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合作共赢

2024-04-14

谈教师的合作共赢(共7篇)

篇1:谈教师的合作共赢

教师合作与共赢

--读《藏獒》有感

暑假期间凑热闹也翻了翻热销的《藏獒》和《狼图腾》,对狼这种曾不屑且陌生的动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狼,食肉目,哺乳动物,性凶残、机警、多疑、贪婪。捕食中、小型兽类,喜群居。狼非常机警。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最近一些企业一直在鼓吹和实践狼文化,但无论在书里书外,直到现在我对狼的野蛮、残忍、贪婪、暴虐还心有余悸,并不对 “狼道”一路看好,但是狼的善于集体作战让我印象颇深,狼以短小体型一次打围能猎杀庞大的马群或牛群,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明确的分工,相互的补位,甚至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正是狼性的这种特征,才造就了狼群的可怕。本想以《读<狼图腾>有感教师合作与共赢》为题写一篇读书笔记,越写越不是滋味,狼的所谓团队精神体现在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但在一群狼中,为了抢到一块肉,强者会毫不客气地咬伤弱者。如果在进攻目标时,对方咬死了自己的同伴,它们抢着要做的不是奋起报仇,而是吃掉同伴。这真是我们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吗?看了《藏獒》后,不由得对这种喜马拉雅巨型古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藏獒—是由一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鬣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直到六千多年前,才被驯化,开始了和人类相依为命的生活。藏獒有许多当之无愧的称号,古人说它是“龙狗”,乾隆皇帝说它是“狗状元”,藏民说它是“森格”(狮子),藏獒研究者们说它是“国宝”,是“东方神犬”,是“世界罕见的猛犬”,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最稀有、最凶猛的大型犬种”,是“世界猛犬的祖先”。藏獒也有团队,就是青藏高原上的领地狗集团,在《藏獒二》里,藏獒带领领地狗集团与几个草原的狼群联合体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博斗。那么藏獒的团队合作与狼的团队合作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想想狼这种天性自私、狡猾、残忍动物是基于怎样的基础联合的?狼虽然机警,但是体型瘦小,如果以单枪匹马而论,应属食物链的末端,比狼还狡猾的狐狸没有狼可怕,就是没有狼聪明到拉帮结派。狼的合作是一种生存的必然性,是一种弱者的策略,是建立在个体的自私自利这上的,狼一生都是为自己而战,一旦从此温饱无忧,它甚至可以嗜杀同类。这种的合作在商界比比皆是,下场都很不妙。可悲的是“狼道”至今仍为许多企业津津乐道。

藏獒体形巨大,如同驴子,凶猛声壮,如同狮子,有力量有智慧有速度,一獒能杀五匹狼、一头熊,不怕一对一的厮杀,众多猛兽闻风丧胆,狼生存就是要逃脱藏獒的追杀。强大的獒为什么要合作?藏獒生存的理由就是要杀狼、吃狼、防范狼,保护牧民的牛羊。在一对一的厮杀中,藏獒是无敌的,但狼有群狼战法,所以藏獒为中心的领地狗集团要抗衡强大的狼群,必须以更具有团结性和凝聚力的精神作为准则,才能够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下拥有立足之地。藏獒一生都为保护人而战,是人类的忠实同盟,藏獒忠诚、无私、仗义、勇猛,不仅集中了草原的野兽和圈养的家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而且集中了草原牧民应该具备的优秀品格:自尊自敬,自强自立;善解人意,感恩为怀;精忠报主,忠诚可靠;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如果狼的合作是为了“生存”,而藏獒的合作是为了“责任”,它们专注目标,不辱使命;爱岗敬业,安守本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动自发,全力以赴;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计回报;遵守规则,服从命令。狼一生都为自己而战,藏獒一生都为别人而战。狼以食为天,它的搏杀只为苟活;藏獒以道为天,它们的战斗是为忠诚,为道义,为职责。狼与藏獒,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藏獒精神”在许多领域都是适用的。比如包括我们的教师团队。我个人认为,在合作的态度上,我们老师中有三种人:

一类少数人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他们一般都自视甚高,不怕一对一的竟争,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还有一类少数人象狼那样的合作,明白自已有缺陷,可能需要某些方面的帮助。在短期内可以合作,不能长期合作。

再就是有大数人象藏獒那样的合作,个人水平很高,乐于跟他人合作,工作出发点不是为个人,而是对教育忠诚,对学生负责。这类人在长期内都自愿自觉地合作。

对于教师的合作,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学博士崔允漷有如下说法,值得我们深思:

合作是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对学校与师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单兵作战、学科分割、部门主义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专业发展上的合作有助于形成学校中的合作文化,真正促进专业共同体的形成。劳动的个体性以及传统的学校组织使得教师之间相互隔绝,教师评价制度上的缺陷强化了教师之间的竞争性,使得隔绝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依靠个人的努力和摸索,教师之间的经验传承受到阻隔,学校的整体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延续。合作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发自觉发

展的动力;有助于教师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教育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与效益;有助于教师克服个人常有的偏见,作出适合的专业判断或决策;更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发展上的支持。当然,合作本身也是发展新的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教学专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从学生角度看,学生的发展本应成为所有教师合力的结果,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却成了教师之间隔绝和竞争的牺牲品。当所有教师通过合作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时,学生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作为教育者正该如此,这就是藏獒的合作给我的启发。

篇2:谈教师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校庆,建筑学科,建筑教育,岭南学派,建筑文化,建筑创作

关于岭南建筑学派的研究目前已经有相当的积累了,有的关注其学术成就和实践建树,有的着重于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思想,有的则侧重于学术传统和学科发展历史的追本溯源。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岭南建筑学派的重要阵地,早已不仅仅被视为一所教育机构,它不但是为华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有创造力和独特思想精神的建筑师,而且孕育出植根本土的学术传统和创作思想;更令我们十分感慨的是,岭南建筑学派秉承了岭南文化中开放、交融、包容的气质,有一种独特的“合作、互助与共赢”的内聚力,使得岭南建筑学派的理念与思想薪火相传、不断推陈出新。

在广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建筑师个人抑或团队之间,以及高校院系之间的交往十分的开放和包容,彼此间强调合作与互助,譬如我们熟知的第一、第二代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夏昌世、佘畯南、莫伯治等人自如地行走于教学、科研和创作之间,带动了整个华南地区探索岭南现代建筑的努力。当然,还有当下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代表的华南设计力量在全国范围以其创作成就所构成的“华南现象”,同样来自于不断地以一种兼收并蓄的姿态来提升和丰富内在的生命力,各个设计机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相互的支持,通过携手变革形成了巨大的创新力量,从而十分自然地衍生出有内在凝聚力与影响力的“华南力量”,这种开放合作、互存互助的风气有力地促进了当下岭南建筑教育学派的发展和延伸。

就我所工作的广州美术学院而言,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学术交流由来已久,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过相当“亲密”的接触。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的陈开庆先生十分敏锐地意识到建筑创作中艺术创新的重要性,非常刻意地网罗广州美院毕业的学生进入设计院工作和锻炼;而当时广州美术学院的尹定邦教授作为中国设计教育的先驱者亦极富远见地看到了艺术设计与建筑学发展的密切联系,认为现代设计教育在中国本土的生根发展有必要从建筑学教育那里吸收经验和营养。两位先生因此开教学实验之先河,率先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当时为建筑系)和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教学之间开展交换课程的尝试。1985年和1989年,广州美术学院先后派出两批、近20位分别来自绘画、雕塑、设计等不同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到华南理工大学进修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这批学生后来都成为代表广东设计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授们也被邀请到华南理工大学讲学和授课,成为两校交往的一段佳话。在某种意义上,如此的合作和互助可以视作是对我国建筑学教育以及设计教育的某种挑战、尝试与创新,这一过程也成为因此南中国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片段。

