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选修期末论文

2024-04-18

天体物理选修期末论文(精选6篇)

篇1:天体物理选修期末论文

高中物理选修3-1期末测试题

(三)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不全的得2分,有错项的得0分)

1.关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适用于任何电场

qB.由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可知,当r→0时,E→无穷大

2rC.由公式BF可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若不受磁场力,则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IL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处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

2.甲、乙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的相互作用力是F,如果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减小为原来的1,距离增加到原来的22倍,则相互作用力变为()A.8F B.1F

C.1F

D.1F

163.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1和q2,分别固定在A、B两点,DCE为AB连线的中垂线,现将一个正电荷q由c点沿CD移到无穷远,则在此过程中()A.电势能逐渐减小 B.电势能逐渐增大

C.q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 D.q受到的电场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4.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E一定处在同一等势面上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 C.正点电荷从E点移到F点,则电场力做负功 D.电子从F点移到D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20eV

5.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A.U B.R C.

U R

D.R6.有一个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0.2V电压的电路中电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A;若把电动机接

入2.0V电压的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1.0A,此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P出;如果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电动机的发热功率是P热,则()A.PW 出2W,P热0.5C.PW

出2W,P热8

B.PW,P热8W 出1.5D.PW,P热0.5W 出1.57.如图所示电路图中,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均增大 B. 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均减小

C.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量小于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量 D.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V2读数变大,V1读数减小

8.有一毫伏表,它的内阻是100,量程为0.2V,现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10A的电流表,则毫伏表应()A.并联一个0.02的电阻 C.串联一个50的电阻

B.并联一个0.2的电阻 D.串联一个4900的电阻

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在导体棒中通以电流I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下列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si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ILmgsinB.B,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ILtanC.Bmg,方向竖直向下

ILtanD.Bmg,方向竖直向上

ILA.Bmg10.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圆平面(未画出)。一群比荷为q的负离子以相同速率v0(较大),由P点在纸平面内向不同方向射入磁场中发生偏转后,又飞出磁场,m最终打在磁场区域右侧的荧光屏(足够大)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重力)()A.离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一定相等 B.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一定相等

C.由Q点飞出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D.沿PQ方向射入的离子飞出时偏转角最大

二、填空题(11、12、13题每空2分,14题10分,共26分)

11.一回旋加速器,在外加磁场一定时,可把质子(1H)加速到v,使它获得动能为Ek,则:

①能把粒子(2He)加速到的速度为。②能使粒子获得的动能为。③加速粒子的交流电压频率与加速质子的交流电压频率之比为。41

12.如图所示,A和B两平行金属板相距10mm,M点距A板及N点距B板均为2mm,则板间场强为 N/C,A板电势为 V,N点电势为 V。13.电子质量为m,带电量为e,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

面向外,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区域。当它从磁场区域射出时,速度方向偏转了30°角,如图所示,则电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是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是。

14.某同学先用欧姆表的“×10”档粗测一电阻阻值,欧姆表示数如图所示,现欲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定其阻值,给出下列仪器供选用: A.9V电池

B.电流表(0~0.6A,10)C.电流表(0~0.1A,3)D.电压表(0~3V,2k)E.电压表(0~15V,45k)F.滑动变阻器(0~10,0.1A)G.滑动变阻器(0~20,1A)H.导线、电键

(1)上述器材中应选用(填代号)。(2)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三、计算题(8′+9′+8′+9′=34分)

815.如图,宽度为l0.8m的某一区域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E与匀强磁场B,其大小E210N/C,B=10T。

图13

一带正电的粒子以某一初速度由M点垂直电场和磁场方向射入,沿直线运动,从N点离开;若只撤去磁场,则粒子从P点射出且速度方向发生了45°的偏转。不计粒子的重力,求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

16.如图所示电路中,R13,R26,R31.5,C20F。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电路稳定时,电源的总功率为2W,当开关S1、S2都闭合,电路稳定时,电源的总功率为4W,求:

q。m

(1)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

(2)当S1、S2都闭合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及电源内部产生的热功率;

(3)当S1闭合,分别计算在S2闭合与断开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各为多少?

