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教学实习目的

2024-05-17

地质教学实习目的(精选9篇)

篇1:地质教学实习目的

地质教学实习的目的

把从地质课本上学到的抽象知识运用到地质实际中,完成理论回到实践的检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地质思维,进而巩固深化和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习的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2.以党、团支部为核心,发扬团队精神,做好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

篇2:地质教学实习目的

1、学会阅读和分析褶皱及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

2、学会分析构造发展史,

3、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篇3:地质教学实习目的

一、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1. 教学思想。

强调理论与实践以及地质与工程的紧密结合, 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以野外实践教学为主导, 以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实证为主线, 让非地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较好地掌握相关工程地质知识, 提高学生野外动手能力、实践分析能力, 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锻炼野外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可以概括: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地质与工程相结合; (3) 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4)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 (5) 教学与育人相结合。

二、专业知识传授方式

1. 启发式教学。

以往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 由教师介绍实习路线, 介绍可能遇到的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 整个过程过于直白, 缺乏铺垫。针对以上问题, 引入和推广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野外实习之前,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实习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地层、地质历史等自然地质条件, 利用卫星图介绍野外实习的地形、地貌以及自然地理概况。复习和补充相关的基础地质和不良地质知识。在事前的课堂教学中更多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在杭州这样的地质条件下, 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2. 参与式教学。

以往的教学中, 在地质现象野外认识部分, 往往是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 到了地质点, 教师直接讲授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同学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过程。针对以上问题, 引入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 由同学根据教科书地质背景资料分析区域的主构造方向, 根据地质图自己设计野外穿越法和追索法工作路线, 选定路线后向指导教师汇报, 教师根据路线附近路途情况给出优化建议。在完成外业工作后, 各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汇报投影, 介绍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教训, 此汇报也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3. 讨论式教学。

以往教学中, 在地质与工程结合部分, 往往是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 到了工程点, 老师直接给出结论, 讲采用某种工程形式的依据和必要性, 同学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缺乏主动思考。针对以上问题, 引入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实习路线中遇到的工程问题, 在路堑和隧道的比选、稳定边坡的支挡结构等部分,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提出概念性的工程处理措施并进行合理性的论证。

4. 探究式教学。

以往的内业工作, 主要是学生根据野外工作绘制地质图件, 缺乏和工程结合工作, 往往是认识了地质, 忘记了工程。针对以上问题, 引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独立完成野外地质图切剖面和节理玫瑰花图等内业工作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现场答疑,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意向, 完成虚拟的路堑、桥梁、隧道等的选址、初步设计的工程地质分析工作。

5. 案例式教学。

以往的实习教学完全依赖于教科书, 许多内容仍为工程地质学中的文字和图片, 不够生动形象。针对以上问题, 可引入案例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不良地质作用进行形象的案例教学, 选用国内外知名单位拍摄的现场录像, 在视觉上对学生形成冲击, 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学生能力培养

1. 综合业务能力培养。

(1) 通过课堂启发式教学, 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教师有关地质及地质与工程结合的课堂教学, 扩展学生视野, 拓展和强化学生在基础地质、不良地质等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知识, 培养学生在短时间掌握大量知识的学习能力; (2) 通过地质工具运用的现场教学, 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有些同学比较擅长课堂学习和闭卷考试, 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通过教师野外的演示、手把手的指导以及对学生现场操作方式的规范和纠正, 培养学生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动手能力。有些同学能在较短时间较好掌握地质仪器的运用, 有些同学则反应较慢, 通过专门的现场教学, 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助, 使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操作, 原理清楚, 可有效提高其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实践动手能力; (3) 通过参与式教学与案例设计, 培养学生思辨与创新能力。以往的野外教学考核更多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这些考核更侧重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 无法充分反映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式教学设计穿越法和追索法路线, 通过虚拟工程的选址和初步设计, 可有效地调动同学们查阅资料, 明晰概念, 确定流程的积极性,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辨意识与创新能力; (4) 通过野外路线讨论式教学,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学在学习工程地质学之后, 对于大部分地质现象以及地质与工程的结合都有清晰概念, 岩石和矿物也在实验教学中有所认识, 但野外岩矿与标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书本知识中的地质构造和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要较好地掌握工程地质知识必须要通过实践教学途径。在实践教学中, 同学们经常感叹于自然界地质体的丰富多彩和多变, 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在野外碰到相关问题时, 也能在所学理论知识内寻找答案,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 通过实习环境的磨练, 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互相扶助的能力。由于野外教学每天要有4~6小时的野外工作, 要进行长途跋涉, 体质较差和意志薄弱的同学经常会走在后面, 通过教师、同学的交流与合作, 鼓励大家互相扶助, 团结协作, 不怕吃苦, 经常有同学主动为体质弱同学背包, 将自己的水让给其他同学喝, 同学掉队时及时提供帮助, 走在危险地段互相提醒等, 有效地培养同学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互相扶助的能力; (6) 通过实习操作中的分工与合作, 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野外地质实习中, 每个大组都要划分为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男女搭配, 指定大组长和小组长。给一些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同学以锻炼机会, 担任组长, 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同时, 教师在各小组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 各小组野外工程完成后,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对于不想和不善于和别人合作的同学进行帮助。实习结束后, 能够有效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定位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能力; (7) 通过杭州历史与山水地貌的介绍, 培养学生对人文社科的兴趣。杭州是一座历史名城, 很多地质现象以及山水地貌都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比如飞来峰向斜联络着飞来峰、灵隐寺的传说;栖霞岭断层附近就有岳王庙、牛皋墓;玉皇山线路穿越八卦田;葛岭、宝石山上有初阳台、宝淑塔;钱塘江线路有钱塘江大桥、六和塔等, 在野外地质教学中, 适度穿插山水人文的教学, 可以使学生切身体验杭州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 培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2. 人格养成。

