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报道:创建诚信品牌打造一流企业

2024-09-05

跟踪报道:创建诚信品牌打造一流企业(精选6篇)

篇1:跟踪报道:创建诚信品牌打造一流企业

新闻二:

跟踪报道

创建诚信品牌打造一流企业

——东方倍力出席“优秀品牌企业”颁奖大会

遵守法律、履行承诺、承担社会责任是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的标志。品牌表达的是承诺,品牌产生的是信任与价值,能够获得“优秀品牌企业”称号,正是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诚信建设以及对产品安全、功效质量等品牌建设的充分认可,同时也是对企业的极大鼓励与鞭策。

2012年8月8日,东方倍力受邀出席2012年“优秀品牌企业”颁奖表彰大会,接受会议组织方授予的“优秀品牌企业”牌匾。当东方倍力的赵军副总经理从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任晓颖副处长手中接过“优秀品牌企业”金灿灿的牌匾时,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北京市药监局领导、所有获奖企业以及其他参会人员共同见证了东方倍力在诚信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据悉,自2009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各相关职能单位不断在全市开展打造保健食品安全服务环境,加大行业诚信建设,提倡诚信经营,创建“京牌保健食品品牌战略行动”活动。期间,不断涌现出了诚信品牌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2012年上半年,为表彰这些单位做出的突出贡献,北京市开展了“优秀品牌企业”的评选活动,最后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层层遴选,现有的331家京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的19家获得“优秀品牌企业”称号。其中,东方倍力荣列榜上。

东方倍力自2001年成立以来,十分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与自身的诚信建设,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脚踏实地,对内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月活动,对外积极参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及北京保健品行业协会开展的讲诚信、重质量、保安全等活动。通过多年的自身努力实践,东方倍力因注重产品质量、倡导诚信品牌建设多次受到行业和媒体的好评,而且在社会各界与消费者心目中赢得了极大的信任。

作为京城一家集理论建设、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保健食品企业,东方倍力还将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严格产品质量管理,竭诚树立行业诚信。同时,东方倍力将此次获得“优秀品牌企业”殊荣作为新的起点,坚守阳光经营理念,创建优秀营养品牌,打造一流民族企业,实现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跨越发展,并为促进营养保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造福人类身体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篇2:跟踪报道:创建诚信品牌打造一流企业

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材料

创建红枣一流企业 打造红枣驰名品牌

延川县宏达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红枣深加工、汽车维修和饮食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创建于1999年5月,注册资本2100万元。公司总部位于延川县北新街,下设红枣深加工厂、汽车修理厂、丰源酒店、宏达延安分公司、西安采供站,现有固定员工136名。

公司自创建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产品质量为根本,经过短短十年时间的艰辛努力和拼搏创新,使公司由小变大,多元化经营,由弱变强,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公司拥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和AA级信用等级。曾先后被省工商局评为“全省明星私营企业”、被省乡镇局评为“经营管理先进企业”、被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授予“陕西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企业”、被陕西省民营企业协会、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等14家单位联合授予“社会诚信单位”、被延安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延安市重点项目,被延安市消费者协会授予市级“诚信单位”、被延安市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连续八年被延川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私营企业”和“纳税大户”。2009年7月

1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秦晋峡谷地带是陕北红枣的优生地,总种植面积达500多万亩,给规模加工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供应保障。延川县是延安市唯一的红枣产业大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延川红枣产业发展迅速,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枣农的栽培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全县枣林面积达到36万亩,年产红枣3.1万吨。但延川现有的红枣加工企业经营模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规模小而分散,加工能力低下,加工技术落后,品牌培育滞后,组织化程度低。红枣加工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与市场不能有效对接,严重影响了延川红枣产业的发展,成为红枣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开发红枣系列产品,推进我县农业产业进程,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真正将延川红枣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辐射带动更多的产业兴起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2007年公司决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马家河乡工业园区枣湾村新建红枣深加工厂(省级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实施万吨红枣深加工项目。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2538m,总投资6551.7万元,依靠自有资金完成了3000多万元的投资。其中工程建设投资5467.5万元,占总投资的83.5%,试产期流动资金1084.2万元,占总投资的16.5%。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建成红枣

