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2024-09-07

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精选11篇)

篇1: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摘要:根据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发展要求,笔者对电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改革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和学业评价两方面。此次教学改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化学;教学改革;学业评价

电化学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初步学习电化学基本测试技术,更好地理解电化学相关理论,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提供实践基础。为提高电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笔者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下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民族高校中学生生源大多属于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理科基础差,缺乏良好的技能训练,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中遭遇困难。[1]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这种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教学效果不好。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正视这种差异性,采取必要的措施。其次,电化学研究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测试效率高等优点。同时正由于这些特点使得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测试者本身理论知识的要求高,测试数据重现性不好等。[2]通过北方民族大学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相应的实验难以理解,对实验现象不会解释,极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最后,该课程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学业评价方式不合理。以往的评价方式是看上交的实验报告,而对于学生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基本没有。这就造成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实验课的开设形同虚设,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的学业评价方式单一僵化,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目前电化学实验课的现状,笔者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1.调整实验项目,分层分组实施首先对原有实验课程项目进行认真的梳理,参照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电化学实验,即:基础性电化学实验、综合性电化学实验和设计性电化学实验。改革前的实验项目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改革后增加了实验项目数量和类型。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生个人专业发展兴趣,让学生尽早地接触电化学专业领域的工程化问题,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2.正视个体差异性,自主选择项目针对民族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性大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然后进行分组,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分到一组,一对一进行帮扶。在设计性电化学实验中教师按组确定实验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的时间、地点等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学业评价改革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实施与授课内容相适应的学业评价方案,笔者进行了学业评价改革。笔者在原有的终结评价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了过程评价,改革后总评成绩由过程评价成绩和终结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终结评价的成绩采用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过程评价观测点则包括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及能力拓展等内容。改革原有课程的考勤方式,采用实验室使用记录的形式,加上指导教师在原始记录上签字来考查出勤情况。学生在每次实验前需要进行认真预习,提交预习报告。实验中学生之间采用互评的形式考察实验操作技能。最后学生进行专题演示,以讲解表现及讲解内容进行评价。电化学实验课程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热情高涨。尽管如此,上述谈到的教学改革还存在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何做到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是每一名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文.民族院校理科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4).

[2]赵健伟,郭彦,章文伟.电化学实验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08,(1):46-50.

篇2: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是化学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验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中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科学的、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对原有的化学实验考核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有利于落实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中级化学实验;考核评价;改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在教学方面也在不断的改革与探索,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越发重要,高校对如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希望通过改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不能以理论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评价,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需要更新,如果没有新的评价机制,化学实验教学将难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篇3:本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作为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科学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始终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中。因此, 搞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有效手段, 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1,2]。在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化学人才是摆在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此, 围绕大学本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开展一些探索和实践研究。

1 明确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大学本科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 其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实验指导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本科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始终贯彻“强化基础, 注重综合,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的实验教学改革方针[3]。

2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提高实验室效益

高校实验室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效益, 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机制[4]。以前, 一些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 实验室主要附属于教研室。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着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 人员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缺点和弊端, 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以化学学科为依托, 通过成立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管理由原来教研室变为院系直接管理,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新管理体制, 打破了原有“学科壁垒、自成体系”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促进了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扭转了过去实验经费管理混乱、实验仪器封闭使用、实验技术人员调配困难的状况, 为实验资源共享和各项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本科实验教学最重要地要把学生的实验基础打好、实验的基本理论掌握好、基本素质培养好、基本技能训练好。学生掌握了宽厚的实验基础, 就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中可以将原有的实验课程分成三大块 (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 , 而在三大块实验中基础化学实验所占的比重最大、学时最多, 并着力把基础实验开好, 为后两块实验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 在推进学科建设和教学体系与管理体制的改革中, 结合“厚基础, 宽专业”的改革精神, 开设综合化学实验项目, 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很有益处[5]。这类实验课程按基础性综合训练、创新设计和研究探索三个层次展开, 可以依托化学重点学科的优秀人才、领先的前沿研究课题和先进的大型仪器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 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独立分析和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为他们独立开展创新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开拓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传授化学知识和训练实验技能, 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维[6]。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通过密切结合专业实际, 使课题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 (2) 不断更新实验项目, 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跟上科学飞速前进的步伐。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 加强他们对现代化学科研工作的了解; (3) 把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引入实验, 提升实验项目的档次, 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5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施因材施教

