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话题作文五年级

2024-08-24

教师节话题作文五年级(共9篇)

篇1:教师节话题作文五年级

老师,我要告诉您一件事,这件事我埋在心里很久了,这件事憋的我好难受,好像胸口上压了一块石头,就如生病了一样,而且心情很不好。

这次期中考试以后,您把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只有两个错误,再向小组内其他两个组员的试卷望去,都是错了三个或四个,我顿时心花怒放,哦,我可是小组第一。我虽然压住激动的心情,但是我还是好骄傲,王晨晓学习那么好,还没我考得好!

开始上课了,老师讲题的时候,我还在沾沾自喜,暗自得意,我突然发现我的试卷的第二张错了一道题,我的心怦怦直跳。怎么办,不讲吧,怎么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讲吧,我的第一就得让给小组内其他人了……我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没改,用手遮着,硬着头皮把试卷交了上去。

以后的一周里,那份试卷还是让我忐忑不安,我的心情也如同十五个调桶打水——七上八下,而且我还天天耷拉着一张苦瓜脸,更让我惭愧的是,您跟妈妈说的分数竟然是99分。

每当看到老师那双信任的眼睛,我就觉得好惭愧,脸上火辣辣的,不敢去正视老师的眼睛。

撒谎的心情是不好受的,我想把事实告诉您,因为只有说出来,心里才踏实。

老师,请您原谅我,好吗?

篇2:教师节话题作文五年级

在老师同学眼里,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一直是一个坏孩子。在学校捣蛋,在家里不好好写作业,写了也是错一大堆。我虽然是一个坏孩子,但是我也有许多让好孩子羡慕的地方,我的生活无忧无虑,不用像好孩子那样注重自己的成绩和名次。我听惯了批评,习惯了低分,所以我是老师家长的劝告为耳旁风。当我做错事老师找我谈话、批评我的时候,我会厚着脸皮哈哈一笑。由于成绩不哈,妈妈想让我爸书本上的知识学扎实,就没有给我报太多的课外班,我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玩。与好孩子相比,我活的逍遥自在。因为成绩不好,在学校有很多人笑话我,我就用拳头说话,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他们被我打怕了,就不敢在学校骂我,嘲笑我。

事实上,我心里的秘密是:我想做一个好孩子。我被批评时笑是因为我不想让老师、家长看到我哭的样子,我要在他们面前假装自己很坚强。作为一个11岁的少女,我深知做坏孩子不好,我也想成绩好,有一个好的前途。我也不想喝同学打架,想和所有的同学成为朋友。可这么多年来的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该掉的,我希望我可以慢慢的改掉坏习惯,做一个好孩子。

篇3:教师节话题作文五年级

读懂, 读不懂, 是相对而言的。

相对于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倘若教师仅仅只能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对话”的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刻, 甚至不能从本质上真正读懂文本, 便会纷至沓来。

何谓线性思维?线性思维, 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有三:一是思维只按逻辑规则和既定秩序进行;二是思维结果惟一;三是思维方向单一。线性思维属于静态思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往往只满足于关注文本“有几个生字、词语, 有几个难以理解的句子, 有几种修辞方法, 有哪些写作特点, 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关乎知识点与考点层面的信息。而这些被关注的信息, 一方面来自神圣权威——教参, 另一方面来自指挥魔棒——考纲。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地与文本对话, 行走的是“字、词、句、篇”的“直线”, 看到的是教参标准答案的“单向度”;听到的是考纲刚性要求的“单维声”。如此这般教书30年, 只不过是把第一年的备课重复了30遍而已。

一如小猫转着圈儿咬自己的尾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永远接近不了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

教师应该怎样与文本对话, 才能真正读懂文本呢?

