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优秀教案

2024-05-14

恐龙优秀教案(共12篇)

篇1:恐龙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二、学情分析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年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在阅读训练的时候,我将借助网络环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等独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种说明方法并用,如何处理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化“名称”,注重“感悟”的做法,力求既不破坏文章生动的语言环境,又让学生有鲜明的感受。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挖掘文本的隐藏资源,让本没有生命的文字会说话;力求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展开想像走进“恐龙”世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指引学生不断地冲击原有的认知体系,探索新的研究课题。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网络环境,理解感悟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往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介绍恐龙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借助网络,拓展一些常见的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

1.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2.学习迁移运用课文描写恐龙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猜名: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恐龙都有哪些了解呢?

2、小朋友们都喜欢恐龙,请看这些恐龙图片(课件播放),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

(二)精读课文,了解形类: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你们从书中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

3、请同学们再去读书,这回要求大声朗读,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

4、交流并品读好词佳句。

(三)巩固拓展,练习说话:

1、巩固:以“我是-----龙,……”的句式练习说话。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四)了解恐龙的食性和繁殖特点:

1、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些什么呢?你是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2、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什么叫卵生?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什么叫“破壳而出”?请看图片。

(五)猜解恐龙灭绝谜团: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

(六)欣赏短片,激发探知: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不能够亲见。如果科学技术让恐龙复活,你愿意吗?(学生看恐龙短片。)

(七)总结深化,练习说话: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谈谈吗?

(八)课后活动:恐龙知识知多少(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

篇2:恐龙优秀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特点,学会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恐龙的各自特点:

学会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约在两亿年前,美丽的地球曾被这种强大的爬行动物主宰,它们就是恐龙(引读课题)(视频),

让我们再次喊出它们的名字,(再次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初步了解了关于恐龙的哪些知识?

谁来填一填?(课件)

二、自主探究

引读:恐龙种类(很多),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名字下面用横线划出来。

1、交流:书中依次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2、质疑: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你能把你的根据读给大家听吗?

(屏显: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我们所指的恐龙,是指生活在陆地上的霸主。而鱼龙和翼龙一个是生活在水里的霸主,一个是生活在天空的霸主,由于它们生活的时代相同,生活的习性相似,所以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有时为了方便,人们又把它们通称恐龙。

3、千奇百怪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一起先来猜猜这是什么龙?读句子谈谈:它形态奇怪在哪里?

(1) 学习雷龙:

它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它呢?

A、理解:庞然大物

上学期我们学习《航天飞机》一课出现过这个词,是形容什么的?(航天飞机)

庞然大物在生活中还可以用来是形容什么样的物体?(形容高大笨重的物体),

文中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从这个词感受到了雷龙的奇怪之处就是庞大。

能读通过朗读表现出这奇怪的庞然大物吗?

B、谁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是庞然大物?谁再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雷龙是个庞然大物雷鸣一般。

谁来说说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说),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读,评议)

C 、比较句子(出示)

作者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这庞然大物如在眼前的?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句好呢?说出你的理由。(指明说)

师:一头成年大象大约5吨,六头大象就是30吨呀!如果以我们每人60斤,30千克计算,得1000多个小朋友那么重。

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读: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师: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作者在介绍雷龙时,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做了(比较),在说明方法中我们称它为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我们没见过雷龙,不知道有多重,但我们见过大象吧,那课文把雷龙与六头大象比较,我们是不是立刻能感受到雷龙真的很重了?所以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能使我们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我们再感受一下这个奇怪的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D:正是因为雷龙太重,所以爬行时才会发出一声轰响。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把雷龙的踏步声比作雷鸣。你听过打雷的声音吗?

能模仿一下吗?

听到这声音,你感觉?(声音大,很害怕)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把雷龙走路的声音比喻成雷声

这在说明方法中被成为( 打比方 )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这种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它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E、如果是一群雷龙,一齐在森林中行走,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一定是尘土遮天蔽日、响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这就是它名称的由来雷龙)怪不得作者说好像雷鸣一般。

让我们再次感受这雷鸣般的声音:读句子

作者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觉到雷龙奇怪之处在它是个(引说:庞然大物),

我们再次把雷龙的庞大读出来好吗?