2浓缩汁、红枣速溶粉、红枣酱、蜜饯、干制红枣和冷储鲜枣六条生产线,可形成红枣加工、研发、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可生产红枣浓缩汁、红枣速溶粉、红枣酱、蜜饯、干制红枣、冷藏鲜枣6大类100多种系列产品,仓储能力达到4000吨,总产量达到1万吨,年产值可达1.6亿元,上缴税金2521.1万元,税后利润达到1949.9万元。据可行性论证分析,投资利润率为29.8%,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5.5%,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67年,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36.4%,安全幅度率63.6%。该项目建设期资金全部由公司自筹解决,投入生产后需生产流动资金2000万元,拟以参股入股、借贷或其他方式向社会各界或金融系统筹措解决。

该项目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延安大学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本公司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的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红枣精深加工项目。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低温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真空抽提、真空喷雾制粉和冷藏保鲜、低温仓储等高新工艺技术。为了达到国际食品卫生和环保要求,我们严格按照HACCP认证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纯净水处理车间和污水处理设施及先进的烟尘处理设施设备,生产工艺用水全部采用纯净水,“三废”排放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这是目前红枣生产厂家都没有的工序。在建设红枣深加工厂的同时,同步建设省级红枣研发中心,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组建强大的研发团队,专门研究开发红枣精深加工及枣果鲜储系列产品,结合延川独有的剪纸、布堆画建立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使产品始终处于全国红枣加工行业的领先水平,形成红枣加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为红枣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该项目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包括主生产车间、蒸汽烘烤车间、纯净水生产车间、冷藏库、气调库、常温库、锅炉房、污水处理站、办公住宿等建筑工程和供水供电设施建设工程,生产线设备已经签订合同在有资质的食品机械生产厂家定点生产,预计今年八月份即可安装调试就绪,九月份投入生产,2012年达到生产设计能力。

篇3:跟踪报道:创建诚信品牌打造一流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开拓经营、强化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十年来, 华航集团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 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提质增效, 竞进发展, 在传承和扬弃企业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充分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 着力实施精品文化工程,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宣传企业品牌文化, 弘扬水运特色先进文化, 打造了一个富有水运行业个性特色的华航集团优秀企业文化品牌。

1 积极探索, 传承深化, 形成华航集团企业文化

华航集团的前身是湖北省航政局, 与共和国同龄成立于1949年, 历史悠久, 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公司。在65年的发展进程中, 华航集团曾经历了“托拉斯”, 也经历了政企分开的改革, 更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无论是在建国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它承担了航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内河航运事业发展等历史性重任, 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航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华航集团成立以后, “江海同舟, 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其后, 在企业世纪之交长达8年的时间里, 华航集团举步维艰, 经营亏损, 改革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华航人正是以“江海同舟, 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作为“永不言败”的信念支撑和精神引领, 使华航人在困难中求索, 在艰难的发展中孕育了新的希望。“十一五”时期,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 实现了大踏步地前进, 取得了企业经济收入连续攀升, 利润大步增长、职工收入年年提高的好成绩。进入十二五时期, 华航集团的发展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由6艘万吨轮组成的长江中上游最大万吨级船队、4.2万吨级沿海海轮、3艘万吨级新型江海直达散货轮和一艘6000吨级国际航线的新型江海直达沥青船相继投入营运, 华航集团的运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壮大和提升, 华航集团每年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营运总收入逐年递增, 各项经济指标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连续四年利润超过千万元, 并且成为了武汉市江汉区的纳税大户。

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近十年来, 华航集团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精心提炼, 着力打造和不断完善华航集团企业文化体系, 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港航为主、水铁公空一体化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为企业目标, 坚持“江海同舟、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坚持“巩固河运、发展海运、打造现代水运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战略,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货源基地为平台、以营销网络为支撑、以船舶管理为保障、以提供运输物流解决方案为手段”的经营方针, 坚持“跻身大市场、建立大物流、服务大客户、实施大营销”的营销策略, 坚持“团结、求实、创新、高效、专业”的管理服务理念, 在对企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形成的一整套展示企业文化的标识如司旗、司徽、企业精神等等进行传承、扬弃和深化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支撑作用、深入人心的教育作用, 坚定职工与企业共患难共荣辱共兴衰的信心, 抢抓机遇、开拓经营、强化管理、加快发展, 充分利用华航集团国企优势, 整合市场、网络、人才、船舶、资金等多方面的资源, 全力打造水运物流产业链,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换人, 换思想, 换方法, 换文化, 最后换了结果, 使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 一步一步由低谷走向复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华航不仅没有被淘汰, 而是不断发展壮大, 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内部结构更趋合理, 服务经营范围不断拓展, 市场品牌得到认同, 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着力注入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促进了华航集团由传统的水运服务企业向金融采购供应链管理现代水运物流企业的快步转型。

