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宁夏十大新闻

2024-08-27

2024年度宁夏十大新闻(共7篇)

篇1:2024年度宁夏十大新闻

2010年度宁夏十大新闻

一、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等中央领导考察宁夏

2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考察宁夏;3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考察宁夏;9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考察宁夏;9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考察宁夏。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共计十七位领导来宁夏,特别是一年之中,四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考察宁夏,这在宁夏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宁夏各族人民的关怀。

二、黄河金岸滨河大道全线通车

7月6日,黄河宁夏段402公里标准化堤防工程竣工,黄河金岸508公里滨河大道全线通车。两大工程的建成,将沿黄10个市县连为一体,建成了黄河全线以堤防工程为基础的距离最长、等级最高的滨河公路,创造了堤防建设史上的“宁夏模式”,标志着黄河金岸建设进入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全面加速时代。

三、“80后”民警海小平成为全国先进典型

7月12日,海小平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亲切会见海小平亲属和报告团成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海小平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希望广大“80后”民警向海小平学习。3月13日,同心县公安局预旺派出所“80后”民警海小平因连续加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24岁。在宁夏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对他的事迹非常关注,委托自治区领导专程看望了海小平亲属。自治区党委追认海小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公安部追授他二级英雄模范称号。6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 《生命如歌——追记宁夏同心县公安局民警海小平》。

四、中央对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调整

7月24日,全区领导干部会议在银川召开,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宣布了中央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张毅任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陈建国不再担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8月17日,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选举张毅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五、宁夏决定“十二五”期间把35万贫困群众迁出大山

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3年到5年时间,对我区中南部生活在不宜人居地区的7.9万户34.6万人进行生态移民搬迁,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搬迁人口涉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海原、同心、盐池、沙坡头9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六、宁夏开展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

8月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于8月至10月在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通过3个月的大学习活动,全区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深化了认识、解放了思想、转变了作风,集中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我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取得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七、宁夏成功举办首届中阿经贸论坛

9月26日至30日,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在银川举办,这是中国和阿盟国家经贸领域最高级别和最具影响力的多边、双边国际合作盛会,也是继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之后,我国区域性对外开放的又一新平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斐济群岛共和国总统埃佩利·奈拉蒂考,约旦哈希姆王国前首相宰哈比等出席开幕式,6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24个中央部委,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923家国内外企业,8000多人参会参展,展会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八、自治区党委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导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我区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开创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宁夏一般预算支出的70%用于民生

12月17日召开的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宁夏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270多亿元,占全区一般预算支出的70%。自治区政府10项民生计划30件实事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新农保比全国提前10年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养育津贴,解决了7000多名孤儿的生活困难;在全国首创廉租房配建制度,开工建设廉租房1.4万套、经济适用房1.8万套,棚户区改造9000多户。

十、宁夏 “十一五”期间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

12月17日召开的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一五”进行了“盘点”:“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区GDP(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

预计2010年GDP为1580亿元,增长13%以上,是198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45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全国第二十八位提高到第二十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西北第一。

篇2:2024年度宁夏十大新闻

一、总书记视察宁夏并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银川会议” 7月18日至20日,总书记视察宁夏并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视察了部分农村、乡镇、清真寺、移民村,宁浙工业园区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他强调,要奋力推进“三个着力”,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主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他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给宁夏各族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为全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二、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

12月28日,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产出油品庆祝仪式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项目区举行。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我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总书记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对项目建成投产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工程建设、生产运行、技术研发的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他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保证项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李克强总理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宁视察

2月1日至2日,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固原、银川视察调研,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宁夏各族人民送上新春祝福。继李克强总理之后,有2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宁视察。

四、“不到长城非好汉”被确定为宁夏精神

7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明确“不到长城非好汉”为宁夏精神。其核心是执着坚定、不畏艰难、负重自强、敢争一流;本质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敢于创造、敢于创新、敢于胜利,让全区发展得更好、让群众生活得更好;目的是激励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品格、奋发有为的状态,向实现“四个宁夏”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会议还通过了《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建设的意见》。

五、我区最大民生工程全面通水

10月8日,自治区覆盖范围最广(占全区20.2%)、受益人口最多(占全区26.2%)、建设最为紧迫的民生工程——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通水。工程将丰水区的泾河汛期富余水量调入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将解决我区原州、彭阳、西吉、海原4县(区)44个乡镇603个行政村113.53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工程自2012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40亿元,是宁夏水利建设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六、宁夏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1月15日,首列“中阿号”国际货运班列由银川南站驶向哈萨克斯坦曼格什拉克站,标志着宁夏有了首条直达境外的铁路货运通道。5月3日,阿联酋航空正式开通迪拜飞往银川及郑州的航线,银川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阿航在中国大陆*达的第四个目的地,也是在中国中西部开通的第一个航线城市。12月5日,固原至西吉高速公路和李家庄至泾河源高速公路建成并试通车运行,标志着宁夏所有县、市(区)城区全部通高速公路,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二个实现所有县、市(区)城区全部通高速公路的省份。12月27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举行T3航站楼竣工投运暨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启动仪式。T3航站楼按照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设计,银川机场通航城市已达63个,国际国内航线达71条,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50万人次。

