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2024-08-24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共12篇)

篇1: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以前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参与少,学习呈现应付状态,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变为如今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同学们主动探索与交流,小组合作如火如荼。通过在践行小组合作教学理念过程中的一点点回顾,我认为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有如下好处:

1.教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思想、教学法方法先进了,教育行为规范了,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了,研究水平也明显提高。

2.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除动手操作外,还自制了很多学具。

3.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思维能力增强了。经过动手操作、猜测、观察、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善于思考,喜欢提问,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解决问题考虑周密、全面,解题速度快,思维敏捷,能一题多解。经常写数学日记,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4.建立了具有生成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边实验、边总结,找到了数学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那么,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

(1)不要把“ 合作学习”理解为“讨论交流”

没有把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透彻, 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采用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讨论上, 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凑在一起说一说、画一画就是一种合作。实际上合作学习应该是有组织、有目的、有共同目标和小组分工的学习活动。

(2)“ 合作学习” 不能流于形式

走进课堂, 教室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座位的摆法, 四到六张桌子拼成长方形, 学生围桌而座, 看起来好像是在小组合作, 实际上教师的教法并没有改变, 有些学生看黑板还得歪着头, 有些学生乘机私下说话,玩小动作, 合作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只是流于课桌的“合座”。

(3)合作交流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小组合作中,我时常发现小组成员参与上是很不均衡,差生参与量明显就少。如果我们在合作前给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合作内容有自己的一点思考,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想法,再与同组合作,这样合作的质量有可能更好,参与就有可能会均衡些。

(4)合作讨论前教师所提的要求需要可操作性,需要记录讨论结果.从这些课看,有部分教师在讨论前提出的要求,往往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讨论步骤,学生就很难把握,讨论就成了“沙龙”,说到哪儿就滑到哪儿?在这里,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同时,考虑到需要讨论的问题往往是有一定难度或有多种解法或有一定规律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讨论中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最好能把所得的结果或方法进行记录并整理,这有利于汇报,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

(5)不能滥用“ 合作学习”

现在有些教师, 无论文科理科,无论内容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一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 甚至讲课也由学生代劳, 以此体现“ 自主性” , 学生“ 糊里糊涂” 合作,“ 磕磕巴巴” 讲课, 教师满教室转悠, 这一现象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为教师觉得新课程应该与老课程不一样, 教师不敢讲多了, 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活动。

其实, 并非讲授式的课就不好, 接受式学习方式也有它的优点, 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切不可盲目跟风, 而应悉心体会课改的精神实质, 领会“ 让学生得到发展” 这一核心理念。

篇2: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一、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新课中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筛选这些问题。最终把这些问题交到老师手里。老师进行整合最终确定六个任务。

二、组内交流

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任务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展示在各自的小黑板上(限时)。

三、展示点评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任务,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

四、当堂检测

篇3:初中数学教学与小组合作

关键词: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团体意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初步感知。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等不靠, 该独立完成的要独立完成, 对于有难度的问题需要小组合作讨论, 但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全员参与,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待所讨论的问题得出结论后, 需要个别学生展示, 与其他组的学生进行交流。

2.把握时机, 恰当操作, 明确具体操作过程。

数学课堂有其特殊性:离不开练习。 精讲多练是数学课堂必备的环节。 那么练习就一定会涉及相应的梯度性, 对于较基础的知识, 多数学生可以理解运用, 教师无需花费太多时间, 但随着问题难度系数的增大, 学生的困惑越来越多, 此时便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 在相互探究、相互交流中将问题自行解决。

