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2024-05-18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通用8篇)

篇1: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涵义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观念,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伴随着自身的经济发展与繁荣而逐步形成和确立并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一个成员头脑中的独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等。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是普遍存在的,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它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是无法一蹴而就的。

2、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忠诚。

3、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是一种“硬管理”与“软约束”的有机统一。“硬”表现为对规章制度的创建,对文化环境的创建,“软”表现在重视创造风气,树立企业精神,培育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加强成员间的感情投资。

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就是指在一个企业里如何把事情做好。

篇2: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 / 兴 伟

关于企业文化,有着诸多的论述和观点,而对于每个企业,又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古今中外,企业的存在形式虽有所不同,然而其自身的文化却是或明或暗地显现于其中,其所发挥的功能却是始终作用于企业本身,或是维护了企业的生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或是使其日趋衰弱,以致灭亡。犹如一个国家或民族自身的文化一样,其形成以及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且作用重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其生死存亡,繁弱兴衰,皆在其作用之下。

由此可言,企业文化已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自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不仅可使企业各个层面的生产力、生产要素以及生产关系和谐统一、相互凝聚,更能使整个企业焕发出蓬勃生机以及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这样的企业文化自是每一个寻求发展的企业所追求和盼望的。

然而,企业文化的真正建立却并不容易,诚如一个理想生命的成长过程一样,它需要时时刻刻生命营养的不断浇灌,方才可能成长为健康茁壮的有用之材。

对于企业文化,我们似乎更愿意寻求或满足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外在的形式似乎也更容易寻求和获得,这是当今时代诸多企业其企业文化存在的大致现状。然而企业的性质本身却决定了其竞争发展的属性,即使不是想要去单纯地赢取对手,而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必然地需要建立其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如何建立有持久生命力的企业文化,这不仅需要我们有创业的激情,更需要有深植于灵魂深处的我们所求事业的价值根基。她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货币价值符号,更应有体现其深层社会意义的价值内涵。

如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一年半载就能做成的事情,它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创业者们不断地辛勤耕耘,不断地修枝剪叶,不断地浇灌呵护,这颗有生命力的企业之树才可能成长为一颗长存百年的“常青树”,长存千年的的“胡杨林”。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恒久坚持的过程。正如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言:“海尔17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创新”。如果说海尔的成功之道是什么,那就是海尔的创新特色文化以及持续多年的只做这一件事情。许多年来,很多企业奔走到海尔取经学习,资料拿走了不少,但是中国却没有真正创造出几个“海尔”。这是为什么,因为“形”易似而“神”却难似。

海尔总裁杨绵绵也说过一句话:人人都说海尔的核心就是创新文化,但是如何让创新落地,海尔的成功就在于坚持这一文化,坚持了20年。为什么海尔的管理模式

1搬不走,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枯燥、辛苦。杨绵绵说,人有三商:情商、智商和韧商,而韧商最难达到,“韧”即“持之以恒”,这就是“海尔”的文化。

文化是“道”,它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又潜行于企业各个细节和制度之中,文化无形却又比有形之物更具有力量。企业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企业本身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以及其所展现出来的企业形象与风采。

这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老干妈”给我们关于企业文化的启示。

驰名中外的“老干妈”风味豆豉油制辣椒,她的主人“老干妈——陶华碧”,一个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其创业成功的“奇迹”着实让我们许多读过书的文化人甚感惊讶困惑。

这里我想说一下这位没有文化的老干妈所创建的“企业文化”。

“老干妈”,无以“学问”表其形,而以“行为”显其心。她的“真”、“诚”构建了她的“企业文化”,成就了她的企业梦想。

在管理上,很多的企业制定许多规章制度,大多是为了制约员工消极怠工、偷工减料,防止员工对企业不忠诚。而没有“文化”的老干妈,却有自己的独门“绝招”:实行“亲情化管理”。即自始至终对员工“讲真情,动真情”。

“亲情管理”说来容易做来难!若是没有那颗在血缘之外能把员工当成自己 “亲人”的灵魂,是难以行出来的。然而朴实无华的“老干妈”虽然没有上过学读过书,没能拥有我们习惯认为的“文化”,可她却拥有那纯天然的弥足珍贵的“真爱之情”。

这个故事一定会让我们领悟到“老干妈”真情的力量。公司里一个来自农村的厨师,父母早逝,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可他爱喝酒抽烟,而每月不低的工资,几乎都被他花掉。老干妈得知这一情况后,很是担心。有一天下班后,她专门请这个厨师到酒店喝酒,并对他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酒戒烟。因为,你要让两个弟弟去读书,千万别像我一样一个大字不识。” 厨师听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戒酒戒烟。但“老干妈”还是不放心,她只让他每月留200元钱零花,其余的钱则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时候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再从她那里支取。