七、自治区党委出台全面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的意见

12月22日至23日,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涵盖了管党治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性、规范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文件。

八、“开放的中国:从宁夏到世界”全球推介活动在外交部成功举办 3月2日,“开放的中国:从宁夏到世界”全球推介活动在外交部举办。这是外交部首次举行中国各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王毅部长说宁夏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希望各国使节和各国企业能同宁夏开展更多交流合作。158位驻华使节,91个国家和5个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以及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共500余人参加了推介活动。

九、景海鹏在天宫二号诵读宁夏学童寄语宁夏农作物药材种子“飞天”归来 11月3日,在50余万封太空信中,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首先诵读了我区中宁县宽口井希望学校春蕾女童合唱团学生的寄语。12月2日,在“家书载梦”太空信落地交接仪式上,航天英雄杨利伟向春蕾女童合唱团代表柯原赠送了景海鹏在太空中诵读她们信件的视频光盘。我区15类39个品种876.63克农作物和药材种子,参与了9月15日天宫二号和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两批次太空搭载实验后,与神舟十一号返回舱一同返回地球,11月22日出舱。

十、女片警侯金知28个微信群QQ群连接社区居民

篇3:2024年度宁夏十大新闻

2河北省出台我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制定,对促进建筑防水卷材质量提升、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作出详细规定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2014年4月16日,河北省质监局、河北省工信厅、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环保厅和河北省建筑防水工程协会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促进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是第一个由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制定,对促进建筑防水卷材质量提升、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作出详细规定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意见》对有关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的各个方面和细节都作了全面指导和规定,既是对河北省建筑防水卷材行业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又是具体的行动指南。《意见》的出台,是河北省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必将有效促进河北省建筑防水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3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正式加入国际屋面联合会(IFD),并率团参加第62届年会和国际青年屋面工人职业技能大赛,标志着中国与国际屋面防水行业的融合。6月3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受邀正式加入国际屋面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Roofing Trade,简称IFD),成为其合作伙伴一员。IFD成立于1952年,会员遍布25个国家及地区。IFD每年年会期间安排一次屋面行业盛会:逢单数年,举办IFD屋面工程颁奖大会;逢双数年,举办IFD世界青年屋面工冠军赛。11月16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代表团一行10人,赴罗马尼亚参加IFD第62届年会和国际青年屋面工人职业技能大赛。北京东方雨虹选派两名青年工人代表中国参赛;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向IFD大会提案:中国拟主办2018年IFD大会和国际青年屋面工人大赛。

4住建部出台系列文件,规范与指导建筑业市场化发展与改革,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7月1日,住建部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内容包括:开放市场,坚持放管并重,消除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全国建筑市场体系;创新和改进政府对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市场和现场联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住建部又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连续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两年中的六大工作任务:一是全面落实五方主体(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二是严厉打击建筑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行为;三是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四是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五是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六是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住建部以空前的力度推进建筑工程质量提升和建筑业改革,措施到位、具体、实际,足见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建筑业有望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

5《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发布,全国建筑渗漏情况严重。7月4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据报告显示:本次抽样调查涉及全国28个城市、850个社区,共计勘察2 849栋楼房,访问3 674名住户。抽样调查建筑屋面样本2 849个,渗漏率95.33%;抽样调查地下建筑样本1 777个,渗漏率57.51%;抽样调查住户样本3 674个,渗漏率37.48%。上述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建筑渗漏情况相当严重。对此,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分析指出,行业产能过剩形成的“黑色产业链”是导致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的根源;祛除建筑渗漏顽疾,需动员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6卓宝科技推出“零缺陷”防水系统,联手保险公司,承诺“一旦渗漏,双倍赔偿”,开启了国家着力推动建筑业市场化发展与改革新背景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新模式。7月10日,卓宝科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零缺陷”防水系统上市新闻发布会,宣布公司联手太平财险为“零缺陷”防水系统投保,采用该系统的防水工程,凡属产品质量或施工原因造成的渗漏,“一旦渗漏,双倍赔偿”。随后不到半年,卓宝在全国各地举行了20场巡回路演,向用户推广其“零缺陷”防水系统。该防水系统涵盖了防水工程设计、材料品质、施工管理、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对质量的严密把控,筑起一道道防线;同时又在风险保障上实现创新,引入了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模式。对防水工程实行质量保证保险,在防水行业卓宝虽然不是首家,但此次卓宝联手保险公司专门设计的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在做法上有两大创新点:一是针对特定的系统,保证保险是其“零缺陷”防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5年保证期内,保险公司的“双倍赔偿”加卓宝的“保修”,风险保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7中国建筑防水行业首部年鉴问世,成为国内外了解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重要窗口。行业从此也有了记录发展足迹和成就的史志性公开出版物。2014年8月,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主编、《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承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建筑防水行业首部年鉴———《中国建筑防水年鉴(2012—2013)》正式问世。全书注重实用性、资料性、史志性,共分12个篇章,654页,130万字,系统、详实地记录了2012—2013年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足迹和取得的成就。首部年鉴的问世,结束了行业无年鉴的历史。作为行业重要的史志性资料,《中国建筑防水年鉴》将成为国内外了解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重要窗口,还将为研究行业市场趋势、了解行业法规政策、反映各地行业发展状况、指导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