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不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的, 课堂中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又要注意团队的合作交流。 选择合适恰当的时机采用合作交流, 教师此时要加强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发言, 阐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而不是在一旁等探究结果。 这样, 在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况下,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为此种情况下, 每个学生都不甘示弱, 都会积极发表看法;同时也能让新旧知识有机结合, 学习别人分析问题的思路, 对知识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使学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意识, 他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以集体利益为中心, 充分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3.重视评价,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贯穿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评价, 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认可,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而重要的是学生的评价, 在学生进行评价时, 要注意分析他是从哪个角度入手的, 分析的思路是什么, 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多倾听学生的评价, 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与其他评价的学生对比, 找到自己忽略了什么, 自己所欠缺的是什么, 等等。 这样, 学生自己就会找到自己的差距, 不但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而且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学习”探索后的思考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 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 他们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及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 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 这种个性中有很多独立的成分, 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交流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 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合作交流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 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 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 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 保证合作交流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华罗庚说:“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 不要只看书本上的结论。 ”“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方法, 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 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 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如:学得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 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 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 影响自身发展。 通过实验, 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尝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甜头, 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篇4: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30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它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初中生如果不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会失去学习兴趣,最终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来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已学知识,在交流中逐渐拓宽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克服他们的数学恐惧心理,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问题设计原则

1.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初中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需要设计相应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因此,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要有启发性,让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四边形内角和、五边形内角和以及六边形内角和,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2.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使其问题设置更具代表性,让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魅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降低学习的难度.但是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其设计更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

3.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非常大,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保持问题的梯度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问题设计还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数学、学习数学.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的性质时,就可以层层递进,让他们逐渐认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以及梯形的性质,加深他们对该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设计策略

1.积极设计开放性的学习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要保障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积极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封闭式题型的练习,忽视了开放性习题的作用,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僵化,不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最终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在封闭式的题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做题时所用时间不同,这样容易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寻求不同的答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2.充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性不强,分析问题角度过窄所致.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相应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还要敢于大胆猜想,小组之间通过合作分工对其进行论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同.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找到学习数学的奥秘,为其以后学习数学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初中生逐渐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不利于他们数学兴趣的培养.而小组合作教学,它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增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可以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4.做好小组内部任务分工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进行小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任务的设计上下工夫,既不能够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又不能过于简单,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协调性和有序性.在进行小组内部分工时,教师同样要保证任务的梯度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增强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制订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降低学习难度,为他们以后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侯晓旭.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4(20):82.

[2]董学成.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9):82-83.

[3]周改哲.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小组合作[J]. 学周刊,2013(17):95.

[4]朴昌虎.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4):43-45.

篇5: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时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我们不妨从以下现象去审视。

现象1:小组内一位同学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当陪衬,学困生自我嬉戏。

审视: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的“舞台”。“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课堂模式,演变为“好生讲,差生听”。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这不仅不利于差生的发展,对好生也是不利的;好生的观点和视角支配着小组的一切活动,缺乏认识的多样性。

现象2: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三五成群,只见每个都在说,但说的什么却不甚了了。教师再一个手势,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合作猝然而止。

审视:合作学习变为“小组讨论”。老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情况,学生要么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

现象3:教师出示投影或大屏幕展示,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如下问题: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3)……一节课不下五次。

审视:合作学习弱化教师的作用。为了一味地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教师当起了主持人,让学生自由组合起来讨论。更有甚者,由一名学生当节目主持人,小组讨论接着派代表轮流拿着稿件宣讲,这样在有深度的知识上,缺少了教师富有启发性讲解。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解决问题的创新点】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探索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重视教学技能的研究

(一)合理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

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①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②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③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④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学困生多发言;⑤要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现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找其原因,汇报给老师;⑥要有对自己小组成员评价、总结的能力。

(二)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什么时机实施合作学习,等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该做什么?又该关注些什么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2、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来讲。

3、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从中判断问题对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都可以理解和解决,那么教师可以不流于一定要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4、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反思成果与不足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数学日记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努力提高对小组进行调控、组织的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及反思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会反思,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三、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如:动手操作、估计、讨论、课题学习……。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而更重要的应突出小组合作的成功。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

2、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四、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案(附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评价合作学习成果的量化办法:

(一)结合前一学期综合测验考试成绩,再加上课堂练习与作业情况,给班中每位同学定一个基础分,小组的分配就是以此分为标准,而小组内部由高到低依次记为1、2、3、4号选手。小组总分则是这四人的总平分,小组的组次也是由总分的高低排定。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次就代表了小组在班中的名次。基础分与小组总分是不定的,由于合作的结果,各学生在测验中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当每次分数超过本人的基础分时,就可在基础分上加分,使他更具有竞争力。如考试失误,成绩不理想,就要被扣分,选择每个人的基础分随他们的表现好坏而升高降低,他们的身份也会随之改变,而小组的分数也会由于每位成员分数的改变而改变,相应的小组名次也改变了,这样每个人都会珍惜任何一次的考试测验,认真对待。同时,为了在平时上课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以评分为手段,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在上课答对一题就得相应选手号码的分数,以一定时间为周期进行结算,每个周期的冠军小组可在每位组员的基础分上加一分,小组总分也加一分,这样就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设计必答题与抢答题,必答题由每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错则加、减分,抢答题由小组讨论好以后全体起立表示抢答,再由老师选其中一位进行回答,这样既避免了有些人动脑有些人不动脑,又避免了1人做好大家抄抄,因为在挑选回答问题的人要说出为什么,每节课进行效果明鲜,动脑与举手的同学很多。

【取得成效】

篇6: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姓名:温永清

单位: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 详细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三中学 电子邮箱:wyq_7515

联系电话:***

邮编:011500

QQ: 417733152 【摘要】 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交换后,每人都有两种想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实现脑力资源共享,形成共赢,达到1+1>2的效果。

【关键字】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学习效率 ;优化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作为一项基础的也是根本的事业,必须随同社会发展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数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大到宇宙之深邃,小到粒子之微妙,无不折射出它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课堂的45分钟有限时间,把数学教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成了我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采用了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实践,也有了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并未真正地同社会的现代化接轨,虽然近年来教育教学设施水平不断提高,但课堂教学仍旧沿袭着传统的“口授式”“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没有完成质的改变,如此往复,数学这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就会局限于单调的数学与枯燥的图形之中,不少学生发出了“题海无边,回头路断”的慨叹。

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同感身受,学生时代对于一成不变的学习是那么地厌倦,因此我们倡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走出空间狭小的座位,化“观察背影”为“面对面轻松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合作交流,互相探究,来一次思维的大解放。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我们交换后,每人都有两种想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实现脑力资源共享,形成共赢,达到1+1>2的效果。

篇7: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认识,使之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一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缺乏时效性。二是过分追求课堂顺畅,严重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强,过弱的趋势都会影响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①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②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③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

① 扭转教学现状:合理设计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讨论,使之不再流于

形式,重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② 学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在这个前提条

件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张万生老师在国培期间认真观摩石家庄四十中徐建安老师的公开课,吸取人家许多成功经验。同时我们查阅了石家庄十三中杨杰老师的《初中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资料,获取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①组建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在组建合作小组

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②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

动中。

③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④注意适时、适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可

滥用。

(五)主要创新点:

① 改变合作学习中的重“学生”轻“教师”现象,对传统讲授式矫

枉过正。

②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不能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③ 数学合作学习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激发、互补与互动。

任何形式上热闹而思维活动不足或不够深入的合作,都不是理想的数学合作学习。

④ 数学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拓展性与应用性,所以课内合作与课

外合作需要并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①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员分工,组内管理,组间互动科学方

法及高效机制。

②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

法;为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③探究为合作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具体作法。

(二)研究内容:

① 构建合理合作探究组织。合理、科学分配小组,还要有良好的分

工与配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

法的指导。

② 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

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精选合作课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灵活、科学安排合作探究。

③ 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保证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使合作具有实

效性。

④ 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不仅能有效地

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①.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小组建设的研究。

②.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比较法、文献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2年12月----2015年6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调查研究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是:

1、收集、汇编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素

质。

2、制定研究方案。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3、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初步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现状。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2月)研究实施阶段:

1、进行随意编组与异质小组的对比研究。

2、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研究。

3、采用抽测与问卷的方式进行学情评估。不断地改进、反思,校正。主要采用调查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保障

本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课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我校有标准图书馆,学校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时间保障。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主持人:

郑平芳(课题研究全面工作)

主要成员:

张江涛(七年级实验班)

彭海雷(八年级实验班)

王尚丽(九年级实验班)

张万生(资料整理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论文

八、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学出版社,200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篇8: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初中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研读关于合作学习理论的知识,并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摸索出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优点

我们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以4~6人为一组,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合作为目的,以思想为主导,把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把学习任务有计划地布置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体现真正的集体.

