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

2024-08-22

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共8篇)

篇1: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

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县审计局对重大、重要的审计项目采取集中讨论、领导跟进、观摩学习、汇报分析等方法,集思广益,取他山之石以攻玉,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审计项目质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

一是集中讨论法。审前采取“集体讨论审计方案”方法,由全体局领导、审计组成员、以前主审过该项目的审计人员和其他审计业务骨干共同参与,集体讨论、确定审计实施方案,变审计组“个体”为审计局“全体”,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力量。如村级财务管理状况审计调查项目,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按照比较全面、充分、可行的方案进行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被评为省优项目。

二是领导跟进法。采取分管领导跟进审计项目方法,随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帮助审计组把握审计重点和主攻方向,抽审取证资料,甚至直接参与审计实施。如今年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调查项目,局领导与审计组一起确定了延伸审计调查的重点部门、乡镇和项目、资金,并直接参加3乡镇15个行政村的延伸审计,经过审计组充分取证和多次汇总讨论,发现了违规违纪问题的疑点和相关线索。

三是观摩学习法。审中采取观摩学习方法,经常学习、借鉴审计经验和一些行业监督部门行之有效的检查方式方法,使审计实施事半功倍。如公立医院审计中需要涉及审查药品和医疗等收费情况,就先后到发改局收费、物价检查等科室观摩、取经,学习收费检查经验;在养老保险基金审计中借鉴以前审计方法,利用计算机审计将民政与社保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了社保管理漏洞。

四是汇报分析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取至少开展一次审计情况汇报分析方法,在审计组汇报前期审计实施情况,包括审计进度、审计发现的问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下步工作思路的基础上,由局领导和其他审计业务骨干共同“会诊”,经过充分讨论、分析,明了审计发现的疑点和线索,明确后续的工作要求和审计重点。

篇2: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审计工作和座谈会精神,全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审计项目365个,审计调查42个,审计公告10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57%、16.67%和400%。全市提交审计专题、综合性报告和信息简报250篇,被批示采用114篇。查出违纪违规资金53756万元。审计工作历史性写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三次肯定了审计工作。一是强化项目管理。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反复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并将全年审计项目计划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对下达的计划项目,建立了应审项目库。对原有的审计文书进行了清理,全面启用新审计文书格式。对不符合规定的审计通知书和审计送达回执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市审计局审计整改检查通知书》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督办书》。

二是强化现场审计。市局出台9项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分别从审计前调查、审计项目现场协调管理、审计项目现场总结以及审计项目进度控制等方面规范现场管理。县审计局结合省厅审计管理制度试点,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XX县审计局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坚持把好“程序、取证、处理、复核”四关。XX县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制定操作流程,统一工作标准。XX县审计局实施多项管理规程,加强业务流程控制,保障审计项目有序实施。

三是强化复核把关。要求审理人员对每个项目从审计程序到审计文书逐项审理,填写项目审理工作记录,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变以前完善档案程序性复核为对整个审计项目全程实质性审理。加强内部层层把关,对简单项目法规审理科室审核,直接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对项目较大,问题比较复杂,经科务会研究后,报请分管局长审核,并签署意见,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对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规范要求,书面下发《审计项目审理情况通报》,增强审理意见落实效果。四是强化金审应用。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市“金审工程”实现了县区全覆盖,oa审计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ao现场审计系统全面推广,去年全市完成ao应用21个,计算机审计方法2个。今年应用实例同比增长15%。ao与oa交互管理,市局制定了《ao/oa交互和数据包报送办法》,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及计算机运用技术手段,结合ao∕oa交互等措施,实施进度管理、控制和考核。

篇3: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作为一个世界援助组织, 一直致力于为紧急状态下的儿童提供生命保障和安全保护———无论紧急状态是自然灾害引起的还是人为原因制造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已成功实施了许多应急项目, 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急项目审计机制。

汶川大地震中应急项目资金使用出现的一些问题, 说明我国应急项目审计亟须完善, 为此有必要借鉴联合国应急项目审计经验。

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简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联合国大会的下属机构, 其工作主要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管理并向联合国大会报告。其于1946年12月11日成立, 当时它的名字为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济基金会。1950年, 该基金会的职权范围扩大到为世界上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儿童提供长期服务, 并于1953年成为联合国系统的永久组织, 其名称也简化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以下简称UNICEF) 。UNICEF设立执行局由36个成员组成, 成员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选举产生。执行局主要负责基金会的宏观管理, 如执行联合国大会的政策、监督基金会的工作业绩、批准项目计划 (包括各国计划) 、批准预算以及向经社理事会上报年度报告。

UNICEF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内开展工作。该组织分为三个层次:总部、地区总部、国家办公室, 此外还设立36个国家委员会。其开展的业务主要围绕四个领域展开: (1) 生存、增长和发展:将在正常、紧急和过渡情况下支持基本健康、营养、水和卫生方案、环境等新兴领域, 在家庭、社区、服务提供者和政策等层面支持幼儿和产妇护理。 (2) 优质教育和两性平等:为完善教育设施做好发展准备;保证就学机会、坚持学业和完成学业, 尤其要照顾女童;提高教育质量;减少风险和支持紧急情况下的教育;儿童基金会继续在联合国女童教育方面起引导作用, 继续发挥带头作用。 (3) 艾滋病毒与艾滋病:重点是加强对因为艾滋病毒与艾滋病而成为孤儿和变得脆弱的儿童的照管和服务, 增加妇女儿童的就医机会,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预防感染, 以及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艾滋病毒与艾滋病联合规划署的工作。 (4) 保护儿童:改善国家环境、制定应对措施, 以保护儿童免受暴力、剥削、虐待、忽视及冲突的影响。

