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2024-06-07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精选12篇)

篇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 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4.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教具:集气瓶、水槽、两个小吸盘、饮料瓶、水、硬纸片 教学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实验法、归纳法等。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呢?(学生讨论并猜想)

2.实验演示

①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③在刚盛过热水的密闭空塑料瓶上,浇上冷水。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硬纸片第一次掉下来而第二次不会掉下来呢?塑料瓶怎么会被压扁?(学生讨论、回答:①硬纸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②空气对塑料瓶有压力;)3.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引入大气压强 4.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多媒体展示]由于空气也受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1.大气压强很大

1)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可能的回答:①塑料挂钩被大气压压在墙上:②用吸管吸汽水;③墨水被吸到钢笔里…)

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相关知识

提出问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2.大气压强的测定

1)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细长试管,重复上述过程。(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师: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 学生思考并讨论:(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幻灯片展示] p0=ρ水银gh

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1.013×105Pa 相当于76CM高水银柱的压强 3.大气压的应用

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生:分组讨论

(三)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学生归纳: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

一、大气压强: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

大气压。

大气压的产生原因:由于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同时又具有流动性

二、大气压强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760mmHg = 1.01×105Pa

(四)课外活动

1、学生讨论:

①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②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2、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3、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

(五)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1、产生原因:(1)受重力(2)具有流动性

2、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p0= 1.01×105Pa

4、应用

篇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课前预习】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由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学会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事例,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二.自主预习:

(要求:阅读课本P86-89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有还需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图14.3-1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请你选择一两个现象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2.举例: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举2个例子)

3.根据P87页中的“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⑵请你根据内容简单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⑶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8cm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4.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87页的“演示”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⑴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⑵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⑶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高度。(填写“变”或“不变”)

⑹标准大气压强P0=

Pa= cmHg= mmHg 5.阅读P88页的相关内容,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有哪些? 和

三.预习检测:

1.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拉起活塞后,由于管内没有空气,在管外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入针管里。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用塑料管从瓶子中吸饮料 B.注射器吸药液

C.塑料挂衣钩帖在光滑的瓷砖面上 D.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与2题和达标题重复,另选)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与2题和达标题重复,另选)

4.某同学估计大气对0.28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2.8×102N B.2.8×103N C.2.8×104N

D.2.8×105N 四.预习总结:

你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疑惑么?请记录下来,让我们上课时,共同研究。

【课内探究】

一、明确探究目标:

1.进一步探究证明大气压强,并注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强”的区别。2.大气压测量的方法。

二、反馈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并把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来,写在黑板上。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请同学们观察两个演示实验,注意思考:这两个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识点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课本上解释了两种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⑴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器材进行测量;⑵托里拆利实验。

请你根据所预习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要求先自己思考,然后组内讨论)

⑴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⑵做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⑶请你计算:若把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换成水,水柱大约多么高?(P0=105帕)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P89页图14.3-5“金属盒气压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中的甲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表盘上的两行数字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②.请你读出此时的压强值是多少? 3.请你完成课本P88页的“想想议议”。知识点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1.请同学们对照P89页图14.3-6,完成以下题目。

⑴说说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⑵活塞式抽水机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四、反思整理、归纳梳理

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归纳,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A.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病人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

3.将“吸盘式”挂衣钩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上后,可挂上衣帽等较轻物品而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A.重力比大气压力小 B.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 C.重力小于摩擦力 D.重力等于摩擦力

4.我们身体的表面积大约为1.5m2,假如大气压强是105帕,⑴.请计算你身体表面承受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⑵.虽然如此,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被压坏,这是因为什么?

【课后练习】 一.课后自学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课本中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其实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很多,请你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大气压强与下列因素有何关系?

⑴.天气 ⑵.季节 ⑶.时辰 ⑷.地理纬度 ⑸.水陆 ⑹.地势高低

2.根据P88页“想想做做”,自制一个气压计,并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种气压计要求瓶内的大气压 瓶外大气压。(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⑵.当你用自己制作的气压计从楼上走到楼下时,水柱的高度

。(填“降低”、“增高”或“不变”)⑶.使用这种气压计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呢?