于是, 我们想到了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线性。举个例子来讲, 如问:两个眼睛的视敏度是一个眼睛的几倍?很容易想到的是两倍, 可实际是6~10倍!这就是非线性。

非线性思维, 是指相互连接的, 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 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

通常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非线性思维属于右脑思维, 它有助于拓展思路, 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更真实地接近事物本体。

所以, 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才能达至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下面, 试以《风筝》与《慈母情深》例谈之。

《风筝》, 是一篇三年级的课文, 听过不少教学, 教者仅仅在“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与“找”风筝的失落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终难跳出线性思维的窠臼。以至于有一次, 一个学生当堂质问老师:“风筝找不到了, 孩子们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老师一时语塞;另一次, 一个孩子当堂扣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结果, 老师被“挂”在了黑板上。

设若运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真正读懂了《风筝》, 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不至于如此窘迫了。

譬如, 我们不妨先在自己的“心空”中, 多放飞几只“风筝”。

首先, 我们可以放飞鲁迅的《风筝》 (全文略) 。与鲁迅的《风筝》对话, 抓住第四节的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难怪放风筝的孩子快活地“一边奔跑, 一边喊叫……”风筝断线了, 飞跑了, 找不到了, “天使”消失了, 他们能不伤心吗?以至于他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其次, 我们还可以放飞林晓燕《挂在墙上的童年》里的“风筝” (全文略) 。与林晓燕的《挂在墙上的童年》对话, 孩子们的疑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便清晰地浮出了水面——原来, 风筝被一只只厌恶孩子玩耍的手撕掉了, 或者, 挂在了墙上。

再者, 我们便可以放飞周国平《童年价值》里的“风筝”——

“在人的一生中, 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 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 在梦想, 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 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 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 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 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鲁迅、林晓燕、周国平的“风筝”, 与文本的“风筝”在我们的心空放飞、对话, 我们读到的《风筝》, 还仅仅只是风筝?

不!风筝是儿童玩具的隐喻。换句话说, 放飞风筝便放飞了孩子的童年;没收了风筝, 便没收了孩子的童年;撕毁了风筝, 便撕毁了孩子的童年!

相互勾连、相互开启、相互融合的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不仅可以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展开, 还可以在同一文本内部进行。

譬如, 若干次听老师教学梁晓声的《慈母情深》, 遗憾的是千课一面, 九九归一, 落脚在“情”怎样“深”上。“情”为什么“深”?便鲜有人读懂了。究其因, 乃“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为之。设若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我们就会重新发现母亲!

第一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苦”母——

她工作环境噪音大:“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温度高:“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经年累月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 母亲脊背弯曲了, 手指龟裂了:“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工作着实辛苦啊!

其实, 每个家庭、每个母亲都很辛苦啊!有人说, 天底下有一条苦不尽的河流叫母亲。

第二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慈”母——

无怨无悔供养孩子吃穿, 这就是慈母。如此慈母, 天下不计其数, 但单靠“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能解放自己, 解放孩子吗?

第三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圣母——

“爱孩子连母鸡都会”, 而更高质量地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的兴趣, 激发孩子的兴趣, 点燃孩子的兴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书中自有“生产力”。读书, 让孩子读书, 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千千万万个像母亲一样从事技术含量很低, 流血流汗很多、经济收入却很少的劳动者的生产力!

母亲可能不识字, 但是, 她懂教育;母亲不是作家, 但是她成为了作家的母亲。这样的母亲, 难道不是圣母?

有了圣母, 便有了圣子。

不是吗?圣母给了圣子一本《青年近卫军》;圣子便还圣母《浮城》、《死神》、《父亲》、《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若有情》等一部部宏篇巨著。

篇4:第五编 话题作文(五)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思想素质,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关键,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这种意识应在学生作文中有所体现。前不久,我国著名教授、学者、新教育的发起者朱永新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很动情地提出一个问题:“人类是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越愚蠢?”回答是“人类是变得越来越愚蠢”。何以见得?请问如今能饮用的水源还有多少?森林砍伐的还剩多少?大气污染臭氧层如何被破坏?沙漠化、沙尘暴、酸雨、洪水……为什么人类总以牺牲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去进行所谓的科学发展?这些摆在我们面前的铁的事实,怎能不使人振聋发聩。因此,我们的作文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达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写作目标。

如何写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话题作文,我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选材的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体现出作文的个性。例如,选择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了黄山的秀美山峰、桂林漓江的水、九寨沟神奇的仙境等;人化的自然又构建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长城、敦煌莫高窟、苏州的周庄以及今天的三峡大坝等题材;又如选择江苏盐城市沿海湿地的麋鹿和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境内的大熊猫产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的大象和蝴蝶泉等题材;当然,也可以写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独特”的,具有自然和人文的地理环境。

