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2024-09-06

新闻类节目策划案(精选8篇)

篇1: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新闻聚焦

2)节目类别:播报新闻类

3)节目宗旨:聚焦国内焦点,追踪国际热点

二: 节目主体

① 节目定位:上班族,知识分子,家庭主妇等

② 节目构成:共分两大板块:国内聚焦与环球浏览

③ 设备需求:摄像机(一台)、桌子(一张)、背景墙(暂定)

④ 节目制作:前期选题、文稿编辑、拍摄录制、后期 ⑤ 节目时长:10---15分钟

三:节目预期效果:播报发生的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关注国计民生,从而达到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开拓观众视野,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篇2: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主持人:夏日已至,又有一批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然而与往年一样,毕业生们又开始在校园内外摆摊兜售一些无法带走的物品和书籍,而这些物品大都是九成新,很多书籍也都是没用多少的参考书。这使得我们又一次开始反观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今天我们将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展开讨论,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的评论员:刘静、李薇。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相关的新闻背景。(户外采访)画面:摆摊场面 采访:(3人左右)

1、请问您平均一个月用去多少生活费?

2、主要消费在那些方面?(大部分的用途)(记者出镜)

解说:在采访的几位同学中,光每月的生活开支平均水平在每月1000元,这样一算,一年下来最起码要12000元,然而其中生活用品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穿衣打扮和娱乐消费等等。

3、为什么会消费在这些方面呢?(打扮、生日聚餐)(记者出镜)

解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八成以上大学生的日常花销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靠打工赚钱。

4、那么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记者出镜)

解说:不少大学生坦言,父母都会定时给他们零花钱,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顺理成章,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开口要钱了。(演播室)

主持人:刚刚我们从短片中看到,现在我们大学生每月消费的平均水平都在1000元左右,一年就起码要12000元。那么我想请问一下二位的消费标准是怎样的?你们对于当今大学生这一平均消费水平又是怎么看的呢? 嘉宾1: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确有些偏高。(举例)

嘉宾2:我认为这个消费额度应该还算是适度的,我们毕竟不能排除不断上涨的物价这一因素。(举例)

主持人:片中几个被采访的同学大都提到他们的消费主要用于穿衣打扮和娱乐、聚餐等方面,这是否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新特点呢?

嘉宾2:我人为可以这么说。现阶段,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这方面的社会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10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奢侈品,50%以上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嘉宾1:大学生购买高档消费品,从某些方面说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渐提高,但是高额的大学学费、生活费本来就已经是各个家庭,特别是工薪和农民家庭难以承担的一笔不小开支,为学生们购置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价格不菲的高科技产品,无疑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会让同学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的思想,有些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甚至不顾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看到同学买了这些高档商品,也逼着父母为自己购买,令父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这样的高消费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不良的风气,容易使孩子养成懒惰、不肯吃苦,只会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攀比炫耀的坏习惯,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主持人:我们从片中看到啊,大部分的大学生其实是一个纯粹消费的群体,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都是来自父母,而且我们的记者也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此已经觉得非常的顺理成章了。那么大学生目前高消费状况的产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仅仅是由于父母的纵容吗?

嘉宾1:我觉得父母的纵容应该算是一个方面,其实这可以归结为是一种家长教育的缺失,为什么说家长而不说家庭,是因为现在有太多的教育问题到最后都能归结到家长身上,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 终身老师,往往最基本的观念、认知都是来自家长,或者这些也应该是和他们的“职责”,可现在不光大学生,往往孩子们的问题都出自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所以也算题外话,重视家长的作用,或者叫职责。

一、大学生一般在学校远离自己的父母,所以在经济上比较独立,消费也没什么压力。

二、中国的父母对教育比较舍得投入,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经济还是比较支持的。

综上两个原因是比较能概括当前大学生在学校的高消费的习惯的。当然大学生本身也是有许多的原因的。

嘉宾2:我很赞同她的意见,我觉得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有:

1、储蓄观念淡薄,许多同学在一学期结束后,消费其实都已经超出了计划的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举例)