过去本科化学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以灌输式为主, 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都写得很详细, 学生做实验时“照方抓药”, 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针对上述情况,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 开设命题实验。指导教师提出实验题目, 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 然后独立完成该实验; (2) 开设自选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提出实验项目, 并拟出实验方案, 学生因材选题, 教师也做到因材施教; (3) 增加开放实验。设立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 同学自由参加, 自由组合, 时间自由支配,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之,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实践训练, 学生在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和实验技术的同时, 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 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6 完善实验考核方式,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实验考核办法, 对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及时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8]。不同类型的实验可以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基本方针可以在学生成绩评定中采取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平时成绩为主,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相结合, 实验技能与实验素质相结合的评分标准。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实验结论的逻辑性和准确性等,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 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化学实验的具体内容, 设计一些基本操作单元,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他们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规范性进行全面观察考核。通过适当的理论考试, 以期考查学生对本专业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理解、掌握的情况以及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之, 大学本科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 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晓玲, 陈永泰, 杜建国, 宋东林.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 (1) , 169.

[2]张树永, 张剑荣, 陈六平.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措施初探[J].大学化学, 2009, 24 (4) , 24.

[3]付丽, 罗钧, 孟丽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 (1) , 166.

[4]侯永平, 朱永法, 余树全, 赵丽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快速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8) , 432.

[5]吕占霞, 贺维军, 高珍, 范星河.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大学化学, 2011, 26 (1) , 14.

[6]孙海翔.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4 (10) , 129.

[7]吴永兰, 文耀智, 李广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大学创新性实验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4 (1) , 188.

篇4: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 改革 理念 思路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2

高等院校的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其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对其化学、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提出:高等院校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基础知识为支撑、以实验教学为载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方向为特色、以突出适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验教学理念。其化学实验教学总体改革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化工专业、化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实现 “五个转化”和“一个结合”。

1 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培养人才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优质高效地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和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教学目标,规定实验教学内容应在精选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充分拓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整体与个性协调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开展实践教学“万·千·百·十工程”资助优秀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创新实践,以获得教学计划外学分。

2 实验教学的理念

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基本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训练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总结和探索客观规律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适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所以,实验教学的理念也应随之而改变,高等院校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基础知识为支撑、以实验教学为载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方向为特色、以突出适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验教学理念。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今天,应该高度重视适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安排适当的原则,根据适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科学合理地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适当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尤其注重开展适用型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现代化教学实验室建设,精心设计实验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创造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并独立进行的自主实验环境;完善校内外实验基地建设,做到融专业知识教育于实践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探索创新精神。

3 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实验教学总体改革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化工专业、化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实现 “五个转化”和“一个结合”,建设一个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五个转化即:由四大基础化学各自独立开设实验项目向整体计划开设四大基础化学实验项目(避免基本操作项目的重复开设)的方式转化;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形式为主向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化;由纯粹的单一实验教学形式向模拟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化;由操作技能培训技能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化;由单一的基础综合实验向基础综合实验与专业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转化。

一个结合即:工程训练(包括金工实习、生产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的教学过程与教学产品相结合,在真实工业环境或接近真实的模拟工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具体改革思路

以建立有利于培养适用型和创新人才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目标,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在新体系的框架下实施实验教学内容的全面更新,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全面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前提实施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其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框架下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并建立与新的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素质的适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具体思路是,对基础化学实验部分,在原有无机化学实验、定量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重组形成基础化学实验Ⅰ、Ⅱ、Ⅲ,分别负责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机与无机制备、仪器与物理化学测量的实验教学。重组过程中,力求根据化学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打破传统的二级学科障碍,结合实验教学的认知规律,在一级学科层面上整合基础实验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接受学科交叉中的新原理、新技术、新研究领域的挑战能力,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综合实验部分,在原有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形成,分为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Ⅰ和专业综合实验Ⅱ。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后的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综合实验Ⅰ主要为单学科内综合知识的技能训练的一些实验;专业综合实验Ⅱ主要以化学实验等专业方向的科研成果以及化学化工学科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转化而来的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的特色是综合化与现代化,主要为多学科内综合知识的技能训练。从化学一级学科上整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在每个实验选题中体现“合成制备——分析表征——实际应用”的基本思路。综合性基础与设计性实验,既体现了化学学科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的特色与优势,又涵盖多个二级学科的知识点,将学生从原有专业知识过窄的二级学科领域引导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化学一级学科的高度上学习化学、领略化学、理解化学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的规律。这些实验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实验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科技训练相结合,融多样化教学形式为一体的实验教学环节。研究型实验教学重在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多以开放实验以及学生科技创新结合的科研课题内容进行。学生在课程老师指导下自选研究课题,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研究内容,在培养科研与创新意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接受科技氛围的熏陶。研究型实验教学层次又不同于毕业论文的科研训练,其形式较为灵活,不受课时限制,可在不同的年段、或课内或课外完成。研究型实验也包含科技开发内容,称作开发实验,让学生参与开发实验,培养学生“产学研”结合的意识。