17.如图所示,铜棒ab长0.1m,质量为6102kg,两端与长为1m的轻铜线相连静止于竖直平面内。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5T,现接通电源,使铜棒中保持有恒定电流通过,铜棒发生摆动,已知最大偏转角为37°,(1)在此过程中铜棒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2)通电电流的大小为多大。(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g10m/s2)

18.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平面,在xy平面中,磁场分布在以O为圆心的一个圆形区域内,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原点O开始运动,初速度为v,方向沿x轴正方向,后来粒子经过y轴上的P点,此时速度方向与y轴夹角为30°,P到O的距离为L,如右图所示。不计重力的影响,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xy平面上磁场区域的半径R。

参考答案

(三)一、选择题

1、(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故B错;通电导线若平行于磁场方向放置,不受F安作用,故C错;某处磁感应强度方向与该处通电导线所受F安垂直,故D错。

2、(D)由FkQ1Q2知D正确。r23、(AD)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A正确。C点场强为零,无穷远场强为零,故从C点到无穷远场强先变大后减小。

4、(AD)

qUI tRU0.5;正常工作时,P6、(B)电机不转,rW2W,P热I2r0.5W 电UI21I2IA4A

故P;转子突然被卡住,相当于纯电阻,此时PP1.5W出电热0.55、(C)斜率k P热Ir8W

7、(CD)R3R总IU1U内U2I2II3

8、(A)设并联电阻为R 通过毫伏表电流为 R20.2A,通过R电流为(10—0.002)A 1000.20.02

100.002sin,若B竖直向上,IL9、(AD)磁场方向不确定带来了多解,若B垂直斜面向上,则F安沿斜面向上,F安mg则F安水平向右,F安mg

10、(BC)粒子tan ILmv0q相同,进入磁场速率相同,则r相同,故B正确;运动时间最长,即轨迹所对圆心角最mBq大,轨迹所对弦最长,故C正确。

1BqRv211、V,Ek,1:2(设D型盒半径为R,Bqvm v

m2R v2q2m1112 v1q1m242Ek2EK112m2v22m1Bq,f 21 交流电压周期T1BqT2m2m1v12

f2q2m11)f1q1m22U4V400N/C,d10103m12、E400N/c,4V,0.8N(EUBNEdBN4002103V0.8V N0.8V)

13、v2Bdemmv2Bed1m,tT(r2d v t)m6BeBem126Be14、(1)ACEGH(2)

15、解:带电粒子做直线运动:qE=Bqv0 v0EB2107m/s 撤去磁场,带电粒子到P点所用时间t:

tlv ①

0到P点速度为v,vqEyatmt

tanvyv1

0①②③联立得qv20(2107)2m

El21080.8c/kg 2.5106c/kg

16、(1)S1闭合,S2断开:

E2 P总R2

2R3r S1,S2闭合: 2 PE总R4

1R2RrR31R2① 联立得E=4V,r•0.5(2)IER1A,1R2RR3r1R2P2出I2(R1RRR3)3.5W

1R2 P热P总P出4W3.5W0.5W(3)当S1,S2闭合时,电容器两板间U=0,∴Q=0 当

S1闭合,S2断开时,R2上电压

U2ERRR23V

23rQCU26105C

17、解(1)重力势能增加:

EpmgL1(1cos37)0.12J

(2)摆动至最大偏角时v=0

有:mgL1(1cos37)F安L1sin370 F安BIL2

得I=4A

18、由几何关系得:PO2r POrL r13L

Bqvmv2 mvr 得rBq

①②联立得:B3mvqL 设磁场区域半径为R有:12Rrcos30 R3r33L

篇2:天体物理选修期末论文

一直以来我对于天体物理方面最感兴趣的是黑洞理论。

黑洞是根据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它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因为它的质量非常大,所以它的引力场也非常强,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离它的吸引,甚至连光也无法逃离。所以光无法反射出来到达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看到它总是黑洞洞的,人们才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黑洞。

黑洞并不是像地球那样实实在在的有固定形态的星球,而是一个几乎空空如也的天区。它是宇宙中物质密度最高的地方,地球如果变成黑洞,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黑洞中的物质不是平均分布在这个天区的,而是集中在天区的中心。这些物质具有极强的引力,任何物体只能在这个中心外围游弋。一旦不慎越过边界,就会被强大的引力拽向中心,最终化为粉末,落到黑洞中心。黑洞是看不见的,因此科学家们只能依靠它发出的辐射和对相邻恒星的万有引力作用来判定它的存在。黑洞周围由于引力强大的因素,理论预期会发生时间场异常现象。