一个大企业的老板,谁能像她这样为一个普通打工仔理财?谁能这样从细微处关心这样的员工?虽然没有“文化”,然而“老干妈”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定能感动整个集体。

这种亲情不仅让“老干妈”在员工的心里像妈妈一样可亲可敬,也使员工的力量自然地得到了超强的凝聚。

在对外经营上,老干妈的“绝招”就是一个“诚”字,即诚信守约,诚实待人。

说起如今的市场营销理论,多如牛毛,似乎“老干妈”都不能懂得,也好像与她不沾边。可她却是死死地认准了一个字:“诚”,并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至始至终。

“老干妈”虽没有文化,没有经营理论的指导,但她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找到“土”办法,照样能做大买卖。“老干妈”以为,对内对外都是与人打交道,都要讲感情。对内,这感情要体现在“真”上;对外,这感情就应体现在“诚”上。只要你赚钱,也保证让别人赚钱;不坑人,不骗人,愿意与你合作做生意的就多,你就能搞好销售。“老干妈”以此“经营理念”作“指导”,将她的“老干妈”市场越做越大。

2001年,一家玻璃制品厂给“老干妈”公司提供了25600个酱瓶,谁知装上麻辣酱刚到市场上销售,就有客户反映:“有的瓶子封口不严,有漏油现象。”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一些对手企业那里,马上就被利用来攻击“老干妈”公司。“老干妈”知道后要求相关部门迅速处理,马上派人到各地追回这批货,全部当众销毁,一瓶也不能漏掉。一些管理人员向她建议说:“可能只是个别瓶子封口不严,把这批货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然损失就太大了!”“老干妈”却坚决地说:“不行,这事关公司的信誉,损失再大,也没有在市场上失信的损失大!” 就是这样,“老干妈”毫不含糊地信守着“老干妈”质量的诺言,虽然损失了一时的利益,却赢得了长久的信誉。

“老干妈”就是这样一如既往地“诚信守约”!

2001年年初,广州一销售商把年销售“老干妈”麻辣酱的目标定到了3000万元。“老干妈”觉得这目标太高,很难实现,就半开玩笑地说:“你如果真实现这个目标,我年终就奖你一辆轿车!” 销售商听了也没怎么当真,他知道“老干妈”特别节俭,当了这么大的老板,自己却一直连轿车都不配,平时出门办事大多去挤公交车,即使是去税务所交税,也是兜里揣上作为中餐的两个馒头,坐着中巴车往返,她怎么会舍得奖外人轿车呢?可是到了年终,销售商真的完成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而这时,那句不被当真的话在这里却又再次展现了“老干妈”“诚信”的魅力。在年终工作会议上她力排众议,说“人要讲信用,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负责任怎么取信于人?” 她兑现了奖励这位销售商一辆轿车的承诺。

“老干妈”的“至真”“至诚”“至信”不仅赢得了众多销售商的信任,更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的青睐,而“老干妈”的经济效益自然也是蒸蒸日上。如今“老干妈”已是世人皆知的中国知名企业,她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老干妈”—— 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老太太,把一个民营公司做到如此程度,创造了这个时代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真实童话,这难免不让我们许多读

过书的文化人汗颜。

正如《圣经》里的箴言:“保守己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老干妈”持守住了自己的“真”“诚”之心,这“真”“诚”之心也为她结出了丰盛的果子。这就是“老干妈”的成功之道,这就是“老干妈”的企业文化,这就是“老干妈”的形象与风采。

说到企业文化,我们常常会强调: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与提升、企业文化在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上的设计和制定、企业文化各种形象的设计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企业品牌的建设与推广等等概念理论,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固然需要,然而这种企业文化及其企业品牌的设计大多是我们人为的设立,仅是我们个人的意愿或良好的愿望而已。而真正的企业文化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企业精神,只有在其创造出来的真实价值下才可显露出来,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建立的本质与核心。这不是靠一个短暂的时间“设计”出来的,而是我们用一个恒久坚持的正确行为践行出来的。正如“海尔”、“老干妈” 的企业文化一样,她们的价值品牌是从坚持不懈与恒久忍耐的创新探索中得来,因为她们的企业文化已融入了她们事业追寻的灵魂之中,而这灵魂与文化彼此之间又是不离不弃,至始至终。

每个企业的文化皆不尽相同,唯有从其实际环境的体验探寻中才可提炼生成出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让这内涵价值成为维护其生存发展的精神食粮!

