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暴力袭击案件消息

2024-04-29

新疆暴力袭击案件消息(共6篇)

篇1:新疆暴力袭击案件消息

学校防(反)暴力袭击应急预案

中小学、幼儿园,是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抗暴力袭击力量弱,容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选择的袭击目标。为确保师生安全,在校内突发暴力袭击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置,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预防为主,控制在早;

灵活机动,果断处置。

二、工作要求

(一)建立学校安全报警网络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迅速处置突发事件。

(二)坚持各项制度,防止外来不法分子进入校园。

(三)对个别严重不满社会现实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教职工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异常动态。

(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经常性心理疏导。

(五)组织对全校师生及教工进行防(反)暴力袭击知识、技能辅导。

(六)全校人员对“防(反)暴力侵害预案”进行演练。

(七)启动紧急预案后,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配合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迅反映,果断处置。

三、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学校根据《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基本要求》成立防(反)暴力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辖区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校防(反)暴力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在校长室,指挥部设在广播室。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

**

**

**

各班主任

(二)职责分工

1.总指挥(组长):**

职责:负责领导、协调、汇报、调动。

2.副总指挥(副组长):**

**

职责:协助总指挥实施具体事项。

3.谈判组:**

职责:与犯罪嫌疑人谈判周旋。

4.保卫组(含保安、护校教职工):**

**

职责:现场保安及护校教职工在第一时间使用橡皮棍、防爆长棍、防割手套等必要装备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其他人员迅速赶往出事地点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

5.保障警戒组:**

职责:物资供给、后勤保障、重点部位警戒并引导外来救援

6.引导疏散组:**

职责:负责引导师生疏散、转移。

7.通讯联络组:**

**

职责:启动广播系统;人员的联络、与家长、社会沟通信息。

8.医疗救护组:**

***

职责:救护受伤人员。

9.防范组:**

各班班主任

职责:针对预案进行演练,开展防(反)暴力袭击知识的教育,掌握使用器具防卫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逃生避险能力练习。

四、处置程序

(一)学校大门附近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等行为时,当日值班保安一人负责启动应急报警按钮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另一人在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

(二)接到应急指挥部通知后,(专人负责)迅速启动校内警报铃声;

副总指挥宣布学校进入全面应急状态,各应急小组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三)保卫组负责与犯罪嫌疑人周旋,控制事态扩大;

使用防卫器械,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尽全力将犯罪嫌疑人阻挡在校门外,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

(四)保障警戒组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防范别有用心的人肇事,并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

(五)谈判组与犯罪嫌疑人谈判周旋,使之冷静下来,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六)引导疏散组及班主任负责保护和疏散学生,及时将师生转移到安全区域,确保师生安全。

1.学校门口、操场上、走廊里的师生迅速返回教室,关好门窗;

2.在教室活动、专用教室活动的师生,停下课来关好门窗;

