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部分-咨询心理学知识

2024-09-05

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部分-咨询心理学知识(精选6篇)

篇1: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部分-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一、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一)心理咨询产生的背景条件和社会需求背景

1.高尔顿1882年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2.卡特尔1890年发表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

3.韦特默189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矫正诊所。4.比内与西蒙1904年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

5.大卫1907年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6.帕森斯1908年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二)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1.心理咨询起源于1896年在美国诞生的第一本《临床心理学》。

2.韦特默对咨询心理学的贡献:在19世纪末提出了“临床心理学”概念;解决儿童行为问题;1907年创办专业刊物。3.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4.1954年由二十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

5.咨询心理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贡献: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帮助个人与环境的协调;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6.心理咨询的目标:不但要帮助那些连最基本、最低适应状态都已丧失的心理不适应者,而且还应该为促进特定社会集团的每个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提供服务。

二、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2001年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

1.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2.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不包括药物的使用。3.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

4.帮助求助者解除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5.广义的心理咨询,它涵盖了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而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是指具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定义

1.罗杰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2.威廉森: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A是咨询师,B是求助者。

3.陈仲庚: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待解决问题的性质;咨询师的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

4.朱智贤:心理失常有轻度的,有重度的;有属于机能性的,有属于机体性的。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范围。

5.赵耕源:心理咨询能增强对心理刺激与冲突导致疾病的防卫能力,减轻已经发生疾病者的心理负担,树立起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从而能预防某些精神病、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发生,使工作、学习、生活更美满或促使病者向良好的痊愈方向发展。

6.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一种“职业性的活动”,而不是狭义的、单指一种具体操作措施的心理咨询。

三、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一)唯物主义观点:无论是诊断还是咨询,都必须依据事实,依据严格的科学规定,不能只凭着个人经验或利用患者对心理学盲目信任去指导患者。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在诸多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

1.心身一体的观点: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作用。求助者常有心理问题躯体化倾向,又可以将生理状况欠佳体验为心理状态不适。

2.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错综复杂。

3.整体性观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不是静止和孤立的;整体性观点可以使我们将各种咨询方法整合起来。

(三)限制性观点

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受心理咨询任务的限制。心理咨询的任务只是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也就是,不介入、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时间上的限制:每次50-60分钟,初次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两次咨询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周。每次咨询时间的限定,并不是绝对刻板,具体情形应由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决定。对每次咨询的时间予以限定,有助于将问题集中处理。一个时段讨论一个或一类问题,可以帮助求助者更加深刻地考虑问题。两次咨询之间留有间隔,可使求助者有机会充分体验咨询的感受,并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咨询中获得的新理念。

3.感情限制:是指咨询师的工作要以有助于求助者的成长为最终目的,不能借机满足自身的欲望或好奇心,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因为双重关系的建立会阻碍咨询的进程,甚至会瓦解咨访关系,不利于求助者的问题解决与个人成长。咨询时要时刻体察自身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确保咨询顺利进行。心理咨询禁止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室外进行任何咨询活动。

4.咨询目标限制:咨询目标只能锁定在心理问题上,或者锁定在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问题上,或者锁定在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上。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有限制的。换句话说,对咨询效果的预期,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必须按实际情况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估。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1.在咨询工作一开始,刚刚面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时,应当集中考虑他的心理问题有无个人史原因;若有个人史根源,这种个人史根源于现实的症状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2.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同时相信来访者具有自己改变的能力和资源。

(五)中立性观点:咨询师从求助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对求助者的困惑与处境表示理解,同时不予以评价,不掺杂个人的情绪和观点。中立性的态度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的情绪带入咨询之中。“理解”既不代表赞同,也不代表反对,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品格:品格的核心是价值观系统。价值观系统的关键是人生价值感。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二)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

1.咨询师有意愿并且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通过个人修养或专业的自我体验,力求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从而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不因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

2.移情,抑或来访者述说的故事触发了咨询师尚未解决的情结,此时,咨询师应及时觉察,并调整状态,不因自身的问题而影响咨询工作。

3.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三)善于容纳他人: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往往要像容器一样包容求助者,承载求助者情绪的张力,容忍求助者不假思索的情绪化的随意表达,同时通过咨询师的过滤和加工,将这些杂乱的倾吐物转化为富含营养的精神食粮返还给求助者,让求助者感到自在、放松、舒适的情境下获得新的领悟,开始对自身的深入思考。

(四)有强烈的责任心

(五)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能对自我生存价值进行评价,这类评价常常和自我成就感连在一起。

四、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一)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 1.20世纪30年代,丁瓒是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他关注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1937年与丁祖荫翻译《青年心理学》。2.20世纪50年代中叶,丁瓒与其他人使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心身疾病。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心理学再被摧残。到了70年代初,整个心理学在中国销声匿迹。到了80年代,我国的心理学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二)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1986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创立了我们第一个心理咨询科室。●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 1.社会化水平2.社会效益 3.经济效益

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 5.社会的认可

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出台 ●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目前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学科自身的发展,从业者的素质与业务能力尚显不足,尚处在初级起步阶段。

(三)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展望

1.将会越来越贴近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2.社会需求的广泛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普及化,其发展势头将保持强劲。

3.完善的和职业化的心理咨询,将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并且将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融为一体。评估该职业社会价值的指标有三个:

①支撑该职业行为的学科理论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 ②执业人员的能力是否达标;

③该职业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业务操作模式是否达到标准化水平。

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引论》的原版,即“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症通论”的演讲录,由于这三篇作品都是用性本能解释心理现象或神经症症状,所以又称为“性学三论”。

阿帕波特将精神分析学说大致概括为五个观点:

(一)分区观点:潜意识、意识、前意识。由于弗洛伊德十分强调深层的潜意识对人心理的影响,所以又把它的理论称为“深层心理学”。

(二)结构观点:本我、自我、超我。自我行使适应环境、个体保存的功能。超我较大程度上依附于父母。

(三)动力观点: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是核心学说。弗洛伊德说的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这才是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观点的全部。在他晚年,他提出了与自己原来观念相矛盾的假说,即生本能与死本能问题。

(四)发展观点

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取快感。而在不同部位获取快感的过程,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他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口欲期(0-1岁左右)2.肛欲期(1-3岁)3.生殖器期(3-5岁)4.潜伏期(5-12岁)5.生殖器(12岁以后)

(五)适应观点

1.焦虑是适应观点的重要概念。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2.当自我把焦虑当做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它就会做出反应。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替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就是自我在承受本我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到现实要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我便渐渐形成了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3.钟友彬提出“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实际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如何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它的理论基石是铁定在精神分析上,它认为目前的症状是早年创伤造成“心理发育停滞”的结果,而不是“错误认知结构”造成的结果。所以,实际上它是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又称“钟氏疗法”。

4.“认识——领悟”中的“认识”一词,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认”,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超我”、“意识”的功能。

二、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是巴甫洛夫和桑代克。2.桑代克“尝试——错误”定律。3.华生“刺激——反应模式”。

4.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斯金纳、班杜拉。

5.托尔曼提出了中间变量的概念。B=f(S、P、H、T、A),行为B是环境刺激S、生理内驱力P、遗传H、过去训练的经验T、年龄A等实验变量的函数。6.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R=f(S、A),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

7.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有三个重要概念:“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自我奖赏或批判”、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8.沃尔普,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9.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10.行为治疗的七个步骤:

①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注意靶行为经常发生和很少发生的情境。②对靶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③靶行为矫正目标的制定。

④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⑤监测干预计划的实施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⑥结束阶段。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⑦检验阶段。如有靶行为复发,可给予辅助性处理。11.行为治疗技术的六个特点:

①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

②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外显的,也可以内隐的。③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④用尽量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⑤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

⑥对于每一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

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1.认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2.认知心理学不是一个学派,所以无门派偏见。他的最大优点是能够不带成见地吸纳各种理论中的科学见解。

3.认知活动的整个流程:首先是刺激物经感觉器官成为感觉材料,再经过以往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至此,构成一个知觉过程。

四、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

1.该理论相信求助者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强调和谐的治疗关系。

2.罗杰斯:心理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有竞争力的个体身上已存在的能力的释放。这种能力要释放,咨询过程需满足三个条件:和谐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咨询师对求助者共情的理解。

3.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与自由;反对决定论观点、反对自然一元论和还原主义机械论。人本主义仍然是同存在主义哲学紧密相连的立场或观点,也依旧停留在实验心理学范围以外。

五、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

1.郭念锋1986年首次提出“人性“。

2.生物属性,体现为人作为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的过程。

3.精神属性,为生存发展而对外界环境进行的探究反射,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4.社会属性,个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体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5.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依据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6.人性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是人性的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7.人性的某种属性出现了问题,或者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这种失衡,导致了不同性质的人性偏离、扭曲和异化。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触及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它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咨询的对象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或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问: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精神病人吗? 答:不包括。问:为什么精神病院也有心理科呢?

答:因为精神病人,经过临床治愈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他们已经基本转为心理正常的人,这时,我们能再认定他们是精神病人。所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和治疗才具备介入和干预的条件。当然,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介入才具有真实价值。

二、咨询的任务

心理咨询的总任务: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地生活。

(一)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咨询师在与来访者讨论如何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时,应指出这种内、外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积极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有外控倾向的宿命论者,这样做更有必要。

(二)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三)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感性反应、理性反应、悟性反应。感性反应是情绪化的、儿童式的应对方式,如果一个成人遇到不管什么事情都采取情感式的反应,我们便会觉得这个人很幼稚,甚至有心理问题。理性反应是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应外部事物,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这类表现在心理健康人群中表现得最为广泛,它能使人准确地判断形势,完善地形成决策,有效地应对事件。悟性反应是人的理性高度发展后表现出的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反应的形式。过去是历史、未来是希望,只有现在,才是真正有意义才是属于你可把握的时空。

(四)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五)使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协助求助者唤起自己的依附本能,他们就能自觉地理解他人以及群体对自己的重要性。一个人一旦把自己融入群体之中,一旦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这层关系,那么,这种理解,就可以成为缓解甚至平复人际冲突、恢复人性平静的关键。

(六)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三、心理咨询的分类

 按性质分类:发展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咨询  按规模分类: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 按时程分类:短程(1-3周内)、中程(1-3个月内)、长期咨询(3个月以上) 按形式分类:门诊、电话、互联网咨询

 按咨询的心理学理论分类: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

四、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一)资料的搜集 1.搜集资料的途径(1)摄入性谈话记录(2)观察记录(3)访谈记录

(4)心理测量、问卷调查

(5)实验室记录(心理、生理)2.资料内容

(1)人口学资料(2)个人成长史

(3)个人健康史(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4)家族健康史(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5)个人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6)对自己家庭及成员的看法

(7)社会交往状况(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里的关系)(8)目前生活、学习、工作状况

(9)自我心理评估(优缺点、习惯、爱好、对社会、家庭、婚姻以及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看法、对个人能力和生存价值的评估)

(10)近期生活中的遭遇(11)求助目的与愿望

(12)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情绪状态、理解能力等(13)有无精神症状、自知力如何

(14)自身心理问题发生的时间、痛苦程度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15)心理冲突的性质和强烈程度

(16)与心理问题相应的测量、实验结果

(二)资料的分析 1.排序:按出现时间顺序,将材料排序。

2.筛选:按可能因果关系,将与症状无关的资料剔除。3.比较:确定主症状和派生症状。4.分析:找出问题的主因和诱因。

(三)综合评估

将主诉、临床直接、间接获得资料分析比较,将主因、诱因与临床症状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确定心理问题的由来,性质,严重程度,确定其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1.症状定性:按症状的表现确定其性质。

2.症状区分;将已经定性的症状和在现象上与其相近、性质相似的其他症状做细致的区分,并做出明确判断。3.症状确定:确定鉴别诊断的关键症状和特征(如有无自知力)。4.症状诊断:按现行的症状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求助者的概况;2.诊断和鉴别诊断;3.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协议;4.确定使用的咨询、治疗方法;5.确定咨询的步骤和阶段;6.确定阶段性咨询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7。确定最终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8.确定预后;9.确定咨询意外和失败的对策及措施;10.确定本方案可以修改的允许范围。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一、对3岁以前的婴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安全感得不到满足。由于他们的大脑皮层尚未完善,内抑制力较差,大脑的分化能力不足,所以,儿童受惊吓后,情绪很容易泛化。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成人的制止非但无效,反而增加了恐惧。故建议家长无须注意孩子的多余动作,听其自然,绝对不应该再给精神刺激,一般两三个月后可自愈。

二、4~6岁的儿童已经开始有简单的道德观念,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系统开始萌芽,为此,他们开始关注与自尊和自信相关的信息,在这时,成人的言语或态度,对他们至关重要。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虽然开始评价自我和他人,但是由于尚未掌握准确的标准,没有足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所以对很多事情的判断,都唯成人的意见是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可以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如果成人在这一阶段由于语言与行为不慎伤害到了孩子,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三、少年期的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除学前期家庭不良教养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入学后,成人的错误对待,特别是教师的错误对待。

小学阶段:主要大力强化探究反射、培养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中学阶段:是在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大量吸纳知识。

大学阶段:在中学的基础上,训练自己的思维逻辑,强化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特征。

请家教辅导的结果,正好表达了成人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不信任,同时也就削弱了孩子的自信心;占用了课外自由活动时间,也就剥夺了他按正常规律在各类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权利;反复转学,乃是教育的一大失误,这使得孩子经常处于陌生环境之中,其情绪必然经常波动,既不利于学习,也不利于心理健康;对母亲不太尊敬也可以理解,因为在三岁前做母亲的很少照看他,本应在母亲身上得到的母爱和安全感,未能得到,当然亲情也会随之削弱。

处在反抗期的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不愿盲从,所以在外表上显得孤僻,这是自然的。老师的失误在于过分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目中无人,不服管”这大都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逆反状态,不是不服管,而是成人的管理无能。“自以为是”也是反抗期的心理特征,如果经由正确的引导,它可以发展成为成人期的自信心。少年反抗期的特征极易被人看作缺点,但如果用科学的眼光和怀着一颗爱心对待他们,就能透过现象看到他们可爱的本质,就能理解和引导他们成长。

四、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18岁的青年步入新的生活领域,为了知识的获取而拼搏,虽然解除了原有的紧张,但是对未来仍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这就是青年人心理问题的特征之一——为进取而处在不间断的焦虑中。

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等于有严格的思维逻辑和健全的个性。如果在一帆风顺和赞扬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他很可能由骄傲变成自卑,这种青年时期个性稳定性差的特点,往往是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在根源。

青年学生怕考试的内在原因不完全是爱面子,更重要的是怕考不好无法向家长和社会交代。他们之所以焦虑、紧张,是因为各种原因使学生没把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变成自身的需要。由于自身的求知问题不甚自觉,所以多半是为他人读书,为此,社会需要变成了精神压力而不是心理动力。社会需要是变成压力还是变成动力的问题,是所有青年的共同问题,也是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五、中年人的心理咨询。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求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中年后期,常常表现出对躯体健康的自信心不足,因此而造成了焦虑或抑郁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加上原有的人格特点,往往表现为疑病倾向,这是很多见的。