810月23日,《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版)发布,规定北京将于2016年清除所有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企业。依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工信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经信委、市环保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预计到2016年底,北京市关停退出的工业污染企业将达1 200家,而且全部就地关停,绝不向外省市输出污染,其中包括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企业。《目录》的发布,表明政府重典治霾、还民蓝天的决心。随着政府“蓝天”行动的推进,企业的环保压力日益加大,昭示建筑防水行业在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必须直面污染问题、重视环保,不仅要研制和开发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品,还要实现生产的无污染化。

9“建筑防水行业辉煌30周年”庆典在京隆重举行,全面回顾了行业走过的辉煌30年历程。1984年,《中国建筑防水材料》杂志、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苏州防水材料研究设计所相继创刊与成立,标志着中国防水行业的正式形成。为回顾我国建筑防水行业走过的30年历程,追忆、感恩对建筑防水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行业先驱,激励后人开创建筑防水事业新的辉煌,12月7日下午,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国建材科研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三家单位联合在京隆重举办了“建筑防水行业辉煌30周年”庆典。庆典上进行了隆重的十大奖项颁奖仪式,张永定、杨步然、费小弟、李卫国、邹先华、陈伟忠等6位改革开放以来防水行业两代企业家的杰出代表荣获“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奖;李承刚、叶林标两位为防水事业耕耘了一辈子、功勋彪炳防水技术进步史册的行业泰斗荣获“终身成就奖”。

篇4:2014年度卫生十大新闻

新闻回放:

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县名单公布,国家级试点县从原来的311个增至1011个,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和5亿人口。各试点县级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等综合改革的全面启动,向着把90%的患者留在县域内就诊的医改目标迈进。

4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人社部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同日召开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的重要批示:要继续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下足工夫,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3篇大文章,用中国式办法着力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指出,要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着力点,持续不断地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健康保障上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6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抓好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落实的通知》,要求年内启动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标准研究等10项改革任务,完成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20项改革任务,确保各地、各有关部门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抓手、可监督、易考核。

10月下旬,国务院医改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有国家试点县的29个省份开展专项督查评估。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缓慢、改革任务落实不扎实的省份,督查组督促进行整改。

点评:

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服务9亿农村居民,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把90%的患者留在县域内就诊医改目标的核心举措。

2分级诊疗制度寻路,完善推进需强力支持 期待分级诊疗更接地气

新闻回放:

2014年全国两会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分级就诊、有序就医格局,成为今后医改的重要目标。

此后,各地先后印发有关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青海省力图通过强化转诊审批流程实现患者下沉,浙江省订出时间表分批在省内推行分级诊疗,湖北省则制定首批12个专科113种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指南。在此过程中,医疗、医保、宣传等各种手段相互配合,建立医联体、医保报销杠杆撬动、强基层等诸多举措,瞄准的都是实现患者的有序流动,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格局。

点评:

分级诊疗并非2014年才进入公众视野。早在两三年前,北京、上海、镇江等地构建医联体的初衷,也是实现患者的有序流动。之后医保部门的加入,赋予分级诊疗改革更多实质的内涵。比如,基层人才的培养、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分级诊疗的关键;医保付费制度改革,是调整就医流向的重要杠杆;医联体的组建需要利益纽带,必须涉及运作机制、补偿机制及人事管理制度的调整等。遗憾的是,这些改革在多数地区还难以形成合力,分级诊疗的脚步也始终受制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一项改革举措,分级诊疗要真正实现突破,还要寄望于各项医改措施的整体配套推进。

3国家版低价药品清单,为药品保障机制探索新路径 破解低价药“一药难求”

新闻回放:

“鱼精蛋白、复方甘草片、麻醉药氯胺酮……这些价格低、效果好的经典老药都去哪儿了?”廉价老药短缺的消息,不时出现在媒体上,一直以来都引人关注。在原料价格、土地成本、人力费用、设备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加之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取”的倾向,使得部分企业不得不放弃“不赚钱”的药品或缩小产能,导致低价药“一药难求”。

为解决低价药供应不足的问题,2014年4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国家发改委制定国家低价药品清单,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自主定价,各省(区、市)直接挂网采购。

5月8日,一份包含533个品种(1154个剂型)的国家低价药品清单浮出水面。国家发改委于当日发布《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设定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并明确因成本、价格或用法用量变化导致日均费用发生变动的品种,要及时进入或退出低价药品清单。截至9月,全国31个省(区、市)均按要求公布了省级低价药品清单,并陆续启动常用低价药品直接挂网采购工作。

点评:

制定低价药品清单,是发挥市场“无形之手”调节作用的有益探索。在政策目标设想下,适度放开药品价格有望重振企业生产积极性,为公众用药可及性再添保障筹码。然而,在积极评价制度设计的同时,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地方招采机构在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破除“降价”为主的惯性思维,打破“一刀切”式的招标方式,针对不同药品实行分类采购。其次,应认识到放松价格管控只是保障药品供应的其中一环,在原料生产、注册审批、采购供应、临床使用、质量监管等多个环节,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再次,确保药物可及只是保障老百姓有药可用。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前提下,如何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如何提高我国医药的创新研发水平,让老百姓拥有更多战胜疾病的“武器”,如此种种,诸多挑战还需政府积极面对。

4医教协同,创新临床人才培养模式 “好医生”培养有了新路子

新闻回放:

卫生人才队伍总体质量不高、结构有待优化,合格临床医师不足等突出问题已成为深入推进医改的瓶颈。针对当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卫生计生部门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在全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临床医学教育制度进行综合改革。

nlc202309011853

2014年11月2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意见》首次提出,建立人才培养与卫生计生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强力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培养均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取消七年制,明确提出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主线由此明晰。

点评: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是深化医改的必然要求。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会看病、看好病、群众满意和信赖的医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培养更多让群众信赖的好医生充实到广大基层,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规范的医疗服务,离不开卫生、教育等多部门的协同努力,更需要财政、人事等部门的配套支持。

5出台多项举措,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打防并举”遏制涉医犯罪

新闻回放: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暴力伤医案件频发问题,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署紧急提案,引发广泛关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继2013年年底11个部门打出“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重拳之后,2014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将被依法严处。

5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和司法部3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

7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司法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部门召开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大力推进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建设,用制度帮助医院摆脱医疗纠纷困扰。

点评:

遏制涉医犯罪,创造安全执业环境,防范激化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多项“组合拳”的打出,让人们看到了化解这一沉重社会话题的希望。

越来越多的部门加强了配合。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不是医疗卫生一家之事,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介入,有利于引导和营造通过合理渠道解决医疗纠纷的社会氛围,切实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破解医疗纠纷频发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有赖于深化医改。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应,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消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性,使医患双方及医保有共同的利益指向,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医患和谐。

6控烟条例草案出台,国家层面首次有了控烟法规 控烟立法迈出一大步

新闻回放:

2006年1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此后的8年,政府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立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等方面均无突破性进展,也未能满足《公约》要求。

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发布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舆论普遍认为,送审稿一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成为国家层面最严控烟条例,也是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贴近的法规。

点评:

送审稿的制定,无疑是将控烟纳入法治轨道的重要举措,值得点赞。但欢喜之余,也要看到,在我国的法律效力等级中,法律是最高级,其次是国务院行政法规。因此,控烟人士强烈呼吁,借送审稿之势,推动《广告法》中就烟草广告条款作出相应修改。

此外,从几易其稿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可以看出,控烟阻力不可小觑。此时认为控烟已迎来拐点,为时尚早。但正如控烟人士所言,作为控烟进程中的里程碑,送审稿毕竟迈出了一大步。

7三十载打磨,中医药立法走到前台 为传统医药谋更好未来

新闻回放:

在经历31年的打磨之后,2014年7月24日,国在经历31年的打磨之后,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医药立法首次走到前台。

1983年,中医药立法倡议首次提出。2003年,国务院颁布《中医药条例》。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医药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的二类项目。2009年,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11月,原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于2012年1月向有关机构和专家发文,征求对草案送审稿的意见。

在世界范围内,针对传统医学的法律保护已经相当普遍,对我国形成倒逼机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已有54个国家制定了与传统医学相关的法案,有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案。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社会各界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单辟传统中医师类别并进行备案制监管,被认为挑战了《执业医师法》,如何对其进行考核鉴定也让人疑虑;如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可以自种、自采、自用地产中药材,被认为跳出了《药品管理法》的规制,在用药规范上出现了空白地带。

