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党制度教案

2024-05-16

我国政党制度教案(通用6篇)

篇1:我国政党制度教案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我国的政党制度》复习教案

【本专题考点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考点梳理】

1、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什么也离不开党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具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哪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理论主题分别是什么?

4、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内容如何?有何政治优势?

【课堂复习活动预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经过人民反复的比较、鉴别郑重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如果说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得以领导和执政的外部因素,那么更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其自身的因素。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呢?

(2)搞革命、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历史和实践证明确实要由共产党来领导。但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为什么也一定要共产党来领导,而不是其他政治力量呢?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但是共产党人仍然要居安思危,时刻铭记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执好政、掌好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获得靠的是人民,那么今天中国共产党执政也要靠人民。所以中国共产党首先应该做到怎样执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实行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吗?中国共产党无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还是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追求的都是意见的什么性?所以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民主执政,它还要坚持?假如有人就是破坏民主讲个人意志,假如有人就是不照科学办事,怎么办?需要用什么来规范它、约束它?因此中国共产党还需要做到怎样执政? 【生成指导】(1)从根本上讲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现代化建设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指南针作用),才能维护社会安定局面(定海针作用),才能凝聚社会各种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吸铁石作用)。

(3)民主执政。未必,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科学执政。法律制度。依法执政。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2、2012年3月12日,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会议。贾庆林是什么身份?政协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会议吗?结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员结构思考,为什么不是?

【生成指导】既是政协主席,又是共产党人。不是。政协还有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参加。人民政协的组成具有广泛性,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民主党派。

3、那么民主党派为什么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什么关系?怎么来全面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呢?请大家看一个短片,看看短片中同学对我国政党制度是怎样认识的。

关于我国政党制度同学有以下的认识:

王敏:我国的政党包括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有权参加国家政权。他们都是我国的执政党,他们一起执掌国家政权。

方瑶:多党合作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与民主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民主党隶属于共产党。

周丽:共产党是执政党,可以监督各民主党。各民主党只能接受共产党的监督。万翩:共产党与民主党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的活动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

丁琪:人民政协具有管理经济文化的职能,决定权和任免权、立法权。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机关。

下面我们结合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来指出他们各自看法的误区。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处于什么政治地位?又形成了什么关系?参政的基本点有哪些?

(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者,因此各民主党派要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在我国政党关系中,只能是执政党监督参政党吗?

(4)共产党与民主党的政治地位平等吗?在哪一方面地位才是平等的?

(5)有了荣辱与共的感情作基础,有了宪法和法律作保障,那多党合作又借助什么平台来共同协商呢?它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吗?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机构呢?它行使哪些职能?

(6)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从不同的方面强调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归纳一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有哪些? 【生成指导】(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友党关系。各民主党派的参政点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个参加,三个参与”。这里的参加不等于掌握,参与不等于决定。掌握政权、作出决定的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2)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这种政治上的领导,也就是确保各民主党派的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方向保持一致。(3)相互监督。

(4)政治地位不平等,法律地位平等。它们都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5)人民政协。不是。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6)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在事业上它们是通力合作、互相监督;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在法律上地位平等。

【巩固训练】

1、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入阐述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折腾”蕴藏着我们对旗帜、道路问题的深刻理解,包含着我们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体现了我党的高超智慧。要做到“不折腾”对我党要求是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国家职能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坚持立党为公、依法行政 ④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三个方面的新的伟大觉醒。这三个方面就是不断探索和回答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没党的重大问题

③什么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怎样执政兴国的问题 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中国的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这种特色表现为 ①共产党监督、多党派协商 ②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③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④共产党立法、多党派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就智力支边扶贫工作进行考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出许多政策性建议,在落实扶贫经济项目、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7、2009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时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④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江苏拓宽视野择优选才,来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干部任正职成常态。这表明 A.我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执政 C.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健全 D.多党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内容包含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①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②各政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③各政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④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完全平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每年3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以下关于“两会”代表、委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B.代表参加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协商国家重大事务 C.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D.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