2、消费差距 :大学生的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们曾经的调查中发现,有75.9%的人每月日常生活消费在800元或800元以下,而消费1000元以上的占到了4.1%,高消费群体(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与低消费群体(月生活费500元以下)之间的差距比较悬殊。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然而这却很容易滋长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总是有意无意的与身边的同学作比较以寻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正直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强,不论做什么都不想落后于他人,基于竞争意识所形成的攀比心理在某些方面会起到好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上进行攀比会激励他们不断的追求上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他们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超标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他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具有理性的思维,但是,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又较强,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导致学生个体丧失自我,成为群体的附庸者。他们“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周围同学的所谓一致性。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还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和行为, 从而产生攀比消费行为,由于他们的出发点是攀比,而并不是实际需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就会带来许多危害,更多的是心理发生畸形。攀比是用金钱做后盾,有些家境不佳的学生,经济来源不足,既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又没有能力赚外快,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例如06年CCTV12的大家看法曾经做过一个片子,讲述了一个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而虚荣心增强,竟将社会资助的许多费用挥霍尽净,自己最后也遭到了社会的摒弃。嘉宾1:确实如此,大学生目前消费状况存在许多误区正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与为享受生活而进行的盲目消费和为彰显个性而进行的时尚消费有关。

在大学生中,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绝大多数学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进入大学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同时也就首次自己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理财能力差,开支没有计划性。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群体,也应该是比较理性的,然而当他们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时往往会失去理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等诱惑性极强的广告术语在大学校园里广泛流行传播,这些广告词长期在校园流行从而对在校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经常受到商业广告的冲击而改变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就买,经常出入高档商场、酒吧、网吧、游乐场等;他们吃——讲究营养,穿——讲究式样,住——讲究宽敞,用——追求品牌。有的学生嫌学校的住宿条件差、学校餐厅的饭菜不好吃,就在校外租房子过起小日子。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甚至用国家发给他们的助学贷款来买享受。现代的大学生从不会亏待自己,一些学生陶醉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忘乎所以,很少会考虑到父母的辛劳与不易,他们心中亦很少想到对父母的感恩,把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也丢在了一边。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而且崇尚自由。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超越了生存型消费,他们的消费已不止是为了温饱,他们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因此他们盲目追求新颖,赶时髦,他们的口号是“引领时尚,超越时尚”。今天的大学生对时尚十分敏锐,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看来,名牌是信心、高贵、身份的象征,追求名牌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因而很多人认为“要买就买最好的,要买就买名牌”,他们对新事物的喜好,是以是否体现个性作为区分新与旧的标志,讲究求异和时尚之新。

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总乐于接受流行,领先于时代,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鼓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焕的商品的诱惑,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建立起普遍的、以不落俗套的形式来展示自我的消费行为[4]。许多商家就趁机抓住大学生接受新东西快的心理,开始做起大学生的文章。很多消费往往在大学生中一旦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各式各样的品牌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把大学生卷入了梦幻消费。

主持人:那么面对时下大学生消费的这种情况,你们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呢? 嘉宾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完备的知识技能和勤奋负责的生活态度。因此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力量,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意义”等根本性的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就必须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幸福观、生死观、荣辱观、苦乐观和恋爱观等的集中表现。从理性的高度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通过这些教育使当代大学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嘉宾2: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高校可以在合适的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引导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嘉宾1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篇3:谈县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策划

关键词:民生,策划,三贴近,媒体公信力

民生类新闻, 顾名思义, 就是老百姓的新闻, 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国家对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 包括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看法与意见、生活问题、官司纠纷、灾难事故等,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在笔者从事县级电视台新闻工作实践的六年中, 深刻地认识到了要做好民生类新闻节目, 要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都离不开策划。可以说, 策划影响着民生类新闻节目的质量, 决定着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成败, 策划在节目中承担着“思想引擎”的作用。

一、县级民生类新闻节目工作人员要深入理解国家民生方面的大政方针政策

县级电视台是县委县政府的喉舌, 是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作为基层媒体, 其民生民情的新闻应紧紧地围绕老百姓的生活。并在解读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上下功夫, 让国家的惠民、爱民措施进到寻常百姓家。在民生类新闻节目报道的新闻资源采编中, 工作人员要科学有效地制定工作计划, 记者、编辑、后期制作人员和播音员都要时刻谨记自身的职责, 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 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 去采访基层的人和事。老百姓之所以爱看民生类的新闻节目,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民生类新闻节目中, 报道的内容大多是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因此, 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点并落到实处。

