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的反义词

2024-06-02

鼓舞的反义词(共14篇)

篇1:鼓舞的反义词

丧气、颓丧、消沉

英文翻译

1.inspire; hearten; embolden; nerve; stimulate; gladden; infuse; fortify; kindle; support; sustain; impulse; brace

详细解释

◎ 鼓舞 gǔwǔ

[inspire;hearten] 鼓动;激发

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小米的回忆》

(1).击鼓跳舞。《晏子春秋・外篇下一》:“今 孔丘 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 汉 应劭 《<风俗通>序》:“故言语歌�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2).古时常用以祭神。《史记・孝武本纪》:“民�f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南史・后妃传下・后主张贵妃》:“置淫祀於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 宋 苏轼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次韵答之》:“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3).手足舞动。表示欢欣。《孔子家语・辨政》:“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此为心悲者,虽谈笑鼓舞,情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N察者於疑似也。”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元 萨都剌 《将至太平驿即兴》诗:“上滩泊处无十里,舟人鼓舞家家喜。” 茅盾 《追求》一:“有多少件事使人欢欣鼓舞,有多少件事使人痛哭流涕。”

(4).古代杂舞的一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造句

1、我跟着妈妈欢欣鼓舞地向外婆家走去。

2、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景令人鼓舞。

3、同学们欢欣鼓舞地迎接“六一”儿童节。

3、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4、各条战线的大好形势使全国人民深受鼓舞。

5、全社会都尊师重教,这是对教师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6、老师夸奖了小玲,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7、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无比高兴。

8、看到百废俱兴、欣欣向荣的气象,全国人民无不感到鼓舞,建设的热情更高了。

9、它像进军的冲锋号,鼓舞着学员们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10、场面是如此的欢欣鼓舞,令人激动不已!

篇2:鼓舞的反义词

鼓舞的造句

1. 消息传来,人人为之鼓舞。

2.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3. 孔繁森的光辉事迹鼓舞了许多大学生,他们立志到边疆去工作。

4. 汶川的重建鼓舞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信心!

5. 出征前将军的讲话鼓舞了士气。

6. 总理的到来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7. 中国梦,鼓舞了前进的斗志。

8.近日的讲话,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特受鼓舞。

9. 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这样可以使他在信心上得到鼓舞,更好的发挥自我能力。

10. 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

11. 他的英雄事迹鼓舞人心。

12. 老师鼓舞我们勇往直前。

13. 爷爷的话让我倍受鼓舞。

14. 老师的话使我倍受鼓舞,决心好好学习。

15. 妈妈夸奖我考试考的好,她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16. 总理那亲切而有力的话语,极大的鼓舞了灾区人民。

17.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欢欣鼓舞。

18. 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

19. 他为精神上的鼓舞而工作。

20. 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

21. 教师的话对他是极大的鼓舞。

22.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23. 战事新闻变得令人鼓舞。

24.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25. 坏的榜样也会令人鼓舞。

26. 贫穷时用立志来鼓舞斗志,位低时用实干来聚集民心,领袖就是如此。

27.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的力量和潜藏的才能。

28. 他们用唱歌来鼓舞士气。

29. 要知道世界上惟有你,对我是鼓舞的泉源,对我是天才的慰藉,对我是闪烁在灵魂深处的思想光辉。

30. 接踵而来的消息更鼓舞了我们。

31. 它像进军的冲锋号,鼓舞着学员们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篇3:鼓舞的反义词

一、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文化溯源

瑶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民族, 虽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曾经历过长期频繁的迁徙过程, 过着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 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长鼓舞, 一直流传至今, 并经久不衰。且随着历史的演变, 还逐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究其原因, 它与本民族图腾崇拜的信仰习俗及其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1. 盘瓤崇拜

南宋景元年 (公元1260年) 颁发的《评皇券牒》中记载:“评王……动旨恩敕, ……赐龙犬盘获 (瓠) 为始祖盘王, ……当今先后三年一庆, 五年一乐, ……聚集一脉男女, ……摇动长鼓, 吹唱笙竽鼓乐。”

“盘瓤”是氏族虚拟的图腾神, 只存在于精神观念和神话传说中。作为瑶族神话中所提到的神犬, “盘瓤”对瑶族的社会历史、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文化习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狗在瑶族人民心目中, 是忠实和勇敢的代表, 是民族精灵的化身。在常宁塔山瑶乡, 几乎每家都养狗, 而且每家正堂屋的后壁中间设有神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每家堂屋大门的一侧墙角, 都会有个木质的小窟窿, 当地人称“龙眼”, 实际就是狗的通道。从“龙眼”这一细节, 深深体现了瑶族民众对狗的极度崇拜与爱护。

2. 长鼓起源

长鼓是瑶族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古老乐器, 且历史悠久。在古文献中, 瑶族长鼓又称为“统鼓”。根据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铣鼓, 瑶人乐。状如腰鼓, 腔长倍之, 上锐下侈”。

长鼓在瑶族民间广为流传。在南宋绍兴二年的榜文《十二姓瑶人进山榜文》中记载:“ (盘王) 入山扑 (捕) 猎, 被羊杈死, 完 (跌) 落石岩枣树上, 克尸首, 将 (择) 七室洞南方安葬。”充分表明了瑶族对盘王的崇拜, 展现了长鼓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 就作为一种祭器, 通过祭祀和娱乐的形式, 代代相传。

二、塔山瑶族长鼓舞的变迁及成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转换, 瑶族长鼓舞的象征意义和舞蹈功能也在不断地变化。起初, 作为祭礼舞蹈的瑶族长鼓舞, 充分体现了圣神的娱神舞蹈特色;后来, 每到满足节日时, 大家都会跳长鼓舞来助兴, 展示了自娱的舞蹈特点。现在, 长鼓舞的祭祀功能正在削弱, 娱神功能逐渐向娱人功能转化。这一事实说明, 在现代化的潮流下, 祭祀性很强的瑶族长鼓舞逐渐由单纯的情境展演舞蹈逐渐转化为一种复杂的表演展现的舞蹈。由此, 瑶族长鼓舞的动作的意义和功能特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社会的环境对整个社会带来了转变, 民族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在不断的改变。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的今天, 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在快速发展, 社会也逐渐走向开放。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伴随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出现, 并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 塔山瑶族地区的节日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春节是长鼓舞表演的主要节日。在20世纪80年代塔山乡瑶族的春节中, 长鼓舞是作为春节的一种民俗表演活动, 村寨会召集一批长鼓舞爱好者组成表演班子, 打着长鼓到村寨各家各户拜年。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塔山瑶族人民交往的机会逐渐增多, 而本地区的民俗习惯慢慢发生了改变。过去较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形式由于生活习俗的变化和经济活动的繁忙而逐渐改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塔山乡瑶族春节中很长时间已无敲长鼓拜新年的习俗。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电视机、音响等现代电器走进千家万户, 改变了村民们的娱乐生活。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 很多观念受到外在文化的影响, 他们对于娱神和娱人的长鼓表演已无多大兴趣。由于多种因素的交汇, 春节传统习俗所展现的自娱的舞蹈功能逐渐黯淡。

其次, 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庆典的兴起, 也成为瑶族长鼓舞发生变迁的主要动因。21世纪以来, 常宁塔山旅游成为衡阳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而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符号体系, 已经成为塔山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在笔者的调查中, 前后几年的跨度, 长鼓舞的表演情境在民间已发生了变化。从2005年开始, 塔山乡政府决定以长鼓为民族文化特色, 尝试把旅游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政府主导下, 村里的一长鼓队开始参与庆典仪式与旅游展演。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村民认为“动作更加简单, 衣服更加花哨, 表演更加随意”。这说明了瑶族长鼓舞的动作与功能特征发生了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其自身所蕴含的宗教意义。

