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

2024-08-26

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精选8篇)

篇1: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

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

文章作者:殷俊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1.4 2011-8-24 12:23:23

    热点推荐:

董一菲:读《诗经》系列有感之《绿衣》 赵克明:写作指导——横向联成“片” 反思内蕴深 郭惠宇:感受诗性的光芒——品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最近泰兴市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大比武,比赛分两个轮回:第一轮回为说课比赛,从40多名选手中筛选16名进入第二轮上课比赛,再从16名选手中选拔3名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笔者有幸被选为评委,参加了说课、上课比赛的全部评比工作。在工作中,我偶然发现,在40多名选手的说课比赛中,无一例外地说到了品味语言这个环节;在上课比赛的16节课中,虽然执教的课文各异,却都有品味语言这个独立环节,再细细观察,发现语言品味其实存在许多问题,感慨之余,写成文字,供方家指正。

问题之一:“品味”、“推敲”,混为一谈

很多教师把推敲词句当作是品味语言。“品味语言”与“推敲词句”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品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仔细体会、玩味”;“推敲”被解释为“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从内涵的层面上说,两者之间意义相近,都有揣摩、体会之意。“品味语言”与“推敲词句”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中表述得极为清楚:“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从以上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推敲”与“品味”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推敲”的对象是“词句”,适用于任何体裁的文章;“品味”的对象是“语言”,只适用于文学作品。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1.文学作品以外的文章中的词句分析,只能称之为“体味”、“推敲”。2.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含词句)分析称为“品味”。

问题之二:追求时髦,篇篇品味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拿来品味一番,因为“品味”只限于文学作品。但几乎所有的语文公开课都有语言的品味,把它当作语文课姓“语”的标志,实有为品味而品味的嫌疑。其实有的文章并无品味之必要,非要硬生生地找出几个句子来品味一番,完全是花拳绣腿,虚晃一枪,不但没达到品味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味同嚼蜡。每文必“品”、每课必“味”之风正在盛行,大有燎原之势。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笔者绝不反对品味,事实上品味语言大有必要,但每篇必“品”、每文必“味”似乎走了极端。问题之三:品味技巧,捉襟见肘

有的作品确有品味的必要,可是品味的手法却很单调,只局限于抓形容词、动词品味,局限于抓修辞方法品味,40多节说课、16节上课无一例外,都是这了了几种方法,但即便是这三种角度,品味也还很不到位,很不入骨!

笔者以为品味从技巧上可以分为四种:

品读——也就是通过有感情、有表情朗读来欣赏语文之美。具体地讲,就是通过语调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音的抑扬、语气的顿挫、声腔的变化来摹读出某种情韵:或者是作者的情感,或者是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或者是人物的声调声腔,或者是作品的某种氛围。

品析——也就是抓精彩的词句、语段、句群加以分析,从而欣赏语文之美。从品析的着眼点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品析:关键词语,如形容词、动词、叠词、副词、关联词等;修辞手法;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如因果、条件、递进、转折等;句子的语气,如感叹语气、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句子内部的结构,如主谓倒装,定、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修饰成分独立成句等。从这些品味语言的角度出发,进而分析作者的情感、人物的性格、主人公的心理、作品的意旨。

品思——也就是用沉思默想、心领神会来欣赏语文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精美的语句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也不能用朗读的方法达到品味的目的,它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故乡》中中年闰土见到迅哥儿后“分明”“叫”的那声“老爷”,“老爷”可以用低沉的声调和缓慢的语气“叫”出来,可其后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就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包含闰土内心的矛盾、闰土的恭谨温顺、叫过之后双方的沉默、空气似乎凝固、“我”内心的震撼、叫过之后双方内心的汹涌澎湃……这一切都难以表述清楚,即使表述出来也不完备周详,也因此破坏了那种含蓄神会的意境美,只能靠掩卷沉思、托腮默想来体会,只能凭心领神会、浮想联翩来欣赏。

品写——把所读、所思、所语写下来,进而欣赏语文之美。它可以是仿写,可以是续写,也可以是扩写,还可以是批注。所思具有闪烁性、不稳定性的特点,所语具有流动性、不固定性的特点,所写才具有确定性、稳固性。从所思到所语是一个质的跳跃,从所语到所写又是一个质的跳跃。

问题之四:品味目的,不甚了了

从所听课来看,很少有教师的品味是到位的,是彻底的,是透彻的;大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如一选手执教《都市精灵》,让学生找句子品味语言的妙处,一学生对“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这一句,认为写得很生动。教师评点说:“说得对,很好。下面哪位同学发言?”这样的语言品味就很不到位,至少有一半学生不知道这句子生动在哪里。发言的学生本人也不一定就知道生动在哪里。我妄测该老师本人并不懂得如何品味语言,也不懂得品味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因此这样的品味只能是索然寡味的。教者可以启发学生,明白这个句子从修辞上讲运用了排比,为的是写出喜鹊的几种姿势,或者是跳,或者是飞,凸显喜鹊带来的生机;运用了叠词,三组“来”、“去”,为的是读起来具有来回循环的复沓美,也透着作者的喜爱。这个句子从结构上讲,前两句是后一句的原因,后一句是前两句的结果,正因为“跳”和“飞”,才有声音的“飞来飞去”。这个句子从句式上讲,连用三组短句,字数相等,为的是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气势,具有音韵美。以上都是就这个句子本身加以品味的。从全文来看,这里写喜鹊的勃勃生机表明动物会

给我们带来无限欢乐,是为了表现我们对都市精灵的喜爱,是提醒人们要保护这些精灵,给他们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是为了与后文“老鸹不老呱”形成对比,是为了告诉我们与动物和谐相处并不难,很容易做到……

没有终极目标的品味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一样,学生必然不知所云。

品味本来是对语言的欣赏,是颇具语文味的重要环节,可是如果品味不具体、不得法,不但不能享受到语言的美妙魅力,反而让学生反胃厌烦,可见,品味一定要得法。

怎样品味才能具体得法呢?从品味手段上讲,前文已经赘述,这里仅说说品味的目标。品味的目标也就是品味的方向,它有近目标和远目标之分。近目标是就被品味对象来说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被品味对象所包含的作者情感、句子内涵、人物性格等;远目标指的是被品味对象所折射出的文章主题、创作意图、前后照应铺垫、表达效果等。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有这样的句子:“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眯”字从近目标来品味,它体现出北京人心情的闲适、轻松,那种睡不着别烦恼、别着急、悠着点的心态。从远目标来品味,这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性格表现,是万事“忍”为先的胡同文化的典型体现,其中有无奈、心酸、不满,也有作者对这种文化的欣赏和调侃。问题之五:品味范围,仅限词句

