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处

2024-05-31

监督处(共8篇)

篇1:监督处

监督处试题

一、判断题

1、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查处案件,可以根据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也可以根据律师所作的法律解释作出处罚决定。()

2、质量技术监督局制订的文件可以设定警告或者3万元以下的罚款。()

3、对于被没收的物品,应填写《没收物品清单》,被没收单位(人)、执行人员分别签名或盖章。()

4、在执法办案中适用《调查笔录》文书,如有涂改,被调查人应该在涂改处盖章,也可用押印指纹代替。()

5、《产品质量法》第六十八条是关于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该责任是产品质量责任。()

6、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现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已使用到建筑工程中,应责令建设单位或建设施工单位从建筑物中拆除。()

7、行政执法中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除经检验不合格的情况外,均不得向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收取检验费用。()

8、《产品质量法》所称“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9、行政机关依据《产品质量法》对当事人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且送达当事人,当事人3个月内没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强制执行。()

10、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有使用价值的罚没物品,可以自行进行拍卖,拍卖款应及时上缴国库。()

11、制作《监督检查抽样单》时,对不同名称的产品或虽然同一名称,但有不同规格型号的,应当对每一种产品或每一种规格型号,分别制作《监督检查抽样单》。()

12、《计量法》中所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其中所指“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

13、省、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标准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二、单选题

14、张三因在甲市乙区生产不合格的饮水机,被乙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拟处人民币4万元的罚款。张三不服,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要求()举行听证。

A、乙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B、乙区人民政府 C、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乙区人民法院

15、根据《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的规定,有管辖权的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A、直接管辖 B、指定管辖 C、协商管辖 D、移送管辖

16、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受委托组织进行委托,委托要明确委托行政处罚的种类、适用范围、权限以及相关义务等内容。

A、必须以书面方式 B、必须以书面方式并经上级机关批准后才可以

C、必须以书面方式并经公证机关公证后才可以 D、可以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

17、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对于属于听证范围并且行政相对人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案件,未按规定组织听证的,其行政处罚决定()。

A、无效 B、有效 C、暂时无效 D、具有部分法律效力

18、张某因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擅自从事罐装冰激凌的生产经营,被某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处罚,张某可以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日内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15日 B、20日 C、60日 D、90日

19、()合格的产品,准许企业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A、国家监督抽查 B、企业质量体系认证 C、采用国际标准验收 D、产品质量认证

20、《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十年

21、国家参照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A、地方标准 B、企业标准 C、技术要求 D、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

22、实行()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法》中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A、合格 B、安全 C、协议 D、委托

23、产品质量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产品质量犯罪的刑事责任,这三个方面法律后果,形成了()的整体。

A、合同责任 B、产品质量法 C、产品责任 D、产品质量责任

24、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依法执行处罚。

A、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25、计量违法行政案件罚款金额达1万元以上的,应在本部门审理结束后()内,上报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

A、3日 B、5日 C、15日 D、90日

26、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申请听证的书面材料()内组织听证。

A、3日 B、5日 C、15日 D、30日

24、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经()签发。

A、稽查队长 B、审委会办公室主任 C、行政部门负责人 D、承办机构负责人

27、查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案件的法定行政执法主体是()。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计量检定机构 C、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D、市质量技术监督稽查队

28、当跨省的两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案件管辖权发生争议时,应由()指定管辖。

A、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C、国务院 D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

29、行政相对人对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当场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申请复议。

A、县政府 B、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C、市法制办 D、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30、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办理行政案件,一般应当在()月内结案。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6个月

31、登记保存、封存、扣押物品,应当经()批准。A、审委会办公室主任 B、承办机构负责人 C、行政机关负责人 D、执法科长

32、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和大包装上加印(帖)()后,方可出厂销售。

A、合格印章 B、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C、产品标志 D、产品质量合格证

33、强制检定应贯彻“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由()进行检定。A、使用强检计量器具的单位

B、使用强检计量器具的单位自行联系检定单位 C、计量检定机构

D、政府计量部门指定所属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

34、下列哪种情形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A、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B、企业未按规定要求将产品标准上报备案的 C、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D、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的

三、多选题

35、行政处罚行为属于()。

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 D、依申请行政行为

36、对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下列()情况,由作出该行政处罚决定的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A、行政相对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在规定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未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B、行政相对人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后在规定期限内未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C、行政相对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作出维持行政处罚决定的判决或者裁定生效的

D、经上一级机关批准后

37、根据《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的规定,应当予以结案的情形有()。

A、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 B、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执行完毕的

C、不予行政处罚 D、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行政相对人下落不明

38、根据《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的规定,应当予以立案的情形是()。

A、在监督管理中发现认为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现场处罚的案件除外)

B、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经初步核查,认为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

C、有关部门移送并认为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 D、同级政府或者上级部门交办的

39、受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委托行政处罚的组织必须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同时符合的要求是()。

A、直属于委托的技术监督部门管理

B、具有三名以上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

C、具备办公场所及办案所需的调查取证工具 D、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对外开展经营性活动 40、根据《质量技术监督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办法》规定,下列罚没物品应当监督销毁()。A、消除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印记和合格证明的物品

B、不能作技术处理的或者技术处理后仍可能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物品

C、已经失去使用和回收利用价值的物品 D、虚假的产品标识、标志和包装物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

B、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

C、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先行登记保存的,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D、登记保存、封存应当填写《登记保存(封存)通知书》,开列清单,由行政相对人签名或者押印,并作登记保存(封存)标记

42、下列关于送达技术监督执法文书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受送达人拒收的,可以留置送达

B、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有关组织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C、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

D、一律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

42、办理技术监督行政案件案件,必须做到()。A、事实清楚 B、证据确凿 C、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 D、符合规定的程序

43、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在下列情况发生时,成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A、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行政复议的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其他行政部门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行政复议的

C、质量技术监督法定授权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发生行政复议的

D、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行政复议的

四、场景题

1、究竟是“自用”还是销售?

