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2024-05-21

学校科普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凤教科通1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学校实际,紧紧围绕“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从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入手,力求扎实、深入、有效、全面地推进科普教育工作,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现代化教育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抓好科学教育的意识,并以此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与能力;使学生逐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之一,打造学校的品牌亮点。

二、健全机构,建设队伍

1、建立组织机构

完善科普工作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好、热爱科普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确保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我乡小学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龙 刚

成 员:龙华英 甘 智 余晓翼 龚建飞

各校要成立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科普教育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切实开展好工作。

2、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各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一支较好的科技教师队伍,以便在今后的科普教育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要为他们走出去参加培训提供机会与便利,做好校本培训,邀请本辖区内有经验的老师作讲座、培训,并当场指导,提高科技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导学校各类科技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工作计划《学校科普工作计划》。中心学校在适当时候进行科技教师素质比武。

三、开展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学校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1、丰富活动内容

学校科普教育活动将以专题形式贯穿于每届科普活动之中,力求有主题、有特色。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六·五”世界环境日、“六·二五”土地日、科技月等特定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开展科技“六个一”活动,即: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教育大会(包括开幕式),中心校召开一次科技教育专题会议;每生每期读一本科普读物;师生每期观看一场科普影片;各班每期上一堂科技教育主题班会;各班每年出一期科技板报;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科技展。

2、竞赛活动抓提高

学校将组织师生举行“科技作品”评选,成绩优异的推荐到中心校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心校评选出优秀作品推荐到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中参赛,积极为广大师生参加科技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平台。

四、构建课程,加强研究,注重创新

学校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纳入学校课程整体目标,在课程结构中加以实施,做到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保证科技教育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学校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在基础课(如科学课)、活动课(如科技兴趣小组)中,向学生进生科普知识教育,不断拓宽和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效果。

五、社区共建,广开渠道,营造氛围

科技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争取广开渠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齐抓共管、营造科普教育氛围,拓展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的基地和空间。继续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做好对村民的科技宣传和辅导,力求使学校的科普教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2: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把十八大精神溶入到学校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学校科普工作,以科协指示精神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普氛围。

二、工作要求:

1、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使科普意识渗透到全体师生当中。学校成立以梁锦堂校长为组长,叶钜明主任为副组长的科普领导小组,组员有卢晓强、尹柳崧、钟扬波、尹雪斐、徐小玲、吴远仪、林琳、黄校明等科普骨干老师,对各项活动认真组织落实,抓好抓出成效。

同时,以骨干教师为带头,带动部分新教师参与到这方面来,增强学校科技项目的实力,使学校科技方面的活动开展得更为活跃、有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本校的科技活动划分为八个组别,设立各小组组长,明确分工,责任到位。

同时,充分挖掘校内科普人才资源,将热心于学校科普工作的人员,聚集到学校科普工作上来。此外,科普工作还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已将其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学校年度工作中占有一个相当大的比重。

2、以科技艺术节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还将继续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本学年,将继续开展“河滨小学第五届科技节”,以及出版《河滨.科技》第五期。

我们以纸结构承重赛,科学小实验、创新设计、创新绘画、科技金点子评比、水火箭比赛、海模足球赛等形式,把科技艺术节活动推向高潮。另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寓教于乐的科技实践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3、抓示范、显特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我校科技之星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学生。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学校里推广,以点带面使学校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学校各个级别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使学生时时都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4、对科普教师和科普志愿者进行科普科技教育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创造多种机会,让科普教师和科普志愿者走出校门,参加各类科普培训和科普活动,提高他们的见识和科技水平。

另一方面,大力争取各级科协领导的支持,努力邀请一些科普专家学者到我校开展讲座,提高科普队伍的科普科技水平,使之更好地为我校的科普工作服务。

5、以创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为契机,整修科普室和科普展览厅等宣传教育平台,申请建设一批科技体育设施设备,大力宣传科普特色,营造良好科技氛围,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推进素质教育。

6、继续组织学生参加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科协、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各项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和动手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7、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在科技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会公德的课题研究。做好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撰写初稿。

三、常规工作:

(一)常规科普教育工作:

1、做好计划、总结等科普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卢晓强]

2、校园科技氛围的更新及布置工作(宣传栏、科普室、展览室等)。[学校指派的负责教师]

3、科技活动的简讯撰写。[科技活动小组组长]