品味语言范围狭小,仅限于词句,这是这次赛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从平时所观摩的全省、全国范围的公开课来看也是如此。除了词句(只注重于华美词句)可以品味以外,还可以有段落、精彩描写的句群、文章题目、故事重要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心理)描写、文言文等。下面就《故乡》中闰土语言(句群)的品析作个示例。

我们细心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发现有这么几个不同之处:

1.少年闰土话多,直接引用的就有长长的5段,共266字(不含标点),最短的一段也有31字,表明闰土健谈,对朋友热情;中年闰土话少,直接引用的也是5处,共151字,最短的只有两个字,表明木讷拘束,胆小怕事。

2.省略号作用不同:少年闰土滔滔不绝,表明健康可爱,惹人喜欢;中年闰土吞吞吐吐,表明激情消失,显得老迈迟暮。

3.少年闰土话语之中提及的物种计21种,表明生活知识和生活都很丰富;中年闰土话语中除了提及“干青豆”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物种,而诉说的苦因倒有6种之多,表明闰土脑中全是苦水。

4.少年闰土说话多用长句,表明他说话流畅,思路敏捷;而中年闰土多用短语,有时就是一个词,表明反应迟钝,负担繁重,要说又不想说了,很迟钝麻木了。

5.描写少年闰土话语时没有伴随神态动作等的描写,这是因为少年闰土语速很快,“我”完全沉浸在他描述的情境之中,无暇顾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而描写中年闰土话语时伴随有神态、动作、肖像、细节描写,这是因为他语速迟钝缓慢,“我”一直关注他的神态动作等。

6.引用人物话语时,“我”的态度不一样:少年闰土说话时迅哥儿不停地问话,非常好奇,也表明“我”跟他无拘无束,亲密无间;中年闰土说话时,“我”没有直接问话,“我”跟他有了“厚障壁”,对他的遭遇同情,对我们之间的隔膜感到悲哀。

以上就是对闰土语言的逐层品味。总括起来说,这里的句群品味,有这么几层意思:1.闰土的变化,实际上是那个时代农民命运的写照。2.闰土的悲剧,实际上是对那个社会和时代的控诉。3.闰土性格的扭曲、人情的毁灭,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罪恶。4.闰土的语言描写,为我们提供了语言描写的范例。5.闰土的语言描写,为我们洞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6.闰土的语言描写,切合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个性特征。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品读这两个句群时,也有讲究:朗读少年闰土语言时,语速应快一点,语调圆润洪亮,充满热情快乐的感情;朗读中年闰土语言时,语速应该迟缓,语调低沉,有时就是只用气流读书而不振动声带。

问题之六:品味角度,单一老套

综观几十堂课,品味角度狭小单一,制约了欣赏语言的宽度,不能让学生尽情欣赏语言的无穷魅力。还是以《故乡》为例,通过品析杨二嫂语言,概括出品味语言的几种角度。

品析话语内容:杨二嫂出场后直接引用她的话语共6次。从人物的话语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她自私、尖刻、泼辣、精明的性格,她的每一句话都隐藏着她个人的私利用心,如一出场就大叫:“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没有招呼,旁若无人地大喊大叫起来,可见其泼悍放肆,毫无修养。“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意为你忘记了我,实不应该,你要报答我。又如“那么,我对你说”这一段,明目张胆地索要东西,为了达到目的,竟然编了4个理由:你阔了;搬动笨重;木器破烂;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由此可见其精明。

品析话语语气:从话语中的词性来看,用了4个叹词,7个语气助词,显示杨二嫂的语言尖刻,充满嘲讽挖苦的语气。短短几句话,竟有5个感叹句,4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对迅哥儿不认识她,表示强烈不满,对迅哥儿“忘恩负义”、不给她东西冷嘲怒骂。

品析话语布局:从杨二嫂所有话语前后安排来讲,我们发现她的感情是在变化着的:由见到迅哥儿可以要到东西的高兴——对迅哥儿不认识自己,自己的希望可能落空的不满——趁我惶恐之际向“我”索要东西的沾沾自喜——遭到拒绝后因失望而讽刺怒骂。至此杨二嫂作为一个小市民的势利、自私、精明的性格已经暴露无遗了。

品析话语的相应描写:描写杨二嫂说话时兼及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细节,从这些描写也可以看出她势利、自私、精明的性格,如“张着两脚”、“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很粗俗无礼的人,从她回转身时顺便拿走“我”母亲的手套可见她的自私。

品析旁听者的感受:从“我”对她话语的反应来看,侧面反映她的泼悍足以让人害怕。“我”的反应依次是:愕然——愈加愕然——惶恐并站起来——无话可说,闭了口,默默站着。

品析作者描写人物话语的意图:从作者描写人物语言的感情来看,充满着对杨二嫂的鄙视和反感,其感情的价值取向是浸透在字里行间的。

品析朗读的声腔:从我们朗读杨二嫂的语言和闰土的语言来看,应读出杨二嫂的放肆泼辣,应读出闰土的胆小怕事,语气语调都不一样。朗读应体现对杨二嫂的不满,对闰土的同情。

当然,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需要抓这么多的角度加以品味,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有效的角度品味语言。但作为教师,应该胸中有丘壑,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而不必仅局限于修辞和词语的品味了。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根据所见所思写下的一管之见,不足借鉴,唯资思考,但有一点是

可以肯定的,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孜孜以求,认真探索研究,品味语言的途径办法绝不止于小文列举的这些林林总总。(江苏泰兴市西城初中;225400)

篇2: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

提  要: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使用民族标准语或外地方言的单位语言岛、城市语言岛等特异的语言现象,第二部分讨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央计划经济背景、单位现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大规模有计划工业移民等社会因素对出现城市语言岛的影响,第三部分讨论中国城市语言岛研究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城市语言岛;工业区语言;计划经济;单位现象;二元经济结构;工业移民

Reflections on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 Languages

Jinyi Yang

Abstract: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some unique linguistic phenomena are presented of many national-standard-language-speaking or ecdemic-dialect-speaking organization language islands or urban language island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central planned economy, the organization phenomenon, the dual economy,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large scale of planned industrial migrants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the emergence of the urban language islands are discussed as well. In the third part of this essay some methodologies and principles for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 language island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urban language island; industrial park language; planned economy; organization language; dual economic system; industrial migrant; organization language island