篇4:太平鼓舞的故乡

在浩瀚无垠的西北高原上,有一种令人震撼的舞蹈,它就是兰州太平鼓舞。

一场舞姿优美、气势磅礴的太平鼓舞,舞碎了母亲河上的粼粼波光,舞醒了白塔山上的朵朵野花,舞亮了华夏都市的万家灯火。它燃起我对这片美丽的古丝绸之路重镇的美好向往。

兰州位于九州山下的黄河两岸。走近它,亲近它,你会发现,这块充满神奇魅力的天堂,不但蕴藏着悠远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灿烂的文化,而且随处可听到舞了600多年的太平鼓舞。

兰州是太平鼓舞的起源地。兰州市博物馆里保存着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鼓,它是鼓的“鼻祖”。据传,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在西征兰州时,攻城未果,当时守将为胡人扩廓帖木儿。于是,徐达在民间暗访,最后从当地百姓担水的水桶联想到三尺长鼓,这样可以把兵器收藏在鼓里,再乔装打扮,敲锣打鼓,混入城中,最终顺利攻城。百姓在兴高采烈地庆祝天下太平的同时,也把此鼓誉为“太平鼓”。于是,每每凯旋或遇节日,都有百姓以鼓缠身,在欢欣鼓舞、龙腾虎跃的气氛中或闪、或展、或腾、或挪、或翻、或转、或跳、或跃,尽兴舞蹈。可见,早在明朝初期,兰州人就喜欢以太平鼓舞自娱自乐。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太平鼓的雏形。宋代王应麟在《玉海》中写道:“羯鼓如漆桶,两头具可击。”丝绸之路使东西文化融合贯通,那时,鼓可以在战争中鼓舞士兵的斗志,也用在祭祀和舞蹈的场合。

太平鼓与兰州百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今,它经过民间艺人的编排和改进,形成了专业化、独具特色的舞蹈,在继承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发展成融合戏剧和武术技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太平鼓舞。声势浩大的太平鼓舞,或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或如黄河水汹涌澎湃,不可阻挡。它是一颗深藏在皋兰山里的祖母绿,以绚丽多彩的原生态舞蹈形象,冲出兰州人的心灵峡谷,飘荡云天。每一场都印记着兰州人生活的历史痕迹,每一声都见证着兰州的变迁与发展。

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有很多地区都盛行太平鼓舞,但没有哪一个地区像兰州太平鼓舞这样历史悠远、气氛浓烈。以致于它由兰州民间社火的节目发展成百姓钟爱并世代相传的舞蹈,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的舞蹈队,由民间的自娱自乐发展成奥运舞台的靓点,由普通的乡土艺术发展成世人惊叹的“天下第一鼓”,成为世人友好往来、带有浓厚西北高原特色的璀璨星辰。

2008年10月,我有幸在平定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近距离接触到兰州太平鼓舞,便从此爱上了太平鼓舞。那是一座座并不景气的由石片垒砌的村落,斑驳光滑的石板小路依稀印记着古丝绸之路重镇上车水马龙的喧嚣。旷野的萧条连同静默的母亲河,组成一幅幅静待开发的宏伟蓝图,在太平鼓舞的旋律中透露着古老兰州的期待与渴望。在工作之余的纳凉晚会上,我都要模仿着舞上几曲,甚至茶余饭后也不停地手舞足蹈,仿佛着了魔似的。离别后回到家乡也恋恋不忘,太平鼓舞成了我的特长。于是,那兰州的人、兰州的山、兰州的一草一木,也成为我日夜的思念。

想念纯朴豪放、粗犷内敛、具有民族情怀的兰州人。

想念那河流蜿蜒、群峰竞秀的山城水韵。

一声声太平鼓舞的交响从山村悠悠穿过,一群群黎民百姓从远方纷至沓来。清脆的鼓声、鼓声的回音,连同各式摄像机的闪光,萦绕在母亲河上。

高高耸起的桅杆,保持往日的本色,悄悄探索着隐藏在母亲河深处那不为人知的秘密。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从巴颜喀拉山隆重起航,过玛曲,沿临夏,穿过兰州这块风水宝地,滔滔向东,汇入大海。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和风调雨顺的区域优势,造就了它的美丽、富饶。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早在盛唐时,就有“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说法。尽管隋末唐初和宋元时期的战乱以及清代后期的天灾人祸给这块神圣的土地造成负面影响,但兰州也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不断发展。兰州处处印记着高适、岑参、刘元鼎、王之涣、王昌龄、谭嗣同等著名诗人的足迹。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黄河两岸也自然成为兰州文化兴起的摇篮。具有黄河风情的兰州人,传承着太平鼓舞,也使其成为庆祝节日的一道亮点。

在兰州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山坡田野,还是在村前河边,太平鼓舞都是当地人的自然舞蹈。那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美好倾诉。更有睿智的表演者们,群体摆出鹰击长空、两军对擂、三阳开泰、铁臂合围、万马奔腾等阵势,众人附和,锣钹伴奏,咚咚锵锵,悠悠扬扬,引得观众争相围观,无不为其威武雄浑的旋律所动容。现在想来,太平鼓舞之所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闻名遐迩,广泛流传,大概正是因为它那来自民间的纯朴、独特的魅力诱惑吧。因此,兰州也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

兰州不仅是游子的精神依托、艺术家追求的境地,也是投资者们向往的天堂。10多年来,随着改革浪潮的推进,各大工业园蓬勃兴起,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外企,有的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看准了这里的黄河风情、这里的丝绸烟雨。更有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和青藏铁路在此连接,加上兰州至西宁、兰州至福州等多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汇聚,打通了四面八方的交通命脉,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开启了绿灯,铺就了广阔而锦绣的前程。

近年来,敦煌、滨河、奔马、黄河、凉都、昆仑、兰州百合等著名或驰名商标品牌,仿佛太平鼓舞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飘向祖国山川,飘向世界各地。那“平沙落雁”、“筏客搏浪”、“绿色希望”、“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雕塑,成了太平鼓舞抑扬顿挫、连绵柔合的曲调,使人回味悠长。而兰州百合、刻葫芦、白兰瓜、黑瓜子、永登玫瑰、兰州水蜜桃、冬果梨、软儿梨,却是太平鼓舞的曲谱,蕴藏着兰州人的智慧光芒。

太平鼓舞的故乡的确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黄河风情线是印染在兰州古城胸前一朵芬芳四溢的玫瑰,静卧在九州山脚下的黄河两岸轻轻摇曳,又仿佛大自然恩赐给兰州这块黄土高原上璀璨的金色彩带,不断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40里风情线上,两轮古老的水车,静默在兰州水车园内,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它们与黄河相依相偎600年,从不分离,你可以想象这个号称“水车之都”的古兰州城当时繁华的场景,据说,远远超过“水车之城”叙利亚哈马水车的八倍。东面是气势恢宏的黄河铁桥,铁桥写满了历史的沧桑。它建于光绪年间,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如今,在铁桥的不远处,新建了多座桥梁,仿佛镶嵌在黄河古道上道道美丽的彩虹,雄奇壮观。而黄河铁桥古老的历史始终印记在兰州人的心上。

走进黄河风情线就如同走进了艺术家的天堂。在水车园的西面是名扬天下的巨型“黄河母亲”雕塑,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它是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的杰作,描绘了一位侧卧在黄河岸边神态慈祥的黄河母亲,呵护着身旁正游泳的幼儿的情景,象征了哺育着中华大地芸芸众生的博大、慈爱的黄河母亲和健康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制作精美、细腻,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直观地展示了兰州悠久的历史文明。

然而,更精彩的当属黄河索道了。眺望远方,只见载客的电缆车徐徐行驶着,仿佛高空轻舞的雁翎,向对岸缓缓飘去。从缆车上俯瞰,汹涌东流的黄河水从兰州城悠悠穿过。对岸的白塔高高耸立在白塔山,白塔山巍峨神奇,绵延起伏,似乎紧拥着兰州城。

2013年4月28日,我伫立在白塔山顶,只见那波澜壮阔的黄河独领风骚,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兰州城全景尽收眼底,如一幅瑰丽壮观的山水画。

