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访老师的问题

2024-08-27

关于采访老师的问题(精选13篇)

篇1:关于采访老师的问题

关于理想——采访老师的录音整理

胡同学:叶老师,您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关于理想的话题。您小的时候有过什么理想吗?

叶老师:我小的时候愿望就是做一名教师,现在愿望实现了。胡:您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遇到过挫折吗?如何坚持下来的? 叶:开始的时候,特别是在初中、高中时期觉得理想与现实太遥远。高考的时候有些动摇,一度想换专业。后来自己冷静地考虑了一下人生规划,觉得作为教师的职业还是比较适合自己,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胡: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了第一个梦想?

叶:做学生的时候梦想还是比较实际一点的。比如,考试要达到多少分啦?目标定得比较近期的。目标分近期和长期的,在近期目标一步一步打下牢固的基础之后,离长期目标的实现就不远了。胡:您认为实现目标最需要什么呢?

叶:需要毅力、恒心。还有等待的过程,这个时间比较漫长。有时候我们要达到目标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这些都可能成为放弃目标的理由。但只要你一直保持内心的那一份热情,克服困难,目标就会实现。

胡:您能给我们中学生在追求梦想过程中有什么建议吗? 叶:“不抛弃,不放弃!”引用《士兵突击》里的话送给你们。胡:谢谢老师!

篇2:关于采访老师的问题

姓名:苏云 所教科目:语文

所在学校:桂林市英才小学

问题一:您从教多少年了?近年来,您感觉学校有什么样的变化?尤其是城区实施学区制改革之后,就您的所见所闻来说,学校“三风”、教师工作状态、学生精神面貌这些,都有了什么样的可喜改变?请您谈一谈。

我从教4年了。在学区制改革的浪潮下,学校的校风:谦虚,互助,友爱,诚信。教风:博学,求实,开拓,创新。学风:自信乐分享,善读会思考。至于教师工作状态我觉得老师们都不是一个人在为教育事业奋斗,我们是一家人,是团队。合作分享、交流进步是主旋律。而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一个全面的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个人兴趣得到激发,孩子们都喜欢展示自己。

问题二:学区制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变化,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改革红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升城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学区制改革之后,城区大力推进教师交流工作,您有参加这一工作吗?如果有,您当时交流到了哪个学校?您交流到的学校是如何帮助您的?期间有没有发生一些令您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小故事?通过这样一次交流,您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对教育教学有什么样的新的理解?请结合您的具体经历谈一谈。

有,2015-2016我交流到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跃进中心校。在交流期间发生了很多令我感动的事情。在交流的一年中,我与跃进中心校的老师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通过思想的交流,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其中有一次我的教研课,所有的跃进中心校语文老师都来听课,并做出了中肯的点评,尤其是陆娜副校长对我的教学指导细致入微,手把手示范,我从这里学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充实了自己。优质教育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并在共同的学区内实现分享、共建、协同发展,让同一学区里的“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总而言之,我在这次交流工作中收获颇多。

问题三:除了教师交流,集团内部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请问,集团成立至今,都举办过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动(比如集体教研、赛课等)?现在有没有一些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一般是如何开展的、研讨一些什么内容?关于教研活动,老师们的参与度如何?您觉得这些教研活动对于老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样的积极帮助?您可以以您参加过的某次令您印象深刻的活动为例,说一说是什么时候组织的活动,当时的主题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次活动您有什么样的收获、感悟。

教研课展示活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师技能基本功大赛、网络教研等等。这些都是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我觉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网络教研讨论了。还记得三月份育才集团四年级语文组的网络教研主题是“如何渗透智慧课堂”。在qq群里,四大校区的每一名四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发表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参与度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这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满足集团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加强集团校区间老师的交流,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问题四:除了上面说到的,城区还组织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组建七星区教学指导团队,您曾获得过指导团队的哪些指导?指导团队中有没有您的“师傅”?指导团队是怎么知道您的?通过这些指导,您有什么样的收获。此外,集团内部还有哪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措施?这些措施对老师的成长有什么帮助?请您简单谈一谈。

我获得过名师指导团队的指导,在该团队中,我获得了本校名师阳冬云老师的指导,她是我的师傅。我是七星区的新进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的能力都有待提高,急需老教师的指导。阳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管理班级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平时有什么工作上的问题我都会向她请教,她都会毫无保留地把她的经验传授给我。我很感激她对我的教导和帮助。

我个人认为集团内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措施:开展集团学科教研活动,举办教师专业技能基本功比赛、网络教研等等,这些措施能让我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对我教师生涯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问题五:集团化办学之后,集团各成员校之间是不是经常组织学生活动?您自己参加过哪些活动?您觉得通过集团统一开展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帮助?能否举例说明一下,比如说您带的学生中,某某以前是如何的,现在通过集团化办学之后有什么样的改变。

是。一年一度集团传承节目的表演、中华课本剧巡演、足球联赛、易子而养活动,徒步活动“能走多远走多远”等等。特别是集团传承节目的表演让我深有体会,集团内学校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都会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是集团各学校一次盛会。自我从教以来,学校就已经是集团化办学了,我觉得孩子们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能接受更全面的素质教育,全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能够得到具体化的培养。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远远强于各个学校单干的。并且集团内部各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可形成良性竞争,各校区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

问题六: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对整个教育状态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城区开展改革这些年来,您对于这个工作有什么样的看法?您觉得现在的教育状态有了什么样的可喜改变?请您结合您感悟谈一谈。

