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现状

2024-08-28

中国职业教育现状(精选6篇)

篇1:中国职业教育现状

中国教育的现状

1什么是教育?

2中国教育的问题?

3未来教育者应该怎样做?

教育,顾名思义即教书育人。从字面意义理解来看便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将要教学的内容传授给被教育者的过程。所以,教育必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书”即教育的内容;“人”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还有教育方法。中国的教育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时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欧洲人还在用简陋的武器互相征战时,我们的孔夫子已经广收弟子,坐而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人也早早就用科举制取代世袭制选拔人才的方式。而西方人直到近代才中国学会这种考试制度。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近代以后,我们的教育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在我看来,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也是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从教育三个方面来看,那就是: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科学技术,即教育的内容上更加发达,它决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素质高低,教育方法上也更加注重实际,这样,被教育着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优秀的教育者继续教育出更好的被教育者,人和教育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推动教育向越来越高的水平发展。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教育体制已经僵化,即使新的内容进来,仍然发展缓慢,这就和人有莫大的关系。

但当下的中国教育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那么简单的逻辑问题。我们可以随时获得与世界同步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我们甚至有世界顶尖的教师群体,还有国外学来的先进的教育方法,但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只是差强人意。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教育缺的不是“人”“书”或者方法,而是正确的教育目标。我们教育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小学考中学,中学考大学,我们从小就知道衡量优等生和差等生的标准全在于卷面分数,这绝对是一种变态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才。一个只有纸上功夫的人大概也只会纸上谈兵罢了。

如果说中国僵化的教育体制不能培养高端社会人才还可以接受,那么中国的儿童教育简直令人痛心疾首。不断爆出的虐童事件反映的不只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教育观念的问题。说白了,这也是中国教育长期恶性循环的结果。所以我觉得要想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光盯着教育体制是远远不够的,与其相适应的整个社会制度都必须一起改变。这对于中国来说将是一段艰难长期的过程。

显然中国已经在做一些努力,首当其冲的便是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随着社会体制各方面的深入改革,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教育必然能取得长足进步,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言,做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2:中国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8年3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168所,占普通高校的 60%,有近880万的在校生,700多种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教育思路普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在新型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条主渠道,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一)发展的现状

首先,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 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近年职业教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 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受和重视,其发展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学校“火爆热潮”。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向就业本位回归,不再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再盲 目地转向普通教育,而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国际化可用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特征逐步明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 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其人才培养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的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 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 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这便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再次,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占高等 教育的一半。2005年高职高专招生人数达268.1万人,是1998年的5.6倍,占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的比例也由1998年的39.8%提高到 2005年的53.1%,年均递增1.9个百分点,在校生人数从117万增加到近880万。高职教育成为与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办学目标存在偏差,办学理念不够明确。我国高职举办形式主要有三种:普通本科院校建置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学校改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这样的历史沿 革,使某些高职院校不能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性质,仍沿袭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和思路,将高职办成本科的压缩型和中专的放大型。某些高职院校办学存在浮躁心理, 在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评价上,向本科院校看齐,没有把高职教育办学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也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第二,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使其社会认可度不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代社 会“读书”指单纯做学问。中国人潜意识里将读书做学问和做工的人分成高低贵贱,做工的蓝领阶层在中国人心中没有地位,专门以培养高级蓝领为己任的职业教育 也就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不少人重学术轻应用,重学历轻能力,重普教轻职教,重“白领”轻“蓝领”,视高职教育为“次等教育”,学生们不愿上,家长们不支 持,用人单位不重视,社会认可度低,使得高职院校招生难,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阻碍了尊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社会氛围的形成。正如潘懋元

先生所言:“中国也是很奇怪,人人都要找职业,但职业两个字出现在校门上就感到不光彩。”[1]第三,对高职教育不够重视。政策不到位,经费投入难以保 障。国家把资金主要投入普通高等教育,据统计85.2%的高职院校主要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分别为:34.7%的学校主要依赖学费,30.7%的学校主要依 靠地方政府拨款,16.8%的学校主要依靠自筹,2%的学校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1%的学校主要依靠企业拨 款。其中33%的学校经费投入难以保证。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在师资、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困难,基本没有新的财政投入, 主要靠收取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缺口较大。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则是应用性人才,注重实践性教学,对教学设备仿真性和先进性要求很高,资金来源不足便大大 制约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四,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来 源有三:一是招聘普通高校的本科或研究生;二是聘请普通高校的教师或反聘离退休教师;三是聘请企业行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从普通高校吸收的教师 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缺乏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 工作。加上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很难长期稳定地聘请到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兼职。职教师资补充渠道也存在困难,师范类院校没有培养高职教师任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又非常有限。而一刀切的教师职称晋升条件,又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要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摒弃传统观念,提升思想认识,准确定位,充分认识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先进生产力要求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的生产第一 线人才,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应充分体现其“高等性”和“职业性”,必须明确贯彻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根本,发展高职教育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生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必须 克服浮躁、攀比心理,不能过多考虑“高等性”而忽视“职业性”。

