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岗位标准

2024-08-25

从业人员岗位标准(精选8篇)

篇1:从业人员岗位标准

1、全面负责酒店经营管理,制定酒店规章管理制度和服务操作规程,健全酒店管理体系、责任制度,确保酒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2、制定酒店经营方向,包括酒店一系列价目,如房价、餐饮价等。制定市场拓展计划,带领销售部进行全面的推广销售,检查营业进度与营业计划完成情况,保证酒店经营业务顺利进行。

2、审定签署年度经营目标与计划。审批酒店财务预算、决算,控制酒店各项开支和成本消耗,开源节流,提高酒店经济效益。

4、有效运用和选择各种销售渠道,不断扩大销售网络,争取___营业收益。

5、建立科学的客户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増强与客人的沟通,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6、代表酒店与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机构、有关业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良好的公关关系。

篇2:从业人员岗位标准

2、 制定各项筹备目标和规划,并按计划实施。

3、 负责酒店的装修工程工作。

4、 制定开业计划,负责酒店开业前的各项设备、设施准时到位,并对工程进度和设备质量进行把控,保证酒店按计划开业。

5、 制定开业预算规划。

6、 负责酒店人才团队的招募组建,以及后续的员工培训。

篇3:从业人员岗位标准

1 标准主要内容

该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依据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法规,参照国际、国内通行的职业能力标准,给出信息技术服务职业能力管理的基本准则,旨在构建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体系。

1.1 标准架构

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职业种类因工作类型不同,各具不同的工作性质。但是,各个不同的职业种类具有一些共性。该标准规范了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共性,制定了各个不同职业种类应遵循的同一的规则和依据,保证了信息服务业职业技能要求的关联性和持续性,并分别根据各个职业种类不同的特点、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情况,定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1.2 能力模型

该标准依据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要求,将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能力划分为知识、技能和经验三个维度。如图1所示。

其中,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技能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行为技能。

1.3 职业种类

职业种类是制定该标准的基础。职业种类具有工作性质的同一性,然而,信息技术服务业职业种类纷繁复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融合。该标准结合了GB/T 29264-2012《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中相应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的划分,将职业种类分为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运行维护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运营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呼叫中心服务和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九个大类。

1.4 职业等级

人社厅2012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将职业资格分为5个等级,《规程》更多地从技术工人的能力水平出发,考虑了技工层面的职业等级划分,而该标准根据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特点、市场需求、以及职业种类、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同要求,将职业资格划分为6个等级,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高技术、高创新性的特点,强调了高级技术从业人员(高级架构设计、高级项目经理等)对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和引领作用。

1.5 能力评价

能力评价是对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水平的考核活动。该标准根据职业特点,确定了职业能力评价的内容为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测量和评价,并根据不同职业种类及职业特点,分别采用考试(包括知识考试、技能考试)、履历鉴定和面试等考核方法,评估和判断职业能力水平。

1.6 人员培养

该标准围绕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了培养内容、方式及阶段,并根据不同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出了从业人员能力培养地图,为组织或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员提供了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指导。

1.7 方法论的实践推广

该标准围绕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需要,提出了职业种类、能力标准、能力评价方法和能力培养模式等方法论,同时以附录等方式对方法论在组织内的落地实施予以指导,使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依据本标准构建人员管理体系、实施评价和发展能力。

2 与相关标准的对比分析

2.1 与国际、国外标准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相关技能标准化已是全球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虽然目前尚没有确立统一、通用的国际标准,但近年来随着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成熟,区域性的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相关技能标准体系已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

(1)美国:较有影响的是美国劳工部(NWCET)联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波音、微软等机构制定的IT Skill Standards(信息技术服务技能标准)。该标准包括8个职业种类和50个职业分类,较详细地定义了每个职业分类的技术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等,适用于改善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状况,提高学术研究的机动性、实现技能学位的标准化。

与美国的人才标准相比,SJ/T 11623-2016依据我国国情及国家标准GB/T 29264-2012将职业种类划分为9个种类,并将人才能力进行了6个等级的划分;且与美国人才标准不同,该标准提出的人才能力模型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并添加了经验要素。

(2)欧洲地区:欧洲地区较有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技能标准是英国的SFIA和德国的KIBNET。SFIA是由英国计算机协会和信息系统管理协会联合制定的信息技术服务技能开发体系,称为“信息时代技能框架(Skills Framework for the Information Age)”。该体系对已有的信息技术服务职业及相应技能简单分类,根据专业技能记录个人职业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服务技能开发体系鉴定,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和开发员工的专业技能,并安排适合的专业岗位。