11、材料一: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1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了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请全国人民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随后,国务院根据建议和民意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向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征求意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便在全国实施。材料二: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的依据。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要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过程。

【参考答案】(1)中共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共中央在通过十二五规划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的决定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十二五规划出台的法定程序体现了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2)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享有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的基本拿原则。③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④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3)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通过调研民意,编制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规划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规划的制定过程经历多个环节,认识不断发展。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篇2:我国政党制度教案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本框题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化一些,而且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层次多,如果按照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的话,必然会造成散乱的印象,重难点容易被弱化。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采取情景探究法和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根据本课中设置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再利用多媒体实现情景的拓展与回归,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进行问题探究时,通过教学生制作学习卡片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方便其记忆。

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采取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制作学习卡片的方法来进行学法指导。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在经过了中考的分流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择业意识和前途意识了,因此迫切希望了解各行各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高,他们希望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制作学习卡片主要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能够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鉴别、思考、判断等思维能力。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能用它来解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用学过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情景探索和问题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分析情景,从教材中重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要使学生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教学难点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

(播放音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展示幻灯片“熙 攘的上班人群”“各行各业中工作的人们”引导学生畅想未来)

师:同学们,你长大后,准备在怎样的行业工作呢?

生:(略)

师:同学们的志向都不错,那么大家所说的这些行业,归结起来,就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活动一:讨论我国存在的六种经济成分[来源:Z§xx§k.Com]

1.我国存在的六种经济成分(板书)

(把学生按座位分为六组,自主解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举例,并派代表发言)

生1:国有经济,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如宝钢。

(其他学生补充)

(1)国有经济含义、地位、作用(板书)

生2: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可以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如农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

(其他学生补充)

(2)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板书)

生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如交通银行。

(3)混合所有制经济含义(板书)

生4: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它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如理发店和饭馆。

(其他学生补充意义)

(4)个体经济的含义、作用(板书)

生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所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可以增加就业。

(其他学生补充作用)

(5)私营经济的含义、作用(板书)

生6: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 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其他学生补充作用和举例)[来源:学科网ZXXK]

(6)外资经济的含义和作用(板书)

师:大家回答得特别好。这六种经济成份可以归类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二者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中公有制是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板书)[来源:Z#xx#k.Com]

师:请同学们阅读表格和材料,思考它们包含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材料一:3月12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介绍,―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加1.5万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年均增加1500亿元。20,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6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9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有16家,分别比20增加20家、13家和10家。

材料三:据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 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GDP、税收和进出口额均占全国的50%以上。同时也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解决了75%以上就业岗位。

生1:表格说明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发展的格局。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但公有制经济仍为主体。

生2:材料二说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作用。

生3:材料三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板书)

师: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运行态势和重要缺有资源。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板书)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板书)

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思考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有何异同?

生(略)

师: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基础不同,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 劳动为基础,私营经 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二者的相同点都是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式,都在促进经济发展发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师(过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相得益彰,促进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板 书)

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生产关系状况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师: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来源:学科网]

师: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怎么样的?

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性。

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生产力状况,那么,基本制度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性?

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适合我国生产力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板书)

(2)实践证明,它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板书)

师:这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形式,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充分认识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篇3:我国政党制度教案

关键词:公证机构,诚信制度,公证制度

一、公证制度对于完善公证诚信制度的重要性

(一) 法律制度可以加强对于公证诚信制度的建设力度

公证法律的存在可以确保诚信制度的实现, 并且促进了公证制度的和谐发展。早在瑞士民法中就已经出现了对于诚信规范的明文规定, 这也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当前, 诚信制度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在法律具体实施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公证制度的存在和应用, 可以确保诚信的效能得以体现, 确保诚信公证制度得以发展。公证制度的具体发展除了需要保证社会服务职能之外, 还需要关注其自身在法律中的能效。调查研究表明, 我国的就公证制度出台的规定数量远少于其他国家的公证制度相关规定, 这也是我国在公证制度具体实施过程中频繁出现覆盖面不全、实施过程中问题百出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中, 诚信公证制度会因为公证程序和制度的合理性得到保证而更好的发展。

