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鉴赏2总结

2024-05-28

宝石鉴赏2总结(共5篇)

篇1:宝石鉴赏2总结

宝石鉴赏课听课总结

这学期我选到了这门宝石鉴赏课,这门课自从大一以来我就一直想要选来上,苦于这课太受欢迎,选课的人过多,因此前面几次都一直没能选中。加上我自己对宝石从小就比较感兴趣,现在又选到了这门课,并且这门课还是第一印象上那种比较好过的课。当然这种想法很快就改变了,这可绝非一门好混的课。当老师开始讲了这门课的上课方式以及课堂考勤考核方式我就认识到了,但我还是选择了继续听这门课,渴望能从这门选修课中得到一些关于宝石鉴赏的知识。

一上来老师便对自己的身份做一下介绍,让我了解到老师是一个很牛的人。自己有好几家宝石公司,并且玩玩炒股也赚了不少钱。按道理来说,老师是并不在乎为我们上课得到的这一点工资的。可是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我来这不是为了工资才上课,我只是为了教你们”。老师并不是这个学校的在职教师,但是宝石专家的身份就已胜任这门课的讲师身份,再加上这一番话让我对这门课,有了更高的期望与期待。老师每节课上带来的那些宝石经常让大家眼前一亮,各式各样十分漂亮,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以此开始了我的宝石鉴赏学习之旅。

宝石鉴赏课我知道了什么是宝石,宝石的区分,宝石的种类,宝石的标准,什么是宝石的4C标准,等等一类有用的东西。首先为宝石的定义,宝石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别。宝石(gem)指那种经过琢磨和抛光后,可以达到珠宝要求的石料或矿物装嵌。该色泽美丽、硬度高、在大气和化学药品作用下不起变化的贵重矿石。可用作仪表轴承、研磨剂、装饰品等。亦泛指珍贵的石头。狭义的概念区分宝石与玉石,宝石指的是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成宝石首饰的单矿物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如钻石、蓝宝石等;而玉石是指色彩瑰丽、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集合体或岩石,如翡翠、软玉、独山玉、岫玉等,同样既包括天然的,又包括人工合成的。玉石也区别狭义和广义,狭义仅指硬玉(以缅甸翡翠为代表)和软玉(以和田玉为代表);广义则包括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的矿物和岩石。至于彩石,则是指大理石等颜色和质地较美观细腻而硬度较低、光泽不强但能符合加工工艺要求的低档工艺美术石材。有的学者主张将彩石包括在广义的玉石之中,或将彩石暂时作为玉石的同义语。

还有宝石的分类,目前宝石的分类主要有钻石,彩色宝石,玉石(专为中国人分类的),玛瑙,石,晶,翡翠,珊瑚,珍珠等等。其中钻石,彩色宝石中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为最著名的四大宝石。都是属于高档宝石。而这四种宝石的的评价标准老师也都有讲,并且在老师播放的视频中也介绍过,可以说让我长了很多平常无法了解到的知识。

宝石的分级标准,主要是1T和4C,即透明度(Transparency)、颜色(Color)、颜色净度(Clarity)、切工(Cut)、切工克拉重量(Carat)。但是每种宝石又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地方。以钻石来举例,主要评价标准是4C,并且该分级原则只适用于无色系列钻石的品质评价,不适合对彩色钻石及各类优化处理钻石的评价。每次老师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宝石让我们参考,有很多从未见过实物,使我的眼界有宽广了许多。每节课老师还会对我们进行一些人生道理的讲解,以他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导我们一些特别的道理,虽是仅供参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而上课偶尔给我们放一些视频,其中有老师做客电视节目当评委的,也有一些纪录片一类的东西。在电视节目中我不光是看热闹,还从评委的评论与讲解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和上课老师讲的东西相辅相成,对我学习宝石鉴赏有很多帮助。

在这节课上每次最下课老师都会出题对本课所学基本知识进行一次小测验,有助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当然还有的作用就是用来点名。总的来说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并对宝石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这对以后自己对宝石的价格评定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方向,也不会轻易就被奸商所骗。