篇3:谈创新变革倡合作共赢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创变者:打造商业新价值”。创变,顾名思义就是“创新变革”。在中国经济进入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经济动力亟需切换的新常态之时,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求变,打造经济新引擎,寻找经济新动力,使国民经济能够行稳至远。

创新求变谋发展

中国绿公司年会大会主席、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顾问吴建民认为,今天中国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正确认识今天的世界至关重要。“我以为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围绕亚投行问题,引起了一场全球辩论。”由此得到三个启示:第一,时代在变;第二,占领道义制高点很重要;第三,要讲合作共赢。

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王珉指出,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唯有创新求变才能真正改变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真正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他认为,要实现辽宁的经济转型,一是要扩大投资合作,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要共谋绿色发展。

“去年以来,辽宁省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力度,下放了一批审批权限,缩减了审批流程,进一步强化了事中事后的监管,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三证合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任务,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王珉介绍说。

拥抱“互联网+”时代

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分享了万达在拥抱互联网方面的经验。他说:“我们的O2O在往两个方向走:一是花钱增加体验感,增加黏度。二是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取利润,实现O2O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他提出,万达往互联网金融的方向走原因有二:第一,现在万达商业正在由重变轻。第二,万达的客户流量非常大,在O2O发展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大优势。“最保守地估计,会有超过60亿人次进入万达的广场、酒店、度假区。如果一人一个月一次算活跃用户,至少有5亿的活跃用户。再往后可能会更多,这些资源就是我们将来发放互联网金融贷款的客户。”

王健林坦陈,转型肯定要付出代价,万达正努力把这个代价控制在即使失败也完全能承受的水平上。“我拉了一些投资者,现在我们启动资金投资了50亿,跟其他两家公司合起来投资了50亿,剩下的,我们五年预算的200亿投资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他说,“现在的路还在走,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的前方有多大的陷阱,也不知道这个坑掉进去以后,要花多长时间能够爬上来。”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刘东华认为,互联网会帮助企业放大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不与互联网结合的话,带给用户的价值感就会越来越低。“用户的需求变得更高了,必须用新的方式满足他。”

刘东华认为,“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大时代,移动互联网化的社交促使人类的基本关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切的生产和生活都将在此基础上重构。“+”是一个动词,“不是加上翅膀,而是要长出翅膀。如果加得不好,你的价值就会被‘-’掉,甚至会被‘÷’掉。各个领域打造出核心能力,用好你的能力,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这个‘+’还有可能变成‘×’。”

兴利除弊促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谈到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在他看来,中国的早期改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不分,简单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不分,简单地把经济政策运用到社会管理方面。在西方国家,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等等都是社会领域的事物,是政府需要大量投入的领域。但是在中国,这些领域的发展都遭到了破坏。

亚洲“四小龙”在不到30年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更重要的是还创造了社会奇迹。“什么叫社会奇迹?把中产阶级做到75%、80%那么多。”郑永年称,在GDP飞速发展的同时,要培养强大的中产阶级。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都有工资倍增计划,这是可以借鉴的。他认为,西方国家今天面临那么多问题,也是因为中产阶级要面对金融危机以后的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介绍,2014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54.77%,每年新进入城市的总人口达2000万,整个城镇总人口达到7.9亿,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如何通过城镇化刺激消费需求?中央政府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政策:一是改革,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释放消费潜力;二是创新,以此来解决城市化发展可能带动的内在的需求。

“创新点在哪里?就在智慧城市。”政府提升城市管理和整个经济结构、能力需求有必然的联系,李铁就此提出三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一,政府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这两个平台;第二,政府的日常工作需求是不是要满负荷地保证这两个平台的运转;第三,现在地方债负担已经比较重,还有多少能力向两个平台投入。他强调要警惕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新一轮的政绩工程,“我们反对各个地方政府大面积地推广所谓的智慧城市。”

李铁表示,研究智慧城市,不能光强调政府的作用,还要看到市场巨大的潜力。“智慧城市不仅仅可以给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带来变化,还能带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它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反映变化,来提升家电制造的功能。”而这个功能还要和社会服务的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地产业所形成的社区模式,还可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加上金融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健康保险等各类服务。

