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材料简介

2024-06-09

家装材料简介(精选6篇)

篇1:家装材料简介

学习之星事迹简介

大家好!你们听过“一马当先、策马扬鞭、万马奔腾-”这些与马有关的成语吗?对我就是一个属马的女孩王文若,我是五年(1)的班长。我勤奋好学,思维敏捷。成绩优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肯钻研,学习有一股子韧劲。以“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心态刻苦学习。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无论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是课外的拓展知识,有不懂的地方我就主动向老师请教,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请老师指出错误。我乐于与同学分享他的学习经验、学习笔记、学习资料,我喜欢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拓宽知识面。知识运用的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组织班上同学开展了“一帮

一、”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因此每学期都评为三好学生。

五(1)班读书之星事迹

王愉涵小朋友,是五(1)班最喜欢看书的小书虫。在她还没上幼儿园时,妈妈送给她一本《幼儿十万个为什么》。每天晚上,她总是缠着妈妈给他讲些她爱听的动物故事。后来,她慢慢地学着自己读一读、认一认,即使那时她还不识拼音、汉字,但她慢慢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现在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会儿书,平时有空时也爱捧着书看。

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她看书的范围也更广阔了。她每天都像海绵一样快乐地从书中汲取各种知识,这极大地丰富了她的知识面,同时也开阔了她的眼界,使她的童年生活更加精彩。因为平时阅读量较大,她在写作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常有小佳作在班里张贴,或者给老师在班上选读,有时,嘴里偶尔还会冒出的不合时宜的成语,让我们捧腹大笑。看得越多,疑问就越多,“彩虹为什么是弯的?”“猩猩为什么爱捶胸?”多看书,使她和书中的小主角交上了朋友。她把读书当成了乐趣,并从中受益匪浅。

孙旗培每天都会认真地读书,从书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和快乐,让好书伴随着她的成长!

我叫刘毅,是马庄学校五年级1班的一名小学生。我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都很好;在实践中能够勤于动手,敢于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并多次受到表彰。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文明礼仪之星个人事迹简介

马庄小学

五(1)班

我叫王明宇,是五(1)班的学习委员。入学以来,我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培养教育下,通过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逐渐成为一名正直热心诚实、好学上进、学有所长的高年级学生。

平时,我能够礼貌待人,热心帮助同学,对待别人的请教,我也可以耐心地回答。在老师安排了我的帮带对象后,我能够尽自己的责任去帮助同学。每天都主动去帮助他。当他遇到难题,我会耐心地讲解。当每一次考卷发下来后,我与他一起分析错误原因。有一次,同学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作为“导师”的我马上为他指导。第一次讲解他没听懂,我就再次讲解,但还是没讲通,我仍耐心地进行讲解。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指导,他总算在我的努力下,把题目完整攻克下来了。还有一次,英语试卷发下来以后,得知他没有考出理想成绩。于是我安慰他,并且和他一起分析试卷,改正错误。

在校,我时刻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约束自己;以努力拚搏,锐意进取来要求自己。看到地上有垃圾我自觉的捡起来。见到老师,我也会主动问好。下课期间,不追逐不打闹。自觉遵守纪律。熄灯后,我可以管住自己的嘴巴,遵守寝室规定。

在学习方面,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写作业的速度不快。于是,我就拼命地挤时间,拼命地写作业,拼命地记知识。我喜欢靠自己的力量去解题。每解出一道题我都有一种成就感。每天早上,我都会第一个从被窝里爬起来;本来,我是一个很爱看电视的人,但是,为了完成作业,当其他同学在津津有味地看电影时,我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埋头苦写。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会有的。”我相信,只要我肯吃得苦中苦,就一定能成为人上人。

学习不仅要讲究时间的安排,还注重效率的多少。所以,为了提高我的学习效率,我询问了一些同学,又上网查找了一下有关资料。还有,学习的效果如何也要看一个人的态度怎样。我们老师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我想,认真对待学习,而有些人却不能。至今,我还没找到确切的答案。于是,我有时会观察班里人的学习情况,从中得到启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一直以它作为我的学习主旨。

篇2:家装材料简介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

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 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

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 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6.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化学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成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制备与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材料物理、化学。

化学(chemistry)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材料化学(Material Chemistrty)专业一般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院中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的研究范畴并不是材料的化学性质(尽管从字面上可以这么理解),而是材料在制备、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过程、材料性质的测量。

比如陶瓷材料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化(也就是怎么才能烧出想要的陶瓷)、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现象(怎样防止生锈)、冶金过程中条件的控制对产品的影响(怎么才能炼出优质钢材)等等。材料性质的测量也不同于材料物理专业的方法。材料化学专业所研究的大多跟传统产业有关,属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学科,因此材料化学专业研究的课题没有那么新潮和热门,但是在现实生产中,对优秀的材料化学方面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例如说冶金行业,在钢铁、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生产过程中浪费严重等问题,都需要用材料化学的知识来解决。中国虽然一直以陶瓷闻名世界,但实际世界上精密陶瓷(用于电子材料中,价钱非常昂贵)绝大部分是由日本制造的,就是因为我们在配料、控制烧结条件等环节技术力量太差,而材料化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所以材料化学专业不仅实用价值高,而且发展空间大。

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学、热力学、材料化学、冶金学、电化学等方面知识,特别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当然,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有些专业也需要很多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知识,像反应中的薄膜技术、胶体技术(在生产中以薄膜和胶体作为反应介质)的应用等等。因此本专业对考生的要求还是比较全面的,希望报考本专业的考生,特别是那些参加“3+X”考试的考生有所准备。本专业属于理学范畴,但是却不同于纯理学,对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总体来说,本专业竞争并不是很激烈,比起工程学的热门专业来说难度要小很多。在国内各高校中,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材料化学方面的实力很强,另外,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水平也很高。

本专业的毕业生出国难度不是很大,不过出国之后从事的也是基础研究,比如测相图(非常繁杂琐碎),处于比热门冷、比冷门热的位置。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各专业中,材料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不过目前能去而专业比较对口的,主要还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钢铁制造公司,有些“夕阳产业”的味道。考研的选择也不少,除上面提到的高校外,很多工科比较齐全的学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基本上都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院下面。总体看来,本专业似乎不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专业,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希望慎重考虑。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1896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王星拱教授担任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1997年12月在化学系的基础上组建武汉大学化学学院。2000年8月,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武汉大学。2001年1月,新武汉大学对院系进行学科归并,由合并的四校相关专业组建成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简称化学学院)。武汉大学化学系建系以来,著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抡院士曾在化学系任教,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化学学院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业人才和优秀的科技和企业领导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十四位是化学学院的毕业生或教师,其中:曾昭抡、庄长慕、纪育沣、柯俊、彭少逸、陈荣悌、查全性、王佛松、游效曾、江元生、钱保功、卓仁禧十二人为中国科学

院院士;梁骏吾和张高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8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62人,副教授44人,有博士生导师70人。

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有教育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生物医学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两个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有国家计量论证合格单位:武汉大学测试中心。1998、1999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在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和电化学三个学科设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化学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5个二级学科;材料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为博士点;化学工艺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5年起设立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接受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本科生学位授予专业2个:化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化学。

硕士生学位授予专业10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化学工艺、应用化学。

博士生学位授予专业9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应用化学。

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909人,其中:基地班397人,应用化学512人(含化学类、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化学生物学)。在校研究生696人,其中:博士生275人,硕士生421人。在站博士后工作人员12人。外国留学生4人。

我院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之一,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学院中心实验室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将学院的科研方向和企业的生产难题引入本科生实验,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已经形成我院本科生培养的显著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已涉及国防、能源、材料、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分析科学、化学能源、高分子生物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热化学、超分子化学、无机新材料、电厂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化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

《 Science 》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 “ 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 “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8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余人,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27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 智囊团 ”和“ 思想库 ”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 “ 创造、创新、创业 ” 教育的新理念,培养 “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 ”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2640人,硕士研究生13170人,博士研究生7191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586人,有外国留学生1560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346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篇3:关于超材料的专利简介

关键词:超材料,超常物理性质,专利

0引言

超材料(metamaterial)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其通过在材料的关键物理尺度上的结构有序设计,可突破某些表观自然规律的限制,从而获得超出自然界固有的普通的超常材料功能。