那么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我十分支持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因为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且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遇。自开展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以来,促进了校际间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深层次交流,有利于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集团内的校际沟通,拓宽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优质教育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并在共同的学区内实现分享、共建、协同发展,让同一学区里的“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同时,我认为我个人的教学能力在改革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篇3:关于采访老师的问题

一、设计采访问题要紧扣采访需要

电视采访往往都有采访主题 (题目) , 不论是事件采访还是人物专访, 都需要依据采访需要、受众需求为基本原则设计问题。作为记者头脑必须清楚, 从采访对象口中需要得到哪些要点, 才能用以阐明所报道的题目。例如记者对本市一所民办大学校长的采访, 该大学办学较有成效, 毕业生就业率高且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记者:XX校长, 您好!众所周知, XX大学是一所民办大学且毕业生就业率很高而且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您能给我们说说您的制校之道吗?

……

记者:XX校长, 您的心态令人佩服!那您也知道, 社会是残酷的, 您认为在当今社会中, 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及心态, 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呢?

……

记者:对于我校日后的发展, 您能给我们具体说说吗?

从这几个问题, 可以看到记者采访的问题经过了精心设计, 几个问题紧扣采访主题需要, 第一个问题先由办学成绩谈制校之道, 第二个问题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 第三个问题谈学校今后的发展思路。这是采访的需要, 也是受众愿意看到的, 达到了采访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需求, 进一步突出了采访信息的价值。

二、设计采访问题要考虑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往往根据采访主题需要选定。采访问题的设计考虑采访对象主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采访对象的职能范围, 二是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

(一) 采访问题的设计考虑采访对象的职能范围。主要指的是采访问题要充分考虑采访对象的身份、职能范围。例如记者对在火灾中施救的消防员的采访。

记者:现在火灾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

记者:现在伤亡情况大概是怎样的?

……

记者:这些重伤者的治愈率怎样?

……

这几个问题中, 我可以看出, 记者设计的几个问题还是存在问题, 其中前两个问题比较合理, 既符合消防员的身份, 也考虑到了消防员的职能范围, 但最后一个问题显然不太合理, 因为对伤员的救治工作显然超出了消防员的职能范围, 没有考虑到采访对象, 最后一个问题显然采访医院医务工作者更为合理。

(二) 采访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主要是指采访对象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等情况。采访对象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采访的质量。因此对于一些性格偏内向, 儿童以及不经常出现在镜头中的、容易紧张的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设定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个性特征。在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中, 崔永元采访了一群孩子。

崔永元: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孩子:喜欢!

崔永元:为什么?

孩子甲:我觉得可以受教育。

崔永元:你呢?

孩子乙:我觉得可以长见识。

崔永元:你呢?

孩子丙:我觉得可以受教育、长知识。

……

崔永元问了许多孩子, 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显然这种开放式问题不适合孩子们, 由于问题比较概括, 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回答, 只能将成人经常在电视里说的口号式的话语照搬出来,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问题显然没考虑孩子的心理特征, 因此也就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三、设计采访问题要注重逻辑性

采访问题的整体设计一定要注重逻辑性, 设计采访问题不是漫无目的的, 采访问题之间要有联系, 问题整体上要有思路, 这样才能确保采访的质量, 一方面回应前期的采访策划, 另一方面为后续的采访报道奠定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 设计问题不等于照本宣科, 实际采访时还应灵活掌握, 切不可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 有时甚至可以通过采访对象回答的话语中挖掘出新问题, 扩充信息量。此外, 采访问题一方面要从既定目标出发, 实现报道意图, 另一方面要符合电视传播的特性, 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因此采访问题的设计还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 采访问题设定要亲切、自然。问题的设定要体现出情感及人文关怀, 如对患者的提问的问题, “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显得不够礼貌, 容易刺激人, 可以改为“你在医院住多久了, 住院前感觉怎样不好?”, 就显得较为亲切, 充满对患者的关心。

(二) 采访问题设定要明确、具体。采访问题的设定不能含糊不清, 要明确、具体, 如记者采访教育部门领导的问题, “请你谈谈对教育问题的看法”, 显得特别模糊, 采访对象不好回答, 可以改为“目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是经费问题, 还是师资短缺或师资外流, 或是有其他困难?您认为解决这些困难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目前采取了什么措施?今后有什么打算?”, 经过修改后的问题比较具体、明确, 显得更为科学合理, 采访对象比较好回答, 可以跟随记者的思路层层递进思考问题进行回答。

(三) 采访问题设定要简洁。采访问题要简洁、明了, 采访时口头表达, 不同于文学描述, 简洁是基本要求。如记者对劳动部领导的采访问题, “请问你对目前不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眼睛只盯着大城市及富裕地区, 择业趋向上海为中心, 以长江三角洲为半径的范围内的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 语言过于复杂, 采访对象难于理解, 应该为“现在不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眼睛只盯着大城市及富裕地区, 只考虑在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三角洲为半径的范围内就业。请问你对这种现象是怎样看的?”。这样句式比较简单, 采访对象也容易记忆, 效果较好。

篇4:关于采访老师的问题

1,获得百名标兵称号并被确立为采访对象的感受? 2,你觉得自己当选是因为什么? 3,你是如何协调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 4,是什么促使你不断的进取和奋斗的?

5,有什么好的工作经验或学习办法可以推荐给大家的呢?

6,平时有那些兴趣爱好?