2.叙事的生动性。例如,有位作者在《翠竹情》中描写:“家乡翠竹遍地,春夏两季放眼望去,片片葱绿,自不必说;即使在水瘦山寒,树叶凋零的冬天,家乡依然不乏绿色。”句句写“翠”,字字泛“绿”。于是他深情地赞美:“家乡的翠竹经过几度春风的吹拂,几阵春雨的浇洒,更加生气勃勃。”“家乡的翠竹啊,我愿你更加繁茂,亲爱的祖国啊,我愿你更加兴旺。”句句写景,字字含情。

3.说理的思辨性。例如,有一篇《人类要保护水资源》的文章写到:“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人口繁衍到今天的规模,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文章先从“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 这个中心句入笔,然后援引事实为论据,说明合理使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尤其辨证说明:“人类生活虽然需要的环境条件除了水以外,还要有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但是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材料追根求源都是与大自然中的水密切相关的。” “但是”一转折,还是突出了水的重要性。因此,这样写更使人信服。

4.文笔的审美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有曲折,有曲笔,是审美的需要。当然,按照作者个体的擅长和读者欣赏的特点,有人喜欢平实,有人喜欢波澜;有人喜欢直抒胸臆,有人喜欢委婉含蓄。因此,我们尽可能按照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佳作展示台

生存智慧

张平

自然界中会有些故事,让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

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生,繁殖力极强。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的捕食仍不足以尽快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

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老鼠的天敌。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的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地舞蹈,夜以继日直到力竭气绝而死。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的黄山。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二十八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护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

这一幕一幕的故事,何其悲哉,何其壮哉,何其伟哉,惊天地而泣鬼神。

然而动物界的这些行为又能赢得我们人类多少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呢?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价值理念总使我们习惯于一言以蔽之:本能使然。我们自居价值优位,常常以一种傲慢、鄙夷甚至敌意的眼神打量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更要紧的是,由于自身的私欲和利害,我们人类之间要达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难乎其难,遑论对自然界及动物界。

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开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然而翻阅一下人类那充满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史籍,想一想那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的核武器,望一望那在儿童的记忆里不曾是蓝色的天空,数一数由于生态恶化而每天都在灭绝的物种,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类存在,作为地球生物圈一个链环的存在,究竟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高明多少?这实在是一个令我们回答起来气短的问题。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负罪感,应该反躬自省。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为了自身,为了这个哺育着珍贵的生命的蔚蓝色星球,我们人类自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恋情结,低下那傲慢的理性头颅,收勒征服的欲望的马缰,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找回在自然中的应有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首先是要实现人类的态度、立场、观念以及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革命。

“哲学走向荒野”,当是人类生存智慧的趋向。

【细细品味】

开篇引人入胜。“匪夷所思”与“为之动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成群结队”“相拥相携”等词语,写出了鼠群的自觉性和组织性,给人一种人性的移觉效果。读来令人起敬。

狐群“力竭气绝而死”的举动别出心裁,“疯狂地”“夜以继日”等修饰词语生动形象。

“毅然决然”两个形容词连用,表明了黄山猕猴为了族群最佳生活状态付出的惊人代价。

这段话既是对上述三个故事内容的概括,又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议论,深化了主题。

段首设问,既自然过渡下文,又统领以下几小节内容。

“曾为……曾为……更为”,三个排比句表面上是夸赞人类的业绩,实质上暗含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性错误。

三个“应该”构成了排比的句式,与段首照应。

“走出”“低下”“收勒”“尊重”“学习”“回归”“找回”等一系列动词,指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和具体做法。

引用,形象地概括说明人类应当返璞归真,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点明全文主旨。

【整篇评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其一,选材角度独特,它通过一幕一幕动物界生灵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动人故事来警醒人类,可歌可泣。这种力量来自取材的独特视角。

其二,由具象到抽象,说理生动。本文以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现象为契机,论说人类应该从动物身上吸取教训:“为了自身,为了这个哺育着珍贵的生命的蔚蓝色星球,我们人类应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恋情结,低下那傲慢的理性头颅,收勒征服欲望的马缰,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找回在自然中的应有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样叙述为议论打下基础,议论借助叙述升华了主题。

毁林与造林

辽宁考生

树木,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它吐出氧气供人呼吸,它阻挡风沙使人不受侵袭,它能保持水土,让人类耕耘播种、繁衍生息,无怪乎人们把亚马逊平原的森林说成是“人类的肺”,把大兴安岭的森林誉为“天然的水库”了。