超材料作为一种材料设计理念以及研究前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2,3,4]。迄今发展出的“超材料”包括:“左手材料”、光子晶体、“超磁性材料”等,超材料性质往往不主要决定与构成材料的本征性质,而决定于其中的人工结构。

关于超材料的中国专利申请的目前主要来自于各大高校、研究院及其衍生企业。经检索,关于超材料的中国专利申请为2901篇,其中1386篇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和/或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团队;而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申请了为数不少的专利。在此,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和/或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团队的专利申请作为着眼点,对超材料作简要介绍。

1超材料的超常物理性质

超材料由介质基材和设置上基材上的多个人为结构组成,可以提供各种普通材料具有和不具有的材料特性。单个人为结构大小一般小于1/10个波长,其对外加电场和/或磁场具有电响应和/或磁响应,从而具有表现出等效介电常数和/或等效磁导率,或者等效折射率和波阻抗。人为的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或等效折射率和波阻抗)由单元几何尺寸参数决定,可人为设计和控制。

1.1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是材料对电场响应的一个参数,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在某些场合,所需要的介电常数值远高于自然界已有的材料的介电常数值,现有的介电常数较高的绝缘体也不能达到要求,而人工制造的超材料则可以制造出高的介电常数的材料。如,专利CN102480009A、CN102544739A、CN102738590A等。

1.2磁导率

目前,国际社会对磁导率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其中对于正磁导率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对于负磁导率超材料的研究是现在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负磁导率具有量子极化作用,可以对入射波产生极化作用,因此作用范围很大,如在医学成像领域中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负磁导率材料能够加强电磁波的成像效果,另外负磁导率材料在透镜研究方面亦有重要作用。专利CN102480055A、CN102593592、CN102683872等是通过不同的人造微结构的设计制备了负磁导率的超材料。

1.3折射率

超材料内部的折射率分布是超材料表现出超常功能的关键部分,不同的折射率分布对应不同的功能。折射率分布越精确,所实现的功能越好。如:专利CN102480005A设计了分段式的折射率变化的超材料;专利CN102544742A通过初始相位法得到能够控制折射率的超材料。

1.4波阻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但是,现有的吸波材料有阻抗难以匹配、难以做得很薄的缺陷。而通过设计合适的微结构可制备应用于特殊场合的吸波超材料,如专利CN102480909A、CN102682858A、CN102770009A等。

2超材料的应用

超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天线,而天线的扩展应用的涉及面较广,如天线罩、SIM卡、射频识别系统、滤波器、摄像头、打印机等等。另外,超材料也常用于核磁共振成像、谐振腔等领域。

3结语

超材料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材料的认识,其是在不违背基本的物理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在材料的关键物理尺度上的结构有序设计获得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具有迥然不同的超常物理性质的材料。超材料为电、磁、光等领域中新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带来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Veselago V G.The electrodynamics of substance simultaneously negative values ofεandμ[J].Sov Phys Usp,1968,10:509-514.

[2]Pendry J B.Magnetism from conductors and enhanced nonlinear phenomena[J].IEEE Trans Microw Theory Tech,1999,47:2075-2084.

[3]程小超,付全红,娄勇,等.超材料异质结构楔形光波导引起的光谱空间分离现象[J].科学通报,2010,55:1626-1631.

篇4:家装材料简介

关键词:负离子;空气净化;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材料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92–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4 结束语

负离子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的重大影响,已为国内外医学界专家临床实践所验证。负离子相关产品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也将会越发凸显。就目前而言,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发生材料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结合现有的研究及应用状况,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1)负离子发生器是通过高压放电使空气电离,产生负离子。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产生负离子的同时还会生成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因此,安全、低耗和高效将是今后负离子发生器研究的方向。

(2)负离子材料产生负离子的机理以及影响负离子产生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温度、湿度变化对其生成负离子的影响规律。

(3)相对于负离子发生器,利用天然负离子发生材料获得空气负离子更加经济和安全。从节约矿物资源和规模化生产出发,研究人工合成负离子材料将有很大的价值和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安伯.空气离子研究近况[J].中华理疗杂志,1988,11(2):100~104.

[2][4]黄春松,黄翔,吴志湘.负离子材料的净化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6,(2):45~47.

[3] Rehbein,N,Cooray,V. NOx Production in Spark and Corona Discharges [J]. Journal of Elctrostatics,2001,vol.51~52:333~339.

[5] Chih Cheng Wu,Grace W. M. Lee. Oxi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Negative Air Ions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4,(38):6287~6295.

[6]林金明,宋冠群等.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3/753007.html.

[8]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3-12/18/content_1127111.htm.

[9]邱发贵,李全明等.负离子纤维及其纺织品的研究进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33(3):19~22.

[10]姚鼎山主编.环保与健康新材料——托玛琳[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

[11] Fucfs Y,Lagache M,Linares J,et al. Fe-tourmaline synthesis under different T and fO2 conditions [J]. American Mineralogist,1998,(83):525~534.

[12] Christine M Clark. Tourmaline: Structural formula calculations [J]. The Canadian Mineralogist,2007,45(2):229~237.

[13]康文杰,王秀峰等.电气石类负离子释放功能材料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32(3):409~413.

[14]邵敏,王进美.负离子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 2008,(4):4~6.

[15]苍风波.负离子功能纺织品[J].毛纺科技,2005,(7):43~45.

[16]黄凤萍,雷建,李缨.负离子抗菌复合陶瓷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6,25(5):147~151.

[17]高丽宽纪.无机系抗菌剂开发と现状[J]. Jantibact Antifung Agents,1996,24(7):509~511.

[18]汪世平.水性负离子涂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上海涂料,2011,49(3):52~53.

篇5:简介材料

沂源县地处鲁中腹地,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辖11镇,633个行政村,人口55万。沂源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3%,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和“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近年来,沂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2011年,沂源县委、县政府把民生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民生工作办公室,并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社会关注、群众欢迎”的原则,科学谋划了十件大事、十件实事和四十项重点民生项目,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障、新型社会救助、创业就业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多层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为重点的九大民生工作体系,为推进全县民生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下面,请解说员为您详细介绍我县民生工作情况。

南麻镇52(行政村49,村居1,社居2)256100 傅家庄、东高庄、上高庄、下高庄、西台、陡起峪、西鱼台、栗 行、东台峪、重喜官庄、马王峪、朱家峪、浇花泉、埠 下、刘家沟、北埠东、高堂峪、大田庄、刘家大峪、小田庄、永兴官庄、南埠东、雕崖、崮 坡、祥 峪、河南、朱家庄、核桃峪、天井峪、红花峪、酸枣峪、赵家庄、宋家庄、盛家庄、齐家屋、范子峪、侯家官庄、古泉、南刘庄、太平、北刘庄、贾家庄、上高村、下高村、沟泉、王家庄、仓粮峪、许 村、仁 里。南麻二村居委会。

城西居委会、鲁阳居委会。

行政区划:南麻镇概况

南麻镇系沂源县城驻地镇,地处博(山)沂(水)公路与泰(安)薛(家岛)公路交界处,青(岛)莱(芜)高速路(正在建设中)横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资源丰富,工业企业密集,既是沂源县城主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节能材料、玻璃纤维、建材等工业品生产基地,又是对内对外的交通枢纽。全镇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75个村(居),13.1万口人。以镇政府驻地南麻得名。

据清道光七年修《沂水县志》和清康熙十一年修《蒙阴县志》,以及民国九年沂水县《大公报》载,其间该镇分属沂水县和蒙阴县,1930年至1936年间除永兴官庄、田庄、北埠东、南埠东、候家官庄、刘家大峪、高堂峪属蒙阴县七区外,其余属沂水县八区。1944年建县后为历山区,1957年撤区建南麻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复建南麻镇,1984年,改建南麻区,下属西上高庄、南刘家庄、南麻三个乡、镇,1985年撤区设南麻镇,2001年又有原沟泉镇17个村划归南麻镇。

镇内螳螂河自北向南流3公里入沂河,沂河自西境田庄水库沿镇正中东流6公里入悦庄镇。沿河两岸有狭长的平地,土壤以棕壤、潮土为主,松软肥沃,灌溉条件较好。镇境北有马头崮,吴家顶山,为山岭地带,南有太平顶,龙公寨,东南马连山、西南塔山,为丘陵地带,土质瘠薄易干旱,山沟间有平洼地块多潮土。该地区属温和性气候,春多南风,干旱、夏季高温多雨,七月平均气温25.4℃,冬季多北风干冷,一月平均气温-3.6℃,年平均气温11.8℃,平均积温4650℃,平均降水量750毫米,无霜期183天。

