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2024-09-07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精选9篇)

篇1: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理想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近期6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治疗组和腹腔镜治疗组,对比两组不同术式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内镜组在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均小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明显改善预后,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职称论文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早期手术解除胆胰管梗阻,可使病情迅速改善并可减少复发,是治疗ABP的关键,但临床上对此病的早期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将系统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开腹及腹腔镜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胆源性胰腺炎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合理治疗ABP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2例,其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17~,75)岁,平均(53.5±3.6)岁;均以中上腹部痛为首发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腹胀、发热等症状。经B超和CT检查均提示胆囊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部分有肝内外胆管扩张;以上患者经明确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39例有黄疸表现,全组血淀粉酶均>500 U/L、尿淀粉酶均>900U/L,血清总胆红素>30mmol/L,APACHEⅡ评分≥8分者31例;主要病因包括:肝外胆管(包括胆囊、胆总管)结石47例,肝内外胆管结石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急性胰腺胰腺炎3例,胆道狭窄3例。临床分型:轻症非梗阻型19例,重症非梗阻型17例,轻症梗阻型12例,重症梗阻型14例;入院时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1例。

1.2 方法

本组随机分为两组,即开腹手术组(开腹组,n=31例)和腹腔镜介入手术组(内镜组,n=31例),两组患者经积极术前准备,于平均入院24h~72h内开始手术,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胰腺被膜切开引流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或探查)+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周引流术,术后继续按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发症观察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单个脏器功能障碍、腹腔内大出血、胰瘘、胆瘘、肠瘘、腹腔脓肿、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水、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62例均手术成功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住院15~42d,平均住院28d。经术后积极治疗均痊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术后并发3例肺部感染,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应激性溃疡,开腹组并发症6例(19.35%),内镜组2例(6.4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内镜组均显著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d)

3 讨论

3.1 病因与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报道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发病机制是胆道结石及结石迁移过程中引起短暂的壶腹部梗阻,胆管高压,胆道感染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使胆汁返流入胰管,导致胰管及胰泡破裂,胰液外渗,破坏了胰液正常防御机制的结果[5]。其他如解剖学因素、胰腺自身消化、外科手术、胆道蛔虫、肝癌合并胆道出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旁索带、壶腹癌等均可诱发ABP。解除梗阻、抑制胰腺分泌、控制炎症、代谢支持是治疗此病的.4大关键。现代研究认为:彻底治疗ABP并防止复发的根本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较保守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但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有文献报道,首次发病入院即行胆道手术与复发后再行胆道手术的病人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认为临床一般情况改善后行胆道手术是安全的。近来有较多学者认为,经过较长时间非手术治疗无效再行手术,弊端较多:(1)ABP严重程度与梗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如果短时间内梗阻不解除,胰腺病变会进行性加重,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高;(2)大部分患者合并胆道感染,非手术治疗难以清除感染源;(3)在ABP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施行急诊手术,不但增加手术难度,而且会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于ABP确诊患者应对重要脏器进行评估,合理处理并存病,完善术前准备,积极开展早期手术治疗。

3.2 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近年来,就ABP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也存有一定争议,有报道认为,内镜治疗可以避免开腹手术对已处在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状态下患者的再次打击,早期内镜干预可明显缩短梗阻型ABP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组研究也证实与开腹组相比,内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内镜治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内镜治疗能够达到安全、有效、微创、迅速地解除梗阻,引流减压,能够达到分期分步的治疗目的,避免了开腹对腹腔及胰腺组织的损伤和侵袭,对患者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使胰腺脓肿、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把手术风险减小到最低。因此,早期行内镜治疗,完全可以取代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尤其适合于高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篇2: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2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共64例, 其中男36例, 女28例;年龄11-78岁, 平均47.2岁;住院时间10~55d, 平均24.6d。单纯胆囊结石31例, 胆总管结石25例,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结石嵌顿6例,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轻型56例, 重型8例, 其中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1996年第2次方案诊断标准[2]。

诊断标准:①血、尿淀粉酶升高;②CT扫描提示胰腺明显增大, 局部有不同程度出血坏死, 胰周积液;③体格检查:上腹部、腰部压痛, 皮肤、巩膜不同程度黄染;④胆红素升高, 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1.2 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

