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学习之背诵篇

2024-09-04

考研英语学习之背诵篇(精选6篇)

篇1:考研英语学习之背诵篇

考研英语学习之背诵篇

考研英语学习之背诵篇。不知道14年考研路上的精英们看到这个题目会做何感想?可能大家会认为考研政治背诵居多;而英语背诵无非是单词的背诵;最重要的还是做题。试问,背诵能干什么?背诵能记住单词,背诵能领悟语法,背诵能记住经典的句子,最后背诵能培养语感!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强调的,我们认为,培养英语语感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

建议大家选择新概念三和四来背。每天早上一课,尤其是新概念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背四),一定要能完全背下来。傍晚再花半个小时将当天背的课文默写出来,并改错。这里强调的背,并不是拿着英语文章就叽哩呱啦背诵一通,相信大家也都会对自己能否短的时间内背全一篇课文持怀疑态度。方法应该是,先读几遍,理解一下其中的意思,毕竟新概念四里面的句子确实有难度,然后对照中文背英文,这样省去了记忆中文意思的功夫,以节省时间。晚上默写时,也要对照翻译来默写的。这样,既能提高长难句的理解,又能学会一些经典的套话,有助于写作。第二天早上把昨天的一课脱离中文背下来,中英融会贯通,在一天天的背诵中来培养大家的语感。

另外,建议大家扩大阅读量,即使一些文章你看不懂,也要努力去看。大量阅读的好处除了培养语感之外,还有提高阅读速度的作用。良好的语感对于大家在做阅读或完型填空时,可帮助考生进行上下文内容与问题的猜测。尤其是完型填空,有时文章可能读不太懂,但感觉会告诉你应该选哪一项。另外,大量阅读也可以提高速度。阅读速度的保证对于考场答卷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并不是不会,而是阅读速度较慢,最终不得不放弃。所以,速度的提高要作为一个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过程,从现在的复习中就应该引起重视。对于阅读所选材料,应尽量扩展,例如一些英文版的刊物或杂志、报纸,重点是上面摘的外刊部分。

在这里,文都考研老师建议大家阅读过程中,把精美的文章和段落摘抄下来。记在本子上,然后早上大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细节。日积月累,相信大家的英语语感会逐渐培养起来;这对英语学习和考试都是大有裨益的。2014考研的研粒们,你们认同吗?

篇2:考研英语学习之背诵篇

有句俗语叫,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常常把学习挂在嘴边,但是未必懂得学习的本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这,学习那,但是又有几个人懂得先学会“学习”这个最基本的规律,然后再去理解学习的本质。

整本书读完之后,我认为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来说的,就是书中讲的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发散模式是放松的休息状态。

为了更好的认识到这两个模式,书中是这样去描述的,我们想象有一把手电筒,当调到“专注模式”时,手电筒的光束强,集中范围小,而调到“发散模式”时,手电筒的光束范围广,分散不集中。

比如,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往往会专注这个问题,专注的去找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怎么解决?怎么避免以后的问题。把所有的专注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但始终没发现问题。

然后你在某天晚上的散步中,这时处于“发散模式”时,你却在非常放松的一个状态下,注意力涣散的方式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让我突然明白到一点,那就是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是互相存在的,而且是可以自由去转换。

当外在环境需要大脑切换到哪个模式?哪个模式就会出现。

无论做什么,都要先进入专注模式,集中精力去关注问题点,然后专注的去寻找解决办法。当你感觉在专注模式下遇到困难时,就立马切换到发散模式,比如跳舞,开车兜风,冥想,散步,睡觉,听音乐都可以。

《学习之道》不紧紧是讲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也讲了大脑记忆,心理障碍等其他方面的内容。我阐述的这部分是我对这部这本书的理解。

以上是我本人对这本书的一点感悟。

篇2:学习之道读后感

前两天,把《学习之道》看完了,觉得收获到了很多东西,于是想写下来。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这本书,挺有意思的。

前言:

Josh Waitzkin,一个13岁就获得国际象棋大师,一个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获得了太极拳世界推手冠军,在这本书里,主要是对他自己学习象棋和太极的过程描述。

必须要意识到这样一点: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可以一直改进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属于“整体理论”类型的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 对他们来说,失败永远是一场危机,而不是一个成长的机遇。因为获胜所以成了赢家,但新的失败会让他们成为败将。

而“渐进理论”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权且将其称作“学习理论”,该理论更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这本书在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

所以,看到这里,我告诉自己: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要做的,先是承认这次失败,同时明白我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就变成了一个失败的人,然后去思考,我为什么失败,最后慢慢的去修正。

“软区域”:

我逐渐认识到,对这类状况的解决方案不应是否定自己的情绪,而是将其为我所用。不去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其导向高度专注。犯了第一个错误并不会导致什么可怕的后果,但是接踵而来的就像湍急旋涡一样的第二个错误,第三个错误,甚至第四个错误却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在错误发生了以后,人会习惯性地呆在之前的情感舒适区域,可是也会产生一种令人不安的预感,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糟糕了。

当周围环境不是最舒适的时候,先是承认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做决定。

“划小圈”:

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要挖掘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有效地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之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力量则会逐渐增加。

最近在学交互,对于一些点的理解不够,所以在做一个很广的项目实操时,就会慌神。所以后续,会先增加自己对于深度的理解。

篇3:学习之道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只为了完成任务,为找到结果而读,所以体会不到作者对“学习”和”道“的阐述和理解。

经过一年的学习,再读这本书有了很多和之前不一样的感悟,加上聂老师的讲解,更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道”,大道至简,顺其自然的含义。

“学习”并不是痛苦的代名词,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保护学习兴趣,爱上学习,多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在意结果。这就得家长从自身先改变,在思维模式上,语言上,行动上,自己先变成一个学习者。

作者从两个阶段来阐述他自己的学习之道,一是儿童时期的无心之举学习了象棋,二是成年后自己喜欢学习了太极。自己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当读到整体理论与�u进理论时,让我深有体会,固化的思维模式是多么可怕,直接给孩子扣帽子,“你是聪明的,你马虎了,你爱溜号”等等,来评价自己的孩子,不深究原因,直接问怎么办。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更注重过程,把成功与努力联系起来,只要努力,任何事都可以做好。不注重眼前的结果而是长期的过程。表扬时也不要说你真聪明,你真棒,要说你在这件事上很努力,不然孩子就会很怕失败,不愿挑战,怕毁掉完美形象,受不了打击。

爱上学习。作者是从过程第一,然后专注力努力,最后享受结果,这三步开始的而家长应该做到无条件的爱、支持、陪伴,让孩子体会到纯粹的快乐,不和其他人比较。

我自己做的特别不好,经常习惯性说谁家孩子回家写卷子,谁家孩子看什么书了等等,都会被儿子冷漠的回答"关我啥事”。

小雨喜欢打鼓,他的老师就做的很好,不是把考级,拿证放在第一位,而是一步步打好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他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他在学习新节奏时接受的很快,瞬间记忆好耐力差坐不住。老师会要求他连续十次全对才可以休息。画小圈做刻意练习,锻炼他的耐心。

而作为家长的我也是通过不断地和聂老师学习,才一点点改变自己想法,理解老师,改变自己的结果焦虑症,允许和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只要快乐,健康,积极向上就可以了。

希望自己努力学习,慢慢带动孩子爱上学习。

最后就作者说的一些练习方法,我认为我还得继续重读,认真体会。希望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小拐棍而不是绊脚石。加油!

篇4:学习之道读后感

机缘巧合,最近我的一位朋友给我推荐她的书单,其中《学习之道》是我20xx年买的,却一直都没去读过,书跟人也有缘分的,因为我们互推了书单,所以我也开始拿起这本《学习之道》,没想到真有相见恨晚之感。

这位作者6岁的时候,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华盛顿广场公园的国际围棋摊上,对国际象棋一见钟情,而且非常入迷,他7岁居然就开始参加比赛,8岁开始就长期稳居全美同年龄组别的冠军,还参加了成人组别赛,也斩获颇丰。但17岁时,因为《Searchingfor Bobby Fisher》这部以他早年棋手生涯为蓝本电影的影响,他被各类媒体和粉丝追逐,不再能安心下棋。

1998年他21岁时,放弃国际象棋开始学习太极,6个月后开始了太极推手的武术训练,2000年获得首个全美太极推手冠军。而且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为什么他会如此厉害?他认为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因此,他把自己的经历梳理分解提炼,变成了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我理解是把作者学习和比赛国际象棋那部分作为知;学习太极推手作为行,而以参加世界推手大赛来合一,从而阐述知、行、合一三个阶段。

我觉得中文“学习”两个字很有表达力,学是了解和模仿,习是练习。因此,学习是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已经知晓的部分,当然人们会增加自信,但如何面对不知或者尚未掌握自如的呢?这就牵涉到学习的态度了,因为这会打击人们的学习热情,所以了解渐进理论,鼓励不断努力,多着眼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少标签式的定论是更值得赞赏的取态。爱上学习本身,是人的终身财富。

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挑战的时候,培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正面信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不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干扰,专注于具体的内容或者正在从事的工作?作者都提出了“软区域”,“走出漩涡”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仅仅靠热情和本能在做一件事,而真正要做好一件事,需要系列持续的训练,改变本能反应,形成更有竞争力的潜意识。

学习知识本身不算难,但我们都是人,我们一定会有信心受挫,自尊受伤,情绪沮丧的时候,面对困境、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情境、自己产生愤怒的时刻,如果我们能有意识不断练习改变我们看待问的态度,学会从失败或者损失中学习总结,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那么我们就会因此得以成长。如果我们能够把愤怒的情绪转化成自己的力量,那就走上了更高层次的成功者的道路......

这一切在这本薄薄的书里都深入做了探讨,这些年“态度决定一切”是深入人心的热词,那么这本书就是在分享如何修正自己看待外界事物和人的态度的具体方法。包括对不公正待遇的反馈,如何把困境转化为优势,增强自己技能的具体方法“划小圈”,“让时间慢下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激发最佳状态”。

可以说,这是一本作者亲身实践,并非常实实在在总结,大尺度分享的秘籍。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因此受惠!