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工业立镇、农业稳镇、民营活镇、服务兴镇、依城建镇”的发展之路,镇域经济迅猛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3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6111万元,同比增长32%;政府可用财力4317万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6元。

工商企业发展初具规模。实施“借取地利以地生财;围城围厂服务转移劳力;建设园区招商引资;培植骨干企业联动发展”的“四轮驱动”战略,形成了节能材料、玻璃纤维、包装材料、金属加工材料、纺织服装、休闲服务、商贸流通等七个特色板块经济,培植了一批利税大户和骨干企业,全镇规模企业达到45家,鲁阳公司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陶瓷纤维生产企业,建设了县新兴工业园南麻园、沂蒙山果菜批发市场、居家城、建筑装饰材料和机动车批发市场等一批民营经济发展载体,全镇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7100余家。2004年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34.5亿元,其中工业21.8亿元。

产业富民形成特色。围绕“户均一片丰产园,一处小水利设施,一个技术明白人,一条销售路子”的“四个一”富民工程,扎实开展了“万吨水泥送农户”、“万名技术明白人培训”的“双万”活动,规划建设了沙沟流域乌克兰大樱桃等九个区域七类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4万亩。合同农业、订单农业、营销合作社构建起了上下贯通、四通八达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果业经济、畜业经济、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以沼气使用为主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得到大力推广,县乡道、连村路、进村路、村内一条街全部硬化完成,村道硬化户户通全面铺开。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区内生活小区、机关单位、商贸设施、厂矿企业布局合理,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绿化、环卫、医疗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完备,水景公园“人与历史”南麻段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教育发达,各类中学、小学、幼教、职业教育设施齐全,教学质量一流。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淄博乡镇之星”、“教育强乡镇”、“淄博蔬菜产业化明星乡镇”、“市级文明单位”、“淄博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全市出口创汇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吴家官庄

吴家官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838人五个村民小组,19个姓氏,吴姓为主。耕地280亩丘岭两处计140亩,地势平坦,田庄北干渠经村内,灌溉方便。以经营农业,工副业为主,工农业年产值 100万元,据吴氏谱碑载“吾吴氏一脉,原籍莱芜,始祖讳在今,于明中叶迁吴家官庄特以姓氏命庄名,以示后人存念。东北麻

东北麻村地处县城北侧1.5公里处,属城区村。人口1181人,40个姓氏,岳姓为主。耕地150亩,山滩180亩,属河谷冲积平坦地。以种植蔬菜为主,兼营林果、工商、建筑业,盛小麦、玉米、苹果、蔬菜。其中果园200亩,年产苹果5万公斤,工副业产值150万元。04年博沂路开工建设,交通更加便利,投资环境更加优越。据《周氏家谱》记载:“明正德14年(1519年)始祖从高庄迁至,以南麻对应称北麻庄,又与西北麻对应称东北麻。2000年划归城区,称东北麻居委会。” 齐家沟

位于东北麻东部,与东北麻组成居民委员会。人口78人,耕地180亩,清宣统二年(1910)建村,以姓氏、地貌得名。

南麻

位于沂源中部,北纬36º11´,东经118º09´,据山东省人民政府驻地 济南116公里。北依历山,南临沂河横跨螳螂河的南麻大桥,将镇区街连为一体。泰(安)薛(家岛)、博(山)沂(水)、南(麻)崔(家峪)等公路均交汇于此。为沂源县人民政府,南麻镇人民政府和南麻一、二、三村村民委员会驻地。

镇区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27870人,其中村民4245人,回民68人,蒙古1人,80个姓氏,白姓为最多,祝姓次之。居民转商品粮,主要经济来源靠工副业和服务行业,主要有水泥予制、造纸、汽车修理、翻砂、印刷、服装厂、百货商店、旅馆等村办项目。据出土殷商文物,可知在殷商时期即有村落,又据阁子碑文载:“唐贞观10年(公元636年),村民集资奋力修阁”,可知唐朝时,村落就有相当规模。又据白氏族谱载:“六世族,其长子蛟居临朐县纸房集,龙、虎、豹、威四支迁南麻集。”原村名东、西庄子,后有黄氏在村南种麻地定居,人们随后定居于此,形成村落,称南麻地。至清顺治年间(1644年),始称南麻至今。

南麻于1982年省府批准为镇,镇区街道纵横如棋盘,以振兴路与健康路、历山路相交处最为繁华。农历三、八逢大集,为全县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北岭

位于南麻镇区北部,1966年起,南麻一村居民迁此定居,与南麻一村同属一个村民委员会,以地处南麻北侧山岭上得名。现已与街道连为一起,成为镇区一部分。盛家庄

位于南麻西南3公里处,沂河北岸。322人,12个姓氏,王姓为主,盛姓次之。耕地332亩,山滩293亩,属河谷平坦地。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养殖。产小麦、玉米。相传清同治年间(1874年)建村,以姓氏取名。南刘家庄

位于南麻西南4公里处沂河南岸。1494人,27个姓氏,崔姓为主,王姓次之。耕地850亩,山滩388亩,属河谷平坦地。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林果。产小麦、玉米、苹果、蚕茧。工副业收入10万元。据《许氏家谱》载:“始祖于明洪武年间(1398年),由冀州枣强县迁发至莱芜居住,二世祖复迁于此。”村名来历与历史沿革同北刘家庄。贾家庄

位于南麻南3公里处,粮米山西麓。419人,19个姓氏,贾氏为主。耕地407亩,山滩178亩,属河谷平坦地,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产小麦、玉米、苹果、花椒。工副业年产值15万元。据贾氏碑载:“原籍山西洪洞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始祖迁徙沂邑西北乡贾家庄。”以姓氏取名。

古泉

位于南麻南4公里处,梁米山西麓,南(麻)崔(家峪)公路西侧。881人,22个姓氏,崔姓为主,郑姓次之。耕地面积846亩,山滩116亩。属低平山岭地带。经营农业、工副业、林果业。产小麦、玉米、苹果。工副业有电焊条、铁合金、塑料、石材加工等项目,年产值140万元。据《崔氏家谱》载:“崔氏之祖也,吾闻祖居山西,元末山东瘟疫流行。始祖自山西迁沂邑西北乡古泉庄。”原名埠前,又因村中有古老山泉,1944年更名为古泉。侯家管庄

位于沂源县城西南6公里处,房峪山之北,龙公寨之东。据《掘井碑》载:“明万历八年(1508年)立,领袖侯德成。”为纪念打井人,取村名“侯立官井”,后更名为侯家官庄。全村2300口人,40个姓氏,耕地2600亩,以经济林为主,“六红”绿色果品,即大红乌克兰樱桃、红嘎拉、红将军、红富士苹果、金九红桃、红提葡萄著名。周家峪

位于侯家官庄东部,与侯家官庄村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86户,耕地78亩,清光绪末(1908年),周氏迁此立村,以姓氏、地貌取名。范子峪

位于南麻南6公里处,马头崮之阴。282人,9个姓氏,程姓为主。耕地345亩,属山岭地带。经营农业、林果。产黄烟、苹果、花椒、蚕茧。相传清道光元年(1821年),程氏迁此立村。古代此峪常有盗贼出没,人们称“犯贼峪”,建村后以谐音称范子峪。齐家屋

位于南麻南4.5公里处,太平顶西麓,南(麻)崔(家峪)公路经此,村民委员会驻地。176人,9个姓氏,齐姓为主。耕地181亩,山滩276亩,属山岭地带。经营农业、林果。产黄烟、苹果、花椒、蚕茧。据齐氏谱碑载:“祖居田庄,先祖讳玺于清道光年间,迁此定居。”以齐姓先建房屋得名。冯家峪

位于齐家屋西部,与齐家屋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民国年间(1944年)冯氏迁此定居,以姓氏、地貌得名。12口人,耕地13亩,属山岭地带。北坡

位于齐家屋东北部,与齐家屋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1955年居民从齐家屋迁此居住,形成村落,称北坡。太平庄