(1) 通过实践教学, 培养刻苦钻研精神。通过实践教学, 让同学认识到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掌握一门专业技能, 必须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要经过刻苦努力和钻研, 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经过教师的总结和指点,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2) 通过实习磨练, 培养吃苦敬业精神。杭州地质实习一般安排在每年的7~8月, 气温一般都在38摄氏度以上, 有时达到40摄氏度, 同学每天野外实习时间是4~6小时, 除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外, 还要进行野外的描述、记录和测量, 有同学在日记里写他 (她) 能走下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通过严酷自然环境的磨练, 学生普遍感到自己成长了, 成熟了, 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 通过实习的磨练, 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3) 通过实习合作,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学在野外练习要划分为小组, 进行分工合作, 同学们不但在实习团队中互相适应、彼此配合, 实现高效工作, 还在实习中加深了友谊, 学习怎么去关爱别人和被别人关爱。集体感较差的同学也能有效提高团队意识和责任心, 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合理定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 合理定位现场讲授与同学自己认知和操作的关系, 重点突出实践教学中野外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形成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与案例式教学方法,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同学主动学习并能理论结合实际,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让土木、交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较好地掌握工程地质知识, 提高学生野外动手能力、实践分析能力, 形成严谨、敬业、团结、互助、友爱、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形成地质实践教学科学、合理、先进、实用、人性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摘要:针对土木、交通、水利工程等非地质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更侧重于地质与工程结合的需求, 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传授方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人格养成等方面对非地质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野外实习教学中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养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程地质实习,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传授方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能松, 王勤燕, 刘嵘, 等.野外实习教学中融入科研元素来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2) :119-122.

[2]曹文融, 高远.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实习感受[J].中国地质教育, 2008, (1) :53-56.

[3]钱建平, 冯佐海, 张桂林, 等.基础地质教育阶段的“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地质教育, 2008, (3) :90-95.

篇4:论加强地质教学实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习基地 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

一、实习基地建设

重视实践教学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与教学特色。2003年,我校组织专人在河北省地勘局

第三地质大队建成地质实习站,学生在这里得到地质实践的系统训练,学到了野外地质工作

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国家《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出台,我校对实习基地进行了维修、重建,同时进行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和改革,还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全球定位仪(GPS)和便携式分析仪等现代仪器设备用于野外地学工作,使野外地质学工作向着信息化、数学化高科技方向迈进,开创了地质学野外教学改革的新阶段,探索了在新形势下地质学实习的新形势和新手段,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转变。

二、野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建设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是教学的主导思想,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地质野外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地质野外工作的对象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质现象。野外现象的观察是首要的、基本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主动观察和被动观察相结合的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野外地质观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实习内容与实际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实习区内工程建设项目诸多,有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铅锌银矿,是一个以锌为主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也是华北地台北缘与古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有关的次火山热液成因的典型矿床。河北省赤城县黄土梁金矿以矿带宽大、延长稳定、矿体密集而著称,经过钻探勘察,发现矿体规模很大,前景可观等等,这些矿区都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场所,积累的大量科研经验,也极大地丰富了实习内容,通过实习现场与各项工程建设的具体联系,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科学地实践和感知所获得的知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创新实习改革,推进教学现代化