3.如果有学生已经出校门的,可到学校周边就近的商店躲避,寻求帮助。

(七)如遇有人受伤,由救援组救护并根据情况及时联系120急救车救护。

(八)通讯联络组负责向公安、消防、救护、社区有关部门、单位求援,争取外援迅速赶到事件现场,并保证学校应急组织信息畅通,及时通知家长。

(九)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并做好师生心理疏导工作。

篇2:新疆暴力袭击案件消息

一、国际恐怖主义的新近特点 恐怖袭击是极端分子人为制造的主要针对平民及民间设施的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攻击方式。恐怖主义历史久远,但超越一国而泛滥于世界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1世纪,国际恐怖主义更是甚嚣尘上。全球每年都发生上千起恐怖袭击事件,许多著名事件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4年印度马德里地铁连环爆炸案、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2008年印度孟买连环恐怖袭击、2011年俄罗斯莫斯科机场爆炸案以及同年的挪威奥斯陆爆炸枪击案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非传统安全中最突出的威胁。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国际恐怖主义向世界蔓延。21世纪初,国际恐怖主义集中发生在中东、北美等地区,现在则向世界蔓延。首先,北美地区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国一直是国际恐怖主义针对的主要国家。虽然美国采取了严厉的反恐措施,但仍不时有恐怖活动发生。2013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就曾震惊世界。2014年加拿大国会枪击案则导致渥太华市区部分封锁,总理哈珀也被迫紧急转移。其次,欧洲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的新重点。伊拉克战争以来,欧洲各国恐怖袭击频繁发生。英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等国尤为严重,欧洲各国已把防范恐怖主义袭击作为重中之重。再次,非洲也沦为恐怖主义重灾区,多国受到恐怖主义的荼毒。利比亚、埃及、索马里、尼日利亚等国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和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肆虐非洲的三颗毒瘤,成为危及地区安全的极端不稳定因素。其中,“博科圣地”2013年9月曾枪杀一农业学院50余名熟睡的学生,2014年4月又劫持一女子中学276名女生,被劫持女生至今下落不明。另外,中国也深受恐怖主义之害。原来局限于新疆一地的暴力恐怖袭击开始向国内其他地区蔓延。2013年10月的北京天安门金水桥恐怖袭击事件和2014年3月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使国人震惊。毫无疑问,恐怖袭击事件已对维护和平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造成严重影响。第二,“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伊斯兰国”全称“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大叙利亚”,即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该组织的目标是在中东地区创立一个由基地组织控制的酋长国。该组织的领袖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2014年6月以来,“伊斯兰国”组织攻占伊拉克西部、北部和叙利亚东部大片领土,一度进逼至巴格达以西20多公里区域。目前,其武装人员已超过10万人,实际控制区域近30万平方公里,成为拥有土地和人口的实体组织。该组织肆意杀戮平民,手段残忍令人惊骇。甚至连“基地”组织也因其过于极端和残暴而宣布切断与它的联系。世界多地,特别是欧洲的恐怖活动背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于“伊斯兰国”势力的恶性膨胀,2014年9月,美国组建了一个包括英、法等54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在内的国际联盟,对其进行打击。第三,恐怖袭击的手段更加残忍。近来,国际恐怖袭击多选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如地铁、车站、机场、学校、清真寺等地,袭击的对象多为手无寸铁的老幼妇孺。“伊斯兰国”及相关恐怖主义团体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屠杀、绑架、奴役、性侵犯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伊斯兰国”武装人员更曾血洗库尔德族村庄,集体枪杀上千战俘。尤为惨绝人寰的是斩首行动: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军战俘曾有数十人被斩首,3名英美记者和两名日本记者也惨遭斩首;今年2月3日,约旦空军技师被关在铁笼中活活烧死。更令人发指的是恐怖分子将许多斩首视频直接通过网络展示给世人。第四,越来越多西方“圣战者”加入“伊斯兰国”组织。据估计,“伊斯兰国”中约有6000名西方人,其中法国超过1000人,英国超过700人,德国超过500人。斩首美国记者福利的恐怖分子约翰所在部队因全部是英国国籍而被称为“甲壳虫乐队”。在“伊斯兰国”有过战争经历和受过恐怖训练的人大批返回欧洲,成为欧洲的现实威胁。外媒报道,一名跟随丈夫到叙利亚的英国女子戴尔,在微博中表示,希望成为首位杀死英国或美国人质的英国“女圣战者”。