与欧洲的人才标准相比,SJ/T 11623-2016对人才种类和等级的划分更精细,且从知识、技能和经验三个维度对人才能力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3)日本:日本在亚洲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技能标准的确立、推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信息技术服务领域职业分类自1994年开始逐渐完善、健全,21世纪初开始致力于制定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人才技能标准,并逐步推出了面向整个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人才技能标准,并在亚洲地区推广。日本人才技能标准将信息服务业划分为11个职业种类和35个专业领域,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所属信息处理推进机构IPA(信息技术服务技能标准推进中心)推广和认证。NEC、富士通、日立等数十家知名企业成为IPA会员企业,积极支持并在企业人才培养、技能资格考试中采用该标准。

日本的人才标准除了与SJ/T 11623-2016人才种类划分不同以外,其标准推广模式将为SJ/T 11623-2016的应用推广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2.2 与国内相关文件和标准的关系

(1)《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2012)

《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指导文件。其对职业标准制定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结构内容、工作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强调了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要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到客观反映现阶段职业发展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规程》将职业资格分为5个等级,更多地从技术工人的能力水平出发,考虑了技工层面的职业等级划分

SJ/T 11623-2016制定过程中对国内一些典型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企业人员等级划分大多数采取升序的方式,即越低级别数值越小、越高级别数值越大,这种划分方式具有更高级别的拓展性。因此,SJ/T 11623-2016将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能力划分为6个等级,划分过程中充分参考了《规程》的划分方法,与其不同的是,SJ/T 11623-2016中1级为最低级、6级为最高级,且高级包括5、6两个级别,而《规程》中5级为最低级,1级为最高级,高级只有1级一个级别。

(2)GB/T 29264-2012《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由于各个地域的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不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区域的职业种类划分不具有充分的可借鉴性。而GB/T 29264-2012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态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分类,并已被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国家标准GB/T4754。因此,SJ/T 11623-2016在进行职业种类划分时,依据GB/T 29264-2012中信息技术服务的业务形态分类规定了信息技术服务的职业种类,进而详细说明了不同职业种类的能力要求、评价方法和能力培养模式。

3 标准的作用及价值

(1)为行业统计及监管提供依据

该标准提出的信息技术服务的职业种类的划分,为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统计工作提供了依据及抓手。目前,随着IT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IT服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缺乏统计依据,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对IT服务从业人员的摸底、统计以及监管工作都缺乏抓手。此标准的颁布将为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统计及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2)有助于规范人才培训市场

伴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IT培训市场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但与整个行业的发展相比,IT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和速度明显滞后。各类培训机构均会针对企业的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对人才进行培训,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进行指导,培训质量良莠不齐。该标准附录A及附录B提出了对培训机构及培训师的基本要求,有助于规范人才培训市场。

(3)缩短高校教育与企业用人的差距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有一定脱节,人才培养方向略显单一,高校对企业人才的知识、技能标准不清楚,各大高校的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很难直接开展相关工作。本标准提出的职业种类、人才能力模型、人才培养方法及能力地图,可以为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及课程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缩短高校教育与企业用人的差距。

(4)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都是为其业务发展服务的,其自身的职位等级划分均与其实际的业务方向密切挂钩,且业务种类繁多,即使在同类业务当中依然存在不同的技术分支,其中也存在很多细节上的不同,这种情况并不利于人才在企业间的流动,缺乏互认机制,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大幅提高了企业用人成本。依据本标准可实现IT人才资源整合与共享,缩短企业招聘及人员培养周期,从而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4 实施标准的措施及建议

SJ/T 11623-2016只是规范职业能力管理的开始,其提出的人才能力模型、人才等级划分、人才培养及评价方法适用于所有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的框架性的结构。随着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应根据职业种类构建并逐步完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建议包括:

(1)依托标准化专业机构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依据职业种类和能力级别开发标准实施指南,推动标准落地。

(2)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现状,利用行业协会等平台,依据该标准构建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能力评价体系,开展从业人员能力评价工作。

(3)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依据标准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课程,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工作。