1.把握地质科学的最近进展,把新知识融入实习教学中。随着地质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料不断涌现。因此,地质实习教学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加以更新完善。针对实习教学方法中比较陈旧的思路和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新的知识。

2.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积极开展野外地质认识实习,选择地质现象典型、矿产资源丰富的实训基地开展实习。通过不同专业,其所掌握的专业侧重点不同,学习要求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实习点,较好的解决了学生技能培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要求。采用了开放实验教学,通过老师的指导,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掌握各类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和各类地质现象的特征,掌握识别地质图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专业术语去描述各种地质现象,写出实习报告。

通过教学,认真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历了从原来的模型、标本和幻灯片教学到现在多媒体教学的改革。过去,地质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依赖挂图、模型和教学幻灯片,教师曾经制作了大量的教学幻灯片和挂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幻灯片和挂图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已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GPS、GIS等高新技术在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地质调查(填图)的效率,地质填图的质量明显改进,使区域地质调查实现了信息化。注重研究开发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便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综合整理、各种图件编制的全程计算机辅助化。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地质图信息的传统表达方式。为此,及时调整野外教学方式,探索新形势下的野外教学方法,开展数字化地质填图已成为现代地学教育的必然。数字地质填图是地质填图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学生数字地质填图训练和技能、方法训练为实践教学主要目的,在加强基础野外地质技能训练的同时,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纳入到野外工作之中,从而实现传统三大件(铁锤、罗盘、放大镜)和新三大件(GPS、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密切结合的现代化数字化地质填图工作。实习系统的学习、使用,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现代区域地质调查的知识和综合技能,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四、优化教学路线,编制自成体系的实习指导书

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实地科学考察,编制自成体系的实习指导书。对野外实习路线必须进行精选,以突出实践性特点。野外实习教学路线各有特点,有的地层出露比较齐全,有的河谷地貌明显,有的工程地质现象集中,而有的构造形迹典型突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实习目标促使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路线。

优化教学路线的原则是:实习教学需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实习路线需紧密结合具体工程,体现出地质工程学习鲜明的针对性;几个实习点彼此地质现象联系紧密互为补充,利于学生在野外短期实习中比较全面地接触到所要求的教学内容。

五、加大实习基地建设,走“工学结合”道路

近几年,随着地质行业的复苏,社会性生产项目较多。走“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是当前提高地质实习的途径之一。

我校已经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国家唯一的地勘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加大实习基地建设,辅助承担生产项目,吸收大量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边学习边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巩固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了地质单位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学校的效益和学生的生活也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5:水文地质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篇6: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目的

实习时间 20xx年4月13日——4月15日

实习目的 :

(1) 深化与加强对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

的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土木工程地质专业相关的专业

课程奠定感性知识基础。

(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习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土木工程和交

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建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与

各类土木工程建设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协调关系的思想意

认知实习要求:

(1) 对于与土木和交通建筑工程有密切关系的地址作用,地质现象

及地质环境条件有较深刻印象。

(2) 对于与土木工程和交通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有密切的工程地

质工作的内容,过程与步骤有较清晰的感性认识

实习内容

地质罗盘的使用

测量产状

测量前先在欲测的岩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等)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大体确定产状要素的方位。

(1)测走向:将罗盘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放开磁针,将罗盘的长边靠到需要测的岩层面上,调整圆水准泡居中,读出磁针所指的度数,即为走向。

(2)测倾向:将罗盘上盖打开,放开磁针,将罗盘的上盖靠到需要测的岩层面上,调整圆水准泡居中,读出磁针所指的度数,即为倾向。也可以由实地确定倾向的大体方位,然后利用走向加上或减去90度来确定倾向。

(3)测倾角:在测走向的位置上,将罗盘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固定磁针,将罗盘侧边垂直走向紧贴到岩层面上,调整长水准泡居中,读出长水准泡下面的白刻度线所指示的读数,即为倾角。在实际测量时,走向与倾向只需要测一个,就可以加或减90度确定另一个。我们在许多实习地点都用罗盘仪测量了岩层的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我们依照要领熟练操作,测倾向和走向时将罗盘仪紧靠岩石,调平圆水准器,测倾角时调平长水准器。并且记住罗盘仪指针中白色为北针 ,黑色为南针。通过在各个实习地点用罗盘仪频繁测量岩层的三大产状,不仅使我们更熟练地掌握罗盘仪的使用方法,更让我们能够量化地了解岩层地质的各种性质。