7,习惯决定未来,可一分享一个你认为会促使你成功的好习惯吗? 8,目前正在准备的事?

9,你觉得是长期计划重要还是短期计划重要? 10,遇到困难是一般会怎么做?

11,可以分享一个关于你击败困难的小故事吗? 12,在采访的最后你有什么相传达给读者的话吗?

篇5:采访老师的作文

我、许曼金姗、姚莹和杨旸为一组,我们选定了采访目标——我们的班主任童老师,分配好工作:杨旸伶牙利齿,又是学校电视台的小主持人,由她发问;许曼金姗字写得又快又好,负责记录;我和姚莹呢,则把这些记录综合起来,做个总结。

星期四中午,我们对老师进行了采访。我们的第一问是:“您最希望同学送给您什么礼物?”童老师微微一笑,说:“我希望你们送我什么礼物,当然是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啦!你们能做到这一点,我就已经非常满足了。”许曼金姗马上“唰唰唰”地把主要内容写了下来。我们赶紧抛出了第二问:“您从教至今,最令你满意的学生是谁?”“这个呀,可要让我好好想想了。”老师慢慢说着,好象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是呀,我们知道童老师虽然看上去年轻,但她开始教学生涯的时候,我们还没出生呢!这十几年下来,令她满意的学生该有多少呀!要挑出“最满意”的一个,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噢,对了。”童老师眉头一挑,“最让我满意的一个学生是王振捷,现在已经读大学了。他家境贫寒,又酷爱阅读,知识面非常广,学习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中考时还拿了兰溪市第一名呢!”老师越说越高兴,不由自主地问:“那第三问是什么?”“这第三问是关于您的隐私的。”杨旸卖了个关子,“您今年几岁了?”童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算算。”……最后,我们彬彬有礼地对老师说:“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篇6:采访老师的作文

今天的作文课堂上,刚上完阅读课,我们就采访作文老师罗老师。采访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两个问题。

吕亚男的速度特别快,她一下就抢到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她大声地问:“罗老师,请问您教了几年书?一共教了多少学生?”罗老师温和地回答她说:“我教了30多年的书,一共教了20xx多学生吧。”我们一听说:“啊,这么多呀!”。我刚准备举手,杨俊杰又抢在我前面提问了:“罗老师,您小时候学习成绩怎么样?”罗老师笑了笑,说:“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好,最后还考上了省重点中学水果湖中学。”我们听了都高兴地“啊”了一声。我终于抢到了发言的机会,我大声问道:“罗老师,您在教学生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困难呢?又是怎样克服的?”罗老师亲切的朝我笑了一下,说:“你真会提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是要做好调皮学生的工作。有几个调皮学生,不爱学习,不做作业,我就每天轮流到他们家去家访,和家长一起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直到他们改掉坏毛病,爱上学习为止。”说完,老师停了一下又接着说:“班上总有些男生爱欺负女生,我就狠狠的批评他们,结果男生不干啦,也哇哇大哭起来。我就对他们说,我数一二三,你们谁还哭,我就叫你们家长来和你们一起哭。说完我就数一——二——,没等我数三,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我们听了都哈哈哈大笑起来,也不只知是谁说:“罗老师,你好搞笑啊!”向云龙早就等不及了,连忙说:“罗老师,你们小时候课间玩什么呀?”老师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我们那时没有你们现在的玩具多。下课了,我们就玩跳房子,跳绳子,还玩丢沙包,拍洋画等。”……最后老师还说:“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太好了,你们一定要珍惜哟!”

采访结束,我们好高兴,一是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老师,二是我们学会了采访!

篇7:关于采访老师的问题

1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1 缺乏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新闻记者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也是导致新闻采访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时候采访的记者并没有充分的掌握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过程,很容易导致所报道的新闻和真实情况不相符,无法对事件进行全面报道。采访准备不充分体现在很多方面:第一,不能清楚地认识主体,在采访前对采访内容没有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分析;第二,在采访前对采访设备检查不充分,影响采访的质量;其三,对采访对象资料了解较少,大大增加了采访的风险。

1.2 电视新闻缺乏深度采访,内容过于形式化

在很多的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新闻记者的专业技能不够扎实,缺乏敏锐的观察能力,使采访内容与主题发生偏离,很难有深入的采访。在被采访者偏离采访的主题时,记者应该及时将其引导回归主题,有些记者的能力有限,并不能进行及时的引导,这就导致很多的采访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1.3 在采访中很难抓住关键问题

新闻的采访主要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进行恰当地提问,这样才能使被采访者自然地说出采访想要获得的信息,但很多的记者对于要采访的人不够了解导致提出的问题缺乏重点,不足够引起被采访者的兴致甚至引起被采访者的反感,这样就会使采访很难进行,甚至可能导致本次采访的失败。

2 采用合适的采访技巧,使新闻质量得到提高

2.1 为采访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记者的采访工作是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重要条件。在采访前,记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于要采访的对象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和工作经历等方面都要做足功课,这样才能得到被采访者的信任,拉近自己与被采访者的距离感,在采访中要记者要不断充实自己,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要拥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的技能。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采访的方向,进一步提升新闻的质量。

