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生活化

2024-06-08

政治教学生活化(通用8篇)

篇1:政治教学生活化

政治教学生活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提出,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学生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必须把握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过去的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学生发展上来。

一、创设经验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政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枯燥乏味、一讲到底的做法,应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创设经验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真正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感受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了解,把握学生生活与认知特点;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找到恰当的情境切入点。例如在讲银行的知识时,我考虑到贷款业务专业性强,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理解起来较难,于是以学生较有生活经验的存款和结算业务为切入口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收到良好效果。一个精当的问题,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应仅是生活的再现,问题的设置要既能引发学生心理冲突,激发其求知欲,又要易于学生把握。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从而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二、把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是指学生的生活世界。现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强。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要注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结合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课前我让学生去市场上调查月饼的价格问题(正是中秋节前后)。学生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不同时间不同市场上月饼价格有很大不同,对这一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学生就会对影响价格的因素有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讲非公有制经济时,让学生去实地调查访问,通过前后几年当地经济与人民生活巨大变化的分析,学生对非公有制经济类型及作用从感性的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回归现实,服务生活,注重学生发展

我国德育教育家汪广仁说过:“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得服务于生活。”所以,政治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应回到生活中去。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更新知识,提高参与生活的能力。在讲《公民的政治参与》时,以环境保护问题为课题,我把学生分成几个个小组,通过调查走访了解群众意见;通过社区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通过打电话、写信、找人大代表等形式,向相关单位或媒体提出环保建议。这时,政治课的学习已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转变成实践课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加深了知识理解,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品质,锤炼了生活参与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同时,同学们充分意识到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同学关系更亲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邮编:061300;详细地址: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育才路盐山中学;电话:*** ;邮箱:zhyyszx@163.com)

篇2:政治教学生活化

【内容摘要】“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寻找生活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

活化的课堂。

【关键词】 政治课堂 生活化 生活素材 思想道德教育

【正文】一直以来,原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概念和观点建立起来的理论取代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寻找生活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如何让政治课堂生活化呢?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下的基本步骤: “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

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导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为了消除学生们对学习政治的厌倦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政治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带着一种亲切、愉快的心情学习。

如在学习“产业化经营”时,德庆贡柑的销售,学生熟悉,我让学生充当桔农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角色,设身处地地为当前桔子产品“卖难”问题而深受困扰,此时的桔农,最渴望的是有一个专业组织帮助他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这时,让另一个学生扮演企业的角色,这个企业正是为桔农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专业组织,不仅如此,企业还为桔农提供另外的果苗、化肥、农药、机耕服务等桔农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将桔农生产和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为桔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就是“产业化经

营”。

因此,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

最好的老师。

二、教学过程:巧用生活事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精心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注意挖掘事例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借

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每逢新年,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小礼物。前几年送贺卡,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样过节,对家庭有压力。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

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情境二:小林的服装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 当响。别看小林这身服饰,价格可高啦!情境三:一些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学生讨论,探究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自由发言):

(1)这些现象在你的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些行为?

(2)你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这三个设问,让学生谈谈对这些生活情境的体验,直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总结提高,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

可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具体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能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

育教育功能。

三、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实践。所以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例如,在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日常生活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建议,写一份报告。一个星期后,学生把报告写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作了调查,提出“森林覆盖率为33.3%的中国是一个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而森林覆盖率为66.7%的日本却是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还将用过的筷子回收造纸,中国对此作何感想?觉醒了吗?”有的学生对“白色污染”作了调查;有的对“水污染” 作了调查;还有的提出了“低碳生活” 的概念……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调查报告,他们的创意及潜能,让我惊叹不如。学生在这次社会生活实践中,对课本“科学发观展”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生活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自觉地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篇3:政治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一、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和内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针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脱离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弊端, 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新颖性和号召力的教育信条。这一理论观点, 强调的是教育思考生活的意义, 即“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并倡导“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即“明显的事实是, 我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个彻底的根本的变化, 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 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改革”。这意味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到了20世纪初,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推陈出新, 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观。他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 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并且, 陶行知还强调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 他说:“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 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 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 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序的生活。”这些著名言论无一例外的都为“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所谓“政治教学生活化”, 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 “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 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果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有机地融通起来, 重新设计教学情境, 就有可能使政治理论恢复到鲜活的状态, 就有可能“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及能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 政治教学如何生活化?