(二)本学年主要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具体安排:[另附]

(三)科技工作小组人员安排。

组长:梁锦堂

副组长:叶钜明

篇3: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一、科普特色教育的重要意义

(1)科普特色教育的重要性。新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强调,要将评价的重点从原来重视学生学业水平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学生身心的发展、兴趣特长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养成、综合能力的提高等都与学校的科普工作息息相关。因此,普及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加强学校的科普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2)科普特色教育的必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考的录取方式正发生重大的变化,那就是高校的自主招生。各高校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对考生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 希望招收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而科普特色教育恰恰是开发上述能力和潜质的有效途径。试想,倘若学校的科普工作办得有声有色,学生就能在学校的培养下开发上述能力和潜质,在将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进而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同时还能引来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为下一届的优秀生源取得保障。因此,普及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校的科普工作有其必要性。

二、学校科普工作的现状

(1)部分学校的科技教育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大多数学校的科普工作更多停留在比赛层面,只注重培养个别科技尖子,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通常是个别教师带队外出参赛以获取好的比赛成绩为最终目的,并没有在学校内脚踏实地地开展科普教育或者举办科技比赛等活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普意识和能力,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科技的普及。

(2)缺乏一个稳定的科技教师队伍。学校科技活动通常是根据上级发布的比赛通知来开展,学校临时指定带队负责教师,教师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其目的多为在比赛中获利,功利性较强,没有真正潜下心来搞科技,比赛结束科技活动也随之结束。

(3)学校宣传力度不足。学校内没有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的校园氛围,学生对科技活动不了解、不感兴趣, 这和学校的宣传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导致科普工作现状不良的原因

(1)学校担心广泛地开展科普活动会对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学校认为如果众多学生参加到科普活动中,必定会占用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这将很有可能造成学校整体考试成绩的下降。所以,校方更倾向于让一小部分的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尽量避免发生教学成绩下降。

(2)教师和学生缺乏科普意识。在众多的科普比赛活动中, 许多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都不是很正确,一般都只是想办法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并没有思考如何通过科普活动去提高学生的科普文化素养,活动过程较为功利,目的性强。

(3)缺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科普交流。一部分中学在科普方面都是闭门造车,极少有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科普活动,这是极其不良的现象。没有学习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增进交流才能立于不败。

四、科普特色教育的对策

(1)转变传统观念,将科普工作作为学校教学有效工具和重要抓手。学校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搭设平台,创建浓厚的崇尚科学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们从兴趣出发、从生活出发,积极投身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在参与中引发他们的兴趣特长养成、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符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要求,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让上级和家长同时满意,为学校的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2)设立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科普特色学校目标。学校应当设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实施目标和与之切合的完整的实施计划,比如学校的科技活动要办成怎样的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等。既要注重科技尖子的培养,让其在比赛中为学校赢得荣誉,又要注重大多数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通过全方位渗透,努力形成多元教学、普及科学、培养未来人才的科普型特色学校,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走向更高的台阶。

(3)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系统。建立科普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直接领导科普教育工作,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导处、学校团委负责人及科技辅导员组成,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普工作队伍。

(4)打造科普型教师队伍,提高科普教师活动指导能力。学校的科技活动的成功,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其具备极强的奉献精神。单靠个别教师的努力是难以做到科普的全方位渗透,必须要有一批能力强、能吃苦、乐于奉献、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师。并且学校要定期举办教师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5)请进来走出去,促进学校科普特色的发展和交流。聘请上级科技主管部门专家顾问和兄弟学校专业科技人士进行过程指导,以提高本校教师的科技指导水平。同时经常与科普特色搞得好的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分享成功的经验,讨论困惑。

(6)建立科普评价机制。科普工作要想让其自我修正、自我发展,就要建立科普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对科技兴趣小组和科普宣传等常规活动进行管理和评估,另一方面也要对科普工作成果的整理、布展、编印工作进行评估。同时要制定科技特色学校的评估指标和奖惩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普工作健康发展。

篇4: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己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普遍性和日趋严重的态势,促使着人们去认真思索其引发的“病源”。

一切心理问题从其产生来讲,有外部的原因,如社会、环境、教育的原因等,但最核心的原因是个体自身的原因,即个体自身心理保健素养有欠缺。心理保健素养成熟者,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自我“消化”各种内在冲突,维持自身心理总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心理保健素养不成熟者,则极容易“放大”冲突,使心理矛盾愈演愈烈,淤积起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衡反应,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者疾病。