篇5:学习之道读后感

读完《学习之道》的读书笔记,你有什么想法?这本书的观点你对是否有帮助?欢迎投稿或者给我留言。

我们常常把“学习”挂在嘴边,可是你未必懂得学习的艺术。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忍耐枯燥的基础练习,将技能练习得炉火纯青,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看了《学习之道》,被作者的学习能力给震惊了。作者年纪轻轻,就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的冠军。这是普通人一生都望尘莫及的。如果说象棋的冠军是有天赋的原因,那推手的世界冠军绝对是学习力的最佳体现。

乔希・维茨金学习的境界很高,但他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自己对学习的独到领悟。学习力是可以迁移的,作者可以把象棋的学习力和太极拳的学习力互相迁移,融会贯通。资质平庸的我也可以学习作者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本书是古典老师强烈推荐的,他说,如果你一生只想看一本关于学习的书籍,那就选择《学习之道》吧。

《学习之道》的作者本身就是高手人物,乔希・维茨金从9岁起便8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的天才神童;他的传奇经历被记录成书,并改编成电影《王者之旅》;他纵横西方棋坛10年后,改行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的“太极拳王”。

正如维茨金所言,“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的艺术。”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学象棋或太极拳,而是让你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饱尝成功的学习之“道”。

《学习之道》是美国公认的学习第一书。世界冠军现身说法,揭秘从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道。这是在任何领域都能成功的学习方法。这是任何人都适用的终身深入学习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道”是很高的境界。而作者乔希・维茨金总结出的学习的艺术确实可以称得上“道”层面的境界。

我想起古典老师在《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里提到的能力的四个阶段:无知无能,有知无能,有知有能,无知有能。

以骑单车为例,解释这四个阶段,最开始,不会骑单车,无知无能。爸爸告诉你骑单车很容易,怎么怎么做,该怎么骑,但是你自己还没有实践。这个阶段:有知无能。爸爸在后面抓着你骑,你学会了控制了平衡,转头一看爸爸不在扶着你,注意力转移,摔倒了。这个阶段:有知有能。可以一边骑单车,一边看美眉。无知有能。能够自动化为终极核心。

《学习之道》作者融会贯通的能力非常强。他的学习步骤,也类似于古典老师提到的能力的四个阶段。学习推手时,他会将动作化解为一个个很小的步骤,练到自动化的阶段,再把各种技能融会贯通起来。学习围棋时,高手都知道中路的重要性,但是,高手下棋,最后让你看不出中路,高手们把技能练习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出高手用的是那种技能。

学习的高阶境界是将各种技能融会贯通,将各种技能内化为意识的一部分,利用自身的创造力进行创新。

学习的另一个重要习惯是刻意练习。作者进步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每天都会刻意练习某些技能,而不是仅仅是重复的练习。他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感悟,所以,学起来比一般人要快。古典老师在《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中也提到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熟能生巧并不一定带来perfect,刻意练习才可以。不断找新指标进行刻意练习,持续往前推进。仅仅重复,很快进入厌倦的环节。

《如何成为专家?》一文中也提到,专家类型的人会刻意练习比较难的技能,而不是仅仅练习简单的技能。在《学习之道》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

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种是整体型学习,一种是渐进型学习。

属于“整体理论”类型的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而“渐进理论”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权且将其称作“学习理论”,该理论更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当遭遇挑战时,“学习理论”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战,而“整体理论”者则更容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把成功与刻苦努力联系在一起的小孩子,在遇到挑战时,倾向于采取“掌握取向的方向”,而简单地用“聪明”、“愚笨”,或者“好”、“坏”来评价自己得能力得小孩子,则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认识到整体型学习方式和渐进型学习方式就是巨大的进步,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我觉得君子更倾向于“整体型学习理论”,当我刚开始学习新技能时,做得不好,就会用自己不适合这个技能,我在这方面没有天赋等借口来搪塞,后面也就放弃了练习。而“渐进型学习理论”的人,会鼓励自己只要不断练习,至少是能达到平均水平的,会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父母更加要认识到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使用“渐进型学习理论”,不要用“聪明”、“笨”这样的词来评价自己的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更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如何做到熟练?

首先从基础开始,通过理解训练的原则所在来建立扎实的基础,然后在你个人倾向的指导下拓宽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和你认为是艺术的必要实质的东西在抽象层面上保持联系。结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种知识,使得这些从个人的着重点拓展开来的知识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

在我看来,直觉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指南针,它是无意和有意思维之间的桥梁,我们一定要和使直觉起作用的因素保持联系。如果我们因为没有真正地理解直觉而忽略了直觉,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跟我们自己得创造性源泉敞开心扉交流的绝好机会。

如何化情绪为力量?

在《学习之道》中,作者的妈妈是驯马师,妈妈告诉他,驯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把它紧紧得绑起来,从精神上令她崩溃,最终让它双膝跪地,接受被人支配的命运。第二种方式是成为马语者,不要去破坏马的精神,你要做的只是友善地对待它,并把你的意图转变成它的意图。最后,骑马者和被骑的马融为一体,建立一种谁也不愿意破坏的紧密联系。

人的情绪有时就如一匹野马,如何驯服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高手对决时起决定作用。作者写道,很多围棋高手,在面对不利于自己的局势时,往往会崩溃,不知所措,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如何化情绪为力量?面对真实的自己,不必伪装。将愤怒,生气等情绪化为力量,融入到比赛中。

高手对决,很重要的对决部分都是心理对决,如何处理压力,如何在压力下思考,如何在紧张的比赛中用意念影响对方,如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高手对决不仅仅是技术的对决,可能更多是修行的对决。

在和技艺超群且思维敏捷的对手交锋时,心理战变得尤其微妙。两个人的交锋变成了一场无声的心理战:你要读懂对方的每一种呼吸节奏和每一次眼神闪烁,要在对方毫无察觉之下施展自己的操控技巧。一旦我能够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着一系列得行为,就可以在对方不知不觉中操控了他的意念。

在书中,作者也提到了外界的名誉带给自己的影响。有时候外界的赞誉反而会影响你对事物本身纯粹的爱好。在以他为原型的《王者归来》电影在好莱坞上映之后,乔希・维茨金名声大噪,比赛时,很多粉丝会找他签名,为他欢呼。而此时,名誉却让他无法专心下象棋,甚至影响了他对象棋的热爱。

如何达到万物合一的境界?

我们都在某些方面非常擅长,并且能在压力下工作。但是怎样变得比别人优秀?怎样迈出从技术性上的娴熟到独特的创造力的这一步呢?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篇6:学习之道读后感

作为一个竞赛者,我已经慢慢理解了输赢之间的距离是很微小的,有很多办法都能将胜利从失败的手里夺回来。所有伟大的选手都深知这个道理。那些真正伟大的表演者们能够把握住那种时刻,让错误为他们所用,用那闪耀着紧迫感和生命力光辉的即兴创作演出来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第二领域

让自己从物欲横流中转移开去。老子注重的是内修,是内在的本质而不是外在的表现。《道德经》就在于为我们的自然洞察力解除障碍,让我们能看到并甩开错误思想。

以退为进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如果一个受过训练的学生可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他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当然,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我们注定要重复犯某些关键性错误,但愿是因为这些错误都难以逃避,并且很难准确定位的。

在刚开始学习太极的几年中,我的任务是广泛接收各种信息。我尽全力从每个错误中吸取经验,不管是我自己的还是训练同伴的。每次推手课都是一次领悟,几个月后我已经可以对付大部分学习了几年太极的人了。

回想我那充满竞争的生活,我意识到初学者的思维和以退为进这些话题是独具特色的。

当你还是个初学者时,要保持初学者的思维并且愿意以退为进并不是多么困难,但是当所有人都在看着你,期待你表现时,要仍然保持谦虚和乐于学习就要难得多了。

我对象棋、武术以及范围更广的整个学习过程这三者的核心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罗伯特・波席格《摩托车维护艺术》一书的启发。

划小圈

我武术成长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把大的东西分解成各个细节的东西。鉴于我在象棋学习中对“用数字摆脱数字”方法的理解,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要挖掘技能的实质,然后有效地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力量则会逐渐增加。我把这种学习方法叫做“划小圈”。

这个“划小圈”的概念是我学习象棋和武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象棋和武术中,选手会倾向于使用各种花哨的技巧而忽视细微的吸收和完善,其实它们要比学到的招式数量重要得多。

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学得更深可以让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化困境为优势

乱的情况下要做到处事不惊有三个重要步骤。第一,我们要学会平静对待生活中的不完美之处。第二,在我们的表演训练中,我们学习如何把不完美之处转换成我们的优势。而这个步骤的第三步隶属于表演心理学,就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意识中制造出一些起伏和小的波动来激励我们前进,所以我们要一直激励自己,不断外部条件是否有激励性。

让时间慢下来

在我看来,直觉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指南针,它是无意和有意思维之间的桥梁,我们一定要和使直觉起作用的因素保持联系。如果我们因为没有真正地理解直觉而忽略了直觉,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跟我们自己得创造性源泉敞开心扉交流的绝好机会。

在这本书中,我用大量篇幅描绘了我对如何做到熟练的看法――首先从基础开始,通过理解训练的原则所在来建立扎实的基础,然后在你个人倾向的指导下拓宽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和你认为是艺术的必要实质的东西在抽象层面上保持联系。结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种知识,使得这些从个人的着重点拓展开来的知识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

这就是为什么技艺精湛的武术家在水平不太高的习武之人看来显得如此神秘――他们训练自己在各时间段内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这些时间段太短了以致于没有经过训练的思维是无法意识到的。

自在从容的力量

在每一个领域,区分强者与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危急关头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冷静,从容自如。在比赛中,对抗的态势是相当明显的。如果一个选手表现得从容不迫,而另一个选手已经开始被心理因素摧垮,那么比赛的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

每件事情都会有面临危机的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越从容,就意味着在比赛中,在董事会上,在考试中,在手术台上,在更大的舞台上我们就能把从容这一品质发挥得更好。

如果我们还想追求卓越,那么我们就必须适应自我激励和控制的生活方式。从容应对所发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样自如。

激发最佳状态

我们不仅必须善于等待,还必要享受等待。因为等待不仅仅是等待,它还是生活。

存在本身教会了我如何生活。

化情绪为力量

愤怒。恐惧。绝望。兴奋。幸福。失望。希望。情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否认人类经历中如此重要的组成部分,只会让我们成为傻瓜。但是,当我们完全被情绪驾驭的时候,事情会变得糟糕。

我不应该被愤怒控制或否认自己的愤怒,而是必须从某种程度上将我的愤怒引导到一种极度全神贯注的状态。直到我进入武术行当,我才学会了这么做。

成功的唯一方法便是承认现实,超越现实,鼓起勇气并善用之。

万物合一

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篇7:《学习之道》读后感

机缘巧合,最近我的一位朋友给我推荐她的书单,其中《学习之道》是我20xx年买的,却一直都没去读过,书跟人也有缘分的,因为我们互推了书单,所以我也开始拿起这本《学习之道》,没想到真有相见恨晚之感。

这位作者6岁的时候,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华盛顿广场公园的国际围棋摊上,对国际象棋一见钟情,而且非常入迷,他7岁居然就开始参加比赛,8岁开始就长期稳居全美同年龄组别的冠军,还参加了成人组别赛,也斩获颇丰。但17岁时,因为《SearchingforBobbyFisher》这部以他早年棋手生涯为蓝本电影的影响,他被各类媒体和粉丝追逐,不再能安心下棋。

1998年他21岁时,放弃国际象棋开始学习太极,6个月后开始了太极推手的武术训练,2000年获得首个全美太极推手冠军。而且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为什么他会如此厉害?他认为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因此,他把自己的经历梳理分解提炼,变成了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我理解是把作者学习和比赛国际象棋那部分作为知;学习太极推手作为行,而以参加世界推手大赛来合一,从而阐述知、行、合一三个阶段。

我觉得中文“学习”两个字很有表达力,学是了解和模仿,习是练习。因此,学习是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已经知晓的部分,当然人们会增加自信,但如何面对不知或者尚未掌握自如的呢?这就牵涉到学习的态度了,因为这会打击人们的学习热情,所以了解渐进理论,鼓励不断努力,多着眼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少标签式的定论是更值得赞赏的取态。爱上学习本身,是人的终身财富。

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挑战的时候,培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正面信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不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干扰,专注于具体的内容或者正在从事的工作?作者都提出了“软区域”,“走出漩涡”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仅仅靠热情和本能在做一件事,而真正要做好一件事,需要系列持续的训练,改变本能反应,形成更有竞争力的潜意识。

学习知识本身不算难,但我们都是人,我们一定会有信心受挫,自尊受伤,情绪沮丧的时候,面对困境、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情境、自己产生愤怒的时刻,如果我们能有意识不断练习改变我们看待问的态度,学会从失败或者损失中学习总结,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那么我们就会因此得以成长。如果我们能够把愤怒的情绪转化成自己的力量,那就走上了更高层次的成功者的道路。

这一切在这本薄薄的书里都深入做了探讨,这些年“态度决定一切”是深入人心的热词,那么这本书就是在分享如何修正自己看待外界事物和人的态度的具体方法。包括对不公正待遇的反馈,如何把困境转化为优势,增强自己技能的具体方法“划小圈”,“让时间慢下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激发最佳状态”。

可以说,这是一本作者亲身实践,并非常实实在在总结,大尺度分享的秘籍。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因此受惠!