棋梓桥火车站——石头山沉积岩结构及工程性质

路线:棋梓桥火车站——石头山——棋梓桥火车站——棋梓桥宾馆

位置一:火车站15°方向约三百米远处铁道旁沿线。

1, 岩石:石炭系——岩关阶——钙质页岩。岩石:大唐阶——石凳子组——灰岩与凝灰岩,沉积岩中的碎屑沉积岩,其中的粘土岩。粘土岩是一种主要由粒径<0.0039mm的细颗粒物质组成的并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沉积岩。疏松未固结者称为粘土。粘土岩中常见的构造为水平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和沿水平层理裂开的页理构造。粘土矿物是粘土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成分。粘土矿物很细小,它们的结晶大小一般不超过1—2微米。粘土矿物种类繁多,粘土岩中分布最广的是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石、凹凸棒石等。固结成岩者称为泥岩和页岩,页岩具有很发育的薄片状层理又称页理,沿此面易裂开,泥岩层理较厚呈块状。灰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凝灰岩主要矿物:石英、黏土,凝灰岩新鲜的颜色:灰色、浅黄色,风化后的颜色:黄褐色。。

层理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于沉积物表面(层面)方向变化而显示出来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构造是与岩浆岩、变质岩区别的重要标志。常见的有:

· 水平层理:由一系列与层面平行的细层组成的层理;一般形成于平静的或微弱流动的水环境中。

· 斜理层理: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一般是在单向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常见于河床沉积物中。

· 交错层理:有些斜层理与原来生成的斜层理呈一定角度相交,相互交错而形成的。

· 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它的形成常常是因沉积作用发生在运动的水介质中,其动力由强逐渐减弱。

2,工程性质:由粘土矿物组成,页理发育,工程性质差,强度低易被风化。其边坡治理,修筑挡土墙,与水泥磨面。

位置二:大小采石场

岩石:石炭系——大唐阶——石凳子组灰岩,凝灰岩。岩石构造性质位置一。

主要观察内容:断层。断层之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显著的位移或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迹。断层有断层面、断层线和断层盘三要素。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下移动,而下盘向上移动。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平移断层:平移断层作用的应力是来自两旁的剪切力作用,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位移,而无上下垂直移动。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野外认识断层及其性质的主要标志是:①地层、岩脉、矿脉等地质体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③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④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其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了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⑤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此外还可根据地貌特征(如错断山脊、断层陡崖、水系突然改向)来识别断层的存在。

位置三:潘江公路边

岩石:泥盆系——锡矿山组——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沉积岩中沉积碎屑岩中的砂岩引,硅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脉石英)中一种。

位置四:火车站货厂

泥盆系——佘田桥组——钙质页岩加灰岩。钙质页岩是指含多量CaCO3的页岩,但其含量不超过25%,遇稀盐酸起泡,如超过25%,则称之为泥灰岩。钙质页岩分布较广,常见于陆相、过渡相的红色岩系中,也见于海相、泻湖相的钙泥质岩系中。结构向斜。向斜(Syncline)是一种地层排列方式,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下凹陷者。在一般平地上,向斜的地层上半部受到侵蚀变平,会形成中间较新,两侧较古老的地层排列方式。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

潭市镇岩浆岩构造及性质

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矿物成分,除含有角闪石、碳酸盐类等主要造岩矿物外,与岩浆岩和沉积岩相比,变质岩中常出现铝的;不含铁的镁硅酸盐矿物;复杂的钙镁铁锰铝的硅酸盐矿物;纯钙的硅酸盐矿物(等)以及主要造岩矿物中的某些特殊矿物。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含钙的遇盐酸会起泡,因此一般以其颜色命名分类,如灰绿色板岩、黑色板岩、钙质板岩等。具有变余结构和板状结构,矿物成分,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黏度也是岩浆很重要的性质之一,它代表着岩浆流动的状态和程度。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对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氧化铝,三氧化二铬,它们的含量增高,岩浆黏度会明显增大。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长石含量约总量之2/3,分为正长石、斜长石(碱石灰)。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南方邵峰水泥厂公路附近沉积岩构造及性质