篇4:谈教师的合作共赢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 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就学习本身而言其实就是实现“发现性的学习目的”。它通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体, 利用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式搭建起知识框架结构, 促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交流。

2. 小组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新课标里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不仅是学习课本知识, 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思想上有所触动、认知、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把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改变了以往同学之间以竞争为主的状态, 转向以合作为主。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下, 不仅能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英语知识技能, 也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以及加强学生与同伴之间交流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几个同学组合在一起, 它需要靠同伴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必须尽自己的努力, 化“单独作战”为“合作进军”, 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协作, 也能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课前”未雨绸缪

在预习环节融入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上课前全面、细致的预习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预习时, 学生相对较为盲目, 教师可以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 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及语法要点, 注明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 带着问题进课堂,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例如牛津版7BUnit 6“Pets”一课, 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 (1) 预习课文, 查阅生词, 理解文章意思, 并就疑难点做一份笔记; (2) 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玩具或图片, 查阅动物的英文名称, 并用英语简要描述其中两种动物的外形及习性等; (3) Write your simple poems about“Please cherish the small animal”.任务一分配下去, 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有序地进行预习安排, 不仅课上得轻松有趣, 也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课中”实战演练

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不要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 将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因此, 教师要坚守课堂这块主阵地,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英语课堂。同时, 课堂教学环节中对合作交流的教学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紧紧围绕“多样性”和“互动性”突出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潜能, 满足他们多元化学习发展需要。

例如在学习“Pets”一课时, 首先是新单词学习的合作。通常对单词的记忆是枯燥乏味的, 但由于小组长的监督、组员间的竞赛, 使得学生在记忆新单词时所花的时间更短, 印象更深刻, 热情也更高。其次是课文朗读的合作。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读难度较大的部分, 尤其是Unit 6Reading 2“Poems about pets”, 可以让其他成员欣赏、模仿, 并且帮助小组其他成员纠正读音, 克服心理障碍等, 使得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再次是合作归纳知识。如:重点单词hold, feed, catch, bark, trouble等;重点词组、短语feed sb./sth., hold sth.in one’s hand, the cleverest animal of all, look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等;重点句型“I like watching it swim around.”“It is a good idea to do sth.”“Fantail goldfish are easy to look after.”等;语法知识如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情态动词must和should表示职责和责任等。最后是作文批改的合作。写作是考查英语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让学生全程参与批改, 可以让学生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 熟悉不同句式的变换, 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3.“课后”温故知新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 课后的复习和巩固环节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新知识的学习, 更需要学生和老师用心去巩固和强化。可面对这么多学生, 教师根本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 自主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由成绩较好的小组负责人监督、指导。

例如在学习“Pets”一课后,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默写新授单词、固定搭配的词组和句型, 背诵课文重点语段等, 这不仅让学生在课后再一次地将所学课本中的固定搭配总结出来, 也加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 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只有让学生树立起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的意识, 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自己和小组这个团队融为一体。因此, 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比如创设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积极思考, 更好地开展团队合作, 从而掌握语言目标。

2. 搭建交流平台, 实现共同提高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不要急着讲解, 力争做到小难不出组。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也可以展开组组交流, 教师给予适时的激励评价, 把合作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 实现个人的提升和小组的提高。

3. 既要面向全体, 也要关注个体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我们一定会发现小组活动中有种种不平衡的现象, 这就需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学习任务,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运用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从学生语言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 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 让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总之, 小组合作教学让小组内的各个个体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来发现未知的知识, 以灵活多样、形式丰富等优势建立了一种分组分层有快有慢的教学情景, 不仅能有效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促进了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艳.小组合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6) .

[2]韦崇月.倡导合作交流实现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7) .