(二) 公证诚信效力通过法律得以强化

1. 强制执行效力

我国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中明文规定“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 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辖区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受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2. 证据效力

法律中明文规定了公证书所具备的的公证效力。其中《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实施和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由公证部门出具文书, 那么将会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也会体现一定程度的公正诚信的效力。

再深入分析公证法律制度后, 可以发现在构建公证诚信制度中, 具体的公证制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体现, 可以显著的促进公证制度的完善, 并且保障了公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公证法律制度对其进行完善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 确保公证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

公证质量是公证诚信体系中较为关键的因素, 公证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需要加强体现整个公证诚信过程, 公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确保公证书拥有诚信公证力。需要如下几个步骤实现诚信公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1. 规范证据收集

规范收集证据主要是指处理公证事项的过程中, 当事人提供的基本证据以及证据具体的范围和制度。在具体建设诚信公证制度的过程中, 规范证据收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此可更好的巩固公证证明的法律效力。将证据收集安排子公证之前进行, 从而可以让公证功过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公信力得到保障。缺乏规范的证据采集则公证结果基本不具公信力。公证人员的积极性与证据收集具体明确有否相关, 明确具体的证据收集可以提高准确性, 从而也为公证结果提供了保障, 也体现出诚信的重要性。

2. 严格责任制度

通过公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 公证风险会显著提高, 保障了公证质量的具体内容和公证公信力。在进行公证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尽快构建诚信制度, 并且严格按照公证程序规范进行公证工作的开展, 对于责任认定应当建立并且完善。对于公证过程严格执行责任制度, 这样就确保了诚信公证程序的顺利执行, 也间接提高了公证人员的责任感。

3. 公告与公示制度

针对已经查清事实的问题按照公告公示制度进行公示, 公示的内容为主要公证结果和公证的过程, 从而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其中, 并且主动进行监督。公证质量依赖于对具体问题的审核, 所以应当将诚征诚信制度在具体公证中实施, 确保公证的质量。

(二) 完善公证诚信监督管理措施

为了提高诚信公证工作的开展的可信性, 需要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公证诚信监督管理措施的完善。

1. 制定规范执业行为

在具体开展我国的公证制度的时候所办理的业务主要有证明对象、办理方式、公证文书的适用范围及用途四种, 其中证明对象有法律行为、法律意义的文书、法律事件、非争议性的权利和事件以及强制执行证明等;文书的适用范围分为国内和涉外两种, 其中遗嘱、赠予、继承权、产权协议声明、委托书、遗赠抚养、赡养协议、招标、财产约定、建筑施工等业务范围都属于公证业务的国内范围;而出生、死亡、亲属关系、签字印鉴属实、学位学历等都属于涉外业务。公证部门在接受申请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公证信息, 对存在的采用规定的标准进行处理, 采用标准对公证员行为进行限制, 确保其从业规范。

2. 保证公证独立性原则

公证处和公证人员都应当在恪守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公证事宜的处理, 尽量避免公证工作受到现代社会的干扰。公证独立性规定的执行过程可以参照金融行业信用等级办法, 明确相关的执行标准, 借助监督公证确保公证独立, 从而确保其可以持续发展。

3. 完善公证员职业道德规范

实际约束公证人员。我国颁布的《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其内容主要是实际约束原则性。在公证工作的开展中, 公证人员处于重要环节, 是其保障了公证工作的开展。公证人员具体实施效力依赖于对公证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完善。公证工作的会因为对公证员的审核监督而得到更好的开展。

