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2024-08-21

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共8篇)

篇1: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工作。为此,特制定我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如下: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近年来,我市各类专业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制假贩假、偷税逃税、欺行霸市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根治,将影响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为此,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业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此项工作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我市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举措,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促进专业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都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统一认识,密切配合,扎实工作。

这次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整顿规范与发展创新、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次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对专业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实现市场经营主体合法化,市场经营主体均能按规定办理注册登记并及时年检,建立起真实的“经济户口”;有效遏制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和仿冒商标、商品名称、包装等行为,责任人员受到追究;经营者亮证经营,明码标价;查处短斤少两行为,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定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得到加强,税收漏征漏管户得到清理,税收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场霸、市霸”等黑恶势力被打掉,违法分子得到应有处罚;市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针对我市专业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次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的重点是:

(一)肉禽、粮食等农副产品市场

1.重点

查处市场内未经检疫检查的肉禽农副产品,杜绝短斤少两,严禁出售病、死、注水肉禽产品;查处粮食经营户证照不全、手续不齐的行为,严禁变质、被污染的粮食上市交易。

2.措施

(1)建立肉禽食品、粮食进销台账制度,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

(2)继续推广先行赔偿制度,凡消费者在市场内买到注水肉、病死肉或遇到短斤少两的行为,由市场开办者先行赔偿,及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实行生肉产品查验制度。市场巡查人员每天对市场内的生肉产品进行抽查和检验,禁止销售证章不全的生肉产品,杜绝生肉产品漏检、漏验现象。

(4)建立市场业主负责制,落实服务承诺与处罚制度,向社会公布市场业主职责、办公地点、联系电话。积极促进建立市场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5)进一步完善文明市场、放心消费市场和“双文明”个体工商户评比制度,提高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

3.目标

通过整顿和规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经过检验检疫的肉禽、粮食等农副产品符合卫生标准;经营主体合法,证照齐全,手续完备。

(二)食品、饮料、保健品等日用消费品市场

1.重点

打击生产和销售无证、无照、无标识食品的行为;打击在食品中添加吊白块、滑石粉、非食用色素和滥用、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严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查处假冒他人商标行为;查处有关日用消费品的虚假广告。

2.措施

(1)加强市场巡查,审核验证商品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建立和完善经营者的“经济户口”。

(2)继续坚持在城区主要商品交易市场的醒目位置设置《市场执法监管值班人员岗位责任》标示牌,市场巡查人员佩戴胸牌上岗执法,增加市场监管工作的透明度。

(3)对出现重大食品卫生责任事故的企业,坚决按照“一次违规,终身负责”的规定处理。

(4)辖区工商所与经营者签订《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责任状》,倡导市场主办者建立“假一赔十”的承诺制度。

3.目标

通过对日用消费品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实现市场内经营主体合法,证照齐备,广告宣传真实可信;出售的商品质量可靠,卫生达标,消费者放心。

(三)汽车、摩托车等工业生产资料市场

1.重点

查处证照不齐的经营行为;严禁销售假冒、拼装车辆;严厉打击利用废旧零配件拼装机动车辆的行为。

2.措施

(1)加强对《市场登记证》的登记管理。

(2)加强对全市汽车验证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检查,杜绝拼装车、走私车销售。

(3)开展反仿冒、反误导、反欺诈、反壁垒、反私货等维权活动。

(4)落实经营户进货验收制度,建立商品销售索证制度。

3.目标

通过整顿和规范,实现工业生产资料市场经营主体合法,证照齐全;上市机动车辆符合国家生产目录许可规定,无假冒、无拼装车辆销售。

(四)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1.重点

打击未取得(或冒用他人的)产品登记证(或推广许可证)、批标文号、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审定证书和质量合格证的生产、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查处经营无标识或标识不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严禁生产、销售劣质和失效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严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查处利用各种媒体对农业生产资料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2.措施

(1)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以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网点、市场和生产企业为监管对象,对生产、销售、储运各环节实施监管,严厉查处“三证”不全及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要求经营者做到一点一照,亮证经营。

(2)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检查。以种子、化肥、农药等为监管重点,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包装、质量和合格证的检查,要求经营者在销售时对购买者讲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产品的质量作出承诺。

(3)加强对乡镇重点农业发展项目的检查。必须对进入农村场镇推销种子、化肥、农药的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进行资格审查。

(4)加大对有关农业生产资料的投诉和举报的查处力度。在农村场镇、专业市场增设投诉举报点,公开投诉、申诉和举报电话,积极受理农民的投诉,做到投诉一件、受理一件、查处一件。

3.目标

通过整顿和规范,杜绝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进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安全,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建筑材料及建筑装饰材料市场

1.重点

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建筑材料,禁止生产和销售有害物质限量超标的建筑装饰材料,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及建筑装饰材料的行为。

2.措施

(1)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水泥、建筑钢材等产品。

(2)不定期地对建筑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超标的情况进行抽查检验。

(3)加强对生产许可证的检查。

(4)督促经营户建立并实施进货验收制度。

(5)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3.目标

杜绝市场内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建筑材料和有害物质限量超标的装饰材料;杜绝市场内销售假冒伪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经营户建立并实施进货验收制度。

三、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全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的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8月5日前)。重点做好宣传、部署和调查摸底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市)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对专业市场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并于8月5日前将本地确定的重点市场名单以及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工作负责人名单报市工商局。

