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024-08-26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通用8篇)

篇1: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长葛市老城镇榆圆小学尹永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新课程中崭新的亮点。它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的课程内容,自有其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调查、实验、观察、交流、协作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健康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作为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一些活动的内容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家长的帮助、社会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当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回到家中,走进社会,必然会引起家庭、社会的关注。当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得到了农村家庭和社会的认可时,就从客观上促进了农村家庭、社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当中。要使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到健康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内容选择上,重视与生活的联系和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但主题的选择要考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有些主题和内容虽然是学生感兴趣的,或者与语文学科的主题相吻合,但由于农村客观条件和实际环境的限制,难以将活动展开,操作性不强,就要忍痛割爱。

因此,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要立足农村实际,选择一些既含有语文学习要素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并且操作性强的主题和内容开展活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时,不仅仅将活动内容限于读书、游戏、参观游览、锻炼身体等方面,而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关注身处其中的农村生活,记录下自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到菜园、田地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等。并且,我引导学生重点体验课余种植蔬菜的过程和乐趣,因为家乡的大棚蔬菜小有名气。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感受到了活动的意义,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二、在过程指导上,做到循序渐进,细扶缓放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要顺利展开并良好地完成活动,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活动技能和方法。教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细扶缓放。“细扶”指的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开展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之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一定指导。例如,开展三年级上册“身

边的传统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我从活动的内容、运用的方法、成果展现的方式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在活动内容上,我引导学生选择熟悉的节日文化和戏曲文化进行了解;在方法上,我为学生提供了活动指导卡,包括成员分工、方法指南、资料记录等内容;在成果呈现方面,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式,如,文字摘录、动手制作(对联、斗方、黄梅戏简单道具等)、活动日记、表演。当学生需要从有关书籍、网络上搜索资料时,我帮助学生选择书籍,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并且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与家长及其他人员沟通合作。四年级上册安排了“成长的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指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时,我针对广大农村学生的实际,联系三年级下册“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综合性学习,将指导的重点放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挖掘上。因为本地区农村90%以上的学生家长都在外地打工,这些“留守”儿童有着独特的成长经历。引导他们正面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故事,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生命质量提升的需要。

“缓放”指的是教师不要急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某些活动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开展语文综合活动的能力。在农村小学,“缓放”显得尤其必要。因为在大多数农村小学,不仅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十分有限(如图书不足、缺乏网络),而且,大多数学生家长不在家中,或即便在家中,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也缺乏辅导

孩子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

三、在活动组织上,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语文综合实践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生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合作精神,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农村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制约,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我加强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小组组成上,不仅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兴趣方面的搭配,而且考虑学生家庭住处间的远近,避免因自然村落导致的路途较远或交通不便影响了学生间的合作。在主题和内容选择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主题范围下选择小组成员都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求组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然后群策群力,制订好活动计划。组长要了解组内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分工,修改计划。教师要随时了解活动开展的进度和具体情形,及时指导学生相互间的合作,鼓励学生想办法获得家长和社会人员的支持。在资源利用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积极共享,使学习资源在学生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汇集、呈现学习成果时,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成果汇集其中,在交流展示时能共同分享合作的成功果实。这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农村学生就会逐步养成合作的习惯,树立主动合作的意识。

四、在目标养成上,重视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不可否认,新课程新理念虽然得到了多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意识的影响以及功利主义的存在,许多家长甚至教师并不重视“实践”,而只看重片面的学业成绩──分数,尤其在农村。

今天,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的终身的发展,在“学业成绩”之外,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农村的发展,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土地的情感,就是要重视活动过程的体验,重视学习成果的分享。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除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还以教材为依托,在“农”字上下工夫。例如,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壮丽的祖国山河”等专题,开展以“农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农村的景美;结合“心中的秋天”“成长的故事”等专题,开展以“农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验农民的辛劳、淳朴、善良、坚毅、热情,感受农事的艰辛、繁忙、热烈、欢快,进而体会在农村成长的骄傲;结合“神奇的科技世界”“科技成就”等专题,开展以“农技”“农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农村新面貌;结合“神话故事、传说”“观察与发现”等专题,开展以“农语农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搜集农谚俗语、民间故事等,培养学生爱农村,爱土地的情感,受到农村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决不能迷