篇3: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渊源

企业文化相对于民族文化来说, 是一种亚文化, 它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日本的民族精神和宗教信仰是日本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渊源。

(一) “武士道精神”———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根基

日本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精诚效忠、克制律己的“武士道”精神, 是形成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精神根基。“武士道”从字义上理解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佛教, 给予武士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 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泰然处之, 恬静地服从;二是神道, 教导武士对天皇绝对的忠诚, 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 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心和忠义;三是儒家思想, 主要是孔孟的教诲, 是武士道道德教义最丰富的渊源。因此, “武士道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 但我们认为,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企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武士道“忠”的观念激发企业强大的内聚力;武士道“和”的观念造就企业高效能的团队精神;武士道的“恩赏观”转化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松下七精神”中就有“工业报国”、“感恩戴德”等信条;丰田汽车公司明确提出:“尊崇神佛, 心存感激, 为报恩感谢而生活”。

(二) “宗教信仰”———日本企业文化的诱发因素

日本的宗教信仰, 是形成日本企业文化的诱发因素, 因此, 与别国企业文化相比, 日本企业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与其宗教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日本的宗教发展史上, 儒家思想、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的影响最大, 并逐步形成了以“忠一和”为代表的企业文化, 反过来, 这种企业文化又利用宗教的形式得以实施。由于日本宗教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兼容性, 日本员工对企业这种充满宗教色彩的哲学思想也极富包容性, 因此, 日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理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各具特色, 但都以儒家的“和”、神道的“忠”为基础。同时, 由于宗教文化的影响, 儒家“仁、义、礼、智、忠、孝、和”等伦理思想和“忠于天皇, 拼死不憾”的神道精神成为日本企业经营哲学的根基, 形成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模式, 而在这种宗教文化诱发下的企业文化又以宗教信仰的方式, 打造企业理念, 规范企业行为, 塑造企业形象, 使企业的生产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 同时也是员工精神财富的享受。我们认为, 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结合, 是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说, 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日本企业文化, 宗教信仰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

日本企业文化既根植于本国的民族文化, 又充分体现了西方科学文化和东方儒家文化的融合, 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 “和魂”———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础

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 “和合”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和魂”从观念上保证了员工在企业中与他人合作并和谐相处, 减少了人际关系的内耗, 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成为日本企业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系纽带, 是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础。日本企业文化的“和魂”具体表现在:

1.“以人为本”

日本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仁、礼、义”, 在日本发展为“和、信、诚”。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就是儒家人本文化影响的产物, 它把儒家重视思想统治、讲求伦理道德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的人本思想发展成为日本企业文化之魂。日本企业非常关心、爱护、尊重员工, 员工被放在利益相关群体的首位 (客户次之, 股东更次之) ;通过确立员工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索尼公司总经理盛田昭夫所言:“日本优秀的公司根本不存在什么奥秘和秘诀。一个企业的成功, 靠的是人而不是某种理论、计划或政府政策。”这种“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既是对员工行为的规范, 更是对员工的尊重、培养和激励,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力与活力。

2.“家内和合”

日本企业强调“家内和合”的理念, 极大地淡化了企业所有者与从业人员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使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形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 为企业凝聚力的培育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日本企业界有识之士认为, 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道德观、秩序观为企业“提供了全部活动的思想基础”, “在日本人看来……真正实行了‘和’的团体, 势必带来和谐和成功” (谭一夫, 2000) 。在“家内和合”理念的影响下, 日本人把企业看成是家族的延伸, 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家内和合”的大家庭气氛, 把雇佣关系转化为一种“亲情”关系, 强调只有当“个人的需要能在企业内得到满足, 才能努力于生产工作” (巴斯克、艾索思, 1984)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20世纪80年代之前, 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内工会制度”。“终生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造就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家族意识, 而“企业内工会制度”是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保证, 它减少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和对抗, 使员工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培养员工以公司为家, 对企业忠诚、敬业, 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

(二) “忠孝”———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日本人的“忠孝”观念也源于中国儒家文化, 但在日本得到了适应性的发展。儒家的“家、国、天下”的理念在日本发展为“国民一体”的伦理观, 并进一步强化了“忠孝观念”。日本人具有很强的企业观念与国家观念, 其社会价值观的次序依次是:公司———国家———家庭———个人。具体表现为:“生产报恩, 产业报国”, 即员工忠诚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又忠诚于社会国家;员工对企业有一种感恩报恩, 忠于企业的“从一而终”的感情, 而公司、企业家具有一种自发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观念。日本企业文化的“忠孝”具体表现在:

1.“以社为家”

许多日本企业家认为, 企业不仅是一个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 而且还是满足企业员工广泛需求的场所。日本的家文化与中国人明显不同, 它注重的是财产“家”文化而不是血缘“家”文化, 即重视家产而不是家系。因此, 日本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化的管理方式, 既着眼于建立缘约关系, 把员工看作家庭成员, 又着眼于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和热情, 使企业具有较大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关注集体最终目标, 企业和员工成为“命运共同体”。日本人认为, 出色地完成工作、实现集体目标, 就是履行上天赋予自己的义务, 是自己获得社会权利的前提。二是重视企业业绩。日本人的“忠”是建立在报恩这个深层次文化基础之上的。在日本, 忠诚并不意味着被动的恭敬和献身, 而是与成功和奋发努力相结合的能动的服务与表现, 只有在本职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员工才算履行了“忠孝”义务。三是提供团结的心理基础, 使企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忠孝观念为日本社会形成高效的整合机制提供了文化的和心理的基础, 使个人与集体紧密结合。所以, 日本人的“以社为家”更具有社会意义, 推行“以社为家”的管理方法也更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员工在这个“家”中取得自己的地位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靠忠心和能力, 日本企业的凝聚力亦由此而来。

2.“国家至上”

日本人的价值观念更强调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企业具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和报效国家的双重目标, 员工则将爱国之情体现和落实在对企业的效忠上。通过强调企业功利和弱化个人意识, 并将企业功利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 也使企业行为赢得了政府的鼎力支持, 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摆脱了因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矛盾和困惑, 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企业不断创新的事业中。涩泽荣一就说过:“仅仅一个人是成就不了什么事的, 还要有国家的助力……财富越多, 所接受的社会助力就应当愈多, 故救济社会就是酬报此恩惠的行动, 毋宁说是当然的义务” (潘承烈, 1996) 。因此, 日本企业绝不将“赚取利润”放在首位, 相反, 他们更多强调的是企业的责任, 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如丰田公司社训中有:“上下同心协力, 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 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松下电器公司把“产业报国”放在第一位。正是这种崇高的责任、“感激”、“报恩”的思想, 使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 “创新”———日本企业文化的精髓

自古以来,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造就了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意识, 而地处“边缘文明”地带而背负的异域文明的压力和挑战又形成了日本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 这两者使得日本民族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 吸收各民族之长以创新求生存。“当面临重大变化的时候, 日本人有迅速适应新事态的特长 (比其他国民突出) , 而不受过去的经验和理想的束缚”。“日本人有他的特点, 当他们面临重大变革时, 能够不顾任何重大打击, 不囿于以前的立场和经历, 而在新的基点上重新站起, 竭尽全力来适应新的局势。这种积极的适应能力, 有它优良的传统” (高桥龟吉, 1984) 。日本企业文化的“创新”具体表现在:

1.“熔炉文化”

日本人认为:“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可以产生碰撞和狂热, 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文化” (王关义、刘益、刘彤等, 2004) 。因此, 日本在企业管理中既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又重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和魂”与“洋才”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精明善变, 将各种文化因子融汇创新, 努力发掘和创造适合日本民族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具有将遵守法度、讲求秩序的西方理性主义与追求“一团和气”、讲求“温良恭俭让”的东方灵性主义融为一体的特色, 形成了古今一体、东西合璧、兼容并包的企业文化。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学习的精神是日本迈向繁荣的第一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哲学是“事业在于人”, “丰田纲领”还提出“潜心研究与创造, 不断开拓, 时刻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 等等。丰田公司正是靠这种企业文化形成比较和谐的劳资关系, 吸收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 创造出先进的管理方法———丰田工作方式, 从而在新产品开发及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成为日本第一大企业 (张德, 2009) 。

2.“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性的破坏”, 就是不安于现状, 不断地打破常规;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 只有创新的经理或领导才是企业家 (熊彼特, 1990) 。创新意识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 也是企业家精神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讲, 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创新精神。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大久保睿在其塑造的“本田精神”中就特别强调创新精神, 他把“本田精神”归结为三大要点:“人要有创造性, 决不摹仿别人;要有世界性, 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 增强相互的理解。”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也强调:“永不步人后尘, 披荆斩棘开创没人问津的新领域”, “干别人不干的事。”他在《走向世界》一书中把开拓新技术称为“求生存的手段”和“企业生存之路”。□

参考文献

[1]谭一夫.日本式管理[M].西苑出版社, 2000.

[2][美]巴斯克, 艾索思.日本的管理艺术[M].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4.