2.2 利用合适的技巧,挖掘有深度的新闻

采访的手法高低决定了新闻质量的高低。在采访中,记者要尊重被采访对象,给被采访对象思考的余地,避免语气生硬,居高临下。合理地运用提问技巧、细节观察和气氛的营造是采访的关键。在谈话中,记者要恰当地运用语言,努力拉近自己和被采访者间的距离,让被采访者感到亲切和熟悉。在谈话过程中要注重观察细节,只有对细节观察仔细,才能在采访中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在被采访者对问题不理解或不方便回答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使采访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良好的谈话氛围有利于信任度的建立,在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这样被采访者会更好地配合记者的访问,主动的透漏相关的新闻事件。面对不愿配合采访的人时,要采用说服式采访,记者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的对被采访者进行引导。

2.3 拍摄编辑的技巧

在拍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拍摄的素材不够用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掌握足够的技巧,进行有计划的拍摄,事先要对拍摄场景和内容进行规划,很多的动作需要不同的角度,所以要保证多个角度进行记录,这样后期的剪辑工作才能够更好更方便地进行。在采访过程中要对被采访人的姓名和职位等进行登记,这样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被采访人的相关信息。

3 结语

采用合理的采访技巧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采访质量。电视新闻记者要在采访中熟练的运用采访技巧,在合适的时间提出问题,努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在采访前做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更多更有利的新闻消息,使电视新闻内容更加丰富。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媒体时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电视新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并对广大的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采用合适的技巧,使电视新闻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关键词:采访技巧,电视新闻,采访质量

参考文献

篇8:对老师的采访稿

名言:“上帝忘记给我们翅膀,物理教会你飞翔。”

――宋嘉彬老师(物理老师)

一、授渔于人,重在责任

Q: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A:我上学的时候,成绩比较突出,尤其对理科的学习很有兴趣。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老师是一个光荣的、神圣的职业,被赋予了一层平凡而又伟大的光环,因此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一职业。 Q关于课堂初体验:

A:我刚刚工作时也很紧张,面对班里那么多的学生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工作的时候也是时刻给自己压力,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所带的第一届的学生们都很聪明,思维活跃,但想想那时缺乏经验,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管理过于严格,给学生们留下不近人情的印象,但好在孩子们都很理解我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做到最好。直至现在我也会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力求给你们最合适的关怀、指导。

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我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要做,都有一种新鲜感,当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教授知识、讲述道理的时候都会感到满足,这也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最有自豪感、成就感的事情。我们眼中的宋老师热爱教学事业,同时兴趣广泛见多识广,每当看到学生有成绩上的,思想上的成熟,哪怕是一点点很小的进步也会由衷地为我们感到高兴,并给与及时的鼓励。但其实对于教师这份工作,他的感受也是十分复杂的。

Q:最为一个老师要具备很多素质和能力,那宋老师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

A:职业责任感。只有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端正态度教学,才能有所收获。老师应该为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带头作用,不仅仅是课上教授知识才是教学,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都应该小心、严谨地对待,做对学生、对自己心灵负责的老师。通俗来讲好比是自找麻烦,一个好的老师,一个不怕麻烦的老师才会一次次指出孩子们的不足,帮孩子们改正自己的错误。

除此之外,专业技能当然也十分重要,自身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述。宋老师平时很喜欢看书,家里面的书房摆满了各种书籍,通过看书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为学生教授人生的道理。

二、教学相长,苦乐相随

Q:除了荣誉感之外,做老师具体的收获,: A:1.知识水平的收获

首先从本学科来说,物理从知识深度、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看应该算是最有难度的一门学科,它注重综合性的考察,充满理性、形象的东西:学物理就是一个思维游戏的过程。物理之所以被称作是万能,也正是因为它需要我们拥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对精神上的追求层次很高。有许多问题自己理解起来简单,但真正去教授别人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就需要老师们认真的备课,用最简单明了易于同学们理解的方式去讲解,与此同时,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每次虽然都是重复的内容却总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2.人生经历的收获

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的过程,当老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通过每天的工作来完善自己的经历阅历,静观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自己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是对人生的充实,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富有意义。

Q:关于工作中的快乐与郁闷:

A:“工作中的快乐是数不胜数的,关于郁闷,但也谈不上郁闷,只能说是有点遗憾的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工作比较忙碌,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管理好班里的每一件事,下班之后总有没批改完的作业要带回家,同时还要认真准备转一天的新课,当然这些都属于本职工作,要尽心尽力做好,但这么一来,可以自己支配的个人时间很少,只能挤时间去看书、运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当老师到现在已经送走许多届学生,看着他们在自己的教导下进步、成长,我心里会觉得非常快乐。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除了家长,老师和学生就是最亲近的人了,这种相处多年的师生情谊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每年送走学生的时候,既希望孩子们能顺利毕业,快点长大,又舍不得让他们离开,每次送走他们后,都会失落郁闷一段时间。”

三、良师益友:“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Q:是不是,每个人学生时代都会考虑的就是自己到底算不算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呢,宋老师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A: “首先,我认为学生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在我的心里和我相处过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是我的好学生。但非要给好学生下个定义的话,我个人认为,好学生应该是既能很好地听取老师的建议,又能在遇到事情时有自己的见解、想法的人。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检验标准,我更注重的是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培养,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待任何事情都能摆正心态,明辨是非,做到遇事前没偏见,得到他人意见后有主见,果断理智地去面对。”

Q:如何看待学生犯错:

A:学生犯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身为老师不会因为犯错而对学生失望。应该给学生犯错的空间,甚至说是给他们制造犯错的机会,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成长。正像我平生总跟学生们说的一样,平时的考试与练习中我们不能怕错就不做,遇到不会的问题也要大胆的尝试,应该更多地暴露自己的问题,之后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这是一个成长的必要过程。

