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论文

2024-08-24

外贸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论文(精选11篇)

篇1:外贸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论文

合同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其防控措施

在合同审核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有①合同倒签/合同补签/未签订合同却实际履行业务②合同主体问题③合同条款缺失/无明确的权利义务/无对应违约责任/未使用模板等,下面针对各项风险进行详细说明并列举对应防控措施。

一.合同倒签/合同补签/未签订合同却实际履行业务

1.区别与联系

合同倒签与合同补签都是在具体的业务履行过程中或者履行完毕后,双方才签订书面合同。但区别在于合同补签是合同标明的签订日期即为合同实际的签订日期,例如8月10日签署一份6月份履行完毕的合同,签订日期写8月10日,即是合同补签;而合同倒签是合同标明的签订日期早于合同实际签订日期,例如8月10日签署一份6月份履行完毕的合同,签订日期写5月20日,此时合同实际签订时间从合同文本本身是无法体现出来的。

一般来说,合同补签与合同倒签对合同的效力没有影响(劳动合同除外)。但在未补签/倒签合同的期间,其实等同于未签订合同却实际履行义务。

2.风险

由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风险的发生其实不在于补签或倒签的合同,而是在于伴随合同补签与合同倒签中必然存在的一段没有合同却在履行实际义务的时期。在此期间,没有合同条款约定彼此的责任/义务/违约责任,即使出现问题,也没有书面上的依据,口头约定很难作为诉讼中的证据。例如未签订合同我方提前付款,对方未开具合法合规的发票/我方提前开具发票,后期未签订合同,导致承担税费的损失/提前进行施工,因未约定收款时间,无法及时回款等等,任何在未签订合同期间的行为其实都是没有保障的,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风险。

3.防控措施

防止此类问题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及时签订合同/提前签订合同。杜绝未签订合同就开展业务。如已经发生了未签订合同就开始履行业务的情况,从前文可以看出,风险不在于补签与倒签,而在于补签与倒签前的这段无合同期,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积极与对方补签或倒签合同,尽快形成书面合同,相互追认对方在合同签订日之前的相关业务行为,将其统一纳入到合同项下。另外,在不得不补签与倒签合同的情况下,推荐补签合同(劳动合同除外),补签合同的签订日期即是实际的签订日期,可以与公司内部的各项审批流程对应,遇到审计或者外部检查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可以免去大量的解释工作。

二.合同主体问题

签订一份合同,首先,要注意合同主体的问题,也就是要弄清楚你在跟谁签合同的问题。在日常的合同审核中,最长出现的问题,就是合同主体的问题。例如工程合同签订的对方是xx项目部并该项目部的章,项目部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工程结束后就解散,如果不提前收到工程款,工程结束主体就不存在了,及时收到工程款,后期出现什么问题,因为合同主体的消失,也无法向其主体公司追责。还有电费或物业费合同签订的对方是个人,而不是物业公司。这里就需要其证明其有资质代收电费或物业费。

1.风险 1.1合同相对人缺乏相应资质或履约能力。

1.2合同相对人为法人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直属机构,不是独立主体。1.3合同相对人的代理人无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过期。

1.4我方代理人未经授权、超却授权或授权终止后仍代表我方进行签约。2.防控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主要需要签订合同时注意严格审查合同主体:

2.1法人:审查营业执照、供货业绩、信誉状况、资质等级等情况。

2.2非法人单位:审查其是否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

2.3自然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4订立合同的代理人:是否具有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

2.5其他:特殊行业的当事人,需审查对方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资质。

三.合同条款缺失/无明确的权利义务/无对应违约责任/未使用模板

1.区别与联系

无明确的权利义务意味着合同中没有具体约定双方需要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对标的物数量、质量、包装、运输、风险、检验标准或是检验期间等缺乏明确约定,导致实际履行中可能与签订意图存在巨大偏差;无对应违约责任意味着没有对违反合同规定惩罚措施。这些都属于合同条款的缺失,当纠纷发生的时候,因为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可能导致我方承受较大的损失。

合同模板的制定就是为了防止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在合同模板中,具备完善的双方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等条款,同时在模板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我方的利益,整体的设计上对我方有利。目前公司现有标准合同模板40份,涵盖了公司的主要业务,在法务模板邮箱账号(jngdhtmb@163.com密码aa123456789)中可以随时下载。同时对于没有标准模板的常见的业务,法务岗位自行整理了15份范例模板合同用于参考,涵盖买卖货物、营业厅装修、承诺书等,可随时联系法务岗领取。

2.风险

2.1对法律规定的义务认识不清。

2.2合同权利义务约定不清,对标的物数量、质量、包装、运输、风险、检验标准或是检验期间等缺乏明确约定。

2.3对合同价款或报酬条款约定不明,如计算方法约定不明、价款支付约定明确方式过于简单。

2.4合同的时间条款约定不明,如合同有效期。

2.5合同的履行条款、履行地点、履行方式、履行费用约定不明。2.6保密条款缺失。

2.7定金与订金的混淆问题。

2.8违约金约定不当,包括未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约定过高等。2.9对自身的权利没有充分认识,无法充分保护自身利益。3.防控措施

3.1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3.2尽管在合同中没有约定对应的违约责任,但部分条款仍可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司法解释等要求赔偿。涉及我公司业务的有以下三种:

3.2.1基本原则,对任何合同都适用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被告理应赔偿因逾期付款给原告造成的损失。

3.2.2买卖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第四款规定:“买卖合同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或者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出卖人以买受人违约为由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