篇8:《学习之道》读后感1500字

Wendy有话说:Apple去年从远程会员变成了俱乐部会员,学习和成长的心是坚定的,但内心是恐慌的,语言表达是典型的“工科生”。本次能杀下心来读书、体会、写感受,是十分值得赞美的。

这是我第二年读这本书,当聂老师告诉重读的时候我心中好像没有去年那样的恐慌!今年再读此书,当合上书闭上眼睛我在脑海里可以浮现一部分本书中目录的主要内容,按章节题目可以回想作者描述的自己从入门到卓越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化解危机所做的努力。

虽然从前到后读此书,但是对我来说将整本书领悟还是不易,下面我就本书中我读到和理解做个总结;

本书在基础部分,介绍偶然机会接触围棋,被围棋所吸引。作者之所以对围棋的热度不减,是因为父母完全遵循孩子兴趣的天性,平静的陪伴和默默的支持,当遇到失败和挫折父亲带着孩子去释放压力,母亲无条件的爱给予支持,很好的保护了孩子心中对围棋热爱的火焰,父母无私的爱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给再次回归带来了动力。反思我们的爱是有条件,自私、不自觉的攀比,从开始就设定目标,设定未来想要的结果,没有保护对兴趣的热爱,不注重过程。

同时在基础部分作者说的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给了我们初学者希望,可以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在没接触本书前我经常用整体理论来思考问题,这样就紧固思想。生活和工作万事求安稳,不喜欢接受挑战。一直觉得就是这样了,到哪里都难。同时用这样的想法来衡量孩子,学习上那课吃力就觉得像爸爸或者是我,没有想过帮孩子度过难关的方式,只有焦虑!而作者所论述的就是要开阔思路,人是会改变和进步的,在遇到挫折时要接受挑战,通过学习和练习让自己有所改变,可以具备持续改进缺点的能力,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激发自己最好的状态,保持这种持续的状态,平和应对变故。

另外在通往卓越的路上还要避免漩涡效应,当遇到瓶颈困难是要停下来,冷静思考。不要深陷的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和错误。之前有时候就会在孩子错误中陷入漩涡,见到一个错误,会把之前好久的问题唠叨没完,一个又一个的数落。越唠叨越生气,最终引发对孩子的辱骂和指责,有时还会迁怒爸爸。回想一下,当陷入漩涡时我们是没有理智的,言语犀利伤人的,不会冷静的思考,不会想解决问题方法。更不会想去帮助孩子,只剩指责和内心的不甘!通过读学习之道书和老师的解读我有意识对家庭问题时,提醒自己停下来想想!减少了对孩子的语言伤害和冷暴力管教。

改变本能反应章节中作者描述怀着谦卑的心和对象棋深深的热爱迎接变故,坚持住。要专注的思考,改变固有思想,改变本能反应,寻求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升。作者以妈妈驯服野马为例,方式不同结局是不同的,如果想与孩子相处的愉快就要制定好有效的规则,发自内心的爱孩子,长大后才不至于反叛厉害,就像我们工作中的弹簧一样,施加压力越大,反弹时打回来的力量就越大。在精进的路上不要怕困难,允许自己不够好,接受现有挑战,先退下来但不是一味退缩,而是聚集能量再反击。

作者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化小圈将目标分解出来,反复的练习,不可急功近利。一味总想多学。每一个都是填鸭式塞下去。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就是这个道理。而是要有目标有方法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到精通。在突破的路上是需要训练自己专注的练习,只有专注才能精进,自己快了,时间才能慢下来。

还要学会释放压力,训练自己身处困境应对困境的能力,而且还需要间歇性休息和放松。面对困境找到释放的出口。使自己处于张弛有度的状态,而不是紧绷死磕。

作者在激发最佳的状态中提到爸爸利用间隙时间来给他放松,没有过高的目标和功利心,没有注重结果。而是带领儿子享受过程。在我们陪伴孩子的路上,最近反思就是功利心毁掉了孩子心中一个又一个新的爱好。

全书我只能按我理解提取到这些,对于这样的工具书我还需要继续读,仔细的解读每一章。

篇9:《学习之道》读后感1500字

我是橘子,今天我写的是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的读后感(上),是我100篇计划里的第5篇。

今天我看了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全书总共分为三部分,作者是通过回忆自己的围棋和武术的学习经历展开来叙述的,知识点都需要自己总结归纳。于是我边看边把自己产生共鸣的感受写下来,所以速度比较慢,今天看了1/2的样子。本来想后面的囫囵吞枣地看完,把全书的读后感都写完,算是给自己的任务完成。但想到文中有一句“领会学习本身的价值和美妙之处“,还是坚持质量更重要。

在致读者中,作者告诉我们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二十九年中,学到的一点就是世事难料。所以我们更要加倍努力,准备好随机应变,准备好在能想象的高压下发挥出创造力。其次,通过这本书我们要真正掌握方法的话,必须要发现一些最能够有共鸣的信息,并与自身融合为一体,才有价值。

世事难料---->努力---->随机应变

共鸣---->融合一体---->武器

在引言中,我们可以得知乔希年纪轻轻就认识到名气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习惯了高强度思考后辛苦换来的成就与满足,喜欢与外界的称赞毫不相关的那种平静,有无线创造力的阶段。随着他逐渐地追求自我探索,内心的平静,他逐渐认识到“我所擅长的既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

今天读完的这部分内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乔希非常理性,而且心平气和地对待他所遇到的所有事。我觉得这得益于他从12岁开始写周记,记下象棋学习心得,并不断的观察自己的心理变化。其实这就是反省,或者是复盘吧。

天性平衡

最开始的时候他的第一任老师非常重要,感觉像朋友一样,把自己当成乔希成长过程中的向导,而非权威。每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会面对面进行探讨,而不是单方面的训话。这点我觉得很有感触,我对自己的小孩就是用这种方式交流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平衡状态:直到如何教会学生约束自己,又不减弱学生对象棋的热爱或压抑学生内心的想法。有的老师不管学生的决定是好是坏,都会表扬,聪明的孩子马上就会看出来,反倒会不信任老师了。从中我感觉到做人真诚很重要,对方都是感受得到的。

渐进理论

问:比赛的意义何在?如果野心会带来失望,那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去追求卓越呢?

答:它能激励弹性,能够将多样化的追求与每天对于过程的享受联系一起。

渐进理论其实可以理解为就是成长思维。有成长思维的人更注重过程,会觉得通过练习和努力,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得到的教训比奖杯和荣耀更有意义。从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能保持住这种视角非常重要。

乔希还有一个观点我觉得也非常有共鸣,就是我第一段中说的”领会学习本身的乐趣和美妙之处“,不要急功近利,过于关注结果,多多练习。

走出舒适区

这一章我认为有一个对家长很有用的观点,就是大人要以身作则,培养一种健康、自由的思维方式。要懂得真心的、懂的理解、不断鼓励孩子,帮孩子建立“过程第一”的理念,可以帮助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得到释放。

每当遇到失败的时候,提有建设性的问题,把握自己的心理状况,把这种反省时刻当成短期目标。心态要好,专注成长,而不是成功。成长源于对决的那一刻。不断探索自身能力的极限,才会有所收获和进步。

软区域

这章主要讲我们如何不为突发状况而分心?

1、心平气和的面对一切已发生的事情

2、学着将这事为我所用

3、学着做到自己创造突破性创新想法

具体还说就是当你遇到干扰时,你要做的就是静静的、高度专注、看起来很轻松,脸上的表情很沉稳,但精神世界确实激流暗涌。你平静接受眼前的事,将生命中每一圈涟漪都融入自己创新思维过程中去。

我想到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身边的人可能早就在大惊小怪什么的,越是这种时候,我是表现得很平静,实际脑中一直在思考。应该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有一个小细节,乔希说到自己有时候故意把东西放得到处都是,然后在大脑中整理归类。难怪有些爱整理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可以在一团乱的房间马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哈哈。

篇3:初中英语学习之我见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 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对学习何等重要, 所以要想学好英语, 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 就容易坚持下去。

二、巧记单词

一般人认为记单词难记, 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法, 记单词就容易的多了。下面介绍几种单词记忆的方法:

1. 利用构词法记单词

(1) 派生, 即单词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例如:happy-unhappy (加前缀) -happiness (加后缀) , agree-disagree (加前缀) 。 (2) 合成, 即由两个或更多个词合成一个词。例如:wood (木) -cut (刻) —wood cut (木刻) , foot (足) -ball (球) —football (足球) 。 (3) 转化, 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例如:water (n.) 水-water (v.) 浇水, circle (n.) 圆-circle (v.) 圈住, well (adv.) 好-well (n.) 井。

2. 比较记忆法

把同义词或形似词放在一起, 加以区别、说明来掌握单词的方法。记忆的过程是一组词, 一对对单词同时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可以记住单词拼写的同时, 还掌握了词与词的区别和各自特殊的用法, 于是将平时极易混淆的单词清楚的区分开。例如:quite (adv.) 相当——quiet (adj.) 安静;affect (v.) 影响, 假装——effect (n.) 结果, 影响;dessert (n.) 甜食——desert (n.) 沙漠。

3. 同类记忆法

将同类词收集在一起, 同时记忆。注意是同类词而不是同义词。例如:

球类:basketball, soccer, volleyball, table, tennis, baseball;

天气:rainy, windy, cloudy, sunny;

这样, 将同类词放在一起记忆, 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 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 效率大大提高了。

另外利用谐音法、联想法等, 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且记单词还要利用零碎时间“常”看而不是“长”看。

三、听写结合

学英语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 刚开始听不懂话, 都是先从听开始模仿说话, 我们学英语也需要从听入手, 寻找一切可以听英语的机会。听录音, 多听听各种各样人的发音, 男女老少, 节奏快的慢的你都应该接触到。听力时一定要听到能模仿录音正确的念出来, 最好能听写结合, 练习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当然, 听写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需要多次听与写互相促进、交替前进才能完成。

四、坚持读背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阅读可以使我们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词汇和语法, 又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开拓我们的视野, 要精、泛结合。读背英语是产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读得越多, 背得越多语感就越强, 便越想多读多背, 这种良性循环会使我们在轻松、享受的心情中学习英语, 更重要的是在背文章的过程中, 各种句型结构以及习惯用法随之深刻的印在脑子中。将语法、句型放到文章和段落中记忆远远胜过单纯的背诵语法规则。何况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坚持每天抽一定时间背优美词句或短文, 当词句积累到一定程度, “说”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这样英语水平定然提高了, 因此坚持“读”、“背”不可缺。

五、勤学苦练

要勤学苦练。学英语没有捷径可走, 要真正掌握英语, 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非下苦工夫不可。每天都要给英语学习留一定的时间, 或复习词汇, 或整理语法, 或翻翻英语词典, 或练练听力, 或读些优美词句, 或写篇文章等。

六、坚持不懈

英语学习及取得进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尤其是当你努力了而成绩不理想时, 一定要坚持再坚持, 相信成功就在前方不远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和付出, 一定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毕竟是No pains, no gains。

篇4:中学英语学习之道

学习有法,贵在得法,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事倍功半。我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中也曾走了很多的弯路,导致伤痕累累,可每次内心总又燃起新的希望,最终对于英语学习有了些许领悟。十年的教学生涯下来,更是进一步验证了这种领悟。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我的“基础+技巧+练习”三位一体的学习理念。这“三位”分别指英语基础板块、解题技巧板块和真题练习板块。一个学生的英语成绩提不高,无外乎是这三个板块中的某个或者多个有所欠缺造成的。为了让大家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我将以高中英语为例来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三个板块。

问1:何为高中英语的

基础板块?