每踏一步就能发出雷鸣般的声音,难怪人们给它取名(雷龙)。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形态奇怪的雷龙吧:(齐读):

F、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我们是怎样学的呢?(读句子抓特点说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打开学案,小组合作,选出你喜欢的一到两种恐龙,利用我们刚才小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学习,读课文,抓住了这种恐龙奇怪在哪?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特点时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填好表格。

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恐龙汇报,汇报时请用上:我喜欢它的特点是我找到的句子是这句话用了的说明方法

(2) 学习鱼龙(屏显:鱼龙),

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书中是怎样写的?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海豚图片)鱼龙我们没见过,可是我们见过海豚,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板书:作比较)

(3) 学习翼龙

这就是翼龙,翼就是翅膀,

谁来读一读描写翼龙的句子?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翼龙比作飞机),

(出示飞机)正是因为恐龙距离我们很遥远,谁也没有见过,作者就用我们都熟悉的飞机打个比方,让我们如见其形,这在说明方法上称为打比方。(板书,齐读)

(4)、学习梁龙

A 我喜欢梁龙,它的特点是长;(出示图片)

B 师:看,梁龙真的很长,有多长呢?谁来读读书上的句子?哪些词最能体现它的长?

a 二十多米,我们今天上课的教室从西到东大约15米,二十多米相当于一个半教室那么长。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作者通过数字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梁龙的长,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板书,齐读)列数字的作用是使说明事物特征精确、科学、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

b 移动的吊桥,你能用学过的说明方法来说说它吗?(打比方)

c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读出梁龙的长吗?(指名读,齐读)

(5) 学习剑龙

A 我喜欢剑龙,它的特点是带剑板。

B 老师先聘请一位同学作为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剑龙(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方法说说)

C 指导朗读:瞧,剑龙多威风啊,就像一位身披铠甲的武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6) 学习三角龙

A 我喜欢三角龙,让人看了望而生畏

B (出示图片)这就是三角龙 ,你来说说它奇怪在哪儿?这三只角分别长在哪个部位?(出示句子)一米长的角,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

C 三角龙的脸上有一米长的三只大角,许多动物看了都(望而生畏)谁来读读这个词?

可以给它换个词吗?(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毛骨悚然)

D 现在谁能当小解说员,把这可怕的脸型介绍给大家呢?(指名读)

(7) 学习霸王龙

它的特点是凶猛(出示图片)

A 从哪儿看出它很凶猛?(出示句子)

B 谁来读一读?

4、小结: 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各有各的形态,怪不得作者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课文的第2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让我们一起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大家接着读。

11、通过学习,谁发现这些恐龙的名字是根据什么起的呢?(身体形状,特征)

恐龙的种类繁多,老师也带来一些恐龙的图片,我们试着根据他们的形态给他们取名字好吗?(课件)科学家给他们起的名字分别是:

所以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三、迁移写作

爱好恐龙的同学们今天也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恐龙朋友,你能说说恐龙朋友的样子奇怪在哪里吗?介绍时用上今天学习的说明方法。先写在学案上。

请同学们用我叫龙,先在学案上写一写。

汇报:

四、激发探索兴趣,提高读书欲望。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段恐龙世纪的视频,想看吗?(播放视频)

2、师:两亿多年前,恐龙曾是地球上的主人,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它们的身影?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

3、至今还是一个谜。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位未来的考古学家,你猜猜它们是怎么消失的?

4、至今为止,科学家对恐龙消失之谜还只是个推测,同学们刚才说的种种原因也是推测,也许解开这个谜的将会是我们今天在座的某个同学。科学是奥秘无穷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达尔文说过: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 ))

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会不断探索,说不定解开谜底的人就是你。

四、探索延伸

学完课文,激发继续探索和读书兴趣

师: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恐龙知识知多少主题活动,好吗?

五、板书设计:

20 恐龙

种类 很多 打比方

千奇百怪 作比较

篇3:恐龙优秀教案

一、介绍恐龙

课前一星期, 我找学生们聊聊天。

师:你们喜欢恐龙吗?

生:喜欢!喜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喊起来)

一句问话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生:老师, 以前世上真有恐龙吗?

老师, 恐龙怎么会灭绝的?太可惜了!

老师, 恐龙还能复活吗?

……

如今的学生很善问, 教师的“内存”已不能满足他们, 所以, 当今教学绝不能只是“授鱼”, 必须是“授之以渔”。

二、引导学生建立小组进行探索研究

“这样吧!我们来搞课题研究, 一齐想办法解决!”我试探着说。没想到, 他们的兴致真高, 一个个连声喊“好”。

虽然学生对自己提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但究竟怎样去研究它、解决它, 他们心里就没有底了。我想, 这时不能急于抛出建议, 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 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的过程。

一天后的交流会上,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 慢慢地开始了研究方法的确定。

生:我家的电脑上网了, 我可以上网去找找恐龙的资料。 (真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生:我想到图书馆去, 那里肯定有这方面的书。

生:我听说常州有中华恐龙园, 那里有许多恐龙模型, 这次放假, 我去拍些照片回来!

