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中的词汇教学

2024-06-05

语篇中的词汇教学(精选10篇)

篇1:语篇中的词汇教学

语篇中的语类转换现象探析

一般认为,一个特定的语类在结构形式上是相对固定的,但现实生活中理想化的简单的语类结构是很少的,而实际情况是语类在不断变化动态地发展,语篇世界也是复杂的、多样化的和不可预测的..语篇中的语类转换现象与以下因素有关:语境因素的不断配置、与语篇的目的性不单一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关.

作 者:杨林秀 YANG Lin-xiu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晋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5(1)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语类理论   语类转换   动因  

 

篇2:语篇中的词汇教学

金融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名词化结构,它们不仅具有语类功能、小句内部的功能、语义功能,还具有语篇功能,研究这些功能有助于对金融语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对金融语篇进行翻译.

作 者:陈黎峰 CHENG Li-feng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刊 名:上海翻译  PKU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名词化   金融语篇   功能   翻译  

篇3:谈小学英语语篇中的词汇教学

一、语篇教学中常见的词汇处理方式

1. 阅读前创设情境

许多教师在教学语篇前, 通过创设一个情境, 将单词放在情境中逐个击破.可等到词汇处理结束后, 一节课的时间已经过半, 于是语篇教学只能一带而过.这种偏重词汇而忽略语篇整体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弊端: (1)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前处理完所有生词的目的是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把阅读难度降到最低, 可这样做同时也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空间降到最低. (2) 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先教生词, 再教语篇”的教学步骤, 会使学生误认为语篇学习等同于词汇学习, 容易使学生形成“不把生词处理完, 文章就不能读”的思维定势. (3) 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尽管教师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教学生词, 但脱离语篇的词汇教学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孤立的词汇, 而不是用于传情达意、完整的词汇.

2. 阅读中“随文识词”

有的教师意识到语篇整体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先从阅读理解语篇开始, 遇到一个生词就停下来讲 (讲词的发音, 词义和用法、并配以习题) , 对生词的处理力求面面俱到.这样会使学生无法整体感知语篇, 破坏了语篇教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阻断了学生对语篇学习的思维活动, 也冲淡了语篇教学的主题.这与整体语言教学法的宗旨——在完成的情境中理解和分析语篇是不相符的.

3.“淡化”词汇教学

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阅读时的“整体理解”, 认为只要从语篇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整体”学习和理解所学的语言材料, 学生自然就会掌握语篇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 导致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语篇仍感到生词连篇, 于是他们对语篇的理解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由此看来, 只注重语篇或只注重词汇的语篇教学都是片面的.那么如何正确处理语篇与词汇的关系呢?下面笔者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进行探讨.

二、小学英语语篇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1. 阅读前有选择的处理部分生词

并不是所有的词汇都必须放在阅读前处理完, 那些不能依据上下文推测且又会影响学生理解语篇的词汇, 教师应先行处理.小学生的词汇量小, 阅读理解能力有限, 对于有难度的语篇, 扫除部分阅读方面的词汇障碍是有必要的.但这种扫除障碍的工作要适可而止, 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当然, 在处理词汇时也不宜花费太多时间, 因为语篇教学中的生词教学是为阅读理解语篇服务的, 只要解决生词的“音”和“义”即可.教师可以借助语篇中的插图教学词汇, 还可以创设语境, 在语境中教学词汇.

2. 阅读中渗透猜词策略, 提升自学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碰到生词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学生碰到生词就跳过去, 这样做有时会影响对语篇的理解.其实, 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 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猜词策略,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理解能力.

(1) 根据语境猜词.

词汇会是组成语篇的重要元素,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依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如《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1 Who is younger?的语境中有这样一句话:“You are the only child in your family.”对于句中的“only”一词,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文中的对话“Do you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No, I don’t.”猜测出“only”是“唯一”的意思.

根据语境猜测生词的含义,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趣味性和理解词汇的能力, 增强学生掌握词汇的主动性.

(2) 根据构词法猜词.

很多英语词汇都符合构词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构词法辨认单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构词规律并逐步形成对词汇学习的规律性认识.

(3) 根据释义法猜词.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词义解释的最佳方法是用英语解释英语, 即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学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英语语句解释新词汇的含义.释义法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新词的含义, 增加语言信息量, 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

3. 阅读后设计多种习题巩固词汇

单词的学习重在应用.因此, 阅读后教师应设计一些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1) 选词填空.

教师可以设计一篇根据课文语篇改编的短文, 让学生通过选词填空补全短文.这种词汇的巩固法使学生既活用了词汇又从整体上进一步熟悉了语篇, 做到了“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2) 复述.