(二)自查整改阶段(8月6日——10月20日)。开展业主自查、联合检查、集中整治和查处等项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市)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对本地的专业市场进行认真的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提出整改措施;对有违法经营行为的,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法查处。

(三)检查验收阶段(10月21日——11月10日)。由市工商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区县(自治县、市)的重点专业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将检查和验收的情况报市政府。

四、加强领导,分工负责

为了确保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决定对此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

责任领导:许忠民

责 任 人:金起农

牵头部门:市工商局

协办单位: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商委、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粮食局。具体分工如下:

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由市工商局负责,市粮食局、市质监局、市卫生局配合;日用消费品专业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市质监局、市工商局配合;工业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由市工商局负责,市质监局、市公安局配合;

农业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由市农业局负责,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配合;建筑材料及建筑装饰材料专业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由市质监局负责,市建委、市工商局配合。

篇2: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

(国办发〔2006〕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七月三十日

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案件性质恶劣,影响极坏,暴露出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暴露出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为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国务院决定,从现在起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一、工作重点与主要目标

(一)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四个环节,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地区,严格准入管理,强化日常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推动行业自律。

(二)通过专项行动,使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申报行为得到惩处,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秩序逐步好转;行业自律水平有所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得到落实;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更加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能够被有效监测,合理用药水平得以提高,尽快扭转药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监督和管理混乱局面,确保药品规范生产和上市质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三)在药品研制环节,主要是打击虚假申报行为,严格审评审批重点品种。

1.以药品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和临床研究的真实性为主要内容,组织注册申请人对申报行为进行自查自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依法严厉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2.严格审评审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等三类品种的注册申请,加强对原辅料合法来源、说明书和标签内容、改变剂型和增加规格的合理性以及仿制药申请的质量可控性等要素的技术审查;严格医疗器械产品在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临床研究评价和产品说明书等重点环节的审批要求,清理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和违规申报、违规审批的产品,并依法处理。

3.对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机构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管理混乱,不能保证研究工作真实,不能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擅自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依法予以查处。涉及医疗机构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四)在药品生产环节,主要是对GMP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以注射剂生产企业、在国家药品质量抽查中有不合格记录的企业和在跟踪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为对象,重点检查原辅料购入、质量检验、从业人员资质和企业质量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等内容。对违规企业,依法收回GMP证书;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2.以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生产重点监管品种的企业和生产血管内支架、骨科内固定器械、动物源医疗器械产品、同种异体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为重点,对企业开办条件符合性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医疗器械委托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五)在药品流通环节,主要是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

1.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全面清理药品经营主体资格,坚决打击药品批发企业出租(借)许可证和批准证明文件,以及药品零售企业出租(借)柜台行为,严厉查处进货渠道混乱和购销记录不完备等违规经营行为。

2.加大对发布违法广告、群众投诉多和有质量隐患品种的抽验力度;加强对经营疫苗等重点监管品种企业的监督检查;继续治理“一药多名”,开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

3.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医药卫生资源,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结合,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监督网建设。

(六)在药品使用环节,主要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

1.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规范处方行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逐步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处方,探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指导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的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2.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和疫苗、医疗器械等产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重点监测和再评价,及时处置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视情适时采取警示、公告、召回和淘汰等措施。跟踪在我国注册的境外医疗器械境外召回情况,责令其生产、经营企业在我国采取相应措施。

(七)大力整治虚假违法的药品广告。

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制度,提高审批透明度;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力度和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加强对资讯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广告内容的监管;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

三、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八)将专项行动作为今明两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工作,继续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要从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等案件中认真吸取教训,结合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对专项行动进行全面部署,狠抓薄弱环节,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强化监管责任。建立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专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逐级考核,确保抓出实效。

(九)这次专项行动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发展改革、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围绕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拒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审批,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严重的地区和部门,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新闻宣传单位要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要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严惩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全面完成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

(十一)要全面清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监管工作制度,结合工作需要和形势变化进行修改完善。加快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相关监管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条件。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动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十二)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06年8月)。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制订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环节的工作方案,卫生部牵头制订药品使用环节的工作方案,工商总局牵头制订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工作方案;各省(区、市)的实施方案,要抄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2.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7年6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对各地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本地区的情况进行抽查。

3.总结阶段(2007年7月)。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进行总结。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将有关情况汇总并报国务院批准后通报全国。

篇3: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近年来, 秦皇岛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和省工商局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系列安排部署, 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市的经济环境明显优化, 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得到一定遏制, 一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得到查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问题还远没有解决, 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还时有发生, 影响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无证经营问题突出。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 无证经营案件比较多, 占案件数的30%以上。主要表现在季节性、流动性及一些国家管理严格、限制性较强的特殊行业等方面的业户不办证的较多。

2. 假冒仿冒行为严重。

主要表现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仿冒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 假冒他人的企业名称等行为, 尤其是食品、饮品、药品、小电器、日用品为多。

3. 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特别是一些建筑、医药、卫生、保险等行业问题比较严重。

4. 劣质产品冲击市场影响消费。

特别是建筑材料、文化用品、电信产品及一些服务行业的自制产品和商家搞活动时的赠品, 因质量低下, 消费者投诉较多。

5. 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现象较多, 广告信誉度低。

个别媒体把关不严, 责任意识差, 违法广告居高不下,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尤其是街头小广告屡禁不止。一些企业以虚假的清仓降价、季节降价、拆迁降价以及专卖、直销等言过其实的产品宣传误导消费者。