篇4:从业人员岗位标准

一、以查为先,明确“三管人员”岗位廉洁风险,做到监控重点定性准、掌握全。形成了由职权风险评估预警表、岗位廉洁风险预警表、廉洁风险等级目录和廉洁风险管理图组成的“三表一图”岗位廉洁风险排查模式,通过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专家审、集体定”的程序,对全矿36个基层单位存在的岗位廉洁风险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做到了“五个准确”。一是监控岗位准确。根据职务享受权力大小,建立岗位廉洁风险预警表,将区(科)长、党支部书记、常务副区长、工会主席、主管技术员、办事员、核算员、材料保管员作为监控重点,分一、二、三等级对岗位存在廉洁风险进行划分,明确岗位监控等级。二是监控事项准确。将工资奖金分配、人事管理、职工奖惩、特殊经费、党务经费、会费收缴使用、成本材料领用、公用物品保管、奖品发放作为监控重点,建立职权目录,对每一项权力项目做到职权名称、类别、行使依据、职权概述、承办单位“五明确”。三是职权划分准确。建立职权风险评估预警表,分岗位负责人、主要职权、廉洁风险点、防范措施对每一个岗位职权进行系统归纳,共计明确9个岗位的职权62项。四是风险描述准确。建立权力运行流程廉洁风险管理图,对每一项权力行使程序通过图表进行呈现,每个步骤的风险描述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明确风险等级,使职权行使人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廉洁风险做到了一目了然,时刻提醒。五是风险提示准确。建立廉洁风险等级目录,对权力项目、岗位廉洁风险点和数量进行统计,确定易发案问题278个,下发岗位廉洁风险预警卡308个,使每项职权行使始终处与预警和防控之中,保证了“三管人员”思想上的时刻警觉。

二、以防为主,创新对“三管人员”动态监控举措,做到廉洁风险重点明、防范严。羊东矿纪委从解决岗位廉洁风险易发问题入手,开动脑筋想办法,探索路径求突破,突出抓好重大事项决策、办事员管理、物品材料使用的廉洁风险防范工作,创新推行了“332”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针对有些基层单位在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存在的走形式、假决策,搞“一言堂”、“开小会”等问题,加强决策过程控制。健全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事前备案、事后核实、抽检验证三项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对人员岗位变动、班组长任免、职工奖惩、工资奖金分配、特殊经费、党务经费、会费使用、奖品发放等重大事项,于决策前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通知礦纪委监察部决策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决策事项,由矿纪委监察部记录备案。重要事项决策后,于3日内将决策记录本上报纪委监察部,由纪委监察部工作人员就记录的人员签名、决策事项、讨论情况进行核实、签字确认。采取季度党支部内审集中检查与日常工作随点抽查的形式,深入基层单位检查以物品登记本、工资奖金发放表、奖品发放表为基础的“一本二表”,对决策人员、职工进行询问,检查是否知道决策事项,验证决策真伪。二是针对一些办事员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截留职工工资奖金的问题,积极推行办事员集中管控、轮岗交流、例会汇报三项举措。基层单位办事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由矿纪委监察部和劳动工资部直接管理、统一派驻,执行所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系数的1.3倍。每月召开办事员工作例会,收听办事员对本单位重大事项进展及完成情况的汇报。每半年对办事员进行民主测评、百分考核、轮岗交流,凡60分以下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统一安排岗位互换。对连续两次评议最后一名人员进行淘汰。截至到目前,我们已轮换办事员37人次,调整5人,防止了办事员长期在一个单位形成势力范围,与区(科)领导串通一气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三是针对物品材料使用中存在的管理粗放、公物私用、多报少支问题,加强物品材料程序化管控。细化了物品登记交接、成本材料领用两项流程。要求各基层单位的每项公用物品必须上物品登记本,每半年纪委监察部对各项物品进行检查核对。针对领导干部离任期间容易发生公物私用、占为己有的问题,将公用物品交接作为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坚决做到公用物品不清、少交不交接,防止侵占公物现象的发生。实行各基层单位成本材料统一存放、台帐记录、每旬汇总、月度核准、双方签字确认的操作模式,纪委监察部不定期对库存物品、记录进行抽查。通过健全三项制度、推行三项举措、细化两项流程,使“三管人员”做到了在工作中时刻警惕,有效防止了岗位廉洁风险的发生。

对基层单位“三管人员”岗位廉洁风险的有效防范,使区(科)干部廉洁从业意识明显增强,职工中的威信极大提升。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环境,减少了干部职工的不满情绪,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全矿营造了人人廉洁从业、干群和谐共建的浓厚氛围,为打造本质廉洁型企业,建设清风羊东提供了有力保证。

篇5:厨师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计划

第一讲

厨师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厨师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2、厨师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

3、厨房与餐厅知识

第二讲

学生餐厅烹饪基本要领

主要内容:

1、常用餐厅工具及设备知识

2、烹饪原料的鉴别与保藏

3、原料的初加工处理

4、切配技术

第三讲 烹调操作基本技术

主要内容:

1、临灶操作

2、火候

3、调味

4、勾芡

5、挂糊与上浆 第四讲 不同菜肴的制作技术

主要内容:

1、生食菜制作技术

2、热菜烹调方法操作要领

3、冷菜、甜菜及汤菜的制作技术 第五讲

大锅菜的制作技术

1、大锅饭的前期准备

2、大锅菜的营养搭配

3、大锅菜的合理切配

4、大锅菜的制作技术

第六讲 饮食业成本核算与安全生产知识

主要内容:

1、饮食业成本核算知识

2、安全生产知识

3、厨房管理知识

篇6:消防从业人员工作技术标准

一、熟悉消防控制室各种设备的基本原理、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负责设备的监视和运行。

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员必须严格遵守值班制度,工作中集中精力、头脑清醒、反映敏捷、快速认真的确认和处理每个报警。

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消防控制室各种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的组织现场人员扑救初期火灾。

四、熟悉酒店的建筑结构、布局和重点部位的位置,检查报警要迅速准确,不能凭经验办事。工作期间严格遵守消防控制室各项管理规定,认真如实填写中控室工作日志几各种工作记录。

五、随时掌握消防控制室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积极配合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修理、维护,不得擅自拆卸、挪用或停用,时刻维护各种设施正常运转。

六、值班人员无权出借机房内任何机器设备和通讯设备,机房所配机器设备、器材要爱护使用,非值班人员不得随意操作机器设备。

篇7:监督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承诺书

为更好的规范自身廉洁从业行为,维护公司良好形象,本人自愿承诺:

一、认真学习廉洁从业法律法规和油田公司、监督监理 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增强廉洁从业意识,自觉做到廉 洁从业。

二、坚决抵制一切形式的商业贿赂,不接受业务单位的 吃请,不接受业务单位的娱乐消费或其他服务,不接受业务 单位的礼品、财物和有价证券。

三、不利用岗位职权向业务单位“吃、拿、卡、要”。

四、不利用岗位职权要求业务单位向本人、亲属或特定 关系人提供便利或进行利益输送。

五、不占用业务单位财物归个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使 用。

六、不打着公司的名号为自己、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 利益或行使便利。

七、不滥用岗位职权违规、违纪工作,不损害公司利益。

八、遵守国家和企业保密规定,不利用商业秘密、业务 渠道为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不以任何方式泄 漏所接触的公司商业秘密。

九、施工队伍不允许向监督人员赠送礼品、财物和有价 证券。

篇8:浅谈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标准化

关键词:道路运输,职业培训,培训标准化

1 培训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1.1 培训标准化的社会背景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省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已经初见成效。道路运输服务水平也得到空前提升。每位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交通运输业繁荣发展的成果。

我省道路运输业的繁荣也促进了汽车维修行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行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汽车客运站等的快速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道路运输服务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1.2 培训标准化的实施意义

交通运输行业是技术集约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充分体现出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交通运输行业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难而上, 以改革、开放、竞争的思想去引导市场。

2 培训标准化的指导思想

(1) 科学发展, 统筹规划

驾驶培训规章不断完善, 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更新,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其发展成为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基础。但是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发展速度同时更应注重发展质量, 实现辽宁道路运输培训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统筹规划、宏观调控, 以辽宁省道路运输培训整体发展为目标, 统筹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职责关系。

(2) 以人为本, 服务百姓

道路运输行业是服务型行业, 职业培训行业更是要服务于从业人员,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才能保证职业培训行业持续发展下去。方便从业人员学习、考试, 让每个学员学到真本领、让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执业素质, 这是道路运输职培工作的落脚点。

(3) 部门合作, 持续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看辽宁省道路运输培训行业, 加强横向协调作用。在宏观上加强与道路运输培训行业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 尤其是公安部门、安全部门、财政物价部门、信息部门等。突破部门的条条框框的限制, 解放思想主动求变, 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指导辽宁省道路运输培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息平台构建, 坚持创新驱动力;着力推进运输体制机制创新, 促进培训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联合互补主动沟通的思路, 促进运输培训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坚持统筹兼顾, 区域培训、城乡培训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推进和谐培训和行业文明建设, 增强行管与业户之间的关系, 努力实现辽宁道路运输培训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的保障。