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老年妇女的婚姻悲剧与文化有关,文化的氛围塑造了性格特征,因为在文化的压力下必须扭曲个性、逢迎现实。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如下:

1.健康和依存的需求。2.工作的需求。3.安静的需求。4.尊敬的需求。

第五节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一、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1.爱情是同时满足人类三种基本需求并得到体验的过程。这三种需求源于人类的三种基本属性,即人性。侧重于性满足,则用性爱;侧重于依附体验,则用恋爱;侧重于心理上的满足,则用情爱。2.爱情的定义:爱情是男女双方相互依存和性、情互相给予并彼此理解和接纳的过程。

3.爱情本身并不遵守理性的逻辑。但是,正确恋爱,不仅要靠感性的认识,还需要理性的思维。

二、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1.在婚姻中,除了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和道德规范之外,还加进了法律责任、经济关系、家庭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因素。由于增加了许多筹码,所以进入婚姻的男女双方,在心理方面会增加许多压力。当心理准备不足的男女面对突然降临的众多压力时,会深感不安,甚至有痛苦的体验。“婚姻是恋爱的坟墓”,这句话除了表现他们是弱者之外,也客观地反映了某些事实,当然,这样的事实,是由夫妻双方不善处理婚后关系造成的。对于善于处理婚后关系的人来说,婚姻肯定是爱情的延伸。部分青年夫妻的婚姻问题是由双方不善表达夫妻感情而导致的。他们双方都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惜的是,彼此不知对方需要什么。当“付出”不能被对方理解和接受的时候,“付出”的效果等于零。

2.婚姻咨询时,应直接锁定情爱、理解、相互依存这三个要点。3.对婚恋问题的咨询应该遵守的原则:

 必须遵守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但是,应当在法学、伦理学之外的心理学范畴工作。 首先判断感情的性质和程度,然后再开展工作。

 如果求助者处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当帮助他们分析、梳理心理因素。 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思维方式。4.影响婚后夫妻关系的心理因素:  结婚动机

 恋爱过度情绪化  角色适应不良  性格相容问题

三、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

1.定义: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是个体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基本需求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2.开展家庭心理咨询的原则: ● 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 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摩求助者的看法,必须以求助者的看法为核心展开讨论。● 不要替求助者进行选择,只与他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必须为求助者保密。

● 尽量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询。单方咨询,不但效果不好,有时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亲子关系的内涵有如下三个方面: ◆ 自然的血缘关系。◆ 人伦道德关系。

◆ 法定的养育、监护关系和法定的赡养关系。

4.亲子关系的本质属性,乃是亲情、道德和法理浑然一体的关系。在亲子之间的互动中,这三者的关系也是不相同,于是亲子关系便表现出它明显的年龄阶段性质。做父母的如若能真正理解这一客观事实,那么孩子处于婴幼儿期,以亲情为主;孩提时期,便会训导德行;再往后,便会教以法理。

5.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 一是亲、子双方对亲子关系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二是对人伦道德有端正的态度。

★ 三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对方,对亲子关系的年龄阶段性有正确的认识。

第六节

性心理咨询

一、概述 1.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心理、性医学,这五门科学的相关知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性科学,它与性学有区别,不涉及、不研究诸如性文学、性艺术、性技巧、性工具之类的东西。在教育和咨询工作中,首先必须强调的当然是性道德操行和性法律知识。2.人类性科学之中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三大类

◆ 性的生物因素:人类的性行为有遗传特性、是一种有序的生理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性的心理因素:人类的性行为是个体的性需求、性动机、性态度、性情绪、性经验以及人格特征在性活动中的综合体现。

◆ 性的社会因素:家庭、宗教、人际关系、道德与法律等,都会塑造、调整和影响人类性活动。只有符合性道德和遵守性法律的性行为,才能被社会主流文化认可。

二、人类性的特征

1.性的普遍性:性与人类共同存在,每个人都是性交的产物。试管婴儿只是人类繁衍的特例。

2.功能多样性:满足人类生殖需要,是生儿育女的手段;在维系夫妻关系上起纽带作用;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维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在某些人群中,它是为了达到性以外某种目的的手段。3.选择性和排他性:人类以婚姻的方式来保障。

4.责任性:一切有责任能力的个体,要对自己性行为的一切结果负全部责任。

5.文化——社会制约性:在每一个社会,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自己正统的性活动方式和性行为模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则有不同的、种类繁多的性活动,这是人类性特征最具有特色的方面。(人类性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人类性活动的无季节性、人类女性的性高潮、手在性活动中的参与和运用)

三、性道德的特点

 多样性:不同地区和文化的道德评价多种多样。

 一致性:人类的大多数群体,是把人的性行为限制在婚姻范围之内。

 继承性: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总是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风俗一代代保留下来。

 双重性:一是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的区别;二是对男女的性行为道德评价不一致。理想化的性行为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于社会和人群的性行为标准,告诉人们应当如何做,它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而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那样进行,人们又有另一种标准,其参照点是怎样更方便自己。性心理咨询的任务应当是努力使人们尽量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

性道德具有控制和调节功能。所谓控制,是软控制,相对于法律而言,即非强制性实施,是通过社会舆论形成社会压力,以达到约束制止不良性行为的目的。

四、现代性道德的特点

 严肃性:性行为在婚姻内进行,是双方爱情的表达。平等性:双方自愿,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 科学性:最低应涵盖以下三点,遵守性医学原则,不将疾病传染给对方;遵守性生理学原则,在对方生理条件不许可时,不应要求对方性交;遵守性心理学原则,性交时不得带有性心理虐待倾向。

五、性态度

性态度由性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三种因素构成。性认知成分最重要。性认知,包括对性规范(性法律、性道德)的认识;对性知识的理解。

性行为倾向是人对性行为的期待、要求和意向,它不是性行为本身,但具有较强的情景性特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也受个体心境的制约。

六、性心理咨询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是依据科学及心理学的原则,对人类性行为做出的本质的说明,以便帮助求助者将自己的性行为由“自为”转向“自觉”,从愚昧转向文明;借助于对性行为的科学认识,排除自己的种种性心理障碍,澄清种种性道德的混乱,从而使自己从苦闷、冲突与迷惑中解放出来。

坚持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生理、性医学五位一体结合的原则。

最重要的是坚持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以及性法制教育的统一原则。

七、不同年龄段的性心理咨询

◆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按咨询对象可以分为两类:对有性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咨询,对问题儿童家长进行咨询。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性别认同:就是把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角色”协调一致。

2.性冲动:儿童也会有某种性的冲动,成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严加斥责。如要干预,最好采取巧妙的方式,如做游戏、讲故事等,转移其注意力。

3.性好奇:孩子对世间的一切都是好奇的,在回答儿童有关性的问题时,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把人的生育过程与他们所熟悉的动物生育过程作比较,以加深其认识。但不必过分主动地区给孩子讲这些问题,只要做到“有问必答”即可,有关性的具体知识,一般到青春期再讲。

◆少年期的性心理咨询: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少年很容易犯性错误。12-15岁,是首次犯性错误的高峰期。成人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改进成人的性教育状况,增强成人的性知识,是搞好少年期性咨询和性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青年期、成年期的性心理咨询:主要集中在婚恋和夫妻性生活方面。真正的恋爱,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但理性占有主导地位。事实证明,许多性功能障碍、不和谐的夫妻性生活,大多数是由于缺乏性生活方面的知识。

