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办法

2024-06-01

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办法(共8篇)

篇1: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校预算管理行为,充分发挥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强化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科学配置办学资源,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和促进我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预算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收支平衡”的总原则。

第三条 学校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收入;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办法和制度等。

第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四条 学校预算由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其对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算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二)审查、批准学校关于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确定学校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

(四)审议、批准学校预算建议草案;

(五)监督预算执行,审议、批准预算执行中的调整方案;

(六)审查、批准学校的决算报告。

第五条 计财处作为学校预算的专职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监督工作等,其主要职责为:

(一)收集资料,分析往年预算执行情况,对学校各单位提出的明细预算建议案进行审核,并汇总编制预算草案;

(二)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编报学校预算建议草案;

(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批复意见,编制校内预算,并按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把学校的预算分解到各有关责任单位,实施责任预算管理;

(四)审批各责任单位具体预算方案;

(五)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提报预算调整建议;

(六)根据校长办公会的决议,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预算;

(七)监督学校各项预算的执行,督促各预算收入单位和缴款单位完成收缴任务,汇总、通报收缴情况,监督各责任单位管好用好资金,节约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准确、及时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八)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九)年终全面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准确及时地编报年终决算。

第六条 各预算责任单位(学院、部、职能部门等)是本部门预算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提报本部门预算建议;

(二)落实本部门的预算收入和支出责任;

(三)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本部门的预算,编报本部门具体预算方案和月度用款计划;

(四)坚持“一支笔”审批和会签制度,严格控制本部门的预算执行,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五)根据事业发展情况,年内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据实向学校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 预算编制原则

第七条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根据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可能取得的各项收入情况,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统筹安排支出项目,原则上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八条 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合法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

第九条 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支出预算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专项支出两部分。首先要保证经常性支出,并坚持适度从紧;其次按已落实的专项收入来源情况和学校自筹能力安排建设性专项支出。

第十条 预算编制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所有收入全部由学校统一调度使用,全部支出由学校预算统一安排。

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要从学校和各部门的实际出发,对编制程序、重点项目、支出标准和定额、资金分配等,加强科学论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透明,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

第四章 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二条 学校预算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编制的综合财务收支拟定计划,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十三条 收入预算。收入预算是预算内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取得的各类非偿还性办学资金的收入计划,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指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拨款,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科研事业费拨款、公费医疗费拨款、住房改革拨款等,其中教育事业费拨款按核定的定额测算。

(二)上级补助收入。指学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按照有关要求测算。

(三)事业收入(预算外资金)。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教育事业收入按收费标准测算;科研事业收入由科研主管部门按横向科研项目收入水平测算。

(四)经营收。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学校预算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具体执行规程见《某大学预算管理操作规程》。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计财处负责解释。

篇2: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办法

1、学校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编制预算计划。全部收入纳入预算,并根据收入情况统筹安排各项支出。预算外资金必须按规定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2、学校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预算计划,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超预算增加支出。因特殊情况需调整后逐级上报。

3、学校的银行存款帐户的开设和变更均应报财政部门批准。

4、学校在每个预算末,应编制本决算草案,并在规定期限内上报。并在校务公开栏内公开。

第七条 财务收支管理控制。㈠学校正常经费的管理控制

1、学校收入管理

(1)收入是指学校为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拨款、预算外收入、事业及经营服务性收入、租赁收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各项收入。

(2)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收费规定,依法组织各项收入,筹措教育经费。任何部门不得缓交、截留或擅自坐支应交款项,更不得隐匿不报。

(3)学校的一切收费行为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有收入都要开列合法的收据,禁止一切乱收费。

(4)学校的一切收入均要入帐,并及时解入学校开设的银行帐户。

(5)学校公用经费、营养餐经费、寄宿生补助经费由总务处杞兴学老师管理,为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学校实行物品采购2人验收制度,购买物品(300元以上)必须两人及以上人员参与,买回后立即组织验收,并交由使用人保管。月末由工会组织账务审核小组审核。上级各种奖励经费由工会管理,学校成立工会小组账务审核组。

2、学校支出管理

(1)支出是指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2)学校须根据支出预算,体现勤俭办校的原则。(3)根据支出计划,建立申购制度,按金额额度分级审批。(4)支出凭证须有经手人、验收人、分管领导签字方可入帐。

