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2024-08-24

2024—2025学年度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2024—2025学年度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长宁中心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2006—2007学年)

本学年度,我校根据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教育,主要的是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的精神,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把法制教育作为治校之本,把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育人之本,在全校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坚持全方位开展、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的原则,并且将法制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特色教育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增强了法制观念,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具体措施。

二、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为了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学校每周一上午利用国旗下讲话,通过每周四红领巾广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手抄报是学校一项常规教育形式,我校非常重视师德教育,重视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有关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参加普法培训学习和考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教的水平,人人做德育工作者,个个参与法制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建立法制教育阵地,组织三年级中队到该阵地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国防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网络不良内容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及时适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选好学习内容。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教职工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教职工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促进教职工进一步树立遵纪守法、遇事找法的法制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提高了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把法制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通过教学,向学生普及有关的法律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3、请法制副校长进校。

我们经常请学校法制副校长—镇司法所所长邹选平同志来学 校指导法制教育工作,向学生进行法律讲座,使学生深受教育。

4、利用课室板报及学校德育长廊,广泛宣传法律知识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三、开展灵活有效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1、法制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养成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抓好以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最好教材。我们坚持执行每日的卫生、纪律等常规检查制度,利用各种评比使遵章守纪深入人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漠视纪律,不守规章的行为。

2、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为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我们通过家长会,用问卷调查形式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共同提高。

长宁中心小学

2007年7月2日

篇2:2024—2025学年度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努力使法制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进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二、教育目标:

1、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使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学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师生守法率百分之一百。

三、具体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法制教育管理。(1)、坚持“四个落实”。一是机构落实:学校成立一把手为组长, 法制副校长(聘请辖区派出所所长担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法制辅导员为成员的“法制教育领导组”,组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组”,由“法制教育领导组”的成员和学生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形成一个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管理体系。二是人员落实:配齐在“法制教育领导组”领导下的三支工作人员队伍,各类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健全。三是责任落实。将法制教育纳入目标责任制实施范围,和学校其他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执行、一些检查、一起总结,形成既有齐抓共管,又有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四是制度落实:学校制定《师德师风规范》并与全体老师签订,使学校化法为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做到“三个到位”。首先是认识到位:将法制教育与教师政治学习有机结合,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范围。其次是工作到位:严格实施计划管理,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各阶段工作计划,相关部门专门制定工作计划,保证法制教育工作的有序运行;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的真正落实;定期总结表彰,强化工作激励。第三是资料管理到位:建立学校法制教育专项资料,收集软件资料,实施规范化管理,对问题学生专门建立个人档案,实行追踪管理,做到了分类科学、记载翔实、装订规范。

2、严格措施,活化法制教育形式

按照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要求,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教”、“听”、“看”、“读”、“写”、“赛”、“察”等灵活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喜闻乐见,强化教育效果。

(1)、教。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听。听法制教育专题报告。新学期开学典礼和学期结束的休业式,请法制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系列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各种常规要求。使学生受到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高尚的道德引导。

(3)、看。组织影视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资料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

(4)、读。开展“红读活动”。即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学校开放好图书室,提供学生阅读。

(5)、写。举办法制教育征文活动。配合影视>教育和“红读活动”,开展征文竞赛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促进法律知识的普及。

(6)、赛。开展法制教育竞赛活动。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推动力。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教融入班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班会上中受到法的熏陶。

(7)、察。组织开展社会体验、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童眼看亭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受到纪律法制教育。

3、互动协调,营造法制教育氛围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环境更具有艺术性;利用好橱窗布置,使校园环境更具有激励作用;开辟法制教育专栏,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利用广播台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建设规范化校园的环境,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2)、建立法制教育基地。一方面是建立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开展好活动;另一方面是建立校内法制教育基地,使我校法制教育的规范化提供阵地和保证。

(3)、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作用。对学生进行纪律法制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节日庆典活动,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充分发挥队组织的帮助教育职能,以增强学生抵御各种不良现象的侵蚀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积极指导家庭教育。一是举办家长学校,开展1---2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二是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沟通信息;三是建立家长开放日,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积极推行家访制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家访面每年要达

到30%以上;五是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先进的教子经验;六是建立“家校联系卡”,架起学校和家庭的桥梁;七是坚持每年暑期印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对学生假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明确要求;八是定期向学生家长印发《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宣传资料。通过家校联系的加强和对家庭教育的系列指导,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

篇3:2024—2025学年度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是中国儿童中心持续7年( 2008年至今) 得到中直财政支持、在全国推广和开展的教育实践和研究项目。项目始终贯彻以生态教育为载体,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项目还从校外教师成长、校外教育的活动模式探索和政策倡导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 项目总目标

以生态( 环境) 为教育主题,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带领儿童开展各种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实践,引导儿童向大自然学习,关心社会发展,与他人积极互动,不断探索和发现自我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2. 项目年度目标

以“自然学校”为主题,选取与自然有关的教育内容,深入探索遵循儿童特点与需求、促进儿童发展的校外教育模式与策略。

具体目标为:

( 1) 进一步探索具有“自然学校”内涵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儿童发展;

( 2) 继续深化教育中的“行动研究”,促进校外教师的专业发展;

( 3) 不断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探索服务于儿童发展的社会教育的方法与模式。

3. 年度工作计划

( 1) 部署项目工作、解读目标和要意,开展全国性项目培训;

( 2) 指导各合作单位开展教育实践,进行项目督导;

( 3) 指导各合作单位开展实践中的专题性研究;

