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中识字教学流程

2024-05-13

关于集中识字教学流程(精选7篇)

篇1:关于集中识字教学流程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7册 关于集中识字的教学困惑与策略

“集中识字”的目的是什么?作为语文老师,我问自己。应该是帮助学生提前掌握本册语文书中的生字词,继而一扫阅读课文的时带来的障碍,这应该是其一。其二:在教学文本时能更好的创设情境,免受教学识字的干扰。其三:初步掌握本册语文书中的生字词,随课文阅读时又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深入感知生字词的涵义,学会灵活自如的使用生字词。

但是反观集中识字的教学,我想,以上三个目的都达到了吗?

每一堂课的识字量较大,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写一写,似乎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常用的识字教学手段。,教法千篇一律,学生疲惫应对,断然没有了先前设想的:在识字的课堂里能感受到中国文字博大的历史渊源,汉字的美感,汉字的由来,汉字的变形,汉字释义„„

李泽厚在《中国美学史》中曾提到:我们看到的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它是文字,同时又是一种合乎美的形式的规律创造。这正是中国文字发展为一种艺术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的识字课堂上不可能对所学的汉字进行一一的追根溯源,而更多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但是通过识字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学习不仅是会写,会用,汉字更有一种美,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这是每个语文老师追求的,却又是很多老师,如我,所缺失的。

问题在哪里呢?我想:

一、我们的节奏太快了,我们常常期待学生能一点就通,甚至不教也会,课堂中缺乏儿童立场。

二、教师的对所教学科的内容,储备不足,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的狭隘,缺乏大语文观的立场。

三、识字教学时,手段单一,缺少有效的教学情境。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策略:

一、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没有围墙。黄玉峰老师在《愿我们诗意地教语文》中就在操作层面上给广大语文教师做出了大语文观的表率。他的做法是:诗意地处理教材;教法也有诗意;扩大语文的内涵。能同时和学生们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7册 是不容易,却是我们要共同追求的。

二、试图打破原先的部首归类教学识字,适时采用词串教学法。记得曾经听过陈萍老师的一堂练习课。对于练习中的成语“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处理,教者从儿童感性出发,精心选用了儿童喜爱的动物图画和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亲情画面来作多媒体呈示。让学生在熟悉画面中理解成语的含义,感受成语的魅力。

三、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对于某些词语的教学可以踏歌,象形、会意的演变,猜谜,甚至说文解字。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粗浅地提出些自己的看法,勉励自己!

篇2:关于集中识字教学流程

集中识字课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三小学闫方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38个生字。正确朗读4篇识字课文。对成语和谚语有初步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阅读成语故事和谚语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引入识字通过引导引导学生看会标,看课件上老师的信息,引入识字

一、学习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一)你们的识字可真多啊,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4篇识字课文,对自己有信心吗? 1.首先我们来学习《识字四》,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小树叶来帮忙,再把这个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请同桌互相检查读,订正字音。3.展示读,老师相信你现在读得一定很正确。谁愿意给大家第一个展示?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

(二)这么快就把《识字四》读好了!那《识字五》就难不到你了。1.首先请同学们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小苹果来帮忙,把这个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2.请同桌互相检查读,订正字音,有错的、意见不一致的可以问老师。3.展示读,个别读,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三)只有有两篇文章了,那我们回忆刚才用过学习课文的方法,(课件)首先借助树叶自己读正确,其次是同桌检查,接下来是老师请学生展示练读,直到把课文读流利。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识字七》、《识字八》。可是,当需要老师检查时,那老师一个人可忙不过来,一会儿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就请他当小老师帮老师检查其他同学,这次可有时间限制哦,听明白了吗?加油,开始吧!读完后,全班合作完成《识字七》的拍手歌。分行接读《识字八》的8个词语