然而,就是这样宝贵的资源,有人却不懂得珍惜它,爱护它。毁林开荒,就是一种最愚昧、最可憎、最令人愤怒的举动。

森林,保持了水土,调节了气候,这样,人类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但是,前几年一些地方片面理解“以粮为纲”,结果滥砍、滥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请看,内蒙古草原上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景色早已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片沼泽、沙丘,使得风沙闯过张家口,直逼北京城。北京,我们祖国的首都,已经处在风沙的威胁之下。西双版纳的森林,是我们祖国的骄傲,它里面的珍贵树种,珍禽异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是,就是这样的宝贵的资源,也遭到了空前的浩劫。仅勐海、勐腊两个县,就烧毁了上万亩的森林,并美其名曰:发展粮食生产。现在的西双版纳,迷人的大雾少了,珍贵的动物难得见到了,就是经常跑到树边嬉戏的猴子,现在也看不见了,更不用提由此造成的生态失衡的严重后果了。

杨树,容易成活,但是栽种了以后,也还是需要人们爱护,才能正常地生长。如果人们有意去毁坏它,它也是难以生存下来的。但是那些珍贵的树种,如水杉、银杏等等,都是不那么容易成活下来的啊,更何况那些成片的珍贵树种群落呢!再者,那些像绿色海洋一样的森林,它的形成,总要经过上百年的过程吧。更何况,遗留到今天的森林,只是古代那遍布各地的森林的很少一部分呢。解放初期,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到今天,已经发展到5%左右,但是,这样的比例,在世界上还是落后的呢。况且,这样的成绩的取得,也是极其不易的呢,我们用飞机造林,动员生产建设兵团去造林……种树难,造林更不易啊!

一个人,就可以毁坏10个人种的杨树,那么,如果我国上亿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大作用,仍旧有上百上万的人去破坏森林,那该是多么的可怕呀。

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超过日本,超过西德,也超过芬兰,让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到处是一片醉人的、充满生机的绿。

我更希望,让那充满生机的可爱的绿色种子在全国人民的心灵上扎根。

[细细品味]

下笔擒题,开宗明义。

用“然而”这一转折连词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一段先从正面立论:“森林,保持了水土,调节了气候,这样,人类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 接着用“但是”一转折,从反面去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文中用科学数据作为事实论据,充分说明了“毁林与造林” 的关系,既紧扣题目,又有力地支持了本段结尾的总结句“种树难,造林更不易”。

再次从反面假设,并用数据说明“破坏森林”的极大害处,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大作用”。

文末提出的两点希望,第一点可谓“植树造林”具体的奋斗目标;第二点则为抽象的精神支柱与力量。这样,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突出了作者的思考。

【整篇评析】这是一篇高考作文,作者针对“毁树容易种树难”的材料写成的读后感。本文就树论树,谈了自己对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本文很好地处理了“读”与“感”的关系。文章首先提出森林与人类息息相关,可见植树造林的重要。这正是读后“感点”;接着从毁林易与造林难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文中用内蒙古草原和西双版纳森林被毁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文章的观点,然后进一步用具体数字补充说明“种树难,造林更不易”。这样,摆事实,讲道理,从“读”中“感”悟。文章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祝愿“祖国的土地上到处是一片醉人的、充满生机的绿”,衷心地希望“让那充满生机的可爱的绿色种子在全国人民的心灵上扎根”。全文逻辑性强,语言准确、生动。

题例演练场

1.山水美的形象,是自然力的杰作,是风、雨、霜、雪、气温等等诸位雕刻师戮力经营的结果,其法有“风化”“水化”“寒化”“雪化”“绿化”“润化”“柔化”种种,唯独可以不劳驾于“人化”。

读了上述文字,你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请以“物化和人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导引】我们要读懂引文中的两层意思:前部分“风化”“水化”“寒化”“雪化”等种种都是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而言的;唯独可以不劳驾于“人化”,这一句暗含了我们人类在所谓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一定得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随心所欲。这样,写作时我们尽可能选择不同的地貌环境来证明这一点,即使是叙述故事,也得围绕此主题。