◆更年期、老年期的性心理咨询:

1.老年的性行为应量力而行、方式多样。

2.老年性生活的活跃程度,与他们在青年、中年时期的性生活有密切关系。3.影响老年性生活的心理因素如下:

 认知偏差  兴趣下降  性态度老化  对衰老的恐惧  人际关系问题

八、性行为问题的原因 ◆性行为问题的原因

1.生理因素:先天遗传缺陷、后天疾病。2.心理因素:对性的错误认识、不良性经验。

3.社会环境因素:人际关系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风俗事件的制约。

◆咨询心理学对性行为问题的分类

对待一般性行为问题的求助者,咨询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学术理念、处理方式以及临床操作并不完全相同,如对待同性恋者,精神病学已经将其排除在精神病之外,不认为它是异常心理行为和行为,但咨询心理学仍然认为它是心理不健康的状态,对这类求助者必须予以心理学帮助。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性行为,对于一个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个体来说,是一个完整的“策划”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八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只要有挫折发生,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性心理问题。性角色认知、性欲望产生、性动机形成、性对象选择、性能力发挥、性交操作过程、性交体验、性后果的责任。

对每一类的性行为的严重程度。依据自我体验、行为表现、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如下三种:

1. 性行为失调:它是偶发性的、偏离正常的性情绪体验、持续时间短,所以人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基本是正常的。患者明知道发生此类情绪的原因,并可以自动克制和调整,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自行缓解。这类性心理偏离有短暂的“同性性倾向”、“恋物倾向”、“异性厌恶倾向”、“偶发阳痿”等。

2. 性行为障碍:由于长期不能自行缓解而使患者处于焦虑状态之中,甚至对性行为怀有恐惧情绪,从而丧失了对性行为的自信心和兴趣,影响夫妻感情及日常工作和生活。

3. 性行为变态:这是一组以人格变态为基础的性行为紊乱,及“性人格变态”,它可以发生在性行为过程的任何环节上。紊乱的环节往往代替了整个性行为过程,患者虽有自知力,但因人格缺陷和意志力薄弱而无法自拔。注意,当我们认定一个人是否有性变态人格时,一定在他的既往史中,找到与当前问题相关的早年经历。因为,人格自身是在漫长的的个体发育和成长中形成的。必须满足以上条件,方可给出诊断。

◆几种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一)性角色问题

构成人类性别认同的基本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基因性别、解剖生理性别,统称人的生物性别,前者起主导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性别的自我认识、外在行为的社会认同,统称人的心理性别,前者起主导作用。在性角色认同方面的问题,按其强度,可分为三类:性角色认同失调(如儿童期性角色定向偏差)、性角色认同障碍(如性心理身份认同障碍)、性角色认同变态(如易性癖)。

对于性角色认同失调,一般是以性别自我认同的内心体验为判别指标。因为这种程度的性角色失调,主要是自我认知失调,并未发展为行为失调。

幼儿在一岁左右开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在两岁左右开始使用“我”字,两岁半左右自我意识开始日趋发展,在三岁左右性别意识出现。在性别自我意识出现之前,儿童的性别自我是模糊和未分化的,在这期间,成人的对待,对儿童最终明确性别,起着关键作用。

幼年的不正当教育造成的性角色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便不断变化。如果说在童年只是性角色的体验,那么到青春期以后,随着人的社会角色形成和社会对他的性角色要求,这种体验机会就会引起内心冲突,感到焦虑和痛苦,进而形成性心理障碍。

建议患者做染色体检验,看是否异常。

在女性同性恋中,往往主动的一方是性角色障碍,被动的一方是性对象选择障碍;在男性同性恋中,往往被动的一方是性角色障碍,主动的一方是性对象选择障碍。

(二)行动机的偏离

正确的性动机应该是性爱、情爱相互依存融为一体而形成的。1.泄欲动机 2.奉献动机 3.生育动机 4.交易性动机 5.享乐动机

6.性别自我肯定动机:通过性行为来显示、证实自己的性别特点和能力。7.认知动机(性好奇)

(三)性对象的偏离 1.同性恋倾向 2.恋物倾向 3.自恋倾向 4.幻想与梦恋

(四)性能力问题 1.阳痿 2.冷阴 3.早泄

4.女性交媾疼痛 5.射精不能

篇2: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部分-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第1~25题)(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l、下述范畴中,属于道德评价的是()。

(A)善恶(B)大小

(C)高低

(D)新旧

2、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其根本含义是()。

(A)从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灵活把握职业道德

(B)所有职业均无法律法规层次的“强制性”规定

(C)一些职业道德规范属于职业纪律的要求(D)个人自觉的自我约束性

3、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生产质优价廉产品

(C)诚实守信(D)为人民服务

4、关于职业化,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

(B)职业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从业人员从一而终的职业导向

(C)职业化不提倡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从构成内容看,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化技能

5、“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一箴言所蕴涵的职业道德规范是()。

(A)诚信(B)合作

(C)敬业(D)公道

6、“不找任何借口”,这是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12条核心标准之一,其意思是()。

(A)埋头苦干,无需向任何人解释工作中的失误(B)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C)剥夺员工为自己辩护的权利(D)工作中出了事故,只能在主观上找原因

7、“诚信”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其“智慧性”是指()。

(A)事先充分考虑个人的利弊得失(B)正直而不圆滑,明智而不迂腐

(C)知己知彼,不要一味讲诚信

(D)少言而多思,慎行以避祸

8、下列做法中,违背“公道”要求的是()。

(A)某公司给女性员工一些特殊待遇(B)某男来公司半年受赏识被提拔为经理助理

(C)某公司招聘员工,初中以下学历者被排除在外

(D)某车间规定员工如厕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除了智慧性外,“诚信”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还包括()。

(A)通识性(B)止损性

(C)资质性(D)机动性

10、《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要求包括()。

(A)自省自励(B)诚实守信

(C)热情友好(D)奉献社会

11、职业技能的特点包括()。

(A)时代性(B)专业性

(C)层次性

(D)综合性

12、关于敬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B)那种把工作作为一种生活享受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C)对职业存留敬畏之心(D)敬业的本质是按上司要求做

13、比尔,盖茨确立了10大优秀员工准则,其中,第四条是“与公司制定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与上述“第四条”意思相符的是()。

(A)积极转变思维,减少个性化心态

(B)奖金和薪水不是唯一的工作动力(C)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中去

(D)帮助老板成功,你才能成功

14、从业人员坚持“平等待人”,要求做到()。(A)树立顾客平等观念(B)按贡献取酬

(C)按德才谋取职位(D)尊重人格

15、关于操作规程,正确的认识是()。

(A)牢记操作规程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

(B)演练操作规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C)按操作规程作业会导致思维的机械化

(D)技术娴熟的员工无需总是按操作规程作业

16、在节约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是()。

(A)在私人消费上不存在节约与否的问题

(B)量入为出是节约的本质要求

(C)节约的内容和范围随着时代发展有不断扩展的趋势

(D)把钱花得更为恰当、有效是节约的基本要求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17~25题)

17、关于社会上的小道消息,你一般会()。

(A)从不相信,也绝不传播

(B)只要大家都在谈论,自己也会关注(C)只是听听而已,但不会真正相信

(D)如果认为消息有道理,自己也会相信的

18、手机上传来了短信,说你中奖200万元,你的反应是()。

(A)这是诈骗,很气愤

(B)知道这是骗局,但希望是真的(C)对电信管理部门感到非常失望(D)司空见惯了

19、住在同一楼房,几个街坊向你介绍,说楼道保洁员W品德存在严重问题。但你的父母对W的印象却特别好,认为W是个好人。你平时和W没有接触,对此你会()。(A)相信街坊的话(B)相信父母的判断