在教学完语篇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和重点句型, 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 复述课文.这样既能够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同时还能够检测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情况.

(3) 改写、续写.

在学生全面理解语篇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改写,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语篇提供的信息对课文语篇进行续写.这样的活动既能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篇4:小学英语语篇中的生词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语篇教学; 词汇;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71-002

英语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但小学阶段,有些英语语篇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教师难以把握语篇教学的重点,只是为了解决文后问题而读之,从而影响了语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语篇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及几点看法:

一、误区

1.重语篇中的局部,降低语篇的整体性

由于部分学生的词句基础比较薄弱,有的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往往因为生词的障碍,不得不停下来进行单词和句子教学,从而不仅打破了语篇文本的完整性,更谈不上达成语篇教学的真正目的。我认为语篇教学应强调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有利于学生习得所学语言,加强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整体性。

在教学时,还有的老师大敲边鼓不进入主题,没有整体性的情况仍然常见,这是语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所导致的。语篇教学是通过组织语篇整体教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无论生词问题还是理解问题,都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阅读能力,从而教给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的拐棍,使学生对英文阅读感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让学生主动获取文章信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阅读教学。

2.忽略语篇中的知识点,破坏语篇的实效性

上学期我观摩了六年级两名教师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3《It was there》Part A部分的执教,语篇中有两个生词:exciting与excited。这两个词在用法上面的区别一直是小升初的考点。两位老师都通过出示图片,导入语篇。不同的是第一位教师没有就这两个词的用法进行具体讲解,只是在after reading这个环节,核对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表的答案时,稍加介绍;第二位老师在用图导入时,巧妙地问:“How are the children?”从而得到答案They are very excited. 她继续问:“How is the running race?”又得到答案:“ It is very exciting.”然后她因势利导,让学生发现总结这两个词的区别。我认为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值得借鉴的。而第一位老师没有把握好处理知识点的契机,使得学生对它们的用法还是模糊不清。

二、几点看法

1.如果某个生词或短语影响了语篇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中无法通过上下文猜出其意思,则在导入的环节有必要通过各种资源和媒体初步让学生感知生词意思,但是又不能直接呈现生词的中文意思,因为这样做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失去它的语用环境;六年级的第二位老师的做法就是对我上面的论述最好的诠释。

2.如果在导入阶段,我们无需让学生感知这个词的意思,但是它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在after reading 环节,我们又必需让学生运用这个词来表述。那么通过再现情境来实现难点突破,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这个情境要能突破难点, 不宜太繁, 要简洁, 要有针对性。例如:去年我校潘老师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语篇中一个重要短句I’ll go and join them. 通过听力回答What will Gao Shan do?得到答案He will go to the playground and play basketball there. 他继续问 “How do you know?”学生回答:Gao Shan says: “I will go and join them”. 这时候她呈现PPT “I will go and join them” It tells us that Gao Shan will ________ and ______ with Wang Bing and Mike. 让学生填空,帮助学生理解join的意思与用法。然后,他提供情境: This Sunday, Mr Pan will go to the cinema, you want to go with me, what will you say? 聪明的学生一看就猜出回答:I will go and join you. 为了照顾思维迟钝的学生,她又提供另一个情境:Next week, Lucy and Lily will go to Nanjing. You want to go with them. What will you say? 这时候,班上每一名同学都举起手,想要回答:I will go and join them. 我发现在after reading, retell the text环节,学生们这个短语用的特别的好。

3.利用语篇中的插图。插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并突显了课文重点,符合小学生以想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试图通过图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等创新的语境呈现生词,而对教材中的插图视而不见。这样下来,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的读图能力不强。因此,我认为,插图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教师不应该熟视无睹,而应善于加以利用。

4.联系语境,深入理解生词。我们小学英语语篇中的生词往往分布比较分散,词与词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进行理解。教师不要着急在阅读前就给学生解释生词的意思,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和分析,就可以让生词其义自现。可见,利用语境来学习生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中生词的处理应该依托具体的语境,脱离语境的生词的教学是低效的。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把生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处理,从而为学生提供领会及运用生词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体会同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5.渗透文化知识,再进一步理解生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是积累词汇,扩充英语知识和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文化背景知识又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支持。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把文化背景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文化差异,扩宽视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了解生活在不同背景中的人们的语言特征及文化习惯。

篇5:语篇中的词汇教学

英语科技语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链定量分析

主位推进模式链是指由两种及其以上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组成的.序列.为了表达复杂的思想,语篇生产者往往采用主位推进模式链来推进和发展英语科技语篇.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根据其构成成分和内部结构特点,英语科技语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链可以区分成两大类五小类宏观主位推进模式链,经进一步析取后可组成六种微观主位推进模式链类型,从而构成了英语科技语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链系统网络.