第二,争取政府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首先,提高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其次,政府应按教育成本确定经费配置比例,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再次,职教经费投入应在政府统筹管理下,鼓励行业、企事业、社团和公民个人等各种力量办学,充分调动企业办职教的积极性。用法律条文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对企业、个人、社团投资举办或捐赠职教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形成多渠道办学投入机制。

第三,提高师资素质,壮大“双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强弱直接关系教学成败,建设一支有质有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条 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要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教师获 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让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行业实践挂职。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到与所教专业 相关的部门、企业或办得好的职业院校参与实践、进修,弥补、充实欠缺的相关知识技能,丰富从事高职教育的经验。加强内培是当前解决“双师”问题的主要渠 道。其次把专家请进来从事教学活动。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选聘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工程师或高级技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既弥补了“双师”师资的不 足,又加强

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另外要规范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参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员评定办法,从制 度上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双师型”教师建设规划,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制定规章制度,培训成果与奖金、职称、竞岗等各种利益直接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 杆的作用,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使教师获得实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条件。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及终生教育,培 养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师资和职业学校校长。可效仿美国在大学就开设职业教育硕士与博士课程和职业学校校长高级课程,颁发职业学校校长资格证书和职业指导协调 能力证书。

第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工学结合,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文 化知识,更要教会其掌握实际操作技术和技能。基础理论、基本文化知识以“适用”为度,重点是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笔者认为应从四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快改革 创新步伐,开设实用课程,找准高职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科学设置专业,要考虑区域性产 业结构差异和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打破教师“一言堂”,实行弹性学习,以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掌握相应岗位的从业技能。其次,要坚持校企 结合,探索与企业紧密对接的模式。没有企业行业参与,高职教育就失去发展原动力。高职院校应主动密切地与企业联系,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 件,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加强和推进校外 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次,要实行与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教育部与劳动保障 部等六部委正在开展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涉及259所高职院校将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数控、汽车维修、计算机与软件技术、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紧缺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引入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德国“项目教学法”及“行业导向教学法”,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强化能力培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要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上作出规定。要明确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定位、经费、师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规范管理。

篇3:中国教育目的与现状分析

中央电视台八套播放的一部电视剧----名校, 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考生在去参加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选拔的考试途中被汽车撞伤, 生命垂危。路过的送孩子参加考试的家长却没有一个停下来帮助他的, 哪怕只是打个急救电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想耽误自己孩子的考试时间, 不想让孩子考试时分散精力。相信看过这一幕的所有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心痛:中国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可以倾家荡产, 可以四处求人, 甚至可以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 这是怎样的一种冷漠啊。他们难道没有想过, 自己这样的作法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孩子今后的做人有何影响。

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教育的目的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用功利的目光看待教育。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家长们从小就对孩子说: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 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好工作, 没有工作就只能讨饭。他们把孩子上大学看作自己毕生的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不辞辛苦, 报辅导班, 请家教, 托关系;孩子们更辛苦, 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小小年纪就带着厚厚近视眼睛的小孩。他们没有童年, 没有自己的选择权, 只能走家长们为他们铺好的路。甚至连兴趣爱好都被剥夺。喜欢画画的孩子可能被逼着学钢琴, 只因为家长认为钢琴更有前途。家长们关心的只是让孩子考上大学, 却没有想过孩子的理想兴趣是什么, 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 道德是否高尚, 会不会为人处事, 将来能否在社会上立足。这些才是对孩子更重要的啊。钢琴家傅聪的父亲教育他要时时记住四句话:“第一, 做人;第二, 做艺术家;第三, 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里就涉及了教育的目的问题。傅聪的父亲认为他首先是做人, 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所以, 有必要首先对家长们的思想做深刻的教育, 转变他们大学就是目标的思想, 让他们明白培养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心灵---做人才是更重要的。毕竟家长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不仅家长们要正确理解教育的目的,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重新审视这一根本性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把人类文明延续下去并加以发扬光大的能力,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育在人类个体上的贯彻程度, 只是对教育效果的一种检测, 并选拔出符合教育要求的优秀个体, 使社会给予其发挥优势能力的条件。但现在社会和学校却完全变成了教育在迁就考试, 完全然有得、心醉神迷。