信于教材,把教学活动凌驾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上,为单纯地完成教材制定的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漂亮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从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篇2: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遵照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求职表演等外,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自己在每一位同学的页面下写上一段话,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组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学联谊会,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每月为家庭成员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易于创造成果,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成长的烦恼》,八年级下册:《献给母亲的歌》等。

二、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寨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家畜家禽的饲养情况;另一组调查当地的矿藏分布和森林资源;第三组负责统计辖区内的河流及其受污染的程度。以上过程大致安排2—3周时间,然后各小组成员总结调查所得,再由组长执笔写出专题报告,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同样可以的合并课本主题有《寻觅春天的足迹》与《古诗苑漫步》,《世界何时铸剑为梨》和《让世界充满爱》等。

三、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八年级下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梨》等,在无书、无网的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将《戏曲大舞台》改为《你歌没有我歌多》,让同学们到各村寨去收集山歌、民歌,并举行山歌、民歌演唱会,体会原汁原味的民众风采;将《探索月球的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将《追寻人类起源》改为《家族的变迁》,去追寻家族中的交叉历史,如异姓通婚史,异族通婚史,异族继承史(异族过继儿子继承财产)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血管里都流动着对方的血液,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再如,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改为《家乡人物史略》,给家乡历史上的名人立传,由于它们来自老百姓亲口述说,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历史人物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篇3: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那么, 农村初中如何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呢?笔者认为,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应侧重于四个立足点的整体把握。四个立足点, 即立足于课标, 准确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立足于教材, 准确把握和定位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 立足于学生, 切实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主体地位;立足于生活, 充分把握和利用语文学习的活水资源。

一、立足于课标, 准确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综合性学习的阐述可以归纳为五个特点:

1.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是学习目标、跨领域学习和学习方式的综合, 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综合, 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

2.实践性。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讨论, 选出研究主题, 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 讨论分析问题, 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探究性。在探索活动中, 通过探索和成果展示, 侧重于学生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4.开放性。突出多元开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明确跨领域学习, 跨学科学习。

5.评价性。侧重于教师的简要实用的指导主导作用, 注重学习活动过程的多元方式评价和学习结果的准确评价, 促成激发兴趣, 深化认识, 培养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这些特点, 形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是学习目标、跨领域学习和学习方式的综合, 突出实践性, 重探究, 重应用, 重过程, 重参与, 重方法, 重体验。把握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有利于这一教学板块的更好实施。

二、立足于教材, 准确把握和定位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的定位, 直接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会促使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高效课堂的形成。纵观初中语文教材, 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

1.要树立综合性学习序列化的教学思想, 循序渐进, 稳步开展教学。七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筛选和运用资料,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初步体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好处, 体会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八年级侧重于探究问题, 养成根据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合作地搜集和筛选资料, 并灵活运用资料能力的训练, 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理性思考。九年级在综合性活动中侧重于写作训练与提高, 强调实用性写作的运用。

2.树立单元阅读教学内容与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相互统一与渗透的教学思想。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定位, 小而言之, 是在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 是单元教学内容能力训练的综合;大而言之, 是在生活化语文基础上开展的, 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两者之间确立可以关联的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设计, 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3.充分解读综合性学习教材编写内容, 合理进行舍弃存留, 选择切合地域文化特点、适宜于实际学情相关联的教学内容, 开展综合性学习, 突出个性化特色。

4.整合教材阅读教学文本内容, 选择主体性相关内容, 开展比较鉴赏性综合性学习活动, 激发兴趣, 开阔视野, 为以后学生开展小型和实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自主创新提供示范和铺就道路。

三、立足于学生, 切实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主体地位。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种多边型活动, 表现为师生多边互动、生生合作交流, 以及学生对活动内容的独立思维与认知 (包括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对活动的规划、实施、总结的过程) , 教师始终如一要真正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脱离学生心理需求和身心发展, 一味地既做导演又做演员, 追求课堂的“高”、“大”、“上”, 忽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对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差异性和局限性, 切忌树墙式的一刀剪。