位于南麻南6公里处,太平顶山西麓。南(麻)崔(家峪)公路东侧。137人,10个姓,以李、杨姓为主。耕地152亩,山滩283亩,属山岭地带。经营农业、林果、工副业。产苹果、花椒、黄烟。清代建村。据《李氏家谱》载:“清乾隆年间迁此建村。村东建山神庙一座,龟驮碑立庙旁,村名龟背岭。”1958年更名太平庄。北刘家庄

位于南麻西南部,沂河北岸,南(麻)崔(家峪)公路经村东,建有沂河大桥。1270人,22个姓氏,崔姓为主。耕地1030亩,地势较低平坦,灌溉方便。产小麦、玉米、苹果。工副业以开矿炼铝矾土为主,年产值60万元。据村内庙碑载:“清雍正八年(1730年),淫雨为灾,沂水祸患,民产俱淹,有幸存者高迁新居,去庄名“留下庄”,后经沿革称刘家庄,与南刘家庄对应称北刘家庄。西高庄

位于县城西3公里处,青岛莱芜高速路连接线与泰(安)薛(家岛)、南(麻)坦(埠)公路交汇处。为西上高庄和西下高庄村民委员会驻地。1600人,31个姓氏,周姓为主。耕地1376亩,山滩572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经营农业、工副业、商业、林果。产小麦、玉米、苹果,其中苹果园350亩,年产近10万公斤。工副业有制砖等项,年产值48万元。据高氏谱碑载:“祖籍山西老鸹窝,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祖迁徙高庄。”以姓氏,方位取名西高庄。北峪

位于西高庄北部,与西上高庄组成村民委员会。40人,周姓为主。耕地42亩,属山岭地带。清末村民迁此收秋定居,形成村落,以方位、地貌取名。傅家庄

位于南麻西3公里处,荆山东南麓。村民委员会驻地。1750人,26个姓氏,张姓为主。耕地1088亩,山滩1018亩,多为灌溉农田,荆山泉用渠道引到村内,饮用、浇地方便。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工副业。产小麦、玉米、苹果,其中苹果园127亩,年产苹果27万公斤,工副业产值16万元。据原傅氏碑载:“明崇祯十七年(1643年)吉立。”以姓氏取名傅家庄。庵子坡

位于傅家庄北部,与傅家庄组成村民委员会。33人,耕地30亩,属山岭地带。清末,张氏兄弟为避战乱迁此居住。以村北有姑子庵庙而得名庵子坡。西台村

西台村位于沂源县城西,螳螂河西岸,风景秀丽的水景公园坐落在该村。全村1750人,650户,共19个姓氏,刘姓为最多。全村耕地面积1250亩,山林面积800亩,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田庄水库北干渠横跨村内,灌溉条件方便。村民收入以林果业为主,蔬菜大棚为辅,有优质苹果园170亩,优质葡萄园350亩,冬春大棚120亩,年产优质果品140万公斤,蔬菜25万公斤。村集体依托位置优势,以建筑开发为主导产业,村集体年经济收入60万元。据《刘氏碑谱》载:“吾刘氏之先,出自冀州枣强县,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吾始祖迁沂邑西北隅南麻社西台庄”,以处螳螂河西岸高台地上得名西台。东高庄

位于南麻西2.5公里处。沂河北岸。1836人,31个姓氏,以周姓为主,魏、张次之。耕地1701亩,山滩439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经营工副业、农业、林果。产小麦、玉米、蔬菜。苹果园70亩,年产5万公斤。工副业年产值63万元。建村年代、村名沿革同西高庄。宋家庄

位于沟泉村东南7公里,高村河东岸。为村民委员会驻地。879口人,有9个姓氏,以宋氏为主,有耕地845亩,山滩面积2000亩,属山岭地带。主产玉米、小麦、中草药、葡萄、苹果等。据《宋氏世谱》载:“始祖原居山西洪洞县,于明天启五年始迁蒙阴北乡宋家庄”。以姓氏取名。五西峪

位于宋家庄北1.5公里,石人崮山之阳。于宋家庄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62口人,2个姓氏,以宋姓为主。耕地80亩,山滩面积230亩,属山岭地带。花生为主要经济作物。清宣统年间居民从宋家庄迁此定居。因该村地处五条向西的山岭口处得名五西峪。黄钱峪

位于宋家庄东南1公里,狼么子山西麓,与宋家庄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112口人,以李姓为主。耕地152亩。山滩面积250亩。花生为主要经济作物。据查证,清宣统年间李成仙由旋风峪迁此居住,并开始发家致富。人们以吉祥言称此地为黄钱峪。红花峪

位于沟泉村东南6.5公里,南慢山顶之阳。176口人,3个姓氏张姓为主。耕地320亩,山滩面积600亩,属山岭地带。主产玉米、小麦、黄烟、苹果。据《张氏墓碑》载:“清光绪二十九年立„„。“因峪内红色野花遍地,故名。酸枣峪

位于沟泉村东南4公里,南慢山顶西南脚下。231口人,3个姓氏,其中邵姓为主,耕地260亩,山滩面积1200亩,属山岭地带。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等。据《邵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邵氏由蒙阴迁此居住。以村处峪内多酸枣棵而得名。核桃峪

位于沟泉村东南3公里,高村河西侧,双顶予山之阳。154人口,4个姓氏,王姓最多。耕地174亩,山滩面积240亩,属山岭地带。主产小麦、花生、桃等。据《王氏家谱》载:“清光绪年间王氏由莱芜迁至此建村。以村处峪内多核桃树得名。上高村

位于沟泉东2公里,高村河东岸,属山岭地带。678人口,其中4个姓氏,以李、张两姓为多,耕地700亩山滩面积2500亩。主产小麦、玉米、苹果、桃、黄烟等。据《张氏家谱》载:“明洪年间,吾张氏由淄川迁至此建村。”时取名南河村,清康熙年间因洪灾村址高迁山坡处,又居高村河上游,遂更名为上高村。赵家庄

位于沟泉东南2公里,高村河东岸,为村民委员会驻地。973人口,其中7个姓氏,梁、崔两姓居多。耕地800亩。山滩面积7500亩,属山岭地带。主产红提葡萄、小麦、玉米、苹果、黄烟等。据赵氏家谱载,明洪武年间赵氏由莱芜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赵家庄。东峪 位于赵家庄东侧,北慢山顶西麓,与赵家庄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190口人,其中邹姓为主。耕地184亩,山滩面积210亩,属山岭地带据《邹氏家谱》载:清光绪 年间,邹氏由赵家庄迁此定居。以方位和地貌得名。白杨峪

位于赵家庄东南1公里,高村河东岸。与赵家庄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90人口,以徐姓为主。耕地92亩,山滩面积270亩,属山岭地带。据《徐氏家谱》载,清宣统年间赵氏由赵家庄迁此居住。以物产和地貌得名。天井峪

位于沟泉东南4.5公里,玉皇山东麓,376人口,其中4个姓氏,郑、郭两姓居多。耕地360亩,山滩面积800亩。属山岭地带。主产小麦、玉米、花生、黄烟、苹果、桃等。据《夏氏家谱》载,清道光年间夏氏有莱芜迁至此建村。以地貌 得名天井峪。南朱家庄

位于沟泉村东南4.5公里,地处高村河东岸。787人口,其中4个姓氏,以李姓为主。耕地945亩,山滩面积2300亩,属山岭地带。主产小麦、玉米、花生、黄烟、苹果、中草药、葡萄等。据《朱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朱氏由莱芜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朱家庄,1982年3月,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更名为南朱家庄。浇化泉

位于南麻东南4公里处,沂河南岸,346人,11个姓氏,以徐两姓为主。耕地360亩,山滩135亩,属山岭地带。产小麦、玉米、苹果、花椒。清光绪末年(1908),袁氏由沂水袁家城子迁此立村,原名将军峪,后以村内山泉可供饮用浇花,更名为浇花泉。青红高速公路途径该村。埠下