二、县级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推广方式要与时俱进, 标新立异, 力求创新

县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的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 适时地创新思维、创新理念、标新立异。要让自己学会用“望远镜”去观察世界, 才能看得高远;学会用“放大镜”观察世界, 才能看得宽广;用“显微镜”审视世界, 才能看得仔细。努力发掘、捕捉基层各行各业中的闪光点、动情点。善于取材、巧选角度、政治嗅觉敏锐, 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亮点, 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民生类新闻节目从业人员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 精心地策划与制作, 力求做出好题材、好节目。

三、县级民生类新闻节目策划要遵循真实性, 实事求是的原则

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策划要以客观事实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基础, 以实事求是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为原则, 对民生类新闻节目进行策划。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国家的舆论媒体, 所言所行都会体现出国家意志, 所以, 更要对新闻媒体的言论高度负责。在进行民生类新闻节目策划时, 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 还要对民生类新闻节目策划的整体过程, 进行合理、适度的把握。策划的重点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规定的同时, 也要在民生类新闻节目策划的各种方式上, 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 让民生类新闻节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四、县级民生类新闻节目要呈现深度新闻

民生新闻就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然而在新闻实践中, 在很多民生新闻栏目中, “民生”成了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的“市井”, 新闻成了故事。这满足了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 但这种新鲜感恰恰是难以维持的。民生, 不是某个人的生活, 而是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方方面面, 这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其中也包含着相关大政方针的“平民式解读”, 这些才是民生新闻中, 最需要关注和体现的“民生内容”。同时, 在此类题材的处理上, 我们应从个例中挖掘出值得整个社会思考和借鉴的点, 不能只报道现象, 而要设法给出答案、突出服务性。

五、县级民生类新闻节目要体现人文关怀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已成为社会的趋势。新闻报道在实践的过程中, 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百姓的桥梁和纽带, 只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才能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亲和力, 树立电视节目在群众中的良好的形象, 起到更好的舆论导向作用。现在, 民生新闻越来越被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百姓喜欢、从业人员追求,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政策观念和业务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更好地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

六、县级民生类新闻节目策划建立完善后期监督机制

县级民生类新闻节目, 直接面对着最基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鉴于民生类新闻节目与众不同的这点, 就应确保民生类新闻节目报道的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笔者认为,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建立与完善后期的监督机制:

第一, 提高民生类新闻节目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增强其辨别能力。第二, 加强对台长工作要求, 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 出错时就追究其责任, 提高领导人员工作的严肃性, 从思想上树立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第三, 完善群众监督渠道。例如, 开通电话热线、网站、信箱等途径。相信通过以上的监督方式, 一定能够提升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让其成为广大基层群众想看、爱看、必看的电视节目。

总之, 县级电视台的民生类新闻节目, 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 也是最能调动老百姓收看兴趣的。县级电视台如何策划民生类新闻节目, 如何给老百姓以耳目一新的试听效果, 如何真正地发挥其“上传下达”作用, 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为这个县级电视台的金牌栏目——民生类新闻节目, 打造出一个好的品牌, 赢得较高的收视率。以上就是笔者从事新闻工作6年来对县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发展的看法与建议, 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敏.民生新闻与地方形象塑造研究[D].渤海大学, 2012.

[2]蔡胜龙.民生新闻的选题与策划研究[D].暨南大学, 2012.

[3]陈瑞维.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J].新闻世界, 2013 (1) :164-165.

[4]夏吉江.听民声解民忧, 搭建民生新闻节目双向互动对话平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 (2) :34-35.