共同的学习活动目标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它是由教师设计好的布置给各组学生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改变了以往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模式,从而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较好地交流,为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个体与集体之间有了联系,真正的班集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

2. 学习主体为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空间.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客观的、未知的世界,施展自己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活动时间,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其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智慧水平、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 教学活动的社会性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社会化.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成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型人才.

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偷懒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感染下,积极学习和思考,交流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勤奋好学的学生带动了“懒汉”,鞭策和激励“懒汉”去学习和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定要将班级教学和个别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我经过反复实践、探讨和深入研究,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程序如表1所示(另页显示).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帮学生围在一起东喊西叫、乱吵乱闹.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教学内容,明确合作学习目标,设计好教学案例和习题,所设计的练习题要难易适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第二,教师给各小组布置练习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完成练习和交流讨论,要适当指导和照顾学困生,让他们有思考和进步的空间,并制订相应的合作规则,让学习好的组员指导学困生做题,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在组与组之间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引导学生发言,让他们多交流、多讨论,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要定期轮换各组小组长,促进组内分工多样化,并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四,评价要正确且全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接受他人、欣赏他人,从而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素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并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合理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可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教师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覃翠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

[2]杨凤林.教育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曹建宗,王武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2).

篇9: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小组合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小组合作

在传统观念中,数学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的教占主导地位,学生从来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可喜的是,随着近些年来新课改的推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能够有更多的主动权来掌控对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广,让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彻底解放开来。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小学合作学习依旧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环节。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在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和学业水平等诸多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时,小组内的学生也有自己的角色,如组长、资料员、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内的角色是可以随着课程教学进行不断调整改变的,目的是在不失新鲜感的同时,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在讲授概率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进行投掷硬币这一形式。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实验目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方法,再由各组组长进行组内的分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最后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完成这个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又提高了他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这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缺的条件。正是有了教师正确的组织、引导和监督,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提供帮助,学生的小组合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向正确方向进行。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这两个知识点时,因为学生初次接触图形的学习,很容易把这两个概念弄混,小组讨论时也会发生意见分歧,找不到支持正确观点的理论和依据。在发现学生的误区之后,我就把这两种图形同时拿出来,引导他们寻找这两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受启发,很快明白虽然这两种图形都是轴对称,但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而后者则是两个相同的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识点,避免在讨论的过程中进入误区。在学生和教师的讨论学习过程中,也更方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在学生合作过程中给予指导。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

教师要想让小组学习进行得更加有效,就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开展活动。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这一部分时,我没有直接把函数图像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表达式去寻找函数图像的形式。他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可以互相影响,在优秀生的带动下,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列表、描点、找规律,很快也能自己画出函数图像,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再例如,让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就组织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和测量,在动手中自己发现规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用带来的剪刀一边裁剪,一边测量,旁边还有学生不时地记录数据、分析、总结规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很快得出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就是底边的高等性质。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自己发现的性质可以记忆得更加深刻。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后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评价的内容包括合作过程中积极参与的程度和通过小组学习最后得出的结果。其中包括个体的表现情况,树立几个积极参与的学习榜样让其他学生去学习,同时又要对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有了教师的表扬,就更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被表扬的小组和个人作为榜样会为了这份荣誉继续做好,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就会向着榜样学习,继续努力,这样逐渐使他们养成了组内团结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意识,这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以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评价的方法上,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表扬机制,例如,把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数和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累积起来,定期给予分数高的小组物质奖励,这种方法学生应该更为欢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做评价时要尽量做到客观,注意每一个细节,这样的评价结果才能使学生信服。

总之,在现代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在数学上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忠林,魏超群 . 数学教育评价[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坦.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篇10: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辉县市赵固乡中心学校

姚春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本学期伊始,我校加大了课改的力度,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质是鼓励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意同,接受他人的思想、集他人智慧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二、学习小组的划分必须科学合理

