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趋势

2024-04-27

恐怖主义趋势(精选9篇)

篇1:恐怖主义趋势

关于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恐怖袭击原本以为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不知何时,恐怖袭击似乎徘徊在我们的生活周边了。当年“911”恐怖袭击里,恐怖分子主要攻击政府,可看今日,从美国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到中国昆明火车站“3.01”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还有新疆的“5.22”暴力恐怖案件,受伤受害的主要目标群体,已经变成了人民群众。恐慌在人群中蔓延。看到听到中国发生的恐怖袭击案件,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可能没有想法,无动于衷,我们愤怒于恐怖袭击,仇恨于恐怖分子,也研究于恐怖主义。看到不断接近人民群众的恐怖袭击,我们主要迫切想知道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未来可能面临的恐怖威胁情况。我们去图书馆找了《21世纪的恐怖主义》,主要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未来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表面上看,世界紧张局势趋于缓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随冷战结束而越变越弱,真个社会将步入一个和平安定的新世纪。而事实上,当今世界性恐怖体系复杂,攻击的猛烈度远超人们的心理承受上限。我们认为未来可能面临的恐怖威胁情况有以下几点:

1.在世界反恐力量的打击下,恐怖事件发生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攻击的强度、人员直接伤亡的数量和间接的心理威慑力却急剧上升。随着科技进步,恐怖分子可以获取到(或者他们本身制造)更先进、更具杀伤力的武器设备,导致其攻击强度、人员伤亡数急剧上升,更令人们心里笼罩着巨大的恐怖气氛。

2.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强,恐怖集团逐渐脱离国家支持的独立化以及宗教因素的渗透,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极大地增加了。首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成本并不是太高,恐怖分子可以通过获取核废料以制造“肮脏的武器”,以及许多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也都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大量获得,成本大大降低。其次,以前的一些恐怖集团受到庇护国的支持,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会考虑庇护国的安全和利益。而现在一些恐怖集团自己资金充足,完全有能力支持自己存在下去,同时,现代恐怖集团吸收了大量的宗教狂热分子,因此在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他们无所顾忌。

3.宗教原教旨主义和右翼保守势力在恐怖主义中逐渐具有决定性力量,其攻击性比以前左翼恐怖主义组织更强,其主张也从以前左翼要求改革,推进名族独立和要求社会公正的主张改变为支持个别集团特权、种族主义、宗教信仰、文明冲突的蒙昧主义。以前左翼恐怖组织的成员教育水平很高且他们的目的明确:反对殖民统治和反对专制政府,而如今的恐怖分子教育水平较低,执行恐怖活动依靠的是非理性的信念和对领导者的盲目崇拜且目的开始模糊:他们的攻击目标是国家政治制度,混杂了种族、文化、宗教等因素,政治目标含糊不清。

4.恐怖集团内部,老一代趋于合法化斗争、愿意妥协的指导思想。与新一代极端、彻底地运用恐怖手段进行活动的指导思想间的对抗。对于老一代人,只要政府满足或有让步于他们的政治诉求,他们可以放下武器,并且尽可能不适用武器。但新一代则依靠实在的死亡、摧毁来威慑,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的疯狂之举。5.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在新闻自由的国家,通过利用网络,恐怖分子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恐怖威胁,宣传观念,募捐资金,征集人员等活动,并且他们可以利用媒体扩大恐怖情绪、恐怖状态。

6.恐怖攻击的目标趋向于缺乏能力的普通无辜平民,尤其是商业人员。对武装人员、政府重要人物的攻击日渐减少。以前的恐怖活动多是缘于政治诉求,而如今的恐怖活动趋于狂热分子的情绪宣泄,攻击目标也多是平民。

引起的思考:随着世界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不可抑制,经济文化交融,其中不可避免出现不可磨合的矛盾和对峙。并且,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一些落后国家的统治极大程度受外部势力影响,国家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选择国家走向,国民产生强烈的屈辱感。并且遭受多战乱,社会动荡的困境,恐怖分子长期笼罩在死亡威胁的恐惧里。这些也许是一些恐怖分子发动报复性、情绪宣泄式恐怖袭击的背后原因。我们也认为仍然存在一些国家在表面上进行反恐,但暗地极有可能通过间接煽动宗教狂热分子甚至支持恐怖组织(资金支持、信息支持等)。尽管恐怖组织并不一定知道他们是“被支持”的,以此达到自己不便于以政府实行的阴暗政治目的。