5 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化学实验教学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基础后专业,基础与专业并重,从验证性实验(主要含基本操作)——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依次推进的方法。通过几年化学实践教学的探索,确立了“三个层次、一个拓展”的实验教学模式:

第一层次——基础实验,考虑本科生入学的基本状况,明确化学实验教学中哪些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化工学科中本科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基本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基础实验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载体;

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以掌握基本的化学研究方法为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培训专业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研究能力;

第三层次——研究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科学研究方法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计划,主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综合能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为拔尖人才创造成才条件。

总之,高等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肖信,汪朝阳.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秀芹.开展化学实验研究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1994,(1):46-48.

[3] 章践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和举措[J].教育探索,2000,(8):50-51.

[4] 张小林,余淑娴,彭在姜《化学实验教程》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张景义.高职专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报,2000,14(1):47-48

[6] 李秀芹.开展化学实验研究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1994,(1):46-48.

[7] 刘继家.设计性实验和创造培养[J].化学实验,2000,20(6):27-28.

篇5: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1)完善实验成绩评定标准:对传统的实验考核进行创新,改变只根据实验报告评定成绩的评价模式,从日常的实验表现、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实验创新以及实验记录等方面进行考核。(2)强化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化学实验属于一种实验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将来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3)重视实验纪律与行为:将实验纪律与课堂表现也归纳到考评的范围中,能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增加创新实验评价:让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在化学实验上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实验,挖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趋势要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样化以及客观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更科学、更合理、更公平的评价与考核,有利于培养一流的人才。

篇6: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关键词::高职;篮球教学;篮球游戏;作用;实践应用

1.篮球游戏的定义及特点

1.1基本定义

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篮球游戏主要是以游戏为载体,以篮球为主体而进行的篮球教学活动。在运用篮球游戏进行教学时,其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为学生的体能训练,而教学的形式则表现为篮球游戏活动。在参与篮球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既能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又能培养篮球思维和意识。另外篮球游戏还具有较强的竞技性以及娱乐性,因而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增强对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还能感受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1.2特点

目前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篮球游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具有比较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1.2.1篮球游戏主要是通过游戏运动来进行篮球教学的方式,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因而对于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具有很高的要求。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篮球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训练体能,同时还能提升学生之间的配合协调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们在竞技游戏中感受篮球运动的娱乐性。1.2.2篮球游戏是一种以团队成员配合的方式来完成的篮球活动,学生们在进行篮球游戏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竞技游戏的氛围中,并在其中发掘争取、拼搏的品质。1.2.3篮球游戏是将竞技游戏与篮球知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其能够弥补传统篮球教学中单调、呆板的弊端,并将篮球教学的课堂内容不断的丰富,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篮球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将学生积极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有效的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1.2.4在过去的篮球教学中,其对硬件要求非常高,即要求完善的教学器材以及开阔的教学场地,但是国内的很多学校的篮球教学环境以及硬件设施等都较为缺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们训练的次数,同时还会降低篮球教学过程中对于训练密度的要求,因而会对教学效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而篮球游戏则能按照学校篮球教学的实际硬件设施,通过对学生心理以及教学环境的调整,来达到调整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就能在有限的硬件设施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篮球训练的密度,从而增强篮球教学的效果。