位于南麻南部,沂河南岸。1133人,28个姓氏,白姓为主。耕地1100亩,山滩579亩,为河谷平坦地,灌溉方便。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开矿、运输业。产小麦、玉米,其中桃园500亩,年产苹果12万公斤。工副业项目以开采、运输石灰岩矿为主,供县水泥厂。年产值45万元。据《白氏家谱》载:“原籍临朐李召庄,明洪武八年(1375年),六世祖龙、虎、豹、威四兄弟迁徙南麻集,后分支迁固下庄。建村时以姓氏取名白家院,清雍正八年村遭水患,幸存者遂更名”固下“庄后,沿革为埠下。青红高速公路 途径该村。刘家沟

位于南麻东南3公里处,沂河南岸。184人,9个姓氏,刘姓为主。耕地154亩,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产玉米、苹果。据老年人回忆:清末(1910年)刘氏迁此立村,以姓氏、地貌取名刘家沟。青红高速途径该村。重喜官庄

位于南麻东南4公里处,马莲山西麓,沂河南岸,村民委员会驻地。480人,8个姓氏,王姓为主,其次是魏姓。耕地527亩,山滩140亩。为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产小麦、玉米、苹果、花椒工副业项目已开采,运输石灰岩为主及石料加工,并有丰富的方解石。据魏氏碑载:“清道光十年(1830年),始祖由沂邑盆泉庄迁此。”原名“葫芦头峪”,清光绪年间以吉言更名为重喜官庄。重喜北坡

位于重喜官庄西南部,与重喜官庄组成村民委员会。20人,耕地23亩。民国初年以种地方便迁此建村。以方位、地貌取名。青红高速途径该村。朱家峪

位于南麻东南4.5公里处,太平顶之阴,马连山西麓。234人,6个姓氏,朱姓为主。耕地244亩,山滩2000亩,属山岭地带。经营农业林果。产花椒。据《朱氏家谱》载:“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先祖讳民坤,由沂州兰山县朱家屯迁至。”以姓氏地貌取名。马王峪

位于南麻南4公里处,太平顶之阴。378人,3个姓,马为主。耕地386亩,山滩721亩。经营农业、林果。产杂粮、玉米。据马氏碑载:“祖居淄川已久矣,清道光年间(1850年),先祖讳万玉迁马旺峪庄。”原以姓氏吉祥言取名马旺峪,后沿革为马王峪。前崖

位于南麻东南部,沂河北岸,村西为县化肥厂驻地。385人,15个姓氏,谢姓为主。赵、徐次之。耕地378亩,产小麦、玉米、苹果。苹果年近3万公斤。工副业年产值12万元,尚有多余劳力在化肥厂务工。据谢氏碑载:“清光绪十年(1884年)谢氏兄弟从莱芜迁此定居。”以前河边有一石崖取名前崖.方言读作QianYe.仁里

位于县城23公里处,西依朔山,其余三面傍水。470口人,8个姓氏,以冯姓为主。耕地630亩,山滩面积700亩,地势较平坦,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花生。经济作物主要有苹果、桃等。相传明洪武年间建村,原以地处龙崖之阳取名“龙阳坡”,后叫“坡里”,清中叶以宣扬德性更名为仁里。现存关帝庙碑一座,碑载:“皇清乾隆八年重修”。原属鲁村镇,1985年划归沟泉镇,2001年沟泉撤镇后,划归南麻镇。崮坡

位于沟泉村西4.5公里处,地处南岩河东岸。640口人,7个姓氏,其中以赵姓为主。耕地面积680亩,山滩面积600亩。属山区丘陵地带,兼河边平坦地块。主要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据清康熙十一年修《蒙阴县志》载:“东舜圣社较崮坡........等庄。”相传明处建村,因地处万全崮脚下得名崮坡。雕崖

位于沟泉村西北3.5公里,西依雕崖封山,其余三面傍水。为村民委员会驻地。1967口人,有11个姓氏,其中公、刘姓为主。耕地1438亩,山滩面积3145亩,属山岭地带。主产小麦、玉米、苹果、黄烟等。因村西山崖处息大雕,故名。新村

位于雕崖东北部,南岩河东岸。与雕崖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人口250人,有5个姓氏,其中刘、公姓为主。耕地面积300亩,山滩面积420亩,属山岭地带。居民自1970年陆续从雕崖迁至,始成新村,故名。沟泉

位于沂源县西南部,距县政府驻地南麻11公里,地处大张庄河西侧,南(麻)坦(埠)公路沿村东经过。与逯家泉、眺家旋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1400口人,其中有5个姓氏,逯姓、公姓为最多。耕地1412亩,山滩面积1600亩。主产小麦、玉米、黄烟、苹果、蚕茧等,另有居民兼营副业加工和养渔业。据清康熙十一年修《蒙阴县志》载:“城北130里沂源社,相传王姓者家蓄一黄犬,随主人外出。主醉卧草茸中,值野火肆起,将至主身。犬吠不醒,遂跑地出泉,以身蘸水救之。主得救,犬力尽毙矣„„.”明万历年间重修王公庙,县令董嘉谟撰写碑文“古迹狗跑泉”。现石碑尚存,泉水清澈不涸,村以泉名“狗跑泉”,后沿革为沟泉。经查证,建村于元末明初。逯家泉

位于沟泉西侧,万全崮东麓。与沟泉组成一个村委会。210口人,以逯姓为主。耕地196亩,山滩面积200亩。为山岭地带。据逯氏碑文载:“吾祖讳成,于明洪武元年父子二人自莱郡掖县迁居蒙阴雕崖庄,越七、八世间,家业兴隆,皆丰衣足食,人财荟萃,率多裕后而光前九世祖,前清廪膳生讳方者徙居狗泉西山。”即清中叶建村。以姓氏和此地山泉得名逯家泉。眺家旋

位于沟泉村东南,大张庄河东岸。与沟泉村组成一个村委会。80口人,以齐姓为主。90亩耕地,宜林面积230亩。据齐氏家谱载:“清道光年间,吾齐氏由莱芜市葡萄洼迁此居住。”以隔河眺望故居狗跑泉得名。祥峪

位于沟泉村西6公里处,南岩河西侧。369口人,7个姓氏,以李姓为最。耕地494亩,山滩150亩,属山区丘陵地带。产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据李氏墓碑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吾先祖从莱芜迁此建村。”以吉祥言并冠以地貌取名祥峪。下高村

位于沟泉东北4公里处,北依致公山,南傍高村河,南(麻)坦(埠)公路从村南穿过,属山岭地带。1101口人,12个姓氏,其中侯姓居多。耕地1100亩,山滩面积4500亩,主产小麦、玉米、黄烟、苹果等。据《张氏家谱》载:“明洪武年间,我张氏族人由淄川迁此建村。”当时村址在河北取名北河村,清康熙年间因洪灾,村民迁徙高坡处,又位于高村下游,故更名为下高村。仓粮峪

位于沟泉村东北6公里处,仓粮崮山东南麓,以山得名,为村民委员会驻地。219口人,2个姓氏,亓姓最多。耕地170亩,山滩30 0亩,属山岭地带,土质贫瘠。主产玉米、小麦。据查证,清初建村。现存亓氏墓碑载:“清道光十二年孟秋吉立”。原属鲁村镇,因属田庄水库库区村,为便于交通,1984年划归沟泉,2001年后,划归南麻。峪口

位于仓粮峪西北部。与仓粮峪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25口人,齐姓为主。耕地20亩,山滩110亩。民国初年,居民由仓粮峪迁此建村。以地貌得名。许村

位于沟泉村北4公里,大张庄河西岸。为村民委员会驻地,1765口人,有14个姓氏,以孔姓为主。耕地1030亩,山滩面积2300亩,属山岭地带,田庄水库区。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苹果等,有村办水泥厂、予制厂等。据查证,宋朝建村,又《冯氏家谱》载:“吾冯氏原籍冀州枣强县,明洪武年间迁河南冯家庄,中叶迁许村。。”。村东有解放战争年代陈毅元帅拴过战马的槐树,故名拴马槐。村民特加固保护管理,现生长茂盛。相传一公主许配给本村某壮士,未婚夭亡,葬于村西凤凰山,以此得名许村。河东

位于许村东,大张庄河东岸。与许村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442口人,以孔姓为主。1966年居民陆续从许村迁此定居。因地处河东岸,故名。王家庄