二、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的危害

其一,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其二, 破坏公平竞争, 损害企业利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商业欺诈等违法活动,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违法经营猖獗,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名优商品的形象受到影响, 合法经营企业的信誉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从而影响了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限制了企业发展。其三, 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败坏了社会风气。近几年来, 劣质食品、饮品遗毒, 啤酒瓶爆炸伤人, 虚假致富信息致人倾家荡产等恶性案件不断发生, 使消费者蒙受了人身、经济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 加之形形色色的消费陷阱, 广大消费者对市场活动产生了不信任感, 造成市场信用危机, 商业道德下降。其四, 败坏了信誉和对外开放形象, 对投资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造成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的原因

1. 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在暴利驱使下的一种违法犯罪活动, 是破坏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 为合法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所深恶痛绝。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是巨大的, 我们有些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假冒伪劣给全社会带来的危害。

2. 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由于新体制建立的时间不长, 不少法规还不够完善, 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规则, 出现市场无序竞争和混乱状态就在所难免。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少条款的处罚按非法所得金额处以l至3倍、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至20万元的罚款。自由裁量权过大就会产生两种情况, 一是执法干部无所适从, 定性困难;二是个别干部容易发生不廉洁的行为, 产生腐败。此外, 市场监管体制不统一, 存在多头执法、互相扯皮现象, 导致监管不力, 给违法者以可乘之机, 也是重要原因。

3. 对执法者缺少有效的监督。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与国家公职人员中的腐败分子进行勾结, 破坏性极大。有的公职人员成了犯罪分子的保护伞, 还有的行政执法人员不作为。因此, 建立对执法者有效的监督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4. 地方保护影响执法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本位思想依然存在, 不是从大局出发, 而是站在本地区的利益上, 以创造软环境为名, 不让执法部门监督, 充当保护伞。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对策

1. 规范市场主体资格, 把住市场经济秩序的源头。

企业是市场经济秩序的主体, 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只有经济细胞健康了, 经济才能有序发展, 只有市场主体行为规范了, 市场经济秩序才有保障。因此, 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 严把市场准入关, 做到严格登记管理权限。严格登记管理程序, 严格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条件, 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取消或降低条件。建立责任制, 实行谁受理谁负责, 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 把住把好每道关口。强化市场巡查制,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确保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行为合法性。在年检、变更登记、对企业进行回访等日常监管中, 注重审查企业是否需要前置审批, 前置审批证件是否过期, 前置审批证件内容是否与营业执照内容相符等。取缔三无企业, 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和违法经营行为,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行业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规范。

2. 加强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 将市场巡查引向深入。

我们的市场巡查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表现为市场巡查局限于企业是否挂证照经营, 是否有超范围经营, 无证经营等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而对消费者更为关注的产品内在质量、性能等监管不够, 尤其是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质量消费纠纷时有发生。要善于用《产品质量法》赋予工商部门的职权去管理市场, 同时要注意解决产品质量检测手段, 重点是解决与消费者健康有关的市场销量较大的食品、饮品、日用品等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商品检测手段, 联合质检部门定期对市场产品分类进行抽检。

3. 加强行政执法, 严厉打击以假冒为主要特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是千方百计发现案源。案源是查办案件的前提。怎么发现案源呢, 首先加强市场巡查, 要在巡查中发现案源, 巡查的重点是城乡结合部、农村闲散院落、闲置厂房和多次制假售假的厂家。其次是建立社会举报网络, 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实行举报员制度, 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发展“内线条”举报, 鼓励案件当事人揭发检举其他经营者的假冒行为, 落实举报奖励, 对于举报属实的重大案件实行重奖。二是行政机关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报必接, 有假必打, 出击迅速, 不给不法分子以喘息之机, 否则可能使不法分子逃避打击。三是深挖细找, 扩大战果。在查获假冒案件时首先要控制违法当事人, 其次要迅速展开调查, 获取不法分子的违法证据, 要对其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对于应查封、扣押的生产设备、原辅材料、产成品、各种标识进行认真仔细地清点, 办理相关手续, 并注意发现其经营的账册, 对外联系电话, 掌握其销售渠道, 以便扩大战果。四是坚持依法办案。做到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定性准确, 程序合法, 处罚适当。特别要强调的是程序合法, 不少同志往往注意实体法的应用, 做到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使用法律正确, 但忽略程序问题, 引起案件的复议或诉讼, 使案件被撤销或败诉。五是处罚力度要加大。假冒行为是暴利, 只有重处才能伤及筋骨, 要罚得造假者不敢再为。

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行政执法人员是制假售假的克星,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才能使制假售假行为得到遏制。建立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应做到: (1) 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 提高执法的自觉性、主动性。 (2) 加强业务训练。请有经验的人员介绍执法经验, 就案说法, 提高基层办案人员的执法水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提倡写执法办案心得, 并不断进行交流。 (3) 加强廉政建设, 秉公执法。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执法人员进行教育, 使大家树立起正气, 真正依法办案, 秉公办案, 不办人情案、关系案。

5.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提高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各种媒体尤其是执法机关应大力宣传有关市场竞争和市场规则的法律法规, 使监管对象懂得守法诚信经营是自己的义务, 使其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不造假不售假, 从根本上铲除制假根源。同时要向广大消费者宣传, 受到侵害时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假冒商品无藏身之地。