4. 建立职业道德诚信档案

在进行公证人员的评审的时候, 为每个公证员就职业道德诚信进行建档, 并且切实进行诚信评级。通过职业道德诚信档案, 可以对公证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诚信公证进行记录和体现, 年度考核、荣誉、质检、违规以及投诉等状况都在职业道德诚信档案中得以体现出来, 督促公证人员的工作。

(三) 完善诚信评价机制

对诚信公证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 公证人员需要具备很高的诚信和自律意识, 对公证部门的内部诚信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进而达到促进诚信公证制度发展的目的。所以需要基于公证法律制度建设诚信公证制度, 主要可以有如下几个措施。

1. 建立公证人员信用评级机制

记录并且考核公证人员的状态和实际的够工作状况, 并且将考核状况对外公布。与此同时, 年终奖金、福利制度和晋升等都关联到工作人员的诚信评价制度。借助这种方式促进员工努力工作, 全面开展诚信评级制度。

2. 提升公证部门内部诚信意识

公证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当属诚信制度最为重要, 同时也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申请人的自身权益。可以将公证部门的内容放在宣传栏中, 借助宣传栏进行相关的宣传, 并且展示到公证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去, 诚信的重要性。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方面, 公证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借助竞赛等方式加速普及诚信意识, 对诚信内容进行宣传, 在公证工作中, 注重对诚信的应用。

(四) 强化公证员职业化建设

进行诚信公证的开展, 最重要步骤就是促进公证人员的职业化发展。职业化公证员可以使得独立性、权威性以及公证公信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公证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也会因为公证人员的职业化发展而得到提高, 而具备了较高的素质的公证人员, 所提供的公证法律服务就会更加优质, 进而公证公信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整个法律职业群体中, 目前公证员地位不高, 如果加强公证人员的职业化建设, 那么公证人员就可以更加被社会所认可, 所以相应的形象和地位也都会在法律职业群体中得到提高。然后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让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公证工作, 如此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三、总结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就是大力建设诚信公证制度。公证诚信制度因诚信自身的重要性而提高了公证活动的价值。所以当前的现代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强对于诚信公证制度的重视, 确保公证机构可以持续发展, 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党制度建设

关键词:政党; 政党制度;协商民主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18-02

一、绪论

政党在当今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世界上尚不存在政党的国家寥寥,在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基础、阶级机构等不同的背景下,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而政党体制类型也各有不同,但不同的政党制度是服从于其国家政治制度的。在西方国家,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构成了西方代议制度的三驾马车,驱使着西方民主制度不行向前进步,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也是其政治制度的核心。政党是现代政治与传统政治区别的重要的标志,构成了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要素,研究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当中,当前我国政党制度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1、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原来的阶级定义变得模糊不清;2、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满足后,开始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对民主、自由和参与的愿望强烈,对政党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3、政党自身的问题,由于政党的长期执政,缺乏权力的监督,使得政党腐败严重,导致政治合法性降低,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国政党也在逐步的改革和完善。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的政党制度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协商民主复兴于20世纪末,它的复兴来源于学者们对于代议制的反思,这也迎合了现代政治生活多元化的需求,协商民主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认为,研究协商民主和我国政党制度之间联系的探讨,或许可以从中找出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富有重要意义的借鉴。

(二)研究综述。对于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制度中所起的作用,中国学者观点不一,其中,持积极态度的有林尚立、马德普等人,林尚立认为:“在中国政治发展强调民主的效率、不主张政治多元化的大趋势下,竞争性民主就不可能成为首选价值偏好。这样,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主程序的价值偏好就很自然地会趋向协商性民主”。[1]天津师范大学马德普教授认为:“在异质性程度较高的社会中,协商民主较容易处理民族之间的冲突,是多民族国家的民主模式选择,不能把协商民主简单地视为选举民主的一个补充。从长远来看,经过改善的有一定竞争的多党合作制更有利于实现协商民主,它很可能比轮流执政的多党竞争体制更适合中国异质性程度高的现实。”但也有些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如平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王庆兵认为:“现代政党的特性、政党与选民的关系以及定期的选举制度等都决定了在当前的竞争性政党制度下协商民主在国家层面并不能得到最有效的支持,完全平等的、开放的、包容的、理性的和负责人的协商仍然缺乏形成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2]而李君如等人则持折中的态度,其认为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本文认同林尚立和马德普教授的观点,认为协商民主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其中政党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中国政党制度正是中国式协商民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所以本文认为应该以协商民主的理念去贯穿去探究中国政党制度的对策。