问题研究总结:近年,中国遇见的国家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5月22日乌鲁木齐的严重暴力恐怖案件,造成31人死亡,94人受伤。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严重暴力恐怖案,造成至少29死143伤。5月24日新华网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恐怖事件做了一次盘点,期中12起重大事件中,有10起发生在新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5月25我国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区市积极配合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这两项重要措举都让我们看见了我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

这次研究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近期相关实例(尤其是我国新疆地区)总结出了恐怖主义(针对我国)的发展趋势:

1、发展态势的趋强性

世界范围的恐怖主义活动正处于上升期,对我国的暴力恐怖活动有一定的刺激和诱发。

2、暴力手段的多样性

为了制造广泛的影响,追求更多的恐怖效应,恐怖分子的犯罪技术不断升级,手段多样并且残忍。

3、渗透途径和对象的多元性

境内外的“东突”暴力恐怖势力通过设立非法讲经点、举行非法宗教活动、传播非法音像制品、散发非法传单和利用互联网发布非法信息等途径进行渗透,宣传宗教极端主义,宣扬圣战发展壮大其从事恐怖活动的民众基础,恐怖犯罪分子出现“女性化”和“年轻化”的趋势。

这次的研究,让我们小组成员颇有收获,不仅提高了信息收集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还对恐怖主义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再次有相关事件发生时,我们能冷静分析,不盲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理智表达愤怒和悲伤。参考文献:

[1]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厉声.新中国时期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3]张家栋.恐怖主义论产生的根源与背景[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4月 第一版

篇2:恐怖主义趋势

恐怖主义全球化趋势 当前,各国国内的恐怖主义势力纷纷向境外发展,呈国际化趋势。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国内恐怖组织的活动都可能造成“国际影响”,这也刺激那些目前尚局限于一国范围内的恐怖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野心 别斯兰人质事件的阴霾还没有散去,在印尼雅加达市中心的澳大利亚使馆门前又传来了自杀炸弹的爆炸声。这一桩桩血的教训表明,恐怖分子制造恐怖事件的规模、手法、烈度正在不断升级,而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破坏社会稳定,干扰经济建设,动摇国家基础,危害人类发展。种种迹象表明,别斯兰人质事件正在改变着俄罗斯,改变着世界,它不仅将成为俄罗斯反恐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将对全球反恐形势产生深远影响。车臣问题是历史甩给普京的“包袱”,数百年的积怨不可能在短期内“化干戈为玉帛”。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承认,车臣恐怖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愈演愈烈有着深厚的国际政治背景,这也是欧亚地区诸多特有地缘因素在目前国际关系大气候下受到激化的具体体现。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现在面对的不是孤立的恐怖袭击,而是国际恐怖主义对俄罗斯的直接攻击,是一场已经多次夺走俄罗斯人生命的残酷的、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这场战争不会很快结束。从3年前美国的“9·11”,到最近俄罗斯的“9·01”,人们发现,恐怖主义非但没有因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有所收敛,反而出现了“反恐、反恐,越反越恐”的复杂局面。“9·11”事件后,反恐成了国际政治生活中最时髦的话题,同时,反恐也成为各国际政治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为实用的借口。美国大兵高举反恐大旗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中亚土地,北约也随后跟进。目前,西方国家在中亚地区的驻军已达数千人,冷战后勉强维持的欧亚地区脆弱的战略平衡被打破,原有的各种地缘政治因素被进一步激活。随着美国大兵进入中亚,欧亚国际政治舞台上演绎起了一场新的大博弈。而此时,在某些国家的意识中,反恐似乎已不是最要紧的事儿了。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欧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得以继续生存和繁衍,并伺机通过一系列新的恐怖活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的影响。今年在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所发生的多起恐怖爆炸事件就是很好的佐证。近一段时间来,国际宗教极端势力调整了策略,加紧了向北高加索地区的渗透。来自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原教旨主义分子多次通过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潜入北高加索地区。在车臣非法武装中“有来自所有穆斯林国家各教派”的极端分子,也有“国际恐怖大亨”拉登的狂热信徒。正是在这些极端势力的撑腰下,车臣恐怖分子更加有恃无恐,车臣匪首巴萨耶夫曾宣称要建立“北高加索伊斯兰共和国”,妄图使该地区成为宗教极端势力的基地和活动中心。其实,普京和俄罗斯在与车臣恐怖分子做斗争的同时,还要同国际上与俄罗斯持不同观点的西方国家做斗争。“9·11”之前,有些西方国家一直对车臣恐怖主义分子持“双重标准”,认为发生在俄罗斯的一系列暴力事件不属于恐怖主义活动,并曾一度对车臣非法武装的活动表现出默许和纵容态度,而对俄政府的反恐行动时有非议,这客观上助长了那些顽固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们从事恐怖活动的嚣张气焰。后来,由于车臣恐怖活动的不断加剧,美国才把3个车臣组织定为恐怖组织。别斯兰人质事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有关华盛顿将继续同车臣分裂势力温和领导人进行接触的表态引起俄罗斯的不满。俄外长拉夫罗夫9月8日批评这一声明“不合时宜”,也无助于俄美关系的发展和反恐联盟的团结。拉夫罗夫指出,车臣是俄罗斯内部问题,和平进程并没有因恐怖分子的破坏而中断,美国人不应该对此进行干预。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恐怖主义也加速了其全球化进程。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能不断地全球化,而且它扩张的速度和广度明显大于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构成反冲击。当前,各国国内的恐怖主义势力纷纷向境外发展,呈国际化趋势。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国内恐怖组织的活动都可能造成“国际影响”,这也刺激那些目前尚局限于一国范围内的恐怖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野心。别斯兰人质事件再次证明,人们必须把俄罗斯的反恐斗争纳入到国际反恐的全局中加以审视。要想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根除恐怖主义,反恐斗争就不应该有盲点,就不应该有例外,因为国际上所有恐怖势力都是相互支持、彼此勾结的,只要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还存在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那么反恐战争就没有结束。反恐斗争是场持久战。