岩石:泥盆系——跳马涧组——石英砂岩。该观察点主要为,石英砂岩,与灰岩。该观察点有很明显的波痕。波痕是沉积物表面由于水和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不平的堆积形态。石英砂岩性质前面已述。灰岩根据成分和形成环境的不同,会有很多种颜色,主要有灰色、灰白色、灰黑色、黄色、浅黄色、褐红色等;灰岩与页岩都是沉积岩,是根据压实情况而定名的,当灰岩达到一定的压实程度,就称为页岩。灰岩属于碳酸盐岩类的一种,它是由方解石矿物组成的,一般硬度为3度,遇冷稀盐酸起泡,颜色多为灰色、浅灰色,含杂质时可有淡黄、淡红、黑灰等色。灰岩有许多种属。例如普通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角砾状灰岩、结晶灰岩、泥质灰岩、生物灰岩等。 自生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称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方解石含量超过碳酸盐矿物一半以上的碳酸盐岩称石灰岩简称灰岩。滴稀盐酸可剧烈冒泡.,由于易被腐蚀,灰岩地区容易发育成溶洞。为块状的化学结。

三 实习总结与感想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通过简短的三天的外出实习,让我们从书本的束缚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正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们从本质上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自己的地质知识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构造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自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师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诲,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明。这些知识和实习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

篇7:野外教学实习目的

热门阅读文章:

大学生实训目的

篇8:地质教学实习目的

1《构造地质综合实习》的重要性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及深化,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成败将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构造地质综合实习》一般是作为学生学习完《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这些专业基础课之后所进行的一次野外地质实习。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构造地质学》基础理论课程之后, 再利用一定时间, 到野外专门训练其实际操作、资料收集、构造现象观察及描述、图表的编制、报告编写等综合分析能力,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分析方法和对各种构造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的认识, 并可巩固用变形理论及力学知识分析地质构造的基础知识, 同时训练学生对野外构造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特别是对一些野外地质现象能够进行描述, 以达到对野外工作全过程的掌握和了解。

2《构造地质综合实习》实习基地的选择

构造野外地质实习地点的选择很重要, 首先应该选择适合该专业的野外实习地点。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主要有:重庆北碚后峰岩实习基地、峨眉山地质实习基地和旺苍地质实习基地。而对于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来讲, 选择重庆北碚后峰岩作为实习地点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野外实习时间为3周。

重庆北碚实习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重庆市北碚区以及紧邻的合川市、华蓥市所辖。地理坐标约在东经l06°28′~l06°31′, 北纬29°50′~29°55′之间。实习地区处于扬子准地台, 四川台向斜川东南台褶带上的川东高褶带西缘观音峡背斜。实习剖面多数集中在北碚至代家沟之间的地段, 地质填图在代家沟以南约5 km的区段之内。

3提高《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教学质量的方式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面临时间紧, 剖面多且长, 线路复杂, 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大以及重庆地区山路滑而陡等复杂原因, 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野外地质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每个实习指导老师甚至教学体系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通过对《构造地质综合实习》的思考, 总结经验,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质量。

3.1实习区教学材料的更新

为了使学生在实习之前就对北碚天府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有个大致了解,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己摄制了《天府地质大观—野外地质构造》, 片长26分钟, 另外收集了科教电影制片厂《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许多教学影片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同时专门安排了有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该区地质实习配套使用的指导书、地质地形图, 建立了每条剖面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资料库, 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 同时配备和培养了高水平的实习教师队伍。因此, 每次野外实习之前, 让学生通过电教片和野外实习指导书, 先了解一下实习区的自然经济及地理概况、地质概况、实习路线及内容、实习目标以及最基本的野外地质工作技能和方法等。让学生以做到心中有数, 增加野外的实习效果, 从而为后面的野外地质实战打下良好基础。