56例轻型患者行CT扫描提示胰腺有不同程度的肿大42例, 余14例均未见胰腺肿大或坏死, 入院后首先予以非手术保守治疗, 包括控制饮食或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抗酸、应用胰酶抑制剂、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34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分别在1~4周后择期手术, 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2例因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致胆囊炎急性发作者, 在入院后2~3 d内施行胆囊切除术。8例重型患者中, 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入院后2例行CT扫描提示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渗液, 胰腺有不同程度坏死 (30%~40%) , 1例CT示胰腺坏死50%以上, 腹腔内大量渗液, 此3例入院后2~3 d内行早期手术, 术式为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胰床松解引流术;5例行CT扫描提示腹腔内少量渗出, 胰腺坏死<30%, 予以保守治疗2~4周, 待症状完全缓解后择期手术, 术式为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

2 结果

56例轻型患者均治愈出院, 未出现并发症。8例重型患者中, 早期手术3例, 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 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其中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MODS。7例延期手术患者中, 有1例于术后第2天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

3 讨论

近年来以为, 当AGP胰胆管梗阻后, 内压增高可能将结石推出壶腹部, 从而解除梗阻, 使胰腺炎得到缓解。但也有研究表明, 胆道梗阻的时间与全身和胰腺局部的病理改变成正比, 尽早去除嵌顿结石, 能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 阻断胰腺炎的病理进程。因此AGP的治疗要兼顾胰腺炎和胆道疾病两者的处理。轻型AGP以胰腺病变为主, 早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防治并发症, 抑制胰酶、补液及抗感染, 预防胰腺的自身消化及坏死组织的感染。病情缓解后再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 但间隔时间目前仍无定论, 一般应选择在病情缓解1~4周左右较为适宜, 此时胰腺已得到充分休息, 局部组织水肿、粘连已缓解。但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要注意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病情加重时要及时手术, 本组患者中轻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好转后择期手术, 22例轻型患者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而早期手术。

重型AGP患者的治疗方案, 采取手术治疗已经达成共识, 但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仍一直存在争议[3]。过去一旦确诊就要早期手术治疗, 但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手术并不能阻断重症胰腺炎的发展, 亦不能降低病死率。本组早期手术3例, 死亡1例。随着有效抗生素和生长抑素的使用,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早期保守治疗病情好转, 血淀粉酶等恢复正常, 但手术时依然可以发现腹腔内炎症明显, 手术风险大, 因此对于AGP患者需综合考虑胆道疾病性质、胰腺病变程度以及全身状况, 并参考胰腺CT来辅助判定腹腔内炎症情况, 决定选择早期手术还是延期手术。总之, 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应正确判断和选择治疗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 以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安崇贵, 马祖华.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2006, 9 (3) :173-17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1996年第二次方案) [J].中华外科杂志, 1997, 35 (12) :773.

篇3: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39例患者,男35例,女4例;年龄38~76岁。36例患者入院时表现为急性胆绞痛或持续性中上腹、左腹部剧痛、左腰部放射痛及全腹剧痛,伴不同程度腹胀、恶心、呕吐。3例患者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肉眼血尿,休克、无尿。5例伴有黄疸。体温升高21例,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反跳痛。彩超提示结石性胆囊炎39例,其中伴胆管结石5例,胆管扩张7例,胰腺水肿19例。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或频发室早16例。高血压5例。实验室检查:血钙降低35例,血尿淀粉酶增高39例,TG增高21例,ALT、AST增高9例,TBIL增高5例,血糖增高8例,尿蛋白隐血阳性9例,血尿酸增高3例,白细胞增高26例。

39例患者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度分级:重症急性胰腺炎无脏器功能障碍者为1级,伴有脏器功能障碍者为2级[1]。1级22例,2级1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 严密监护动态观察。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抑酸、抑酶、解痉,应用生长抑素、抑肽酶、阿托品等药物。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对症支持治疗。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手术治疗(松解粘连,切除胆囊,胆管引流,腹腔冲洗引流等),术前术后均予以中医药配合治疗、胰外疾病及并发症的治疗。