二、读词认字交流方法1.看来,读课文没有难住大家,接下来我们来进行闯关游戏,怎么样?一共有四关,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我们先过第一关,我会读(4篇文章的词语)。先自己练读,看谁先闯第一关。小勇士领读,开火车读。2.第一关顺利通过,来到了第二关,我会认(需要会认的单个字)。他们中,有的小伙伴出去玩了,看剩下的这些你认识他们吗?男女生对读。3.第三关,我会看。现在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把生字分为:上下、左右2组)你看出了什么?(提示,从字的结构上看第一组是上下结构,都是宝字盖,第二组都是左右结构)这还不算火眼金睛。继续看:这些左右结构的的字又有什么不同?(左窄右宽、左右同宽)。在一个个火眼金睛的带领下,我们闯过了第三关。4.接下来是最富有挑战的最后一关,我会记(交流识字方法)。这些字都是老师在这四篇文章的生字中找到的,十分难记住的字。我想请教大家,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老师和同学们快速记住这些字吗?交流识字方法。(课件上分三行,让学生自己选择随便说,最后老师总结,第一行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第二行可以用加一加方法,第三行先用顺口溜区分障和彰,再用简笔画介绍雀的演变和意思)(用不用在换个语言环境换个环境再整体认一认这些字?编个儿歌之类的)

篇3:关于集中识字教学流程

一、进行集中识字的教学策略

集中识字是指遵循我国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蒙字识字教育经验, 以汉字构形规律为基础, 如象形、会意等, 形声、指事字等特点, 重视一组字当中的形、义、音的联系, 也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

1. 营造识字情境, 引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 明确指出了识字目标是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 教师要营造出喜闻乐见的识字情境, 引起主动识字的愿望。

营造识字情境方法多种多样: 环境创设、游戏竞赛、动作体验、图像观察等。例如,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动物乐园》一课, 上课伊始,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 ( 当地的动物园视频) , 创设参观动物园的情境, 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放手让学生看标牌当导游, 向学习同伴简要介绍一种自己学生喜爱的小动物, 最主要的是学会动物的名字。学生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动物名称中的汉字。再通过教师点拨, 发现很多动物的名称的汉字带有反犬旁, 从而感悟汉字的规律, 体会汉字构字妙趣, 增强识字的愿望。

2. 遵循汉字特点, 激起自觉识字的兴趣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指出: “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识字量的增加, 识字课堂更加侧重识字方法的引导。因此, 遵循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 感知汉字的特点尤为重要, 这样才能把强烈的识字愿望逐渐转化成浓厚的自觉识字的兴趣。

培养识字兴趣, 具体说来要了解汉字的造字理据, 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造字方法。例如, 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板块的第一课, 用图示直接揭示了“灾、斩”等汉字的会意特点; 在一些课文后面的生字条处呈现了象形、会意、指事等字理图及汉字演变过程; 还有对于形声字的集中学习, 如韵文《青字家族》等。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 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感悟汉字造字之趣、造型之美、笔画之谐, 从而激起自觉识字的兴趣。

3. 调动多种感官, 让学生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要学生体会识字乐趣, 就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学习。例如, “凉”“湿”等字, 就可以用手的触觉来达成汉字字义的理解。“兔”“串”等字, 可以用眼睛仔细观察, 从视觉方面发现象形的特点。表示气味的汉字, 如“臭”字, 就可以运用嗅觉领会字义。“喔喔、咩咩”等拟声词, 采用听觉体会学习。

教师要调动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获得基本的识字技能, 创新识字方法, 形成识字能力, 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进行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

随文识字也称分散识字, 一般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本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 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 再由语句到特定的词, 由词到生字的学习。

1. 读文本中, 以句子带生词, 以词顺承认识生字

在文本的语言环境中, 学生会主动识字, 他们不知不觉通过反复阅读, 已经认清了生字的字形; 利用语感, 自觉读准了字音; 初步感悟到了字义。因此随文识字的课堂上教师的示范读、学生的自由读、有感情读、小组读等朗读形式必不可少, 朗读的训练质与量要必须在教师引导下有效落实。