……

七嘴八舌, 方法真多, 看来, 学生的智慧真是不可低估。

在我的建议下, 大家推选毛家炜当研究组组长, 他们还给自己的小组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新世纪网络恐龙科探小组”。

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在细致的分工后, 研究小组开始行动, 不过是一两天, 他们的问题也就出现了。

生:老师, 我登上了中华恐龙网站, 网上那么多介绍恐龙的内容, 我都要下载吗?

生:老师, 恐龙的种类太多了, 我们该摘录哪些呢?

师:当然不需要, 收集资料, 要有选择, 要选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 同学们最感兴趣的。

在我的细心指导下, 原先愁眉苦脸的学生又兴高采烈地开始了他们的调查之旅。经过几天的调查, 学生对恐龙越来越了解, 兴趣越来越浓厚, 搜集到的资料图片一大堆。

四、研究成果展览

师:怎样才能让别的同学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呢? (生议论纷纷)

生:我们为恐龙做个展牌, 举行一次展览。

这个建议马上得到大家的认可。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就要公布了, 学生们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 积极行动起来。我引导他们对这些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捕食特点、灭绝原因等进行分类、整理、粘贴。

当一块块展牌出现在其他同学们面前, 大家都睁大了眼睛, 不断地发出了“哇哇”的惊叹声, 这着实让研究小组的成员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 对这些孩子来说, 重要的并不是这些研究成果, 而是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学会了提出研究问题, 运用研究方法收集资料, 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学以致用, 让学生做小老师

展览结束了, 我们的语文课也开始了, 黑板四周贴满了恐龙的图片, 这里简直成了恐龙的世界。由于有了展览的铺垫, 学生们兴趣盎然, 在“读读找找”的游戏中, 学生们轻轻松松读懂了课文。

学课文, 应学以致用。我刚想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其他恐龙, 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 下面的时间让我们自己来讲吧!”“让我们来讲, 让我们来讲!”呵, 他们居然把我“赶”下讲台。

精心准备后, 一位戴着“长江旅行社”帽子的男生, 走上讲台, 卷了一本书当喇叭, 有声有色地讲了起来:

“各位游客, 欢迎来到常州中华恐龙园,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李氏蜀龙。它生于侏罗纪中期, 属蜥脚类恐龙, 体长9至12米, 高约3.5米。头中等大小, 牙齿呈钉耙状, 尾部的最后四个尾椎愈合成棒状的“尾锤”, 这是它的武器。李氏蜀龙以低矮树上的嫩食物为食, 进食时还会将带有锤子的尾巴摇来晃去, 仿佛在警告食肉龙:千万别惹我。” (说完还做了个摇尾巴的动作, 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又一位头戴恐龙头饰的学生上场了。

“我叫太白华阳龙, 是剑龙的老前宗了。我身长5米, 头很小, 用四只脚行走, 看, 我的背上有两排骨板, 肩部有尖锐的棘板, 尾巴末端有两对骨刺。我的牙齿细小, 专吃地表的细软树叶。我是谦谦君子, 虽然天天带剑行走, 却从不惹事生非, 我的格言是‘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

这场恐龙的介绍会一直持续了两节课, 还不能结束。于是, 我建议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自己所了解的恐龙知识写下来, 汇编成一个小册子, 大家轮流阅读, 学生们欣然答应了。

下课了, 学生们还在不停地议论着。

生:老师, 我长大了, 一定当科学家, 好好地研究一下恐龙。

老师, 恐龙什么时候能复活呢?要是它能和人类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

……

篇4:《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

1.面向学生:四年级小学生。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第31课。

3.课时: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恐龙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向人们介绍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三、教学方法

这篇文章较长,里面有较多长句和深奥的词汇,理解和朗读起来有难度。在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如何让课堂更生动有趣?经过摸索,最终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把字词、疑问做成PPT在课堂给学生展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本课教学时主要抓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同时懂得说明文语言表达要准确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小组合作填表,帮助学生理解恐龙演化的过程。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内容新颖有趣,适合四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让学生课前了解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恐龙的一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懂得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六、教学重、难点

理解恐龙的一支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鸟类的这一过程,并复述。

七、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有趣的动物,看看是什么?