1.2.2 中医 肝郁气滞型21例:证见脘腹及右胁疼痛,身热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苔白,一般情况尚可。治宜疏肝理气、清热通便。方药:①口服胰胆炎合剂,1支/次,3次/d;②清胰汤加减,煎为100ml,胃管注入,2次/d。脾胃湿热型9例:证见脘腹胀痛拒按,恶心呕吐,小便短黄,大便秘结,少虚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沉迟,治宜清热逐瘀。方药:①胰胆炎合剂;②清胰汤加减,均口服。脉沉迟加川芎、葛根,或静滴参脉注射液。肝胆湿热见黄疸加茵陈、蒿本,或静滴茵栀黄注射液。湿热壅盛型9例:证见脘腹胀满拒按,痛如刀割,身热口干尿黄便秘无虚恭,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或滑数。治宜攻下逐瘀。方药:①胰胆炎合剂;②膈下逐瘀汤加减,腹胀著加大黄、芒硝;少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或苍术;呕血黑便,血尿加白茅根、菖蒲;嗜睡、谵语脑病加僵蚕,静滴红花注射液或灯盏花素注射液。

2 结 果

39例患者,治愈38例(97.4%),无效1例(2.6%)。无效1例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入院时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无效,自动出院。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共同通道和胆石移行学说已得到共识。若合并胆道炎症,则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溶血卵磷脂等均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加重胰腺的炎症过程[2]。当胆系炎变、结石等改变时胆道压力增高,同时有不同程度胆道及壶腹部水肿或粘连,使胆道正常通路畸形,引致不同程度胆汁瘀积,导致胆道压力增高。因此,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发病因素。

急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胁痛”“黄疸”和“脾心痛”范畴,发病急、病情凶险,多由饮食不节、酗酒而引起;肝失疏泄而壅脾塞胃,或湿热相交壅结肝胆而成黄疸,病进正虚邪陷,脾失统血,则成气血败乱之厥脱证。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有血尿淀粉酶增高、低血钙、血TG增高、白细胞升高等特点。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等检查,早期诊断分级,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以胰腺病变为主的治疗原则,我们在西医系统处理基础上,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予以泻热通腑行气疏郁法以消积导滞、泻痞除满,以清胰汤、胰胆炎合剂、膈下逐瘀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配合茵栀黄等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迅速改善,血尿淀粉酶、血钙、血TG等恢复正常或近正常范围时及时采取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冲洗引流腹腔,松解胆囊区粘连,切除胆囊、胆管炎、胆管梗阻者探查胆管引流,术后继续采取中西医结合恢复治疗,效果满意,从病因得以治疗,减少并发症及日后复发可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2000年杭州会议)[J].胃肠病学,2002,7(1):53-54.

篇4: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4例,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综合治疗组)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 每组各42例。观察组中, 男26例, 女16例;年龄24~56岁, 平均40岁;发病原因:酒精因素13例, 胆道疾病33例;病程1~12h。对照组中, 男25例, 女17例;年龄26~58岁, 平均42岁;发病原因:酒精因素10例, 胆道疾病32例;病程2~14h。所有患者均按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提出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判定。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和呕吐和腹胀, 严重患者可有发热、黄疸表现, 体征上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 部分患者因肠梗阻有移动性浊音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措施, 包括禁食、禁水, 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阻断并发症及抑制胰腺分泌, 控制炎症发展, 开展相关手术治疗 (具体略)

1.3.2 观察组

进行综合诊治, 具体如下。

1.3.2.1 基础治疗

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 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汁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需胃肠减压, 进行支持疗法[3], 静脉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营养, 应用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使用H2受体阻断剂减低胃酸的分泌抑制胰腺分泌抗胰酶。

1.3.2.2 抗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

1.3.2.3 中药方剂内服

部分轻型患者可同时服用中药辨证治疗, 属肝胆郁结采取疏肝利胆解郁, 肝胆湿热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热毒内结则清热泻火解毒。可以柴胡疏肝散合清胰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恶心呕吐加半夏, 内有温热加黄芩, 血瘀征象加丹参、当归等。

1.3.2.4 手术治疗

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进行非手术治疗待病情好转后依据症状和发病部位判定是否手术治疗, 对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急性胆道阻塞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者采取切除胆囊, 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手术治疗并常规附加胆道引流去除梗阻、降低胆胰管内压, 若出现胰腺出血坏死必须清除坏死组织后进行腹腔引流缓解胰腺病变。

1.3.2.5 相关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 防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绝对禁食、禁水, 监测血气变化[4], 进行吸氧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4周观察症状、体征, 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体征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27例, 有效14例, 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7例, 有效19例, 无效6例 (死亡3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1例胰腺脓肿;对照组6例并发症, 包括2例呼吸衰竭、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患者, 另3例为胰腺脓肿。