(5)注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做到内容完整,凭证合法,手续齐全。

3、学校合理设置岗位(总务主任:杞兴学;出纳:周晓丽;采买:樊君唐;实物管理员:邹建梅;审核:邱家东)

学校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学校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学校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学校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学校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学校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学校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等控制制度内容。

㈡ 学生食堂(含营养餐)管理控制。学校建立学生食堂(含营养餐)资金管理制度;设置学生食堂(含营养餐)管理经办人员;明确经办人员职责权限;建立学生食堂(含营养餐)管理资金公开、公示制度。我校成立账务审核成员对相关经费进行审核,审核组成员是:邱家东、杞兴学、周晓丽、张志国、杨秋艳,每月都进行账务审核,平时参与食堂卫生、食品质量、数量的监督。

㈢ 学生生活补助、助学金管理控制。

1、学生生活补助管理人员是:杞兴学。职责是领、发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坚持“三长发放制”,坚持领多少发多少,不挪用,不截留。

2、补助名单的确定,本着优先照顾在校寄宿的学生,离家较远的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身体残疾的学生,孤儿或单亲家庭等。先由班主任调查了解、上报学校,学校总务处召开班主任会议审议确定补助对象,公示七天,无异议后发放补助。

㈣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控制。

三台乡中心完小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邱家东(校长)全面负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事宜。

副组长:杞兴学 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具体事务,监督营养改善计划,账务管理,营养餐质量和数量等。

成 员:学校校委会成员及全体班主任

具体落实每天营养餐的具体事务,监督学生吃营养餐,做好相应表册资料的收集整理。

㈤ 学校绩效工资分配管理控制。绩效工资分配按照三台乡中心学校相应的分配制度进行分配,学校进行教师与中心学校之间的上情下达,如实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政府采购管理控制。

1、采购制度的建立:学校开学初建立健全大宗物品或固定资产采购制度。

2、经办人员设置:采购计划:邱家东(校长)、袁莉(幼儿园负责人)、樊君唐;采购预算:杞兴学、周晓丽

3、职责权限:

校长:根据学校的需求和资金使用情况,计划采购项目,并上报中心学校审批。

总务主任:进行采购预算并进行采购。

学校要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学校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根据本学校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学校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学校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应当加强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学校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学校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指定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工作。学校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的内容。

第九条 资产管理控制。

1、管理制度的建立:学校固定资产实行定期清查、定期盘盈盘亏情况、采购物品及时登记上册、专人保管制度。账本与实物保管实行分开管理制度。

2、经办人员设置:我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杞兴学。

3、职责权限:

我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按照规定处置资产。学校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学校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学校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学校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学校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学校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学校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等内容。第十条 建设项目管理控制。

学校对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按照概算投资;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绝对不能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学校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学校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学校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学校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学校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学校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学校应当按照审批学校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学校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学校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支付资金。学校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学校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建设项目竣工后,学校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的内容。

第十一条 合同管理控制。

学校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学校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学校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学校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学校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学校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学校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学校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财会部门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会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学校有关负责人报告。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加强对合同登记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与学校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同时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学校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学校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学校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学校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第十二条 评价与监督。

学校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学校应当根据本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学校负责人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学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篇3:中小学预算管理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大力实施, 中小学校的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一些中小学通过合并、联合、撤销等加强学校建设, 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有力的促进了中小学的发展。但是, 中小学规模、结构的变化都要涉及到资金的运作, 当前中小学积累的预算管理经验和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些变化。因此, 中小学有必要采取各项措施完善预算管理内容,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中小学预算管理是一种融系统化、战略化和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总体目标的实现与否。中小学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合理安排中小学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 由于预算管理具有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因此中小学加强预算管理能提高中小学的整体管理水平, 有助于其总体目标的实现。此外, 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定的财务指标具有可考核性, 因此预算管理有助于中小学的业绩考核工作, 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各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中小学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一) 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 部分中小学的领导者往往重视教育、教学计划的管理, 忽视预算管理, 甚至缺少科学的预算意识。预算编制通常由中小学财务部门负责, 完成后交由校长签字即可;而且详细的预算收支内容也没有公开, 没有真正做到以收定支, 只是单纯的为获得经费而编制预算, 致使预算编制违反“公开透明”的原则。同时, 有些中小学校虽然编制了预算, 但却没有实际发挥预算的有效作用, 在预算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此外, 由于中小学校领导忽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加之对预算管理的知识宣传不够, 导致未能调动学校各个部门的理财积极性;一些中小学普遍认为预算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学校其他职能部门没有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工作中, 使得编制的预算缺少普遍性和科学性。