篇5:谈教师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共赢;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与职业型中间人才出现断层。而目前流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共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是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首先,校企合作培养制度重培养质量、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实习等。校企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等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次,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再次,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建立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最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不仅能够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问题,还能解决速度问题。与传统培养制度不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的高等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条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

(二)是劳动力市场的创新。劳动力市场是交易劳动力的市场,由需求方、供给方、交易场所三方构成。交易对象是供给方提供的特殊商品——劳动力。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实际上也同时在创建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构成。交易的对象是供给方——学生提供的特殊商品——技能,交易的载体是企业实习场地——岗位。借由这个市场的交易,将这种特殊的商品输送到各地、各企业、各岗位。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探索

(一)现状。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共同本质特点是,都归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主要原因在于:

(1)企业的积极性问题。影响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很多,除相应的法律政策缺失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这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②地方本科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一是学生还达不到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便离岗离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学生的技能水平相对较弱,很难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三是学生专业知识比较差,知识陈旧,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意愿;③地方本科院校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实习中自由散漫;④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对校企合作的费用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实现利益。

(2)学校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足。从理论上说,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优先录取优秀学生,实现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在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中能获取学校一定的智力支持与服务,达成互利双赢。但从实际看,企业的利益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很难满足企业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校企合作,无法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所谓共赢就是指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完成一项交易活动或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校企合作共赢是1+1,但它不等于2,而是要大于2,才能使双方共同获得利益、共同发展。

(二)探索。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当前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武昌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也走向了转型发展之路,为了更好更快适应转型发展,该校一直努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避免“东施效颦”地照搬一本、二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结合自身生源特点和办学实际,聘请众多来自不同层次学校的专家教授,先后五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课程体系上,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分类模块,重新构建了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类、专业基础教育类、专业教育类、实践教学类、素质教育类五大课程模块,重新审定、合理调整各专业课程体系,以“开启智力、强化能力”为主线充实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期分批组织教师下去锻炼,“带着问题下去,带着任务下去,带着成果回来”。充分利用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与融合。

该校信息工程学院与烽火科技集团虹信公司从课程开发、实习基地建设、联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以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兼顾学院学生实际状况、师资水平、软硬件配置等,科学设置合作办班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置换方案。与企业“联姻后”,该院将选拔优秀学生输送到企业,企业可以提前了解学生,预先进行培训和选拔;机械工程学院与黄冈天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绿色风机制造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湖北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会计学院与美尔雅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实验中心由ERP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手工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组成,实验室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并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的变化,会计学院制定了新人培,并根据这一新人培的变化情况,重新修订所有课程大纲。

三、校企合作关系的深化和稳定

在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上,武昌工学院各院部一直在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自身特色的模式和途径,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笔者做为会计学院的教师,发现会计学院除了存在着与当前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中的普遍问题之外,还有以下突出几点:一是虽然建立了实验中心,但是课内实验仍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从事的均是与自身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专业知识应用的并不多,无法进入财务核心岗位;三是当企业急需人才输送时,毕业的学生不能快速上手独挡一面,达不到企业的用工要求。因此,即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但是如何将合作深化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亟待解决。

(一)校企合作中,“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首先,站在学校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1)学校可以享受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资金等;(2)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学生有了紧密联系实际的实习和就业基地;(3)利用这一平台,学校可以使学生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交替的模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4)这一模式对学生的就业具有指导性作用。其次,站在企业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1)利用学校资源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从长远观点,转化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2)借助于地方本科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3)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4)学生使用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设备进行训练,起到了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广告作用。

(二)深化和稳定措施。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利益分析,笔者以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投入建设经费和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1)根据单位需求定向招生;(2)根据单位需求人才定向培养(从大一开始);(3)可根据单位情况,设定专业班级,如会计手工核算班、税务筹划班、财务报表分析班等。从而实现“三合一”:学生、员工合一,作业、工作合一,理论、实践合一。