Q:对您深爱的学生们的希望与建议:

A:作为一个学生,学习上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尤其是在高中,知识的难度与之前相比大大提高,单说物理这一科,需要记忆的公式、需要理解分析的题型有很多很多,这都需要学生们坚定信心,充满热情,勤奋地学习。况且现在的社会,个人素质的提升与检验方式之间充满矛盾,但学生们面对高考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抵触,要知道在我们这种人口密集的国家这是相对较公平的选拔方式,所以与其抱怨不如接受挑战,努力克服这一关。

篇9:教师节采访老师的作文

又是一个秋风送爽的季节,在这个收获的秋天,老师是这个季节的主题,空气中都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和味道。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去年的教师节,学哥学姐们为感恩张峰老师对他们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培育,写下了满满一黑板的心灵寄语,满载着他们的感恩,祝福和祈愿,为三个春夏秋冬的朝夕相处画下了一幅多彩的`美丽图画。“峰哥”是他们对老板最亲切的昵称,“多休息”是他们对老板最贴心的叮咛,而“听峰哥的”,则是学哥学姐们对我们最殷切的期盼。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班”用他的满腹才华为我们开启了数学殿堂的大门。一个个绕口的数学公式,一道道难解的数学习题,在他的生动讲解下,原本的拦路虎也成了茶杯里的波澜,我们掌握了“捷径”,学到了“窍门”,爱上了数学。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唠叨”,让我们面对考试胸有成竹笔自如、从容不迫步悠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素来是个马大哈,心粗的像筛子,且写字潦草,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虽然我也从内心深处痛下决心改正,却总是事倍功半。而老班却在忙碌中,给了我这个顽劣的学生更多的耐心与关注。他从我做题的步骤开始严格要求,每有一丁点偷工减料,轻则重写,重则被叫到办公室“谈心”。字迹潦草时,也曾给我的题判过零分,让我深知其害。我的耳朵,更是因为粗心和不认真,饱受老班蹂躏。想到这里,我的字迹不由得认真了几分。在老班日复一日“简单粗暴”的管教下,我浮躁的心,变得慢慢沉稳、冷静、有序。

篇10:大学老师采访稿

记经济与贸易学院青年教师徐雷博士

他,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以自身充实的经历演绎了生活的色彩。他就是我校经济与贸易学院青年教师徐雷博士。

徐雷1982年出生,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并于2012年获得四川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徐雷博士目前主要从事管理经济学、系统科学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勤奋与好学使他在来校工作的两年时间内,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各方面认可,成长为一名年轻的系主任。

时间都去哪儿了

“科研重在创新,创新有别于创造,但也都需要一个综合集成、持续循序探索的过程。”认真的眼神,诠释出徐雷对于科研工作的执着。

“我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导师是川大的徐玖平教授。徐教授身为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在学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教研室里还是长期留下他不倦的身影。”导师的言传身教,也使徐雷博士把自己的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交给了科研。“记得去年春节期间,在万家灯火的夜晚,徐教授仍坚守在教研室,与我们一同讨论学术问题。”回想当时的情形,徐雷至今印象深刻。

如何对待科研,怎样管理业余时间,徐雷有他自己的体会。“工作保持节奏,也需要感知生活的乐趣,不把科研当作一件枯燥的事务性工作来看待。钱学森曾说过,科学与艺术是共鸣的。在平日,我也喜欢画画素描,听听音乐,也坚持跑步健身。我真切体会到,身心的愉悦能使人心态平和、精力充沛,也是工作、生活、学习的有力保障。”

徐雷博士不断探索、追求学术的精神,也使他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他曾以主研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目前主持纵向科研课题四项,参与撰写学术专著两部,发表包括SCI检索论文在内学术论文十余篇。微信红包引发的思考

初登讲台时的徐雷,与其他年轻老师一样,紧张过,懵懂过。善于学习、时常反思的他,很快也找到了教学的感觉。

“我发现,教学能力突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们讲课都生动有趣,注重案例互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在向前辈请教、学习总结之后,徐雷对教学也有了自身的感悟。他重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提出问题后并不简单地讲解答案,而是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电子商务专业尤其注重创新。很多同学都知道2014年新春的微信红包活动,但却少有主动分析其零成本获取海量支付用户的优秀营销创新。我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一个用户的角色转换到客观的专业视角,逐渐培养专业化的理性思维。”在这样的教学启迪下,学生更多地开始主动去发现和探析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又如,阿里巴巴即将推出的新支付业务“空付”。“此项业务将使支付宝从网络成功延伸至实体买卖,其中的商业模式如何,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徐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后,让学生们课余收集资料,思考后展开讨论,再作点评。“点评时,我会分析其中的优缺点,补充问题,解答疑问。在这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索有时迸发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涌现出许多创新思考。”

逐渐地,学生们加深了专业兴趣,并积极参与多项比赛。2014年初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

创新应用大赛中,徐雷老师指导的Stay Real学生团队,在与各高校团队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网络商务应用创新一等奖和邮储银行网银手拉手全国优秀团队称号。

在担任副系主任后,徐雷老师广泛征询意见,改革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大纲,根据专业面向的行业分工,从课程设计上划分专业方向。围绕必修的主干课程,设置不同方向的专业性辅助课程,并调配开课时间,引导学生选择方向。针对行业需求,适当增加了如营销学、商务统计分析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优化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使课程建设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感。师生眼中的“励志哥”

