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下留个影教学设计

2024-05-29

金字塔下留个影教学设计(精选5篇)

篇1:金字塔下留个影教学设计

金字塔下留个影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尼罗河的资料和埃及风光图片。

2.教师收集有关尼罗河的风光照片及录像,制作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尼罗河

1.上节课,在我们的帮助下,李小佳到了埃及,见到了她的爸爸。爸爸看见小佳非常高兴,想利用这个暑假带小佳在埃及好好游览一番。如果让你选,你想去哪里呢?〖演示

(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跟着李小佳的爸爸和小佳去尼罗河观光。好吗?

(设计意图:继续上节课的旅行谈话,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更是为了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3.我们知道世界上很多民族的生息繁衍几乎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我们中国有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和长江,而埃及则有尼罗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为什么这样说呢?

让我们看看书中的一段话。〖演示

4.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没有了尼罗河,埃及沙漠面积就更大了。)

(二)共享资料,走近尼罗河

1.尼罗河----埃及的母亲河,师生感情充沛地诵读课文中的诗句:尼罗河----埃及的母亲河。〖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优美的诗歌,感受尼罗河的无私与宏大的母亲般的情怀。渗透尊敬自然、爱护自然的教育。)

2.这样一条与埃及人民息息相关的河流究竟是怎样一条河流呢?

小组借助资料讨论。认识尼罗河。〖演示

(对于材料中关于尼罗河的长度和发源地等知识并不需要强行记忆。)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结果,进行整理。

(尼罗河的概况,尼罗河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资料,整理资料,其实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放映录像,感知尼罗河〖演示

(学生在初步了解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后,教师设计一段录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来感知尼罗河,可以说,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尼罗河较全面的认识。)

(四)借笔抒怀,赞美尼罗河〖演示

1.动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有声有色的.全面感知后,学生心中总会有一些感受,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可以是一句发自肺腑的句子,也可以是简短的一首小诗。这样,我们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品德,这种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学生的心理体验。)

2.离开座位去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后感。

(五)分辨照片,了解民居特点

1.在埃及旅游是令人难忘的,因此李小佳拍了许多照片,你能在以下两张照片中辨别出哪张是埃及的吗?能够说出原因吗?〖演示

2.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给出提示:

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气温最高可达40℃。

(2)那么相应的建筑会有什么特点?

完成书本上的填空:埃及屋顶的形状:

窗子的大小:

还有:

在埃及拍摄的那一张照片是:

判断的理由是

(3)教师小结。

(埃及的建筑特点:平屋顶,少门窗,厚墙,材料多以砖头为主)

(设计意图:课文通过安排照片辨认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埃及自然条件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感受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先从气候谈起,再让学生根据这个进行推理,如平屋顶便于清理风沙,窗户小是为了挡风沙,以砖头为材料的厚墙也是为了防风挡沙,还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对当地建筑风格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还锻炼了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4)这样看来,每个地方的建筑不仅是本地经济水平的反映,还可以看出气候与地形条件对建筑的影响,其实这样的影响还不止于建筑,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还会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产生影响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们根据手里的资料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3.以小组为单位,以表演、叙述等方式汇报交流。

(如埃及人喜欢的颜色,他们信仰虔诚、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快乐健谈、不表是非等等,可参考教学用书第100页。)

(六)教师总结,活动引向纵深〖演示

根据你们对埃及的认识与了解,李小佳在埃及期间还会到哪里旅游,在哪里留影呢?下节课要继续探讨。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篇2:《金字塔下留个影》教学设计

1.知识:知道埃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理解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意义,了解埃及的灿烂文明。

2.能力:提高读图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做出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多途径获得信息、整合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感受劳动人民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猜“旅游地点”。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旅游去。去哪儿呢?请大家根据图文提示猜一个国家名。

(2)学生猜测并说说理由。

2.课件出示开罗的图片,点击出示其“自我介绍”:

我是埃及的首都开罗。我不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东方风情与西方格调相融合的城市。这里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吸引了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

3.课件出示埃及国徽图案,请学生猜猜其寓意,而后点击图片出示其“自我介绍”:

我是一只金色的鹰,人称萨拉丁雄鹰。瞧,我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我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着胜利、勇敢和忠诚,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

4.揭题:同学们,能去埃及旅游,在金字塔下留个影,多好!(出示课题)让我们随“李小佳”来一趟“埃及游”吧。

[设计意图]“猜一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对埃及首都和国徽的简单介绍,辅以鲜明图片和生动解说,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更能使学生对埃及产生强烈的向往之情,萌发探究欲望。

二、旅行准备

1.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在小组内围绕“出发前我们该做哪些准备”进行讨论。

①P63问题:说说埃及的地理位置。

②P63问题:说说从欧洲乘飞机去埃及,需飞越哪个海域上空?