3.2.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欠付工程价款利息计付标准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3.3针对标的物约定不明确的: 3.3.1要使用标的物的正式名称; 3.3.2写明商品商标;

3.3.3在确定标的时,还必须注意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 3.3.4要写明标的种类、规格、型号及配套件。3.4针对数量条款约定不明的: 3.4.1采用某种计算方法确定数量; 3.4.2以某一方最终确定实际的数量。3.5针对质量条款约定不明的:

3.5.1订立合同时,对商品的质量作出特别约定;

3.5.2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应当约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3.5.3约定质量认定以哪一方为准,双方有争议的,约定由哪家第三方机构认定。

3.6针对合同价款或报酬条款约定不明的: 3.6.1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标的物价格;

3.6.2明确支付方式,明确时间节点,对于我方收款的合同,避免出现验收后等不确定时间的描述,尽量以签订后几日内或者于几月几日前或每月几日前等明确时间节点的方式约定支付方式。

3.7针对时间条款约定不当的:

3.7.1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有效期,格式为x年x月x日到x年x月x日,不要出现有效期一年等不明确的有效期。

3.7.2特别注意的是,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间不得超过20年。

3.8针对合同的履行条款、履行地点、履行方式、履行费用约定不明的: 3.8.1在合同中补充约定履行期限,明确约定履行地点、履行方式、履行费用;

3.8.2.请求履行应提供书面申请;

3.8.3从请求履行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3.8.4未明确约定的及时签订补充合同。3.9针对保密条款缺失的:

3.9.1签订时明确约定保密条款;

3.9.2保密条款应当对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等进行定义,应当约定保密义务的范围、方法、保密处理程序、保密期限以及失密救济等内容;

3.9.3保密条款法律风险导致的损害不易计算,对企业的伤害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在约定时应当格外注意。

3.10针对定金与订金的混淆问题:

3.10.1明确“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对于“定金”,依据《合同法》相关条文规定,“定金”通常具有担保作用,收受定金一方违约时“定金”应双倍返还,交付定金一方违约时“定金”不返还。至于“订金”,通常视为“预付款”,没有“定金”的担保作用,即便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订金”也应该予以退还。应当加强业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订金”和“定金”区别;

3.10.2根据合同的重要程度及对于违约的预判,确定在签订合同时选择“订金”和“定金”使用场合,以实现己方利益最大化。

3.11针对违约金约定不当的:

3.11.1在合同中明确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者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3.11.2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如果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所以违约金并非约定的越高越好。

3.11.3对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当事人要固定好、保存好相关证据。

篇2:外贸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论文

摘要:国际贸易结算是以货币的形式结算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产生的债务关系。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家的对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贸易企业也演变的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正在愈演愈烈,我国为了就扩大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外贸企业除了采取价格竞争的手段之外,还以优惠的付款方式为产品买方进行融资,给出口收汇带来了风险的增加,导致部分外贸企业资金流动链较为缓慢,相应的致使企业运作效率低下。本文通过对外贸企业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结算的方法特点及风险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相应国际结算风险防范对策,来引导外贸企业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从而促进实现交易目的,双方企业的利益共赢。

关键词: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结算;结算双方主体

一、引言

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包含的主要品种有进出口押汇、打包放款以及缓交保证金等。国际贸易结算以物品交易、财货两清的交易基础进行的贸易结算,贸易结算是整个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进出口货物的购买贩卖双方进行债权债务合算的关键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提下,各国贸易之间发展十分迅猛,进出口业务已然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针对国际贸易结算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科学预测预防风险出现,充分利用各种保险制度以及银行的融资功能防止国际金融贸易结算的风险产生。

二、贸易结算方式

国际金融贸易结算的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分为三种,汇付、托收以及信用证此三种结算方式为主的金融贸易结算。在贸易结算过程中,汇付就是指付款人在双方约定的时间条件之内,将通过银行或者其他转账途径支付汇给对方的方式。在进行汇付的过程中由于结算工具的不同,付款方式一般有电汇信汇以及票汇这三种;托收就是指在双方交易过程中进行汇票时不附带任何的货运单据,而只附带发票等单据。凭借货运单据进行货物跟单托收的方式。这种托收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应用较为广泛,由于交单条件的不同,又分为付款交单以及承兑交单两种方式;以及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开取信用证来作为进出口商的货物进出条件,依照进口商的要求面对出口商开授的经银行或者进口商签发的付款人汇票,并且保证交来符合信用凭证规定的汇票和单据,承兑和付款的保证文件。

三、国际金融贸易结算风险

在国际贸易进行结算的过程中由于涉及方面较广,国家之间、货币之间、不同的结算方式之间以及结算工具的不同都会对结算造成一定的风险因素。以及一些政治、经济信用等方面的原因也会导致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一系列风险的发生。

1.政治风险。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国家的政治形势以及对该国债务的偿还能力都会造成一定的一些影响,即为政治风险。比如在战乱以及国家实施相关政策带来的风险,一旦国家制定相关决策以及该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对外的关系都会对该国家的政治风险产生变化。那么这些政治风险则会对国际贸易结算活动带来延迟付款或者没收货款的后果。政治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导致了交易双方的损失。

2.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金融结算中,信用风险的产生很大程度取决于进出口商的生意品质问题。通过国际结算活动使得身处不同时间空间的买主得到货物,卖主得到货款。在这一过程中,倘若