“要注重专业知识和通识才能的平衡,客观剖析自己,反思和改正,适应环境,而不是等待环境来适应自己。”除专业授课外,徐雷老师每年都要为全系新生与毕业生开设“谈谈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专题讲座,增进学生专业认知,端正态度,激发自信。

他常与学生分享自身体会:学习是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要锻炼身体,学会控制情绪,保持阳光的心态。他鼓励同学们多阅读,深思考,逐步做到自信、自立、自知、自省、自强。

徐雷老师传递的正能量也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学院党委书记李雪玫说到:“徐雷老师阳光、积极,思想上进,给人一种正面的能量,这也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工作上,他从不推脱,主动参加各项组织活动,集体荣誉感很强,事情交给他都很放心。”“我们第一次成立团队参加全国专业比赛,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徐老师非常细致地指导我们,尽心帮助我们,不断鼓励大家。”经济与贸易学院Stay Real团队获奖学生代表黄婧月言语中饱含对徐老师的感激之情。

篇11:关于记者采访的提问技巧分析

1. 记者采访的提问原则

作为一名记者, 必须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机智灵活, 尤其是沟通能力一定要强, 这样在我们采访工作中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于记者众多方面的素质来讲, 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个环节对于信息的挖掘以及调动被采访者的情绪都将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针对这一问题做以下总结:

1.1 计划原则

采访过程中, 要明确采访的中心思想、采访的对象和采访的任务。就是要求新闻记者注重采访的每个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完善决定着整个采访的效果, 不同的环节要做好相关的链接, 一定要做到有条理, 符合逻辑, 尊重科学来计划采访。

1.2 研究原则

对采访对象进行正式采访之前, 对于受访者进行细致的分析, 了解受访者的性格特点, 从而把握采访的重点。采访中时常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 记者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做足功课, 一定不要盲目展开采访工作, 以免收到不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记者必须要做好先期的各种准备工作, 做好各种研究工作, 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提前预防。

1.3 倾听原则

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善于提问, 善于倾听。常言道, “沉默是金”, 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 要掌握提问技巧, 多问开放性问题, 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 对被采访者循循善诱, 开启被采访者的“话匣子”, 从中选取最想得到的答案。绝不能将自己的观点抛给被采访者, 或者约束话题范围, 学会做话题的引导者, 而不是一个“录音机”。

1.4 同情原则

同情原则指的是, 在采访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很多影响记者理性思维的感人的情况, 或者极具倾向性的有争议的情节。此时, 记者应该回归理性, 以人为本, 以理服人, 而不可盲目确定观点。在提问时, 要懂得方式方法, 变直接深入为迂回委婉, 以免刺激到被采访者的情绪, 造成采访不能够继续下去而失败。如果被采访者已经出现情绪波动的状况, 记者则要人性化地中断采访, 加以安慰开导, 在询问能否继续的前提下完成采访任务。

1.5 明确重点原则

在采访过程中, 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外向内, 由大及细, 给被采访者思考的时间, 在回答中体会被采访者接受的程度。这时, 提问要讲究技巧, 明确重点和中心后, 一点点渗透, 千万不要跑偏, 浪费被采访者的时间也浪费自己的时间。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明确采访任务是最基本的要求。

1.6 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最重要的原则。如今, 记者生活在物欲横流、金钱当道的社会背景下, 自我把持显得十分重要。伴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 信息飞速传播, 新闻真假掺杂。记者要本着对自身职业负责的精神, 秉持新闻事业的信仰, 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实事求是。媒体要做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 可照己照人, 还原新闻本真, 对社会起到良好效应, 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然而在一些采访中, 记者的一条错误信息, 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事件的理解, 甚至影响其价值观, 因此, 实事求是地对事实进行报道, 是对社会的负责, 也是记者的道德底线, 是在市场经济下对记者的严峻考验。

1.7 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新闻时刻发生, 处处存在, 新闻的报道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企业对新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有一些企业会通过一些不法手段要求记者对与之竞争的企业进行负面的报道, 从而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 这将对市场经济规律造成极大的影响, 违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新闻记者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约束, 记者也要遵纪守法, 违法必究。

2. 记者采访的提问技巧

记者的工作在外人看来非常地光鲜亮丽, 但也非常地不容易, 面对着不同的采访者, 采访不同的问题, 这对于记者就是非常大的考验, 它要求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要运用不同的采访模式, 只有这样的采访效果才会更好, 采访工作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需要更多的技巧与方法来开展, 下面是一些总结归纳:

2.1 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这种采访方式是最为主要的一种, 就其特点而言, 对于问题直接进行提问, 然后等待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采访更多地是用于官方的采访, 其局限性很大, 避免了一些无关的客套。但是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那就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适合情感方面的采访。这种方式在采访的过程中大大的节省了时间, 避免了同一个问题的多方面试探, 对于这类采访来说我们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于采访的内容以及要点进行详细地分析, 这样才能确保提出的问题更加有价值。

2.2 运用激将法

所谓激将法, 就是通过刺激的手段来促进我们的采访的工作, 我们所采访的对象各不相同, 这些人的文化水平以及性格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一味地运用老的方法进行采访, 对于一个问题进行一味的询问, 其未必取得良好的效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适当转变思路, 在询问的过程中, 可以进行一定的刺激, 这样更加有利于击破被采访者的心理防线, 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采访工作中常常运用这一方法,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简洁自然, 具体明了