③P63问题:说说我们从上海乘轮船去埃及,需途经哪些海洋?

④P66“想一想”:到埃及的旅行准备。

2.四个小组各有侧重地交流准备工作。

(发给每人一张世界地图,学生先将自己读取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汇合意见后再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如果说变课本上解决李小佳难题的活动为全班“模拟旅行”,使教学具有了情意性、趣味性和亲和力,“为旅游作准备”这一活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习为生活服务,实现了从“面对客体”到“面对主体”的转换,帮助他们有效获取地理常识,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三、开心辞典

1.模拟出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激动吗?好,出发喽!在漫漫旅途中,我们来参加“开心辞典”如何?

2.播放“开心辞典”开场白,学生参与答题:

(1)请用橡皮泥捏出埃及的疆域轮廓,贴到非洲地图中的相应位置。

(2)埃及濒临哪些海洋?

(3)下列哪一种是埃及国旗?请说出其寓意。

(4)埃及人喜欢和讨厌的颜色分别是什么?他们称美好的一天为什么?

[设计意图]将静态的知识用“开心辞典”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情趣盎然。

四、赏尼罗河

1.模拟到达:不知不觉,我们的飞机就降落在埃及首都开罗机场了!(出示图片)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让我们一起欢呼:“埃及,我来了!”

2.尼罗河简介:导游小姐给我们安排的第一个景点是由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的尼罗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听导游的介绍(课本第65页的资料介绍)。

3.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讲述有关尼罗河的趣闻故事。

4.观看尼罗河风光录像。

5.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什么?

6.小结:世界上很多民族的生息繁衍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我们中国有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和长江,而埃及则有尼罗河。埃及人民也深情地赞美它——

(出示诗歌,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内容略)

[设计意图]用图片、欢呼等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情绪,努力营造旅游的氛围。让学生看看、说说、有感情地朗诵,意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表达,体现品德与社会学习的情感性。

五、旅游小憩

1.考一考:旅游小休时,我们来看看下面两幅照片上的房屋(见教材第66页),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其中哪幅是拍摄埃及的?为什么?

2.课堂小结:今天的行程到此结束,明天大家将亲眼目睹埃及建筑史上的奇迹——金字塔的风采,真切体会古埃及的灿烂文明。请大家查阅相关资料,为明天的游玩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在请大家回宾馆用餐、休息,注意,入乡就要随俗,送你们两个小知识(埃及人民饮食方面的相关知识)。祝大家用餐愉快!明天见!

[设计意图]交代下次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不仅让学习具有了针对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赠送两个“小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各国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初步明白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应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第二课时

一、走近金字塔

1.导入:埃及之旅又开始了!现在我们跟随导游走近金字塔!看,堪称建筑史上奇观的金字塔就在眼前了!

2.观看介绍金字塔的录像。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4.听一听:让我们听听导游的介绍吧!(金字塔相关资料的介绍,如规模、数目等)

5.谈一谈:你还知道有关金字塔的什么传说或故事?

6.读一读:自由读课本第68—69页《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谁搬运来的》《搬运大石块的古怪老人》《金字塔的传说与来历》。

7.质疑:看着这些耸立在茫茫荒野中的高大雄伟的金字塔,听着这神奇的传说,你们心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神往或疑惑?(在质疑过程中相机点拨,最终将以下两个问题定为思维焦点,并引导学生作出猜想,激发其探究欲望:①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如何被搬运过来的?②古埃及的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

8.小结:关于金字塔,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吸引着世界上无数科学家的注意。大家平时可以留心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源泉。在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金字塔的雄伟壮观之后,再搭建质疑平台,极有力地触及了学生的兴奋点,启迪着他们的历史思维,激发了其对历史内涵和奥秘的探索,同时挖掘出教材的隐性知识。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讨论、探究,自然会被古埃及人的智慧所折服,会引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这种情感上的反应不是教师外在强加的,而是知识本身所蕴涵的,是意之如此,情之所致。

二、凝视狮身人面像

1.看一看: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哈夫拉金字塔前,这是什么?(出示“狮身人面像”图片)

2.读一读:知道它的美丽传说吗?(阅读课本第69页《狮身人面像的传说》)

3.说一说:凝视着这威武的雕像,能不能说说它为什么被称为一件“千古不朽的精品”?

4.小结:难怪世人称“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静态的建筑物动起来,赋予其生命、情感,从而使自然与人联结起来、历史与人结合起来、知识与道德融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机体!