( 4) 开展项目宣传,总结项目经验,收集项目成果。

二、项目进展

1. 探索具有“自然学校”内涵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区的43家校外教育机构成为项目年度合作单位,受益儿童达10万余人次,受益家庭达2. 5万个,覆盖全国约280所学校、300余个社区。各合作单位根据项目的要求和部署,依据当地儿童需求和特点,整合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开展“自然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在项目的引领和指导下,各合作单位以实践促进思考,进一步加强活动的趣味性、新颖性,提升活动的教育性,创新活动的形式,更加重视社会资源的整合,并更加关注儿童的参与和受益状况。

“让生活走进自然”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倡导让儿童“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将儿童与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 “绿色土壤·生命力量”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以孕育万物的“土壤”作为线索,引导儿童在认知土壤的基础上理解生命,从而激发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儿童的生态道德; “‘高原明珠’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 云南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在项目支持下,整合了云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云南大学的技术优势,以保护云南名片“滇池”作为生态教育的主题,将知识、情感、道德和行为的教育统合在一起; “节水小精灵”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 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 与成都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等机构合作,培养儿童记者,走上街头采访市民,他们的采访音频在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固定时段播出,号召全市关注节水、践行节水。

2. 深化教育中的“行动研究”,促进以校外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发展

“自然学校”项目通过全国性师资培训、项目组和专家团队赴各地开展项目督导、网络在线交流、组织《儿童生态教育专刊》等形式,推进教师能力建设工作。

首先,教师能力建设在时间和内容设计方面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时间上,每半年组织1次全国性师资培训,上半年重在解读项目、部署工作,下半年重在解决问题、促进思考; 规范上,一是师资培训设计的规范化。根据项目工作需要和教师发展需求,培训的内容兼顾教育理论学习、教育视野拓展、教育经验分享、教育现场观摩等板块,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方法,为满足教师发展提供多样化支持。二是项目督导的规范化。项目组根据各地上报教育方案的情况,选择有需要、有特色的合作单位作为督导对象,全年共组织7次项目督导,为合作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促进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视野和思考、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提升。

其次,项目组策划组织了《儿童生态教育专刊》,是一种师资培训的个性化形式。以往,一线教师往往陷于日常教学工作,对研究重视不够,致使他们的工作中积累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教师自身和“自然学校”项目的发展。《专刊》工作的推进,促进了各合作单位和教师对研究的重视。教师参与《专刊》工作,通过写稿、投稿、改稿等步骤,完成了一次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和培训。一方面,教师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研究的结构与方法都有了深入认识和理解; 另一方面,教师对儿童发展、儿童参与理念、儿童生态道德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政府相关政策等信息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和及时的更新。此外,教师的研究视角、研究习惯也在慢慢养成。

( 1) 4月10日 ~ 11日,“自然学校”教育模式研修班,北京;

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系———自然之友的环境教育;

雪地冬令营中的冒险教育———日本自然学校研修分享;

“CAN儿童与自然”项目简介;

湿地保护与自然教育———以鹤类迁徙路径上的自然课堂为例;

景观设计与自然教育;

从小木屋到自然学校;

华德福自然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自然体验活动现场教学观摩( 北京麋鹿苑) 。

( 2) 8月5日 ~ 10日,“自然·学校”2014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师资培训暨示范夏令营,贵州;

教育之道: 人与自然、社会、自性的关系与规律;

华德福教育中的“自然”;

“教育·艺术·自然”美国儿童木工工作坊理念与实践;

“自然学校”儿童木工工作坊活动暨教学观摩;

“自然学校”儿童自然体验夏令营活动暨教学观摩。

项目组和专家分别赴北京、江西庐山、贵阳、赤水、上海、宁波、青岛等地,就教师能力建设、教育活动开展、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方面,进行了调研与督导。

3. 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探索服务于儿童发展的社会教育的方法与模式

首先,各合作单位在整合各类资源、推进项目工作时,在继续保持与当地教育部门、环保部门、妇联等单位良好合作的基础上,今年还积极与当地政府、高校、媒体、其他环境教育项目、NGO组织等合作,提升了项目影响力和专业性。如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为云南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提供了专家资源、实验室资源和活动场地资源,提升了活动的品质和效果; 湖北省儿童中心将项目工作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普课堂进行整合,把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场地资源、科研优势、科普经验融入到儿童生态教育中; 武汉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把“自然学校”项目与“国际生态学校”项目( 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在全球推展的五个环境教育项目之一) 结合起来,在全市开展了“开心田园———太空种子种植”生态道德教育系列活动。

其次,各合作单位更加重视对社会热点的捕捉、对当地重点工作的聚焦。将项目活动与政府的重点工作和社会的热点关注相呼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实现对儿童和家长的宣传教育功能,是各合作单位的一种新型定位。贵州省赤水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除开展旅游外,在地质学、植物学方面也极具研究价值。赤水市妇联将本市形象建设与儿童生态教育相结合,开展“桫椤课堂”———我的自然责任项目,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十余个市委办局领导为组员的项目组,全力推动项目工作; 赤峰市妇联和赤峰学院开展深度合作,赤峰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生在策划、参与项目活动的同时,还作为项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儿童与居民; 2014年,浙江省委、嘉兴市政府决定“以势如破竹的速度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即“五水共治”) ,嘉兴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将“五水共治”融入到儿童生态教育实践中,研发了一系列的培训与实践活动,协助政府工作在儿童和家长群体中宣传“五水共治”。

再次,各合作单位高度重视儿童对家庭、社区的影响带动作用,主动走出机构、走向社区。他们有的将针对儿童的活动放到社区实施,有的将儿童的社区生活设计成活动,在整个社区内形成浓厚的生态道德教育氛围。黑龙江省儿童中心将多种活动放在社区开展,如亲子植树节活动、哈尔滨市健康环保家庭行动日活动、社区变废为宝回收活动等,把生态教育送到儿童的家门口,提升了儿童和家长的参与度。沈阳儿童活动中心带领儿童走进多个社区,围绕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开展实践活动,儿童发现了诸多问题和陋习,并对成人进行宣传教育。