二、政治课教学如何生活化

实现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等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生活化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是新一轮课程整合的追求。新课改就是强调要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自主获取新知识, 主张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 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 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历来是政治课教学所坚持的原则, 但联系的“实际”应该是贴近学生的最直接的生活实际。这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能从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课堂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前几天, 我校组织学生利用午扫时间进行卫生整治活动, 为了不影响下午上课, 我安排学生以四个值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分工, 有序地进行劳动, 效率较高。上课铃声响起时, 我们的劳动刚好结束。同学们迅速进入教室, 而此时他们的情绪还未完全从劳动中平息下来。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讲“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面对学生现状, 我灵机一动, 简单总结劳动情况, 对同学们较高的劳动效率、积极的劳动表现予以表扬, 随即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劳动任务”“每个同学在完成我们班级劳动任务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样很快调动起学生思想的积极性, 同学们借着劳动后的余热你一言我一语发表见解, 认为同学们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劳动任务是因为组织有序, 各个小组能够互相协作, 每个同学都能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认为每个同学在完成我们班级劳动任务中发挥着添砖加瓦的作用, 正是应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由此, 我总结出:“每个同学 (四个小组) 就是我们班级这个集体 (整体) 的组成部分, 我们班级这个集体 (整体) 就是由每个同学 (四个小组) 组成的, 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以此引出本课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这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授课中我引用“坐井观天”“三个和尚没水吃”“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中部崛起”等事例说理, 在分析过程中我不会忘记适时应用此次学生劳动的事例说明问题:“由于组织有序、各个小组能够互相协作、每个同学都能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得同学们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劳动任务, 这正说明集体 (整体) 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得出结论:“同学们应树立集体意识, 在集体中充分发挥我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正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这节课不仅传授了学科知识, 而且充分挖掘了德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 (部分) 与集体 (整体) 的关系, 发挥了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生活化

课堂是政治教学的主要阵地, 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 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进行联系, 接近政治课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 使教学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1) 设疑激趣式教学法:设计生活化的问题, 启迪学生思维, 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日常生活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 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 能启发学生的思考, 消除他们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 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讲授《经济生活》模块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内容时, 我让学生去搜集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名牌和印象最深的广告词, 在妙趣横生、群情激昂的课堂上, 我又及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仅仅是广告词吗?一个企业怎样才能使得自己的名牌长盛不衰?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 我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则材料:青岛海尔集团的科技馆里的陈列的大铁锤的故事、三鹿“毒奶粉”等相关资料, 然后设问:“他们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使企业成功, 哪些因素是关键的”。这样, 借助生活化材料, 配以归纳设问, 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开启了学生思维, 从而顺利切入课题, 实现教学目标。

(2) 探究式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自主学习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 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说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让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研究等不同方式, 对现行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质疑、分析和探究, 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导师、导演, 其任务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动机、点拨引发、客观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恰到好处地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学生探究感悟提供广阔的空间。生活情景的创设可借助于师生口头描述、生活化活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途径。

例如, 我在讲授《生活与哲学》“价值与价值观”一课内容时, 恰逢“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来我校演讲并签名售书。于是, 在上课时, 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 把学生带回当时的场景, 而在照片中就有我班几名学生购书等待签名的情形, 课堂一下子沸腾了, 我马上又拿出当时很多同学买的《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出乎我意料的是, 平时要我点名才回答问题的同学们此时已不待我叫, 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有讲买书是因为能得到洪战辉的精神鼓舞的, 有讲是为了得到一个签名的, 有讲是看到别人买自己不好意思不买的等。见到学生们如此被激活, 我便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点拨:不管你是因为什么目的买这本书, 都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你的某种需要, 从而引出“价值”这一概念。自然而然又从洪战辉的先进事迹引出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最后, 学生在集体朗读洪战辉语录中和“感动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这节课我感觉是自接触新教材以来上得最成功的一节课,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设计本课时, 我再现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当然, 要实现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同时, 还要强化实践, 实现课外活动的生活化。我们可以经常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引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剪报、办报等课外活动, 这些都可以作为政治课教学的必要补充。只有处理好课堂教学生活化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参与实践, 才能让学生亲自体验教材, 体验生活, 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教育的可信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结语