2 提炼升华, 崇尚服务, 体现奉献社会核心价值

企业的价值和文化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同时经营发展也反映和影响一定的价值和文化。崇尚服务社会和重视客户的价值观和理念, 是公司的又一文化底色。其中, 华航集团的服务宗旨包含、体现在企业文化范围之内, 它包括四个内容: (1) 客户至上———满足客户的需求永远排在工作的第一位。 (2) 主动热情———积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3) 礼貌微笑———是每个员工对客户服务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4) 团结协作———和谐的团队精神是达到最高效率的最佳服务的基础。

华航集团港航主业是大宗生产资料和燃原料运输物流服务的承载者, 其主要客户有武钢集团、华菱集团、南京钢铁、台湾水泥, 国家5大发电集团———国电、华能、华润、华电、大唐及神华、中煤、同煤等近20个大型企业集团, 大多是实力雄厚的央企和上市公司。这些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关系国家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产业, 对更广大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社会大众的生活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在华航集团、服务客户及社会大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价值链关系, 在为这些优质的客户资源做好服务的过程中, 华航集团也是不断地在生产运营中体现着“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关爱员工、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湘鄂赣是煤炭资源贫乏的地区, 由于自产的煤炭产量有限, 大部分煤炭都是依赖从晋陕蒙等“三西”产煤大省和地区及国外采购调入。早前几年, 中部缺煤省份都将组煤保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华航集团在湖北省交通运输物流系统以传统水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和组煤保供工作至关重要的背景下, 秉承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服务理念, 在经营实践中, 着力解决了煤炭“海进江”保供环节的物流难题, 既减少了中转流程和运输时间, 又为客户节省了成本, 更有效地为客户缓解原材料运输的困境, 颇受合作伙伴的欢迎和肯定。例如2008年的大雪灾中, 华中航运集团运用其海进江模式, 组织入籍加盟和联合经营的社会海船、江船计70余艘, 共50万吨运力, 20天时间内, 从沿海进江, 抢运煤炭近55万吨, 矿石40余万吨, 为钢铁、电力企业解决燃煤和原料之急。2011年, 华航集团作为华中地区唯一一家具备“海进江”煤炭运输全程操作能力的专业公司, 主要承担湘鄂地区“海进江”煤炭运输任务, 其“海进江”煤炭运输量占湘鄂地区“海进江”煤炭运输总量的90%以上。

近年来, 市场风云突变, 随着国家取消重点煤炭合同, 煤企、电企之间由卖方市场迅速转为买方市场。与此同时, 国内外航运形势持续低迷, 水运物流企业面临着在经济下行、市场低迷、油价走高、竞争激烈、航行条件复杂等多重不利因素, 经济效益受到严峻挑战。在困难情况下, 华航集团坚持优质服务于客户, 奉献和索取高度统一的社会价值理念, 重在练内功, 狠抓管理和市场营销, 充分利用新建江海直达船舶所具有的适航、适载优势, 以发展更新的运力作为保障, 以延长产业链精细化优质服务为特征, 以诚信和优质服务取胜, 不断发展创新“门对门、一票制、无缝对接、海江联运”的全程物流运输方式, 为广大客户量身定做物流解决方案, 得到众多客户的高度好评, 也为华航集团在市场上开拓了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再以2013年夏天为例, 作为武钢集团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指定物流贸易商, 华航集团面对的长江水情变化频繁、持续高温天气以及超高的油价、超低的运价等不利因素, 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义无反顾地充当武钢集团“夏季保供保产”的主力军。一方面调集公司所有适航适载船舶参与武钢进口矿石抢运工作;另一方面组成船舶调度、海港装载、内河转运、目的港卸载、安全督导等多个现场工作专班, 分工负责, 协调配合, 强化流程操作, 确保了武钢进口矿石抢运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在武钢集团众多的物流商中排名第一。为此, 武钢向华航集团赠送了“战高温夺高产优质供方”的锦旗, 以表彰华航集团在武钢“夏季保供保产”工作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年4月, 鄂钢等单位也向华航授予“2013年度水路运输战略承运单位”牌匾, 以表彰公司在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中所做出的贡献, 对华航集团提供的优质高效的服务给予了好评并感谢。