双方中的一方不按照规定履行贸易合约,那么另一方就会遭受信用风险。比如双方中的其中一方拒收货物、延期付款或者无故违约等各种信用风险现象。

3.外汇风险。在国际金融贸易结算过程中,一定时期之内的双方交易由于汇率的升降变动从而导致货币价值的升降现象出现,知识交易双方的其中一方遭受货币风险。货币风险一般有交易结算风险以及卖卖风险两种。无论是在交易过程中货币的升降,都会对交易的其中一方带来货物或者财务方面的损失。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外汇风险使得交易经营产生不稳定性。

四、贸易结算过程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为了对未来不可预测风险以及后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交易结算中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来达到交易双方的利润最大,损失最小。

1.政治风险的防范。通过在双方交易过程中,建立及时的预报系统,对贸易伙伴国家的各种管制情况进行了解,收集各种政局演变情报,以便更早的发现政治风险千兆,从而主动采取相关措施,使得损失降为最低;通过进行风险投资对交易双方进行保障,受益人通过向正度相关保险机构投保政治风险以便发生政治风险,即可要求受理保赔;或者受益人通过向当地银行提出相关申请,请银行开出担保函,如若发生政治变动,担保人就可向担保的金融机构要求索赔,从而达到损失最小化。

2.信用风险的防范。在双方进行国际交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独立的信用风险承担管理机构对其进行防范。通过在企业内部设定信用风险机构,在双方交易前经调查机构对贸易对手的过去交易资料进行调查审核,交易中与业务员进行密切的沟通,加大信用风险的防范尽可能避免信用风险。在选择交易伙伴时要慎重,通过实现咨询公司对合作伙伴作出一系列的信用调查之后选择信用良好的伙伴进行交易,一方发生信用风险导致一方经受经济的损失。

3.汇率风险的防范。在交易过程中,通过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防止汇率变更给经济利益带来的损失。进口企业可以在交易过程中买入一笔外汇,出口企业则卖出一笔外汇,这样来做到套期保值的交易中得益,损失与收益也就相应抵消了;或者通过提前进行外汇首付或者延迟,也是在交易过程中防范外汇风险的一种策略性办法;再或者通过订立外汇的保值条款,通过在交易合同中明文规定交易货币与支付货币之间的汇价,如果在交易过程中,一方汇价变动幅度超出其规定范围,那么则按照合同规定对其进行调整,以便达到交易保值的目的;或者通过设置一些为外贸交易服务的保险机构以及保证汇率的相关制度,来对交易过程中的汇率变更造成的损失起到一定解救,为了交易双方因汇率的原因给双方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困境。

4.结算方式风险防范。在进行经济交易过程中所选择的交易结算方式对于出口贸易而言可以尽可能的选择预付货款的支付方式,对于进口贸易而言则要确定出口方有极高的信用值基础上,选择预付货款的计算方式。在进行交易中,双方既要考虑结算本身的特点又要结合其他外在因素,通过选用最保险的结算方式进行贸易结算。以及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具有极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来达到国际贸易交易结算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张竟.人民币跨境结算下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D].江苏科技大学,.

[2]肖健.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D].吉林财经大学,.

[3]谢海峰.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D].南昌大学,.

[4]吴晓庆.我国企业外贸业务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

[5]俞智莉.国际结算方式的风险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

[6]俞智莉.国际结算风险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

篇3:电网建设合同管理风险防控研究

关键词:电网建设,合同管理,签约

随着我国“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列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电网建设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投资、进度起着总控制、总支配的核心作用。加强电网建设的合同管理和风险防控, 是防范电网建设风险, 充分保障电网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要求,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步骤和客观要求, 对保障我国电力能源安全, 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电网建设合同管理内容与特点

电网建设合同管理贯穿于电网的规划、前期准备、施工、监理等全过程, 通过界定参建双方的权利义务, 明确项目内容、范围、金额、工期和质量等内容, 在合同的约束和规范下, 有关双方履行各自职责, 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主要包括合同审查与签订, 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以及违约纠纷的处理等内容。由于电网建设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技术含量高、涉及环节多等特点, 使得电网建设合同管理具有周期长、跨度大、效益影响显著、潜在风险大等特点。

2 电网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合同承办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建设合同作为参建双方必须遵守是“工程宪法”, 参建双方必须依法签订履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往往随意性较强, 重工程建设, 轻合同管理, 合同承办人员严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不认真审查对方资质, 合同内容不规范, 工程已开工但合同未签的现象普遍。

(2) 合同文本存在缺陷。合同文本用词不严谨, 尤其对责任划分不清, 缺乏对双方权利与义务, 违约责任的具体可操作的内容描述, 往往出现按照《合同法》规定执行等模糊字眼, 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将不利于责任的划分与承担。

(3) 合同履约过程缺乏监管。合同一旦签订, 最重要及风险频发的环节为履约阶段, 合同内容是否能够正常进行, 是否需要变更内容, 是否出现履约瑕疵等内容目前缺乏监管。

(4) 缺乏合同管理专业人员。电网企业合同管理涉及专业广, 内容多, 合同管理人员既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法律、工程造价等领域内容, 但在实际工作中合同管理被简单的视为事务性工作, 缺乏专业的人员配备。

3 电网建设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电网建设合同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从合同签约前准备、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履行三个维度制定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3.1 签约前准备阶段

(1) 完成各类行政许可手续办理。电网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 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备齐签约需要的各类档案资料, 办理齐全各类行政许可手续, 做到依法合规。 (2) 加强参建单位筛选审查。建立覆盖企业基本情况、从业资质、从业人员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市场履约信誉情况以及签约代表人资格等方面的评价机制, 通过审查将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排除, 从源头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防止为合同的实际履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纠纷。