[3]潘承烈.中日企业文化荟萃[M].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6.

[4][日]高桥龟吉.战后日本经济跃进的根本原因[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

[5]王关义, 刘益, 刘彤, 等.现代企业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篇4:责任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新内涵

一、责任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所谓责任文化,就是将责任的落实提升到企业文化管理的高度,从价值观、制度、行为和物质的层面融入以责任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简言之,责任文化是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

责任文化涵盖了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量源泉。

一是价值观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是指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信奉的经营理念和行事准则,也是明确企业成员关于责任理念的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价值观在企业责任文化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企业责任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的,不仅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起着引导性作用,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二是制度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既是企业为实现盈利目标,要求员工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又是处理其相互之间生产关系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制度的完备与否、现代化程度高低,是员工遵循岗位责任的法理依据。

三是行为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是以企业全体成员的负责任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蕴含在企业管理经营的各环节之中,引导各责任主体在行动中主动担负责任。行为层面的责任文化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促进良好外部信誉形成的保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责任文化的特点

1.责任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推动企业在战略与治理中强调共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以及积极和谐、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进而推动和激励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协调一致地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

2.责任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不同企业的责任文化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所有企业的责任文化都肩负着对各个利益相关方履行责任的使命。责任文化会在不同的企业内外部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生命力和对外影响。

3.责任文化是一种可持续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可持续的文化,其在现代企业文化共性的基础上,以责任为核心内涵,不断发展并呈现出独特的企业精神、鲜明的企业形象、高效的管理风格。责任文化可有效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导航和支撑,保障企业走负责任的发展路线,打造负责任的企业品牌,传播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电网企业推进责任文化的现实意义

电网属于公用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重要行业。一开灯、一关灯,开关之间蕴含了电网企业的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也是电网企业的职责所在。因此,责任文化天然存在于电网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我们提出将责任文化,与电网企业传统的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法治文化一起,作为电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素,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电网企业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设责任文化,是丰富电网企业文化的必要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依赖性加深,形成蕴含社会责任理念的责任文化,越来越成为电网企业的必然追求。一方面,持续安全生产、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高可靠性的电力能源,是电网企业的应尽责任和必然要求。责任始终贯穿于电网企业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责任存在于每一分、每一秒。另一方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题中之义。因此,深入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是丰富电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2.建设责任文化,是促进电网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

随着电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细化落实,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融入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中。通过员工积极承担岗位责任,狠抓执行,才能确保公司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了“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明确为企业使命,切实承担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电力普遍服务的义务和重大灾害责任在先的义务,积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表率。这些满怀责任感的电力人的付出,不仅体现了“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核心价值观,也见证了经过时间沉淀形成的责任文化所激发出的巨大力量。因此,在推动公司战略目标落地时,突出抓好责任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电网企业推进责任文化的建议

1.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有责任感的企业

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承诺的重要表现。一是坚持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以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二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责任是相互的,企业需要负责任的员工,员工也需要企业对其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量力而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科普传播、赈灾、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四是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彰显企业形象。

在2013年5月开展的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活动周”中,广州供电局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传播科学用电科普知识,向市民展示减少停电时间的八种先进设备“利器”,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的认同感。同时,主动通过大众媒体向公众展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效促进了可信赖、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的累积和强化。

2.加强制度建设,以岗位责任制强化责任到位

企业完善的建规章、立制度能够让员工明确自身的具体职责。责任文化建设需要与员工岗位责任相互融合,通过岗位责任的执行与落实强化责任承诺,保证责任的有序实现。企业责任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规章制度的保障,不仅要求每个人做到责任到位,还要求整个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以自动自觉的责任行为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从而形成整体责任。许多电力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已将岗位责任转变为自觉行动。

作为广州供电局电缆专业中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之一,陆浩臻几十年专研电缆技术,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日本技术督导对他“像绣花般做电缆”的高度评价。同时,陆浩臻及其团队成功安装调试500千伏超高压交联电缆,打破了外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以出色的技术诠释了岗位责任。这些员工都是遵章守纪、落实岗位责任制的典范。

3.打造责任品牌,营造良好的责任文化氛围

在责任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责任文化氛围。一是加强内部培训与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和载体,全面开展责任理念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先进、敬业奉献的理念,不断强化员工责任意识,进而统一全体员工对责任文化的认识。二是加强宣传。对重责任、讲奉献的员工典型进行宣传报道,给予立功表彰奖励,在公司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良好氛围,将责任意识融入思想,并在行为中得到强化,使责任文化成为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三是打造责任品牌。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开始了责任品牌建设的探索工作。