6. 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为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地方政府要撤销地方保护的藩篱, 真正站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高度, 发挥特有的优势, 促使辖区的企业, 奉公守法, 诚实信用, 不造假。对造假售假者不护短, 大力支持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 及时听取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行政执法部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一贯非常重视。近年来, 针对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各种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无论是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存在的虚假出资、中介机构弄虚作假、无照经营;还是市场竞争方面存在的商业欺诈、商业贿赂、部门垄断;以及市场交易方面存在的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合同欺诈等问题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 不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已到了非下大决心整治不可的地步。文章结合秦皇岛市开展的“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发展”大讨论活动, 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 对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整顿,问题,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

[2].秦燕江, 巫昌等.如何有效地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现代化, 2005 (12)

篇4: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发布文号】渝府发〔2004〕39号 【发布日期】2004-04-29 【生效日期】2004-04-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的通告

(渝府发〔2004〕39号)

为了全面深入地开展我市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进一步提升和维护我市旅游整体形象,切实保障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出游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 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特通告如下:

一、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在新时期开展整顿、规范旅游市场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周密部署,明确分工,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大旅游工作格局,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认真组织落实整顿、规范我市旅游市场秩序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二、要继续坚持和加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工商、交通、港航、安监、质监、物价、卫生、文化、园林、林业、财税等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秩序的依法监管和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等旅游经营活动,整治和规范超范围经营、恶性削价竞争、坑蒙欺诈旅游者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取缔“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及封建迷信活动,坚持不懈地净化我市旅游市场。要充分发挥各级旅游质监执法队伍的作用,建立高效有序的旅游投诉受理和处理协调机制,建立规范的旅游秩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各类旅行社要严格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核准审批的经营范围,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旅游组接团业务。严禁非出境游组团社经营出国(境)旅游业务,严禁国内旅行社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禁止发布超范围旅游经营广告和虚假广告,禁止旅行社门市部独立开展旅游经营业务;不得聘用非导游(领队)人员带旅游团,不得以“零负团费”低价招徕、欺客宰客和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要严格履行旅游合同,不得随意改变旅游团队行程,严禁索要小费、收取回扣等违规行为。

四、本市旅游车辆和长江三峡国内旅游船的营运资格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共同审批。其营运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监管。未经批准,任何社会车辆和船舶不得擅自以旅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承接旅游团队。旅行社不得租用非旅游车辆和船舶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旅游船的航班、发航时间及停靠景点安排应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需求,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征求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后统一安排。

五、大力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各级旅游协会要组织企业制定执业诚信公约,建立企业间的诚信经营机制和旅游经营者及服务人员的信誉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市内各旅行社、旅游区(点)、旅游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使旅游消费内容真实、明码标价、质价相符、自主选择、明白消费;加强旅游诚信宣传和社会监督,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降标降等、哄抬物价和强买强卖等侵害旅游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旅游区(点)门票价格未经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审批,不得变相涨价和擅自提价。

六、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必须把保障旅游者的健康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旅游经营单位都要建立起由主要负责人或法人代表挂帅的旅游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旅游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并实行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旅游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日常检查,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加强对大型节庆活动安全工作的严格审查,对不合格且整改不到位者,要坚决停办;要加强对蹦极、攀岩、漂流、速滑、大型游艺机等高风险旅游项目,旅游车、游船、索道、缆车等游客运载工具,容易发生火灾、食物中毒和群死群伤的娱乐场所等安全关键部位的重点督查,坚决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确保旅游者的安全。

违反上述规定者,市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各自职能分工予以查处。

特此通告。

二○○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篇5: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6〕87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八月三十日

贵州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方案

为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6‟51号)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从现在起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一、工作重点与主要目标

(一)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四个环节,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地区,严格准入管理,强化日常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推动行业自律。

(二)通过专项行动,使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诚信守法意识、质量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申报行为得到惩处,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秩序逐步好转,行业自律水平有所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得到落实,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更加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能够被有效监测,合理用药水平得以提高;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尽快扭转药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监督和管理混乱局面,确保药品规范生产和上市质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三)在药品研制环节,主要是打击虚假申报行为,严格审评审批重点品种。

1.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规范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秩序,以药品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和临床研究的真实性为主要内容,组织注册申请人对申报行为进行自查自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依法严厉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2.对药品注册申请,特别是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等三类品种的注册申请,加强对原辅料合法来源、说明书和标签内容、改变剂型和增加规格的合理性以及仿制药申请的质量可控性等要素的技术审查;加强检查药品研究全过程,包括实验数据、项手续是否完备、投料记录是否完整、质量检验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委托检验项目是否送交具有药品检验资质资格的单位进行检验;对委托加工企业和产品加强生产合法性及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依法及时处理;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保证部门、生产、经营、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是否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专业、学历、资历及履行职责的能力是否符合本岗位要求等相关情况进行检查;强化日常跟踪检查,实施动态突击检查。对管理责任不落实,制度建设不完备的责令整改;对违规企业,依法收回GMP证书;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2.对医疗机构制剂,重点检查其制剂配制过程的质量管理情况,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产品必须在取得药品GMP认证的企业进行委托加工,对违反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规范的要依法进行处理,并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通报。

3.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全面开展自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以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生产重点监管品种的企业为重点,对企业开办条件符合性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医疗器械委托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五)在药品流通环节,主要是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

1.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全面清理药品经营主体资格,重点整治严重扰乱流通秩序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和取缔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坚决打击药品批发企业出租、出借许可证和批准证