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审计介绍

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强调多样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审计的审计机构有三个:一是儿童基金会国家办公室的相关财务及项目人员, 对应急项目的实施进行评价及监督;二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内部审计机构, 对应急项目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三是外部审计, 对应急项目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其是对内部审计的再审计。外部审计主要由联合国大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实施。联合国审计委员会负责定期审计联合国各组织及其各基金和方案的账目, 并通过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其审计结果和建议。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委员是由三个不同会员国审计长担任, 审计委员会的委员对审计工作负有共同责任。审计委员会是完全独立的, 只对审计工作负责, 因此其执行的是一种外部审计。

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及功能来看, 其与我国的审计署是相似的, 两者的相同点表现在:两者的审计目标都是验证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拨款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人员的收入及经费都是由国家财政或联合国预算拨给。在取证权限上, 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 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 相关单位和个人一般都会积极配合。两者的区别在于审计报告的内容及结果处理方式不同: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只能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修改, 不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处罚, 其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建议。而我国审计署的政府审计报告主要是对发现的审计问题做出评价, 并提出审计决定或向相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一般来说是强制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2.审计委员会实施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审计的特点。

(1) 审计内容强调绩效审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审计不仅包括财务报表审计, 还包括绩效审计, 其中90%以上是绩效审计, 只有10%为财务报表审计。绩效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 采用专门程序和方法, 取得审计证据, 对照选定标准, 以评价、衡量和证实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所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 以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宏观调控。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 向管理部门或社会公众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 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审计的内容包括:检查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是否有相关的计划与预算;其资金是否按规定分配使用, 有无浪费;是否对应急项目实施了监控及评价;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2) 审计方法强调全程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应急项目的评估与监控有三个阶段:初期快速评估、范围扩大的快速评估、实时监督与评估。初期快速评估必须在灾难发生的72小时内完成, 有助于早期决策和指导媒体工作, 其是前6~8周采取应急行动的基础。该阶段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受灾地区已知数据或情况以及从其他机构组织获得的数据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这些数据一般是在应急项目准备阶段就获取的。范围扩大的快速评估是在灾后3~4周完成, 以便确定即将实施的应急项目。该阶段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实地收集资料数据, 以及从其他机构组织获取数据。实时监督与评估一般是在灾难发生的第一周内提出制订一个针对应急项目的综合监督与评估计划, 这个计划提供了应急项目所需的信息和帮助, 以及如何获得这些信息与帮助的概况, 并针对应急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相关的评价与监控。审计委员会在审计时, 要对三个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审核, 审计人员需要对应急项目实施全程审计, 从应急项目的计划、实施到产出, 每个环节都要审查, 还需要进行实地调查。此外, 一般在审计后, 都要求审计委员会写一份管理建议书, 就应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同时, 在第二次审计时, 要对上一次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跟踪审计, 看被审计单位是否进行了改进。

(3) 审计过程强调关注风险。儿童基金会强调在应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四类风险, 即策略性风险、合规性风险、报告性风险、操作性风险。策略性风险是指应急项目不符合儿童基金会保护儿童的宗旨, 没有明确受托责任。合规性风险是指应急项目的实施没有遵守儿童基金会、当地政府、国际的相关规定以及捐赠者的要求。报告性风险是指报告内容不可靠, 主要包括报告信息不真实、完整和准确。操作性风险是指应急项目的实施不及时、经济和有效, 以及操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针对这些风险, 儿童基金会提出防御风险的措施包括防御性控制与侦查性控制。防御性控制主要是指防止风险产生的措施, 包括职权分离、任用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员工进行监督与培训、设置网络密码、对资产进行保护等。侦查性控制是指审查风险是否带来了不好的后果, 包括实地考察监督、对应急项目实施过程的复核、审查执行指标与相关报告、调整预算与实际的支出、应急项目管理的审查与监督。审计人员为了评估上述风险, 一般需要在审计前进行调查并填写一个审前风险评估表, 对应急项目存在的风险做一个初步评价;在审计过程中, 需要对应急项目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就风险大的应急项目实施重点审计;在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人员需要填写审计鉴证质量检查表, 对应急项目审计情况进行质量控制评价。应急项目审计形成的管理建议书, 需要经过数次复核才能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也要经过几次审核批准, 才能最后定稿。

三、构建我国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应急项目审计的框架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应急项目审计经验, 政府审计中应急项目审计应主要关注绩效审计。我国应急项目的资金主要是财政预算安排的或有关部门、单位依法自行组织的, 用于资助突发性灾难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由于应急项目是用于应付紧急情况的救援项目, 必须专款专用, 因此审计中应特别关注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 是否存在挤占挪用问题, 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使用, 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等。所以,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审计中的应急项目审计应为一种绩效审计。美国会计总署 (GAO) 在《国家审计准则》中认为, 绩效审计是对照客观标准或最佳实物及其他信息, 对政府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 以改善政府项目的经营, 为负责监督或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制定决策提供便利, 促进政府加强公共责任。刘家义 (2004) 认为, 绩效审计就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准, 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 配置、管理、利用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分析、考量和评价,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高效发展。

综上所述, 绩效审计就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的合称。笔者认为, 政府审计中的应急项目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对应急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监督、鉴证、评价活动。下面笔者就应急项目审计的目的、内容、方法、报告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1.审计目的。吴国萍 (2005) 总结了目前世界各国认可的绩效审计目标, 包括:一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检查;二是确定并分析政府项目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便帮助被审计单位或者政府部门整体改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是对项目有意的、无意的、直接的、间接的影响进行报告, 并对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没有实现的原因进行报告。湖北省审计厅效益审计课题组 (2006) 认为当前我国的效益审计根本目标应当是加强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笔者认为, 政府审计中应急项目审计的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目标, 是评价政府机关和相关单位及其所管理、实施的应急项目预算支出的各项活动, 重点评价使用、管理应急项目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人大或其他决策机构、被审计单位的上级部门以及广大的公众;第二层次为最终目标, 是检查公共资源责任的落实情况, 评价相关部门的经济责任, 即应急项目的决策和使用责任。

2.审计内容。根据上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审计经验, 我国政府审计中应急项目审计的内容应该包括应急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Kiyoshi Yamamoto和Masayuki Watanabe (1989) 使用公共资源管理过程图示对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了解释:经济性主要是指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 使投入最小化;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效果性是指产出达到预期的程度。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经济性中包含着效率性, 效果性也应考虑效率性。