为了向各单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项目组策划并参与编写了《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水主题活动手册》一书,该书已由中国环境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4. 1) ,并被水利部选为“向全社会推荐的50种水情教育优秀出版物”,为针对少年儿童群体开展水利教育提供了理念和方法支持。

随着项目探索的逐步深入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项目理念和实践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国妇女报》及各地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项目组积极拓展宣传渠道,与《世界环境》《学与玩》《中国校外教育》杂志开展多种合作。

三、项目特色

1. 顶层设计体现教育性、研究性、社会性

中国儿童中心作为国家级的校外教育机构,力争在我国校外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自然学校”项目依托中心这一平台,通过教育性、研究性、社会性的顶层设计和管理指导,提升项目品质和影响力。

教育性。项目以“自然学校”为主题,以全国校外教育机构为主要平台,合作开展儿童生态教育,探索满足和服务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本质属性是教育性。其教育性的实现路径中,以儿童的需求与发展为中心,通过科学研究、示范教育活动、教师能力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探索科学、有效的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研究性。从研究方法看,项目以行动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鼓励项目研究者、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在实践中、问题中不断反思和梳理,以实现培养儿童生态道德、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从研究内容看,基于“自然学校”项目的内容和目标,围绕促进儿童发展、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能力、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扩大舆论宣传等方面进行思考,总结案例和经验,分析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模式,给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性。一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生态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等都是国家的重点工作,这些领域会经常性地发布各类通知、管理办法、讲话、评论文章等信息。收集、分析这些信息,并整合到项目的设计与执行中,显示出国家级机构的责任和视野。二是对整合社会资源的强调。项目在构建工作模式、指导各地项目工作时,倡导以项目和机构的教育性为核心,面向社会整合政策、人力、场地、活动材料、宣传等各类资源,设计、开发成满足儿童特点与需求的教育产品,形成儿童生态教育的合力。

2. 儿童参与的能力与水平得到提升,让儿童受益

儿童参与是项目倡导的理念之一。随着项目的发展与推广,各合作单位对儿童参与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并直接体现在应用中,儿童参与的能力与水平也有所提高。从流程看,儿童能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设计、执行、总结、评估的全过程。从环境上看,各合作单位和教师为儿童创设了更加友好的软硬件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参与更加顺畅、更加积极。从形式和效果看,儿童参与的形式更加开放、多元,效果更加直观、丰富。例如,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儿童表达的需要,设计了讨论、展览、表演、调查、采访等环节,让儿童走上舞台、走入社会、拿起画笔、按下快门。这些活动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积极勇敢、自信乐观、关心他人等良好品格,锻炼了儿童团队合作、主动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

在“自然学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儿童参与理念也影响和改变着教师,“让儿童受益”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和评估标准。从创意看,更加注重以儿童的兴趣与需求为本,而不是教师的意图。从内容看,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避免了空洞的口号。从目标看,知识性学习、整齐划一的行动在减少,选择适宜的环境,引导、陪伴儿童体验自然成为主流。从形式看,让儿童亲自动手操作、多重感官体验的活动明显增加,传统的比赛、讲座等形式在减少。从反馈看,儿童更加易于融入到活动中,参与活动时的专注性和参与活动后的持续影响都有所增强。

3. 坚持行动研究的工作模式,提升了工作的品质与能力

“自然学校”项目以研究的目光审视项目工作重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批既包含了项目理念与方法,又具有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方向,迈出了“自然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中可喜的一步。

( 1) 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学校”教育模型

“自然学校”是一个开放性的项目,鼓励各合作单位根据当地自然与社会资源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项目工作。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中心,在教育方面也走在国内前列。基于社会对校外教育的需求,结合对社会总体教育水平的考虑,从儿童发展特点和机构自身实际出发,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提出了一套教育模型,即:

他们以“美育”为试验点开始探索,思考美育与生态教育的关系,将艺术教育与自然相融合,生态知识、敬畏生命、自然元素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表现和传递,让艺术滋养儿童的心灵,以艺术之美召唤道德之美。

( 2) 基于常规性教育活动,向学前教育延展

《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明确提出了“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三个目标,建议儿童应多参与户外活动、自然体验,认知常见动植物,参与饲养、种植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热爱、尊重和敬畏自然。

一些合作单位,将“自然学校”项目纳入到所属幼儿园的教学体系内,设计开发生态课程与活动,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山东省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一直以“绿色教育”为教育主题。他们开展了“生态自然、缤纷四季”系列活动,以四季变化为线索,在不同的季节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使幼儿在探寻、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湖南省衡阳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好苑幼儿园充分利用看、听、闻、说、触等多种感官,将儿童生态教育引入到科学课、美劳课、户外课中,举办了“大自然的恩惠”系列活动,包括“泥土中的生命”“大自然的颜色”“大自然的味道”“亲近大自然”等。

( 3) 助力中小学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

“自然学校”项目一直以校外教育机构为主阵地,中小学校尚未成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项目的服务和研究对象———儿童,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为了让更多儿童受益、儿童更多受益,“自然学校”项目与中小学校相遇,成为一种必然。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下,山东省荣成市妇联与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合作,共同探索特色学校建设和综合实践环节建设。石岛实验小学地处海边,他们利用这一自然环境优势,将“海洋文化”定位特色学校建设主题,并贯穿到全校的综合实践环节中,开发出充满了“海洋气息”的实践课、语文课、数学科、美术课等,培养儿童热爱家乡、热爱海洋、热爱自然。