根据黑洞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可以把他分成3类:恒星级黑洞(主要是在大质量恒星死亡时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形成的),超大质量的黑洞(由于星系动力学,如超大质量或相对论性恒星集团的塌缩,或者是星系并和等原因在星系中心形成的),原初黑洞(在宇宙的密度扰动或相变过程中所所形成某些极端条件下,会形成一系列质量分布较广的黑洞)。黑洞只有三个物理量可以测量到:质量、电荷、角动量。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黑洞,一旦这三个物理量确定下来了,这个黑洞的特性也就唯一地确定了,这称为黑洞的无毛定理。关于黑洞有力学四大定律:黑洞力学第零定律,被根斯坦-斯马尔公式,黑动力学第二定律,黑动力学第三定律。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文学研究小组在遥远的宇宙中发现了到目前为止堪称最庞大最古老的黑洞。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0多亿倍,位于大熊座星系中央,与地球的距离约为127亿光年。据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罗格-鲁曼尼表示,科学家们初步确定这个黑洞的年龄约为127亿岁,也就是说,它在“大爆炸”之后10亿年 内就已经形成了。

美国宇航局2010年11月15日发现地球附近有一个年仅30岁的黑洞,这也是人类科学史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这个30岁的黑洞是距离地球约5000万光年的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N1979C”的余烬。

篇3:天体物理选修期末论文

关键词:流体力学,磁体力学,天体物理,日震学,恒星形成,吸积

一、流体及磁流体力学

( 一)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是连续介质力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流体( 包含气体及液体)现象以及相关力学行为的科学。流体的宏观性质主要有粘性、流动性和压缩性。流体不管多小的切向力,只要一直的施加,都可以使流体发生形变,而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向力。在流体力学中常会假设流体是不可压缩流体,也就是流体的密度是一定的。气体是可压缩流体,而液体则可以算是不可压缩流体。当然有时候也会假设流体的黏度为零,此时流体即为非粘性流体。气体常常可以认为是非粘性流体。如果流体黏度不为零,那么流体被容器包围( 如管子) ,则在边界处流体的速度为零。但是在天体物理学中,一般情况下遇到的都是可压缩流体,除了极少情况下外。在流体力学中,等离子体是自由电子、带等量正电荷的离子以及中性粒子的集合体,所以等离子体在磁场作用下有特殊的运动规律。等离子体的运动规律的研究在受控热核反应、磁流体发电、宇宙气体运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这些对于天体力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二) 磁流体力学

磁流体力学是结合经典流体力学和电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导电流体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磁流体静力学和磁流体动力学两个分支。磁流体动力学研究电磁场与导电流体相互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如各种磁流体动力学流动和磁流体动力学波等。所以液态金属和等离子体都是导电流体。在宇宙中,星际和恒星气体都是等离子体,并且是有磁场的,所以磁流体力学在天体物理、太阳和地球物理中要有逐步运用以及发展。就像超新星和新星的喷发,星际空间没有作用力场的可能性,日冕、耀斑以及黑子受它的影响,还有有关于磁场的起源等等。不知其理论如何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故了解流体及磁流体力学是研究其在天体物理中应用的第一步。初步了解了流体及磁流体力学,那么我们便可以去了解我们本文讨论的话题。首先,我们先研究讨论一下恒星形成中吸积和外流对流体及磁流体力学的应用。

二、恒星形成中吸积和外流

( 一) 恒星形成的吸积

致密天体由引力俘获周围物质的过程称为吸积。吸积过程广泛存在于恒星的形成中。恒星的形成发生在尘埃云中,尘埃云是星云中重要的物质,是其中较暗的部分,而不是那些灿烂的气体云。在大量观测的支持下,低质量恒星形成的理论,低质量恒星是转动的分子云因密度逐渐升高而造成重力塌缩下形成的。通过上面的理论研究,尘埃和气体组成转动中的分子云,因塌缩导致吸积盘的形成,经由这个通道质量在中心形成原恒星。但是,质量高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形成的历程目前还不清楚。所以说质量不同的恒星形成的历程是不一样的。质量大的恒星会推挤向中心掉落的物质,是因为辐射出大量的辐射。在过去的研究中,辐射压被认为是足够阻止质量累积成为巨大的原恒星,而且还能阻止质量达几十个太阳的恒星形成。但是最近的理论工作则显示,产生的流出物和喷流会清理出空洞,因而许多大质量原恒星的辐射压不会阻碍物质经由吸积盘进入中心的原恒星而是会逃逸掉。因此新的理论认为大质量恒星也会经历和低质量恒星相似的历程形成。

