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24-08-2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选6篇)

篇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皖发[2005]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2、全院各级党组织、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皖发[2005]8号)文件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自觉增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抓好课程建设,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改革,保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深入进行研究、分析,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讨论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要求,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教学环节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在考核方式上,将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和课堂考试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党委宣传部门、团委、各教学系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抓好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途径,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党政机关领导定期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教务处负责统筹安排教学计划,计入1个学分,实行学年考核制。要保证对形势政策教育的投入,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形势政策研究、形势政策课及形势政策专场报告会。

3、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育人功能。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利用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在民族精神、科学与人文教育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哲学社会课程教学要充分结合国情,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4、增强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自觉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给大学生以潜 移默化的影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要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育人水平的稳步提高。加强对任课教师教学和育人效果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评优评先挂钩。

三、创新教育方式,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构筑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推进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构筑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加快大学生思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各类学科技能大赛等活动,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唱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创文明校园、做文明学子”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综合治理,进一步美化新校园,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平安、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良好育人功能。加强院内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校内出版物的审查和管理,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2、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学生思想、心理网页,努力提高网络服务水平,配备专职人员,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实施有效管理,及时清除网上有害信息,严防各种有害信息传播,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使之成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的新渠道。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政治意识、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全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 划,设立社会实践学分,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锤炼思想品质和职业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方面的要求。建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针对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评定,计入学分,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推荐就业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每年设立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确保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鼓励专业教师和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照教学实习标准,计算工作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大学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学生反映的一个一个问题抓起,切实加强大学生宿舍、食堂、澡堂和活动场所的管理,认真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活动的合理需求,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服务的育人功能。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尽快修订和完善学生管理的条例和规定,积极推进符合形势发展变化和学生成才需要的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院领导联系到系、中层领导联系到班、班主任联系到本班级学生宿舍的“三级联系制”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联系制工作。任课教师要主动参加所教班级学生组织的活动,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社团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健康,经常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严格学习纪律,自觉养成严谨求实、勤奋好学的学风。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有关需求,热心为广大同学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多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切实为大学生排忧解难,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加快新校园建 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二是成立专门组织,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大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每年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经费,专款专用,通过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其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入学或中止学业,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勤工助学、奖学金为重要手段,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社会资助为辅助办法的多元资助体系。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库,实行动态跟踪式管理,建立公助特困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每名特困生每月基本生活费不低于150元。三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由“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每个部门都要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摆在重要位置,每年在解决大学生最关心和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问题上都要有措施和实际效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既要体现经济上、生活上的关爱,又要做好思想上的引导,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3、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开设就业指导课,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探索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工作机制,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搭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学生就业平台。要加强人才市场研究,实现就业的信息化管理,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同时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确保每年的就业率逐年提高。要把学生就业率作为调控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切实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和专业调整,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配备专职人员、设立专项经费,确保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能深入扎实地开展。

4、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中心”,配备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1—2名和管理人员,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基础、学生工作干部为重要力量的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设立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经费,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重点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心理素质测评和心理咨询指导及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与干预机制。

要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通过个别咨询、集中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热线电话、网络咨询、心理测试等活动,有针对性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 理咨询选修课,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开展谈心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五、发挥政治优势,强化党团和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把优秀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稳步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数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学院党校的作用,加大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定期研究分析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学生入党前、入党后的培养、教育统筹起来进行,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把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作为学生党建的重要举措。

2、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各级团组织要按照“构建青年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落实工作,要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创新团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和培养,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完善制度,不断加大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工作力度。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带”促“建”。要从共青团特点出发,保持共青团干部的年轻化,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团干部的培养、选拔和考核工作。

3、发挥学生组织和班级的作用。院、系学生会是大学生的群众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积极发挥学代会作用,经常听取学生代表对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和完善学代会代表调研、提案制度。各类学生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的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发挥班级在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中的职 能,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努力把班集体建设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

4、发挥大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要立足我院实际,完善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修订和完善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从政策、经费和活动设施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促进学生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通过举办社团活动、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等方式,进一步促进社团发展、提升社团层次。要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学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建立大学生社团活动专项经费制度,并积极支持、引导和监督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优惠和支持,为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六、加强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1、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按照新课程体系设置要求,积极探索,创造性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培训体系,通过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短期培训、社会考察、学术交流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建立健全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训、考核、奖惩管理机制。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负责所管辖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班主任开展工作。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并协助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学生规模和专业特点,条件成熟时,每个教学系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员,每个班要配备一名班主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职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足配强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主要从应届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较高素质的教职工中选聘,专职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班主任主要从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兼做学生班主任是专业教师应尽的义 务,没有特殊理由而拒绝兼做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考核不合格者,在各种评优和教师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考核不合格者调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岗位。