3.2实习内容调整

以前构造地质综合实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地层观察及测量、地质填图、图件绘制, 最后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本着拓宽学生知识面等原则, 实习指导老师对构造地质综合实习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目前实习内容主要做了以下调整: (1) 区域构造背景:大地构造背景作一般性的介绍, 要求学生了解实习地区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四川盆地基底构造“暗三块”与盖层“明三块”的吻合性;主要构造及成因, 如:川东高褶带、威远—龙女寺古隆起等划分概况。了解四川盆地含油气层系和地层出露厚度。了解构造层的划分和盆地的性质。 (2) 地层观察及测量:掌握从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 (∈2-31s) —上侏罗统蓬莱镇组 (J3p) 的地层层序, 各组的岩性特征, 地层厚度, 所含主要化石, 生储油气层、矿层、接触关系等。对中二叠统茅口组 (P2m)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T3x) 要求掌握到各层段的基本特征。并选择一段地层 (不得少于400 m) 进行地层基本厚度丈量基本步骤与方法、地层岩性的描述内容等。 (3) 踏勘:了解实习区内地层层序、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和分布状况。掌握实习区构造轮廓、主要构造线方向、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上确定制图标准层填图穿越剖面。 (4) 地质填图:以1∶1万的天府地区地形图为底图, 采用剖面穿越法, 填绘出各层的地层界线。要求至少穿越5条剖面, 对难点部位要进行追索。 (5) 专题研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其实际工作本领, 针对实习区的地质特点, 拟定出一些专题研究题目, 如:褶皱形成机理、断裂与褶皱的关系、裂缝发育规律及构造应力场等。让学生自由选择, 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到野外收集资料, 处理和分析资料, 最后写出具有自己观点的专题小论文。 (6) 小构造观察:为了拓宽知识面, 增加新内容、新方法, 对小型构造研究奠定基础。实习队安排带学生参观实习区内的“层内小褶皱”“次级小断层”“剪切带”“构造缝合线”“S型及反S型张节理”“节理的交切”“羽毛状张裂缝”“雁脉带”“平面和剖面共轭X节理系”等典型小构造现象。 (7) 图件编绘:主要绘制地层柱状图、平面地质草图、地形地质图、构造横剖面图、构造等值线图及典型构造现象的素描图。 (8) 文字报告:主要包括野外实习综合报告、地形地质图说明书、构造等值线图说明书及专题小论文。

3.3师资及野外装备的良好配置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的师资配置相当重要, 以往师生比大概在1∶30左右。构造地质综合实习不同于课堂教学, 野外空间大, 有些典型的地质构造只能远观而不能近察。而有些实习点位空间狭小, 只能容下几个人。因此, 带队指导老师只能一遍一遍给学生讲解, 严重影响实习进度。因此, 为了解决这种不合理的授课方式, 提高野外实习质量, 应结合野外地质实习的实际情况, 将师生比例加大, 按照师生比1∶10~15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指导老师数量充足的话, 完全可以按照师生比1∶5~1∶10进行。同时学校为每个组配置了一部手执GPS仪及数码相机, 在实习的过程中, 带队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GPS仪定位定点以及采集相关地质数据等。后续实习过程中, 尽可能为实习队伍提供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 如:数字填图软件RGMap、RGSection等教学软件;射程1 000 m以上的绿激光笔、户外教学专用的扩音器以及数字语音录入笔等。这样构造地质综合实习的教学效果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3.4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专业知识理解加深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的野外实习是将学生带到实习地点, 学生观察完地质现象后老师再进行讲解总结。若这种古板的教学方式不进行改革, 将难以提高学生野外实习的积极性, 更难以提高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经过十几年的野外实践教学活动, 发现采取互动式、奖励式和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采取学生之间讨论、小组内讨论、小组之间结论比较、老师讲解总结、学生记录及素描的教学模式。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通过人人参与表达阐述自己的地质观点, 通过小组内队员之间的讨论、分析与总结, 同学们可以大胆发言, 甚至会出现互相反驳的现象, 现场气氛一度达到高潮。通过成员之间的讨论, 最后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参与者直接变为了目前的主动参与者。带队老师此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野外地质专业表现进行现场打分, 这更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最后, 指导老师针对具体的地质观察点, 先启发性地给予提示,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 对关键问题进行师生间的讨论、讲解与总结, 真正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最终掌握实习的内容及最基本的地质实习技能等。全部学生掌握之后, 要求大家对实习观察点进行相关的地质内容记录、总结, 并将将随手地质剖面图及地质现象的素描图绘制在野外记录本上。

3.5多种教学场所结合确保实习顺利进行

随着北碚实习区退耕还林、水库蓄水、季节性洪水、修桥铺路、资源 (煤炭、石灰等) 的大规模开采等众多因素, 有的剖面被植被严重覆盖 (如:纸厂沟-小屋基构造剖面、石笋沟龙潭组地层、河西洞须一段地层) , 有的剖面大部分被淹没于水下 (大坝沟大安寨段地层, 白庙子飞仙关一段下部地层) ,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野外教学秩序。因此, 野外实习基地的面积及规模也在逐年减小, 急需寻找新的实习剖面或者实习基地以满足后续生源的需求。为了解决这种困境, 各带队指导老师专门对北碚区天府镇进行了实地踏勘, 开辟出了几条新的野外教学剖面, 如:文星场-张家坡剖面、司法所—视槽沟剖面、鹰耳岩剖面、老龙洞剖面等6条剖面, 以保证后续生源的正常野外教学。