篇4: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

一、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活动有机地转化成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实践活动,并通过活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在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利用一些突出的事件引起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潜在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人对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抱有想要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简单地说,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初中政治融入现实生活中,以实际生活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内在素养修为更丰富。通过亲身参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初中政治,可以有效地获得具有生命活力的政治知识,还能被浓厚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文化所熏陶,不断进行自身思想品德的信仰,陶冶情操。

二、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就目前初中政治教学课的教育来看,教学内容几乎还是完全以课堂和教材为主,整个课堂只见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却不见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偶尔做出的互动,学生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整个课堂缺乏生气,这样的教学氛围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

2、教学方法落后。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老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缺少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丝毫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在教学中,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然而,现在的教学课堂却是,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在传教的过程中,一味的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缺少对生活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3、教学评价局限性突出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师过度地追求目标评价,导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论”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忽略了学生形成性的教育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即激励作用。当前初中政治教学评价手段过于简单和僵硬,而评价过程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致使教学评价发挥不了其作用。

三、探讨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1、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以教材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然而,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却发现,学生对政治知识的需求远远不止于教材内容,需要新鲜、与时俱进并且具有生活特色的政治内容来提升自身的精神需求,因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接纳并且全部理解吸收,在這样的课堂中,相信教师也不会有教学的成就感,反而觉得自己的授课十分失败,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一状态,对政治教学进行思考,对政治教学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授课时,可以结合生活事例对政治知识讲解,如,50年代,有一次,周总理和一位美国的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总理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耳根。通过这样的一些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的有趣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的应用,勾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还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提高了政治教学的课堂质量,促进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2、初中政治生活化活动的实施。既然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已步入初中政治的课堂,那么,教师就应该将初中政治教学的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动员全体学生,组织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潜在能力,找到自己的发光点,进而对政治学习充满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促使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其实,在初中,学生的学习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学校及课堂中,长时间地在教室学习,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学生渴望走出课堂,需要课外实践活动,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面对如此渴望实践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他们有效地分组,去社会生活中做一些社会调查、社会访谈来体验实际生活中的政治,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组的社会调查和访谈做一个辩论,例如,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大量的生活实践,在实践调查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几个问题,什么是责任?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责任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去找到答案,去感悟政治的生活化原理,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政治的认识,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了人生阅历,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提升。学生只有亲身走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了解时事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更深程度地理解政治,感悟政治。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糅合政治学科知识。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效果,仅供参考和交流。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鲁元真.浅析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3).

[2] 于继红.对初中政治教学的体会[J].才智,2010(13).

篇5: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1)提升信息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综合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该对自身所负责工作范围的信息实时更新,同时高校自身也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与管理水准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对信息的获取接受能力、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主要工作范围仍旧是: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其他信息的获取接受能力、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只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2)建立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的建立,对搜集学生思想政治数据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具有极大帮助。我们只有对学生的真实特点、价值观倾向、心理健康现状等进行科学分析探究,才能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收集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要建立大数据信息搜集与研究平台,将图书馆、教务处、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信息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网络;其次是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联合,通过开展网络调查、专题活动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活动进行搜集与分析。以上两种思想政治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完成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的统计分析工作。

(3)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篇6:教学生活化带给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关键是如何提高兴趣,兴趣从哪里来。理论联系实际历来是政治课教学所坚持的原则,但联系的“实际”应该是贴近学生的最直接的生活实际。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一轮课程整合的追求。新课改就是要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注张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二是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