作 者:项名健 XIANG Ming-jian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46刊 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8(6)分类号:H314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链 英语科技语篇 定量分析

篇6:语篇中的词汇教学

关键词:视角;语篇;等效翻译

1.引言

传统译作者通常以句和段为单位来进行翻译,很显然这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体裁,标题,主题都未考虑在内。随着语用翻译的发展,我们可以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语用翻译问题展开近一步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语篇翻译是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语篇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下面我就结合语篇中的视角现象来谈一谈语篇视角在语用翻译中的作用。

2.语篇的视角现象

视角(thepointofview)或是(perspective)是说话人所处的位置或角度。视角现象普遍存在,是说话人必不可少的采取的一种立场(赵秀凤,2006)。它直接影响说话人对视角是一个涉及观察者、观察对象以及观察路径的概念。观察者是视角的发出者,可称为视角主体;观察对象是视角的落点,可称为视角客体;观察路径可称为视角切面。语言学家和文体学家则更多地关注视角切面,他们分别从语篇分析和语篇理解的角度对视角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探讨。视角作为作者组织语篇的一个重要资源,一方面展示了一定的文体风格,另一方面可以折射出作者的观念形态。

视角对语言形式选择运用的制约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词、句层面上视角表现在情感变化对不同语法结构有影响,在语篇层面上,视角的体现更为复杂。语篇的层面开展对表现于目的语篇重构中各种技巧、方法的描写,在于语言实际的存在形式是语境中的语篇,而非孤立的词和句。翻译,作为一种跨语文化交际形式必然在语篇的层面上进行(司显柱,2004)。因此,虽然我们并不反对,也理解基于视角、目标以及方便的考虑而将研究对象——词语和句子从其所在的母体——语篇中抽象、剥离出来,但从根本上说来,这种见木不见林的先天不足必然注定了对语用翻译结果的以偏概全,无法达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等效之目标。

3.语篇视角与语用翻译

语用翻译一方面要求译者保存原作内容,用译文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将特定内容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求译者不拘泥于原作,可以在正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各种语境因素,体现原文的风格和文化背景。语用翻译与视角密不可分。视角是作者所持的立场和角度。视角不同,对语篇的理解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译者作为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桥梁,在实际转换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语用推理过程,译者必须充分掌握好各种语境,尤其要把握视角。

3.1语篇体裁与视角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语篇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才能起交际作用,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通常都能明白其中的交际目的(张美芳,黄国文,2002)。例如,在中国最常见的例子是一个人在路上碰到熟人,他可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去哪里?”、“去上班啊?”、“最近忙些什么?”一般说来,这些话是中国人用来打招呼的,而不是真正想干涉别人的私事,这些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是充当问候语的作用。但是,西方国家的人通常并不了解这一点,因而有人听到这些话可能会误解,甚至还会恼怒。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每个语篇都可看作是属于特定的语篇体裁。语篇体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的:一是“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一是“体现样式”(realizational patterns)(张美芳,黄国文,2002)。纲要式结构是指有阶段的、有步骤的结构。例如药品的纲要式结构通常是:名称、成分、治疗症状和对象、服用方法。而语篇体裁的体现样式通常是由特定的语言结构充当。例如,当一个英语语篇的正文的第一句是“Once upon a time…”时,便表明这是一则关于童话或神话的叙事;当一则对话的第一句是“Can I help you?”时,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发生在服务行业中服务人与顾客的对话。有些语篇体裁的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并不是十分独特,所以要经过“语域”(register)分析才能确定其语篇类型。Halliday(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field)、基调(tenor)、方式(mode)。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register variables)。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基调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方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场、基调和方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基调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方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也许可以这样说,语篇功能是纯理功能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学者认为,语域是指语言的变体,反映的是情景语境;语类即类型,反映的是文化语境,语类是高于语域的层次。相关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语言文本分析必须与所选用的语类在文本功能上保持等值。基于语篇体裁的诸多特点,译者在进行等效语用和社交翻译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其中的差别和影响。语篇的体裁不同,它所叙事的角度和立场当然不同,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也不同,在语用翻译中必不可少地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3.2语篇标题与视角