(板贴“恐龙”这个词)(学生会喊出恐龙)

2.在人们眼中,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展示恐龙视频或者图片)

3.请同学们用一个词形容恐龙给你的印象。(学生会说:笨重,凶猛,庞大,巨型……)

4.是呀,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巨大沉重的梁龙,那他们怎么会飞向蓝天呢?(教师板贴“31飞向蓝天”)今天我们就去恐龙城堡里探索它们的秘密吧。

5.齐读课题“31.飞向蓝天的恐龙”。

6.谁有好办法能记住“恐”字?(“恐”的部首是——心字底,“巩”表示它的读音,意思是心里感到害怕、畏惧。)指导识记和书写。

【设计意图】凶猛而庞大的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呢?学生自然而然地被深深吸引了。他们一定很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样能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吧,我们一起去恐龙城堡看看吧。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出示要求:快速读两遍,第一遍: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第二遍: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小恐龙说:想要知道我们的秘密必须先闯关。

(课件展示)

(1)谁能读出这些词语?(出示字词)

(2)谁能猜出藏在课文里这些词语的意思?

(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还会读吗?出示含有字词的句子请学生读。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疏通生字新词。

(三)再读答疑

1.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恐龙城堡大门打开了,走出来一群凶猛、笨重的恐龙。

2.它们和轻盈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3.学生汇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课件出示)

4.咱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5.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快来读读,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

比较: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学生说:少了“一支”这个词。)

6.那去掉“一支”好不好呢?

(学生说: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儿呀!)

7.从“一支”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是呀,“一支”代表了恐龙的一部分,而去掉“一支”,句子的意思就变了,可见作者的用词多么准确啊。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板贴:语言准确)。来,体会着,把这句话读好。(学生再读)

8.像这样的词,这句话中还有吗?(学生说:演化)为什么你认为这个词用得准确?

9.你能说说什么是演化吗?(演变,逐渐地)

10.谁来填一填?

出示课件:

选词填空

演化 变化

进入21世纪后,天津的( )越来越大。

经过漫长岁月,猿类的一支( )成了人类。

(“演化”长时间的逐渐演变过程,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改变。)

11.还有吗?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可能还会说:漫长、最终……)

12.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设计意图】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句子不同之处,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演化的漫长,在比较中明白,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

(四)品读解惑

1.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在恐龙城堡中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项任务,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并在课本中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让学生疏理课文中所写的恐龙演化的过程,意在简洁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并能复述。第一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大自然中的鸟形态各异:有些……

有些……

有些……

有些……

【设计意图】通过读句子、说句子、写句子,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引导学生使用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妙处。

(五)总结升华

通过科学家的推测,让我们知道了,原来恐龙没有全部灭绝,他们中的一支最终演化成鸟类,它们展翅翱翔飞向蓝天,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为科学家们的结论寻找依据。

【设计意图】总结性语言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激发了学生对恐龙世界的探索和向往,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唐亚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篇5:《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

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篇6:恐龙优秀作文

吃完晚饭,我正想去练习托羽毛球,发现茶几上有一个漂亮的包装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土坯和502胶,还有一根平头小棍,一支刷子。再看看说明书,哇!里面埋着一个恐龙“化石”骨架呢!我二话没说,操起“家伙”就开始了“发掘”。我把土坯刮开一层又一层再用小棒铲,过了许久,一块白白的,硬硬的三角大骨板已经露了面。我意识到,这一定是一头剑龙的骨板。剑龙体长8―9米,高2米75厘米,第一架化石于1877年发现。我飞快地挖掘着,总算把那块骨板挖了出来,接着,其他“化石”也陆续被挖出。挖完了化石,还得把它们粘好。我把胶管口压在连接处上,一挤,再把大腿粘在身体上,502胶真粘!几次粘住了手,两手分不开。

恐龙终于做好了,我把它涂上颜色,嘿!真漂亮!

篇7:恐龙大班教案

1、尝试用泥板法和短泥条粘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恐龙化石作品

2、能大胆地进行陶艺创作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陶艺活动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恐龙化石》PPT一份,动感影集一份。

2、陶泥人手一份,工具、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幼儿已制作恐龙作品,导入活动。

孩子们,你们喜欢恐龙吗?

瞧!这些都是你们做的恐龙,谁先来猜猜,这是什么恐龙?它长得怎样?这又是什么恐龙?它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小结:你们真棒!认识这么多的恐龙。怎么现在我们生活中没有恐龙了呢?