点评: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各方广泛讨论,有争议,也有共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共识是: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在保护公众健康方面的作用,需要在法律层面得到确认。争论本身就是智慧碰撞的过程,有利于一部可操作、有价值、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法律诞生。

8卫生信息化步伐加快,移动互联或将改变医疗行业生态 信息平台为护佑健康助力

nlc202309011854

新闻回放:

作为医改“四梁八柱”之一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在2014年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这一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了资源整合“46312工程”,即建立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等4级卫生信息平台,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6项业务应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等3个基础数据库,1个融合网络(人口健康统一网络)及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等2个体系。我国卫生信息化版图已见雏形。

据统计,截至目前,内蒙古、上海等10个省(区、市)已建设省级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134个地市和397个县(区)已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内蒙古、江苏等15个试点地区启动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北京、上海、安徽、重庆等12个省(区、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此外,90%以上的县级、乡级人口计生部门依托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开展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此外,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内的一揽子利好政策的出台,加速了互联网技术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在线疾病咨询、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康复服务等新兴医疗服务,在医院院墙内外“多点开花”。移动健康产业获投资本屡创新高,对移动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极大的利好。

点评:

卫生信息化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卫生信息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疗行业,而是向人口健康全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以智能终端的移动健康服务,给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在线健康教育、健康相关App,让健康资讯唾手可得;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线疾病咨询、患者在线管理,更是颠覆了医患面对面沟通的传统模式,扩展了医疗服务半径,满足了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但产业链多环节“各自为政”,用户消费习惯尚未养成,法律与行业规范红线不清等问题,仍是移动健康发展的掣肘。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为医疗卫生行业带来更多思想火花和解决方案。

9多点执业持续引发关注,医生该不该成“社会人” 多点执业“尺度”渐宽

新闻回放:

业内对多点执业的关注,贯穿一年始终。

2014年1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明确,医师多点执业必须经过所属单位(第一执业地点)的书面同意。

7月22日,北京市发布新修订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到其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不再需要本单位出具“同意书”;多点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上限,医疗机构的法人代表、负责人等管理人员也可以多点执业。

10月30日,《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新政规定,医师多点执业不限定执业地点数量,其多点执业前已执业注册的地点为第一执业地点,符合条件的人员允许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任意医疗机构内执业,无需办理医师多点执业登记手续。具有放射、超声、病理专业上岗证,从事相应专业的,并具备相应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含)以上的技术人员可参照医师自由执业进行管理。

11月26日,深圳市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医疗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从法律上保障医师多点执业的权利,执业范围中不再有第一执业地点的限制。在深圳注册的医师,执业地点即为深圳市,可以在深圳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执业。

点评:

过去的一年,多点执业政策引发争议不断。有人认为这是进步,将盘活医疗资源,促进人才流动,扩大医生供给,激发医疗体系活力。也有人提出,在现行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多点执业不过是“一纸空谈”。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因此,医生的执业资质是要附着于自然人,而不是法人。而现在的情形是,医生成为医院的无形资产,医生的执业资格被放进医院的“口袋”。因此,如果没有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支撑,多点执业政策将很难落地。

10锻造医学科研诚信规范,剑指科研不端行为 把诚信嵌入科研全过程

新闻回放:

年终岁末,本年度科学界最大丑闻、日本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干细胞研究涉嫌造假事件尘埃落定。被视为日本“国民学术女神”的小保方晴子因无法再现实验结果而宣布辞职。

科研不端行为,引发了公众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在学界呼吁加强科研诚信自律的同时,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科研诚信守则或行为规范,推动诚信建设。

2014年9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下称《规范》),要求医学科研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建立受理举报科研不端行为的专门渠道。《规范》还从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展研究、论文发表、奖励申报等环节提出诚信行为规范要求。

点评:

求真、求实是科学研究的根基,医学研究涉及生命、健康、尊严、隐私等重大问题,所以诚信在医学科研领域更具有特殊意义。《规范》的出台,为医学科研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对医疗科研违规行为零容忍,绝不能止于纸上谈兵,必须把科研诚信教育和监管贯穿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全过程。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科研和职称评价体系与标准,减轻科研人员压力,调整对科研产出的不恰当预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来源:健康报网

篇5:年度十大反腐新闻(推荐)

中央纪委“强身”也“强声”

【新闻回放】

中央纪委新一届班子组建以来,频频出手,既打出一套“强身”的“组合拳”,又开门反腐,与媒体互动形成反腐舆论的高压态势:

4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53名中央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对不少人来说,“被请到办公室,面对面、一对一交流式的汇报还是10年来的第一次”。

5月,中央纪委要求纪检监察系统在职干部自行清退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11月,中央纪委内设机构调整尘埃落定,新设2个纪检监察室;调整议事协调机构,由125个精简至39个,确保主要精力集中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纪检体制改革起步,51岁的侯凯“空降”上海市纪委书记,被看作是上级纪委加强对下级纪委领导的首个案例。