案情回顾:《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年第4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自用”产品如何处理》一案,介绍了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某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在该公司成品仓库内按规定抽取样品送检,经检验该批水泥不合格。而这时该企业却声称这批水泥是用于自建道路的,并不对外销售。对于本案的处理,你有什么样的处理意见?

2、A市质监局是否属于行政不作为? 案情介绍:2007年6月9日,吴某某向A市质监局寄出挂号信,称其在南京购买的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海蜇王”产品未加贴QS标志,要求对该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奖励举报人并通知产品质量争议调解。

2007年9月24日,吴某某以要求A市质监局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告称于2007年6月9日向A市质监局寄出挂号信,而A市质监局未及时作出处理。A市质监局依法进行答辩。2007年12月12日,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依法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请问:1.关于A市质监局对原告提出的申诉举报是否具有答复职责的问题。2.关于原告起诉A市质监局不作为理由能否成立的问题。

五、案例分析

1、对这家涉案家电商行如何处罚?

案情回顾:《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年第10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销售劣质拼装彩电如何处罚》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2009年5月26日,根据群众举报,某县质监局执法人员对该县某家电商行进行检查,发现该商行内堆放有大量不同型号和式样的彩色电视机,其包装箱体上印有“金星”、“小霸王”、“小天鹅”等仿名牌标识。随后,执法人员当场打开箱体内彩电的机后盖,发现彩电的显像管破旧,为翻新二手彩电,且大部分彩电没有“3C”认证标识。由于该商行假借“家电下乡”产品之名,涉嫌销售劣质拼装彩电,执法人员依法查扣劣质拼装彩电38台并立案查处。请问你认为对此案应如何定性处罚?本案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抽查结果是处罚依据吗?

案情介绍: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企业生产的特一粉产品中面筋质、水分、稀释过氧化苯甲酰等指标不符合明示的企业标准。于是,该局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对这家企业做出行政处罚。在履行行政处罚告知程序时该企业的法人未提出任何异议,但在次日送达同告知内容完全一致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时,这家企业的法人以县局处罚无依据、程序违法为由,向市局提出了行政复议,请求撤销县局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那么,本案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六、案例文书改错题

1、某县质监局执法人员在化妆品连锁店查获一批没有净含量标识的化妆品,随后制作《查封决定书》,对该商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异地封存,做进一步的调查。请问错在哪里?

2、某局执法人员在下达行政执法告知书时,将没收获取的利润表述为“没收违法收入XXX元”,请问错在哪里?

3、某县质监局接举报后对该县一商品房工地使用的30盘4平方毫米的电线实施了执法检查,现场用便携式仪器查出该电线存在质量问题,经送检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之后,该局按法定程序依法对电线经销商进行了行政处罚。但因电线已全部用于工地,该局的处罚决定书没有体现“没收产品”的条款和字样。请问错在哪里?

4、某企业对县质监局对其产品的抽查检验结果有异议,要求到上级质监部门进行复检,该县质监局同意并收取了该企业的复检费用,连同备样一并送上级质监部门复检。请问错在哪里?

七、制作执法文书题

1、案情介绍:2004年4月25日,根据群众举报,某某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对开源助剂厂进行了监督检查。经抽样检验,该厂生产的磷酸三钠不符合HG/T2517-1993《工业磷酸三钠》的要求(标准要求:磷酸三钠含量≥95%,实测值为74%)。经调查,涉案的该批磷酸三钠20吨,销售价格950元/吨,涉案货值19000元,未销售。请问办理此案需制作那些执法文书?附那些佐证材料?

2、案情介绍:2005年5月20日,某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人员对联农电力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电力电缆的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该公司生产的10KV型绝缘电力电缆使用的绝缘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经抽样检验,上述产品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GB14049-93《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要求。经调查,该公司共生产上述产品1361米,货值19054元,未销售。请问办理此案需制作那些执法文书?

篇2:监督处

2.组织核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3.负责药品委托生产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篇3:清华驻美学生监督处考察

设立与撤销

1908 年制定的《派遣美国留学生的章程草案》第七条规定:在华盛顿、芝加哥或其它某个中心城市将设立游美监督处。后来,确定监督处设立于华盛顿。监督处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派出机关,其一切事务直接商准清华学校、清华大学校长办理。清华学校时期,游美监督处“一切事务应直接商准清华学校校长办理”。因此,监督处事务均由清华学校自行决定,留美监督对校长负责。

1920 年,清华学校董事会改组后,“董事会对于清华学校及游美监督处一切事务有协同校长管理之权,遇有清华学校或游美监督处发生各项问题,得由董事会处理。但须将议决情形,呈请外交部长核准,方可施行”[1]247。于是,监督处不仅向清华学校校长负责,也要对董事会负责。1929 年,经过改辖废董运动,董事会被清华大学废除。于是,监督处事务又恢复旧观,只对清华大学校长负责。此外,如果监督处“遇有与美国官厅交涉事宜,非驻美游学监督处所能直接办理者,得商请驻美公使酌量办理,并报告清华学校”。

1929 年,清华留美预备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出洋后,留美预备部撤销。1929—1932 年再无留学生派送。随着留美学生陆续结束学业,在美就读的留学生逐年减少。到了1933 年,已经不足50 人。面对留学生日渐减少情况,为节省开支起见,1931 年,清华大学开始考虑裁撤监督处。

1931 年11 月17 日,叶企孙致函在美的梅贻琦,欢迎梅贻琦出掌清华,并告知校务会诸人建议撤销留美监督处,以便节省经费充实校内经费。留美监督处负责的发支票、付学费、转学、延长官费等事务由学校直接办理,留学生医药费等事务可请中国驻美使馆代理。叶企孙提到,谋求留美监督职位的人颇多,叶企孙建议梅贻琦同意裁撤留美监督处。梅贻琦到任后,采纳了校务会先前裁撤监督处的决议。1932 年1 月6 日,清华致函中基会,请中基会与华美协进社商洽代管留美监督处事务。3 月上旬,华美协进社回电表示欢迎合作。经协商,留美学生监督处于1933 年9月结束,清华留美生事务改为委托华美协进社华美协进社代管。从建立到撤销,驻美监督处一共存在24 年。