2.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实践作用

2.1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篮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非常受欢迎,且篮球运动的娱乐性以及竞技性也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篮球比赛对于相关战术具有较高的要求,比如队员的投篮、扣篮,以及队员与队员之间进行的传球、街球等技术动作。篮球运动中各项技术动作的掌握的要领以及具体的要求,运动员必须在反复的训练之后才能达到。一般情况下,如果篮球教学中的技术教学以及动作训练的频率较高,就会带给学生乏味、枯燥之感,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下降,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篮球知识和动作技术的过程中形成消极心理。而将篮球游戏应用到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则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篮球教学的娱乐性以及竞技性,且学生也容易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运用篮球游戏进行篮球教学,既能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能营造生动的、有趣的学习环境,且在篮球游戏中,学生还能训练自己的篮球技术,从而使篮球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篮球游戏还具有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投篮技术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场地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对篮球游戏方案进行全面性设计。教师也能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即按照实际上课的学生人数进行平均的、恰当的分组,然后在游戏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们依次完成投篮接力赛。

2.2结合教材,增加篮球教学的多样化形式

运用篮球游戏进行篮球教学,主要是将游戏与篮球技术,以及篮球比赛中所应用到的战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不管是篮球的基础技术,亦或者是篮球比赛中常用的战术等,其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要领和规范,教师应用篮球游戏进行教学,能最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熟练的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而将这些熟练的技术在比赛中高效的应用起来,则能极大的提高比赛的得分率。同时运用篮球游戏进行教学还能够增加篮球教学的多样化形式,且教师能够按照教学的不同内容、相关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学的进度等制定合理的教学游戏,这样一来篮球教学中篮球游戏的应用就能具有一定的专项性以及有效性。篮球游戏也能有效的融入篮球技术训练,并增加技术训练的密度,这样就能使篮球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另外教师也可以按照篮球教学阶段的不同来对游戏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按照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有趣的篮球游戏,并将教材内容与篮球游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增加篮球技术的相关训练,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极大的提高,且篮球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2.3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效果

目前很多院校在安排篮球教学时,课时非常少,因而学生的训练时间非常有限,因而必须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篮球游戏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的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就能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运用篮球游戏进行篮球教学的形式非常多,因而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篮球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篮球训练,这样学生既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对教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就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篮球教学的目标。

2.4强调教学与学习的地位

教师在设计和规划篮球游戏的过程中,要强调学习与教学的地位,即在篮球游戏中,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游戏的主体。且教师在规划和设定教学游戏的过程中,要将篮球技术的相关训练项目纳入其中,且要综合考虑游戏的场地以及篮球课时等,并结合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身体素质制定出合理的,难易适中的篮球游戏。另外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要将具体的游戏规则、方法以及评分标准仔细的讲解给学生,并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确保各小组的整体水平能够均衡。

3.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应用于教学的引导部分

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部分应用篮球游戏,主要是通过游戏手段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将传统的讲解理论知识用篮球游戏来进行替代。这样学生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将篮球技术知识理论快速的进行掌握。

3.2应用于教学的准备部分

对于教学准备部分的活动,一般为教师在安排篮球技术具体训练之前,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体能素质设计科学合理的游戏项目活动。而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篮球游戏的应用主要为“网鱼”游戏,另外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游戏就是“传球比快”。运用这些规模较小的游戏,能够将学生运动神经的兴奋点充分的调动起来,并加快其体内的代谢新陈,从而促使身体的各个关节能够灵活性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以饱满的精神姿态去应对之后的篮球游戏,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发生运动伤害的几率。

3.3应用于教学的基础部分

在经过之前准备活动之后,就可以开始基础的篮球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篮球游戏,教师就需要结合教学各方面的因素来制定专项、有效的篮球游戏。在游戏中,其内容必须包含一定的篮球知识和技巧,以及篮球比赛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战术,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到与篮球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又能够将之前掌握的知识技巧进行有效的巩固。同时在篮球游戏中,学生还能充分的体验篮球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竞技性以及娱乐性,并且学生在享受篮球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还要将篮球技术应用到篮球游戏活动中,以满足篮球游戏的竞技性,从而促使篮球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3.4应用于教学的结尾部分

在篮球教学的结尾部分应用篮球游戏,教师就需要根据结尾部分的学生的状态来设计运动量较小,且简单而容易参与的篮球游戏,帮助学生能够尽快的缓解兴奋状态。同时结尾部分所进行的篮球游戏,还能促使学生的情绪逐渐变得安静平稳,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

4.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篮球游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其对于增强高职篮球教学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篮球游戏的定义以及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对篮球教学中运用篮球游戏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详细的阐述,最后详细阐述了篮球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康建荣.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课篮球科目教学中篮球游戏的运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10:128-129+37.

[2]陈卫华.高职体育课程篮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2:214-216.

[3]张利超.简谈篮球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运动,2013,22:89-90.