( 4) 携手政府,服务当地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我国发展战略任务的高度。全国各地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时,也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政府重点工作中。基于中国儿童中心国家级的定位和引领性的使命,“自然学校”项目成为了连接儿童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桥梁。项目倡导和推动各地合作单位研究当地政府工作规划与重点,从中寻找与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内容,作为教育主题,设计成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在参与活动、培养生态道德的同时,了解和参与到政府的相关工作中。

2014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政府决定加大力度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简称“五水共治”。嘉兴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将“五水共治”与儿童工作相结合,把“五水共治”从一项政府工程转化为与儿童生活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习惯、责任。借力政府重点工作,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双赢。一方面,儿童是“五水共治”的参与主体,需要了解“五水共治”理念,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五水共治”技巧,明确自身的“五水共治”责任; 另一方面,“五水共治”主题提升了活动的广泛性、关注度和影响力,活动的资源整合、宣传推广、后续研究都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4. 别具特色的师资培训,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自然学校”项目从校外教育的特点和教师的需求出发,设计组织了更加丰富、系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与活动,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一是培训内容更加丰富系统,视野更加开阔。首先,“自然学校”项目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积极的态度,推动国内外自然教育理念和经验的交流,国内知名自然教育NGO组织代表、华德福教育专家及美国教育专家团队,参与到师资培训、示范夏令营、项目督导、行动研究等工作中,共同探索“自然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他们带来了新的视角、理念、方法、思考,滋养和促进了教师和“自然学校”项目的成长。其次,培训内容涵盖“儿童发展”“生态教育”所涉及的多个学科,从以往的以环境保护、生态常识、教育学为主发展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艺术、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推进对教师的意识开发,帮助教师更新、完善知识储备。

二是培训课程设计更具层次性。2014年,项目师资培训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性,满足各合作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从时间看,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从地点看,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从程度看,普及性培训与重点性培训相结合; 从内容看,理论培训与实践观摩相结合; 从学习方式看,参与式学习与讲座授课相结合。教师们认为,项目培训层次丰富、形式灵活,可以根据单位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本职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机构认为,项目组设计的培训内容多元、前沿性和指导性并重,形式多样、选择余地大,教师乐于参与、收获颇多,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好机会,并将辐射到本机构的其他教师。

四、思考与建议

1. 有效转化和应用研究成果

由于“自然学校”项目层级制的管理模式,各级工作人员( 研究者、管理者、一线教师) 通常会重点关注本机构、本层级的工作和研究重点,缺乏纵向的贯穿和横向的比较。2014年,“自然学校”项目的成果( 报告、案例、课程、培训、工具包、资源包、印刷品、教具等) 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系统性、结构性亟待加强。各级、各类的项目成果,需要从产品研发的角度进行设计和二次开发,形成有用、好用、多用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向各地推广,并指导其应用。此外,好的成果、产品和服务的推广,还需要政策和渠道上的支持。

2. 开发品牌化的公共服务产品

2014年,“自然学校”项目与各合作单位一起,积极与学校、幼儿园、社区、政府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可供政府及其他机构选择的服务与产品正在逐渐成型。在北京,经过两年的积累和发展,“小木屋”儿童户外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进入北京红莲小学和汇文一小,开展生态课程,提供教育服务; 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市妇联利用妇儿工委的工作平台,将“自然学校”输送进社区,服务儿童和居民。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可以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合作单位的机构优势、资源优势、专业优势,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探讨公共服务的可能性,使“自然学校”项目惠及更多儿童。

3. 在应对事业单位转型与发展中的作用

篇4:2024—2025学年度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这项期限为3年的行动计划提出在3年内职业院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初步建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诊断、反馈、改进机制基本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学校评价的机制更加健全,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逐步完善。

行动计划强调: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把学习者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质量监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年度报告质量和水平。

行动计划要求实施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包括诚信招生承诺活动、学籍信息核查活动、教学标准落地活动、实习管理规范活动、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财务管理规范活动。

根据行动计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统筹监管的力度,建立和完善质量预警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审核,编制并发布省级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教育部定期组织质量年报的合规性审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篇5:学校年度教育工作总结

1、抓好校长队伍建设。在校长队伍建设中,一是加强学习,组织校长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同时组织小学校长赴首桂林来宾等地参加研修班学习,提高校长的理论及业务水平。二是逐步完善校长考评机制,激发校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三角乡教育实际,中心校制定了《三角中心校校长及教师考核细则》和《三角中心校教学工作考评办法》,加强过程管理,每学年末对校长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校长的评先晋级、绩效工资挂钩。三是执行《校长听课制度》,规定中心校班子成员、各中小学校长每周听课必须在两节以上。要求校长、副校长、教研员听推门课,参与教研活动,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最真实的信息。四是要求校长关爱教师,努力解决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目前,我们的校长队伍基本做到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廉洁自律,勤政务实。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中心校进一步完善了《三角中心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制定了《三角中心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让教师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学校做到一周一总结,同时中心校加大了抽查及执行力度,有效的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办公效率的提高。二是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管理和培训工作,组织班主任观看了魏书生、于正远等名师讲座的光盘,暑假期间组织班主任参加县级举办的培训。同时聘请县骨干教师讲师团到我校上示范课、培训。以上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考核机制,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考核为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考评机制,促进了教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四是建立教师家访制度,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工作实效性。五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生观、价值观。六是高度重视教师学历进修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鼓励教师进行学历再提高。目前全乡达到合格学历的教师100%人,一支思想上有追求,专业上有水平,育人上有方法的教师队伍逐渐形成。