篇3: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 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 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 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 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 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 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 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社会化,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国际市场形成,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 对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随着社会的进步, 各方各面都会有新的变化, 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者阶级结构上来说, 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状态来讲, 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相比, 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 我国的学者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 学者们普遍认为, 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代, 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与进步, 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趋势逐渐显现, 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相应的减少, 其劳动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达而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 当代的资本主义也随之而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与改变, 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资本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趋势增显,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关系得以出现等等。学者将其概括描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 在有关生产关系新变化而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中, 国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

从上层建筑来看, 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在以下四方面资本主义有着显著的变化。 (1) 政治制度与法制实现了有效结合; (2) 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 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 (3) 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 (4) 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 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 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 则认为里面的核心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变得更加完善以及精巧, 而这样的变化是与其自身所创造出的再生产的条件密不可分的。

在这里, 之所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变化进行研究, 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要预测当代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一个发展趋向。针对于此, 学术界开展了积极的研讨, 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这样表达的, 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第二种观点认为,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第三种观点这样描述, 当代的资本主义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两面性, 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制, 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篇4:浅谈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发展趋势

随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容性就越加的明显。然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短期内资本主义是无法消亡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1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果说唯物史观主要通过揭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主要是研究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谜,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2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中的一次大飞跃。不仅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厂统一的国家,而且消灭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许多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开拓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把世界变成丁一个开放的世界,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厂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生产力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它成為资产阶级剥削工人、自己致富的手段和物质力量。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与资本主义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随它发展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发展着的生产力之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无法克服的。

1.3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方各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者阶级结构上来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状态来讲,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相比,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与进步,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趋势逐渐显现,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相应的减少,其劳动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达而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的资本主义也随之而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与改变,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资本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趋势增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关系得以出现等等。学者将其概括描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有关生产关系新变化而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中,国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

2、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必然性

2.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其阶级表现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

2.2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的稳定性,从生产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体系只能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崩溃。因此,在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某些薄弱环节可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分析和考察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是不现实的。已经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其脱胎于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面临着发展生产力,赢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的艰巨任务。而与发达资本主义体系的长期和平共存,必然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渗透、控制,产生一系列矛盾,甚至发生重大挫折。 但是,不论历史发展进程如何曲折、复杂,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后消亡,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最后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的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但是,我们在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和矛盾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它的可取之处,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力量,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篇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

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一,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这种普遍的商品关系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严重束缚,促进了协作、分工、生产的集中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第二,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酷竞争的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