工作人员

监督处是设在美国的学校派出机构,为便于与美国大学交涉及留学生管理,1908 年《派遣美国留学生的章程草案》特别规定留美监督为“毕业于美国大学并且能力卓著的人”。

清华学校时期,“监督由清华学校校长选聘,呈明外交部总次长核准。其余各员由清华学校校长选派”。1928 年后,留美学生监督“由校长呈请大学院院长会同外交部部长任命之”。1929 年,改辖废董后,留美学生监督“由校长呈请教育部部长任命之”。

第一任游美学生监督为容揆。1909 年3 月11 日,外务部上奏中提出:“驻美使署参赞候选道容揆,曾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历充湖北、江西、广东等省游美学生监督,于游学情形,素为谙悉,以之派充驻美学生监督,允堪胜任。”外务部对容揆的举荐得到批准[1]。

容揆,字赞虞,广东新会人,1860 年(清咸丰十年)生。1884 年起,先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历任驻美使馆翻译官,二等翻译官,商务随员,三等参赞官,驻美国、墨西哥使馆二等参赞,留美学生监督,一等秘书官等。1924 年至1925 年,任参事衔署一等秘书代办使事。曾南京政府驻美使馆参赞、公使。1943 年在美国去世。

由于容揆任留美学生监督属兼职,随着留美学生日渐增多,事务逐渐繁复。1911 年9 月16 日(宣统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申请由黄鼎出任留美学生监督。呈文写道:“惟现在学生日多,事务益繁,非另派专员办理,不足以专责成而期周密。查有美国大学毕业生黄鼎,福建人,年三十八岁,毕业回国十有四年,历充山西大学堂、上海梅溪书院及沪宁铁路等差,教育素有经验,办事亦甚勤敏,以之派充驻美留学监督,洵堪胜任。”[2]78

黄鼎任监督期间,曾于1915 年10 月请假回国,清华学校副校长赵国材代理监督至5 月。

1919 年1 月29 日,黄鼎与监督处文案谢昌熙在华盛顿遇害。外交部任命清华学校校医施赞元继任留学监督。

1920 年11 月,施赞元因病请假,由中国公使馆首席参事也是监督处第一任监督容揆暂代。1921 年1 月28 日,清华学校副校长赵国材由上海出发赴美暂代监督处监督。赵国材任代理监督,监督到1928 年底。

1928 年11 月5 日,教育部、外交部联合发布命令,任命梅贻琦任留美学生监督。此前,梅贻琦已于10 月28 日离平赴沪,从上海乘船赴美上任。11 月9 日,梅贻琦乘坐美国塔虎塔总统号轮船离沪赴美。12 月7 日抵达华盛顿,12月8 日梅贻琦接替赵国材正式接任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担任留美学生监督一直到1931 年底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离美后,由中国驻美使馆秘书于焌吉代理监督。两人于1931 年11 月2 日进行交接。于焌吉对代理监督一职尽心尽力,对监督处事务全权处理。例如1931 年12 月4日,于焌吉致函梅贻琦,对留美监督处工作提出建议。1931年12 月9 日,清华大学致函中基会,告知嗣后清华留美学生监督处经费迳寄于焌吉处。

赵元任1932 年1 月初赴美接替梅贻琦任留美学生监督,至1933 年9 月监督处撤销。1933 年9 月,留美学生监督处撤销,清华留美生事务改为委托华美协进社华美协进社代管,负责人为孟治。

除了监督外,亦需要数名工作人员以完成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1909 年7 月10 日制定的《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明确驻美学生监督“准其调用汉洋文书记、支应员各一人,帮同办理”。清华学校时期,监督处除监督外,有“英文文牍员一员,汉文文牍员一员,会计员一员,录事二员,遇事务加繁时,得酌量增添”。1928 年12 月,清华大学制定的《国立清华大学留美学生监督处办事细则》规定:监督处设“监督一人,事务员二人,分任文牍会计等事务”。可见,按照规定,监督处办公人员一般在3—5 人。如遇事务繁钜,则可临时增添。韩咏华曾回忆梅贻琦任监督时,为了节省开支,辞掉司机,自己学习开车;将厨师和清洁工改为半日工作,只管清洁,由夫人做饭;秘书兼管买菜,等等。可见,在办公人员之外,尚有服务人员,如司机、厨师等。

主要工作

监督处完成对留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监督与管理。1909 年7 月10 日制定的《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明确监督处职责为负责留学生“安置学校,照料起居,稽查功课,收支学费等”,“务使在美学生情形不至隔阂”。此后晚清、北京政府、南京政府等各个时期,监督处的工作均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展开。

由于学生出国前,清华已经进行了各类留学辅导,学生已经选定学校和专业。安置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学生到美后由监督处负责分派学生入已选定学校就读。

照料起居主要是管理、关心留学生生活。施嘉炀曾回忆说梅贻琦任留美监督时,“经常到各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就地解决他们在专业选择上级学习上各种困难”。

稽查功课主要是对学生学业进行监督、管理。监督处每年三月与十月,两次将留学生学校、学科、年级及成绩等信息列表向清华大学汇报备查。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或仍留美,或转学欧洲时,监督处应即将该生曾入之学校及毕业之成绩,或回国之日期,或在欧美之住址职业,报告国立清华大学备案。学校规定,留学生要定期向监督处汇报成绩,但监督处并非坐等学生汇报信息,也会到各个学校巡视,检查学生学业。赵元任曾说:“我要到各地视察学生,看他们学习的进展。”[3]159