二,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20-年在教育局、乡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与帮助下,我乡总计投资28万多元,用于校舍维修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各项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1、装修好中心校教学综合楼,维修美化了学校操场挡土墙、花圃;硬化了280平方米学校地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集思广益,认真构思,建造了具有区山民族特色的中心小学校徽、图标。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修建了小冲小学厕所一座;龙围小学饮水工程。

3、给六眼小学配备了电脑办公设备,龙围小学接通了宽带网,促进了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在县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帮助下,建成甲江小学操尝围墙、厕所等。

5、建成了三角中心校教育网站,为教师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向外界展示我们山区民族教育风采。学校网站于2月22日建成,提交百度、谷歌、搜狗搜索等收录,目前点击数已有1000多人次。在搜狗搜索里可以直接搜索到我们学校。

以修建建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三、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规范教学秩序。进一步完善《三角中心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师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各教学环节行为,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标准。中心校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同时,我们每次检查都做到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管理达标校”通过验收。一是自20-年秋季学期起,我们以“创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达标校”为契机,认真完善和整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常规管理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中心校抽调专职人员负责指导档案材料的归档整理,各校领导、教师都认真配合。二是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在常规管理创建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共投入了100多万元新建中心校教学、厕所、维修校舍,绿化、美化校园。龙围小学于20-年1月10日通过乡级检查验收;中心校于20-年7月1日顺利通过了县级评估验收。

3、以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教研活动。一是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广泛开展了教师听评课活动,探讨课堂教学方法。如中心小学开展了集体备课、同上一课书、电化教学轮流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二是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吸取新鲜的教育教学经验。本年度先后选派了56人次分别到南宁、桂林、来宾及县级参加培训学习。5月20日县骨干教师讲师团送教到我乡,组织全乡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三是组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及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经验。以上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艺术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改进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4、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毕业班的管理,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认真选配毕业班教师,督促指导毕业班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平时注重抓好检查落实,提高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

5、做好教学质量检测。中心校注重加强教学管理,学校教研组、校领导不定期深入各校了解教学情况,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认真落实好教学“八字方针”和“五认真”要求,严格教学考核评估制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6、小考、期绩再创佳绩。中心校始终把抓好毕业班工作作为教学工作重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毕业班研讨会,增强毕业班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深入一线开展复习指导工作;统一组织模拟考试,搭建与兄弟乡镇的横向比较的平台,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开展师生座谈会、动员会、分析会,加强教师的互评课制度。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20-年我乡毕业班获全县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二等奖。春季学期期末考试,1—5年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排在全县中等或中上水平,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7、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制度,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开学初组织教师深入各村屯、各家各户动员学生回校。加强学籍管理,加强对流失学生的监控,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本学年,我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99%以上,辍学率为0.32%。

四、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师生道德水平

1、在教师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树、创、献”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

2、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坚持以制度管理班级和学生,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学校制定《教师值日评分标准》、《值日教师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开展文明班级评比,实行流动红旗制度。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主题活动、文娱活动和学习竞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添了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和完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质素质,促进学校“三风”的建设。

五、体育、艺术、卫生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1、加强体育卫生管理,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中心小学5月份,在世界宣明会的赞助下,学校组织开展了绘画、黑板报、手抄报等“卫生健康”专题教育活动,116人参加,分别有75人次获奖。中心校组队参加的全县20-年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多项比赛获得名次,其中跳绳比赛获得小学组男女破纪录两个第一名。为学校争了光,为我乡争了光。

2、积极组织开展文娱活动。各学校认真开设和上好音乐、美术课。今年六一儿童节,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和校园文艺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六、强化安全管理,创建和谐校园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中心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完善各种安全及卫生防疫应急预案,做到职责清楚,责任明确,保障有力。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各校认真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防灾减灾日、全民健身、自救逃生、防溺水、防火、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反邪教为主要内容的板报、宣传栏、图画展等多种活动。认真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实地安全防范演练活动。同时聘请三角派出所李所长、三角司法所领导到学校上法制安全教育课,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及自我防范能力。

3、开展好安全检查和矛盾隐患排查工作,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中心校采取集中排查和分散排查相结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各学校做到随时报告或每月填报安全隐患排查表上报中心校备案。以上措施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有效的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距离,与先进乡镇相比仍有差距。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着不足:

1、部分校长工作思路不清,管理创新意识不足。

2、教师老龄化严重,师资资源紧张。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4、校本教研层次不高,实效性有待加强

5、教学点办学条件很差,教师宿舍不足,给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篇6:学校法制教育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计划吧。但是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自嗨型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法制教育年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法制教育年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切实把青少年法制教育摆上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做尊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意识。

二、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树立法制教育意识。

继续深入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材料的学习活动,提高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法制教育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将安排学生重点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倡导写一些心得体会,进一步加深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2、完善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法制教育意识

普及青少年法制知识,把法制教育纳入教育大纲、计划,确保课时到位,充分运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讲授法律知识,在相关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开设法制教育的专门课程,使法制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加强自护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法制教育的方法上,既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利用黑板报、法制讲座、观看录像、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扎扎实实地学习并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

3、加强沟通,提高普法工作成效。

(1)教育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告家长书和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法律知识,明确家长的法律责任,树立法制观念。

(2)通过家访、家长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把学生在校期间的遵纪守法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能从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寒假中的表现。使学校和家长能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真正使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沟通。

三、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二月份: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各班评选“行为规范监督员”。

三月份:邀请八甲镇派出所法制副校长做法制讲座

四月份:“法制教育”黑板报,学习园地评比活动

五月份:学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讲座

六月份:暑假前对全校学生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

九月份:开一次主题班会。政教处组织各班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十月份:林校长在校园广场为学生作法制讲座。

十一月份:组织开展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和全体师生与八甲镇派出所消防队进行安全消防演习。