黄河风情线如一道璀璨的霞光迎接着八方游客。兰州市政府计划把“两山”、“两线”、“两园”也规划到风情线的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黄河风情线将更加宏伟壮观。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到红军长征,从红军长征到新中国诞生,兰州人民时刻是革命队伍的强大后盾。每一次战斗、每一场动员,都在太平鼓舞的喜庆中谱写着鱼和水的深情,使得现代的艺术家们竭尽全力地在把太平鼓舞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编后捧上灿烂的舞台,再现了满腔豪情的革命志士们为革命的成功与敌人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英雄形象,兰州人民粗犷豪放、敢为人先的英勇气概和无私无畏的革命斗志,冲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视野和心灵。

在太平鼓舞的故乡行走,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之中。这里的每一处景点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与华夏山川的血脉紧紧相连;每一处景点似乎都与太平鼓舞结下了不解之缘,记载着艺术家们用心表演的盛况。

太平鼓舞是兰州人的太平鼓舞,它与皋兰山相依相偎,与黄河水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打造着兰州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生态。它所展现出的艺术价值和原生态神韵之美是中国文学和舞蹈学研究的典藏。因此,太平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实至名归。太平鼓舞既是兰州民间艺术的奇葩,也是兰州黎民百姓的骄傲。太平鼓舞也在这荣誉庆典的锣鼓喧天里,被剧作家们沿时代的印迹编写出《颂太平》、《五谷丰登》等更优秀的版本,一次又一次隆重地捧上历史的舞台。

兰州人终于把太平鼓舞舞成一条条洁净蜿蜒的河流,舞成千丝万缕的彩带,舞出了第一个横穿南极的科学家秦大河,舞出了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李栓科,舞出了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智慧型组织研究创始人王汝平;舞出了兰州“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和“绿色长廊”的现实版图。

以我想来,假如王之涣目睹了那如长虹卧波般座座气势恢宏的跨河铁桥,会不会舞上一支“万马奔腾”?他老人家一定会陶醉在太平鼓舞的韵律里,再度畅游兰州的山山水水,泼墨挥毫吧!假如王昌龄眼见兰州那鳞次栉比的高楼,会不会也舞上一曲风风火火的“三阳开泰”?他一定会在黄河风情线的美景中,顺着白塔遥指的方向,静立在“黄河母亲”的雕塑前,开怀畅饮,诗兴大发吧!假如谭嗣同眼见那纵横交错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一定会在“五人墓”前深深鞠上一躬,大声呐喊:“我们的愿望实现了!”

太平鼓舞以兰州普通的3尺长鼓为启蒙,以民间舞蹈为基础,表达出兰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兰州发展的史诗,是珍藏在百姓心灵中的一份浓厚情感。太平鼓舞的旋律已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融合到世界的大家庭中。

篇5:鼓舞的反义词及其释义

1.[hit;strike;attack]∶攻击;使受挫折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狠狠打击侵略者

2.[knock]∶敲打;撞击

3.[crackdown]∶制裁镇压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4.[takestrongmeasuresagainst]∶采取强硬措施反击打击歪风

详细解释

1.击;撞击。

《水浒传》第九七回:“﹝琼英﹞不但武艺精熟,更有一件神异的手段,手飞石子,打击禽鸟,百发百中。”

2.加以攻击,使对方遭受失败、挫折。

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上海总有这么一伙人,一遇到发生什么事,便立刻想利用来为自己打算,故须略为打击一下。”碧野《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首先必须打通进军的道路,使大兵团顺利运动进东山里来,然后分别割裂敌人,给以严重的歼灭性打击。”

3.犹刺激。

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这给母亲的打击太大了,因此忧郁成病,终至不起。”

★ 扬眉吐气的反义词

★ 扬眉吐气造句

★ 与世无争的释义与反义词的释义

★ 高屋建瓴的反义词是什么_成语释义及造句

★ 善良的反义词及近义词有哪些_释义及造句

★ 欣赏的反义词是什么_欣赏的近义词&释义_造句示例

★ 无巧不成书释义及造句

★ 热闹及其近义词释义

★ 引古证今成语释义

篇6:鼓舞反义词是什么

2. 消息传来,人人为之鼓舞。

3. 他为精神上的鼓舞而工作。

4. 教师的话对他是极大的鼓舞。

5. 他用自己的勇气鼓舞了部下。

6. 战事新闻变得令人鼓舞。

7. 坏的榜样也会令人鼓舞。

8. 他们用唱歌来鼓舞士气。

9. 他们的鼓舞者是休伯马托斯。

10. 他的发言鼓舞人心,动人肺腑。

11.近义词造句

12. 我发现他的话特别激励人。

13. 他的勇气激励了后来人。

14. 新老干部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15. 它使人工作更有成果,自我激励。

16. 结构可能受到的激励有几种类型。

17. 他们暗地里火上浇油,激励我报复。

18. 责任感激励着我。

19. 他为老师的话所激励,采取了行动。

20. 背景场加强了激励电流的磁化强度。

21. 他们试图激励人民大众的无限热情。

篇7:叫嚷和鼓舞的近义词

1.大声喊叫。呐喊吵闹:1.喧哗,喧嚷。

2.争吵。吵闹叫喊:大声叫;嚷:高声~ㄧ~的声音越来越近。叫喊吆喝:高声呼叫:哏哏的吆喝,正难息怒。吆喝

叫嚷造句:

1、不要用叫嚷和抱怨来解决――那没有用,而且事与愿违。

2、人们对社交网络、各种移动应用程序关注热度,致使资本家都叫嚷着要大胆投资各种新兴的公司。

3、等下,我听到你们的叫嚷声了。他们怎么知道的?那到底是什么东东呀?后现代主义――我还没理解它。我从来就没理解过它。它怎么说完就完了呢?

4、之后他们便十分文明地叫嚷起来直到收好大帐篷、清扫完木头碎片并把剩下的柱子砍倒当柴烧。

5、整个软件行业,或者说至少是其中那些使用grep命令过滤简历的招聘经理,确实是在一直叫嚷,要求学校使用Java语言教学。

6、本周一,数百人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座清真寺外齐聚抗议这一计划,他们叫嚷着口号,焚烧了美国国旗。

7、她从不对孩子们叫嚷。

8、两侧之间有一处宽敞的室内庭院,从二层楼上,学生们可以够着阳台栏杆,探出身去,冲楼下的同学大声叫嚷,或者向他们乱丢扔纸团。

9、看见妈妈戴上了帽子,小孩子们就一起叫嚷起来,要跟她一起去。

10、你会想象自己愤怒的发飙,冲着他叫嚷并对他说一些不好的话。

11、在只有一个类时,您当然可以叫嚷着不需要测试。

12、他们变得更加吵闹了,一些人开始叫嚷着对汉娜的看法。

13、叫嚷之后,静寂再次降临到烈日之下:街头小贩的罐中冰块晃动着,我可以听到它们叮当作响。

14、在一个安静的工作室内,狱警冲一名忘戴帽子的犯人叫嚷,工作室的鱼缸里养了条红色金鱼和一只乌龟,而这是财富和长寿的象征。

15、老人怒气冲冲地叫嚷说没人听他的意见。

16、他叫嚷说自己没有胃口。

17、还记得那些穿着宽短裤的吝啬鬼,经常抱怨和叫嚷着为什么没有可以讲英语的当地人而得名“来自地狱”的丑陋的美国人吗?

18、华盛顿-尽管星期一白宫叫嚷所谓的“财政责任”,实际却很少有兴趣去实践自己的说教。

19、缩短.删除你计划表中的一项你可以减少那些伴随着你的大声叫嚷因为你正在缩减压力.