2. 学段落时, 抓关键词语感悟内容, 以内容引导掌握生字

文本的重点段落, 要精选精练。在段落中, 引导学生找到关键性的语句, 联系上下文, 依据写作背景, 结合自己的体会, 深入感悟句子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再抓住最能表达意思的词, 体会词的含义与特点, 进而掌握其中的生字, 做到音形义整体识记。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把识字与体会文本紧密结合, 互相促进, 识字水到渠成, 效果显著。

3. 巩固总结, 以情节性提问入手, 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运用生字

随文识字因为生字分散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学习时有随遇随学, 因此识字的集中指向性不足。因此, 巩固总结时, 以情节性提问入手, 找到相关的句、词、字来体会生字的策略更为重要。这种策略是把生字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运用生字重组语句表达出来, 达到识字的基本目标即运用汉字来恰当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 白居易的《忆江南》,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诗人回忆了江南的哪些景致?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而在表达中运用本文学到的生字, 恰当的组织语言, 正确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训练过程中, 学生的识字能力、运用能力得以培养与锻炼, 为学生终身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三、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和教材特点可以在识字过程中集中和随文识字结合。例如,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比力气》一课, 在随文学习“阿凡提”的“提”时, 学生可以说出知道的带提手旁的字, 了解这些字与手的动作有关, 进而集中学习本课的其他生字: “扔、拾、捡、抓”。这样在以随文识字的过程中, 再找到汉字规律, 用偏旁带字, 集中成组学习生字, 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随文与集中识字灵活结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巧妙应用, 二者结合。

总之, 教师科学运用识字教学策略, 学生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集中识字、随文识字、集中与随文识字相结合方法, 已成为目前识字教学的主流。依据不同语文课文类型和学情, 采取“营造识字情境, 遵循汉字特点, 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学策略集中识字。也可采取“读文本时, 以句子带生词, 以词顺承认识生字;学段落时, 抓关键词语感悟内容, 以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巩固总结时, 以情节性提问入手, 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运用生字”的随文识字策略。二者即可独立应用, 也可相结合互为补充应用到识字教学实践中。科学运用识字策略教学, 学生识字能力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教学策略,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朋朋.集中识字.华语教学出版社.

[2]廖杰隆.集中识字理论基础.

[3]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篇4:集中识字教学点滴体会

关键词:集中识字法;感知识字;自主识字;玩中识字;巩固识记;自觉识字

一、识字教学五步法

1.结合语境,感知识字

汉字是抽象的表意符号,语言环境是提供孩子思维记忆的一个背景、靠山,离开了语境就很难理解一个字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因此,教学中可结合多媒体呈现图片及视频资料、人物对话、儿歌等语境,引导学生听范读、看图说话,有感情朗读、自练读,从而体会语境,感知字的音、形、义。

2.展开想象,自主识字

世界真奇妙!在孩子的脑海中充满了认识世界的渴望。当他们只会用眼睛去探索时,生硬的方块字也许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如果识字教学中把孩子心中想象的翅膀展开,将会点燃孩子眼底炽热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动脑、想象识字是有效途径。

如,“坐”结合字形想象“两个小孩‘人和人在土堆‘土上玩耍”。

3.游戏活动,玩中识字

将识字的难点分解在活动中,采取猜字谜找朋友,拼字游戏,编儿歌、顺口溜等活动,令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情境中轻松掌握汉字。

如,以“直”为基本字,加上偏旁部首拼出“植、值、置、殖”等。

让孩子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效果倍增。

4.识写结合,巩固识记

小学生要掌握的汉字多达2500个,其中形近而音义各异,音同而形义各异的字很多,还有些字形复杂,很难写对。因此,识字教学中必须把识字与写字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现在,有的教师把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识字和阅读等活

动,学生当堂书写时间太少,大量书写练习被挤到课后进行。这样离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虽能完成字量,但可能写得不端正、不美观,甚至错误。结果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效果不佳。此举危害很大,故教师要在教学识字的同时,指导学生把字写对、写好。