要继续搞好辅导员、班主任培训,并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每年学院对辅导员、班主任集中培训一次,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增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工作水平;定期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和专题研讨,积极组织考察、交流活动,丰富经验,开阔眼界,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学位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要切实解决好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实际问题。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课程教学的,其教学工作量按专业教师标准计算。适当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津贴。专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评聘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职务,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在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充分考虑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同等条件下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优先晋升、聘任。

七、动员各方力量,全方位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积极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必须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横向联系、纵向沟通,协调一致,密切配合,进而形成和谐、科学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德育工作格局。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辟校内外结合的育人渠道或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继续开展军民共建、校企共建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要发挥好优秀毕业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在校大学生面对面地探讨理想、人生和成长、成才等问题。要逐步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有效机制,定期交流反馈信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互动,全社会关心支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德育氛围。

八、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 结合、各个方面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党委会议要定期听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全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考评职能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每学期要专题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将其纳入工作计划和任期工作目标,认真抓好落实。学院各部门要明确自身工作的育人责任,按照学院党委的总体部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专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课题立项,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3、整合校内广播、电视、报纸、出版物、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教育资源,开辟专题栏目,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浓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环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同作用,真正形成全院上下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4、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根据学院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并落实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不断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依法治校,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优奖励制度,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动作用,学院每年评比表彰和奖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

5、重视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美化校园。要注重安全教育,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稳定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安、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需要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学院各级党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落实,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贡献。

篇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委员会文件 地大党字〔2005〕25号

------------------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以下简称16号文件)和全国、湖北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我校各单位、各部门切实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进一步完善我校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形成重点突出、职责明确、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全面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16号文件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6号文件对于高等教育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渗透;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看待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当前,我校正致力于建设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各单位、各部门要深刻领会16号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把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与实现我校办学目标结合起来,始终摆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首位;要切实以16号文件作为今后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统筹规划,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要继续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和我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拓展工作途径,创新教育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16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秉承求真务实作风,发扬光大优良传统

长期以来,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努力建立和完善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全面成才需要的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我校的优良传统。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构筑立校树人之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校校风、学风的凝练,是办学育人的法宝。新时期,我校继承和发扬传统,把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把传承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学校和各学院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和课堂教学中,都对学生明确提出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的要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坚持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主题,培养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作风。在体育教学中,把锻造学生体魄与培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结合起来。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既是我校50多年办学和育人实践的凝练,也是我校立校树人之本。由于坚持不懈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已经内化为“地大人”的品格。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地大人不畏艰险,克难奋进,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并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活泼、严格谦逊、求实进取”的纯朴校风。这不仅是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2.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突出思想品格培养。重视实践教学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通过让学生广泛参与生产实践,广泛接触工农群众,在实践中感悟创业的苦与乐,在奋斗中升华人生境界,是新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获取真知不仅是我校历年来所坚持的教学思想,也是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坚持的工作理念。我校早期建设的周口店实习站之所以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正是因为坚持了培养能力与训练作风的高度统一。学生通过野外地质实习、登山等活动,培养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经受了人生的洗礼,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北戴河实习站、黄石实习站等一大批校外教学实习站的建立,我校地质类专业重视实践的教学观念也深深地影响其它专业的教学实践,校外实践教学成为各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各学院也因此建立了相关专业的实习站。依托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亲身的磨练中感知、体悟、内化、升华,增加了学生接触人民、了解社会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3.构筑大德育体系,健全三级组织构架。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目标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德育体系,是我校在长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三育人标兵”评选、“六大文明创建”等充分发挥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员育人的网络系统和工作机制,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校园氛围。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逐步形成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领导,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学院德育工作组具体实施的三级组织构架;形成了党委学工部、校团委、党委研工部统筹,学院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本专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促进,招生、就业、教育、管理、咨询、资助相融合,教育管理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统一的大学工系统。