3 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中所占比例超过总数的2/3以上, 我国为胆石症多发国家, 急性及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为胆系疾病。至于发病机制, 上世纪Opie首先提出胆胰共同通道学说, 从解剖学上提出胰管和胆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汇合成共同通道共同通道阻塞引起胆汁反流入胰管引发胰腺炎, 后来有学者提出了功能性共同通道的存在, 认为是多种原因导致壶腹部嵌顿包括胆石嵌顿蛔虫堵塞胆总管及胆道感染所致Oddi括约肌痉挛使胆汁排出障碍胆道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力使得胆汁逆流入胰管内引发。还有人认为胆石从胆道滚动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中刺激Oddi括约肌致其充血水肿痉挛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甚至逆向收缩形成暂时性的或功能性的梗阻引起胆汁反流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引发[5]。

我们采取综合性的诊治措施, 采取了抗休克, 改善微循环, 抑制胰酶分泌, 营养支持, 中医方剂内服等办法, 由结果看出疗效甚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的合理应用可使大部分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得到治疗, 在改善患者症状同时也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做好了术前准备。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急性水肿型预后良好但如果胆道病变治疗不彻底一次发作后常有频繁发作相随出血性坏死型预后仍较严重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对于本病手术时期及手术方式问题目前争论较多, 我们认为只要症状不是特别严重, 各项指标还在可控范围内的话先行保守治疗, 而对症状相对严重者也应在积极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病人的急性症状已缓解之后再采取延期手术, 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经使用各种支持疗法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术式应根据胆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 对于胰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胰腺引流胰腺切除等术式[6]。至于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选择, 首先要鉴别有无胆道梗阻、病变, 判定临床表现是以胆道为主还是以胰腺炎为主, 再选择适宜手术, 因此其个体差异化治疗很重要[7]。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 加上电子化技术的运用,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也开始使用内镜治疗[8], 有病例研究者证实, 内镜治疗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能够有效地降低胆胰管内压, 缓解胰腺病变, 部分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系胆管末端炎性狭窄所致, 内镜治疗后可使狭窄情况改善防止反复发作, 加上内镜创伤小可使胰腺脓肿、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9], 但是还应看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病情变化快, 内镜手术的实施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大, 病情的判断很关键, 而且对于一些结石嵌顿、狭窄特殊部位的患者不宜采取内镜。我们在治疗中还进行中医治疗, 除上述方法外, 茵山莲颗粒作为一种中成药, 口服方便, 所含茵陈、桅子、半枝莲、板蓝根、五味子等中药可使体内合成“胰酶素”, 实现胰胆同治的功效[10],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综合规范有效的诊疗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4例,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综合治疗组)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 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善上的差异, 指导临床诊治实践, 提高医护能力。结果 观察组显效27例, 有效14例, 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7例, 有效19例, 无效6例 (死亡3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规范有效的诊疗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胰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伍雪冰, 陈永彤, 方文, 等.重症胰腺炎的评估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6) :523-524.

[2]毛恩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与处理的再认识[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 34 (6) :370-372.

[3]杨连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 2008, 40 (3) :7.

[4]於彩霞, 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08, 6 (14) :35-36.

[5]朱小建, 葛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 :21.

[6]王晓松, 葛春林, 郭仁宣, 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2, 11 (3) :131-134.

[7]熊进文, 刘忠民, 黄海球.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个体化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1) :20.

[8]邵子力, 彭和平, 汪普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J].广东医学, 2007, (7) :55.

[9]庞林元, 潘春生, 刘畅, 等.内镜治疗1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2) :160.