2013年夏, 华中地区超过35℃以上极端高温天气明显多于往年, 湖北各大电厂消耗骤然加大, 电煤再次供不应求, 7月12日, 华航集团万吨级江海直达散货轮“华航致和”轮载9995吨电煤, 首次由宁波北仑港通过海进江方式直达武汉, 抵靠港区码头卸货, 及时满足了眼下高温期青山电厂的电煤需求。向电厂及时输送电煤, 此举更直接地体现了华航集团做出的的民生贡献。近几年, 在湖北全省电煤与电力保障工作总结表彰会上, 华中航运集团连续荣获“湖北省电煤与电力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3 结合实际, 打造培育, 造就企业精品文化工程

在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历程中, 华航集团坚持文化立司、文化兴司, 突出行业特点和个性文化特色, 结合企业实际, 打造“五个一” (一报一刊一网一书一歌) 企业精品文化工程, 收到显著成效。

(1) 编写发行《华航集团发展史》。为弘扬企业文化, 2010年末, 结合企业实际, 华航集团党委和行政决定, 组织企业自身力量编写《华航集团发展史》。在编写过程中, 组织者充分汲取企业经济文化的精髓, 坚持“编史明志, 修志为用”, 让华航集团更好地面向未来, 凝聚、团结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到实现华航振兴的宏图大业中, 以达到切实服务企业经营生产, 有力促进企业科学、协调发展的目的。为打造文化精品, 在《华航集团发展史》的整个编撰过程中, 数易其稿, 大小规模的审稿会、讨论会多达几十次。2011年10月, 《华航集团发展史》率先于2011年10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大江神韵———当代长江航运发展史丛书”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也彰显了企业的软实力。今年由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 长江航运管理局负责的编辑《中国内河运输史》《中国河港史》工作正式启动, 已将华航集团纳入编辑成员单位之一。

(2) 《华航之歌》的诞生和唱响。编写《华航集团发展史》, 反映了华航集团丰厚的历史文化;华航职工自己作词的企业歌曲———《华航之歌》的诞生和唱响, 则结束了华航集团成立以来一直无企业歌曲的历史, 也标志着企业文化建设翻开新的一页。“江水滔滔, 千帆竞航, 在这两江交汇的好地方, 演绎了华航人的精彩和荣光。江海同舟, 勇争一流, 在风雨中挺直脊梁, 在追求中脚步铿锵, 我们走在复兴的征途上……。海浪激荡, 壮志飞扬…乘风破浪, 勇往直前…心手相牵, 共创辉煌…”。《华航之歌》唱出了华航人的豪迈和自信。华航集团65年的曲折发展历程, 凝聚了几代华航人的智慧和心血, 特别是今天的人们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上, 仍然需要从中汲取精神上的力量, 依靠职工群众智慧, 奋力拚搏, 凝聚力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动力, 战无不胜。《华航之歌》从它创作之初, 就把激励功能放在首位, 同时歌词中对集团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也作了简笔交待;歌词创作力图“尺幅兴波澜”, 以短短的186字, 尽情抒发对我们企业和华航人的赞美之情。在形式上, 歌曲主体中第一节以江字开头, 第二节海字开头, 既反映了企业“由内河到海洋”的递进式发展步伐, 也表达了通江达海, 道路越走越宽的意境。企业干部员工每天早上八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地齐声高唱《华航之歌》已成为企业的一道风景。

(3) 《华航报》连续发行、《荣誉》杂志新鲜出炉、《华航网站》改版。《华航报》连续发行20年、《荣誉》杂志新鲜出炉、《华航网站》改版, 加之《华航集团发展史》、《华航之歌》等精神文化产品及创作新品推出, 使华航集团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这些文化产品的精心打磨出台, 就是华航集团“江海同舟, 勇争一流”企业精神在文化品牌、宣传思想等精神文化领域的集中反映。