3.2 签约阶段

(1) 在合同内容上, 要严格、明确界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电网建设的合同文本应当做到内容完整、科学规范、方便操作, 才能更好地定纷止争, 防范风险。可以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建设工程合同范本, 再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特殊实际情况作适当修订, 制定完善的合同文本, 以保证合同文本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实际, 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务实性。对于合同中诸如造价、安全、工期、质量、验收、违约责任条款等关键性的重要条款, 尤其要做出明确约定, 防止合同中模糊、意义不清的词汇出现。比如, 在实践中开工日期有“破土之日”、“进场之日”之说, 竣工日期有“申请验收之日”、“验收合格之日”、“交付使用之日”之说, 无论采用何种说法, 电网企业、施工单位都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并详细约定开工、竣工应办理哪些手续、签署何种文件, 对中间交工的工程也应按上述方法做出约定。

(2) 在合同签订程序上, 要做到周密论证、广泛讨论和专业人员参与。为防范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 减少法律纠纷的出现, 电网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从程序上为合同签订把关, 具体为区别两种情形:一是如果合同对方出具的协议范本,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电网企业内部的合同审查制度和审查程序, 及时送交技术部门、审计部门和法律部门审核, 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分歧重大、影响重要的关键性条款, 可以通过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形式, 重视专业人员的参与、分析和研讨, 以有效降低签约法律风险;二是如果我方出具的合同文本, 业务部门人员应当严格依据国家、行业或者国家电网公司、网省公司制定的合同范本为基础, 修改、拟定出更贴近实际、更科学规范的合同文本 (草稿) , 再送交法律、技术部门和公司领导审核, 确保从合同审查程序和流程上防范法律风险, 避免误入法律盲区。

3.3 合同履行实施阶段

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 难免会发生各种情况变动, 例如价格的变动、工期的顺延等, 这是合同履行中的常见现象。为防止酿成法律纠纷, 影响建设工程正常运行, 可以采取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合同双方将出现变更的情况和解决措施提前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以防患于未然;二是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的, 则双方可以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 签订合同变更协议或者合同补充协议, 重新对变更事项进行约定。特别说明的是, 对变更事项的约定如果以合同附件的形式存在, 其法律效力上将等同于原合同。

此外, 在合同履行实施阶段, 电网企业还应当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的过程控制和监督履约能力, 注意保管好各类合同书、协议文本, 以及经济活动往来中出现的各类账目、档案和函电, 提高证据风险防范能力, 这也是以后在竣工验收阶段电网企业向政府部门移交档案所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

参考文献

[1]秦玲.关于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要点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3 (22) :26-28.

篇4:施工企业合同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风险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内容,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同洽商、签订、履约、跟踪等,本文结合施工企业分包管理实际情况,谈一下施工企业分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合同风险以及防控措施。

一、引言

建设工程施工具有长期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征,因此存在高风险性。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规避风险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有力武器。

二、工程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

结合实践工作,可能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合同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同条款不严谨。一是合同内工作内容同招标文件不一致,合同中对甲供材料和设备情况、对劳务单价约定不明确,劳务合同中对于承包方(项目部)和分包方(劳务协作队伍)在施工过程中提供设备和材料约定不明确或遗漏,权利义务约定不明,责任划分不清,产生潜在风险;二是合同条款不齐备,表现在缺违约责任条款,缺争议解决方式条款,工程承包合同缺质保金、质保期条款,采购合同缺验收标准、验收方式、检验期间条款等。

2、合同履约不严肃。一是合同签订前调查或者招标手续不完善。在签订劳务合同和大宗材料采购合同前,履行招投标程序不够规范,没有履行相应备案。二是发生纠纷后,跟踪和督促解决不够,导致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三是因乙方再次分包,造成民工工资支付无法保障产生纠纷。这种情况项目部监督困难,很难确定转包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下层的分包人无法得到工程款时,往往挟农民工工资这一敏感问题向甲方或地方政府提出代付要求,乙方代付工资时,因对具体工资数额很难核实,容易造成超付,或其他损失。

3、签证存在随意性。一旦发生工程法律纠纷,争议双方最大焦点往往是工程量问题,而程量往往又与工程签证手续是否合法有效直接相关,所以签证手续是否合法有效直接关系着施工合同的风险大小与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对设计变更或者合同外用工导致工程量的增加,未能及时获得有效的签证将会直接导致合同风险产生和扩大。

4、合同管理松散导致风险成批量的存在。接触、处理一些“问题合同”过程中发现,在这些“问题合同”所涉及的合同存在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遗憾”,如无法确定合同相对方、合同主体不符合要求。合同管理的松散,导致了诸如上面合同的产生,这种合同的诞生导致了后来巨大风险。

三、防范和规避合同风险的措施

合同风险可能存在于合同订立、履行以及终止后的各个阶段。充分认识到防范合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有助于维护合法权益,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1、补充规范合同范本。在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的的基础上,对合同范本补充完善,规范双方行为。如对劳务合同中设备和材料提供情况进行明确;明确零工、台班使用费等合同外费用必须在当期结算时进行,不得出现跨月、跨年度结算的情况;劳务合同中对乙方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化,避免因合同约定不全导致理解歧义;合同中约定履约过程中的负责人,并约定该负责人的被授权内容;合同结算方式条款中明确要求提供与终期结算金额相对应的正规发票,并约定税费承担;明确纠纷管辖地等。

2、加大合同审批管控力度。在合同审批工作上,通过MIS系统建立合同审批流程,制作并填写含有合同名称、签订双方名称、签订时间、地点、标的、数量、单价或金额、经办人等内容的合同总台帐或分类台帐。