2.“虬枝苍树撑一把绿伞端坐街心路口,如看场数瓜的老叟,为繁闹的街市找回了几分闲适;新植的街树一溜儿挺胸站着,看着别人也看着自己,如列队出操的处子,各领风骚在熙熙攘攘中;那团团簇簇、雍雍穆穆的各色鲜花,仰若笑脸,举着热情,如迎宾花束队的少女,令款款来去的行人们也不由地春风满面;那绿融融的如茵的草地,不就像地母偶露的衣襟和裙角吗?谁见着了她,心中都会涌起几缕温馨、一片向往……很难想象,一座没有绿化的城市会成什么样子。就如一个有嘴无唇、有眼睛无眉睫的面孔,能讨人喜欢吗?”(作家陈汉章语)

请以“城市绿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提出自己的构想,也可以记录下自己熟悉的城市绿化的美丽景色。

【写作导引】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里是说情理是文采的经线,辞采是情理的纬线;经线正然后纬线才能织成,情理定而后辞采才能通畅。根据这一理论,在以“城市绿化”为话题的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写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究文采。认真阅读引文,可以启迪我们的写作灵感。

3.你知道《野生动物保护法》吗?你吃过野生动物吗?你了解所吃的野生动物现在的生存环境和现状吗?如果有人收购或贩卖青蛙、龟蛇等野生动物时,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滥捕滥吃野生动物,最后的结果会怎样?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有选择地回答。可以说出自己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实,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具体的措施。

【写作导引】这个写作文题富有创新特色。审题时要注意:(1)不能进入引文的死胡同,如果真的写成一问一答的形式,那就理解错误了。当然,假如设置为某记者采访的情境,以记者与读者的对话形式来写本文,可能又会新颖别致。(2)本文写作时,“我”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线索人物,或发表见解、主张的中心角色。(3)写真情实感的东西,切不可为文造文而胡编滥造。

4.进入21世纪,水将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水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系国家、民族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问题。“水即生命”,这是阿拉伯人的一句俗语。

请阅读上述文字,以“水即生命”为话题作文。

【写作导引】要写好这篇话题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准确地理解“水即生命”的含义。一切生命都是由水孕育而成的。其次,写文章要注意哲理思辨。例如,人类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虽然除了水以外,还要有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但是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材料追根求源都是与大自然中的水密切相关的。所以,大自然中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生命的琼浆玉液。这样,论证说明才辨证有力。最后,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材料,尤其是采用科学数据做事实论据时,要确凿可靠。

5.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请从上面材料中,将自己的思维延伸开去,围绕“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这个主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有道是“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重在思想上时刻警惕,行动上认真科学地对待,切不可有丝毫大意。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防微杜渐的道理。如写成记叙文,那就用生动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以情动人;如写成议论文,观点要鲜明、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以理服人。

6.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请以“环境与生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环境与生存”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作文时,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发议论,都要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环境与生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不能只顾及一面而舍弃另一方面。

7.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社会、人都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

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变”的话题涉及事物很多。但我们在下笔构思时一定得注意写作提示中的限制语——“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文”。所以,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说白了就是人类应该怎样去面对变化发展的现实去保护大自然这个生态环境,从而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环境的变化,更要探索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8.这几年,粮食多收了三五斗,年年有余,拿去卖也值不了几个钱,于是现在大家都以为它不足挂齿。有些人会说:“生活水平提高了,撒两颗饭粒算啥?”请问“一”的无限叠加将是一个什么数呢?如果全国按10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合起来就是54640多斤(一斤大米约18300多粒),一年就是19940000多斤,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

请以“爱惜粮食”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浪费粮食是对人类的杀戮。这种毁灭没有战争的轰鸣,亦没有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咆哮,然而,浪费将造成饥饿,不知有多少人将倒在饥饿之中。……全人类都崇尚俭朴,世界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应大力提倡节俭之风。”从这段话中,我们写作时应该得到启发:浪费粮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奢侈问题,而且也是环境保护的杀手和罪人。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实在是越来越少,而为了生存,人类又不断去开垦新的种植地带,所以,环境保护正面临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爱惜土地,就是减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素材加油站

1.全世界的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用水量不断上升,已超过了人类有限水资源的负荷。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淡水年特使——沙特阿拉伯王子阿尔索德深有感触地说:“联合国世界水评估项目组对上述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强调了协调不同用水户的用水需求的重要性。它还发出警告,如果现在不采取积极的行动,随着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几年后全球水危机将达到历史高峰。”

2.2004年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中国的城市环境保护》。

2004年度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耕地面积仍呈减少趋势。生态状况无明显改善。

3.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喜欢看白水,我喜欢看草绿。我疲惫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于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陆蠡《囚绿记》

4.你只要站立在长江的航船上,一进入三峡,仰望着两岸雄奇险峻的高峰峭壁,俯瞰着江水与巨岩的剧烈搏斗,耳听着怒雷般的涛声,和高亢入云、声如裂帛的川江号子,你就会深深地感到,这是一幅多么动人心魄的、伟大的景象啊!