鼓舞

【读音】:[gǔ wǔ]

【释义】:1.击鼓跳舞。2.古时常用以祭神。3.手足舞动。表示欢欣。4.古代杂舞的一种。5.激发;激励。6.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的一种礼仪。7.舞动;转动。8.振作。

【近义词】:

激动,鼓吹,慰勉,煽惑,荧惑,驱策,策动,鼓励,推动,唆使,促进,勉励,激励,鼓动,鞭策,激发,怂恿,煽动,激劝

鼓舞造句

今年的销售额很令人鼓舞。

消息传来,人人为之鼓舞。

他为精神上的鼓舞而工作。

教师的话对他是极大的鼓舞。

他用自己的勇气鼓舞了部下。

战事新闻变得令人鼓舞。

坏的榜样也会令人鼓舞。

他们用唱歌来鼓舞士气。

他们的鼓舞者是休伯马托斯。

他的发言鼓舞人心,动人肺腑。

近义词造句

我发现他的话特别激励人。

他的勇气激励了后来人。

新老干部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它使人工作更有成果,自我激励。

结构可能受到的激励有几种类型。

他们暗地里火上浇油,激励我报复。

责任感激励着我。

他为老师的话所激励,采取了行动。

背景场加强了激励电流的磁化强度。

篇8:浅析晋南鼓舞的生存空间

“环境通过对舞体的影响和制约, 决定了舞种的源流、功能与形态, 实际上是环境与舞种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环境的特定条件, 限定了舞种形、功、源的可能范围。”[1]“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舞蹈活动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决定了他从事的活动必须通过自身的变化以适应不同条件和环境。”[2]可见人类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束缚, 而是积极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其加以来改造, 使其烙上人类社会文化的印记。因此, 自然环境与舞蹈总是保持着复杂而间接的关系。例如, “地形对舞蹈的影响, 很少能直接观测到, 而它往往决定了人类的生产劳作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服饰的式样特点等等, 而后者对这一地域的自然舞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拿最简单的影响来说, 从劳动方式、交通、服饰式样都可能直接影响居民的步态, 从而在舞蹈的步伐特点上, 打下烙印。”[3]舞蹈生态环境对舞蹈的作用往往是间接的, 是通过人类社会文化其他因素达到的。因此, 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舞体生存的直接要素, 而自然环境则作为舞体生存的间接要素存在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外围。

一、自然生态对晋南鼓舞的起源的影响

“山西全境都属黄土高原, 黄土广布, 山岭起伏, 沟堑纵横, 水土流失严重, ”“临汾、运城两个地区, 地处山西省的南部, 统称“晋南”。东连上党, 与晋东南地区为邻, 黄河沿西、南边界环绕, 与陕西、河南两省隔河相望, ;北与吕梁。晋中两个地区相接。”[4]“历史上, 山西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 常给人民的生活及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山西省地处内陆山区, 省内东西两侧的太行山和吕梁山脉, 在―定程度上阻挡了经由华北平原到达山西省的夏季暖湿气流的深入, 使东西山脉之间的盆地和吕梁山以西的黄河沿岸山区常年雨水偏少”[5]“山西省地处内陆山区, 距海较远, 加之境内东部山地的屏障作用, 暖湿气流较难深入。全省各地年降水尬大多为370-650毫米, 水资源不丰, 这构成了山西易发生干旱的原因, 又因为年内降水的时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际变化又大, 加大了干旱的发生机率。”[6]

晋南的山岭起伏, 沟堑纵横, 由南而北地倾斜, 水土流失严重, 再加上干旱少雨, 所以干旱频发。这样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干旱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下雨成为人们非常期望的事情, 这样的愿望成为了人们产生行为的动力, 于是祈雨舞蹈在这样求雨若渴的社会文化中应运而生。追溯晋南鼓舞的起源, 人们能从起源的传说中清晰地窥见干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据说鼓早在上古时的黄帝、少昊时期就开始使用了, 是受到天雷的启发而发明的。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是经常存在的自然想象, 能听到雷声, 就离下雨不远了, 而雷经常作为下雨前奏的一种自然现象出现。在远古时代, 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不能解释, 往往赋予一种万物有灵的思想, 觉得雷声是神, 是让人崇拜和敬畏的。于是人们开始把兽皮蒙在土罐上模仿雷的声音。据《路史·后记》载“ (神农氏) 捋土鼓以致敬和鬼神, 耕桑得利而究年受福, 乃命刑天作《扶犁》之乐, 制丰年之咏, 以荐厘来, 是曰《下谋》。”大意是说神农氏为了获得五谷丰收, 命令他的大臣刑天创作了《扶犁》这一乐曲, 并以击敲土鼓的方式来表达对鬼神的崇敬和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这大概是有关于鼓舞的最早记载吧。晋南鼓舞在早期鼓舞的基础上, 发展出更多有关于求雨的舞蹈。如穿箱锣鼓、花敲鼓。

“穿箱锣鼓又称《唐王出城》, 流传于山西新绛县。因表演者穿着戏曲服装 (百姓称《戏箱》) 敲锣打鼓而得名。关于该舞的起源,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相传唐初, 北海龙王冒犯天庭, 玉皇大帝降旨, 令大臣魏徵将龙王斩首。龙王托梦于唐王李世民, 请求救助。于是, 李世民便与魏对弈, 使其不能随意走动。不料, 李打了个盹, 魏伺机出走, 将龙王斩首。这一行动, 惹得群龙大怒, 三年不给人间降雨, 致使大旱, 民不聊生。李世民为拯救百姓, 召集皇子皇孙, 文武百官, 敲锣打鼓, 替龙王招魂, 到龙王庙还愿, 从而形成了这一舞蹈形式。”[7]

“花敲鼓又称《花腔鼓》, 流行与晋南新绛县一带。过去主要在庆贺‘孚惠圣母’ (水母娘娘) 神诞辰的庙会活动演出。关于孚惠圣母,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则民间故事:孚惠生于鼓水上游的三泉镇冯古庄, 嫁到古堆村, 这里吃水困难, 婆婆要她每天下山挑水。一日孚惠挑水行至半山, 遇见一位骑马的将军向她讨水饮马, 孚惠欣然答应, 马将两桶水饮用一空, 孚惠欲下山再挑, 将军遂将马鞭赠予她, 并嘱咐道:‘将它插入缸中, 轻轻往上一提, 便可取出水来’。孚惠到家中一试, 果然灵验, 从此免受下山挑水之苦。婆婆心中生疑, 一天偷看孚惠提鞭取水, 怒骂:‘肮脏马鞭怎么插到我吃水的缸内?’顺手抽出马鞭, 顿时水溢不止, 眼看就要酿成大祸, 孚惠忙搬来一扇磨盘盖在缸口并纵身坐在上面, 才使村民幸免于难, 而孚惠却从此坐化成仙了。后人为了纪念孚惠, 为她立庙塑像, 拜她为圣母, 规定其生日 (农历三月初八) 为圣母节。这天, 冯古庄要把孚惠圣母接到娘家小宿, 初九再由古堆村将圣母迎回, 初十为大庆。这一天, 鼓水河上游的八个村庄和下游的八个村庄以及周围得益于此河的各村都要到古堆娘娘庙前迎神赛会, 《花敲鼓》就是这一活动中的主要节目。”[8]

可见自然生态环境对舞体的生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对舞体的心理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舞种在舞体的心理作用下诞生了。在这个意义上说, 舞蹈生态环境必须在舞体生存环境之内, 并对舞种起着影响和制约。

二、自然生态对晋南鼓舞的功能的影响

山西晋南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苦难, 粮食收成不好, 饥荒连连、民不聊生。在原始社会, 人们不能认识自然想象, 对自然力量感到崇拜和敬畏, 他们认为在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外, 冥冥之中还有一个不可知的神秘世界, 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超人的力量, 既可以保护人类、赐福于人间, 又可加害人类, 降灾祸于世人。大地是人类万物赖以生存的地方, 天上的日月星辰、风电雷雨既可给人类带来光明、温暖和甘露, 又可给人类带来黑暗、寒冷、酷热和洪涝旱灾, 于是就产生了祭祀天地鬼神的风俗, 随着人类对天地、祖先以及图腾的崇拜, 万物有灵的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兴起。在这些祭祀活动中, 舞蹈成为了祭祀礼仪的一部分。人们在舞蹈活动中感受到了舞蹈振奋人心、倾泻感情、陶醉欢愉的特殊功能, 这种功能使人产生神秘感, 这大概就是古人在宗教祭祀巫术活动中要用舞蹈“娱神”的重要原因。因此这个时期晋南鼓舞的主要功能是祭祀, 希望通过“通神”、“娱神”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从本质上看, 人类的祭祀活动实际上是祈求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社会越原始, 人类越愚昧, 祭祀活动的礼仪越隆重。反之社会越进步、人类越文明, 对万物的崇拜依附的感情也越淡薄, 祭祀仪式也日渐简单化。这种祭祀舞蹈逐渐演变成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大量的来自民间的敬神娱神的祭祀舞蹈, 随着社会的进步, 逐渐走向自娱舞蹈和娱人舞蹈。现在, 晋南鼓舞的祭祀功能已经大大的衰退, 甚至消失, 变成人们自娱自乐、强身健体和表演性的舞蹈。这似乎是舞蹈功能发生变化的规律。

注释

1[1]资华筠.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36.