二、出示恐龙化石照片。

问:这是什么。

问: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发言讨论)教师总结:化石形成视频(看回答问题情况)。

讨论恐龙化石的组成部分:ppt帮助想象(头颈,胸骨,脊椎骨,尾巴,四肢)。

三、教师示范。

1、小组讨论:怎么做呢?

2、教师简单演示,加强印象:1;制泥板 2;画形状 3;捏制龙骨 4;粘贴。

四、幼儿操作。

要求:两人合作,运用短泥条粘贴的方法,完成一件恐龙化石作品。

教师重点指导:如何分工。

五、作品展示,评价总结。

篇8:恐龙爱好者必备机甲恐龙

游戏画面与音效

游戏采用的是卡通风格的画面,场景设置非常简单,地球将会出现在画面的中央,而月球则围绕着地球运行,而机甲恐龙则在月球上控制着其运行,月球的引力范围也会出现在画面中,可别小看这个引力范围,机甲恐龙要想顺利的保护地球,就要利用引力范围影响陨石的飞行轨迹,让这些危险远离地球。

游戏操作与玩法

游戏当中的操作非常简单,游戏开始之后月球就会开始绕着地球运行,此时玩家可以通过点击屏幕加快月球的运行速度,值得一提的是玩家并不能改变月球的运行方向,月球永远都是以顺时针的方向绕着地球运行,而陨石则会从四面八方朝地球飞来,所以玩家需要在正确的时间让月球出现在正确的位置,有时候甚至需要玩家绕过大半个地球,所以对于玩家的操作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游戏可玩性

虽然乍看上去游戏似乎比较简单,但是随着游戏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元素解锁并出现在游戏当中,例如不同类型的陨石,有的陨石会在临近地球的时候突然消失,就像是幽灵一样,而有的则在撞击月球之后会弹起,玩家需要利用月球多次撞击之后才能完全将其消除。此外游戏当中还会随机出现道具,有的可以增加地球的生命值,在默认状态下地球可以抵抗三次陨石的撞击,第三次陨石撞击将会把地球整个毁灭,所以能让地球存在多久就要看玩家的技术了。

篇9:恐龙大班教案

1、在感受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城市,用完整的语句来讲述“我们的城市”。

2、对故事中小恐龙介绍城市的错误之处作出判断。

3、积极参加故事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小恐龙玩具一个。

2、图片三张。

3、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我们班来了位好朋友,它是谁?(小恐龙)

出示小恐龙

小恐龙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可他还有许多的动物朋友都还生活在森林里,

动物们可想让小恐龙讲讲城市的事情啦。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教师:你们说小恐龙是怎么介绍“城市”的呢?把你听到的、想说的,先跟你旁边的朋友说说。

三、讨论

1.幼儿先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顺序出示图片内容,并一一分析:

(1)图一:斑马线

老师完整讲述这一段。

提问:斑马认为“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这种对城市的印象对不对?

请讲讲你的理由,什么地方是有道理的。

教师小结:马路上一条条线叫人道线或横道线,人们过马路的确要在上面走,那是遵守交通规则。

应该说城市是个讲交通规则的地方。

(2)图二:花奶牛

老师完整讲述这一段。

提问:花奶牛为什么会认为“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

这种对城市的印象对不对?什么地方介绍的正确,什么地方不对?(试互相抓痒)

教师小结:城市很大,很难找,所以要地图来帮忙,这一块那一块表示不同的地方。

但并不是花奶牛身上的图案,小恐龙在他身上乱画,才使花奶牛认为“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

应该说城市是个很大的地方。

(3)图三:抽水马桶

老师完整讲述这一段。

提问:小松鼠和小动物们认为“城市是个没羞的地方”,这种印象对不对?请讲讲你的道理。

教师小结:城市里的爸爸妈妈是喜欢在……看报纸,那是在卫生间关上门的,

所以城市是个文明的地方。

四、讲述

教师:可是,刚才被小恐龙这么一介绍,林林里的小动物们都不喜欢我们的城市了。

还是让我们小朋友来介绍给动物朋友们,我们的城市到底是怎样的。大家先商量一下,

把我们的城市最明显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1.幼儿商量讨论,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2.幼儿讲述。2-3个幼儿。

3.用简笔画画出自己想介绍的内容。

老师巡回观察,先画好的先相互介绍。老师选取部分作品待用。

五、活动结束

教师:刚才,小动物们听我们这么一介绍,这才知道原来森林真的跟城市不同,那是个

又大又美又现代化的地方,又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儿,小朋友这么一介绍,

篇10:大恐龙大班教案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知道对人有用处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

2.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并从恐龙来到城市的遭遇中感受恐龙这个形象的`性格特点。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形体特征及性格特点;

2、鼓励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恐龙的图片及有关知识、显示故事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认识恐龙)

1、谈话引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还有一种比大象、鲸鱼大得多的动物朋友,你知道是谁吗?