答:高中英语的基础板块主要是指高考词汇基础,那什么样的同学需要特别注意基础的提高呢?以高考150分满分为例,如果你平常的考试成绩经常低于90分,那么你的词汇一定有很大的问题,需要静下心来夯实大部分的词汇基础。

我有个复读的学生,高考英语70多分,他很困惑,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来提高英语,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就建议他先夯实词汇基础。在我的建议下,他把高考大纲词汇背了7遍,再次高考直接考了110多分,进步了40多分!要知道,每个科目能提高40多分已经是很不错了。试想,如果你每个科目都能进步40多分,高考总分会高出200多分啊!

当然,记词汇是一个与遗忘做斗争的艰辛过程。除了要坚持,还最忌讳死记硬背,一定要学会综合运用诸如谐音法、形近对比法、词根词缀法、联想记忆法、图解记忆法等词汇记忆法。譬如ambulance (救护车)就可以谐音记忆为“俺不能死”。这些词汇记忆法在我的《24天突破高考大纲词汇3500》一书中都有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

问2:何为高中英语的

解题技巧板块?

答:高中英语的解题技巧板块主要是指高考中的语法、完形、阅读、改错和作文这五大板块的解题技巧——个别省份或许还有听力和语音等板块。如果你平常的英语成绩为100~110分,那词汇基础板块的问题已经不是很大了,而应在平常查漏补缺词汇基础的同时注意技巧板块,加强对解题技巧的总结,这样你突破110分、向120分迈进的日子就不远了。

对于技巧的总结我们平常可以通过老师的授课或自己的学习心得去积累。通过这些积累你会发现一些技巧还能节省你不少时间,让你少些烦恼。比如在语音题中oo字母组合读短音/?/的词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口诀来记忆:一个穿着羊毛衫(wool)的厨师(cook)步行到小溪(brook)边,坐在了一块木头(wood)上看着一本好看的(good)书(book)!

问3:何为高中英语的

真题练习板块?

答:高中英语的真题练习板块主要是指对高考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借助练习来进一步查漏补缺,巩固基础,提高解题速度,总结解题方法。如果你平常的成绩在120分左右,想突破130分,甚至140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加强真题的练习。但我要强调一点,一定不能求多,如果做了几十套真题后发现没进步,一定要停下来看看自己都做错了哪些题,是不是这些题一直在反复出错。要知道,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往往只喜欢做自己会做的,但一个人成绩进步的源泉就在于能把自己不会做的题做对。所以唯有认真对待真题,深入分析自己出错的地方,强化自己薄弱的地方,才有可能真正取得巨大的进步,向着高分迈进。

愿我这一纸一笔的浅墨分享,能助大家在这个盛夏开始新的绽放!

篇5:英语背诵美文30篇(翻译)

青春是一种气质,勇敢胜过怯弱,渴求冒险而不贪图安逸。这样的气息60老者常常有,20青年恰恰无。年岁增添,未必使人垂老;理想不再,终于步入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自卑,使人心灵扭曲,心灰意冷。

无论60还是16岁,人人心中都怀着对新奇事物的向往,象孩童般对未来充满憧憬,此情永不消退,在生活的游戏中汲取快乐。在你我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无线电台,只要它接收到人间和上帝发出的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会青春永驻。

一旦你收拢天线,心灵即被愤世嫉俗和自暴自弃的冰霜覆盖,即使年方二十,已经步入垂暮之年;然而只要你竖起天线,接收积极乐观的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过世时依然年轻。(黄亚萍)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我们都读过震撼人心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能再活一段很有限的时光,有时长达一年,有时却短至一日。但我们总是想要知道,注定将要离世的人会选择如何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当然,我说的是那些有选择权利的自由人,而不是那些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定的死囚。

这样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在类似的处境下,我们该做些什么?作为终有一死的人,在临终前的几个小时内我们应该做什么事、经历些什么或做哪些联想? 回忆往昔,什么使我们开心快乐? 什么又使我们悔恨不已? 有时我想,把每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也不失为一个极好的生活法则。这种态度会使人格外重视生命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应该以优雅的姿态、充沛的精力、抱着感恩之心来生活。但当时间以无休止的日、月和年在我们面前流逝时,我们却常常没有了这种感觉。当然,也有人奉行犬儒主义的“吃喝玩乐”信条,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压力。

在故事中,将死的主人公通常都在最后一刻因突降的幸运而获救,但他的价值观通常都会改变,他变得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其永恒的精神价值。我们常常注意到,那些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死亡阴影下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感到幸福。

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把生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将面对死亡,但总认为那一天还在遥远的将来。当我们身强体健之时,死亡简直不可想象,我们很少考虑到它。日子多得好象没有尽头。因此我们一味忙于琐事,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待生活的麻木态度。

我担心同样的冷漠也存在于我们对自己官能和意识的运用上。只有聋子才理解听力的重要,只有盲人才明白视觉的可贵,这尤其适用于那些成年后才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但是那些从未受过丧失视力或听力之苦的人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能力。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模糊地感受着周围的景物与声音,心不在焉,也无所感激。这正如我们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一样,我们只有在生病后才意识到健康的可贵。

我经常想,如果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几天失明失聪,也不失为一件幸事。黑暗将使他更加感激光明,寂静将告诉他声音的美妙。(李汉莉)3.以书为伴(节选)-通常看一个人读些什么书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就像看他同什么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一样,因为有人以人为伴,也有人以书为伴。无论是书友还是朋友,我们都应该以最好的为伴。

好书就像是你最要好的朋友。它始终不渝,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永远不变。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悦的伴侣。在我们穷愁潦倒、临危遭难时,它也不会抛弃我们,对我们总是一如既往地亲切。在我们年轻时,好书陶冶我们的性情,增长我们的知识;到我们年 老时,它又给我们以慰藉和勉励。

人们常常因为喜欢同一本书而结为知己,就像有时两个人因为敬慕同一个人而成为朋友一样。有句古谚说道:“爱屋及乌。”其实“爱我及书”这句话蕴涵着更多的哲理。书是更为真诚而高尚的情谊纽带。人们可以通过共同喜爱的作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彼此息息相通,并与自己喜欢的作家思想相通、情感相融。

好书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生思想的精华,因为人生的境界主要就在于其思想的境界。因此,最好的书是金玉良言和崇高思想的宝库,这些良言和思想若铭记于心并多加珍视,就会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和永恒的慰藉。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是人类努力创造的最为持久的成果。寺庙会倒坍,神像会朽烂,而书却经久长存。对于伟大的思想来说,时间是无关紧要的。多年前初次闪现于作者脑海的伟大思想今日依然清晰如故。他们当时的言论和思想刊于书页,现在依然生动如初。时间惟一的作用是淘汰不好的作品,因为只有真正的佳作才能经世长存。

书籍介绍我们与最优秀的人为伍,使我们置身于历代伟人巨匠之间,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如见其人,同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感同身受。我们觉得自己仿佛在作者所描绘的舞台上和他们一起粉墨登场。

即使在人世间,伟大杰出的人物也永生不灭。他们的精神被载入书册,传于四海。书是人们至今仍在聆听的智慧之声,永远充满着活力。(傅琳娜)4.如果我休息,我就会生锈--------------------------在一把旧钥匙上发现了一则意义深远的铭文——如果我休息,我就会生锈。对于那些为懒散而苦恼的人来说,这将是至理名言。甚至是最为勤勉的人也可以此为警示:如果一个人有才而不用,就像废弃钥匙上的铁一样,这些才能很快就会生锈,并最终无法完成安排给自己的工作。

有些人想取得伟人所获得并保持的成就,他们就必须通过不断运用自身才能,以便开启知识的大门,即那些通往人类努力探求的各个领域的大门,这些领域包括各种职业:科学、艺术、文学、农业等。

勤奋使开启成功宝库的钥匙保持光亮。休•米勒如果在采石场劳作一天后,晚上的时光用来休息消遣的话,他就不会成为名垂青史的地质学家。著名数学家爱德蒙•斯通如果闲暇时无所事事,就不会出版数学词典,也不会发现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如果苏格兰青年弗格森在山坡上放羊时,让自己那思维活跃的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而不是借助一串珠子计算星星的位置,他就不会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劳动征服一切。这里所指的劳动不是断断续续的、间歇性的或方向偏差的劳动,而是坚定的、不懈的、方向正确的每日劳动。正如要想拥有自由就必须时刻警惕一样,要想取得伟大的、持久的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杜朝玉)5.抱负------------一个缺乏抱负的世界将会怎样,这不难想象。或许,这将是一个更为友善的世界:没有渴望,没有摩擦,没有失望。人们将有时间进行反思。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将不是为了他们自身,而是为了整个集体。竞争永远不会介入;冲突将被消除。人们的紧张关系将成为过往云烟。创造的重压将得以终结。艺术将不再惹人费神,其功能将纯粹为了庆典。人的寿命将会更长,因为由激烈拼争引起的心脏病和中风所导致的死亡将越来越少。焦虑将会消失。时光流逝,抱负却早已远离人心。

啊,长此以往人生将变的多么乏味无聊!

有一种盛行的观点认为,成功是一种神话,因此抱负亦属虚幻。这是不是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成功?成就本身就是一场空?与诸多运动和事件的力量相比,男男女女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显然,并非所有的成功都值得景仰,也并非所有的抱负都值得追求。对值得和不值得的选择,一个人自然而然很快就能学会。但即使是最为愤世嫉俗的人暗地里也承认成功确实存在,成就的意义举足轻重,而把世上男男女女的所作所为说成是徒劳无功才是真正的无稽 之谈。认为成功不存在的观点很可能造成混乱。这种观点的本意是一笔勾销所有提高能力的动机、求取业绩的兴趣和对子孙后代的关注。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或是成长的周遭环境。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选择死亡,无法选择死亡的时间或条件。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光明磊落还是厚颜无耻,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我们决定生活中哪些至关重要,哪些微不足道。我们决定,用以显示我们自身重要性的,不是我们做了些什么,就是我们拒绝做些什么。但是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终究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我们决定,我们选择。而当我们决定和选择时,我们的生活便得以形成。最终构筑我们命运的就是抱负之所在。(叶雅珍)6.为何而生--------我的一生被三种简单却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所控制: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难以抑制的同情。这些激情像狂风,把我恣情吹向四方,掠过苦难的大海,迫使我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首先因为它使我心为之着迷,这种难以名状的美妙迷醉使我愿意用所有的余生去换取哪怕几个小时这样的幸福。我寻求爱,还因为它能缓解我心理上的孤独,在这种可怕的孤独中,我感觉心灵的战栗,仿如站在世界的边缘而面前是冰冷、无底的死亡深渊。我寻求爱,因为在我所目睹的爱的结合中,我仿佛看到了圣贤和诗人们所向往的天堂之景。这就是我所寻找的,虽然对人的一生而言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至少是我用尽一生所领悟到的。我用同样的激情去寻求知识。我希望能够理解人类的心灵,希望能够知道群星闪烁的缘由。我试图领悟毕达哥拉斯所景仰的“数即万物”思想。我已经悟出了其中的一点点道理,尽管并不是很多。

爱和知识,用它们的力量把人引向天堂。但是同情却总把人又拽回到尘世中来。痛苦的呼喊声回荡在我的内心。饥饿中的孩子、受压迫的难民、被儿女们当作负担的无助的老人,还有这整个充满了孤独、贫穷和痛苦的世界,都是对人类所憧憬的美好生活无情的无情嘲弄。我渴望能够减少邪恶,但是我无能为力,我也难逃其折磨。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已经找到了它的价值。而且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能再活它一次。(陈敏芬)7.爱的召唤--------当爱召唤你时,请追随她,尽管爱的道路艰难险峻。当爱的羽翼拥抱你时,请顺从她,尽管隐藏在其羽翼之下的剑可能会伤到你。当爱向你诉说时,请相信她,尽管她的声音可能会打破你的梦想,就如同北风吹落花园里所有的花瓣。