【焦点评论】

“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这句古话的大意是:一个人,只有当他达到自身没有瑕疵,完全纯净时,才可以去批评、教育别人。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组织,更是如此。从“自净”的认识深度上,这句话和“打铁还需自身硬”有着共同的指向。2013年年初,王岐山说了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从我和中央纪委常委做起,纪检监察干部要做严守纪律、转变作风、拒腐防变的表率。”中央纪委谋变的一系列“组合拳”,可视为对此的注解。

军队反腐

【新闻回放】

2013年军队反腐动作频频:2012年底,中央军委发出禁酒反奢的“军十条”;2013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四十条军规”;5月,全军和武警统一更换军车号牌,非装备豪车一律不得使用军车号牌;6月,解放军内部全面清查房地产;7月,中央军委印发《军队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要集中解决“四风”问题;10月,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关于开展巡视工作的决定》,对军队建立巡视制度、设置巡视机构、开展巡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焦点评论】

曾有媒体说,“吏之腐败,病在肌肤;官之腐败,病在肠胃;而军队一腐败,则在骨髓。”中国舆论监督这些年很少涉及军队,军队在舆论中呈现的一直是正面形象。2013年军队反腐措施不断,把军队的作风等问题公开摆到全国人民面前,这是中国政治透明化的又一重要进展。

“八项规定”抓铁有痕

【新闻回放】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八项规定”,其中“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等规定着实详细,在基层也影响深远。

9月,中央纪委发出通知要求“两节”期间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11月,中央纪委再发文,禁止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规定接待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进入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焦点评论】

2013年反腐败在打了一些“大老虎”的同时,也关注了一些“小”事。从禁挂标语横幅到禁送月饼、禁送烟花爆竹„„彰显了中央反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坚定决心。“不良作风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起来并不容易。纠正‘四风’要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反腐“二五”规划

【新闻回放】

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这是我国第二个反腐败五年规划。

11月,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撰文在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称,《规划》很快就将颁布施行。结合该规划的执行,中央纪委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

【焦点评论】

尽管没有谁去总结过反腐“一五”规划的实施效果,“二五”规划仍然被寄予厚望,被视为制度化反腐的一个新开端。的确,一如改革开放大局,中国反腐败也走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需要一个顶层设计,亟待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具体环节,建立反腐败制度体系,堵住腐败漏洞。尤其是当下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就更需要从整体上谋划反腐败的各个环节。

巡视组来了

【新闻回放】

5月,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上,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巡视组组长由“职务”变为“任务”,组长不再是“铁帽子”,而将改为“一次一授权”。除工作重心要“下沉一级”,中央巡视组巡视工作被赋予新的工作手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

9月底结束的第一轮巡视已经揪出了廖少华等省部级“大老虎”。

【焦点评论】

中央巡视组制度由来已久,2013年最大的变化是从工作方式上保证了铁面无私、落地有声、敢于硬碰硬。如果说,“将权力关进笼子”是一种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化“顶层设计”,那么巡视组则属于一种实地探访的“田园考察”,以图打破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官场情况的传统局限。前者重在“治未病”,后者则关注“已病而未察”,缺一不可。

“红脸会”

【新闻回放】

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与以往不同,此次活动中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作用被凸显出来。

8月,多部门印发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1个月后,习近平全程参加并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两天的会上,该省13名常委提了一系列具体、实际、尖锐、针对性很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脊梁中冒出了阵阵冷汗”。

此后几个月,各省市、大型央企相继开展了此类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出了高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焦点评论】

官场讲究允执厥中、人情练达、静水深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红脸会”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认真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内部权力监督机制,依靠的是认识、觉悟以及同事之间的劝说、提醒和引导,但是不能解决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所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社会多元化、尊重成员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传统的现代化。

抽查官员“房事”

【新闻回放】

被寄予反腐厚望的不动产登记在11月终于取得突破。1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

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国土资源部承担。

此前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称,将在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也就是在这个月,广州市纪委表示,南沙区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工作将加大抽查核实力度,初步考虑按照15%的比例进行。

【焦点评论】

尽管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义不在反腐,但被网友一抓一个准的“房叔”、“房姐”证明了其打击腐败的作用。既然总理和国务院已经轮番喊话了,也就说明做好这项重大工作确有必要,国土部现在要做的是不能因为利益集团阻挠再次半途而废,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事不过三”。

把官员待遇关进笼子里

【新闻回放】

6月,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指出,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警卫、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

一个月后,在停建楼堂馆所同时,一场清理办公用房运动在全国展开,标准是1999年的《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官员办公室大小与职务级别直接挂钩。