指导原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指导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的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2.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和疫苗、医疗器械等产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重点监测和再评价,及时处置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视情适时采取警示、公告、召回和淘汰等措施。跟踪在我省注册的境外医疗器械境外召回情况,责令其生产、经营企业采取相应措施。

(七)大力整治虚假违法的药品广告。

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制度,提高审批透明度;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力度和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加强对资讯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广告内容的监管,定期通报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督检查情况;设立违法广告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广告日常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依法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

三、工作安排与有关要求

(八)将专项行动作为今明全省两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工作,继续按照国务院要求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各地政府的责任。要从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

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十二)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06年8月)。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制订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环节的工作方案,省卫生厅牵头制订药品使用环节的工作方案,省工商局牵头制订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工作方案;各市(州、地)的实施方案,要抄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2.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对各地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各市(州、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本地区的情况进行抽查。

3.总结阶段(2007年7月)。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进行总结。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将有关情况汇总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通报全省。

篇6: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与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通过专项行动,使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申报行为得到惩处,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秩序逐步好转;行业自律水平有所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Sp)得到落实;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更加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能够被有效监测,合理用药水平得以提高,确保药品规范生产和上市质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诚信守法意识、质量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二)工作重点: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及广告宣传五个环节,突出重点,严格准入管理,强化日常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推动行业自律。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一)药品研制环节:主要任务是清理整顿虚假申报行为。

1.督促药品注册申请人开展自查自纠。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5月20日申报的所有申请临床或申请生产的药品品种进行自查。自查重点:研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原料药和中药原料及其来源的合法性;研究人员、设备、实验动物等是否具备条件,并符合有关管理规定;生产申请临床试验和申请生产的样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工艺研究和稳定性研究是否科学、完整、合理、真实;研究资料、档案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2.规范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查。重点清理2003年12月以来在产品注册过程中是否存在高类低报、非医疗器械按医疗器械管理的情况,全面检查企业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核实企业在产品注册过程中提交资料的真实性,特别是出厂检验报告的真实性。检查已注册产品的规格型号、适用范围、使用说明书是否与注册资料一致。

3.加强医疗机构制剂调剂的审批和管理。从2006年6月1日起,未换发批准文号的医疗机构制剂不得配制。依法查处无证配制、不按标准配制的制剂和医疗机构。严格审查制剂调配是否符合要求。

(二)药品生产环节:主要任务是对GMp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组织开展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情况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内容: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和原辅料购入、质量检验情况。重点检查近期日常检查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企业、2005年药品质量抽查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有接受委托生产行为和有委托检验的企业、2005监督等级B级、C级的企业以及管理人员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生产企业。

2.组织开展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全面检查。重点对象是:管理相对薄弱,存在安全隐患,有投诉举报,生产重点监管品种、国内销售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点监管品种是二类以上产品和医用电气类产品。检查的重点内容是:开办条件符合性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医用电气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否执行GB9706.1-1995标准、是否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是否有能胜任职责的检验人员,卫生材料类企业的卫生环境、原料采购、产品检验、产品包装、使用说明书等情况,企业有无未经登记委托加工的现象。

3.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原辅料供应商审计、原辅料购入及质量检验、储存保管、中间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产品审核放行等环节的检查。

(三)药品流通环节:主要任务是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

1.强化药品批发、零售企业GSp认证后的监督检查。对关键岗位人员、购销渠道和购销记录、储存条件等进行重点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的行为,依法立案查处。加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做好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其他处方药登记销售、药师在岗的检查。

2.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日常监管。尤其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药品储存条件以及药品购进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全面推进个体诊所、学校、厂矿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机构的药品规范化管理。

3.对植入(介入)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验配助听器经营企业以及提供免费体验方式进行经营活动的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对隐形眼镜经营企业实施市场准入管理。

4.加强特殊药品监管。协助省市局重新确认特殊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加强特殊药品的网络监控,实现特殊药品流向的实时监督,保证医疗需求的同时,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5.推进药品物流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医药卫生资源,并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紧密结合,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规范化管理纳入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中,统一规划,强化监督管理。推进与食品安全“千万工程”相结合,引导和鼓励我县“千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在农村的连锁门店设立乙类非处方药专柜,加快农村药品供应网、监督网建设。

(四)药品使用环节:主要任务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

1.高度重视上市药品的监管,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全面清查社会医疗机构超范围使用药品问题,督促基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和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常用及急救药品目录规定用药,规范处方行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开展临床用药监控,指导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的超常预警。

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全面检查各地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情况。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和疫苗、医疗器械等产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重点监测和再评价,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视情适时采取警示、公告、召回直至提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药品批准文号等措施。建立健全县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上报数量和质量。

(五)广告宣传环节:主要任务是大力整治虚假违法的药品广告。

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制度。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检查频次,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店堂内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日常监管,尤其是加强对咨询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内容的监管,对屡次发布违法虚假广告、群众投诉多和具有潜在质量隐患的品种进行监督抽验。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对多次违法品种和违法企业在全县主要媒体进行曝光,及时向社会发布警示。

严厉查处六类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以新闻形式发布的药品广告;在药品广告中使用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处方药违反规定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医疗机构制剂违法发布广告、发布治疗性功能障碍等禁止发布的药品广告;未取得有效的广告审查文件,篡改广告审查文件或使用过期、失效、撤销的广告审查文件发布药品广告;药品广告不明显标示通用名称的行为。