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学习小组的划分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依据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差异,既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同质的小组,以便于组与组之间开展公平的竞争;同时,各小组内要确立竞争对手、帮扶对子。这样,课堂教学形式就不再是教师一个人面对50名学生,而是25名师傅面对25名徒弟。小组的人数一般以6~8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正负小组长、学科组长、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有人负责学习,有人负责纪律,有人负责卫生,有人负责板书,有人负责讲解,有人负责记录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充分的自主学习为前提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自主学习,不是不要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从表面上看,独立自主学习思考与合作学习是矛盾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个人行为,而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事实上,个体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补充和发挥。两者的辩证关系,可概括为:“密不可分、和谐共存”。合作学习往往是个体遇到困难或个人能力无法解决时才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这时的困惑使得他们想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讨论、合作分担个体困难,并合理地使问题获得解决。而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又需要每一位成员的智慧结晶。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智慧却是广泛的。因此,学生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人的认知能力做基础,个体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合作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活动,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交流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碰撞——针锋相对与正面交锋,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这样也就避免了“只有优等生动口、动手,学困生没有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等生中获取信息的现象,同时也保证了合作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有充分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缺乏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有价值问题的过程,将导致整个课堂出现表面热热闹闹,而实际上知识的构建虚无缥缈,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特别是学困生只是一个看热闹的看客,这样长期下去学困生将失去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兴趣。然而,每位学生内心都存在着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关键在于很多学生并不具有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直至使他们养成独立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渐具有相互交流讨论的需要,这样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获得最佳的成效。

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有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充分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取消了以前一直由教师统治的晚自习,把晚自习作为学生预习的时间。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预习中有章可循,我们精心编写每课时的导学案,供学生预习使用。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学习目标、学法指导、情景导入、新知探究、新知应用、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并尝试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为保证预习效果,我们要求在规定的预习时间内,必须保持绝对安静,专心预习,任何人不得讨论,并及时收缴导学案,由任课老师检查评价,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前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首先还是由学生独自纠错,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对于小组内共性的问题,再由组际间解决或请老师指导解决。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切合学生实际。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预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解决了许多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

没有评价,学生就会对小组合作失去积极性,又恢复到自己原来的学习状态,而只不过是在座位上或形式上变化了一下而已。对小组作评价,小组之间会竞争;对组员有评价,可以调动组员之间的竞争;对组长有评价,可以调动组长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制订了学生个人及小组量化评价细则,把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纠错情况、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参与度、个人课堂表现等都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从对个人、合作状态、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对评价结果每周一小结,每两周一大结,评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小组、最具成长力的同学等,公布在教室外的展板上,并赋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百倍的积极性,关键是又把这百倍的积极性发挥到学习中去。

篇11: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作者/杜善勇

摘 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合作;探索;研究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探索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在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去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挖掘集体的潜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有自主学习的体验,还可获得互助合作探求真知的群体主体性的`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小组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时,也就是教学重点、难点时,希望用已有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克服“教”与“学”的难点。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学生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客观的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为此,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教的成功与不足等几个方面。对教师,学生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小组评价,许多学生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相互讨论,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感到,任何一个成功必须依靠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实现,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必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我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促进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互联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

篇12: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单位:庙沟门中学姓名:李文魁

时间:2011.5.10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支点,在数学活动中,不论知识、技能,或者能力、情感,都将在主体与环境的碰撞和摩擦中经受检验,并得到完善和发展。数学活动最适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开展发现、探究,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的问题。通过这一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利用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作到以下四点:

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让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实施使之形成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处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1、分工。例如《统计的意义》这一课时,在统计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时,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每个小组要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胶粘成教材图例的三种形状。这个活动就使得他们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三)要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四)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1、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2、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筋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如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图形并探究它的特征,师生共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且动手验证练习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一边动手折叠,一边动脑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五)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准备的习惯。

因为合作学习中学生经常要通过动手操作、拼图、测量、调查等活动来体验数学,所以在课堂上需要许多的学习用具如剪刀、硬纸板、硬币、色子等。学生必须提前预习做好准备才可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开口;而有的学生反应迟钝,表达跟不上节奏,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课前,教师可示意组长每次讨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别的学生补充说明。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保证了生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三)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教育学生在讨论时互相尊重,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认真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应用技术调查问卷(教师)下一篇: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