(C)劝父母还是警惕为好(D)不做评价,注意观察 20、你跟一个朋友去看电影,忽然你的家人打电话说家里有急事等你回去处理,你会()。(A)立即赶回家里

(B)看一会儿再回家

(C)看完电影再说

(D)等家里人催了再说

21、几个年轻人同时应聘到同一家公司工作,但时间不长,其中一个在别人看来能说会道的人连续晋升了职务。如果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你觉得那个员工晋升职务快的主要原因是()。(A)能说会道

(B)自我表现

(C)善于沟通

(D)溜须拍马

22、假如你、你的妻子(丈夫)和父母在讨论一件对家庭来说很重要的事情,父母的意见和妻子(丈夫)的意见截然相反,双方难以说服对方,但又各有道理,这时你会()。(A)按照父亲的意见办,毕竟他们有丰富的阅历

(B)采纳妻子(丈夫)的意见,因为思想活跃又没有旧框框的限制(C)暂时搁置

(D)采取举手表决方式

23、你因为家住的离单位较远,且交通拥堵,时不时会上班迟到,你一般会()。(A)向其他同事解释迟到原因

(B)考虑在单位附近租房

(C)向其他同事抱怨交通拥堵的严重程度(D)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任由主管批评自己好了

24、如果你看中一个同事,想和对方建立恋爱关系,你认为最能打动对方的方式是()。(A)经常送对方一些小礼物

(B)约对方开展一些文体活动

(C)努力在工作中展示自己

(D)向同事们讲明自己和对方的恋爱关系

25、某绿色家园协会发起倡议,要求影视明星作榜样,带头植树造林。因明星们很忙,于是他们花钱雇人栽种,不料栽种之后无人照料,树木成活率很低。对此,你的看法是()。

(A)责任在明星,他们应该亲自栽种树木

(B)责任不在明星们,而在于栽树的人

(C)责任在绿色家园协会,是他们组织不力

(D)责任在政府,是政府管理不到位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

26、与易受暗示性和武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坚韧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自觉性

27、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

(A)感觉

(B)需要(C)气质

(D)性格

28、多血质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29、性格属于()。

(A)情感过程

(B)认知过程

(C)人格特征(D)社会特征

30、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A)心理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

31、个体根据任务的要求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指向并集中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注意()。(A)分散

(B)分配

(C)动摇

(D)转移

32、人大脑皮质中威尔尼克区严重受损可能会出现()。

(A)失写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表达性失语症

33、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A)角色理论

(B)认知失调论

(C)平衡理论

(D)社会交换论

34、在吃“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观众效应

(D)社会懈怠

35、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的影响。

(A)熟悉

(B)相似

(C)邻近

(D)外貌

36、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或者人群称为()。

(A)抽象化他人

(B)重要他人

(C)概括化他人

(D)一般他人

37、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人际距离是()。

(A)个人距离

(B)社交距离

(C)公众距离(D)亲密距离

38、一般来说,最能吸引人的人格品质是()。

(A)热情

(B)真诚

(C)善良

(D)智慧

39、“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A)助长

(B)逍遥

(C)强化

(D)抑制 40、与行为主义关系最小的概念是()。

(A)替代学习

(B)自我实现

(C)自我奖赏

(D)行为自控

41、心理发展成熟后,人对现实的反应方式一般是()。

(A)感性反应

(B)理性反应

(C)知性反应

(D)悟性反应

42、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B)能够运用语言符号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C)获得了守恒概念

(D)思维具有可逆性

43、埃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A)力比多发挥作用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44、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D)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时

45、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A)动作

(B)感觉

(C)知觉

(D)意志 46、4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A)条件反射性的笑

(B)自发性微笑(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47、有精神障碍的人其心理活动()。

(A)部分异常

(B)不能被矫正

(C)完全异常(D)可直接测量

48、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

(A)过程

(B)潜意识

(C)动力

(D)前意识

49、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D)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50、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迟缓

(B)思维云集

(C)被洞悉感

(D)妄想心境

51、精神发育迟滞形成的原因是()。

(A)内心冲突变形

(B)获得性知识的丧失

(C)内心冲突强烈(D)早期大脑发育不良

52、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是()。

(A)灾难性压力

(B)生物性压力源

(C)叠加性压力(D)精神性压力源

53、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

(A)相等单位

(B)等级

(C)绝对零点

(D)可以做四则运算

54、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称为()。(A)团体

(B)常模团体

(C)样本

(D)受测人群

55、影响信度的是()。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恒定效应

(D)概化理论

56、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之间的一致性。

(A)分测验

(B)所有题目

(C)题目与分测验

(D)两半测验

57、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A)稳定性

(B)准确性

(C)可信度(D)区分性

58、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代表。P值越(),难度越低。

(A)大

(B)小

(C)低

(D)接近O

59、正确的咨询态度包含的五种要素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

(A)咨询特质

(B)积极关注,(C)咨询技巧

(D)职业理念 60、“完整地接纳”求助者,并不意味着()。(A)接纳求助者全部的优点和缺点(B)对求助者的恶习无动于衷(C)接受求助者的光明面和消极面(D)充分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 6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的含义是()。

(A)真诚与说实话之间没有联系(B)表达真诚不能通过言语(C)表达真诚应有助于求助者成长(D)实话实说不利于表达真诚

62、收集求助者资料时下述问题中最重要的是()。

(A)who(谁)(B)what(什么)(C)why(为什么)(D)how(怎样)63、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的问题。

(A)最关心

(B)最困扰自己

(C)最先提出(D)最需要解决 64、咨询的终极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是()。

(A)从终极目标着眼,从具体目标着手(B)以具体目标为指导,实现终极目标(C)从具体目标着眼,从终极目标着手(D)由具体目标出发,确定终极目标 65、咨询方案中需要明确的求助者的权利包括()。

(A)遵守职业道德

(B)提供真实资料

(C)提出中止咨询(D)完成自我探索 66、心理咨询的次数一般是()。

(A)每周1~2次

(B)每周3~4次

(C)两周5~6次

(D)每月1次

67、参与性技术中不包括()。

(A)情感反应

(B)面质

(C)内容反应

(D)倾听 68、关于倾听技术,错误的做法是()。

(A)设身处地地听(B)适当地表示理解(C)给予价值评价(D)通过言语或非言语形式作出反应 69、倾听时的鼓励性回应技巧中最常用、最简便的是()。

(A)点头

(B)目光注视

(C)手势

(D)言语表达

70、咨询师将求助者谈话的实质性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在咨询活动中称之为()。(A)概括

(B)总结

(C)归纳

(D)释义 71、影响性技术是不包括()。

(A)指导

(B)具体化

(C)面质

(D)自我开放 72、心理咨询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

(A)心理咨询师的经验

(B)求助者的配合(C)心理咨询师的修养

(D)家属们的配合 73、摄入性会谈中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需要录音或录像,必须()。

(A)征得督导师同意(B)符合求助者的利益(C)征得求助者同意(D)符合咨询进程需要 74、与求助者的人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的因素就引发临床表现的()。

(A)关键点

(B)主导症状

(C)参照点

(D)必要条件 75、提出心理评估报告时,需要对临床资料进行核实,一般使用的方法是()。(A)个案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76、心理论断应该以()为目标。

(A)个体(B)成熟的治疗理论

(C)群体

(D)异常行为的原因 77、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中,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的是求助者的()。