(观看恐龙的图片)它是什么动物?你见过吗?在哪儿见过?

说说你对这位恐龙朋友了解多少?

2、老师适时补充。

二、基本环节。(听故事、谈感受)

1、展示课件图片,引导幼儿看图,启发想象和说话。

(1)大恐龙来到城里,心情怎样?(高兴、急切)

(2)大恐龙走在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想象并演一演大恐龙走路的样子及它的“大”造成的麻烦。

(3)大恐龙走在铁路上:重点引导体会大恐龙的“重”造成的麻烦。

(4)大恐龙走在胡同里:重点引导体会大恐龙脖子“长”造成的危害。同时,体会恐龙的心情。

(5)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干什么?大恐龙在做什么?“十字路口”是什么样的地方?

(6)马路被恐龙堵住了,怎么办呢?重点引导孩子了解“立交桥”的作用。大恐龙变成立交桥后,人们喜欢它吗?

(7)恐龙它愿意给城里的人们带来麻烦吗?如果你是大恐龙,你来到城里,你会怎么做?

2.配合课件,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提醒幼儿认真倾听。

三、结束部分(启发想象,寓教于故事)

1.老师和孩子一起复述有感情故事。表演故事。

2.你喜欢什么样的大恐龙?想学习它吗?你会为大家做些什么好事呢?(充分说说。知道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才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四、活动延伸。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象大恐龙变成立交桥还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猜猜恐龙最后怎么样了?你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活动反思: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形象,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形象,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幼儿假想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

篇11:《恐龙回来了》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造型元素表现恐龙德外形、色彩和花纹特征。

2、程与方法:在探究中,了解远古动物的生活。在比较中,找出空恐龙的

基本形;在创作中,探讨主体和背景的关系及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编写恐龙的故事,用绘画表现恐龙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主体和背景的关系表现。

学法指导:

观察形态各异的恐龙,头部、身体、四肢和花纹等特征。

阅读相关的书籍。

教学手段:

情境导入,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前准备:

恐龙玩具、向父母了解有关恐龙的故事。《侏罗纪公园》片断、漫画书等。

情境导入:“谁在敲门,天那!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恐龙回来了!”播放电影片断。活动开展:

、恐龙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找出恐龙的生理、活动习性分析恐龙的外部特征(头、身体、四肢、尾部、皮质、花纹及其功能)尝试恐龙的外形、结构中找出基本型。

2、恐龙为什么回来了?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你走到有几个学说?恐龙今天回来了?为什么会回来呢?(发现了恐龙没有孵化的蛋、发现了一个古代的遗迹、科学家找到了恐龙的基因??)

3、恐龙回来做什么?

联想与构思恐龙的故事(与音乐、语文学科结合)拟人手法表现,可以加入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恐龙一家、恐龙学校、恐龙建筑队、恐龙运动会??)创作表现:、用造型元素表现恐龙的外形色彩和花纹特征,2、各组派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创作出一个大的恐龙画。

思考:先画哪些?再画什么?如何表现主体和背景的关系?被挡住的部分如何画?展示评价:、那些作业是想象丰富、画面生动的作品。

篇12:恐龙企业“沉没计划”

原因是什么?

集团企业经理人团队又该如何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人们往往沉溺于幻想之中,认为公司情况好于现状,习惯于否定潜在危机,“没什么大问题”,“能应付”,人人这样安慰自己。

对皇家英荷壳牌集团来说,1995年4月29日绝非是一个好日子,一批自称为绿色和平小组的人闯进Brent Spar——位于北海的一个储油平台,而按照壳牌英国分公司的计划,它将被沉入海底。该项计划前后历经了30项科学考核,已取得专家认可,同时获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绿色和平小组却说“放射性残渣会污染这里的环境”,坚决反对沉没计划。