二、国际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原因 世界是在反恐的号角声中进入21世纪的。“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作为国家安全的最高战略,并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局部战争。许多国家也都参加到了国际反恐斗争之中。然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在近期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其中有着多重重要原因。第一,经济因素是导致恐怖主义的最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始终是在不平衡中发展,发达国家在其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处于世界经济链的低端。随着全球化浪潮兴起,世界贫富差距特别是南北差距迅速扩大,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乃是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泛滥的最重要的基础性诱因。由于中东、北非等地区常年的战争与**,经济更为凋敝,民众愈加困苦,这使该地区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在一些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弱势群体,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容易产生极端思想。此次巴黎恐怖袭击案三名嫌犯都无工作,生活贫困。第二,西方国家鼓吹文明冲突。冷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以美苏对抗为标志的意识形态斗争已经结束,代之而起的是文明的冲突。他们把世界文明分为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印度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等几大文明,认为以人权、民主、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西方文明是普世文明、强势文明。随着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一些西方国家更将恐怖主义贴上了伊斯兰教的标签,把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划上等号。近年来,美国加紧在全世界推广西方价值观,进一步加剧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与对立。西方文明的强势扩张,刺激了伊斯兰极端宗教分子的狂热,成为近来恐怖主义频发的重要文化因素。第三,美国“民主改造中东”种下恶果。美国为了“民主改造中东”,特意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是把美国认为的独裁政权改造为民主政权,为此在中东许多国家制造“颜色革命”,甚至不惜使用武力。然而,这一改造计划却出现了许多美国意想不到的后果。一是世俗政权的倒台,使一些国家出现权力真空,一些极端组织趁机坐大。如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出现无政府状态,现在连组建政府都困难重重;也门陷入内乱,反对派武装曾攻人首都,总统命令出不了总统府。二是美国主张中东民主选举,一些宗教派别反而因此上台执政。埃及穆巴拉克政府倒台后,穆斯林兄弟会曾上台执政,造成国内极度混乱;巴勒斯坦议会选举,真主党占据了议会多数,阿巴斯势力遭到削弱;伊拉克各派政治势力争斗不止,无法形成强有力政府。三是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造成叙利亚内战不断。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是美国的眼中钉,美国及其盟友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力推翻现政权,在近三年的内战中已造成数万人死亡。许多外国“圣战者”借机参加叙利亚内战,“伊斯兰国”组织最早就是叙利亚反对派的一支。第四,欧洲社会矛盾激化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可趁之机。欧洲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强调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对外来移民也要采取包容、融合的态度,法国甚至在法律和政治上不承认有少数民族,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首先,日益严重的移民问题。欧洲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奥斯曼帝国曾侵入欧洲,近代以来,许多伊斯兰国家又成为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现在大批伊斯兰民众都移民到欧洲。目前法国有600万伊斯兰移民,英国有250万。欧洲多国的伊斯兰移民群体,事实上是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在工作、教育、生活等诸方面频遭歧视。2010年9月,法国下议院通过罩袍禁令,禁止人们在公共场所穿戴会遮住整张脸的头巾、面纱和罩袍,这激起了大批穆斯林民众的强烈不满。其次,欧洲社会极化现象严重。在貌似平静的欧洲社会,存在着两股暗流,一股是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另一股就是排外、反移民的极右思潮。欧洲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由于欧洲“圣战者”不断返回欧洲,并在欧洲制造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而扩大了影响,增强了力量。与此同时,欧洲极右势力发展迅速,如法国国民阵线、英国独立党、瑞典民主党等在各国政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右翼政党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以上两股势力互相刺激,造成欧洲社会进一步分裂。再次,欧洲经济动荡激化了社会矛盾。2009年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爆发了债务危机,伊斯兰族群生活更趋贫困。一些伊斯兰家庭甚至通过多生多育来维持生计(欧洲一些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生育),这造成了伊斯兰人口的快速膨胀,甚至有人惊呼,2050年“法兰西共和国”将改名为“法兰西伊斯兰共和国”;右翼势力本就反对伊斯兰势力的扩张,伊斯兰人口的增加更使他们加剧了“伊斯兰恐惧症”,两者的矛盾愈加尖锐。此外,英法等国积极参与美国反恐行动。英法等国参加了美国发动的几乎全部反恐军事行动,法国在利比亚战事中甚至发挥了主要作用,近期又参与了美国对“伊斯兰国”的空中打击。“伊斯兰国”损失惨重,已有6000名武装分子和9名高级领导人被打死,这更增加了伊斯兰极端分子对西方的强烈仇恨。第五,《查理周刊》成为巴黎恐怖袭击案的导火索。法国《查理周刊》标榜言论自由,以政治讽刺漫画著称。该刊多次刊出讽刺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甚至把默罕默德画为裸体,这引起原教旨主义穆斯林的强烈不满。一些极端组织早就开始策划对《查理周刊》进行袭击,“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对外宣称对这次袭击案负责,袭击案的主犯也承认在也门受过训练。

