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在疗养院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意义论文

2024-08-24

医学在疗养院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意义论文(通用5篇)

篇1:医学在疗养院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意义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脑血管疾病微创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26例, 女14例, 年龄65~78岁, 平均 (69.5±2.1) 岁;脑血管疾病分类:颅内动脉瘤18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0例, 脑动静脉畸形8例, 其他4例。观察组男28例, 女12例, 年龄65~79岁, 平均 (70.6±3.4) 岁;脑血管疾病分类:颅内动脉瘤16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9例, 脑动静脉畸形10例, 其他5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出血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麻醉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 具体如下,

1.2.1 提出问题

(1) 手术前如何控制血压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防治呼吸困难及脑水肿, 解决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哪些事项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3) 手术后如何防治压疮、补充营养; (4) 在护理过程中如何避免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产生肢体痉挛等不良后果以及舒缓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等不良情绪。

1.2.2 循证检索

护理人员根据循证提出的问题提炼出关键词:“el derly”“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 hemorrhage”“nursing”“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在Pub Med中进行检索, 以“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护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查找近年的相关文献, 寻找合适的理论依据以指导制定可行的护理计划并付诸实践[4,5,6]。

1.2.3护理实践

(1) 术前护理:由心理治疗师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减轻患者手术前的焦虑情绪。积极控制血压, 舒张压控制在 (100±5) mm Hg。积极防治脑水肿, 给予患者适量的药物, 速滴20%甘露醇 (国药准字, H32025229) +呋塞米 (国药准字, H32021428) 30 mg缓慢推注, 降低颅内压。对躁动患者,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将患者的肢体姿势摆至功能体位, 安排合理的功能康复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2) 术中护理:准备好抢救物品, 协助手术医师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及脉搏, 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等情况。 (3) 术后护理:控制血压, 补充营养, 合理进行康复锻炼, 包括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训练, 避免压疮。大部分脑出血患者及其家属对微创手术的方法、效果不清楚, 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 心理治疗师应加强心理护理, 鼓励家属与患者多交流, 给予患者支持与安慰, 帮助患者树立乐观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的生活质量、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Banthel指数 (BI) 和生活满意度指数 (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dex, SWL) 。 (1) 生活质量情况[7]: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情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这8个维度进行评分。 (2) 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8]:比较两组患者评分在<7分、7~14分及>14分的比率, 以评估患者的心理变化。 (3) Banthel指数:护理3个月后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独自进行洗漱、穿衣等项目。其中, 0~24分为极度严重缺陷, 25~49分为严重缺陷, 50~74分为中度缺陷, 75~99分为轻度缺陷;日常生活可自理 (100分) 。 (4) SWL:总共有20个项目, 各项目指标总共有40分, 分数越高则代表对生活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 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P<0.05

2.2 两组心理变化情况比较

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7分的患者比率在观察组为95%, 较对照组的60%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13, P=0.000) , 见表2。

例 (%)

2.3 两组护理前后BI评分及SW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BI评分及SW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3个月后, 观察组BI评分和SW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有意识地、审慎地将科研结论、临床护理经验及患者的意愿进行结合并获得证据, 以此为依据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作出决策的过程, 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以最低的成本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9]。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常规护理相比, 循证护理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显示, 观察组中, 评分<7分的患者比率为9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循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另外,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BI评分和SWL评分分别为 (59.3±3.2) 分和 (30.1±5.8) 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0.7±4.1) 分和 (25.7±4.7) 分。既往研究显示, 循证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BI评分和SWL评分分别为 (58.6±3.9) 分和 (31.5±4.4) 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 (41.2±3.6) 分和 (26.2±4.2) 分[6], 提示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

目前, 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的常规护理指南尚未规范化, 极大程度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 合适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循证护理采用术前预防脑水肿、术中注意维持血压的稳定、术后针对性的饮食、锻炼指导的针对性这样的整体护理模式, 更符合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患者的依从性也更强。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情绪, 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脑血管疾病微创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 和观察组 (40例) ,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焦虑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7分的患者比率为9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观察组的BI评分和SWL评分分别为 (59.3±3.2) 分和 (30.1±5.8) 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0.7±4.1) 分和 (25.7±4.7)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情绪,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参考文献

[1]房海英, 谢莉, 孙静.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规范化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7) :767-770.

[2]景文记, 任红岗, 赵伟, 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 (1) :53-54.

[3]徐廷伟, 周毅, 秦永芳, 等.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 13 (2) :195-196.

[4]亓剑凤.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规范化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18) :35-37.

[5]周玉琛.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 :22-23.

[6]李萍, 赵树明, 胡亚男, 等.脑出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7 (2) :214-215.

[7]李致文, 吴丽娥.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调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 (10) :1115-1116.

[8]林发牧, 许小兵.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 2014, 35 (14) :2224-2226.