篇5: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选择不同时机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接受早期手术(发病72h内)治疗;B组接受择期手术(入院2~4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预后结局。结果:A组术后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B组,住院时间较B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无患者死亡,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9.53%,死亡率1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宜实施早期手术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关键词】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老年;早期手术;择期手术;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089-02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占急性胰腺炎50%以上。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主要由胆道炎症、结石等因素引发胰管梗阻,从而产生胰腺黏膜屏障损伤、胰液外漏、胰腺组织自我消化等临床综合征[1]。目前,手术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首选治疗方案,但是目前对于其手术时机存在争议。本研究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胆囊炎分别实施早期手术及择期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选择手术时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制定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70.2±6.9)岁;胆囊结石19例,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B组: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9±6.5)岁;胆囊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6例。纳入标准:符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肾、肝、心功能不全者;血液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或免疫疾病者。两组患者结石类型、年龄及性别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抗酸药、禁食禁饮、抗生素、调节酸碱度及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A组接受早期手术(发病72h内)治疗,B组接受择期手术(入院2~4周)治疗;A组28例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术,15例接受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术;B组30例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术,13例接受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术;术后均清除胰周坏死组织,进行多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Apache II评分由年龄评分、急性生理学评分(APS)、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PS)三个项目组成,其中APS有12项参数,每项0~4分;年龄评分0~6分;CPS2~5分;理论最高分71分,分数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3];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pache II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 A组术后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B组,住院时间较B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预后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无患者死亡。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9.53%,死亡率11.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主要由胆道结石所致,壶腹部胆石嵌顿或迁移,产生Oddi括约肌水肿及痉挛、胆、胰管梗阻,引发胰液及胆汁难以排出,或者胰液及胆汁逆流,因胰酶异位激活促使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形成胰腺及胰周、全身性炎症反应。目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取出结石,解除胆管及胰管梗阻,从而起到控制病情发展作用。但是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尚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4],早期手术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利于患者恢复;也有学者认为,早期手术难度较大,延期手术可取得更为满意效果。

为探讨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最佳手术时机,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早期手术及择期手术治疗,结果显示,A组Apache II评分与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P<0.05),表明早期手术更加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

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因自身机能衰退,病情发展更快,特别是伴有胆道梗阻患者,有中毒症状,导致黄疸进行性加重,需要实施早期手术防止病情恶化,挽救患者生命[6]。多数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伴有化脓性胆管炎,会加快炎症发展,导致器官衰竭;通过早期手术解除梗阻,引流胰液及胆汁,有效配合抗炎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效果[7]。有学者研究认为[8],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可尽早将胆道梗阻解除,从而阻止胰腺进一步坏死,可提高其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从本研究结果中可发现,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39.53%,死亡率为11.63%,显著较A组高(P<0.05)与以上学者报道一致,进一步证实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择期手术并发症较多,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功能失代偿,产生应激反应,若经药物治疗未有效控制炎症,产生脏器功能衰竭,可能导致患者死亡[9-10]。

综上所述,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应接受早期手术治疗,可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挽救患者生命,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姜书勇,庄岩.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感染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5-86.

[2]张海清,张学利,单远洲,等.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3):351-354.

[3]任艺,邵旦兵,刘红梅,等.MEWS评分 S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预后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8):711-714.

[4] 汤亲青,方茂勇.4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切除术疗效分析和手术时机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3):176-178.

[5]杨颜梦.早期内镜治疗和开腹治疗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9):1238-1241.

[6]刘继东,阎玉矿,廖红霞,等.腹腔镜早期手术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8):764-767.

[7]杨俊,唐德涛,邓兵,等.内镜介入联合腹腔镜灌洗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384-386.

[8]陈洁,邓登豪,刘军,等.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120h内内镜治疗的价值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2):145-148.

[9]胡文江,王燕鹏,刘军,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6):379-382.

[10]毛伯能,张学俭,曹惠明,等.ERCP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4):592.

篇6: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关键词:早期内镜介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2]是由于vater壶腹部结石嵌顿所致, 小结石不断的通过壶腹部而引起痉挛, 而大结石则因间断嵌顿而引起阻塞, 阻塞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壶腹部受阻, 胆汁即可逆流进入胰管。大量事实证明, 高压胆汁逆流胰管在胰腺炎的发病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发病快的特点, 如果疾病发生后, 不采取及时的治疗, 病人的死亡率会很高, 治疗时间不及时[3~4]也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本实验选择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 48例入住我院经确诊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的患者。在此实验基础上, 为研究急性胆源性胰腺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5]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入住我院并已确诊为重急性胆源性胰腺的患者48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20例, 男女比例为1.40:1, 年龄范围27~45岁, 平均年龄 (34.3±1.4) 岁, 入院前发病时间3~78h, 平均21h, 均为首次发病入院。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患者治疗前病情、病程、合并症、性别、年龄及各参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患者在治疗期间, 禁止使用与试验无关的药品和仪器。