此外,还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训练学生抄写生字、读写词语、写话等,巩固识字效果,提高写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课外阅读,自觉识字

课堂上识的字毕竟太少,要想多识字,应把重点放在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要体现学生的自学,使其在阅读中自觉进行识字,增加识字量。同时,教师进行必要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读书识字的方法。如,用“遮读法”识字(先读拼音,再音和字并读,最后遮住拼音进行纯汉字阅读),边读边写生字等。此外,还要训练学生勤翻字典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书识字的能力,更好地在阅读中自觉识字。

二、结合识字教学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1.词句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低年级教师只注重识字教学,对词语训练兼顾不到。高年级教师则偏重文章结构的分析,而把词语教学只视为扫除障碍,训练的力度也非常不够。所以,师生理解、积累词语的意识都比较淡薄,因而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生说话写话时词汇贫乏,语言干瘪,缺乏形象性。所以,小学阶段要强化词句训练和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词句训练是篇章训练的基础,因此,小学的阅读教学应在让一般性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基础上,着重让他们进行品词学句训练。

2.学习词语的目的性

学习词语的目的主要是消化运用,运用词语离不开积累词语。因为只要词语库存丰富,说话时才能随口而出,左右逢源。要积累众多的词语,只靠机械地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深刻理解和有意识记,才能记得快、记得牢。学习理解—识记积累—熟练运用,是我们学习运用词语的三部曲。

3.如何确定重点词

加强词语训练并非逢词都练,而是要抓住重要的词进行重点训练。要进行重点训练,必须要抓住重点词。如何确定重点词,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学生没有学过或虽然接触过,但理解不正确,容易弄错的词语;(2)能突出表现文章中心的关键词语;(3)运用得特别确切,富于表现力的词语;(4)多义词、近义词、成语、带有文言色彩的词。

4.积累词语的方法

积累词语的方式往往与背诵精彩的语段联系在一起。这些语段之所以精彩,往往是其词华语美。背诵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要增强背诵意识,加强背诵的训练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今后的听说读写时,才能用语丰富,妙语连珠。

篇5:一年级识字教学流程

一、启:(导入)

情境导入法。直入课题法。谜语导入法。谈话导入法„„

二、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不懂的字、词语或者读不通顺的句子。

教师范读课文时,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自读时,可以划出不懂的句子或者质疑。

3、自读反馈:通过一人读一段、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等检查自读情况。

三、析:

1、词语学习: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加拼音)。学生自由拼读词语或者同桌互读词语,提出读准字音的要求。

2、汇报:点名读、开火车读等个别检查,及时纠正读音。

3、出示单个生字:学生进行生字结构分类,认识新偏旁,讨论记字的方法,口头组词,选词说一句话。

四、练:

1、巩固学习的字、词。

借助各类游戏激发学生复习字词的兴趣,及时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采用“部件合字”、“摘苹果”、“摘星星”、“悠悠课堂”等活动检查学习。

也可以采用回归课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2、写字指导。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观察,归类结构,探讨同一结构生字的写法。②师范写,生小手跟着书空。师范写时,提醒笔顺、笔画的写法。③生观察教师写后,观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提醒写法。

④生先描红,再练习写字。

⑤展示作品,评价。

五、结:

篇6:关于集中识字教学流程

一、设计思想

1、落实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2、坚持以读为主——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控制师生活动时间——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全员参与,激励学生口、手、眼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重点关注中下等学生。

4、体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教学目标集中,教学结构简明。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6、阅读与识字同步,识字写字与朗读并重。以朗读训练为明线,以识字写字教学为暗线,组织教学活动。

7、注重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8、强化教学组织,运用高效阅读课之法规范学生行为。丰富教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内心。

二、基本流程

采取“三读一写”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读:读正确,初识生字 二读:读流利,熟悉生字 三读:读出情味,巩固生字 一写: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掌握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训练。

(二)、激趣导入:

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如“课题入手、图片引入、音像引入、学习目标提示、设疑激趣”等。