(二) 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 在整个预算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学的预算编制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从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出发, 使编制的预算具有科学性、完整性。但是, 当前我国中小学在预算编制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中小学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 未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和论证, 导致编制的预算大多以历年数据为依据, 或凭经验编制预算, 由此使得编制的预算偏离中小学正常的发展规划, 同时也会掩盖以往年度预算执行的不合法或违规行为。此外, 一些中小学重点关注人员经费预算的编制, 没有切合实际的编制其他预算, 也没有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编制预算, 导致预算管理的作用难以全面发挥。

(三) 预算执行缺乏规范性

首先, 中小学在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变更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学校未能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甚至虚列开支的现象时常出现, 致使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 降低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 违反财务管理规定。其次, 预算执行进度缓慢。中小学预算编制完成后需要报相关审批部门进行批复, 但审批部门批复的预算下达时间通常较晚, 再加之预算资金到位缓慢, 由此使得中小学的预算执行工作难以开展。最后, 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预算执行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果, 也会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实施效果如何。然而, 很多中小学都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现象, 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预算进度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分析, 使得财政资金浪费和流失的问题未能及时察觉, 从而使得预算目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 预算评价体系不健全

预算评价是判定预算执行结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健全、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预算执行的结果, 也可以分析中小学资金的支出情况和使用情况。然而,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具体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这不仅无法科学考核经费支出的各个环节, 也对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无法实施跟踪, 从而使得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相互脱节,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面临的困境。但是, 西方国家从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 (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 , 这对我国预算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三、完善中小学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树立新的预算管理理念

新形势下, 中小学领导和管理层应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 应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于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 中小学应树立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基础的预算管理理念, 将预算编制和发展规划相互衔接, 以发展规划为指导编制和执行预算, 这样才能促使预算管理真正发挥其作用。其次, 中小学编制预算应树立成本效益的理念, 强化学校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协调, 使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同时努力提高中小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高教育投资收益。最后, 预算编制是中小学各个部门都应该积极参与的工作, 而不是单纯由财务部门负责。因此, 中小学应努力宣传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 提高各部门和员工参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积极性。

(二)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编制科学的预算是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 中小学在编制预算前应在全校范围内做好调查以及协调工作, 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各部门的资金需求, 力争使编制的预算最大程度的符合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和发展规划的要求。其次,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中小学应坚持目标引导原则、教学优先原则和整体效益原则。即:预算编制应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为标准;当出现利益冲突时, 要优先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预算编制还应发挥整体效益。最后, 在预算编制方法上, 中小学应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此外, 在预算编制完成之后, 还应广泛征求学校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预算的可执行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 完善机制, 强化预算的执行

预算执行效果的如何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工作的成败, 因此, 中小学管理层应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保证预算的执行。其一, 中小学应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确保预算执行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一旦预算编制完成之后, 应保证其稳定性, 不得随意进行变更。若在特殊情况下, 需要对预算进行修正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办事。其二, 中小学应建立健全相关的预算激励和约束机制, 调动相关人员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对执行预算好的部门和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对执行预算不力的部门或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 这对解决预算批复下达时间缓慢等问题十分有效。其三, 中小学应设置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 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完成进度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纠正。

(四) 建立健全预算评价体系

首先, 中小学应建立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公示制度, 让学生、家长、教师等广泛参与到评价预算管理的工作中, 这可以从多个视角考核预算执行的效果如何, 并且可以多方面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 中小学应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 考核预算执行结果。在此,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绩效评价中的“3E”原则, 重点考察预算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根据我国中小学的具体情况对“3E”原则进行必要的修正。最后, 预算管理工作应重视“人”的因素, 努力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的积极性都会影响到预算编制水平和预算执行效果, 因此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是改善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小学在做好财务人员选拔工作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不仅致力于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 还应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蔡秀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 2012, (6) .