1.2 纳入标准

(1) 年龄≥18岁; (2) 症状首发到入院≤82h; (3) 血清淀粉酶或者脂肪酶≥正常高限3倍; (4) 血清总胆红素≥36μmol/L; (5) 明确发现胆道结石, 或者B超、MRCP检查提示, 胆总管下段梗阻、胆总管直径>8mm; (6) APACHE-Ⅱ评分≥8分或者Balthazar CT分级为D级或E级; (7) 体温≥38.5℃; (8) 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试验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首先均采取保守治疗,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服用抗感染药物、补液及抑制胰腺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等治疗, 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其中实验组患者依病情在发病1~7d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根据病人病情, 选择性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胆总管取石、鼻胆管引流术。术后, 2组患者仍需进行后续治疗观察。以2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为观察指标, 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 资料中数据的比较用t检验, 测定值以表示,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 P<0.05表示数据间有差异,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表1)

2.2 结果分析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 在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这也许是因为内镜介入手术是微创手术, 同时又能对疾病进行彻底根除产生的。因此得出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明显, 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 讨论

胆源性胰腺炎即由于胆管疾病引起的胰腺炎, 如胆管 (胆囊和胆管) 结石、胆管蛔虫嵌顿或阻塞在胆总管下端时, 奥狄氏括约肌水肿和痉挛使壶腹部狭窄, 当胰管开口受阻而胰腺分泌旺盛时, 胰管内压力就会迅速上升而损伤胰管上皮, 使胰液逆流至胰腺实质, 胰泡细胞受损, 细胞内酶原颗粒破裂, 大量酶原被激活, 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胆源性胰腺炎最好采取手术治疗, 做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 T形管引流, 以解除病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很难统计出确切的数字, 因为诊断急性胰腺炎并非完全准确, 而且诊断胆结石的手段不是十分有效。不管怎样, 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地理位置是不同的。西方国家的报道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在50~465人/百万, 而且发生率在不断的增加。增高的原因不清楚, 这与酗酒的增加、结石的发生率增高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有关。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在50%, 但不同的研究和不同的人群是不同的。一项意大利的研究认为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危险率与饮酒超过40g/d有关, 提出一般的饮酒会增加由于胆结石所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

注:与治疗前比较, ‖表示P<0.05

胆源性胰腺炎的表现有腹痛、腹膜炎、低血压、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胆源性胰腺炎如果为重型胰腺炎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 其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商, 许多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因此。对胆源性胰腺的防治十分重要, 应及时治疗胆管疾病, 如去除胆管结石, 尤其胆囊多发性小结石, 有可能经胆囊管排入胆总管嵌顿在下端, 引起胆汁逆流。因此, 对胆囊多发性小结石伴有胆囊炎者应做胆囊切除术。注意饮食卫生、一旦发现有肠道蛔虫应及时驱虫。防止发生胆管蛔虫症。有胆管结石者应少吃油腻食物, 防止诱发胆源性胰腺炎。本次试验所用的方法之一,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 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并进入乳头开口部、胆管或胰管内, 注入造影剂, 作X线胰胆管造影。ERCP为一种无创或微创肝、胆、胰系疾病重要的诊治方法。对有胆总管结石行EPT取出结石, 有蛔虫的取出蛔虫, 肿瘤则放置支架;如条件不允许, 可先行鼻胆管引流减压。待病情好转后再行上述治疗。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是一种根据其发病原因而采取的根治性疗法, 治疗效果明显, 安全性高。保守治疗只能对疾病进行控制, 而不能进行根治, 因此难以取得如此迅速直接的效果, 而传统开腹手术虽可达到排除结石、胆胰管减压的目的, 但对患者的创伤大, 术后患者的护理困难[6], 恢复时间长, 加重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受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谢钧韬, 叶建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进展[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 9 (5) :357~366.

[2]闫坤.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新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4) :124~126.

[3]王焕根, 方孙阳, 吴志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和手术时机[J].浙江创伤外科, 2009, 14 (2) :167~168.

[4]张雄文, 张业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 29 (2) :259~260.

[5]张立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式的不同选择[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9) :244.