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摆脱了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那种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和自由。法律上的平等和人身自由的获得,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这样,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同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阶级对立的消除,从而为消灭自身存在的基础,创造了物质前提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

2、基本矛盾表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通过平均利润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以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三、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1、相对人口过剩

(1)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2、平均利润下降趋势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一个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由于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有机构成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是在一切生产部门或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发生,因而,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本表现形式

(2)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积累。这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首先,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之间的矛盾

其次,平均利润下降规律还表现为生产的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

最后,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过程中还引起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由资本的积累、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过剩、商品过剩和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它们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性和过渡性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像人类社会所有的制度一样,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对于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促进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业革命推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迫使资本主义进行局部的调整。现代科技革命,又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巨大影响。但以上的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仍将继续存在,并还将产生种.种新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古代文化贸易的发展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发展水陆交通的优越条件,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而且开创了水路交通的光辉历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谱写出世界古代交通史上最壮丽的 篇章。

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2.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西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3.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

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

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至西亚大秦。

2.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贸易的重点是亚洲,交往对象主要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

3.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

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

篇6:恐怖主义趋势

浅析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女性一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更是国际政治大舞台的配角甚至是观望者,鉴于这种情况众多女权主义者们提出了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个理论以它独特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国际政治的理论与现实。在女权主义者看来,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由西方白种男人所支配,女性被排斥在世界政治之外,因此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叙述和讨论的是性别化的国家和具有性别等级的世界,是带有性别偏见的国际政治知识。女性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对带有性别偏见的国际政治知识给予批评,把女性声音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并谋求重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关键字】: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自由制度女性主义

1、女权主义的产生

1、女性与国际关系研究有人说,国际关系是一门对世界命运给予关怀的学科。然而,人们所接触和了解的这个世界却是一个“支离破碎和被扭曲的世界”。一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认为,如果说没有一幅由大脑可以提供的完全真实的画面,那么,人们可以相信有些画面比另一些画面更好些。较好的画面可以引导人们对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作出更好的理解。同其他批判理论分支一样,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指出,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没有充分地体现和揭示国际关系的现实。长期以来,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女性往往受到忽视、低估和处于边缘的位置。

篇7:恐怖主义趋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地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分析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以及要经历一个长期共存和斗争的历史过程。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内容的进程和逻辑延伸,并为第四课社会主义内容部分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解疑、释惑、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究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1〉在社会化大生产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识记能力;〈2〉防止片面静止地看问题的思想误区,提高历史的全面发展的看问题的辨证思维能力;〈3〉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应用。

3、思想目标:立足理性的基础上,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难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四、说教学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

第二部分:说教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政治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然轻松、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讨论、质疑问题,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采用教学迁移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创造性思维培育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部分:说学法

成功的学法指导是教法成功的突破口,学法指导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认为本课时学法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使学生学会辨证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方法。通过设立辩论赛的形式,在唇枪舌剑的氛围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巧妙诱导,给思维添加活力剂。让学生掌握比较归纳法、辩论法,澄清思想误区,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不是为了重视知识,而应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将知识技能迁移到解决问题上,使学生从学懂、学会、学会逐渐提高到会学、巧学,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作另外如下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前提测评

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

A、圣西门和傅立叶B、列宁C、傅立叶和欧文D、马克思和恩格斯

2、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首次爆发并取得胜利

A、中国B、俄国C、法国C、英国

3、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是以--为标志的

A、建立民主共和国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工人运动D.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A.工人阶级已夺权B.可以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C.已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D.资本主义母体的孕育

简答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检查学生前置知识掌握情况,为进入新的课题起到热身作用。

二.设疑切入,热点激情

(1)、电脑播放:北约轰炸南联盟(新闻片段)

展示: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的现实图片

(2)、提出疑问:社会主义国家还有生命力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设置情景,提出疑问,切入课题,引发思考,激发氛围,调动兴趣,在教学开端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三、认定目标,把握重难点

(1)显示本课教学目标,让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2)教师讲解应掌握的内容,以及重难点,应达到什么程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定目标,明确这课要掌握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和难点,要达到什么程度,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心理基础。

四、导学达标,形成技能

1、直观图示,印证结论(图略)