三、保障措施与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要求和 “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县政府成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专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一抓到底,抓出实效。

(二)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集中力量抓好药品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卫生部门要加强医疗机构药房药品质量监管,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广告查处力度,使药品、医疗器械虚假违法广告得以及时有效的查处;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事件为戒,强化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大局意识,树立科学监管的理念。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严厉查处严重危害公众安全、涉及面广、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药品、医疗器械大案要案。深挖重大案件背后的腐败行为,对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涉嫌商业贿赂的,及时转交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机构查处。

(四)完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自律。大力推动药械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积极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进一步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不守法不诚信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向社会公开曝光,责令其限期整改。加快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相关监管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条件。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抽验力度,积极发挥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技术支撑作用,合理安排经费,增加监督抽验的批次。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6年9月15日至30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此次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制订整治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环节的实施方案,县卫生局牵头制订整治药品使用环节的实施方案,县工商局牵头制订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实施方案。各部门的实施方案要抄送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按照各级各部门制订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县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着重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网点组织抽查,并负责对各部门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做好各有侧重的检查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7年6月)。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进行

篇7: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6〕62号 【发布日期】2006-09-12 【生效日期】2006-09-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全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

(皖政办〔2006〕6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全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九月十二日

全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

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6〕5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重点和主要目标

(一)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和全面整治、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四个环节,重点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品种和突出问题,严格准入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推动行业自律。

(二)通过专项行动,使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守法意识、质量意识、自律意识普遍增强;使药品、医疗器械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注册申报行为受到惩处,申报秩序逐步好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得到落实,药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更加规范,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得到整治;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能够得到有效监测,合理用药用械水平得以提高,尽快扭转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监督和管理混乱局面,确保药品、医疗器械规范生产和上市质量,使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一)在药品研制环节,主要是打击虚假申报行为,严格审评审批重点品种。

1.以药品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和临床研究的真实性为主要内容,组织注册申请人对申报行为进行自查自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依法严厉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2.严格审评审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等三类品种的注册申请,加强对原辅料合法来源、说明书和标签内容、改变剂型和增加规格的合理性以及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申请的质量可控性等要素的技术审查,加强对研发单位所具有的试验仪器、设备是否满足申报的试验项目要求以及研制和临床试验过程真实性的核查;严格医疗器械产品在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临床研究评价和产品说明书等重点环节的审批要求,清理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和违规申报、违规审批的产品,并依法处理。

3.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管理混乱,不能保证研究工作真实,不能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擅自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依法予以查处。涉及医疗机构的,由卫生部门依法处理。

(二)在药品生产环节,主要是对GMP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以注射剂生产企业、国家及省药品质量抽查中有不合格记录的企业、在GMP跟踪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近期被举报的企业以及近两年内生产不正常的企业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检查企业质量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和原辅料购入、质量检验、关键岗位人员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情况等内容。对违规企业,依法收回GMP证书;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2.以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生产重点监管品种的企业和重点监管范围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为重点,对企业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医疗器械委托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违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查处。

3.以批生产、批检验记录是否真实、规范、完整和自检项目是否符合产品检验要求为重点,对药用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查处。

(三)在药品流通环节,主要是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

1.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全面检查企业的人员管理及物流、商流等,对在跟踪检查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企业依法予以查处;全面清理药品经营主体资格,坚决打击药品批发企业出租(借)许可证和批准证明文件、药品零售企业出租(借)柜台行为,严厉查处进货渠道混乱、购销记录不完备以及挂靠、过票等违规经营行为。

2.加大对违法发布广告、群众投诉多和有质量隐患品种的抽验力度;加强对经营疫苗、高风险医疗器械等重点监管品种企业的监督检查;继续治理“一药多名”,开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专项检查。

3.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医药卫生资源,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结合,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个体诊所、村卫生室药品的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行为。

4.加大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秩序,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中药材掺杂使假和非法制售中药饮片行为。

(四)在药品使用环节上,主要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

1.推进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规范管理,规范处方行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用械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用械水平。逐步实行药品通用名处方,探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指导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的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2.健全各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检测组织机构和检测网络,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质量的跟踪检查,重点监测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疫苗、高风险医疗器械等不良反应(事件),适时采取警示、公告、召回、淘汰等措施;加强重点地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应急检测能力。

3.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制度,提高审批透明度;强化对违法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移交和查处,形成整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合力;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加强对资讯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广告内容的监管;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

三、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市、县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开展专项行动。市、县政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市、县政府的责任,强化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从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案件和“欣弗”药品不良事件中认真吸取教训,狠抓薄弱环节,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要畅通假劣药品、医疗器械举报投诉和信访渠道,认真核查每件投诉举报。要发挥联合打假协查机制作用,严厉查处严重危害公众安全、涉及面广、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要建立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专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逐级考核,确保抓出成效。

(二)这次专项行动由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实行联合执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经委、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围绕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拒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审批,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严重的地方和部门,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新闻宣传单位要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严惩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全面完成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