篇7: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体会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胆源性;外科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胰管与胆总管的“共同开口”或 “共同通道”,在急性胰腺炎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发生相当普遍。最常见的原因有胆结石、感染、胆管蛔虫病、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壶腹部括约肌痉挛、壶腹部狭窄等[1]。其特殊性在于其发病原因为胆道疾病所致,病情复杂且变化多端,何时解决胆道问题,怎样解决胆道问题,成为临床工作讨论的一个焦点。该疾病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 20%~30%,必须及时处理[2]。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2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5-88岁,平均51.2岁。24例中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16例,其中其中单纯胆囊结石6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18例。20例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所有病例均经生化检测及B超、CT检查,诊断明确。

2诊断标准[3]

(1)急性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2)上腹部压痛、反跳痛;(3)血尿淀粉酶升高;(4) B 超或 CT提示:胰腺肿大,质地不均,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5)能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胰腺炎(酒精性、高钙血症、高脂血症和外伤等)。

3治疗方法

3.1非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禁食,予以胃腸减压,抗生素,静脉补液,胃肠外、鼻-空肠营养支持、制酸以及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对血糖升高的患者予以胰岛素静脉泵控制血糖,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及腹部体征的变化,监测血尿淀粉酶、血糖和血白细胞总数等。

3.2手术治疗 轻型16例,早期手术(48 h内)4例,限期手术(住院期间)6例,择期手术(3周至3个月)6例。重型8例,早期手术3例,非手术治疗后择期手术5例。手术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钳或胆道镜取石;并且采取清除坏死组织以及胰周多管引流。

4结果

全组24例手术病例均获痊愈。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1例,急性肝功能损伤1例,胆道残留结石1例。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均痊愈。急性肝功能损伤经保肝治疗,术后1周复查肝功能正常。胆道残留结石后期经胆道镜处理痊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4d。术后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病例。

5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于结石嵌顿于Vater壶腹部或小结石通过壶腹部时致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致胆汁逆流和胰管内高压引起一系列反应所致[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变特点是同时存在胆管和胰腺损害,非梗阻性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无论轻症或重症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待胰腺炎的症状控制后,择期手术治疗胆石症,以防胰腺炎的复发。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轻症早期宜行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型胆源性胰腺炎向重症胆源性胰腺炎转变,或伴有化脓性胆管炎症,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去除胆管梗阻,充分引流胆汁胰液,阻断轻型胆源性胰腺炎向重症胆源性胰腺炎转化。重症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主张急诊手术,解除胰腺和胆管梗阻。手术方式应视个体情况而定,胆囊切除术为其基本方式,伴有胆总管结石、蛔虫、胆总管扩张则同时行胆总管探查加 T 形管引流术。在手术处理胆管结石的同时不一定处理胰腺炎本身,而在处理胰腺炎本身的同时应处理胆管结石。

患者术后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5],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应用药物以抑制胰酶分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治感染情况发生,同时可控制消化道出血,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抗生素进行选择时一般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喹诺酮类联合使用,可通过“血胰屏障”,同时使用甲硝唑可有效防治厌氧菌的产生,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时,应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明确诊断,以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6]。 针对轻症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措施,重症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同时,术后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对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7-581.

[2] 张金文. 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40-141.

[3] 章由贤,林华鹏,戚峰等.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24-226.

[4] 李明武. 1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1):87-88.

[5] 陈志军,周华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68 例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36-38.

[6] 徐大勇,陈健,胡宪明,等.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9):28-33.

篇8:两种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髌骨骨折患者, 其中, 男31例, 女15例, 年龄19~67岁, 平均36.1岁;均为新鲜髌骨粉碎性骨折, 骨折块分离间距为0.6~5cm, 平均2.6cm, 骨折后3 d内手术。骨折粉碎程度:骨碎块3块者19例, 4块者18例, 5块及以上者9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A组25例, B组21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无明显差异性,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24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 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 (聚髌器) 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 术前选择大小、型号合适的聚髌器, 高压蒸汽消毒。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 髌骨前横弧形切口, 暴露髌骨骨折部, 然后, 用掌心挤压或叩击髌骨史关节面解剖复位, 修补股四头肌扩张部和关节囊, 并通过体察髌骨关节面“台阶”是否消失, 从而判断髌骨断端的复位情况。复位准确后用复位钳临时固定, 选择直径比髌骨直径小10%~20%的髌骨爪置于0c℃的无菌冰盐水中5min, 将髌骨爪的五个爪支及腰部展开, 安放在髌骨上, 用40℃无菌盐水纱布热敷髌骨爪, 使其恢复原状并固定到髌骨上, 做膝关节屈伸动作。B组2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 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 将2根克氏针纵行穿过髌骨上下极, 再用钢丝“8”字型绕过双克氏针尾, 并收紧结扎, 术后石膏托外固定2周。

1.3 术后处理

术后A组除髌骨下极和全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 需要石膏托外固定3周外, 其余患者均无需外固定, B组除四块以上骨碎块的患者, 需要石膏托外固定2周外, 其余患者均无需外固定。术后第二天可进行静力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术后1周可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