3、建立资信审核程序

明确合同文本签字盖章前必须附完整的审批表,保证合同承办人、合同管理人员、业务部门领导、分管领导等各个环节负责人的签字审核。审查合同签订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合同文本附上对方营业执照或身份证复印件及其它证明其履约能力的资质、文件或担保合同等一并存档。对初次合作或有转包嫌疑的单位和个人,要仔细核对,如查验对方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且符合经营范围、身份证是否伪造、公章是否真实且同工商局备案一致、授权书授权范围如何,不仅要求“形式上的审核”,更要做到“实质上的审核”。对于对方提出种种理由拒绝提供相关证件原件审核的,更要提高警惕。在授权委托书管理上,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要手续完备,确定专人负责保管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4、跟踪合同履约。对于可能发生纠纷的合同建立档案,重点关注解决过程,及时提出预警,提供参考,降低纠纷发生比例。如果确有对方违约的情况,应该积极留存违约证据,要求对方予以确认,并可在结算中予以注明,直至暂时停止结算和验收。对于法律关系清楚,约定明确的合同,增强履约意识,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分批次做好付款计划,获得对方理解。

5、严格公章使用。制定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公章、以及加盖印鉴的空白合同、便签等,防止公章、授权等管理不严造成表见代理法律后果。

6、杜绝挂靠行为。“挂靠”行为的风险性是十分巨大的。挂靠行为法律称为“出借建筑资质行为”,我国建筑法与相关的司法解释等明确规定这种行为的违法性。根据法律规定因掛靠而产生的内部挂靠关系、以及债权债务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法律责任法律所承认、并追究的必然是出让建筑资质的被挂靠人,被挂靠人以挂靠挂关系进行抗辩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践中太多建筑合同纠纷都是由于挂靠造成“忍辱负重”的苦果,因为几个点的管理费被挂靠方承担了工程几乎全部的风险,事后看来无异于“饮鸩止渴”。要避免内部承包的挂靠化。内部承包是建筑企业与内部职能部门或内部职工之间通过签订一份协议,约定由企业负责财务、工程质量、技术、安全等的监督、管理、指导,并许可内部承包者在企业资质范围内组织人、财、物,完成一定项目施工,实行内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向企业缴纳一定管理费的经营方式。内部承包与挂靠在司法实践中经常成为审理挂靠案件关键,也往往是被挂靠人对因挂靠产生责任的相对有力的抗辩事由。因此在企业签订某些内部承包合同时要注意合同条款的内部承包性,排除挂靠性质出现的可能性,在实施这些合同时也要强化有关财务、安全等条款的落实。

7、加强施工过程中签证和工程资料往来函件的管理。首先,工程项目经理以及其他工程负责人员一旦涉及到建筑施工企业重大利益时要及时汇报,杜绝随意签证行为。其次,增加工程量等合同外用工尽量事先取得签证,不要等到工程快要完工才提出。

四、结束语

篇5: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及防控思路

摘要:合同是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开展一切日常经济活动谋取利益的关键和纽带,但是企业也会由于合同理由面对很多理由和困扰。

合同法律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法律风险。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较为常见的几种合同法律风险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思路和措施。

篇6: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为加强气象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特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如下:

第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按照“层级管理、突出重点,先行先试、循序渐进,稳步开展、积累经验”的要求,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二修改完善已确定的实施廉政风险防控各个具体事项的“一图、一表、一单、一规程、一制度”(以下简称“五个一”),并且在运行中对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强化信息化试点工作。

第三重点领域:重点对科技服务、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科研项目、人员录用、人工影响天气专项、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进行廉政风险防控的监察和监督。

第四重点对象:对部门内外行使权力和其他容易产生问题的工作事项以及承办的岗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第五重点环节:工作流程中存在重要风险的环节,如科技服务收入和支出,政府采购的招投标,基本建设工程量变更、工程预算调整、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各类合同的签订,大额资金的支出、防雷设计、施工和检测资质审核审批、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防雷施工人员的资格检查,行政执法的现场取证与处罚决定等。

第六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重要性、必要性、理念、方法和“五个一”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抓好自身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和运行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七纪检员要严格按照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求,协助单位加大检查指导力度,深入推进气象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第八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九要加强对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部署、监督、检查和指导,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第十排查廉政风险。对廉政风险进行广泛排查。采取个人自查、职工评议、班子确定的方式,找出“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等。思想道德风险是指个人在坚定理想信念,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健康情趣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制度机制风险是指单位在权力运行、监督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由于制度不健全或缺乏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而带来的风险;岗位职责风险是指个人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过程中,因麻痹大意、玩忽职守而带来的风险。

第十一排查领导干部岗位廉政风险,重点是查找在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查找一般干部岗位廉政风险,重点是查找在行使执法权、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内部相互点评、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并认真整理、研究和吸收借 鉴。召开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对排查出的各岗位廉政风险情况逐一分析,看查找的风险全不全、准不准,并按照股室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查和单位领导班子研究审定的程序对廉政风险予以最终确定。

第十二划分风险等级。根据行使权力大小、与服务单位和服务对象的密切程度,以及产生腐败可能性大小。管理类别,其风险等级依次降低。

第十三监管职责。根据岗位廉政风险的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单位领导班子正职岗位由县纪委、县监察局负责监管。单位领导班子副职岗位由派出纪工委和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负责监管。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岗位由各级各部门分管领导和纪委(纪检)共同负责监管。主要任务是: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防控机制,建立廉政风险档案。