收支学费是学务处的主要工作。首先是对留学生所需各项经费预算拟定数目,送请国立清华大学核报。预算批复后,监督处对留学生所需之学费、试验费、体育费、学科费、应有之实地调查费以及毕业证书费等查照留学章程直接支给。按照清华规定,学生月费按月支给,不得预支。除了常项的月费外,还有许多临时或者需要变通的费用,需要监督处办理。从《国立清华大学留美学生监督处施行规则》中关于月费、校费、医药费、旅行津贴、转校津贴、毕业论文津贴、名誉学额津贴、名誉学会会员津贴、赴欧研究及考察、回国川资、自费生津贴等多达13 款97 条规定就可见一斑。

北京政府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等原因,对留学生管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由此导致留学生品类不齐、层次不一,同时经常出现经费难以保障的问题,从而影响留学生学业。相较而言,由于清华选拔、派遣留学生有严格的程序,因而程度较高且程度较为划一;由于经费较为稳定,且工作条款严格细致,在监督处认真负责的努力下,清华留学生的各项费用能及时足额领取,保证了学业的正常进行。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注清华留学生的卓越成就,对学校设立的、对留学生监督与管理的驻美学生监督处往往一带而过。实际上,对留学生进行规范的监督与管理不仅是清华的重要工作,也是留学生得以成材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中国近现代留学史上,应该对驻美学生监督处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一)[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游美学务处档案史料[J].历史档案,1997(3).

篇4:监督处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权;处分权

实体法中,我们寻求的是各种利益的一种平衡;在程序法中,我们寻求的是不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平衡。在民事诉讼中,审判权、处分权、民事检察监督权具有天然的紧张关系,民事检察监督权在履行对审判权的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妥善处理好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有利于审判独立、处分原则、法律监督三种价值取向在民事诉讼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使民事诉讼这一解决民事纠纷的最后救济机制得以有效运转,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民事检察权与处分权的关系

民事检察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诉讼违法及裁判不公情形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力。其性质是对公权力是否依法、公正行使的监督,而不是对私权利的干预;其特点是具有程序性,[1]对于审判权的监督并非凌驾于审判权之上,而是通过启动相应的程序、提出相应建议的方式进行法律监督,既不代行审判权,也不代行行政权。处分权,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处分原则的核心,是指当事人对其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由他自己自由支配的权利。对处分权的保障,不仅是基于贯彻私法自治原则的需要,而且是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2]笔者以民事检察权为视角,对民事检察权与处分权的关系问题加以浅析。

(一)间接性与直接性

与其说审判权、处分权、检察监督权三者具有天然的紧张关系,不如说审判权与处分权、审判权与监督权具有与生俱来的天然的、直接的紧张关系,而检察监督权与处分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具有间接性的关系;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发生直接的关系。

从对公权力法律监督的性质来看,两者关系具有间接性。在民事诉讼中,民事检察监督权履行的是对审判权的监督,是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发生的违法情形或生效的错误裁判进行监督,而与当事人的处分权利不发生直接的作用,仅在履行检察监督的同时从客观上对当事人处分权产生间接地影响。第一,在民事诉讼中,审判权的主导性及审判独立性所形成的优势地位容易侵害当事人的处分权,民事检察监督权对审判权的法律监督从而实现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的目的,在客观上保障了当事人的处分权。第二,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为了追求私利的最大化可能会滥用自己的处分权,在这种情况下,民事检察监督也不宜直接介入对处分权的监督。因为,处分权的滥用会受到审判权的制约,使当事人正确行使自己的处分权也是审判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在审判权疏于或怠于制约处分权的滥用造成诉讼违法或错误裁判时,民事检察监督权才介入对审判权的监督,从而间接制约处分权的滥用。

从处分权的相对性来看,国家干预不管是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个原则,还是作为处分原则的例外,处分权的行使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公权的干预,这种国家干预在民事诉讼中包括审判权和民事检察监督权。当然,在这两种权力中,相对于审判权来说,民事检察监督权对处分权的干预是一种例外,而且往往是间接性的;但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这一处分权的行使是受到民事检察监督权的直接干预的,这又使两者的关系具有某种直接性,下文会将展开论述。

(二)居中性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属性,决定了其参与民事诉讼应负担客观义务;[3]代表国家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决定了其应具有超然性、居中性。

第一,在审判权与当事人的处分权之间,民事检察监督权应保持居中性,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对审判权进行依法监督,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而非为了当事人的利益。在履行法律职责的同时,尊重审判权的独立行使,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正确行使。

第二,在双方當事人之间,民事检察监督权具有居中性,其应保持客观、中立、公正立场,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立场,尊重当事人的平等原则。

二、民事检察权与处分权的协调与运用

检察机关既要履行法律职责,依法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又要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审判监督程序

如果说司法具有终局性,那么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更是终局中的终局,是一种特殊程序安排,其设置既是对审判权的一种监督方式,也是赋予当事人最后的救济方式。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当事人可以行使处分权,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之规定对法院的生效裁判有权申诉或放弃申诉;人民检察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之规定对法院的生效裁判依法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两种权力(权利)在这一程序中交汇。下面以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即是否申诉为基点,剖析两权的具体协调与运用。

1.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

第一,一审判决之后,当事人放弃上诉而选择到检察机关申诉,当事人的申诉处分权应受到民事检察监督权的严格禁止,检察机关应告知其到法院行使上诉权。在这一阶段,当事人是否上诉的处分权应依法得到保障,法院对当事人上诉权的侵害要受到民事检察的监督;当事人申诉的处分权违反法律规定和审判监督程序的立法初衷而被严格禁止。

第二,一审判决生效之后,当事人丧失了上诉权而来检察机关申诉,当事人的处分权要受到民事检察监督权的严格限制,[4]即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需要有正当理由。审判监督程序作为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中的特殊纠错与救济机制,具有补充性,一审裁判后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放弃上诉或上诉又撤回后,当事人又申请再审的,应当查明未上诉或上诉又撤回的原因,对于无正当理由或可归责于当事人的理由,应当根据“责任自负”原理,原则上不应启动再审程序。[5]