正因为书画在同一中国大文化背景上起源, 在同一文化背景下演变, 而形成不止以上的诸多共性。正因为有以上共性, 书画遂结为近亲。但书就是书, 画就是画, 共性可以互补, 却不能阻挡二者分离、独立的趋势, 把握书画的艺术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活动。书画则是最自由、最心灵化的艺术。书画艺术发展到现在, 人们对其表现的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大家评判一幅作品, 已不仅仅满足于其表象的美, 而更重于内在的神, 即所谓形神兼备, 方称佳作。如果仅仅停留在所谓美的层面之上, 那肯定是很不够的。所以应当肯定, 书画艺术美, 是情感美。书家通过书法艺术所表现出的作品的视觉效果之所以不同, 正是书家不同的感情色彩使然。《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是因为王羲之在“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的特定环境氛围中, 有了“畅叙幽情”的情怀, 激发出卓绝的诗情画意和笔墨技艺, 从而能够把书法艺术的抒情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失去了这样的情绪氛围和感情因素, 这样的传世佳作也即不复存在。

中国画乃中华文化之精萃体现, 渗透着中国画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萃, 体现着东方的哲学智慧和一种文化抒情精神。人生之淡泊或平和、恣肆, 或张扬、厚重或雍容、潇洒或浪漫, 在画家则以笔墨纸素将自身精神得以表达彰显, 进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宽解。

是以考试为最终目的, 以分数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教育中所采取的活动、手段, 几乎无一不指向为考试作准备的方向。然而, 现在的考试并不能从合适的角度去检验受教育个体的能力。考试成绩不佳但有过人本领的人比比皆是, 而考试出色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力平庸甚至违法犯罪的也不少。现代快报上有这样一篇文章, 2008年7月, 南京33所高校834名大学生身陷特大传销案。诸多细节令人触目惊心。高考状元沦为传销头目, 直到落入法网仍执迷不悟。是什么令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走向犯罪, 是对金钱的欲望, 还是年少无知, 还是教育的问题呢?这些大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 到头来连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 不仅没有为祖国做贡献, 反而走上违法道路。利文斯通说过:“知识是重要的, 使用它的力量更重要;但是, 最为重要的则是一个人的信念, 他的是非观, 他是否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标准, 并准备按这些价值观和标准去生活。”。所以,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 尤其是书本知识, 而是养成人格。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 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 使生命更有尊严, 而不能把生命当作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不仅为升学、就业做准备, 更是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

在我看来, 中国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 但那也没有必要使人人成为学者, 大学生。国家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因此应该鼓励每个人的独特性, 让他按自己喜欢的或适合的道路发展, 不要求统一的模式。让每个人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 使他切切实实的掌握一种技术或能力, 在某一特定领域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而不是空有一纸文凭。大家都去做学术和研究, 建设谁来做, 粮食谁来种呢。大多数中国人都崇尚名牌大学, 但对职业学校, 技术学校类却较轻视。我认为应该采取措施改变这一观点, 扭转人们这种不正确的观念。让人们觉得上职业学校和大学是一样光荣的, 它们是在不同的领域为国家做贡献。

子曰:“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就是说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 在学问上不去讲习, 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 有过错不能改正, 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刘备也说国家用人, 当以德为本。由此可见, 中国古代教育是多么重视德育。孔子和刘备都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孟德斯鸠也说过, 一个人民的国家中只要还有有一种推动的枢纽, 这就是美德.中国发展了几千年, 却似乎正在把这个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是手段逐渐淡化。小学只有简单的思想品德课, 初中, 高中, 大学都不再设有这一学科。虽然刘海洋, 马加爵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 但是似乎社会和学校仍然没有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加强德育教育,

中国书画运笔的行、止, 疾、徐, 都体现了人的情感速度和大自然速度的千变万化。中国书画所表达的感情起伏、心绪抑扬、生离死别、慷慨激昂等等, 均含于行、止之间。民族英雄岳飞, 历史上他并不以书法而扬名, 但他集万千心绪、未酬壮志, 借诸葛亮《出师表》, 奋笔疾书以此发泄心中的郁闷, 留下了千古名帖。而中国绘画中也有“喜画兰蕙怒画竹’”之说。可以这样理解书画家在运笔过程中已赋予了笔墨感情色彩, 一个人修养和笔墨功力的高低, 往往决定了对笔墨运用的差距, 也反映出感情表露的粗浅与深厚, 单调和丰富。