篇5: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企业目标就是照亮企业航向的灯塔,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动力、失去希望的企业。每一家企业必须确立了发展方向,将目标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前进的 号角、一种体现正能量的符号传达给每一位员工,使他们为实现自己企业的宗旨全力以赴,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因此说,企业目标是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前 行的精神动力。品牌是企业拥有的最大无形资产,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为此,格盟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开展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引导所 属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培育关爱文化,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与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从而有力地 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美誉度,为开辟更为广泛的国际国内市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 社、日本中国电力株式会社毅然购买了德意志银行受让的10%的股份,成为格盟国际的股东方一员,彰显了格盟的价值和品牌。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与山西省朔 州市、阳泉市、武乡县、娄烦县、盂县等地市、县区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中石化、中石油、中联集团、晋煤集团等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 协议。集团公司得到中外合作方的充分认可,被认为是诚实守信的优秀企业,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每一家企业精 神文化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单位、公众与企业开展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只有与社会活动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格盟集团 公司在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坚持以发展绿色电力、奉献清洁能源为己任,长期致力于山西地方电力发 展事业,大力发展低碳绿色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省外大型输电项目、风力发电、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东山热电项目吸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富氧 燃烧、二氧化碳捕捉的新技术,项目投产后,将为太原市中部提供1300万平米的集中供热面积,成为世界上最环保、最节能的热源点。

昱光两台30万千瓦煤矸 石综合利用发电工程应用两机一塔、烟塔合一新技术,在全国尚属首次采用,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在全面节能减排,发展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同时,发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坚持每年向太原市盲人学校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向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赠百万元支持灾后重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帮扶活动,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捐资捐物上千万元。点点滴滴的社会活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了厚厚的底蕴。企业形象表现为深 层形象与表层形象两种。前者是企业内部要素的体现,比如,管理水平、经营能力、资本实力、人员素质、产品质量以及资金运营等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要素;后者 则是以商标、广告、经营环境等外部特征为表现的直观要素。二者互生互进,缺一不可,尤其是以企业的深层形象为首要条件,没有深层形象,表层形象就会“皮之 不存毛将焉附”,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笔者认为,每一家企业都要把精心打造自己企业的深层形象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要求 每一位员工共同为之努力,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对企业能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目标、形象、制度以及团队意识、文化活动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决定着企业其他文化要素能否将自己企业的全部正能量发挥到最大的决定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 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篇6: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摘 要]本文简述了企业文化的来源和我国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发展,说明了企业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企业文化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企业文化将更为突出的表现为它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内涵;文化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的实现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20世纪80年代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被介绍到我国的。经过20年的实践,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收到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以党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后,许多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最初的自发借鉴阶段逐步走向深化提升阶段。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为在新世纪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观点,更使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企业特有的一种群体文化, 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显然,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与文化意义的混合,即在企业或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的文化影响。这里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中体现的人文哲学;不是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文化底蕴。总之,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是企业中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企业与外部联系中内在发生与作用的那种意识、意志,是企业之灵魂所在。这种微观的上层建筑,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核心力的各种精神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和智能因素的总和。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命运共同体的团队精神,这种表层文化现象又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的表现形式;以企业员工共同的企业追求为目标,企业管理作风、管理观念、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等为内容的组织管理氛围;以企业基本价值标准、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和员工责任感、荣誉感等为核心的企业基本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借助文化力量,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铸魂、育人、凝心、塑型的作用,营造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氛围,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原动力,把企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风貌、行为规范发展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文化。

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反映。在企业中企业文化载体目前主要有企业员工文化室、俱乐部、图书室、健身房、各种协会、文化活动、文艺晚会、企业刊物、企业服装、企业标志、计算机网络、企业产品品牌、企业形象、企业对顾客的服务、公司庆祝活动、广播操、表彰会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有了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建设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之意义

一个广义的文化形态是由三个层次――三个同心圆构成的。最外层是器物层,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包括各种规章制度与相应的法制、机构等;最内层是观念层,包括各种思想意识和相应的行为准则等。企业发展是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同时进展的,但最终都触及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人,触及人的价值观、伦理观、荣辱观和事业观,触及人们的传统、风尚。企业改革过程已经证明是符合“文化形态三元论”的,是循着物质基础―管理技术――经营体制――思想观念――经营体制――管理技术――物质基础的由外向内,由内而外的程序进行的。在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到今天,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塑造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要改制,是因为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的活力、管理体制僵化、经营机制不灵、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等。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文化的陈旧和落后。改制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而改制的关键就是要进行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因此改制一定要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改变文化才能改变人,改变人才能改变体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决策和运行机制,企业的活力才能充分激发出来。