4 强根固基, 以人为本,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近十年来, 华航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并以相关活动为载体, 加强文化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利用企业报刊、网站、橱窗等多种形式,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弘扬“江海同舟, 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双比双争”等多项活动, 丰富企业文化, 为企业经营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坚持与武钢等大客户签订《业务往来廉政公约》, 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预警防控的自觉性;通过内培外训、开会学习、导师带徒、轮岗锻炼等多种形式,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在加强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员工队伍建设的同时, 坚持开展优秀团队、优秀共产党员、岗位明星、先进员工的评先表彰工作,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实行走访慰问制度, 组织员工向贫困山区和特困重病职工捐款, 给职工家属送去组织的温暖。通过以上各项工作,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华航人深知“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 经营人就是经营人心,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人的需求”的道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必须进一步加大干部人才队伍培养。华航集团还成立华航商学院, 采取“军队+家庭+学校”的模式, 用军队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用家庭的方式来关心员工、用学校的方式来培养队伍, 并且定期开办讲座、成功访谈、学习分享会等多种形式, 使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不少“80”后年轻员工走上重要的营销领导岗位。到过华航集团的人, 大家一方面惊叹于企业的经营生产等物质方面的发展进步, 同时也感受到浓厚的水运行业文化氛围。每逢新船下水和职代会等重要场合, 公司都会请到关心企业发展的离、退休老干部前往观礼、出席;公司礼遇一线船员, 每逢船员出征或员新工入职、职工读书分享会及新春游乐活动, 华航集团主要领导等企业高层, 只要在家都会出席并作即兴演讲;重视团队建设、允许出错的“干事”文化;企业成功人士访谈会聚焦员工成长;阿米巴经营读书演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微信平台成为企业传递信息和加强学习的好帮手。

5 巩固拓展, 加大宣传, 弘扬华航企业文化品牌

现代企业, 不仅要能生产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也要会“吆喝”。优质的服务不宣传, 只能停留在客户的嘴边, 而通过媒体的广为宣传, 无疑可以起到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发散效应。近年来, 华航集团在签订一个个重要战略协议的企业经济大事面前, 通过报纸、电视的广为宣传不仅擦亮了企业“华航”品牌, 也树立了企业诚信、务实的崭新形象。

2012年5月18日, 华航集团与湖北港口集团跨省联姻, 开展战略合作, 共建华中地区组煤保供物流链。在这一经济事件中, 华航集团宣传文化战线没有像往常那样司空见惯、无动于衷, 而是更新宣传方式方法, 积极行动、主动出击, 除了相关会务、文字工作, 还积极联系省、市主流媒体对外发稿, 将事件性质定位于构筑起了一条从山西到湖北全程2500公里的“海进江”输煤大通道, 促进鄂冀两省经济增长, 不失时机进行企业新闻“发布”, 受到各主流媒体的青睐。短短几天内, 《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长江日报》、《中国水运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 华航集团的企业形象通过多年来少见的现代媒体广泛传播,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3年以来, 华航集团由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又产生了不少新闻亮点, 总是能抓住时机, 积极对外发稿, 每年在省、市以上媒体对外发稿30多篇, 在同类型企业中名列前茅。比较典型的报道就有:见诸现代物流报的通讯报道《海江联运创新篇———记华中航运集团“海进江”联运物流模式》 (湖北物流企业发展巡礼首篇) 、登载于中国水运报的消息《长江自航船节能减排显身手》、中国改革报发稿通讯《“升级版”的武汉华航集团再向改革要动力》、中国水运报刊登的《“老轨”齐聚一船维修主机》、湖北日报报眼刊发的《“肚子”大、跑得快, 我省电煤运输新添生力军———万吨级运煤船首次江海直达》、长江日报刊出的消息《鄂电煤运输首次实现江海直达———比中转方式提速6天为武汉迎峰度夏提供有力保障》、中国水运报头版刊出的《华航与广发集团战略合作》, 湖北日报发稿《湖北签电煤“海进江”四方协议每月3次稳定保供》、长江日报的发稿《电煤开通定期航班》及中国水运报的消息《四方联手首创“海进江”煤炭定期运输方式将开通华中地区第一条准班轮电煤运输航线》等文章, 身边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及时准确, 去年底对两起下水救人的陶维国、刘国山见义勇为先进典型及时进行了报道, 并将事迹刊登在《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上。另有新闻报道、文章被《老年文汇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煤炭报》、《中国能源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交通》杂志、《湖北交通》网站及凤凰资讯频道、荆楚网、《网易》等媒体采用。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大量的媒介宣传成果, 没有一篇是以形象专版的方式运作, 体现了零成本和权威性。华航集团的新闻宣传和专业精神在湖北企业报同行交流中得到了好评。