申书海 (2003) 认为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效率性是指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目标和预期结果。朱颐和汤玲 (2005) 指出经济性是指对一些活动,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将其资源消耗量降低到最低水平;效率性是指产品、服务或其他形式的活动与其消耗资源的关系, 一项有效率的活动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以一定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 或实现一定的产出使用最少的投入;效果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 即产品、服务和其他形式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及其他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应急项目的经济性是指应急项目的设立符合相关实际;相关配套资金及时到账。应急项目的效率性是指应急项目资金、物资分配的合理性;应急项目政策得到落实;对应急项目实施了监控及评价, 相关使用部门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急项目的效果性是指应急项目的投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面就从这三方面分别说明应急项目审计的内容:

(1) 应急项目的经济性。首先, 应关注应急项目设立依据是否合理、科学。从应急项目来源渠道开始, 弄清所审计应急项目的性质、主管部门、来源渠道、规模、构成及具体用途, 审查应急项目是否按有关文件进行管理和使用, 对于通过上下级财政结算拨入的资金, 可审查年度财政结算表、指标账、与上级往来及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指标文件、项目批件等资料;对来源于其他渠道的资金可到相关主管部门调查。其次, 应关注应急项目的及时性。应用跟踪审计方法审查应急物资和资金拨付是否及时, 各级财政及主管部门有无存在以各种理由滞留、截留、克扣、挪用等现象;分析资金、物资不到位的原因;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现象等。

(2) 应急项目的效率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审查应急项目资金、物资分配的合理性。检查和评价有关应急项目资金、物资在一个地区的总体分配是否公平合理, 是否分配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是否起到了应急的作用。应对有关主管部门分配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检查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公正和有无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情况。二是审查应急项目政策的落实和到位情况。审计过程中, 应弄清楚应急项目各项资金、物资的规模、用途、安排、支出情况, 客观评价相关部门应急项目政策的落实和到位情况, 对一些地方应急项目政策执行不落实、不到位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及时提出进一步完善应急项目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要审查相关部门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应急项目是否制定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五专” (专项、专户、专用、专账、专人负责) 制度以及跟踪反馈、绩效考评与奖惩制度, 各种制度正常运作的保障措施是否健全有效。

(3) 应急项目的效果性。应急项目的使用效果, 从整体上看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直接效益, 要看是否给老百姓带来了直接实惠;二是长远效益, 要看是否有利于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三是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要看是否有利于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发展。应急项目审计既要关注应急项目的直接效益, 也要关注地区的长远效益和社会与环境效益。通过审计可以揭示和纠正应急项目分配和使用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只顾暂时的一点实惠、不考虑以后的现象。重点关注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造成的应急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损失浪费现象, 并通过专门的绩效评估对应急项目管理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促进项目资金的合理配置。

3.审计方法。

(1) 实施“全程审计”, 关注“跟踪审计”, 全面评价应急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全程审计”是指从应急项目的预算、启动、执行直至结束的每个环节都有审计人员的参与。曹润林 (2008) 认为仅靠事后审计无法实现效益审计, 应建立一套有效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机制, 使审计机关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和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的构成、规模、投向、运用等基本情况, 从而实现效益审计。美国审计署也指出, 为了规避舞弊等行为, 审计人员应坚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审计。“跟踪审计”是指审计结束后, 应该加强应急项目审计的后续工作,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审计成果, 另一方面能全面、真实地评价应急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后续跟踪审计除关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及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外, 还应加强对应急项目资金投入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跟踪审计, 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全面评价使用绩效。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应查明原因, 根据被审计单位执行不力或审计建议不切合实际等不同情况, 督促被审计单位严格执行或者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2) 实施综合审计, 即坚持应急项目审计与其他审计相结合。梅淑远和王海燕 (2005) 指出, 专项资金审计方法应包括多重结合法。专项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或其他审计项目有机结合, 便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发现、跟踪线索, 查证事项。由于应急项目涉及的资金大, 涉及的部门、单位广, 审计工作量大、情况复杂, 因此, 对应急项目除专门组织专项审计 (或审计调查) 外, 还应结合开展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应急项目资金主管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应注意检查应急项目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应急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还应关注应急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科学、规范等, 以保证受灾公众的利益。喻青和吴卓军 (2008) 认为应将专项资金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审计等相结合, 由此可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3) 实施审前调查, 规避风险。刘家义 (2004) 指出, 绩效审计应与审计调查密切结合。审计调查不同于一般的调查研究, 是用审计的方法、标准、要求搞调查研究。这种方法的实践效果很好, 一些重大项目如机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都要进行审计调查。所以, 在绩效审计中应当广泛应用。同时, 将审计与审前调查密切结合, 不仅查得深、分析透, 而且范围广、工作主动。由于应急项目涉及的资金大, 涉及的对象多, 因此对于资金管理、使用的真实、合法等方面的问题, 以及严重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的问题都应采取审计调查的方式。蔡建新和郁志良 (2006) 指出, 审计调查可以极大地节约审计资源,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增加审计的可信度。

4.审计报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审计报告内容一般包括:标题;目录;被审计单位背景介绍;审计项目审计情况 (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 ;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处理意见;审计结论;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反馈等。美国审计总署规定绩效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审计结果;审计建议;审计遵守的准则;重大不合规现象和滥用行为;违法行为;管理控制的缺陷;被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人员的发现、结论、建议和采取的措施所表示的看法;审计人员确认的重大管理成就等。马伟杰和赵宝柱 (2005) 结合国外绩效审计报告提出我国绩效审计报告应该包括:摘要;被审计事项的背景;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审计发现情况;审计结论;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意见;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笔者认为, 应急项目审计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标题、目录、被审计应急项目情况简介、应急项目审计实施情况、应急项目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反馈、对后续应急项目审计的建议、签章和日期。