篇3:新疆暴力袭击案件消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所有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和其他疾病,均经B超检查、骨盆测量确定行剖宫产手术,年龄23~39岁,平均28.5岁;初产妇255例,经产妇45例;足月产286例,过期产8例,早产6例;双胎6例。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围术期不同阶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两组剖宫产产妇的平均年龄、孕周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剖宫产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剖宫产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术前:创造一个安静、干净、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孕妇的心态,运用医学知识耐心为患者讲解,让其消除顾虑,放松心情;向产妇讲解手术环境、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及效果,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交待术前注意事项,讲解禁食、禁水、用药及手术体位的相关知识;告知产妇剖宫产手术是相对安全的手术,可将母婴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如允许患者家属陪伴等[3]。(2)术中:护士可适当与产妇交流,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减少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产妇的一切不良刺激;娩出胎儿时,指导其做深呼吸,利于胎儿娩出;时刻关注产妇的表情,及时发现不适,在其心里过度紧张时,护士应用手轻抚产妇的前额,给产妇安慰与鼓励。(3)术后:胎儿顺利出生后,护士要耐心讲解,教会产妇少用止痛药物;卧床宜取半卧位;产后注意排尿;保持阴部及腹部切口清洁;鼓励尽早下床活动;不要进食胀气食物;注意做健身锻炼;播放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分散和转移产妇对不适感觉的注意力;鼓励产妇,让产妇安心的休息,配合术后的一些治疗,预防术后并发症,将对焦虑状态的影响进行记录分析[4]。

1.3 观察指标

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后对剖宫产产妇焦虑状态造成的影响进行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17.0统计软件上统计,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前、术后焦虑状态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术前、术后焦虑状态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术前比较,aP<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母婴健康知识的普及,产妇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剖宫产术在解决母婴并发症和难产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剖宫产并不是理想的减轻痛苦的分娩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虽然医疗技术水平的安全性提高了,但手术危险如麻醉意外、羊水栓塞仍然存在。因此,孕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剖宫产手术和术后康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5]。剖宫产的手术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短的,但是对产妇的心理及生理产生很大影响,而对产妇采取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减少产妇的焦虑不安,让产妇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是很重要的[6]。对于剖宫产产妇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有针对性的做好个体宣传,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使产妇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预后,从而缓解焦虑症状,保持愉悦心情,利于手术的进行。

本次研究发现,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有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焦虑缓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围术期实施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焦虑症状,便于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等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nbsp;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后对剖宫产产妇焦虑状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提高以后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nbsp;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剖宫产产妇的平均年龄、孕周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围术期不同阶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要求两组产妇在术前、术后分别填写William&nbsp;WK&nbsp;Znu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先由受试者自评,然后由统计者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通过这两个表的数据来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两组产妇术前、术后焦虑状态的评分差异。结果&nbsp;观察组产妇术前、术后焦虑状态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sp;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焦虑症状,以便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等情况。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护理干预,焦虑,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乃连.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66-67.

[2]张晓岗,赵体玉.剖宫产产妇焦虑及干预方法研究进展.护理学报,2011,18(78):4-5.

[3]潘秀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1(1):35-36.

[4]陈群,赵海浪.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的心理干预.华夏医学,2011,5(21):1001-1002.

[5]罗红梅.80例剖宫产产后护理干预疗效探讨.亚太传统医药,2012,6(4):191-192.

篇4:协管员遭暴力袭击

这一反常情况立即引起了金华的警觉,他立即上前追赶摩托车驾驶人,但摩托车驾驶人已消失在人群中。金华立即返回现场核查摩托车是否有盗抢嫌疑,同时报告中队领导。几分钟后,摩托车驾驶人回到现场,从摩托车尾箱中取出一把钉锤,猛力敲击摩托车的油箱,金华上前制止并再次请他出示驾驶证件,摩托车驾驶人不听从劝阻。为了避免事态恶化,金华耐心劝说其把钉锤放下,没料到该驾驶人用钉锤击打金华,在躲闪不及的情况下,金华头部、肩部受伤。