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种分享型活动, 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中, 明确学生的分工合作的内容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具体指导和要求学生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 最大程度地激越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 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思维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知识流动迁移与构建, 并将探索结果分享出来, 达到个体和小组的共享, 使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收获对知识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四、立足于生活, 把握和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水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注重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 它的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让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生活, 打破学校生活的拘泥, 突破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瓶颈。生活处处有语文, 它是学生学习的丰盈不竭的源泉, 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化的延伸。教师不但要创设生活情境, 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 让学生关注人、自然、社会, 把自我融进生活, 与生活进行广度和深度交流对话, 增强体验, 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而且要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提高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篇4: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落实实践

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机渗透综合性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材的选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更多地考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性学习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教《赤壁之战》之前,我曾教过一篇第九册拓展阅读中与之相匹配的课文《苦肉计》,文中记叙了黄盖、周瑜为了诈降曹操,合演了一场苦肉计使曹操信服。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有机渗透综合性学习,在教到黄盖怒火直冲,周瑜怒不可遏时,我随机让学生说出描写发怒的词语。黄盖被打时,我设计一处补白,让学生揣摩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还组织学生写写黄盖给曹操的诈降信。

由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机渗透了相关知识,因而在教学《赤壁之战》时能得心应手,学生学完《赤壁之战》后仍意犹未尽,我又以本篇课文为生发点设计并上了一堂语文综合活动课。

具体内容如下:

A、【辞海拾贝】1、重在让学生说出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如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桃园结义、神机妙算等;2、歇后语:出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说出后半部分。如诸葛亮弹琴、诸葛亮的鹅毛扇、关公照镜子、张飞穿针等。

B、【才华展示】 通过讲故事、朗读、表演等形式各施其才

C、【脑力冲浪】 重在让学生写一写、评一评三国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张飞、关羽、赵云等)通过开展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

D、【开心一刻】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歌,鉴赏诗词(《七步诗》《赤壁怀古》),查看三国地图(魏蜀吴地图、荆州图),观赏三国连环画(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潜能得到发挥,互助合作精神得到发扬。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此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

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持续生成综合性学习

《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针对身处农村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不经意间,春的脚步已来到人间,面对大自然赋予的春天美景,面对社会备受关注的环保问题,我设计了《步入春天》这节语文实践活动课。

活动过程:

1、深入了解春天各种动物的生活。结合课前同学们收集的许多关于春天各种动物生活的资料,阅读了《谈谈春天动物的活动》丛书,让学生谈谈“春天哪些动物最可爱,最能给春天增添生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以研究此类动物的“著名专家”身份向大家作“学术报告”。然后,播放春天各种动物活动的录像,再次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

2、赞美春天。学生通过单独准备、自主合作等方式,以不同的形式赞美春天:①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②学生自编舞蹈《可爱的春天》、演小品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③挥毫泼墨展示书法作品“春天,你是一幅精美的图画”;④朗诵自己创作的小诗《春天的赞歌》;⑤学生绘画春天美景的图画展览,并配上解说词。

3、开展“还春天一片绿色”的环保教育活动。启迪他们发现现在的春天动物的种类少了,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大地的绿装也没有昔日的翠绿了,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破坏人类自己的家园,长此以往,留给人类不再会有生机勃勃的春天,留给人类的只能是一片荒漠。通过让他们讨论环保举措、书写环保倡议书、演小品《植树》等,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是语文教学多样性、开放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步入春天》这节语文活动设计力求体现了以下特点:

1、活动目标综合化

设计语文活动目标,不仅要围绕一个主题,将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有机整合,还要重视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给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

2、活动内容生活化

语文活动内容来自儿童丰富的生活实践,不仅能提高语言交往技能,更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认知兴趣。这节活动课,我顺应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如:以研究动物的“著名专家”身份向大家作“学术报告”;讨论环保举措;书写环保倡议书等等。这些安排都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内容来源于学生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来源于学生的认知现状。

3、活动过程自主化

阅读、搜集资料、合作书写倡议书、学术汇报、排演小品、演唱歌曲、书法绘画,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动态的学习情境中持续生成综合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理念。

三、落实课后实践性作业,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新增了一些实践性作业,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找一找,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增加才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谈谈其中的几条途径:

(一)办展览

我利用壁报开辟 “佳作展览”栏目,主要展览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书画、手抄报作品。

(二)开汇报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探索,自主合作,把课外了解、调查、实验、操作中的情况在同学间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向大家作汇报。