三、走进博物馆

1.阅读资料:古埃及人民不仅在建筑方面表现出了非凡智慧,在农业、医学、数学等方面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博物馆吧!(将文字、农业、医学、数学、历法、木乃伊等方面的资料分类放在信封内,每人一份)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待会儿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内容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和补充。

3.交流:“古埃及灿烂文明交流会”开始了!说得好的,埃及导游将奖给你一张小卡片。(其他同学可相机补充,教师相机讲解)

4.对比思考: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五年级上学期我们了解了中国的灿烂文明,上一课我们去了印度。请大家试着从农业、科学发明等方面对比一下他们灿烂的历史文化。

5.网上游:有条件的同学可上网(也可查阅有关文本资料)畅游埃及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6.交流:我们两个国家各有千秋,所以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埃及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也充分说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既要坚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你从胡总书记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7.小结:相信同学们会用自己的言行回应胡总书记。

[设计意图]“古埃及的灿烂文明”这一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相对枯燥些。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重点阅读(教师有适当的补充,比课本中详实),并根据所选内容组成新的学习小组,便于合作和对话。而通过“文化比较”和“网上游”,学生真切体会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渗透了继承与发展、吸收和借鉴的观念,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回顾,对后面两课学习的铺垫。这就落实了教学中要有“一课”“一个单元”“一个体系”的整体与联系意识。

四、轻轻地挥手

1.写临别赠言: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我们的埃及之旅即将划上句号。此时,再次回顾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大家心中一定涌起了依依惜别之情。请拿起笔来,写下我们的临别赠言吧!(学生在音乐声中抒写)

2.赠言交流。

3.和埃及告别:最后,让我们再深情地凝望一眼埃及(放映有代表性的图片),深情地道一声:埃及,再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营造了浓浓的情感磁场,学生能将赞美之情、美好的祝愿都自然而真诚地倾吐出来,实现了“知识认知”到“心理体验”的转换,较好地将地理知识与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篇3:给花儿留个影

杂乱无章的背景很容易让你看不清拍摄主体,也突出不了主题。所以我们在拍摄植物的时候尽量选择干净的背景。或者把镜头的光圈开大,也能把背景虚化,突出主体。同样是拍摄花荵这种植物,图1因为背后都是灌丛,拍摄之后这些美丽的蓝色花朵显得很无序。图2则选了背景是低矮的草丛来拍摄,花荵那美妙的蓝紫色花朵就被凸显出来了。

选择适合的光线

每天早晨和傍晚太阳角度较低时,色温低,反差大,光线柔和,在这两个时间拍摄植物会让画面看起来更舒服。中午的光线太强,就要好好利用,拍摄一些花瓣比较薄的花朵,让光线透过花瓣能拍出一种透明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角度

许多植物,尤其是野花都长得很低矮,就需要你去选择一种和植物平等的角度,能更好地展示花儿的形态。像早春时最常见到的早开堇菜,植株只有5厘米左右,如果不放低视角去拍,就无法拍出堇菜的样子。

拍摄一种植物的时候可以拍这样三张照片,一张是花朵的特写,一张是植物的全株照,还有一张是植物生长的环境照,通过三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能把植物生长的细节和环境都表现出来。例如,右边的蓝刺头,通过特写拍出一整个蓝刺头的花序,再拍一张植株照,能看到开放程度不同的蓝刺头,最后一张生长环境照能展现蓝刺头喜欢生长在向阳的草坡上这一特点。

抓住特定的时机

抓住一些特殊的时机能让你的花朵生动起来,例如,雨后的花朵带着晶莹的水珠;采蜜的昆虫停靠在花朵上等。例如,这只北京夏天常见的柑橘凤蝶正在一丛千屈菜上采蜜。

构图的思考

当我们拍摄花朵时,利用微距镜头拍摄花儿的特色,让花朵适当充满画面,能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感。相机聚焦在前面的一朵小花上,而后面的一片花朵都虚化成星星点点,既能看出花海的效果,也能凸显这一枝花的特点。画面的花超过三朵,尽可能选择一种吸引人的布局,比如将花朵排列成三角形或者一种几何形状,或者调整相机角度,让花朵排序有前后,或有曲线,都能让影像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其实拍摄只是记录和展示大自然的一个手段,重要的是我们能通过拍摄这些植物更好地认识它们,从而了解到自然的丰富和美好。小伙伴们,还等什么呢?现在就开始,随时拍下你身边的春花吧!