第十四工作流程。各股室依据职能,编制权力目录清单。围绕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对原有工作程序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查找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环节和部位,以合法、创新、实效为基本原则,重新制定并绘制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可行管用的业务工作和职权运行流程图,最大限度堵塞权力运行监管漏洞。

第十五完善工作制度。在优化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以落实和修订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根本,根据不同的廉政风险等级,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重点抓好民主决策、岗位职责、程序控制、干部管理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按照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要求,建立保障制度有效执行的科学机制,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第十六建立防控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预防机制。切实加强学习教育。要以《廉政准则》的学习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权力观和廉洁从政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主动性和坚定性。建立健全党务、局务公开机制,全面推进决策程序、工作流程、权力依据、内控制度、监督方式五公开,并在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办事实效方面作出承诺。要建立廉政风险警示制度,采取单位主要领导与廉政风险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制作统一的廉政风险警示牌、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第十七建立监控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建立评议—反馈—整改的工作机制,采取不定期现场督查、行风政风测评、向服务单位和对象发放测评表等方式,对岗位履职、制 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定纠改措施。建立定期检查分析制度,对落实廉政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决策、财务审批、“三重一大”制度等实行定期检查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早提醒、早纠正。

第十八建立预警机制。按照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的干部廉洁从政“三早”预警机制要求,建立警示提醒、警示诫勉、警示追究等预警处置制度,及时提醒和纠错,防止其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对有廉政风险表现的个人,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发监察建议书、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发廉政问责书等方式进行预警处置。

篇7:外贸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论文

平遥县养老保险中心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自觉接受领导和群众监督、认真贯彻和落实好各项政策、法规。3.坚持廉洁自律,严已律已,做到大公无私。

4.强化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方法,实现任务目标。

5.尽职尽责,抓好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圆满完成工作任务。6.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防控责任制。7.强化监督,督促检查。

8.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法规制度。

9.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10.按照本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11.认真学习现代信息知识,精通并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12..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搞好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

13.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14.遵守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业务管理、操作。

15.认真学习养老保险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重塑价值观、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17.勇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格按照程序、制度办事,规范经办、严于律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18.遵守各项廉政纪律,抓好廉政防控工作。

19.强化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方法,实现任务目标。

20.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提升工作效率,落实好各项政策法规。

21.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廉洁自律,严以律己,接受群众监督。22.强化监督、严格规程,确保经。

23.加强学习,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24.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

25.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防控责任制。26.提高办事高效率。

27.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全民素质。

28.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和工作效益。29.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30.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防控责任制。32.认真贯彻《档案法》

3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进思想观 3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5.严格自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36.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3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重塑价值观、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

严格按照程序、制度办事,规范经办、严于律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39.遵守各项廉政纪律,抓好廉政防控工作。40.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

41.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认真履行职责

42.廉洁自律,加强责任性,严格管理程序和各种规章制度

43.加强团结、互相制约,严格审核,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目标任务

44.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养老资金的安全和准确性。

45.按照本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办事 46.做到按制度办事,尽职尽责。

47.认真响应中心下达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

48.增强自身的素质,做到心中有底,提高自身的防腐能力。49.加强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积极稳妥进步。

50.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监督,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51.严格自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 5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工作效益。5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54 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55.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56.好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落实责任追究制 57.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58.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责任心。59.严格自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60.遵守各项廉政制度,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吸取别人的经验,争取工作上有新的台阶。

6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62.建立要情报告制度。63.建立奖惩制度

64.接受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监督

65.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性事业性,提高工作效率。66.加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67.严格自律自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68.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69.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性事业性,提高工作效率。70.加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

71..严格自律自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72.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73.加强基金收缴,发放以及内部业务的稽核检查,建立一个运行规范、监控有效、管理科学的稽核体系。

74.提高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75.严以律己,主动接受群众监督。76.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性事业性,提高工作效率。77.加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

78.严格自律自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79.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80.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能。

81.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严于律已,接受群众监督

82.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83.遵守各项廉政制度,搞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84.树立廉政意识,实现职责清晰的任务目标。85.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依法依归履职。

86.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抵御反腐败侵袭的能力 87.提高自身素质和廉洁自律的能力

88.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抵御反腐败侵袭的能力 89.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能

90.加强思念作风建设,增强责任心纪律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91.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

92.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9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重塑价值马、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

94.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严格操作规程,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程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将一些不确定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95.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抓好廉政防控工作 96.提高自身素质和反腐倡廉。

97.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操作规程 98.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自律。99 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100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效率 101.建立奖惩制度。

篇8: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思路

关键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风险防控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过程中, 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中止经济合同的整个过程中, 因合同主体合法或违法行为, 导致结果和合同签订预期的目标出现偏离, 可能企业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不管企业的规模大小, 都会存在合同法律风险, 如果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及时采取相应的规避或化解措施, 极易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无可估量的灾难。虽然合同法律风险性较高, 危害性较大, 但是具有一定的可防、可控性。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已经成为各大企业经营管理中思考的重点。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研究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相关介绍

据相关数据统计, 截至2013年底, 中央企业向国资委申请出面协调的合同法律纠纷事件总计167起, 其中涉及140家中央企业, 其中涉案金额间接达500亿元, 直接金额累计210亿元。合同法律纠纷事件涉及范围以及涉案金额令人触目惊心。法律风险评估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 辅以定量分析, 一般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指标, (1) 风险发生可能性: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险发生的几率。 (2) 影响程度:主要是指一旦发生风险后, 对企业营运、监管、声誉、财务等多方面的影响程度。具体分级标准如表1、表2所示。