(三)开故事、诗歌朗诵会

我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定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把学生在课外读到的故事、诗歌,在故事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诗歌朗诵会把诗歌朗诵给大家听,让大家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随后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朗诵能手”,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创编故事、诗歌,提高语言的再创能力。有时上课渗透有关诗歌,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常常为课文编一些小诗与我交流。尽管有些还写得比较幼稚,但我总是在小心呵护他们兴趣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建议。久而久之,学生创作激情、创作能力有明显提高。

(四)建立阅读笔记

教师要配合所学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的、适合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读物,根据学习要求,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建立阅读笔记,记录相关内容,把文章的大概内容,或优秀片段,或佳词佳句,或读后感记录下来,定期反馈、交流、评价。

课文后的实践性作业,是实现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一条途径,更是进行语文综合性活动的重要途径。

总之,“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执教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语文课程标准》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篇5: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张立霞教授讲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我知道了综合性学习要掌握的几个原则。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途径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选择、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再在班上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到活动成果的展示,应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保证自主性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督作用。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要避免放任自流。特别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适合开展哪些活动,不适合开展哪些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建议。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作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理所当然地不同于严肃意义上的科研。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重在体验和感受;其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恰恰是最不易得到落实的。

(4)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篇6: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活动课型。你一定对这个活动课型很感兴趣吧!进入本章节你会发现:这个领域我们既熟悉又陌生,通过学习,你不仅能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理念,还能借鉴并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为你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我们需要学习理解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解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

综合性学习评价 我们需要阅读借鉴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

“综合性学习”教学指导及教学案例 我们需要实践

怎样实施“综合性学习”活动

怎样评价“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学习。”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实践性的体现,也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教学时我们应根据什么来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怎样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综合化

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时,既要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又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某实验区的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了课文《黄河魂》后,开展了“我爱你,黄河”的系列活动。1.学生搜集描写黄河的词语、诗、词、歌、文、图、音像等信息,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文、歌等,让学生读,背,唱。2.组织学生到黄河边活动,并拍摄录像。3.在语文活动课上,展示前两个活动成果。活动课通过“走近黄河(展示信息)———畅游黄河(初步运用信息)———依恋黄河(综合运用信息)———赞美黄河(创造信息)”这几步进行。4.总结拓展,小组合作展示研究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丰富了有关黄河的语言积累,培养了搜集、处理、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了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激发了学生爱黄河、爱家乡、爱中华的情感。活动中,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二、内容主题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学习活动。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由教师提供参考问题或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展开学习。但自主绝不等于可以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并在一个确定的主题统率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活动课精彩纷呈,富有成效。如有位教师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后,在全班举办了“安徒生童话周”。活动设计如下:

1.向全班学生征集本次主题活动的会标和吉祥物,由学生从候选作品中投票决定。2.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了解安徒生生平、创作经历和作品。3.邀请童话作家到班级举行讲座,接受小记者采访。4.教师上童话赏析课。5.在班内举办“故事会”、“朗诵会”、“表演赛”等活动。评选“故事大王”、“朗诵能手”,开展“安徒生童话续编大奖赛”,评选出“童话大王”。6.汇报表彰会。各小组将前阶段的活动成果作一个展示。可以以故事、表演剧、朗诵、歌舞等形式汇报,也可以以小报、班级童话集、读书心得等形式展示,最后老师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极受欢迎。

三、形式多样化

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地点不限于课堂,不限于校内,时间不限于40分钟。形式的多样化是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之一,形式越多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就越宽广,受到的语文教育就越全面,学习的兴奋点就越多,学习动机也越强。但是,形式的多样化不等于形式化,最重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常见的语文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竞赛型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于形式的大小,如谁是儿歌王、成语大串联、歇后语大奖赛、格言警句大家背、古诗中找春天、小小朗诵会、寓言故事新编、名句接龙、小小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长文速读赛等等。语文竞赛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语文。

2.表演型

小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式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学习了《小露珠》、《半截蜡烛》等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自己创作、设计、表演课本剧。

3.游戏型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学了苏教版的《黄山奇松》、《烟台的海》、《九寨沟》、《庐山云雾》等精美的课文后,师生可一起设计小导游的游戏,请一名学生当导游,其余的学生做游客。导游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给大家介绍。游客可随时向导游提问,还可以设计词语接力、开火车、找朋友、猜字游戏、语文大冲浪等游戏。