其中, 在应急项目审计实施情况中应说明应急项目审计的目标、范围、审计方法, 以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并详细说明被审计项目存在的不经济、非效率的行为及现象, 分析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在应急项目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中, 提出审计建议时要明确三方面的内容:使用者;被审计单位需要改进管理的内容;提出建议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反馈要说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所提处理意见是否赞同、对审计处理意见的接受程度、对履行审计处理意见的安排等内容。当被审计单位与审计人员有不同意见时, 也应该说明理由。

摘要:国家审计署执行政府审计, 对国家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而应急项目的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 应急项目审计的重任势必落在审计署的肩上。虽然审计署已经实施了一些应急项目审计, 但目前国内仍无应急项目审计的理论体系, 本文希望通过借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应急项目审计的经验, 构建我国应急项目审计框架, 为具体工作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政府审计,应急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参考文献

[1].梅淑远, 王海燕.审计专项资金的方法.审计月刊, 2005;9

[2].申书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成研究.财政研究, 2003;7

[3].刘家义.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审计研究, 2004;6

[4].吴国萍.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审计研究, 2005;2

[5].蔡建新, 郁志良.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1

篇4: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材料

【关键词】 审计;质量控制;思考

在审计被企业普遍引入企业管理的情况下,审计质量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提高工程审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使审计更好的服务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一、工程项目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一)项目审计申请

在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工程主管部门要根据项目完工资料的情况,及时向审计部门提交项目审计申请表,以便审计部门根据手中的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安排具体审计时间,保证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二)提交竣工资料

在审计部门根据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后,工程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应及时提交相关的工程竣工结算资料。在提交工程项目竣工资料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1.工程项目资料要齐全。如果资料准备不齐,会造成审计项目残缺,最终导致确定的送审金额和项目实际金额不一致。

2.送审工程项目资料需经工程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审核。 在工程审计中,如果送审资料不经主管部门审核,可能导致送审资料不真实。

(三)审核送审资料

审计部门在收到相关工程项目竣工结算资料后,即可安排项目审计人员对送审的资料进行核对,掌握送审资料情况,并根据相关的审计规范和要求确认和录入审计数据,完成资料审核和资料录入工作。

(四)工程现场查勘

在对送审资料进行审核后,根据资料审核情况,对有疑问或者竣工图纸模糊的项目,根据一定的比例对现场进行查勘,核实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确认审计数据

在对现场进行查勘后,根据现场查勘的情况对资料审核的结果进行更正和确认,并出具最终的的工程审计定案表。

(六)签字确认定案

在最终工程审计定案表后,由相关各方对定案表进行确认,若有疑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若没有疑问由相关各方在工程审计定案表上签字确认,作为最终审计结果的依据。

(七)出具审计报告

在工程审计定案表确认后,审计人员根据定案表的最终审计结果出具工程项目审计报告,并将审计报告提交送审单位作为工程最终付款的依据。

二、工程项目审计中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工程项目审计实务来看,影响工程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排除认为的影响因素,从竣工结算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竣工结算资料不真实

从审计实务来看,由于利益上的驱动,在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会力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施工方就会想方设法在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上做文章,常用的手段就是虚增工程量,通过虚增工作量增加项目结算金额。

(二)隐蔽工程资料不齐全

在工程项目中隐蔽工程很多,根据规范要求对隐蔽资料必须要有相关的签证手续作为证实工程真实性的依据。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隐蔽资料手续不全的情况存在,导致对工程真实性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得在审计中有时候不得不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开挖,以验证项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施工图纸设计不清晰

在工程项目审计中,如果相关的竣工资料不够详细,施工图纸尺寸标示不够精确,不能充分的反映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会导致审计师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工程签证手续不严谨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需要签证的项目,随工人员或者监督方必须经过核实施工项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后才能在签证单上签字确认。但在现实情况中,由于有的项目随工人员或者监督方责任心不强,有些没有经过核实的工作量也在签证单上签字确认,导致项目签证不能反映项目的真实情况。

这两张表反应的数据是在某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的竣工结算资料数据等和实际不相符的问题。

从上表来看,竣工结算资料数据和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如果在审计中不能通过现场勘察发现上述问题,必然导致审计报告不能反应该项目的真实情况。

从上表来看,该绿化工程项目的结算资料工作量和实际工作量出入很大,签证金额和实际发生金额出入也较大,如果按照结算资料结算工程款,甲方将多付工程款将近20多万元。

三、影响审计质量因素的原因分析

(一)施工单位缺乏诚信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单位为了能够得到项目而刻意压低竞标价格,在得到项目后再想办法来弥补竞标价过低的情况。在利益的驱动下,导致了施工单位以丧失应有的商业诚信来弄虚作假。

(二)工程项目缺乏监督

在工程项目中,监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单位为了节约相关费用,没有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安排随工人员或者聘请监理公司作为第三方参与项目的监督,由于管理不严导致了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中舞弊。

(三)随工人员缺乏责任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甲方的随工人员对工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如果随工人员工作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对没有经复核的工作随意签字确认,可能会导致必需的项目流程缺失和虚增项目预算。

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审计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在项目施工上,注重对施工队伍的选择

选择好施工队伍,对保证施工质量,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队伍地选择上,应根据以往的施工情况和经验进行信用评估,对于评估情况不达标的的应坚决排除在外。选择了信誉好的施工队伍,就基本能保证在工程施工中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提供真实准确的竣工结算资料。

(二)在项目管理上,让第三方参与工程项目管理

第三方作为独立中介,信誉良好的第三方能在坚持公平和公正基础上,较好的替甲方对项目把关,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签证和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第三方能够凭借他们的长期积累的经验做得更好。

(三)在人员配置上,加强对现场随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由于随工人员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甲方应加强对工程随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具备基本的随工管理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对所确认的工作负责,保证工程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在审计方法上,把现场查勘作为重要的审计步骤和环节

通过现场查看情况和工程竣工结算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送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剔除其中不真实的部分,保证审计能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篇5:某某审计局绩效审计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江苏省审计厅关于开展“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的意见》要求,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研究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学习,提升绩效审计理论水平