1.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业化浪潮,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变。中国的社会面貌、生活面貌和语言状态(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布与使用情况),都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①,,中国城镇人口已达4.8064亿,已经占总人口的`37.66%(1949年为0.576亿,占总人口的10.6%)。中国城市学专家和人口学专家普遍认为,今后二十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加速阶段,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60%左右②。在这一社会巨变中,中国城市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中国城市的语言发展有哪些特殊的规律?怎样分析和把握以及预测中国城市语言的发展与变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2.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在语言方面最令人惊异的,就是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阶段,中国新兴工业区和新兴城区出现了大量与当地方言迥然相异的语言岛:许多工业区、城市区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第二代人选择民族标准语――普通话作为自己的主要交际语言,一部分工业区的企业单位的第二代人则选择外地方言或者混合语作为自己的交际语言,与当地居民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社会(参见笔者a,1997b,2002b)。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中国语言史上,都是空前所未有的。而且,更加令人奇怪的是,许多相邻的单位,仅仅是一墙之隔,第二代人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选择,产生两个完全不同的

篇3:关于C语言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1 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老师很少给学生讲解实验的目的, 学生没有目的, 对实验也要失去兴趣。对于C语言学生, 通常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 以为C语言的学习已经很困难了, 如果数学太差, 学习就会难上加难。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注重语句、语法等问题, 忽视了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虽然学生对C语言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 但却无法如灵活应用C语言, 也无法及时试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单纯的去解读程序, 对未来的学习质量也没有明显的提高。可见,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C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 也一定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 C语言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2.1 关于C语言教学的基本认识

学生第一次接触C语言, 肯定会觉得很困惑, 作为老师, 在一堂课时, 首先应提出C语言的重要性, 以及C语言在今后实际操作中的关键一役, 再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对C语言有个基本的了解,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还能让学生明确学习C语言的目的。

2.2 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考虑

C语言知识中的概念多、理论多, 通过实际案例教学额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教学中的难理解和难记忆的内容, 让原本复杂的内容更加容易被记忆, 学生更容易理解, 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去多思考, 并主动要求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 案例教学以程序设计为主线, 以编程应用为驱动,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熟悉教学内容, 关键在于讲解案例的解答方法, 并在此过程中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案例教学不仅能扩展教学内容的范围, 还能让学生形成参与实践学习的兴趣, 而对于一些典型的、重难点问题, 老师可以挪出一部分时间为学生做一个专题讲解。在实践课中, 老师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操作编程, 再投放给所有学生看, 如果学生出现编程错误, 可以让其它学生对其指导, 提出自己的意见, 老师也可以从旁指导, 并给出一些可避免错误的编程技巧。

2.3 实验教学严格把关

实验课的质量很重要, 每次上实验课, 老师都应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 应写好完整代码, 以及在上机调试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要求认真完成实验内容, 并在课后书写实验报告。鼓励学生多用手写, 加强记忆。

2.4 建立好的考核机制

考核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也能帮助老师了解老师,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以及让学生更好的掌握C语言知识。C语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老师应在讲完一节内容后, 应给予学生实践的时间, 并对学生每一段学习的质量进行评价, 提供考核内容, 让学生独立完成, 促进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 同时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 做好下一段学习的准备。

3 总结

传统教学中, 很多学生在学完C语言后, 其程序的代码基本能读懂, 看到程序运行还能写出其运行的结果, 但当他们遇到实际的程序编程时, 就无法大展拳脚了。这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是给出问题和代码, 在学生读懂程序后上机, 并验证结果, 这就导致了学生只会读程序, 而不会写。C语言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就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改革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为客户编写满意的程序, 在教学中, 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出发,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重视实践。为了更好的突出自主学习, 老师可设计一些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初始阶段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 但当学生完成任务, 老师在给与一些指导和帮助, 在鼓励学生对任务进行实践操作, 那学生就能对这一程序问题产生理性认识, 另外,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了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可以寻求同学的帮助, 学生互相学习的方式能让他们长短互补, 通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C语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只有通过教学改革,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C语言运用能力, 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作为老师, 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工作之一。

摘要:传统C语言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现代教学改革, 重新开展C语言教学, 并以此来提高C语言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运用C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C语言,教学改革,案例教学,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何元惠, 高占国, 杨静.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北京:中国科技信息, 2007 (3) .

[2]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6 (35) .

篇4: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若干探索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现状

虽然经过不断的探索,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其教学效率仍然不高,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教学不被重视或者注入太多其他内容

一些幼儿教师对于语言教学不重视,觉得语言,没有什么好教的,时间长了,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因而并不重视语言教学,导致在日常教学中,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将语言课上成了品德教学课。比如在故事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以及讲故事的语言能力,反而利用故事内容对幼儿进行“说教”,本末倒置,将语言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结果就是,幼儿不但没有习得语言,而且对于教师说教的道德内容也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根本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在语言学习中强行灌注成人的影响。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注重幼儿的语言感受,不是通过幼儿自己情感经验的激发和引导进行审美情趣的感知,而是教师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强加给幼儿,简单化地“注入”幼儿的头脑,从而让幼儿感受语言的美。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幼儿自身的感受和领悟,只是僵化地“注入”,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不重视与幼儿的沟通

一些幼儿园教师忽视和幼儿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只是按照既定的印象和原有的认知来确定孩子的知识水平,从而来决定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教师不了解幼儿的知识构成,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认识有所偏差,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给小班幼儿学习“阳春白雪”,但是给大班幼儿学习“绿油油”、“红彤彤”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教学流程是否顺畅,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忽视了幼儿的教学反馈,没有顾及到幼儿的反应,只是教师一人在滔滔不绝的讲解,也就是“满堂灌”,而不顾幼儿是否听懂,是不是有问题,或者对于幼儿的问题敷衍对付,对幼儿的回答不作深思、反应迟缓,导致课堂教学没有亮点,没有思维的火花,甚至对幼儿出现误导的现象。

(三)只重视“教”,忽视了幼儿的“学”

1.注重教材,忽视幼儿的实际。一些教师对于课程的教授,只重视教材的要求,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颇多,但是却忽视了幼儿的知识水平和幼儿的实际需要,一味地考虑如何教学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是却忽视了把学法教给幼儿,让幼儿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这样的教学过程重视传授,忽视点拨引导,不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忽视教学内容是否落实。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断地翻新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为求新颖、“脱俗”,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的现象屡屡出现,虽然形式创新了,但是教学内容却没能落实,幼儿只是走马观花,看似热闹,其实却没有学到知识。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改进措施