篇4:新闻、法制、生活服务类节目突出

新闻类节目:互动、深度、持续

2012年,在各卫视新推出的节目中,新闻类节目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新闻节目的时间线;二是推出多档深度新闻节目,并在新闻视角上寻求差异化。

湖南卫视新上档的三档新闻栏目分别是《新闻当事人》《新闻公开课》《七点播报》。其中《新闻公开课》的特点在于选题。例如节目选题中有一期“90后记者如何PK总编辑”,以案例展开,讲述90后和总编对于版面头条的观点“碰撞”。此外,节目中还包含时尚板块。另一档新闻栏目《7点播报》是《播报多看点》的早间版,将在每天早上7点为观众们带去生活、服务、民生综合类新闻资讯。

江苏卫视新节目《新闻眼》以“看天下,知冷暖”为口号,内容涵盖新闻资讯、真情故事、深度解读等。据介绍,节目还整合了电视、网络等多平台的新闻资源,引入了微博、拍客等元素。节目包装上,采用虚实景结合的播报方式。此外,《新闻眼》还将与江苏卫视王牌栏目、热播电视剧进行融合,内容包括王牌节目幕后故事。

浙江卫视则从早上7点起,增加多档新闻节目,如早新闻、午间新闻、《今日证券》和晚上的《浙江新闻联播》以及《新闻深一度》等。

文化、生活服务节目进驻黄金档

2012年,浙江卫视将文化类节目提前至晚间黄金档,周日21:21推出一档以播放纪录片为主的文化节目《人文深呼吸》,播出《北纬30度》《南宋》《走向蓝海》等纪录片。此外,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批生活服务类节目也进入了晚间9:20档。包括法制服务教育节目《辩法三人组》、公民道德英雄主义节目《公民英雄》和青少年教育记录节目《变形记》等。

除了传统的新闻、综艺娱乐节目,2012年的卫视版面上,还出现了一些国内鲜见的节目类型,如避险防灾类节目。湖南卫视推出的《生机无限》是一档具备新闻元素的生活安全服务节目,以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问题为切入点,每期节目会邀请一位热门电视剧演员担任嘉宾。湖北卫视推出的《冲出危机》则是以普及地震、空难、山体滑坡等公共安全知识和自救措施为切入点。

此外,湖北卫视还推出《天下同名人》节目,解析同一姓名人背后不同的身份、职业、性格及地域差异,参与者还可互换身份,体验不同的人生。河南卫视也推出了一档名为《知根知底》的节目,由王刚担任主持,知名学者纪连海担任姓氏解读专家,每期节目均会邀请该姓氏的演艺明星、知名人士和公众人物组成“根底团”。

年代风不减

自去年深圳卫视《年代秀》脱颖而出取得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后,今年卫视荧屏上,将出现两档以年代为主题的节目。分别是天津卫视的《燃情岁月》和安徽卫视的《黄金年代》。加上此前深圳卫视的《年代秀》和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2012年的卫视版面上,将有4个以年代怀旧和碰撞为主题的节目。

《燃情岁月》是以“昔日经典”为背景、有关“年代”的栏目。节目会选定50、60、70、80、90、00六个年代标志性的经典(包括歌曲、舞蹈、人物等)在栏目中展现,选手涵盖对某一年代有特别情愫的普通人、带有一定时代标记的特别人物以及当年经典影视歌舞的明星。以2012卫视跨年晚会为起始点,将所有重量级明星、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以及可以感染所有人、充满时代印迹的记忆相结合。

《黄金年代》则是一档国外模式节目,以年代歌舞秀和标识性社会生活细节的展现和评选来唤起观众的年代记忆,以电视剧明星和年代标识的明星为参与对象。

名牌节目衍生新节目

今年的新节目中,也有跟所属平台现有节目紧密联系的新节目——江苏卫视的《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是江苏卫视《职来职往》的姊妹篇,该节目定位于最接近真实求职状况的职场节目,每期五位应聘选手在五位对应的“职业推荐人”带领指教下竞逐同一个高薪厚职的岗位,最终“生杀大权”掌握在每期来招募新人的老板手里。该节目是继《职来职往》之后,江苏卫视的又一档职场类节目。江苏卫视总编室副主任刘原表示,“《职来职往》是针对中国教育台打造的,而《脱颖而出》是针对江苏卫视平台打造的,频道气质不一样,前者针对应届毕业生,后者关注的是社会求职者。”

此外,2012年江西卫视将打造《中国红歌会》姊妹篇《红星闪闪》,节目将延续《中国红歌会》内核,以“歌、舞、原生态节目”为主,同时改变单纯的歌唱形式,融入各艺术门类,将公益行动与综艺节目结合。