第三,二审判决生效之后,当事人的申诉处分权依法应得到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到检察机关申诉的,检察机关应依法受理审查。这符合审判监督程序设置的制度价值,也是审判监督程序中民事检察监督的重点。但涉及人事诉讼案件,如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的,检察机关不予受理,这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一种例外限制。

2.当事人未向检察机关申诉

对于符合抗诉条件的法院裁判,原则上应以当事人的申诉为条件,这是充分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表现,也是对双方当事人平等对待、检察监督权客观性的表现。但并不表示对当事人未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案件,检察机关就不能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检察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也不会与当事人的处分权相冲突。

其一,对于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错误的案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法官(同样包括检察官)、不同的法学家以及不同的律师对同一案件的正确裁判的理解显然不会完全一致,这是任何一个有法律实践经验的人都十分清楚的道理。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上,检察院认为裁判错误进行抗诉是不合理的。[6]另一种认为虽然对具体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这种对事实的认定至少应当符合民事诉讼证明规则和认识规律的最低要求,这种对法律的适用至少应当符合法律的一般原理并在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超出这一范围,就是错案。对这样的裁判,检察机关进行抗诉乃是职责所在。[7]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但同时认为当事人作为一个理性人会对裁判结果有个综合的考量,如诉讼成本、与对方当事人的利害关系等。裁判结果的公正与否只是其考量的一个因素,鉴于对私权自治及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且这本属于当事人间的私利不会造成对公益的影响,只要该裁判结果不违背国家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检察监督权应向对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倾斜。

其二,对于诉讼违法案件,包括程序违法和法官行为违法,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形:第一,案件程序违法或法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违法行为,符合抗诉条件,但上述违法情形没有导致错误裁判。在当事人未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情况下,检察机关不宜采取抗诉方式进行法律监督,可以采用检察建议方式纠正违法行为、追究办案人员责任,情节严重的,可以移送反渎、反贪部门处理。因为相对于抗诉而言,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法律监督,不仅节约司法成本,而且避免了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冲突,还能在履行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同时维护了司法权威及裁判的相对稳定性,较好地实现了多种价值的平衡。第二,案件程序违法或法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违法行为,且上述违法情形导致错误裁判。在这种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对当事人享有处分权进行释明。经检察机关释明后当事人申诉的,检察机关依法受理,或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主动进行抗诉监督;检察机关释明后,当事人基于自身考虑放弃申诉权的,检察机关不宜抗诉,而应采用上述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但如错误裁判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且通过其他方式难以补救的,检察机关应予抗诉监督。这种民事检察监督权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限制,不是基于公权与私权价值考量,而是基于个人私利与公共利益的价值衡量所作出的选择。

(二)民事诉讼的其他阶段

一般意义上,在民事诉讼关系中,审判权和处分权至始至终地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着民事讼诉的进行。一般情况下,民事检察监督权与处分权处于间接性关系,两者不直接发生关系。鉴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谦抑性、维护司法权威及对审判独立及当事人处分权的尊重,检察机关只有在审判活动、执行活动中发现违法以及因为审判权与诉权相比前者仍处于优位态势[8]所造成的审判权对处分权的侵害的情形下才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这种对审判权的监督在客观上保障了当事人的处分权。

在申诉和解中,民事检察监督权是以认可法院裁判的正确性、维护司法权威的基础上,并以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利为基础,以柔性的方式履行民事检察监督职责,并使当事人定纷止争、息诉服判。

另外一种情形,在督促起诉中,由于诉讼当事人主体的特殊性、[9]诉讼标的涉及公益性等特殊情况,督促当事人启动民事诉讼程序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一种制约。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事人对诉讼标的的处分行使的是一种“公权”,保护国有资产是其法定的职责,检察机关督促其尽快行使诉权不是对其“私权”的干预,而是对“公权”的一种法律监督方式。

三、结语

民事检察监督权参与民事诉讼,不是打破了审判权与处分权的平衡。民事检察监督权在尊重审判独立及当事人处分权的基础上依法对审判权进行法律监督,维护了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客观上间接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处分权;民事检察监督权参与民事诉讼,不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粗暴干预,而是在与当事人处分权妥善的协调与运用中履行着对审判权的监督职责,维护着民事诉讼中各种价值取向的动态平衡,使民事诉讼活动得以更为顺利地进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姜建初.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大力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本文系姜建初副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刘学在.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检讨.现代法学,2005,(3).

[3]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检察官的客觀义务.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1).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

<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第四条.当事人在一审判决、裁定生效前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其依照法律规定提出上诉。当事人对可以上诉的一审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提出申诉的,应当说明未提出上诉的理由;没有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5]江必新.论民事审判监督制度之完善.中国法学,2011 ,(5 ).

[6]黄松有.对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思考.中国民商法律网.

[7]段厚省.<民事诉讼法>修订与民事检察监督之回应.政治与法律,2008,(12).

[8]钱颖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之正当性——以司法程序的类型为中心.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1(25)第3 期.

[9]督促起诉中的原告一般都是怠于行使权利可能致使国有资产受损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

篇5:信息广告监督处工作职责

2.负责药品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查处互联网违法药品交易行为。

3.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批监督管理工作。

篇6:防汛和安全监督处工作职责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抗旱工作的法规、政策和国家防总的调度命令,及时上报并处理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3.拟订本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关规定,并对其实施情况实行监督。

4.负责组织编制全市防汛抗旱的总体规划和拟订局系统防汛抗旱的计划并监督实施。

5.归口管理协调本市防汛抗旱工作,组织全市防汛抗旱工作重要会议;组织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检查,协同有关部门对全市防汛工程设施的安全实行监督。

6.掌握并发布讯情;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全市的防汛预案,并负责应急情况下的防汛调度。

7.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抗旱资金的安排,督促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和管理,负责组织防汛物资的调度使用。

8.组织协调全市防汛通信设施和防汛信息、预警系统的建设。

9.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水务工程设施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方针政策;拟定本市水务设施管理的规程、规范、标准,并指导、监督其实施。