位于沟泉东北1公里处,大张庄河东岸。南(麻)坦(埠)公路从村中穿过。460口人,其中7个姓氏,王姓最多。耕地454亩,山滩面积400亩。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业。根据《王氏墓碑》载:“山东沂州府枣沟头双户肖德公自乾隆十八年迁于蒙邑北乡业居传至七世保全公忠厚传家。。。。”。最初因村坐落于许村南侧,取名“许村南庄子”。后以姓氏更名为王家庄。北大岩

位于南麻东北4公里处,马头崮之阳。455口人,13个姓氏,张姓为主。耕地625亩,为山岭沙土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养殖业。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大樱桃等。据《谢氏谱序》载:“清光绪七年(1881年),始祖讳启友,从莱芜张家庄迁北大岩。”以村北一条东西方向大堰取名。当地群众称北大堰,标准地名为北大岩。沙岭 位于南麻东北3.5公里处。314口人,10个姓氏,刘姓为主。耕地680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据《刘氏谱碑》载:“余九世祖于清乾隆年间,自青郡朐邑仁寿乡青山社李家崖头庄徙沂邑西北儒林社沙岭子官庄居住。”以地貌取名沙岭。沙沟

位于南麻东北2.5公里处,博(山)沂(水)公路北侧。是东、西沙沟村民委员会驻地。2810人,38个姓氏,王姓为主。耕地4336亩,山滩面积136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工业、商业。是国家级绿色食品大樱桃双A级生产基地,其中东沙沟800亩,西沙沟520亩。工副业年产值100万元。据王氏碑载:“明永乐十年(1412年)吉立。”建村于明代。以姓氏、地貌称王家沙沟,自1958年称沙沟至今。涝坡河

位于南麻东部,泰(安)薛(家岛)公路北侧。1303口人,27个姓氏,徐姓205户为最多,耕地400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商业。产小麦、玉米、蔬菜。相传明代建村。据清同治九年(1870年)节孝碑载:“饮名山东提督学政翰林院编修儒士徐大本之妻。”以村三面傍水,地势低洼得名。南埠东

位于南麻西南5公里处,田庄水库大坝东南,沂河南岸,南(麻)崔(家峪)公路经村内,建有南埠东大桥。1260口人,21个姓氏,崔姓为最。耕地1281 亩,山滩128亩,属河谷平坦地,灌溉方便。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林果业。产小麦、玉米、苹果,其中苹果园469亩,年产10万公斤,工副业产值15万元。据崔氏谱碑载:“祖籍博山夏庄,清嘉庆年间,始祖迁至曹家庄后徙至埠东。”以村屡遭沂河水患,搬至高坡,取名“不动”,沿革为埠东,又与北埠东对应称南埠东。大田庄

位于南麻西南6公里处,龙公寨之阴,田庄水库东岸,南(麻)坦(埠)公路经村中。1605口人,15个姓氏,以齐姓为主。耕地1240 亩,山滩2529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工副业为主,兼营林果业。产小麦、玉米、黄烟、苹果。工副业产值105万元。据《齐氏家谱》载:“祖籍冀州枣强县,自明洪武七年(1374年),始祖讳仕连迁至蒙邑王村。自十一世迁台庄。”以姓氏取名田庄。1958年开始修田庄水库,居民分迁几处,此处人户最多,得名大田庄。北庄

位于大田庄北部,与大田庄组成村民委员会。50人,以齐姓为主,耕地51亩。居民为1958年修田庄水库时搬迁至此。以方位取名北庄。大田庄河西

位于大田庄,隔田庄水库相望,与大田庄组成村民委员会。172人,齐、郗姓为主,耕地180亩。1958年居民因修田庄水库搬迁至此。以大田庄西部高村河西岸得名。高堂峪

位于南麻西南8公里处,了景台东麓,南(麻)坦(埠)公路西侧。843口人,19个姓氏,以蒋姓为主,杨姓次之。耕地831 亩,山滩868亩,属山岭地带,部分河谷平地为水浇田。经营农业、工副业、林果业。产小麦、玉米、黄烟、苹果。工副业产值15万元。据杨氏碑载:“祖居田庄,自明崇祯十年(1637年),始祖迁峪口。”原名峪口,后以村址地势高,以吉祥言取名高堂峪。北埠东

位于南麻西4公里处,田庄水库大坝东侧,泰(安)薛(家岛)公路、南(麻)坦(埠)公路交汇处。321口人,13个姓氏,刘姓为主。耕地90 亩,山滩219亩,属河谷平坦地,灌溉方便。以经营工副业、商业为主,兼营林果业。工副业产值27万元,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相传明天启年间建村。原以村边巨石象蛤蟆称蛤蟆坪,1953年与南埠东隔河相望更名为北埠东 小田庄

位于南麻西6公里处,塔山东麓,田庄水库北岸。276口人,13个姓氏,齐姓为主。耕地127 亩,属山岭地带库区村。以经营工副业为主,兼营林果业。1958年因修田庄水库,居民从田庄旧址迁此立村,因村小户少取名小田庄。刘家大峪

位于南麻西6公里处,燕花寨山之阳,泰(安)薛(家岛)公路北侧。482口人,11个姓氏,刘姓为主。耕地323 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苹果、花椒。据《魏氏家谱》载:“吾魏氏,自明洪武年间由直隶枣强县迁居青州博山县盆泉庄,吾曾祖永久公迁居沂州蒙阴县北乡刘家大峪。”以姓氏、地貌取名。永兴官庄

位于南麻西6.5公里处,塔山之阳,田庄水库北岸,东风化肥厂驻该村。819口人,16个姓氏,张姓为主。耕地357 亩,山滩1124亩,属山岭地带库区村。以工副业、林果业为主。工副业年产值25万元。相传明代建村,原村旁龙公庙取名龙王官庄,民国初更名永兴官庄。东鱼台

位于南麻西北2公里处,历山西麓、螳螂河东岸。613口人,16个姓氏,夏姓为主。耕地277 亩,山滩636亩,属河谷平坦地,灌渠经村内,灌溉方便,高产稳产。产有玉米、小麦、苹果。其中苹果园88亩,年产苹果5万公斤,工副业项目17个,年产值500万元。据白氏碑载:“先祖于康熙十年(1671年),迁钓鱼台。”以靠近河边有个台子可以垂钓,起村名钓鱼台,后与西鱼台对应称东鱼台。西北麻

位于南麻北2公里处,历山之阳。1378口人,26个姓氏,周姓为主。耕地814亩,山滩262亩,属河谷平坦地,田庄灌渠经村内,灌溉方便。产有玉米、小麦、苹果、蔬菜。其中苹果园360亩,年产苹果13万公斤,工副业产值20万元。据《周氏家谱》载:“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始祖从高庄迁至。”以地处东北麻西侧,称西北麻。彩板峪

位于南麻北4公里处,螳螂崮之阳,历山之阴。348口人,6个姓氏,唐姓为主。耕地337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工副业为主。据《毕光辉墓志铭》载:“明万历年间,先祖从松峪庄迁此定居。”当时以村东有三棵槐树取名三槐官庄。后槐树枯死,村民视为不祥之兆,遂以村处三面环山又与菜盘村一山之隔,更名菜盘峪,后演变为彩板峪。东台峪

位于南麻西北6.5公里处,大直山之阳,光光顶之阴。211口人,9个姓氏,唐姓居多。耕地180亩,山滩1044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据《唐氏谱系》载:“始祖唐洪自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徙沂邑西北乡南麻社埠下庄居住。二世再迁豆腐峪庄。”以人们做豆腐的多,称豆腐峪。后以东山崖处每至冬天形成一个大冻台子,更名“冻台峪”,演变为东台峪。陡起峪

位于南麻西北5公里处,吴家顶山之阳,王家山之阴。720口人,18个姓氏,唐姓为主,徐姓次之。耕地535亩,山滩1262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佛手瓜种植形成规模。据《唐氏谱系》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埠下,始祖虎又迁豆腐峪庄。”原名豆腐峪,后以村处山势陡峭的山峪,更名陡起峪。栗行

位于南麻西北4公里处,吴家顶山之阳,螳螂河西侧。520口人,10个姓氏,唐姓为主。耕地395亩,山滩609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据信氏墓碑载:“祖居蒙阴西北乡西月庄,自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兄弟分居,来沂水县西北乡豆腐峪山庄。”原名豆腐峪,后以村边栗子树多,更名栗行。窗户沟