4.辩论型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可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在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时唇枪舌战,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赏析型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开设一些赏析型的活动课。如学完苏教版第十册《望月》一课后,有位教师发现学生对其中描写月色美的一段课文特别感兴趣。于是,就让同学们去搜集名家对月色的描写。学生们找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春》、峻青的《老水牛爷爷》等名篇的片断,老师特地增加了一节欣赏课。课上,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片断,争先恐后地谈感受,还配上音乐、图画进行欣赏,有的还争着做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背。当学生情难自抑时,老师又让学生动笔随意写点儿什么,各种描述或赞美月亮的句子从同学们笔端徐徐流淌出来,清新自如,引人入胜。

6.综合型

即把比赛、表演、游戏、调查、汇报等各种形式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上一堂综合课,如前面所例举的《我爱你,黄河》就是一堂综合型的语文活动课。学完《草原》,有的老师设计了《走进草原》,学了《恐龙》,设计了《我知道的恐龙》等语文综合活动课。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调研型、故事型、演讲型、讨论型、操作型、阅读型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生的喜好、课文涉及的内容挑选合适的形式展开活动。

四、过程活动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究、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通过看、听、说、议、诵、赞、辩、唱、跳、画、拼、摆、量、剪等多种形式,在做中学,动中悟,教、学、做合一,使语文训练实而见活,动而有序,真正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理念,从而摆脱课堂教学惯用的讲解、提问等手段,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如在教学古诗《绝句》时,可一边指导学生诵读,一边启发想象,引导学生给诗配画,再借画读诗。《快乐的节日》课文的学习,可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唱一唱,让学生获得更直接、更生动的感悟。

五、活动开放化

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时要注意:

1.学习内容的开放

要求教师一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二要保证活动内容的可供选择性。因为只有具备这两点的活动内容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2.学习方式的开放

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语文学习单一的授受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倡导体验式、感悟式学习,倡导综合性、实践性学习等。

3.学习空间的开放

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间(教室)变为弹性的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4.学习结果的开放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多样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诗歌、小品表演等等。二是活动得出的结论要具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5.师生关系的开放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向何种角色转换,何时转换,要视活动的需要而定。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和问题求解阶段;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一、活动的准备阶段

首先要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综合性学习主题或课题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这种“内需”可能是自发的,更多情况下需要教师诱导引发。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种版本的语文实验教科书在板块设计中都专门列项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板块。教师要切实利用这一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合作精神等。

2.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就有多丰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事事、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做到家庭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确定主题时要考虑学段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中高年级可考虑这样一些选题: 为班级策划一次春游活动。要考虑好春游的路线、地点、交通工具、组织管理、费用开支以及开展哪些活动等。写一份春游活动方案,先在小组开展交流评比,再择优向全班推荐。阅读《西游记》原著,在班级讨论会上,谈谈自己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先写发言稿,然后参加讨论。也可以召开一次《西游记》故事会,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断。给大地一些绿色,为家园增添一片亮丽。你觉得校园、社区或者城镇绿化还存在哪些不足,你的建议和方案是什么?请你绘制一幅图或写一份建议书,递交有关部门。

过新年时,你们收到了压岁钱吧,自己设计一份调查表(例如来源、金额、用途等等),在班内或学校作一次调查,对这份调查,就你的看法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二、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对问题进行理解,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线索,建立综合性学习小组,讨论具体研究的思路和措施。为此,教师可提供适当的知识背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情绪,诱发探索动机。

如有个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周昱同学的父亲经营着一个贸易公司,他常常看到父亲到银行取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有了这样的疑问:银行不是造币机构,它的钱从何而来?于是他决定对“银行利润从哪里来”进行研究。

确定了研究课题,周昱请教了老师,咨询了爸爸,制订了研究方案。

三、实践体验、问题求解阶段

这一阶段是综合学习的关键。当学生明确问题、进入问题情境之后,便要进入探索实践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为解决问题搜集、筛选信息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并实施直至检验结果;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活动等。实践体 验、问题求解的过程是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加强体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阶段中,不要单纯追求问题解决的结果,有的问题也无需得到最终结果,即使有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也并不意味着学习失败。但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注重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全员参与。

如上面案例中周昱同学明确问题后,他制订的研究方案是: 采访提纲1(采访对象:银行一负责人)1.银行属于哪种单位?