4.搭建学科建设平台,推进队伍建设工作。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也是我校培养党务和管理干部的重要途径,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工作实践、工作研究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人才建设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硕士学位点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大力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平台,积极申报和开展各种级别的教学科研项目,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领域形成了学术实践团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相应学科领域的定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水平,促进了队伍逐渐向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方向发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秉承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更加务实的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拓展工作途径,创新教育方法

(一)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认真总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验与不足,进一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学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人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做好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工作。针对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和大纲要求,认真组织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并实施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五年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对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研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原则,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师资培养、教师职务聘任、专项经费投入、校内科研立项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以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建设2-3门精品课程、引进3-5名学术骨干、形成若干教学和学术团队为重点目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目的,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应用心理学”和相关学科建设。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校、院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要给大学生作一场“形势与政策”报告,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和主流意识的引导。

进一步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育人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力度,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加强和拓展人文社科基地的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学科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人文社会科学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深造。采取有力措施,浓厚校园人文氛围,切实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全员育人意识

教师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首要环节。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师师德及学术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地大党字〔2003〕47号),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评估机制及舆论监督机制,健全师德师风考评制度、问题报告制度及投诉制度等,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定期举办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要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对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后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违反规定和考评不合格的教师在考核、各类评优及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经查实有严重不符师德师风行为、影响恶劣者撤销教师资格或予以解聘。

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的德育功能和专业教师的德育作用。由学院负责组织加强专业教师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教育,增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要对专业教师在备课、授课、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具体要求。所有教授每年至少义务为学生作一次课外讲座;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年至少义务指导一项学生课余科研或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并将其作为晋升职称的基本条件。

学校各部门都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职工都有育人的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与学生学习、生活

紧密相关的各级非教学管理部门及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学生满意度的测评,并建立有效的奖优罚劣机制。对工作出色、受到学生赞扬的部门和人员要大力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学生投诉较多的部门和人员,在认真查实后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校内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进一步完善“三育人”标兵、“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评选机制,要充分反映学生的意见,确保公平、公正。重新修订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在全校营造一种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模式

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继承和发扬我校重视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地大校办发〔2001〕57号)的要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手段、新方法,形成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确保专业实践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大学四年人均实践教学经费不低于800元,并逐年有所增长。

要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并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记载学分。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重点组织好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以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为主要形式的专项社会实践。完善“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多方受益”的项目化运作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年级和学历教育实际,结合择业就业、创新创业,通过学生自愿参加与制度性要求相结合、选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假期与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创新和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载体,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积极加强与地方的联系,推动研究生挂职锻炼,鼓励研究生带项目、带课题、出成果。在专业实习教学中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大学生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大社会实践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力争2007年底每个学院都建立1个以上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和国防意识教育。

(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并实施“十一五”校园景点建设计划,将校园文化基础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基建计划,加大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学博物馆、校史馆、大师之路、化石林等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富有地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基地建设。成立艺术教育基地指导委员会,编制我校大学生艺术教育规划,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充分发挥艺术教研室、文艺类社团和以艺术特长生为主体的文艺队伍的骨干作用。

进一步加大配套工程投入,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继续办好“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大学生青年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科学与人文系列讲座”和“博士论坛”,引导好学生社团自主开展其它类型的文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

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倡导学生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切实加强对校报、校刊、校内广播台、校园网络的建设,规范学生办刊。加强对橱窗板报、标语、横幅、简报的规范管理,不给错误观点、错误言论、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4〕17号)。建立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学工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等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以“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为方针,加强大学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认识和舆论导向,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进一步建设好“地大之声”、“新生代”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构筑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提供服务。鼓励学生班级、学生党团支部、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主页。准确掌握网上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加强网上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挖掘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力度,提高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校园网用户和校内网站的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校园网信息登记备案制度和校园BBS用户实名注册制度,以及信息安全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有效的紧急预案措施,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网络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教育有效途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我校普查、教育、咨询、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学习咨询、就业咨询、法律咨询和健康咨询等直接面向学生的咨询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大学生咨询中心的工作,大学生咨询中心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统筹作用。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一步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三级体系,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制订教育引导对策,主动干预高危学生的心理危机,防止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突发事件。

依托心理健康教研室及应用心理学硕士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专业化发展,力争引进2-3名心理学高层次人才,按在校学生人数1:4000配备心理咨询专职人员。有计划地实施对学生辅导员和新教员、班主任、以及全校教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训,不断优化我校的健康育人环境。鼓励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支持编撰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材。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按每学年生均10元的标准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