2[2]陶立璠.傩文化刍议[J].贵阳: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2:72.

3[3]资华筠.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37.

4[4]刘纬仪.山西方志概述[M].长春:吉林省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 1988:44.

5[5]钱林清.山西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155.

6[6]钱林清.山西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156.

7[7]《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山西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9:55.

篇9:苗族水鼓舞的魅力

水鼓舞的起源

水鼓舞由苗语“zuk niel eb”翻译而来,“zuk niel”意为踩鼓,“eb”意为水,连在一起就是在水中踩鼓,当地人便叫“水鼓舞”。水鼓舞是水鼓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依附于水鼓节存在和发展。在黔东南地区,水鼓节起源于大稿午村,是大稿午村所独有的节日,这在当地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水鼓舞也由此成为大稿午村所特有的舞蹈。而关于水鼓节(译音的不同,又叫水鼓舞节)的来由,村中流传有两个传说故事:

传说一:大概在500多年前,时值6、7月份,大稿午地区遭遇大旱,灾荒严重,极度缺水。眼看田里的秧苗快要枯死,祖先翌仲申出去找水,他来到大稿午村的河坝边挖井,刚挖好,井就塌陷,祖先翌仲申被埋于井底。其后人不见翌仲申归来,便出去寻找,可到处寻找未果。当天晚上,翌仲申托梦给后人,说他就在井里,井里是个好地方,叫后人不要去其它地方寻找。第二天,后人们就带着香纸、酒肉等祭品去井边祭祀,神奇的是,祭祀完之后,天就下起了大雨。从此,每到干旱年的6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当地人们就拿着肉、酒、鸭子、香纸到祖先被埋的地方进行起鼓活动,一方面纪念祖先,另一方面向上天求雨,起鼓祭祀仪式完后就在旁边的河坝里踩水围鼓而舞。起鼓活动后的第二个丑日,附近的村寨男女老少都要到大稿午村跳踩水鼓舞,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长此以往,水鼓节便约定俗成地成了大稿午村所特有的节日。

传说二:据说如今的起鼓点以前是一个水潭,村寨的小孩们经常到水潭里洗澡玩耍。有一年非常干旱,到处都没有水,只有水潭里有水,村寨小孩们就相约到水潭里洗澡嬉水,忽然看见两条龙在水潭中相斗,随后便下起大雨。当地人民便认为这个地方很神奇,于是,每到干旱季节,村民们便相约一起到水潭边祭祀求雨,而且每求必应,从此,便沿袭成俗。

起鼓仪式中的水中狂欢

起鼓仪式是村民们集中一起在起鼓点进行祭祖求雨的一种仪式。只有进行了起鼓仪式,水鼓节活动才算正式开始,第二个丑日的踩鼓活动才能如期举行。起鼓仪式是整个水鼓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仪式中的水鼓舞表演又是其最为独特之处。

在起鼓仪式中,整个舞蹈表演在水泥中进行。这一活动以前只允许男性参加,现在女性也可参加,男性和女性的舞蹈动作基本一致,只是男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比女性动作更大,更添一份阳刚之美。舞蹈动作简单少变,步伐以走步类和跨步抬脚转身等为主,两种步伐交替重复,贯穿于舞蹈始终。手的动作随步伐的变化而改变,主要是交替向外甩臂和同时向前抬臂两种,幅度可大可小,自由随意。肩和头随步伐和手的幅度自由摆动,并显现出一种微醉姿态。放眼整个舞蹈场面,大家自由形成一圈,踏着铿将有力的鼓点,踩着稳健自如的脚步,循环往复地围鼓而舞,其动作自由、奔放、洒脱、狂野。待到情绪热烈、兴致高涨之时,大家三五成群地相互戏水掷泥,打着、闹着、笑着、喊着,尽情宣泄内心的情感。这种以蓝天白云为天幕、以青山绿草为背景、以白昼之光为灯光、以田间地头为场景的舞台表演,呈现了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乡土画卷,其自然纯净之美是任何剧场舞蹈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在水中舞蹈,自由的舞步、四溅的水花、同步而行的鼓点和戏水吵闹的情景,呈现出一番自然天成的生活景象。

踩鼓场上的风采

踩鼓场是人们交流情感和娱乐的地方,更是未婚男女们谈情说爱的一个场所。踩鼓活动中,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大家身着盛装齐聚踩鼓场,成为水鼓节中最热闹、最华丽的一部分。大家形成圆圈围鼓而舞,一般女性在内,男性在外。男性动作和起鼓仪式中的动作一样,仍然洒脱自由,动作幅度没有水中舞蹈之疯狂,但人们的内在情感有了变化。在舞蹈中,他们大多戴着墨镜,抬头挺胸,摆肩送胯,尽情展现其最帅气、最男人的一面,同时眼睛不时向姑娘群中张望,有些胆大之人,更是在舞动中直接挑逗姑娘们。总之,在踩水鼓舞中的男性们,更添了一份幽默风趣,潇洒自如的美感。女性动作则变化很大,在盛装服饰的限制下,舞蹈动作简单少变,幅度较小,基本上以脚部动作为主。其基本步法为走踏步和点靠步,两种步伐交替重复进行,贯穿舞蹈始终。而身着盛装服饰的未婚姑娘们又是整个踩鼓场上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她们衣着盛装、头戴银帽、颈系银项圈、手套银镯,集聚踩鼓场,有的姑娘还有几套盛装,轮流穿戴上场。她们踏着鼓点迈着舞步,时而原地,时而前行,时而转身,把身上服饰的每一个部位展示给众人,有如现代都市中的“时装展演”。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展示自身之美,更是为了得到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异性的关注。在这种展现自我的心里欲望下,她们乐意头戴沉重的银冠、身穿厚实的衣裙、颈套笨重的项圈、脚穿密封的绣花棉鞋,把自己包裹在整个装饰之中,以舞蹈动作来充分展示,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之下,也仍一直保持端庄沉稳、优雅秀气的舞姿。

身临水鼓舞活动现场,让你感受到一种自然朴实、纯美无暇的乡土气息。人们在平时生产劳作的田间地头中舞蹈,在平时集会休闲的空地上舞蹈,大自然就是舞台。在这里,没有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因为舞蹈本身就是生活;没有舞蹈创作的烦恼,因为人们遵循的是保留根本,无需创新,更没有人物主角的刻意刻画,因为人人都是主角,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置身其中,让你体会到生活艺术的纯真质朴,能让疲惫的心暂时回归心灵栖息的家园。整个舞蹈场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乡土画卷。

篇10:鼓舞的近义词是什么

中文发音:鼓舞[gǔ wǔ]

词语解释:指激发、勉励,着重在劝勉人努力。

近义词:鼓动、鼓励、激励

篇11:鼓舞士气的句子鼓舞士气的短信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信心是成功的开始,恒心是成功的方法。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做人诚实信用,做单精明干练。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不怕客户来揭短,就怕自己砸饭碗。

要想飞,就得追;要成功,努力干。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1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篇12:鼓舞人心的话 鼓舞人心的短信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有一种境界叫舍得;有一种智慧叫低调;有一种选择叫放弃;有一种明白叫糊涂;有一种心态叫包容;有一种快乐叫简单。

勃海蓝蓝滔滚滚,波滔滚滚浪花飞…浪花飞溅波滔吼,诰瀚无际宽又深…海滩漫步观景色,赏心悦目好心情…碧海清晨看日出,旭日升起东方红…朝霞笑盈盈!