爱会给你戴上桂冠,也会折磨你。爱会助你成长,也会给你修枝。爱会上升到枝头,抚爱你在阳光下颤动的嫩枝,也会下潜至根部,撼动你紧抓泥土的根基。

但是,如果你在恐惧之中只想寻求爱的平和与快乐,那你就最好掩盖住真实的自我,避开爱的考验,进入不分季节的世界,在那里你将欢笑,但并非开怀大笑,你将哭泣,但并非尽情地哭。爱只将自己付出,也只得到自己。爱一无所有,也不会为谁所有,因为爱本身就已自足。

爱除了实现自我别无他求。但是如果你爱而又不得不有所求,那就请期望: 将自己融化并像奔流的溪水一般向夜晚吟唱自己优美的曲调。明了过多的温柔所带来的苦痛。被自己对爱的理解所伤害; 并情愿快乐地悲伤。

在黎明带着轻快的心醒来并感谢又一个有爱的日子; 在中午休息并品味爱的喜悦; 在黄昏怀着感恩之心回家; 然后为内心所爱之人祈祷,吟唱赞美之歌,并带着祷告和歌声入眠。(张亚芳)8.成功之道--------年轻人创业之初,应该从最底层干起,这是件好事。匹兹堡有很多商业巨头,在他们创业之初,都肩负过“重任”:他们与扫帚相伴,以打扫办公室的方式度过了他们商业生涯中最初的时光。我注意到我们现在办公室里都有工友,于是年轻人就不幸错过了商业教育中这个有益的环节。如果碰巧哪天上午,专职扫地的工友没有来,某个具有未来合伙人气质的年轻人会毫不犹豫地试着拿起扫帚。在必要时新来的员工扫扫地也无妨,不会因此而有什么损失。我自己就曾经扫过地。

假如你已经被录用,并且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对你的建议是:要志存高远。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把自己想象成一家大公司未来的老板或是合伙人,那我会对他不屑一顾。不论职位有多高,你的内心都不要满足于做一个总管、领班或者总经理。要对自己说:我要迈向顶尖!要做就做你梦想中的国王!

成功的首要条件和最大秘诀就是:把你的精力、思想、资金集中投入到你所从事的行业里去,无论从事哪个职业,就要下定决心在那一领域闯出一片天地来;做这一行的领导人物,采纳每一点改进之处,采用最优良的设备,对专业知识熟稔于心。

一些公司的失败就在于他们分散了资金,因为这就意味着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他们向这方面投资,又向那方面投资;在这里投资,在那里投资,到处都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说法大错特错。我要对你说:“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那个篮子。”看看你周围,你会注意到:这么做的人其实很少失败。看管和携带一个篮子并不太难。人们总是试图提很多篮子,所以才打破这个国家的大部分鸡蛋。提三个篮子的人,必须把一个顶在头上,而这个蓝子很可能倒下来,把他自己绊倒。美国商人的一个缺点就是不够专注。

把我的话归纳一下:要志存高远;不要出入酒吧;要滴酒不沾,或要喝也只在用餐时喝少许;不要做投机买卖;不要寅吃卯粮;要把公司的利益当作你自己的利益;取消订货的目的永远是为了挽救货主;要专注;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要量入为出;最后,要有耐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谁都无法阻止你最终成功,除非你承认自己失败。”(谢继华)9.论见名人--------许多人热衷于见名人,我始终不得其解。在朋友面前吹嘘自己认识某某名人,由此而来的声望只能证明自己的微不足道。名人个个练就了一套处世高招,无论遇上谁,都能应付自如。他们给世人展现的是一副面具,常常是美好难忘的面具,但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掩盖自己的真相。他们扮演的是大家期待的角色,演得多了,最后都能演得惟妙惟肖。如果你以为他们在公众面前的表演就是他们的真实自我,那你就傻了。

我自己就喜欢一些人,非常喜欢他们。但我对人感兴趣一般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缘故,而是出于我工作的需求。正如康德劝告的那样,我从来没有把认识某人作为目的,而是将其当作对一个作家有用的创作素材。比之名流显土,我更加关注无名小卒。他们常常显得较为自然真实,他们无须再创造另一个人物形象,用他来保护自己不受世人干扰,或者用他去感动世人。他们的社交圈子有限,自己的种种癖性也就越有可能得到滋长。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也就从来没有想到过要隐瞒什么。他们会表露他们古怪的一面,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觉得有何古怪。总之,作家要写的是普通人。在我们看来,国王,独裁者和商界大亨等都是不符合条件的。去撰写这些人物经常是作家们难以抗拒的冒险之举,可为此付出的努力不免以失败告终,这说明这些人物都过于特殊,无法成为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根基,作家也不可能把他们写得真真切切。老百姓才是作家的创作沃土,他们或变幻无常,或难觅其二,各式人物应有尽有,这些都给作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素材。大人物经常是千人一面,小人物身上才有一组组矛盾元素,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让你惊喜不断。就我而言,如要在孤岛上度过一个月,我宁愿和一名兽医相守,也不愿同一位首相做伴。(杨婷婷)10.生活理论半对半-我信奉对半理论。生活时而无比顺畅,时而倒霉透顶。我觉得生活就像来回摆动的钟摆。读懂生活的常态需要时间和阅历,而读懂它也练就了我面对未来的生活态度。

让我们来确定一下好坏的基准:是的,我注定会死去。我已经经历了双亲、一位好友、一位敬爱的老板和心爱宠物的死亡。有些突如其来,近在眼前,有些却缓慢痛苦。这些都是糟糕的事情,它们属于最坏的部分。

生活中也不乏高潮:坠入爱河缔结良缘;身为人父养育幼子,诸如训练指导儿子的棒球队,当他和狗在小河中嬉戏时摇桨划船,感受他如此强烈的同情心——即使对蜗牛也善待有加,发现他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即使用零散的乐高玩具积木也能堆出太空飞船。

但在生活最好与最坏部分之间有一片巨大的中间地带,其间各种好事坏事像耍杂技一样上下翻滚,轮番出现。这就是让我信服对半理论的原因。

有一年春天,我在一块洼地上过早地种上了玉米。那块地极易遭到水淹,所以邻居们都嘲笑我。我为了浪费精力而感到懊恼。没想到夏天更为残酷——我经历了最糟糕的热浪和干旱。空调坏了,井干了,婚姻破裂了,工作丢了,钱也没了。我正经历着某首乡村歌曲中描绘的情节,我讨厌这种音乐,只有刚出道不久的堪萨斯皇家棒球队能鼓舞我的精神。

回首那个糟糕的夏天,我很快就明白了,所有后来出现的好事只不过与坏事相互抵消。比一般情况糟糕的境遇不会延宕过久;而太平时光是我应得的,我要尽情享受,它们为我注入活力以应对下一个险情,并确保我可以兴旺发达。对半理论甚至帮助我在堪萨斯皇家棒球队最近的低潮中看到希望——这是一块艰难行进的新手们耕耘的土地,只要播种了,假以时日我们就可以收获十月的金秋。

那个夏天天气酷热,地面湿度适宜,提早播种就可以在热浪打蔫植尖之前完成授粉,由于干旱更没有爆发洪水,立在田里的玉米得以保存。因此那个冬天粮仓里堆满了玉米——丰满、健康、一颗三穗且从头到脚都是饱满的玉米粒的玉米穗——而我的邻居们收获的只是晒黑的空壳。

尽管过去的播种可能没有达到50%的收获期望,而且将来也可能是这样,但我仍然能靠着在旱季繁茂生长的庄稼而生存下去。(黄翠红)11.你的恢复速率是多少?--------------------------你的恢复速率是多少?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从让你烦恼的行为中恢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几星期?你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那个事件对你的影响就越大,你也就越不能做到最好。简言之,你的恢复时间越长,你就越软弱,你的表现也就越差劲。

你充分意识到,要保持身体健康你需要锻炼,并且你无疑会接受,你的心脏和呼吸系统在锻炼后的恢复速度是衡量健康的一个合理尺度。同样,你越快摆脱使你烦恼的问题,越快恢复平静,你就越健康。此类行为的最好典范是专业运动员。他们知道,越快忘记一件事或失去的机会而好好比赛,他们的发挥就越好。实际上,大多数运动员会估量自己克服并忘记比赛中一个事件所需的时间,而且大多数人都认为30秒的恢复时间太长了!

想象自己是一位站在舞台上的戏剧演员。你的目标是尽全力扮演好你的角色。你已经拿到了剧本,而剧本中的每句话都以句号结尾。每次你念到一个句子的末尾,你就会开始一个新的句子。尽管下一句和上一句有关联,但并不受它的影响。你的工作是尽力说好每句台词。不要生活在过去!要学会生活在现在,学会克服过去;不要让过去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不要让过去的思想妨碍你做到最好;不要让过去干扰你的生活;学会快速恢复。

记住,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每天都反思自己的恢复速率;每天上床睡觉前,都看看自己的进步;不要躺在床上对自己说:“我那个做错了。”“我应该做得更好。”不要那样做;回想自己的一天,并注意自己努力给某个事件画上句号的时刻。这就是一个成功,你在控制自己的生活。记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你正在进行的是真正的改变,你的目标是:减少用在恢复上的时间。将来该怎么做呢? 生活在当下,而不是过去。(粘金婵)12. 清理心灵空间--想一下你最近一次受到的消极情绪,例如压力、愤怒或挫折。当你处于那种消极情绪时你在想些什么?是充满了混乱的思绪?还是陷于麻木,无法思考?

下次当你发现自己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时,或是你感到气愤或受挫时,停下来。是的,对,停下来。不管你在做什么,停下来坐上一分钟。坐着的时候,让自己完全沉浸在那种消极情绪之中。

让那种消极情绪充满你的心,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去真切的体会那种情绪,不要欺骗自己。花整整一分钟的时间——但只有一分钟——去体会那种情绪,别的什么也不做。

当一分钟结束时,问自己:“我是否想在今天余下的时间里继续保持这种消极情绪?” 一旦你允许自己完全沉浸在那种情绪当中并真切体会到它,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那种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如果你觉得还需要点时间来保持那种情绪,没关系,再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去体会它。如果你觉得已经充分地感受了那份情绪,问自己是否愿意在今天余下的时间里继续保持这种消极情绪。如果不愿意,那就深呼吸。呼气的时候,把所有的消极情绪都释放出去。

这个方法似乎很简单——几乎是太过简单了,但却非常有效。通过给自己空间真正体会消极情绪,你是在处理这种情绪,而不是将其压制下去然后尽量不加理会。通过给予消极情绪所需的空间和关注,你实际上是在消解其力量,你就摆脱了它的控制。你可以清理头脑并继续做事。

你下次笼罩于消极情绪时,试一下这种做法,给自己一点空间来体会那种情绪并看看会发生什么。随身带一张写着如下字句的纸条:

停下来。沉浸一分钟。我想保持这种消极情绪吗?深吸气、呼气、放松。继续做事。这会提醒你该怎么去做。记住,要花你所需要的时间去真正沉浸于那种情绪之中。然后,当你感到自己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它,就将其释放——真的放开它。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很快就能摆脱消极情绪,并开始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郑倩)13.快乐-----------“快乐的日子使人睿智。”-----约翰。梅斯菲尔德 第一次读靠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的这行诗时,我感到十分震惊。他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以前从未对此仔细考虑,总是认定这行诗反过来才正确。但他冷静而又胸有成竹的表达引起我的注意,令我无法忘怀。