(七)维护学生切身利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68号),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组织动员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完善“绿色通道”,协助银行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确保每年从学费收入中划拨10%专门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和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多方吸引企事业单位到我校设立奖助学金。积极开展研究生“三助”工作。进一步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加大对特别困难学生学费减免的力度,逐步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大学生资助体系。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5号)精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继续实施西部人才计划和选调生计划,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确保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和指导教师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达到1:500,确保学校学费收入的1%,作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费用。

各部门应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学校在制订涉及学生利益的政策时,应征求学生的意见。完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对于学生合理的利益或建议,应兑现承诺,限期解决;加大督办力度,对学生多次反映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处理。各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主动解决。校领导和学院领导应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听取学生意见;完善学生工作干部和班主任与学生的谈心制度。开展好学生事务仲裁委员会工作,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要带头深入课堂,了解教学质量,每月至少听课一次,各学院、处室领导每月至少听课两次,学生工作干部每月至少听课四次。继续发挥教学督导员的监督作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八)发挥党团组织作用,推进学生素质拓展

贯彻落实《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地大党字〔2004〕4号)。充分重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加强党校分校的建设,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力度。加强党员发展制度建设,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力争全面实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进一步健全组织员制度。按在校生人数的1/1000配备专兼职组织员。专兼职组织员可根据实际需要,从离退休干部、党务干部、党员教师中聘请,并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特别是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务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共青团要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团结青年学生,服务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推优”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帮助和指导团组织开展“推优”工作。各级团组织也要把“推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领导,学校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加大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活动专项经费,纳入学校预算。

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选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积极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学生班集体建设的经验。引导新型学生组织自主地开展活动,优化校园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九)完善研究生管理体制,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建设是研究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工作。在注重研究生专业教育、学术水平及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时,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形成由校党委领导、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统筹、学院主管的管理机制。学院党总支(分党委)负责各学院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全日制研究生较多的学院(所)配备研究生专职辅导员。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把研究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特别重视并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育人主体作用,确立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并使其制度化。充分发挥“三助”作用,鼓励博士生和优秀研究生参与低年级研究生班或本科生班的教育管理工作。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察制度和惩罚制度。

(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队伍培养机制

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建设好高素质、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硕士化工程,力争在三年之内实现硕士化,1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完善专职队伍的选拔、培养、评价和激

励机制,并形成制度,将其业绩与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直接挂钩。进一步发挥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班主任工作,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外出进修、培训、学习上列入师资培养计划,保证专职队伍每年出国进修至少2-3人。大力支持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开展科学研究,鼓励结合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并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总政治部关于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的意见》(教社政〔2005〕3号)。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努力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教师。完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

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资金,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经费学校每年按每生70元下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经费学校每年按每生100元下拨,并逐年增长。

四、加强领导,通力协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单位、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稳定与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努力净化校园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内安全防范体系,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协助地方政府切实解决学校周边存在的治安、交通、文化、城建等环境问题。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及社会稳定的事端。整顿校内交通秩序,加强对校内外来人员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后勤职工的服务意识、育人意识。

二○○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意见

------------------

抄发:各分党委(党总支部),党委各部门,工会,团委,各学院(课部),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办公室

2005年5月24日印发

------------------

篇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就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方向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坚持客观性,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坚持公正性,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三、评价内容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2. 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3. 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4. 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 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评价程序

1. 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一般性的活动不必记录。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

2. 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

3. 公示审核。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4. 形成档案。各省(区、市)要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格式提出基本要求。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1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2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3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有些活动项目学生没有参加或事迹不突出,可以空缺。规范和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后,学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要对学生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

5. 材料使用。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五、组织管理

1. 加强组织领导。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加强指导,协调各方面专业力量,为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要加强培训,提升校长和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要加强管理,可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为招生录取工作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要加强督导,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评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2. 坚持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学生组织的作用。

3.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篇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关键词: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高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思想活跃,上进心强。但由于涉世不深,思想容易冲动,看问题易于偏激,虽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要进一步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我们要进一步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学生。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通过规范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服务人员要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学生在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形成“教师教书育人,行政人员管理育人,后勤人员服务育人”这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教育目标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做起,到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目的。“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部德育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的专业学习、课外活动、实习实训中分离出来,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三、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其在思想道德上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由心理问题引起,如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导致的孤独、郁闷等;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等;由于与同学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而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适应网络时代特点,重视网络思想教育