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对于语言教学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因而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寻找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水平。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真正将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自觉主动地学习,必将能够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学,使每一位教师都要建立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从而指导实践教学。再次,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帮扶、讲座、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语言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的语言环境是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必备条件。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通过模仿周围人的发音,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语言环境,以便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幼儿周围的成年人在说话时要发音正确、标准、口齿清楚、文理通顺,使幼儿有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成年人说话的内容、速度、语调可以适应幼儿的说话水平,但是不能迁就幼儿错误的语言,对待幼儿的错误表达,不要放纵姑息,但是也不能呵斥、指责, 要用委婉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坚决给予纠正,使幼儿知道对错,并且想说、敢说、能说。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加强儿歌练习。儿歌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幼儿朗读、背诵儿歌,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先用图片、教具、实物等来表现儿歌内容,再加上教师的模仿动作、声音,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听懂儿歌的内容并且积极地进行练习,主动背诵,从而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多进行故事教学。故事教学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故事教学分为听故事和讲故事两部分,首先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听懂故事,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学习故事《大公鸡漏嘴巴》时,先是教师进行讲解,从简单的动物对话中幼儿明白了“漏、撒、啄”等一些词语的意思,并且通过学生的复述,加深了对故事的了解,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看见谁吃饭掉饭粒了,就说“漏嘴巴来了”等等。

3.注重情境表演。情境表演也是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幼儿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对话表现出来,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来进行语言交流,使幼儿在轻松玩耍的同时,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引进多媒体技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

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以其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语言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形,使幼儿直接进行感官理解,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而且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学习《春姑娘》时,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文章的内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钻”字,用多媒体动画可以形象地表现出来,加深幼儿的理解,更加明白文章的内涵,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5: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

论文摘要.................................................2 引言.....................................................3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3

(一)教学模式因循守旧...............................3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3

(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4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4

(一)完善课程结构...................................4

(二)改革教学方法...................................5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5

(四)强化实践应用能力...............................6

(五)渗透德育教学...................................7

(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论文摘要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基于此点,本文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入手,对汉语言文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汉语言 文学教学 改革

浅谈有关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汉语言文学有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核心;努力提倡协作、自主以及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人文基础,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

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针对汉语言教学现状,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因循守旧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许多学校的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同时,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结构尚未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致使知识老化严重,与现实社会相脱节。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活动相互脱离,片面地对教改理念进行解读,制定的理论方案不切实际,不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在这种“学术型”的教育模式中,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定位于理论性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对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质量一般。以往的指导性的纲领广大教师必须系统而全面地进行学习,在准确掌握大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必须遵循理念指导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而并非在肤浅的学习过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单一制定教学方法,从而无法有效解决应试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素质教育也就难以顺利实施。

(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教育理念是广大教师在深刻领会教育工作实质的前提下产生的有关教育的基本观点以及信念。汉语言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教学工作更加应当遵循教学改革的理念,在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顺应汉语言文学发展趋势的对策。目前有不少教师为了适应课改的趋势,发明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创新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的观念无可厚非,然而其可行性还有待检验。问题在于教师不能为了应付课改而随波逐流进行创新,仅仅凭着应试教育的实践经验,所制定的教学理念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教育理念产生较大的误解,造成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魅力的缺失,致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从而使得学生配合教学的积极性较差,思维也被严重抑制。教师总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汉语言教学,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地自我发挥空间,造成学生仅能单纯地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成了束缚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枷锁,诸多的语法、课文、词汇、阅读和写作等课程,使学生对汉语言学习产生出一种乏味和厌烦的感觉,这样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并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为根本出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四,目标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享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导向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样化探究式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非常明显。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首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汉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文学的运用方法以及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助推作用,促进汉语言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并推进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图文并貌的特点,将汉语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结合到一起,并将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并且还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进而获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先确定好某一个课堂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上网检索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同学生之间交流经验和成果,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四)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优势。而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核心在于“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强化。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在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招聘情境,锻炼学生口才:自我介绍、面试问答„„。因为口才并非单纯的能说会道,它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是用人单位在较短时间内最快获取对应聘者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手段。教师在模拟招聘或面试结束后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完善。“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单纯的诗词鉴赏等理论教学就与学生的才思泉涌、妙语连连的实际运用能力结合起来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见习、实习让学生查找理论学生中的不足,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加以弥补。依托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五)渗透德育教学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成效,还有利于加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应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中华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中国精神文明和新时期人文关怀建设的重任。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应当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立足于健全学生道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判断力。

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若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则违背了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倡导。由此就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力争“实践、创新、应用”还要遵从我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将汉语言文学推向更广的社会层面,尤其是发挥“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例如: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一名留学生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就拿出行李中水果刀刺伤母亲。这虽是个案,但也要引起重视。教师教授先秦诸子散文孔子的《大学》:“为人子,止于孝”时可将“孝”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认识到符合孝道,是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要求。不爱父母焉能爱他人?不爱家庭焉能爱祖国?以此类推,将“爱国”、“礼仪”等美德也作为专题,既学前人文才,又学习思想,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本科院校以及大专院校中不可缺少的专业,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专业,同时也是国家或民族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主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我国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理论教师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结实的基础。

(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教学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境界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掌握知识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通过系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等等,并熟练掌握一些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新闻专业、文秘专业等;其二,应了解一些与教育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三,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绝对不可凭空想象,只有深入领会教改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不断分析、总结与提炼,从而归纳出适应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趋势的教学方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是一场持续改进的工作,不会有终结的时候,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动与时俱进、和时代接轨。时代的进步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汉语言文学也在时代的潮流中激流涌进,时代给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推动汉语言教学的强大活力。只要我们正视汉语言发展中的问题重视汉语言的社会作用积极改革积极应对汉语言教学就能开辟新的纪元从而推动汉语言的发展进步,对我国的社会进步作出强大的文化贡献。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饶有趣味充斥着人文气息,而且还洋溢着人性的光辉,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精神栖息的最佳港湾,培育新型思维的一方沃土,更成为师生人生历程的一次洗礼。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我们在进行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贯彻实施上面提到的问题,学生实际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体系自然就完善了,只要这样,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地流淌,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篇6:关于城管执法的若干思考

在大街小巷,总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开着车,在街上不停地来回奔走,路边的摊贩看到后,总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开始在街上狂奔,仿佛看到的是一群怪物,容不得片刻犹豫,只是拼命地逃跑……当那群人下车之后,你会看到他们戴着帽子,肩章上写着“城管执法”的字样,就那么几个简单的字样,却迅速地让原本热闹喧哗的街道突然间变得冷清起来。

城管的全称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城管的职责主要有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并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工作、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本市市政设施、城市公用、城市节水和停车场管理中的专业性行政执法工作、城管监察队伍行政执法中跨区域和领导交办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负责本市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系统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廉政勤政建设工作以及承办市政府及市市政管委交办的其它事项。

以上这些是城管的主要职责,从狭义范围上来讲,目前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13个方面。但是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城管主要是行使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保护及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