十二月份: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系列教育活动,发挥每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师生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学校法制教育年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法制教育的落实为重点,以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为目的,结合我校实际和“五五”普法工作要求,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制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人人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四有”新人。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建立健全法制领导小组。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德育处、团支部书记、教务处主任、政治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1、健全组织,抓责任到位。

组长郭士江:对法制教育工作全面负责

副组长胡金祥: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全面具体负责,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配合行政副校长抓好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工作。

德育处:

(1)对教职工进行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学习、宣传法律法规文件开展系列法制教育活动,杜绝违法犯罪。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进行依法执教工作的督导检查。

(2)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系列法制教育活动,法制教育与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共青团、少先队教育活动相结合。

(3)认真抓好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学习法规、法律文件工作,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与教育处配合开展系列化法制教育活动。

(4)政治组:发挥政治教研组作用,组织政治课、品德课教师通过政治课,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寓法制教育于政治课、品德课之中,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法制教育活动。

(5)年级组长、组处负责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处、团队组织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认真实施学校工作计划,做好本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带头依法执教、依法管理,促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

充分利用政治学习,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领会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初步掌握与教育有关的法规基本知识,强化法制观念,熟悉与教育工作相关的、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倾向,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学校、管理教育、管理教学。

3、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1)行为规范教育。守纪是守法的最基础的环节。以《守则》和《规范》为切入口,以“与好习惯同行”为养成教育主题,通过《守则》和《规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要求各个学生能记、会背、能对照、会执行,同时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有关规定的宣传。还要继续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未成年人禁毒教育、安全上网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坚决防止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2)法律常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的有关法律常识的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开展法制教育征文活动,定期出墙报,营造出学法、知法、守法的氛围。召开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班会、座谈会,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法制教育落在实处,真正能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3)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自尊是指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许别人侮辱自己,自己也不必向别人卑躬屈膝;自律是指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强是指自己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态度。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4)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是一个判断对错、合法违法等情况的基本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不接受外来的不良影响,进行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教育学生用法律当武器,对周围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保证我们生存环境能够安定团结。

(5)加强品德偏差生管理。对品德偏差生的帮教制订切实措施,反复抓,抓反复。针对不良行为进行揭发检举,继续抓好后进生的帮教工作,开展活动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6)把法律教育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对教师及学生进行考核评定。

4、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法制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学校要做到“三落实”,即落实教材、落实课时、落实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讲清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学生思想、行为实际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

(1)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坚持用好法制教育教材,将法制教育内容分解到各年级、各学期,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目标,实现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对学生主要进行法律常识、民主法制观念、防毒禁毒等教育。

(2)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典型案例或事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用身边的事例学法、说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学、爱学。

(3)是在教学中讲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意外事故。

(4)是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因素,自觉进行课渗透。如在地理课中,教师要结合《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对学生进行爱护水资源、森林资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5、以法制教育为主线建立社会育人网络,拓宽教育渠道。

(1)在学校内部,要建立法制教育管理网络,形成法制教育四条线,即政教工作线、团委工作线、教学管理线、后勤服务线,实行全体参与,全员育人。

(2)学校、社会、家庭紧密配合,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育人网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法制教育渗透,形成强大的正向合力。

(3)是加强阵地建设,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要建立德育室、法制教育室,法制教育长廊,法制教育宣传栏、宣传橱窗、展室、板报等,充分利用广播、录像、图片等,进行法制宣传,使法制教育工作有声有色,形象感人,学生置身校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把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学生带法回家、征文等活动,要充分利用“两会”(晨会、班会),“两活动”(团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法制教育。

(5)积极开展包括法制报告会、专题黑板报、主题班会、征文赛等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能力。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警校共建,建立健全校内外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运行机制,把法制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培养现代文明中学生。

6、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探索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思路。

我校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

(1)要加强对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延伸度。

根据调查发现,14—16周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年龄段,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现有的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只是安排在初二这一学年,这样就可能因为法制教育的延伸度不够而造成中学生对所受的法制教育印象不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校在整个初中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

(2)加强对中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的完善。

现有的中学法制教育的内容不是很完善,与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学生犯罪结合不够,因此我校在对中学生法制教育时要注意加强法制教育内容的完善。如有意识的结合一些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学生的犯罪案例,以案释法,从而达到完善法制教育内容的目的。

7、加强对中学生法制教育方式的改革。

篇7:2024—2025学年度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二、工作重点管理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实效,2008学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1、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

2、开展“从细节看师德”师德论坛讨论活动

3、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切实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

4、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学管理,形成分层细化,责任到人.(二)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教师的道德素养和工作能力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加强理论素质学习,学会不断反思,提高领导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班子成员要具有奉献、敬业、创新、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脚踏实地、联系群众、热情服务、勇于承担、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协调;落实周校务会制度。深入教学一线,走进班级活动中去,对各项工作予以引导、跟踪、督评。保证制度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和人文管理的亲和力、人本化。2、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每位教师充分发挥智慧才能搭建平台,营造平等团结、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始积极进取、合理竞争的工作氛围,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措施:

(1)结合区“知荣辱、讲正气、守师德、促和谐”主题教育的契机,真正理解新时期师德的内涵,提升教职工师德水平和素养。

(2)立足校本培训,开展教科研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3)完善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

(三)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管理工作。

1.积极主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发挥工会的参政议政作用,起好桥梁纽带作用,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学校工会与支部一道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做工作解除思想隔阂,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好教师代表大会,反映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关心教职工疾苦,发扬互助风气。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状况,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德育工作: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加大养成教育力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活动育人,突出工作的实效性。

(一)抓好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1.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新少先队实施纲要》,定期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交流;通过学习,使教师转变观念,把 “学生都是发展的”、“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具体的、实际的教育行为,学校工作计划《2008学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造舆论,达成共识,明确德育工作的地位、作用、意义,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