国外模式风依然强劲

2011年,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拥有海外版权模式的新节目超过10档。2012年,除原有的《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年代秀》《激情唱响》等新一季节目,安徽卫视的《黄金年代》、湖北卫视的《我爱我的祖国》也将跟观众见面,东方卫视更是在之前的推介会上一口气推出5档版权模式节目,包括3个游戏竞技类节目《巨塔奇兵》《红与黑》《梦立方》以及两个真人秀节目《THE VOICE》和《厨艺大师》。在2012年的荧屏上,观众有望看到一批形式新颖、制作成熟的版权模式节目。

其中《我爱我的祖国》是一档原创于荷兰的大型综艺类节目,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引进版权,制作成本土节目并热播。该节目在国外因其爱国主题、竞技益智模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篇5:大学生求职类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背景以及主题:

随着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咱们学校举办了几届招聘节,来的人很多,投很多简历,找到工作的也只是寥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本节目以“为大学生求职,让即将毕业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在校大学生有目标的提升自己能力”为主题。二.活动目的:

让大学生不再是“井底之蛙”,能与社会接轨。能充分大方的展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

三、参赛对象和要求

在校本、专科学生。每期都有固定的(可偶尔变动)知名企业坐阵,在校的或者是将毕业的、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报名参加,邀请能力较高大学生参与节目。

四、节目表现

类似于天津卫视的求职栏目《非你莫属》,主要让求职的大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以及表达清楚自己的求职意愿。

五、节目定位

(一)节目主旨

仅仅以当下“就业难”为大背景,让大学生可以在真正的企业真正的社会面前得到历练,不再是“想当然”。对于在校大学生更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

(二)节目内容 选题切入点:求职 就业

(三)节目形式

求职大学生表现自己能力,以及企业问答 该节目主要在演播厅内录制完成,设男或女主持各一名,企业5-8个。嘉宾1名。(年纪接近大学生的比较出色的人)。

六、节目环节

1、求职大学生登台介绍自己。(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及获得过的荣誉,在哪方面比较有能力)

2、企业表达意愿。企业提问,大学生回答。企业、嘉宾给予指导。

3、大学生表达自己求职意愿,自己现有的作品,最以后的安排。(可用幻灯片,视频表现)

4、企业表达意愿。企业提问,大学生回答。企业、嘉宾给予指导。

5、若没有企业愿意聘用,企业、嘉宾给予指导。大学生遗憾退场。

若有多个愿意聘用,大学生选择。

6、依次循环1-5.七、节目生产设计流程

(一)申报选题:栏目编导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制片人申报选题。

(二)选题确定:制片人以实用性、娱乐性、贴近性、人文性等几个特性作为依据,确定选题通过与否。

(三)撰写剧本、邀请企业以及嘉宾:编导针对确定的选题编写剧本,并邀请急需进行招聘的企业。

(四)演播室录制:准备好相关道具,进行栏目剧演播室部分的录制。

篇6: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节目名称:心灵栖息站

节目类型:日本治愈系音乐

节目概述:这是一档轻松温暖的音乐节目,与听者分享日本治愈系音乐,治愈系音乐是New age 流派的一个分支,音乐人将自己的感情、修养、气质以及对生活的感受融入其中,评论家亦称之为“心灵音乐”。治愈系音乐以其轻松柔美的旋律与歌者细腻温暖的声线让听者沉醉其中,不觉间忧伤烦恼烟消云散,在温柔的音乐世界里做一次心灵的小憩。

(另:广播台日系音乐节目似是没有,其实在我的同学朋友间爱好日系音乐者不在少数,故取日本流行音乐治愈系流派,既有日系甜美风范,又不失恬淡幽静。)

节目时长:20分钟

节目口号:人在旅途,心在旅途。忙碌的朋友们,何不放慢你们的脚步,与我一起走进治愈系音乐的美妙世界。

策划播音:徐倩倩

播出时间:未定

第一期节目稿:

心灵栖息站第一期:如沐春风——熊木杏里

【音乐起:熊木杏里远笛】

主持人:听她的音乐会让你不禁爱上这个娇小的邻家女孩,就是这样一个女孩,抱着她心爱的吉他,于阳光和风下奏出一曲曲温馨的旋律,行云流水地诉说着她的喜怒哀乐,于是我们也被它她那洗去尘埃的清新所感染,阳光忽然变得明媚起来,清风都渗着香。

篇7:新闻类节目策划书

目前,随着传媒行业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电视新闻节目是地方电视台的支柱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要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策划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评价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二、策划动机

为了更好地挖掘广阔的市场,吸引更多潜在的受众群,从而获得更高的收视率,为电视台赢得更高的利润。同时,为广大的群众提供一个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到民生新闻的深层影响,进而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于节目形式多样,选题范围广泛,所以受众范围也会很广泛。不仅会有白领上班族,知识分子,潜在的青年受众,还会有关注物价变化等民生问题的家庭主妇等。据本人初步了解,目前我国各地方电视台的评论类新闻节目通常为每周一播,只有综合性新闻和经济类新闻可能会出现每日一播。这档以民生新闻为题材的评论类新闻节目将会填补这个空白,会引起受众的关注,极有可能成为一档深受电视观众青睐的新闻类电视节目。

三、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新闻导航》意在为受众及时传达他们急切想要关注的,与他们的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同时通过评论员的新闻评论,引导受众正确看待新闻事件,起到一个舆论导向作用,充当受众较为理智认识民生新闻的导航仪。

2、节目类型:以民生问题为主线的新闻评论类节目

3、节目主旨:在题材的选择上根据“难”,“热”,“新”,“疑”的原则把握好度。题材的最高宗旨要符合解疑释惑,平衡心态,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团结鼓励的总体要求,同时要求新,求变的向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努力。

4、节目目标: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借以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持较为客观冷静的态度。同时,该档节目将会深入百姓生活,切合百姓实际,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民情,关注国计民生,贴近百姓的实际生活,不说空话、套话,力求丰富受众日常生活、开拓观众视野,力争成为最受欢迎的新闻类节目之一。

5、节目定位:a、节目受众:上班族、大学生、知识青年、家庭主妇等,受众范围可以很广泛,激发不同利益阶层的人们。

b、节目功能:这是区别于央视《新闻联播》的一档新闻节目。这是一档从微观角度播新闻的节目。关注的是民生小事,关心百姓利益,善于挖掘和分享百姓故事的新闻节目。

6、节目内容:“新闻万花筒”是简单快速地播报国内外一些民生新闻,不用展开播报,只是简单地以目录式的方式播报。“XX说新闻”选取比较有影响的本地的民生新闻进行评说。“大家一起扒新闻”是指观众可以通过短信、电话连线、新浪微博等形式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亦可以发表对某一热点新闻的看法。

7、节目风格:该档节目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说话的一档新闻节目。所以节目就应该走亲民路线,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同时主持人将采用通俗易懂而又不缺乏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我们说的是人人都能懂,人人都爱听,人人都关心的新闻节目。

8、节目长度:初步定为30分钟

9、播出时段和次数:首播:每天18:00——18:30 重播:每天10:00 每日播放两次。《新闻导航》

节目策划书

策划人:张艺馨2012106148

2014.06.22

1.昨天晚上,辽宁高考成绩揭晓,在本溪高中复读的考生刘丁宁考取666分。刘丁宁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去年此时,她同样考取了无人比及的分数,算上10分加分为668分。原本已经成为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她一举惊人:退学重回本溪市高级中学,为北大中文系梦想复读。今年,又一次高考出分时,刘丁宁再次被舆论关注。让人感到惊艳的是,这个内心倔强的女孩一年来顶住压力,再一次令人赞许。

2013年新学期开学仅一个月,刘丁宁辞别香港大学,重回高中复读。尽管刘丁宁及家人均低调处理退学一事,但诸多媒体还是用大篇幅对刘丁宁进行报道,因为她是辽宁文科高考最高分,她放弃的是一个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名校。