既然城管有这么多的职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城管与流动摊贩的问题似乎层出不穷,像在文章开始提到的现象在我国各个城市都十分普遍。近年来这种例子越来越多,城管和流动摊贩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摊贩和城管之间的斗争也花样百出。我曾经见过在听到“城管来了”的口号声后,摊贩的那种类似闪电一样快速的动作,迅速的收拾好各种装备就开始“逃命”,这时候如果有生意上门,也不会在乎那一次的生意了,像这样逃跑成功的摊贩还算是幸运的,但是如果没有来得及“逃跑”,就要面对某些城管人员恶劣的态度,言语冲击甚至拳脚相加了,有时候自己辛勤劳动的工具和成品都可能被没收,或者收入某些人的囊中。

就城管执法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来讲,这种现象的存在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现阶段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不成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需求,导致城市中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员和无生计的人民,因此造成了流动摊贩的管制问题。同时,城管与摊贩矛盾不断升级也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以牺牲某些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过分地强调城市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生存至上的原则是必要坚守的,况且城市管理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因此,在部分群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如若过分强调城市管理,势必会引发诸多矛盾。

我国目前的城市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城管执法水平较低,大多数执法人员并未接受过正规的法律法规培训,对执法程序掌握力度不够,文明执法的意识还需提高。并且有些摊贩的素质不高,在争执中难免会吐出秽言秽语,从而引发争执。另外,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像工商、公安、园林绿化、环保、市容等部门的配合,但是很多部门却不愿承担责任,将自己的任务推给其他部门,从而使城管工作陷入僵局。且由于城管队伍诞生的历史较短,涉及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完善中,社会公众对城市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城管队伍在民众心里地位仍需要提高。

既然在城市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得物质资料的生产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在解决了人民温饱和生存问题的基础上再开展城市管理,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要舍弃城市管理的任务,而是结合起来,找一个基本的可以依赖的平衡点,使两者可以同时进行,并且最大限度的达到最大利益。

第二,我认为我国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关于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我们行使一切事务的原则和依据,而众所周知,在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出台较完善相关的法律,在一个法律还不尽完善的时期,人们和执法人员又怎么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呢?

第三,流动摊贩的存在可以说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同时它也存在着影响市容和卫生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可以提供专门的场地来供摊贩们使用,这里并不是说弄成像超级市场类的地方,而是因地制宜,在必要地路口以及小区内固定的地方允许他们设置摊位,同时卫生部门要对这些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一定要保证所销物品的健康与安全。

第四,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城管执法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城管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关,因此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城管执法人员或者加强对城管的培训工作变得异常重要。我认为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高素质城管培训班,并且开展一系列的有益活动,调动城管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其成为能够真正为人民做好管理工作的良好队伍。

第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城市管理和摊贩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使各项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完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努力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行政网,可以使人民获益,政府部门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总之,在城管和流动摊贩矛盾突出的时期,如何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将矛盾和损失最小化,这是解决矛盾的必要方法。

参考资料:http:///info/91114

篇7: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举世公认的巨大变化。但由于错综复杂的种种原因,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远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虽然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但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相当低下;虽然全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在稳定提高,但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虽然我们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解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改变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一、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97%,比改革开放以来24年平均值(7.33%)低3.36个百分点。可以说,现在既是建国以来农产品供应最充裕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 1

收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近年来我进行了广泛的基层调查,从政策层面对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我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增长越来越面临明显的需求约束

这几年中央号召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而从农民的角度来讲,则是:种啥啥多,卖啥啥贱”。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农业增长开始面临需求约束。从统计上看,从1998年以来城乡居民对肉类的需求是绝对减少的。农业一旦进入了消费需求约束的阶段,农业政策制定就面临着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是通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第二个难题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的潜力也会越来越小。

(二)农民非农就业不足,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不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步推进城市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而是从体制、政策到各项管理制度上,都限制城镇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尤其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我国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城市化程度却只达到37.7%,比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还要低10.3%。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比重过大,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这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

(三)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体系不健全

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如果按WTO协议计算口径,1996-2000年,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分别为1083亿元、1267亿元、1826亿元、1709亿元和2200亿元,分别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5.3%、7.4%、7%和8.8%。按照相同的口径,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约为30%-50%,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约为10%-20%。

(四)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1、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格局与我国当前的整体财政分配格局极不适应。总体来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是不断增加的,从1994年的485.5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919.97亿元,其中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从1994年的286.8亿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597.66亿元。但是,我国财政预算内衣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1994-2000年,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额的比重为57.7%。

2、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广大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很多地区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设施条件差,经济效益较差,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卫生人员。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合理。1991-2000年,政府农村卫生预算支出累计只有690亿元,仅占政府卫生总预算支出的15.9%。1991-2000年期间,我国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增加了506.71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支出只增加了63.08亿元,仅占12.4%。

(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

1、农村土地制度不够规范。一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够健全。二是现行土地征用地制度对农民明显不公。

2、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中国现有的农民合作经

济组织包括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和信用社等。政府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改造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即主要是对农村供销合作社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发展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3、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不分、储备和经营不分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我国粮食的统一市场还未形成;国家贮备粮功能定位不明确,储备规模过大,成本过高,时效性差;粮食部门冗员负担重,亏损挂帐数额巨大,难以消化。

二、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说中央的思路越来越明确。1998年中央就提出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科学判断;1999年中央提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0年又提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2002年中央提出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多予、少取、放活”;2003年中央又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三农”问题上的郑重承诺。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000年至今,粮食已连续4年产不足需。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可能要跌至8800亿斤至8900亿斤。在这种背景下,粮食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应清醒看到,如果今后粮食继续减产,粮食产需缺口在现有水平上继续扩大,就可能出现粮食供求偏紧的局面。从中长期看,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将是偏紧的。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研究扩大农产品需求问题。扩大需求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没有中间需求,没有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很困难的;第二是扩大出口。农产品出口对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技术壁垒。要尽快解决出口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程度低,相关政策支持和服务不够问题,着力提高出口竞争力,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力争使农产品出口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要继续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服务业。农民过去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没有流动的活性,改革就是要让农民具有活性,能够自由流动。要取消针对农民工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公平对待民工。

(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财政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切实改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金融服务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关键是要增加投入总量,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结构。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要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转变补贴方式。要逐

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要将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如粮食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要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将县以下以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

(四)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无论农村的组织和制度怎样创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是基础,要依法确保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农民失地失业是将来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我们的政策就是要让农民保留一块土地,让他们能够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

篇8:体育新闻语言若干问题的思考

随着国力的增强, 亚运、奥运等大型赛事都在家门口陆续上演, 媒体报道的心态也随之好转, 风格纷呈, 色彩斑斓。当前体育新闻写作出现一些新特点, 语言的使用上有一些新变化。下面主要以《文汇报》南非世界杯特刊报道情形说明之。