10.组织编制本市水务工程设施维修养护、除险加固、更新改造的规划;审核、协调平衡市和区(县)水务设施的维修养护、除险加固、更新改造方案,协同有关部门编制其计划并监督实施。

11.指导开展本市水务设施的行业管理工作。组织制定本市水务设施运行、维修和养护的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本市重要水务设施安全的监督管理和调度运行工作。负责本市水务设施的有关统计工作。

12.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本市重要水务设施的占用、变更、废弃等事项的审批、申报工作和水务设施运行养护企业资质的审批;负责水务设施物业管理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13.指导供、排水管道的监察保护工作。

14.参与本市重要水务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协同建设管理处做好建设项目的梭工验收和工程设施移交工作;指导本市水务系统土地确定权属、绿化工作。

篇7:监督处

2012年,防火监督工作以 “三句话”总要求为指导,推动各级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深化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升社会消防管理创新水平;提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现将防火处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防火监督工作

(一)督促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职责,提高火灾防控水平一是州县政府把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当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同研究、同部署。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消防工作汇报,并深入一线指导消防工作开展,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州县政府按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确定消防工作目标,明确消防安全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与政府、行业部门层层签订了《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稳步推进全年消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支队向州政府上报了《关于将消防工作纳入县党政领导班子2012年度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目标的请示》,将《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年终考核。三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支队向州政府上报了《黄南州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支持,并向全州广泛征求《实施意见》的意见,此《意见》将在州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正式实施。

(二)大力开展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年活动

一是全面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州公安局、民政局

—1— 联合下发了《黄南州“家庭消防安全”和“社区平安使者”工作方案》,打牢了社区火灾防控基础,州政府下发了《黄南州推行基层消防安全网格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州公安局、州综治办、州民政局、州安监局、州工商局联合下发了《黄南州关于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以“36773”(即划分“三级”单元网格,明确“六类”责任主体,开展“七项”工作内容,建立“七项”工作制度,落实“三项”保障措施)的工作模式进一步细化了全州230个网格,实现了监管全面覆盖。目前支队正在筹备黄南州“网格化”管理试点现场会,预计现场会将在7月中旬召开。二是加强消防产品监督管理。以州公安局、州工商局、州质监局名义联合下发了《黄南州集中开展消防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多次联合州工商局、州质监局对全州人员密集场所、在建建筑工地的消防产品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组依据《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针对消防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产品一致性及现场性能检测仔细检查,对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进行了现场罚没。同时在受理业务时,向申报单位发放《使用消防产品告知书》。期间,支队共检查单位411家,现场判定不合格案件6起,抽样送检应急照明灯1具、灭火器2具,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70份,联合质监、工商部门查处案件8起,扣押,没收不合格消防产品50件,检查各类消防产品500余件(次)。三是全面建立消防管理“进寺院”工作机制。支队下发了《关于对全州宗教寺院消防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的通知》,对全州77座藏传佛教寺院,17座伊 —2— 斯兰教寺院,1座汉族佛教寺院的建筑规模、消防设施、道路水源等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逐步建立了全州95座寺院基础台账,同时将16座省级以上寺院组建僧人志愿消防队写入四县政府《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中。

(三)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夯实抗御火灾根基 为坚决打赢“清剿火患”战役和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保持整治火灾隐患高压态势,确保全州火灾形势的稳定,开展各类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一是圆满完成“清剿火患”战役。清剿火患”战役开展以来,在总队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州各职能部门、社会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和支、大队及公安派出所的依法监督,创造了排查范围、执法力度、宣传声势三个“历史空前”,部局第二阶段工作考评中我支队被评为“清剿火患”先进支队;被总队评为2011年度全省消防部队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在全省“清剿火患”战役各类综合考评中6次名列全省第一;尖扎县大队被部消防局评为“清剿火患”战役成绩突出单位。二是开展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单位“回头看”。为巩固“清剿火患”战役成果,全面清除各类火灾隐患,州政府对全州13家尚未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单位专题下发《督办通知》,要求隐患单位务必整改火灾隐患。三是在重大政治和社会活动、节假日期间,认真研究部署,先后开展了“两节”、“两会”、“五一”、“清明”、“端午”、“消防设施”、“消防产品”等专项治理行动。截止目前,共检查单位2313家,发现火灾隐患5893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374份,处罚48家,临时查封32

—3— 家,三停21家,拘留5人,罚款7.95万元。

(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网上自查和交叉考评工作 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网上自查和交叉考评工作,支队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并开展消防监督业务培训提高监督员消防业务水平和监督管理能力,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二、建设工程审核验收工作

截至6月19日支队共审核建设工程19项,总建筑面积11.83万平方米,消防设计备案10项,验收建筑工程2项,验收备案2项,征收公共消防设施费327434.81元。

三、宣传工作

上半年支队各级认真开展了消防宣传工作,在省级电视台、报刊、电视刊发文稿、视频30篇,在青海政法杂志刊发3篇,在互联网站刊发179篇,在青海消防在线刊发107篇,在总队内网刊发150篇,在部局内网刊发12篇,一是宣传助推清剿火患战役。以“清剿火患”战役为载体,开展消防宣传工作。二是开展“迎新春、进万家、保平安”消防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共发放消防宣传资料10000余份,悬挂横幅15余条、展板30余块、全州受教育群众达万余人。三是千余本《消防法》和《青海省消防条例》走进黄南“两会”。2月21日,支队以“两会”为契机,将千余本新《消防法》和《青海省消防条例》读本以及消防知识宣传送单送到每位“两会”代表手中。四是借“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之机全面强化校园消防安全。支队借“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之机在全州开展了“全国中 —4— 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五是开展举报投诉宣传周活动。4月24日,支队召开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方式公布会,并张贴《黄南州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方式公告》300余份;印刷《黄南州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方式宣传单》5000份;协调州电视台滚动播出公告及宣传标语、黄南报刊登《黄南州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方式公告》,发送宣传短信10000余条。4月27日上午,支队召开黄南州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及春季防火工作新闻发布会,对举报投诉中心受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工作情况及“清剿火患”战役回头看和春季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六是举办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支队下发了《黄南州2012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协调州电视台等单位播出防灾减灾知识及宣传标语;在黄南报刊登防灾减灾知识;发送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标语短信30000余条。5月10日,支队组织开展红门开放活动,300名师生走进“红门”。七是举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宣传周活动。5月25日,黄南州人民政府举办了《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宣传周启动仪式。发放各类消防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制作的50余条宣传横幅,悬挂在城区主干道上。八是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支队组织人员上街开展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九是建立消防宣传媒体联动机制。3月29日中共黄南州委宣传部、黄南州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黄南州消防宣传媒体联动机制的通知》为更好的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5—