2.结合“细节之中看师德”的师德论坛讨论活动,从与“学生—家长—同事”三方面的关系来反思自己的师德行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教师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各项标准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教学中体现和谐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爱,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学校的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二)全员育人。就是人人在各自的工作中充分体现学科德育渗透,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参与德育的良好局面;各个学科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素,探索学科育德的途径,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1.以评选“优秀班集体”的活动为主线构建班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系统。以“讲班风、赛班容、守班纪”为主题的班班争先赛活动。每月坚持开展文明、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学校以“日查、月评、期末总评、表彰”的形式进行实施。

2.以社会礼仪为重点,深化“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开展奥运知识和社会礼仪知识讲座W橹略酥丁⑸缁崂褚侵毒喝疃?3.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达到育人环境的和谐统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班级环境建设。在各班教室张贴评比专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纪律评比。

(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1.培训心理健康教师,举行心理健康讲座。

2.进行个案辅导,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3.定期为教师下发心理健康材料,培训教师光顾区《沙燕心理健康》网站,使教师学会心理调节。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战胜挫折的勇气,要特别关注问题生,努力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少先队的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少先队工作,以少先队工作纲要为主线,以创建快乐中队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果,使学生快乐成长。

1.组织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队干部责任。加强队前教育,发挥小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日常检查力度。增加课间卫生、安全巡视员,做好检查评比工作,争创文明、卫生红旗。

(3)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工作。(各班轮流评选出“每周一星” 的同学为升旗手,升旗手事迹由班主任严格把关,国旗下讲话,由全体教师结合时事进行一定深度专题教育。

2、宣传工作

(1)、成立小记者组,大力宣传本中队成员的好人好事,和本中队少先队活动及新闻热点。

(2)、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作用,严把广播质量关。(强调专时专用,辅导员要在教室组织队员纪律,每天广播时要打开门,便于检查收听效果)教学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一)严格执行《丰台区小学关于<落实北京市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继续在一至四年级《开设弟子规》的校本课,力求达到一定的语文和德育上的效果。

(二)贯彻落实区教委《关于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提

篇8:2024—2025学年度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年度教育经费收入预算细化管理

(一)收入预算的原则

综合预算的原则,预算来源要将学校上年结余可用资金及年度预算内外收入全额纳入细化预算管理,预算外收入要在谨慎稳妥的前提下做到应收尽收;依规合法的原则,对于预算外收入要确保收入形成符合相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及要求;谨慎稳妥的原则,预算要留有余地,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不要列入预算,以免收入不能实现造成收不抵支。

(二)预算收入的来源

按照收入取得的渠道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两个部分。具体包括:市、区级教育及财政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专项补助拨款;区级财政安排的教育费附加;学校自筹预算外收入;社会捐赠等其他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

(三)收入确认的要求

具体为:

(1)上年结余。以上一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学校结余的实际可用资金为基础(应扣减上年度应付未付资金,如工程及采购欠款、资料费欠款等),根据预算年度的支出安排,将需要动用的结余资金纳入预算年度资金来源予以反映。

(2)预算内收入。一是人员经费。以实施绩效工资后,财政及人事部门审核通过的人员保障经费收入为准,各校在财政部门预算中按要求反映,在《年度教育经费收支预算细化管理分解表》不予反应。二是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拨款:依据本年度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及学生规模测算;师训经费拨款:按照单位教职工基本工资总额的1.5%测算;工会经费拨款:按照单位教职工基本工资总额的2%测算;专项拨款:依据年末实际拨款数计入,年初预算时不予反应。该项目主要包括贫困生“两免一补”经费;基建设备拨款:依据年末实际拨款数计入,年初预算时不予反应;租赁收入:1-5 月已上缴财政非税金库并请回按总额的50%确认收入填列。

(3)预算外收入。一是上级补助收入:依据年末实际拨款数计入,年初预算时不予反应。二是日托班收入:根据收费标准及办班规模测算,扣减食堂伙食费及核定的正常人员支出(不含外聘人员)后按照60%予以确认。三是捐赠收入:视往年情况酌情合理预计测算确认。四是其他收入:视往年情况酌情预计测算确认(含校办工厂、校园超市收入等)。另未上缴财政非税金库的按年租金总额的30%确认收入填列。执行时在全额上缴主管部门的基础上转作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年度教育经费支出预算细化管理

(一)支出预算的原则

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的原则,应以本单位年度实际开支水平为基础,以现实财力可能为依据,注重现实可行性,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完整准确,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围绕学校年度正常保障性支出和发展建设性支出需要分项制定,应分别与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相对应,要确保真实、准确、完整;确保运转,优先保障的原则,具体安排上应遵循保障性支出优先于发展建设支出,债务偿还支出优先于发展建设支出,保障及建设性支出优先于教师福利性支出。

(二)预算支出的范围

人员支出、办公费用、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及原有债务偿还等。

(三)支出确认的要求

预算年度支出以预计确认的经费来源总额为基础,构成除财政保障的人员经费以外(只在财政部门预算中按要求反映,在《年度教育经费收支预算细化管理分解表》不予反应),主要由用于年度其他人员支出、正常保障性支出、发展建设性支出(含以前年度债务偿还支出)、福利费、其他支出(含应急准备金)五个部分构成,相关具体项目涵盖的业务内容参考2004年颁布的《教育事业费事业支出“目”“节”级科目(试行稿)》中的相关说明。具体为:

(1)其他人员支出。主要指学校因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需要,外聘社会教师及临时人员产生的工资及保险支出,但应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适度调整办学规模,逐年缩减相关支出。同时,严格遵守新《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及有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的相关要求。