篇4: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办法

关键词:预算管理 学校 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对旧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完善。一直以来,学校、机关这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因为相对简单,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政府管理权力的下放,学校成为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学校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学校的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决策也越来越倚重财务分析指标,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日显重要。而预算是整个学校财务工作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预算管理的职能

预算管理,不同于传统的财务计划,它考虑的动态因素多,具有高度的总括性,涵盖了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预算管理有两项职能,即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学校财务预算是由财务部门筹划后,经由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未来一定期间资金目标规划的财务数据说明和责任约束说明。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其主要特点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决策,强化财务控制,借以加强财务管理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带动和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通过预算管理使学校的发展规划得以真正贯彻落实,使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紧密衔接。利用动态预算,使学校规划置于现实中,是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效手段。预算的编制应以学校长期发展目标为基础,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石。

二、强化学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1.重视预算管理,提高业务水平

财务部门是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机构,是学校预算工作的主导部门。校财务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全校的会计工作抓好,杜绝学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现象的发生,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另一方面应坚持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此外,学校领导尤其是财务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等每个环节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切实做好预算工作,以预算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财会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本着对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上实事求是,在工作方法上注意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及财务预算管理水平。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财务工作在性质、目标、服务领域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预算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中学财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知识水平。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知识和深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

在编制预算时,应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到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实际情况。把学校全部可动用的资金进行综合平衡,编制收支计划,全面反映学校整体的财务收支情况和规模,在保证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对能够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的必要设施给予优先,在公用经费上要向教学一线倾斜。在这个原则下,一方面应当让学校各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过去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合理性,容易造成学校预算软约束。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学校主要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唯此才能从整个学校的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要在预算基数的基础上,保持每年有一定的增长,以提高师资建设。学校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负责预算的宣传和有关指标的解释,要积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只要大家足够重视,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编制出科学的预算,促进学校财务目标的快速实现。

3.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发挥控制作用

学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好《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内部规章制度,严格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完善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各项预算执行分析考核会议,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给予惩罚。针对预算执行偏差,各预算执行部门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其原因,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保证学校预算目标得以实现,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相关的各项活动就要受财务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做到财务预算渗透到哪里,财务管理就涉及哪里,以形成在学校内全员和全方位置于财务管理之下的局面,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预算实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务预算是经学校最高权力机构讨论研究后决定实施的,学校各部门应无条件地认真执行。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强化财务监督力度,使各部门在实施财务预算过程当中,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办事。总之,学校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财务管理制度许可范围内进行,以保证财务预算顺利地实施。

4.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或是学校战略决策发生重大调整时,预算调整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预算的严肃性,且能使学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有的学校在出现经费超支情况时,一般只要向分管校领导报送预算调整申请,经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审批就可以获得追加经费。如此一来预算执行控制就会由于预算调整程序不规范,每年预算调整过于频繁,而使财务处忙于追加、调整、汇总,没有真正起到预算管理的作用。因此,应完善预算的调整程序,该程序应包括预算调整申请、预算调整审议、预算调整批准三个环节。先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的变化情况和客观因素的变化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预算调整的幅度;再将预算调整申请报送分管校领导,经分管校领导同意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财务处)下达预算调整通告进行调整。

三、小结

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对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学校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学校财务工作的新方法,解决学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5:学校预算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校经费管理的综合性、有效性、严肃性和可控性,更好地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预算法》和《会计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预算编制原则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要考虑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学校财力实现的可能性。预算编制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

1、编制收入预算,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政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预测学校的全年收入,尽量避免赤字隐患。

2、编制支出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确保正常运行开支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事业发展支出。

二、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

1、学校各室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和本部门的具体任务,提出下一所需各项费用开支的性质、用途和金额,跨使用的专项资金应按进度分提出计划。

2、学校财务室根据本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各室提出的下事业经费支出预算,综合考虑增减变动因素,提出下收支预算建议数。

3、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单位综合财政收支预算方案,报学校教代会通过。

三、预算编制方法

学校经费预算要根据财力实现的可能性,参照以前预算执行情况,并结合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进行编制。在编制时要根据情况制定各项经费的预算定额,使学校经费预算有据可依,防止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做到预算安排公正、合理、切合实际。学校的收入及支出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预算。

四、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1、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包括收入预算的执行、支出预算的执行和预算平衡三个部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既要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帐,又要合理安排支出,实现预算收支平衡。学校的收入必须全部入帐,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绝对不允许私设“小金库”。

2、预算的调整。为保证学校预算的良好执行,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说明具体原因,经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支出。

五、其他事项

1、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列入支出预算方可安排购置。购置固定资产需专人管理,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报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审批,实施采购,需自行采购的,货比三家、综合考察。