中国画家们一直强调国画的创新, 笔墨等于零早已人尽皆知了, 但创新如果抛弃了传统的“旧”, 也就意味着斩断了自己与传统文化背景的联系, 把笔墨后面的蕴涵着的人文精神摒弃了。艺术创作最后显示的魅力还在于变化后的“新”。单纯追随传统, 再好也只是它的简单重复, 它失去艺术作为个性表现和存在的价值。画家对传统文化的钻研和对现代性的向往, 要坚实的走“牵着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道路。

中国画和书法就象两株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连理树, 枝干相通, 环抱相生, 生生不息。任何无视这个事实的所谓“创新”都背离了中国画和书法的本质。把书法入画、画入书法这件事做好、做活才是中国画和书法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重要途径。

浅析英语课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王静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摘要】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越来越多, 所用的课件多种多样, 随之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不可避免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 本文对使用的课件进行了分类, 并列举了在使用各种课件时遇到的典型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以便于对课堂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进行规范,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课件;大学英语教学

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里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辅助教学设备, 从留声机到录音机、VCD播放机、语音室, 致使课堂教学模式不断革新。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一种被称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CALL) 全新语言教学模式走进了大学的英语教学课堂, 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成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成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中心所在, 课件的质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课件的种类

一般认为, 依靠计算机运行的教学软件在汉语中统称为课件。目前常见的课件有以下几种:

1. 演示课件 (presentation) , 早期的课件之一, 源于投

影或幻灯片的演示软件, 目前的演示课件一般是用Power Point制作, 可以将音频、图片、照片、动画及视频插入演示片中, 极大丰富了演示内容。目前不少教师制作的课件与此相仿, 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种会议发言或报告辅助演示片并不完全适合多媒体课堂教学。

2. 单机版教学课件 (Pc-based edu-ware) , 多以光盘为载

体, 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 集文字、声音和影视为一身可以取代录像教学。此类教学软件中有的很好地实现了人机交互功能, 有的具备阶段评估设置, 供使用者自我评估学习成绩。虽然这类课件有不少优点, 但是它们是以个人或小组学习或培训为目的的, 为了使每屏容纳较多文字的, 所用字号一般较小, 不适合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播放。

3. 网络版课件 (Internet-based) , 该类软件在网络服务

器上运行, 面向所谓的虚拟课堂, 可以在国际互联网所能及的地点, 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实施教学、培训任务。这类课件一般应尽量使文件最小化以加快传输、加载速度。由于受到网速限制, 如果有过多用户同时登陆同一服务器, 将会大大减低数据的传输速度, 甚至造成在指定时间不能完成下载任务。另外, 网络版课件的交互性也是有限的, 不便于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4. 课堂课件 (Classware) , 是直接面向多媒体课堂的英语

教学课件, 这样的课件在制作时遵循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正是这些要求和原则, 使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大学英语课堂课件在使用时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目前所用课件存在问题

1. 用Power Power所做的演示版看起来比较适用于课堂播放。

但是大都是以单元 (unit) 或课 (lesson) 单位, 并没有分课时, 按照教学环节来制作, 而课堂教学是绝对不能忽略按照内容分配课时。只有分课时, 分环节才能把教案和课件制作有机结合起来, 而使课件制作和使用不是教师的额外负担。

2. 单机版的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近年来, 有的出版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制作了单机版课件或演示版课件。这些课件设计周密, 制作技术高超, 单词让外籍专家配音, 同时也应有尽有地包括了包括科了各种影像资料。但是在教室试用过程中, 教师感到眼花缭乱, 在有限的课时内对于其中诸多的内容难以取舍。其中的多媒体资料有的不能剪切拷贝再利用, 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便成了摆设。

3. 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潜在资源, 重要的功能处于闲置状态, 如:

实时控制, 多界面, 多任务等。以时间控制为例, 文字和录音可以在指定时间播出, 读秒关停, 这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对于训练阅读速度和听力反映速度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实际起码没有起显著成果。此外, 我认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远远不够。上至社会, 下至学校, 都应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今年的雪灾, 四川大地震, 都能够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爱祖国, 就是爱祖国的山河, 帮助祖国的人民。