(四)加快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药品监管行政执法和技术装备条件。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动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从2006年9月份开始,2007年7月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6年9月)。省政府召开会议对全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和国办发〔2006〕51号文件及本通知要求,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动员和部署。其中,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制订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环节的行动工作方案,省卫生厅牵头制订药品使用环节的行动工作方案,省工商局牵头制订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行动工作方案。各市实施方案和省有关部门的行动工作方案,要抄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6月)。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要定期研究分析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薄弱环节,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专项行动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牵头对各地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省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于2007年7月下旬将工作总结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和评估,并将全省开展情况汇总上报省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篇8:重庆市整顿和规范专业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根据《南宁市工程建设项目跟踪监督制度》和南宁市关于2009年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检查的要求,决定开展南宁市2009年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检查。为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卫生标准(试行)》、《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监理行为考评试行办法》、《南宁市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范围的通告》、《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若干规定》、《南宁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暂行办法》、《南宁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规范我市建筑劳务分包管理的通知》、《南宁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我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等。

二、检查工作组织机构

检查工作组织机构设督查组和专业检查组,其职责和人员组成如下:

(一)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的指挥和协调等工作,并随机参加专业检查小组的检查。

组 长: 高 新(市建委主任)王艳珍(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副组长: 卢志勇(市监察局副局长)

梁 文(市建委副主任)刘学勤(市建委副主任)巫自富(市建委副主任)梁 鸿(市建委副主任)冯仕文(市建管处主任)

成 员: 黄胜红(市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

储德康(市建委党政办主任)姚鹏夔(青秀区建设局局长)陆元锦(邕宁区建设局局长)梁秋平(西乡塘区建设局局长)梁贵华(江南区建设局局长)陈应进(良庆区建设局局长)韦永谊(兴宁区建设局局长)覃世金(东盟经济园区建设局局长)蒙正祎(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房产局副局长)李彤彤(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局长)宁世朝(相思湖新区建设房产局局长)

(二)督察组:负责检查的督查工作。组 长: 兰云杰(市建委副调研员)

卢志勇(市监察局副局长)副组长: 岑越彬(市建委纪检监察室主任)

杨廷华(市建委政策法规科科长)黄胜红(市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黄少晖(市建设建筑管理监察支队副书记)刘新华(市建管处副书记)

(三)专业检查组:负责检查的组织、安排、实施等工作。组 长: 梁 文(市建委副主任)

冯仕文(市建管处主任)崔 垠(市招标办主任)

副组长: 莫立伟(市建设建筑管理监察支队支队长)

徐 伟(市墙改办主任)

专业检查组分五个专业检查小组,负责具体的检查工作。

1、房建检查一组:负责检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建设情况

小组长: 黄 赞(市建委建设管理科科长)

孙正坤(市建筑安全监督站站长)

副组长: 莫齐义(市建委安全监督科副科长)

彭桂森(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主任工程师)

成 员: 从市建委建设管理科、安全监督科、科学技术科,市招标办,市质量监督站,市安全监督站,市建材管理站,市劳务管理站,市建设建筑监察支队,市墙改办,市建筑业联合会,市监理协会,市墙改协会抽调。

2、房建检查二组:负责检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建设情况

小组长: 马邕坚(市建委安全监督科科长)

唐国荣(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

副组长: 舒 凯(市建委建设管理科副主任科员)

戚立平(市建筑安全监督站副站长)

林永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副主任工程师)

成 员: 从市建委建设管理科、安全监督科、科学技术 科,市招标办,市质量监督站,市安全监督站,市建材管理站,市劳务管理站,市建设建筑监察支队,市墙改办,市建筑业联合会,市监理协会,市墙改协会抽调。

3、市政检查组:负责检查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建设情况

组 长: 魏 辉(市建委市政工程科科长)

吴校成(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政科科长)

陆仕勇(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政科科长)副组长: 杨 峻(市建委市政工程科副科长)

苏周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

成 员: 从市招标办,市质量监督站,市安全监督站,市建材管理站,市劳务管理站,市建设建筑监察支队,市建筑业联合会,市监理协会抽调。

4、资质动态检查组:负责检查建筑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资质符合性情况。

组 长: 黄 赞(市建委建设管理科科长)副组长: 舒 凯(市建委建设管理科副主任科员)

钱 强(市建筑劳务管理站站长)蔡 聪(市建筑管理站副站长)梁 峰(市建筑材料管理站副站长)

成 员: 从市建委建设管理科、科学技术科,公用事业科,市建筑管理站,市建材管理站,市劳务管理站抽调。

5、监理检查组:负责检查、评审各监理企业的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

组 长: 杨 荣(市建设监理协会会长)副组长: 梁 波(市建设监理协会副会长)成 员: 从监理协会抽调。

三、检查范围及工作安排

(一)我市行政区域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及其以上(投资50万元以上)在建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均为检查对象。具体检查项目从各城区、开发区和市工程监督机构提供的在建工程项目一览表中随机抽取。各工程监督机构提前一天通知受检工程项目的有关单位。

(二)检查采取全年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各专业检查小组根据各组人员实际情况,安排检查时间。一般每周两个工程,每组全年不少于60个工程。上、下半年各做一次阶段性报告。

(三)检查组要求对受检工程进行进一步检测或鉴定的,应于当天通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由检测中心统一安排机动专项检测组实施监督检测,对受检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监督封样抽测,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将监督封样送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或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试验,并把监督检测情况上报检查组。

(四)各县内的工程,由各县建设局负责在本辖区内按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市建委。

四、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包括有形建筑市场、施工现场、用工管理、建筑材料和建筑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资质符合情况五个方面及廉政建设情况。主要检查参建各方遵守和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一)有形建筑市场