一.新颖的画说世界杯专栏

早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 《文汇报》特刊所作的章回式标题系列, 就具有新颖生动、整齐醒目的特点。本届世界杯, 《文汇报》报道文字秉承优良传统, 风趣、活泼, 泛娱乐化凸显。多形式、多角度地报道了南非世界杯的情况。大量的赛事报道, 大小图片近150幅。主要栏目及篇数:画说世界杯33篇、“体彩杯”我与世界杯32篇、博客32篇、界外球22篇、专家评球21篇、MVP人物报道12篇、特别策划9篇、第一现场8篇、第三只眼7篇、第二落点2篇。此外, 声音、花絮也不少。来的球评专家是申思、祁宏、朱广沪、吴金贵、杜威、谢晖、孙吉、秦国荣等人。博客是由特派记者赵博的博客组成, 多如实记载南非的风土人情、安全问题、交通、曼德拉的情形等等。可以说, 总体上完成了一届精彩世界杯报道的任务。尤其是阿仁主笔的画说世界杯栏目文字部分用方言的形式评论, 令人耳目一新。 (限于篇幅, 与文字相配的图画, 此处不显示)

画说世界杯专栏33篇篇名如下:世界杯, 男人节 (6月11日5版) 踢钞票 (6月12日7版) 计划看球 (6月13日6版) 握手之战 (6月14日5版) 教学范本 (6月15日6版) 魔法时刻 (6月16日6版) 祝福朝鲜 (6月17日7版) 沉痛检讨 (6月18日6版) 烦煞, “呜呜祖拉”! (6月19日6版) 高抬贵手 (6月20日6版) 讲点礼貌礼节 (6月21日5版) 小品汇演 (6月22日6版) 朝鲜队是镜子 (6月23日6版) 加油日本 (6月24日6版) 抠门的欧洲豪门 (6月25日6版) 明天在哪里? (6月26日6版) 难见名局 (6月27日6版) 踢走天真 (6月28日5版) 合法的“冤案” (6月29日6版) 摆平就是水平 (6月30日6版) “双鬼拍门” (7月1日4版) 又想爱谁 (7月2日4版) 保罗的启示 (7月3日6版) 魔法时刻 (7月4日7版) 球王的新衣 (7月5日6版) 自己打倒自己 (7月6日4版) 四大金刚 (7月7日6版) 荷兰的“托儿” (7月8日6版) 领先盘点 (7月9日3版) 站荷兰这一边 (7月10日4版) 我们是冠军 (7月11日3版) “跑进”世界杯去! (7月12日3版) 决赛成历史 (7月13日4版)

对文本内容仔细阅读后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感受:评论纵横捭阖, 语言活泼。分析形势, 游刃有余。显示了资深评论员高超的体育新闻涵养, 视角犀利, 文笔老辣, 左右逢源。评论对象涉及到这次表现不强的“强队”, 如法国、意大利、阿根廷、巴西、英格兰;也寄希望于荷兰夺冠;对表现上佳的日本队、韩国队大加赞赏。特别提到中国球迷的热情, 殷殷希望中国队再次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或者主办一届世界杯赛。等等。这里特举出一篇就其方言特点加以讨论。

抠门的欧洲豪门 (2010年6月25日6版)

德国人进了加纳一个球, 可以出线了。“一个球主义”被想起来了。于是他们与对手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彼此都来站桩式倒球。一脚来, 一脚去。就此安全、轻松、愉快地结束比赛。

英格兰人进了斯洛文尼亚一个球, 保证出线了。“一个球主义”也被回忆出来了。于是他们也与对手操练太极推手。一脚去, 一脚来。到比赛终了的最后几分钟, 兰帕德和乔科尔把皮球弄到角旗前头白相头头转、脚脚转, 拖延辰光来死保一个球的伟大胜利。

“一个球主义”上个世纪风行过。一个球是赢, 十个球也是赢, 不牵涉到净胜球的计算问题, 那就确保一个球的战果吧。“一个球主义”是功利主义。没错。踢足球就是为了功名与利益。到了世界杯赛里, “一个球主义”就更有市场。唯一受到损害的是球迷, 看台上是五万、八万, 电视机前是二亿、三亿。看一场一只球胜负的比赛, 决不是享用鱼翅, 只是上了一碗泡饭。

记得很早很早读过的书。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 一个势利人、一个吝啬鬼。老葛成为了小气、抠门的代言人。越是有钱越是抠。欧洲足球的豪门贵族学习葛朗台有心得, 花一个球能赢下的比赛, 决不花两个球。理智、冷静得可怕。

南美球队还没有学刁。这次世界杯上的大比分数他们打得多。男人往往手头松、派头大。只要大家开心, 就多奔几圈、多踢几脚。越是生活拮据的人家出来办酒水, 小菜老酒一定丰盛。就此一点, 我是欢喜奔放大气的南美球队的。与他们扳老酒, 决不会只有一碟豆腐干。

有朋友一定会提问:葡萄牙人不是落落大方地灌了朝鲜队7个球吗?葡萄牙也算是欧洲豪门的。不用我来回答。葡萄牙大将蒂亚戈来说明了, 他们担心这个小组的最后排名是算计净胜球。一个葡萄怕不够, 就送上一串吧。

把“一个球主义”踢出世界杯赛吧。踢得越远越好, 我以为。

评论中对球赛有了看法, 直抒胸臆, 不含糊。希望踢出水平, 满足观众的需要。但球场很诡异, 充满变异, 是各种因素较量的竞技舞台。要用计谋, 用脑踢球, 讲技法、讲策略。这些赛场的综合因素在评论里得到反映。美国佐治亚大学著名教授康拉德·芬克认为:“只有在体育专栏写作中, 撰稿人才能建立起那种非凡的同读者亲密的联系。我们谈论的写作是那种脱了鞋子、喝着啤酒之时所谈的话题。”丁法章先生在他的《新闻评论学》中说:“触及现实, 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力所在。”记者就是要与受众打成一片, 想受众所想, 贴近受众。另外, 这个专栏语言上的特点, 也有独到之处。