二、协商民主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协商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的公民在公共协商过程中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理由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一种治理方式。[3]

协商民主的特征:

(一) 多元性。在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不断的转变中,形成了不同的阶级、阶层、社会团体等,他们有些不同的利益诉求,他们政治的认同的程度也不一致,这因为如此,协商民主要综合考虑不同阶层的利益,寻求适宜具体情况的政策。陈家刚认为,多元性是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多元性的社会现实也是协商民主的动力。

(二)平等性。协商民主的过程就是不同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的调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保证其过程的平等性,协商主体地位的平等,获得协商机会的平等,获得信息和资源的平等,对协商结果的影响力的公平,提出自己意见的公平性,倾听他人意见的平等和说服他人能力上的平等。

(三) 包容性。协商民主是让更多参与主体参与的过程,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声音,协商民主是倾听各个主体的声音,具有包容性。

(四)共识性。协商是为了达成一致而进行的对话,故而协商是以达成共识为其基本目标的,共识是多元化的主体之间不断进行谈论协商的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共识的达成赋予决策合法性。

三、我国的政党发展历程

本文认为,我国的政党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民国初年多党制的尝试,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制和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

(一)民国初年的竞争型的“多党制”。民国初年多党制的尝试,是中国政党史的开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竞争性政党制度提供了环境,在此之后,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的颁布,为实行多党制的政党政治赋予了合法性。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人就崇尚西方的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后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各种政党和社会团体纷纷建立。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我国不断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想要实行政党政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分化组合形成的国民党、统一党、民主党、共和党四个大党竞争激烈,而其他小党也加入这一行列。后国民党在国会中获得选举优势,要在组织内阁政治之时,袁世凯不容这一切,刺杀宋教仁,后又经过二次革命等,但议会终在袁世凯的阻挠下解散,最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议会制、多党制的尝试至此失败。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党制”。1927年“四一三”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之后蒋介石就开始疯狂地建立他的独裁统治,从1931年到1945年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是国名党一党独裁之的全面盛行时期,后在战争中败退台湾,国民党的独裁在台湾消失。在国民党独裁中,对其他党派尤其是共产党进行清洗和围剿,而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国民党贪污腐败盛行,逐步失去民心,这也是以后其失败的原因。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政党制度在否定了竞争型的多党制和垄断型的一党独裁制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初显端倪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敌后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民主政“三三制”民主政权,是中国局部地区出现的以中共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雏形。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合作型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团结合作的实践与传统,是形成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历史因素。

中国的政党发展历史证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单纯的搞多党制,不免会造成全国范围内政治的混乱,造成国家的分裂,而单纯的一党制,只会造成贪污腐败的盛行等,由于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社会经济状况,我国选择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四)我国当前的政党制度。我国当前实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国事大事上体现一种协商合作的关系,各个民主党派具有参政议政的功能,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中国特色,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宜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

林尚立认为:“中国政党制度实践的是有领导的党派联合执政、多元协商、合作治理国家的政治形式,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而是结构化的多党派协商制度。 这恰恰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适宜中国的国家建设和民主成长的,是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形态的内在结构及其现代化转化的。”[4]

四、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党制度的适应性分析

本文试图将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党制度相联系和契合,从协商民主的理念中寻找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政策。

(一) 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党制度中体现的“和”文化具有相似之处。我国之所以选择以给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国文化的选择,在我国,“和”文化是我国政治文化的核心之一,我们讲究“以和为贵”,重视和谐,规避冲突,同时又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允许有分歧,这体现了和文化很大的包容性,这一思想在人们的思维中影响深远,这在现代的政治制度中也体现明显。