终于,我似乎领会了他的意思,并意识到这行诗意义深远。快乐带来的睿智存在于敏锐的洞察力之间,不会因忧虑而含混迷惑,也不会因绝望和厌倦而黯淡模糊,更不会因恐惧而造成盲点。

积极的快乐——并非单纯的满意或知足——通常不期而至,就像四月里突然下起的春雨,或是花蕾的突然绽放。然后,你就会发觉与快乐结伴而来的究竟是何种智慧。草地更为青翠,鸟吟更为甜美,朋友的缺点也变得更能让人理解、宽容。快乐就像是一副眼镜,可以矫正你的精神视力。

快乐的视野并不仅限于你周围的事物。当你不快乐时,隔住了。而在你快乐时,这道墙就会砰然倒塌。

你的眼界变得更为宽广。你脚下的大地,你身边的世界,包括人、思想、情感和压力,现在都融入了更为广阔的景象之中,其间每件事物的比例都更加合理。而这就是睿智的起始。(林香妹)14.生命的美好-----尽管有很多事让人忧虑,但相比而言,值得感激的事要多得多。尽管生命的美好有时被蒙上阴影,但它却永远不会被埋没。

相对于每一个无谓的破坏行为而言,都有更多数以千计更为微小的、包含着爱、友善和 同情的举动静静地上演着。相对于每一个试图伤害他人的人而言,都有更多的人致力于帮助他人、治愈他人的创伤。

生命的美好不能否认。

在最为壮观的前景和最为琐碎的细节中,请仔细观察,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闪亮登场。

生命的美好没有界限。每一次相遇都会使这美好变得越发丰富。你经历得越多,越能欣赏生命的美好,生命中的美好就会变得越多。

即使当寒风袭来,整个世界似乎被雾气掩盖之时,生命的美好仍会存在。睁开双眼,打开心扉,你就会发现这。因为,在最黑暗的时刻,有一点变得格外清楚,那就是,生命是无价的财富。因此,正是与生命的美好相对立的事物使其越发强大。

无数次地,当你担心这美好已经远离之时,你会发现生命的美好只与你相隔须臾。它就在下一个角落,存在于每个时刻之间,等着给你惊喜。

花些时间让生命的美好感动自己的灵魂,放松自己的思绪。然后,把你的幸运与他人分享。因为生命的美好会在每次给予之间变得越来越壮观。

尽管总是有问题让你去关注,冲突也似乎愈演愈烈,但生命的美好却总是静静地、平和地,带着比以往更强的意志和更多的价值变得更加强大。(王丽华)15.直面内在的敌人-我们的勇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恐惧也不是。也许有些恐惧来自你的亲身经历、别人告诉你的故事,或你在报纸上读到的东西。有些恐惧可以理解,例如在凌晨两点独自走在城里不安全的地段。但是一旦你学会避免那种情况,你就不必生活在恐惧之中。

恐惧,哪怕是最基本的恐惧,也可以彻底粉碎我们的抱负。恐惧可能摧毁财富,也可能摧毁一段感情。如果不加以控制,恐惧还可能摧毁我们的生活。恐惧是潜伏于我们内心的众多敌人之一。

让我来告诉你我们面临的其他五个内在的敌人。第一个你要在它袭击你之前将其击败的敌人是冷漠。打着哈欠说:“随它去吧,我就随波逐流吧。”这是多么可悲的疾病啊!随波逐流的问题是:你不可能漂流到山顶去。

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敌人是优柔寡断。它是窃取机会和事业的贼,它还会偷去你实现更美好未来的机会。向这个敌人出剑吧!

第三个内在的敌人是怀疑。当然,正常的怀疑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你不能相信一切。但是你也不能让怀疑掌管一切。许多人怀疑过去、相信未来、怀疑彼此、相信政府、怀疑可能性,并怀疑机会。最糟糕的是,他们怀疑自己。我告诉你,怀疑会毁掉你的生活和你成功的机会,它会耗尽你的存款,留给你干涸的心灵。怀疑是敌人,追赶它,消灭它。

第四个内在的敌人是担忧。我们都会有些担忧,不过千万不要让担忧征服你。相反,让它来警醒你。担忧也许能派上用场。当你在纽约走上人行道时有一辆出租车向你驶来,你就得担忧。但你不能让担忧像疯狗一样失控,将你逼至死角。不管是什么来打击你,你都要打击它。不管什么攻击你,你都要反击。

第五个内在敌人是过分谨慎。那是胆小的生活方式。胆怯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疾病。如果你不理会它,它就会将你征服。胆怯的人不会得到提拔,他们在市场中不会前进、不会成长、不会变得强大。你要避免过分谨慎。

一定要向这些敌人开战。一定要向恐惧开战。鼓起勇气抗击阻挡你的事物,与阻挡你实现目标和梦想的事物作斗争。要勇敢地生活,勇敢地追求你想要的事物并勇敢地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林清素)16.富足的生活方式-富足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是你偶尔买来、从架子上拿下来、抹去灰尘用上一两次然后又放回到架子上的东西。

富足是一种哲学,它体现于你的生理机能和价值观之中,并带有自己的一套信仰。无论 走路、睡觉、洗澡你都会感受到它,你还要维护并照顾它。

富足并不一定需要金钱。许多人拥有金钱所能买到的一切,但却内心空虚。富足源自内心,其中包含一些重要的自我成分,比如爱、关心、善良和温柔、体贴与同情。富足是一种存在状态,它向外发散,像处于众多星球之间的太阳那样发光发亮。

来自富足的光亮不允许黑暗的出现或存在,除非选择允许它存在。真正的富足不给谎言或通常玩的游戏留有空间,因为富足已经把空间填得太满了。这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仍然需要为了让别人看见而发光。

富足是看到人们的天赋,而不是他们的缺陷。所有的事物都要看其天赋而不是缺陷。从知道自己的富足是什么时候开始,填满空间,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你的选择已经告诉了你。例如:教练能够了解队员并激发其潜力,那是他们的天赋;顾问和客服专业人士通常能够提供很多成功且很具实用性的案例;行政助理和虚拟助理熟识协调配合和时间管理的技巧。富足充盈于你的四周以及你的内心。明白富足的内容,爱本色的自己,不要为自己缺少的或是能变得更好的方面爱自己,而是为此时此刻的富足爱自己。

要处于你已经拥有的事物的富足状态。我保证它们就在那儿,深藏不露却从未远离。将其看成空气,吸入体内,因为它们是你的。放开暂时并不富足的东西。把你富足的所有天赋写在橱柜里的鞋盒子上,如果需要就每天早晨拉开橱柜,知道你的天赋都在那儿。

你需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富足。当你开始处在自己富足的空间之内时,你所需要的东西都会在你需要的时刻出现,这就是更高的力量设置这个宇宙运转的方式。要相信宇宙的能量。知道这一点会让你在其力量方面保持谦卑,但也会让你的光亮闪耀在所有需要的地方。只要处于富足的状态,就是做你自己。(粘金婵)17.人生如诗-------我以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一生恰如诗歌。人生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生长与衰亡。人生始于无邪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涩,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拙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后来人到壮年,经历渐广,阅人渐多,涉世渐深,收益也渐大;及至中年,人生的紧张得以舒缓,人的性格日渐成熟,如芳馥之果实、如醇美之佳酿,更具容忍之心,虽亦愤世嫉俗,但对人生的态度趋于和善;再后来就是人生迟暮,内分泌系统活动减小,若此时吾辈已经悟得老年真谛,并据此安排残年,那生活将平和、宁静、安详而知足;终于,生命之烛摇曳而终熄灭,人开始永恒的长眠,不再醒来。

人们当学会感受生命韵律之美,像听交响乐一样,欣赏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缓的尾声。这些反复的乐章对于我们的生命都大同小异,但个人的乐曲却要自己去谱写。在某些人心中,不和谐音会越来越刺耳,最终竟然能掩盖主曲;有时不和谐音会获得巨大的能量,令乐曲不能继续,这时人们或举枪自杀或投河自尽。这是他最初的主题被无望地遮蔽,只因他缺少自我教育。否则,常人将以体面的进展和进程走向既定的终点。在我们多数人胸中常常会有太多的断奏或强音,那是因为节奏错了,生命的乐曲因此而不再悦耳。我们应该如恒河,学她气势恢弘而永不停息地缓缓流向大海。

人生有童年、成年和老年,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美好的安排,一天要有清晨、正午和日落,一年要有四季之分,如此才好。人生本无好坏之分,只是各个季节有各自的好处。如若我们持此种生物学的观点,并循着季节去生活,除了狂妄自大的傻瓜和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谁能说人生不能像诗一般度过呢。莎翁在他的一段话中形象地阐述了人生七个阶段的观点,很多中国作家也说过类似的话。奇怪的是,莎士比亚并不是虔诚的宗教徒,也不怎么关心宗教。我想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对人生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他对生活之事的干涉和改动很少,正如他对戏剧人物那样。莎翁就像自然一样,这是我们能给作家或思想家的最高褒奖。对人生,他只是一路经历着、观察着,然后离我们远去了。(徐少红)18.独处-----------我发现人若大部分时间用于独处,将有益身心。与人为伴,即使是挚友,也很快会有厌烦或虚度光阴的感觉。我爱独处,我发现没有比独处更好的伴侣了。出国,身在熙攘人群中,要比退守陋室更让人寂寞。心有所想、身有所系的人总是孤身一人,不论他身处何地。独处与否也不是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在剑桥苦读的学子虽身处蜂巢般拥挤的教室,实际上却和沙漠中的苦行僧一样,是在独处。农人终日耕于田间,伐于山野,此时他虽孤单但并不寂寞,因他专心于工作;但待到他日幕而息,却未必能忍受形影相吊,空有思绪做伴的时光,他必到“可以看见大伙儿”的去处去找乐子,如他所认为的那样以补偿白日里的孤独;因此他无法理解学子如何能竟夜终日独坐而不心生厌倦或倍感凄凉;然而他没意识到,学子虽身在学堂,但心系劳作,他是耕于心田,伐于学林,这正和农人一样,学子在寻求的无非是和他一样的快乐与陪伴,只是形式更简洁罢了。

与人交住通常都因唾手可得而毫无价值,在频繁的相处中,我们无暇从彼此获取新价值。我们每日三餐相聚,反复让彼此重新审视的也是依旧故我,并无新奇之处。为此我们要循规蹈矩,称其为懂礼仪、讲礼貌,以便在这些频繁的接触中相安无事,无须论战而有辱斯文。我们相遇在邮局,邂逅在社交场所,围坐在夜晚的炉火旁,交情甚笃,彼此干扰着,纠缠着;实际上我认为这样我们都或多或少失去了对彼此的尊重。对于所有重要的倾心交流,相见不必过频。想想工厂里的女孩,她们虽从不落单,但也少有梦想。像我这样方圆一英里仅一人居住,那情况会更好。人的价值非在肌肤相亲,而在心有灵犀。

我的房子里有很多伙伴,尤其在无人造访的清晨。我把自己和周围事物对比一下,你或许能窥见我生活的一斑。比起那湖中长笑的潜鸟,还有那湖,我并不比它们孤独多少。你看:这孤单的湖又何以为伴呢?然而它那一湾天蓝的湖水里有的却是天使的纯净,而非魔鬼的忧郁。太阳是孤独的,虽然时而在阴郁的天气里会出现两个太阳,但其中之一为幻日;上帝是孤独的——魔鬼才从不孤单,他永远不乏伙伴,因从他者甚众。比起牧场上的一朵毛蕊花、一支蒲公英、一片豆叶、一叶酢浆草、一只牛虻或大黄蜂来,我并不孤单多少;比起密尔溪、风标、北极星、南风、四月春雨、正月融雪、或者新房中的第一只蜘蛛,我也并不更加孤单。(张亚芳)19.给生命以意义---你有没有想过,你希望人们在你死后怎样评论你?你能否听到这样的说法,“他是个伟大的人”或“人们的确会怀念她”,他们还会说些什么?