[4]贺奇乐.分析篮球模块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01:119+121.

[5]朱靓.NBA网络电子游戏在高职院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5,06:545-546+529.

篇7: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认真贯彻《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针对英语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情感教育

(一)高校英语教学

高校英语进行包括大专院校英语教学和本科英语教学及研究生英语教学。大学的英语教育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对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探索,有利于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远远达不到2004年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尤其是综合能力的运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还停留在应试阶段,主要的课程设置都是针对考试和水平等级如四六级的,很少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英语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和措施。因此学习效率问题也突现出来,针对考试的实用性缺乏积极的动力。“提高课堂效率”是多年来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而这一目标正体现了英语教学中的“效率至上”的原则。英语教学常常被划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涵盖了具体的知识点,例如单词,语法,听力训练等。老师则是负责把这些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原材料一样的加工品,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而教师的教授过程则是通过灌输和训练成为了加工原料的机器,无法去开启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关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上的任务,而学生则认为只要达到教学大纲上的要求,则学好了英语。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的能力,只是为学习而学习。其次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全部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而教师必须尊重教学大纲来完成课堂教学。这样教师忽略了学生个性的特点,也没有办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地。教学大纲中还严格规定了使用的英语教材。许多出版商也根据这些教材出版了相关了联系,光碟,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许多教材的使用都是多年不变的。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一个个产品,只会说书上老套的句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年复一年采取的是同样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活动,学生在这样纪律感强的课堂中,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枯燥的生活使英语教师和学生们都丧失了创造性。

失,探讨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做法,以及对教师的新要求等。

(二)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育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是长时期形成的,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以往模式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被动填鸭式的教育,可谓弊莫大焉。因此,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目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同时,英语教育和学习不光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应当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和文化意识等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正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意和价值所在。

在教学改革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积极的精神,首先应明确学习目标,不能为考试过级而学习,那样只是枯燥乏味的,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这也是英语教学中缺失的,特别是高职理科学技能的,认为语言没什么用而不肯花时间去学,自然也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因此树立的目标要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快乐精神,比如多听英语歌曲和看美国电影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体会真正的语言乐趣。怎样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很关键的技巧。语言的学习是一种强调实践的学习。英语的学习是在不断联系和反复巩固中提升的。要开放地接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表现与状况。积极鼓励和开放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师也应当理性地把课堂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挥其学习语言的优势和想法。不要仅仅局限于已制定好的计划,而是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随时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或者课件。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英语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而不是采用死板的教条的统一的教学方式授课。最后放弃功利的英语学习目地,这也是很难突破的。在现行延续多年的高职及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目的和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地是能够通过等级考试。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满足于应付考试过级而忽略了学习英语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与历史知识。英语教育者与机构因放弃功利的学习语言的目地,而把语言的学习目地转化到实用性上。这就需要学校与教师以合理的方式把

对分数和等级的重视逐步转移。应让学生更多地把学习的中心转移到文化底蕴的学习而非单纯地背诵语法点与句型。

(三)情感教育

由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沉积的模式化和统一但缺乏生气的规范化,因此在改革中特别要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意愿和个性要求,促使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而非简单地为文凭或及格达标这样数字化的要求而被动枯燥的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情感教育就提上了日程。由于语言和我们之间的亲密联系,情感本身也是语言的一部分。

上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北美兴起,对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本主义学者从人格的“自我理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学习观,即语言学习应视作一个完整的人(whole person)的学习,学习者既有认知思维能力,也有对认知和思维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的情感要求,并不是毫无情感特征的“语言习得装置”(Caracterless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尊重学习者,将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是人本主义的宗旨。根据这一宗旨,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个人需要、情感状态应该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应该学会像马斯洛所说的 “倾听自我的呼声”,通过语言学习生产成就感和对自我的认同。那么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就需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和提出不同意见,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反馈。在发挥他们学习的最大自主性的同时,给予积极的情绪支持和鼓励,在师生平等的原则上进行民主交流,展开积极的互动。最重要的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够容忍出错,并不断给予激励和支持,在真诚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性互动的课堂秩序。参考文献:

1、冯忠良 《结构一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英、黄艳明《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外研社,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8: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 民族高校中学生生源大多属于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理科基础差, 缺乏良好的技能训练, 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中遭遇困难。[1]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这种差异, 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教学效果不好。想要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正视这种差异性, 采取必要的措施。