2、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预算一经批准,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学校的预算内外经费均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收支实行审批制度。各部门需要使用经费的必须逐层请示汇报到主管领导,经同意后方可购买。

4、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经审核内容真实合法,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并有经办人、验收人和校长表态,副校长签字后方可办理支出,否则财会人员不予报销。

5、财务室于每学期末在教代会上汇报学校经费的收支情况,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篇6:学校预算管理制度

一、预算编制原则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学校财力实现的可能。预算编制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

编制支出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确保人员工资和正常运行开支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事业发展支出。

二、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

1.学校各科室应于学期初向总务处报告本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及执行情况,并根据学校总体目标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提出下一年度所需各项费用开支的性质、用途和金额。。

2.学校财务根据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各科室提出的下年度事业经费支出预算,综合考虑增减变动因素,提出下年度收支预算建议数。

三、预算编制方法。

学校经费预算要根据财力实现的可能性,参照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并结合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进行编制。在编制时要区别情况制定各项经费的预算定额,使学校经费预算有据可依,防止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作到预算安排公正、合理、切合实际。支出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预算,其收入纳入学校收入预算。

四、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1.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包括收入预算的执行、支出预算的执行和预算平衡三个部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既要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帐,又要合理安排支出,实现年度预算收支平衡。各科室负责人为预算管理执行负责人,各科室各项收入必须全部入帐,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绝对不允许私设“小金库”。

2.预算的调整。为保证学校预算的良好执行,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必须按以下程序和权限办理:支出预算的调整无论数额大小,必须由校长或办公会议批准后,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支出。

五、定项经费预算管理

学校内聘教师、外聘教师兼课津贴、劳务费用的支出,临时工开支、邮电通信费、水、电、液化气支出、招生宣传费、学生活动及、交通费、离退休活动费、学校日常维修费、校园绿化费、校园保卫消防支出、会议费、印刷费、独生子女活动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临时工支出、科室报纸杂志订阅费等事业开支由校务会管理编制预算。

六、其他事项

1.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列入年度支出预算方可安排购置。购置固定资产需专人管理,货比三家、综合考察。

2.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预算一经批准,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篇7: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学校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加强民主理财,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制定的。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一)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贯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1.预算是指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应当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2.编制预算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可靠性原则:编制预算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足,不能留硬缺口。

合理性原则: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

完整性原则:学校的各项收支均要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管理。

统一性原则: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和统一口径、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3.预算编制的方法

按照《规则》的有关要求,在编制正式的预算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总结、分析上预算执行情况,掌握财

务收支和业务活动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同时应剔除上年一次性或临时性的因素;其次要客观分析预算事业计划和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最后要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

收入预算的编制

收入预算由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

财政补助收入应依据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本预算定额指标和补助标准编制;

上级补助收入应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制;

事业收入对于我校来说主要是开展教学业务活动取得的事业收入。事业收入数应根据预计的学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计算;

经营收入按预计的业务量合理预计;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按附属单位预

计的收入编制。

支出预算的编制

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构成。主要编制事业支出的预算。注意支出预算中的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和保证教学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支出(如水电费、业务费等)必须优先安排。

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按照在册职工人数和规定标准编制;

助学金按财政规定的标准计提;

商品服务支出中有定额的,要按定额编制,没有定额的要根据下预计情况编制;

设备购置费按预算设备购置计划和有关规定编制;

修缮费按预算维修项目计划编制。

业务费按预算教学计划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编制;

其他费用可参照历史水平编制;

业务招待费按照预算公务费的比例(2%)编制;

4.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

预算由财务处编制,具体程序如下:

财务处根据上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的学校计划,分析有关政策对预算收支的影响,提出收支预算建议数,上报市财政部门审批。

财务处根据市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预算学校计划中各项目的轻重缓急,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前提下,下达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报校长并经过学校党委会通过。

财务处根据下达的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正式下达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

5.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经计财处下达的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预算开始后,学校正式预算未批复前,为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处可以先按上的支出预算指标

安排各部门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预算要在校长的领导下执行,由财务处具体组织实施。

加强预算控制和分析,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为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支出预算在执行内原则上不予调整,但因特殊情况或不可预见的因素需要追加支出指标的,应向计财处提出追加支出指标申请,并报校长审批,经审批后可增加该部门支出预算指标。