综上所述, 希望家长, 学校, 社会在迅速发展教育的进程中, 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以妨走弯了道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全面培教学中, 这种功能很少使用。

4. 课堂课件未能溶入常规课堂的教学原则。

讲课中除了体现课堂教学环节之外, 还要遵守由浅入深, 讲练结合, 及时复习、巩固, 评估等教学原则。但是一些软件仅仅停留在会议演示的类型上。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先进, 教学原则是不能违背的。即便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也应该传承教学原则。

三.多媒体课件的规范

课堂课件的规范化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是由其日益广泛的应用和影响所决定的。规范大学英语课堂课件设计制作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代表性:课件应该代表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教法, 即, 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法应该有不同的课件设计特点。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教学法体现于课型设计、课时分配、教学活动分类、复习、练习及成绩评估内容的设计。课堂课件不能仅仅是课本的摘要, 也不能仅是教学参考书的多媒体版本, 对于这些教学理念和教法也要有所体现。

2.适用性:除了共有基本知识点之外, 从内容或形式上均能根据教师的需要进行修改, 删节或增补。因为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因此, 就有必要将课堂课件搞成一个开放系统, 以适应这些变化。

3.课堂课件的时间分配: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课堂用时。就拿精读课来说, 能够承受多大的有效教学容量是课件设计时务必考虑的问题, 因为容量不足或过大都会直接影响授课效果。如果过多投影文字, 就会造成过多的笔记负担, 也会冲淡教学重点。

4.链接媒体适度:多媒体使用越多课堂效果越好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与中小学英语教学不同的是, 大学英语教学课件应该更多体现科学性和指导性, 而适当减少趣味性的比重。如果只是单一的文字, 就没有必要制作课件。如果不加选择地加入音像文件, 也只是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四.充分利用新技术,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的世纪, IT技术的发展正在给各个行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告别了粉笔、黑板, 教师们所面临着处理教材和课件制作的双重任务。但是, 对于课堂课件制作来说, IT专家+语言教学专家未必优于掌握课件制作技术的教学内行。如果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能成为课堂课件制作的高手, 必然会带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养, 是形成人格的过程。真心希望中国的教育能使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好人, 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教育近年来也飞速发展。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 现状又是如何呢。本文通过大量事实对教育目的及现状进行分析, 以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 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目的,教育现状,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

篇4:中国教育目的与现状浅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近年来也飞速发展。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中国的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现状又是如何呢?本文通过大量事实对教育目的及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目的 教育现状 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教育飞速发展。儿童入学时间越来越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研究生也极为普遍,各类专门辅导机构成为新兴企业,中国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是普遍增强。人们醉心于教育的发展,但是却忽视了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中央电视台八套播放的一部电视剧——《名校》,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考生在去参加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选拔的考试途中被汽车撞伤,生命垂危。路过的送孩子参加考试的家长却没有一个停下来帮助他的,哪怕只是打个急救电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想耽误自己孩子的考试时间,不想分散孩子的精力。相信看过这一幕的所有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心痛:中国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可以倾家荡产,可以四处求人,甚至可以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这是怎样的一种冷漠啊!他们难道没有想过,自己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孩子今后的做人有何影响?

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教育的目的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用功利的目光看待教育。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家长们从小就对孩子说: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工作就只能讨饭。他们把孩子上大学看做自己毕生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不辞辛苦,报辅导班,请家教,托关系;孩子们更辛苦,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小小年纪就带着厚厚近视眼睛的小孩。他们没有童年,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只能走家长们为他们铺好的路,甚至连兴趣爱好都被剥夺。喜欢画画的孩子可能被逼着学钢琴,只因为家长认为学钢琴更有前途。家长们关心的只是让孩子考上大学,却没有想过孩子的理想兴趣是什么,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道德是否高尚,会不会为人处世,将来能否在社会上立足。殊不知这些对孩子来说才是更重要的啊。钢琴家傅聪的父亲教育他要时时记住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里就涉及了教育的目的问题。傅聪的父亲认为他首先是做人,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所以,有必要首先对家长们的思想进行深刻的教育,转变他们大学就是目标的思想,让他们明白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才是更重要的。