采访是一门艺术, 讲究的是方法, 我们一定看到过很多电视现场直播节目, 有的记者就是一味地提出连续的问题, 一环套一环, 并运用了太多的修辞限制, 这样极易引起被采访者心里的不满, 极有可能导致采访的中断, 这样的例子很多, 尤其在我们的娱乐节目采访中, 所以注重语言的简洁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进行很好的逻辑预审, 对于我们采访的各个环节进行简化, 对于提问的语言要更加地简洁明了, 这样才能够很好地让被访者反应应答, 使其感觉非常地舒服, 这样才更加地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专业人才的培养

媒体作为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们越来越认可这一点,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必须要加强团队建设。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一行业, 总认为是铁饭碗, 报道中只要没有太大的原则性问题就好了, 正是这样大大地阻碍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想要使得行业发展得更加迅速, 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自我提高的重要性。新形势下, 我们的企业应该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多个方面进行培养, 培训的过程中要更多地联系实际, 我们聘请的人员更需要国内知名的前辈讲师, 这样才能从真正的实际的角度对于我们进行指导。一定的要激发工作者的热情, 我们可以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 对于考核合格的进行嘉奖, 对于不称职的进行一定处罚,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员参与。未来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 记者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们必须要在这个时间段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蔚昱.电视台记者采访提问技巧的分析与研究[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2, 09:203.

[2]顾理平.新闻采访遭拒原因探析[J].新闻战线.2002 (03)

篇12:采访老师作文

过了一会儿,吴老师笑容满面地来到我们面前。潘老师拿起话筒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篇作文呢?”“浙江省新概念作文银奖,”吴老师挠了挠头皮说。

潘老师开心说:“机会总是赐给有所准备的.人,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吴老师说:“主要是依靠平时的积累,要日积月累,厚积簿发,还要多读多记。”

潘老师把话筒交给了同学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话筒采访吴老师。

这时,缪松辰自豪问:“吴老师,你对写作文有什么感想呢?”吴老师不好意思地说:“写作文要多读多记。”

篇13:人物采访稿——老师

提纲

1上面聊到语言了,就谈谈雷老学习汉语的契机、过程、心得感悟

2最大的感悟应该是语言与文化:语言促进文化交流;语言复杂时会阻碍;为消除阻碍而需要进行的简化汉字的改革;改革的作用;改革的推广会遇到的障碍;推广方法 3翻译:这个与上文衔接不上,可能会很突兀 4宗教:属于翻译工作的一部分

5教学:在教室搭建一座中西文化的桥 6编书:在书上搭建一座中西文化的桥

(我这思路没重点,没逻辑。师兄,你怎么看?嘻嘻)

详细

a语言

印欧语系:拉丁语(西方人都不怎么知道)蒙古语系: 汉藏语系: b文字精神

“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活。The liter kills,the spirit makes life” 我很喜欢文字,因为我靠他吃饭——肉体不死。(文字背后的精神是他心灵不死)文字把人折磨死,要求外国人背背,恰当的用它的话文字很有魅力的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喜欢文字背后的文化、思想、精神,强调多元化 不止英语汉语 其他被忽略的东西也很值得研究。

1学习汉语

学汉语的契机:到台湾后,对中国话、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看中国古典原文。现在特别经典,看到东方经典是莫大的恩典。孔子也不是特别难。特别得意。希望带给中国学生同样的喜悦——西方经典。

学语言的过程:第一年辛苦,做卡片背汉字 成语等 语言的精华:中国是成语,西方是拉丁语成语。

2语言与文化

语言促进文化交流:

罗马帝国是双语的,研究双语文化。中国也是。中间就有文化交流。(91年来北京,王府井的中华书店,没有外文书。现在书中都有外文,现在王府井的商店名都是英文拉丁字母。老人不懂,年轻人懂。每天接触字母,但很少想到他背后的故事。)给中国人更大的平台,了解拉丁文,只好会产生尊敬,感情,知道越多越喜欢,就不会排斥憧憬。这样才不会盲目排斥。西方也不能排斥中国。只是命运。很遗憾,中国在文化上没有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因为不认外人所了解。

障碍文化交流的原因:

很大的原因是汉字。如音形复杂。要简化(姐姐不学汉语)。改革必要性:简化之后,仍可保留繁体字,保留在书法领域。好处在于可以区别同音字(汉语的问题)。理论是这样,有待推广(读音很难,字形难度更大)。编相关词典,但工作忙,6000个,工程量大。汉语的习得:会发短信不会说;或者可以交流但不会发短信;会看报纸不会说(每个星期4000个卡片)。人的脑的内存没那么多,学汉语要顾发音,又要顾字形。偏旁部首查字典很麻烦,外国人学起来很吃力(对不起,我不会),中国的孩子也很辛苦,小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学国语(10年)。鲁迅也呼吁救救孩子吧。外国孩子就很幸福了。1940也倡导过拉丁字母(吴玉章)(无法解决同音字现象),但毛主席保留,于是就简化。老一辈的一点点的努力慢慢积累。21岁,条件好,有2年的时间学习,学了之后才开始对汉语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很多人是当成工具,带着目的性——经济。所以应该有两种体系:国内繁体,国外雷老看法。对外国人,汉语的门槛太高。把外国人带入门之后让他们读汉字版,而非英译版,才能了解中国文化。孔子学院

改革:

吴玉章:简化汉字,使用abc,没成功,很同情。

“雷”创意:如现在有五种表示方法:拼音,台湾注音符号,拉丁文,简体字+自创的()。保留汉字部首,加上拼音发音。既保留了汉语的精华,又简化的读音。如江jiang,红hong,扛kang。根据偏旁,可以才这个字与水有关,与工作有关。查汉字很难。很多汉字失去了原来的部首,简体字本身也丢了很多传统的东西。所以简体字是一个进步。知道部首,有知道发音,就很容易查了。既能吸引外国人学习汉语,又能保留与传统的一点点联系。所以我还可以保留恢复繁体字的部首(体)。马上可以读,更容易促进交流。我已经发表在了2012的《世界汉学》,无太大的影响。“让世界走向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可以保留汉字,用于书法。我的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好的区分汉语中的同音字。繁体+简化。编书三语教科书。

作用:

简化字形字音,明天就会有很多人开始学汉语。有保留与传统的联系。外国人,中国学者查字典非常麻烦。改进汉字,对语言传播,文化交流偶很大的作用。

推广障碍:

理性的选择“这个很好”。感性“绝对不行,要回到过去”。繁体字不糊丢的,都会有人学。所有人学习繁体字、汉字。

外国人,地位微妙,所以很多人反对,因为外国人破坏。国人自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已经发表,但还是不了解,不赞成。谁会发上这么多时间(8 10)来学汉语,像我这样的是个例外。:德国朋友极力反对——破坏汉语,因为才学五年,改革的话,就等于白学了;没有破坏文字,我只是原来的偏旁收回来。有利有弊。中国朋友呢?看得人不多,也不主动宣传,因为知道他们会反对的。中国人已被西化,喝的是可乐,吃的是汉堡,穿的是牛仔裤,唯一保留的是汉字。汉字简化已被证实是一个进步,问题是如何走下一步。汉语推广:集中在语法上,考级。考级后,仅仅能使用,却不能应用。我不重语法,记词汇。推广方法: 不开讲座,开的话就会被扔鸡蛋。因为自己是一个外国人。可以开讲座,但不会太积极主动。教希腊语就包括对西方文化的爱好。找外国人做实验,效果就会出来的。不要求所有人都学习同样的汉字

3翻译 翻译 汉译外:有些人名的翻译还可以让读者意识到其著作的关系,但有些翻译完全失去这种关系,根本无法找回原来的味道。任何人都无法在互联网或是任何一种外文百科全书里查出原名。如果拼音不对,最好的“宽带”也没有用。研究外国思想家必须知道他们的著作,必须有书名的原文。但很多时候,读者无法从汉语译名找回原来的书名,只能进行一些错误的“联想”“猜测”。这究竟实惠提高读者的理解,还是会系统地阻碍读者掌握真正的知识呢?学习外来知识的要是是“原文”,是abc,而放弃这个要是就等于不愿意面对真相。这样不仅降低了译文的学术价值,也阻碍了汉语学术界“更上一层楼”,“国际”二字无从谈起?”保留外国人名,否则是去了很多信息,比如看得出来是哪国人。缺少对字母的尊敬爱好,太热爱汉语了。人名的翻译一直也得不到统一,差三个字典,三个字点都不一样。没必要翻译成汉字。小孩子的英语比你还好。保持汉语的纯洁性。我的梦想就是中文书跟我变得书一样,保留字母。感谢这个出版社——世界图文出版社,允许我保留字母。其他说不行,放只能放在括号里。不谢荷马就不出版,保留了“荷马”,加上自己的翻译“霍梅鲁斯”。“由皮特”。可以用这种方法修改一些错误的翻译(翻译人名也很费时,不如直接保留。)您的观点弥补了国人汉语推广的误区。说不好看,老人看不懂。字母是通用,好用的,减少汉字对外国人最好。国内说这个问题就牵涉到政治问题。我的书,字母就压倒了汉字。翻译传统100多年前沿袭下来的习惯。翻译一直在变。外译汉:《制造障碍的汉译——也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 优点是增加许多关于中国的内容,“中西合璧”的百科全书;缺点是大量的“减”“删”。许多释文被压缩到面目全非的程度,不能帮助国内读者全面理解西方传统。非常赞同北大一学者的观点“中国人知道不少西方的antithesis(‘反’的一面),但不了解西方传统thesis(‘正’的一面)”。

更可怕的是企图用中文完全代替原文,在所有词条的释文里都不是用abc,虽然这些事问大多涉及到外来的人名、地名、书名和思想概念——对翻译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明白这一点:谈论世界历史、世界文学或世界思想史的时候不能完全抛弃abc,不能脱离原文,不能仅仅用汉字来代替原文,否则很多这样的只是就无法保存。原文之间的微妙关系在经过中文翻译的过滤自后都丧失殆尽。

异化归化:都有。问题是什么才是本土的?比如“母校”。不能做太大的变化,否则没人接受得来。(人来有惰性,懒于变化)所以我觉得在中国最需要一本语言学词源字典。我能编但只能写两三百字,但很必须,但又有必要。因为中国人需要反省。做这个工作,要懂一些古典语,要有一些鸦片战争之前的词典。中国很少。中国人也不愿做。学习语言就是一个反省自身语言的过程。

4宗教

对基督教 天主教感兴趣,研究中国历史。宗教与拉丁语有关。字母,概念。通过宗教可以进行另一种沟通,而不是通过大炮。我向你提供一个工具,用它你可以走向法学、哲学。。

教学目标:

上一篇:项链改写下一篇:员工五险一金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