2.银行的客户分哪几种?银行分别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 3.银行的收入有哪些?开支有哪些? 4.银行会不会亏损?倒闭? 采访提纲2(采访对象:隔壁邻居)1.你与银行打过交道吗? 2.银行能为你提供哪些服务? 3.银行为你提供服务后获得什么收益? 采访提纲3(采访对象:父亲公司的财务科长)1.银行为公司提供了哪些服务? 2.资金通过银行往来有什么好处? 3.银行为公司提供服务,获取哪些收益?

经过了多次采访,周昱同学基本上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疑团,他就把这次调查访问的结果制成了一张表格,还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四、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取得的学习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发表。成果呈现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书面形式呈现,也可以运用口头表达形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演示、表演等形式,也可以办展览,搞竞赛,出墙报,编刊物,制网页等。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阶段,也是学习成果分享阶段,还是互相评价、自我反思阶段,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可以说,它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周昱同学在总结中是这样写的:银行利润从哪里来? 我的观点:银行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和无处不在的网点,吸纳储户,筹措资金,银行员工充分发挥其智慧,将资本充分地运作,赚取息差和汇差,通过中介服务,收取服务费。这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加强管理,降低运作成本,扩展业务,增加服务收入,合理调整存款结构,代理收缴各种行业规费,如电话费、水电费等,从中收取劳务费,同时吸纳资金。办理各种汇票,发行国债、债券的费用,开展咨询业务,收取信息费等,这也是银行利润的来源之一。

因此我的结论是:

1.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利息差。

2.代收费用(如有线电视费、电话费)的手续费。3.加强管理,降低运作成本。4.汇率差。

5.积极吸纳储户,及时放贷,加快资金运转。

以上几方面的总和减去银行运作成本,即为银行的利润。反思:

以前我觉得银行利润是从存户的钱里拿的,现在经过调查采访我知道了银行利润的产生还有一些知识和风险呢!我明白了: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像“银行利润是从储户的钱里拿的”那么简单,因而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了解,不要人云亦云。

———转摘自《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 戴晓娥

“银行利润从哪里来”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周昱同学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访谈解决问题,了解到相关的知识,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最后在总结中既得出了问题的结论,又获得了体会,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是有效的。

案例:

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课设计

———从《草船借箭》引开去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中心小学 韦幼愿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少年版)的基础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故事,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多媒体为载体,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及听、说、读、写、演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课前发给学生《三国演义》原著中与《草船借箭》有关的内容、《草船借箭》的课本剧。引导学生熟读《三国演义》(少年版),浏览原著编目,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借阅各种相关资料,准备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歇后语、诗词、表演片断、朗读片断等。并选出朗读组组长、表演组组长,由组长与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商议并排练好朗读片断及表演片断。准备时间为两个星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博士头饰。

三、教学过程

(一)以《草船借箭》为引子,激发兴趣

1.播放《草船借箭》录像片断。设疑:这个片断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出自哪一部名著哪一回?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全班抢答。

2.教师小结:《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不仅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语言表达形象生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文艺中,看谁能了解到最多的三国知识,我们将评出这一次活动的小博士。现在比赛开始,看谁能当上“三国文艺小博士”。

(二)以课件为载体,激活知识 课件出示画面,画面内容如下:

辞海拾贝 才华展示 脑力冲浪 成语 歇后语 讲故事 朗读 表演 写一写 评一评 开心一刻 三国主题歌 诗词鉴赏 三国地图 三国连环画

学生自由选择以上内容选答题目,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凡答对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选择开心一刻中的内容。(答题形式多样化,可以个别答、小组答或全班抢答)学生答完每部分内容,教师要加上合理的评价,并要注意用上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始终保持参加活动的兴趣。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加上自然的过渡语。

课件中的具体内容如下: A.【辞海拾贝】

1.成语:(1)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着力赞美的一个人物,你能用哪些成语来赞扬诸葛亮?

(神机妙算、胸有成竹、鞠躬尽瘁、忠心耿耿、能说会道、料事如神……)(2)你能讲出其他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吗?