1、检查遵守法定建设程序情况

重点检查项目报建、施工图审查、工程发承包、质量监督登记、安全监督登记、委托监理、建设资金落实、施工许可证等的情况。

2、检查工程招投标情况

3、检查工程承包单位(含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机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重点检查执业工程师和其他执证上岗人员的到位情况是否与驻邕(包括外地来邕)企业备案登记资料以及投标文件一致;受检企业贯彻执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文件、通知的情况;核查企业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

4、检查勘察设计单位是否按标准进行设计,是否遵守节能设计标准,是否按照规定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二)施工现场

1、建设工程质量

(1)检查勘察设计文件审查后的执行情况

(2)检查办理质量监督登记手续后建设各方和有关机构的质量行为

重点检查各方责任主体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到位,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

(3)检查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重点检查建设项目是否存在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存在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情况,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资料、工程隐蔽资料、质保资料、验评资料是否真实齐全;检查监理单位的监理实施细则、阶段质量评估报告 是否真实齐全。

2、建设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1)制度和人员的检查(2)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

(三)用工管理

检查项目是否使用了具有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劳务队伍,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是否办理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市场准入登记、建筑劳务分包合同是否备案,检查工程资金到位及支付、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重点检查是否设臵农民工工资监控制度牌,是否按合同支付工程款,是否按规定实行建筑劳务分包,建筑劳务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是否做好农民工登记册,民工工资是否按月支付并实行发放公示制度。

(四)建筑材料

重点检查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否从《南宁市建筑材料使用登记名录》中选择(市建委尚未规定对此类建筑材料实行登记的除外),查处不按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构件、墙体砌块等材料的行为;对施工现场所用主要建筑材料进行监督封样抽测,对使用不合格钢筋、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五)建筑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资质符合情况

1、检查建筑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

重点检查受检企业本部对项目自检自控的能力,是否对所承接各项目的组织机构、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控制、劳务管理和技术管理等内容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检查企业内部巡查计划的实施行为记录以及问题整改、复查情况;检查企业管理信 7 息化水平,以及到市建委、市建管处参加会议和接收文件通知的情况。

2、检查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符合情况

根据受检项目的检查反馈情况,将被下发整改通知书的企业列为今年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核查的重点核查备选对象(资质核查企业总量不少于企业总数的5%),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其资质符合情况进行核查。

五、迎检工作要求

(一)接到受检通知后,项目部应及时通知本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审图单位的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以及施工单位分管质量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必须到场,项目建设、勘察、设计、审图单位需委派熟悉受检项目的有关负责同志到场。

(二)各单位应提前二十分钟进入会议室(会议室应可容纳十五人),并根据本通知附件的检查表格的内容,提早准备好迎检材料,以便检查组人员迅速开展检查工作。如在检查人员提出要求的五分钟之内不能提供有关资料的,则视为资料暂缺;如在提出要求的五分钟后直至检查结束仍不能提供有关资料的,则视为资料缺失。

(三)被核查的企业应如实提供企业资质证书、企业财务报表、人员资料(包括各类注册执业人员资格证书)和业绩资料(包括施工业务的文档、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等与资质标准相关的资料,并及时更新南宁市建设行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数据。

(四)受检工程的报建材料、招标投标资料、工程质量监 督登记资料、工程安全监督登记资料、建设单位与各承包单位的合同及相关资料、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文件、工程监理资料、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等应存放在施工现场备查;项目总监、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书应带到现场备查。

(五)专业检查小组将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项抽检:①有形建筑市场②建筑节能专项③工程监理④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含建筑材料)⑤安全保证资料⑥工程实体⑦劳务用工⑧现场建筑材料⑨廉政建设情况。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配足熟悉现场情况的检查人员陪同检查,并分别全程作好检查记录。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应陪同工程实体专项抽检人员进行检查。

(六)市监理协会将对各监理企业所监理的项目和企业内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各监理企业应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应的受检资料。监理企业专项检查组自行安排检查时间,年内完成对所有驻市各监理企业的检查工作,每月形成检查情况汇报上报市建委,市建委将根据检查情况对存在严重问题的监理企业进行相应处理。

(七)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安全等缺陷,检查组将拍照取证并视情节轻重作出下发整改、停工整改和立案查处的决定。对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违法违规、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的工程,由检查人员按照“广西建设行政处罚案件现场勘察笔录”的要求,做好相关人员的笔录及取证。

(八)各工程项目或工程参建各方如在检查过程中收到整改通知书,应在限定期限内积极组织整改和自检;项目建设或 监理单位应检查整改是否符合要求并签署检查意见;然后将整改报告、检查意见书面报至市建筑管理站(地址:金花路3号市建管大厦5楼507室,电话5521196),并根据整改内容抄报至市建设建筑管理监察支队或市建筑管理处有关站室,整改报告将作为工程管理及验收的核查资料之一。如发现各工程项目或施工单位拒不接受整改,市建委保留进一步追究处理的权利。

六、检查问题的处理

(一)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复检需按以下规定完成检查闭合的程序:各专项检查组每月要将下发的整改通知书及时抄送给市建筑管理站,同时,市建筑管理站每月要向有关企业核查整改的落实情况,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给各相应检查组、职能部门及工程验收资料的核查部门,并汇总当月的整改通知书及整改完成情况报告报本委法规科备案,并在每月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管理会议中通报。被下发整改通知书的企业将作为市建委今年建筑业企业资质核查的重点核查备选对象。

上一篇:创新争优总结下一篇:附录一 实验报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