(二)协商民主和我国的政党制度都体现平等的关系和包容的态度。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在组织上依旧是相互独立的,彼此平等的,协商民主也要求协商主题地位平等,参与机会平等、对政策所做出的影响公平等,这与我国的政党制度相似。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个党派是其亲密友党,各个党派参政议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政治中充满了协商过程。

(三)协商民主和我国的政党制度都以协商机制作为其运行机制。协商民主重在协商,协商是为达成一致而进行的对话,协商是协调不同主题利益所作出的综合,而我国共产党在重大政策制定之前,重大人事变动和决策中向各民主党派征求意见,定期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共商国是,这正是协商机制运行的结果。

我国政党制度体现了协商民主的思想,协商民主可以为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借鉴,本文也认为我国政党制度向协商民主的方向发展也更有利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但是政党制度与协商民主的契合确实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正如王洪树所说:主体的理性不足和政治能力贫困,协商意识和协商伦理的缺失和沦丧,协商的共同价值原则匮乏和共同利益基础薄弱,公正的协商制度和程序的匮乏和共同利益基础薄弱,公正的协商制度和程序的匮乏与协商场所的不足,强势力量对协商的掌控和派系力量对协商的掌控和派系力量对社会共识的漠视等理论缺陷和践行困境限制了协商民主的功能作用和适用范围。”我国的政党制度在逐步的发展和完善当中。

五、协商民主视域下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

制度建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极为重要,我国政党制度在面临起发展困境中,以协商民主的理念寻找解决方案和策略,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党体系的主体,而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所以发展我国政党制度要从共产党开始。要将协商民主融入到政党制度当中,首先要加强党内民主,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其他政党以及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起着先锋带头的作用,其不断发展协商民主,才能带动我国政党协商机制的发展。其次要发展好与各个民主党派的关系,我国政党制度中的协商民主主要体现在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民主,他们之间是团结合作的关系,处理好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領导和组织上相互独立的关系,才能操持各个民主党派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发挥各个民主党派的优势。最后,共产党要为各个党派之间的协商民主创造轻松宽松的环境。

(二)加强各民主党派的建设。各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理论建设,构建完善的、适应自身党派特色的理论体系,服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提升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各民主党派要加强组织建设,明确界定各个党派的职能,以自身的政治特色和性质来吸纳成员,保持其鲜明的界别特色,同时各民主党派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也在促进其政党转型,坚持与时俱进,树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角色定位和党派特征,最后,各民主政党要加强自身基层组织建设,这有利于巩固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不断吸纳新成员,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保持政党的生机和活力,这也利于增强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加强协商场所的建设。我国实行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是其重要的运行平台,而我国人民政协的实际功效和协商民主的要求尚且存在距离,我国仍需对人民政协进行不断完善。首先要不断优化政协委员,明晰政协界别设置,最大限度的扩大人民政协的代表性和包容性,这也是符合协商民主的要求的,比如增加法律界、公共服务节等新的界别,恢复农民界,提高中下层群体和弱势群里代表的比例,更加调和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其次,优化政协权限设置,完善功能定位,加强人民政协的独立性,明确其在法律上的地位,实行公选或精选的民主方式选取合格的协商代表进行协商,同时共产党减少对人民政协的干预,也避免人民政协对于共产党的依赖,提高政协的自主性和专门性。我国的民主协商应该走向基层协商民主和高层协商民主并举的路径,加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重视公民社会与政府机构的协商。

(四)规范协商民主运行机制,增强文化的认同。规范协商民主运行机制首先从设置规划的程序开始,首先应建立规范、明确、详细的程序,将人民政协纳入决策机制,完善协商评估监督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丰富协商民主的方式,协商民主的方式多样,才能有利于实现协商民主的价值诉求。

结论:

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民主体制本质上适宜于单一民族国家,而多民族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张力,在民主体制中,民族文化的认同需要比非民主制更迫切,它是防止民主造成分裂的强有力的粘合剂。我国正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证明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易于造成国家整体的分裂和混乱,当前的政党制度是基本符合我国的现状的,本文认为,未来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发展方向应该将协商民主嵌入其中,增强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构建完善的协商平台,完善协商机制,增加协商民主的参与方式,更好的顾及到各个阶层和人民大众的利益。如今改革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政党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将协商民主更好地融进我国政党制度之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做法。

参考文献:

[1]林尚立. 协商政治: 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 学术月刊, 2004(4): 19-25.

[2]王慶兵. 协商民主与政党制度[J]. 学术探索,2006(6):11-15.

[3]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3).

篇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四川武胜县乐善中学杜艳

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的内容是对上一框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的延续,同时又为生产与经营提供制度背景和制度保障。因此本框题具有承接上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开启下框“企业劳动者”的作用。

(2)、学生分析: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死记硬背多,理解运用较少,再加上平时考试也考得死。所以在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的时候,学生的理解掌握难。尤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股份制,非公有制作用等知识,应加以多种教法、学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用辨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并能用它来解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能理解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从而加深学生爱党爱国,拥护党制定的基本路线。

三、教学重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股份制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本课时理论性强,所以学生学习时掌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较难。

五、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研学

(一)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疑惑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材料导入、展示目标。

大家来看一则材料(幻灯片放映):“阿Q致富记”阿Q原来工作在镇政府和村委共同拥有的一家养殖场。随后工作的厂是公有国营纺织厂,刚发行了股票,后转向下岗后到一家外企做秘书,失败。后来,阿Q想自主创业,于是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先在武胜县沿口镇街边摆起小摊卖阿Q烧烤兼本色烧腊生意越来越红火,于是他雇了几个小工,租了一家小店铺,挂上“阿Q”的招牌,自己做起老板来了。十年的努力,“阿Q”规模不断发展,又开了服装厂,员工达数百人,资产已达几亿,阿Q在回忆创业时说道:“是国家的政策让我有了今天的事业”。

看了这则材料,大家来思考两个问题:⑴材料中你接触到几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⑵我国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它们各处于什么地位、发挥着什么作用?同学们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学生活动:略

教师归纳:从中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国有私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成分。

这些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那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引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注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前者是公有制,后者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2、公有制经济的组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说出公有制经济组成、含义、地位、作用、国家态度。

(1)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多媒体展示材料)大家来看一下这两则材料:

材料

一、“5.12”汶川地震中,四川省的公路、电力、通信、燃气及自来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中央在川企业和省属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调配技术设备和技术抢险人员奔赴重灾区,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设备、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中石油、中石化公司采取定点加油站、流动加油站,24小时不间断加油,保证抢险车辆的油料需求。省水电集团等企业抓紧抢修设备,迅速恢复电力供应保障。全省通信企业采取派出通信车、空投通讯设备等措施为灾区群众、抢险人员提供服务,尽最大努力保障灾区应急通讯铁路、航空、公交等企业集结运力,在运输灾区急需物资(如:帐篷、日常生活用品„„

探究:(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不是要求国有经济应当覆盖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各行业、各领域都占支配地位?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得出结论 教师归纳:

①含义: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②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或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③作用: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联系材料说明)。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第一,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第二,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材料

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江阴市华西村走的是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辖冶金、建材、纺织、旅游等多家分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村人均交税超过6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3000美元。经济实力增强了,环境建设的投入就增多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了。”近年来,他们又秉持共同富裕的宗旨,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使大华西村总人口达到3万,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展望新的征程,华西人正在朝着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1)、这是一个集体经济的成功典范,那么什么是集体经济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2)、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经济单位属于集体经济? 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些都属于集体经济。(3)、它的地位作用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集体经济的作用表现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教师归纳:

①含义: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形式:农村主要是集体经济,城乡的工业、服务业有很多是集体经济,如: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县、乡镇、村办)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等。

④作用:第一,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二,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第三,缓解就业压力;第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因而,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

探究: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六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总资本为90.11亿元人民币,国有资金占80%,民间投资占20%。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充分体现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力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能力。

(1)这家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这家公司中的国家股和集体股属于什么性质?