要求:恰当、简短、有吸引力。

(三)、初读课文、初识生字。

目标任务: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正确地朗读全文。基本步骤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第一遍: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第二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识字。

(1)借助拼音自主拼读生字词。

(2)检查正音:借助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等媒体集中呈现本课生字生词,采用教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强调和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步骤:检查认读→去掉拼音读→去掉熟字读

(3)帮助加深: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想一想,哪些字已认识,怎么认识的?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4)与同学合作认读。可采用同桌、四人小组互考互认等方式进行。

(四)、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目标任务:

读通顺、流利,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指读,不唱读。基本步骤

1、读全文,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2、检查读文,反馈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读法。

方法:逐段(句)朗读,并指导读法。根据段落特点(比如:生字的密集度、朗读的难易度、在文中的重要性等)可适当采用指名读、范读、赛读等方式进行,直至读得通顺连贯。

3、限时自主读文,读流利。

(五)、图文对照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交流收获。

(六)、指导书写,掌握生字。(不少于10分钟)

可根据本课识字量选择二分之一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导书写

基本步骤:观察→提示→范写→仿写→展示→评价→书写。(注意指导对字形的分析)

要求: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包括字的笔画笔顺、结构摆布、关键笔画、大小等。强调正确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先在书上描写才学的要求写的字。

(2)再在本子上抄写这些生字,每个字写1—3遍,并组词、说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中感悟重点词句,积累语言。(2)巩固字音、识记字形,掌握要求书写的生字。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练习

(二)复习导入。

1、可采取开火车或者其它简单易行高效的方式抽认生字,并口头组词、扩词;听写上节课写过的字。

2、读文回顾课文内容,导课

(三)深入读文、感悟。

1、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根据短文特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图文结合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汇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重在渗透朗读方法。(2)在反馈中根据课后习题、进行仿说、仿写重点词语和句式。

3、练读:运用指导的朗读方法自主练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进行感情朗读。

4、反馈练读效果:可采用指名读、赛读、男女对读等方式。

5、赏读: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根据课后习题积累。

2、抄写、仿写优美的句式。

3、推荐课外读书篇目或短文。

(五)、指导书写,掌握生字。(不少于10分钟)

篇7:集中识字的“趣”从哪里来

一、“趣”从游戏中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提出了“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这就需要老师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在识字中游戏, 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体验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 认识“驰、地、他、池”时, 就可以让学生们到讲台前来转转盘, 在游戏中发现造字规律;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3》, 可让学生扮演孙悟空用火眼金睛审视词语, 找出生字结构上的异同, 学了这课的儿歌后再让他们改编儿歌, 帮助文中的宁宁改掉马虎的毛病, 做个细心的小画家;学习二年级下册《识字2》时, 让学生图文对照, 看着插图介绍事物, 学完课文后请他们当回“小导游”, 用上文中的词语介绍桂林如画的美景……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一定会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趣味。

二、“趣”从生活中来

小学生对字词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如果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表象的积累, 就可能形成认知障碍, 反之, 则能促进认知。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4》时, 指着黑板上的贴图, 对孩子们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去转一转, 到花丛中去钻一钻, 到田野里去跑一跑, 好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我就指着贴图 (蝴蝶躲在花丛里, 螳螂隐藏在树叶间, 蚂蚁暗藏在树叶下……) 对他们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 仔细看着, 一会儿, 像发现了新大陆, 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弹琴。”“一只天牛在草地上慢慢地爬着。”……我就抓住契机表扬他们:“小朋友们眼睛真亮, 观察得真细, 发现了这么多昆虫, 让我们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吧。”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相应的昆虫旁, 图文对照, 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教学好像把孩子们带进了广阔的大自然, 既认识了昆虫, 又记住了生字, 一箭双雕。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有利于将识字识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极富生活气息和情趣。