其次, 电化学研究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测试效率高等优点。同时正由于这些特点使得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 对测试者本身理论知识的要求高, 测试数据重现性不好等。[2]通过北方民族大学的教学实践, 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相应的实验难以理解, 对实验现象不会解释, 极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最后, 该课程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学业评价方式不合理。以往的评价方式是看上交的实验报告, 而对于学生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基本没有。这就造成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实验课的开设形同虚设,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的学业评价方式单一僵化, 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目前电化学实验课的现状, 笔者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对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1. 调整实验项目, 分层分组实施

首先对原有实验课程项目进行认真的梳理, 参照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 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电化学实验, 即:基础性电化学实验、综合性电化学实验和设计性电化学实验。改革前的实验项目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 改革后增加了实验项目数量和类型。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生个人专业发展兴趣, 让学生尽早地接触电化学专业领域的工程化问题,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 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2. 正视个体差异性, 自主选择项目

针对民族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性大的特点,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 然后进行分组, 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分到一组, 一对一进行帮扶。在设计性电化学实验中教师按组确定实验教学方案,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的时间、地点等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进而培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学业评价改革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实施与授课内容相适应的学业评价方案, 笔者进行了学业评价改革。笔者在原有的终结评价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了过程评价, 改革后总评成绩由过程评价成绩和终结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

终结评价的成绩采用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过程评价观测点则包括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及能力拓展等内容。改革原有课程的考勤方式, 采用实验室使用记录的形式, 加上指导教师在原始记录上签字来考查出勤情况。学生在每次实验前需要进行认真预习, 提交预习报告。实验中学生之间采用互评的形式考察实验操作技能。最后学生进行专题演示, 以讲解表现及讲解内容进行评价。

电化学实验课程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教学改革, 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习热情高涨。尽管如此, 上述谈到的教学改革还存在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如何做到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是每一名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文.民族院校理科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 2013, (4) .

篇9:化学实验教学思路的改革与探讨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思路;改革

G633.8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东西。”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化学教学创新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更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同题,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按部就班,要打破应试教育中的传统做法,废除死记硬背、苦拼硬干的做法。加强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教会学生巧妙、速效的解题方法,获取知识与信息能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加强多媒体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随着科学的发展,把现代电教设备逐渐运用在化学教学中,从而使化学实验也呈现出更加色彩缤纷的形式。通过电教设备进行动画模拟,能使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加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了同分异够现象。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学生有了自信心就鼓励他们要勇于做要求高、难度大、易燃、易爆的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然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氢气的爆炸性实验、硫化氢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等等。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努力,但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习作风。又如:学生做盐精制的实验中,常常因为仪器不干净,过滤式漏斗里的溶液液面高于滤纸,实验往往做不出效果。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让学生重新做实验,以保证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补充部分有利于发挥创作能力的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补充部分有利于发挥创造能力的学生实验。明确实验的要求,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相互討论,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如:在讲烯烃化学性质这一节课时,为消除学生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过程中的疑惑,可增补实验证明丙烯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褪色等等。其实施过程中,就可采取提出问题、讨论实验结果,再进行实验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如:一氧化碳的制取性质的实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这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必然趋势。

首先,加强课堂上的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的规范化管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顺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顺序来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觉、勤奋、实事求是的好学精神。然后,培养学生勇于探险的精神。如:做磷燃烧实验时,水下的白鳞和铜片上的红磷如何才能燃烧?对于铜片上的红磷,学生就会很快的回答出来,而对于水中的白磷,学生因为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只会回答将其拿出水面。教师在加以肯定后再问:“如果说不拿出水面能否燃烧?”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后,教师再用实验加以证实。

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为学生的创造想象打好基础。如:对附近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分析,并提出对污水的处理方案。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化学竞赛,举办化学讲座等。如:在家庭小实验中增设如何用碘酒鉴别牛奶和米汤。再如:开展环境与化学、食品与化学等等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巩固创新动机,锻炼创新意志,培养与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并进行总评比,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提高创新素质。