(3)从性质上看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

学生甲: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从图中可以知道,该企业中国有和集体股份占59%,是绝对控股。所以从性质上看是公有的性质。

学生乙: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果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50%以上的股份,照样能够实现控股权,比如30%,甚至20%,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注意:不是把两种不同的所有制联合在一起,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把公有制和私有制结合起来的新的所有制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

3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1)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其中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区别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二是这种优势,指的是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要注意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同时要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内涵不一样:“主体地位”不仅有质的要求,也从量上要求;“主导地位”主要指方向上的引导。

外延不一样:公有制经济包含三个: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国有经济只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

5、如何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

议一议: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才能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讨论

教师归纳: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材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提问)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呢?

(总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6、【走出误区】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

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7、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8、外资经济都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注意: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三种形式中,都有外资经济,但外商独资企业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形式,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充分认识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五、课堂练习。

1、多媒体展示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日常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是如何产生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企业与劳动者的内容。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阅读我国公司的形式与经营策略,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六、板书设计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组成和作用

2、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内容、特点、作用

2、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七、教学反思

篇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周次

授课人:田慧

学科:民族政策常识

6年级

序号:6 课题: 第三课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以及推行阶段。

2、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教学重、难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及推行阶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

导入:我们知道曾经在地图上存在的国家,如南斯拉夫、苏联,现已经再也找不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从而导致国家联盟的解体。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也有一些矛盾冲突,所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国家稳定发展的大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依据这个原则,我国又将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我国的行政地图

提问: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几个,怎么称呼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提问:5个自治区与其他的一般行政区是否只是称呼上的不同? 提问:淄博有少数民族居住,但是为什么没有民族自治的地方? 设立民族区域自治需要什么条件?民族区域自治有几种类型? 出示材料,学生讨论回答。引出板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

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个区划等级,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什么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那么在这些地区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有些什么特点呢? 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引出板书:

2、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以及民族分部的特点。引出板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前提的。概括: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提供法律保障 提问:为什么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设计问题:

1、少数民族只占全国总人口的9%,是否可以让汉族彻底同化,没有必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要点:历史至今,各民族有相互同化的现象,但民族共同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不可能彻底同化或者消灭一个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毕竟是个弱势群体,如果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和民族利益就得不到保证。

2、既然民族之间是平等的,那么我国有56个民族,是否可以设立56个民族自治区?

要点: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小聚居、大杂聚”决定了只有建立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区域自治。

因为有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差异,才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组织,不针对汉族。

3、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的。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过矛盾、分裂,那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有没有历史基础?

引出板书

(二)、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

1、实践阶段

中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2、确立阶段

时间

法律

3、发展完善阶段

现阶段民族区域体系

课后思考:

回答: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制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阅读:p24 民族的花园

周次

授课人:田慧

学科:民族政策常识

6年级

序号:7 课题: 第三课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掌握民族区域自制的优越性及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教学重、难点: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及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

导入: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的内涵以及民族区域自制的推行阶段。如今社会民族区域自治正在发挥它自己独特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富强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找一找

P25 请在我国的行政区域版图上找出五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说出其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民称和所在地。找出该地区是以哪个民族为中心建立起来的。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1、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以民族作为自治单位,也不是单纯以低于作为自治单位二十两者的结合,缺一不可。每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有一定的管辖区域,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2、建立自治机关

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建立自治机关,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必备条件。我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是地方国家机关。它分为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3、行使自治权

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制的核心问题。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依据宪法规定,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自主权。

课后思考:

回答: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课外拓展

上一篇:党风廉政长效机制下一篇: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