将网络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利用互联网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把广大学生吸引进来,在网络平台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园网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也要及时掌握网络信息的动态,根据网络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

五、与社会对接,引进企业文化入校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要有意识地将优秀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优秀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端正职业态度,这对解决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缺失、团结协作观念不足等问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架起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优秀企业、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是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途径的有效拓展。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化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德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做到严格、规范,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我们应把德育和关心、爱护、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结合起来;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把教育和关怀结合起来,严格学生各项行为考核,坚持管理也是教育的理念,把德育工作做实、做细。

七、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优秀的专职辅导员

总之,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到各个环节中,要全员参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细致且又见效慢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律,积累经验,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 张双会.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

篇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3.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4.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基本原则:

A 坚持教学与育人相结合。

学校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B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C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D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E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F 坚持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1.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3.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4.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 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3.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4. 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2. 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3.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4.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5. 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七、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2.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

八、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1. 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九、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1.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2. 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3. 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4.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文件)

一、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1.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2.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3.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4.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5.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2.3.4.5.6.7.8.三、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 1.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2.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3.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做好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1.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2.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3.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4.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5.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 坚持德育为先 2. 坚持能力为重 3. 坚持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七章 高等教育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a注重学思结合;b注重知行统一;c注重因材施教 3.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1.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2.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3.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a完善制结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b加强章程建设;c推进专业评价

4. 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建设 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5.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五四讲话)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的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三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A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B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C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D 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E 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F 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4. 主要内容

A

开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B

开展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C

开展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三、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3.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

4.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5.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1.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制定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2.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3.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

五、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1.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

2.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六、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支撑

1.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

3.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4.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1.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和监督机制。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3年12月23日)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多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一下原则:

A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C 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D 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2.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3.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1.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

2.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

3.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4.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

五、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1.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2.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5.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6.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

六、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

篇6: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意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的全面部署,是新时期指导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对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1.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广大清华学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化趋势的加剧,校园中信息渠道、文化生活、社团组织、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也明显增强,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更加明显。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政治观念淡漠,缺乏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以个人为中心;道德观念趋向多样化,诚信意识淡薄;对民主的认识存在偏颇,权益观念不正确;缺乏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调适能力较差等。这些新情况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能完全适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学生某些深层次思想问题及影

响因素的研究不够;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完全跟上信息网络时代的变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工作的相关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继承发扬学校优良育人传统的工作需要深入进行;部分教职工的德育意识还不够强,全员育人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2.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要把“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这对于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骨干人才至关重要。我校要按照“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校学生,在政治态度上真正做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自觉地树立起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核心力量的基本观念,树立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并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更高目标;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立志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具有祖国至上、人民为先的意识和行动,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围绕这一目标,要坚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以育人为本,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以德育为先,在德育工作中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强化教书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积极贯彻、落实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保障必要的学时、经费等条件,推进精品课建设,开设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编写出版具有清华特色的高质量系列教材,认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发展和完善研究型教学理念和实践,努力形成有实效、有影响的教改成果。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培养一批政治

方向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作用,加强和完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两个课堂”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党团组织“两支队伍”密切协作的机制,支持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学生思想工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小组”专家的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评估等工作,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

4.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建立健全教学部门、宣传部门、学生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形势政策教育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做形势政策报告,党团组织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每学期按规定学时参加形势政策教育学习。各门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也要渗透形势政策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列入课程考核。

5.切实加强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和实践教育等业务培养环节,广泛发动教师挖掘不同学科和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在教授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为人、为学的品德教育;大力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充分利用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讲述本专业前沿的最新进展和国家对本专业的迫切需要,讲述本专业的前辈们对国家的突出贡献和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热爱事业、钻研专业,增强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心和动力。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管理。

6.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优良学风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学风建设要与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将课程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对任课教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教学质量、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作为保证良好学风的主要因素;把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形成良好学风,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检验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学风检查的长效机制,教务部门要对各项学风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发动院系、班级共同参与学风建设,建立以学生群体为实施主体和实施目标的学风动态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表率作用,在院系和班级中开展“优良学风班”等各种学风建设活动。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思想倦怠的苗头,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继承、发扬我校“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做到“严谨为学,诚信为人”。