(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桃园结义、如鱼得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歇后语:(1)课件出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说出后半部分。(周郎的计谋 诸葛亮弹琴 诸葛亮的鹅毛扇 关公照镜子 张飞穿针……)

(2)出示草船借箭、刘备摔阿斗、周瑜打黄盖、曹操败走华容道、关公赴会等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猜歇后语。(3)指名补充课件以外的歇后语。

B.【才华展示】

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选择你喜爱的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配上动作。

朗读:请朗读组同学展示朗读才华,看哪一组的同学最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课前已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三组,由组长分配好朗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原著片断、《草船借箭》的剧本相应片断、《草船借箭》的原文相应片断,朗读形式由小组成员决定。可齐读,分角色读,领读等)

表演:请你自找伙伴演一演课前已准备好的三国故事(其他同学参与评价。)C.【脑力冲浪】

写一写: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去跟三国人物交个朋友。请以“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评一评:课件出示三国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张飞、关羽、赵云等)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你评一评。

教师小结:评人物时,要客观,既要看到人物的优点,也要看到人物的缺点。比如:周瑜在《草船借箭》一文中妒忌心强,但在《赤壁之战》中,他又有很高的指挥才能,苏轼在《赤壁怀古》这首词中还赞美了他,请大家共同欣赏《赤壁怀古》。

D.【开心一刻】

三国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诗词鉴赏(《七步诗》、《赤壁怀古》),三国地图(魏蜀吴地图、荆州图),三国连环画(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三)以评比为契机,激励学习

由全班同学一起推选出各个节目的小博士,并为他们戴上“三国文艺小博士”头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一节课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诗词、成语、歇后语等。这只是沧海一粟,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习从其他名著节选出来的片断,更进一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读其他名著,相信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们将会举行《四大名著》知多少活动,老师期待着大家再次走进我国的文化长河中,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点 评】

这个课例是教师从《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引开,设计的一堂语文综合活动课。学生学完《草船借箭》后意犹未尽,对周瑜、诸葛亮、曹操等人物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因此教师根据课后题“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设计了语文综合活动课。这节活动课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潜能得到发挥,互助合作精神得到发扬。本节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乐学。通过课堂活动的实施,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表演能力、评判他人的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等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受到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此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

阅读材料: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用好祖国文字

一、学生搜集平时作业中的错别字和学校附近商店的广告牌上、各单位宣传栏里的错别字和繁(简)体字,搜集有关汉字的知识材料。

二、举行一次有关汉字知识的交流会,让学生将各自搜集来的有关汉字的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具体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a.汉字的来历。b.汉字的演变。

c.汉字对人类文明发展起的作用。d.“一字之差”的故事。

三、将搜集到的错别字和繁(简)体字向全班展示,再分小组进行改正。1.纠正错别字,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该怎样改正。

2.指出繁(简)体字给读者带来的不便,并找出他们的常用字体。3.将纠正后的生字与原错别字进行比较,分析一下造成错别字的原因。

4.根据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进行分类,总结出易出现错别字的几大类型,以警示其他同学。

四、分小组深入到出现错别字和繁(简)体字的地方进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写成调查报告,并在全班开一个调查报告评比会。

注意事项:

1.在搜集有关汉字的知识资料时,要指导学生根据 a—d的有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找,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课外进行的调查活动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3.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

———摘自《小学教学设计》2001年第7—8期

这个活动设计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哪些原则?你读后受到哪些启发?请将你的想法写在空白处:

篇7: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反思

新课改以来,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但其间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教师课程意识淡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切入口,借助语文实践活动构建符合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但目前农村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仍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或教师教的材料。于是,“教教材”成为很多农村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常态,即使是现有课程资源,也有教师未能“吃透”,未能创造性地“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更谈不上独立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班本特色、师本特色、生本特色、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

要想解决农村教师课程资源整合意识淡薄的问题,首先要树立农村语文教师的大课程资源观,要让他们明白教材不仅要用好,还要用活。此外,农村教师要跳出教材,要超越教材,要重视工具书、图书、影视、报刊、杂志、标牌广告等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与运用,更要重视素材型课程资源,特别是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运用。