壳牌石油指责绿色和平小组非法入侵他人领地,从而将对方告上法庭。壳牌石油的计划本来无懈可击,但此后由于媒体的介入,形势急转直下。激进分子以保护环境为名,号召欧洲各国民众进行抵制,德国便率先出现了抵制壳牌石油的联合组织。迫于媒体和民众的压力,政府亦不得不出面干预,迫使壳牌石油放弃了这项沉没计划。

这是一次意外打击,在应付和处理这次意外事件的过程中,壳牌石油的内在危机得以暴露:他们几乎没有能力解决突发事件。时至今日,8年过去了,壳牌公司仍然不能有效地摆脱阴影。2003年3月27日,壳牌石油宣布关闭非洲油厂。2003年4月4日媒体报道,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将大批裁减欧洲员工。

壳牌石油是世界级“巨无霸”企业,业务遍及135个国家,公司的“沉没计划”本是无懈可击,但为什么会失败,而且输得那么惨?几年来,学者对此不断地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加以总结,希望这个案例能唤醒其他大公司的注意。

“公众情绪”的杀伤力

随着公司业务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在选拔经理人的时候,人们往往更加重视专业水准而对其他能力重视不够,尤其忽视了经理人与政府和民间组织打交道的能力。

政府,一般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中国与政府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包括党报和国家电视台,他们被称为“主流媒体”。而民间组织则名目繁多,包括各种协会,慈善机构,宗教团体,非主流媒体(小报)等。

一般说来,当公司还不够“重要”的时候,政府和主流媒体不会给予关注;但只要公司有特点,小报记者反而会“追捧”。当公司发展到足够大时,一旦引起政府和主流媒体的关注,那么就一定会引起小报记者的“追杀”,他们惯于用“猎奇”和“偏激”与主流媒体争夺读者群。同时,各种民间组织纷至沓来,都想从公司利益中分一杯羹。由此可见,就企业来说,小有小的艰辛,大有大的难处。

壳牌公司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管理层忽视民间组织的影响力,同时疏于对政府支持的利用。

壳牌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多为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决策时往往着眼于技术和经济因素,不大会考虑舆论的作用。事实上公司早就知晓有人反对这项计划,为了万无一失,企业有计划的安排了30个单项研究,取得专家的一致认可。管理者认为自己的计划是理性的,并由此而推断,每个理智的人都会赞同这个决定。他们不懂得社会上还有另外一类人,这个族群一向反对“原理”和“法则”,并会借此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活动分子善于煽情,长于利用公众的无知来激发某些人的不满情绪。而“公众情绪”能轻松地击败一切理性的分析,有时真理在公众情绪的包围之中也可能选择低头。

绿色和平小组成功地利用公众情绪和非主流媒体的无形之手,打败了壳牌,亦提升了他们自己的名声。

在中国,眼下有许多经营活动都会被蒙上非经济的色彩,若让一些媒体找到“政治的或民生的”借口,他们一参与,公司的计划基本上就失败了。

先射击后瞄准

那么,在自己的公司壮大以后,如何争取得到政府和主流媒体的正面支持,又如何减少非主流媒体和民间组织可能带来的伤害呢?

把握举枪、射击、瞄准的原则。管理层须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在内部形成决策的过程中,要严格保密,一旦作出决定,马上举枪射击,在射出第一枪以后再瞄准,这样可以保证公司向大致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进,然后随时调整,不给他人“参与决定”的机会。任何决定都不能万无一失,详尽研究后再干,形势已经改变。壳牌石油公司过于追求完美,保密工作又没做好,行动不够迅速,所以才导致失败。

主动地为媒体提供新闻稿,正面宣传公司。管理层平时要与政府和主流媒体保持联系,主动提供宣传内容,主动传递新闻稿,开张、庆典及重要活动要请他们参加,把动态性新闻及时宣传出去。壳牌石油当初忽略了这一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迅速完成“沉没计划”,然后马上通过媒体宣讲自己所做的30项科学考核,把“绝对无害”的信息传达给欧洲人民。这类稿件不是记者能写出来的,而是公司自己撰写的,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善于写作。

利用节日聚会,同小报记者和民间组织搞好关系。平时的新闻都交给大报了,那么节日聚会时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邀请有关的小报记者和民间组织来公司做客。小报记者中也不乏“大手笔”,可以把大报很少做的“综述性报道”、“资料性分析”适当地交给他们,给他们提供正面素材。管理层要根据本公司业务性质有选择地与民间组织交朋友,像壳牌石油这类公司,当然应该与“环境保护”之类的民间组织保持良好关系。