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素养等方面的普及教育,这是当今学校突显重要的科普工作。要立足“普及”,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去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素养,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和训练,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缓解心理冲突的内在机制,以此增强学生自我预防和抵御心理困扰的能力与素养。全体学生都有了这样的能力和素养,每当他们遭遇挫折、困扰与疑惑时,就能够迅速调整心态、化解冲突,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心理相对健康的水平,这是克服和消除青少年中心理问题日趋普遍和严重的根本性措施,也是促进青少年素质培育的务本之举。

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校园,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他们又置身于社会迅猛发展并充满着变革、竞争的时代,他们经受更多的是与学习、校园生活及社会变革等问题相关的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所以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要紧紧围绕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及与社会变革紧密相联的环境来进行。

学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并不是一门绝对独立的专门课程。当然,根据学校的教育实际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可以开设一些如心理卫生学、心理保健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保健技术训练等专门课程,但更重要的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形式渗透到学校大大小小的各项具体教育活动中去。

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即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心理保健知识、心理保健素养、心理保健技术得到充实和完善,从而使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达到和谐、均衡,形成一个高层次的心理活动的完善系统,这样不仅能够进行正常的心理生活和社会活动,而且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抵御各种心理危机的侵蚀与危害。

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形式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融合性教育,其实施课堂仍是“主渠道”,每门学科课程也仍是“主战场”。实际上,学校的各门学科、各项活动的教育都包含有心理保健知识,心理保健素养教育的成分。只要教育者在设计教育过程时注重强化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就可以使各種学科类的教育活动“增殖”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功能。

具体来讲,怎样通过综合施教将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特定内容和目标渗透到各种各样的具体教育活动中去呢?一般应紧紧围绕和突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

1.智慧健全教育

主要是通过各种课程学习、作业练习以及保健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的大脑及神经系统进行科学的刺激、训练和保健,促其功能得到科学、全面而有序的开发和训练,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正常发展,潜能得到挖掘,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避免认知缺损、记忆受阻、思维障碍等各种不良现象的出现。智慧健全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认知水平,这些都是平衡心态、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2.情感培育教育

主要是通过教育、疏导、审美、音乐等实践性教育训练和体验方式,使学生了解情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自身情绪变化的一般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有效调控情绪的一般策略和技巧,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并通过日常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学习、训练和熏陶,使其情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情绪矫正,防止学生焦虑、孤独、躁狂、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和蔓延。

3.意志训练教育

主要通过各种说理和实际锻炼活动,使学生了解意志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掌握自身意志品格中的优点与弱点,有意识地培养自身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养成果断、持久、坚毅的行为品格,并克服优柔寡断、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等不良意志品质,增强抗挫能力。

4.环境适应教育

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进社区、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未来社会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了解和掌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使他们学会敢于正视现实,面对未来,学会处理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当前与未来之间的关系,锻炼他们学会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去迎接未来生活,去适应新的环境。

5.社交和谐教育

主要通过组织校内、校外各种类型的社交、通讯、联谊等活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社交技术及方法,重视采用科学的交流、沟通方式去消除人际隔阂,密切人际关系,增强人际魅力。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日常生活中已形成的自我封闭、人际阻抗、人际攻击、社交恐惧等不良心理表现。

总之,学校教育者在设计教育内容、规划教育活动时要增强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意识,自觉将上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目标和内容渗透到具体教育过程中,作精心的规划、巧妙的组合,使之蕴含其间、融汇其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危机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措施,是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形式。

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是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积极寻找解决学生心理危机的方略,着眼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从而大面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它实质上是教育者引导与学生自我调适相结合、排除心理危机与提高心理素养相结合的和谐发展过程。

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作为当今学校突显重要的科普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它是打开青少年心理门户,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手段。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还应积极采取下列有效方略:

1.加强心理保健知识的推广与普及

心理保健知识贫乏甚至空缺是学生遭遇心理困扰时使心理负担加剧甚至恶化的重要原因;心理的自我调节也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基础。学生的许多心理危机也与认知出现“意义障碍”有关,“知识的贫困”极容易导致学生认知偏颇,情绪和行为走极端,从而产生不良心理表现。所以,学校应首先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推广与普及,要通过开设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举办与心理保健有关的论坛和讲座、印发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校园报纸、提供积极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心理现象的解析,学会用正确的心理保健知识认识自身和社会。这是促进每一学生平衡心态、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所在。