(责任编辑/冷林蔚)

特别提醒

给花拍照也要注重科学性

篇4:与英雄的雕像留个影

当年,说到刘英俊烈士,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外出时为救群众拦惊马而光荣牺牲。那时全国掀起了学习刘英俊的热潮,现今60岁上下的人对这件事恐怕还记忆犹新。

从我们兵团到佳木斯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但由于交通不便,去佳木斯要乘长途汽车再换火车,火车的班次又不多,周日一天的休息时间根本不够。终于机会来了,1968年7月,兵团安排我和同事去佳木斯出差。

我们一到佳木斯就抓紧去办公事,之后,来不及浏览佳木斯的市容,也顾不上逛商场,按照当地人的指点,乘公交车来到烈士墓地。墓地就是烈士牺牲的地方,墓地旁还建立了烈士事迹陈列馆。我首先向烈士墓致哀,又小心翼翼地绕烈士墓一圈,生怕惊醒沉睡的烈士。在纪念馆观看了烈士的生平事迹、烈士遗物、遗言,心灵又一次得到净化,对适应边疆的艰苦生活无疑增加了动力。最后我按照当时的习惯,手捧语录,凝视远方,在烈士墓雕像前留了影。

如今,48年过去了,每当看到这张留影,当时的情景就历历在目,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令我肃然起敬,那种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篇5:给先行的老友留个影

我作的第一副挽联是给萍乡二中副校长孙健孙先生的。他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生。我和他在萍中共过事。他循循善诱,深受学生欢迎,可被错划为右派,在过去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少不了挨整。改革开放以后,我任萍乡市教育局局长期间,曾抽调他任职改办主任。那时,他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地工作。职改结束后,他仍回二中任副校长管教学。其时,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正高,我正希望他有所作为的时候,他却撒手而去!我很悲恸,友谊和责任令我情不可却,连夜拟出一副挽联为他送行,联云:

曾读离骚经,耿耿图报国,红烛泪尽三更后,教苑失英:

可续教育诗,循循善诱人,名师早逝六旬前,明者永悼。

那时萍乡二中可谓时运不济,不久又有两位有名的数学教师相继离世。一位是巫纯海,她是我中小学时的同学。她从小在外婆家长大,而外婆家是地主,所以她也是长期地郁闷着。改革开放以后,她的精神振奋了,她一上课就来劲,总是问学生“晓得不、晓得不”。她死了,我当然要挽,联云:

数岁同窗,无限情怀,正酬今、顿作古,令芸芸旧友,悲哉悲哉;

卅载育人,几番风雨,呕出心、沥尽血,问莘莘学子,知否知否?

这最后一句,既是写巫纯海上课时问学生的情状,也是我写挽联时向同学们的发问。

另一位是童新昌老师。因为我前两联在萍乡二中有点影响,所以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便向我求联。童老师我也是熟悉的,他是数学名师,教学严肅认真,为人刚正不阿,我就抓住这两点挽之云:

行规矩之教,一丝不苟,点醒造化之机:

垂方正之风,千古未已,指归人性之善。

现在他的后人已为他重修坟墓,这副挽联两度被作为墓联勒石保存,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

易树全同志是位老公安战士,我任教育局局长期间,他任公安局局长,我与他常在一起开会学习,因此相识且甚为投缘。他高高的个儿,黝黑的皮肤,粗壮的骨骼,沙哑的嗓子。我们曾在一起开玩笑斗谁的势力大,他说他可以调集上千名公安干警来对付我;我说全市教师上万名,加上学生近20万人。他笑道:“哎呀,我斗不过你!”他逝世后,他的儿子托人向我求联,我闻讯凄然,亦欲挽之,遂成下面一联:

披星戴月,冒险犯难,数十年铮铮铁骨震贼胆,魂归更求新境界:

跋山涉水,惩恶扬善,一辈子片片苦心扶正气,泣下当哭老公安!

我听说此联曾被省公安厅的人赞赏,并被抄录而去。我自己也觉得这副联不仅是为易树全同志留影,也表达了大家对公安战士的崇敬之情。

历史和文化其实都是由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言行累积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先行的老友写挽联既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文化的创造。同时,撰写挽联的过程也会激发出一种创新精神。喻崇孟先生是萍乡青溪人,与歌唱家喻宜萱同宗。她年轻时即参加中共地下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萍中、萍师、萍乡教育学院任教,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德性极好,热情处世,真诚待人,为广大师生所敬重。我任教育局局长时,曾请她向局机关的干部作报告;她90大寿时,我曾为她作过一副寿联:

崇德上善青溪水;

孟学中庸杏坛花。

2013年新年之际,她以94岁的高龄仙逝,萍中李爽萍校长来电话嘱托我为她作挽联,我不便拖延时间,立即构思,将寿联扩展成挽联,很快就有了主意:

崇德上善青溪水,灌溉桃李遍天下;

孟学中庸杏坛花,灿烂人生成古今。

上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小故事下一篇:我的军训感受优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