2. 关于企业常见的几种合同法律风险

2.1 签订合同风险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法律风险, 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 (1) 并没有充分做好签订准备工作。比如并没有提前了解合同相对方的准入许可、主体资格、履约能力、资信状况、年检情况、信用情况、资质证书等相关情况, 对相对方的实际情况尚未完全掌握。或者是未对经办人的授权委托书进行认真核对所致。 (2) 合同条款内容并不完整, 条款的用词缺乏标准性, 双方约定的内容比较空泛, 且极易发生歧义。但是合同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 也没有进行法律审查, 导致合同缺乏全面性, 其合法性也受到质疑。

2.2 履行合同存在的风险

合同履行过程中, 常常会由于不可抗力的影响, 或者对方违约, 导致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较低, 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合同管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并没有关注相对方的动态, 无法及时发现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立即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最终导致经济损失, 发生法律纠纷。其次, 有的企业对于违约现象并未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对违约行为追究不力, 或者由于未采取正确的处理策略, 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2.3 缺失证据风险

在法律面前都需要讲求证据, 所谓法律证据主要包括合同经济往来的凭据、函电, 合同正本、质检报告、谈判记录等。企业应该从签订合同开始全面收集、整理日常经济活动的合同资料, 做好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 保留充分的合同证据, 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日后遇到经济纠纷, 只要有充分的证据, 就可以大大提高胜算, 避免出现“有理缺据”的被动现象, 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进一步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3.1 应建立完善、系统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合同管理, 规避合同法律风险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指出, 必须由企业法人以及委托授权代理人代表签订才可生效, 因此企业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合同法律管理机构负责, 明确分工, 明确每一个部门的管理职责及任务, 使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 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同时应严格执行按“岗位责任制度”, 使每一个岗位员工都各司其职, 每件事都有人管, 合同工作层层有人抓。如果像对外担保、企业兼并重组、引进重大技术、购销等合同涉及的金额较大的情况, 应采取特别处理, 应通过股东会或董事会共同审核批准。

3.2 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

若想真正落实要管理决策, 实现预期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目标, 应制定科学的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利用现代化先进的合同管理软件, 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法律风险、经营风险、企业合同财务风险等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风险征兆, 快速做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反应, 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应全面收集和企业行业发展、生产经营相关的资料 (包括司法解释、法律法规等) , 应对企业合同法律相关的立法倾向进行跟踪分析, 并且建立信息数据库, 定时更新, 进一步加强对合同法律风险的调控。

3.3 应加强对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监控力度

认真、全面观察落实合同管理制度是达成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目标的关键, 应该注重合同的每一个阶段和具体细节。在签订合同阶段, 建立一个完善的“合同相对方资信调查明细表”, 在签订合同之前应逐一落实并签字负责。应制定一个合同标准文本使其要求和企业实际经营基本一致, 尽可能按照标准文本中的内容逐步覆盖。精心筛选出优质的合作方, 能够长期合作, 提高合同履约率, 减少合同管理成本。同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查合同, 应由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进行统一负责, 主要判定合同的真实性、严谨性、合法性、公平性, 其中应重点审查合同的合法性, 注意合同主体、内容、形式、订立手续是否违法, 若发现问题, 应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以供参考。其次, 应加强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 若发现问题, 应立即报告, 并且在一定期限内解决。应对合同纠纷解决情况进行检查, 适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4 应及时处理法律纠纷

企业应客观评估潜在的合同法律纠纷, 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应急处理方案, 便于尽早对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控。同时, 一旦遇到合同法律风险, 应立即请求专业法律人员的协助, 迅速做出相应的对应反应, 明确处理方案, 充分准备好相应的法律资料。应进一步优化纠纷的解决措施,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院、仲裁机构, 最后决定是选择不让步或让步, 诉讼还是仲裁或者调解, 尽可能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

总之,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虽无可避免, 但是有可防可控的措施, 企业管理者应加强法律意识, 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做好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合同监控力度, 提高执行力度, 及时处理法律纠纷, 维护企业利益。

参考文献

[1]林福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管理[J].企业家天地, 2012 (1)

篇9:外贸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论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当前我国建筑业普遍存在产高利低的现状,整体利润水平偏低。分析其原因,有一重要因素就是对合同的管理和风险的防控不到位,致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对施工合同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管理,了解施工合同风险的性质,准确判断并有效防范合同风险。

1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分析

1.1忽略对方的资信审查

有些企业在签订合同前,不注意合同对方的资信审查,不了解对方企业经营范围、信誉等基本信息,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有不少企业或者个人为了取得合同的签订资格,欺骗甚至隐瞒对方自己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以及商业信誉,致使合同签订之后,自身无法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人员浪费,更有甚者骗取合同进行违反犯罪活动。还有一些企业与未经授权的营业部、销售中心、车间等内部部门签订了合同,其合同实际是无效的。

1.2合同订立阶段存在的法律风险

施工合同是一切潜在风险的源头,若合同有缺陷或陷阱,则会导致合同在履行汇总变得被动,并可能伴随诸多法律纠纷或者风险。在合同订立前,若发包方存在瑕疵,可能会使施工企业无法如期得到工程款;若劳务方资信有瑕疵,可能会对劳务队伍的管理造成影响;若合同款约不明,包括工程验收标准、工程款结算方法、结算程序及期限等,均可能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当对合同中的一些条款产生歧义时,还可能引发纠纷或者诉讼。

1.3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

在合同的履行阶段,存在或潜在的法律风险更多。比如,工程款未能及时支付时,会影响工程的工期;施工变更或者现场洽商等是否及时签证并确认、工程停工或窝工等,会对施工企业产生影响,也影响损失的计算;双方的往来文件、变更洽商记录及会议纪要等文件,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决算资料的完整性。