2.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授予学生战胜心理危机的策略与技术

现代学校都应有专门人员做咨询和辅导工作,使学生遭遇烦恼时有地方可宣泄,有对象可倾诉,有专人指点。应有专门机构管理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普查,不失时机地对那些心理困扰严重的学生给予及时指导与救助。要通过经常性的咨询解答、心理辅导或保健技术讲座等,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可操作的保健策略和针对性保健技术,如意识调控、自我安慰、代偿迁移、警句提醒以及肌肉松弛、局部按摩等。恰到好处的保健策略和可操作的战胜内心冲突的技术,往往具有显著的激发性,能使人迅速地解除心灵的压力和现实的苦恼。

3.重视及时排除疑难与困惑

疑难与困惑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外因。学生一般知识和能力有限,面临困难时常感束手无策,容易被疑难所困扰而凸现失衡效应。了解学生的疑难与困惑,实质上就是掌握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表现。教育者要随时关注学生心灵深处的“隐秘故事”,对其烦恼、忧虑和疑惑的问题以及物质生活上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使其尽快得到解决。要善于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把学生埋藏在灵魂深处的迷惘、误解以及心理困扰的“微格”变化都疏理出来,给予正确的引导,做到随时发生随时解决,不要淤积成总账。要采取各种措施减轻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使心理危机消失在未发生之前。要坚决禁止用强制命令或拖延的办法对待学生的疑难与困惑,否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会使学生的心理危机加剧。

4.注重训练和发展调适能力

现代学生一般都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曾有专项的调查研究发现,约有60%的青少年自我调适能力处于较低和很低的水平,每当遇到困境、压力,他们就感到手忙脚乱、束手无策,接着而来的就是情绪紧张、行为紊乱,陷入心理极不平衡的状态中。因此,注重培育和发展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如自我暗示与激励的能力、善于摆脱忧郁和烦恼的能力、主动适应和承受环境压力的能力、理智面对失误失败的抗挫折能力等,这些调适能力的增强必将有助于科学面对和有效消除各种心理问题。

5.教会学生解决动机冲突的策略

动机冲突是心理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尚缺乏自我解决动机冲突的策略,他们一旦面临动机冲突,常表现出举棋不定、左右摇摆和焦虑不安,极易陷入心烦意乱和困惑苦恼之中,导致挫折情境和惶恐心态,有时甚至会心神不宁、寝卧不安。学会自我解决动机冲突是学生心理保健的重要素养。有策略地对待动机冲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冷静思考、当机立断,能巧妙地把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行为观与客观的自我观有机结合起来,果敢采取优化的行为决策。这样解决动机冲突,能使人迅速摆脱犹豫不决、畏葸不前、瞻前顾后等心态,且极容易导致成功,获得愉悦、顺畅、振奋的情绪体验。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注重授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并配合实践训练,以养成善于解决动机冲突的策略和技巧。内在的动机冲突减少了,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6.培养广泛兴趣和開朗性格

兴趣广泛不仅有助于扩大认知视野,优化心理结构,而且有利于发展业余爱好和进行多方面的自娱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到寂寞孤独、烦闷压抑时,自娱自乐,调心神,和性情,使身心获得休整和放松。开朗性格不仅有利于吸纳外界信息和促进人际交往,也有利于个人建构健全的自我保健系统,发展和释放自身的能量,表露和展示内在的苦恼,形成开放、开拓、奋争的人格力量。有了这样的心理健康基础,一切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就会缓冲化解,甚至烟消云散。因此,现代学校要重视大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情趣活动、社交活动、文娱活动等集体性活动,活跃学生思想、调节学生情绪,淡化心理冲突,在增强其情趣和人格素养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变学生的焦虑、自卑、恐惧、孤独等危机心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消除心理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瑞莲,曹晓华.辽宁省三千名大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 (5) :2951

[2]卢善英.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和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121

[3]贺淑曼.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10

[4]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市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调查[J].三联生活周刊,2002(3):54

[5]吴锡改.论青少年人格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7(2):31

[6]房秀全,何阿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1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少年心理训练研究”阶段性成果(鄂教思政[2006]02号,项目编号:2006y177)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电邮:wuxigai@yangtzeu.edu.cn)