不仅家长们要正确理解教育的目的,学校和社会也应该重新审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把人类文明承传下去并发扬光大的能力,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育在人类个体上的贯彻程度,只是对教育效果的一种检测,并选拔出符合教育要求的优秀个体,使社会给予其发挥优势能力的条件。然而,现在的考试并不能从最理想的角度去检验受教育个体的能力。考试成绩不佳但有过人本领的人比比皆是,而考试出色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力平庸甚至违法犯罪的也不少。《现代快报》上有这样一篇文章,2008年7月,南京33所高校834名大学生身陷特大传销案,诸多细节令人触目惊心。高考状元沦为传销头目,直到落入法网仍执迷不悟。是什么令天之骄子走向犯罪?是对金钱的欲望,还是年少无知,还是教育的问题呢?这些大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到头来连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不仅没有为祖国作贡献,反而走上违法道路。利文斯通说过:“知识是重要的,使用它的力量更重要;但是,最为重要的则是一个人的信念,他的是非观,他是否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标准,并准备按这些价值观和标准去生活。”所以,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培养人格。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而不能把生命当做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不仅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

国家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因此应该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他的独特性,让他按照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发展,不要求统一的模式。让每个人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使他切切实实地掌握一种技术或能力,在某一特定领域为自己的国家作贡献。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是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刘备也说,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教育是多么重视德育。孔子和刘备都把德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孟德斯鸠也说过,一个人民的国家中只要还有一种推动的力量,那就是美德。

综上所述,希望家长,学校,社会在迅速发展教育的进程中,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以防走弯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全面培养,是人格形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雅斯贝尔斯 著.邹进 译.《什么是教育》