此篇中“皮球、白相 (玩) (1) 、辰光、泡饭、酒水、小菜、老酒、欢喜、扳老酒 (喝酒) ”, 这些生活场景方言词语, 上海话常用, 在上海地区就很流行, 用方言传播足球赛起到通俗易懂的作用, 人们也容易理解。同栏目其它文章里还有以下词语, “弗会误点、弗容易、茄山胡 (聊天) 、轧进来、弗懂足球、算弗清爽、坐弗进去、弗出铜钿看白戏、白相铜钿、困梦头里、捧牢 (住) 、吃力煞脱了、馋佬坯、坍台、骂山门、力道、做脱过、弄穿帮哉、霉运当头、放白鸽、忘记脱哉、别人家、贴隔壁、讲得上闲话、名次、不怕热煞只怕冷煞、此时此地、活络、烦煞、功架、被烦透烦煞哉、总归、必定 (一定) 、辣手、熟识、搞弗定、吵相骂 (吵架) 、说三道四、讲闲话、温吞水、蛮好看、收牢、好停下来哉、有空 (闲) 、关脱电视机、摆平 (搞定) 、像模像样、犟头倔脑、便当 (容易) 、闹猛、爽气、独养儿子、压岁钿、老娘舅、越看越触气 (讨厌) 、蛮作孽的 (可怜) 、自家 (自己) 、有运道、不识相、一顿老拳、气煞、蛮开心的、也蛮好白相的、不出铜钿看白戏、作孽啊 (干坏事) ”。

这种比较集中的方言报道形式, 在世界杯连续报道中使用有很强的效果。以前, 《文汇报》报道包括体育报道, 方言词语偶见 (如阿拉、触霉头、拎清、弹眼落睛等) 。尝试用方言报道, 虽然有亲切感, 接近上海等吴方言地区, 但此方言区域外的读者, 读到其中一些词语, 还是要皱眉头的, 这就很可能会使得本身很精彩的评论大打折扣。

其实, 这种写法, 可以说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 它是对西方现代化实践和整个西方哲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 是对强调严格的决定性与秩序性、强调高度抽象的经院式研究方法及形而上学方法的现代哲学乃至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在某种意义上的反拨, 它这种思潮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把西方哲学内部一切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因素发展到了极致。这种思潮在社会学科领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人就玩起了黑色幽默、反讽、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等结合本土特质舶来花样阐释本土现象。后现代主义流派文化观对语言学的影响就是对传统文本进行解构, 出现了一种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的文化倾向, 这种倾向与先前的现代结构主义并行不悖地流行于世, 反映了生活的一个侧面。

方言是一种文化, 尤其南方方言, 但使用语域有限, 特别是在主流媒体里重大体育报道中大量使用, 是否妥当, 这也是个长期争议的问题。

二.“标题党”仍旧显现

从传媒营销角度来讲, 新闻标题讲制作, 要有新意、出彩、夺人眼球。但也不能片面摆“噱头”、哗众取宠。体育新闻语言曾经一度充斥了“火药味”:一是战争比赛全程类:“宣战”、“挑战”、“应战”、“先锋”、“主力”、“沙场老将”、“阵容挂帅”、“厉兵秣马”、“摆开战场”、“剑拔弩张”、“兵临城下”、“枕戈待旦”、“安营扎寨”……“旗开得胜”、“歼灭”、“奏捷”、“再披战袍”、“走马换帅”、“奋勇当先”、“单枪匹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孤军奋战”、“四面楚歌”、“弹尽粮绝”、“寡不敌众”、“临阵易人”、“诱敌深入”、“杀出重围”、“再决雌雄”、“鸣金收兵”、“久疏战阵”、“点燃战火”、“迎风一刀斩”、“全军覆没”、“今夜重掀战幔”……等等, 不胜枚举。二是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称号、绰号类:主帅、名将、将士、健儿、教头、巾帼;“影子杀手”祁宏、“玉面书生”张玉宁、“战神”巴蒂斯图、“大佬”范志毅、“华南虎”吕钦, “铿锵玫瑰”中国女足队员, “石佛”邓肯, “老虎”伍兹, “飞人”乔丹……三是战争策略类:“兵不厌诈”、“避实就虚”、“兵贵神速”、“缓兵之计”、“排兵布阵”、“反戈一击”、“以逸待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礼后兵”、“暗度陈仓”、“声东击西”……

这次世界杯报道, 《文汇报》在语词运用上不能免俗地出现了一些令人不爽的标题。比如:揭幕战延续东道主不败定律 (引题) 失绝杀, 南非憾平墨西哥 (主题) (6月12日6版) 乌拉圭1比0胜墨西哥, 两队携手杀出A组 (引题) 肉搏战让默契球靠边 (主题) (6月23日7版) 美国队补时绝杀阿尔及利亚, 小组头名挺进16强 (引题) 扬基佬, YESYOUCAN! (主题) (6月24日6版)

韩国队2比2平尼日利亚队进军16强, 43万球迷涌上街头目睹历史一刻———韩流激进, 红魔癫狂 (6月24日7版) 英格兰进球遭误判, 1比4不敌德国无缘8强 (引题) 德意志得志, 日不落日落 (主题) (6月28日5版) “轰炸机二世”续写传奇 (6月28日5版) 南非世界杯首场点球决战, 巴拉圭5比3胜出跻身8强 (引题) 日本憾遭“点杀”, 亚洲全军覆没 (主题) (6月30日6版) 明晨2时30分, 德国VS西班牙引爆“欧洲内战” (引题) 不谈复仇, 日耳曼人更重结果 (主题) (7月7日6版)

经过这些年的体育普及尤其奥运后,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体育就是身体上的锻炼, 使人健康, 体现在速度、耐力等指标里, 可以竞技, 但更要普及。体育新闻语言曾经一度充斥了“火药味”, 上述所列标题中, 仍然出现这些词语, “绝杀、杀出、肉搏战、扬基佬、红魔、轰炸机、点杀、复仇”。业界讲究经济利益, 讲究发行量, 就是要制作不凡的标题。陈梦飞认为:标题就要“军事化”, 要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学界有不同看法, 认为没必要杀气腾腾。上述词语, 仍用来报道体育, 我看仍是耸人听闻, 冷战思维。完全可以换一种和谐的中性词语。如“敌人”可换成“对手”, “绝杀”可替换为“终结”, 等等。这是一个老问题、痼疾、顽疾。体育新闻语言究竟怎样, 估计口水战一直要打下去。

这里着重探讨一个“佬”字。美国人有一个绰号:Yankee, 中文一般译做“扬基佬”。准确吗?这绰号究竟是怎么来的, 众说纷纭, 其中比较可靠的一个说法是它来自荷兰。