近年来,我局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绩效审计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水平。一是学理论。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理论学习,在全体审计人员中形成“掌握绩效审计本领,当好审计监督卫士”的氛围。二是请专家。邀请上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行家来我局指导绩效审计实务,进行绩效审计案例分析,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办培训班。举办由全体审计人员参加的专题绩效审计培训班,通过培训,在审计人员中,树立绩效审计的理念,明确绩效审计的方法,探讨如何建立绩效审计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为“实战”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四是走出去。选派审计业务骨干参加中国审计学会组织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班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理论传授给审计人

(三)突出重点,探索多种绩效审计模式

一是积极探索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模式。今年,我局以全省开展的“效益审计推进年”活动为契机,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深层次地研究探索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对***区2007年至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进行了绩效审计。通过绩效指标分析,认为该项目既丰富了农产品市场,带动了养殖户增收,又促进了农业增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同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项目计划执行;重视环保工程建设,提高项目综合效益;加强资金跟踪督查,保障资金安全有效;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带动更多农民增收”等审计建议,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促进和提高了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是积极探索建设资金的绩效审计模式。按照**区政府明确的“凡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需经审计部门审计,方可结算”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审计的范围和覆盖面,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工程资金的绩效审计模式,探索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经验和做法,出台了《**区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监督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提升政府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从项目的立项环节、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环节入手,重点监督检查项目立项决策程序是否合规;项目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

道路通达工程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5大类17个问题提出了审计建议,并对每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效益进行了审计评价。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后形成专题整改报告。我局审计人员撰写的《农家书屋建设“一多两少一高”现象浅析》、《送电影下乡形式和内容亟待创新》等审计信息收到了区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建议的效果和影响力。

(四)搭建平台,开展绩效审计业务交流

一是开展“传经送宝”绩效审计实务交流活动。由开展绩效项目审计组长“现身说法”,讲解绩效审计的方法、内容,对审计报告进行解读,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提高审计质量。二是开展“全员评报告”活动,即对审计报告审定时,召开全局业务人员大会,由审计组介绍审计实施情况、报告内容和绩效情况,再由审管科发表审理意见,其他同志对报告内容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最后由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点评。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审计人员的参与质量点评的积极性,也是对大家工作质量的检验、评判和鞭策,形成了人人谈绩效、个个提建议的氛围,为提高审计工作和报告质量提供了动力。三是开展绩效审计理论研讨活动。结合贯彻《江苏省审计厅关于开展“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的意见》,组织绩效审计论文征集活动,共收到论

(一)牢固树立绩效审计的理念。近年来,我局一直把绩效审计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积极探索、研究、实践绩效审计,将绩效思路引入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把绩效审计的范围扩大到每个项目。年初召开绩效审计工作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在全体审计人员中树立审计监督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服务的理念,建立审计“问责、问效”机制,把审计监督贯穿于服务政府宏观决策、服务政策落实、服务被审计单位上来。召开绩效审计推进会以及绩效审计总结会,就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体会、经验、成果和遇到的困难等内容进行总结交流,坚定信心,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二)创新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在审计转型阶段,绩效审计是个全新的审计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审计方式,只有思路对头了,方向找准了,方法得当了,才能实现大进步,才会推进审计事业大发展。一是在审计层次和水平上求突破。做到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围绕解决系统问题开展审计工作;要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学习、了解和把握,这样审计工作才能干到点子上,产生事半功倍效果。二是在审计质量上求突破。要完善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明确审计工作各环节的目标和质量要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另一方面,要引进审计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审计一线队伍中,以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化、全面化,促进绩效审计质量的提高。第三要建立审计资源人才库。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建设部门、环保部门等各方面专家加入审计工作,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篇6:审计质量控制经验交流(共)

新准则的颁布实施,不仅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的职业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而且对审计的整个流程以及流程中每一个环节所要遵循的标准和指导性内容作出了明确规范;不仅对审计行为作出了明确规范,而且对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所必须遵循的审计职业道德也作出了明确规范。其核心就是要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水平,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建设性作用,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结合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一、规范操作,过程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规范,将质量意识贯穿于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记录、出具审计报告等全过程。

(一)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调查了解和编制审计方案是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新准则中不再把审前调查单列一个阶段,而是将其也作为了审计实施的一部分,对这一过程的描述也变成了调查了解,但并不影响其在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意义,新准则第五十七条用“应当”这个约束性词汇规定了要进行调查了解,并在下面的条款中进一步明确了调查了解的内容和着眼点,因此,审计过程中要注意切实加强调查了解,充分研究法规和政策,从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舞弊动机和内控缺陷等方面入手,抓住被审计单位问题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安排审计,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做好充分准备,更为实施审计打好基础。

审计实施方案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依据,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审计实施方案要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要科学地规划审计步骤和审计思路,确定审计具体目标、重要审计事项和审计风险,由于制定方案是在正式开展审计之前,调查了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实施审计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之前的判断和评估与实际情况不符,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持续关注已作出的重要性判断和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是否恰当,及时做出修正,并调整审计应对措施,在此需要特别注意调整的频率和幅度,如果调整过于频繁或过于随意,很有可能成为降低审计质量的窗口。

(二)审计取证和审计记录

审计取证和审计记录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整个审计过程就是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终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的过程。要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质量,使审计工作底稿所反映的重要事项和查出的问题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审计工作底稿必须有相应的审计证据作支持,为了使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会计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能够形成具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专业技能,采用多种审计技术方法收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并编制成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

新准则取消了审计日记,但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的宗旨却并未因此发生任何的改变,通过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重要管理事项记录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质量控制,特别是第一百零五条中关于“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均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通过完整记录审计活动的全过程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三)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所有审计程序和内容的综合反映,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组重要环节,反映了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及其评价意见,反映了查出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的意见,并且提出改进和规范的意见和建议。审计报告要客观公正、事实清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性要准确,评价要符合实际。报告要求要素完整、结构合理、表述准确,用词恰当。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关键是真实性和完整性,要如实反映审计所查出的问题。此外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真征求和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加强监管,分级控制