三、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努力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7.主题教育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按照“爱国、成才、奉献”的主线,坚持开展并不断深化主题教育。主题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学生思想的实际,弘扬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把握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原则。注重榜样力量,以典型教育人;注重现实素材,以事实教育人;注重学生主体性,在参与中受教育;注重师生互动,在交流中受教育。主题教育一般以两至三年作为一个实施周期。学生部、研究生部、团委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教育主题和实施计划,调动各院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院系特色,积极拓展符合青年学生思维特点的新型教育方式。

8.社会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集体主义精神、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努力做到所有学生在本科期间担任至少一年的社会工作。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要大力加强针对不同对象的社会工作培训环节,扩大《社会工作概论课》容量,开设系列选修课,举办团队训练营,对社会工作锻炼较少的本科毕业生在离校前统一培训,使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党组织尤其是带班辅导员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社会工作培训和锻炼状况。要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上岗认证、中期述职、离职考评和表彰奖励等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

9.社会实践是广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有效形式,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渠道,是我校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方面。要广泛开展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本科

生和研究生的不同要求和特点,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环节,做到有组织、有经费、有规范、有考核,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社会实践支队,有条件的支队建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实践活动思想性;与择业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到实践单位建功立业。贯彻实践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干部作为领队,对社会实践进行专业指导、思想引导和安全管理等工作,提升实践水平,深化实践效果。继续积极与企事业单位、部队、地方政府等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并形成校地协作开展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集中表彰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10.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有效载体。要以项目化活动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热情扶助老弱、儿童、残障和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和卫生进社区的工作,力争形成共建发展机制,树立品牌;充分发展礼仪引导、紫荆信箱、校友服务等一批特色活动,为北京奥运等重大活动做出贡献。

11.广泛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教学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各负其责,在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实验基地、科技学术赛事等方面协同工作,力争建成一批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基地。完善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生课外科技赛事体系建设,实施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赛事分级管理,推进一批赛事与课内教学相结合。确定一批影响大、创新含量高、教育功能强的国际和国内赛事,精心组织、协调资源、集中投入、保持优势。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果的转化力度和支持力度,强化学生科技活动的后期效果。研究生德育工作部门要与业务培养部门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广大研究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把博士生论坛、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等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

12.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征和清华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开展校级大型活动,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争取更多高水平艺术团体来校演出;提高院系学生节、艺术节的思想和文化水平,在提倡健康高雅、反对低级庸俗的原则下推动丰富多彩的院系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资金和场地上加大支持力度,争取每年各类文艺活动能够覆盖全校同学。

继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优良体育工作传统,拓展校园各种体育锻炼资源,鼓励和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自觉坚持每天下午的课外体育锻炼。为学生文体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积极筹建学生活动中心。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校园内禁止传播宗教。

加强学生艺术团和体育代表队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中的骨干作用,培养具备文体特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鼓励艺术团积极挖掘和创作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时代脉搏、传播清华精神的艺术作品,积极弘扬“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传统,组织好重大节庆日的综合性演出和着重于艺术普及的系列演出活动。在继续保持体育代表队较高整体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好若干支高水平运动队,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赛事,探索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

13.深入开展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全面推广“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计划”。扩大项目覆盖面,提高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管理和服务,定期发布项目指南。继续完善素质拓展认证范围,逐步更新认证内容;引入监督仲裁机制,增加公示环节,不断向全面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方向发展。素质拓展认证体系应作为奖学金评定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工作的依据之一,并逐步向用人单位推荐宣传。

14.大力加强基础文明建设。在学生生活成长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宿舍文明行为规范。加强校园文明督导工作,通过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通过校园媒体对宿舍脏乱差、教室占座、排队夹塞、浪费水电粮食等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教育。

15.建立校园诚信体系,加强诚信教育。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宣传诚信典型,批评失信现象,曝光恶意失信行为。推进校园学生征信系统的建设,对学生的诚信记录予以记载,使诚信记录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完善与学生诚信相关的