这种合作模式,对学校来说,加强了专业建设,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对企业而讲,吸纳了紧缺人才,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 “实账实训”模式。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实账实训基地,实账实训场地设计为企业的真实工作场地形式,按照企业中财务部门岗位的设置,在有相对独立空间的实训室分组进行,让学生分组并确定主管、会计、出纳,一般 3~4 人一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会计主体一个月的账目。使学生能真正零距离接触财务岗位的工作。让学生从取得原始凭证并审核、到做记账凭证、登账、纳税申报、编制报表等环节。以企业真实的原始凭证来进行账务教学流程、实际业务票据等全真资料为基础,通过企业流程认知、手工账、纳税申报三大模块既相互独立又全面系统的全真操作,让学生接受实际岗位上的财务工作操作,实现真实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该模式强调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以任职企业,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财务人员和科学的教学安排为保障,以真实会计主体为实训对象,由专职实训指导教师验收把关,对学生的凭证制作、账簿登记、报表编制分模块考核,并进行综合鉴定,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并支付相关实训费用。“实账实训”教学可以弥补校外实训由于财务管理职业特性所带来的缺陷,让学生真正获得财务管理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制定实训成绩评定标准,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

3、“分散式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所谓的“分散式实习”,就是将实践教学时间分解到每个学期,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间断地轮流深入到生产实践第一线进行实习,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验场所及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学校为企业提供无偿技术服务、职工培训及一定的报酬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具体来说,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集中安排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和职业道德教育,从第三学期开始到第七学期结束,增加在企业进行的综合实践课(包括专业实训课、工厂实习课),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同时到不同的企业进行不间断的实习,到时互相调换。学校在安排专业实训教师的同时聘请企业中熟练的财务人员或管理人员作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期间理论课程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分散式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感受一线的工作环境,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财务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这也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分散式实习”

的目的也就在于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做)过程中,主动的去认识(学)。和以往多数学校所采取的“毕业实习”在学习掌握了—定的知识后再去实践的方式不同,这是一种边做边学、学做结合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4、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的方向

转型发展。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不能只考虑学科的完整性,而应该在反映本学科应用领域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更多地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品德、知识和技术进行改革,建议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强调能力与发展并重。通过推进学生“三段式”工学结合教育,促进学生立足专业立志成才,即初期找到职业兴奋点,增强对财务管理行业的了解;中期建立职业认同感,渴望成为从业人员;后期形成职业归属感,立志为企业贡献力量。

通过以上四点建议,既可以实现企业的“赢”,又可以实现学校的“赢”,二者结合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实现社会的“赢”。寻求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期培养出视野开阔、财管知识融会贯通、专业过硬、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增强学生竞争力、提高学校就业率、给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仕俊.浅议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J].职业.2014年08期

[2] 郑益仙;胡俊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03期

[3] 赵文龙 李立斌 林惠华. “分散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教改研究.2010年01期

[4]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篇6:谈教师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合作学习日益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将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发挥出来,致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貌合神离,效果不佳.由此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有深刻的理解,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制定合作教学目标,培养学习实践意识

对于合作学习方案的制订首先需要给予明确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制定相关目标,确定合作的重难点,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1]合作教学的方式对合作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初中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不少学生学习上懒于动手实践,习惯死记硬背.而通过合作教学目标的制定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通过实践去进行探究,既动脑又动手,形成手脑并用的联动学习意识,从而改变机械式的学习陋习,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成绩.比如,在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中,教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对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事物进行观察,运用量角器等教学工具一边引导学生学会测量,一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推算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进而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为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合作教学情境,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合作氛围,借此实现学生的兴趣转变,为提高其学习兴趣做好铺垫.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按照学习小组的具体情况设置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在合作中利用相互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让他们对数学知识更感兴趣.另外,讨论时,教师应该从中加强引导,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众所周知,兴趣决定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因此,教师要让合作教学情境营造更具效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引导应该注意技巧,所营造的教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数学,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三、强化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发散思维水平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通过相互之间的智慧碰撞擦出思想火花.倘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困难重重,个人的冥思苦想有时收效甚微,容易在思维的拐点受阻.[2]反之,要是和同学相互交流想法与问题,或许就可以从对方的想法中获得灵感,顺利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趣味所在,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与创新很有帮助.比如,在学习关于“圆的周长测量”时,测量方法不止一种.而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要求每组学生提出不低于三种的测量方法,然后讨论并列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合作学习的最后,教师把圆的周长公式公布给学生,而学生也会因为先前的合作交流对这节知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应用过程中就会更熟练.尤其在面对某个比较新颖的题目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更能集众人智慧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训练中提高学习质量,实现学习突破.