篇5: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把xx大精神溶入到学校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学校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师生中,广泛听取师生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学生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二、 强化自身建设

XX年,石阡中等职业学校的科普工作将由团委组织实施,

为做好这项工作,团委将进一步健全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壮大科普队伍,并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组织团委团干开展科普宣传,使科普意识渗透到广大师生心中。同时不断挖掘各个专业的科技能力,提炼精炼科技技能,让科普与专业技术结合,构建良好的宣传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团队。

三、 以“科普月”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为提升我校科普工作水平,响应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科普工作的号召。 以九月为“科普月”,大力宣传学科学,用科学。团委将举办科普讲座、应用技术学习活动,满足广大师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除此,团委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各个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提升活动品质

1.篮球兴趣小组,每天早上6:00~7:00,下午16:30~17:30展开训练,女队训练组织教师:黄老师 男队训练组织教师:张老师。

2.舞蹈兴趣小组,每天早上6:00~7:00基本功训练,训练由团干组织。每周三、四由教师组织团训。

3.歌唱兴趣小组,每天早上6:00~7:00练声,由团干组织。每周二由教师组织训练。

4.根雕、盆栽兴趣小组,每周开展集体活动一次。

5.电子科技兴趣小组,每周开展集体活动两次。

6.茶艺表演、加工探索兴趣小组, 9月10日~10月1日集中培训。

篇6:学校科普教育工作计划

一、活动主题:

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

二、活动重点:

1、强化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形成自觉、自愿的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和创新,能利用生活中废旧的物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制作,积极迎接科技创新大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将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确实提高科普教育的工作成效。

三、活动对象及要求:

1、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2、具体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各班主任为科技辅导员,其余学科教师为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须全力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

(2)各班可根据不同的爱好成立多种的科技兴趣小组,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成立校级的科技兴趣活动小组;

(3)各活动小组除要求根据学校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外,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自行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科技活动。

四、活动内容:

1、营造科技氛围,增强科技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让师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多姿多彩的科学教育人文气息,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主要做法有:学校利用宣传橱窗开辟专门的科普宣传栏,各班利用角柜的第一格为“科技角”展示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利用班级的黑板报或学习栏宣传科普知识或进行优秀科技书画作品的展示。

2、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科技教育

将科普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特别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劳技、美术等应用学科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主要做法是:

(1)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操作经验;

(2)确实按学科要求开足、开齐、开好每一节综合学科课程,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提高;

(3)组织和成立各种不同的科技兴趣小组。

3、广泛开展活动,搭建广阔平台

丰富的科技活动是科普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学校将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搭建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既丰富和深化活动的内涵,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施展:

(1)深化“书香校园”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读书获取更多的科普知识;

(2)成立校级、班级科技活动小组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科普应用竞赛或科技创新大赛

4、注重教师培养,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在注重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的同时,多鼓励学科教师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向上争取多名专职学科教师,以优化我校教师结构;

(2)各学科教师要养成自我增强科技教育的意识,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内容;

(3)多鼓励和要求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4)积极推荐相关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专项科技培训。

五、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20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2、开放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进行借阅;

3、开辟校园网站“科普专栏”,发布活动通知、主题网站、主题视频等信息;

4、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

三月份:

1、开辟和布置校级和班级宣传橱窗;

2、开展为垃圾分类活动;

3、出一期科普主题宣传黑板报。

四月份:

1、进行一次环境保护知识问答;

2、观看1次以上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展。

五月份

1、进行一次以环保和废物再利用的专题讲座。

2、湿地环保知识竞赛。

六月份:

1、开展一次专题美术作品竞赛或手抄报比赛,评选班级和校级优秀作品

2、工作总结。

篇7:学校科普教育2021工作计划

学校科普教育2021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精神,把精神溶入到学校科普工作中,以科协指示精神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普氛围。

二、工作要求:

1、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使科普意识渗透到全体师生当中。学校成立以梁锦堂校长为组长,叶钜明主任为副组长的科普领导小组,组员有卢晓强、尹柳崧、钟扬波、尹雪斐、徐小玲、吴远仪、林琳、黄校明等科普骨干老师,对各项活动认真组织落实,抓好抓出成效。同时,以骨干教师为带头,带动部分新教师参与到这方面来,增强学校科技项目的实力,使学校科技方面的活动开展得更为活跃、有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本校的科技活动划分为八个组别,设立各小组组长,明确分工,责任到位。同时,充分挖掘校内科普人才资源,将热心于学校科普工作的人员,聚集到学校科普工作上来。此外,科普工作还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已将其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在学校工作中占有一个相当大的比重。