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第一,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能为企业注入活力。这种力量第一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活力一方面取决于经营机制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在科学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这也就是企业文化。其次,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提供形象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的过程。

三是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它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正确的管理理论和经营战略,反之,企业管理的实践又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强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财、物等要素的管理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和最佳的组合,其中人是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而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优化管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职工在科学价值观的规范下,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

四是企业文化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它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转变职工观念,把严格的企业管理融会在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的载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教育职工,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得到加强。

总之,企业文化的功能或作用,可以归结为导向功能(作用)、规范功能(作用)、凝聚功能(作用)、激励功能(作用)。这些作用或功能不是各自单独发挥着的,而是同时地、综合的、整体的发挥着的,这种共同作用,就直接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灵魂与动力功能(作用),企业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对所属企业的归属感、对企业准则的认同感等等,都是经由企业文化微妙暗示、潜在作用的结果。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但要十分注意物质力量的优势整合,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其文化力量的优势整合,企业的优势是在有形的要素优势与无形的要素优势结合中生成的那种在市场上独特于别人的力量。

笔者曾对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进行学习研究。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企业和每一个员工的行动方向。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被大家深化,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行为,每一个员工的思想行为被规范在一个模块内,使公司的员工从中协调行动,自我控制。企业兴衰,关系到每个人的收入和饭碗。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创造出了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构成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建设使这家公司跻身于世界现代企业之林。

篇7: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弟子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企业的不断成长中慢慢累积起来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文化的传播史。

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如果没有文化,它就是一个被利益驱动的`机器,哪有利益它就往哪钻,怎么样产生利益它就怎么去做,丝毫不考虑其它的利益。如果企业以利益为导向的话,很可能就会狠狠地压低员工工资,让员工加班加点;吭蒙拐骗用户,产品偷工减料,如“三聚氰胺”、“地沟油”等事件;甚至用一些违法的手段,像走水路等等。

所以,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并按照这种价值观、世界观去做。对于我来说,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文化,那这个企业也甭做了,我不喜欢,也不需要那种生活方式。既然要做企业,就要做得开开心心,就要做点精神追求的东西,而挣钱的方式则有很多种。

我们学习、执行《弟子规》,不是什么权宜之计,不是换种方式去帮助我们挣更多的钱,至于有时对外部那样讲,也只是善巧方便而已,因为有的老板本身就不相信这个,不这么跟他们讲,他们不见得明白。我们必须通过这种学习,建立一支拥有共同价值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

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形成一个在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而且是在造福所有人利益的情况下,获得我们的成长,造福用户,造福社会,造福员工,而不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获得我们暂时的发展,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实质。

我们要让员工获得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帮助员工改善心态,提升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让他们更加幸福。

当然,企业文化不单只是为了让员工高兴、幸福,更是要让所有员工能够获得成功。因为企业是一个平台,寄托着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寄托着员工的梦想与青春。所以,企业要有能力带领他们去成功,这是作为企业所必备的条件。

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我们价值观是利己利他,通过利他来实现利己,通过来帮助别人实现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要先考虑员工,先考虑用户,最后才能考虑企业的利益,因为只有让员工和用户得到满足,才能确保企业获得成功。

为什么说这种企业文化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呢?因为它是一套世界观、一套方法论。它合理地把用户、员工、股东、社会这四方的资源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让企业这个平台高效地合理运行,最后获得成功。这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方面,是企业经营的方法论,也是企业发展的规律。

我们企业文化的目标,就是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符合世界规律的机制和平台,帮助用户、员工、股东成功实现自己的因果,大家各自付出各自索取。

这个平台不是为了笼络员工的心,不是为了让为企业去挣钱。我们只是在按照我们所认识的世界规律,把这个规律跟企业结合形成这么一套机制,对用户的、对员工的、对社会的、对股东的这么一个机制。这个机制里,大家都获得成长,获得共鸣,实现双赢,而不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建立在所有相关人员幸福之上的一种幸福,一种成长。这跟我国对外宣称的 “和平掘起”是一样的,西方的掘起是以侵略、以伤害第三方、以战争为手段创造起来的,中国要走一条和平掘起之路。

篇8: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内涵,特点

1 企业安全文化超越了传统的意识形态

传统的安全意识形态是由安全思想、安全信仰、安全知识构成的, 它是用清晰的言语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 通常表现在人们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以及普通安全常识中。企业安全文化超越了这种传统意识形态性, 因为人类对于生命的敬畏是共同的也是永恒的。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并存, 风险与灾难同在, 这是人类繁衍和发展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 为了延续生命、防灾避难、抵御敌害, 通过创造发明, 总结经验教训, 达到预期安全目标, 同时也丰富了企业安全文化。