(A)精神分裂症家族史

(B)内心冲突的性质

(C)各种神经症家族史

(D)内心冲突的原因 78、WAIS-RC的测验问题“‘趁热打铁’是比喻什么?”属于()分测验。(A)知识

(B)领悟

(C)词汇

(D)相似性 79、CRT的适用年龄是()。

(A)2~8岁

(B)4~16岁

(C)5~75岁以上

(D)16岁

80、在MMPI的399题版本中,L量表原始得分超过()分,就表明答卷无效。(A)10(B)15(C)22(D)30 81、比内-西蒙量表的智力等级为优秀,其智商范围是()。

(A)110~119(B)110~129(C)120~129(D)120~139 82、使用手工方式对16PF记分的模版有()。

(A)2张

(B)14张

(C)8张

(D)16张

83、关于应对方式问卷,错误的说法是()。

(A)可以反映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B)能够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

(C)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

(D)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84、SAS标准分的分界值是()。

(A)40(B)42(C)50(D)53 85、WAIS-RC中的词汇测验分为()。

(A)城市和农村共用一种(B)成人和儿童共用一种(C)城市用和农村用两种(D)成人用和儿童用两种

二、多项选择题(86~125题)86、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

(A)散步吹口哨

(B)背诵古文

(C)摇头晃脑

(D)小学生登山 87、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

(A)学习

(B)意识

(C)技能

(D)性格 88、根据经典精神分析的观点,错误的说法包括()。(A)心理的结构包括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B)在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中,意识对人的影响最大

(C)潜意识的内容不能够被直接观察到,因此永远不能被人认识到(D)潜意识包含人的恐惧、愿望等

89、关予痛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A)最难适应的感觉

(B)只属于外部感觉

(C)只属于内部感觉

(D)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 90、心理过程包括()。

(A)意志过程

(B)认知过程

(C)行为过程

(D)情感过程 91、“一题多解”是要培养学生的()。

(A)逻辑思维

(B)求异思维

(C)发散思维

(D)辐合思维 92、可以提高个体自尊心水平的因素包括()。

(A)选择参与

(B)正确的社会比较

(C)扬长补短

(D)成功的行为

93、正常情况下,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主要包括()。

(A)学校

(B)参照群体

(C)家庭

(D)居住小区 94、个体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A)道德水准

(B)情绪唤起水平

(C)社会角色

(D)他人的行为 95、态度测量的主要方法包括()。

(A)实验法

(B)量表法

(C)投射法

(D)行为反映测量法 96、一般情况下,对中年人来说,重要的人际关系应该包括()。

(A)夫妻关系

(B)和亲密朋友间的关系

(C)亲子关系

(D)和小学同学间的关系 97、根据《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正确的说法包括()。(A)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

(B)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心理咨询,不能进行心理治疗(C)咨询关系是一种“求”和“帮”的关系

(D)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和相关的行为问题 9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咨询结束以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也相应终止(B)每次心理咨询的时间,严格限制在50分钟以内

(C)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预期,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D)心理咨询师不介入、不解决求助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99、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A)上下原则

(B)头尾原则

(C)近远原则

(D)大小原则 100、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101、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特点包括()。

(A)强度高

(B)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

(C)速度快

(D)青春期燥动 102、中年期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A)内省日趋明显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

(C)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D)心理防御机制用得越来越少

103、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时间上的特点包括()。

(A)病程较短

(B)多起病于幼儿期

(C)病程迁延

(D)多起病于青壮年 104、许又新提出的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标准。

(A)体质

(B)操作

(C)道德

(D)发展 105、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包括()。

(A)躯体疾病治疗中的心理问题

(B)压力的防御(C)躯体疾病治疗中的医学问题

(D)流行病调查

106、一般适应症候群包括()。

(A)恢复阶段

(B)衰竭阶段

(C)搏斗阶段

(D)康复阶段 107、我国目前心理咨询中运用较多的心理测验有()。

(A)智力测验

(B)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C)人格测验

(D)心理评定量表 108、心理测验命题的一般原则可以从()等方面来考虑。

(A)内容

(B)文字

(C)理解

(D)社会敏感性 109、心理测验题目常见的排列方式包括()。

(A)并列直进式

(B)公共汽车式

(C)混合螺旋式

(D)专列式

110、测验主试者的职业道德包括()。

(A)对测验分数的保密

(B)测验的控制使用

(C)对受测者隐私的保护

(D)对测验特别熟悉111、咨询师的真诚,体现在()。

(A)以“真正的我”出现

(B)要表里如一地扮演专业角色

(C)真实可信地置身于咨询关系之中

(D)不把咨询过程看成例行公事 112、共情的具体含义包括()。(A)咨询师要以自己的参照框架去剖析求助者的问题

(B)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行,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

(C)咨询师借助于知识经验,把握对方体验与其人格之间的联系(D)咨询师要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共情传达给求助者 113、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包括()。

(A)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B)激发求助者的潜能(C)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

(D)完善求助者的人格 114、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

(A)平和

(B)共情(C)诚恳

(D)认同 115、摄入性会谈的工作程序包括()。

(A)倾听(B)确定会谈的内容和范围

(C)分析

(D)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 116、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A)能否提供与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摄入性谈话中不恰当的提问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包括()。(A)求助者容易形成依赖

(B)拖延咨询时间(C)求助者容易产生防卫

(D)造成责任转移 118、对于韦氏智力量表,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

(A)能较好地反映一个人智力的全貌和测量各种智力因素

(B)适用的范围可从幼儿直到成年,是一套比较完整的智力量表

(C)其分测验的项目难度均等

(D)它的三个独立样本衔接欠佳 119、如果一个有效的MMPI测验结果显示F量表分数高,表明()。(A)受试者伪装疾病

(B)受试者回答问题不认真(C)其临床症状比较严重(D)得分越高则精神病程度越重 120、运用16PF的特殊演算公式得出的人格因素包括()。

(A)适应与焦虑

(B)创造力强

(C)怯懦与果断(D)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121、1ES涉及的问题包括()。(A)特殊情境方面来源:考试大

(B)工作学习方面(C)社交及其它方面

(D)家庭生活方面 122、对于16PF的测验结果可按照()进行解释。

(A)低分者特征

(B)以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方式(C)高分者特征

(D)某一筛查阳性的划界值

123、图式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

(A)整合(B)同化

(C)顺应

(D)平衡 124、对倾听正确的理解包括()。

(A)积极地听

(B)思考地听

(C)认真地听

(D)不允许参与来源:考试大 125、双方商定的有效的咨询目标的特征包括()。

(A)心理学的(B)简便易行的来源:考试大

篇3: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部分-咨询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 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 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 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 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 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 给出相应的帮助。

在我国, 劳动部于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试行) 》, 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 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 分别是5月和11月。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鉴定工作的统一要求, 已经或准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 都应该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 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心理咨询活动。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从2002年9月开始进行试点以来, 越来越多的人员参加到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学习中。

国家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 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有关专家, 制定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2005年版) 。

2006年开始, 将采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新标准进行资格考试。新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分三个等级, 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取消原来心理咨询员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和高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的称呼。

从心理咨询师的出题模式看, 考试的主要内容, 或者说是直接影响考试通过率关键因素是偏医学的内容, 主要包括变态心理学, 心理诊断, 还包括心理咨询的技能 (参与性技能/影响性技能/咨询方法) ,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重点。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遵循心理学原则, 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 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观察、理解、学习、判断、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及自我控制、自我心理平衡、交往控制能力。