[2]《关于中国教育的哲学反思》

作者简介

篇5:中国3D打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3D打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又是一个开学季,一些上大学的同学们做好了迎接大学生活的准备了吗?相信有些同学报考了3D打印相关的专业。作为一项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已经从技术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世界工业强国已将3D打印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制定了推动3D打印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具体推动措施。我国正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亟需包括3D打印在内的先进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相继出台,充分说明了3D打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彰显了我国发展3D打印产业的决心。目前,我国3D打印技术水平有了较快提升,而专业人才的缺乏却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我国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自以来,我国3D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的市场规模尚不足10亿元,而到就已超过40亿元,增长幅度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如表1所示。图1:~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从市场规模和发展阶段来看,中国3D打印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市场潜力巨大。据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最新的调研报告估测,20~20我国3D打印产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3.4%,到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届时我国或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从技术专利方面来看,我国3D打印技术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目前以10%的份额,占据世界第三的位置。此外,我国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使我国3D打印整机生产的技术水平获得大幅提升。国内部分企业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化,且部分便携式桌面3d打印机的价格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成功进入了欧美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3D打印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3D打印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工业及个人消费领域大规模推广,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还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应用范围受限等诸多挑战。总体来说,我国3D打印发展仍存在市场规模较小、打印材料受限、商业模式传统、专业人才缺乏、版权界定模糊等问题。二、3D打印行业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3D打印应用市场逐渐拓展,市场需求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从事3D打印的相关研发工作,也有很多的3D打印厂商在政策的扶持下得到孵化。与3D打印产业发展相比,3D打印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萌芽状态,整个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无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行业企业发展状况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年国家出台政策支持3D发展以来,国内的中游产品制造商纷纷涉足下游服务业务或者涉足上游的材料制造业务。我国的3D打印产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3D打印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3D打印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国内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表1所示。例如太尔时代、南京宝岩等在桌面级3D打印机市场都具有很强的桌面级打印机制造能力。国内部分3D打印行业企业及其主营业务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20有望突破100亿元,这让3D打印的相关企业受到资本的热捧。2014年1月,太尔时代获得美国都福集团全资子公司都福投资有限公司数千万元的战略投资,进一步推动了太尔时代在3D打印领域的布局。此外,青岛奥德莱三维打印有限公司等也先后获得了较大数额的投资。(二)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由于3D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其中,相应的企业对3D打印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我国3D打印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超过千万,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最大,缺口约为800万人,且需求还在不断攀升。3D打印的技术特点决定了3D打印行业对综合性人才的特殊性要求。如3D打印的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所需的是主要来自国内的技术实验室及其团队和高校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等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所需的是更多涉及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的人才;3D打印应用服务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业设计、计算机软件编程等能力的技术应用人才,这些人才主要来自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如图2所示。我国3D打印行业专业人才培养链通过检索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我国3D打印行业企业所需人才按企业所处的行业层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上游技术和材料研发企业所需的3D打印技术研究、材料开发人才;二是中游设备生产商所需的3D打印机生产研发人才;三是下游服务商所需的3D打印机营销、售后服务以及3D打印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人才。这三类人才所需掌握的技术技能,如表2所示。3D打印行业的人才需求类型及所需的技术技能三、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现状分析随着3D打印行业的迅猛发展,要实现我国3D打印行业及相关本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和熟练技工等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必不可少。职业教育顺应3D打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的要求,积极探索3D打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向社会输送一批批合格的专业人才。(一)专业设置情况随着3D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3D打印相关专业已成为市场热门专业,并且种类繁多。目前国内中职和高职院校都已开3D打印类相关专业。根据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部分专业设有“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方向,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增材制造技术方向)、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专业(航空产品3D打印)等;而根据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并未显示相关命名的专业。不过,随着3D打印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部分中职院校已经设置了相关专业。2015年我国职业院校开设3D打印相关专业一览从院校数量和招生数据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3D打印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院校偏少,且大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招生,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专业设置不完善。(二)人才培养分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本文主要调研上述7所职业院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我国职业院校3D打印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1.培养目标结合3D打印人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目前职业院校3D打印专业主要是面向3D打印设备制造、生产企业及3D打印应用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3D建模与3D打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3D打印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3D打印产品设计、3D测量与逆向造型、3D打印设备操作、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然,各职业院校会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特色不同而对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有一定的规定与要求。较为典型的如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开设的3D打印技术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广东及珠三角地区产品制造企业、3D打印服务业的人才。7所职业院校3D打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教学质量与特色的基石和保证,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3D打印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3D打印产业发展的特点,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3D打印企业的相关要求。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3D打印相关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两个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以突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综合能力的延伸与扩展,包括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工艺、3D测量、3D制造、模具CAD/CAM/CAE等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3D扫描技术及应用、3D打印设备的原理与维护、3D打印设计综合实训等课程。我国职业院校的3D打印专业课程设置一览3.实验实训为了提高3D打印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我国各职业院校纷纷建设3D打印实验实训室,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肥猫3D网和青岛市动漫创意产业协会共同建设“3D打印实训室”。然而,由于3D打印专业教学软件需要支付较大的成本,有些职业院校仅仅是在原有的实训室基础上购置3D打印的相关设备供实训教学,导致部分实验实训设施难以发挥实验或实训的作用。我国职业院校3D打印专业实训室配备情况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调查上述7所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状况发现,我国职业院校3D打印及相关专业基本上都会与相关企业合作,合作方式主要有一般性合作、订单培养,如表7所示。然而,由于3D打印专业刚刚兴起,人才培养也处在起步阶段,校企合作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职业院校的3D打印专业合作企业情况5.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培养是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开设3D打印专业院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多半是来自传统机械制造或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受过正规3D打印专业教育的师资较少。来自于行业企业的教师,虽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专业理论知识往往不足。“双师型”教师普及率普遍不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尤其缺乏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国职业院校的3D打印专业教师配备情况四、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已经呈几何级增长态势,我国3D打印产业也迈入发展加速期,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在3D打印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要使职业教育真正为产业发展服务,为3D打印产业提供智力支撑,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必须要加速发展、改革、创新,以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人才。(一)加强政府引导,促进职教发展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等都还在探索之中。要提升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水平,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发挥统筹规划作用,加强宏观引导与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将3D打印及相关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专业体系,鼓励、引导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开设3D打印专业,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以推动职业教育为3D打印产业的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3D打印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参考“政产学研”的方式,探索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切实鼓励相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3D打印专业的建设,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二)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培养目标目前,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部分职业院校贪大求全,把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可以服务整个3D打印产业体系的“全才”。对此,相关职业院校在3D打印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顶层规划,使人才培养与所在区域的3D打印产业发展相衔接。因此,相关职业院校需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了解当地3D打印技术开发、应用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以确定专业具体发展方向;了解3D打印企业内各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以确定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了解当前和预测未来企业对该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确定本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方向。只有对这些种种情况做好科学的调研论证,才能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制定更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避免专业建设的同质化。(三)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行业企业对3D打印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相关职业院校要不断调整、完善3D打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具体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科学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着重培养、锻炼、提升学生的应用性操作能力。3D打印专业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简单地叠加计算机或者机械加工制造的课程,而要改革、创新课程设置的结构形式,保证课程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各类课程比例的合理性,着力保障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并促进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融通。(四)适应市场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并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一环。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实训基地是企业在学校中的“工厂”,通过将企业完整的生产或运营过程进行最大限度的真实模拟,将学校实训基地建成企业的生产基地、技能考核场所、双师素质锻造地与科技创新的平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经验,在开展3D打印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需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深入发展。(五)提升师资水平,打造双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需要着力提升。由此,职业院校可探索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制订并实施青年教师行业管理部门或企业实践计划;引进具有国际或国内工程背景、擅长3D打印研发、生产、服务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强化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最大限度地运用当地人力资源优势,丰富职业教育师资类型,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以学校师资为主,以企业培训师和社会外聘师资为辅,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体系。