篇7: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路径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穿插生活实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 政治教学 生活化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气息,满足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增强他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教学实践。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并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利用生活讲解政治,做到生活经验政治化,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新的教学理念。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并且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高中政治课程与现实生活内在的息息相关,也为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可能。因此,简单地说,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质就是要将政治理论与实践以及学生的生活结合,多用现实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并应用政治学理论知识。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1、引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若将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知识。通过设置特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深刻领悟学习内容。如学习“信用工具”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现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挑选需要的商品,挑选完所有需要的商品后,将小车推入到前台结账,有的消费者采用刷卡方式,而有的消费者采用现金方式。然后教师将画面定在这一刻,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将注意力集中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2、精选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把理论知识寓于社会生活中,实现生活现象和理论知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完美结合。高中政治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体验过程,是对教材、各种环境的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讲教材,应根据政治学

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在生活中触及到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现象,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贯穿于政治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贴近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指明灯。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通过引用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发问,或设置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政治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师设置该问题后,学生也会对此问题好奇,从而积极思考,根据教师的引导,总结出影响因素。

4、创设体验性情境

学生受其生活空间、阅历、时间等的制约,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片面性,需要教师通过言语的或形象的手段,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帮助学生扩展认识,丰富体验。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是教师最常用的手段,尤其是现代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形象、生动的资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感性认识的扩展提供了帮助。

5.展现生活原型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在进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为什么国家不能多发行人民币,让每个人手中的钱多一点,以此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出相关知识:人民币作为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基础,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6.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我国新课改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于高中政治教学也不例外。课堂合作探究离不开生活实践,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在探索实践中理解知识内涵。如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内容时,教师可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从中理解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可这样设置辩题,正方主题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观念及素质,反方主题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根据班级实际人数组织分若干组,让学生自由辩论,并做好相应记录,课后上交给教师;教师也可从中选择一组上台表演,对其作出客观评价。采用辩论赛式的合作探究,不仅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关系,而且还能够激发发散性思维。

7.领悟生活,激励学生总结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及激励功能。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彰显学习自主性及互动性。通过多种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励追求新的目标。如学习“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内容时,全班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对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对这些意见教师可进行客观评价,也可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最终实现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政治知识的内化。

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对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一定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化联系,主要目的是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释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难点,即不能将生活化和教学内容背离,也不能将政治课教学庸俗化,这样就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师要把生活引入到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阳。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

篇8: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世界是指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在其中的世界, 是人生的过程, 生活着的心物统一的世界。这既是一个实体的世界, 也是一个关系的世界。没有人生活的世界是个死的世界, 人离开生活世界也就失去存在的条件。因而生活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不可缺的, 同时他也是课程的本源。

一、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基本点

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政治, 把生活经验政治化, 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观念。因此, 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应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点:

1.日常生活课堂化

赞科夫认为, 课堂上的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相似”。《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也指出:“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配课堂活动, 从而在教育中恢复生活经验的各个方面。”因而政治课堂上的生活, 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 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把教学归于实践, 归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2.现实生活学生化

我们认为, 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同样也是学生的现实生活, 这种生活虽然和日常其他生活有所不同, 但它毕竟是学生作为“人”在这个人生阶段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因而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 更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实生活, 正如赞科夫所言, 课堂上生活“不要忘记学生本身的生活”。

3.可能生活学生化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未来, 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 “给生活以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这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下的定义。因此, 我们的课堂教育, 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

二、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1.高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

我国高中二、三年级的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地, 长时间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 他们开始用批评的辩证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 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 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 喜欢独立活动、独立完成任务。

2.学习政治前已具备一定量的生活经验

思想政治课堂是一门生活的科学, 而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 作为社会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 其本质也是在于对生活真知的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 感受了许多政治现象, 特别是高中政治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为政治课堂教学联系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

3.当前中外有关的理论研究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 “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人”, 而不是“较大的白鼠”, 因而“学生是一个有目的, 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 他们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 只要视他们为活动的主体, 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