一是责任到人,分工负责。新准则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并在一百七十五条至一百八十六条明确了审计质量各环节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形成相互衔接的责任链,审计质量控制是所有人员参与的、涉及审计实施各个阶段的管理,从审计组成员到审计机关负责人的每一环节责任人都要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坚持把每一个环节逐项细化,落实到人,责任到人,确保整个审计项目的各个质量控制点没有任何的疏漏和不当。

二是抓好督查落实。审计机关质量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督办和检查,保证工作有序开展。要按照审计方案制定的审计内容及重点,审计实施时间、审计目标进行督促检查。业务部门和审计组要加强审计现场管理,重点检查审计取证和审计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严格执行审计审核制度,建立健全审计组长、业务部门负责人、专职复核机构三级审核制度,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在此要特别提一下审理制度。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审理制度得以推广。实行审理制度,与原有复核制度相比,业务部门与审理机构的责任划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审理机构负直接责任,业务部门负间接责任。但是在强调审理机构责任的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出现审计人员觉得反正审理人员发现不了问题,审理人员要最终承担责任,自己可以不负责任的情况,那样的话就可能导致整个审计质量的下降。因为审理人员无论如何都不如一线审计人员了解情况。因此,一方面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不仅要审理项目审计结果,而且要关注项目审计过程;另一方面,业务部门也要强化质量和责任意识,在业务部门和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使审计质量切实得到保证和提高。

三是把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评优紧密联系起来。新准则第一百九十四条要求审计机关对其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实行审计业务考核制度,考核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一旦纳入考核,势必引起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也给评审机构客观公正地评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另一方面可选取有可比性的项目组织集中交叉评审,将评审情况作为考核依据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篇7: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经验交流材料

我院始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为以骨科为重点,集科研、教学、临床为一体的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年门诊量达20多万人次,医疗范围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全国组织工程(骨伤)三级实验室。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文明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和“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们在市内审协会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院党委的中心工作,以“管理+效益”为主题,大胆创新、主动转型,初步建立了“堵、纠、促”三位一体的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机制,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和审计质量等指标均列XX市内审系统前茅。仅三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35个,提出合理化建议76条,促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22项,核减工程投资1200多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112万元,避免损失浪费1243万元。审计科自建立以来连年被评为“市内审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被省内部审计师协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和创新经验的内审机构”。

一、坚持“三突出”,选准着力点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院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政府管理,财政供养,变为了今天的政府宏观指导,自主经营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切实提升监督效能,我们内审人员通过反复学习和深刻思索,决定把工作定位在以管理和效益为核心,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重点的思路上来,突破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和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在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促进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潜能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以“堵漏洞、纠违纪、促决策”为目标,把单位的内部控制从整体上划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行为和内部控制决策三大块,因“块”制宜地确定工作着力点。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突出在“堵”上下功夫,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医院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权责明晰、纪律严明、完整连贯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们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深入地查找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建章立制,堵塞跑、冒、滴、漏。如在后勤物资和医疗器械采购审计中,我们按照采购顺序,对采购的申请、审批、采购、验证、入库和出库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发现后勤物资采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供应商选择不严格。由于负责采购和验证的人员把关不严,造成采购物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参次不齐和性价比低的问题,其中被褥等物品竟然发现了部分黑心棉现象。二是物资管理不到位。有的物资因未指定专人管理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冒领、损毁甚至被盗等问题时有发生。医疗器械采购发现的问题有:采购计划不合理。总务科没有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和库存平衡制订计划,致使库存过量,不仅占压了大量资金,而且部分积压严重的医疗器械因更新换代被淘汰浪费。违反规定选择供应商,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以权谋私,采取多级供应商供货的手段将亲属设为供应商,极大地损害了医院的利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剖析根源,先后查找出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失控点27个,提出整改建议19条。审计报告提交后,院领导采纳审计建议,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撤换,同时修订完善有关制度11项,通过规范完善采购招标机制,医院当年节约采购资金470多万元,间接为患者减轻负担380余万元。三年来,我们先后查出内部控制制度失控点44个,提出合理化建议31条,促进建立健全有关制度22项,促进增收节支1442万元。

(二)内部控制行为审计突出在“纠”上做文章,及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内部控制行为是内部控制运行的保证,在审计中,我们注重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人员的不法行为,确保医院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有效地运行。近年来,医院为改善医疗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包括新建病房大楼以及对原有三幢门诊和病房大楼的装修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院领导要求基建科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审计科对施工及结算情况负责监督。我们采取“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后期跟踪”的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审计。在工程筹建前期,提前研究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对使用材料、施工标准、结构布局等详细把握。在施工阶段,坚持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工程竣工后,全面搜集整理工程资料,狠抓结算审计,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如我们到工地测量时,发现有的工作量施工方和我方工作人员说法不一致。对此建议院领导临时建立了科室主任施工监督责任追究制度,设置了维修工程记事计时单,由审计科发给施工方,施工方将维修内容详细记录在记事单

我院始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为以骨科为重点,集科研、教学、临床为一体的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年门诊量达20多万人次,医疗范围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全国组织工程(骨伤)三级实验室。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文明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和“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们在市内审协会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院党委的中心工作,以“管理+效益”为主题,大胆创新、主动转型,初步建立了“堵、纠、促”三位一体的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机制,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和审计质量等指标均列XX市内审系统前茅。仅三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35个,提出合理化建议76条,促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22项,核减工程投资1200多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112万元,避免损失浪费1243万元。审计科自建立以来连年被评为“市内审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被省内部审计师协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和创新经验的内审机构”。

