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信技术发展史A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2024-08-23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信技术发展史A期末考试复习纲要(共5篇)

篇1: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信技术发展史A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通信技术发展史A》的期末复习范围

1、《信号与系统》那个章节

(书上第一章)要求掌握几个常用的典型信号的特点、信号的运算、系统框图的画法。

2、连续时间系统的傅里叶分析法要求掌握

以周期信号为例掌握信号的频谱图及其画法。

非周期典型信号的频谱。

应用

3、离散时间系统

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建模,和典型信号的特点。(z变换不考)

4、状态方程

 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建立()

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建立()

5、通信技术发展史

 要求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时间,以及重要事件是什么。 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6、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

全部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

篇2: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信技术发展史A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1.经济法导论

1.1.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应该是实行法治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自由性,要求以法治为保障——(权利)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以法治为前提——(有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以法治为条件——(机会)市场经济的统一性,要求以法治为基础——(规则)市场经济的可控性,要求以法治来制约——(调控)

1.2.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法律体系的结构主要由:宏观——公法与私法、社会法;中观——法律部门;微观——法律规范构成。

2.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根本任务是建立和维护自由、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竞争秩序的核心是自由公正的竞争及其内在的和谐统一。

1.3.经济法的本质是什么?

1.经济法是两手,既包含国家之手也包含市场之手。2.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3.经济法是公、私兼顾的法。(它既不是纯公法也不是纯私法,它主要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协调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利益来达到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目的。)

1.4.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原则?经济法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有哪些?

1.原则:

财产所有权同等保护的原则 契约自由的原则 诚实信用的原则 保证交易顺利、可靠、安全的原则 违法行为法定原则

经济管理权限和程序法定的原则 保护弱者的原则

2.重要原则: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国家干预适度原则平衡协调原则 保护社会公平原则

1.5.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法律?

管理类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绝大多数是成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并胜任未来的职业角色是关键。通过学习经法律,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商业社会。

2.公司法

2.1.企业法律形态

1.合伙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合伙企业法》

2.公司企业: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依《公司法》成立的企业法人。《公司法》

3.个人独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法》

2.2.公司的种类(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一人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仅以各自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的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全体股东仅以各自持有的股份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2.3.基本制度

1.2.3.4.5.公司设立制度 公司资本制度 公司法人制度 公司治理制度 公司解散清算

2.4.《公司法》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财富,但可以间接帮助人们创造财富,并可以保护财富。

2.5.新《公司法》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风险?

3.破产法

3.1.重点掌握破产能力、破产界限、破产申请的提出受理、破产案件的管辖和诉讼程序、债权人会议、破产宣告的法定条件、破产财产和破产债权、破产财产分配顺位、破产重整等内容。

1.破产能力(破产主体)是指债务人所具有的、能够被宣告破产的法律资格。破产能力完全取决于法律的规定(自然人、合伙、法人)2.破产原因(破产界限),指认定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当事人得以提出破产申请,法院据以启动破产程序、作出破产宣告的法律事实。(破产原因同时也是和解程序与重整程序开始的原因;破产原因规定之宽严的两个价值取向;体现出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之平衡及保护倾向与力度;顾及失业人数与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

3.破产申请是破产申请人请求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的意思表示。

4.破产申请的受理(7——

15、特殊情况可延15日)——破产程序开始的标志。

5.破产案件的管辖:专属管辖:企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指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6.组成:

1、有表决权的债权人(①对债务人直接享有已生效债权且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②对债务人直接享有已生效债权且有财产担保,但已放弃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③对债务人直接享有已生效债权且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已行使优先权但未能就担保物获得足额清偿的债权人;④已代替债务人向他人清偿债务的保证人或者其他连带债务人。);

2、无表决权的债权人(①对债务人直接享有已生效债权且有财产担保,未放弃并且未行使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②尚未代替债务人向他人清偿债务的保证人或者其他连带债务人。);债权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债权人会议,行使表决权(授权委托书)

7.破产宣告,是指法院对债权人具备破产原因的事实作出有法律效力的认定,也是破产清算开始的标志。

8.破产财产是应依破产程序分配给破产债权人的破产人的财产。范围:

1、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A.企业在破产前为维持生产经营,鼓励职工向其投入的作为资本投资的款项;B.破产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

2、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

3、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9.破产债权是基于破产宣告前的原因而发生的,能够通过破产分配由破产财产公平受偿的财产请求权。

10.分配顺位:

1、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保费用;

2、国家税收;

3、普通债权

11.破产重整是现代破产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名“重组”、“司法康复”,或者“重生”。乃指经由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审判机关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通过债务调整使债务人摆脱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的一种特殊法律程序。(拯救措施,始于美国20世纪中,现已全球风靡)

3.2.了解新旧破产法的主要内容。

1.2.3.4.框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框架之二:《民事诉讼法》第19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1991年修改《民诉法》时特地加的一章,共七条。框架之三: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在2002年最高法院又颁布了《关于审理企业破产若干问题的通知》。

5.实际上破产程序当中的很多具体问题、操作程序都是靠91年和2002年的司法解释进行的。

6.框架之四: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破产文件、政策。7.框架之五:除立法、司法解释、中央政策外,各个地方颁布的大量的地方法规及破产实施办法。

3.3.新破产法的意义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启示?