考试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

这是考试的基础内容, 题目较容易, 大多是习题集上的原题, 即使不是原题, 也很难跳出习题集的内容, 理由如下:习题集以教材为蓝本出题, 已基本涵盖全部的知识点, 再出新题也很难逃出原来模式。所以说, 基础知识考试的要点是把书粗看一遍就重点投入到习题集中, 对着习题看书, 记忆力好, 理解能力强者, 时间来不及甚至可以只看习题集。其中各科知识点除发展心理学稍稍少一些外, 比重较平均。

二、技能选择:

这里考试的重点是变态心理学/心理诊断/咨询技能, 其中最难的是变态心理学, 要多花时间在基础中的变态心理学。虽然书上的内容很少, 但要反复的斟酌, 特别是症状学的内容, 书上举的例子是重中之重, 要尽可能理解, 每年考试都有书上一模一样或稍有出入的案例, 这部分考试题应该是北京安定医院出, 是卷子中最难的部分。一般案例选择题都结合咨询技能考, 一般一个案例重点考一种咨询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厌恶疗法/脱敏疗法) , 要熟悉常见考点:参与性技能/影响性技能, 许又新的评分标准, 心理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的评判,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诱因的区别。心理测量一般考两个, 重点要掌握MMPI-2, EPQ, SCL-90, 16_PF, 韦氏智力量表也是重点, 这些量表在考试前一天一定要过一遍, 因为很多细节靠强记, 短期记忆效果比较好, 这方面大部分其实比较简单, 可以拿到大部分分数。MMPI-2可能还会考, 因为其是中科院心理所主持修订, 而出题的又是中科院。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应试的要点是习题集最后的八个案例要烂熟于心, 每一个都极为重要, 也是考前强记的要点, 题目中考题分三种:1.记忆型:如咨询的评估方法, 咨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2.分析型:资料的收集, 可以参照习题集中的模式写, 只要写上就会有得分点, 各位不要吝啬您的笔墨;写的时候最好分点写, 这样条理比较清楚, 得分相对较容易, 字迹清楚也是很重要的;3.诊断型:这类题目是最难的, 一般考试以偏重症的精神科会诊或转诊常见, 这由中国考试非专业人士多所决定, 因为这样鉴别诊断成为最重要的事。如果遇到较难不能确定的案例, 可以把诊断写的模糊一些, 或打擦边球, 如诊断心理不正常,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等。这样可以避免考官一看诊断相差太远而导致把诊断连同鉴别诊断得分全扣, 鉴别诊断主要是熟记精神障碍、神经症和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具体模式可以参考习题集最后八个案例。另外, 写案例题时, 先把每题要点分项写出, 再详细补充细节, 以免时间不够导致案例题做不完, 前功尽弃 (案例题100分是转换乘以0.2, 要求达及格分总分才及格, 技能选择100转换是乘以0.8, 无及格要求) 。同时每个小项前标注1, 2, 3, 4等, 可以条理清楚, 便于阅卷老师找点给分, 要尽可能避免一题一大段的答案, 这样老师很少有耐心来给您慢慢找点给分。最后一点, 看到诊断不明确的案例不要慌乱, 静下心来答题, 因为记忆型和分析型的题目诊断错误照样可以得分, 只有尽可能的答题, 通过的机率才会更大一些。

四、论文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4:高校心理咨询的理论取向

【关 键 词】高校 心理咨询 理论取向

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大批有识之士致力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却进行的非常艰难,面对每年递增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他们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任何实践都需要理论先行。高校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其实际操作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持。抱着不同的理论取向,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工作思路,从而导致大到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小到工作方式方法等具体方面都不尽相同。美国学者Boy和Pine在考察理论的实践价值时就曾经强调,理论是导致各种心理咨询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论为心理咨询者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导框架[1]。心理学家们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信仰以及对临床现象所做出观察或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学理论。据统计,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目前大约有400种以上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被有效地运用着。[2]因此认真研究每种理论取向,深入分析其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实践工作。

一、高校心理咨询的内涵

要深入研究高校心理咨询的理论取向,首先要明确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及其内涵。

“心理咨询”,由英文Counseling翻译而来。在《咨询心理学》中,“心理咨询”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广义概念”,它涵盖了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而“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是指非标准化的临床干预措施,是各类非标准化干预手段或方法的统称。心理咨询至今尚无一个共认的定义,从现有的定义来看,不同的理论流派对心理咨询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有差异。综合各学者观点,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在此笔者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协助来访者解除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的过程。这是广义上的定义,是把心理咨询看作一种“职业性活动”而不仅仅是指狭义的、具体的操作措施。

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概念一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目前我国的“高校心理咨询”应该是取其广义的概念,就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包括个别咨询、团体咨询、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方式来改善大学生整体心理状况,提升心理素质,开发潜能,促进全体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一项学校特殊工作。

高校心理咨询的内涵和范畴主要应澄清三点:其一,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不仅仅针对已经发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而是面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其工作内容不仅包括治疗性咨询,而重点在于全体大学生预防性和发展性咨询与教育。其二,高校心理咨询并不僅仅是把心理咨询活动简单延伸到高校内,也不能将其等同于对象仅限于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它是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特殊职能,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三,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咨询工作的目标就在于促进学校教育达到最大成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心理咨询的理论取向

在对高校心理咨询发展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众多理论中,按照各种咨询理论解释问题的出发点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归结出三种主要的理论取向即:治疗咨询取向、指导咨询取向和发展咨询取向。

1.治疗咨询取向

治疗咨询取向,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按照医学逻辑来诊断、处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治疗咨询取向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和行为主义等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又称为心理动力学或是心理分析理论,19世纪由弗洛伊德创立,是治疗咨询取向的一个里程碑。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注重调整来访者人格结构,对个体内部动力进行重组。常运用自由联想、对梦、移情、阻抗等行为的分析手段来帮助来访者深入了解自己人格,加强其自我功能实现。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通常扮演着专家角色,对来访者的体验、行为做出专家式的解释,很少让来访者自己去探索这些问题的实质[3]。该理论对治疗多种心理疾病和异常心理现象极为有效,尤其在治疗癔病、自恋癖、焦虑等心理异常方面有显著效果[4]。在弗洛伊德之后的心理咨询理论大多都受到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但是该理论在应用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采用这种咨询方法十分耗时,且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医学知识要求十分高,没有医学学位的咨询工作者在接受精神分析理论学习时会有很大的难度。

2.指导咨询取向

指导咨询取向,是指咨询师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来访者的身心情况、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指导的过程。指导取向的理论基础主是汲取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最关注的是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持这种理论的咨询师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是受思维方式和观念支配的,因此改善人们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矫正心理问题。[4]但其局限性是对来访者的能力要求较高。合理情绪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认知理论之一,这种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这种疗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更加理性的思维,实现更加有效率地生活。它是一种始终致力于改变来访者的错误推理方式,消除来访者恶劣情绪的方法[5]。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扮演着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的角色,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来访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6]。

3.发展咨询取向

发展咨询取向,是指咨询师主要是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在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解决的同时强调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发展咨询取向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及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7]每个心理发展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前习俗、习俗、后习俗”的三个水平层次理论。埃里克森则是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特点,将个体人格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人本主义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当属由罗杰斯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理论。它针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进行援助,或对个人将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用一种较好的统合的方法来进行自我处理。。在咨询的过程中不给来访者任何忠告和心理劝告,也没有分析、解释等,只是认真地倾听来访者语言背后的感情,然后进行非指示性的心理咨询[8]。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种心理咨询理论取向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也有各自所擅长的咨询范围和领域。对任何一种心理咨询理论的最终评价尺度是该理论对心理咨询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提供了怎样的合理地、有效的解释,它在实现咨询目标等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显然在高校心理咨询的实际工作中也不难发现,有限的理论和技术是无法应付复杂多样的学生心理问题的。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没有一种理论取向能够完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没有哪一种理论取向能够彻底取代另一种[9]。