一定要掌握好自己心态的分寸,世间万物有时候随着我们的心灵变化而转移,心地宽阔是人生幸福的基础,是阴是晴自己做主,悲欢只在一念间。

成熟的标志:1、学会妥协。2、学会释怀。3、学会宽容。4、学会隐忍。隐而不发不是不发。5、学会简单。6、学会换位思考。

黎明前夕天黑暗,起床观看看不见,打开客厅灯再看,看到天空雾漫漫,云雾弥漫遮光暗,暗中透出亮点点,待到东方红日升,迎朝阳前程似锦!

再牛掰的梦想,也经不住你一如既往如每天吃饭般的坚持。没有人的命运是盘注定会输的棋,用有限的人生活出最大的格局。只要坚信,我们一定可以!

人生是一场拼争,每一天都在攀登…爬上了这一座山,越过了那一道岭,眼前又有一座峰…历尽艰辛不回头,拼争攀登不停步…天天都在圆那甜蜜美好的梦!

空谈误国误人民,实干兴邦利人民…科学谋划巧按排,瞄准宏图和目标…脚踏实地不浮飘,深入实际办实事…三个目标必实现,中国梦想必实现…美好又美满!

生活里有太多的偶然,也有许多的逆境,也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要理性的看待人生的百态。有句话说的好,大度能容,不动声色。

每日励志:凡事要靠自己,改变命运更要靠自己。世上没有天生的强者,强者是磨练出来的。一个人若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同对手竞争并超越对手。

送给自己的五句话:1、再难也要坚持。2、再好也要淡泊。3、再差也要自信。4、再多也要节省。5、再冷也要热情。

篇13:鼓舞的反义词

一、沧源佤族《木鼓舞》的传承发展价值

民间舞蹈作为文化载体, 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缩影, 并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临沧市沧源县是一个以佤族为主非常有特色的县份。佤族将木鼓视为“神器”, 被佤族人民认为是民族繁衍之源。佤族民间有许多关于木鼓的传说, 因为篇幅过长的原因本文在此只列举一个民间故事。传说开天辟地之初, 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吞噬了陆地上的所有生命, 是“木依吉”神用一只木槽拯救了阿佤人, 才使佤族得以繁衍壮大至今。从此, 阿佤人民就将“木槽”视为民族母体, 给予着最高崇拜。《木鼓舞》是佤族独有的舞蹈, 舞蹈中蕴含了阿佤人民对神灵的崇拜与感恩, 它本质上其实是在传递一种“孝文化”。

原始舞蹈一般都与自然崇拜和宗教祭祀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德国民族学家威兹格兰德就曾提出:“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这种观点虽然过于绝对, 但是舞蹈来源于宗教的客观事实也并不是无据可循。佤族《木鼓舞》由“拉木鼓”“进木鼓房”“敲木鼓”“祭木鼓”四部分组成。每逢年节庆典, 男女老少都会穿戴一新, 杀猪剽牛, 泡滤水酒等以示庆祝。届时人们会在木鼓的敲击下围绕着木鼓房, 携手成圈蹁跹起舞。他们以屈膝、弓腰表示对木鼓的敬仰, 所有人按逆时针方向围圈缓慢移动, 动作以甩手、走步、跺脚为主。其中最盛大的就是“拉木祭祀” (每年农历十二月, 即佤历“格瑞月”) 。舞蹈第一段展现了由巫师“魔巴”率领着佤族健壮的小伙, 将藤条捆绑于事先挑选好的粗壮木桩上, 在“魔巴”领唱下, 拉木人边踏歌为节, 边迎合高呼地拉木前进直达村寨歌舞。这一段风格古朴粗犷, 气氛神圣庄严, 舞步自然成韵, 极具原始崇拜意味。第二段以舞蹈形式表现“进木鼓房”, 通过模拟舞姿来表述人们挖凿、制作木鼓的劳动过程。在“魔巴”大八字“蹲裆步”的行进中, 引导木鼓进入木鼓房, 第三段是《木鼓舞》最高潮的部分, 在敲击和舞姿完美融合的前提下, 模拟出佤族最原始的祭祀、报警、作舞、巡逻等情节。舞蹈由一两人击鼓, 鼓点音节随内容而变化, 舞蹈进入高潮时, 三四个持棒槌的佤族男子边敲鼓边围着鼓跳跃旋转, 将气氛推向高潮, 人们通过此方式愉悦神灵, 同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氏族繁荣, 人丁兴旺。第四段主要是对“木依吉”神的一段礼仪性祭祀舞蹈, 舞蹈语汇质朴简单, 富有浓郁的感恩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 《木鼓舞》已经不仅是一种祭祀仪式, 它逐渐以一种不失民族文化内涵的新面貌,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早在1978年举行的“云南民族舞蹈调演”上, 沧源县文工团创作表演的木鼓舞《木鼓声声向北京》大获好评, 获得优秀节目创作三等奖的殊荣。2006年, 沧源佤族《木鼓舞》被载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 佤族文化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成为了大众喜爱的表演艺术。现在《木鼓舞》主要被运用于旅游商演中, 成为传播佤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木鼓舞》以木鼓为中心并且与民间音乐、美术、文学等多元形式有机结合, 始终贯穿于佤族历史之中, 寄托着佤族人民深切的民族情感, 是佤族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佤族《木鼓舞》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 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主题。为了促进我省的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研究传承发展《木鼓舞》文化, 是舞蹈界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

二、沧源佤族《木鼓舞》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沧源县目前在旅游业这一支柱性产业的推动下发展势头良好, 人均GDP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大好趋势。佤族《木鼓舞》是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崇拜与感恩、巫性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 近年来, 沧源佤族《木鼓舞》的传承发展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 但在舞蹈的创作编排及推广运用方面, 仍然有许多可以提高的空间。

(一) 沧源佤族《木鼓舞》的传承现状

目前, 佤族《木鼓舞》的保护传承工作主要是由沧源县文化馆负责。据了解《木鼓舞》传承人陈改保依然健在, 并为《木鼓舞》传承保护工作默默贡献。老人家住沧源县岩帅镇建设村八组, 擅长佤族《木鼓舞》民俗礼仪和祭祀活动, 掌握最古老的拉木鼓活动、木鼓鼓点敲击方法、木鼓舞的几个舞段和能够讲述佤族《木鼓舞》祭祀历史。2012年12月, 被命为沧源佤族《木鼓舞》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沧源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通过老人提供的线索, 一直进行着对佤族《木鼓舞》的抢救保护工作, 定期对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之木鼓舞培养课程”, 并且在每年暑期, 开展“免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沧源木鼓舞少儿音乐舞蹈培训班”。

由此可见, 沧源县对于传承保护佤族《木鼓舞》的工作是极为重视的。但是, 据资料显示, 沧源县申报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达127项之多, 堪称褎然冠首。其中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风俗等17个领域。舞蹈只是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可想而知, 沧源县文化馆开展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所以笔者认为, 对于佤族《木鼓舞》的文化传承, 不能单单依靠沧源县文化馆的微薄力量, 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的舞蹈艺术工作者肩上, 同时还必须依靠社会各种力量的有力支持。

(二) 沧源佤族《木鼓舞》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沧源县佤族《木鼓舞》发展总体呈良好态势, 其中多数被运用于旅游商演活动中。如在“摸你黑”狂欢节和“新米节”中的舞蹈表演节目, 都可以看到木鼓舞的缩影。以“摸你黑”狂欢节为例, 届时佤族舞蹈演员都会在摸你黑广场着盛装跳“千人木鼓甩发舞”, 音乐声震百里, 气势如虹。舞蹈将木鼓元素和甩发元素有机结合, 三五个佤族小伙在舞台中央位置以木鼓为中心敲击木鼓, 变换简单舞步配合双手动作, 女孩则以甩发为主, 配合变化多端的队形调度和夸张的四肢动作, 配合欢快音乐, 使整个舞蹈场面高潮迭起。