如国家政策有重大调整,对学校预算收支影响较大,确实需要调整学校收支预算的,上报财政部门审批。在没有收入来源增加时,不得追加支出预算。

6.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财务处于年终时按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决算,并说明本的预算执行情况,上报财政部门。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健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学校预算的分配、调控和监督功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经法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预算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编制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具有指挥和调控全校经济活动的严肃性和强制力。预算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收支平衡的总原则。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 预算分为部门预算和学校综合财务预算。部门预算是根据财政局、教育局统一要求编制上报的预算文本,是学校上级主管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学校综合财务预算是学校所有资金的收支计划,由校级预算和所属二级部门预算组成。二级预算部门主要指各处室、系部。

第四条 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与会计致,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 党政联席会是学校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和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和批准预算及预算调整方案,监督预算的执行。学校综合财务预算需经学校党政联席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六条 财务处负责汇总编制预算草案以及预算调整草案,并向学校党政联席会报告。

第七条 财务处是学校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编制部门预算草案;

(二)编制学校综合财务预算草案;

(三)审查校内各二级预算部门预算草案:

(四)负责预算调整方案的编制;

(五)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六)向校长室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八条 按照发展优先,强调效率与效益的原则,各二级预算部门负责对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专项预算项目选择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上报财务处。

第九条 各处(室)、系(部)是二级部门预算的责任主体,负责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编报本部门预算草案,落实本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严格控制本部门的预算执行。年内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据实向财务处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 预算编制的原则

第十条 预算编制坚持全面、协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以保安全、保稳定、保运转、促发展的思路安排部门预算。坚持综合统筹、先收后支、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进行预

算编制。

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应贯彻真实性、稳妥性、重点性、完整性、透明性、公正性的原则。

第十二条 预算编制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所有收入全部由学校统一调度使用,全部支出由学校预算统一安排。

第十三条 预算收入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不虚增、不少列,并贯彻稳健的原则。

第十四条 预算支出编制应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支出预算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两部分。首先要保证经常性支出,并坚持适度从紧;其次按已落实的专项收入来源情况和学校自筹能力安排建设性专项支出。

第四章 预算编制的内容

第十五条 学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

第十六条 收入预算是预算内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各类办学资金 的收入计划。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指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经费拨款。具体包括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指学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指学校开展专项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具体包括学费、住宿费等物价部门核定的教育性收费和科研收入。

(四)经营收入。指学校在专项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学校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指上述规定范围之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门面收入、租金收入等。

第十七条 支出预算是预算内

学校用于教学科研活动、基本建设和其他事业活动的资金支出计划。包括:

(一)事业支出: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专项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按类别又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正常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开支;项目支出是学校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类项目支出。

(二)经营支出:指学校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学校发生的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自筹基建支出:指学校经批准用财政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所发生的支出。

第十八条 学校综合财务预算中应安排一定数额的机动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

不可预见的特殊开支。

第五章 预算编制的程序

第十九条 由学校各部门根据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二级部门预算草案,报财务处汇总。财务处参考上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学校自身财力及收支增减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拟定综合预算草案报校长室审查,经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 学校综合预算草案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学校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学校财务综合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六章 预算的执行

第二十一条 学校预算具有指挥全校财经活动的严肃性、权威性,一经确定,各二级预算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处对没有列入预算的项目和超出预算的支出有权拒绝支付。

第二十二条 财务处应在预算方案

批准后的半个月内,将批准执行的预算书面通知各分管校长和各二级预算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各项预算指标使用时,须由该预算项目负责人于每月15日前上报用款计划,否则财务处有权不予受理。

第二十四条 财政预算资金的支付,应符合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基本建设性经费的支付,必须符合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

第七章 预算的调整

第二十五条 学校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予调整。若在预算内遇到国家有关政策或事业计划有重大变化,对收支预算有较大影响时,财务处应按照预算的编制程序,编制预算调整方案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八章 预算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财务处负责对学校预算的执行进行

监督控制,并将预算执行结果向校长室报告。

第九章 附 则

篇8: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

一、关于中小企业预算管理的认识

目前我国已有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4000万家,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是其他企业所无法代替的,尤其在技术创新上,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更具积极性,且效率更高,取得丰富的技术成果。