等到11月,公车改革也迈出一大步,社会化、市场化被确定为改革方向,一般公务用车被取消,只保留必要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

【焦点评论】

官员违规住房、超标办公用房、公车浪费腐败等与官员待遇有关的问题堪称顽疾。要彻底解决,显然要通过制度性规定,严格住房和办公标准,大幅度压缩公车数量,使“官”的形象和“房”、“车”等待遇彻底脱钩,让官员无超标住宅、无豪华办公室、无公车可坐成为常态,工作生活待遇回归正常成为习惯。这也是公共权力公开透明的重要一环。

审判在九月

【新闻回放】

事发一年后,9月5日,陕西“表哥”、原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西安获刑14年。这拉开了“审判月”的序幕,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件相继开庭或宣判:10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涉嫌受贿案开庭;12日,广州“房叔”、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一审被判11年6个月;17日,重庆不雅视频主角、原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二审维持原判;22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4日,“房姐”龚爱爱一审开庭,刘志军案的关键人物丁羽心一审开庭。

【焦点评论】

公开透明是“审判月”最大亮点。***案、雷政富案、杨达才案„„这些重大、热点案件均采取公开审理的方式,对这些案件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这显示司法公开正在成为各界共识,中国需要通过不断深入的司法公开,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前行,让民众越来越习惯于在法治的框架下看待问题。

网络反腐有了官方版

【新闻回放】

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它不仅公布了中央纪委组织机构等信息,还第一时间发布中央纪委相关消息,接受网络信访举报。开通一个月内,网站接到的举报量达到2.48万多件,平均每天超过800件。

2个月后,中央纪委更是通过网站推出“网上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这是自1996年中央纪委进行反腐倡廉民意调查以来,首次利用网络民调。

而截止到10月,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副省级城市纪委都已开通官方网站,接受网上举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网站群初步形成。

【焦点评论】

篇6:2024年度宁夏十大新闻

——中国载人深潜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成功;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入列,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中国自主研制亚洲最大射电望远镜落成,在上海天文台正式启用;

——中国刷新多品种重型机床极限制造世界纪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号召向殉职的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学习;

——嫦娥二号在距地700万公里深空飞越探测小行星,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

——中国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

篇7:2024年度宁夏十大新闻

D防水行业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建材工业。2 0 1 5年, 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在经济增速全面放缓、基础建设开工率不高、房地产行业低迷等不利情况下, 建筑防水行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建材工业一年来, 行业积极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提质量、行转变等应对举措;以单一防水材料供应商向防水系统综合服务商转变、单纯的科技创新向全面创新转变、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发展思路;以质量提升与淘汰落后两大措施带动行业转型升级;抓住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契机的同时苦练内功,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而交出了满意答卷恨据全国4 9 6家主营北务收入在2 0 0 0万元以上的防水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丨一1 0月, 建筑防水行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达7 4 8.3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幅高于全国建材工业3.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4 9.2亿元, 同比增长11.9%, 而全国建材工业利润总额为负增长, 同比下降10.2%。

0人社部、住建部、质检总局等部委施行一系列与建筑防水行业相关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举措, 将激发企业创造力, 释放市场活力, 对行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的精神, 2 0 1 5年, 人社部、住建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加大实施职业资格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等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人社部自去年以来一共取消四批2 1 1项职业资格的许可和认定, “建筑防水工程项目经理”等列入第三批;人社部6号令废止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包括“防水工”在内的9 0个职业未来不再有就业准入。住建部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规定的资质换证调整为简单换证, 取消对企业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指标的考核;同时住建部还印发《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若干规定》, 要求各地住建部门简化前置管理,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给予外地建筑企业与本地建筑企业同等待遇等国家质检总局印发《质检总局关于深化工业产品许可证制度改革意见》, 在最大限度取消生产许可审批项目、下放生产许可审批权限、优化生产许可审批流程的同时加强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监管这一系列举措将激发企业创造力, 释放市场活力, 给防水行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0防水行业开展各种质量提升专项活动, 成果丰硕, 在质检总局十大重点行业质量提升中名列前茅。2 0 1 5年, 建筑防水卷材继续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质量提升丨0类重点产品, 防水行业进入质量提升第四年在质检总局的组织和指导下, 防水行业开展了各种专项活动, 包括开展防水卷材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继续实施2015“质检利剑”行动, 重点打击假冒伪劣和查处无证生产企业;在8个防水卷材产品重点区域开展证后监管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开展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机构和获证企业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检验比对工作;推动地方政府开展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组织媒体开展“盾量提升万里行”活动, 报道企业质量提升活动成果这些多层次质量提升活动的牙展, 使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显著上升, 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行业自律程度提高, 行业经济运行良好、效益突出, 行业质量提升成效在质检总局十大重点行业中名列前茅,