篇2:宝石鉴赏2总结

我是过来交流学习的学生。这学期刚到北京,所以到处去玩,去旅游。有一次,我们跟旅游团的,遇到了老师所说的那种情况。他(骗子)当时还教了我们一些鉴别玉石和翡翠的方法,比如听声音,翡翠碰击的声音是清脆的;在灯光下看是云团状;与玻璃对比硬度,他用玻璃刮玉石,玉石马上就出现缺口,而翡翠则没有,可以说是完好无缺。我当时是没有什么经验,也饶有兴致的买了一个翡翠手镯。回来之后有点后悔,担心它是假的。上网发现很多旅游上当的例子,心里更加忐忑。上网查阅了一些关于翡翠鉴别的方法,对着自己买的这个试验了一下,也摸不出什么门道来。宿舍有一个同学有一只翡翠手镯,又跟她的比了比,碰了碰,听听声音,是清脆的,好像是真的,没什么问题。接着我记得买回来的时候有一张“珠宝首饰鉴定证书”。于是我又上网查询了网址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输入编号,能查到,证明这张证书是真的。可是网上也有很多贴吧,说这家鉴定中心是骗人的。我是个多疑多虑的人,又实地去鉴定了一下,也没问题。只是那个鉴定中心好像是冒牌的,大家都说上当了。我也只好自认倒霉,就当买个教训吧。只是竟然有这么多人都上当了,那个鉴定中心不权威,为什么它还继续存在呢?就没有人出来管管?这个机构的存在实在让人汗颜,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摆设吗?能让它欺负这么多百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也许也有不对的地方。

自从上当之后,我就想认真的学一些鉴别宝石的方法。人总得学会长大,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吃一寸长一智。而学习才能让我更好的成长,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后肯定还会碰到鉴别或购买宝石的事,于是我报了这门课程,想学些真材实料的东西。

篇3:《舌尖上的中国2》的分析与鉴赏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 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 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本片制作精良, 7集内容制作耗时13个月, 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 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第二季于2014年4月18日播出后, 收视率依然居高不下。《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本次论文我们就从有声语言表达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以《舌尖2—脚步》论述情景再现在有声语言中的作用

情景再现还原事物原貌。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 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 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朗读者脑海里不断浮现, 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 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 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情景再现需要做到:

第一, 理清头绪:脑海里连续活动的画面。

第二, 设身处地:处于事件的情理之中, 主要是获得现场感, 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第三, 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 朗读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映,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 马上引起具体的情, 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第四, 现身说法: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终再现, 那么, 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 朗诵者在脑中再现了文章中的情景, 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 加工制作, 使听众产生某中情景的再现, 从中受到感染。例如, 《舌尖—2脚步》说到在三门湾, 浙江台州渔民捕鱼的场景, “一顿简单的晚餐后, 将是6小时的繁重工作, 这是休渔后的第一网, 至关重要。起锚、收网, 渔网已经在水下蛰伏20小时, 拉出水面景象让人失望, 终于发现一条鲳鱼, 却挣脱了渔网, 6小时过后, 鱼颗粒无收, 幸亏有其他海获, 大海又一次展现了它的慷慨。50公斤海获, 是他们一昼夜奔波的海获。”就运用到设身处地, 情景再现的表达技巧。作者与渔民同呼吸, 共命运, 展现出一种由希望到失望, 再由失望到希望的一种复杂心情, 体现渔民们捕鱼的艰辛。

三、以《舌尖2—脚步》论述内在语在有声语言中的作用

内在语揭示语言本质。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朗读中文章的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内在语的两大功能:揭示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例如, 《舌尖2—脚步》开篇说到西藏灵芝:“天麻和灵芝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但是一个月后, 他们将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采摘灵芝的紧迫性。所以内在语就是“主人公现在正要抓紧事件采摘灵芝。”而“从峡谷到雪山7000米的海拔高差, 让灵芝成为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则表明了灵芝采摘环境的特殊性。

四、以《舌尖2—脚步》论述对象感在有声语言中的作用

对象感拉近与听众距离。对象感就是, 朗读者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 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 使之处于运动状态。面对屏幕是在目中无人的环境中, 朗读者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对象感正是被朗读者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 一种途径, 属于某种联想想象的东西。在朗读中感受到受众的存在, 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 感觉到他们的确在听、在想, 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当李立宏配音到抓跳跳鱼时, 他说道:“不要妄想抓住它们, 除非舍得用5年的时间练就一门绝技。使用5米长的钓竿, 6米长的渔线, 捕捉10米开外仅5厘米长的猎物其难度和精准度的要求不亚于20米外的投篮。从发力到捕捉仅需1/8秒, 高速摄像机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整个过程。”这段话的对象感极强, 就好像观众们正在面对面地和他进行交流。