现场群众见状,立即拨打了110报警电话,一中队民警和110执勤民警快速赶到现场,并迅速将金华送到州医院检查,经过检查,金华头部受伤,需要留院观察。110执勤民警将摩托车驾驶人带离现场。经查,该驾驶人属于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不但违反了国家法律,并且暴力抗拒检查,情节十分恶劣。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段婷婷/文 王新/图)

小记者走进警营

日前,南华县交警大队邀请南华县龙川小学的47名小记者到队部进行参观采访,体验交警生活。

小记者们实地参观了民警的执法装备、事故现场勘查设备、车管办证大厅,交警大隊副大队长李才枝为小记者们专题开办了交通法规常识讲座。讲座主要从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安全形势、中小学生交通陋习、中小学生出行常识、交通标志识别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讲解和交流。讲解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寓教娱乐,给小记者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结束后,小记者们还积极踊跃地提出了不少交通方面的问题,民警对小记者们的提问均作了详细的解答,现场交流气氛融洽而活跃。(余春燕)

“涉牌涉证”行动见成效

红河交警支队采取切实措施部署机动车机涉牌涉证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治期间,注重对各大队的督察力度,定期派督察组检查、指导各地的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州共出动警力5753人次,设置卡点36处,查处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13起,使用其他机动车牌证2起,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28起,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39起,查获无牌无证机动车45辆、报废机动车2辆、盗抢嫌疑机动车12辆,查获无证驾驶机动车人员77人、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46人。(樊帆)

进考场迎考评

8月11日上午,红河州交警支队组织了包括支队机关、蒙自大队、高管大队的60名民警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加了笔试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是《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及其工作规范,对具体的交通违法案例和交通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据悉,省交警总队执法检查考评工作组,还将对红河州支队的2个大队进行案卷考评,并随机抽取部分一般程序的违法和事故案件进行检查。(汤勇邹丰屹)

民警苦练“看家本领”

篇5:如何有效办理家庭暴力案件

1、依法及时、有效干预。

针对家庭暴力持续反复发生,不断恶化升级的特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对已发现的家庭暴力,应当依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不能以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属于家务事为由而置之不理,互相推诿。

2、保护被害人安全和隐私。

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应当首先保护被害人的安全。

通过对被害人进行紧急救治、临时安置,以及对施暴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判处刑罚、宣告禁止令等措施,制止家庭暴力并防止再次发生,消除家庭暴力的现实侵害和潜在危险。

对与案件有关的个人隐私,应当保密,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3、尊重被害人意愿。

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既要严格依法进行,也要尊重被害人的意愿。

在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提起公诉、判处刑罚、减刑、假释时,应当充分听取被害人意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合情、合理的处理。

对法律规定可以调解、和解的案件,应当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和解。

4、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重病患者特殊保护。

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情况,通过代为告诉、法律援助等措施,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重病患者的司法保护力度,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案件受理

1、积极报案、控告和举报。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的规定,家庭暴力被害人及其亲属、朋友、邻居、同事,以及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妇联、共青团、残联、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组织,发现家庭暴力,有权利也有义务及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控告或者举报。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人、控告人和举报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行为的,应当为其保守秘密,保护报案人、控告人和举报人的安全。

2、迅速审查、立案和转处。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接到家庭暴力的报案、控告或者举报后,应当立即问明案件的初步情况,制作笔录,迅速进行审查,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的规定,根据自己的管辖范围,决定是否立案。

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及时立案。

对于可能构成犯罪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或者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经审查,对于家庭暴力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告知被害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施暴人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3、注意发现犯罪案件。

公安机关在处理人身伤害、虐待、遗弃等行政案件过程中,人民法院在审理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纠纷等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注意发现可能涉及的家庭暴力犯罪。

一旦发现家庭暴力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应当将案件转为刑事案件办理,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属于自诉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害人提起自诉。

4、尊重被害人的程序选择权。

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在立案审查时,应当尊重被害人选择公诉或者自诉的权利。

被害人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

在侦查过程中,被害人不再要求公安机关处理或者要求转为自诉案件的,应当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申请。