位于南麻西北3公里处,马头崮之阳。147口人,6个姓氏,丁姓为主。耕地60亩,山滩200亩,属山岭地带。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清光绪末年(1908年)建村,以村边沟内一石崖似窗棂状,取村名窗户沟。西鱼台

位于南麻西北2公里处,王家山东麓、螳螂河西岸。790口人,23个姓氏,白姓为主。耕地460 亩,山滩260亩,属河谷平坦地,少量山岭地。以经营农业、工副业、林果业为主,产有玉米、小麦、苹果。其中工副业产值200万元。据白氏碑载:“清康熙十年(1671年),先祖讳玉始迁钓鱼台河西庄。”原名钓鱼台河西,后与东鱼台对应称西鱼台。河南

位于南麻东南4公里处,沂河南岸。205口人,6个姓氏,以杜姓为主。耕地130亩,山滩620亩。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商业。产小麦、玉米、蔬菜、苹果。清末杜氏以种地方便,从儒林庄迁此建村。以地处沂河南岸得名。儒林

篇6:常用塑胶材料简介

*常用(热塑性)塑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聚苯乙烯(PS)及改性聚苯乙烯(HIPS)等 2.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类(ABS)3.聚甲醛(POM)4.聚乙烯(PE)5.聚丙烯(PP)6.聚氯乙烯(PVC)7.聚碳酸酯(PC)8.聚先胺(PA)A 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各塑料的性能及啤塑工艺要求如下: 一.聚苯乙烯(PS)及改性聚苯乙烯(HIPS)等

聚苯乙烯(PS或GPPS)即俗称“硬胶”,属非结晶性塑料其主要性质如下: 1.透明,良好光泽,容易着色.2.溶于有机溶剂(丙酮,三氯乙烯等),便于喷油上色.3.成型收缩率小(0.4%左右),尺寸稳定性好.4.质脆不耐冲击,表面易擦花,胶件包装要求高.5.耐酸性差,遇酸、醇、油酯易应力开裂.改性聚苯乙烯即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即俗称之“不碎胶”,其主要性质如下: 1.在GPSS中加入适量(5-20%)丁二烯橡胶改性,从而改善了硬胶的抗冲击性能.2.颜色: 不透明之乳油或略显黄色.3.HIPS与GPPS根据需要可混合啤塑,GPPS成份越多制品表面亮泽越好,流动性能越好.例如: 组份比 HIPS:GPPS=7:3或8:2,可保持足够强度及良好表观质量.4.其它主要性质同GPPS.其它聚苯乙烯共性物主要有: 1.MBS 聚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即透明ABS.主要性质:透明,韧性好,耐酸碱,流动性好,易于成型及着色,尺寸稳定.2.SBS 苯乙烯与丁二烯聚合物即K料(常见有KR01,KR03).主要性质:透明,较好弹性,方便成型.3.AS 丙烯睛与苯乙烯聚合物即SAN料.主要性质:提高抗冲击力,耐腐蚀性较好,苯乙烯系中流动性最差.与其它同系塑 料兼容性不好.透明.聚苯乙烯的成型工艺了解

GPPS成型温度范围大(成型温度距降解温度较远);加热流动及固化速度快,故成型周期短.在能够流动充满型腔前提下,料管温度宜稍低.速度参数:前料管温度200℃,喷嘴后料管160℃左右.GPPS流动性好,成型中不需要很高的啤塑压力(70-130Mpa),压力太高反而使半制件残留内应力增加—尤其在喷油后胶件易开裂.(注:改性聚苯乙烯类的流动性均稍差GPPS)注射速度宜高些,以减弱熔痕(夹水纹),但因注射速度受注射压力影响大,过高的速度可能会产生飞边(披锋)或出模时碎裂等.适当背压:当啤机背压太低,螺杆转动易卷入空气,料管内料粒密度小,塑化效果不好.模温: 30-50℃.聚苯乙烯因吸湿性小,一般成型前不需干燥,而改性聚苯乙烯需干燥处理.温度: 60-80 ℃, 干燥时间: 2小时.二.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类(ABS)1.三种组份的作用: 丙烯睛(A)—使制品表面较高硬度,提高耐磨性,耐热性.丁二烯(B)—加强柔顺性,保持材料韧性弹性及耐冲击强度.苯乙烯(S)—保持良好成型性(流动性,着色性)及保持材料刚性.(注 : 根据组份不同派生出多种规格牌号)2.ABS具有良好电镀性能,也是所有塑料中电镀性能最好的.3.因组份中丁二烯的作用,ABS较GPPS抗冲击强度变显著提高.4.ABS原料浅黄色不透明,制品表面光泽℃好.5.ABS收缩率较小,尺寸稳定性良好.6.不耐有机溶剂,如溶于酮,醛,酯及氯化烃而形成乳浊液(ABS胶浆)7.材料共混性能

(ABS+PVC)~ 提高韧性,耐燃性,抗老化能力.(APS+PC)~ 提高抗冲击强度,耐热性.ABS的成型工艺了解

1.成型加工之前需充分干燥,使含水率<0.1%.干燥条件: 温度85℃以上,时间3小时.2.ABS流动性较好,易产生啤塑披锋,注射压力在70-100Mpa左右,不可太大.3.料管温度不宜超过250℃.4.模具温度40-80℃,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模温取较高.5.注射速度取中,低速为主;注射压力根据制件形状,壁厚,胶料品级选取, 一般为80-130Mpa.6.ABS内应力检验以产品没入煤油中2分钟不出现裂纹为准.三.聚甲醛(POM)聚甲醛俗称“赛钢”,属结晶性塑料,主要性质如下: 1.聚甲醛为乳白色塑料有光泽.2.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硬度,刚性较高,耐冲击性好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及自润滑性.3.耐有机溶剂性能好,性能稳定.4.成型后尺寸比较稳定,受湿度环境影响较小.聚甲醛的成型工艺了解

1.聚甲醛吸湿性小(吸小率<0.5%),成型前一般不干燥或短时干燥.2.成型温度范围窄,热稳定性差,250℃以上分解出甲醛单体(熔料颜色变暗)故单凭提高温度改善流动性有害且无效果.正常啤塑宜采用较低的料管温度及较短的滞留时间而提高注射压力能改善熔料的流动性及产品表面质量(熔体流动性对剪切速率较敏感)温度参数: 前料管190—210℃, 中料管180—205℃,后料管150—175℃.压力参数: 注射压力100Mpa左右,背压0.5Mpa.3.模具温度控制在80—100℃为宜(一般运热油)4.POM冷却收缩率很大(2~2.5%)易出现啤塑“缩水”,故必须用延长保压时间来补缩.四.聚乙烯(PE)聚乙烯(PE)俗称“花料”,属结晶性塑料,共主要性质如下: 1.聚乙烯分高密度(HDPE)和低密度(LDPE)两种,随着密度的增高,透明减弱.2.聚乙烯为半透明粒子,胶件外观呈乳白色.3.聚乙烯其柔软性,抗冲击性,延伸性和耐磨性,低温韧性好.4.常温下不溶于任何溶剂,化学性能稳定;另一方面PE难以粘结.5.机械强度不高,热变形温度低,表面易划伤.6.聚乙烯亦常用于吹塑制品.聚乙烯的成型工艺了解

1.流动性好,成型温度范围宽,易于成型.2.注射压力及保压压力不宜太高,避免啤件内残留有的应力而致变形及开裂.注射压力60~70MPa.3.吸水性低,加工前可不必干燥处理.4.提高料管温度,外观质量好,但成型收缩率大(2.0~2.5%),料管温度太低产品易变形,(用点浇口成型更严重,采用多点浇口可改善翘曲).温度参数: 前料管温度200-220℃,中料管180-190℃,后料管160-170℃.5.前后模温度应保持一致(模温一般为20-40℃为宜),冷却水通道不宜距型腔表面太远,以免局部温差太大,使产品残留内应力.6.因质软,必要时可不用行位(滑块)而采用强行脱模方式.五.聚丙烯(PP)聚丙烯俗称“百折胶”,属结晶性塑料.其主要性质如下: 1.呈半透明,质轻(密度0.91),可浮于水上.2.良好流动性及成型性,表面光泽,着色,外伤留痕优于PE.3.高的分子量使得抗拉强度高及屈服强度(耐疲劳度高).4.化学稳定性高,不溶于有机溶剂,喷油,烫印及粘结困难.5.耐磨性优异,以及常温下耐冲击性好.6.成型收缩率大(1.6%),尺寸较不稳定,胶件易变形及缩水.聚丙烯的成型工艺了解