事实上,她谈到自己的报考想法时,曾透露想报北大中文系,但在听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后,决定去香港大学。她认为这也是一种历练。当然这种历练也伴着香港大学提供的巨大的诱惑,不仅包括对内地优秀学子的四年累计70多万港币,以及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都包的全额奖学金,还有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环境。但最终她还是折返复读,至于其中的苦衷,刘丁宁本人从未公开表示。有人猜测,刘丁宁的退学与各种不适应有关,包括专业兴趣,生活环境以及教学环境等等。但不可否认,刘丁宁的梦想从未离开北大。

2.5月31日,在距离高考仅有一周的日子,江西宜春三中的高三男生柳艳兵、易政勇,在面对公交车上的持刀歹徒时,一场勇猛夺刀之斗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身体负伤憾失高考。6月23日,在全国高考成绩公布之际,已获称“见义勇为楷模”称号的柳艳兵和同学易政勇,在身体刚刚恢复可单独活动时,主动要求提前出院回归他们原本的轨迹—— “夺刀少年”、“最美考生”、“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见义勇为楷模”,事迹被广泛传播后,在获得全国人民点赞的同时,柳艳兵和易政勇也收获了各种名誉。但大家更关心的是,两位少年未来的路会在何方。

其实,事发后,向两人抛出橄榄枝的院校还真不少。清华大学、澳门大学、南昌大学乃至国家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等都曾表示为两少年圆梦。昨天晚上,已回到家的柳艳兵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表示,目前只想努力复习,至于成绩会怎样没有过多考虑。

3.关注一位特殊的考生,他是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盲人考生张耀东。记者获悉张耀东的卷面高考总成绩是548分,超一本线15分,成高考考上大学首位盲人。从小学到高中,张耀东有幸一直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他的母亲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老师,这给了他学习的便利。其父亲张鉴下岗后,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学校也习惯了这么一个特殊者的存在,临到考试,会为他准备专门的大字卷,让他带上放大镜。学习之余,张耀东展现了超乎寻常的精力,他自学了英语、日语,拉得一手好二胡,还背了医书,梦想当一名大夫。据此前媒体报道,2012年曾有一位山东盲人女考生申请参加普通高考进入普通大学学习,遭到教育部门的拒绝。教育部门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即使盲人“被高校录取了,但目前普通高校没有能力培养盲人学生,她无法与正常学生一样上课、听讲,普通高校也无法给她提供盲文课本,她无法接受普通高校的正常教育”。而张耀东拿到成绩后,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耀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方医科大学的中医学专业。对于张耀东报考南方医科大学存在的顾虑,关注国内残障人融合教育的公益机构广州平机负责人程渊介绍,根据现有的策法律,例如《高等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明确规定,高校不得拒录符合招生条件的残障考生。程渊说:“我们相信,不管是南方医科大学,还是别的高校,都会严格依法招录学生,不会肆意侵害残障考生的合法权益。我们也祝愿张耀东能够顺利走进大学,早日实现做医生的梦想。”

4.在湖南的考生中有一位很特别,他是85岁的老人罗伯中,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了。此前两次没收到通知,自己也没去查过分数,“可能比较低”。当日下午,1928年出生的罗伯中,刚刚在永州市第四中学考完数学。罗伯中说,自己报了文科,不管考上哪所学校,只要经济上承受得起,他就一定会去读书。罗伯中说,现在子女不在身边,老伴身体也不错,自己身体也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很想圆自己的大学梦,如果考上,他希望读政治或者管理专业。

篇8:新闻类节目策划案

一、新媒体语境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 都是在对最新科技运用和对受众最新需求的迎合基础上, 因此一经推广便会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作用, 甚至一度有唱衰传统媒体的言论观点。虽然这个冲击过程是渐进的、在某种程度上的, 但传统的、旧的媒介确实呈现逐渐衰弱的趋势却是有目共睹的现实, 例如将互联网与电视两者的新闻节目相比, 前者新闻呈现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是后者难以企及的, 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具有紧迫感与危机意识, 且加强自身创新与改革的步伐。

然而, 如果对新旧媒体的生态环境进行理性的分析, 就会发现媒体的共存和融合将是发展的必然状态。所谓“传统电视媒体将逐渐消失”的言论,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层出不穷的现在, 仍显得过于激进和站不住脚。