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这一知识点通过图解的形式,并运用动画演示来讲解。

设计意图:对于知识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采用图表直观重现,通过动画直观演示,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化枯燥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降低了学习难度。

2、辩论争鸣,突破重点

(1)屏幕显示辩题: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可以一帆风顺”(正方)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反方)

(2)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通过设立辩论赛的形式,激化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在同学们的唇枪舌剑中归纳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艰难曲折的原因,教师结合辩论赛的过程进行诱导点拨。

如:“历史上社会制度每一次变革,都要长期的、曲折的反复斗争”的知识点,在学生的辩论过程中,启发引导他们用比较归纳法,从“封建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时间,反复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让学生让学生自然的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其它四个原因可在辩论中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诱导、点拨。

设计意图:对于重点“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点拨诱导,强化质疑,注重激活,创设自由课堂论坛,采用辩论法,让学生相互讨论,以好带差,互帮互助,培养协作精神,调动积极性,并把比较归纳法和辩论法有机结合,以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承前启后,深化认识

在学生辩论中得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有艰难、曲折”的基础上引发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和斗争”的知识点,并由学生归纳出正确对待这种现象的方法。

设计意图:澄清学生两种模糊认识:〈1〉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一片繁荣,看不出明显衰退,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难以代替资本主义。〈2〉现阶段教育都说社会主义好,比资本主义优越,但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接触的现实之间的差异很大,看不清社会主义灿烂前景。

4、播放〈国际歌〉,结束新课

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出示歌词与分析提示。(略)

设计意图:升华学生情感,加深思想认识。

五、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出示练习:(略)

练习的形式:练习题设为基础型题和迁移思辩测试两类,分层训练,电脑显示检测题,通过知识竞赛抢答形式反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竞赛形式反馈信息,激化学生竞争意识,巩固新课检测教学效果。运用层次检测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获得“转一个弯”而到目的地的感觉,满足好胜心以及渴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当堂达标,落实教学目标。

篇8:恐怖主义趋势

长期以来, 中国所发生的系列恐怖犯罪案件的特点与境外的恐怖犯罪案件的特点基本相似。冷战时期, 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 在中国活动的恐怖组织长期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甚至是某些国家的直接、间接援助, 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恐怖分子也可以在其他国家找到庇护和避难场所。冷战结束以后, 恐怖主义作为国家政治工具的功能下降, 包括东突在内的各种恐怖组织也被迫开始从追求民族国家独立型向宗教文化型转变, 导致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系列恐怖犯罪案件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出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一) 在保留传统作案方式的同时, 开始借鉴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一些常用手法, 实施自杀性恐怖袭击

由于当代恐怖分子选择作案方式与手段的根本原则, 往往仍然在于制造最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和恐怖气氛, 并且越来越多地趋向于“简便实用”和“耸人听闻”。因此, 可以预计的是, 虽然恐怖犯罪案件的活动方式未来会发生一些变化, 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其中, 爆炸仍将是恐怖犯罪案件的主要方式, 恐怖分子使用的大部分炸弹技术含量将越来越高, 但受制于我国卓有成效的治安防控工作, 自制的技术含量低的土制炸弹甚至一些替代性易爆物品 (如液化气罐) 等也将长期存在;另外, 恐怖分子在保留绑架与劫持人质、劫机、暗杀、袭击等传统的作案方式同时, 还开始模仿中东、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等地的恐怖组织, 以所谓人肉炸弹的方式发动自杀式恐怖袭击。例如, 2008年3月7日发生的乌鲁木齐航班劫机未遂案、2008年8月4日喀什市公安边防支队集体出操遇袭案以及2008年8月10日新疆库车的连环爆炸恐怖袭击案就是明证。

(二) 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 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暴力恐怖犯罪

恐怖分子不但大肆利用各种传统手段制造各类耸人听闻的恐怖犯罪案件, 而且在疯狂地猎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来不断增强恐怖主义活动的能力, 恐怖主义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杀伤力越来越大。例如, 2008年1月4日至11日, 新疆公安机关在成功破获“东伊运”恐怖组织派遣人员入境案中得知, 该恐怖组织要求团伙成员对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涉外宾馆、政府大楼、军事基地等设施进行详细勘察, 尽快对“毒肉” (可导致大范围人群感染和传播某种致命性疾病的物品) 、“毒气”和遥控爆炸装置进行试验, 并明确了实施破坏活动的具体时间、目标和方式。这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预示着恐怖分子开始谋求掌握和利用生化武器进行暴力恐怖犯罪。