三、“趣”从探究中来

识字教学也应引导学生去探究, 体会探究之乐。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7》采用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 通过形象的图画显示“从、众、林、森”等是由基本字“人”或“木”累加起来的, 揭示了字义。“二人从, 三人众”很简单, 可是“从”的字义学生却未必理解, 当出示甲骨文的“从”, 他们就能清楚地看出这是“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的后面走”, 从而突破了“从”的字义难点。在此基础上, 指导学生走进儿歌、谚语, 自主探究文中还有哪些字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构成的, 他们不难发现:“林、森”也是用单个“木”累加起来的。再如二年级上册《识字3》也用图文对照的形式揭示了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如何让文中的意思走进学生的大脑呢?课上, 我拿了一支毛笔, 故意将笔杆和笔头拉开, 让学生看一看: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们很快发现笔杆是竹子做的, 笔头是用毛做的后, 我分别写了“笔”和“毛”两字, 又将笔杆和笔头装在一起因势利导:“毛笔做成了, ‘笔’字是怎样组成的呢?”“是‘竹’字和‘毛’字组成的。”接着我趁热打铁, 鼓励他们做个小探长, 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字也是用这种方法造成的。他们兴致盎然, 很快发现“灶”“尾”“看”也属于这一类。这些有趣的探究活动从具体的物体间组合发展到抽象的字理间组合, 帮助学生识字, 还渗透了识字方法。当学生探得其中的奥秘时, 真是趣从识字中来。

四、“趣”从诵读中来

识字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生字, 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对于词串识字, 我们必须通过诵读来体会汉字的神奇。短短的几个词组, 竟然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而诵读又让画面流动起来, 将字、画、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4》第一行“晴空晾晒温暖”表现的情境是晴空万里,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 舒服惬意。读时语调可稍慢, 声调宜明朗。第二行“眼睛瞄准眺望”, 读时可加上动作, 使音形义完美结合。读到“眼睛”, 学生可睁大双眼;读到“瞄准”, 则要眯起眼睛, 做手端步枪样;读到“眺望”时, 则做手搭凉棚之势。读第三行“寒冷冻结冰雪”时, 似乎来到了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冬天, 情不自禁地双手抱臂做出了寒冷的样子。第四行“东海黄河长江”, 读时声音高昂, 声调拖长, 以突出其辽阔无边、气势磅礴。如此一来, 四行词串, 语速有快有慢, 声调有长有短、有高有低, 读起来抑扬顿挫, 琅琅上口。学生必然会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爱读, 百读不厌, 陶醉其中, 熟读成诵。

五、“趣”从识记中来

识字不光是认识就行, 还必须让学生牢牢地记住它。我们应通过形象的比较, 激发学生想象, 开拓思维, 将识记趣味化。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8》时, 孩子们通过玩转转盘游戏发现, 这6个字都有“青”这一部分, 只是偏旁发生了变化。我再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 他们很快发现, 6个字读音相近。“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使孩子们头脑中冒出了一个小问号。“因为它们都有‘青’, 读音也与‘青’相近。”他们为找到依据欣喜不已。我因势利导:“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这类字我们叫它形声字, 像这6个字中的‘青’, 我们叫它‘声旁’, 因为它管着声音;另一个偏旁叫‘形旁’, 它表示着意思。我们来看看, 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对应偏旁, 也很快解读了出来。尽管学生弄清了这几个字的意思, 也能正确区分, 但并不代表完全掌握, 时间一长仍可能忘记, 而且他们音形相近, 运用起来还可能“打架”。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效识记, 我这样来激发兴趣:“小朋友, 为了把这几个字记得更牢, 你们愿意把刚才的发现编成一首儿歌吗?”孩子们兴致勃勃, 你一言我一语地凑成了一首儿歌:“天气晴, 好心情, 河水清, 小蜻蜓, 大眼睛, 飞来飞去捉蚊虫。”然后, 欢声笑语中, 孩子们又一起把儿歌反复诵读。

我想, 这样趣味十足的学习, 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他们再用到这几个字时, 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儿歌, 看清用什么偏旁。

上一篇:浅谈公安制度建设与队伍管理下一篇:萤火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