——任光春《辛亥风云录》

5.我们放眼望向自己的同类,就会惊异地发现——饥饿的阴影笼罩着全球。地球上有1/5的居民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现在有10亿多人在挨饿,每分钟饿死24人,其中儿童18人。这难道不令你震惊?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两粒大米……将援救多少人的生命?

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8.水真绿净不可吐,鱼若空行无所依。

篇5:五年级话题作文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读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在成长的道路上,是卷卷书籍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以使我不至迷失方向。

我读过不少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华上下五千年》介绍了我国悠久的历史;高尔基的《童年》讲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水浒传》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惩恶扬善的光辉形象;《母亲》则描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读到祖国的悠久历史时,我不禁为祖国的厚重底蕴而感到无比自豪;读到高尔基在童年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时,我不禁流出了同情的泪水;读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残害百姓无辜性命的猛虎时,我不禁拍手叫好;读到母亲为了救护儿女,宁愿搭上自己的宝贵生命时,我不禁心里一酸,很不是滋味。

读书对于爱好者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享受。一本好书,能将读者带进真、信、礼、让、义的情感之中。不仅如此,书籍还能够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们一路前行。当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一本书籍时,那书中的故事和情境深深吸引着我,让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条小小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着。

篇6:五年级话题作文

她在每次课间操时手臂都摆得非常直还有腿也抬得很高,连老师都表扬她。另外在上每一节课的时候,徐婉晴都做得很端正,还有她的背诵速度也提高了很多。有一次在听写的时候她得两个一百,老师还奖励了贴画。在课间的时候,徐婉晴爱帮同学们解决困难,让同学高兴。在上其他课的时候,徐婉晴都表现非常非常好。写作业时,徐婉晴写的字都很漂亮。选月班长的时候,徐婉晴以最高票被选为这一届的月班长。

我要多多向徐婉晴学习,我相信,只要认真学习,我也一定能当上月班长。在下一次选班长时,希望被选中的是我。

每人都有自己佩服的人,比如说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像慈母一样的老师,建造高楼大厦的工程师……但我最敬佩的是交警。因为他们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守在马路上。就像一个雄伟壮丽的雕塑永远站在马路上。

有一次,我妈妈开车把我送往学校时,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一个司机为了赶路就闯了红灯!这下可糟了!刚刚还是顺通的马路现在水泄不通,车水马龙。整条马路像一条巨龙一样伸向远方。我焦急不安,心里着急的想:哎呀!如果再这样等下去的话,我就要上学迟到了!我眉头紧皱不知道该怎么样才好!

这时,交警叔叔从大雨里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只见他雨衣都没有穿,身上湿淋淋的,他穿着一件蓝色交警服,一双白手套和一件牛仔裤,双眼炯炯有神,那样子真是帅呆了!他伸出有力的双手,一丝不苟的指挥着交通,在他的指挥下本来不通的车辆变的快速前进了许多。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里暗暗的想:没有了他们我们的交通秩序不再井井有条,他们是多么的辛苦呀!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他们每次过节的时候都不回家和父母亲戚团圆,而是为别人着想。还像平常一样早早的来到了马路旁指挥着交通。

还有一次,夏天,烈日炎炎。小狗搭拉着舌头,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人人都热的像蒸笼里的包子,都躲在空调间里。我和妈妈去买菜,我看见了警察叔叔正在指挥着来往的车辆,我疑惑的想:疑?难道警察叔叔不怕热吗?我仔细一看,警察叔叔就像一个大黑人,额头上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哗啦啦的往下流,可他却没松开领带,也没脱掉服装,更没到树下去乘凉,而是继续指挥着来往的车辆。

篇7:五年级话题作文:感恩

感恩节,这个最普通的词,几乎每个人都能写,都能读。但是到底是谁干的呢?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感恩祖国,感恩社会。但是什么是真正的感恩呢?什么是感恩?说实话,感恩并不难。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给一个真诚的问候,一点点的关心,爱我们的人就心满意足了。感恩的父母。父母,多么伟大的事业。他们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批老师。他们教我们说话、写字、读书、走路等等,没有一点怨言,也没有一丝不满。他们要求的只是一句关心的话,一个拥抱和一次爱。这些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可以让他们消除一天的疲劳,并且偷偷快乐几天。我们能做什么?‘无良’挥霍财富换取血汗,与深爱他们的父母大声争吵,甚至拳打脚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吗?我们这样做对吗?当然不是。那就是那些爱我们爱到宁愿受苦也不愿意为我们高兴的父母!