( 二) 恒星形成的外流

由于磁通量和角动量守恒原理,最终成为恒星组成部分的物质并不能直接落到中心星上,而是落在吸积盘上,吸积盘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将多余的角动量向外传递。质量外流在剩余的物质驱逐过程当中存在,星风和外流的作用让恒星构成的剩余物质和中心星相远离,星周性的物质和盘物质变得越来越少,有关于外流的张角逐渐变大. 对于中心星来说都不会有实质性的增长,较多的是静止收缩状态,但是,中心星依旧要从盘中吸取物质而且它的速度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因为盘分带走了所有的角动量,所以MRI在这种情况是基本不需要的,但是他们却都要求要有足够的中性气体的耦合和电离保持磁场。磁场的位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杂乱的磁场,而另一种是有序磁场。最初的分子云的磁场俘获在最终形成的恒星上只有小部分。而且这些磁场不是星际磁场遗迹造成的,而是有可能是由于恒星发电产生的。所以基于这些理论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特别是观测来证实理论的正确与否。

三、在日震学方面的运用

日震学是研究波振荡,特别是声波压力,在太阳上的传播。所有的振荡是重叠的,这是来自太阳光谱的时间系列显示,而且成千上万的模式已经被检测。在数学技术中的傅立叶分析被用来将这一大堆的资料恢复为个别模式的资讯。这个方法是可以将任何的周期函数f写成最简单的周期函数的总合,也就是不同频率的余弦和正弦倍数的结合。

太阳表面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太阳的表面亮度的变化表明太阳的震荡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大振幅总是以小振幅开始和结束。因为不是由米粒组织的对流超射的激发的,所以震荡的出现并不是突然的。

大多数的太阳模型是非径向的,而最简单的分析模式则是径向的。不过一个非径向模型的特征是三个波数: 径向状态n,反映了在径向方面的属性。方位顺序m和球谐度I,这是用来测定恒星表面上的行为模式。但是要注意的是太阳如果是球对称,方位顺序将呈现衰退; 但是,太阳的自转( 连同其它的扰动) 导致赤道突起,增加了此种衰退。依照规律,n对应于径向本征函数节点的数目,I表示在球面上结线的总数,m告诉我们有多少的节点线跨越了赤道。

四、总结

篇4:天体物理奇景:暗物质与暗能量

暗物质与暗能量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与演化的?时至今日,这些仍是科学难题。虽然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想破解它们,但基本上都未有定论,这也预示着物理学需要一次重大的革命!

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

天体物理学是利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因此,天体物理学本质上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从其研究对象来看更是天文学的一部分。因此,它是将天文学和物理学完美结合的交叉学科。

现代物理学的每次重大进步都对天体物理学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天体所具有的极端条件和特殊环境又为物理学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千百年来天文学的发展,充分印证了中国的古老谚语:“天外有天。”

1900年开尔文爵士把“黑体辐射实验”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喻为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美丽晴空中的“两朵乌云”。正是这“两朵乌云”为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巨变。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把物理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物理学的巨大进展和天文观测技术的极大改善,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已是今非昔比。

1932年

奥尔特(Oort Jan Hendrik,荷兰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要解释银河系中恒星的轨道速度,需假定太阳附近存在着暗物质。

1933年

兹威基(Fritz Zwicky,瑞士天文学家)观测室女星系团中的运动,认为星系团中存在大量暗物质。

1939年

巴布科克(Horace W. Babcock,美国天文学家)得到的星系旋转曲线是暗物质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但很遗憾他未将它归因于暗物质。

20世纪60-70年代

鲁宾(Vera Rubin,美国天文学家)和福特(Kent Ford,美国天文学家),首先利用星系旋转曲线这一强有力的证据深入研究了暗物质。

后来,很多观测结果表明:宇宙中不仅存在暗物质,而且是普通物质的若干倍。无论暗物质在宇宙中什么地方集结,普通物质都会如影随形。普通物质在暗物质压倒性的引力作用下,会无可抗拒地被吸引过去。这些普通物质形成了恒星、星系等。