2、以科技艺术节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宣传的主体,今年,我们还将继续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心态。本学年,将继续开展“河滨小学第五届科技节”,以及出版《河滨.科技》第五期。我们以纸结构承重赛,科学小实验、创新设计、创新绘画、科技金点子评比、水火箭比赛、海模足球赛等形式,把科技艺术节活动推向高潮。另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寓教于乐的科技实践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激发他们对科技,对自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自信心。

3、抓示范、显特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普工作中,我校科技之星的评选,使科普工作更加接近学生。今年,我们继续加大此次评选活动力度,树立典型在学校里推广,以点带面使学校科普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加大学校各个级别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文化、环保、科技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使学生时时都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4、对科普教师和科普志愿者进行科普科技教育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创造多种机会,让科普教师和科普志愿者走出校门,参加各类科普培训和科普活动,提高他们的见识和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大力争取各级科协领导的支持,努力邀请一些科普专家学者到我校开展讲座,提高科普队伍的科普科技水平,使之更好地为我校的科普工作服务。

5、以创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为契机,整修科普室和科普展览厅等宣传教育平台,申请建设一批科技体育设施设备,大力宣传科普特色,营造良好科技氛围,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推进素质教育。

6、继续组织学生参加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科协、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各项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和动手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7、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在科技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会公德的课题研究。做好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撰写初稿。

三、常规工作:

(一)常规科普教育工作:

1、做好计划、总结等科普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卢晓强]

2、校园科技氛围的更新及布置工作(宣传栏、科普室、展览室等)。[学校指派的负责教师]

3、科技活动的简讯撰写。[科技活动小组组长]

(二)本学年主要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具体安排:[另附]

(三)科技工作小组人员安排。

组长:梁锦堂

副组长:叶钜明

成员:卢晓强、尹柳崧、罗春明、袁丽仪、谢梅招、钟凤仪、钟扬波、尹雪斐、黎转仪、梁慧芬、徐小玲、吴远仪、黄校明、林琳、黄海霞、康丽、张群。

学校科普教育2021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迎现代化教育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抓好科学教育的意识,并以此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与能力;使学生逐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之一,打造学校的品牌亮点。

二、工作要点:

(一)抓好组织管理,培养骨干教师

科技工作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重视,更要落实。在本学,学校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做好领导管理工作,构建由党支部、大队部、教导处成员以及科技骨干教师组成的管理网络,对各项活动认真组织落实,抓好抓出成效。同时,以骨干教师为带头,带动部分新教师参与到这方面来,增强学校科技项目的实力,使学校科技方面的活动开展得更为活跃、有效。

(二)抓好环境建设,创设科技氛围

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做好科技主题的校园环境布置工作,在校园的环境布置上营造科普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在校园内开辟科技专栏,宣传科技知识,使其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又一个阵地。

(三)开展科技活动,全面推进学校的科普宣传和科学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正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才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今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任,已经愈来愈多地落在青年一代身上。经常勉励青年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他多次强调指出:“广大青少年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根据学校工作的统筹安排,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努力把我校科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科技活动的要点:

A、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展览活动。在学校门口挂横幅;利用学校橱窗开展科普图片展览;利用各班黑板报、晨会课普及科学知识;利用学校广播普及科学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师生中倡导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B、通过学校远教室播放科普知识影片。

C、在师生中开展学校科普征文赛

D、组织开展相关的绘画、小制作、航模等项目的比赛。

(四)发挥我校传统的项目优势,以科技活动推进科学教育

A、继续开展好学校航模制作小组兴趣活动。通过课外科技兴趣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并以此辐射到全校,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

B、参加乡、县各级科技制作比赛,努力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使学校的科技活动更上一层。

(五)在信息技术上争创科技新亮点

信息技术本身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学好信息技术也是爱科学学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培训全校老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每个老师都会用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来上课,营造科普气氛。

(六)本学年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3至4月份: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在我校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中对科技制作、生物实验、标本收集十分有兴趣的同学,建立固定的活动学习机会和场所。