篇6:试析中国农村教育现状

郑桂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摘要:科教兴国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是教育投入现状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却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许多贫困地区财力相对薄弱,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通过对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教育经费和教育投入不足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农村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只是就农村普及教育角度展示当今现状、点明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讨论。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农村普及教育正在全面展开,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自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地区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全国有2410多个县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85%,扣除城市人口,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也达到54%左右。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

二、农村教育滞后不前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本身薄弱,未能建立有效的农村教育体系。

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勉强成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质量令人担忧;而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一些零星教育,根本未能形成体系。农民受教育程度受制于这样的农村教育体系,不但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半文盲率难以降低,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文盲无法扫除,至今仍然在增加。其结果,贫困农村农民的素质低下就是铁定的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就成为一种空想。

(二)农村财力不足是根本原因,也由于这一原因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以广西这一特殊地区为例。广西近年来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整个广西财政总支出的1/6,即每6元钱中就有1元办教育,如2000~2002年广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是18.9、19.1、18.9。虽然表面上看广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比重上没有低于其他省区,但是广西年财政收入绝对数额低,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也相应地较低,因此广西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省区的。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3》公布的统计数据,2002年全国人均财政收入为665元,广西为387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3名。虽然中央决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发达县份与欠发达县份仍相差很大,如凌云县2002年一般预算收入2 196万元,人口18.4万人,人均财政收入仅为119元,连基本的支出都无法保证,难以承载“九年义务教育”之重。从广西地区看来,也就可折射出其它贫困农村地区的相似处境。

财力不足,必然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得农村教育的投资体系难以运转。按现行的教育经费负担体系来看,当地较为贫困的乡镇财政负担着农村绝大多数的教育经费。贫困的乡镇财政一般是“吃饭”财政,根本无力独自进行公共产品投入。国家近几年来,加大对城市教育的关注,将主要教育投资用于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相对极少,而且附加条件多,加上程序复杂,层层盘剥,真正能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得到实际使用的资金不多,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从教育经费和教育投资规模来看,农村教育的质量是难以有保障的。

(三)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教育经费拨款应当首先保证人员工资及基本的公用经费,而不是搞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及其他形象工程。现在有些地方热衷于赶时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搞信息化达标、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等等,耗资大、成效少。

(四)师资力量的大量流失也是农村教育滞后的又一重大原因。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在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

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给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农村又大量增加了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宁愿用代课教师,而不用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优质九年义务教育体系是重中之重。这是基础教育在农村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我们搞九年义务教育不要“挂羊头卖狗肉”,要脚踏实地,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送到农村,就应该把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减下来,不要让全体适龄农村孩子因各种原因而失学。

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应该是优质的,与城市教育比较,农村基础教育的含金量极为逊色。配合农村人口的转移,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这个体系的质量,其中包括大力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去。

(二)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应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对于改变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层层下放,农村学校经费难以保证的状况,提供制度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从全国范围而言,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投资法规。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成本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

务教育的生均成本,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明确规定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

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公用经费偏低问题、危房改造问题。县乡财政每年的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教育,一是保证教学基本用房的建设,二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缺口,三是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

(四)加强示范教育,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

极为残酷的就业现实,已使农村农民从正面或反面,吸收打工生涯中的教训。我们应该加强示范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农民内心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从心底有个学习的企求,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全国加强职业教育的大环境转好的前提下,各贫困地区农村农民将有一个参与职业教育,掌握实用生产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低、职业技能低、个人文明程度低的要求和奋发学习的过程。

通过基础教育,他们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质;通过较为正规的职业教育,他们将掌握劳动力市场所必须的劳动力应具有的一些基本要素。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改变自己的弱质地位,他们就会以新的面孔出现在省内外的劳动力市场上,将站在较高的平台上,拓宽就业门路,受到雇主的欢迎、尊重和信任,享有较为平等的社会地位,提高收入。从而可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可能,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质量。

四、余论

重视农村教育不仅仅是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农业发展事关国脉民生,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转型正处在一个“潜力大压力更大”的爬坡阶段。

上一篇:找工作(含找实习)所需要准备的全部材料和物资下一篇:儿童歌曲:上学歌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