经审查确系被害人自愿提出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撤销案件。

被害人就这类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5、通过代为告诉充分保障被害人自诉权。

对于家庭暴力犯罪自诉案件,被害人无法告诉或者不能亲自告诉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告诉或者代为告诉;被害人是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没有告诉或者代为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告诉;侮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告诉。

人民法院对告诉或者代为告诉的,应当依法受理。

6、切实加强立案监督。

人民检察院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发现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或者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关单位、组织就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人民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认为不立案理由成立的,应当将理由告知提出异议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有关单位、组织。

7、及时、全面收集证据。

公安机关在办理家庭暴力案件时,要充分、全面地收集、固定证据,除了收集现场的物证、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外,还应当注意及时向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妇联、共青团、残联、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被害人的亲属、邻居等收集涉及家庭暴力的处理记录、病历、照片、视频等证据。

8、妥善救治、安置被害人。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负有保护公民人身安全职责的单位和组织,对因家庭暴力受到严重伤害需要紧急救治的被害人,应当立即协助联系医疗机构救治;对面临家庭暴力严重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需要临时安置的`被害人或者相关未成年人,应当通知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安置。

9、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实施家庭暴力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拘留、逮捕条件的,可以依法拘留、逮捕;没有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应当通过走访、打电话等方式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联系,了解被害人的人身安全状况。

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再次实施家庭暴力的,应当根据情况,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决定对实施家庭暴力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为了确保被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安全,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再次实施家庭暴力;不得侵扰被害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不得进行酗酒、赌博等活动;经被害人申请且有必要的,责令不得接近被害人及其未成年子女。

10、加强自诉案件举证指导。

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具有案发周期较长、证据难以保存,被害人处于相对弱势、举证能力有限,相关事实难以认定等特点。

有些特点在自诉案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家庭暴力自诉案件时,对于因当事人举证能力不足等原因,难以达到法律规定的证据要求的,应当及时对当事人进行举证指导,告知需要收集的证据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对于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的证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认为确有必要的,应当调取。

11、加大对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力度。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内,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如果经济困难,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对于被害人是未成年人、老年人、重病患者或者残疾人等,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帮助其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符合条件的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指派熟悉反家庭暴力法律法规的律师办理案件。

三、定罪处罚

1、依法准确定罪处罚。

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奸、猥亵儿童、非法拘禁、侮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遗弃等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犯罪,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严格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对于同一行为同时触犯多个罪名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依法惩处虐待犯罪。

采取殴打、冻饿、强迫过度劳动、限制人身自由、恐吓、侮辱、谩骂等手段,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和精神进行摧残、折磨,是实践中较为多发的虐待性质的家庭暴力。

根据司法实践,具有虐待持续时间较长、次数较多;虐待手段残忍;虐待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者患较严重疾病;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重病患者实施较为严重的虐待行为等情形,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虐待“情节恶劣”,应当依法以虐待罪定罪处罚。

准确区分虐待犯罪致人重伤、死亡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犯罪致人重伤、死亡的界限,要根据被告人的主观故意、所实施的暴力手段与方式、是否立即或者直接造成被害人伤亡后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被告人主观上不具有侵害被害人健康或者剥夺被害人生命的故意,而是出于追求被害人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长期或者多次实施虐待行为,逐渐造成被害人身体损害,过失导致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或者因虐待致使被害人不堪忍受而自残、自杀,导致重伤或者死亡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二款规定的虐待“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应当以虐待罪定罪处罚。

对于被告人虽然实施家庭暴力呈现出经常性、持续性、反复性的特点,但其主观上具有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故意,持凶器实施暴力,暴力手段残忍,暴力程度较强,直接或者立即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依法惩处遗弃犯罪。

负有扶养义务且有扶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年幼、年老、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危害严重的遗弃性质的家庭暴力。

根据司法实践,具有对被害人长期不予照顾、不提供生活来源;驱赶、逼迫被害人离家,致使被害人流离失所或者生存困难;遗弃患严重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遗弃致使被害人身体严重损害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情形,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遗弃“情节恶劣”,应当依法以遗弃罪定罪处罚。