物理之眼看“暗物质”

暗物质是什么?暗物质是如何形成的?暗物质是如何演化的?目前,这些问题把所有科学家都难住了。

如要彻底回答第一个问题,必须直接找到暗物质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根据已有的观测证据,科学家指出暗物质是一种在宇宙年龄尺度上稳定,不带电荷,参与引力相互作用,但几乎不参与电磁和强相互作用,目前尚未被认识的一种新物质。

既然暗物质几乎不参与电磁和强相互作用,所以直接找到它是极为困难的。但科学家猜想,暗物质可能会与普通物质有某些微弱的相互作用、暗物质之间可能会碰撞和湮灭、普通物质之间的高能碰撞可能会撞出暗物质等,所以科学家正通过高能宇宙射线、地下深井实验、高能粒子对撞实验等方式寻找暗物质。

确实,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实验在寻找暗物质,但现在基本还没有明确结果。所以,暗物质是目前笼罩在物理学晴朗天空中的一朵乌云。暗物质问题预示着物理学需要一次重大革命。

暗能量发现之旅

暗能量若与暗物质相比,更是不可思议,科学家对它的本质知之甚少。时间回溯到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利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加州威尔逊山天文台的2.54米光学望远镜,首先发现遥远星系以非常高的速度远离地球,而退行速度与它们到地球的距离大致呈正比关系(即哈勃定律)。

根据这一发现,俄罗斯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了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极小体积、极高密度的点猛烈地向外膨胀,像发生了一次超级大爆炸而创生的。此后大爆炸理论又得到不同类型的天文观测(比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丰度)的强有力支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宇宙的膨胀是恒速的,或者因物质间万有引力的作用,宇宙膨胀是越来越慢的。

1998年,澳大利亚天文学家施密特(Brain Schmidt)领导的高红移超新星研究组(里斯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1999年美国天文学家波尔马特(Saul Perlmutter)领导的超新星宇宙学研究组,不约而同地利用了Ia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进行观测。

他们都发现那些远的Ia型超新星的亮度比预期更暗。这就要求宇宙在加速膨胀,只有这样,那些Ia型超新星才会到达更远的位置,它们才会更暗。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从加速膨胀的现象能推论出宇宙中存在着压强为负的“暗能量”。近年来,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深入研究,精确地测量出宇宙中物质的总密度。得到的结果是所有的普通物质与暗物质加起来大约只占物质总密度的1/3左右,还少了约2/3的物质。这一短缺的物质被称为暗能量。

因此这两方面的证据充分说明宇宙中有大量的暗能量,它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因为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波尔马特、施密特和里斯。

2015年3月在杂志《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天文学家大卫·斯伯格(David Spergel)回顾了宇宙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确定我们是生活在看不见的物质和能量中的。研究者通过观测星系、超新星以及宇宙温度等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膨胀的均匀平面。但令人费解的是宇宙膨胀来自于一种暗能量,膨胀速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升高,抵消了重力的吸引力。斯伯格说,这个发现意味着如果你向上抛出一个球,你会发现球会不断加速朝上飞去,最后消失在视线中。暗能量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负压(类似于一种反引力),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密度几乎保持恒定且几乎均匀分布。在恒星系统尺度、甚至星系尺度内,引力或电磁力比暗能量导致的斥力作用要强得多,所以在这样的尺度内很难探测到空间膨胀。但是,当尺度达到星系团或更大时,暗能量的斥力就会超过引力效应。所以暗能量的作用要在非常大的尺度上才会凸显出来。

篇5:天体物理选修期末论文

黑洞吸积理论及其天体物理学应用的近期发展(Ⅱ)

黑洞吸积理论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基础理论,是认识许多高能天体系统如活动星系核、黑洞X射线双星,以及伽马暴等的重要物理基础.该文评述近年来黑洞吸积理论尤其是径移主导吸积流模型(advection-dominated accretion flow)及其变种的主要发展,并介绍该理论在银河系中心、低光度活动星系核、黑洞X射线双星等方面的`应用.共分为两篇,该文是第2篇,内容是关于黑洞热吸积流理论在低光度活动星系核以及黑洞X射线双星方面的应用.