(2)正常保障性支出。一是办公费、印刷费、一般设备购置费、邮电费、交通费、水电费:按照创建“两型”学校的要求,在上年对应相关支出数额的基础上按削减5%的要求列支出预算,也可采取按照师生分项定额预算的方式进行。二是差旅费:主要指除教师培训以外产生的外出差旅费,原则上按照不突破上年支出数安排支出预算,特殊情况见主管部门相关通知及审批意见作追加安排。三是日常零星维修:主要针对在基建维修及设备购置标准以下的零星支出(建设维修3 万元以下,设备采购1 万元以下),视上年支出总额内安排支出预算。四是其他支出:包含招待费、劳务费等未在以上项目中反映有关支出。总量应在不突破上年支出总额的基础上逐年递减。其中,招待费按照年度预算经费来源总额的2%以内安排支出预算。五是业务费:总量视学校校本培训、教育局集中和菜单式培训安排,以及学校实际教育教学需要而定。其中,教师培训费在保障各类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按照不低于年度预算经费来源总额的5%安排支出预算(包含教育局下拨的师训拨款)。六是助学金:主要由下拨贫困生“两免一补”专项资金、需要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的学生体检费二个部分构成。其中,“两免一补”专项资金视学校每年春秋两季申报情况而定,学生体检费按照新生18 元/生、老生12 元/ 生标准测算并作专项预留。

(3)发展建设性支出。一是图书购置费:依据现实与标准差异制定三年达标计划或结合创建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经费支出预算。二是大型修缮费(含往年基建维修产生的债务化解支出):原则上债务未结清或未安排往年债务化解资金不得在启动新的基建维修项目。同时,在基建购置标准以上(基建维修3 万元以上),按照年度预算经费来源总额的15%以上提取修购基金。同时,应按全系统《基建维修及设备购置相关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项目申报,并经立项确认后方可组织实施。相关经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但因项目实施需要教育局匹配的资金在项目未实施的情况下年终将予以全额收回。三是办公设备购置费:按照年度预算经费来源总额5%以内视实际情况安排提取修购基金。四是专用设备购置费(含往年设备购置产生的债务化解支出):原则上债务未结清或未安排往年债务化解资金不得在启动新的基建维修项目。同时,在基建购置标准以上(设备采购1 万元以上),按照年度预算经费来源总额的15%以上提取修购基金。其中,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支出须按照年度预算经费来源总额的10%以上安排支出预算。相关设备购置应按全系统《基建维修及设备购置相关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项目申报,并经立项确认后方可组织实施。相关经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但因项目实施需要教育局匹配的资金在项目未实施的情况下年终将予以全额收回。

(4)福利费(含工会经费)。按照不超过年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计提,另加上预算内下拨各校工会经费拨款。全年工会经费在福利费提取总额范围内合理安排使用。

(5)其他支出。主要针对不包含在以上支出项目中的特殊支出,总量应不突破上年支出总额并逐年缩减。其中,应急准备金按照年度预算经费来源总额的5%以内视可能情况安排支出预算,未使用或存在结余资金计入本年结余参与次年经费支出预算。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执行细化管理

(一)执行管理的原则

(1)专项预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审定的项目支出预算须严格在规定的资金用途和总量内合理使用,原则上不得随意改变支出用途,业务活动上不存在关联性的支出项目之间经费不得打通使用;(2)经费划拨,分段控制的原则,预算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预算支出项目及事业发展进度拨款,杜绝无预算或者是超预算支出。根据资金用途结合用款单位的资金结存情况实行年度预算支出由预算模块软件分段控制和分阶段根据用款计划拨款;(3)收入变动,适时调整的原则,学校预算批复确定下达后,须按照项目支出预算严格执行,当实际收入与预算收入发生较大差异时,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适时进行支出结构及项目预算调整;(4)预算执行,效益评价的原则,预算的执行过程及结果将通过经费支出审批、财务审计监控与预算绩效考核几个重要环节,力求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年度结束将组织进行效益评价考核,并通过考评促进细化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公用经费下拨标准及执行要求

为兼顾保障不同规模、不同类别学校实际运转的需要,适度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给予倾斜,保证规模较小学校的基本开支需求,以逐步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教育局将本着“适当统筹,定额下拨”的工作思路,目前,义务段学校公用经费由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小规模学校一次性公用经费补助、教师培训专项补助、校园安全专项补助等四个项目共同构成。

公用经费每年下拨标准,区级教育部门将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区义务教育学校日常运转的实际成本情况,争取市区财政支持,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资金将根据全年核定标准分春秋两季予以拨款,每年春季开学应拨付全年预算的一半以上,秋季开学应拨付全年预算的80%以上,11月初应将全年预算全部拨到学校。公用经费拨付时,由相关部门增加各单位用款计划,各校按照进度编制季度用款计划,报送财政部门批复后方可使用。

(三)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身的规范管理

各校要切实履行年度经费收支预算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责任制,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长效工作专班,主要负责年度收支细化预算的编制及内部执行监管。同时,制定学校预算经费使用的内部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管理及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及办法,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校财务人员除配合校长完成编制年度经费收支细化预算及财政部门预算外,在预算批复下达执行后应及时设立相应备查账,随时掌握经费收入及项目资金使用的进展情况,积极配合学校校长及区级教育主管部门抓好细化预算管理的执行落实工作,为学校内部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经费使用信息及数据,同时,分阶段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严格规范的执行各项经费收支要求。

学校要将年度经费收支预算及实际经费收支情况定期在校内予以公布,可采用教代会通报、上墙公示、内网发布等形式,主动接受广大教职工的民主监督。

(四)加强区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上一篇:店长计划怎么写下一篇:工商局二OO五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