回顾媒体的发展历史, 仅以报纸、收音机、电视这几次革命性的创新来看, 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会导致传统媒体的市场丧失, 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不能完全的替代旧媒体, 最终将形成一个共生的状态, 这主要是由于特定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人们的某种信息接收形式。因此有学者曾预言――媒体的融合将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 而这一观点也正被时代验证为真。互联网等新媒体与电视这一传统媒体之间, 正在寻找结合与互补, 以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 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寻找到一种理性的、共赢的发展路径, 诸如互联网电视、数字电视等结合体。

总之, 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带来冲击, 这种冲击即是挑战又是创新的机遇, 新媒体语境中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坚信, 要想在这个大环境下得到生存与进一步的发展, 就必须加快步伐, 发挥创新精神, 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变革。

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受众市场产生了很大的抢占和分流作用, 将新闻节目受众分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不同群体。由于新媒体新闻呈现形式,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和观众关系, 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主动性――观众可以不受播出时间的束缚, 可以有选择的观看新闻, 可以只浏览提要而不必经历全程, 可以与编导记者以及主持人互动交流, 可以实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观众中心”“第一现场”等理念变为现实, 极大改变了观众在新闻节目中的角色和体验。而相比之下, 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很强的线性特征, 只能由观众被动接受播出时间和播出内容。

由此, 新媒体新闻和电视节目新闻的受众有了明显区别。调查显示, 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 他们对电视这一新闻媒体保持着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感觉坐在家里看电视新闻符合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生活方式, 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具有真实性、权威性, 而对新媒体新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收视方式感到不适应、不习惯, 甚至抵触网络电视新闻非线性的收视方式, 不喜欢与数字电视互动;另外, 近年来电视台推出较多的民生新闻节目, 更加契合了中老年观众的品味需求, 使电视新闻更具平民化、本土化和亲和力, 也进一步维系和巩固了该年龄段的受众市场。

二、对新媒体语境下改进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对策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均依托于组织和团队的力量, 因此,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创新应该从组建有改革创新意识的组织开始。要吸引和挖掘有思路、有能力的新闻人, 围绕特定的节目目标, 组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创新性的团队, 将诸多的合作人员与把关人员凝聚在一起, 各个组织必须保持自由性、高效性, 为改革创新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另外, 要构建一个利于创新思维生存和发展壮大的体制, 通过对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奖惩制度的改革, 使创新者获得政策的支持和倾斜, 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员工创新, 确保电视节目的创新。可以通过专项专立的方式, 对成功的新闻节目组进行管理, 给与他们更大的自主权, 促进新观点的孕育。

长期以来, 新闻节目策划都比较单一乏味, 以播报新闻为唯一的任务, 认为完成新闻的采访采编、通过主持人的播报完成传播, 即是新闻节目的完成, 这也使得观众对新闻节目形成了古板、统一的认知。新媒体语境下, 很多电视台就新闻节目的品牌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出现了以主持人命名或者其他别具一格的专业性节目, 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传统的新闻节目环境中取得出色成绩和不俗口碑。因此, 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节目实现突破和创新, 必须转变理念、打造品牌, 以新特色和时代个性吸引收视率。第一要正确定位自身品牌形象, 根据节目所承担的传媒责任, 结合最新的理念准确定位;第二要做好形象的包装, 从视觉印象到播报画面、主持人风格, 契合品牌理念;第三要注重节目的内在质量, 节目内容要贴近群众、生动形象, 保证节目的高水准与高质量。

三、总结

上文曾指出, 新媒体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和衰微, 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受众群体, 也各自有媒体本身的优势和劣势。电视新闻节目应接受新媒体冲击的现实, 也应放下身段与其积极合作、扬长补短。例如电视新闻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新闻节目, 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对内容的掌控能力――电视台具有新闻采访的职权, 节目制作人才队伍, 摄录播设备, 大量原创节目的储备, 完善的节目审查和播出制度等等, 都能保证其新闻节目的内容是最全面、最权威的;相比之下, 新媒体新闻缺乏内容的支撑和优秀的节目。

参考文献

[1]许鹏.新媒体节目策划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1

上一篇:书香少年 书香家庭 书香班级评选方案下一篇:感恩节送教师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