作 者:袁峰 YUAN Fe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30 刊 名:天文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ASTRONOMY 年,卷(期): 25(4) 分类号:P145.8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   黑洞   吸积理论   银河系中心   黑洞X射线双星   活动星系核  

篇6:航模选修课期末总结

在确定自己要带航模选修课时,我自己心中也没底,我不知道该怎样将这个我并不是太熟悉的课程带出成绩,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但我明确,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航模知识,这样才能让我的选修课在保证“交差”的前提下,作出质量。开课前夕,我查阅了很多相关文件,也观看了数部航模教学视频,同时结合自己以前学过的航模相关知识,对将要开的航模课程作了系统的梳理,带着忐忑不安的心迎来了我航模的第一节课,选修航模的学生很多,其中不乏有学生已经有了四年航模的选修“经验”,还有一些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今年终于选上航模了,以前每次报名多受名额限制,没报成。”这无疑给我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言语的交流我知道他们对航模选修课的憧憬,我默默告诉自己,不能让这帮孩子失望。

第一节课,我为航模选修班的学生定下了三句话,九个字的学习方针:“学会玩,学会玩,学会玩。”学生对我的这三句话捧腹大笑,都认为我说了三句毫无意义的废话,但是我的解释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我这三句话的分量:“第一个‘学会玩’,重点在‘学’;第二个‘学会玩’重点在‘会’;无疑,第三个‘学会玩’,重点就在‘玩’。”这三句话也为我航母课的进程定下了雷打不动的基础:首先,每次课程新授都是从理论开始,在学生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自行完成飞机制作,才能更好了“玩”飞机。依循这样的规律,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和我收获都很多。

我以纸飞机开始选修班的第一架模型制作,我带给学生的三架不同折法的纸飞机,在成功的试飞后,第一时间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也激发了他们更想学习的欲望。这样开端也为我后面课程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这三架纸飞机仿佛看到了他们与我的“差距”,为我的理论课讲授带了很大的帮助,他们可以静心的听我讲述无聊的理论知识,以为更好的完成每架飞机的制作。

纸飞机带给学生的是明确机翼的作用和飞机滑翔的基础,第二架“手掷木飞机”,在磨练学生意志和耐心的前提下,增加了飞机平衡点的找法,飞机试飞后根据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调试等新的知识点。

/ 3 第三架飞机“弹射木飞机”,一来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来是让学生明确单翼飞机的发射方式方法,为“橡皮筋动力单翼飞机”的制作、试飞、调试打下基础。

第四架飞机,可以说谈不上是飞机,为给学生学习“橡皮筋动力单翼飞机”打基础,我增添了“橡皮筋动力直升机”,而直射机的升空原理,直白的讲解我担心学生很难接受,所以第四架飞机我为学生准备的是“竹蜻蜓”,通过“竹蜻蜓”的放飞,来了解直升机的升空原理。第五架飞机无疑是“橡皮筋动力直升机”。

第六架飞机“橡皮筋动力单翼飞机”,我有意调整了教学流程,未有任何讲授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说明书和以往所学,自行拼装,集体户外试飞、室内调试。虽然整体试飞结果不是太满意,但也看到了大部分学生还是在前期的课程学习中懂得了很多。

带着学生的失败,我们重新一起学习“橡皮筋动力单翼飞机”的制作、试飞、调试,整个流程学生的专注度提高了很多。

最后一架“橡皮筋动力双翼飞机”是学生自行完成,试飞成功率相比“橡皮筋动力单翼飞机”高出很多。

航模选修课学生确实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步步深入的了解飞机,让他们成长的更加稳健。一学期下来,他们了解了飞机大体结构,知道飞机升空原因。如何调节尾翼、机翼,控制滑翔滞空时间。航模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制作试飞,增长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这项兴趣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智力开发,科技成材的舞台。同学们体验了科技与体育相结合的快乐。也学会了仔细辨别材料,熟练使用工具,在实践中增长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由于我对航模活动的理论研究的缺乏,实际教学中呈现出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的特点,比如,航模活动的方式和组织形式,航模活动材料的选用、航模工具的选择等问题上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系统的研究。因此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性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也缺乏一套可借鉴的操作体系。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我对航模活动的认识与深入展开,这些也将成为我今后活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也将在活动中逐渐的去摸索,总结失败的教 2 / 3

训和成功的经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上一篇:从郭美美事件谈组织公关危机管理下一篇:丽春路小学音乐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