人生最奇异的现象之一就是,你从事的事业在你死后仍将长久存在。这和你用所有的钱进行投资以便后人能从中获益难道不是如出一辙吗?也许,如果你审视自己的内心深处,你就会发现促使你做出这种贡献的驱动力——— 一种驱使每个人寻找在自己死后仍能继续存在的事业的驱动力。

你希望自己的名字被人记住吗?你希望别人提起你的名字时心怀敬畏吗?你希望自己的面容被雕刻在50英尺高的花岗岩上吗?答案真的那么简单吗?贡献一生的目的难道是终将一死之人想要获得不朽名声的自我鞭策的欲望?抑或是其他更伟大的事物?

今天活着的孩子明天就会死去。一个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的婴儿会死于出生并发症。生命的情形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并没有注定都要活到老年。我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周期,其时间长度是特定的。如果这些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那就是个悲剧,因为人的潜能还未实现,因为火花还没形成火焰就被扑灭。

由于存在于肉体之中,所以我们接受这些风险。我们使易朽的肉体服从周围的物理环境的法则。你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种交易并不那么糟糕。当我们幻想生命应该如何时,问题就来了。当生命和我们的幻想不一致时,我们就变得烦恼、无奈或沮丧。

我们活着,那我们就要活得精彩;我们有能力体验,那我们就要体验人生甘苦;我们有能力学习,那我们就要在学海徜徉。生命的意义可以在一瞬间抓住—— 一个经常被我们忽略的短暂瞬间。

当生命戏剧般地一幕幕拉开时,其中隐含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周围所有其他真理都似乎随着时间而消逝时,我们能够掌握哪个真理并依靠它来生活呢?

这些瞬间串联在一起,我们称之为事件。这些事件串联在一起,我们称之为生活。当我 们抓住那个瞬间并按照我们的意志来改变它——这意志受到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的驱使,我们就发现了生命的意义——这意义将在我们离开地球之后长久存在。(杨丽华)20.品味现在-------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隐藏着一幅田园诗般的风景。我们仿佛置身于一次横跨大陆的迢迢旅途之中。我们乘火车而行,领略窗外流动的景色:附近公路上驰骋的汽车、十字路口处挥手的孩童、远处山坡上吃草的牛群、发电站里冒出的滚滚烟尘、成片的玉米和小麦、平原和山谷、群山和绵延的丘陵、天空衬托下城市的轮廓以及乡间的庄园和宅第。

可是我们心中想得最多的却是最终的目的地。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我们将会进站。迎接我们的将是演奏的乐队和飘舞的旗帜。我们一旦到了那儿,许多美妙的梦想就将成为现实,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完整,就像一幅拼好的拼图。可我们现在在车厢过道里烦燥不安地踱来踱去,咒骂火车的磨磨蹭蹭。我们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火车进站。“等我们一到站,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呼喊着。“等我18岁的时候。”“等我买一辆新的450LS奔驰轿车的时候!”“等我供最小的孩子念完大学的时候。”“等我还清抵押贷款的时候!”“等我升官晋职的时候。”“等到退休,我从此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啦!”

可是我们迟早会认识到,人生之旅并没有车站,最终也没有地方可以到达。生活的真正乐趣就在于旅行的过程,而车站仅仅是个梦,它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即。

真正让人发疯的不是今天的负担,而是对昨天的悔恨以及对明天的恐惧。悔恨和恐惧是一对孪生窃贼,将今天从我们身边夺走。

那么就不要在车厢过道里徘徊了,不要算计自已已经走了多远。换一种活法,去攀登更多的高山,多吃点冰淇淋解解馋,经常光着脚闲游漫步,在更多的河流里畅游,多欣赏夕阳西下,多点欢笑,少些泪花。我们必须在前进的过程中生活,车站很快就会到来。(蔡双双)21.爱美-----------爱美乃是健全人性不可或缺之一部分。它是一种道德品质。缺乏这种品质并不能作为受到责难的充分理由,但是拥有这种品质则是心灵美好的永恒标志。品德的高尚与美好所达到的程度可能与对美的感受程度成正比。

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整个宇宙就是美的殿堂。美,在春日百花中绽放:美,在绿叶嫩枝间摇曳;美,在深海幽谷里游弋;美,在奇石与贝壳的缤纷色彩中闪烁。不只是这些细微这物,还有海洋、山川、云彩、繁星、日升日落——一切都洋溢着美。这样的美是如此珍贵,与我们最温柔、最高尚的情愫是如此相宜。然而,想到很多人置身于美之中,却几乎对它熟 视无睹,真是令人痛心不已。

所有的人都应该去认识大自然之美。没有一条我们踩过的小虫,没有一片在秋风拂掠之际飞舞的树叶不值得我们研究与赞赏。欣赏美的能力不仅增加了我们快乐的来源,也加强了我们德性的修养。美使我们不安的心平静下来,也驱散了我们的忧虑。到田野或森林去,在夏日的海边或山上呆上一天,那么你所有微不足道的困惑与焦虑都会烟消去散。倾听悦耳 的音乐,你那愚蠢的恐惧与狭隘的嫉妒都会过去。世界之美将有助于我们找到为善之美。(曾惠敏)22.快乐之门-------快乐就像一块为了激起阵阵涟漪而丢进池塘的小石头。正如史蒂文森所说,快乐是一种责任。

快乐这个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快乐的人快乐的理由多种多样。快乐的关键并不是财富或身体健康,因为我们发现有些乞丐、残疾人和所谓的失败者也都非常快乐。

快乐是一种意外的收获,但保持快乐却是一种成就、一种灵性的胜利。努力追寻快乐并不自私,实际上,这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应尽的责任。

不快乐就像是传染病,它使得人们都躲避不快乐的人。不快乐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孤独、悲惨、痛苦的境地。然而,有一种简单得看似荒谬的治病良方:如果你不快乐,就假装你很快乐!这很有效。不久你就会发现,别人不再躲着你了,相反,你开始吸引别人了。你会发觉,做一块能激起好意涟漪的小石头有多么值得。

然后假装就变成了现实。你拥有了使心灵平静的秘密,会因帮助他人而忘我。

一旦你认识到快乐是一种责任并使快乐成为习惯,能向不可思议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那里满是感激你的朋友。(王丽华)23.生而为赢-------人皆生而为新,为前所未有之存在;人皆生而能赢。人皆有其特立独行之方式去审视、聆听、触摸、品位及思考,因而都具备独特潜质——能力和局限。人皆能举足轻重,思虑明达,洞察秋毫,富有创意,成就功业。

“成者”和“败者”含义颇多。谈及成者我们并非指令他人失意之人。对我们而言,成者必为人守信,值得信赖,有求必应,态度诚恳,或为个人、或社会一员皆能以真诚回应他人。

成者行事并不拘泥于某种信条,即便是他们认为应为其奉献一生的理念;而是本色行事,所以并不把精力用来表演,保持伪装或操控他人。他们明了爱与装爱、愚蠢与装傻、博学与买弄之间迥然有别。成者无须藏于面具之后。

成者敢于利用所学,独立思考,区分事实与观点,且并不佯装通晓所有答案。他们倾听、权衡他人意见,但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他们尊重、敬佩他人,但并不为他人所局限、所推翻、所束缚,也不对他人敬若神灵。

成者既不佯装“无助”,亦不抱怨他人。相反,他们对人生总是独担责任,也不以权威姿态凌驾他人之上。他们主宰自己,而且能意识到这点。

成者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们对所接受的信息做出回应,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康乐和尊严。成者深知成一事要看好时节,行一事要把握时机。

尽管成者可以自由享乐,但他更知如何推迟享乐,适时自律,以期将来乐趣更盛。成者并不忌惮追求所想,但取之有道,也并不靠控制他人而获取安然之感。他们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

成者心忧天下,并不孤立于尘世弊病之外,而是置身事内,满腔热忱,致力于改善民生。即使面对民族、国家之危亡,成者亦非无力回天之个体。他总是努力令世界更好。(林香妹)24.工作和娱乐-----要想真正生活得幸福和平安,一个人至少应该有两三种业余爱好,而且必须是真正的爱好。到了晚年才开始说“我要培养这个或那个兴趣”是毫无用处的,这种尝试只会增加精神上的负担。在与自己日常工作无关的领域中,一个人可以获得渊博的知识,但却很难有所收益或得到放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无益的,你得喜欢自己所做的事。广言之,人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劳累而死的人、忧虑而死的人和无聊而死的人。对于那些体力劳动者来说,一周辛苦的工作使他们精疲力竭,因此在周六下午给他们提供踢足球或者打棒球的机会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政界人士、专业人士或者商人来说,他们已经为棘手的事务操劳或者烦恼了六天,因此在周末请他们为琐事劳神同样毫无意义。

或者可以这么说,理智的、勤奋的、有用的人可以分为两类:对第一类人而言,工作就是工作,娱乐就是娱乐;对于第二类人而言,工作和娱乐是合二为一的。很大一部分人属于前者。他们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在办公室或工厂里长时间的工作,不仅带给他们维持生计的金钱,还带给他们一种渴求娱乐的强烈欲望,哪怕这种娱乐消遣是以最简单、最淳朴的方式进行的。而第二类人则是命运的宠儿。他们的生活自然而和谐。在他们看来,工作时间永远不够多,每天都是假期;而当正常的假日到来时,他们总会抱怨自己有趣的休假被强行中断。然而,有一些东西对于这两类人来说都十分必要,那就是变换一下视角,改变一下氛围,尝试做点不同的事情。事实上,那些把工作看作娱乐的人可能最需要以某种方式将工作不时地驱赶出自己的大脑。(陈敏芬)25镜子,镜子,告诉我 充满爱意的人生活在充满爱意的世界里,充满敌意的人则生活在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你 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镜子。

镜子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功能,那就是映射出在其前面的影像。就像真正的镜子具有反射功能一样,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人也都能映射出他人的影子。

当我们看到美丽的事物时,例如一座花园,那这花园就起到了反射作用。为了发现我们面前美好的事物,我们必须能发现自己内在的美。我们爱某个人,也正是我们爱自己的表现。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当我和那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爱那时的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简单地说成:“在我爱那个人的同时,我也能爱我自己。”有时,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感觉仿佛是一见如故,就好像我们已经相识甚久。这种熟悉感可能来自于彼此身上的共同点。

就像“镜子”或他人能映射出我们积极的一面一样,我们更有可能注意到映射出自己消极方面的“镜子”。例如,我们很容易就能记住我们碰到自己不太喜欢的人的时刻。我们可能在心里对那个人有些反感。当我们认识自己不喜欢与之相处的人时,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常当我们讨厌别人身上的某些特质时,那就说明你其实讨厌自己身上相类似的特质。

每次,当我遇到自己不太喜欢的人时,我就开始进一步质问自己。我会扪心自问:“我不喜欢那个人的哪些方面?”然后还会问:“我是不是有和他相似的地方?”每次,我都能在自己身上看到一些令我厌恶的特质。我有时不得不深刻地反省自己。那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就像我会对其他人身上令我厌恶的特质感到愤怒或不安一样,我应该更好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特质,并考虑做一些改变。即使我不想做大的改变,至少我会考虑该如何修正自己正在做的一些事情。