4至5月份:在学校培训和选拔参赛学生,并开展 “科普知识竞赛”。对学生科普文章、日记进行评比表彰。

5至6月份:开设“科技小问题”信箱,让学生把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通过信箱提出来,老师利用小广播解答同学的问题。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以稿子的形式通过信箱传递给老师,稿子一经征用,必定有奖。

7至8月份:学生校外阅读科普读物,收集科普知识,体验科技魅力。

9至10月份:开展学校科技小发明比赛。

11至12月份:将一学年来在科技活动课程中有比较好的学生作品,将以展览的形式向学校领导汇报活动成果。学校对本次活动周的材料进行整理存档。

学校科普教育2021工作计划(三)

一、活动主题:

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

二、活动重点:

1、强化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形成自觉、自愿的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和创新,能利用生活中废旧的物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制作,积极迎接科技创新大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将科普教育工作常态化,确实提高科普教育的工作成效。

三、活动对象及要求:

1、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2、具体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各班主任为科技辅导员,其余学科教师为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须全力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

(2)各班可根据不同的爱好成立多种的科技兴趣小组,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成立校级的科技兴趣活动小组;

(3)各活动小组除要求根据学校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外,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自行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科技活动。

四、活动内容:

1、营造科技氛围,增强科技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让师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多姿多彩的科学教育人文气息,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主要做法有:学校利用宣传橱窗开辟专门的科普宣传栏,各班利用角柜的第一格为“科技角”展示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利用班级的黑板报或学习栏宣传科普知识或进行优秀科技书画作品的展示。

2、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科技教育

将科普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特别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劳技、美术等应用学科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主要做法是:

(1)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操作经验;

(2)确实按学科要求开足、开齐、开好每一节综合学科课程,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提高;

(3)组织和成立各种不同的科技兴趣小组。

3、广泛开展活动,搭建广阔平台

丰富的科技活动是科普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学校将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搭建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既丰富和深化活动的内涵,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施展:

(1)深化“书香校园”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读书获取更多的科普知识;

(2)成立校级、班级科技活动小组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科普应用竞赛或科技创新大赛

4、注重教师培养,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在注重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的同时,多鼓励学科教师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向上争取多名专职学科教师,以优化我校教师结构;

(2)各学科教师要养成自我增强科技教育的意识,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内容;

(3)多鼓励和要求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4)积极推荐相关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专项科技培训。

五、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2021年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2、开放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进行借阅;

3、开辟校园网站“科普专栏”,发布活动通知、主题网站、主题视频等信息;

4、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

三月份:

1、开辟和布置校级和班级宣传橱窗;

2、开展为垃圾分类活动;

3、出一期科普主题宣传黑板报。

四月份:

1、进行一次环境保护知识问答;

2、观看1次以上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展。

五月份

1、进行一次以环保和废物再利用的专题讲座。

2、湿地环保知识竞赛。

六月份:

1、开展一次专题美术作品竞赛或手抄报比赛,评选班级和校级优秀作品

2、工作总结。

篇8:学校科普工作计划

一、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现状

1.思想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

有些领导认为短期内可能不会发生地震, 思想麻痹大意, 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 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指导思想模糊, 缺乏通盘谋划, 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安全建设重要议事日程, 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 造成学校防震减灾教育的薄弱或空白。

2.部分校舍建筑破旧、老化。

校舍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校舍建设应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还需要校舍安全的支持和保障, 校舍建筑必须符合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法形式简单、缺乏吸引力。

当前有些学校不注意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当前中小学的心理特点, 丰富科普宣传教育内容, 创新宣传教育载体, 以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硬件建设上, 没有添置必要的科普宣传器材等硬件设施, 还停留在“墙上挂”的、“板上画”的、“电视放”的, 即把防震减灾的各种挂图挂在墙上, 再把一些防震减灾小常识画在板上, 然后再组织学生看防震减灾录像的简单化模式;在教学方法上, 还比较落后, 采取灌输、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 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声、光、电、数码技术、实物模型、场景再现、情景模拟、地震体验、互动平台等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感受中获得直观体验。在实际效果上,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4.没 有 真 正 进 入 课堂 , 没 有 配 套 的 防震 减 灾 科 普 教 育 的校本教材。