二.课后巩固

1.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是有变化 2.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3.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力把图钉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5.甲型H1Nl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要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同学们对“负压”两字的含义有如下三种猜想:

A.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大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B.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C.因为病房是封闭的,所以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1)你认为猜想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篇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这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用喷泉实验引入,然后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运用探究思想,突破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下面是我的几点反思:

1、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大气压强概念贯穿全节,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设计思路。大气压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设计题的训练。

3、教学中重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大气压强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在本节课教学中,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了大量的实验,重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篇4: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大气压强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在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在困难,因此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篇5: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大气压强

我的设计始终贯穿有趣、有效,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至少要做到这两点。下面我点评本节课的三大特色:一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给学生视觉体验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愿望。二是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前热身、课堂检测、探究实验、学生小组讨论、计算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三是大胆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并有所测重,同时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目的性很强,确保教学有效、流畅。

而其亮点也有四:一是课题引入较新,二是拔河比赛将学生情绪推向高潮,三是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先由各小组形成方案,交流后针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突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受力分析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篇6: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大气的压强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大气的压强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第一节 大气的压强 执教 教学 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 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山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 重点 理解大气压强的原因。 难点 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具 演示 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 固体压强计算公式?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存在 ①演示:如右图 ②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③结论:上面两个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④什么是大气压强:大气由于受到重力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大气压强的大小 ①讲述:P163图11-5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可以维持760mm水银柱。 ②计算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解: ③大气压强值为1.01×105Pa ④学生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计算: 大气压强能支持10.3m高的水柱 三.讨论 1.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扁? 2.解释大气压现象:塑料挂衣钩、吸饮料、呼吸、吸药液等。 3.想想议议:先讨论后演示P163图11-6。 四.小结、练习五.布置作业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第二节 大气压的变化 执教 教学 目标 1 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 知道测大气压的.仪器和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 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此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难点 用有关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教具 演示 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温度计,烧杯,水。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_______________。 3.760毫米汞柱= _________帕。 二.新课讲授: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 看图11-9,学生归纳总结。 (2) 结论:离地面超高,大气压越小。 (3)测出某点大气强,就可知道当地的高度。 2.测定大气压,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无液气压计,介绍构造及原理。 3.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把等于760毫米汞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约105帕)。 4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演示实验:(P166图11-11)现象:学生表述 结论:(学生归纳)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结果: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 理解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学生阅书:P167第一段。 6 利用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解答简单现象,如高压锅,高山煮蛋等。 三.小结 四.练习P167 1、2 五.作业:本节《同步训练》 阅读并归纳 观察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阅读 解释现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第三节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执教 教学 目标 1 常识性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2 了解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压缩空气的应 用。 重点 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难点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教具 演示 离心泵模型,活塞式抽水机挂图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点。 1 气压跟高度的关系。 2 气压计 3 沸点与气压关系。 4 标准大气压。 二.新课讲授 1 出示挂图。 (1) 学生阅图,讲述工作过程。 (2) 讲明吸取式抽水机靠大气压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 2 出示离心泵模型。 (1) 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模拟演示。 (2) 师生共同分析工作过程和原理。 3 计算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从而明白离心泵的吸水扬程) 4 选用最适合的设备(依需要和具体条件)。 5 一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温度不变,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简介:人呼吸过程) 6 简单介绍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 三.小结 四.练习:本节《同步训练》 五.作业:阅读P172:《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回答问题 讲述人呼气吸气过程

篇7: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课题:探究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关系

探究过程:

利用器材:玻璃瓶、水、较细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瓶塞子,制成水气压计.拿着自制的水气压计从一楼走上五楼,从玻璃管中水柱的高低判断大气压的大小. 探究结果: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篇8: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电压学案

第一节 电压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课 时:一课时 课堂导学

一、电压

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现象是:两个灯泡的亮度,1、电压:是 的原因;电源就是 的装置。

2、电压的符号: 电压的单位有、、换算关系1V= KV 1mV= V 1mV= KV 3、1.5KV= V 3.6V= Mv 10KV= V

4、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二、电压表

拿出实验室用的电压表,回顾以前学过的电流表,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

1、实验室电压表有 个接线柱,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 极相连;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 相连。