准确区分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要根据被告人的主观故意、所实施行为的时间与地点、是否立即造成被害人死亡,以及被害人对被告人的依赖程度等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只是为了逃避扶养义务,并不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将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弃置在福利院、医院、派出所等单位或者广场、车站等行人较多的场所,希望被害人得到他人救助的,一般以遗弃罪定罪处罚。

对于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不履行必要的扶养义务,致使被害人因缺乏生活照料而死亡,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带至荒山野岭等人迹罕至的场所扔弃,使被害人难以得到他人救助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3、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对于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兼顾维护家庭稳定、尊重被害人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宽严并用,区别对待。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实施家庭暴力手段残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出于恶意侵占财产等卑劣动机实施家庭暴力;因酗酒、吸毒、赌博等恶习而长期或者多次实施家庭暴力;曾因实施家庭暴力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形的,可以酌情从重处罚。

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犯罪情节较轻,或者被告人真诚悔罪,获得被害人谅解,从轻处罚有利于被扶养人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对于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不起诉,人民法院可以判处免予刑事处罚。

篇6: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

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2008年3月

目录

说明

第一章 关于家庭暴力

第二章 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三章 人身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章 证据

第五章 财产分割

第六章 子女抚养和探视

第七章 调解

第八章 其他

第三章 人身安全保护措施

第二十三条 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在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案件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受威胁、精神受控制的情况,甚至存在典型的“分手暴力”现象,严重影响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人民法院有必要对被害人采取保护性措施,包括以裁定的形式采取民事强制措施,保护受害人的人身安全,确保诉讼程序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第二十四条 受害人联系方式的保密

人民法院应对受害人的有关信息保密,特别是不能将受害人的行踪及联系方式告诉加害人,以防止加害人继续威胁、恐吓或伤害受害人。

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受害人留下常用的联系方式。

第二十五条 受害人保护性缺席

有证据证明存在家庭暴力且受害人处理极度恐惧之中的,正常的开庭审理可能导致受害人重新受制于加害人的,或可能使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处于危险之中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受害人的申请,单独听取其口头陈述意见,并提交书面意见。该案开庭时,其代理人可以代为出庭。

第二十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一般规定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裁定。

人民法院做出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以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款第11项规定等为法律依据。

第二十七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主要内容

人民法院做出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可以包括下列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1. 禁止被申请人殴打、威胁申请人或申请人的亲友;

2. 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申请人,或者与申请人或者可能受到伤害的未成年子女进行不受欢迎的接触;

3.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生效期间,一方不得擅自处理价值较大的夫妻共同财产;

4. 有必要的并且具备条件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暂时搬出双方共同的住处;

5. 禁止被申请人在距离下列场所200米内活动:申请人的住处、学校、工作单位或其他申请人经常出入的场所;

6. 必要时,责令被申请人自费接受心理治疗;

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应当做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第三十五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送达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应当向申请人、被申请人或者同住成年家庭送达,同时抄送辖区公安机关;达达方式一般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邮寄送达或委托送达,拒绝签收的可以留置送达。

情况紧急的,人民法院可以口头或通过电话等其他方式将裁定内容告知申请人、被申请人、辖区公安机关,并将告知情况记录在案。

第三十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生效与执行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人民法院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抄送辖区公安机关的同时,函告辖区的公安机关保持警觉,履行保护义务。公安机关拒不履行必要的保护义务,造成申请人伤害后果的,受害人可以以公安机关不作为为由提起行政诉讼,追究相关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监督被申请人履行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被申请人在人身安全裁定生效期间,继续骚扰受害人、殴打或者威胁受害人及其亲属、威逼受害人撤诉或放弃正当权益,或有其他拒不履行生效裁定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2相关规定,视其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或者告知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第三十七条 驳回申请及不服裁定的复议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申请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驳回申请,并告知申请人申请复议的权利。

被申请人对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之日起5日内向签发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做出复议裁定。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执行。

第三十八条 撤销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听证

申请人、被申请人可以在收到人身安全紧急保护措施的裁定后3日内,请求人民法院举行延长或撤销紧急保护裁定的听证。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应当在听证前三日将听证通知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安排听证。