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实验

在教学实验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再进行实验验证。尤其是某些增补实验,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以至于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能进行创造想象的,都可以让学生想象其实验结果,再由教师进行验证。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结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就好的多。如:在“分子”这节课中,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香水在讲台上喷几下,教室便会清香扑鼻。让学生想想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对尚未认识微观世界,不知道分子为何物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好自通。这时只要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假设,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从“粒子”和“粒子活动”的角度还是能够找出答案的。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篇10: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化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必须从思想深处重视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的,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近年来,我院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参加了学校提倡的课堂教学综合改革,主要是基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即改变原有的考核模式(出勤10%、实验报告30%、期末操作考试60%)为平时60%(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30%、课堂讨论10%、实验报告10%)和期末操作考试40%。历经半学期的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在后续的其他课程改革中值得借鉴。此外,对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将重点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实验前准备

(一)教师做预备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现象、结果的验证和思考可以促进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延伸。而许多实验现象由于环境、仪器、试剂、条件的差异会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预备实验。在预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及时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查找原因,属于实验药品的问题更换药品,涉及到仪器的问题调整仪器。只有这样,在学生的正式实验过程中,才能避免实验现象只要与教科书不符,学生就慌乱而不会找原因的现象,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应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将化学理论和实践较好地联系起来。

(二)学生写预习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重点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开始实验前就对本次的实验内容、方法、步骤、涉及到的药品、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个别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预习报告中画出相应的实验流程图。这样学生能够对整个实验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心应手,能够改变以往每做一步实验都要看一下卖验教科书的状况。另外,学生通过预习基本掌握每次实验内容,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可以略讲,减少讲授的时间,这样能够留下更多的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次教师都根据学生书写的预习报告质量进行打分,百分制记录到预习报告成绩单上,作为学生每次预习报告的原始成绩,并及时将成绩公布给学生,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高预习报告的书写质量。

学生们提前写实验预习报告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学生的预习报告书写的质量差,只是简单抄实验书上的内容,给人敷衍的感觉。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把预习报告质量关,最好指定学生预习报告书写的具体内容:如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并严格要求一定不能简单地抄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和图示进行书写。另外,在书写预习报告的过程中一定要查阅本次实验药品及仪器的相关使用信息,并做重点记录。

二、实验课堂教学

(一)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前一直釆用的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做,即教师在实验课上把实验内容、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仪器的演示都给学生讲完,然后学生才开始动手做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及要求进行实验,基本上就能得到书中的现象或结果。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后,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实验前讲解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另一方面实验的讲解鼓励以学生讨论式或问答式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由于学生实验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所以教师在课上讲解的重点就不必放到实验内容上,节省的时间可以请学生参与讨论或教师提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或实验过程中要求注意的具体事项。对于课堂讨论或提问的结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参与及回答情况打分并及时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无机化学实验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之一。

(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我院的本科生实验室一般最少能够容纳40人同时进行实验,由两名教师负责巡视指导,学生们动手做实验时如果遇到问题,就请指导教师过去帮忙分析,两位教师前后跑来跑去,这样容易造成某些时候实验室不是井然有序的状态,一些不喜欢做实验的学生极容易浑水摸鱼,不好好做实验,影响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相对混乱的状态,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把巡视教师和学生固定分组,即每名教师在每学期的实验中巡视指导固定的学生(教务处规定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样改革的好处体现在:第一,教师巡视指导较方便,更容易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以便及时纠正,如:学生在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时会涉及到使用移液管精确地取用液体的操作,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移液管,使用起来不熟练,甚至出现用大拇指堵移液管顶部的错误操作,教师发现后可及时纠正并让学生进行移液练习,直到操作规范为止;第二,对于所巡视指导的固定学生,教师对每次实验操作的考核打分也能够进行对比,分数相对客观公正;第三,教师指导固定的学生,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便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的讨论。

实验教学改革后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但是不同巡视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核标准没有统一规定,容易存在教师间打分的差异,应该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进行量化统一标准,每个指导教师均可根据统一标准给学生打分。

三、实验后总结

(一)学生总结及书写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结束时,教师应该带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本次实验的总结,要求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及方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逐项进行总结,对于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到每名学生对实验整体内容较熟悉。课下书写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考核打分后及时记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又一项内容。

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总结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且必要的,但由于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心情比较兴奋,加之忙着打扫实验室卫生,因此实验总结环节在改革之初做得不够好,应该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加强。

(二)教师自我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每一次实验结束后,教师都应该认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或可取之处,并在下次实验的过程中继续发扬。对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现象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思考,探索改进的措施。要善于总结,加强总结,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必须认真思考,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教学改革才会更有意义。