据说, 从前德国人把做干酪 (cheese) 的荷兰人称为JanKees, 译成英文就是John Cheese.十七世纪初, 荷兰一些“约翰-干酪”移居美洲新英格兰 (New England, 指现在美国东北沿海六州) , 他们见早些时移居当地的英国人在山坡瘠地上开辟牧场, 认为是徒劳无功的蠢事, 于是把Jan Kees这个含有嘲谑意味的绰号转赠给那些英国人。Jan Kees渐渐变做Yankees, 也渐渐流行起来, 嘲谑意味则淡了很多。美国南北战争期间, 北方人都给叫做Yankees;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Yankee更成为所有美国兵的绰号, 往往略作Yank。现在, 凡是美国人都可以叫做Yankee或Yank了。“佬”字用于中文, 用于人, 一般是贬义。常指成年男子。如《太平天国诗歌选·活捉财主佬》:“听讲洪杨到, 浑身乐陶陶;领着天军去, 活捉财主佬。”茅盾《船上》:“上舱可说是个大杂院, 摩登女郎, 西装的商人, 公务员, 本地人, 乡下佬, 甚至背兜里装着婴孩的乡下女人, 江浙口音的熟练技工, 带着机关符号的小勤务, 什么都有。”黄谷柳《虾球传·做了“马仔”》:“艇上除了船家佬船家婆和船家女三人外, 还有一个用绳索套住了的船家仔, 两三岁模样, 很有趣。”如果了解了中外对于“佬”这个词的理解上的差异, 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传媒人员还会轻易地用“佬”这个贬义词吗?虽然有着老外的幽默, 但难以消除国人对这个词的贬义认识。当然, 这无助于“文化强国的建设”以及“和谐思想的贯彻”。

三.谩骂的文字

比如:愚蠢红牌葬送“非洲雄鹰” (引题) 希腊逆转力保晋级希望 (主题) (6月18日7版) 0比3惨败于乌拉圭, 南非“难飞” (引题) “史上最烂东道主”呼之欲出 (主题) (6月18日7版) 0比0闷平阿尔及利亚, 英格兰队走到悬崖边 (引题) 球臭脾气更臭, 鲁尼再惹争议 (主题) (6月20日7版)

谩骂尼日利亚、南非干什么, 采编人员不同于一般的观众球迷。一般球迷可以用粗口, 其实也是不文明的表现, 自会遭到谴责。但采编人员不同了, 要起到社会责任, 要做先进文化的弘扬者, 不能总让输赢观念流露。赢就赢, 输就输, 重在参与, 提高水平, 宣传认真比赛才是真谛。

用开骂的方式能解决问题吗?说鲁尼表现差, 脾气不好就可以了。就是引用鲁尼原话也要做一些技术处理, 不能原封不动地加以实录。报道本身的正文里措辞也显示中性。如英格兰主帅卡佩罗面露为难之色, 简单地回应:“他的表现非常糟糕, 不是原来的鲁尼了。”退场时冲着电视镜头, 鲁尼恶狠狠地说道:“这就是所谓的忠实球迷, 他们竟然朝我们发出了嘘声, 真是太忠诚了!”还不忘以一句粗口为结尾。

现场球迷抱很大希望。18日晚的开普敦绿点球场寒气逼人, 近3万名远道而来的英格兰球迷与无处不在的圣乔治旗帜, 让“三狮军团”上下感受着主场的温暖。结果令人失望。在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中, 也有不少冷静的媒体强调了鲁尼现在的处境———急于打破进球荒, 在世界杯上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性子鲁莽的他又往往“祸从口出”。不久前的热身赛, 因为言词不当被裁判出示红牌;现在又将进球受阻的怨气转嫁给球迷。“人们不远万里来到现场给英格兰队助威,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 说出这样的话都是不应该的。”前英格兰著名前锋阿兰·希勒表示自己不能理解鲁尼的做法。

新闻语言如同新闻图片, 不适宜发表的都应技术处理。新闻《乌拉圭1比0胜墨西哥, 两队携手杀出A组 (引题) 肉搏战让默契球靠边 (主题) (6月23日7版) 》配1大图1小图, 小图显示的是运用自然主义手法的特写:乌拉圭队的迭戈·佩雷斯眉骨在拼抢中被墨西哥队中场队员瓜尔达多左肘打破, 鲜血沿着脸颊流过喉结、脖子, 再往下淌, 染红了球衣。此图片配发不是太理想。

《文汇报》本届世界杯报道, 焦点在于赛况报道、评论。韩国、日本和美国自2002年以来, 再度齐齐晋身16强。季军由乌拉圭和德国角逐, 结果德国以3:2击败乌拉圭夺得季军, 欧洲球队继上届后, 再次包办三甲, 也是德国连续第二届夺得季军。晋身决赛的两支队伍荷兰和西班牙, 是首次在决赛中对战, 西班牙凭着伊涅斯塔加时的入球, 以1:0击败荷兰, 首次夺得冠军, 成为世界杯史上第八支夺得冠军的球队。这些赛事很激烈、很精彩, 在报道中都被作为重点头条加以传播。如新闻《日本队3比1完胜丹麦队挺进16强, 直播吸引5000万本国人创收视纪录 (引题) 日式狂欢尤胜韩国 (主题) 》 (6月26日7版) , 可见一斑。

以上结合后现代语境从语言运用的多向维度分析了当下体育新闻语言运用的实际。在不断改革开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形势下, 确实存有相反相成的语言运用的多极发展现状, 因而中西文化交流环境下有的写作用语一时还很难判断孰是孰非。总体上规范占主流, 但是推陈与出新, 特别是这个出新有时还真正引起了一场革命, 不可小觑。 (众所周知, 回溯汉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 词汇、语音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恕不赘言。) 规范有规范存在的土壤, 但不能说求变就失去意义。规范中有超越, 超越中有规范。在实际运用中, 不分你我,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就像螺旋似地朝前推动语言科学的发展。套用西方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存在先于本质”说:每个人只能根据不断选择自己并超越自己, 给自己下定义, 每个人只能在可能性的意义上存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但不是思维本身;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但不等于随意性, 它还有强制性即约定俗成。不是个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 体育新闻语言出现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倾向, 究竟该如何发展, “堵”还是“疏”?既不能因循守旧, 固步自封, 也不能太复古、超前出位与当下主流社会所谓规范语词不合拍, 这是一个值得不断商讨的问题。

总之, 体育新闻语言的重点在于:报道比赛消息、实况。这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沉下去, 坚持“走、转、改”的踏实作风。当然也可以做一些社会新闻的报道, 但切不可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张梦新, 阮家骅.充满韵味的章回式标题——评析《文汇报》世界杯特刊标题[EB/OL].新闻实践电子版 (2003-2-19) http://zjdaily.zjol.com.cn/gb/node2/node802/node37145/node154484/node154502/userobject15ai1545691.html.

[2]王仁维.媒体新宠儿——体育言论个性化初探[G]//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 体育记者谈体育新闻.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265.

[3]姚红卫.试论报纸体育新闻标题制作的语言艺术[J], 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2) :42.

[4]陈梦飞.论体育新闻标题的新趋势[G]//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体育记者谈体育新闻.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282-283.

[5]姚红卫.谈谈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体育新闻用语倾向[G]//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体育新闻传播新视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396-397.

上一篇: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上网行为管理下一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