叶澜教授也指出:“学生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 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因而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 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

三、高中政治课堂化的方式

人在生活世界中是以理解体验的方式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 通过人与他人, 人与自我的交往来达到人格的自我构建的,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体验、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 强调在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进行, 体现了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 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来理解知识, 在交往中达到情感的融通。学生把合作意识带入生活中以适应越来越强调合作的社会。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关照生活实际,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 体验学习则给予学生相应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的空间, 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 使其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当然这几种学习方式不是并列而行的, 而是交织在一起的。

新课程倡导的这些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主要载体, 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强调理解、体验、反思等不同方式的整合, 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建构。

高中政治“生活化”的途径

1.时事点评

2008年在我国将举办的奥运会主体育馆称为“鸟巢”, 它是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他的建设方案公布之后, 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表明自己的各种想法。对此, 我班甲乙双方同学也有不同的认识。甲方同学认为, 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如果脱离国情, 铺张浪费办奥运是十分有害的。乙方同学认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完全有能力举办一次豪华高档次的奥运会, 包括斥资巨大的体育场所, 来刺激消费增加就业, 不会有什么负面的作用, 甲方担心是多余的。现在请你当评委试对双方的观点进行点评。学生就分别从我国的国情和国力, 我国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的利益, 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角度, 交流各自的看法, 表达共同志向。事实证明, 把握时代脉搏, 永远充满浓郁时代气息的政治课学生是比较喜欢的。

2.辩论会

在学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这一内容后, 我班就选定“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是否有好处”与“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是否有积极意义”的论题进行辩论赛。先就这一命题,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 法律和首先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等内容, 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 并阐述理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 一位女学生日前看了一则报道, 感人至深、令人反思。南方某大学一名工友收入并不丰, 却先后主动为77名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在校免费午餐。这77名学生离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竟然没有一名受助的学生前去看望或写信感激过这位好心的工友, 这使我们对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积极意义提出质疑, 何以德育诚信教育收获不了诚信, 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 树立正确的观点。

3.专题讨论

在教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课时, 笔者引用一段诗意般的材料导入, 并声情并茂地朗读:“你用母亲般的温暖拥抱着我们, 您用父亲般的胸怀呵护着我们, 斗转星移, 您带领着中国革命走过了80年光辉历程, 您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断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共产党!您是伟大的!您是中国人民永远的希望!在您八十诞辰之际, 我们朝气蓬勃的青少年, 呈上自己的厚礼, 不用蜡烛, 不用蛋糕只有一曲心中的歌——党啊, 我们热爱您!”接着, 以上述材料为主题, 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试进行分组讨论, 畅所欲言。通过回忆中国近代史, 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走向胜利、走向富强。

4.调查采访

在教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 教师可带领学生“小记者”走出课堂, 采访当地相关领导干部和社区居民, 调查本地水质变差的真正原因, “小记者”争着向有关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提问, 比如:你对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详细概念知不知道?你们认为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实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人们对河水进行污染?环保局或政府来此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了吗?有没有试着改变水质, 如制止他人向河里倒垃圾或劝告他人, 不要向河里排污水等等?采访回来后, 大家又对自己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评论, 评出“最有价值”、“最有深度”的问题奖项, 接着教师趁势提出问题, 运用调查资料, 并结合有关内容讲清局部经济利益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以记者采访形式来感悟教材内容, 创设一种氛围, 给学生以无限的情趣。

五、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效果

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构建了“列举生活事例—提出政治问题—进行课堂活动—形成政治知识 (可循环) —知识应用”的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生活实际出发,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 通过学生观察、想象、参与、汇报交流、小组讨论, 课堂竞赛等课堂活动, 强化了政治知识。

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思考等活动,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了表现个性的机会, 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从学生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变成了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课堂上充满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 激起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中掌握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践调查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与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融为一体, 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让课堂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中国电信光速宽带协议下一篇:潍坊市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名单