四、开展个体合作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模式并非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是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合作,这个前提是不可忽视的.合作学习要以独立思考为基本前提,这也是数学合作教学引导学生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所以,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应该基于学生个体情况科学地安排小组成员.比如,在学习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对平行线与相交线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区分,分析垂直、平行、相交是怎么一回事.每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进来,认真思考与探索,独立完成任务.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必须由各组成员独立完成,然后去评判其他人的对错,最后才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从而在相互促进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性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最终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文军.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247.

篇7:混改的合作与共赢

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合作与共赢从来就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若能够独自应对挑战,任何人也不会通过合作,将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拱手相让。

国家高层在本次APEC会议上提出,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实际上,不仅仅是亚太地区的合作,国内国资和民营资本的合作,同样需要开创大格局。想要开创大格局,同样需要大智慧。

“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是对于“大智慧”的最好解读。诚然,赢者通吃所激化的矛盾,最终会让赢者的获利成为短期行为。沉溺于顺境时的收获,必然会在逆境出现时无所依托,长远获利只能成为空谈。

如何实现共赢?改革将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成效?对于混改的合作与共赢,与会嘉宾有着怎样的解读?

如何实现共赢

傅成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

大家都非常关心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国有资产是全民的资产,不可以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流失。不管是管理环节,还是我们对外合作的环节,对于人民的资产我们只能让它增值。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没有简单地把民营企业的引入看成是一个合作。我们往更深层次去看,是如何把我们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优势释放出来。在混改中,我们和民营企业要共同发展,不是仅仅发展公有制这一块儿。我们是要共赢,企业要发展,投资者也要有好回报。

我们谋求共同发展,是要把事业做大。事业做大的过程当中,共同得益,这个得益不仅仅是我们企业的事,更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体现。

徐念沙|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董事长

我认为混改企业的决策权问题,不光是民企和国企的问题,所有的企业都是如此,这个主要的问题还是要靠公司治理方面来解决。

比如说,一个公司先把他的战略制订清晰,然后得到董事会甚至股东会的批准,那么在执行这个过程中的决策上,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能让各方真正获利的是什么,一个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大家能不能有一致的方向?另外一个是这个企业创造的价值,能不能让股东们得到回报。如果这两点做到了,大股东就不能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小股东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利益被大股东侵占。

王玉锁|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新奥从1994年就开始跟国企打交道,到了2000年的时候,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那时候恰恰是我们跟国企合作机会更多的时候。到现在为止,我们大概和50多家国企合作。

给我的感觉是,跟国企合作,越来越好了。必须承认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不和谐因素。随着企业的慢慢成熟,我也在思考,当年的那些不和谐因素,也不一定就是国企的问题。也许民企那个时候的诉求,可能真的就不对。如果你的要求是必须要合作、必须要赢,也不大可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大家的商业素养都提高了,合作起来是越来越好了。

我这20多年和国企的合作,有两个体会。

体会一,就是一定要充分沟通。不管是国企跟民企,谁是大股东谁就要主动去沟通,因为你占着资源你来配置。你再不跟小股东沟通,就不合适。沟通非常重要。

体会二,小事儿不纠缠、原则不放过。比如说给员工发点儿工资、福利,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让他做吧,只要公平。但原则的事儿不能放过,对混合所有制来说,管理就起不到作用了。

大家只要是方向一致,互相多沟通,礼尚往来,我相信混合所有制一定有一个很好的明天。

改革带来机遇

赵令欢|弘毅投资总裁

我认为现在的改革顶层设计比任何时候都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表示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来进行。

需要明确的是,这一轮就不是为了生存,这一轮给大家造成困惑的是,现在国有企业都活得不错,为什么还要去冒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去改革?我觉得主要是为发展。