2 企业安全文化的文化属性

企业安全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 寓于文化宝库之中, 它具有文化的共同特征, 同时又具有有其独特的性能。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管理概念, 它把安全教育融入文化的氛围之中, 注入文化的内涵。文化对于人有一种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 当安全教育变成安全文化时, 企业里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就不再是印在纸上或贴在墙上的条条框框, 而变成了企业职工头脑里的一种理念, 一种思维模式。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安全价值观, 是企业在制度、规则、产品等方面安全体现的总和。安全价值观只有通过文化宣传教育的形式, 作为一种文化理念进入每位企业职工的大脑中, 养成一种惯性思维, 才能在实践中真正体现安全的价值。人的大脑的思维有一种惯性, 称为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式。

3 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性

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最终都是要以实践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实现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 并且将目标分解成指标落实到各个岗位。

安全职责清楚, 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在工作中会出现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和怎样预防。安全措施具体, 企业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都能落到实处。员工行为标准化, 管理体系按程序运作, 不因人而发生改变。整个企业是个高效运行的体系, 指挥体系令行禁止, 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3.2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与员工的利益融为一体, 员工的需要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一致, 每个员工都有归属感, 都为能成为本企业的一员而自豪, 员工主人翁意识强, 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是一个温暖的家, 员工只要努力工作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员工只要工作能力强都有获得提升的机会。二是企业领导与员工只是岗位不同、职责不同,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领导敢为下属承担责任, 不仅关心下属的工作, 而且还关心下属的生活、学习、身体。三是员工主动为领导分忧, 创造性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在工作中遵章守纪, 兢兢业业。员工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3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

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外在形象, 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基本条件, 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断发展的同时, 有责任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 能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给人以舒畅的感觉, 职工的工作创造性也会大大迸发。同时优美的环境能净化、美化人的心灵, 约束人的不良行为, 有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

3.4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企业建立了先进的安全文化, 企业就成了一所学校。

企业员工为了适应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设备升级改造的需要不断学习, 知识成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资源。主动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 员工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企业员工通过学习培训, 一方面增强了自身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整体科技实力进步。学习创新已成为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力量源泉。

4 企业安全文化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

企业安全文化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它起源于古代, 成型于近代, 完备于现代。自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在世界上出现二十余年来, 国外许多企业已经将安全工作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 安全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并使这些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安全文化在我国的起步并不晚, 许多学者对安全文化的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 而且有不少企业已经尝试将安全文化引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但是, 目前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仍然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 企业往往根据自己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来推行安全文化, 或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简单宣教上, 或者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安全文化形式, 缺乏全面的、系统化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和方法, 难以实现目标明确的、持续的发展过程。

5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企业文化充分建设的单位或部门, 安全文化才能得以更深、更广的发展;建设安全文化的同时必将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分支。它既然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 即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 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精制安全的精神因素。一般认为, 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多后的复合体, 由安全生产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组成。当今的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安乐性治理”为中心, 以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 (即生产与人的价值在安全取向上的统一) , 表现在职工中的激励安全生产和敬业精神。建立起“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惜生命, 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安全的文化的出发点, 也是最终的归宿。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广施仁爱, 尊重人权, 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的高雅文化。

6 企业安全文化是人本文化

安全文化同时也是人本文化, 对劳动者的发挥自我、完善自我和身心健康倾注了人文关怀;对劳动作业环境的研究、设计与建设, 对作业工器具的研究、设计都体现了人性化。安全维系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能折射出对生命的重视与关怀。以人为本, 对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与关爱就是最基本的以人为本。根据企业的特点、安全治理的经验, 以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 依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 以新的安全生产营运机制, 发展生产, 提高效益, 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 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关心人、培养人、挖掘人、塑造人为手段, 挖掘提升劳动者的智慧潜能, 培养造就一支技术业务水平高、心理素质过硬, 道德高尚的员工队伍;进而建设管理好安全、可靠的企业生产流程, 开拓企业市场, 打造企业品牌, 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是建设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伟.浅谈企业安全文化[J].天津冶金.2002.3.

[2]周名立.现代企业安全文化[J].华北电业.2002.12.

[3]周善华.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建设[J].中华合作时报.2003.3.

[4]来永宝.创新:企业安全文化[J].嘉应大学学报.2003.8.

上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你真棒下一篇:小学体育课《投掷纸飞机》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