(4) 解放思想, 创新机制

推进辽宁省道路运输培训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途径是解放思想, 转变培训管理发展模式,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动力源泉是体制机制创新, 核心目标是提升从业人员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支撑力, 在深化发展战略研究上, 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上, 在推进区域培训统筹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3 培训标准化的内容

提高职培机构培训质量是根本, 做好后期监管是保障。图1是我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标准化内容框架。

(1) 培训机构社会化。

目前我省有18家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机构, 保证每个市1~2家的分布情况。培训机构的数量能够满足目前的道路运输市场需求。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 部分培训机构隶属于行业管理部门或者是部分培训机构在本地区形成了“垄断”单位。为了防止培训机构“养尊处优, 不思进取”, 我省培训机构要全面实现社会化, 让培训机构参与竞争, 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平衡培训机构与道路运输市场需求的矛盾, 优胜劣汰, 不断提高培训机构资质条件等。行业管理部门重点对培训机构资质条件进行认定, 监管培训方式和方法及教学内容等。

(2) 工种分类细致化。

目前我省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 重点开展了经营性客、货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押运人员与装卸管理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等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度。培训机构要根据各工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培训, 申请从事哪个类别的职业资格, 就要学习哪部分教学内容。

(3) 培训内容全面化。

目前我省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培训教学采用的是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 (交公路发[2007]477号) , 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教学采用的是2005年交通部下发的《关于发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通知》 (交公路发[2005]) 的教学大纲。根据我省实际, 制定了符合新形势下运输生产要求的教学内容, 重点包括反恐救助、灾难逃生、运输过程中的违反治安行为的处置办法等。培训内容的全面化, 一方面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实用上, 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上。

(4) 培训手段多媒体化。

多媒体教学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实用性、针对性等特点。所谓教学内容全面性是指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结合辽宁省实际, 增加符合现代运输生产形势要求的教学内容, 比如安全反恐救助、救援逃生、消防、节能减排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的提出, 是由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教学是职业培训而非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更要侧重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内容采用三维动漫的形式, 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 研究事故发生的问题点, 找出降低道路交通运输事故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是指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从业人员已经具备驾驶资格。甚至通过大量调研发现, 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从业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 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很多年, 驾驶技能比较熟练, 然而, 通过前文的事故分析可以看出, 很多机动车驾驶经历丰富, 驾驶熟练的经营性驾驶员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的概率要高。究其原因, 机动车驾驶技能与道路运输执业技能不完全相同, 可以说, 道路运输从业技能高于机动车驾驶技能。鉴于此种情况, 建立多媒体教学系统, 要将机动车驾驶技能与道路运输从业技能加以区分, 侧重教学,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驾驶技能的基础上要针对性地掌握从业技能知识。

(5) 教师指导规范化。

再全面、实用的教学内容、更智能化的教学手段, 没有发挥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质量也不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师指导规范化, 一方面要组织授课专家制定全省统一的教学教案, 统一全省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老师的监管力度, 采用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对授课教师进行年度或季度教学考评, 对考评不合格的人员, 坚决退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的教学岗位。

(6) 学员学习兴趣化。

传统的职业培训模式是以授课教师教为主、学员学为辅, 为转变这种模式, 变被动为主动, 对全省的教学内容加大了趣味性的含量, 把呆板的理论, 用动画表现出来, 把重点内容用三维仿真的形式进行表达, 并根据人的生理和心里特点, 制定符合人学习特点的教学画面。

(7) 后期监管制度化。

所谓后期监管制度化一方面是严把考试纪律关, 对负责从业人员考试的考试院进行考务工作培训, 保证其持证上岗。另一方面是, 建立健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机制, 根据诚信考核办法, 对违章人员进行岗位再教育。

4 培训标准化的保障措施

(1)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从业人员执业素质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运输服务水平, 事关国家、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行业管理部门及培训机构, 乃至社会的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岗位教育和日常行为监管。管理部门更要解放思想, 转变传统的培训模式, 使学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完善制度, 遵章办事

我省目前对从业人员职培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不是很全面, 只有2008年年底下发的《辽宁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辽交运培字[2008]90号) 。培训标准化是对从业人员从岗位培训、资格考试、后期经营监管等重点领域的一系列相关要求, 为保证培训标准化的顺利实施, 有必要增加对资格考试环节, 比如考核员的管理办法、资格考试程序等制定具体的要求, 对诚信考核在岗教育, 也要明确相关的具体操作办法等。

(3) 加大投入, 提高资质

上一篇:项目质量效益活动总结下一篇:安全建议书范文(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