我们时常会遇到陌生人,并感到疏远或厌恶。尽管我们不想去相信,不容易也不想去深究,但是弄清楚别人的哪些特质在自己身上有所体现是非常有意义的一课,这也正是增强自我意识的另一个途径。(陈银树)26.微尘与栋梁-----让人奇怪的是,和别人的过错比起来,我们自身的过错往往不是那样的可恶。我想,其原因应该是我们知晓一切导致自己犯错的情况,因此能够设法谅解自己的错误,而别人的错误却不能谅解。我们对自己的缺点不甚关注,即便是深陷困境而不得不正视它们的时候,我们也会很容易就宽恕自己。据我所知,我们这样做是正确的。缺点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接纳自己的好和坏。

但是当我们评判别人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我们不是通过真实的自我来评判别人,而是用一种自我形象来评判,这种自我形象完全摒弃了在任何世人眼中会伤害到自己的虚荣或者体面的东西。举一个小例子来说:当觉察到别人说谎时,我们是多么地蔑视他啊!但是,谁能够说自己从未说过谎?可能还不止一百次呢。

人和人之间没什么大的差别。他们皆是伟大与渺小、善良与邪恶、高尚与低俗的混合体。有的人性格比较坚毅,机会也比较多,因而在这个或那个方面,能够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禀赋,但是人类的潜能却都是相同的,至于我自己我认为自己并不比大多数人更好或者更差,但是我知道,假如我记下我生命中每一次举动和每一个掠过我脑海的想法的话,世界就会将我视为一个邪恶的怪物。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怪念头,这样的认识应当能够启发我们宽容自己,也宽容他人。同时,假如因此我们得以用幽默的态度看待他人,即使是天下最优秀最令人尊敬的人,而且假如我们也因此不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那是很有裨益的。(王丽香)27.十月的日出-----第二天凌晨,在十月的太阳升起之前,我已经起身并穿过了旷野和丛林。十月的清晨乍寒乍暖,日出的景象非常壮观。透过一片晨曦,朝阳从朦胧的山岗和起伏连绵的高地边际,沉重的抬起肩头。在它的逼视下,蒙蒙的雾气向下沉降,落到洼地里去,接着一丝一缕缕地悄悄飘散,而在草地之上悬岩之下的那些隐秘角落里,雾气却还不愿散去,同时群山的雄姿接二连三地显现出来。

森林也层层叠叠地显现,宛若刚刚苏醒的山峦的斗蓬,端庄威严,并带着狂风暴雨的回 忆。秋天成熟的手已经在抚摸这些山林,因为它们的颜色已经改变,染上了金黄、丹红和橄榄绿。它们对朝阳所怀的一片喜悦,像是要奉献给一个新郎,更像是要奉献给一位父亲。

然而,在树林那流动的景色逝去之前,欢悦的晨光突然跃出了峰峦和山谷,光线所及,把照到的地方和周围的森林分别染成青色、紫色琥珀色和富丽的红玫瑰色。光线照到哪里,那里就如同一幅幕布被掀开。而所有的一切同样的驱散恐惧和黑暗的魔影,所有的一切都展开希望的翅膀,向前飞翔,并大声宣告:“上帝在这里!”于是生命和欢笑从每一个蜷伏的洞穴里信心十足地欣然跃出;一切花朵、蓓蕾和鸟雀都感到了生命和欢笑而抖动起来;上帝的凝视汇合成温柔的恩泽。

也许,那永恒的晨光就会这样降临人间,那时不再有险崖沟壑,不再有峰峦山谷,也不再有浩瀚无际的海洋;万物都将踊跃升腾,在造物主慈爱的光芒中生辉,因为太阳已经升起。(林锦丽)28.生存还是毁灭---“生存还是毁灭。”除《圣经》以外,这六个字是整个世界文学中最著名的六个字。这六个字是哈姆雷特喃喃自语时所说的,而这六个字也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有名的几个字,因为哈姆雷特不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也道出了所有在思考的人的心声。生存还是毁灭——是活下去还是不要活下去,是要生活得丰富充实、兴致勃勃,还是生活得枯燥委琐、贫乏无味。一位哲人曾想弄清自己是否在活着,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时地扪心自问。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思,故我在。”

但是我所见过的关于生存最好的定义却出自另一位哲学家:“生活即是联系。”如果这话不假,那么一个生物拥有的联系越多,它就越有活力。所谓要活得丰富也即是要扩大和加强我们的各种联系。不幸的是,我们天生就容易陷入自己的陈规旧套。试问除去我们的日常事务,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是活着的?如果你只对日常事物感兴趣,那你的生命也就局限于那个范围之内。就其他事物而言——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体育、无私的友谊、政治、国际事务等等——你只是一个死人。

反之,每当你有了一种新的兴趣——甚至是一种新的技艺——你就增加了自己生命的能量。一个对许多事物都深感兴趣的人不可能总不快乐,真正的悲观者是那些失去兴趣的人。

培根曾说,一个人每当失去朋友便死一次,但是通过结交新朋友,我们就能获得新的生命。这条对于生物来说千真万确的道理也完全适用于人的思想,思想也是有生命的。你思想之所在即是你生命之所在。如果你的思想只局限于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物质利益、自己所居住的城镇内狭小的生活圈子,那么你的生命也是局限的、狭小的。但是如果你对当前中国所发生的种种事感兴趣,那么你就相当于生活在中国;如果你对一本绝妙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你就相当于生活在那些极有趣的人中间;如果你能全神贯注地听绝妙的音乐,你就会超脱周围环境而生活在一个充满激情与想象的世界之中。

生存还是毁灭——是活得热烈而丰富,还是活得像行尸走肉,那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让我们扩大并加强我们的联系吧。活着就要精彩!(郭海冰)29.葛底斯堡演说---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块大陆上创建了一个新国家。这个国家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投身于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并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能否长久存在。我们相聚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把这片战场的一部分献给那些在此为国家生存而捐躯的人们,将其作为他们最终的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恰当的,也是应该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奉献,不能圣化,也不能神化。那些曾在此战斗过的勇士们,不论是活着的还是牺牲的,都已经圣化了这片土地。他们所做的远非我们的微薄之力所能扬抑。世界不会注意也不会铭记我们今天在此所说的话,但却绝不会忘记勇士们在此所做的壮举。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应该在此献身于这未尽之业,这崇高的 未尽之业正是那些在此奋斗过的勇士们迄今所推进的。我们应该在此献身于留给我们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先烈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投身于他们鞠躬尽瘁的事业;我们在此下定决心,不让先烈们白白牺牲;在上帝的保佑下,让这个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让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与世长存。(郭海冰)30.就职演讲-------我们今天庆祝的并不是政党的胜利,而是自由的胜利。它象征着结束,也象征着开始;它意味着复兴,也意味着变革。因为我已在你们和全能的上帝面前宣誓,这庄严的誓言是我们的祖先在将近一又四分之三个世纪以前所拟就的。

同胞们,我们事业的最终成败,主要取决于你们,而不是我。自建国以来,每一代美国人都曾受到召唤去证明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响应这种召唤而服军役的美国青年的忠骨遍及世界各地。

现在那号角又在召唤我们,不是号召我们拿起武器,虽然我们需要武器;不是号召我们奔赴战场,虽然我们严阵以待;而是号召我们肩负起重任,去作黎明前漫长的斗争,年复一年,“在希望中欢乐,在磨难中忍耐”。这是一场对抗人类公敌的斗争,这些人类的公敌是:暴政、贫困、疾病和战争。

我们是否能够不分东西南北,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伟大联盟来对付这些敌人,以确保全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你们愿意参与这历史性的努力吗?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少数几代人在自由遭遇最大威胁威胁时被赋予捍卫自由的重任。在这一重任面前,我决不退缩,我将迎接它。我相信我们之中没有人愿意跟任何其他民族或其他时代交换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们为此付出的精力,信念与奉献,将照亮我们的祖国以及所有为国效力的人。那火焰所发出的光芒必能照亮全世界。

所以,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会为你做什么,而应问我们能为人类的自由共同做些什么。最后,无论诸位是美国公民抑或是他国的公民,请在此以我们要求你们效力与奉献的高标准来要求我们。问心无愧是我们惟一确定的报酬,历史将是我们所作所为的最后裁判者。让我们勇往直前来引领我们所热爱的土地,同时祈求上帝的保佑与扶携。但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上帝的任务必须由我们自已来完成。(郑婷婷)

篇6:考研英语学习之背诵篇

(1)2003年真题。Directions:

Study the following set of drawings carefully and write an essay in which you should:

1)describe the set of drawings, interpret its meaning, and

2)point out its implications in our life.You should write about 200 words on ANSWER SHEET 2.真题分析:

这又是一组对比的组图,非常简单明了。两张图的大背景都是暴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在左边的图中,花朵在温室中绚烂地开放;而右图中,同样的一朵花在离开了温室之后就黯然凋谢了。组图题为“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考生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该图并不只是谈论花朵,而更是指向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祖国的花朵”们,也就是孩子们,这就自然而然地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中国在实施了计划生育之后,独生子女们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受到全家人的百般呵护,从小就在蜜罐中长大。这些孩子们人生道路几乎都是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大的困难和挫折,因此一旦离开了父母的保护,就很容易由于经不起各种社会现实的打击而一蹶不振。通过这番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文章的主要论点,即受到过分溺爱的孩子们经不起挫折和逆境。

思路拓展:

独生子女成长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牵涉到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等全方位的问题。我们可以联想到现阶段在教育界存在的其他热点问题,如传统灌输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学习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学生们的全面发展问题、教育费用和教育负担的问题、教育质量的问题、城乡教育制度差别的问题、教育公平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平时政府、民众和媒体非常关注的问题,考生借助自己的大学生活背景也能够了解许多相关的情况。应该说,教育类的话题对于考生说是一个比较熟悉、也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的话题。

范文:

As the title indicates, “greenhouse flowers cannot survive unpleasant weather”, the set of pictures apparently reminds us that excessive protection only leads to negative results.When a flower blossoms in the greenhouse despite of the external rain and thunder, it withers immediately once being moved out of its cozy haven.Children in China are always compared to “the flowers of our motherland”.It is alarming that a large portion of them are in danger of experiencing a similar misfortune to the flower in the picture.This is partly attributed to the birth of a generation of “only children”, who are quite pampered and spoiled by their parents.Leading a life full of success, love and sweetness, these children are quite ignorant of failure, hardship, and the taste of tears that abound in real life.Therefore, when they leave home, they might be overly sensitive to frustration and easily suffer depression that prevents them from a happy and promising future.This type of child is not what we hope for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On the contrary, we need to nurture a generation that is fully prepared for independent life, so that it is ready to confront any challenge, adapt to changes of environment, and survive the heated competition in today’s world.译文:

正如该图的题目所显示的那样,“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这组图画清楚地告诉我们过度的保护只会导致负面的结果。当外面打雷下雨的时候,一朵花却能在温室中生机勃勃地开放。可是一旦离开了这个舒适的避难所来到外面的时候,这朵花立刻就凋谢了。

在中国,孩子经常被比作“祖国的花朵”。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孩子有可能经历图中花朵的不幸。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生,这些孩子都被他们的父母惯坏了。他们的生活中只充满了成功、爱和甜蜜,而他们都不懂什么是失败、艰难,也很少尝过眼泪的滋味,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是充满了失败、艰难和眼泪的。因此,他们可能会对挫折过于敏感、也很容易及沉湎于忧郁,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以后没有一个幸福和充满前景的未来。

这一类孩子决不是我们国家未来需要的人才。相反,我们需要培育一代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他们随时准备面对任何挑战、随时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够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

闪光词汇及词组:

excessive: adj.过度的,过分的blossom: v.开花

external: adj.外部的wither: v.枯萎

cozy: adj.舒适的,安逸的haven: n.避难所

a large portion of: 很大一部分misfortune: n.不幸,灾祸

abound in: 富于nurture: v.教育,养育

万能句型:

The set of pictures apparently reminds us that„

上一篇:浙江省绿色施工方案下一篇:理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