标题实质是一个语篇的起始,人们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首先注意的是标题。标题是整个语篇的浓缩也是整个语篇画龙点睛之笔。标题可以影响整个语篇的构成。标题作为一种主位化形式,其功能是创造预设(李建红,2006)。例如,下面两个标题“A Prisoner Plans His Escape”和“A Wrestler in a Tight Corner”会让读者对下面一段文字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Rocky slowly got up from the mat, planning his escape.He hesitated a moment and thought.Things were not going well.What bothered him most was being held, especially since the charge against him had been weak.He considered his present situation.The lock that held him was strong, but he thought he could break it.若这段文字的标题为前者“A Prisoner Plans His Escape”,那么,读者所理解的是Rocky 是一个囚犯,被关入监狱。他讨厌监狱里的生活,因此计划破狱而逃。而这段文字的标题若定为后者,即“A Wrestler in a Tight corner”,则可理解为Rocky 是一个摔跤手。现在摔跤时遇到了强手,对手不弱所以Rocky正左右判断着他的处境,并打算有所突破。

由于两个语篇的标题不同,读者在读标题时所产生的预设不同,那么标题下面的内容留于脑际的内容是不相同的(朱燕,2007)。标题对译者理解原文至关重要。这说明,视角的不同,对一句话或同一篇文章就会不同的理解,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在进行等效的语用翻译时尤其需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

3.3语篇主题与视角

语篇主题是指话语中前面句子的共用主题,即作为后面句中谓语的主语。Prefetti & Goldman 也认为我们所说的主题化就是一个话语过程。此间,一个所指被发展成为该话语的中心话题。因此,所理解的主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所指在语篇中的凸显过程(莫爱屏,2007)。主题跟主位并非一个概念。主位一定是句子的起始部分,而主题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也可以蕴含在整个语篇中;主位一定是以句子为单位,而主题可以以句、段或篇为单位。简而言之,主题就是某个内容的凸显。(莫爱屏,2007)

(1)Tom kissed Mary.(2)Mary was kissed by Tom.(3)It was Tom kissed Mary.以上三个句子,主位分别是Tom, Mary, it, 而主题则是Tom吻了Mary 这个事实。作者在语篇组织过程中的视角,决定其在写作文本时的观点或态度。一般说来,作者的视角相当固定,他通常不会在不同视角之间跳来跳去,而主题则是视角在语篇中的具体体现。在语篇中,每个段落或者每个句子都可以由主题,整个语篇也可以有一个总主题,这里的主题有可能与视角吻合,也有可能与视角不一致。

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翻译中,译者领会原文本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他们的主观理解,这种主观因素不可避免。译者作为原文本与译本之间的沟通媒介,在转换过程中必须要将其主观理解尽可能客观化,减少主观性,准确把握语篇的主题。只要抓住语篇的主题,就能更好把握作者的视角或意图,在语用翻译中就不会偏离最起码的方向(莫爱屏,2007)。

4.结论

本文从语用角度论述视角与语篇体裁、主位化、标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如何实现译文的等效翻译。在语用翻译过程中,抓住视角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译者更好的理解原作。从语用角度探讨语篇中的视角现象是语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新的领域,它推动了翻译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并为跨文化交际,语际语言研究等其他科学提供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李建红.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章标题的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2。

[2]张美芳.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J].现代外语(季刊),2001,1。

[3]司显柱.论翻译技巧研究的语篇视角[J].上海科技翻译,2004,2。

[4]张军平.论翻译中语篇视角的转换-从《葬花吟》英译谈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5]朱燕.新闻英语标题汉译的关联理论视角[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篇7:论合同语篇中的词汇衔接

目前人类已跨入21世纪,科技和人文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翻译学发展迅速,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日趋紧密,各类翻译理论作品大量涌现出来。随着中国社会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和日益广泛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对法律文本,法律词汇,法律翻译展开研究(孙万彪 ,2002; 宋雷,2010 ;李克兴,2007)。本文旨在此基础上应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探讨合同语篇中实现衔接功能的常用词汇。

2、 语篇衔接及其分类

语篇衔接的概念最早由Hal1iday和Hasan在其所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提出,书中认为“当话语中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一个成分的解释就出现了衔接” (Hal1iday,Hasan,1976 :11), 衔接是一种语义概念体现了语篇的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 在该书中衔接关系被分成了五大类 :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Hal1iday,Hasan,1976 :23),从衔接手段来看,前四种属于语法层,最后一种属于词汇层。其中词汇衔接是指通过意义上连贯的词将语篇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韩礼德和 哈桑又把 词汇衔接 分为两大 类 :同现(collocation)和复现 (reiteration ),本文将重点从合同语篇的词汇衔接的角度展开论述。

3、 合同语篇中的词汇衔接

3.1 合同词汇同现

词汇同现又称共现,是指在语篇中一定词汇共同出现的趋势(co-occurrence )。起到这种衔接作用的词通常是一组反义词或一组意义上互补的词,也可以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固定词组。