篇2:医学在疗养院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意义论文

关键词:疗养康复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1-01

1 疗养康复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共性心理特征。老年疗养员一般都本着有病早治,无病保健养生的心理而入院,都希望有舒适、安静的疗养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色香味美的饮食调节;优质的护理服务和精堪的医疗技术。

1.2 影响心理变化的常见因素。在体检中发现新的疾病或是原有疾病病情变化而感到突然紧张,产生烦躁、焦虑;气候炎热、潮湿、寒冷等不良刺激引起反感和厌烦。

2 心理护理方法

人的心理过程,往往会在人的实践中表现出来,老年疗养员的心理活动也会通过行为、言语而表露。

2.1 观察法。护士运用视、触、听、问等手段,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疗养员的爱好需求、生活习惯、思维情绪、性格特点等有关情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采用疏导、解释、安慰、暗示等方法,因人施护达到护理目标。

2.2 心理测试。选择一些能反映人心理活动特点的条件,加以精心编排,成为多样化标准材料,以此诱发受試者做出心理反应,将反映数量化,借以判定受试者的智力、人格、行为等心理特征的方法。

3 心理护理内容

3.1 维护老年疗养员的尊严。对待老年疗养员应有礼貌,如同长辈样尊重,不管职位高低,要一视同仁,态度亲和诚恳,体贴入微,理解和谅解他们的健忘、啰嗦,耐心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需求给予帮助,对不良的生活习惯耐心劝解,建立深厚疗养情谊。

3.2 增强疗养员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关心体贴疗养员的病痛,注意自身的语言艺术,做到言而有信,从而获得信懒和配合,解除疗养员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感知能力有缺陷的,要帮助他们很快熟悉适应周围环境,有听力下降的老年疗养员对其讲话时嗓音洪亮,辅以手势或文字。

3.3 增进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帮助老年疗养员充分利用疗养条件调节情绪,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此外,还应向老年疗养员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增进自我保健能力。

3.4 其他。护理人员应创造优美、宁静的环境和整洁温馨的疗养房间。重视文娱活动,体育锻炼,膳食营养等,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协同以上疗养因子提高疗养效果。

4 总结

篇3: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疗养护理的探讨

1 资料

我院2006年—2008年疗养人员2 000例, 患高血压病250例, 占总人数的12.5%, 年龄60岁~80岁;男150例, 女100例;疗养期间无新发疾病, 通过对这些疗养员进行有效的疗养护理干预, 取得了显著效果。

2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特点

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即为老年人高血压:①半数以上以收缩压为主, 脉压大;②部分病人由中年原发高血压延续而来, 属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的混合型;③血压波动大,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3,4]。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高血压病人要合理的安排休息与活动, 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 量力而行, 以不出现心悸等症状为宜。要预防便秘,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2 饮食管理

高血压病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饮食为宜, 强调低盐饮食, 建议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在6 g以下, 要严格戒烟、戒酒[5,6]。

3.3 用药的护理

一般先从小剂量开始, 定期测血压, 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4 讨论

通过对高血压病人的干预, 使病人对高血压的病因、危害、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同时疗养院的疗养医疗、饮食、运动、外游、景观等综合疗养手段和疗养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疗养时期可能对疗养期间疗养员的血压起到综合调控作用。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是心理疗养的重要因素, 可使人心旷神怡, 有利于协调和平衡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有利于调节血压。高血压的影响是多因素的综合效果, 疗养院应该适时适地合理安排。疗养员因入院时旅途疲劳、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焦虑、失眠, 血压容易升高, 不宜安排外游慢跑等活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疗养,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桂莲.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6) :53.

[2]孙清华.不同合并疾病对患高血压病疗养员血压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9) :736.

[3]王励, 张桂花.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9C) :2488-2489.

[4]倪霞萍, 李凌霄, 郑彩娥.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410-411.

[5]赵志玲, 常桂芳, 魏喜芬.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佳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8, 22 (12C) :3324-3325.

篇4:医学在疗养院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意义论文

1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年龄在65岁以上, 高血压的主要表现形式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4点。

1.1血压波动起伏大 特别在夜晚, 血压的波动比较异常, 易导致心、脑、肾严重伤害。由于环境的影响应急反应导致自测血压远远低于诊室的血压。一般情况下, 早晨的血压容易增高, 即为晨峰血压。换言之, 起床后2 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 (包括最低值在内1 h的平均值) , ≥35m m H g为晨峰血压增高。所以, 建议老年人在测量血压的时候以24 h为单位, 观察期间的动态血压, 以此来观察血压如何动态变化的, 另外, 在用药方面也要相应调整;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1.2 餐后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常伴随左右