新破产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转型时期的标志性事件。4.合同法

4.1.什么是合同?

明确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就是合同。(合约、契约)

4.2.合同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4.3.什么是要约?什么是承诺?

1.要约——一方当事人向他方发出的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盘、发价、出盘、出价)

2.要约邀请(要约引诱)——指当事人一方发出的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商业广告、招标公告、拍卖公告等)3.承诺——指受要约人完全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4.4.什么是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合同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致使另一方的利益受损,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4.5.什么是合同的生效?

《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当事人无特别约定)

4.6.简述合同的生效要件。

合同生效的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4.7.简述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的要件:(1)订约主体存在;

(2)就主要条款达成合意;(3)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合同生效的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4.8.简述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表见代理——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基于此种信赖与无权代理人进行交易,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法律强制被代理人承担的特殊的无权代理。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经终止; 2.客观上存在使善意相对人相信行为人享有代理权的理由;

3.相对人善意并且无过失,既相对人无从知道行为人不享有代理权,而且这种不知情并非由相对人的疏于注意所致;

4.行为人与相对人所订立的合同符合合同成立的要件,并借符合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

4.9.简述合同履行的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主体、履行标的、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2.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4.10.什么是同时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未为对等给付之前,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

4.11.什么是先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未为对等给付之前,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

后履行抗辩权——合同中约定了债务履行的先后顺序,按约定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之前,后履行的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4.12.什么是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双务合同中,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并且在后履行方于一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担保时解除合同的权利。

4.13.代位权的概念和行使条件

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了保全债权不受损害,以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行使权利的行为。

当债务人享有对第三人的权利而怠于行使,致使其财产应增加而不能增加,危害债权实现时,债权人可以代位行使属于债务人的权利,以增加债务人的财产,从而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代位权并非自合同的关系发生之时就为债权人所享有,换言之就是并非每个具体的债上都存在代位权。它仅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才能发生。

代位权的行使必须依一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才能发生效果。

4.14.撤销权行使的条件和效力

债权人撤销权——是指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的行使必须依一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才能发生撤销的效果。

4.15.什么是合同解除?

合同解除——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

4.16.什么是单方解除?

4.17.什么是协议解除?

4.18.什么是约定解除?

合同的约定解除——合同当事人通过行使约定的解除权或者双方协商决定而进行的合同解除,进而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

4.19.简述提存的原因。

提存:务人将无法清偿的标的物交予有关部门保存以消灭债的行为。

4.20.什么是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合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即违约方须向守约方承担的财产责任。

4.21.什么是预期违约?

通常情况下,追究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要等到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后。《合同法》新设立的预期违约制度,扩大了违约责任的适用范围,即如果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或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一方在履行期届满时将无法履约的情况下,对方当事人不一定非等到履行期届至才能行使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权利。

4.22.什么是定金?

定金——指为确保合同的履行为目的而预先向对方交付的金钱。

4.23.简述赔偿损失的可预见性规则。

损失赔偿的可预见性:违约方赔偿金额不能超过违反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4.24.什么是违约、侵权责任竞合?

构成违约的行为:履行不能、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迟延履行。违约责任作为保障债权实现和债务履行的主要措施,是指在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所应承担的赔偿损害、支付违约金等责任。

侵权责任则是指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并造成损失而产生的一种债务。

责任竞合——上述两类责任发生重叠。

5.竞争法

5.1.理解竞争法的立法宗旨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基本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但市场竞争本身存在着一个悖论。

一方面市场需要竞争,另一方面竞争的过程中会产生反竞争或限制竞争的因素和力量,从而影响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

正因为市场竞争存在这样的悖论,所以价值取向是优化市场秩序的竞争法就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法律。

5.2.熟知哪些行为是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垄断行为:包括不利于竞争的市场独占、兼并、独家交易等。

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不正当销售行为、商业混同行为、欺骗性质量标示行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商业诽谤行为等。

5.3.熟知广告法律规范。

现行广告法律法规体系由《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广告管理的内容共同组成。

广告行为规范可分为4类: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许可性规范;任意性规范。6.劳动法