四、结语

篇11:民族院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物理化学是工科院校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及地质等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但是,由于物理化学的理论性强、知识面覆盖广及抽象难懂的特点,使其成为一门较难掌握的理论课。而物理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开设物理化学实验课,是完成好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学科前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科研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然而,与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在优质生源选拔、科研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这些劣势导致地方工科院校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因此,必须针对地方工科院校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相关方面的潜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1改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探索

由于地方工科院校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上述问题,必须有针对性进行改革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地方院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共性及我校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我们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1增加、更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地方工科院校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受资金投入不足、实验仪器配置数量不足、设备落后、实验教学学时少等因素制约,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非常重要。而大多数工科院校一般根据物理化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开设相应的物理化学实验,导致有部分实验与先行的无机化学实验相同或者相似,因此,我们在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必须统筹考虑无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避免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重复无机化学实验,浪费不必要的实验学时。更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剔除一些内容过于陈旧的物理化学实验,补充一些先进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如,原有的一级反应实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是利用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来确定速率常数,但体积变化是通过手工移动水准瓶来测定的,难以准确测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将该实验改为蔗糖溶液水解反应,通过旋光度测定反应体系溶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较精确地测定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在实验用时少的经典实验中增加一些与物理化学研究热点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如,电极制备及电池电动势的测定,该实验用时较少,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增加有关锂离子电池电压及充放电测试的实验内容。原有的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为:燃烧热的测定、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合金相图、电极制备及电池电动势的测定、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一级反应―过氧化氢分解、氢氧化铁溶胶的电泳、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物质的比表面,改革后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调整为:燃烧热的测定、静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合金相图、电极制备及电池电动势的测定、Li/LiMn2O4锂离子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一级反应―蔗糖溶液水解反应、氢氧化铁溶胶制备及电泳、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比电容测定、纳米TiO2对甲基橙的光降解。

减少内容固定、陈旧的验证性实验的实验数量,增加具有设计性、创新性的综合实验的实验数量。增加综合性物理化学实验数量,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不提供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只提供实验原料和相应的仪器,要求学生预先查阅相关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允许在实验过程不断修正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综合性物理化学实验的引入,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会查阅文献、比较周全地考虑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相关专业学习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1.2改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工科院校仍采用教师板书讲解实验原理和演示实验操作细节、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的传统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讲解和纠正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和效率较差。我们改进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倡导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的新教学模式。为了节省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演示实验操作的时间,将要讲解的实验原理做成详细的ppt文件,以及将演示实验操作的详细过程制作成视频文件,并将这些文件上传到桂林理工大学的教育在线系统,以供学生网上观看或下载,让学生提前观看和预习实验教材,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教师在物理化学实验授课时不再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演示实验操作,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节省了时间。无形之中,压缩单个物理化学实验项目的实验用时,在整个物理化学实验教学32学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物理化学实验的实验项目数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11个,解决实验教学课时少导致实验项目少、学生实验操作训练不足的难题,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增强学生对实验相关的物理化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1.3强化和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也是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加强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误差分析能力等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的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比较复杂,通常需要经过复杂的公式计算、作图、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等复杂过程,只有借助数据处理和作图软件才有可能获得精确的实验结果。但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利用作图软件处理数据,因此,大部分学生只采用手工计算和利用坐标纸手工绘图的粗略方法处理数据,在描点画线和选取坐标比例时易引入较大的误差,导致数据处理结果误差较大,甚至不准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利用常用的Origin作图软件处理比较复杂的实验数据,并在物理化学实验开课前对学生进行Origin软件授课和培训,使学生初步掌握Origin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采用origin软件进行公式计算、数据作图、数据拟合、相关性等分析,不仅简化了数据处理的过程,提高了结果分析的精确度、准确度,而且还能培养对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的科学严谨态度,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实验打下良好的数据分析基础。

1.4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确定学生的物理化学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只体现出学生的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难以体现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因此,实验报告难以准确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针对传统考核方法的不足,我们对传统考核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包括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占实验总成绩的40%。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考察学生实验原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60%。采用新的考核方法,促使学生更加重视物理化学实验原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改革后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授课的对象为、、、级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物理化学实验项目数量比同年级其他专业的学生多3个,实验操作技能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也明显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根据我们对桂林理工大学、届的本科毕业论文优秀率以及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获奖率的统计数据来看,可以看出,通过改革后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培训的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明显高于采用原教学模式授课的学生。

3结语

上一篇:唐骏成胡润富豪榜首个职业经理人下一篇:我是乞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