公司管理层要低调,尽力避免激化矛盾。壳牌石油不应将绿色和平小组告上法庭,应该设法淡化冲突,不能激化矛盾。这点可说是知易行难,在中国可能更难。政府官员中总会有个别人假公济私,用政府的权力要求企业回报,有时则是为了政绩而提出无理要求,甚至会让人忍无可忍。对此管理层态度要足够好,然后客气地寻求一些借口。

处事要灵活,善于借助外力。壳牌石油为利税大户,其“沉没计划”早已得到政府的批准,本处于优势地位。事态发生后应把“占领者”留下来,拖延时间,谋求政府出面,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当有人故意设置障碍时,管理层一定要灵活,善于争取大的背景支持。香港许多小公司聘请经济专家、学者名人担当董事,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拉大旗做虎皮”。

强化一损俱损意识

分公司之间很少一荣俱荣,但“一损俱损”是肯定的。

集团公司庞大复杂的组织结构往往难以应付意外袭击。公司被分成若干个小单位,平时独立运营,彼此很少交流。某个分公司了解到坏的消息,只要与己无关,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地把信息送到相关公司。垂直的行政管理不仅分散信息,而且分散责任感。在许多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认为:别人会对此事负责,结果导致无人采取行动。集团领导得到的信息也是破碎的,片面的。理论上讲,应该有人把各部门的零散信息收集到一起,而后做出全景分析,但实际上,经过分析的信息可能更加片面,因为里面加进了分析员自己的观点。

有些工作有很强的地域性,大家都认为无须沟通。壳牌石油就是一个例子:当涉及到国际间的危机时,分散在各国的分公司因为没有沟通而不能有效配合。Brent Spar地处英国北海,那么,如何处理Spar就是英国壳牌的事,由他们出面与英国政府和英国绿色和平人士联络。然而,这次出面阻挠的不是英国人,而是德国人。由于德国壳牌公司事先不了解英国壳牌的工作,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成了被攻击的目标。德国壳牌主席皮特•邓肯说:“壳牌分散的机构使公司不能对危机做出迅速的反映,不能及时调整计划,总公司也不能及时地向全体员工通报情况。”

从实际教训来看,各分公司之间一定要加强沟通。“加强内部沟通”与“严格对外保密”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这是对大家的挑战。具体方法要由集团领导与各分公司领导共同讨论才能决定,这样才能保证实施。比如,公司内部互联网也许应该开辟“总经理专线”。分公司老总要有“一损俱损”的整体观念,这样才能主动地互相配合。

击破“认识偏见”三式

研究显示,人类采集加工信息的方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专家称此为“认知偏见”,这种偏见会导致人们无视或低估即将降临的灾难。常见的表现如下:

人们往往沉溺于幻想之中,认为公司情况好于现状,习惯于否定潜在危机,“没什么大问题”,“能应付”,人人这样安慰自己。

人们常常能为自己的偏见找到足够的证据,却忽视那些会导致灾难的线索。

人们很少留意别人在做什么,结果他人的行为连累了自己。

人是现实的人,关注的是“现在时”,常常是为了保住今天而牺牲未来。人们只解决眼前的小痛苦,而把潜在的大毛病留下来。

多数人的态度是:只要危险与己无关,就不必主动提醒当事人或上级主管。

从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来看,尽管许多危机似乎是突然来临,但实际上,事先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查询,包括“9·11”事件。

那么,如何使公司及早预防潜在危机呢?简单的方法是:鼓励大家把担心和预感说出来。

经常问问身边的同事:“我们公司最近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外在危险?内部有什么潜在危机?”无缘无故问这样的问题好像有点不吉利,但实际上,人无近虑必有远忧。对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做出回答。一则怕说错,怕被误认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二则怕说中,成了“乌鸦嘴”。既然“说错”“说中”都对自己不利,那么最好沉默。针对这种心理,老板要善于鼓励员工,请他们把自己的预感和所见所闻讲出来,要替他们保密。

管理层要聘请一些圈外的、最好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务虚”人士,非正式、不定期地在一起“交流”,在闲谈中发现问题,寻找灵感。当事人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旁观者清。1962年古巴核实验时,美国军界领导人主张反击,肯尼迪总统举棋不定,于是聘请了一批学者参加讨论,最后是这些人提出用“封锁”替代“攻击”的建议。事实证明,这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方案。

如今的世界更加变化莫测。壳牌石油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正确而进行30项科学考核的时候,他们忽视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正确不等于反对者错误。

上一篇:自我保护教育班会下一篇:高端社区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