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品牌文化建设, 华航集团对外报道力度不断加大, 企业由内部好人好事式的传统宣传报道模式, 向重视对外报道和品牌形象塑造的改变,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通道。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丰硕的文化成果, 促进了企业的社会和行业地位亦不断提升。近几年, 华航集团先后成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船东协会长江船东分会理事成员单位、湖北省物流促进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航海学会内河驾驶专业委员会理事成员单位、中国港口学会长江港口分会理事成员单位、中国航海史研究学会长江分会理事成员单位;华航集团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定为华中地区第一家AAAA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集团。华航集团企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6 结束语

经济的背后是文化, 文化又是终极竞争力。华航集团立足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 积极打造、探索和实践“江海同舟、勇争一流”现代航运物流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 其实不啻是破解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大发展的“密码”, 同时也找到了企业长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金钥匙”。在当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 华航集团经济超常规发展和结出的企业文化建设丰富硕果, 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确实难能可贵。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 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 致力于现代航运物流业发展, 一个开拓奋进、创新发展、富有水运特色先进文化的华航集团象一艘巨轮正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华航集团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一度陷入亏损严重的困境。近十年来, 华航集团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 着力培育和打造“江海同舟、勇争一流”的航运物流企业先进文化品牌, 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如今, 一个开拓奋进、创新发展、富有航运物流企业先进文化的华航集团像一艘巨轮正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

篇4:创建文明单位,打造一流企业

围绕一条主线,夯实创建基础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主线,平鲁联社党委及时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与联社中心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同时,成立了以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合作,齐抓共管,保证了创建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企业管理

一是内控管理制度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内部管理、员工管理,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完善落实了《平鲁区农村信用社职工出勤考核管理办法》等一批内控管理制度。制作了整风肃纪、创优环境十项规定等展版,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容。规范了机关日常管理:班子成员的办公室按规定面积设置;公务用车派出统一到办公室登记;公务接待统一在单位食堂安排;员工上下班必须按时签到签退;员工服务态度与全年绩效挂钩:联社纪检部门不定期到基层网点明查暗访等。通过规范管理措施的逐一落实,各项工作实现了条线化、规范化。

二是服务“三农”常态化。始终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自身的使命和责任,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找准信贷支持的切入点,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服务方式,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重点扶持全区种植、养殖、小杂粮加工、煤炭生产等优势产业发展。向月英水利建筑有限公司等植树大户发放林业贷款11852万元;向西易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支柱企业共发放贷款23153万元。

实施三大工程,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实施网点建设精品化工程。先后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对机构网点进行了优化整合,以VI视觉规范为准统一了标识,对全辖23个网点全部进行了改造装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10家城街网点和3家乡镇网点增设了ATM机,在每个自助银行配备现场服务人员,帮助和指导客户正确存取款、跨行转账和提供相关的服务,有效保护客户隐私。

二是实施服务流程标准化工程。每日召开晨会,要求做到“四个统一”:穿着打扮统一、器具摆放统一、凭条摆放统一、柜台内外统一。通过严格奖惩,激励员工做好“微笑服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使文明服务标准化、细节化。大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每季每个网点评出一名明星服务柜员,全区评出两名明星服务标兵,年终评出一个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物质奖励,推动全面开展网点服务标准达标建设。

三是实施投诉处理多元化工程。提供多种途径的监督、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客户投诉,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在网点显眼位置公布服务监督热线来督促服务质量的提升。在解决问题时,要求服务人员多听多问,积极主动将客户投诉解决在最前端。设立投诉登记簿,对各类投诉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拉近了农信社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农信社的企业形象。