2、电压表是测量 的仪表,电压表有 个量程,大量程为 V,分度值是 V;小量程为 V,分度值是。

3、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 联;如右图所示。

4、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先用 量程试触,若示数,则改用 量程.5、完成课后练习3题

三.阅读课本57页小资料,对照电流表总结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四.练习使用电压表

1.用电压表测量两节干电池电压 2.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不一定有电压 B. 某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C. 自然界中,有的动物本身就可以产生电压,用来自卫

D.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一定是不相同的

2.在图6-2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两端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电压为零 C.开关两端电压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小红在有关资料中查找出了几种电压值,你认为其中最大的是()

A.人体的安全电压 B.洗衣机正常工作的电压 C.手持移动电话电池的电压 D.发生闪电时,云层间的电压

4.图6-3是装有两节干电池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要使手电筒正常工作,两节干电池正确的是()

A

B

C

D 图6-3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电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都是1.5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步骤

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B.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数据,并记录;

C.了解电压表的量程,弄清每大格和每小格代表的电压值; D.根据记录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以上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_.

篇9: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三)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顺着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总结:摩擦起电,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1摩擦起电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总结: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自然界中只有2种电荷。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根据刚才的实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验电器 A、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B、检验方法:检验时,把物体与金属板接触,如果物体带电,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两片金箔上,金属箔由于带了同种电荷,彼此排斥而张开,所带的电荷越多,张开的角度越大。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3、原子及其结构

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学生看书思考)师: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4、导体与绝缘体

(1)、演示实验: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的金属箔片张开了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

(2)接着老师让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金属箔片没有变化。师: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杆定向移动。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就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板书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

篇10: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是本节课的重点.

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塑料吸盘

篇1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真空压缩泵,模拟马德堡半球,矿泉水瓶,水,玻璃杯。

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光滑玻璃板,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0N),小皮碗(25个)。

篇1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物理意义.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3.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5.体会科学探究的成功愉悦感.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难点: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还有快慢之分,引出做功的快慢,类比速度理解功率的定义及其公式.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3、某同学参加大扫除,负责提水。试分析在以下的过程中,他对水桶是否有做功。(1)提水沿楼梯走到二楼;(2)提水沿走廊走到教室门口;(3)提水在门口站一会儿。

二、引入新课

引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物理量。我们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甲乙两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二楼 ,是否做功?

2、设每块砖的重量为G,楼高为h,甲、乙两同学需要做多少做功?

3、甲用时30秒,乙用时30秒,谁做功能更快?为什么?

4、挖土机和人挖土,都挖了2分钟,谁做的功多?谁做的功快? 议一议:.有哪些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做功相同时,时间少的做功快 方法二;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工多的做功快

5、如果做的功不同,时间也不相同,又怎样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比较乙和丙单位时间做工的多少,引出功率的概念。

板书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3.功率的表达式:功率=功/时间

4.公式:p=w/t P — 功率

W — 功

t — 时间

单位:瓦特,符号:w

常用单位:千瓦(w)、兆瓦(Mw)换算关系:1KW=1000W

1MW=1000KW

1W=1J/S

5、介绍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功率大小是描述机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机器功率多大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想一想(1).运动员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2)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个大?做功哪个快?为什么?

6、做一做

一台机器用2分钟时间做了 6×104 J的功,这台机器的功率是多少? 跟我学

例:1 建筑工地上,水泥板的质量是0.7t,起重机在15s内将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想一想:起重机的电动机做功的功率也是1.9kw吗?为什么?

例2

质量为50kg的物体,用50N的水平推力推着他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移动10m.问:

(1):推力的功率多大?(2):重力的功率多大? 提升拓展

1、重为10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f的功率 想一想: P=fv的应用

汽车爬坡,拖拉机耕地,车辆的运行速度都很小,为什么呀?

2、爷爷和孙女上楼,比一比谁的功率大。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测量的仪器?求功率的表达式是什么?

(1)、体重、楼层高度、上楼时间。(2)、体重计、卷尺、秒表。(3)、P=W/t=Gh/t=mgh/t 小试牛刀

上一篇:关于药品管理法下一篇:咨询顾问英文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