6.1.劳动合同订立 6.2.劳动合同执行 6.3.企业出资培训 6.4.劳动合同解除 6.5.劳动合同终止 6.6.劳动合同续订 6.7.劳务派遣及灵活用工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7.1.消费者权利的内容(经营者义务)

权利:

1.安全保障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真情知悉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包括:⑴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⑶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⑷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5.依法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6.7.8.9.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享有求偿权的主体包括:⑴商品的购买者、使用者;⑵服务的接受者;⑶第三人,指消费者之外的因某种原因在事故发生现场而受到损害的人。

依法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知识获取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获得尊重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监督批评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义务:

1.保障安全义务——经营者应确保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不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提供真实信息义务——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提供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3.提供、尊重选择义务——经营者不得以种种理由限制或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

4.公平义务——经营者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

5.保证质量义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遵守《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6.接受监督义务——经营者应认真听取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监督;

7.说明提示义务——经营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知识,使消费者认识商品和服务的性质、质量。

8.尊重义务——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篇3: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信技术发展史A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大学物理I 包括:力学(运动学、牛顿力学、刚体的定轴转动);热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振动波动(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根据大纲对各知识点的要求以及总结历年考试的经验,现列出期末复习的纲要如下:

1. 计算题可能覆盖范围

a.刚体定轴转动; b.热力学第一定律;c.振动与波动方程;d光栅衍射

2. 大学物理I重要规律与知识点

(一)力学质点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圆周运动);质点运动的机械能与角动

量;牛顿第二定律;质点动量定理;变力做功;刚体定轴转动定理;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热学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压强、温度、内能;能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函数的统计意义和三种统计速率;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值过程中的应用;循环过程及效率。

(三)振动、波动旋转矢量法的应用;振动相位;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波速、周期(频率)与波长的关系(uT);波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振动曲线和波动曲线。

(四)光学双缝干涉;光程;半波损失;劈尖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光栅衍射;马吕斯

篇4: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信技术发展史A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考试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姓名:

学年学期:2007-2008-02学号:

考试时间:2008-06-27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期间,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A.】

A.南京B.上海

C.武汉D.昆明

10.1997年召开的中共,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对者打√,错者打×,并将其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小题1分,共10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资政新篇》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陈独秀。

4.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5.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6.1936年12月9日在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7.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8.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9.1978年底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10.1998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三、辨析题(对下述观点进行判断,并结合相关史实与理论,分析说明这些观点提出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枪杆子里出政权。

四、论述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结合相关史实,谈一谈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分析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背景条件,并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后所列各小题的要求,联系该材料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理论,进行回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一: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斗争中。……工人阶级是抗日的先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抗日斗争的主要参加者。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兵员来自农民,国民党军队中,农民出身的士兵也占大多数,就某种意义上说,抗日战争实

质上是以农民为主力军的战争。……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头,许多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工业界的爱国企业家为了不“以厂资敌”,冒着敌人的炮火,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把沿海工厂迁到内地……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文艺武器来宣传抗日、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各少数民族在祖国危难的时刻,也都投入了抗日斗争。……散居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万侨胞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支持祖国抗战。……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行的30亿元公债中,华侨认购了11亿元。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P404-405。材料二:

在上海的抗美援朝运动中,群众的广泛动员和参与体现在运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市共有1200名医务工作者参加赴朝手术队,700多名司机参加赴朝运输队,19000多名学生和9000多名工人参加军干校……在开展捐献和慰问活动中,上海人民主动向志愿军捐献113亿慰劳金(旧币)和11万封慰问信。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市捐献达8491多万元,折合战斗机566架,超过原计划70%,占全国总捐献3700架飞机的15.3%还多……为支援志愿军在前线作战,上海还开展了大规模的优抚运动,解决烈军属的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至1951年9月底,共有6710名烈军属实现了就业,10473名烈军属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

——张励《抗美援朝运动中上海的群众动员》,《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第3期。材料三: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来,全国人民爱的热流汹涌而至。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9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73.07亿元,实际到账捐款279.90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104.03亿元。其中民政部到账捐款18.15亿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到账34.23亿元,中华慈善总会到账5.50亿元。各省区市到账捐款200.79亿元。目前,捐赠款物仍在继续中。

这次灾难让中华民族再次紧密团结起来。从明星到普通民众,从民企到国企、跨国公司,纷纷慷慨解囊,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有人捐赠5000万元不愿透露姓名,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许多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

——南湖新闻网>>时政报道>>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2008-05-30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谈一谈你对 “兵民为胜利之本”这句话的理解。(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谈一谈你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口号的理解。(5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和相关史实,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感想。(5分)

2.材料一:

中国在50年代所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只能是追赶型、防御型的。追赶型,即要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走过的现代化发展之路;防御型,即现代化的现实目标是富国强兵,通过现代化发展尽快提高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使国家不再受制于人。实施这种加速赶超的发展战略,需具备几大前提:一是要有一个集中统一、高效廉洁的强政府;二是需要加速进行内部积累,为现代化发展尽可能地集中配置和使用社会资源;三是要有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下卷)——不可逆转的改革》,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P45-46。

材料二:

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经验都是开放,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更加开放。虽然城市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是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农村改革三年见效,城市改革时间要长一些,三年五载也会见效。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公布后,人们就会看到我们全面改革的雄心壮志。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

——邓小平1984年10月10日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P81-82。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5分)

(2)结合材料二回答,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哪些?(5分)

篇5: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信技术发展史A期末考试复习纲要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A姓名:

学年学期:2013-2014-02学号:

考试时间:2014-06-23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场中,有一个八匹白马拉着两节火车厢奔腾的镜头。尽管这是艺术夸张,但马拉火车确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过。它最能说明。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昭示新时代的到来

B.当时蒸汽机车的制造水平太低

C.落后的意识是实现近代化的巨大障碍

D.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腐败

2.“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5.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6.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

7.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8.“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批红色城市的造就过程。下列地点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井冈山——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B.遵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延安——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解决了党内问题

D.西柏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10.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确定为。

A.8月14日B.8月15日

C.9月3日D.9月9日

11.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双十协定》的签订B.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C.国民党“一大”召开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3.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1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15.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会议,其中关于会议主题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2.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明确指出党在当前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A.打倒军阀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D.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诗言志,史铸诗。请将下列毛泽东诗句按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轨迹进行排列。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4.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今天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A.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D.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5.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括。

A.富强B.民主C.科学D.自由

E.平等F.博爱G.敬业H.友善

三、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的要点。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四、论述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共25分。)

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列举一个历史事例,并阐述其经验教训。(13分)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2分)

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后所列各小题的要求,联系该材料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理论进行回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

历史虚无主义的“艺术”表征,简而言之,一谓“戏说”,二谓“割裂”,三谓“颠覆”。

先说“戏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戏说”历史在文艺界悄然生发,并逐渐蔓延流行,及至90年代以后甚至发展为“胡说”与“恶搞”,譬如将历史事件剥离特殊的历史语境肆意发挥,或无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功过与是非,无根据地冠以纯粹的想象,甚至玄想……于是,孔夫子成了修侠情圣,杜甫被“再创作”为杂耍混混,唐三藏成了花花公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相关文艺作品在嘻哈和狂欢中沦落为纯消遣和纯消费的对象;作家、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被束之高阁,乃至荡然无存。

再说“割裂”。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选择,历史过程中充满了代表人民意志和历史发展要求的英雄人物及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然而,文艺界不乏有意阉割历史者,这些人或通过历史的碎片化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华民族的基本诉求;或以偏概全,即抓住片面和细节否定全面和整体,丑化、抹黑历史人物;甚至有意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以达到歪曲历史之目的。于是,辛亥革命被认为纯属错误,理由是它阻断了封建王朝创造“明主”、“盛世”的可能性;新民主主义革命被斥为农民起义的赓续,破坏文明进程的倒行逆施和反人性、反人道暴行;社会主义建设被描画成穷极无聊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改革开放”被概括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更有甚者,有所谓的作家、艺术家甘愿沦为亡国奴,认为倘使中国被八国联军或日本帝国主义占领至今,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和列强一样“富裕”、“文明”的国家。

至于“颠覆”,则主要针对一系列革命领袖、民族脊梁。正所谓灭人之国,必先毁其历史,坏其崇尚。历史虚无主义在某些文艺作品中径直表现为对中华民族历史人物的嬉笑怒骂、颠倒黑白。譬如它们无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力挽狂澜的丰功伟绩,蓄意解构革命领袖的人格、放大伟人的小节,甚至捏造事实、混淆视听,竭尽诋毁诽谤之能事。再譬如它们将孙中山描写成窃国大盗,反之则片面夸大蒋介石的孝道,乃至将其描绘成真君子。在一些作品中,精忠报国的岳飞成了千古罪人,而遭人唾弃的秦桧倒成了“旷世良臣”。

——摘自《文学不能“虚无”历史》,《人民日报》2014年1月17日第24 版。

请回答:

(1)出现上述热衷于“戏说”、“割裂”、“颠覆”的电视剧(文学作品等)的原因何在?这些创作者所持的历史态度为何?(10分)

(2)我们青年学生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秉持什么态度?(5分)

2.材料:

2014年6月9日上午,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面对厄运和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抗争,前仆后继,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第2 版。

请回答:

(1)“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意义。(8分)

上一篇:清远市妇联2011年“三八”表彰决定下一篇:作风纪律整顿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