(三) 恐怖分子趋于年轻化、未婚化, 女恐怖分子开始增多, 恐怖分子的偏执心理更趋严重

1. 年龄特征。

我们根据掌握的材料进行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系列恐怖犯罪案件的作案人大部分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其中16岁至22岁的年轻人达到81%。例如乌鲁木齐航班恐怖袭击未遂案中的作案人只有19岁。年轻人之所以成为恐怖活动的主流与骨干, 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成功地接受社会化教育, 因此不能将社会的普遍规范与目标内化为自身行动的基本准则与追求方向, 从而在现实中表现出强烈的反社会性、反政府性。再加上恐怖组织在新疆等地招募幼龄的未来的恐怖分子, 将之送往外国 (南亚或中东某些国家) , 建立训练基地, 对他们灌输极端的宗教教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然后将他们潜伏在中国内地 (首先是新疆以便于躲藏) , 再根据恐怖组织的需要发出指令开展恐怖活动, 从而造成了恐怖分子的年轻化。

2. 性别与婚姻状况特征。

一般来说, 当代世界上的恐怖分子大多数是男性和未婚成员。专家研究发现, 恐怖组织的骨干成员大多数是男性, 80%以上的重大恐怖活动都是由男性恐怖分子指挥、领导和实施的。但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公开披露的情况来看, 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我 (下转第185页) (上接第191页) 国系列恐怖犯罪案件的作案主体。例如2008年3月7日发生的乌鲁木齐航班劫机未遂案中的作案人就是女性。2008年8月10日, 十余名暴力恐怖分子向库车县公安局、法院、银行等机关单位发动恐怖袭击案件, 而其中就有两名女恐怖分子在警方追捕过程中引爆身上的爆炸装置, 自杀身亡。就婚姻状况而言, 世界上绝大多数恐怖分子都是未婚的。究其原因, 不外乎这样可以没有家庭牵挂与顾虑, 更能义无反顾地发动恐怖袭击。

3. 心理特征。

从心理特征来看, 恐怖分子主要表现为仇恨心理、冷酷心理以及狂热心理。有专家指出, “了解恐怖分子心理有两个重要定律:其一, 恐怖分子与恐怖组织的成员身份的认同度越高, 那么, 该恐怖分子对世界的认识就可能越扭曲, 现行法则对他的约束力就可能越弱, 其狂热心理就可能越突出。其二, 恐怖主义活动的政治目的越不清晰, 从事该恐怖主义活动的人是心理变态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以预计, 未来社会的恐怖分子与当代恐怖分子不会有实质性变化, 但其偏执心理可能会随其精神信仰与道德失范而更趋严重。

(四) 袭击目标开始偏重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法机关

自“9·11事件”发生后, 世界各国都开始认识到恐怖暴力活动的危害, 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恐怖活动目前已成为世界的共识, 而东突组织发动的暴力恐怖袭击几乎都是针对平民的, 这使他们的名声越来越不好, 许多原本支持他们的国家和组织都开始放弃对其的支持。而如果没有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的支持, 东突等暴力分裂组织连生存都成问题, 更不用说发动恐怖袭击了。在此国际大背景下, 境外的东突等疆独分裂组织显然已开始改变恐怖袭击的目标:由袭击平民转向袭击政法机构等维护稳定的权威机关。这样的话, 在袭击事件发生后, 他们就可以为自己发动恐怖袭击找到伪善的解释——他们是不满暴力统治而奋起反抗的, 这种谎言是可以骗过西方一些不明真相的国家和组织的, 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获得其所谓的“国际支持”, 继续在一些国家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也可以说, 这种方式也是西方一些反华国家和势力喜欢的方式, 这让他们找到了支持东突组织制造混乱, 从而遏制中国发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五) 恐怖组织与有组织犯罪结合日趋紧密

当前, 在全球反恐怖运动的大背景下, 一些国家对恐怖组织的支持越来越谨慎, 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 恐怖组织一方面除了继续寻求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之外, 另一方面也更加依赖于和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合作, 以保障必要的活动空间与资金来源。目前, 在境外活动的东突恐怖分子, 除了和国际贩毒集团、武器走私集团、当地黑社会组织等进行合作之外, 还以勒索、绑架、抢劫等方式, 从国内在外工作人员身上榨取钱财。所以,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反恐合作, 联合打击跨界犯罪活动, 是遏制恐怖主义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曾群.失业的社会后果:欧美文献回顾[J].国外社会科学, 2004, [2].