中小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就是以企业目标为核心,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以及可能的经营成果进行事先预测,并做出一定的计划,然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与完善,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委托代理理论都要求中小企业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小企业自身规模的持续增长,高效率的预算管理将为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保驾护航,保证企业决策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实现的最大化。

二、中小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现状

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已卓有成效,是大型企业进行日常经营管理的必要环节。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于企业进行预算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关注度,但是,由于受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源限制,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仍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施其本质,因而发挥不出其功力,收效甚微。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建立与完善预算制度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1. 中小企业对预算管理重视力度不够

市场竞争作为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以及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即预算管理,相互结合,共同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保障。市场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使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愈来愈大。由于中小企业对自身运营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的忽略,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资金链断裂、市场预测失误、决策不当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或被其他企业并购等。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事先进行统筹规划,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与价值,规避编制预算仅为了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的现象,确保预算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2. 中小企业中预算管理激励机制缺失

在具备了一定的预算管理意识与观念之后,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是有必要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而目前,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机制,使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背道而驰,反而打击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编制预算也要灵活应变,相应的考核分析人员更要将预算放在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上,而非墨守成规,打击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信心。

(二)预算管理的意义

1. 明确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次,要规定企业在各个期间的具体经营指标,从而在整个公司内部将企业目标透明化,企业员工众志成城,朝着相同的目标前进,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企业价值也将最大程度的实现。

2.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中小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度,统一规划各项预算工作,并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系统完善地解决有关问题,不仅可以保证中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也是企业对各个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法

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制涉及方方面面,基本内容主要包含资本、经营和财务预算。基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管理体制也不健全等特点,笔者主要研究中小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方法。

首先,销售预算是中小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起点;其次,按照“以销定产”,确定生产预算;然后,根据生产预算,制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预算;最后汇总得出产品成本预算,以预算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综合形式呈现。可谓环环相扣、分步衔接、层层递进,最终完成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财务预算体系。

例如,销售预算作为整套财务预算的起点,其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中小企业也应该对此有所重视,关于销售预算的制定可以采用意见采纳法、确定目标法、历史根据法等。

(一)意见采纳法

将与某中小企业的销售环节相关的人员聚在一起,让他们自由发表言论,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设情境,没有局限,对于每一个回答,每一条意见都细细斟酌,最终汇聚成书面意见与前景预测,按照这些意见做出企业的销售预算,虽然,在时间和成本上大大节减,但是主观因素占比太大。

(二)确定目标法

没有目标,企业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因此,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目标,比如,未来几年的销售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达到每年增加10%的水平。主观因素依然存在,但是销售目标会像发动机一样带动中小企业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三)历史根据法

综合过去,把握当前,展望未来。汇总分析前几年的销售变化趋势,假设该趋势是可持续的,按照该趋势继续预测当前以及未来的销售预算。但是,可能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预算的准确性。

四、中小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

中小企业在掌握了一定的预算管理实施方法之后,就需要着眼于预算管理的实施环节。基于已有的预算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只有防患于未然,并且“对症下药”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在不乏先进性和科学性的预算目标基础上,中小企业通过对完成预算员工的奖励,没有完成预算目标员工的惩罚,奖惩并举,不仅可以督促员工更好的、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提升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强化实施

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尤其是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后,在高层领导人的带领下,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中小企业预算管理,有效率地执行预算计划的企业预算文化,其在中小企业预算管理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不仅起到导向作用,而且,对于增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凝聚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加有利于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最后,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使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走向成熟。

(三)增强预算管理实施的系统观念

中小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具有整体意识、全局意识、系统意识。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结合在一起,编制的各项预算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财务预算的基础就是各项业务活动的经营管理。因此,在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使企业从上至下的有关人员都有参与权,同时还可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采用“责任制”

预算管理的实施采用责任制,按照“谁制定,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划分每一个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员工的职责权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预算管理实施的可行性,还能大大提高预算管理实施的质量。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是其向现代企业进军的必要程序,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研究比较多,尤其关注预算管理,因此,对于中小企业实现高效的全面预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中小企业以及预算管理进行概括介绍,结合中小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现状,从预算管理的方法和实施角度进行分析,保证中小企业做好各项预算管理工作,方法得当,避免错误的实施路径,减少中小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同时,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渐调整、完善,最终走向成熟,才能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陈宁.基于企业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4(1)

上一篇:监理部安全管理措施下一篇:我的偶像是妈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