(一)严格执法监督,从执法工作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入手,改进完善执法监督工作,确保执法权利得到切实有效的监督。

(二)在总队防火部和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按照总队《2012年防火监督工作计划》要求,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力争完成下半年支队防火监督工作任务。

(三)规范执法,加大交叉检查力度。支队将每月开展网上交叉考评,规范消防执法工作,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支队将针对此次网上自查和交叉考评情况,就各单位检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督促各大队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

篇8:监督处

《官报》创刊于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十二月, 是清政府学部设在东京驻日公使馆内的“游学生监督处”所办的月刊, 至宣统二年十二月 (1911年1月) , 共刊行50期。它记录了1907年至1910年四年间与留日直接相关的各类奏折、文牍、调查报告、经费底账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留学生的各类调查表格, 大约涵盖了此四年间一万多名留日学生的各种相关信息。因此作为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留日归国各类人物的档案极为珍贵。然而笔者统计了一下, 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和利用还相当有限。贵州学界中关于清末贵州留日学生的相关著作和论文中极少见到使用《官报》作为第一手资料的, 更没有直接对《官报》进行研究的学者。因此笔者将《官报》中有关贵州的内容作了辑录整理并进行了论述。

二、贵州留日学生的学缘背景

1. 生源广泛, 但不平衡。

贵阳作为省会在整个留日人员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兴义籍学生人数也较多, 从1904年至1909年, 共有13人留学日本。如1906年派刘若遗 (明治大学) 、赵显彬 (宏文学院师范科) 留日;1908年李培藩 (振武学校) ;1909年有何应钦 (陆军士官学校) 、李映雪 (大冢师范学校) 等两人留日[1]586。遵义籍学生基本和兴义籍比例持平。此两地之所以派出学生较多, 主要因为兴义和遵义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 与云南、四川等接壤, 交通发达, 人的观念较为开放所致。

2. 年龄有差异。

通过官费、自费等方式出国赴日的留学生, 无年龄限制。据《官报》贵州籍学生在各校履历清册统计的数据, 年龄最大的32岁 (吴会贤) , 最小的18岁 (文元桢) 。

三、贵州留日学生的学科特点和科目

1. 学科特点。

从类别来看, 大体上分为速成生、陆军生和特约生。 (1) 速成生。贵州赴日留学的学生中习师范者为最多, 如1905年贵州选送赴日的151名学生中, 习速成师范者有68人, 其中66人为官费生, 2人是自费生[2]385。 (2) 陆军生。贵州省派遣的陆军学生较少, 清末官费留学的杨荩诚, 曾就读士官学校, 后来创办贵州陆军小学堂。 (3) 特约生。即所谓的五校生。根据《官报》的记录, 贵州籍学生符诗镕 (25岁) 和尹于忠 (28岁) 以公费身份于光绪三十一年五月派往日本, 就读的“前在学校”均为宏文学院, 毕业后 (光绪三十四年) 就读五校中的东京高师数物化学部[3]450。第27期中记载了报考第一高等学校的贵州学生:杨嗣荣 (19岁) 、周昌寿 (20岁) 自费生, 报考工理科;邓光济 (23岁) 官费, 学科是“医”。在“调查报告”一栏中记录了报考仙台高等工业学校的两位贵州籍学生:自费生倪树森 (21岁) 、罗丽琦 (24岁) , 专业是采矿和冶金。

在第27期中还记录了五校中在读学生的情况。贵州籍官费生万勗忠就读札幌东北帝国大学大学部农学实科;刘石荪就读长崎高等商业学校本科, 属本省官费;仙台医学院的官费生张锦林攻读医科;东京蚕业讲习所官费生况天爵求教于制丝部本科。

2. 学习科目。

(1) 学习专业多样化。留学生所学科目和专业较为广泛, 如外语、师范、史地、法政、理科、工科、军事等等, 几乎囊括了日本学校所开设的所有科目。第13期就载有贵州籍学生原读专业和现读专业的情况:漆运钧原在法政大学速成班, 现就读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万勗忠原在宏文普通班, 现读东北大学实科;陈学钊原在警监学校, 现读明治大学法科专门部;朱沛霖原在宏文普通科, 现读中央大学经济科专门部。 (2) 偏重文科, 以法政、师范科为热门。贵州籍留日学生学习法政的占很大比例。例如第2期东洋大学速成法政科毕业的贵州籍学生柳人寓;第12期记载了普安籍学生张友栋入法政大学的政治学选科;傅德阳、黄怀清也入法政大学专门部法律科;陈学钊入明治大学法律科。

出于培养新式学堂师资的需要, 清政府鼓励留日学生学习师范。第10期载有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份傅良弼即毕业于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班。第12期中也有两人习师范, 分别是日本大学的吴绪华和早稻田大学的王佩芬。第16期贵州向宏文学院高等师范预科送去了杜爌和吴会贤两人。

3. 课程设置和成绩。

日本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的不同, 开设了较为科学、合理和广泛的课程和科目。

第10期《九月份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班毕业成绩表》中贵州籍学生傅良弼完成了速成师范学业, 其综合成绩:操行为甲中、判定为卒业、平均分是82分。课程设置和成绩为日语90、日文100、心理100、教育75、教育史78、制度80、管理法80、教授法和辨事法60、算术100、代数100、几何95、理化80、博物82、地理70、历史85、论理70、伦理70、法制经济75、图书85、体操84[4]124。