□国家改革标准化管理体制, 着手建立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三个层次标准体系。2 0 1 5年3月, 国务院出台《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部署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 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 以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方案提出, 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方案所确定的原则、目标和措施, 将指导各行各北的标准化改革工作.随着实施细则的出台, 团体标准将会兴起, 企业标准将规范发展国家标准化体制的改革, 也将深刻影响建筑防水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促进行业相关标准的规范与发展, 发挥行业相关标准在推进行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H防水系统化理念渐成共识, 防水行业正从单一防水材料供应商向防水系统服务商、从提供好材料向提供不漏的工程转变。渗漏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通病之一, 发展材料、配件、机具、施工和管理一体化, 也即发展系统, 才能有效降低防水工程的渗漏率, 使我国建筑工程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已成行业共识1丨月, 中国建筑学会施工与建材分会防水技术专委会召开了防水堵漏工程“系统”应用技木交流会, 围绕防水“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展开;1 2月, 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屋面防水展定为“好系统、好建筑、好未来”, 通过高效的整体防水系统打造出不漏的工程, 共塑行业未来形象与此同时, 近年众多行业领军#业纷纷推出并完善各自专属的防水系统, 并引入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模式, 为系统工程质量提供风险保障, 防水I统^念渐成共识, 各方力量共推“系统化”, 防水防水材料供应商向防水系统服务商、从提供•料向提供不漏的工程转变

0 S i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建筑防水行业应用市场迎来新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 8曰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8月份,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加速1 0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綿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 指示从2 0 1 5年起全国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綿城市建设要求, 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也发布规定, 利用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1 2月20—2 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也指出, 要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海綿城市, 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 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 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此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发布, 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城市群将得到培育发展和优化提升;“十三五”期间,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将持续开展;2 0 1 2年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陆续投入运营;水利部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措施督促、推动各地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等等。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落实, 带来巨额投资, 将给地下防水工程、高铁防水工程、水利防渗堵漏工程、种植屋面工程、既有住宅防水维修工程等带来巨大增量, 在经济新常态、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出现了防水行业新的机遇

H北京立法推行包括防水工程在内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开创全国先河。2 0 1 5年9月2 5日,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 《条例》第6 2条明确指出北京市推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保险范围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防水工程, 防水工程的保险期间至少为5年由建筑防水企业联手保险公司推出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 防水行业虽早有先例, 但由地方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推行包含防水工程在内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北京开了全国先河。《条例》不仅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关于推行包括防水工程在内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规定, 对于全国各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也标志着我国工程质量保险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0落户北京东方雨虹的行业首个“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建筑防水行业在重视科技创新、加大行业基础学科和共性技术研究力度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2 0 1 5年9月3 0日, 科技部发文批准建设75个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落户北京东方雨虹的“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建筑防水行业首个获批建设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任务是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 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 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 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建立, 标志着建筑防水行业在重视科■a创新、加大行业基础学科和共性技术研究力度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对于提高建筑防水行业的学科影响力、推动行业从概念式创新向基础理论研究转型, 从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0中国防水企业首次荣获国际屋面联合会 (IFD) 奖项, 中国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当地时间2 0 1 5年丨0月28—3 1日, 2 0 1 5第6 3届国际屋面联合会 (IF D) 年会在德国波恩召开, 大会评选出2 0 1 5年度IFI) 获奖项目 (丨FD-AWARD2 0 1 5) 。东方雨虹公司承担的深圳机场T3航站楼屋面防水保温工程经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选送, 荣获丨F D金属屋面提名奖, 这是中国首次也是迄今唯------次捧得国际屋面联合会奖项.丨F丨) 奖项旨在推动屋面系统施工技术在全世界的进步, 代表了国际领先的屋面工程系统技术和理念, 通过参评1F D奖项, 中国建筑防水企业可以与世界分享屋面工程案例的防水处理方法和技术, 实现与国际先进防水技术的交流。近年来, 中国的建设规模世人瞩目, 很多新建大型工程规模宏大、造型复杂多变屡创世界之最, 给屋面防水技术带来巨大挑战, 深圳机场T3航站楼屋面蜂巢结构多达3.8万个天窗, 每个天窗的接缝加起来有2 4万m, 其结构设计中的自由曲面、复杂节点及构件数量给防水设计与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而被称为中国目前难度最大的防水项目,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防水项目之一东方雨虹公司历时9个月, 经现场论证、专家会商和方案讨论, 攻克了屋面防水主材聚脲与不同材质粘结的难题, 完工后经过四性试验等反复测试, 防水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此次获奖, 表明国际同行对中国建筑屋面工程领域探索和研究屋面工程材料和应用技术、勇于挑战复杂屋面防水技术的肯定:

上一篇:英语范文200词下一篇:《平移与旋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