各项规章制度。重点追查学生贷款中的违约现象,建立防止学生贷款违约的有效机制。

16.加强定向生工作,建设以院系学生工作队伍为依托、以学校职能部门为主导、相关部处为支持的定向生工作体系,确保定向生的培养质量。抓好定向生的党建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定向生党员比例应明显高于全校学生党员的平均比例。加强定向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使社会实践成为定向生的必修环节,逐步形成具有定向生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把推进定向生思想政治工作同建立合理的淘汰机制结合起来。加强定向生毕业教育,加强同军队和定向单位的联系,努力形成就业工作和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17.加强就业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对我国国民经济、科教文化、社会管理和国防建设起主导作用的重点单位和重点建设的地区建功立业。就业引导要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泛宣传校友在国家重点单位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加强与重点单位的合作,有针对性地推荐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通过设立就业引导专项奖学金、减免贷款等形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努力,逐步达到每年有多数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规范就业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快构建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加强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建设就业指导课组,编写专门教材,提高课程质量,加强就业心理、择业方法和求职能力等方面的咨询和训练。院系要细致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关注和做好就业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生的工作。学校和院系都要在就业工作的人员配备、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提供保证。

18.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的基本理论和可操作性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危机干预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逐渐实现每年有一半以上新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和

完善女生教育、青春同伴教育、同伴互助心理热线、网络同伴互助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大型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争取全体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完善咨询师管理制度,在开展个别面询的同时,还要提供贴近学生心理特点的其他咨询活动。进一步加强

危机干预的力度,构建一个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咨询、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 理健康教育格局。19.继续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在我校比较成熟的工作体系基础上,以 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校内勤工助学和助学金为补充,进一步完善 “绿色通道” 等资助项目运行模式,拓展校园营养健康膳食补助等多种资助模式,绝不让一个 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要利用经济资助体系做好经济困 难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既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也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全面 成长。20. 认真开展本科生、研究生的新生教育工作。在新生中特别加强清华传统教育、学风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结合新生入学教育,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形式生动 的教育活动,加强学风建设、集体建设和骨干队伍培养,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理 想,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引导新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 学的学习生活。要特别做好新生中党员、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群体的 工作。以军训为载体开展好国防教育。

五、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 用 21.不断总结分析学生党建工作的经验和问题,通过滚动实施本科生、研究生的 党建三年规划,持续推动学生党建工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地认识在清华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慎重地把优秀学生 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各院系要指定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担任组 织员,对党员发展过程进行指导和把关。注重学生党员后备队伍的培养,不断扩 大积极分子队伍。继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党的基本知识 概论》课程的讲课质量。做好本科生阶段与研究生阶段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 衔接,逐步把研究生党课纳入研究生选修课程,规定学时和学分。充分发挥学生 求是学会、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业余党校报、红色网站等 “两会一刊一站” 群众性阵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党建工作氛围。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继续办好新生党员培训,切实提高新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党员民主

评议,每学期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同时通过广泛 开展党员义务劳动、党员挂牌、党员承诺等活动,促使学生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党支部建 设,增强党支部活力,党支部人数保持适当规模,人数过多的党支部要合理分拆。党支部应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年级、班级的思想核心。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 “大一有党课学习小组、大二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和班集体一一对应的目标。选拔一批综合素质 强的学生党员充实党支部书记队伍,条件具备的院系可将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聘为 助理,在增强工作力量的同时,加大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力度,提高工作水平。22.共青团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功能,巩固基层组织建设,走上思想政治教育第 一线。继续推进团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 6 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把团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 组织和服务型组织,提高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着力加强第二课堂 建设,大力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思想政治 教育的网络空间,结合同学实际情况开展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 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加强团的基层支部 建设,把基层团支部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阵地。进一步强化推优入党的 规范与力度。23.充分发挥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优势,立足服务和沟通,团结广大 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之家、干部之校、师生之桥的重要作用,维护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服务同学成长成才、服务学校建设发展。搞好班集体建设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指导班级通过文体活动、特色活动等增强班级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感与责任心,建设团结友爱、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研究生班级的设立要考虑其学习、科研和生活特点,原则上按 照专业方向组建班级。加强社团协会建设,积极从政策、资金、场地、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协会的支持力 度。完善登记评估体系,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充分发挥社团协会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挂靠单位的指导作用,考核合格的协会指导教师的工作投 入,要计入其社会服务工作量。加强校园网上虚拟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有 组织的群体活动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加强社团协会