一、坚持“三突出”,选准着力点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院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政府管理,财政供养,变为了今天的政府宏观指导,自主经营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切实提升监督效能,我们内审人员通过反复学习和深刻思索,决定把工作定位在以管理和效益为核心,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重点的思路上来,突破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和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在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促进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潜能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以“堵漏洞、纠违纪、促决策”为目标,把单位的内部控制从整体上划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行为和内部控制决策三大块,因“块”制宜地确定工作着力点。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突出在“堵”上下功夫,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医院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权责明晰、纪律严明、完整连贯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们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深入地查找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建章立制,堵塞跑、冒、滴、漏。如在后勤物资和医疗器械采购审计中,我们按照采购顺序,对采购的申请、审批、采购、验证、入库和出库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发现后勤物资采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供应商选择不严格。由于负责采购和验证的人员把关不严,造成采购物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参次不齐和性价比低的问题,其中被褥等物品竟然发现了部分黑心棉现象。二是物资管理不到位。有的物资因未指定专人管理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冒领、损毁甚至被盗等问题时有发生。医疗器械采购发现的问题有:采购计划不合理。总务科没有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和库存平衡制订计划,致使库存过量,不仅占压了大量资金,而且部分积压严重的医疗器械因更新换代被淘汰浪费。违反规定选择供应商,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以权谋私,采取多级供应商供货的手段将亲属设为供应商,极大地损害了医院的利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剖析根源,先后查找出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失控点27个,提出整改建议19条。审计报告提交后,院领导采纳审计建议,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撤换,同时修订完善有关制度11项,通过规范完善采购招标机制,医院当年节约采购资金470多万元,间接为患者减轻负担380余万元。三年来,我们先后查出内部控制制度失控点44个,提出合理化建议31条,促进建立健全有关制度22项,促进增收节支1442万元。

(二)内部控制行为审计突出在“纠”上做文章,及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内部控制行为是内部控制运行的保证,在审计中,我们注重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人员的不法行为,确保医院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有效地运行。近年来,医院为改善医疗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包括新建病房大楼以及对原有三幢门诊和病房大楼的装修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院领导要求基建科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审计科对施工及结算情况负责监督。我们采取“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后期跟踪”的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审计。在工程筹建前期,提前研究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对使用材料、施工标准、结构布局等详细把握。在施工阶段,坚持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工程竣工后,全面搜集整理工程资料,狠抓结算审计,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如我们到工地测量时,发现有的工作量施工方和我方工作人员说法不一致。对此建议院领导临时建立了科室主任施工监督责任追究制度,设置了维修工程记事计时单,由审计科发给施工方,施工方将维修内容详细记录在记事单

上,经科主任审签后方能交审计科复核结算。这项措施实行后,仅科主任把关就削减高估冒算额158万元。再如在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基础挖土签证审核中,发现上报单价达到60元/立方米,这样的单价运距应在十八公里以上。我们会同负责此项工作的基建科按照运土路线查找,结果发现施工单位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段,在共同确认的地点只卸过一次土,其它的都在别处,仅此一项就核减工程造价260多万元。三年来,我们先后制止和纠正内部控制违纪违规行为137人次,核减工程造价1200多万元,避免损失浪费1243万元,由于质量过硬,医院新病房大楼获得了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泰山杯”奖。

(三)内部控制决策审计突出在“促”上动脑筋,积极向院领导建言献策。内部控制决策是内部控制成功的关键,事实证明,领导的科学决策都是在对相关情况准确、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订的。鉴于此,我们在内控审计中强化对审计成果的分析研究,为院领导当好参谋助手。整骨医院每年锅炉用煤数量较大,加上煤炭的及时供应是单位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因此多年来,院党委一直主张采用宽松的采购和结算方式。这个决策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带着疑虑我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坚持每天都到锅炉房做实地监督用煤数量,历时半个月取得了较准确的日耗用量,并根据不同的季节做了持续性的调查,确定出不同季节的日耗用数量;二是对煤炭价格进行了多方面的市场调查,从不同渠道进行了广泛的询价,取得了真实可靠的市场价格;三是对采购的燃煤在进单位前现场过磅和检测。通过以上措施发现了煤炭从采购价格到质量、数量存在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向院领导提交了一份有理有据有可操作性建议的专题报告。院党委采纳建议对锅炉用煤实行改革,建立了4项内控制度。实施后年节约资金70多万元。20xx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能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钢材价格将出现大幅度上涨的趋势,结合新病房大楼建设需要大量钢材的实际,我们向院领导提出了提前囤积钢材的建议,院领导经慎重研究,采纳建议提前购买了3000多吨钢材,事实证明,此举为医院节约资金600多万元。三年来,我们提出的审计建议90%以上都进入了院党委的决策,对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搞好“三结合”,努力提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水平

一是搞好内部控制审计与其他审计的结合。我们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是较高层次的审计,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内部控制审计的模式和路子也应有所区别。内审机构必须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和盲目照搬的做法,要吃透上级有关部门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从本单位实际出发,选准切入点,大胆尝试,稳步推进,定期总结,不断深化。探索初期,因各方面条件不够成熟,难以开展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我们就以财务收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等为依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拓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从20xx年起,我们在每一项常规审计中都适当融入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而且比例逐年加大,效果也越来越好,思路也越来越清,自20xx年起开始进行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并初步建立了“堵、纠、促”三位一体的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机制。

篇8: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探讨

1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五个环节”

1.1审计方案编制, 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

审计方案编制质量的好与差, 直接关系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与低。因此, 实施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要抓住源头, 从审计方案的编制入手。这一环节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要求包括:第一, 认真组织审前调查。为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 审计组应当对审计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编制及担负的主要任务;财务机构设置和经费供应渠道、分布及管理情况;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电子数据等有关会计资料;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文件等有关情况。第二, 详细编制审计方案。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依据;被审计单位名称和机构设置、使命任务、经费供应保障关系等基本情况;审计目标;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及其方式、方法和步骤;预定的审计工作起止时间;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审计档案归档责任人。审计组编写审计方案时, 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 审计方法和步骤的可操作性, 并对审计工作难度和审计风险作适当评估。第三, 确定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充分考虑各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1.2审计证据收集, 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