在同期毕业的32名学生中傅良弼名列第八。从所学科目来看, 当时日本速成师范学科的课程设置是比较科学的。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速成师范所学科目很全面。内容涵盖文科、理科以及交叉学科, 如博物和图书, 这能够使师范生全面地掌握各科知识。其次,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如心理和伦理课。三是注意学生的身体素质, 傅良弼的体操不错, 得了84分。所以即便是速成师范被世人屡屡批判, 但笔者认为尽管学习时间的确较短, 但设置如此全面而多元的学科学习, 对学生身心的锻造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法政和师范占据了主流, 但其他学科亦不乏学员。第11期《十月份警监学校中国学生毕业成绩表》中笔者将学生陈学钊所读科目和毕业成绩亦进行了编列:宪法70、行政法70、民法75、国际公法70、刑法62、刑事诉讼法70、警事68、行政警察75、高等警察75、司法警察70、消防警察80、卫生学97、法医学92、检查72、监狱学80、监狱警务70、探侦学65、日本语97、操练99、军事警察68。平均分为75分[5]302。从以上资料能看出, 警监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同样全面而专业, 不仅包含警务和法律, 还包括医学和卫生等学科。陈学钊在同期毕业的134人中, 成绩名列第48名。

四、留学费用和开支

根据《官报》记载, 留学生的学费费用和开支均由各省承担。从第1期到第50期, 每期都有各省关于留学生的各项费用和收支、开支情况。笔者按照性质将其分为四大类:

A类:留学生的学费。《学报》规定各省付给留学生的学费一律无差别。给大学本科学生每月41元;给官立学校学生每月37元;给私立学校学生每月33元;给士官毕业学生每月50元。对官立高等学校毕业升入官立大学的学生, 还支付实验旅行等费[6]66。而且还规定所有款项一律通过日本兴业银行支领, 说明当时留学事务相当规范。照此规定, 贵州籍学生的费用亦与各省一致。除了学费, 还支付其他费用。比如《官报》第18期中记载了贵州三名学生的费用使用情况:给自费生李桢、王正堃, 官费生张振纲火灾恤费每人三十元共九十元;给官费生朱俊龙毕业回国川资一百元;给官费生任树铭病故棺殓费二百元[7]566。

B类:官费生学费预算。笔者将西南三省作了比较, 第一期中云贵川三省的官费费用就有较大差距。贵州派出的学生远远少于四川和云南, 分别是44人、104人和79人, 而且没有派出陆军学生[6]65。贵州年预算为17650元, 四川则高达42380, 云南是33260元。第6期又刊登了各省官费学生学费预算表, 可做一对比:贵州当时派出46人, 经费总计是18500元, 四川派出97人, 合计是39480, 云南75人, 总计30640元[8]447。

从两次预算的数据可以看出, 川滇两省派出学生数量有所减少, 因此费用也比之前少。云南省在陆军学生的派遣数量上较多, 分别为28和27人, 四川两次均为9人, 贵州为零。原因是云南地处边境, 要加大对军队和国防的建设。从总费用和派出学生人数看, 反映了贵州落后的状况。但即便是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 贵州依然派出学子出国深造, 为贵州的近代发展走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C类:自费学生贷款、还款情况。各期《官报》均有各省自费学生借贷情况, 贷款学生有保证人, 一般是三人:贵州籍学生平冈的保证人有毛邦伟、李柏、刘文龙;倪树森的保证人是漆运钧、张锦林、胡肇安[6]69。在第2期中详细记录了平冈于正月份还款, 贷款时期是十二月二十日, 还款时间为正月二十九日。第6期倪树森借贷时间是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还款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十二日。

从借款和还款情况看, 官费生和自费学生在留日期间的差异, 除了官费生没有费用的后顾之忧外, 就是可以为自费生做担保。其次, 自费生的费用来源不仅有家人承担, 还能够贷款, 这从很大程度上也说明留学政策的灵活和宽松。只要想留学, 清政府和各省均支助经费, 允许贷款。

D类:自费转官费。按照学部的规定, 凡自费生考入官立高等或专门学校及大学者, 均改给官费。这一规定, 实际上是鼓励留学生更加勤奋学习、深造的重要举措。《官报》第7期的文牍中就有该项规定, 记录了贵州籍两名学生改给官费的情况:东京帝国大学法科的张友栋 (普安厅) ;长崎高等商业学校的刘石荪 (贵筑) 。根据此项规定, 贵州籍学生得到了相应的照顾。

贵州作为中国“顽坚”的欠发达、欠开发省域, 自古贫困和落后。清末留日学生的人数、经费自然无法与他省相比, 但当时的贵州地方政府仍大力筹集资金, 从1904年到1911年间倾力推动了几百人的留学日本之行, 这无疑在贵州近代化的跃迁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而游学生监督处刊行的《官报》就恰恰是这一举措的见证者。它将清政府和贵州地方政府对留日学生的政策、管理、态度等方面展现得十分全面和翔实。作为留日学生史、晚清留学教育的基础性和核心性史料, 它对于我们了解贵州近代史、贵州近代留学教育和贵州近代人物都有不容小觑的史料价值。此次将《官报》中的贵州部分整理出来, 亦是在条分缕析留日学生与贵州近代化的深层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黔西南州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编纂.黔西南州教育志[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7.

[2]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3]游学生监督处.官报.第十七期 (第三册) [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9.

[4]游学生监督处.官报.第十期 (第二册) [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9.

[5]游学生监督处.官报.第十一期 (第二册) [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9.

[6]游学生监督处.官报.第一期 (第一册) [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9.

[7]游学生监督处.官报.第十八期 (第三册) [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学年鉴定表小组意见下一篇:高年级美术社团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