抓好四项建设,打造一流企业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辖组织举办了技术比武、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慰问走访、大病捐助等活动,设立了“员工之家”,配置了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文娱项目,成立了员工阅览室,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单、户外广告等系列宣传方式提升农信品牌知名度。节假日期间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两依靠、三推荐”选人用人办法,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建立人才储备库,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目前已有8名新招聘的大学生员工走上中层正职岗位,21名担任中层副职。结合管理体制和人员队伍实际,完善了党组织建设、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奖惩、交流、轮岗、离任审计、近亲属回避等制度,为干部任用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三是培训机制建设。一是构建了内训外学的培训机制。包括外出集训、联社培训、网点自训、个人自学等培训方式。机关每周一周三班前和周二周四班后半小时组织全员集中学习,让学习成为全员的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员工前往晋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考察。三是鼓励员工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已有98名员工参加了成人自修考试,29名员工取得了代理保险资格证,36名员工参加了内训师培训、理财师培训、分析师培训和职称培训。

四是思想作风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强纪检监察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把监督从配合条线检查,转变到履行职责的监督。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现的突出问题,狠抓落实整改,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

开展五项活动,推进文明创建

把深入开展好“一堂、一队、一牌、一桌、一组”的“五个一”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一堂”即举办道德大讲堂,从2014年6月上旬至11月下旬共举办5次,分别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德耀人生、家庭美德及学习冯玉锁先进事业五方面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队”即组建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传统节日期间,下乡扶贫帮困,为定点扶贫村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和日常生活用品。“一牌”即为基层网点下发了“遵德守礼提示牌”,在有条件的网点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并在机关楼道内悬挂有关提示牌,形成了文明与职业为一体的“楼道文化”。“一桌”即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制定了“正风肃纪创优环境”八项规定,开展了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专项活动,让职工从小事做起,厉行勤俭节约,使“光盘行动”收到良好成效。“一组”即组建了一支集志愿服务与文明传播于一身的小组,在扶贫帮困的同时,将道德文明传播出去。

(文/王与庚)

篇5:中小企业如何打造一流品牌

中小企业如何打造一流品牌,“一大把”网站(www.yidaba.com)专家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品牌塑造从企业创始时就应开展,在起步阶段目标要定得小一点,目标市场地域小一点,目标行业领域要窄一点,这样易于建立起良好的局部品牌。

品牌的准确定位已成为品牌能否正常运营的前提与基础。品牌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竞争品牌有本质的区别,也须具有独特的差异性优势,把品牌自身的优势特征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

通过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位置,从而锁定目标消费者避免消费者产生抵触的情绪,造成品牌发展的巨大损失,

所以,品牌定位要求相对稳定、统一,须符合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价值取向与喜好。

有的企业在辉煌时期,产品非常畅销,我国企业90G以上的中小企业中出现了不少知名品牌,但是,绝大多数不过是昙花一现。原因在于没有将自己的市场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或不能及时、主动地通过推出新产品,保持品牌的鲜活形象,最终使产品和品牌一起退出市场。

对中小企业而言,应当重视、加强品牌的管理,通过建立、维护、巩固品牌的全过程,实现品牌远景,最终确立品牌的竞争优势,进而在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并获取利润,实现企业在市场上的脱颖而出。

篇6:跟踪报道:创建诚信品牌打造一流企业

凝聚力产品创民族品牌-山东华东打造行业一流标杆企业

山东华东橡胶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职工1100余人、固定资产2.5亿元,是国内设备最完善、工艺最先进、品种最齐全的橡胶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橡胶英文刊名:CHINA RUBBER年,卷(期):24(12)分类号:关键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跟踪报道:创建诚信品牌打造一流企业】相关文章:

企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06-18

跟踪与反跟踪范文05-27

探究当前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跟踪审计路径优化09-11

跟踪报道怎么写新闻08-13

跟踪补偿05-02

车辆跟踪05-03

跟踪记录05-13

红外跟踪05-16

生产跟踪06-03

摄像跟踪06-18

上一篇:消防备案凭证有何责任下一篇:演唱会举办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