1.3 肾脏的调节水盐功能下降 老年人会喜咸, 这是由于自身味觉降低所导致。由于肾脏的调节水盐功能下降, 所以血压对盐更敏感。毫无疑问, 食盐过多, 降低了降压药的治疗效果, 这时候的血压也难以下降。

1.4 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因多种疾病并存而用药种数多, 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易致药物不良反应。

2 临床研究

2.1 资料整理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治疗的78例高血压老人患者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 年龄65.2~73.1岁;而且保证这78例均为高血压患者, 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2.2.1 对照组进行一般性的护理

主要包括日常一般性检查, 饮食护理以及药物护理。

2.2.2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2.2.2.1心理疏导

从对观察组的治疗情况来看, 其中的17位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自我倾向, 情绪波动比较大;14位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不安或者焦虑;8位患者有抑郁症表现。因此, 护理人员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指导, 工作人员向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是康复高血压患者前提条件, 这也可以促进药物治理作用的最大化, 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的过程中, 一定要给予高血压患者足够的爱护和关心, 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让他们更好的了解高血压病情, 从而养成一个正确的心态。对于有抑郁症表现的高血压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使用辨证法的思维, 详细的记录他们在临床的表现, 并及时的上报主任医师, 有严重抑郁倾向的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1]。

2.2.2. 2 健康教育

主要是指使用比较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育手段, 让人们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而改善和保证自身的身体条件。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 (1) 护理人员要对自身进行评判, 主要是看是否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饮食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在采用健康教育手段之前,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互联网或者阅读文献的方式来了解相关的知识, 从而对健康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 (2)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访谈, 主要是了解他们各自倾向的健康教育方式。 (3) 根据这些调查的结论, 制订比较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进一步的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健康教育主要依照优先次序进行。其种类和形式也比较多, 比如进行一对一教育, 集体观看幻灯片, 划分若干单元进行讲解以及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宣传等, 主要是让患者正确的认识高血压, 让他们知晓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 不能进行彻底的治愈, 但是只要进行科学的护理和治疗, 一定能够对病情进行合理的控制, 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生活习惯:体重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不抽烟和过度饮酒;食用三低食品;经常锻炼身体, 这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与此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从而积极的面对生活。科学的运动方式有以下几种:慢跑, 轻度健身以及作保健操等[2]。

2.2.2. 3 出院延续护理

在出院的前1 d, 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以及患者血压的测量, 对患者进行宣教:药物治疗和血压监检测是治疗的核心呢容, 血压监测的时间是在早晨服用药物之前进行, 在检测时一定要做到以下4点: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及时的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尤其是当检测结果异常时, 一定要及时的告知治疗医师, 以此来对病情进行更好的控制。尤其重要的是, 一定要告知患者及时服用药物,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吃药的时间和数量, 如果要更换, 一定要告知治疗的医师。此外, 医师要告知患者出现以下病症时要及时的到医院治疗:头晕眼花, 反胃, 上吐下泻等[3]。

3 研究结论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6%, 血压降低率为85.0%,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0%, 血压降低率为78.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延伸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 护理综合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不良的心理状况 (比如紧张、害怕、易怒等) 可以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教育和爱护高血压患者, 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 从而和周围的人能够和谐的相处;其次, 要帮助高血压患者去除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 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 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4];因此, 患者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高血压严重性, 实现了病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寒, 王丽芹.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22) :17-18.

[2]谢洁雯.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 2016 (4) :35.

[3]李静, 王凤卿.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6 (16) :4.

篇5:医学在疗养院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意义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8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40例, 年龄41~67 (67.6±6.4) 岁。其中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治疗, 另外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年龄66.9±6.4岁, 其中男37例, 女33例, 病程3.3±0.9年。对照组年龄67.7±7.1岁, 其中男35例, 女35例, 病程3.2±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1次/d, 5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辅助治疗, 具体给药剂量如下: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次/d, 20mg/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w。

1.2.2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症状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显效:治疗后患者高血压的症状消失, 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20mm Hg以上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或下降10mm Hg以上达到正常范围;有效:治疗后患者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 Hg以上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或下降不足10mm Hg达到正常范围;无效:患者治疗前后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甚至出现舒张压值升高。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头痛、头晕和心悸等不良反应,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研究发现,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其可能与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主动脉硬化、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失调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上述致病机理, 采用相应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高血压患者的致病机理不止一种, 因此单纯采用一种降压药物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新方法。单硝酸异山梨酯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类硝酸酯类药物, 其可与患者血管平滑肌及细胞内的巯基结合, 进而生成一氧化氮,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进而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的内流, 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 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本次临床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1) , 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症状无显著性差别 (P>0.05) , 证实了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常规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的提高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症状, 用药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选取2007年8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 其中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另外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辅助治疗观察,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症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常规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的提高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症状, 用药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硝酸酯类,老年,高血压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校学生会各部门职能介绍下一篇:第一封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