3.6灵活有效的评分标准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分既要体现出野外学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也要突出室内图件绘制、报告编写的能力。因此,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构造地质综合实习为了统一评分标准, 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成绩, 评分以图件、文字报告为主, 结合野外表现、学习态度及野外记录本进行综合评定。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地层柱状图 (10分) 、平面地质草图 (5分) 、地形地质图及说明书 (10分) 、构造横剖面图 (10分) 、构造等值线图及说明书 (15分) 、专题研究论文 (10分) 、野外表现及态度 (20分) 、文字综合报告 (20分) 。先采用以上计分方法逐项进行评分, 然后累加起来, 最后采用优 (86分及以上) 、良 (80分~85分) 、中 (70分~79分) 、及格 (60分~69分) 、不及格 (60分以下) 五级记分制给出实习成绩。

4结语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野外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 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习基地选择合适, 野外教学资源及时更新, 实习内容相应进行调整, 教学模式的大胆改革等条件下, 学生可以在乐趣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而不是片面认为地质工作是枯燥无味的。通过以上的野外实习训练, 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每个实习观察点的重点内容,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这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野外团队协作精神, 从而提高了《构造地质综合实习》的教学实习质量。

摘要:《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是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目前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应更加重视并加强野外实践教学环节。对如何提高《构造地质综合实习》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根据近十几年的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教学心得, 现以重庆市北碚区后峰岩观音峡背斜构造地质综合实习为例, 分析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地质填图,教学质量,工程教育认证,观音峡背斜

参考文献

[1]廖太平.重庆天府地区地质考察指南[M].北京:石油出版社, 2008.

[2]李光云, 张瀛, 陈国民.观音峡背斜构造地质填图教学实践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145-146.

[3]陆廷清, 胡明, 王占磊.改革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J].石油教育, 2010 (6) :86-88.

[4]冯明友, 刘小洪, 夏青松.化教为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重庆北碚野外地质综合实习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0) :193-194.

[5]刘天虎, 陈川, 赵新生.达坂城白杨河矿区数字填图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 2014, 23 (3) :86-88.

[6]于福生, 周子勇, 王春英.本科生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6 (1) :40-41.

篇9:地质教学实习目的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实习;外业;内业

基金项目:采矿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黔学位合字ZDXK[2015]9号,贵州省教育厅基金项目G642;TU42-4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设立在矿业工程系地质工程教研室,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地质学与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地球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能在地矿系统、矿山企业、国土、市政、水利、交通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煤田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估及治理施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须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①矿物岩石理论及手标本鉴定能力;②构造地质学理论及野外地质构造分析能力;③岩土力学理论及岩土体受力分析能力;④测绘基本理论及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⑤工程制图理论及手工绘图能力。其中,学生具备的“测绘基本理论及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的能力,是学生在第四学期学习3学分、54学时的《工程测量》课程后,并在学期末进行2周的测量實习后所具备的。

目前,我校不仅地质工程专业开设有测量学课程,还有土木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城乡规划专业等开设有与专业相关的测量学课程,并设置有测量实习实践环节。

因此,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我们不能仍按照数十年前的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测量实习。我们急需拓展新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测量实习的实习方式,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及扎实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形式,把握新机遇。

一、测量实习基本要求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测量实习,一般安排在相应课程的开设学期的学期末,为期2周,2个学分。通过2周的测量实习分组进行测量,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备能够使用基本的测量仪器(卷尺、罗盘、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相应项目测量的能力,如:①使用卷尺进行距离丈量;②使用罗盘进行定向;③使用水准仪进行四等、等外水准测量及水准路线的测量;④使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视距测量。

(2)具备使用新型测量仪器(全站仪、GPS)进行测量的能力:①能够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放线;②能够使用GPS进行连续点测量、面积测量。

(3)具备测量时边测量、边计算、边绘图的能力,测量时的基本计算、绘图及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的能力。

(4)新形势下,对学生必然有新的要求,学生还应具备外业测量完成后内业使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的能力。

(5)除了专业内容方面的能力,通过测量实习学生还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同组同学进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测量实习主要内容

测量实习为期2周,共14天。针对新形势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将测量实习设置为五个阶段的内容,见下表。