在农村,教师还应大力开发优质的农村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富有乡村气息的民风民俗等农村优势资源、特色资源,使课程资源乡土化、本土化,开辟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境界。

二、学生主体地位弱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是自我构建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但目前的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意味着教师要俯下身,回到学生当中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

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天性,欣赏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身上寻找教学的最佳突破口,并做到当学生能独立思考时,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时,教师不示范;学生能独立解决时,教师不代替。把每个学生都视为一个原点,一个知识的凝结中心。

三、合作流于形式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但在当前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

一是以为“合座”即“合作”,分组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小组成员没有角色互补,未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二是以为“讨论”即“合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么各说各话,要么你推我让。教师袖手旁观,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没有对学生应如何倾听、如何质疑、如何主持等人际交往及合作技巧进行必要指导。三是合作学习中成员分工没有层次。四是合作时间过短,使得学生的合作探究名存实亡。

篇8: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教育较落后的农村初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接受和认同, 并且语文综合性学习也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由于学校受经济薄弱、教学资源短缺等条件的限制, 以及农村学生相对城镇学生知识面窄一些, 生活阅历欠丰富, 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较单一。因此, 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着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现象, 不能达到或者说未必充分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甚至于某些主题无法开展。如果教师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地方教学资源, 不仅是综合性学习过程不完整的表面问题, 而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难以完满实现的头等大事。笔者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实践探索。

一、运用课本主题, 丰富活动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 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 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 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 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 并在实施过程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 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 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 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 求职表演等外, 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 让学生自己在每一位同学的页面下写上一段话, 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 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 组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学联谊会, 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 要求学生每月为家庭成员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 丰富了主题内容, 扩大了活动空间, 易于创造成果, 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家》, 七年级下册:《成长的烦恼》, 八年级下册:《献给母亲的歌》等。

二、处理课本主题, 扩大活动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 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 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 (校) 活动。因此, 有必要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 这样会省时、有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 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 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 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寨分成几个小组, 一个小组调查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 家畜家禽的饲养情况;另一组调查当地的矿藏分布和森林资源;第三组负责统计辖区内的河流及其受污染的程度。以上过程大致安排2—3周时间, 然后各小组成员总结调查所得, 再由组长执笔写出专题报告, 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 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 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 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同样, 可以的合并课本主题有《寻觅春天的足迹》与《古诗苑漫步》, 《世界何时铸剑为梨》和《让世界充满爱》等。

三、改变课本主题, 整合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 因此, 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 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八年级下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梨》等, 在无书、无网的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 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 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如将《戏曲大舞台》改为《你歌没有我歌多》, 让同学们到各村寨去收集山歌、民歌, 并举行山歌、民歌演唱会, 体会原汁原味的民众风采;将《探索月球的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 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 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将《追寻人类起源》改为《家族的变迁》, 去追寻家族中的交叉历史, 如异姓通婚史, 异族通婚史, 异族继承史 (异族过继儿子继承财产) 等, 从而让学生理解, 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血管里都流动着对方的血液, 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再如, 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改为《家乡人物史略》, 给家乡历史上的名人立传, 由于它们来自老百姓亲口述说, 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历史人物的闪光点, 激发起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四、结合乡土文化, 超越语文界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运用语文”, 任何知识如果脱离倾吐的场所, 它将会失去其生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语文的实践、运用搭建了一个倾吐的平台。我们在完成课本主题任务的同时, 将学生的语文课本演绎为百姓的生活所需的精神食粮, 不仅积淀了语文素养, 为大同语文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这里主要讲两条, 一是送课本文化下乡, 在每年的“六·一”“一二·九”, 我校都要举办文艺表演会,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评书、故事, 在舞台上演出, 台下的老百姓入神地倾听, 达到了情感的倾诉, 理解的升华的效果, 缩短了学生与农民的距离。我校编的课本剧《石壕吏》在县学生艺术展示周上获二等奖。其二是服务“三农”, 除发动学生为农民办专栏宣传科学种田外, 每逢春节, 老师带领学生为农民写对联, 画年画。老百姓平时家中的红白喜事, 他们也到学校请师生写对子, 这一方面发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资源, 拓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 学生找到了语文知识倾吐的场所, 转化了语文的书面素养, 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品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上一篇:让我们同行教案下一篇:测评网牛津小学六年级英语 毕业练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