汶川地震,死了多少人,哭了多少人。不过可喜的是周围也有相对情绪。在地震救援中,一名消防员发现一名母亲跪在废墟中的地上,保护她的身体。消防队员喊道,但他没有回应。他又喊了一声,还是没反应。就在他失望的时候,消防队队长突然想到:有什么值得死的?他转过身,试图把手伸进母亲的身体,使劲摸索。突然他惊喜地大叫:“有个宝宝,还活着!”所有人立刻冲上去。这时队长发现宝宝胸口有异物,拿出来一看原来是手机。上面写着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宝贝,如果你还能活着,请记住,你妈妈爱你!”看到这一幕,就连一些习惯了生离死别的医护人员也忍不住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条短信充满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深情!

“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应该怎么报答他们?珍惜现在的每一秒,因为每一秒都意味着他们,我们的父母,大了一秒。其实感恩父母很简单。给他们一杯温水,一份爱,一份简单的“辛苦”,并不难。

篇8:浅析五年级作文教学

关键词:五年级,作文习作,教学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门支柱科目, 写作, 也称书面表达,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 写作问题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开展的难点所在, 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低下, 无话可说等状况, 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认为, 五年级的写作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与初中阶段的习作来说, 是一个基础过渡的重要环节, 因此, 做好五年级作文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大责任。

一、有效结合生活现实,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缺乏充足的社会经历, 在习作中难免会感到无力, 因而, 作为语文教师, 要引导学生的习作从生活开始, 从身边的事物和人物开始。首先, 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回忆生活。生活不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来说, 习作不是缺乏素材, 而是缺乏观察。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回忆, 如在写《我的__》 (写一个人物) 这篇作文时, 很多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 因为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物在生活中出现得太频繁, 学生除了能对这些人物做简要的介绍以外, 会认为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去深化人物的形象, 这时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如一个学生准备写《我的妈妈》, 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啊?她跟三年前相比现在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妈妈做得最让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对妈妈做出什么事情至今很后悔的?……”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扩开思路, 进一步开展写作。其次, 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发散思维。在写作过程中, 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虽然很普通很平常, 但通过思维发散, 仍能成为很好的习作素材。如在以“我发现了美”为主题习作时, 窗外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我顺机引导学生:“窗外的夕阳美不美?”当学生们回答:“美”时, 我问到:“美除了这些自然的景色美, 还有什么美?”当学生回答到:“还有心灵美”时, 我问:“那么, 我们的这个主题是不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始写呢?比如, 现在的夕阳, 它是不是也像我们人类一样, 经历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呢?那这个夕阳是不是你们的爷爷奶奶所处的阶段呢?夕阳这么美, 你们有没有想到爷爷奶奶的美呢?……”以此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 打开学生的思路之门, 让学生能愉快地选材习作。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 为写作储备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到年龄和生活环境的限制, 因而较狭隘, 作为教师, 要牢牢把握学生习作的素材资源问题, 丰富素材的储备。

首先,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组成, 家庭生活上的体验是由家庭环境因素决定的, 作为教师, 我们无法改变, 因而我们要从学校生活上努力, 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秋游、春游等, 丰富阅历, 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如让自然科学教师带学生种植树木、让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歌唱比赛等, 同时还可以将语文教学带进生活, 如建议国庆长假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 开拓视野。

其次,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 提高写作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 并非没有素材可写, 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组织语言去写, 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进一步开拓眼界和思维, 增加语言的积累, 才能逐步改变这种有话说不出的状况。1.在语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遇到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 明白这么优美的内容描绘的是什么, 具体内涵是什么, 加深学生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会背诵, 并最好是能熟练运用;2.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多看书, 如《儿童文学》《小学生天地》《读者》等书籍,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并有针对性地摘录书中的优美句子、片段, 并加以背诵和运用, 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 提高写作水平