旅游业是佤族《木鼓舞》发展的主体平台, 通过旅游业这一良好平台, 可以直观的传播佤族《木鼓舞》的艺术魅力, 带动观众对佤族木鼓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在“摸你黑”晚会中, 把木鼓舞和甩发舞相结合, 既增强了舞蹈的美感和娱乐性, 又把原本枯燥的祭祀舞蹈巧妙变换成大众喜爱的娱乐舞蹈形式, 笔者认为非常可行。与此同时笔者也注意到, 每一年“摸你黑”晚会的节目编排基本上大同小异, 千篇一律, 这种单一的舞蹈形式留不住游客, 市场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木鼓舞作品, 所以推成出新优秀作品, 深入浅出把握住舞蹈本质与内涵, 才能延续木鼓文化, 做到形式与内涵合二为一, 达到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

三、沧源佤族《木鼓舞》的传承发展建议

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佤族《木鼓舞》肩负着传承佤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在传承工作的开展中, 我们要遵守“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不论是原始文化传承还是创新文化传承, 要做到齐头并进。经济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 时时刻刻都在威胁我们的原始民族文化,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 我们仍然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重大考验。针对佤族《木鼓舞》的传承与发展, 笔者结合个人见解和田野调查的心得, 提出了几点想法和建议, 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交流, 现分述如下:

(一) 建议“还其自然, 而不重复自然”的传承模式

1. 传承原始文化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传承包括两方面, 即原始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传承, 笔者的研究生导师曾金华先生曾在多年前就提出, “还其自然, 而不重复自然”的传承理念, 这一理念高度概况和总结了传承的真谛, 使笔者深受启发。沧源县开展的“非遗进校园”和“木鼓舞兴趣班”, 都在为传承《木鼓舞》的动作元素做出贡献, 但在原始文化传承方面仍然处于半休眠的状态。笔者认为, 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舞蹈动作的简单模仿层面, 更要升华到传承原始民族文化内涵, 追溯其历史源流的精神层面上来。以“非遗进校园”活动为例, 我们应该围绕《木鼓舞》原始文化的核心思想, 针对中小学学生, 量身定制出合理有趣味性的文化课堂, 让孩子们能够认知自己的原始民族木鼓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标志, 是宝贵的人类财富, 更是民族存在的依据和佐证。在文化的传承工作方面, 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原始文化传承的理念, 让原始的佤族木鼓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2. 传承舞蹈元素弃琼拾砾

在木鼓舞的实践传承方面, 我们也应当有更多的舞蹈表演和编导工作者投入其中, 最好是培养本土人才进行传承工作。在实践领域, 我们不但要注意木鼓舞的原始性特征, 更要注意创新, 避免教条主义。传承舞蹈元素是一个重要工作, 因为佤族早期没有自己的文字, 所有的文化都是依靠族人薪火相传留下信息。如《木鼓舞》中“祭祀”是一个重要元素, 那么我们在传承舞蹈元素的核心思想的时候, 就要重点把握木鼓与祭祀之间的密切联系, 突出继承佤族木鼓文化的重点和特点, 在舞蹈元素提炼的过程中弃琼拾砾, 不墨守成规, 也不过度创新。从而真正达到还其自然而不重复自然的传承理念。

(二) 建立超越自我, 而不迷失自我的发展模式

1. 独具匠心创作优秀作品

本文第二部分中曾提到《木鼓舞》的创作问题, 笔者认为舞蹈创作是舞蹈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源源不断的优秀舞蹈作品问世, 再好的发展平台摆在面前也只能是望尘莫及。《木鼓舞》是一种能动性很强的文化遗产, 其艺术魅力必须通过直观的视觉进行传递, 它的风采神韵是无法从书本中充分把握的。

针对舞蹈创作方面, 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培养若干优秀的《木鼓舞》本土编导家, 表演家。在创作与表演过程中, 注意木鼓舞本身特有的艺术特性与魅力。巧用道具, 设计别出心裁的动作, 在编排方面甚至可以将其与外来舞蹈元素混搭进行创作, 体现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强烈认知, 深入浅出把握民族文化脉络, 把优秀的作品, 展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观众面前。

2. 别出心裁诠释艺术真谛

在发展平台方面, 旅游业是主体, 未来的佤族《木鼓舞》必须紧紧依靠旅游业这一支柱性产业。目前, 沧源县主要充分利用了“摸你黑”狂欢节, “新米节”等佤族大型节日。但是对今后的《木鼓舞》发展, 要以更为匠心独运、丰富多彩的舞蹈节目传递佤族文化, 建立起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强烈民族认同感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展衍生副业, 如制作画册、图集、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 从多方位的立体角度发展佤族《木鼓舞》文化。同时沧源《木鼓舞》的发展不能单纯把眼光放在经济收益上, 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民族文化传播里, 佤族《木鼓舞》文化是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 不能将这种无价之宝与实际利益相等同。在佤族《木鼓舞》的发展方面, 能够达到超越自我, 而不迷失自我的发展态势是笔者的美好心愿。

四、结语

沧源县佤族《木鼓舞》是佤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它贯穿于整个佤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 以舞蹈艺术形式为载体, 传递佤族人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原生态的民族风情, 同时也间接传递出一种“孝文化”的思想, 传递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理念。强烈维护着民族与国家之共同利益, 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传承与发展不是同一概念, 不能混淆两者内涵, 所以本文从和谐统一的视角出发, 分述了传承的迫切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一次次对沧源县佤族村寨的田野调查, 笔者的心灵也一次次得到洗礼。本文作为笔者的一孔之见, 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参考文献

[1]石磊.佤族歌舞漫谈.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5) .

[2]孙乙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及特征初探.楚雄师范学报, 2007 (10) .

[3]李跃春.论沧源崖画中的佤族传统体育.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2 (4) .

篇14:幸存者的鼓舞

今年10月18日,绵竹体育馆锣鼓喧天,人们正在这里送别为他们重建家园的江苏援建者。

绚烂的舞台上,6个小伙抬着一面大鼓,晃晃悠悠地旋转着。一个红衣女孩在鼓面上舞蹈,随着音律变幻,时而跳跃,时而呐喊,时而欢喜,时而忧伤,犹如一只破茧的蝶。

女孩叫廖智,曾在汶川地震的废墟里埋了26个小时。在等待的26小时里,她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和婆婆离去,她以为下一个是自己,但她活过来了,失去了小腿。然而获救至今,她发现,生活、婚姻、整个人生……改变还在继续。

5月12日14点28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就是这一刻,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廖智。

灾难前夕平静一如往常。廖智在四川绵竹汉旺镇的家里,乐呵呵地看婆婆推着学步车,10个月大的女儿虫虫正在学走路。女儿走了一会儿不乐意了,奶奶笑嘻嘻地抱起了她。突然,廖智感觉房间在晃动,一下蒙了,婆婆抱着孩子也愣了。廖智下意识地拉着她就往外跑。

门变形了,打不开。一声巨响,回头一看,刚刚跑过的地方轰地掉下去了,“好险,三楼呀。”她惊恐万分。忽然,一个穿红衣服的人,倏地从眼前掉下去了。她的头嗡地一声响,赶紧扑到婆婆和虫虫身上,随即,她眼前一黑,也掉下去了。

“哎哟,哎哟……”这不是婆婆的声音吗?“妈,你怎么了?”她努力地睁眼,却睁不开,四周全是灰尘、浓烟。她抬腿,却传来一阵钻心的疼,原来腿被水泥板死死压住了。她用手摸到了婆婆的背,“妈,虫虫呢?”婆婆沉默半晌,突然说:“睡着了。”

没有女儿的哭声,连喘息的声音都没有,她那么小,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怎么承受得了……廖智不敢想,也不敢再问,她怕婆婆难过,更怕自己难过。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们充满了恐惧。她和婆婆想推开压住她们的水泥板,但一切都是徒劳,她们根本推不动。

外面猛烈的撞击声和凄厉的哭喊声,让廖智冷静下来。她拍拍婆婆的肩膀,“妈,别动了。我们留点力气等有人经过的时候呼救吧。”“有人来救吗?”廖智笑了,“放心吧!你儿子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此刻,他在哪?有危险吗?他会来吗?她心中没底。

生死26小时

不知过了多久,廖智听到似乎有人经过,于是大喊救命。随即,一个急切的声音冲击着她的耳膜,“智猪(丈夫对她的呢称)是你吗?妈!是你们吗?”她和婆婆一下子精神起来,“我在这里!老公!”“儿子!妈妈在这里!”

