐。3.凭证审核:每天审核记帐凭证。

4.结转:工厂会计,进销存期末成本结转凭证,财务模块结帐。六.日常工作

1.公司各部门日常工作必须使用速达ERP系统进行操作,逐步取代原有手工工作模式。当日工作内容必须使用软件进行录入,各部门主管领导负责监督审核单据录入工作保证数据准确。所有工作必须日清日结,如未完成对操作人员每日处罚5元。

2.订单下达后,各部门相互监督,出现错误及时通知上一流程更改。上一流程结束必须通知下一流程及时处理单据,如未通知耽误其他部门工作对责任人每次处罚5元。销售开单后,所有部门涉及该合同单据必须完成,如未完成对责任人每单处罚5元。

篇5:erp系统管理制度

在企业ERP的实施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数据准备,数据准备成功与否,是ERP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充分表达了数据在ERP系统实施中的重要地位。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从3月份开始启动ERP项目,到月1日正式上线,上线两年半后,由于机构融合,于1月1日又进行了第二次重新上线,本人做为财务组的组长及管理会计模块的关键用户,全程参与了ERP系统的两次建设,并且负责协调各个模块的数据准备,现针对ERP系统中的数据准备和维护谈一谈粗浅认识。

一、数据在ERP系统中的重要性任何企业ERP项目的运行,都是架构在数据的坚实基础上。有了数据,ERP系统才能够将信息传播到整个企业,在企业层次上去优化各种业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然而,企业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普遍都较差。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企业在开始上ERP项目之前管理比较粗放,其中大多数企业都使用手工方式进行管理。而手工方式下的数据分散、口径不一致、冗余、不规范,很多是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管理的;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与提高ERP应用成功率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在ERP系统上线前后我们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制度去控制数据准备和维护的每一个过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二、我们要如何保证数据质量

在企业上ERP系统的过程中,根据实施范围和实施阶段不同,需要准备各种不同的基础数据。数据准备和维护贯穿了ERP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对企业能否成功实施ERP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错误的数据没有任何现实的意义,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也是垃圾。保证数据质量是时时刻刻要做的事情。可以说数据质量就是数据的生命。具体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ERP项目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ERP项目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因为ERP项目是一个提升管理的系统,实施起来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业务流程等很多方面的变革,需要企业上下齐心协力。特别是在做数据收集时更需要企业内各部门的支持配合,有时还涉及到有些部门内部不愿意公开的业务数据。这时就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支持。

2、成立专门的数据准备小组。企业应该设置―个专门的数据组(一般由企业IT部门人员和业务部门人员组成)来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维护工作。通过将数据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数据的来源部门和相关各部门的维护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准备过程中自失误和错误,为未来ERP系统的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维护提供重要的保障。

3、高度重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建立规范数据维护的流程和制度。建立明确的流程和责任制度,不管是对基础数据的维护(包括对物料、供应商、客户的编码增改等),还是对业务数据的更新(如订单的业务数据录入,库存的变更等)都应遵循这些流程和制度,以减少数据维护中的风险,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4、分阶段,分重点的做好每一个实施过程的数据准备工作。在上线前做数据收集整理时,特别要注重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编码规则来规范这些数据。在上线时,要尽量减少期初数据量,对期初数据要力保准确及时。加快时间对账,因为越晚对账数据的差异越大,越难对得上。在上线后,要从管理上严格要求业务处理与数据录入同步进行,不能积压单据一次性补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erp系統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資訊系統保密制度04-23

erp软件管理制度04-08

企业ERP管理05-30

ERP权限管理07-10

ERP管理策略09-07

ERP物资管理论文04-17

易飞erp管理报表07-31

erp管理系统05-11

ERP项目的管理07-10

项目管理erp07-19

上一篇:问题材料检查报告下一篇:反腐倡廉网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