例1 : 原文EMPLOYMENT AGREMENT is made andentered into on _____ day of ________ ( month ),________(year ), by and between: ________ (hereinafter referred as the“company“) a corporationorganized and existing under the laws of the stateof ____……

译文(本聘用协议于 ____ 年 _____ 月 _____ 日签订,双方当事人为 :依 _____ 州法律组织设立并存续的 _____ 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王辉,2007 :15)

by and between

在各类英文合同中为了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正文开头部分会用到“by and between”,英文表述是“This agreemen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其中“by”表示合同由……订立,“between”则连接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By and between”是一组合同中常见的固定搭配词,在合同语篇衔接中体现了词汇的同现。

例2 :原文Now therefore, in consideration ofthe promises and covenants described hereinafter,party A and party B agree as follows:……

译文 (兹以上述各点和契约所载条约为约因,订约双方协议如下 :……)( 王辉,2007 :68)

Now therefore

通常出现在一连串的鉴于条款后面,在合同中有“兹”或“由此”的含义, “Now therefore”这个词后面所连的句子 , 表明合同是有偿合同,也意味着真正规范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条款在这句话之后开始了,作为一个衔接前言和正文之间的常用词组搭 , “Now therefore”是合同语篇中词汇同现的一个典型例子。

3.2 合同语篇中的词汇复现

词汇复现是指,某一个词以它的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super-ordinate), 下义词(hyponym), 语义联想(semantic-association )以及该词的其他形式的重复出现在某个篇章或语段中。

例3 : 原文Whereas Party B has machines andequipment, which are now used in Party B’smanufacturing of steel wire rope , and is willing tosell to party A the machines and equipment .

译文(鉴于乙方拥有用于生产钢丝绳的机械设备,愿向甲方出售机械设备。)( ( 王辉,2007 :16)

Whereas

在合同正文的约首部分,有多个以“Whereas”开头的条款用,这些并列的条款被称为“Whereas Clause”(鉴于条款)。该条款旨在对合同订立的背景以及合同的当事人订约的目的,意图做出陈述性说明。“Whereas”作为鉴于条款标志性的词在该类条款的开头重复出现 , 从语篇衔接的角度看 ,“Whereas”的这一用法正是合同语篇中词汇重现的体现 .

例4 : 原文Despite the previous sentence, no obligation byeither the Performing Party or the Nonperforming Party to makeany payment required under this Agreement is excused as a resultof a Force Majeure Event.

译文 (尽管存在前句规定,“履行方”或“非履行方”在本协议项下的任何付款义务不得以“不可抗力”事件为由予以免除。)( 王相国,2008 :20)

例5 :原文Notwithstanding any other provisions to thecontrary herein, insurance coverage and limits shall be subject toapproval of all the parties .

译文 ( 即使有与本合同有相悖的规定,保险范围和责任限制应以合同各方同意为准。) ( 王辉,2007 :43)

despite and notwithstanding

这两个词均有“即使,尽管”的含义,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despite and notwithstanding通常在同一篇合同的不同条款句首中重复出现,这体现了合同语篇中的词汇重现。

4. 结语

篇8:小学英语语篇中的生词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篇学习 生词教学

对于小学英语而言,学习英语语篇能够对小学生提供读写听的有效作用,同时也能对学生在制造语言环境和练习语言方法起到了帮助。但从小学生的学习年龄来看,也不过是10岁左右,我们的语言环境又是中文,而小学英语课本内容某些教材语篇偏长,信息量又很大,所以难免就会遇到一部分的生词、不熟句型及文化背景的知识。一些教师也没有很好的掌握语篇教学中的侧重点,只会一味的解答课本后面的问题,让学生简单读会了解就可以,这样就会直接影响语篇教学的重点。因此探讨小学英语语篇中的生词教学就成为了思考任务。

一、语篇教学的错误方法

1.侧重语篇的部分,不注重整体教学。在某些时候,英语老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遇到生词,就要对单词和部分语句进行讲解,这样就影响了整体语篇教学,从而忽略了初始语篇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需要把语言环境营造出来,让学生对英语教材有个大概的认知感受,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整体性。

2.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目前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只是注重自己的引导性,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只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反感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英语老师首先应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将在课堂上有可能会被学生遇到的问题、生词,在不影响整体语篇中讲解中,为学生提出。对于语篇的整体性教学要明确主题,教学中的语篇教学是主要核心,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遇到生词或是理解内容,有效的联系文章的内容,学会自己思考、完成阅读、找出问题、主动提问,这种学习自主性,更能使学生产生对语篇教学的兴趣。