想象让语言插上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 想象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通过想象, 有限的知识能朗阔万物, 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 总会感觉想表达的总是不能深刻表达, 写作出来的内容不具体、不形象, 感染力和表现力都不强, 因而,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描写蒲公英时, 让学生通过对蒲公英静态和动态的仔细观察, 并加以想象, 学生写道:“像一个个毛茸茸的足球”“飘飞起来, 就像漫天飞舞的白丝带, 又像是一片片浪花”, 通过这种简单的想象加以点缀, 整个句子、片段的表达便显得更加形象具体, 文章的表现力凸显。

篇9: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五点

对于话题作文,审题的重点应放在所谓的“提示语”上。它的作用或者对所给的作文材料作解释说明,或者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比如某地的一次中考话题为“红”,其提示语是:“‘红是广受人们青睐的色彩,‘红被人们赋予众多含义,‘红还被众多文学家写成脍炙人口的文章。”

认真解读提示语,发散思维,在其引导下就可能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思路:

“红”为人们所青睐,因为它是大自然的色彩;有人喜欢穿红色的服装,它是一种积极的色彩;红色装点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等等。

“红”有很多象征意义:1.革命的象征。因红色似血,故被认为是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象征,如用红色布做国旗、红领巾、红旗、红色政权;2.喜庆、吉祥的象征。旧时民间婚娶尚红,是汉族一项普遍重视的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除环境装饰上挂红灯、贴红囍等满堂皆红外,新娘服饰都要穿红衣红裤,腰系红带,头顶红绫,有的地方还必须穿红鞋;3.象征顺利。如一开始就胜利完成任务的“开门红”,全面完成任务的“满堂红”等。

在这许多思路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思路作为文章的主题,就容易脱颖而出,写出好文章。

二、让学生多写、敢写,提高写作兴趣

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成功。1.正面评价,培养兴趣。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进步了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不同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搞一刀切,让每个个体的写作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2.尊重学生的劳动。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劳动观念与行为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要做到三句话: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有抒,让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表达,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三、素材选取,新颖时效

在确立了文章的主题,决定采用哪一种文体之后,选取什么样的素材就成为文章能不能写好的关键因素。考生要善于独辟蹊径,表现个性,力求从新颖的方面认识事物,少用老掉牙的材料。如多选用“八荣八耻”、“60周年国庆”、“网络”等方面的材料,要有别具一格的特点,将那些极普通、极不为注意的人和事的相异点写细,写具体。

比如,某市的中考作文以“我爱我的家”为话题,有一篇文章在选材上别出心裁,写了从港湾、黄土、花伞、鸟儿的喻体中所得到的感悟:是什么?是一方温馨的港湾,是一把育树的黄土,是一点柔和的荧光,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一抹最美丽的云彩,是夕阳西下时可供飞倦的鸟儿歇息的地方,是风雨狂泄时可供怜弱的鱼儿躲避的地方,是海外游子日思夜梦、有母亲温柔笑容的地方。在这里,母亲用爱拴住了游子漂泊无依的心,父亲用臂膀为他的儿女撑起一方无瑕的蓝天。

四、立意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保证

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

首先,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例如成都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我渴望……》,可写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有写《我渴望朋友》的,而有一位考生却写《我渴望后娘》。一般来说,小孩都怕有后娘,但为什么这位考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考生体念父亲生活的艰难,希望有个后娘能关心父亲,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她写道:“尽管人们说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尽管她可能不喜欢我和妹妹,但这些都不要紧,只要她对父亲好。”考生深沉的爱令人感动,文章的成功就在于“出新”。

五、写好开头,引人入胜

作文开头归纳起来不外乎开门见山、倒叙、设问、巧用修辞等几类,在这里我结合实例简介一下这些常见的手法。

1.开门见山。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题论。

2.倒叙法。这种开头,由眼前的情景,联想起以往的事情,引起回忆,沿着这个思路叙述往事,形成倒叙。运用这种开头方法作文,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描写眼前看到的什么事物,并给人强烈的印象;二是要揭示看到事物包含的意义,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三是要写由此而联想什么,引出一系列的形象鲜明的记忆,用设问吸引读者。

上一篇:六年级期末考试表彰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稿下一篇:房产买卖合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