1.4 疗效评定标准[2]

优:膝关节功能正常, 无疼痛, 无肌萎缩, 行走自如, 伸屈与下蹲无困难;良: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 无疼痛, 有轻度肌萎缩, 行走自如, 下蹲稍差;可:有时疼痛, 有肌萎缩, 屈曲受限, 但>90°, 平地行走无跛行, 上下楼及下蹲不便;差:疼痛, 有肌萎缩, 屈曲不足90°, 下蹲困难。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在SPSS11.0统计软件上进行, 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13.5个月。其中, A组患者经记忆合金髌骨爪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 优良率为96.0%, 而B组患者经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 优良率为90.5%, 经统计学比较分析, 无明显差异性。见表1。

3 讨论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 在膝关节的生理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治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 治疗髌骨骨折的目的是使其尽可能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记忆合金髌骨爪是由钛镍合金组成的内固定材料, 符合张力带原则, 其纵向压应力足以对抗髌骨的牵张力, 从五个不同方向产生聚合力, 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记忆功能、超弹性功能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退变性, 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可以很好地实现髌骨骨折的内固定[4]。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可以说是一种经典术式, 具有较可靠的生物力学固定效果, 手术方法简单易行, 由于每根钢针各缠绕一根钢丝, 均匀地压于髌骨面, 避免了钢丝对髌韧带形成压力而造成的髌韧带坏死、吸收等现象, 但此法在应用时最易出现克氏针、钢丝松动, 影响治疗效果。另外, 克氏针的位置、粗细掌握不当也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影响息膝的功能锻炼[5]。本组资料分析发现, 两种术式对于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其临床效果, 无明显差异性, 均适合早期锻炼, 可促进骨折愈合且具有并发症少的特点。综上所述, 可以认为, 记忆合金髌骨爪 (聚髌器) 切开复位内固定比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复位内固定效果更理想, 尤其对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体现出较好的优越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748-756.

[2]蔡延禄, 林瑞忠, 张伟达.基层医院几种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 2009, 30 (3) :414-415.

[3]李小苏, 陈志红, 徐宏和.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J].中国骨伤, 2004, 17 (1) :32.

[4]孙秋成, 许万洲.不同方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医正骨, 2008, 20 (9) :57.

篇9:有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之初探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3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6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15例,男女比例0.46:1;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为(47.43±2.12)岁;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恶心、腹胀、呕吐以及腹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发热121例(占72.02%),休克2例(1.19%),显性黄疸56例(33.33%);初次发病患者86例(51.19%),再次发病82例(48.81%),已切除胆囊17例(10.12%);经彩色多普勒或者CT检查发现,存在胆囊或者胆管结石的125例(50.59%),存在胆道蛔虫3例(1.78%),存在胆囊炎但无结石的40例(23.81%);经检查确诊水肿型胰腺炎121例(72.02%),出血坏死型胰腺炎47例(27.97%);所有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发现,ALT全部大于40 U/L,有128例ALT大于150 U/L ,有72例血清直接胆红素大于40 μmol/L ,血尿淀粉酶全部存在显著性增高。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 有101例患者在入院24小时-72 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治疗,有11例进行胰包膜切开+小网膜腔引流治疗。

1.2.2 非手术治疗 有67例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进行胃肠减压,给予水电解质补充,应用生长抑素进行早期治疗,同时给予能透过胰腺屏障广谱抗生素药物治疗。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病情明显缓解后,进行延期手术的28例,11例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9例进行开腹手术,8例进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Oddi括约肌切开手术。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均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没有死亡病例产生,手术治疗并发切口感染8例,腹腔脓肿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治疗疗程最短的20天,最长的60天。

3 讨 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为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临床疾病,临床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1],但经临床观察发现,手术治疗的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临床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争论。168例患者全部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存在胆道梗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一般主张进行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其手术主要以解除胆道梗阻为目的[2],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保守治疗后延期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延后时间太长,容易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3],并且经临床实践发现,保守治疗延期手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较比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创伤炎症反应轻和免疫功能干扰少的优势[4]

综上所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早期急诊手术或者非手术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勋.老年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2):1162-1163.

[2] 胡险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83-84.

[3] 莫瑞祥,胡虞乾,杨威,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广西医学,2007,29(3):415-416.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羊年的新年贺卡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