二、对英语语篇教学的提议

1.虽然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前提也要了解明白语篇中出现的生词,只有掌握生词,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贯通全文,而教师就有必要在教学中采取现有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让学生更深刻的感知其意义,同时又不是很生疏的刻意去解释某一个生词的意义。

2.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旁都会有插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篇内容的插图将语篇与之合理的组成,这样既可以将内容详解,又可以很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出来,这也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及接受度的教学方法。

我们就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Lesson 11案例进行分析,例如:闽教版小学英语Unit 6 Lesson 11 :Asking the way (2)部分,本节课所教授的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第五册第六单元第十一课,讲述的是一位女士向交警问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新词train station far away which No. bus stop,并应用能够用句型“ How can I get to the train station?”和句型“Its far away. You can take a bus.”、“Bus No. 51.”回答。在课前教师将上课所需要的材料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并运用到课堂上。例如:让学生制作几张卡片,上面写出警察、问路人以及地方的名称。在课堂上,教师先与学生们采用英语的方式相互问好,然后教师将本课题所需要讲解的难点和句型用板书的方式展现出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之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利用自制的卡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师所教授的句型进行问答,这样学生就能尽快掌握句型的运用,还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3.要灵活运用语篇内容的语境,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在小学英语语篇中,接触到的生词都不是很集中,每个单词之间不会像中文的联系密度比较强,所以应该教导学生学会在阅读内容时发挥互相联系的作用来理解。

4.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积累大量的词汇量,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单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与已学词汇相联系,探究文化深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生词的理解体会。

结束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是占据重要核心部分的,在语篇学习中,遇到的生词,教师不能避而不谈或忽略不计,而是应该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灵活处理,并且为学生讲解到位。语篇学习本身就是由多个词汇组成,因此在语篇中遇到生词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就语篇内容讲解,更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在语篇教学中为学生开展生词学习,这种注重语篇教学,又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效而共同进步努力。

参考文献:

[1]袁峥.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科研论坛,2011,05:59-60.

篇9:语篇中的词汇教学

语篇连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衔接, 包括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其中词汇衔接是衔接的一种主要方式。 近年来很多人都对衔接和连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但很少有人把它们放到演讲的语篇中去分析。 演讲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 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 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演讲语篇的连贯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试从分析几个演讲片段的词汇衔接现象, 阐述词汇衔接的作用及其在演讲语篇中的连贯功能。

2.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认为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关系决定了一系列句子能否组成语篇。 他们于1976年出版的《英语的衔接》 (Cohesion in English) 标志着衔接理论的正式创立。在书中, 他们把衔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并且明确指出 “衔接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这种联系在句内句际都可以存在, 但是句际衔接不同于句内衔接, 它能使句子之间产生强烈的语义联系, 使一群句子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此外, Hoey指出在Halliday和Hasan的文本分析中词汇衔接占了很大部分, 因为词汇衔接是可以形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手段, 词汇可以同不止一个词汇发生联系, 所以研究语篇的衔接在许多情况下就注重研究词汇衔接。

然而, 对于衔接和连贯的关系, 语言学家比较一致地认为衔接并不是语篇连贯的唯一条件, 有时在没有衔接点的情况下, 语篇也可以是连贯的。 当语言使用者处在统一的语境中, 拥有相通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篇在没有衔接点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保持连贯的, 因为语境及语言使用者的共有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填补语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在意义上存在的空隙。 在语篇分析领域, 一般认为衔接是语篇的表面结构, 而连贯是语义的深层关系。 连贯使得语篇所讨论的内容能够互相企及、互相关联, 是语篇的整体特性。 所以语篇的连贯有两个决定条件, 一为自身的连贯, 因而是衔接的, 一为语境的连贯, 因而在语域上是一致的。

3.词汇衔接的模式

词汇衔接是指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词汇意义上的联系, 即通过词汇的选择和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或网络。 这些词汇常以重复、搭配等形式出现, 组成一个衔接的整体, 从而促成语篇的连贯。 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划分, 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 复现 (reiteration ) 和搭配 (collocation) , 但是Hoey指出词汇衔接不仅仅是线性的, 一个词汇可以同不止一个其他词汇发生联系, 因此词汇衔接是一种能够形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手段。 如果要对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归纳概括, 无疑应该将Halliday和Hoey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这从某种程度上使本文所提出的词汇衔接模式更加完整, 增强了其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 依据衔接纽带的实现途径及词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可以大体分为3种类型:词汇重复、词汇关联、词汇搭配。