1.4合同效力的法律风险

①承包人未获得施工方签订的合同;②无资质的实际施工方借用有资质施工方名义而签订的合同;③承包人越级签订合同;④需招标但未招标;⑤非法转包或者分包;⑥对工程实施“串标”或者“围标”行为。⑦合同管理阶段的法律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往往会注意采取书面形式,但在履行期间或者变更合同条款时,却多以口头方式约定,后期并未及时用书面协议固化。若事后对方对变更的合同内容不承认或双方发生争执,则出现无据可抗的局面,增加索赔或其他风险。

2 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2.1对工程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审查

投标单位应对工程信息进行认真筛选,不能盲目跟踪,重点审查拟跟踪项目的立项情况、资金到位情况、发包方的合法性和信誉情况,从源头上来降低项目风险。

2.2是合同内容约定必须坚持全面原则和具体原则

企业应当对即将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仔细斟酌和审查,审查要坚持两大原则:第一,全面原则。保证合同条款的全面性,企业法务部门可以会同业务部门,根据本企业的业务规律和特点,制定适合于自身需要的格式合同文本。格式合同文本要兼顾双方的权利义务。第二,具体原则。合同应当避免使用一些模糊不清、空洞无物或者歧义性的文字,做到内容表述清晰确定。

2.3使用示范文本,认真审核合同

在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涉及较多的对外经济活动,需要签订大量的派生合同,而使用示范文本签订合同,能够有效减少签约的盲目性,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合同不规范而导致的合同法律风险。所以,施工企业应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生产经营与管理要求,且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及操作灵活的派生合同文本,内容应囊括专业分包、物资采购、劳务合同、设备租赁等和工程有紧密联系的经济项目合同,然后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到位,同时,在不对示范文本条款改变的情况下,摒弃以往被动的示范文本观念,创造新的合同订立客观環境,最大化地减少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

2.4建立健全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往往建设周期均较长,自合同签订到保修期结束,可能持续数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派生合同,若不能对这些合同进行归类与整理,可能增加潜在的法律风险。因此,在这个动态控制阶段,应建立一套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并将各个阶段的合同履行信息、派生的合同文本信息、变更信息等内容统统录入到系统中,然后根据合同的具体履行及变化情况,及时制定最佳的处理方案。同时,应将内控管理、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合同全流程的有效监控,最大程度地预防人为失误、暗箱操作等因素导致的合同法律风险。

2.5加大对履约过程的合同管理力度

合同签订后,参与合同签订者应主动和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施工方的有利条款与不利条款,让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合同内容组织开展施工活动,尽量杜绝不良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合同中对施工的期限、质量要求等。另外,定期分析合同的履行情况,检查是否有违约现象,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同时,积极完善合同履约期间的相关签证手续,规范现场签证,签证应明确项目、内容、原因及时间等,且签证单应为电脑打印,不可手工填写,避免自行修改,为合同结算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工程建设情况及企业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贯穿始终的法律风险,然后对合同的法律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制定有效的防范与应对对策,最大程度的减轻合同法律风险导致的损失,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陈雁等.企业如何防范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J].科技潮,2006,(5):36.

篇10: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措施

思想道德风险: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行政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行政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行政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岗位职责风险:指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存在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风险,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业务流程风险:业务流程各环节缺乏有效的相互制约、制衡的监督内控机制,造成管理者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

制度机制风险:指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的明确约定,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可能造成行使权利失控,行政行为失范,构成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篇11:外贸合同风险防控措施论文

一、思想道德风险

1.主要表现: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漂浮、脱离实际,因循守旧、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独断专行等。2.防控措施:

(1)建立廉政谈话机制。按照风险岗位的三个等级进行:三级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谈话,局机关由科室负责人进行,学校由校务成员负责;二级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机关由局分管领导谈话,学校(单位)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纪检人员可参加;一级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由局主要负责人谈,分管领导和纪检负责人可参加。下属单位人员较多的,可以集体谈话形式进行。廉政谈话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要及时进行谈话。谈话情况要进行书面登记以备查。(2)建立警示教育机制。可采取单位领导作廉政报告、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参加相关职务犯罪案件庭审旁听、前往法纪教育基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上廉政课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廉政教育,使干部教师思想上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跟弦,形式可以多样,重在实效。

(3)加强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女职委)的作用,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干部教师,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4)加强日常工作生活的监督,通过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教师的依法行政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制度机制风险

1.主要表现:未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2.防控措施:

(1)定期梳理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实现各项工作有制度依据,形成按制度办事的行为规范。

(2)监督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建立综合监督机制。

三、岗位职责风险

1.主要表现: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收受礼金、礼券、礼品等受贿行为;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等。2.防控措施:

(1)建立制度防范机制。对涉及班子成员的重点廉政风险岗位关键是要在建立健全民主决策、集体决策、阳光决策等方面下功夫,严格执行重要事项议事规则、政务(校务)公开等制度;对涉及中层干部的重点廉政风险岗位,关键是要在规范自由裁量权、完善内部管理、相互制约上下功夫。

(2)严格落实招生、教育收费、财务审批、物质采购、工程建设管理等政策规定。

(3)全程监督干部选拔任用、教师招聘、调动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4)加强对重点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日常监督。

(5)公示风险岗位及防控措施。各学校(单位)要对确定的岗位廉政风险点进行汇总,认真填写《学校(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并通过上墙、局域网等方式公开。

上一篇:回复函的格式下一篇:幼儿园园长工作计划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