篇9: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运动似乎并未朝着马克思主义预言那样发展,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仍未成真,并且反观当前资本主义发展反而有更加兴盛的态势,但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在新时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它所产生的部分质变更加偏向于社会主义,这就表明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的预测与论断没有在发展中被淘汰,而是正在支配着资本主义发展行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所不能化解的矛盾正在加深,一方面让资本主义在新时期呈现出表面旺盛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也正在这样的矛盾积累中走向衰亡。

1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特点

1.1 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多元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性并未发生实质上的改变,但资本主以经济占有形式呈现多元化。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多元资本占有形式,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这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社会主义的“趋同”,其实质仍是资本家占有,只不过资本家的数量更多,这些经济占有方式的改变非但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还更加促进了其发展。

1.2 资本主义出现可调节特点

资本主义建设发展初期,整个社会呈现出无政府自由发展状态,经济处于无序态势中,这也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断出现;然而在当代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干预与调控。

1.3 资本主义分配形式福利化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来调节分配关系,例如通过税收控制贫富差距加大,不断在社会推行与普及福利制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与福利收入等,以此来调节社会矛盾。

1.4 资本主义阶级构成复杂化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阶级构成上愈发复杂,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资产阶级内部成分趋于复杂,出现了垄断资本集团、中小资本集团、食利者阶层、经营者阶层等,这种阶层的复杂划分使得资本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各个阶层处于流动过程中,这就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变化。其次,工人阶级构成多样,脑力劳动化层次增加,其需求也逐渐增加。最后,中间阶级的出现。中间阶级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游离的阶级构成,成分较之二者更为复杂,在未来的发展中趋于分化。

2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预测

尽管资本主义在当前发展中出现了以上新的特点,但从本质上来看,这些变化只停留在量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从未改变,这种新特点的出现也让我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新的判断,证实马克思主义论断仍是具有科学前瞻性的支配主导性的。

2.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深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愈发凸显。随着全球经济的大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由原本国家内部矛盾转换为各个无产阶级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其中,跨国公司通过自身资源优势跨越国家与民族进行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矛盾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被不断激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世界各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将愈来愈大,所以,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可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富裕。

(2)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侵略性与人类生存的矛盾加剧。在人类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时期,人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能力也较为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一方面让人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对自然界的毁坏程度,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不愿承担过去数百年间对于自然毁坏的责任,反而将更具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在新时期会不断激发。

(3)资本主义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将人极度异化。资本主义发展致使市场竞争加剧,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会采取各种手段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人在各种占有、嫉妒、攀比心态中成为消费的奴隶,在金钱社会主导的社会氛围中,人们会形成“缺乏诚信、缺乏同情与歉疚”的心理性格,在这种物质极度丰富、精神极度匮乏的时代中被不断异化。

2.2 资本主义发展昭示着社会主义必然性

(1)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改变证实其存在的不合理。因为资本主义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潮流,只能通过否定自身部分观念而进行完善,这种部分质变正是资本主义不断衰落的印证。

(2)当代资本主义不断积累社会主义因素。世界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发展让人们将其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称之为“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促使其不断结合社会主义因素,从而不断发展自己、延长自身寿命。

综上,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是必然趋势,马克思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的论断对社会发展依旧具有指导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在当前还具有较大的发展余地与空间,内部调节仍可维持其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会是一个漫长、系统的过程,我们要充分领悟到这个过程的艰巨性,诚然,资本主义在当前仍处于兴盛发展阶段,但人类社会总要向前发展,突破与进步是必然发展态势,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在未来,资本主义会因其内部矛盾的激化而终将走向灭亡,从而被更加科学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取代。

参考文献

[1]景浩,王丙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三重危机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

[2]刘婕.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浅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论述[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3).

[3]刘昀献.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表现及发展趋势[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01).

作者简介

1.魏榛(1985-),女,硕士学位。现为中央司法警察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白亦清(1983-),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司法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监狱学。

作者单位

上一篇:关于卫生健康的知识下一篇:庆祝教师节的经典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