听证一律不公开进行。但是,经法院许可,双方当事人均可由

一、两位亲朋陪伴出庭。陪伴当事人出庭听证的亲朋有妨碍诉讼秩序的除外。

听证通知合法送达后,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一般情况下可以视为申请人放弃申请,但是,经核实受害人受到加害人胁迫或恐吓的除外。

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不影响听证的进行。

第三十九条 对撤回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申请的审查

申请人提出申请后很快撤回申请的,或者经合法送达听证通知后不出席听证的,经审查,如存在以下因素,人民法院应当保持警觉,判断其是否因施暴人的威胁、胁迫所致。存在以下因素的,不予批准:

1.被申请人有犯罪前科的;

2.被申请人曾有严重家庭暴力行为的;

3.被申请人自行或与申请人共同来申请撤销的;

4.申请人的撤销申请无正当理由的或不符合逻辑的;等等。

第四章 证据

第四十条 一定情况下的举证责任转移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案件时,应当根据此类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对于家庭暴力行为的事实认定,应当适用民事诉讼的优势证据标准,根据逻辑推理、经验法则做出判断,避免采用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为法院判决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参考。

评估报告的内容包括家庭暴力的负面影响是否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作及严重程度、目前的症状、过去的成长经历,以及父母或者直接抚养者对未成年人的经历和症状所持的态度。

第四十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相关的记录与证明

家庭暴力受害人在提起诉讼之前曾向公安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妇联组织、庇护所、村委会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投诉,要求庇护、接受调解的,或者家庭暴力受害人曾寻求过医学治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上述机构提供的录音或文字记载,及出具的书面证词、诊断或相关书证,内容符合证据材料要求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真实可靠的,可以作为认定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证据。被告人否认但又无法举出反证,且无其他证据佐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其为加害人。

第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的接警或出警记录

人民法院在认定家庭暴力事实时,应当将公安机关的接警和出警记录作为重要的证据。

接警或出警记录施暴人、受害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据此认定家庭暴力事实存在。

出警记录记载了暴力行为、现场描述、双方当事人情绪、第三方在场(包括未成年子女)等事项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各种因素,查明事实,做出判断。

报警或出警记录仅记载“家务纠纷、已经处理”等含糊内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需要或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处理该事件的警察出庭作证。

第五十条 互殴情况下对施暴人的认定

夫妻互殴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综合以下因素正确判断是否存在家庭暴力:

1. 双方的体能和身高等身体状况;

2. 双方互殴的原因,如:一方先动手,另一方自卫;或一方先动手,另一方随手抄起身边的物品反击;

3. 双方对事件经过的陈述;

4. 伤害情形和严重程度对比,如:一方掐住对方的脖子,相对方挣扎中抓伤对方的皮肤;

5. 双方或一方之前曾有过施暴行为等。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调取、收集相关证据

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收集以下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

1. 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持有的证据;

2. 由于加害人对家庭财产的控制,受害人不能收集到的与家庭财产数量以及加害人隐匿、转移家庭财产行为有关的证据;

3. 愿意作证但拒绝出庭的证人的证言。

经审查确需由人民法院取证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取证,也可以应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申请签发调查令,由其代理人到相关部门取证。

第五十二条 非语言信息对案件事实判断的重要性

人的思想控制其外在行为,人的行为反映其思想。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际沟通中,人的非语言动作所传达的信息超过65%,而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低于35%。很多时候,非语言动作所传达的信息的准确性要远远超过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在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中,法官应当十分注意观察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双方的语音、语调、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以便对事实做出正确判断。

第五章 财产分割

第五十三条 财产分割的基本理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疆暴力袭击案件消息】相关文章:

暴力袭击应急预案08-09

法院对于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05-20

严重暴力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及其对量刑的影响10-17

暴力犯罪04-19

职场暴力05-19

暴力冲突05-29

群体暴力06-08

媒体暴力06-09

冷暴力06-26

话语暴力07-19

上一篇: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下一篇:2024年红河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