“你们等着,我这就救你们出来。”丈夫焦急的声音,让一直憋着的廖智失声痛哭,她一下觉得安全了,一如从前。

丈夫李强比她大11岁,长得又黑又凶,还曾结过婚,并不符合她的择偶要求。但他却能在大冬天的晚上,站在她家楼下,为她送小笼包子,也会在她父母受欺负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们一家撑腰,就这样,她成了爱情的俘虏。但她没有想到,女儿虫虫3个月时,他背叛了她,有了别的女人。她不依不饶地和他争吵,但他却躲着她。她常常抱着虫虫哭,想着两人老吵架,女儿肯定不会幸福。

是的,他们的婚姻有龃龉,和大多数平凡夫妻一样。如果没有意外发生,这些问题有可能恶化导致婚姻破裂,也有可能慢慢消弭,和美如初。被埋在黑暗的废墟里,廖智将恋爱、结婚以来的所有事情都过了一遍,最普通的生活,充满矛盾和眼泪的生活,也显得如此珍贵。她如此渴望见到丈夫,渴望一起过有争吵也有欢笑的日子。丈夫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这给了她信心和勇气。

“智猪,虫虫呢?怎么没听到她的声音?”听到丈夫的问话,廖智望向婆婆,婆婆闪躲的眼神证实了她最初的猜想——虫虫没了。泪水无声地滑落脸颊。

李强撕心裂肺地哭起来,声音穿透了水泥板,震得廖智全身颤抖。廖智伸出手,摸索到女儿的身体,早已冰凉,她哽咽地轻轻哼起,“种太阳,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这是她平时经常唱的,一听到她唱,虫虫就高兴不已。

因为没有挖掘工具,压在廖智和婆婆脚上的水泥板根本无法移动。生的希望在一点点减少。突然,廖智听到婆婆打了几个嗝之后,就没声了。廖智再一次泪流滿面。

不过十几个小时,廖智就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婆婆从身边离去,她却救不了她们。她摸着早已麻木的双腿,多半是保不住了。自从李强知道女儿没了就再没听到过他的声音,廖智万念俱灰,还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

废墟外,只有父亲一声又一声地喊她坚持,但她充耳不闻,一心求死。

父亲的声音由远而近。他竟然从废墟里爬了进来!“爸,我还在,你快出去,危险!”那一刻,她恨自己的自私,也恨父亲不顾安危地闯进来。也是在这一刻,她想活下去,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不是她一个人的,是属于爱她的人的。

地震26小时后,廖智被抬了出来,丈夫在那一刻赶到她身边。“我的腿保不住了,把虫虫掏出来吧,让我看看。”她虚弱地请求。李强使劲地摇头,无声地把她抬上大卡车,跟着她到了德阳医院,把她放上担架就走了。廖智望着他的背影,只剩下痛苦和无奈。

谁是谁的救赎

她的腿没能保住。医生说要截掉时,她已没了眼泪,只默默地点了点头。

护送她的弟弟死死地拽着病床:“不……”她一点一点把弟弟的手掰开,“你是想让我死,还是只是没了腿?”她平静地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医院里,她的病房是最热闹的,朋友、亲戚、同学,唯独缺了他。偶尔,她会在人群里看到他,他对她笑,当她滑动轮椅走近他时,他变得越来越模糊,混为空气。

终于有一天,李强来了,黯然地坐在她的床前,“还好吗?”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看到他消瘦的身体,她很心疼,伸手拉着他的衣袖,“还好,你呢?”

“我很难过,想找一些事做,让自己开心起来。”

“那你去旅行,散散心吧。”廖智话还没说完,他已出了门。

廖智紧紧地抿着嘴唇,女儿没了,母亲没了,生意也垮了,他需要时间。

但李强似乎并没有准备好回到从前的生活,反而离她越来越远。有人告诉她,经常看到他搂着不同的女人在大街上晃来晃去,还经常赌博。她很生气,可转念一想,他什么都没有了,颓废是正常的。

突然有一天,李强来到她身边,“我很痛苦……”她伸手去抹他的眼泪,他别过脸,“看到你,我就会想起虫虫,想起妈,真的无法面对你……”

在他跨出门的刹那,她的弟弟拉住了他,“平时怎么样都算了,这个时候,你应该守在她身边呀……”“让他走吧。”廖智怅然道。

弟弟一拳打在钢床上,震得咯吱咯吱地响。廖智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

她曾安慰自己,女儿没了,家还在,他会是她的救命稻草,可他却走不出他的心魔,救赎不了她。经历重创的幸存者,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亲人身上,而亲人们呢,不也是伤痕累累?谁又能真正地救赎谁呢?

鼓舞

记者见到廖智的时候,她刚刚跳完《鼓舞》走下舞台,坐在椅子上把假肢放在粉红色的运动鞋子里。小腿安静地躺在鞋里,显得很修长。

当廖智婷婷站立的时候,一点也看不出她装着假肢。当她生硬地站起来,僵直往前走时,才露了馅。“你知道吗?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身高。因为158厘米的身高,我没能考上歌舞团。所以,装假肢的时候,我就喊医生给我调高了2厘米,总算弥补了我的遗憾。”廖智甜美地笑,甚至看不出是曾被掩埋26小时的地震亲历者。

从见到她起,她的脸上就一直挂着微笑。她从小喜欢跳舞,但从没想到有一天,两只小腿残缺后反而圆了梦想。

2008年六七月,廖智还在重庆大坪医院治疗时,见到了很多残疾人,看到他们不便,就想帮他们,“或许,是自己残疾后,才更理解他们吧。”

能怎么帮?我只会跳舞,那就用舞蹈去鼓舞他们吧。突然冒出的想法把她自己也吓了一跳。在重庆歌舞团老师的帮助下,她拼了命练习,刚做了假肢的腿在硬硬的病床上磨出了血泡,疼得直咬牙,却在一次次跪立中露出了笑脸。

她给自己的舞蹈取名《鼓舞》,一是鼓上跳的舞,二是可以鼓舞跟她一样不幸遭遇灾难的人们。

演出那天,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廖智异常忐忑,生怕搞砸了。但在音乐响起、灯光打在她脸上时,她忘记了害怕,身体随着音律舞动起来。她脑海中闪过很多画面,一路走过来的点点滴滴……她希望,所有人像她一样,走出阴霾。

演出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她被应邀到香港、加拿大等地区、国家演出。她的坚强也感动了中国首善陈光标,要按他公司高管的标准给她每月发工资。

她成功了,父母、朋友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可终究还是缺了他。李强一直躲着她,只偶尔从朋友那里知道他有时在绵竹,有时在德阳,身边总会有不同的女人陪伴。有时会接到他莫名其妙的短信:“不要忘了,你是从废墟里出来的,不要忘了家乡的人们。”“做好人很难,但一定要做好人。”……

这个男人,在地震中幸免于难,却因亲人罹难再也走不出阴霾。廖智看起来已经重新站了起来,然而,在她欢快的语调里,在她随时挂在脸上的笑容里,令人无法不揣测,刻骨铭心的伤痛仍然存在,以另一种方式在演变。他们仍然需要时间来弥合残缺和伤痛,而那,可能是一辈子。

李强经常换手机号,刚刚联系上,又换了号码,在医院见过之后,廖智再没见过他一面。廖智才25岁,她想尽快走出伤痛,名存实亡的婚姻只会带来更多的悲伤。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今年8月,廖智拿到了法院的离婚判决,她和他终究还是散了。那天,他依然没有出现。廖智说,她理解他的痛苦,可她觉得他更自私,“难道我就不痛?我也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婆婆呀。”

上一篇:启智行通稿下一篇:绿叶掉落简历word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