五、以《舌尖2—脚步》论述外部技巧在有声语言中的作用

外部技巧加强声音塑造。重音、停连、语气、节奏, 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播音员的再创造劳动, 最终是体现在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上。它把文字这种视觉形态转化为声音这种听觉形态, 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 需要有对文字形态的稿件的认识, 还需要有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这种听觉形式的构思和传达。直击心灵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也曾说过:“声音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比画面更重要。”《舌尖上的中国》把声音的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其解说由著名配音演员李立宏担任, 他的嗓音浑厚深沉, 具有智者的韵味。独特的解说, 让中国的“食物”瞬间变得更有灵性。而这“灵性”来源就是运用了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 即: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外部技巧。

第一, 在播音中, 我们所说的语句重音, 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词语。使用“重音”这种技巧可以使语句的目的更突出, 使逻辑关系更严密, 使感情色彩更鲜明。

第二, 停连, 就是指停顿和连接, 也是播音员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之一。停连的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有的组织区分, 使语意明晰;有的造成转折呼应, 使逻辑严密;有的可以强调重点, 使目的鲜明;有的并列分合, 使内容完整。

第三, 播音语气, 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的思想感情支配下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

第四, 节奏, 是有声语言运动的一种形式。就节奏的类型来说, 大致可以分为六种, 即: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沉型、舒缓型、凝重型。而《舌尖上的中国》多以舒缓和轻快为主, 声音对比、收纵自如。

同时, 解说词的语言风格集叙事、散文于一体, 在叙事的过程中表达着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情感。在进入《舌尖2—脚步》最后一节的时候, 一段富有寓意的散文化语言走进了我们的心灵, “无论脚步走多远, 在人的脑海中, 只有故乡的味道, 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 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动人的解说传达着中国人对于故乡的深深情结。

六、结论

篇4:宝石鉴赏2总结

外观实在酷!多彩近期推出的多彩蓝宝石DLS-2156 2.1多媒体音注定是一款特立独行的产品。当你第一眼看到这款音箱的时候,你肯定会惊讶一番—他真像变形金刚!没错,DLS-2156的外形刚毅,极其具有现代感,线条与棱角的搭配突显科技魅力,与时下流行的变形金刚颇有几分神似。其面板上方镶嵌的类钻型酷冷色蓝灯光,更加深了人们对他的印象。DLS-2156面板采用镜面抛光技术,整机以黑色为主具有稳重大气的绅士风度。

低音更强劲,谁敢与之媲美?相比一些厂商不断修正人声回放效果的设计思路,多彩将这款DLS-2156的低音部分进一步加强。DLS-2156的低音音箱为主流的长方体设计,木质结构。其箱体采用高密度真空板材料制成,内部设有加固材料,不仅能有效减少谐振,而且还使低频更有力度。不仅如此,DLS-2156的低音音箱采用一个6英寸的大磁钢长冲程超重低音单元,并且使用了倒相式的箱体设计,令低频段获得更好的延伸。这样一来,其低音效果更为强劲,尤其是欣赏电影时,你会感到更为真实的声音效果。

篇5:大学音乐鉴赏部分知识点总结2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刚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单乐章奏鸣曲式结构,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中华民族音乐特点:中华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在音高方面的特点是声可无定高,如很多民族音乐中都有吟、揉、滑等指法,使声音产生波动,余音袅袅独具韵味。具有本土性,面积宽广,本土特征浓郁;具有民族性,多民族国家,源远流长,体现民族的音乐特点,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鲜明的民族个性。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

创作中各种变奏技法被广泛运用。

维也纳古典乐派背景:产生于18世纪中后期,这个时期正值欧洲社会大变革,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欧洲社会的变迁都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当时正值欧洲启蒙运动的兴盛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思维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博爱”、“平等”、“人权”、“理性”等新兴口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诞生也大大受到了这场思想运动的洗礼。

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各国相继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资产阶级取代贵族势力,夺取政权,使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成为新的政权形式。同时也将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和统治模式灌输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时的音乐创作中也不乏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状态的体现。维也纳古典乐派在这样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创作出与社会进程密切相关的音乐艺术,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一片繁荣的欧洲,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增强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已经不满足原有的艺术形式,而开始追求更高雅的艺术氛围,这也就从客观上促进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诞生和发展。音乐家们利用较从前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得以创作出更加顺应社会发展和听众思维需求的独具特色的新音乐派别。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了他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贝多芬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他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人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宝石鉴赏2总结】相关文章:

宝石学与宝石鉴赏07-23

宝石鉴赏答案06-20

材料专业短学期报告宝石鉴赏06-04

宝石鉴定专业05-23

北京 宝石鉴定05-11

宝石山作文08-24

宝石不如草美文04-20

宝石花植物作文04-22

红宝石爱情诗歌04-17

天然红宝石鉴定04-26

上一篇:建筑工程认知实习日记下一篇:经典中英文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