因为现在国有企业虽然大,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竞争的舞台不再是国内,国家的“边界”保护越来越弱,我们要走向全球,所以企业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要有竞争力。混合所有制实际上就是通过体制、机制让企业更有竞争力。

混合之后,企业领导人就由董事会任命聘请。可以规避任期内被调配的担心,可以长期为企业服务。这个方向是一定会坚持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争议,因为这是移动奶酪的事儿,是利益重新分配的事儿。

十年前弘毅开始创办的时候,我们主要是通过“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来投资。当时有民企、有高科技,我因为有点儿国企的背景,选择了国企改制。

当时我刚从美国过来,外国记者就说你去做这个国企的私有化怎么样,我说不,我准备做企业的市场化。之所以混合所有制是过去30年中国整体改革成功的路径,以后还会慢慢地走,它是通过市场化,把社会上最有用的资源全部整合起来。

徐念沙

目前来看,很多中小企业也跟我们合作,包括在军工领域里的合作,这些企业的政治素质,包括这种爱国精神都非常高,特别是军工领域里合作的。

军工企业肩负着国防的任务,可能有些时候企业不能够短期地发展,要考虑长期发展,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利益,这种现象是有的。但是没有一个向我们提出异议,相反还有很多人认为,我能够参加跟保利在军工产品的合作,是我的一份儿光荣。这充分体现了民资对国防安全建设的责任感。

保利如今真没有感觉到跟民企的合作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们也特别喜欢跟民企交流,民企在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好,央企在创新方面,可能有一些我们大的科研院所做得不错,但还是应该多向民企学习。

nlc202309011135

成效大于担忧

熊焰|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

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有什么区别呢?应该说,国有资产还是属于企业资产范畴,而国有资本是企业产权的范畴,国有资本显然要高于国有资产。

之前,国务院国资委要管人、管事、管资产。现在看来,这个方向是不是该调一调?从更高层级来说,他还应该是管资本,从资本的层面上进行管理与约束。中国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实际上混合所有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不就是混合吗?这3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渐混合的过程。

把国有资本跟非国有资本的各自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实际上,我相信通过这一轮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会极大地释放国企的优势和民企的优势。混合所有制改革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市场条件的成熟,现在,一个强大的民营阶层群体形成了,他可以和国营资本相匹配。

20年前提混合所有制,民企肯定得是“傍大款”,好不容易傍上了你就听话。但是今天,应该是可以进行合作的。而合作必须是平等的,在契约精神之下,资本到位,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才能做强做大。

傅成玉

作为国有企业来说,我们效率不高主要问题出在哪儿呢?主要是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所以我们要把这两种机制混在一起,以解决我们自身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混改,他的不足在哪儿呢?他们发展的平台不够大,甚至没有介入这个领域的机会,所以他才想介入这个领域。

我们怎么样把这个搞活呢?我们要充分地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个会议的精神,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改自己的体制,要搞活。我们的改革第一步就是要使这个治理结构、董事会的管理完全市场化,这是第一步,就是治理要透明、规范,第二步就是运行机制要市场化。

我们下一步想借助外力做什么呢?改进我们的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机制太死,员工能进不能出,工资能高不能低,干部能上不能下。这就是高层真正希望我们能够解决的。这也是我们这次搞混改,要重点解决的一部分问题。

赵令欢

有人担心混改过程中,民资参与到国企之后会出现资产的流失。但其实用我做金融的度量来说,真的是没有流失,因为每个参与混改的企业,像中联重科等,利润都翻了十倍、资产规模都翻了十倍、社会就业都翻四五倍,我还想不起来一个例子,最后有群众闹事,说我资产做得更少了,或者某一个股东觉得你亏欠了我,霸占了我的资产。

我们这些例子证明了一句特别简单的话,就是体制活了之后,会释放很多生产力和创造力,企业会做得更大、更强,所有的人都会有更大的饼可分。

上一篇:叔叔,我想对你说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