3.1词汇重复

指在语篇中有意识的重复某一单词, 而且这个单词并不受词性、词形和单复数的影响, 以求达到文章语义上的关联、内容上的衔接并且能够强调这部分内容的目的, 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形成语篇上的连贯。

例: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 - 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 -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 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这是选自美国前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中的一段话, 借由哀悼在长达五个半月的葛底斯堡之役中阵亡的将士来表达“不自由, 毋宁死”的主张, 其中dead三次重复, people三次重复, 连贯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思想:这场内战不只是为联邦存续而奋斗, 亦是自由之新生, 所有战士的牺牲都是为了将真平等带给全体公民。

3.2词汇关联

语篇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运用, 形成前后呼应、相互依赖的关系, 实现句子间在语义上的衔接。 词汇关联包括同义或近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和反义关系。

(1) 同义或近义关系。 同义词指表示人、事物、行为、状态、性质等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汇之间的接应关系, 这些词可以在语义上互相补充、互为衔接, 以增强表达效果。 由于英语语言比较重视形式, 同一语篇中, 原词过多重复使用会被视为累赘, 缺乏美感。 这就意味着同义词在语篇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 (1) :I am not unmindful that some of you have come here out of great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esh from narrow jail cell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om areas where your quest for freedom left you battered by the storms of persecution and staggered by the winds of police brutality. You have been the veterans of creative suffering. Continue to work with the faith that unearned suffering is redemptive.

同义词:Trials, Tribulations, Battered, Staggered, Storms, Winds, Persecution, Brutality。

这段演讲选自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文章使用几对同义词来强调黑人受到的压迫和不平等待遇, 黑人只是被披上了一件自由人的外衣, 却不能享受与白人相同的待遇, 他们并不自由。 富足的美国大地让这些拥有黑色皮肤的自由人穷困潦倒的活着, 黑人仍旧是白人的奴仆。 这些字眼无不痛击着黑色胸膛里千万个鲜红的心脏, 他们要反抗, 为了真正的自由反抗, 激发他们心中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2) 上下义关系。 上义词和下义词是指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两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组词。 上义词指的是那些表示意义较概括的词, 它们的词义包括了下义词的词义。

例 (2)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这是《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开始部分, 其中decree和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就属于上下义词。 上下义关系又如:

Literature (上义词) →Fiction, Prose, Drama (下义词)

Flower (上义词) →Rose, Lily, Tulip (下义词)

(3) 反义关系。 反义词在同一个句子或语篇中出现, 其基本功能是使两个不同的语言成分在意义上形成明显的对照, 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某个或某些事物或现象进行描写, 从而使所在的句子或语篇上下衔接。 含有反义关系的修辞格具有比较鲜明、 强而有力等特点, 因此在修辞格中正确使用反义关系, 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 (3)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bad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still is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这一段演讲材料是紧接例 (2) 部分的演讲, 为数不多的字眼中包含着的反义关系, 深入骨髓地揭示了解放宣言的名存实亡, 黑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百年前与一百年后, 黑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

3.3词汇搭配

在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的语篇中, 许多词汇倾向于在同一语境中出现并且在语义上相互搭配。 由于语义上的搭配关系, 这些词汇必然有连句成篇的衔接力, 实现语篇的连贯。 搭配性衔接对语言信息的生成和解释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有助于对篇章潜在的语义演化做出预测和推测。

例 (4) :We dare not forget today that we are the heirs of that first revolution. Let the wor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 to friend and foe alike, 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 born in this century, tempered by war, disciplined by a hard and bitter peace, proud of our ancient heritage ─ and unwilling to witness or permit the slow undoing of those human rights to which this nation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 and to which we are comm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rld. 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in order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 This much we pledge ─ and more.

搭配:Revolution, War, Peace, Human right, Pay price, Bear burden, Meet hardship, Survival and success of liberty...

本段节选自肯尼迪的就职演说, 这条搭配的词汇链是以revolution为中心的, 一提起这个词汇, 人们的头脑中总是不自觉地联想到war, peace, liberty等这些相关的词语, 它们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中同时出现, 并且在词义上相互搭配, 形成一定的词汇网, 从而达到语篇的衔接。

5.结语

本文先是将Halliday和Hoey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出一个稍加完整的词汇衔接模式, 即词汇重复、词汇关联、词汇搭配。 又把这些词汇衔接模式放到几个著名演讲片段中, 在真实而具体的语境下逐个介绍分析, 得出词汇衔接在演讲语篇中的连贯功能:词汇衔接不受语法的束缚, 不仅可以存在于句内或相邻的句子中, 还可以存在于相距较远的句子中, 这在构建演讲主题及语篇连贯方面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词汇衔接, 语篇的连贯就要全部依附于所有人都共同拥有的那些知识, 很难达到人人理解, 演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3]罗选民, 刘琦榕.词汇衔接在小说语篇中的连贯功能[J].外语教学, 2003, 24 (2) :17-20.