涉外活动的管理。

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24.坚持和发展“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般 每两个本科生班配备一名带班辅导员,定向生每班配备一名带班辅导员,学生组 长原则上应由教师担任。院系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应得到相应的加强,研究生组长 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各院系要制定本单位辅导员队伍规划,按照 “又红又专”的原则,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和研究生党员担任辅导员。进一步 建立健全上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的辅导员培训体系,着力提高辅导员的思想 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素质。要切实关心辅导员的成长,院系应与导师一起安排好 担任辅导员的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教师担任辅导员一定时间后应安排专门时间进 修业务和外语,并选送一些工作和业务都很优秀的辅导员出国进修。教师辅导员 按教师系列进行职务聘任和晋升,其德育工作成果应纳入各项考核及晋升体系,并予以适当倾斜。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专项评优 奖励制度。工作期满,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鉴定,作为重要工作经历和成绩记入 档案,并颁发离岗证书。辅导员在岗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2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依托班主任专业背景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 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重要作用。每个本科生班级都 要配备一名班主任,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 年教师中选聘。认真做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规划,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培训和经 验交流,加强班主任与校系有关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 7 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明确对班主任工作岗位的职责 要求,强化考核,并将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与职务聘任、奖惩、工 作量计算等挂钩,完善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定期对优秀班主任予以表彰,对工 作不称职的班主任要进行批评或撤换。积极探索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相适 应的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体系,逐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各院系下属的研究 所应明确主管教学的负责人,联系研究生班级,关心研究生科研集体的建设,提 供指导与帮助。26.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热 爱学生,关心学生,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人格 魅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学

为人师、以 行为世范” 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 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要将 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出国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 师德表现不佳、严重失范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着力提高教师对育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结合校系实际,健全管理体制,调 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导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每个月至少与学生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和沟通,每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综合表现进行一次书面鉴定; 要在学术和科研工作 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教育;要关心学生生活,特 别是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要加强对学生择业的指导,要逐个指导博士研究生的 择业。

七、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机制,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27.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 旋律的重要渠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全面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把握好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格局。充分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 网络技术队伍这两支基本力量,坚持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两支 队伍密切合作的有效机制,落实好各类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两项任务。以第二 课堂门户网站为目标,加强“学生清华”网站建设,使我校学生第二课堂建设迈 上信息化新台阶,努力成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上家园。依照法律法规,完善 校园网络论坛管理规章;按照趋利避害的要求,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严防 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增强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28.进一步加强沟通渠道建设,加强校务公开,完善校园民主,建设和谐校园。每学年召开学生骨干大会,介绍学校发展情况,主动宣传已有沟通渠道的作用,积极吸纳学生的合理建议。尊重学生的知情权,与学生有关的重大决策应广泛听 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一般性事项应及时宣传解释。学校各单位要贯彻面向学 生、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继续发挥校长接待日、校领导 信箱等沟通渠道的有效作用。不断提高对安全和维护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安全和稳定工作,及时解决 8 和果断处理关乎稳定工作的矛盾和问题。学校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综合考虑、全盘统筹出台各项改革措施,避免具体措施之间互相冲突,将群众、同学 的利益 与学校的整体、长远利益相统一,考虑到改革对象的承受能力,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做好说服、解释和沟通工作。对于各种突发事件,要及时发现,尽早处理,把不正常现象控制在初始阶段,维护校园稳定;讲究工作方法,加强舆论引导,树立学校在学生中的威信,为社会安定和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9.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和科学研究工作。发挥学校德育研究机构的作 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德育研究专职教师队伍要密切配合,结合社会思潮 的变化和学生思想实际,定期分析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总结我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和经验成果,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 的依据。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发布学生德育研究课题指南,建立健全学生 德育研究项目的立项、申报、运行和管理制度,设立专项经费,每年支持一批研 究项目。每年召开一次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30.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保障。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 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校党委统一规划、部署和安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长要对学生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负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学校党委 常委会至少每学期专题讨论一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研究、协调和检查工作。在“985 计划”中划拨专项经费支 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全校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学生是全校共同的工作对象,要真正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广大 教职员工要树立全员德育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院系工 作的评估考核体系。各院系党政领导要共同负责、统一协调本单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有党 政领导参加的学生工作指导小组,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员、经费、场地、设 备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手段。院系核心会每学 期至少专题讨论一次学生工作。教工党支部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支部建设的重要内 容,党员教师要努力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全校师生员工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和建设世界一 流大学的中心工作,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

上一篇:项目按期完成承诺书下一篇:2016-2017二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