收集整理审计证据, 是审计工作最主要的内容。审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应该用于对审计证据的收集与整理。大部分审计线索也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这一环节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要求包括:第一, 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要满足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合法性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 有针对性地收集审计证据。收集审计证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以事实为根据, 如实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真相, 防止主观臆断, 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要经过分析、判断, 决定取舍, 确保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的相关性;收集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的相关资料, 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确保审计证据的合法性。第二, 审计人员收集实物证据时, 应当注明实物的所有权人、数量、存放地点、存放方式和实物证据提供者等情况。

1.3审计工作底稿编写, 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核心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当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它是审计组出具审计报告最直接的依据, 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核心。这一环节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要求包括:第一, 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财经违法行为或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 必须附有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对应多个审计工作底稿时, 应当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工作底稿后面, 并在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上予以注明。第二,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做到内容完整, 记录真实, 观点明确, 条理清楚, 用词得当, 字迹清晰, 格式规范;载明的事项、时间、地点、当事人、数据、计量、计算方法和因果关系必须准确无误、前后一致;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有矛盾, 应当予以鉴别和说明。第三, 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应当具有清晰的勾稽关系, 相互引用时应当注明索引编号。

1.4审计报告出具, 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表现

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工作的最主要成果, 也是审计项目质量最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环节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要求包括:第一, 审计组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 应当根据审计工作底稿, 撰写审计组审计报告, 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定稿后, 书面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审计报告有异议的, 审计组应当进行核实, 根据所核实的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第二, 审计部门应当召开办公会议, 听取复核意见, 审定并出具审计部门审计报告。第三, 审计部门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 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1.5审计档案整理, 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在要求

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 必须注重审计档案的整理。这也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在要求。这一环节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要求包括:第一, 归档的审计资料, 应当根据保存价值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以审计方案所确定的内容和事项为标准, 进行严格鉴别和挑选, 确保完整、准确、可靠。第二, 审计资料按照审计项目立卷, 一个项目可立一卷或者若干卷, 不得将数个项目合并立为一卷。第三, 案卷封面、文件目录、备考表要素填写应当规范、齐全。第四, 立卷责任人将审计资料归类整理、排列后, 交由审计组组长审查验收, 签署审查意见, 连同相应的电子文档一并移交归档。

2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五项措施”

2.1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质量考评标准

为了衡量审计项目质量的优劣, 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考评标准。审计项目质量考评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项目立项情况;审计方案编制、报批及落实情况;审计证据收集、整理、分析、复核情况;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和复核情况;审计报告复核、审定情况及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适用情况;审计程序及业务规范执行情况;审计业务文书拟制、签批情况;审计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审计意见、建议落实情况等事项。为了便于衡量和比较审计项目质量的优劣, 应当将考评内容细化为若干评价点, 再将各评价点进行量化。审计部门要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工作, 成立审计项目质量考评组, 结合年度审计工作任务, 制定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工作计划。考评结束后, 考评组应向被考评的审计部门通报质量考评结果, 考评结果反映了审计项目质量的基本情况, 应当作为审计部门和人员立功评奖的依据。

2.2完善审计法规制度体系

完善审计法规制度体系, 应当着眼于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全过程, 对审计项目质量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一是审计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制度、审前调查制度、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制度、审计承诺制度、审计回避制度等;二是审计实施阶段, 主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审核制度、审计日记规范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三是审计报告阶段, 主要包括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审计回访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奖惩制度等。随着军队审计理念的进步以及审计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提高, 审计制度应当能够不断推陈出新, 确保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2.3创造全员参与的和谐审计环境

创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倡导健康的审计文化, 有助于审计工作顺利且高效的展开。一是要做到领导垂范。审计部门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决心, 决定了其他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 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审计工作的受重视程度, 往往和领导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因此, 审计部门领导必须率先垂范, 站在部队管理看审计, 增强宏观全局意识。二是要做到全员参与。审计质量建设离不开全体审计人员的参与, 只有每一名审计人员都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全体齐抓共管, 才能做好审计质量控制。三是要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审计部门应当积极宣传审计法规, 扩大审计影响。要让单位全体人员, 特别是党委和首长在了解审计、认识审计的基础上, 进而重视审计、支持审计, 为审计项目质量建设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2.4建立一支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同理, 审计人员是军队审计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 是军队审计质量最直接的保证, 也是我军审计部门最为宝贵的资源。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结合军队审计工作实际情况, 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源头, 要积极解决审计队伍来源与知识结构性屏障。依托军队财经、工程、装备院校培训审计人员, 同时也可建立相对稳定的引进机制, 从地方审计院校、财经院校、工程院校引进财经、装备、工程等多专业审计人才, 形成审计系统人才稳定来源的长效机制。二是增能力, 提升应对复杂情况、解决棘手问题和驾驭工作局面的本领。通过在职培训、实践提高、任职资质考核和激励机制, 提升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努力造就一批高、精、尖骨干人才, 实现审计人才由传统经验型向智能科技型转变, 适应多样化经济活动监督形势要求。三是强素质, 建设思想作风过硬的审计团队。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锻造人, 切实增强审计人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奉献意识, 切实把军队审计人员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现代审计的贡献力上来。确立立党为公的好思想, 塑造求真务实的好品格, 树立清正廉洁的好形象, 保持开拓进取的新风貌。

2.5加强信息化审计手段应用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队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审计效率不断提高, 审计范围也随之扩大,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在军队审计质量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军队审计部门应当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增加投入、创新手段, 建立与国情、军情相适应的信息化审计手段,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审计新型工作模式。首先, 应加大审计信息技术和现代审计手段的开发研究投入, 逐步完善审计业务处理网络, 规范审计业务管理流程, 实现审计业务信息快速获取、准确传输、高效处理和实时跟踪, 加快审计业务处理速度。第二, 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新技术、新方法和重点、难点研究, 创建审计新的方式手段、新型工作模式, 实现审计效能的跃升。第三, 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使其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类软件, 适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第四, 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 规范审计行为, 明确审计责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励志演讲主题下一篇:珠宝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