[4]史煜.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 2004, (4) :57-59.

篇10:如何开展英语语篇中的词汇教学

一、明确语篇中词汇教学与语篇教学的联系

我们知道语篇与词汇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因此,语篇中的词汇教学不能与语篇教学完全割裂,这是因为在语篇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语境中理解了词汇的意义,体验了词汇的用法,初步接触了应学词汇,而且语篇本身包括人物、情景和情节等信息,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语言应用场所,所以我们不能把词汇从语篇中割裂出来教学。再者,交际法等现代教学理念把意义当作学习的推动力,提倡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思路(whole—to—part orientation)(Richard,2007),也就是从语篇的整体意义入手,进而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词汇、句型等。但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以讲解词汇、分析句型为主,没有体现对语篇整体理解的指导,也割裂了语言情景、语义功能和词汇运用等,就容易使教师只看到词汇本身,导致在教学中过度使用重复、跟读、模仿和背诵等方法。

当然,将语篇中的词汇处理提到语篇教学之前进行也可以,但需遵循以下原则:在语篇学习之前处理词汇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相关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因而只选择与语篇话题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个别主要词汇,为理解语篇的意义作准备。此阶段的词汇教学一般不安排大量的示范或跟读练习。

二、注意语篇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层次与要求

之所以强调语篇中的词汇教学是因为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语篇中的词汇教学和一般词汇教学要求不一样,我们只要求学生会读以及理解他们在文中的意义,至于其他的要求在单元中其他部分再详谈。

根据与语篇的关系对词汇进行分类。如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可将词汇分为积极词汇(Active Vocabulary)和被动词汇(Passive Vocabulary),或参考Nation (2007)根据词汇频率划分为高频词(High Frequency Words)、通用术语(Academic Words)、专用术语(Technical Words)和低频词(Low Frequency Words)等,再如根据与话题是否相关、对继续学习该话题是否重要等,可以把词汇分为核心词汇和理解词汇等分类法。这些分类对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与语篇的关系对词汇进行分类有助于把握词汇教学的分类,根据词汇的不同情况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无论学生是否能说出应掌握的词汇,教师只需根据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呈现和示范,这样学生就成为词汇学习内容的选择者,有利于转变教师教授者的角色,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三、要使词汇的学习过程与语篇学习成为一体

语篇中的生词侧重于词汇在语篇中的意义,它能加深语篇的理解,因此要努力使词汇的学习过程与语篇学习成为一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逐步培养、发展学生的语篇词汇学习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词义的推测。学生在语篇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如查生词表或翻阅工具书等,按图索骥固然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可事实上语篇中的词汇大多能依靠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文识字”。

当然如果这个单词或短语影响了语篇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中无法通过上下文猜出其意思,则在导入的环节有必要通过各种资源和媒体初步让学生感知生词意思,但是又不能直接呈现生词的中文意思,因为这样做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失去它的语用环境。

其次,培养学生识文断字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这个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识文断字的能力,即能根据语言表达中的语义关联来理解语句并整体感知语篇。一个词汇的含义体现与它与其他词汇的关联,因此,可利用词汇间的关联优化语篇中的词汇教学。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7《A busy day》中的词汇on duty与be quick两组词之间有着因果关联,David:Mike and I are on duty today,we need to clean the library.Mike:Be quick,David.可引导学生质疑:Why does Mike say“Be quick”?有效利用这两组词汇见的链接,将有语义关联的不同词汇置身于同一个完整的语境中教学,词汇的意义更加明朗,从而使学生对语篇呈现的这种表示因果关系的逻辑更清晰可见。

再者,培养学生“词汇替代”的思维习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储备一定的词汇量,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来进行教学,对有些生词可用学生学过的词来表达,也就是“词汇替代”的方法,我认为这也是语篇词汇教学的绝妙方法,既复习了以前的老知识又理解了新学的单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如我在教学5A Unit7语篇时,I’ll go and join them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两次,而且join是本课的生词,我让学生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用学过的单词替代他们,经过仔细阅读和思考,学生们就用了help和play…with来替代这两处的。这样他们也就理解join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目前,语篇中的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并且词汇教学理论众多,至于每种理论的优劣、好坏,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理由。但我认为:不论何种理论,不管它提法多么新颖,理念多么先进,检验它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指导教学的效果——能否有效动态地服务教学,真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河道长效管理措施下一篇:展览品运输合同2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