1.第一阶段,水准测量阶段

水准测量阶段,主要是使用水准仪进行四等、等外水准测量及水准路线测量工作,为期2天,设置3~4个测量项目,主要是通过本阶段的实习考查学生对书本关于水准测量这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准路线测量同时还要使用卷尺进行距离测量,对于困难测距的地区,可使用水准仪进行视距测量的工作,测量项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

经纬仪测量阶段,主要是使用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视距测量工作,为期2天,设置2~3个测量项目,主要是通过实习考查学生对于书本这一章的掌握情况,用实践检验理论。

导线测量外业测量有四个步骤:①踏勘选点,②测角度,③测边长,④测定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内业计算、数据处理有五个步骤: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③坐标增量计算;④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和调整;⑤坐标计算。这个测量项目包括了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还有复杂的数据计算。学生若熟练掌握了这个项目,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是使用经纬仪测量未知点的高程,因此经纬仪也是一个可以集测角度、测距离、测高程与一身的仪器,通过导线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这2个项目的实践,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3.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

地形图测绘是对地物、地貌的碎部点进行测绘,是测定出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照比例尺缩小绘制与图纸上的过程,包括测量和绘图两个步骤。

我们的实习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而全站仪作为一种现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发展迅速的新型仪器,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应作为测量实习的重点。

全站仪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将电子经纬仪与电子测距技术、测距仪相结合产生的既能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又能测量倾斜距离、水平距离的新型测量仪器。另外,全站仪内有数据存储系统,可通过传输端口,将野外测量得到的数据直接导出到电脑上,配以成图软件的使用,可进行数字化成图。

本阶段的实习,包括外业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内业数字化成图两方面的内容。

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步骤是:先进行控制测量,2天;再进行碎部测量,3天,边测边绘,完成地形图。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在校园内进行分组测量,不同的小组测绘学校不同的区域,最后所有小组的地形图拼接到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学校地形图。

测量时,每个小组选定自己的测区,在测区内选定控制点。先进行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1天,高程控制测量1天,测量的同时,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共3天,以已经测好的控制点为依据作为测站点,测量出测区内所有地物、地貌的碎部点,边测边记录数据边绘制地形图,最后完成地形图的整饰与检查工作。该阶段实习时间为5天。

4. 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利用分布在太空中的GPS卫星达到测量定位地面点位置的一种新型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高灵活度、高效率的特点。GPS作为一种新型仪器,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通过第四阶段的实习,学生学会使用GPS测量系统,熟悉GPS系统组成,熟悉GPS实验物品及各部件作用,掌握各部件连接方法,理解GPS工作原理,握电子手簿无线蓝牙连接方法。实验步骤为:①架设基站,打开基站GPS接收机和电台。②配置手簿。③配置流动站。④点校正。⑤进行连续点测量。⑥面积测量。⑦数字化成图。共3天。

5. 第五阶段,内业工作阶段

實习的前四个阶段为外业测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内业工作。第一阶段水准测量的内业工作主要是通过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最终计算得到未知点的高程;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导线测量主要是计算导线点的坐标,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是运用高差公式、三角函数公式计算未知点的高程,视距测量是通过竖直角和上丝、下丝读数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第一部分的内业工作与外业工作相结合,实行边测边绘,第二部分内业工作是回到室内的工作,就是使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内业工作主要是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字化成图。

三、结束语

新的就业形势下、新的工程实践中,对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测量实习的实习项目进行改变,加入新的内容。将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水准测量阶段,2天;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2天;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5天;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3天;第五阶段,内业工作阶段,2天。

新设计的这五个阶段中,传统仪器传统项目的实习压缩到4天(前两个阶段),着重训练学生使用新型测量仪器进行实用性强的测量项目,加重全站仪和GPS这些新型测量仪器的使用,运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与时俱进、与生产实践接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井祥.测量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99-103.

[2] 白成军,吴葱,张海伶.本科非测绘专业测量实习科研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2(4):103-106.

[3] 袁修孝.问题教学法在摄影测量学中的尝试[J].测绘通报,2010(10):75-77.

[4] 王旭华,孙义友,杭宇等.Matlab在测量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9(12):71-73.

[5] 秦菊芳.测量实习中的学生素质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2):110-111.

[6] 周德辉.在测量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2):87-89.

作者简介:

余芳芳(1987—),女,硕士,讲师,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从事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小学优秀教师学期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Flash动画教案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