目前大多数学校除了地理教师外, 其他科目老师对防震减灾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 因为教学任务繁重, 所以很多人无法兼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更不用说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纳入课堂。另外, 部分学校的防震减灾教育教材大多自行搜集整理或编印成册, 存在教学内容不规范、衡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5.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疏于开展或效果不佳。

多数学校缺乏组织大型应急疏散演练的经验, 担心组织应急疏散会出现人员踩踏等意外伤亡事故, 存在畏难情绪。

也有部分学校组织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但学生在疏散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 嘻嘻哈哈、勾肩搭背, 慢吞吞地走下去, 疏散演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6.没有形成防震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

由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 学校没有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宣传教育计划, 没有达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四落实”。一些学校存在应付思想, 一旦遇到上级检查, 就突击准备, 做一些表面工作, 只要能顶过去就行, 检查一过又是老样子, 这些学校感觉没有压力, 工作随机性大, 活动不能经常开展, 缺乏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几点建议

1.领 导 重 视 学 校 防 震 减 灾 科 普 教 育 , 形 成 一 套 行之 有 效的长效机制。

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需要教育和地震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各级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意义, 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纳入学校安全建设工作中, 必须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如学校防震减灾避险工作领导小组, 并明确分工, 确保责任和措施到位。2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甚至每个班级也要编制地震应急预案。3加强师资力量的教育培训。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的培训列入教师业务培训计划, 有条件选送教师参加地震部门组织的防震减灾专业知识的培训。4定期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建议教 育主 管 部 门加 强 对 防震 减 灾 教 育 的 考 核 、检 查和督导。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生学习考核内容, 将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作为考核评价标准, 督促学校提高防震减灾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提高防震减灾教育质量。

3.校舍建筑必须符合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各级政府及教育、地震部门要大力推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将每所学校都建成最安全、最坚固的地方。政府教育建设预算中要增加学校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必要成本。国家抗震设防标准要求教学楼尽量设计建设为架空层, 便于学生紧急避险疏散。学校在抓好校舍建设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大操场建设, 使整个校园成为集教学、举办各种活动与避险功能于一体的多用途场所。

4.创新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形式。

创新主要体现在科普作品的创作形式和科普活动的开展形式。目前地震科普作品匮乏, 尽管有不少科普读本, 内容丰富, 但形式陈旧、品种单一、质量不高, 主要以传统理论性图书为主, 缺少亮点和新意。所以提高科普作品的吸引力, 必须改变传统创作形式, 可倾向于动漫电影、漫画书的创作, 增加趣味性, 以通俗易懂、新颖活泼的形式展示深奥的地球物理知识和简便易学的自救互救知识, 打造系列科普精品。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开展形式的创新, 需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广播电视渠道的传播优势, 开展一些集互动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寓教于乐中实现防震减灾知识的消化吸收。

5.创造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载体。

学校要积极丰富教育资源, 增强教育效果, 努力构建防震减灾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和地震局等实践基地, 参观融科学、教育、文化、模拟地震平台为一体的新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厅, 在参观和体验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对地震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震夏令营活动, 邀请一些经历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师生参加, 使夏令营活动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6.让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课堂。

建议教育部门与地震部门联合制订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指导性教学计划, 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建议学校将防震减灾知识融入地理、自然、语文、计算机等学科教学之中。利用自然、地理教材中的地震知识, 渗透防震减灾内容。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邀请专家共同编制防震减灾校本教材, 突出地震成因、监测预报等科学内容, 结合计算机教学开展防震减灾课件制作, 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片, 学会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加强防震减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7.开展好地震应急演练。

学校要把灾害安全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教育形式对待, 改变防灾教育以认知为主, 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使防灾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防震减灾教育不仅是一种科普教育, 还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学校要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 开展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 提高学校的抗震救灾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救互救技能。

8.发挥学校防震减灾教育的辐射作用, 增强社区、家庭的防震减灾意识。

学校可以加强防震减灾公益宣传, 号召学生将学会防灾视为一种生活态度, 树立灾害意识, 强化减灾观念。可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养老院、孤儿院等场所, 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并将这种公益宣传活动作为一种常态继承下来, 改变以往特定地点、特殊时段的宣传形式。并通过学生把减灾避险的意识带给家长, 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 全家一起学习地震应急避险的知识, 真正发挥学校防震减灾教育的辐射作用。

上一篇:大会邀请函汇总下一篇:庆祝建党97周年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