那么如何才能使各类理论取向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发挥出各自的理论指导的优势,在擅长的领域和范围中显示出其独特的效果,从而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效率和效果。笔者认为,各种理论间的整合应该是理论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大趋势。正如Shertzer和Stone所说,心理咨询理论必须像合体的衣服那样适合心理咨询者,有些理论,如同不合体的衣服,必须要加以裁剪。[10]因此,综合地掌握、使用各种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并且从发展的观点来把握它们,是一个成熟的学校心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应树立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BoyA V,Pine G J.Counseling:Fundamentals of theoretical renewal.Counseling and Values,1983,(27):248~255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5

[3]于鲁文.心理咨询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0-61,103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14

[5]Cohen E. The use of syllogism in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87(66);37-39

[6]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6

[7]Sternberg R J, Williams W M,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40

[8]徐光兴.学校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9-70

[9]于鲁文.心理咨询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6

篇5: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部分-咨询心理学知识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9年11月25日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部分重点考点总结:第一节 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一、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道德。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道德是做人的根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最重要的就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

第二节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一、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准则,规范个人行为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每个人都按道德规范去行事,就意味着人的道德品质的高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就会非常和谐、有序。

二、把道德和法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道德和法律虽然有区别,但是,它们的关系却是十分紧密的。

首先,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和法治凤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的。

其次,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是相互重叠的。

再次,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区别:第一,从道德和法律的产生、发展来看,道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得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惟一的行为规范。

第二,从依靠的力量来看,二者也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则不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腐败、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来进行调控的。

第三,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们行为所

干涉的范围则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第三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第二,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第三,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第四,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第五,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第六,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第七,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一、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职业道德建设应和个人利益挂钩。

第二,要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抓职业道德建设。

第三,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总体工程,要在全社会各行各业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在总体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抓职业道德建设,关键是抓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

第五,把职业道德建设同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并和相应的奖罚、教育措施相配合。

二、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职业道德: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写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特征: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边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

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

第二,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它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

第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要求人们义利并重,从而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极为重视科技的经济,它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科学技术,这就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

四、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第一,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容易诱发利己主义。

第二,市场经济的过分强调金钱价值,容易诱发拜金主义。

第三,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考试吧收集整理心理咨询师考试职业道德部分重点考点总结: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第一,从所有制上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其主体是私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第二,从生产目的来说,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自己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虽然也要获取最大的利润,但它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

第三,从分配制度上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

形式,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第四,从社会性质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属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它是资本主义基

本制度中经济运行的一种体制、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运行的一种体制、一种手段。

市场经济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

第一,使资源尽可能有效地被利用,杜绝浪费。

第二,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高的部门和企业中去,使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第三,按照国家和人们的需要,首先把资源配置到国家和人们最需要满足的需求方面去。

第一章 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居重要地们

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职业道德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一节 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1、内容: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价值、企业经营之道、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和企业形象十个方面。

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企业价值、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员工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全体职工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表现。

3、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自律功能、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

二、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居重要地位

第二节 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一、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二、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三、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

第三节 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竞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行为主体为了某种经济利益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相互追赶、争夺有利条件的优胜劣汰的运动过程。

一、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二、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著名品牌

三、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四、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1、职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保守科技机密的重要条件。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精神动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工努力钻研科学技术、革新工艺、发明创造的现实保

证。

五、职业道德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1、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在工作中惜分珍秒,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减少厂房、机器、设备的损耗,节约原材料、降低废、次品率。

3、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就会保持协调、融洽、默契的关系,从而降低企业作为整体的协调管理费用。

4、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给社会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实惠的产品,对顾客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文明礼貌、讲求信誉,就会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强企业在社会上的可信度,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与政府社会和顾客的谈判交易费用。

第二章 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是人的需求,是人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条件

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第一节 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一、人的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

人的道德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它自身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从道德的结构来看,人的道德素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内容;从道德可能涉及的领域来看,则包含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三、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途径

首先,唯有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和人生智慧。:考试吧网

其次,一个想成就事业的人,必须经受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及各种各样艰难困苦的考验。最后,那些最伟大的人物无一不是经过严格职业训练,无一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取得辉煌成就的。

第二节 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一、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

二、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每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人总是要在一定的职业中工作生活

一、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的需求

二、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

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而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的工作。

三、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首先,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

要环节 其次,职业活动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考试吧收集整理

篇6: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1.知识点:每章至少4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出6题;

2.各知识点相对独立,与其它知识点不发生交叉或覆盖;

3.各章所占比例大体相等。

二、复习方法

1.两个层次、点到为止

2.一题多思、相关知识

三、复习重点

1. 代表人物

2. 学派

3. 生理基础

4. 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5. 基本概念

6. 分类、判断标准

7. 阶段、时期

8. 重要事件的时间

9. 基本原则

10. 定律、公式

11. 正确的描述、不正确的描述

12. 测验的结构、功能、对象、实施程序、记分和评分方法

---------------------------

 普通心理学

费希纳:对数定律

魏特海墨:格式塔

冯特:结构主义,内省

韦伯:差别阈限

华生:行为主义

 艾宾浩斯:记忆

马斯洛:需要理论

沙赫特:情绪认知理论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奥尔波特: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卡特尔,16PF

 艾森克: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地结合容格: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 社会心理学

霍斯蔓:社会交换理论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布鲁默: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

 勒温:社会行为的公式、社会认知论、场论

弗洛伊德

谢里夫:社会规范理论

费斯廷格:社会比较理论

 舒茨: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FIRO)

多伊奇: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A—B—C模式

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霍妮:文化因素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

 凯利-归因理论(三维理论)。

海德:平衡理论

舒兹:基本人际关系取向理论

 凯尔曼:态度形成阶段说法(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挫折—侵犯学说

安德森: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

 罗特 归因、控制点

塔尔德:模仿律

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

 塔尔德的《模仿律》

--------

发展心理学

 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临床法(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综合运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列昂节夫: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华生:环境决定理论

 毕生发展的观点(荣格、古德奈夫、霍尔)

陈鹤琴

乔姆斯基:语言获得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 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习俗水平的道德以“好孩子”为定向)。

托马斯:儿童气质类型

吉布森:视觉悬崖

 鲍尔比:儿童依恋发展的三个阶段

艾里克森:同一性理论

时期、阶段

儿童最容易接受教育影响的时期

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不同学派对心理健康状况的理解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

精神分析学派

 行为主义心理学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派

=============================================

 心理测验

--

3.定义

13. 重要概念

14. 生理基础

5.重要事件的时间

6.分类,判断标准

7.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8.基本原则

9.任务、目标

10.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时期

11.咨询关系

12.初诊接待和诊断

13.咨询技能

14.“应该”,“不应该”;“正确的做法或表述”,不正确的做法或表述”

六、心理测验部分

1. 心理测验的定义

2. 测验标准化

3. 代表人物

高尔顿:科学心理测验的倡导者、相关

皮尔逊: 积差相关法

 比内: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的制定者

施太伦:最早提出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最早提出离差智商

罗夏:投射测验

4. 心理测验的基本特点

5. 心理测验的分类

6. 测验编制方法

7. 不同种心理测验的功能、适用范围与对象

8. 测验的组成(分量表、项目数、重要项目)、9. 测验的形式、记分方式、常模和标准分的范围

10. 心理测验的施测程序和基本要求

上一篇:有趣的广告作文下一篇:别具一格的泡泡课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