1.聚丙烯的流动性好,较低的注射压力就能充满型腔,压力太高,易发生飞边,但太低,缩水会严重.注射压力一般为80-90MPa,保压压力取注射压力力的80%左右,宜取较长保压时间补缩.2.适于快速注射,为改善排气不良,排气曹宜稍深取0.3mm.3.聚丙烯高结晶度,料管温度高: 料管温度参数: 前料管200-240℃,中料管170-220℃,后料管160-190℃.因其成型温度范围大,易成型,实际上为减少披锋及缩水而采用较低温度.4.因材料收缩率大, 为准确控制胶件尺寸,应适当延长冷却时间.5.模温宜取低温(20-40℃),模温太高使结晶度大,分子间作用强,制品性好,光泽度好,但柔软性,透明性差,缩水也明显.6.背压以0.5MPa为宜,干粉着色工艺应适当提高背压,以提高混炼效果.六.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属非结晶性塑料,原料透明.主要性能如下: 1.通过添加增塑剂使材料软硬度范围大.2.难燃自熄,热稳定性差.3.PVC溶于环己酮,本氩夫喃,二氯乙烷,喷油用软胶开油水(含环己酮)4.PVC溶胶塑料玩具上主要用于搪胶.聚氯乙烯的成型工艺了解

1.软PVC收缩率较大(1.0-2.5%),PVC性分子易吸水份,成型前需经干燥.干燥温度:85-90℃,时间2小时.2.成型时料管内长期多次受热,分解出氯乙烯单体及HCI(即降解)对模腔有腐蚀作用.所以应经常清洗模腔及机头内部死角.另外,模腔表面常镀硬铬或氰化处理以抗腐性.3.软PVC中加入ABS,可提高韧性,硬度及机械强度.4.因PVC成型加工温度接近分解温度,故应严格控制料管温度,尽可能用偏低的成型温度,同时还应尽可能缩短成型周期,以减小熔料在料管内的停留时间.料管温度参数:前160-170℃,中160-165℃,后140-150℃.5.针对易分解,流动性差,模具流道和浇口尽可能粗,短,厚,以减小压力损失及尽快充满型腔.注射压力90MPa,宜采用高压低温注射,背压0.5-1.5MPa.PVC产品壁厚不宜太薄,应在1.5mm以上,否则料流充腔困难.6.注射速度不宜太快,以免熔料经过浇口时剧烈磨擦使温度上升,容易产生缩水痕.7.模具温度尽可能低(30-45℃左右)以缩短成型周期及防止胶件出模变形(必要时胶件需经定型相定型).8.为阻止冷料堵塞浇口或流入模腔,应设计较大冷料穴积存冷料.七.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俗称“防弹玻璃胶”,属结晶性塑料.其主要性质如下: 1.外观透明,刚硬带韧性.燃烧慢,离火后慢熄.2.PC料耐冲击性是塑料中最好的.3.成型收缩率小(0.5-0.7%),成品精度高,尺寸稳定性高.4.化学稳定性较好,但不耐碱,酮,芳香烃等有机溶剂.5.耐疲劳强度差,对缺口敏感,耐应力开裂性显著.聚碳酸酯(PC)的成型工艺了解: 1.PC在高温下即使对微量水份亦很敏感,故成型前应充分干燥,使含水率降到0.015-0.02%以下.干燥条件:温度110-120℃,时间8-12小时.2.流动性差,须用高压注塑,但注塑压力过高会使产品残留内应力而易开裂.3.PC料粘度对温度很敏感,提高温度时,粘度有明显下降.啤塑温度参数:前料管240-260℃,中260-280℃,后220-230℃.料管温度勿超过310℃,PC料成型提高后料管温度对塑化有利,而一般塑料加工,料管温度控制都是前高后低的原则.4.模具的设计要求较高: 模具的设计尽可能使流道粗而短,弯曲部位少,用圆形截面分流道;仔细研磨抛光流道等,总之是减小流动阻力以适合其高粘度塑料的填充.另外,熔料硬易损伤模具,型腔和型芯应经热处理淬火或经镀硬铬.5.注射速度太快,易出现熔体破裂现象,在浇口周围会有糊斑,产品表面毛糙等缺陷或因排气不良(困气)而使产品烧焦.6.模温以控制在80-100℃为宜,控制模温目的是减小模温及料温的差异,降低内应力.7.成型后为减小内应力,可采用退火处理,退火温度: 125-135℃,退火时间2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八.聚先胺(PA)聚先胺俗称尼龙(NYLON),属结晶性塑料,有多品种,如尼龙6,尼龙66,尼龙1010等.其主要性质如下: 1.尼龙具有优良的韧性,耐磨性,耐疲劳性,自润滑性和自熄性.2.低温性能好,冲击强度高;并且很高抗拉强度,弹性好.3.尼龙吸水性大,吸水后一定程度提高抗冲击强度,但其它强度下降(如,拉伸,刚度).收缩率0.8-1.4%.4.耐弱酸弱碱和一般溶剂,常温下可溶于苯酚(酚可作为粘合剂),亦可溶于浓甲酸及氯化钙的饱和甲醇溶液.尼龙成型工艺了解

1.在注塑前需充分干燥.干燥温度80-90℃;干燥时间24小时.2.尼龙料粘度低,流动性好,容易出现披锋,压力不宜过高,一般为60-90MPa.3.随料管温度变化,收缩率波动大,.过高的料温易出现熔料变色,质脆,银丝等;低于熔化温度的尼龙料很硬,会损坏模具和螺杆.料管温度一般为220-250℃,不宜超过300℃.4.模温控制

尼龙是结晶性塑料,产品受模温影响大,故对模温控制要求高.模温高: 结晶度大,刚性,硬度耐磨性提高,变形小;模温低: 柔韧性好,伸长率高,收缩性小.模温控制范围: 20-90℃ 5.高速注射

尼龙料熔点高,即凝固点高(快速定型,生产效率高),为顺利充模(不使熔料降到熔点下凝固).必须采用高速注射,对薄壁产品或长流距长产品尤其如此,而产品壁较厚或发生溢边的情况下用慢速注射.高速充模所致排气问题,应加以留意.6.退火处理与调湿处理

退火处理: 经退火可使结晶度增大,刚性提高,不易为形和开裂.退火条件: 高于使用温度10-20℃,时间按产品厚℃不同,约 10-60分钟.调湿处理: 保持尺寸稳定,对提高韧性,改善内应力分布有好处.调湿条件: 浸沸水或醋酸钾溶液.(醋酸钾:水=1.25:100 沸点 121℃)时间2-16小时.九.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即有机玻璃,俗称“亚加力”(Acrylis),属非结晶性塑料.其主要性质如下: 1.透明度高,质轻不易变形,良好导旋光性.2.PMMA难着火,能缓慢燃烧.3.不耐醇,酮,强碱,能溶于芳香烃,氧化烃(三氧乙烷可做粘合剂).4.容易成型,尺寸稳定.5.耐冲击性及表面硬度均稍差,容易擦花,故对包装要求较高.PMMA成型工艺了解

1.亚加力透明度高,啤塑缺陷如气泡,流纹,杂质,黑点,银丝等明显暴露,故成型难度高,产品合格率低.2.原料充分干燥

干燥不充分会发生银丝,气泡现象.干燥条件: 温度95-100℃,时间6小时,料层厚不超过30mm,且料斗应持续保温,避免重新吸潮.3.流动性件差,宜高压成型,注射压力: 80-100MPa,保压压力为注射压力的80%的左右,背压亦不宜太高.防止浇口流道的早期冷却,适当加长注射时间,需用足够压力补缩.4.注射速度

注射速度对粘度影响很大,不能太快.注射速度太高会引进塑件气泡,烧焦,透明度差等.5.料温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家装材料简介】相关文章:

家装简介04-15

1家装材料知识04-24

家装防水材料范文05-28

家装常用防水材料07-07

【家装扫盲系列五】 材料验收04-22

家装营销05-05

家装市场06-17

家装问题总结05-25

简单家装合同04-11

家装流程步骤05-15

上一篇: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下一篇: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